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2 10:18:12
导语:在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反映着不同的教与学、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3]。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电脑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4]。真正有效地教学方式是着眼于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该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上,提出相关启发式的问题,例如毕业后想干什么?学生会答:到食品加工及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生产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监测、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还可以到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等部门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接着设问:那么从事这些工作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什么?学生答:有机化学!由此回顾学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并借此展示一些最近发现的有机物的结构,吊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让学生动脑动手,去网上找资料,去图书馆查资料,然后派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学生们自己亲身经历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更加深刻。
实验教学和素质的培养
以往大多数有机化学实验内容都是通用的,没具食品的特色,让学生觉得这些实验与食品专业关系不大,学生不愿思考、不愿动手,缺乏主动性,从而失去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结合食品专业特点,除了在有机化学理论课上多举一些食品加工的例子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接触食品、了解食品,改造食品,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传统实验教学主要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学生只要听课和看教师示范,然后“照方抓药”式开展实验,教师较少提问,课堂很少讨论,师生缺乏交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分析、提炼和整合归纳知识的能力[5]。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与交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考核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学改革发展到目前阶段,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控制步骤,是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有机化学课程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之外,还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有机化学课程考核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考试成绩以外,实验的完成情况,查阅和翻译国内外最新科技文献.撰写有机小论文、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等情况都可以计入有机化学课程成绩考核范围。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应用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有机化学 课程 教学 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64-02
有机化学作为中职学校化工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地区各部门对化工行业的投入在与日俱增,化工行业在地区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在这样一片大好前景下,我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对教学及课程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化工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我校在2004年就已经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其中,有机化学是化工分析专业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化工专业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促进:
1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目的
在接触本课程之前,我校化工分析专业三年制中专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等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针对化工分析专业的专业实用性特点,后续的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化工分析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尤其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内容的过程中既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本课程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服务型人才正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讲,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它是后两年开设的专业课知识体系的基础,我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达到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用思维来分析、判断,依靠自己的推理得到结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置结构
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论教学要遵循“必需、够用”原则,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我校有机化学总学时数为128学时,每周8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理论课时和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比例达到5:3。在课程结束时还设有专门的实验操作考试。学生的总成绩由每次实验报告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按比例总合而成。本课程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苯和甲苯的性质、醛和酮的性质与鉴别、己二酸的制取等。
3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可以表现在:
例如有机同系物的教学,为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为,有机物的每一个同系列中,每两个化合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随着CH2数目的增加,碳链逐渐增长,同系列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也发生着有规律的递变。各类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物质间联系、运动与发展的观点。而且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有机物的命名、合成、鉴别、推断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有机化学实验的准备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实验前一星期,我会提前将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告诉给学生。在进行每次实验之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对于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对应的理论教材,这种预习过程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常使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势必能起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此外,在每次实验开始时,任课教师都会对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作提醒,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中应该出现的现象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课程实验中的使用的大部分仪器设备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等课程彼此联系的知识点上,所以通过有机化学的实验课,学生们经历的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他们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有机化学的理论考试中,我们也会考察学生对于实验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促使一些对实验原理不求甚解的学生能认真复习,也可以使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脱颖而出。对于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独立写出实验报告的同学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再花费许多时间复习准备理论考试也能顺利通过考核,通过有机化学的课程学习,学生逐步获得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对我校化工分析专业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对有机化学课程所做改革
(1)树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只有教与学的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成为双方自觉地追求,教学双方才能有效地配合,使学生能真正融入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学内容复杂,只有选好教材,研究比较各类教材的特点,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按照学科逻辑和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才可化解这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指定参考书,对每一种参考书的特点加以介绍,以便于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用。此外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大实验投入:由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学校在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室设备的投入上非常支持。除了更新大批旧设备,学校近几年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实验室购买药品和新型的实验仪器。例如: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这些设备使用方便、记录数据准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加大学生对实验室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实验室,使学生既有实验任务,也有管理责任,让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
(3)改进传统的考试方法:原有的考试重分数、轻能力,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只注重了抓结果、重一时,而放弃了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漫长过程的监控、管理和引导,不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减少了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可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不再把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考试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
(4)制作多媒体课程教学课件: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难点多、抽象、灵活,学习难度大,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演示部分制作出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能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问题。此外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解和记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5)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自编教材,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引入与现代科学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学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有机化学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6)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广泛运用周围的实际事例,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我们还把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例如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中毒后的症状和处理措施;通过不断地将新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引人有机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课堂的知识与自身息息相关,从而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日后成为合格化工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有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对化工企业能做出贡献的优良人才。
(7)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主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直接动力之一,首先结合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展现有机化学在化工技术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前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把课程制作成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讲课,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要运用启发式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不光可以帮助老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同学听讲也是一种吸引;同时也可以介绍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来反映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先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兴趣学习,自然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5结语
有机化学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必定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改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这套教改方案突出了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将有机化学机理与具体反应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添惠等编.有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黄时海,汪晟,白先放,卢洁,李湘萍.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仪器分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5).
