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3 11:09:59
导语:在土木工程的技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节能环保技术;土木工程;施工应用
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是指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进度和保证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在土木施工过程中与我国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目标息息相关,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符。由于土木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推行节能环保技术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万全的准备和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学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等,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1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意义
节能技术应用于土木施工过程中能实现绿色发展,能够让施工方在市场占据优势,比如当一家建筑公司采用绿色环保技术施工后,人们会由于天然节能的心理,倾向于购买该公司的建筑产品,从而提高该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此外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能够改善当地环境,节能技术在满足人们对土木施工的功能性要求的同时,也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污染,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提升作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还能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施工技术相对滞后,粗暴简单的施工技术容易破坏环境,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社会对土木工程的要求,而节能环保技术可以在改善施工环境的同时,促进土木工程技术的进步,实现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使用节能技术进行施工时,可以为企业节约能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帮助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施工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节能环保技术不断应用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环保材料和技术在土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提高了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的应用比例,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推动土木工程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2.1太阳能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太阳能技术已经成为绿色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节能技术,而我国的土木工程行业也开始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无污染、无危害的特点。太阳能技术指的是利用高新科技将太阳散发出来的光和热进行收集并转化为能量的一种技术,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实际上是依靠太阳完成供暖和储存热量的技术,且太阳能设备操作方便、安装简单。因此,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太阳能技术的特点进行设计建筑过程,强化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太阳能效果最大化地发挥出来。现阶段我国太阳能应用技术较发达,许多建筑行业也普遍利用了这一技术代替传统燃料的使用,减少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太阳能技术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与一些资源的浪费,在供热储存热量的时候也会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2可再生资源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用可再生资源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以达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使用可再生资源时,对节能技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和技术将会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的有效性,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比如在我国,目前在采暖方面消耗的能源巨大,并且建筑行业所采用的隔热保温材料性能较低,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保温性材料的管理,提升保温材料的利用率,做好保温措施,减少保温材料的损耗,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关键词:土木工程;节能技术;应用现状
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带动下已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随着我国与世界的全面接轨,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开始与世界各种发达企业进行了信息的交通。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之后的建筑耗能中,能源的消耗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的一项主要问题。由于世界各国在本世界的发展趋势都相对较强,这就对世界资源的利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真空消耗。面对着世界能源及资源的大规模使用,其实际的价值也得到了迅猛的提升。只有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才能够促进社会的长久发展。
1 建筑节能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
建筑物的建成其基本的实用意义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舒适性,是人类生存过程当中安身的场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季节的不同我们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要求也是相对的不同。由于人类的生存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建筑物里面度过,所以屋内是否能够满足住户的要求就十分的重要。建筑的室内环境主要由相关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控制他们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建筑供能的问题。
1.1 有助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
节能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我们合理的优化室内的环境,改善室内环境对居住人员的影响。良好的节能技术能够有效的发挥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产出,使我们的室内减少潮气、湿气、发霉等问题的存在。保证了室内环境的良好的湿度,促进了室内环境质量的提高。
1.2 有助于建筑项目综合效益的提高
建筑物在建设过程当中难免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而对我们的施工成本造成追加。但是良好的节能技术的使用,在建筑物落成之后将会给我们带来可观的效益。由于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节能技术的良好发挥能够最大效益的提高建筑物能源的利用效率,减缓后期成本的提升,弥补前期施工的高投入。
2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是在当代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过程当中逐渐的成长利用起来的,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健全,在实际的应用发展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与国外同期技术较大的实际差距,并且在我国的实用发展过程当中并不是非常的乐观。
2.1 缺乏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
