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财会实操培训

时间:2023-11-03 10:18:31

导语:在财会实操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会实操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加强 《统计与会计基础知识》 实操训练

技工学校《统计与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该“重基础、重实务、重技能”,必须是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并重。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如果没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是无法与大专、本科学校毕业的学生进行竞争。因此,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一直重视并思考着怎样去上好会计实操课的问题,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文秘与会计专业《统计与会计基础》课的实操能力。技工学校的其他专业都有进入工厂顶岗实习的机会,只有财会专业的学生,进企业实习相对困难,学校为解决文秘与会计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决定自办文秘与会计专业实习室,我想应该专设一个模拟财务、统计室,分设会计、出纳、统计、保管员等会计与统计的模拟实习岗位,让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现将具体实习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一)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接触模拟实际的业务

在《统计与会计基础》课的教学中,理论课都是用文字题表述发生的业务,同学们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字,提不起兴趣,很多毕业生回来向我反映,当初在学校财会、统计实操课安排太少,特别是接触经济实际业务不多,毕业后,在企业从事文秘工作时,经常接触到财会、统计业务,如签合同时,涉及合同款的缴交、发票的开具、税费的抵扣方式等,还有起草公司年终总结报告时,各种财务、统计的数字、分析的表述等,涉及到很多会计与统计的专业词汇、数据、分析,在学校里都没有接触过,到了实际工作中,无从下手。所以我认为:会计与统计课理论性强,对实际操作要求也高,特别是在账务处理、凭证审核、统计分析等方面,对个人业务素质、理论和技能都要求严格,应注重和加强学生实操课程建设,不能只是强调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要把上实操课程的所有资料,尽可能收集实际工作中所用的或尽可能靠近实际情况的资料,包括模拟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学生由于和社会接触较少、分析问题、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中上本来就对实际的会计业务比较陌生;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用口述或者用文字在黑板上表达会计业务的内容、数字,是无法反映现实生活中,经济业务的全部,也使学生不易理解或理解不透彻,更不会对会计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因此,应在实操课准备这一环节,教师应多花些工夫,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范例,按真实的情况设计好凭证、账薄等原始资料,必要时,还要自己想办法去校外多找一些资料,使同学们能加深对业务的理解。

比如,我们在讲述购买原材料的业务之前,事先准备好模拟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运费发票、支票、空白的材料入库单等。有了这些凭证或资料,我们就不仅仅只是枯燥地讲解分录的编制,还可以牵涉到:①合同能不能做原始凭证;②如何看发票如何记账③运费怎样计算;④仓管怎样编制材料入库单;⑤支付方式的选择、支票的使用等等相关的问题。另外,学生知道了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碰到同样的业务时,应该主动搜集哪些资料。这可比“某企业从外购买一批原材料,买价1000元,增值税170元,运费200元。款项已经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这样的文字表述来得更生动、更具体。

还可以将会计与统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近几年的会计报表数字列出来,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资料,指导学生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各种环比发展速度等统计方法,对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与实际相联系,给学生的印象也比较生动深刻。

(二)采用当场纠错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既然是动手操作,就难免在操作的过程中出错。因此,在实操课中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叫“将错就错”。即教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出错。但当出现了错误的时候,应该按规定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而不是涂改、撕毁等做法。如:当记账凭证正确,只是过账的时候由于粗心过错了数,可以直接用划线更正法,即用红笔划直线,然后用蓝字更正,并盖上印章。当记账凭证有错时,就要用红字更正法,即用红字做一笔同样的分录,将原来错了的分录抵消掉,再用蓝字做一笔正确的分录。当记账凭证上只是数字金额记少了,可以简化用补充登记法,即将少了的金额补登上去。

使用将错就错法,既可以在实操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查找问题,又可以让学生练习更正错账的方法,一举两得。

还可以成立学生组成的查账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每个岗位工作情况,如凭证、账薄、报表的记录,进行查账,核对账务处理的方法、凭证审核、报表(统计)数字的真实、准确等内容,进行现场审核、评比,还可以现场利用各种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懂得企业财务管理作用和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既让学生学习到查错的方法,又可以对学生的工作成果,进行现场评比,使实操课程,上得更加生动活泼跃。

(三)采用岗位轮换,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不同的工作经验:

在实操课中,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采用角色替代法,即在一次实践授课中,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去体会各自的操作。例如,在学习销售业务操作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做销售方,一组做购买方。两组同学分别搜集自己角色所需的凭证资料。如由销售方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式四联,将其中的两联交给购买方做账。然后,两组同学分别做出会计处理。