[3]黄艳仙,黄敏,揭永文.有机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09,(01).
中学化学由两个大的板快组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对于无机化学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一些,而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一直以来许多同学的难点,首先分子式复杂记不住,其次是有机的思维模式不容易建立起来,最后就是心理上惧怕有机化学。针对此状,我想谈一些有机化学的复习构想和建议。以减少我们在复习中的盲目性和无针对性。
1.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在进入有机化学复习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师生谈话,问卷调查,或者考试摸底等方式,得到第一手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现状,知道他们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差?哪些地方是他们认为的难点。这样方便我们制定有效合理的复习方案。我通过这三种途径收集到了学生在复习之初的有机化学的认知水平:其一:学生对有机化学许多的基本概念理解模糊。其二:对各类有机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以及各类有机反应的含义似是而非。其三:对于许多有代表性的有机物结构不清,性质不熟。造成做题时的艰难。其四:这也是有机化学中的高层次要求了,使得其对这类题的解答一筹莫展,这从而暴露了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还十分欠缺。
2.对考纲的分析和对考试情况的分析
有机化学的复习不能复习太浅,也不能复习得太深,得有一个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我们的教材和我们的考试说明任何超越这个基础上的复习都是没有意议,费力不讨好的。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理科综合考试在有机化学这方面的考核不论是考查的内容还是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分值基本趋于稳定,大多数是以选择题,推断题的形出现:但不管怎么考都是围绕着 基本知识展开。对于有机推断就常以醇,醛,羧酸,以及酯展开。
3.有机化学的复习建议
对于高三化学的复习,不能再像以前上新课那样的上法。不能每个知识点都讲得细讲得慢,这样做一来时间不够三来都是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学生会听得没劲,老师虽然花了许多时间但学生的收效却很小。所以高三这一年的时间要把三年的内容复习完,如果没有计划,没有方法那么是很难达到有效的复习的。加之高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检测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这就为高三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将学生以往的零散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我们复习中必须思考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有机化学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把有机化学看作一个独立的部分,将其知识编制成一个网络。其实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比无机化学规律性强,有机化学知识间的牵连大而广,如果从烃出发能够得到卤代烷可以通过一些反应得到醇类,醇类在氧化就能引出醛和酮,在氧化就能引出羧酸,在由羧酸和醇能得到酯(油脂),这其中还能引出许多有机反应类型。各个知识之间交连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的复习方法,才能将看似复杂的有机化学形成知识网络,才能真正将书本中的知识装入自己的头脑中化为己有。其实学生常常感到有机化学不难,可就是学不好,考不好。他们普遍感到知识琐碎,零乱,规律多而杂,因而不得要领。
3.1有机化学的系统复习要有“点”有“实”
有机化学系统复习的点就是知识点,能力点,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实际)在系统的复习中要将这三点融入其中。对于考点,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能够抓住。通过许多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比如对于易错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师可以设计成一个一个专题帮助学生突破,比如有机合成是个难点我们就可以将其设为一个专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团结互助相互之间帮助掌握知识点,再此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点运用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本身就和工农业生产以及环保等社会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引导同学们留心身边的化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的“实”指得是落到实处。
3.2有机化学的系统复习要“有效”
在这里的效是指高效而且成绩显著,争取在短时间内,复习更多的东西。有机化学包括三个大的内容:烃类、烃的衍生物、以及糖类,油脂,蛋白质。这些内容 占了高二的大部分,如果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担心学生的知识点什么都遗忘完了,而采取按照教材的体系新课式的复习,这样内容多,可能复习不完,而且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累,学生也不苦不堪言,更关键的是效果甚微。所以教师就应该有目的的、有重要点的复习,找出有机化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盲点,有计划有步步骤的帮助学生理清楚。
1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我校药学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办学定位以及办学规模的增大,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体现在教材内容上,我校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教材上非常详细地列出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差,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在管理体制上,实验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相应的考核体系不完善。实验课的考核在该门课程所占比例较小(20%),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由于不能保证1人1组,有些同学又不主动,所以动手操作技能较差。实验室规模小,效益低,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有机联系被割裂,学科间交叉亦很困难。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重视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的验证,忽视实验对理论形成的推动作用,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受经费投入、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本操作、验证型实验多,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少;陈旧内容多,新颖内容少;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传统实验技术多,新技术内容少。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按实验教材讲授,学生按实验教材操作,操作过程程式化,过程简单,结果分析单调,学生独立自主思维不够。
2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
2.1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2.1.1教学管理方面充分认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现有实验室面积,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和实验室动态运行管理记录,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资源共享。按照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1人1组、专业课实验2人1组、小班上课(15人)的规划,将有机化学实验和实验课程设置为独立考试和考核课程,并记相应的学分,制定教学计划。
2.1.2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增加实验教学的考核内容增加综合型实验与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验的实验;综合型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从严格的定义出发,要求综合型实验与设计型实验至少占实验课程总数的50%。因此需要重新修订实验教学大纲,设置实验内容,加大综合型实验与设计型实验的比例。
2.1.3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如多媒体教学,形成一套规范的操作标准,减少验证型的性质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型内容,教师根据实验内容,确定多种实验方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手段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注重学生提出的创新思路及多学科知识交叉综合实验技能的培养。如教师提前将内容布置下去,引导学生:采取文献查阅确定实验路线教师修订学生预实验进一步修订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采取多种手段(熔点测定、分液等)进行判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交流写出实验小节。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文献查阅、归纳、总结能力及论文写作等都进行了训练。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对各个环节制定评分标准,最后给出实验考试成绩。
2.2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
(1)改革实验教学的管理体系,确定实验教学计划,调动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重新修订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大纲,增加开放型、综合设计型实验大纲。