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与世界建筑的发展史相比较只能够算是其中的一个微小的分支而已,在我国建筑产业的成长过程当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相关建筑产业也逐渐注意到了国外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国内建筑业相关的建筑人员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认识不够,态度不够谦虚,往往依仗老一辈的施工技术夜郎自大,最终造成了相关的承建事业单位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全面认识。
2.2 应用范围相对有限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开始有上世纪末,到目前为止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节能技术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主要是集中在外墙保温材料.门窗和屋面等环节。由于实际现状的制约,我国相关的承建技术单位在节能技术的使用方面就出现了相对真空状态,这就限制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2.3 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的实际应用实际上与我们的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我们对于节能技术的使用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都需要进行相关管理体制的制定,由于管理体质的疏忽,往往会造成技术使用上的漏洞。所以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具体实践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专业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保障。
3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措施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节能措施的使用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建筑节能措施的实际应用不应该局限在某一个概念。只有强化建筑人员对于建筑节能措施的认识,改善其对于建筑节能措施的实际看法,通过国家的正确领导,以及正确的使用建设技术及方法,才能够有效的发展下去。
3.1 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管理
现在首要的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促进建筑节能的体制,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和鼓励政策,使建筑行业得到规范,政府根据节能标准,逐渐加快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从而能够加强建筑节能的监管,使能源消耗得到改善,加快了建筑节能技术建设的进程。
3.2 建筑节能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建筑使用的主体是现代生活的人类,所以在使用建筑的过程当中要想解决建筑节能的问题,就要从每一个人的节能意识的挖掘做起。只有提高了当代生活人均的节能意识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一昧的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只会使建筑物节能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劣质。所以提高人类节能意识,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才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
3.3 对于建筑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
建筑物的建设施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实际上是相关的建设人员进行施工建造的,要想提高节能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就必须提高相关人员对于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主业知识的掌握,只有提高了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才能够使建筑中节能技术措施的应用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3.4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必将进一步增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能降低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和舒适度,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
4 结语
承建事业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的发展以及应用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建设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严格的按照标准执行合理的节能技术措施,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实际应用。只有不断的改善技术、注意细节才能真正的做到建筑的节能应用。
关键词: 西部地方高校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1.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1.1土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虽然较多,但土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历史原因导致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办学理念没有随着时展即时转变过来,仍旧沉迷于自己相对成熟的文理科专业办学模式,延误了土木工程专业开设;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要求较高,讲求的是工程实际,其师资水平、实践条件等,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开办。
1.2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不明显。
少数西部地方高校或是由于观念问题,或是由于财力问题,或是由于经验问题,虽然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但要么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要么照搬重点院校的办学模式,大都没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适应西部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如湖南省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大多属于此类状况。
1.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际能力较弱。
社会实际需要的是具备扎实工程实际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即用人单位不需要岗前培训就能单当一面地胜任工程各项任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受传统文理教学模式的影响,西部地区许多地方高校,没有找到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既不像重点院校的精英人才,又不能很快适应工程实际需要,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就业困难。
2.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足
2.1办学理念滞后延误了土木工程专业开设。
西部地区许多地方高校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建立并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更是如此。由于西部地区长期的经济不发达,信息较落后,思想较保守,人才较缺乏等原因,西部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也以稳扎稳打见长。当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大力培养工科专业人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时,西部地方高校仍然坚守着传统的文理阵地。办学理念的滞后使土木工程专业的开设延误。国家现在已经意识到并重视这一问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帮助西部地方高校,如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已成为吉首大学的对口扶持单位。
2.2财力薄弱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备。
土木工程专业是为解决工程实际而开设的,其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最大之处在于,该专业必须有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供学生训练,包括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西部高校的财力显得更弱,尤其是在高校经费自筹的当下。这种短期内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专业,使得不少西部地方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映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便是用理科实验替代工科实践或干脆减少实践环节,其后果是工科专业成为理科专业,受害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大量需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西部地区。
