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灾害防治

时间:2023-11-03 10:18:31

导语:在灾害防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灾害防治

第1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预警体系

一、地质灾害研究发展历程

人类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人类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从原始人利用天然洞穴到学会挖土造屋,时至今日,人类已能够建造高达数百米的摩天大厦、高坝和巨塔。在此过程中,由于地基处理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技术――岩土工程。这种技术是基于地基改良、工程安全运行而发展起来的,它缺乏环境保护的观念,缺乏减轻地质灾害的观念,说到底,缺乏地质的概念,仅从工程观点出发,从而出现了许多不但没有加固好工程地基或边坡,反而诱发了深层的更大的地质灾害的例证,如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矿山等都有这方面的教训。为了弥补岩土工程学这种先天不足,于80年代末,9O年代初,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二、我国地质灾害现状

我国地理位置独特,东邻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西靠全球最高的青藏高原,南处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特提斯构造带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又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2.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砌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① 地震;② 降雨和融雪;③地表水的冲刷、浸泡;④ 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⑤开挖坡脚;⑥ 蓄水排水;⑦ 堆填加载;⑧ 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①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

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②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③ 易滑(坡)岩、土分布区。④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2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①采掘矿产资源;②道路工程开挖边坡:③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④堆(弃)渣填土;⑤强烈振动。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①不合理开挖;②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③滥伐乱垦。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2.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 (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① 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② 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③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及成因,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概括来说,我们可通过工程防护、植被防护和综合防护,达到全面综合防控的目的。

3.1工程防护措施

长期以来,在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立了以加固、支挡、护面等为主,以排水、土石体改良、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各种工程防治措施,有效遏制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可采取(1)干砌片石防护较缓的(不陡于l:1.25)土质路基边坡,因雨、雪水冲刷会发生流泥、拉沟与小型溜坍,或有严重剥落的软质岩层边坡,周期性浸水的河滩、水库后台地边缘边坡,洪水时水流平顺,不受冲刷者,均可采用干砌片石防护。 (2)抹面与捶面。对各种易于风化的软岩层(如泥质砂岩、页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所防护的边坡,要求本身是稳定的,但其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所防护的边坡,须是干燥、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3)抗滑挡墙是目前整治中小型滑坡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滑坡的性质、类型和抗滑挡墙的受力特点、材料和结构不同,抗滑挡墙又有多种类型。

3.2植被防护措施研究

采取加强植被,维护原生态系统,达到保护地质的目的。可采用铺草皮技术,是将培育的生长优良健壮的草坪,用平板铲或起草皮机铲起,运至需绿化的坡面,按照一定的大小规格重新铺植,使坡面迅速形成草坪的护坡绿化技术。植生带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根据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草种、肥料、保水剂等按一定的密度定植在可自然降解的无纺布或其它材料上,并经过机器的滚压和针刺的复合定位工序,形成的一定规格的产品。三维植被网护坡是在铺草皮护坡存在易遭受强降雨或常年坡面径流形成冲沟、引起边坡浅层失稳和滑塌等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植被网护坡对覆盖于网上的客土、草种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可减少雨水的冲蚀:消能作用明显。液压喷播植草是将草种、木纤维、保水剂、粘合剂、肥料、染色剂等与水的混合物通过专用喷播机喷射到预定区域建植草坪的绿化技术,可以均匀地将草种喷播到目的位置。在良好的保湿条件下,草种能迅速萌芽,快速发育成为新的草坪。因此,液压喷播植草是一种高速度、高质量和现代化的绿化技术。

4 结语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已经确定,并将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相信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第2篇

刚才,***分别就我县防汛防旱、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和具体部署,我表示赞同,希望大家结合实际,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去。下面,我就今年的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防旱和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长期以来,我县都是一个洪涝台旱灾害多发县,近年来更是灾害频发,给我县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去年,我县连续遭受了几次强台风的袭击,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超强台风“桑美”的袭击,台风强度大、风力强、范围广、持续久、雨量多,给我县带来了严重灾害。面对强台风的袭击,各乡镇、相关单位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把防台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合力抗台,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实现了“零死亡”,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感人场面,涌现出一大批抗灾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些年取得的防汛防旱抗台成绩令人鼓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做好防汛防旱和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信心。