(3)重新编写实验教材,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内容。
(4)分别建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办法,除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外,建立实验室开放的办法;增加学生选择实验的内容,逐步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提高实验技能的要求;建立实验室管理规范和实验室动态运行管理记录。
(5)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分别制订有机化学实验课的考核办法。
(6)建立实验教学动态监测,及时与学生开展教学相长活动,通过“评教”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和对改革措施的意见与建议;通过“评学”将教师的思路与办法向学生讲授清楚;通过动态监测,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和方法,以在短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教学改革。
3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措施
3.1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进行强化训练目前,我们还没有自己是有机实验教材,所选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内容仍多为性质实验,对药学专业学生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花费学时多,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收益却不大。因此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应根据专业需要自编实验教材,删减性质实验,增设包含沸点的测定、连续回流提取等基本操作训练的实验项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后继课程。
3.2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2]有些有机化学实验训练项目单一,没有新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实验效果不佳。为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增加了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如将传统的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均为学生兴趣不大的验证试验)改为“药学成分的提取、初步分离及成分预实试”。实验可按照药学科研实验前期处理的常规方法进行,即药材粉碎回流提取回收溶剂粗提物萃取分离(或柱色谱分离)萃取液回收溶剂各萃取部分薄层检查或试管反应确定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天然产物的提取过程,掌握索氏提取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还可训练升华操作,巩固蒸馏操作、熔点的测定等。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设计合成实验训练,安排一到两个有机物的合成设计实验或文献合成实验,即在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的情况下,让学生由指定原料制备某一有机化合物。要求学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包括合成原理、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操作步骤的确定、产品的纯化等。通过合成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进行部分研究性实验的机会,以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4规范实验成绩评定制度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双方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是教师上课的基本指导依据,要根据课程本身和专业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改”。
(一)“增” 增加一些与后续专业课联系紧密的理论或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后续专业学习所必备的有机化学知识。
(二)“删” 着力解决“拓宽知识面与减少课堂教学总学时”的矛盾。有机化学内容多而杂,但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理论课只有85学时,有必要适当删除一些与后续课程联系不大的内容。
(三)“改” 修改一些实验内容。以性质验证为主的实验,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应适当减少,而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安排从简单的验证性的单元训练到组合式的综合性设计训练演进,做到实验原理和技术的统一[2]。
二、改革教学内容
(一)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的关系。在保证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前提下,调整教材内容和深度,重点突出与制药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凡与后续课程有关的内容要详讲,要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重点可放在一些没有学过的反应、有机物结构推测、合成上,这样既可以巩固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药物的有机合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药物有无旋光性直接影响其生理活性和药效,因此对映异构是重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也是教学难点。胺、酰胺、杂环化合物、生物碱、萜类、甾族化合物等内容都与后续课程密切相关,要详细讲解。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处理好“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注重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知识应用,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糖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脂类的生理作用等。在教学中要妥善解决好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在课程安排和课堂讲授中力求做到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在制药上的应用等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讲授。尽量为前沿课题开设一些窗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3]。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突出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
三、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培养创新能力。有机化学教学,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诸多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而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规律,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准确、独创、严密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急需的创造型人才。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际,更新教学方法,把教学分成4个主要环节,即:“读、讲、做、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读”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科生起点较高,自学能力较强,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预习和课后复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讲” 注重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降低。教师应以启发、诱导、提问、释疑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尽快明白和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适当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做”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周密思考、仔细观察、探索问题、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四)“练”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练习方式,课堂的边讲边练,课后的作业练习等等。此外,开展讨论、撰写小论文、专题讲座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理论教改