2.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发展。
西部地区的诸多区域劣势,如科技水平偏低、经济久发达等,使得西部地区难以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也难以稳定已有的专业队伍。这种现象在西部地方高校更是普遍存在。面对如此两难局面,西部地方高校大多从原有的师资队伍中选拔与土木工程专业相近的老师,采用进修等方式培养成自己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这种模式培养出的教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却难以胜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西部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其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瓶颈。
2.4客观因素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偏低。
西部经济久发达的地域、西部地方高校办学艰难、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积淀不深、师资队伍结构失衡等客观因素,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厚基础,宽口径”,但难以“强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其属性介于理科与工科之间,毕业后不能立即独当一面,大都需要一年以上的转型期,增加了学生就业压力,也增加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延缓了学生迅速发展的进程。此种培养模式唯一的优点就是,造就了一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考研高手。因为相对就业而言,研究生录取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低。
3.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3.1以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办学,提高西部地方高校的核心力。
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办学观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重点院校已率先大力发展工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便是其中优先发展的专业之一,这从各高等院校热门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西部地方高校作为西部最直接的人才培养基地,也应及时跟上时代步伐,转变办学观念,着手发展工科专业。在如此大环境下,一些西部地方高校也相继行动起来,如吉首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工科专业,适度申报文理专业”,而土木工程专业便位列其中。
3.2以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的保证。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1]。重点有:①加强校内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材料力学实验室、建筑测量实验室、建筑材料试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施工模拟实验室等是土木工程专业不可或缺的。校内实验设施可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便、及时地互相结合和交融,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如吉首大学已有十多家建筑企业、公司成为该校长期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学生除在这些土木工程类的企业、公司进行真刀真枪演练之外,还可以进行“顶岗”实践,真正达到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③开展网络虚拟岛计划。学生在计算机上创立自己的虚拟岛,二年级学生在岛上进行规划,如布置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设施等,三、四年级学生对它们进行设计或虚拟施工[2]。学生在实施虚拟岛计划过程,对木工程领域有了全面的认识,规划、设计、施工、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弥补了实践条件的不足,既经济又环保,体现了绿色工程的思想。
3.3以“双师”型队伍充实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阵地。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类的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性因素。没有工程经验、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讲授工程技术知识时,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师队伍,即工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培养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3]。
西部地方高校大部分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师没有工程实际经验,容易造成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脱节。在高学历高职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难以引进的前提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可采取以下途径:①鼓励教师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注册资格证书。高校教师要考取注册资格证书要求有两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学校应为其创造条件。②从当地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引进具有注册资格证及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老师。高校对人才引进大多设有硕士、博士等学历门槛,为满足教学需求,应适当降低这部分人员引进的门槛。③与重点院校及当地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合作办学。利用他们的资源弥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不足,带动自身发展。如吉首大学与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签约了对口支援协议,与张家界国土、设计、规划、环境等六部门签约了联合办学协议。
3.4以工程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际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核心包括基本技能(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专业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综合技能(基于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从事某一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四大模块[4]。搭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战平台是提高学生工程实际能力的必备措施,具体有:①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理论课学时适当缩短,实践课程学时尽量延长,以保证学生实战训练时间;②实验课程以综合应用型为主,基础型为辅,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践课程到工程现场进行,让学生参与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等全过程,并运用专业知识协同工程管理人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④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鼓励学生在大二时独自进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科研水平及独自开展工作的能力;⑤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以当地工程实际的效果作为成绩的最终评判标准。
4.结语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在办学观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工程实际能力偏低,但只要改变办学观念,大力发展社会实际需要的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就一定会为广大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出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仲,李广军,孙佳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世纪桥,2007,(146):99-101.
[2]吴瑾,程吉昕.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特点[J].2004,13,(4):87-89.