20**年是我县继续加大投入、加速转移、加强改革、加快调整的关键之年和落实之年。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清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汛防旱和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认清使命、坚定信心、深入细致地分析我县防汛防旱和防治地质灾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要充分认识防汛和防治地质灾害形势的严峻性。形势严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来看,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是首位的,根据统计,从全世界的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和造成的损失均占到了全部自然灾害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员伤亡占到了全部自然灾害的二分之一,在我国每年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大概占到全国GDP的2%,多年平均损失为800—1000亿元。就我县来看,99年的洪水、05、06年的台风都给我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人类的发展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很大,从我县来看,局部性、突发性的强降雨明显增多,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另一方面,今年防汛还面临一些新问题,如部分由于台风造成的水毁工程尚未修复,地质灾害点问题较多。另据省气象部门初步预测,今年的气候变化无常,洪涝灾害可能会频繁出现,防汛形势严峻。

二要充分认识防汛和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艰巨性。我县地处东南沿海,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区面积大,中小河流众多,山高坡陡,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现已发现需防治的灾害隐患点有122个,分布在23个乡镇,威胁743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些,把措施考虑得周全些,把工作做得扎实些。

三要充分认识防汛和防治地质灾害责任的重要性。我县虽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份,但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保护着千万生命和大量的社会财富,如果防洪安全出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制约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担负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职责,进一步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充分准备,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真正做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防其大,不可疏其小;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在重视防汛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抗旱工作的准备,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切实担负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农民生活生产用水的重大职责,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二、严肃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切实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

各乡镇政府和我们相关部门要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为抓手,认真落实各项责任制。要坚持政府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防汛行政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防汛防旱和防治地质灾害责任体系。重点是要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级负责制、分部门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等具体责任,并要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一要抓好以水库防汛安全责任制为重点的各项责任制落实。水库安全责任重大。各乡镇要按照《防洪法》、《水库大坝管理条例》和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好水库防汛责任制、病险水库加固保安全责任制、水库大坝巡查责任制、日常管理责任制。要明确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防汛行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水库管理单位的安全与技术责任人。同时,要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具体落实好水库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各自的责任,特别是股份制电站水库的安全管理责任。汛期水库运行要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控制运用计划,病库要限制蓄水,险库必要时要空库度汛。

水库管理单位要加强防汛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完善水库管理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汛前要做好自查工作,汛期要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遭遇较大暴雨、洪水、台风和地震等,有关人员要坚守岗位,昼夜值班,发现隐患险情及时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置。各单位要立足本职,做到早部署、早动员、早组织、早准备,对辖区内水库安全行使好安全监管职能,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施工等要加强监管,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要充分论证,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地落实好重要堤塘、危险地段、重要防洪目标以及山洪灾害防御等责任,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严肃纪律,严格责任追究。防汛工作涉及面广、部门众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级、各部门都要以大局为重,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都要坚决服从防汛指挥机构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指挥调度,下级指挥机构必须坚决服从上级指挥机构的指挥。要严肃纪律,对因失职、工作不力和违反纪律而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在紧急关头擅离职守、临危退缩的人员,要依法依纪从严从重处理。防汛、水利部门、国土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按照事权划分及时分析形势、掌握情况、提出建议、抓好落实。工作中要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切不可因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切实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和防治地质灾害工作

当前,我县已进入主汛期,防汛备汛时不我待,各乡镇要根据县防指确定的防汛防旱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突出抓好流域性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小流域山洪防御等重点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按照“情况明、分析透、措施实、汇报好”的要求,抓紧落实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具体要做到“九个到位”。

一是分析要到位。防汛形势每年都要分析,但决不能走过场,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认真分析研究。摸清本地区现状,弄清楚到底能防御多少年一遇的洪涝,遇到强台风、突发性强降雨会出现什么问题。水库(包括山塘)、河道堤防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还有哪些问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哪些区域、哪些工程、哪些对象是防汛的重点,哪几种情况有可能带来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有什么对策措施都要分析透。只有分析透,才能明确重点、难点,才能够做到情况明、措施实。

二是责任要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对汛前准备、防汛检查、抢险队伍组织、防汛物资储备、防洪调度、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工程安全度汛、水雨情监测预警、信息传送等防汛工作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防止人为纰漏,力争做到万无一失。要落实好水库、堤防、山塘等重要防洪工程的巡查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岗、到事、到人。

