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

时间:2023-11-04 09:37:28

导语:在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标准化;人机一体化;经营效益

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里,工程项目施工越来越依赖于大型专业化的机械设备,设备的运行状况成为决定工程项目的安全、进度、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可靠统计,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工程项目总成本的12%左右,因此,如何提高项目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已越来越受到工程项目的重视。

一、实施项目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办法,规范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程序,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机械设备使用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根据项目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办法,对项目所需设备按照编制设备需求计划、进行资源的比选、供应商的评估评价、租赁合同的评审及设备进场的验收、过程控制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统一的表格等;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维修保养进行统一规范化的记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二、建立人机一体化管理制度,实现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设备折旧率及维修成本的目的

近年来项目机械设备“人机一体化”管理模式得到设备管理人员的青睐,人机一体化管理在项目上深得人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机一体化可以实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人机一体化管理模式,使设备的操作人员对所操作的设备的技术状况、设备性能、故障高发点等了如指掌,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降低设备故障的排除时间,提高设备的完好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整体形象。随着人机一体化的开展,项目对企业设备管理的印象越来越好,设备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得到了改善,保障了现场施工进度,为项目增加了效益,项目上越来越倾向使用企业内部的设备,从而也避免了效益的外流。

实施的人机一体化管理,不只是单纯的把操作人员及个别的技术人员安排在现场,为了能更好的实现人机合一,保证设备的性能和状况,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还需从完善管理体制、拓宽外衍服务、搜集整理历史资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

① 加强人员的考核机制,达到人、机效益成比例兑现。对他们实行设备个人承包责任制,在预交风险抵押金的同时,把设备完好、材料消耗、维修费用定额、机械故障发生率等内容与设备承包人员的工资、奖金、年终先进评比相挂钩,月考核、季兑现、年度评比,经济责任追究,增强设备操作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② 对设备的安装、拆除同样实施人机一体化模式。实行谁安装谁拆除制度,从出库到安装、从拆除到入库、再到入库后的检修和库存维护等实行全程包保制度,把设备零配件的缺失情况、结构件的破坏情况、拆装运输的成本、设备维护情况等与拆装人员的工资、奖金、年终先进评比相联系,确保设备周转的完好性。

③ 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建立健全设备的履历信息,详细记录设备在现场使用过程中的状况、故障原因及分析、处理方法;记录安拆过程中发现的结构损失及缺陷;记录入库维保期间的状况及检修过程中发现的新的隐蔽故障等。是操作人员再次使用之前对设备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三、重点控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工程效益的意外流失

1、加强安全监督。对于特种设备,项目部应选择具有相应安装许可资格的单位进行施工,设备安装前,由设备安装施工单位向设备使用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安装告知登记;项目部应对特种设备安装施工单位的安装方案组织评审和安全技术交底,方案通过评审并批准后方可实施,保证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一般的特种设备安装后,由项目部组织按特种设备试验技术要求进行试验工作,特种设备完成试验后,应及时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安全检验合格证,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设备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制订整改措施,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并定人、定时、定标准,整改到位后方能继续作业。

2、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用单位要建立和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起重机械司机、指挥作业人员、起重司索人员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人员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维修保养制度等,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奖罚分明。

3、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交底工作。大型、特种设备投入使用之前,项目部应组织对设备操作人员、相关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安全技术培训,做到培训上岗,培训工作应建立相应记录并存档;大型、特种设备在进行安装、拆卸、试验等重要工作前,要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保证作业按施工工艺要求进行,确保作业安全。

4、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查工作,要正确使用油水,保证机构和部件正常状态,保持设备整洁。要对设备经常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项目部要配备相关工种的机械维修人员,如机钳工、电工、液压修理工等,负责现场设备的一般性修理工作。设备保养和修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废弃物,作业人员要及时清理回收,保证设备清洁,并确保其对环境影响达标。

四、立足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控制机械设备使用成本

1、控制设备消耗:要及时收集和统计设备的能源和材料消耗量,定期检测消耗情况,如有异常,应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在施工中要合理、安全地使用设备,精心维护设备,使其技术状况良好、能耗少、排放低、工效高。

2、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按照规定的前提下,要采取措施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减少设备在工地的停机时间。

3、机械设备部门应定期对设备使用费用的统计数据进行运行成本分析,对照设备需求计划和成本预算,对设备使用合理性、利用率、修理费用、能源消耗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时要查找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纠偏,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费用。