[3]郭建博.地方师范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27,(1):111-114.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 双证制教学 转型发展
当今,开办土木工程的地方性专业院校正处在转型发展之中,如何更好地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提倡创新创业是重中之重。一般而言,土木工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及竞争力,常常实行“双证制”教学模式[1]。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落实不到位、实践不落地、证书不相符”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校获得的专业或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与职业技能要求不相符,有证书、无能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证制”教学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
1.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现有专业方向和职业证书对接不畅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和道路与桥梁等方面,而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错位。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在校期间主要考取和获取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员”、地方城乡与住房建设厅“五大员”及交通运输部职业证书,这些证书在一定程度存在重复和错位,导致学校、学生在选择上出现一定程度的迷惑和误导。
1.2“双证制”在专业教学及操作和应用中不到位
在日常专业教学中,为了获取职业证书而出现“短、平、快”的现象,在临近考试时间节段,常常进行短期甚至突击培训、集训,特别是在实践认证环节出现弄虚作假、糊弄过关等现象,与职业证书要求极不相符。
1.3企业、社会对证书含金量重视程度不高
在土木工程学生就业中,企业和社会更加看重证书,而忽略了实践技能和后期急需教育方面的考核,常常出现有证书,无实际操作技能;人证分离,证书挂靠;继续教育放任不管,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的情况,导致在专业教学和应用中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学校重考证通过率、轻实际技能操作的现象,最终使得学生空有证书、毫无实际技能、少有理论知识,从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极为不利。
2.土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融通教学与应用
2.1建立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学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相融通、互相促进的思想,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推行双证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变化。对于土木工程而言,职业证书体系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三大类。其中,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具有实际可行的操作性。施工技术类内容主要覆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力学基础、施工组织管理方面培训和认证;而工程造价类主要侧重工程概预算、工程清单编制、软件应用和实际工程等方面培训和认证。学生可按需要分为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等岗位与就业进行培训、实践和报考[2]。对于偏于基础类技能认定的相应课程实行以证书替代考试,学分互相认定的形式。
表1 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职业内容与人才培养方向对比
2.2“双证制”模式下设备、师资优化和升级
学校经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学校内部实验室项目等,构建了专业实训实作、专业技能认定和互通、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证书培训与考核于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3]。同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需求,升级和改造了土木工程实训实验、建筑仿真模拟、基础力学实验、建筑工程造价仿真、建筑技能实训、建筑安全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实验中心,配备了相应的专职教学和管理人员,并就此对学校不同层次的本专科、成人继续教育等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技能培训、鉴定和认定,以及职业证书培训、考核和考试。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与双证制教学相适应,学校和二级学院从不同角度加大和增强了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训,对专业实验教师、教学辅导辅助人员和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选送多名专业教师前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的挂职锻炼,鼓励并制定相应措施激励专业教师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现约有30人次通过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工程师(岩土)等方面的考试,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职业素质,为双证制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强烈要求在职在岗教师参与本地域内的社会工程实践活动,参加实践工程的评标、设计与咨询、施工技术指导和管理及安全评价与应用等建设项目,掌握了土木工程行业的动态,提高了行业实践能力,为双证制的运行提供了知识保障。
2.3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技能培训与鉴定
按照土木工程行业国家职业标准,连续八届对近2000名学生进行考证培训,仿照实际工程,从施工图识图、土方计算与调整、砌筑工程、脚手架搭设与拆除、钢筋混凝土浇筑、模板搭设与拆除到工程量计算与计价,以及安全鉴定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仿真实训实习,进行深层次、广视角、高标准、严要求的培训、操作和实践。根据考核和考试,对技能鉴定与学历学分实行了互通认证[4],学生一次性技能鉴定和认证通过率均达到了95%以上。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证书含金量,而且对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3.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在教学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改进和发展,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并举、学历学位与职业证书并行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型,以应用转型为导向,坚持创新创业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双证制”模式在教学应用得到最大实惠,进一步促进专业的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运祥.土木工程高职高专应对大众化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双证制”培养模式[J].科技资讯,2006,28:217.
[2]强跃,李莉,莫丽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以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2013,48(12):25-26.
[3]张云莲,韩国英.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28-31.
关键词: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不断变化,土木工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远程教育是科技化和信息化共同作用出现的新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快,各大高校都引进了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专业培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性比较强,我国很多的地方高校资源渠道比较多,但是自主能动性却比较差,致使资源整理工作繁重,整合的难度比较大。
1、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
第一,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据调查显示,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技术类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为主,占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80%-90%。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土木工程相关企业等相关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都非常认可,因为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应用型人才,也保证了这些人才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和企业联手,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就业岗位。通过远程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专业技能及时应用到岗位中,实现多层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目的。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体制还不完善,因此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多项技能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人才宽口径、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学校要加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土木工程就是很多工科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扩宽学生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行集中力量提高土木工程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品牌,提高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学生人数比扩招之前多出了将近4倍,相关专业占到高校专业的70%以上,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显著。
2、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历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该专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第一,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第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第三,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方面的证书,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上,实现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不完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要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通过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应用体系进行培养以及教育机构通过岗位实习来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别,因此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以区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通过模块化课程指导和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个性化的发展。其次,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不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土木工程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其具有多种技能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和谐发展和竞争激烈两种环境交融的背景下,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性,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下,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避免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未来学生就业的基础。要测试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经得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是重要的检验标准。第二,改进并完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要创新教师队伍,才能够保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组成是灵活多样的,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不但包括学校专业的教师,还包括外聘教师、专业方面的行政教师等相关人士,而且这些教师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存在与各大高校之中,因此,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成果。第三,校企合作推动土木工程发展。校企合作使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自学、面授补充等。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深化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土木工程的教学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这样就出现了难以评价教学效果的状况。为了使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效率的目的,就要对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按照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行符合标准和规格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提前设定教学体系,制定符合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机制,对教育的整个过程提前设计,保证在进行土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对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远程教育对于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应用性,结合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特点,使土木工程教育能够迈入校企结合的阶段,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初明祥.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15,29.