在会计与统计的实操课中,还应采用岗位轮换法。所谓岗位轮换,是根据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工作设置需要符合相互勾稽、相互监督、轮换作业的要求,在实操课中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承担不同的责任和风险。比如有的做出纳,那么这些学生在小组中负责与货币资金相关的业务,编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有的学生做仓管,负责材料和产品的收发,负责制单,填制存货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对岗位工作业绩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在实操过程中,学生体会不同工作岗位上具体的工作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对今后进入企业的不同岗位有较大的帮助。

(四)积极开展小组竞赛,让同学们在比赛中提高技能:

实操课上既要组织有序,又要适当地调动气氛。因此,我们还可以组织小组进行竞赛,来检测各种实操技能。比如增加会计法规知识问答比赛、账务处理比赛、珠算技能、点钞技能、识别假钞技能、计算器使用技能、电算化技能比赛等。在比赛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比,并归纳各组的长短处、优缺点。力争在竞争思想的推动下,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同学们在竞争中得到锻炼。

结束语:以上是我个人对《统计与会计基础》课程实操技能培训教学的看法,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中技毕业生很快适应自己的岗位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2篇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会计技能是指会计人员顺利完成会计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包括会计心智技能和会计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主要是指认识活动,以思维为核心,是在人的大脑内部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指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是操作技能的调节者。就会计学科而言,心智技能主要体现在对账务处理任务完成的独立性和会计实操技巧的灵活运用性等方面;而会计的动作技能是通常所说的会计动手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制票、填证、记账、编表等账务处理时的一系列动作应符合会计动作程序、动作方法和规范化要求,力求达到熟练、协调、迅速、准确。由于会计学科的自身特点和会计人才培养注重的是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本文着重谈谈会计动作技能的提高。会计技能的提高,除了有赖于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会计的有关理论原理、规则外,还要求学生学能致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把理论与实践统一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理论与模拟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会计教学的实用性。

二、提高学生会计技能

会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以下几种账务处理能力:掌握和运用经济法规和财会法规的能力;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的能力;建立账簿、开设账户以及记账的能力;正确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会计核算程序的整体驾驭与协调能力;计算正确性和准确性的能力;书写规范性和整齐性的能力;会计档案的整理、分类、归档、装订及保管的能力;会计资料的检查、分析和利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会计综合实操技能,就要加强作业练习、利用综合案例模拟实操、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沟通,这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1.加强作业练习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训练质量的基础手段会计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加强作业练习是提高会计技能训练质量的基础手段。作业练习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及时性、活动性强。从内容上以会计有关理论法规、原则为主;从题型上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编制分录等。通过作业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模拟实操打下基础。2.利用综合案例模拟实操教学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有效途径会计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利用企业的综合财务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实操,通过处理复杂的经济业务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会计技能,缩短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增强会计教学的实用性。以《财务会计》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操技能,这时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上。可以把企业从筹集资金到采购材料、生产产品、结转成本、销售产品、分配利润整个过程的主要业务综合起来,让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练习,模拟填制和审核支票、收料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发料凭证汇总表、工资结算等,并据以登记记账凭证、过账、更正错账、结账、对账,到编制会计报表,装订记账凭证。这样较为复杂繁琐的过程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在学生操作实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给学生合理的提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分析、纠正。最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换凭证、账簿等实习资料,彼此检查对方的账务工作,要求学生在校对时发现遗漏、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作详细记录,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在课堂上综合点评。这种模拟仿真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3.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沟通是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重要方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习得,单靠学校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和简陋环境的实习,无异于“痴人说梦”,是极不现实和没有可行性的。同样,会计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际会计操作和真实会计环境的训练。企业既具备比较齐全的会计实习设施,能够满足学生实习操作的需要;又拥有大量会计技术人才,他们除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的职业能力和极强的技术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企业高层会计人员到学校讲学、指导,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熟悉会计环境、会计工作,有机会可以让学生参加企业的部分财产清查,并根据清查结果填制财产清查盘存单,也可以让学生帮助企业财务部门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等简单的账簿等等。这样,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既提高会计技能又能够感受会计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增强他们的会计专业信心和确定今后的职业方向,培养他们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就业竞争意识和职业道德,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基地的相互信息反馈,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相互参与、相互渗透、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三、提高学生会计技能,增强会计教学实用性

