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

时间:2023-11-01 16:24:14

导语:在高中古代文学常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

第1篇

一、立足课堂,激发兴趣,提高古典诗词鉴赏素养

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新教材,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需要出发,增加了古诗文的分量(新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篇目约占41%),因此,借助这些课内篇目的学习,将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基本素养,在鉴赏方法的传授上做文章。

(一)学会诵读,激发阅读兴趣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首先是准确的朗诵。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1.读出古典诗词的韵味。语文老师都知道,读诗一定要读出韵味,这韵味一是要准确断句,按古诗词平仄、押韵、抑扬的基本要求流畅地读下去;二是能读出一些古音,诸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一句中“衰”的读音,就不能读成“shuai”,而应该读成“cui”。“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斜”就不能读成“xie”,而应该读成“xia”。“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的“得”,就不能读成“de”,而应该读成“dei”。

2.培养诵读能力。在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提出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是普通话朗读的要求,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环境差,很难迈出说普通话的第一步,语文教师一定要执着,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常识和技巧,诸如五言诗、七言诗断句的位置,不同词牌的词断句的位置,以及古诗词在平仄、押韵、变读有哪些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技巧,采用教师领读或跟着朗读磁带朗读的方式,从模仿开始,通过自由朗读、齐读、男女声读、小组比赛读、品味性自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准确朗读的能力,为鉴赏奠定语言基础。

(二)驰骋想象,理解诗词含义

鉴赏诗词,最基本的就是先要理解诗词内容,所以,在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将诗歌熟读成诵后,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了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将诗词以书面形式,改写成散文,要求语言准确,流畅而优美,让人读后有美感,以达到理解诗词内容的目的。

(三)教给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新课程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教给学生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概括起来,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四个要点,即读题、识人、辨文、看注释。具体是:

1.外部感知:(1)读诗题:就是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诗词所写内容属哪一方面,也可从试题中直接解读出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题目本身就是诗词整体意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韩琮的《暮春水送别》,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一首送别诗,那肯定抒发的是离情别绪;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我们也能看出是一首怀古诗,抒发的当然就是世迁,物是人非,借古伤今之情了。(2)识诗人:就是了解诗词的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有利于诗歌的阅读鉴赏。例如,同样的诗歌题材,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当然不同。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都以“柳絮”为题,写过一首诗,由于她们,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两人的出身和目前在贾府中的地位不同,尤其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同,对“柳絮”的理解也就大相径庭。林黛玉写道“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柳絮在东风中任凭摆布,也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不但是借柳絮来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也是对她自己将要到来的悲惨结局的无可奈何的哀叹。薛宝钗却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反平时为人处世的安分守愚,志得意满之态跃然纸上。整首诗用语平易,不露声色,与宝钗内敛性格极似。这一番表白和诗中表达的意境都可以约略看出她在大观园里的春风得意和自命不凡。所以,了解诗人,应该是阅读鉴赏古诗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诗人时,一方面可以调动文学常识记忆库中的知识储备,诸如在教材提供的文本中接触过的诗人、词人;另一方面,借助现场的材料――诗词后面的注释。(3)辨题材:古典诗词按题材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羁旅诗、宫廷闺怨诗、送别酬答诗、咏物写景诗、寄兴咏怀诗等,阅读鉴赏时,就要根据题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辨认,有助于对诗歌情节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4)看注释:注释往往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有些注释还能替我们解释一些生僻难懂的词,介绍有关典故的出处和提示用典的意思,所以,看注释,有助于我们直接进入诗歌的鉴赏环节。

2.象境体悟:这里的“象”指意象,“境”指意境。(1)品“意象”:所谓意象,指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作者创作时选取的对象,完全是根据内心情感和表达志趣的需要。一般来讲,有些意象,有着传统的文化象征意义,意义比较固定。如鸿雁象征相思和信使,象征清高和坚强等。“梅花”是傲雪、坚强、身处逆境但不屈不挠的象征。“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柳”与“留”谐音,经常暗喻离别,又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等等。但是,有时候,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所表达的寓意是不同的。例如,严维写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和韩琮写的《暮春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两首诗中同样写到了“水”这个意象,但寓意却有所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用“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因此,品意象,最重要的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寓意,决不能直接拿某一意象的固定意义硬套。(2)味“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即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三个方面。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鉴赏古典诗词,一定要处理好景、情、境三者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诗词中写景的句子,都是为了渲染和烘托气氛,为抒情主人公抒发思想感情服务的,绝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许多句子,在写景的同时,已经将感情寄寓到了景物描写中,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诗歌在描写景物时营造的氛围,就是诗歌的意境,这样,就达到了三者的完全交融。