[2]郑健民,严超君.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5:101-107.
[3]王卫东,彭立敏,余志武,谢友均.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44-148,160.
[4]张景,李伟,刘小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95-97.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策略
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很多工程都在积极地建设与施工之中。作为基础工程的土木工程,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提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积极创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策略,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杜绝安全隐患,进而为土木工程重要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
一、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都在高速发展阶段,而土木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的工作之一,工程质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国家也相继颁布实施各项管理条例以督促工程施工单位将质量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以促进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认识,及时解决。
第一,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有待创新。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所涉及到的专业、技术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大大提高了土木工程的施工水平,但是也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式较为单一,工程监管单位并不能对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进行全面的、全程的跟踪,致使工程监督管理的效率不高,影响土木工程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建立。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虽然有很多,但是这些单位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这就形成监管单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运用不足,同时亦缺乏现代化的监管设备仪器的局面,致使工程质量监管单位的发展跟不上工程建设施工的发展,自然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率也不高。
第三,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在监管单位介入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即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以保证这个监管工作的有效完成。但是,一些监管单位忽视工程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传统的监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监管单位的发展,也就不能有效提高工程监管水平。另外,有些业主对监管单位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监管单位应该对工程质量负全责,一旦出现问题则全面追究监管单位,忽视了工程施工单位的责任,形成土木工程质量监管责任不明确的状况。
第四,土木工程监督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土木工程质量监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监管技能之外,还需要监管人员能够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施工工艺与技术以及较高水平的道德品质,这样的监管人员才能够有效展开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土木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虽然得到较大程度地提高,但是依然有部分的监管人员忽视法律、为获取个人利益私自降低工程质量标准,致使土木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严重影响监管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策略
土木工程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地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督促施工单位与监管单位能够以质量、安全为本,积极进行施工工艺、监管技术等的创新,以有效促进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协同相关组织单位进行质量的监管工作,以进一步促进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
第一,创新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式。传统的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只是针对施工阶段而言,并没有对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竣工后期的验收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这种监管方式较为单位,监管效率也就不高。在土木工程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工程监管单位也应该创新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式,将监管行为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对施工材料质量、施工人员安排、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工艺选择等都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做到事前有效预防、事中有效解决、事后有效验收,这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手段必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进而为提高土木工程质量提供保证。
第二,建立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我国,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多且杂,其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工程监管单位为了获得工程监督管理权,有意降低监管佣金,而为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则采用素质不高的监管人员、落后的监管设备与技术手段等,从而降低监管成本。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的,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到工程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中,协助监管单位提高自身监管水平,并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相关的市场管理制度,以促进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样在良性的竞争下,不仅能够促进工程监管单位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第三,完善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在此,土木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完善不仅是从监管单位本身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是指工程质量监管责任。具体来说,在工程监管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科学的、严格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监管人员工作,并通过有效的培训制度、薪酬激励制度等,促进监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专业学习中,以提高自身监管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土木工程质量监管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另外,还需要提高业主对工程质量监管职责的认识,明确工程监管的职责主体,科学进行问责行为,详细了解工程问题在进行责任的追究。这样的责任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促使监管单位与施工单位积极创新工作,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形成双赢的局面。
第四,提高土木工程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对于土木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监管人员的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监管人员的专业监管技能与对相关工程建设施工工艺等的了解是基本素质,而监管人员的法律素质与道德品质则可以帮助监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所以,工程监管单位可以以考核制度为出发点,对监管人员进行定期的工作考核,以促进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建立健全是工程质量监管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着各个工程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单位更应该注重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创新施工工艺,并联合相关监管部门,本着“质量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对土木工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监督与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工程施工问题,第一时间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的有序、保质、按时完成,为土木工程施工水平提高、工程作用发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古丽米热?卡德尔.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探讨[J]. 大陆桥视野(下半月),2011,(14).