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理论知识背景、熟练实验技能,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能够从事药品开发与研究、制药、质量检验、临床使用指导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有机化学涉及是药学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课,其在药学专业课程结构中承担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药学专业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假如未能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学生必将在其后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遭遇瓶颈。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多为工科类专业,尤为强调专业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对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机化学课程必须对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对理论教学课时数进行适当压缩,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机化学内容庞杂,种类繁多,有机反应机理抽象,晦涩难懂,加之学科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学生面临着课时减少但学习任务繁重有机化学课程,常反馈学习过程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矛盾,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现有课时之内完成有机化学的学习任务,对有机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题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1明确课程关系,整合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的任务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与药学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比如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合成等多门课程有重要关系。生物化学通过化学理论和知识研究生物体内的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代谢及其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时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性质,对生物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药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药物相互作用原理及规律的学科,是联系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多与药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有机化学对分子结构和反应机制的学习能够为药理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药物合成课程更是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有机合成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系统学习药物合成课程内容。基于有机化学与许多药学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中,针对与药学专业相关专业课有关的理论内容应结合相关部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扩展。例如在讲解对映异构部分时,结合常见药物氯霉素,左旋氯霉素有药效而右旋氯霉素无效,这说明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一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将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所学理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有机化学学习内容繁多,机理复杂,加之反应机理晦涩难懂,学习难度较大,较易产生疲劳感,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机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有趣的事例,比如讲酰胺类化合物时可以给学生讲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在讲到硝基化合物时可介绍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洛发明的硝酸甘油,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利用硝酸甘油发明了炸药,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故事;讲苯及其化合物一章时,要讲解凯库勒在睡梦中得到了关于苯类化合物结构的灵感,从而诞生了苯的六元环结构。此外,有机化学有许多人名反应,这些反应都与著名化学家息息相关,可在讲解人名反应时向学生介绍这些著名化学家的生平及重要发现。有机化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课外知识,比如烯烃中的乙烯是水果催熟剂;卤代烃中的聚四氟乙烯又称特氟龙,因其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碱、耐高温的性质,因此被作为不粘锅涂层的常用材料;醚类化合物中的乙醚有麻醉作用,最初曾被牙医作为拔牙时的麻醉剂使用;分类化合物中的常见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常用感冒药如感抗、白加黑、新康泰克等药品中均含有此成分;讲解自由基反应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自由基与生物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导致生物体衰老的因素之一是氧自由基,因此,清除自由基可以达到抗衰老的效果。清除自由基可从生活习惯和饮食等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能够延缓衰老的方法反应热烈,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事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学生还能从化学家的故事中学习他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相关小知识能体现有机化学知识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在渗透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视。
3引入多种媒体,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许多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传统板书教学对有机化学中化合物命名、性质等知识即可收到教学效果,但对比较抽象难懂的物质结构、反应机理等内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看到直观、动态的看到板书难以呈现的细节部分,弥补学生因空间想象各不相同造成的学习差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立体异构时,纽曼式、费歇尔式、锯架式、伞形式的空间结构及其结构不同引起的能量差异,用多媒体方式来讲解就一目了然;另外,环烷烃中的环己烷共有椅式、半椅式、船式、扭船式四种构象,其中椅式最稳定,半椅式最不稳定,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稳定与否的内在原理及二者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又如,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讲解,如按SN1反应历程,则化合物解离生成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然后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相结合,完成反应过程,如按SN2反应,亲核试剂从化合物背面进攻碳原子,在形成不稳定过渡态之后离去基团离去,完成取代反应。在SN2反应历程中历经了伞型翻转,这一过程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呈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反应的具体过程,从而加深学习印象。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下还可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微信、QQ已成为学生平时互相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和微信群,在群里和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把适合学生参考的教学材料如文档、视频、课件等上传到群里与学生共享,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下载学习,还可以利用QQ、微信、BBS等向教师进行教学反馈,提出建议,或是请教问题。以常用软件为媒介,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结合培养目标,改革考核内容
工科类专业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就面对着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情况。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更有竞争力,许多专业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期末考试作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考核方式,不仅要对所学基本知识点进行考察,还应重视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在考试题目中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综合型主观题,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以考核。以设计合成路线为例,实际工业中要生产某一目标化合物,有多种合成途径,何种路径为最佳合成路线,需要分析多方面因素进行选择。可设置合成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部分已给出的条件设计两种不同合成路径并从合成条件、经济成本、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最终得出最佳合成路线。这种题目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多种合成方法原理及其特点的掌握情况,还要求学生考虑到实际生产中条件的限制和设备投入以及环保问题等多种影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面考虑、分析、解决问题,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5借助科研平台,提高学生能力
