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质量农产品

时间:2023-11-02 10:18:10

导语:在高质量农产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质量农产品

第1篇

关键词:农机零配件;质量;问题;措施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24-1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幅增加,特别是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旋耕机械以及各种粮食收获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带动了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很可能贻误了农时,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同时也给用户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因此提高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是非常重要的。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省内所使用的各种农业机械大多数是由外省购入的,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也加入到农机零配件产品的制造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农机零配件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凸现出来。

1 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检基本情况

由于我省每年农业机械和农机零配件的需求量很大,但农业机械和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却相当少,大多数均由外省销售到我省的。为了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农机及零配件产品质量,省农委和省工商局在全省联合组织了深入开展农机及零配件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为了落实此次专项整治工作,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间,我单位受长春市、白城市、辉南县、吉林市龙潭区、桦甸市等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委托对上述市县的农机零配件(四轮拖拉机变速箱轴、转向节、气门、旋耕刀、灭茬刀、锤片等)市场进行了抽样和检验工作。主要检验了农机零配件产品的热处理指标(淬火硬度、调质硬度等),检测结果不容乐观。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样合格率相对较低,农机零配件产品总体抽样合格率为29.2%,各地区抽样合格率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市县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样合格率均在50%以下,而且长春地区、白城市的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样合格率相对较高,而辉南县、吉林龙潭区、桦甸市相对较低。这表明了县级以下地区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问题较严重,而地市级地区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水平也不高。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使得农机整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将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给用户和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威胁着广大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本次抽检的农机零配件产品中,轴类件产品居多,轴类件产品总体抽样合格率为25.5%,各地区抽样合格率也不高,在50%以下,尤其是白城市、辉南县等市县抽样合格率不足20%,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见图2。轴类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中,它是机械传动的主要零件,尤其花键轴是拖拉机、三轮(四轮)农用车、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变速箱中主要零件之一。它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以及很高的耐磨性等综合性能。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甚至涉及影响人身和财产安全。

2 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

轴类件、转向节、灭茬刀等淬火硬度、调质硬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或根本就不进行热处理,产品就销往市场了。例如:

(1)轴类件淬火硬度只有30HRC左右(要求≥45HRC);调质硬度<20HRC(要求25HRC-32HRC);(2)转向节的立轴调质硬度<20HRC(要求25HRC-32HRC);(3)灭茬刀刀柄硬度32HRC左右(要求38HRC-45HRC);刀身硬度40HRC左右(要求48HRC-54HRC)。

2.2 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产生农机零配件产品淬火硬度、调质硬度等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使,重效益、轻管理,管理水平低,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质量控制的制度和规定;(2)为迎合市场需求,不按标准和技术要求执行,生产随意性大,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3)从观念上,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沿用老一套的营销和质量管理方式;(4)在市场价格竞争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工艺要求;(5)市场保障体系不健全,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服务功能不完善;(6)消费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自我保护和质量意识差。

3 提高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3.1 加强宏观管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3.2 增强企业领导者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

3.3 加大对农机零配件销售集散地的整治力度

3.4 采取措施完善农机零配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第2篇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随着 的临近,市农委及时调整工作重心,认真总结了 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认真分析我市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安全状况的基础上,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了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值班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一方面结合年底各类农业培训项目及送科技下乡、街头法制宣传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及科技知识宣传培训,如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训项目,一月份分别在我市云梯、胡乐等乡镇培训农户1000余户,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街头法制宣传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手册XX余份。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奖励验收,检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种养基地(标准化小区)37个,向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及广大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完善生产档案,帮助提高认识,要求做到不加工、不转运、不储存、不销售、不食用病死畜禽和农残超标蔬菜等有害农产品,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妥善处理,有效控制疫病传播。再一方面,举全市之力,成功举办全省防治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演练,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产生了很好效果。

三、突出重点,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农资市场治理。 月份正值各种子经销商进货备货时期,为加强种子市场源头管理, 月9-10日,执法大队组织本市主要种子商参加了宣城市种子商培训会议; 月 日,大队又召开了宁国市 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启动会议,对今年种子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严把种子进货关,健全种子经营档案,并对每一品种、每一批次杂交水稻种子进行大田同步纯度鉴定,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抽样品种20份。同时发放宁国市农委《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两系杂交稻种子管理的紧急通知》等资料70份,签订《种子经营承诺书》20份。