[2] 李宜峰.论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问题与完善措施[J]. 中国房地产业,2011,(06).
[3] 兰少寨,刘桂贤.浅谈土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 土木工程 实践能力 本科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36-02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教育教学目标的高等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拥有某一或多个专业突出技能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决定专业方向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十分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来开设相关专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当前我国大兴土木的市场环境下,培养拥有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知识技能的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迫切,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土木工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本科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制图、施工和监管能力为其核心培养目标,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独立从事所学专业方向(如建筑结构方向、暖通与空调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及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等)的相关社会实践工作,在社会上具备一定的竞争技能与创新思维。因此,对于本科应用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制定与实施培养方案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相关核心技能,以适应工程结构建设。
1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必备技能
专业核心技能是指从事本专业社会领域工作所应该具有的履行岗位职责的技术能力,能够熟练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也具有稳重的实操工作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本科毕业生职业选择与未来人生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因而本科应用型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核心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综合性强,一方面涉及数学、概率论、电工学、物理学、计算机、力学、建筑学、管理学、建筑结构技术、道路与桥梁技术、地下建筑工程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等多个相关及相近学科,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材料、分析手段、施工技术等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直接导致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习集训内容及教育教学手段等也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高校教师传授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技能应为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工程结构施工与组织能力、工程结构管理与维护能力,在培养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必须的相关基础理论,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核心技能,具有工程结构分析、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该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体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2 基于实践技能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理论知识教育与工程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方面的各种实习、集训等,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三者并重。
(1)理论知识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通识类与专业应用型理论知识教育为基础,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
(2)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如前所述,本科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所培养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这就要求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点,所有的教学环节和课程计划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知识迁移应用能力[1]。
(3)个人素质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分为两个方面:专业素质培养和非专业素质培养。专业素质培养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非专业素质培养是指应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实干创新的精神。
3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3.1 课程教学体系
本科应用型土木工程院校的应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性型为其课程教学体系的核心,为实现这一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应用型土木工程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突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并加强和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可行性和综合性,而不能按照研究型本科院校追求知识高深性和系统性的培养目标开展课程教学[2]。以“工程实践应用”为本科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准则融合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配合系统、完善、可行的教学实践环节,将所学知识通过实习、集训、观摩、案例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等环节贯穿起来,进而形成稳定的、具有工程技术应用特色和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3.2 实践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教学要求很强的工科专业,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都将通过实践环节来体现和检验,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学生能够不断增进自己的动手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然而,当前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多处弊端[4],实践教学形式化、表面化、单一化现象普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应由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方面组成:专项技术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同步,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关方面的专项技术能力培养,如在建筑材料课程讲授中进行各种材料的性能试验(如混凝土材料试验、型钢材质试验、石材材质试验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讲授中开展混凝土梁、柱等构件的力学性能试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是将理论知识在专项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工程结构分析、设计与施工过程,该方面的技能可以结合工程算例分析与设计、现场实习与勘测、结构检测与试验实习进行;综合知识技能培养是针对某一技术领域(如建筑结构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基础工程方向、结构分析方向等)进行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学生通过该综合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够全面地掌握该技术领域工程结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过程,毕业后能够独立承担所学方向的工程结构设计,该方向知识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来实现。
3.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两种。
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由于与课程教学联系紧密,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因此,应将基地建设的重点放在校属实验室建设中,加强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结构检测与监测实验室、工程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等的建设,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基于校属实验室开展各种材料性能、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工程结构数值仿真等方面的试验,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及时在实验室消化、理解和巩固,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因为土木工程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会在结构设计院参加工作,为此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力相关软件(如PKPM、CAD)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利用软件进行结构地震分析、结构内力计算及施工图绘制等,进而为学生毕业后快速的适应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校外实践基地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在校内实训或实验中心无法完成的内容,丰富的社会资源是高校自身无法比拟的,但高校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如建立产学研基地,将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的工程应用充分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人力和科研资源,达到互惠互利的功效,同时,也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毕业生。
4 结语
本科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工程结构施工与组织能力、工程结构管理与维护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在遵循社会需求导向的前提下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培养三者并重,制定以“工程实践应用”为主线、以“理论知识教学”为辅线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就业竞争力和实践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林,陶君成,孙静.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今日科苑,2006(9):104-105.