第3篇

关键词: 中职院校 财会专业 职业能力培养 培养策略

1.引言

从中职校的性质看,中职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由于普遍中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偏远山区和一些中考落榜的学生,且财会专业需要较强的数学技能,因此,他们在首次接触并学会财会技能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和接受。需要相当专业和富有经验的中职院校老师才能胜任,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学生就会在将来的学习中丧失学习信息,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学生都在加强财会基础技能训练,但是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教学盲点。笔者通过自身实践和总结,对目前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看法。

2.改变教学观念

由于社会经济市场不断发展,教材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师要根据当前形势下中职财会人员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从实际出发,本着基础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教学实践,注重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时要避免太过,合理拿捏尺度,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注重结合理论讲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财会专业教学现状并非如此,多数中职院校的改革尚未跟上时代的要求,不符合企业对财会人员的技能要求,导致财会人员紧缺,影响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因此,迅速扭转这种违背社会要求的不良局面,关键在于培训机构要迅速出台应对机制,促使财会专业的教师积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突出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综合操作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社会紧缺型人才。当出现新的行业政策和法规时,要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避免理论知识与实际需要脱节的局面。

3.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条件,创造以会计模拟试验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会计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模式,强化财会专业技能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仿真教学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技术条件,充分体现现代中职财会专业教育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计算机操作能力、会计软件利用能力、账务处理的综合能力、报表编制能力和基本成本核算能力,以及当前的财务政策等相关技能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报税能力、财务审计能力和财会政策的运用能力等,努力提高学生财务职业能力的实用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专门设置会计核算、税务会计、出纳、审计等相关会计岗位,让学生轮流担任相关岗位,并进行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实行换岗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解决岗位认识模糊的问题,促使学生掌握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及相关岗位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4.合理安排实操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某些中职院校财会专业老师仍用传统的文字表述的方式描述发生的业务,既然是实践课程,那么所准备的教学资料就要用实际工作用用到的,或者更接近实际的操作道具,包括在模拟业务中汇用到的标准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报表、账簿等。由于中职学生具有特定的特点,例如中学生年纪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思维能力不强,社会接触也较少等特点,对财会业务的认识较薄弱,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口述进行业务描述,或者实践不到位,与实际需要脱轨,就会导致学生对财会业务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未来的职业能力中无法正确地处理业务。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道具,校外找一些实际资料,通过模拟道具替代传统单一的文字表达,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联系实际,给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进而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技能处理业务。

5.结语

中职院校是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要从实际出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笔者从改变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模拟仿真教学、合理安排实践操作课程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增强中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学环节中以“岗位技能实训为基础,强化实践模块教学”,根据社会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除了在内训方面进行基本的珠算操作技能、点钞炒作技能、财务软件使用技能和计算机操作等基本技能训练之外,还要学会填写各类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进行会计核算,将手工化和电算化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尹清芝.英国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2]王一中.会计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1.

第4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中职教育

1“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意义

1.1开发优质资源,促进会计专业长效发展

专业资源建设,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质教学资源更是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多渠道、多方面人员参与其中,整合零星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快教师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学效率,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范例,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2交流融合,服务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基于丰富的“基础会计”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于课堂,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学生也可通过资源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3对接企业,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当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会计专业的竞争尤为突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获得就业优势,就必须结合当今形势,与岗位紧密结合,教学资源库不断扩充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岗位需求。

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思路

2.1“基础会计”资源库的使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校资源库使用现状,为此,对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12份。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布置作业大部分还是纸质方式,另外,学校并未建立强大的专业资源库,学校的资源库只包含一些少量的课件和习题,并未形成网站学习和答疑专栏、师生交流互动专区,更没有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名师课堂等,本校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较为浓厚,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库。

2.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内容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从职业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整体服务的设计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探讨面向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合理构建的模式,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围绕“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开发为主题,建设内容为:(1)构建“基础会计”整体框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应形成一套以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遵循校际间的交流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可借鉴、可共享的“基础会计”资源建设模式,将其嵌入校级精品课程、名师工作室、专业群建设等校级在线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三大块资源进行重点建设。(2)构建“基础会计”资源库。“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主要从理论、实践、测评三方面入手,既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