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按照市政办《关于印发宁国市生猪肉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农委自 年 月25日开始,开展为期2个月的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严禁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非法投入品,严格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联合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了全市冷鲜肉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来,共计出动检疫执法人员166人次,检查屠宰场4个、养殖场11个、市场21个、214个肉案、冻库15个、肉案154个。查获并无害化处理不符合规定冷鲜肉70余公斤,查处1例私屠滥宰生猪行为,依法没收销毁未经检疫私宰猪肉42.5公斤、注水牛肉110公斤,市场销售状况良好。

第3篇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情况

1、区级:区农业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站的牌子,农业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目前在岗3人。

2、街道级:在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或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

3、村级:在全区村居聘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118名。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投入情况

区政府安排8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和农残速测以及省、市农产品抽检等费用。

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及农资打假情况

一是在全区X家农资店开展农药经营告知工作, 备案品种    个,其中不合格要求退货的     个。

二是配合省市开展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工作,计抽样43个。开展蔬菜质量速测工作,共抽检214个蔬菜样品,包括大白菜,芹菜,香菜、油菜、芹菜、茼蒿、小白菜、生菜、水萝卜等。经测定,结果显示抽检的1个黄瓜样品不合格,其余样品全部合格。

三是在我区开展杀鼠剂专项治理活动,对我区集贸市场上违法违规出售无证无标签杀鼠剂的游摊、商贩进行查处,重点对农贸市场的经营业户、游摊、商贩进行检查,抽取杀鼠剂样品7个,没收无证无标签杀鼠剂样品3个。同时对我区杀鼠剂经营单位进行调查走访,为制定合理的杀鼠剂销售制度做准备工作,并发放宣传材料。

四是起草《区2015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印发《区2015年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3家单位参加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会议,参加全市春雷助农行动启动仪式,并印发区春雷助农行动实施方案。召开由各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参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与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签订《区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与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签订《区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6个街道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登记表以及级监管员及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登记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网上推演工作。

(二)存在问题

1.监管体系不健全

一是区级监管体系不健全。区农业站目前只有3名工作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惠民政策落实、生态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项工作,缺少专职人员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二是街道园区缺少专职人员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人员,人手少。

2.检测设备配备不足

在农残监测方面,我区仅设有简易的农产品药残速测实验室,缺少相关一些配套设施,检测结果仅具定性,不能定量监测。在农资产品的质量检验方面,仅能对药品有无登记证号、生产厂家是否属实进行检查,不能真正检测农资产品的质量问题。

3.农业投入品可追溯平台未建立

我区在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主要农资产品未实现可追溯管理,农资监管能力薄弱,造成农户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又增加了监管工作难度。                                                       

4.标准化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缺乏政策指导,通过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较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基础性保障作用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等基地发展比较滞后。

二、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

在区级、街道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其中区级5个人,街道园区2个人专职人员,其它街道园区有一名专职人员,在每个村居设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

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

县农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每个乡镇均调配了2~3名专业技干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专项工作经费

向县财政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工作经费9万元,有力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的开展。

3.开展普法宣传

以“走进直播间”(896政风行风热线)、“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科技入户”等活动为载体,采用普法宣传车、悬挂横幅、举办培训班、张贴挂图、发放资料等形式,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宣传力度,向群众宣传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用药施肥、农业标准化种植、放心农资选购等知识。向生产者和经营者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学法、知法、守法自觉性。对规模种植基地(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食用农产品企业印发《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增强他们自觉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法律意识。

二、加强普法培训,健立建全制度,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安全

1.加强普法培训

全县共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19期,对500余个农资经营户(店)和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大户(基地)的负责人进行轮训一次。三是深入农村宣传。组织县农民讲师团百余技术人员到乡镇进村入户进行宣讲,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

2.建立各项制度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办法》、《涟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十项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制度》、《涟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在我县的有效贯彻实施。

3.采取责任追究制

农委与各乡镇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全县的农资经营店(户)都与县农业执法大队签订了“种子守法经营承诺书”和“全面禁止销售高毒禁限用农药目标责任状”;蔬菜等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委递交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保证书)”,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三、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检验检测,从监管网络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开展专项治理

以排查禁用农药为重点,依法打击各类非法经营假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今年1-7月份,我们共出动执法人员近480多人次,对全县32个集镇500多个经营户(店)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检查,共立案查处案件8起,其中种子案件5起,农药案件2起,肥料案件1起,涉及金额7.66万元。抽检肥料样品4个批次,抽检送检种子样品7个批次,抽检送检农药样品10个批次。抽检送样4个批次120个蔬菜产品,检测合格率为98.5%,年检测蔬菜样品1200余个,检测合格率达99%。全县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残超标蔬菜而导致的中毒事件。