三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各乡镇防汛指挥机构要根据领导变动调整情况,及时调整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完善组织机构,组织好今年防汛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和部署。各乡镇要充实力量,加强队伍建设,配备设备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水库、重要堤防的防汛行政责任人汛前必须亲自带队到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特别是重大安全隐患,要采取得力措施,限期予以解决。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出险,有关责任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向上级报告,组织分析险情、转移群众、采取应急抢险措施,确保安全。

四是配合要到位。各乡镇、部门要在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积极主动为防汛防旱提供有效服务,确保信息政令畅通。及时掌握水情、雨情、工情、灾情,并随时保持与抗洪一线、与上级防汛部门的联系,贯彻好上级抗洪救灾的指示要求;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灾抗洪意识;一旦发生灾情,要迅速组织灾民转移安置,积极开展灾后的生产自救。总之,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要做好一切准备,密切协调,相互配合,确保万无一失。

五是物资要到位。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具体实际,储备好充足的防汛物料。要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从本级本部门所承担的防汛任务出发,采取防汛管理部门自我储备和委托有关单位代为储备的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抓紧落实防汛物资的品种、数量、规格及存储方式。凡是能够准备到现场的要尽量准备到现场,确保一旦汛情出现,能够立即调出使用。这里,我再次重申病险水库、险工险段、重要防护目标等现场必须按要求储备数量充足的防汛抢险物资。

六是检查要到位。全面做好今年的防汛和防治地质灾害检查督查工作,有关领导应对防汛重点工程、重点地段、地质灾害隐患点亲自组织检查,各级防指和有关单位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组织好防汛检查工作。要重点检查各类水库、重要堤防、重要山塘、重点在建工程的安全、防汛责任制落实、防汛物资准备、预案修编、防汛指挥及水雨情测报系统等。水利部门要对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办落实,把各种问题解决在汛情到来之前。前段时间的检查发现,一些地方仍有乱弃渣现象,一些在建项目影响行洪,水利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抓紧组织清除,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七是预案要到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各类防洪避险预案的制定、修改、补充和完善工作,作为应对洪水、山洪等自然灾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预案修编要统盘考虑,全面安排、环环相扣,从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险情的发现报告、决策指挥、人员转移、抢险力量组织、物资保障等都要有明确的安排和规定,预案一定要结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组织演练。

各类水库工程要制定落实好防洪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汛抢险应急机制,切实做到机构、责任、方案、队伍、物资和报警六落实,预案一旦确定,就要逐项逐条落实具体措施,明确责任,确保到位。

在建工程要认真落实度汛措施和防御超标准洪水方案,确保安全度汛。做好各乡镇、村和街道、社区的人员转移预案的修编,真正做到落实到村,落实到人。

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区,一定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按时完成山洪防御预案的编制,完善监测预警设施和防山洪灾害人员转移避险预案,做到“五有、五确保”(五有是:有责任人、有预警员、有监测预警措施、有避洪预案、有自救互救的意识和本领;五确保是:确保生命安全、确保水库安全、确保责任到位、确保措施到位、确保信息畅通。)要认真做好基层干部的抢险救灾业务培训。河道窄、山洪猛等受洪水威胁区域都要落实好人员转移方案。

八是工程措施要到位。按照“防、治、迁”并举的方针,以防为主,以避为上,进一步完善防御工程体系。加快实施千库保安工程、重点险情村避险搬迁等工程,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固步伐,确保完成省下达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已开工加固的水毁工程和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切实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洪避险;争取在主汛到来前,全面完成梅歧、毛洋等水毁工程修复,确实来不及的,必须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九、人员撤离要及时到位。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洪灾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最直接原因。因此,一是要加快避灾点的建设,出现险情时有地方可逃。二是各村要事先约定击锣撤离信号。因为出现险情时是风雨交加,停电停水,通讯中断,击锣撤离是一个好办法;三是事前要加强宣传,发放“明白卡”,使群众清楚撤离路线,如往山上临时撤离,山脊地段比较容易发生泥石流,一般应选择山背处撤离,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四是要特别泥墙房屋、简易房、工棚等的倒塌。一般来讲,砖混结构的房屋比较安全。五是要特别注意和关心孤寡老人、小孩、以及行动不便人员的安全。

第3篇

一、地质灾害的特征

我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村社,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另有少量崩塌和不稳定斜坡。

根据年初各村拉网式排查,截止目前,全镇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8处,以滑坡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对村民危害不大,一般性地质灾害点依然存在不稳定状态,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