设备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实现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工程项目创造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自身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监督职能的履行。一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执法队伍的现状与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现有的监管力量跟不上建筑规模的扩张,安全监督人员的配备严重不足。例如我市现有施工安全监督人员4人,全市每年监督工程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平均每人承担35万平方米,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另外,当前各地对职能部门的人员编制卡得过死,人员不但不能增加,反而还要压缩,并且施工安全监督机构无经费来源,无工作用车,无法保障正常监督工作的开展。二是安全监督模式落后。习惯于施工现场实体的安全检查、验收,做了大量本该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做的工作,“保姆式”管理大行其道,既越权又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三是监督执法权薄弱。安全监督机构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部门,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责任主体,实际工作中,监督机构往往缺乏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追究手段。另外,安全监督人员业务服务能力不强也是制约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单位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认识不足,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实践证明,凡是建设单位对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就相对比较高。而实际上大多数建设(开发)单位受自身利益驱动,往往只注重成本、质量,而对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甚至不顾施工安全而盲目抢赶工期,不按规定支付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甚至拖欠工程款,致使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文明施工不达标。另外,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委托普遍重视不够,履行职责要求不严,同时对监理费用压级压价,导致监理人员配备不足,职责履行不到位。还有,建设单位对有些分部分项工程违法分包,总包单位因无法约束分包单位的安全行为而难以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制度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如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虽然建立,但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为了应付检查,不能落实到施工现场,形同虚设;“三级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等制度落实不好,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致使一线作业人员安全防范不到位,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比比皆是,整改落实不到位等等。二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从公司到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有名无实,人员配备不足或者素质较差,难以对所属工程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三是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建设单位随意压低造价、压缩工期现象普遍,而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压级压价夺标,结果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吃紧,连保本都很困难,如要在安全管理上追求较高的标准无疑于“雪上加霜”,致使企业不愿加大安全投入,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文明施工不达标。

(三)监理单位安全生产意识较差,安全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项目监理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部分人员无证上岗。二是方案审批不严。主要是监理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不及时或审查不认真,先施工后签字现象较为普遍,少数方案甚至存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计算错误等问题,导致方案审批走过场,根本不能指导安全施工。三是对隐患整改督促落实不到位。由于部分监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对安全监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安全监理知识知之甚少,责任心差,以致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甚至对监管部门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与施工企业串通一气被动应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如下解决对策,以供探讨:

(一)政府要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执法管理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协调安全监督、市场管理等有关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联动,加大执法力度,

实行信用管理与行政管理并行的工作方式,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综合打击力度。二是严格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对不按规定拨付和使用措施费的项目予以严肃查处。三是规范合同管理,杜绝恶性竞争,督促建设单位明确监理的安全监理职责,促进监理人员履职尽责。四是对安全监督机构在人员编制、车辆、经费等方面应予以政策倾斜,确保安全监督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二)整合监督力量,实现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一是整合现有的质量、安全监督力量,借鉴学习成功案例,取消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之分,结合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的开展,逐步走向质量安全监督一体化;二是加大监督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促进现有工作人员知识更新、深造、再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三是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服务意识,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做到“晓之以法,动之以情”,积极为企业安全生产想办法解难题,消除企业的对立情结,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转变监督管理模式,强化责任主体安全行为的监督。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改进监管方式,从以工程实体安全防护的监督检查为主向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转情况的检查予以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不断查找管理缺陷,堵塞管理漏洞,形成“执行―检查―改进―提高”的封闭循环管理链,形成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程序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提高企业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实现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化、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针对监督人员不足的现状,采取了“监管部门主导,施工企业自评,建筑行业自律”的方式,组织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分组对全市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实行每月一次的检查评比,对后十名工程项目及责任主体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屡教不改的予以媒体曝光,对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记入不良行为记录,企业清出本地建筑市场。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达到了企业相互学习交流,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全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越。

第3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检测技术

俗话说“病从口入”, 食品质量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面对近年来接连不断出现的食品事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社会事件上升到公共卫生领域,逐渐涉及到政治、经济、贸易和社会安全稳定范畴。可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后果极具破坏性。有必要详细分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卓有成效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保证人们能够吃到安全食品。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我国大力推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食品行业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安全态势。在国内,消费者在种种恶性食品事件的影响下,已经对政府及食品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国际,很多进口我国食品的国家也相对减少了进口量。可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发了严重后果。除了人为因素外,不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一)在食品产业链上存在质量安全管理薄弱环节