2.加快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已新建化验室28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添置恒温箱、离心机等化验、监测设备也正在采购。各乡镇农技站将结合“五有”乡站建设设立化验室,开展蔬菜农残的速测工作。加大对检测人员检测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有效开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涟水县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管理体制不顺、人员老化,人员配置不合理,且现有设备不足和落后,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难到位。

2.农检中心建设进展缓慢

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建设地址迟迟得不到落实,农检中心建设一直还滞留在纸面上。

3.财政投入不足

目前硬件投入缺口还有100多万元,每年购买检测试剂等运行经费还要20万元,基本保障经费也有待落实。乡一级基本没有建立检测室,没有配备检测人员和设备。城区多数农贸市场、超市和食用农产品企业、规模种植基地(大户)、蔬菜专业合作社没有配备检测设备,没有开展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检测把关。

五、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

采取以案说法等灵活生动的形式,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解读法律精神,不断增强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认识,努力营造学法、懂法、守法,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此我们将开展好三个活动,一是农业执法监管人员的集中培训活动,进一步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二是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会议,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并提出具体要求。三是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基地(大户)和农贸市场负责人会议,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检测把关,推进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新台阶。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把法律精神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技术要领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执法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3.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打联动。开展打击违法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普通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和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的行为;加大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例行抽检力度,确保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98%以上;建立农资进销货记录档案和农产品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实施全程监督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全县人民吃的“放心”、吃的“安全”。

4.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监测机构,充实力量,增加人员。争取地方财政和国家对县农产品质检站的建设投入,将县农产品质检站早日建成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同时利用“五有”乡站建设的契机,抓好乡镇农残速检室的建立。

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_wenyue”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关于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料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交叉互查工作的通知,农质管函〔2020〕189号文件要求,按照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我团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宣传培训,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气氛

今年开春按疫情防控要求,不允许开展集中培训,为推动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发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一八七团转变培训方式,采取到种养殖户家中开展现场培训,并通过团大广播、小喇叭、微信进行宣传培训。培训人员达230人,让每一位种养者都能够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 量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觉为消费者出据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二)建立主体名录

对团辖区内的种养殖户、种养合作社等生产主体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试行主体名录,今年将我团的17户种养殖户列入了生产者名录。

(三)加强宣传引导力

为大力推动食用农产品合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统一印制农产品合格证,送合格证到种养殖户家,发放和张贴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告知书、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农业、畜牧知识的宣传单120份,并通过微信群进行宣传,对食用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开具主体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推动合格证制度全面试行。

(四)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台帐管理,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多次到团农贸市场和种养户家开展监督指导工作,对他们开具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进行检查,增强种养殖户的责任意识,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过程方面

在我团种植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可避免地要向农作物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和肥料,由于农业生产者对药物缺乏了解,对农药残留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施用过量,施用方法不当等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

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薄弱,我团专业人员少,缺乏必需的监管设备,致使工作比较困难。

(三)社会公众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多年来人民群众的饮食观念还停留在吃饱、吃好的层面上,没有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宣传,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相关知识却掌握的不够,没有对食品安全产生足够理性的认识,还需要加强舆论宣传,使整个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足够的认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继续加大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科学经营、安全生产的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农产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从法律、经济、文化、道德等层面提高农业各层次从业者的法律意识,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觉生产销售安全达标的农产品。

(二)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多深入种养殖户家中,进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常识的宣传,使生产者清楚掌握合格证、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内涵和意义,营造试行合格证制度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浓厚氛围,强化生产经营的主体责任,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总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得到了一些好的经验,但离师市、团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缺,对部分合作社监管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等。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将尽可能加大监管的力度,逐步摸索长效的监管办法,为农业安全、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6篇

1.抓农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三品”认证,通过帮助企业算产品申报投入帐、市场需求效益帐,积极宣传和动员企业开发绿色食品,稳步扩大认证规模和范围。截止2010年12月,全市累计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总量为215个,面积15万公顷,产量70万吨,产值18亿元。全市围绕农畜产品加工,重点建设了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优质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了十大加工产业群。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0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4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0户,农产品加工量达到400万吨。全市获得省级名牌农产品累计21个,省“农博会名牌”51个,获得吉林省著名商标35个。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4个。