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可以方便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在线章节测试,答疑解惑,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教案、讲义、导学案,指导用书、习题集,模拟试卷(含单元和综合),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会计从业资格大纲、题库、学测题库,会计实务、法规、规章、制度等法律。搜集最新的财经信息,例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方便教师备课、学生网上学习,并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参考相关法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2.4构建“基础会计”实践资源库

“基础会计”资源库单凭理论建设远远不够,还要实践资源库的建设,分为3部分。单项:熟悉各项空白样表(票据结算单、凭证、账簿、报表)并正确填制样表。专项:按照经济业务发展顺序,能够掌握资金筹集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过程的凭证填制。综合:掌握证账表的整体编制: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编号,进行记账凭证、账簿(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的编制。通过这样完整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整体把握资金运动过程,结合单项、综合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的掌握。

2.5构建“基础会计”测评资源库

“基础会计”测评模式是在“基础会计”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对每一个重点实训模块进行测评,通过仿真的模拟资料,例如结算凭证实操测评、会计凭证实操测评、会计账簿实操测评、会计报表实操测评,学生完成后,系统自动会形成评分模式和解答模式,进行能力评估,还可提供一系列会计实训的模拟资料,安排学生进行证、账、表的综合实操,让学生对“基础会计”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熟悉每一个单项之间的关系。

2.6“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模式

从职业学校“基础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角度来探讨,有一定的内驱力,并将资源建设作用于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受教学生,呈现优质化、多元化、自主化的特点,建立标准的资源库模块,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将资源建设推广与运用,实现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3“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要求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交流与多角色参与

资源建设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消化吸收,才能内化为专业资源。所以,在资源建设上,不能只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对教师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相互经验交流,不断吸收融合,才能使资源建设达到应有的效果。

3.2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资源建设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专题实训。另一方面,学生亦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上学习,自动练习,能够减少人力成本,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将技术和教育融合,达到教学做的融合。

4结语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需要在前期建设筹划、中期规划建设、后期测试改革中不断完善,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模拟会计环境,让会计教师参与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资源建设中来,加快信息化教学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搭建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交流展示、学生自学自测、专业测评、模拟实训等功能,充分体现交流性和共享性,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夏迎峰.湖北省高职会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20):120-121.

[2]何玲.《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报告[J].财会学习,2016(9):252.

[3]柳晓霞.中职会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5.

[4]任延冬.基础会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30-32.

[5]程华安.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建设的设计与实施探究——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16(9):33-35.

第5篇

关键词 实验基地 建设 提升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识码:A

The Promotion of Finance Experimental Base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GAO Yulian

(Gu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

Abstract Along with a number of well-known enterprises take the action of large projects have been started. The demand for talented in accounting 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will also further expande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SMEs in the business field , which on the top in Guangdong area, there will be a large number of demand with pioneering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and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master the modern account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skills, and then having strong ability of accounting business proces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ability,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and high-end technical. Building simulation laboratory, and make the research tool and data resources are more abundant,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it is very urgent.

Key words experimental base; construction; promotion; innovation

1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设的目的

1.1 促进科研产出和教学创新,提升整体办学实力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设为具备国际标准、专业精准的财会、银行研究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进行银行、财经行业的学术问题研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校学术成果的产出,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财经类实验基地凝练了优质实验教学软件、研究资源和先进的硬件仿真环境,打造财会、金融高仿真的实验环境和研究平台,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教学水平,建立起一支具备高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为教师进行财会、金融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培养本科、专科等多层次人才教学模式提供了实验环境。

1.2 提高培养多层次人才的实力

打造仿真型实验室,并且丰富实验室的研究工具和数据资源,为进行本科、专科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和实验环境。实验室贴近实际的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将实验中心各类资源有机地与业界真实业务系统结合,使学生所学更接近于现实和服务于社会,提高适应性和就业能力。并且,学生在对银行、财会各种业务熟练之后,教师可以有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为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提供环境。实验室分为四个实验室,分别为模拟银行实验室、会计应用技术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仿真财务服务公司。各个实验室不仅囊括了会计、金融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验资源,而且还涉及到与财会相关的银行、工商、税务等业务。这四个实验室的资源是能够被整合起来实现业务上的流通,建立全面的财会教育资源体系,提高学生财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财经类实验基地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市场业界一样的工具和分析思维,不仅能够培养具备实务操作的技能型人才,还能培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建设财经类实验基地的必要性

为主动适应国家和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地方创特色,坚定不移抓内涵建设,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为珠三角地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财经类实验基地力求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与科技发展统一起来,充分集成、整合和扩大资源优势,在一个更广阔、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财经实验中心,以拓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合作四个方面的竞争实力和创新水平。