二、主要灾害危险点分布

根据《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省地质灾害(补充)调查与区划设计书》和各村社的排查,我镇地质灾害主要隐患点有8处。主要分布在村三组和二组、三组,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到耕地被毁或严重受损,房屋倒塌或成危房。

三、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1、村三组家房后滑坡;

2、村三组家房后滑坡;

3、村七组家房后滑坡;

4、村二组家房后滑坡;

5、三组方房后滑坡;

6、三组家房后滑坡。

四、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根据《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我镇村是我镇地质灾害易发区。我镇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主要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影响区域内的农户、耕地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将直接威胁到我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重点防范期

我镇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季节性降雨情况密切相关,在雨水的渗透下,不稳定斜坡更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为5至10月,其中6至9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因此我镇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6至9月。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全面排查隐患,认真落实制度。在汛期来临期前,各村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再次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做好防治预案,并将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公示。将隐患点的具置、受威胁的人数、监测人员姓名、联系电话等情况公布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处的醒目地方。

(三)建立专业队与当地村民相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基本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救灾意识。通过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明确村、组、户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监测人、联系络人,确定预警信号,避灾线路。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在雨前、雨中、雨后严密监测房前屋后各种变化,一旦发生险情,及时撤离。村组要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发现险情要及时汇报,立即处理。

第4篇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法规和规范性文本,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四、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管委会主任是本行政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均应当服从管委会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五、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1.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2.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对受灾地进行紧急援救;检查、指导辖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它与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有关的重要事项。

(二)运行机制

针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分布特点、易发程度,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预测预警系统。要发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骨干和枢纽作用,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建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和村(社区)及驻区企事业单位为一体的,按领导负责制指定专门负责人、联络人,确定联络报告方式,以及由危险区范围的单位、居民(村民)作为监测信息报告员而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共享。

3.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重点地区进行巡查,指导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并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国土分局和相关领导报告。相关部门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选定的避险点和撤离路线要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紧急避险万无一失。

4.预报预警。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经开区,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后,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5.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办公室对单位和住户及时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告知有关灾害的基本情况、监测预报方法、应急避险的撤离路线和安置地,以及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群测群防人员的汇报联系方式,按要求做好防灾各项准备工作。

六、监督检查

区指挥部办公室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七、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管委会制定,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由国土分局牵头及时修改完善,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

八、责任与奖励

(一)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扬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第5篇

今年全国气候异常,进入汛期以来,我市多次出现强降雨、大风、雷电天气,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问题引起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对照职责要求对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把工作做全、做细。

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搞好配合。成员单位区国土分局、区住建委、区教育局、区安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公安分局、区水务局、区财政局、区文广新局、区园林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供电公司、市规划局直属第三分局等部门,要服从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的损害程度。

1、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做好本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工作;制定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措施。在本辖区地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镇、村抢险救灾队进行救援;及时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灾情。重要灾害点在汛期前要安排好灾害一旦发生时的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设置好预警信号,并经常演习,保证畅通;加强地质灾害受威胁居民搬迁工作,在汛期做好受威胁居民撤离避让工作,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值班工作。

2、区国土分局组织落实好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指导和监督各有关责任主体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做好全区重要灾害点的调查、排查工作;组织协调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工作,制定突发性灾害的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灾害信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3、区住建委、市规划局直属第三分局负责做好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抢险救灾工作,制定应急排危方案并组织实施。把好项目审批关,拟建项目均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监管,严禁切坡建设、破坏地貌景观、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对已审批的项目应督促建设单位做好护坡、绿化美化、景观恢复等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把好建设项目验收关,建设项目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4、区水务局负责做好水利设施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和对水利工程安全产生威胁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联合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所有水库、河道等附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并落实监测、防范措施;负责对因水利设施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和直接威胁水利设施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5、区交通运输局要进一步做好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有关街镇做好农村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

二是每年汛前要编制年度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较大地质灾害隐患处所,要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组建抢险队伍,落实抢险材料、机具;

三是监督公路建设及施工单位,在选择临时办公、工棚选址及设备安置场地时,必须避开公路沿线附近地质灾害危险点;

四是坚决杜绝挖坡修路,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对因公路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要责成建设或项目法人单位及时治理,确保治理工程和公路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五是对公路两侧岩石破碎、易发生岩体崩落的路段,要及时封闭路面,设置牢固的坡面防护系统,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6、区文广新局负责做好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全区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进行防灾知识培训,在游览时间、路线和景点选择上,要特别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督促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监督各旅游区(点)开展景区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7、区教育局负责做好学校校园内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发现学校校园内及周边地质灾害可以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组织做好在校师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消除地质灾害对学校校舍和师生的威胁。