2.抓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健全

从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果蔬、水稻、杂粮杂豆、无公害鲜食玉米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重点抓好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管理示范作用。以生产基地备案制度、责任监管、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及产品可追溯制度为手段,以强化种植业产品质量监测为保障,对其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相关的生产记录,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我们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等技术规程编制成册,发放到生产者手中。农技人员到生产一线跟踪指导,对基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耕作、统一收购加工),使标准入户培训率达100%,发放标准简明手册入户率达100%,投入品经营档案管理覆盖率达100%,农业生产与经营档案管理覆盖率达100%,保证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举办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选派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种植场,宣传指导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提高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3.抓农产品质量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筹措资金,在松原宏源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了农产品检测室,配备了计算机和质量快速检测设备,在市场显著位置,投放了LED电子显示屏。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坚持每周定期与不定期对我市的主要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进行农药残留检测。2010年,全年共检测蔬菜、水果36个品种566个样品,合格率达到97%。6月份,我们对全市农业“三品”有效认证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共抽取样品88个,经中科院长春分院检测,送检产品的质量100%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我市的水果、食用菌抽检结果名列全省第1名。

2011年以来,在省农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整合检测资源,成立了松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通过世行贷款项目,建设规模较大、设备较全、具有一定资质的农业投入品和农残综合性检测中心。项目总投资1597.97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400.03万元,占总投资的87.6%,国内配套资金197.94,占总投资的12.4%。国内配套资金由吉林省财政配套79.18万元,市级配套118.76万元。在总投资中,实验室改建投资618.91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119台(套)投资948.49万元,辅助及管理设备投资30.57万元。检测中心主要承担松原市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负责全市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实施对粮食、蔬菜、瓜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进行监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组织保证与技术支撑,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了基础,确保公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4.抓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

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我们从农业投入品入手进行监管,通过开展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去年初,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农资市场集中检查的通知》。针对农业用种、用药、用肥高峰期以及农资销售旺季的实际,从3月份开始至5月底,开展为期3个月的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对种子市场省市联检、暗查、专检、互检共6次,自查3次、逆查1次,检查种子市场47个,检查种子经营业户639个。查处种子案件72个,涉案金额169.65万元,没收种子4000公斤,召回不合格种子11.5万斤;收缴罚没金额18.31万元,取缔非法经营种子业户5个。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农药市场专项检查。检查农药经营业户198家,抽检样品86个,其中不合格样品16个。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00多台(次),检查企业和经营网点2400多个,查处案件120多起,涉案金额9.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4万元,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第7篇

关键词:桓仁县;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建议

1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桓仁县目前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49个;建设以酿酒葡萄、优质米、大榛子、中药材、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3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4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镇4个,省级示范村镇5个;获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16个。桓仁县基本形成了农业主导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被誉为山参之乡、贡米之乡、冰酒之都。

2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出效益低

桓仁县农业产业多,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品种全面、产地分散、产出低效的尴尬境地。如京租稻米、平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2?2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态农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桓仁县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随意性大,水、电、路、绿色防控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壤再生产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成效不显著

桓仁县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较扎实,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卖原料及初级产品层次,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农业三产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融合程度低,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不强。

2?4农业品牌观念差,宣传展示营销力度不够

目前,桓仁县农业生产者传统农业意识还占主导地位,忽视品牌经营,营销方式落后,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高新技术和产业宣传的必要投入,造成农业品牌附加值不高,增值效应发挥效果不显著。

3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3?1从打造桓仁特色产业做起,大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发展定位,?重点围绕具有桓仁特色的冰葡萄酒、桓仁山参、京租稻米、大榛子、软枣猕猴桃等产业,形成一地一品、一域一特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群,依托“一村一品”专业村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玉米等低端无效、竞争力不强的农产品生产,重点增加有桓仁特色的品质高、销路好、市场缺的优质绿色农副产品供给。如依托三大基地建设,提升富尔江、雅河、六河三大流域的优质稻米生产优势,实施桓仁大米全程标准化生产工程,建立互联网+桓仁大米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做好桓仁大米品牌保护和市场宣传,让桓仁县产出的大米有品牌、有市场、可追溯。

3?2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依托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扩大农作物标准化种植规模,为农产品打造健康、安全、营养的名片,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标准化种植基地土地规模化流转工程,鼓励支持有丰富种植经验和3.33hm2以上种植管理能力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套种、轮作技术。推动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展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推进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3?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