财经类实验基地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也是开展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平台,会计、金融等专业都是对实务操作要求很高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会计、金融实务操作,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实验平台,学生对于书本的实务操作缺乏感性认识,将无法很快适应社会就业岗位。而实验室的仿真度越高,功能越完整,就越能帮助学生具备更强的会计、金融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更快地与市场对接。因此,建立一个功能全面、高仿真的实验平台十分必要。

目前,大多实验室只是侧重于部分专业,难以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平台。因此,通过建设会计、金融方面的财经类实验基地来带动和促进其他专业实验室功能的发展。财经类实验基地建设为未来能拓展到工商管理、物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大范围的链接式ERP留有未来可内嵌的相关新软件、硬件的系统接入口。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功能不断的完善,逐步实现“一个平台,多层应用”,最终实现不但能够服务于会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同时也可以拓展到工商管理、物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实践教学,实现资源共通、共享,以及一个平台高效联动所有的资源。让学生在通过ERP熟悉和模拟企业内部的生产、采购、财务、仓储、营销、行政等关键性部门及岗位的实际运作流程的同时,也能进行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与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物流、保险、采购及销售等单位之间的实操训练。

3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成后将承担的主要任务

3.1 实战会计、金融人才培养基地

建立会计、金融综合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先进的仿真或者全真实验软件,结合教学计划开设符合市场需要的各项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培养合作精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2 创新教学改革实验基地

整合全校会计、金融等领域的师资力量,在中心框架下利用实验室的平台条件,进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教学结构的改革创新,尤其是教学结构创新,即教师、学生、教材和实验室的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创新。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打破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构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帮助学校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性基地,增强学校在区域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3 科学研究产出基地

秉承学院“注重教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围绕区域财经、金融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并以科研的提高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办学层次与在区域的学术影响力,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对外开放职业培训和活动运作基地

实验室的软件架构直接源于市场需求,保证了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的无缝连接。利用原有的师资力量,在开放性的实验室平台上,对外开设考证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考证课程如会计从业资格课程、银行从业资格课程等,对外培训课程如会计工作技能课程、银行入职人员培训课程、保险工作技能课程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课程的运作,可以实现实验室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还能够以实验室为平台进行一些大赛的举办,让学生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

4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成后的运作管理方式

财经类实验基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全方位开放运行”,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考评办法,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经费保障,以确保实验室的良性运行。

4.1 实验教学开放运行情况良好

基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室制度保障措施得力、全方位多角度地组织实验教学、开放运行。在每学期开始之际,按照培养计划做出详细的实验安排。对计划实验,按指定实践制定的地点进行;对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进行,实验室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对预约试验,按选课要求,在网上公布实验项目,学生在网上预约登记。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调整,在时间、场地、设备及指导教师的配置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以保证实验室教学工作的良好有序运行。

实验室全方位多角度地开放实验教学,对内面向全校师生,对外面向社会和兄弟院校。保障措施落实得力,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情况良好。

4.2 管理制度规范化、人性化,以学生为本

为保证实验室科学有效规范地运行,应在已有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实验教学评价办法科学合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实验室教师的考评统一纳入考评机制,但根据实验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关考评办法,主要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工作量的考评。根据不同职称确定了不同的最低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

其二,其它工作量考评。包括、参与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科研工作量、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

其三,教师工作“质”的考评。主要根据教学效果的评价、科研与教学获奖、论文检索等进行奖励。其中,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与理论课程一样,实行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综合评价体制,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课时酬金挂钩。

对于实验教学评价,采用了学生评和督导组、专家组综合评价的办法。对于实验教学及其改革工作突出的教师,加大了奖励力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

4.3 运行保障

一方面,实验室要加强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实验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各个学期均安排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另一方面,保证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学校每年给予实验室耗材费、维建费等运行经费。

5 拟建实验室的效益预测

该项目建成后,能为会计、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与实务等专业提供实际操作实验授课平台,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容纳和开展的实验教学课程将会明显增加,能够满足实验室教学开展的人数也会增加,这将会提高教学质量;能给予学生全方位、多功能的课后实验环节,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无风险、无成本地体验真实的财会、金融业的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实验室开设模拟银行多项服务、提供财务类模拟模块、保险、税务、审计等模拟实验服务,实验室还可为学生提供金融、财会模拟比赛的项目,有利于实现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与与社会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此外,实验室的建成,不但为财会、金融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科研提供实验条件和场所,还将为相关学科教师及其他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与(下转第101页)(上接第56页)支撑。有助于学院的教、学、研得到整体实力的提高,扩大学院和学校在区域乃至于全国的影响力。