注重实践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如果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课内实验,是无法真正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合格人才的。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能力的不同,选择部分有意向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项目研究中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鼓励学生以勇于探索,乐于参与的精神参加到科研工作中来,感受科研氛围,提高个人能力。部分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的院校还能向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没有踏出校门之前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锻炼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独立得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加上自身的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5-6]。这样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种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伟娜,王元,贾磊.短学时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3(13):179.
[2]王斌,曹晓峰.讨论课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4):389-391.
[3]周晓媛,肖喜梅,刘国志.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1(10):166-167.
[4]秦振华,王青.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之探讨[J].化学试剂,2008,30(6):465-467.
[5]吴慎将,牛同壮.校企合作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2,31(1):232-233.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68-02
化学是医学院校各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医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
多年来,我院的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大体上是“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学生完成报告、教师评阅”这样一个过程。这种类型的实验有利于强化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对学习的帮助不大,有少部分学生抱着应付态度进行实验。我们在2012年3月到7月的医学检验本科《有机化学》实验中开展了部分综合性实验,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提高,获得的实验现象为开始有目的的交流,发现问题也乐于与老师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针对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综合性实验中学生出现的积极信号,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结合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锻炼,提高自主学习和科学实验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
1.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和全面性改革。根据医学不同的专业设置和学生已储备化学知识的情况,结合多年来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经验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客观规律,对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考核办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合和设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一体化,多层次”构建,加强基础练习,减少重复性实验,按比例设置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总化学实验学时中的比重。由于实验教学学时较少,针对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验内容由浅到深,由基础到综合,由设计到科研,具体内容为:第一层次,基础验证性实验,占总实验学时的三分之一。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强化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可在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中选择和保留一部分,计划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如:①醇、酚、醛、酮、羧酸、胺类、糖类的性质实验;②有机物的熔点、沸点测定等。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占总实验学时的三分之一。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并了解相关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教师讲解示教并介绍各种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最后学生分组操作,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完成多步骤的实验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计划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如:①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和重结晶;②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等。第三层次:设计创新性实验,占总实验学时的三分之一。实验的选题来源于与医学或生活相关的问题,由老师给出实验选题,或限定一定的知识范围由学生自拟题目。学生以2~4人为一个小组,确定选题和指导教师。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医学上的应用有更广泛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如:①阿斯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定;②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2.改进实验教学方式:①强调课前预习。制定严格的预习制度,在实验前预先通知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教材,书写实验预习报告,教师实验前检查并记录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②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实验开始前除了内容讲解,并对仪器设备进行示范性操作外,还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提出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实验中去找到答案,使学生除了规范操作,还要仔细观察、及时记录,进行分析;设计性实验中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事先设想,对学生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及时交流解答,从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研教改课题。③重视实验总结。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后需及时完成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把实验的整个过程制作成PPT汇报。
3.根据不同化学实验类型,设计不同的综合考核办法,科学测评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我们的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分别在2012级生物技术专业、2012级预防医学、2013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班共三个班中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针对本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收回的189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四、制约有机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因素
1.实验课学时较少。我校大多数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学时均较少。以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例,有机化学实验为18学时,但设计性实验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资料查询、实验设计、确定方案到实施实验,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6学时(总实验学时的1/3),不仅老师用了许多的课外时间来指导,实验也不能得到充分开展。
2.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多年来,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一直没有更新,并且缺乏一些重要的仪器,造成了学生中一些好的设计方案无法进行。
3.实验经费不足。若要开设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成本和经费开支必然加大。实验经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需要昂贵试剂实验的开展。针对上述的制约因素,我们采取以下对策来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申请学校实验教学的投入;争取更多教改基金的支持,同时把设计性实验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起来;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学生可自愿组成课题小组,由指定的指导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培训,并在正常教学时数以外(暑假或周末)参与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
实践证明,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巨秀,白雪莲,刘邻渭,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1,(6):79-82.