8、区安监局负责督导各工矿企业和其他生产企(事)业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工矿企业和施工单位生产和施工现场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工矿企业安全生产。

第6篇

1.地质灾害产生因素

1.1 疏于排水

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首先是矿井突水事故不断发生。许多煤矿的上覆和下伏地层为含水丰富的石灰岩,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不仅煤系内部有含水性强的地层,其下伏为巨厚的奥陶纪灰岩。这些矿床随着开采的延伸,地下水经深降强排,产生了巨大的水头差,在一些构造破碎带和隔水薄层的地段,煤层承受到来自下部灰岩地下水的高水压,威胁着矿井和职工生命的安全。其次是由于疏干排水,使许多岩溶充水矿区引起地面塌陷,严重影响地面建筑、交通运输以及农田耕作与灌溉。各矿区附近均有地面塌陷现象,水位下降很多,使厂矿、工业和生活供水原有系统发生吊泵,形成无法供水的局面。再次是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有的矿区甚至形成土地石化和沙化、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2 其他因素

矿山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很多,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矿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摒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

2

2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几种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种多样,影响范围也有大有小。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按地质灾害所需的时间分类;第二,按地质灾害的空间形态与诱发因素分类。鉴于目前的很多研究将着力点放在上述第二种分类方式描述的三种大类级别的地质灾害上,且研究比较详尽,本文主要针对破坏性较强且发生较普遍的几种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论述。

2.1 矿山崩塌

矿山崩塌通常指坡度较大的斜坡上的尾矿、岩石及土壤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脱离原来位置,发生崩塌、滚落并堆积在平坦位置的现象。矿山崩塌主要由尾矿堆积不合理、矿坑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崩塌造成的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堆积在平坦处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有时也会被称为尾矿堆或碎石堆。

矿山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矿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矿山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矿山崩塌还可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从而造成急湍地段。

2.2 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山坡上的碎石、土壤及其他杂物,受天然降水冲刷、地震活动、及边坡失去稳定状态等因素影响,在重力的驱使下,整体性或者呈分散状态顺着山坡向下移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通常是指大量降水夹带泥土、碎石甚至岩块,以极快的速度由山顶或山腰沿一定的槽道或直接沿山体直冲而下,并在山地低洼处堆积。

滑坡和泥石流也是经常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常常给矿山开采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和泥石流,可损坏采矿设备及厂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影响矿山生产活动,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3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由于采矿造成的地下支撑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表岩、土体向下塌陷,并为地表造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常见现象。如果这种塌陷出现在经济生产场所或居住区,便会演变成一种可怕的矿山地质灾害。这种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严重威胁矿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尤其多见于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全国各地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屡见不鲜,破坏耕地、建筑物、威胁交通安全。

2.4 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通风不良、煤层气泄露等意外导致矿井中的甲烷浓度意外升高,在遇到明火的条件下发生的爆炸,是一种快速的连锁反应。从化学原理上讲,瓦斯爆炸就是达到危险浓度的CH与自然界中的O2在达到燃烧温度下出现的剧烈燃烧反应。

3.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3.1 泥石流防治对策

要防治矿山泥石流现象,矿区企业应将拦挡作为工作重点,并辅之以排泄和疏导。综合分析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及状况,在泥石流现象容易产生的地方提前修筑拦截坝,用以封固该地方范围内的松散物质,另外,还应在适当的地方建造沟渠,可以在泥石流现象出现时,及时、流畅的通过沟渠来排除泥石流及其他杂物。应分别对待废石、渣土剥离等开挖工作中出现的不同岩土体,要把坚硬的岩土体放在底部,相对松散的岩土体放于表层。

3.2 崩塌的防治对策

减小开挖边坡台阶高度。在风化破碎面积广和软结构面的区域要通过减小高度或减缓边坡等措施来降低其自身重量,研究数据显示,8m左右的台阶高度,其效果实最明显的。阻拦滚石。在滚石现象常发的地段,要立好安全警戒标志,同时在坡脚处还应安放一些拦截构筑物,在坡脚的一定距离处可倒放生产剥离物以利于组织滚石、渣土,在爆破作业活动中,要综合边坡预裂爆破、逐孔降震控制爆破技术措施。