该项目建成后,在承担实验教学环节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能配合学院相关课外科技活动和普及活动,以贯彻落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如参与“赢在新起点”银行技能大赛赛、财会技能大赛等。

由于实验室的环境仿真,实验室的软件资源与业界相同,为此在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资源和学院在教育方面的优势,联合社会有实力的实务机构、信息技术公司、政府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对外的实验课程、岗前培训、认证考试培训等活动,借此来产生经济收入,实现实验室的经济效益,变“消耗型”为“经营型”实验室。如利用学院师资或者邀请名校名师,运用实验室的软件、数据库等工具和信息资源、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等各类专业认证培训。也可以建立以实验室来作为岗前培训基地,邀请实务界专家,通过学费制,以岗位技能培训、现场观摩、实习、职业素质培养等方式,针对不同学员的需求开展新人岗前培训。

参考文献

[1] 孙昊.高等院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天津: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2).

[2] 赖燕玲.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

[3] 万长建,姚菊香.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精细化研究[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

[4] 刘丽娜,刘向举.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科技信息,2011(35).

[5] 朱娟蓉.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四川: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2).

第6篇

关键词:文秘专业 就业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企业对文秘人员的从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在很难找到高素质、高技能文秘专业人才,中职教育这类专业更是薄弱。企业对文秘人员职业能力的高要求与中职学校培养的文秘人员低素质之间的矛盾,必然要求学校对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企业的需求。笔者对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做了以下思考。

一、改革课程设置,增强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学校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教育目的。学校应根据企业对文秘人员的需求,对文秘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文秘课程的设置可从以下几点开展。

1.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课程偏重于理论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但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岗位上往往要求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不但要懂得岗位的理论知识,而且对理论知识要点的应用要得心应手。学生工作的熟练程度基于平时的训练,所以课程设置必须做到讲练结合,适当精简课程,以实用、够用为宜。

2.双证就业,提高就业层次

适当拓宽文秘专业考证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来必定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所以,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秘书+商务”“秘书+财会”“秘书+管理”等考证方向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考取专业的秘书证之外,还可以选考其他证书,走“双证书”复合化培养道路。复合化培养模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突显现代文秘特色

学校还可以开设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演讲与口才、计算机软件应用和汽车驾驶技术等课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将来岗位的需要。

二、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1.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要转换思维,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外出参观、交流、学习。教师应该到企业学习,熟悉企业文秘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业务范围等。只有熟悉了岗位要求,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色。教师应根据时代的变化,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教师应让学生多接触外界,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会。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让学生接触国外文秘从业人员的培训。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QQ群、微信、微课等形式授课,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秘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关于文秘的各种学习资料或视频。

三、利用学校资源和场地开展校内实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建立模拟培训室,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文秘专业的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就不能单纯依靠课堂上的讲授获取知识和技能。学校应该建立工作场景培训室,通过教师指导,不断地在模拟实训中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2.安排学生到学校行政部门实习,理论结合实操

在学生对文秘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积累后,学校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校内实习的机会。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的档案室、户籍室、文印室、图书馆、办公室、总务室、团委等科室开展实际工作。学生通过实践,让所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检验和提高,从而提升就业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场所,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要想获得熟练的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就必须熟悉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训练。例如,学生参与企业的活动策划、公益活动、企业年会、庆典活动、颁奖仪式等,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沟通交际、组织策划等方面得到提高。对中职类学校而言,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毕业后就业的年龄相对高职学校的学生也较小。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心智发展和对岗位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对人情世故的理解还处于相对幼稚的阶段。因此,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环境中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者不断地认识、探索和完善。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多渠道地教育引导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文秘人才。

参考文献:

[1]闵维方.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第7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课程融合

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资料,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366.6万户(含分支机构),小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其中私营企业1085.72万户,个体工商户4059.27万户,目前,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小企业的数量与日巨增,除了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我国的就业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除了有少量的毕业生在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就业外,很大一部分都会进入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就业。财政部财会[2011]20号“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规定小企业和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要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后,我国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将面临着一定的调整与变革,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用于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专业课程的融合。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效缓解小企业人才匮乏与学生就业难的矛盾