[2]林光彬.推进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7):70-72.
[3]田运生,刘维华,王景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26-129.
关键词:科研成果;教学改革;有机化学
一、引言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高校本科教学需要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但目前我国高校中大部分教师在追求科研课题、和参加学术职务评审工作中占用了相当大的精力,相对忽视教学改革和对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探寻,缺乏很好地总结科研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实验方法。还有部分教师不注重提升自身理论知识的再学习与实际科研进展的相结合,沉浸在固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将科研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更加生动的讲解,贴近实际应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求知的驱动力,大幅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探索一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新路,这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2]。
二、有机化学教学的现状
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是在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的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突出了理学、工学和医学交叉融合的特色。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物、医学、材料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校,有机化学课程包括有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别独立设课,有机化学是化工制药类、生物医学类和矿冶材料类等学生的必修课程,理论课学时分别为96、56和32,是各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年人学时达8.5万,因此,本课程具有学时多,受益面广的特点。长期以来,存在有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师以讲解教材知识为主,难以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授课内容和形式灵活化,
给学生以更加生动的讲解,贴近实际应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求知的驱动力,大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些都是当今中国高校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热点、重点和主题[3-4]。
三、科研成果进课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高等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一部分优秀的科研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相关科研活动普及后的成果。
1.采用“双轨制思路”促使科研和教学整体提高
科研与教学本质上是源流的关系,教学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教学与科研是统一的,教学与科研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我院,采用“双轨制思路”,一方面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有机化学的科研活动,另一方面对于有机化学的教学也常抓不懈,对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讨论,促使教学和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作为教育家和科学家的钱伟长院士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素养要在科研活动中得到提高。只有通过科研活动才能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教学改革更持续,和有持久的生命力。特别是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题的引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随时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对于教学创新大有裨益。
2.科研成果进课堂是有机化学教学创新的时代要求
有机化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有机化合物每天数以百计的速度增长,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发展的技术最前沿,激发其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反应方程式众多,反应类型复杂,反应机理抽象,应用面广。在教学时直接将反应式及机理等灌输给学生,学生毫无兴趣。教师通将系统的科研成果引进课堂,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那些学有余力而又酷爱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课程学习中酣畅淋漓,找到真爱,发掘潜能,启动自我发展的内动力,碰撞出新的火花。如讲材料制备时,我们就引进3D打印技术,这是目前最热门的课题,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最关键的是材料的制备,这样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相关方面的问题。
3.科研成果对于显示课程体系的特色具有强化作用
高等学校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通常都体现了其特殊的竞争优势,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始终保持冶金和选矿方面的特色,时刻牢记,引进科研成果时一定不要忘记这方面的特色,确保我校在这方面的优势地位。如讲解醚类化合物,就以目前我校某教授在选矿方面的所选取的冠醚作为萃取剂的研究进展,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得到大幅提升,并对知识创新有了较深的感悟。这样教师既做到“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从而使教学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四、科研成果进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1.授课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
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院校的科研活动却没有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足够的支持。诸多教师认为,有机化学教学时数少,但反应式又多,理论性强,机理复杂,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知识就行了,却忽视了教学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开发的能力。然而,仅就教材内容来看,是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培养要求的。还有些教师认为,有机化学学科跨度大,知识面广,讲授起来有一定难度,要讲深讲透并让学生易于接受更是困难,对科研成果结合课堂讲授的优势认识不足。因此,及时地改变授课老师这一观念,将前沿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及时地带入课堂是对有机化学教学的有益补充。
2.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目前,我国在科技等方面有一些关键的技术受制于国外,由于有些教师“浮躁”的心理,因此大多数教师都热衷于跟着别人搞所谓的“热门”课题研究,不愿花太多功夫进行深入研究,而是把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做一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在有机化学的课堂讲授过程中,我们不能生硬地将一些科研成果作为教学内容直接讲授,而是要利用各个专业的特点,如选矿专业和医学专业就不能选择同样的科研成果进行讲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与研究过程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科研成果,由于实验内容与调查研究方向的不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因此在科研成果进课堂时,要特别注意,成果是整体推广还是部分传授,是强调结果还是重视过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都要有一个比较和选择的过程,并对这些内容进行实时跟踪,是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与展望