3.3滑坡防治对策

要防治滑坡,就必须减少和避免水的影响及危害。建议把工作面建成2%的反坡,这样可有效阻止雨水汇集冲刷,在工作面顶部留出截洪沟、排水沟,必要时可利于通过水沟排除地表水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排洪沟必须保持畅通;应适当调整滑坡体的外形。可通过减小边坡滑坡边缘的分层高度,增设几个分层等措施,搭建安全平台,保持坡脚的稳定性。

3.4 地面塌陷防治对策

第7篇

一、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雨雪冰冻次生灾害的防治,制定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完善应急值守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和指挥及时;要认真落实各项防灾应对措施;一旦发生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要立即启动预案妥善应对,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

二、保证水、气、热管网和设施安全。各地城市供水、供气、集中供热等企业要组织力量加强巡查,及时排除故障隐患、抢修受损设施,保障供水、供气、供热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居民安全用气的宣传,严防中毒、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

三、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和市政桥梁安全。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运营和城市桥梁养护维修单位要注意检查城市轨道交通和市政桥梁受损情况,特别是要检查各类桥梁的结构安全,发现隐患,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结构强度检测和鉴定,及时加固和抢修,确保安全。

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的城市,要加强水源保护,加强水质监测,防止冰雪融化后污水或有机污染物污染水源。各地供水企业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消毒药品,做好应对水源污染事件的各种准备。各地污水处理厂要储存一定数量的活性污泥,在恢复供电后及时恢复生产,保证污水得到及时处理。

第8篇

【关键词】矿井瓦斯灾害 井下人员 生命安全

一、认清矿井瓦斯

什么是矿井瓦斯呢?矿井瓦斯就是在采掘过程中从煤层、岩层、采空区中放出的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煤矿井下的有害气体有甲烷(沼气)、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氢、氨等,其中甲烷所占比重最大,在80%以上。所以,矿井瓦斯习惯上又单指甲烷。矿井瓦斯是经地壳运动被埋入地下的亿万年前的古代植物,在地热和厌氧细菌的作用下与煤同时生成的。每生成1吨煤,可同时生成400立方米以上的瓦斯;但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大量的瓦斯已经逸散出去了,只有少量的瓦斯保存在煤层中。矿井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它混合到空气中,既看不见,又摸不到,还闻不出来;但它在空气中占的比例大了,会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能造成人员缺氧窒息死……每立方米瓦斯的质量为0.716千克,只有空气的一半稍多点,所以,它经常积聚在巷道的顶部和冒高的空洞中;它难溶于水,但扩散性和渗透性很强,煤层、岩层、采空区中的瓦斯能很快地涌到井下巷道中来。矿井瓦斯和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为此,井下不准抽烟、不准随意打开矿灯、不准无安全措施进行电焊气焊、严禁穿化纤衣服等。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气体,因为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比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所以,当空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先同一氧化碳结合,就会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大量缺氧而中毒死亡。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0.048%时,1小时内可使人轻微中毒;症状是头痛、恶心、耳鸣、心悸;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迅速消失。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0.128%时,1小时内可使人严重中毒,这时除有轻微中毒的各种症状外,并出现肌肉疼痛、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感觉迟钝,甚至短时间昏厥、丧失行动能力等症状;同时皮肤和黏膜呈桃红色,两颊、前胸和尤为明显;及时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后,能较快地清醒,数天内可以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0.4%时,经过20―30分钟人即死亡;如果浓度达1%时,人经过几次呼吸即会失去知觉1―2分钟后会引起致命中毒;症状是失去知觉、痉挛、突然昏倒,可昏迷数小时,甚至几昼夜,严重者呼吸停顿,处于假死状态,有的清醒后可能精神异常,甚至出现呆滞或瘫痪等后遗症。在井下遇到一氧化碳中毒者时,应该尽快地将他移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暖,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输氧气。

二、掌握瓦斯爆炸的条件

在煤矿的采掘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瓦斯向巷道和采空区中涌出。它有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两种形式。普通涌出是煤层和岩层中的瓦斯均匀地、缓慢地、长期地向采掘巷道中涌出的形式。它是矿井瓦斯的主要来源。特殊涌出包括瓦斯喷出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这种涌出形式带有突然性,并具有音响和强大的动力作用,有很大的破坏性,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很大。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发生爆炸。