与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相对比的是小企业一直存在财务人才匮乏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也一直是一个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学生在校学习的财务课程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培养目标是成为大中型企业财务人员,学生多不愿意去小企业就业。课程设置方面,很少有学校独立设置了小企业会计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胜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一专多能以及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思想意识方面,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小企业岗位意识,科学引导学生到小企业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我国制定和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为我国的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完善的会计标准体系,所以有必须要通过在会计教学中融入《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学生会计知识技能与小企业会计工作需求的对接程度,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到小企业就业的意识,从而有效缓解小企业人才匮乏与学生就业难的矛盾。

(二)完善会计学专业现有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通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学习,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原则,重核算能力,坚持会计与税法相分离。小企业会计其实是税务会计,虽然也考虑相关会计原则,但更多地强调服务于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因此,高职院校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缺少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小企业会计课程。《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小企业会计工作主要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的会计工作相应的发生了调整与变化,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改变。因此,高职院校有必须在会计教学中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加强学生针对小企业会计知识技能的学习,以满足社会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从而保证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以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企业因为一般业务量不多,人员设置不全,因此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一般希望其具备一岗多能或多岗一人的能力,岗位的复合性高求比较。同时,小企业对会计人员涉税处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如何用好国家相关扶持政策能力要求也比较高。通过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可整合《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常见税种的涉税处理、纳税申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小企业规范的会计核算和涉税处理,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考虑的全局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专业课程融合的方式

(一)加强教师自身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施行,至今为止时间不长,而会计专业教师在学校主要是讲授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的财务知识,《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税收法规可能缺乏了解,因此,其中的很多新知识和新理论都需要会计专任教师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研究。会计教师首先要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和适用范围有明确的了解,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并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为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方面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目标的组织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二)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中如何融入《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可以考虑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同时再单独开设《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

当前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主干课程都是财务会计,它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常规业务的会计处理,其课程范围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其主体内容是大同小异的,只是相比较而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难度有所降低,如一级会计科目方面,由《企业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156个变为了66个,在税法的处理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减化,如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减少了小企业财会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机会,如小企业对资产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不能使用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这样也降低了会计人员出错的机会。新课程可以将两种准则相整合,适当删减企业会计准则难度较大较抽象而在企业运用较少的内容,增加两种准则的对比处理,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

除了在财务会计主干课程中融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还需综合考虑小企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设置《小企业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这一课程需要根据小企业涉税较多及一人多岗的特点来设置课程内容,同时还应当选用一些专门针对小企业的、能够支持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软件来进行实操练习,例如“用友畅捷通T3教育专版软件”,以更好的实现学生与岗位的衔接,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

小企业在各个地区数量较多,学校容易与他们之间取得联系,并形成一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从合作的小企业中聘请有长期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训课教师,以及与教师合作编制适合于小企业实务的实训辅导教材等方式,将企业具体工作过程引入到小企业会计理论及实训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假期到合作小企业进行顶岗培训,真正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大开展与小企业的实习就业合作,课程考核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到合作小企业实习,只有通过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使学生在正式上岗前形成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直观认识,才更有利于他们未来迅速的适应岗位的需求。

三、结论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小企业的会计工作,对小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要解决小企业人才匮乏与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全面提高学生适用于小企业的综合能力,将《小企业会计准则》融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了要实现这种融合,需要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即通过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以及再单独开设《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的实操课程,并加强与小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提升。(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赵耀.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与纳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

第8篇

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会计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着会计核算方式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转变,是我国会计领域正在经历着的一场巨大的变革。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而从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统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教材五花八门,各种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新近研发的用友企业财务及管理软件为蓝本,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以金蝶会计软件或安易会计软件为基础组织教学。这些教材的统一特点是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也有部分学校采用了大专的教材,注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教材的不统一,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变得模糊,有的甚至脱离了中职的实际。

2、师资力量不足,制约着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基本上分为两类。其中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由于没有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自然无法熟练运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另一部分是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其本身没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教师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瓶颈。

3、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实训课时不足。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应用学科,必须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这一中心来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很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资金实力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没有完善的会计多媒体教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4、实习受限,与实践相脱节。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只局限在校园和教室内,教学范围和教学信息量小,往往是一本教材、一套软件,纸上谈兵,实操性不强。同时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也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一般很难深入到企业中实习,致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解决中职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大胆整合教材,按需取舍。教师可利用自己较高的知识层次,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分析,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地开发中职教材,既摒弃不同软件培训教材的片面性,也抛开高职高专教材的高度,从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入手,编纂适用教材。 转贴于