[2]曹霞.构建与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75-77.
[3]董倩,黄林青,赵宝云.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109-113.
关键词:土木工程;监理质量;监理现状;解决对策
工程监理肩负着业主的委托,是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岗位,其目的是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土木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在对土木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根据相关要求来进行施工,严格把关各环节的施工质量,避免土木工程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缩短工程施工周期,精准控制工程造价,将土木工程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通过对土木工程监理的现状分析来看,监理工作的质量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土木工程监理部门需要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将土木工程监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障业主与承建方的利益。
1土木工程监理现状
1.1监理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土木工程而言,其施工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内容,也是工程监理的工作核心所在,土木工程监理人员必须要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但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监理相关制度还十分的不完善,专业的工程监理机构相对较少,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以至于无法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导。监理机构普遍仍然依靠以往的监理经验来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缺乏科学性,以至于土木工程监理工作无法有效的落实,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监理效果[1]。
1.2监理人员专业技能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现阶段,土木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更加的复杂,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施工人员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施工的技术与工艺,以此来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但是通过对土木工程监理人员现状分析发现,其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技能素养都相对较低,对于土木工程的质量监理缺乏更深层次的认知,以至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对施工各环节进行动态化管理与监督,时长会发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的现象,导致土木工程整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土木工程监理人员普遍缺乏管理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观念,施工材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对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监理人员无法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把控,让质量不达标的材料流入施工现场,进而就会导致土木工程的质量不符合标准,发生这样的情况难以进行后期补救,会给承建单位以及业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1.3监理方式方法有待更新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管是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还是施工过程,都产生了显著的进步,那么传统的工程监理方法以及无法满足现阶段土木工程监理工作的需求。但是,由于工程监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普遍采用的仍是较为传统的监理方式,进而无法对土木工程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理管理[3]。当工程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监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与此同时让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大幅提升。
2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监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2.1监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是否符合实际施工的需求,都会土木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土木工程监理人员需要严格把关施工材料,从采购材料开始,选择价格、质量、口碑较高的供应商,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做到货比三家,从中选出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材料,最大限度保障业主的经济效益。当材料抵达施工现场的时候,监理人员要安排专业的质检人员对施工材料的规格、质量、性能进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让供应商退回。另外,对于施工材料的堆放保管,必须要安排专人对施工材料进行看管,保障施工材料的数量、质量,做好分类保管,避免因为保存不当而导致材料受损[4]。
2.2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素质
监理机构需要加大对监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将监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进行实时的更新,促进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监理方式方法,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认定,只有通过专业考核的人员才能委派到一线施工现场之中。监理人员要主动积极地学习工程管理相关的知识,加强自身监理能力,当土木工程出现各种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解决。监理机构还需要加强监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让其能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准确掌握土木工程各施工环节的进度,妥善协调施工各部门的关系,做到对土木工程的全面监督管理,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5]。
2.3建立并完善相关土木工程监理体系
当监理机构接受土木工程业主的监理委托之后,必须要对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判断施工中潜藏的各种问题,然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最大限度降低问题发生概率。监理机构还应当将组织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监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监督,逐步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让监理人员开展工作能够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立并完善合理的奖惩制度,需要组建专门的监督小组,随机抽查各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如果监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监理工作,工作表现十分优异,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奖励,反之就必须要进行严惩,进一步增强建立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
2.4学习应应用先进的监理方式方法
在监理人员对土木工程进行施工监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动态化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循土木工程的建设规范标准,对其施工各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委派专人进入一线施工现场,实时监督施工人员的作业流程,让施工流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当每个施工环节完毕之后,监理人员需要联合技术部门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测,必须要确保施工质量达标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环节,如果施工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就必须要责令施工单位进行返工,然后再次进行检测,直至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为止。由于土木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监理人员还必须要重视安全防范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宣传管理,针对频发的安全事故,做好针对性的预防策略,确保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土木工程;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13-02