(1)瓦斯浓度。瓦斯与空气混合,按体积计算,瓦斯浓度在5%―至16%时具有爆炸性。瓦斯爆炸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有别的可燃气体或煤尘混入,或温度、压力增加后,瓦斯爆炸界限就会扩大,瓦斯浓度不到5%就可能爆炸,超过16%还会爆炸;惰性气体混入后,可使瓦斯爆炸的界限缩小,瓦斯浓度达到5%也不爆炸,不到16%即失去爆炸性。如果混入的惰性气体很大,就可能使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失去爆炸性。

(2)点燃瓦斯的火源。井下煤炭自燃、明火、电气火花、架线机车火花、吸烟以及摩擦、撞击和放炮产生的火花都可以点燃瓦斯。在井下防止各种火源的出现,对防止瓦斯爆炸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任何人都应该自觉的不把火种带到井下,不在井下吸烟,不随意打开矿灯。

(3)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在空气与瓦斯混合的气体中,如果氧气含量低于12%,混合气体就失去爆炸性。在正常生产的矿井中,不可能采用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办法来防止瓦斯爆炸。对于已经封闭的火区或正在处理中的火区,尤其是对高瓦斯矿井火区,可以采取注入惰性气体、降低氧气含量的方法来防止瓦斯爆炸。

三、加强通风驱瓦斯

瓦斯爆炸的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瓦斯爆炸后产生剧毒气体―一氧化碳。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以后,将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按体积计算达到0.4%时,人在短时间内就会中毒死亡。一氧化碳中毒是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瓦斯爆炸后产生高温。瓦斯浓度为9.5%时,瓦斯爆炸的瞬间温度可达1850―2650摄氏度。这样高的温度对井下人员和设备有很大的危害,还可能伴生火灾。

瓦斯爆炸以后产生的高压气体。瓦斯爆炸以后,巷道中的空气压力约为爆炸前的7倍左右。高压空气以每秒几百米的冲击波浪向四周扩散,不仅摧毁巷道支架和设备,同时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可扬起煤尘,引发煤尘爆炸。

瓦斯爆炸后,在爆破地点,由于空气稀薄,问地急剧下降,水蒸气凝结成水,在爆源附近会迅速星星横低压区,因而爆炸波又会反向冲击,这对巷道的破坏更大。当低压区迅速积聚瓦斯,或反向冲击的空气中带来的瓦斯足够多,又有充足的氧气和引爆火源时,就可形成二次爆炸。1995年6月淮南某煤矿曾发生1000多次瓦斯连续爆炸,造成数十人伤亡的爆炸事故。

防止井下瓦斯积聚,首先应加强矿井通风,按实际需要分配风量并及时调节风量,利用新鲜空气开稀释并排出瓦斯。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于瓦斯矿井,应采取抽出式通风。

加强掘进巷道通风。掘进巷道要利用总风压通风或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要设置在风口的新鲜风流处,禁止产生循环风。风筒要悬挂在巷道一帮,保持完好。风筒口离工作面最大不超过5米。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准停风。

实行分区通风。分区通风就是采掘工作面的污浊风流直接流入采区回风道或总回风道,而不串入别的采掘工作面的通风方式。实行分区通风,不仅可以保证过采掘面都有新鲜风流,而且在发生瓦斯爆炸或燃烧事故时,可以缩小灾害范围,减少灾害损失。

第9篇

2013年,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和国土资源所“五到位”创建活动,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巡查监测,明确防灾责任,落实防灾措施,全市未发生地质灾害。

二、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1.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2014年调查发现,全市存在重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26处,其中危险性中等的有5处、危险性较小的有21处。主要的危岩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点有北沟仲庄矿区、双塘沙沟矿区及马陵山镇的宋山采石宕口。

2.地裂缝重点防治区。地裂缝灾害主要分布在墨河街道及棋盘镇的部分地段,其中以墨河街道姚湖村一带尤为严重,防范期为全年。

3.岩溶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合沟镇。防范期为全年。

4.黄砂采空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沂沭河和骆马湖黄砂开采区。防范期为6月至9月。

5.软土塌陷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草桥和窑湾等镇。防范期为全年。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外为一般防治区,在重点防治期之外为一般防范期,也应做好相应监测防治工作。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完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反应系统,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各司其职,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要密切配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镇(街道)应进一步健全镇(街道)、村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