2、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大多数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计划中增加一门《微机应用基础》课和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该课程中学到的仅仅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如果仅靠课上所学,在参加工作后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觉得无从下手。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增设《计算机网络使用基础》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至少能熟练操作两种不同的会计软件。

3、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以我校为例:原来只是开设了一门《会计电算化基础》课程,每周6个课时,课堂教学与上机的比例为2∶1。从实效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不能兼顾会计软件的实训,上机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我们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了电算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二是增加了实训的强度,将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分为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比例调整为1∶1,同时增设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通过课时的调整,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

4、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实现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模拟实习。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为了让广大学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操作有更全面、更感性的认识,必须注重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手工实习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当中,并让学生通过对比,深刻认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第9篇

一、中职财会类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1.实践教学系统性较差,实践机会不足

由于会计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因此单位通常不招收财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即便接收,也不会让其接触到单位的会计体系。由此可见,财会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大多只能在实训室内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使学生难以了解会计日常业务工作,也难以掌握岗位职责。此外,由于实训课所采用的原始凭证是印刷的,其与真实的原始凭证仍存在一定的区别,如尺寸、颜色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理念未与时俱进,缺乏实践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中,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财会专业教学也要进行转变。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在知识体系的更新上存在滞后性,财会教学理念未发生较大转变。大部分中职学校仍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财会知识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过于强调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专业实操能力与财会经验的积累。多数财会专业课程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的特征,且由于管理体制的约束,实践类课程并不充足。安排教学计划时,学校仍旧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符合企业和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此导致学生的实践与生产实际脱轨,影响了财会教学的质量。另外一个现象则是,部分教师刚刚走出校园就踏上了教师岗位,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学缺乏实践性与灵活性等问题,在教学中无法触类旁通,也难以紧贴实际。

3.教材缺乏生动性,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现阶段,部分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财会类教材对于经济业务的描述多以文字为主,导致学生无法对交易事项的过程进行准确掌握,只能单纯通过想象来加以认识。例如,实训教材中对支票、本票、银行汇票等结算方式的使用方法、期限、范围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较呆板,缺乏灵活性,学生难以做到学为己用。

4.中职财会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加之多数教师不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一成不变,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应重视教师教学技能与方法的提升,使其与时展相符,而现阶段多数财会专业教师在这方面仍较欠缺。

5.毕业生难以满足岗位要求

相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文科专业,财会专业更注重财务实践。因此,学生在学习及工作中会出现各类问题。学生在学校期间对专业知识未掌握到位,基础不扎实,经常出现缺乏务实精神或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其在就业后难以满足岗位要求,一些简单的工作也难以有效完成,工作灵活性较差。

二、创新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1.对教学模拟实验进行创新

结合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实践教学与演示教学,同时强化对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及建设,从而满足学生对校外实习基地的需要。从人才的长远发展考虑,联系实践效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学压力日益增加,教师也应做到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网络平台还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信任与理解,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现阶段课堂教学的需求。因此,开展现代化教学不仅能够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能够提升财会专业的教学效果,是突破教学困境的重要手段。

2.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创新财会专业的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均有积极、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避免在教学时过度依赖教材,尽量尝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开放积极的课堂气氛,从而增进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合作中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应科学安排教学活动,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结合教学纲要梳理专业知识,并适当添加教材之外的重要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财会专业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3.将案例教学渗透至实践教学之中,加强模拟性、直观性教学

多数财会专业的教学课程并未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因管理体制等因素的约束,实践性课时较少,教学计划上仍侧重于理论教学。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应采取措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其意识到财会知识并不难,只要专心学习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一信念的鼓励下,学生就能更专注于学习。财会专业的特点就是讲求实用性,学生应从专业课程中收获实践经验,因此应将案例教学加入实践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的过程应遵循形象性、直观性、实践性的原则,使学生的财会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让学生在收获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4.引进与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强化财会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使中职财会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开展学科竞赛,评选出优秀的学科领导者。强化人才的双向流通,教师互相分享教学经验,重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5.改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应重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又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计划。将操作训课程归为重点考察课程,提高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此外,对课程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在选择教材时,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开展针对式教学,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效果,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而且要增强实践课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使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学习效率均得到提升。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