随着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开展,要求各个高校承担该项目的教师,根据相应的专业对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并且在进行教材建设的时候要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如今“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毕业生知识结构、工作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调整,因此,高校为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全面提高我省教材建设的水平。本文就“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究,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材的现状,提出了对该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策略。
一、“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及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进行培养。“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既能够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机地结合,又可以促进学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做出贡献,有利于企业向学校供应科学研究和为推行成果示范提供实践场所,能够推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学术、知识、经济价值。
二、土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
最近几年,一些地方高校对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广适用”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这就使得地方高校教材的建设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制约[1]。一方面,教材需要的多元化,让改革、建设教材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设置专业的特色化,限制了以往专业系列教材的实用性。并且还使得教材的建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排的教材与内容之间不连贯。土木工程专业教材的编排受到传统教材编排的影响与制约,从而导致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编排与教材本身的编排之间不能合理地连接起来。
2.教材内容陈旧。一方面,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与研究,从而不能科学地分析各个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也没有打破传统教材建设的模式,导致教材的建设相对落后。
3.在多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之中,实训类的教材内容不仅陈旧,而且种类还非常少,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的建设,首先要注意把握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然后需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达到特色教育实现的目标。
1.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就需要对国内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土木工程的知识体系,提出土木工程学科知识结构下的课程体系构思,把专业的主要课程,整合成很多个课程体系,并且每个课程系列都是由相互连接的各门课程所构成的。要将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训环节相结合,就需改变传统的以课内实践为主的方式,建立以系列课程为主线的统一实践环节[2]。
2.教材实用性的建设。高校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的培养,让学生能有效地学到更多知识,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就需要重视其实用性。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出现学不能致用的问题,他们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用不上,这主要是因为教材的内容严重的脱离了社会实际情况。因此,这就需要教材建设者积极的参与社会调查与研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教材,以促进教材的实用性。
3.教材内容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是无穷的,然而教材页面的数量是有限的,再加上学生学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教材的内容应当精简,在注入新的教材内容的时候,要将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另外,还需要注重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科学、合理、系统、实用性。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重视“产学研”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建设标准,将课程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使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由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通识教育课程等多方面相结合而形成。
四、“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策略
1.科学合理地建设特色教材。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计划的发展,首先应该在“产学研”合作的情况下对建设教材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土木工程教材内容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进行。
2.创新建设教材的模式。以往编写教材的程序非常复杂,因此,要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专业教材,就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先编写一些以实验和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教材,从而不仅可以为以后编写教材做铺垫,还可以形成实验实训的教材系统[3]。
3.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建设教材。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教材,可以根据云南省的经济、产业建设特色,将“产学研”合作的教育理念融合到教材的建设之中,把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引进教学案例与启示性的教学内容,加强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编写新的教材内容,删除过去陈旧的教材内容,从而使教材内容更加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
4.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教材。“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必须要集结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人才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从而促进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高校可以将有关土木工程的企业、公司中优秀的技术管理等人员一并邀请过来,为教材的建设出谋划策,有利于促进教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另外可以通过设计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促使学生去参加相应的土木工程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够拓宽学生将来的就业之路。学生是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试用体验一下已经编写好的教材,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建议对教材进行修正改善。
五、Y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教材存在一些问题,如编排的教材与内容之间不连贯,教材内容陈旧和实训内容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学的开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质量。笔者提出,首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科学合理地建设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其次,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教材,创新建设教材的模式,更新的教材内容。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产学研”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促进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剑华,赵雨云.地方高校产学研教育理科教材编写模式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5):197-198.
[2]王晓亮,郭媛香.高等教育教学的产、学、研共生性问题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4,(04):42-46.
[3]彭石普.“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探索――以《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训教程》为例[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3):12-1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HU Chao-ying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0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