3.技巧品赏:这部分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鉴赏古典诗词的技巧,包括一些专业术语。一般来说,鉴赏古典诗词可以从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烘托渲染、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用典、夸张)、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方面入手。具体步骤是:(1)明色调:就是明确诗词所表达的感彩。人的感情或热烈欢愉,或淡泊明净,或黯然悲哀等等,这些反映在诗中往往让景物带上了主观的感彩,所以,鉴赏诗词时,就要通过阅读,首先把握感彩。例如,韩琮的《暮春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整首诗将友情以及对历史,人生的感慨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所组成的画面中,用叶子和花的暗淡色彩来渲染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而夕阳昏黄之景犹如日薄西山的唐王朝,潺潺流水又如同时光的流逝,蕴含了诗人对朝代兴亡,历史变迁的感慨。(2)觅诗眼:散文有文眼,诗歌有诗眼,所谓文眼,就是贯穿全文内容的一个字或者一个短语,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短语就是文眼,起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绿》的文眼就一个字“绿”,同样起了线索作用。所谓诗眼,也指贯穿全诗的一个词或者几个词,这些词,有的明显,有的含蓄。如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中诗眼就明显,词中写道:“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其中“却是池荷跳雨”一句中的“跳”就是诗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以及雨之急、雨之大。王安石的《葛溪驿》诗眼就比较含蓄,诗歌写道:“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全诗以“鸣蝉更乱行人耳”一句中“乱”字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黄的灯光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名“乱”的部分原因,为他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步;尾联用衬托的手法,借“鸣蝉”、“疏桐”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乱”是全诗的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丰富集中。(3)析风格。诗词的风格有多种多样: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鉴赏时,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其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言玩味:这部分就是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所体现的个性特征。它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有关。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古典诗歌语言多种多样,要鉴赏,就得先了解常见的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风格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

常见语言风格及其特点有:清新雅致、朴素自然、明白晓畅、含蓄蕴藉、委婉含蓄、平实质朴、华美绚丽、绚丽飘逸、豪迈雄奇、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

鉴赏诗歌语言特色风格时,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然后用诗中语句具体分析,再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运用专业术语,不同角度鉴赏

要进行诗词鉴赏,就要运用专业术语,而鉴赏角度不同,所用专业术语就不同。

1.语言的角度。首先要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专业术语:清新雅致、朴素自然、明白晓畅、含蓄蕴藉、委婉含蓄、平实质朴、华美绚丽、绚丽飘逸、豪迈雄奇、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其次,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赋比兴、象征、双关、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等。

2.形象的角度。古诗词中的形象分为景物形象(意境类、意向类)、事物形象、人物形象。(1)景物形象就是把景物中所营造的意境与氛围。所用的专业术语有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2)事物形象即“物象”,古典诗词中的咏物诗词,一般都是为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所以,所咏之物,都有其特殊内涵,所用术语,必须与这一物象包含的内涵相一致。如“梅花”象征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象征坚韧不屈,凌寒怒放,甘于寂寞;“杜鹃”象征凄凉哀伤,悲苦无依;“鸿雁”象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等。(3)人物形象包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抒情主人公。所用的专业术语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战,爱恨情长等。

3.表达技巧的角度。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所用的专业术语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2)表现手法所用的专业术语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或对照、抑扬、照应、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起兴、虚实结合等。

4.评价作者思想内容的角度。“诗言志”,鉴赏诗词的重点就是把握诗词的主题,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分为情感类、诗体类。情感类主题一般用的专业术语是: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别恨离愁、隐者情怀、生活杂感等;诗体类主题一般用的专业术语是: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别离诗等。

二、研究试卷,把握题型,教给解题步骤与方法

这一环节是将课堂教学和应试能力衔接的桥梁。只有了解了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的题型和基本的答题步骤,才能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研究试题,明确解题步骤

不论是“大纲卷”还是“课标卷”,古典诗词鉴赏的主要题型有: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情感和主旨型、炼字型、判断和评价型、一词领全诗型、赏析语言特色型等。根据不同的题型,相应的答题步骤分别是:

1.分析意境型。(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分析技巧型。(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情感、主旨型。(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若无特别的技巧则可省略这一步);(3)抒发什么情感。

4.炼字型。(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判断和评价型。(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时还要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要紧扣评论关键词

6.一词领全诗型。(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7.赏析语言特色型。(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运用术语,分类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