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深入挖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扩大休闲面积和休闲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景点资源,深入挖掘休闲农业内涵,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在五女山、枫林谷、望天洞、大雅河漂流、虎谷峡等核心景区景点周围,依托抗联核心景区,将各个景点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发展种植抗联特色食材,建设冰葡萄、京租稻米、大榛子、软枣猕猴桃等观光采摘园和农耕文明传承体验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丰富桓仁农业产业发展业态。

第8篇

>> 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建设探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扬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 加强安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相关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探讨 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紫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实践与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实践与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及设备新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监管探讨 2010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状及发展建议 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国认实〔2016〕33号[A/OL].[2016-10-01]..

[3]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 2005[A/OL].[2016-10-01].http:///link?url=qrB8HuJ3O_X9L3MH3bsOjjQX-VhgIN2eph73Zq0K_MIiFq6KEHQuc9DzFBPM4YAq1ck4k3AMv_fu6i-GcfzRTtwq8JKmykLKptbFFrAGmSnHG.

[4] 彭文兵.药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中国药事,2012(11):1169-1173.

[5] 李成,李兴根,罗益群.浅谈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1(5):58-59.

[6] 牛连杰.漫谈种子检验室的质量监督员[J].种子科技,2012(8):4-5.

第9篇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我国零售业产业组织的研究,零售产业在区域经济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区域零售产业组织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组织水平低,城市过度竞争,未实现零售业态要素在地域空间配置上的动态均衡。零售产业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直接关系到商品价值的市场实现。零售产业组织优化有利于提高区域零售产业的经营绩效,达到区域市场的有序竞争。本文以安徽为例,分析区域零售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一、区域零售产业组织优化面临的困境

1.分散化、小型化的传统组织形式

现今,区域零售的产业组织规模偏小,以安徽为例,小型的、个体的零售组织在零售业中所占比重较高。特别是在农村,存在大量分散的个体经营的零售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极低。流通作为区域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现实中交替出现农产品卖难和买难的问题。农产品流通体系滞后,缺乏先进的零售产业组织形式。以安徽为例,安徽农村仍以分散、狭小的个体经营门市及摊点为主,部分地区的农村集贸市场仍以棚户市场、马路市场为主,主要业态是狭小的零售门市及原始零售摊点,基本是小规模的个体经营网点为主,大都分散经营,场地狭小,交易工具落后,而且简单重复建设,以原始的价格手段进行竞争,缺乏必要的演示和售后服务。

2.城市零售产业组织空间布局不合理

城市零售产业组织的空间布局,主要是城市网点的比例和配置。科学的城市网点空间结构应和城市的人口规模、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相一致。先进区域城市零售产业组织空间布局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在商业布局不能和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状况相适应,零售超市企业大多以连锁形式的迅速扩张来占领区域市场,然而缺乏有效的统筹的市场规划,未带来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区域零售产业组织优化政策的目标

区域零售产业组织优化政策的目标应遵循以下的指导思想和设置原则。

第一,要有利于搞活市场,实行多渠道流通,发挥各种经济形式、经营方式的特点,合理分工、综合配套,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购买。

第二,要根据“有力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网点设置灵活多样,结构合理。做到专业和综合相结合,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各种类型的商业网点合理配套。

第三,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消费水平,设置合理的网点层次。在主要街道和居民区内,应分散设置各种必要的商业网点。

第四,要根据方便群众和经济核算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县、乡商业网点。

零售产业组织区域结构优化是决定零售产业组织经济绩效、零售产业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具体包括城市区域产业区位结构优化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零售产业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

三、城市零售产业组织区位布局优化

据统计,2004年安徽的人均消费水平由1990年的670元提高到3707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长超过18%,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消费层次、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节奏的日益加快,大部分都市人口主要在市内或近郊消费和娱乐,顾客希望在某一销售点内采购齐自己所需的物品,这就使百货商场、超级市场、购物中心都趋向涵盖顾客所需的所有物品。这使得不同零售业态都向消费者偏好集中的某一商圈内集中,从而使该商圈容易形成不同零售业态的过度竞争的状况。