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科研成果与授课内容的相结合是目前提升教学效果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时效滞后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和反应式;尤其是通过教师对其成果研究过程的表述,使学生的兴趣提升,了解枯燥理论背后的实践乐趣,进而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前沿状况,这对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有很大帮助。目前,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未有效推广,有些专业教师有此心却无方法,有时甚至抛却专业知识的讲授,一味宣传自己的成果,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参观”和“看热闹”,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如何使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效地结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胡和平,实施优势转化战略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3-15.
[2]李刚,彭伟,我国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江苏高教,2011,1:81-83.
[3]张树永,王玉枝,苑世领,国内外化学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大学化学,2014,2:14-19.
[4]乔瑞,陈水生,杨松,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4-96.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学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其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拥护,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多数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很多是迫于家庭的压力,在无奈的情况下来到中职卫校学习,学生上课时经常在课堂上乱动、讲话、玩手机等,扰乱课堂秩序,使课堂效率下降。在有机化学课堂上更是无心听讲,缺乏兴趣,睡觉、玩手机、聊天的学生占大多数。但依然有很多追求上进的学生,希望努力掌握更多课堂知识。因此迫切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1.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新形象,中职卫校对于教育改革给予积极的响应,面对有机化学课程在中职卫校的开设,中职卫校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要求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因循守旧,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有机化学课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发展,而部分教师虽然拿着新式的有机化学教材,却依然用旧的教学方法教学,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形式,缺少对所教课程的反思及认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起引导作用,面对新教材和新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准备,掌握新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学生整体发展水平。“有效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主张以教学过程中的效率和收益作为关键,即关注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主张对学生自身发展进行引导。现如今,中职卫校的有机化学课程积极应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例如,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解并完成日常教学活动,帮助渴望知识的同学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有机化学课程中,针对学生对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掌握不清楚或理解不到位的现象,学校为避免学生对医学知识产生错误的理解,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督促老师掌握更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学校引进先进的医学设备,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为其提供医疗实验的器材进行有机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了解医学方面的有机化学反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引导和帮助,在自身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对学生答疑解惑,提升课程实验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有效教学”策略在中职卫校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有效教学策略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初始阶段实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受中职卫校教学现状的影响,学生上课秩序差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所以,改革过程存在很多不足,但大部分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在中职卫校实行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器材的支持,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素质。
1.“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教学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学习,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更大地挑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缺少学生的配合,因此课堂较为枯燥无味,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中,逐步改变了这一教学被动的现状。例如,在中职卫校的有机化学课程中,以学生学习的真实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明确教学内容,掌握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有机化学课程中要求的有机化学的性质与结构、生物药剂、药剂的化学反应等进行充分了解,在课堂上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以课本知识为基础,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并且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书本知识的接受程度,对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进行授课,进一步提示教学水平。
2.“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教学策略追求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率。有效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的误差、知识的遗忘、专业技能不扎实,那么即便学校付出再多的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辛苦也是没有用的,只要学生学习出了问题,便是没有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大部分中职卫校面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改变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学生要进行的课程实验有药物的化学反应、对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因此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有机化学实验中要求进行正确的蒸馏、升华、以及熔点的测定,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生意外事故,威胁到学生生命安全.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还原化学实验的真实场景,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课程知识,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而这便要求指导教师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因材施教:1.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条件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行分层教学,在学生对教材知识有较为深刻理解时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在旁边进行专业指导,以实践促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2.针对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缺乏理解的现象,教师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教学策略在中职卫校有机化学课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水平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熟练度,使中职卫校针对学生学习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