城市零售产业优化的目标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发展态势、人口集中与分散态势、交通网络构建态势等因素,由政府主管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其程序,合理规划和决定零售产业区位结构及其空间分布,以防止、控制各种零售商盲目、无序的进入,规范竞争秩序,提高零售产业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具体而言,应将区域内城市按规模和功能进行一定的划分,安徽作为中部地区,有省会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从安徽的城市规模看,大部分城市属于中小城市,而中小城市,中心城区和市郊地价差别不大,但城区和郊区人口密度却差别巨大,因此在中等城市的大中型零售业布局应集中在中心城区,接近商业中心和交通干道,这样就能截留较多的随机型消费顾客,大型超市的连锁店不宜过多。在中等城市,由于城市区域面积的制约,只需几个大型的超市就可满足市民的购物需求,以安徽蚌埠为例,城市居民日常购物的超市主要集中百货大楼、华运、华联、家乐福等几家超市的地区总店,连锁店过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大企业运营成本,而效益却不容乐观。

对于省会城市,由于居民的居住人数较多,且收入在区域中较高,加上区域高教育程度的人群多在此生活和就业,消费观念比较开放,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发展消费水平较高的商业街,建立超市连锁店网络。该商业街满足区域高收入者的在时尚、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起到区域消费潮流的作用。业态选择以大型百货商场为主,集聚区域内大型的零售商,并配以餐饮、文化、娱乐等设施。由于省会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流动人口的速度,超市可以采取连锁经营的形式,合理界定商圈,科学选址,避免重复布点,利用区域的一个配送中心对单店进行配送,获得供应或采购上的规模经济,提高整个超市连锁店网络的经营效益。

四、区域农村零售产业组织优化

在农村农产品的零售市场的问题是特殊的,它实际上需要实现农产品出售和工业产品购进的两个市场的统一。而实现这两个市场的统一需要实现区域农村零售产业组织优化。

区域农村零售产业组织不合理使得农村的消费存在很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此时农民面临着逆向选择的问题。在整个市场上对于高质量或低质量的产品都只能以平均化对待,同时也支付平均化的价格。因此高质量产品的价值被低估就逐渐退出。低质量和伪劣产品则逐渐充斥农村市场。农民作为市场的弱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进行的博弈。很容易使其丧失对市场的信心,弱化其购买能力。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就需要销售高质量产品的零售厂商利用广告、公共宣传等对农村消费群体散发出各种信息,建立和完善农村商贸市场。零售商可以通过价格、信息、展销、和各种宣传活动,对农村消费者进行演示,向消费者传授消费知识和技术。通过市场的信息扩散和聚集机制,使供需双方的信息都得到有效扩散,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极大改善,这有助于高质量产品在农村的扩散,也有助于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农民对于生产者的产品需求在P[,1]被给定,生产者生产成本(假设为不变单位成本)MC[,M],零售商有P[,0]的单位销售成本,均衡价格在OP[,1],产生零经济利润。假设销售高质量产品的零售厂商进入农村,均衡价格在OP[,2],现在零售差额增加的P[,2]P[,1]将是零售商花费更多的服务,包括向农民通过广告、公共宣传等对农村消费群体发出各种信息。在销售价格位于OP[,2]时,产量将近似在OQ[,2]、P[,1]ABP[,0]的面

积将是农村原有销售商提供的服务成本。P[,2]HAP[,1]的面积将是高端零售商提供的服务成本。产品零售价格从OP[,1]增加到OP[,2],农村消费群体得到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高质量产品售后服务也使得农村消费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产生了更大的需求,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到D[,2],以至销售高质量产品的零售厂商进入农村以后,产量OQ[,2]高于以前OQ[,1],现在因为产量的增加,生产商利润增加了,由交叉阴影面积MLNM表示。因此,销售高质量产品的零售厂商进入农村市场,有利于向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刺激了农村消费者需求,导致更多数量的销售和生产者利润的增加。

另外,由于零售商提供的有价值的零售服务,农村消费需求的移动几何上增加了交叉阴影四边形RGHJ的消费者剩余。然而,价格的增加导致消费者减少由水平交叉四边形的剩余P[,2]HAP[,1],这被转化成增加的销售成本。比较这两个四边形,剩余RGHJ超过了损失P[,2]HAP[,1],因此存在一个净消费者剩余所得。另外,还存在生产者剩余的长方形面积BLNM,这样,消费者剩余变大,生产者剩余变大。在销售高质量产品的零售厂商进入农村以后,消费者剩余加生产者剩余大于农村原有销售商条件下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因此,销售高质量产品的零售厂商进入农村以后整个社会福利提高了。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