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存在2亿以上松散组织形式的种养农户,50万左右食品生产加工者,300多万食品经营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必然存在薄弱环节。在种养环节,生产农户如若使用劣质用药,极可能在食品内残留有毒物质;在生产加工环节,餐饮或其他食品领域的一些小企业和小作坊等,存在食品加工生产条件恶劣、食品制作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在流通和经营领域也存在经营秩序不规范,不注意保管食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食物链上比较严重的薄弱环节,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这些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只能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监管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主要采取分段多头管理模式。尽管该种模式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可是并没有详细区分那个部门该做什么不该什么。以致于产生职能交叉、权利重复、监管空白、指法缺位等问题,主要与工作分工不明确、权利职责相互重复、部门间合作不密切等有关。时常出现食品监管信息不及时、对食品经营者处罚力度不够等现象。一般都是已经出现食品质量恶性事件之后,国家相关部分才着手调查和相关信息。

(三)尚无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因分段立法使得条款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体化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导致食品立法建设与执行上存在一个的“隔阂” ,产生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不统一,执法监管部门执行混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配套性差、结构不合理、行业指标交叉重复等现象。在食品流通领域,更是没有一个从“农户种养――生产加工――经营”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薄弱

由于我国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资金相对较少,缺少足够资金建设与发展高规格的质量检测机构和高水平的质量检测技术,使得检测机构不规范,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表落后;由于缺乏系统性食品安全认证标准,导致检测环节重复,检测标准不明确。而且,很多食品在种养、生产加工等环节缺少不要的检测,完全发挥不了质量安全检测的实际作用。

二、改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有效建议

(一)加快食品产业链整合的脚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积极推进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大小食品企业的的整合,建立食品产业战略联盟。有利于促进食品产业企业的集团化与品牌化建设,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更有利于规范食品产业,为政府减少监管宽度和减轻执法难度。

(二)打造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站在食品产业链“农户种养――生产加工――经营”全程角度考虑,为了形成动态的质量监管机制,有必要打造食品产业链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尽快区分各个监管部门的权利和职能,保证不出现权责重复、尽管空白等问题。对质检、卫生、工商、食药、商业等相关食品监管部门进行整合,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联合部门。有利于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系统化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进而加强食品在加工、制造、流通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视高等级的质检机构和高水平检测技术的建设,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三)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化

围绕食品安全分段立法和多头监管的问题,有必要重新修订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使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化。以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为中心,结合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四)重视法制管制

政府应该尽快出台食品产业导向政策,强制关闭一些不合规范的小型食品企业,减少劣质食品流入食品市场;强化工商、卫生等部门对生产伪劣食品经营组织的打击;严格贯彻卫生许可制度,及时召回不合规范的食品;加强对乡镇食品生产农户、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型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加大对违规违法的食品从业单位及人员的惩罚力度。

三、总结

本文在研究主题和目的引导下,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尽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不可否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相关部门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模式基础上,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俭. 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思考[J]. 交通企业管理 ,2004,(04) .

第4篇

关键词:煤矿;应用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1、煤矿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分析这一工作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真正的提升安全监督与控制的工作,煤矿安全监控管理工作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笔者结合自身在煤矿企业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广,在安全管理中我们通过局域网的网络平台对矿井下作业情况进行安全方面的实时监控。除此以外还可以对煤矿的设备使用做到及时的监督与管理,这样不但提高了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保证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煤矿生产现场安全监控管理水平。2、煤矿运输提升设备的角度分析这一工作环节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将带式运输的关键设备与机电一体化进行结合,这样的结合能够满足长距离、大规模的运输,有效的提升煤矿企业自动化水平。我们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利用机电一体化的软启动模式将运输设备的惯性载荷处理方法进一步提升。在煤矿工作的现场,设备的工作面中轴承部位经常会出现跑偏及倒转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方式做到及时的监控与合理的评估,并结合下一阶段煤矿运输对设备功能的要求进行设备提升,将设备的操作与控制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自动化发展,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3、煤矿采煤设备提升的角度分析这一工作环节需要结合有关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研究,在采煤设备现场运行的下滑过程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设备的制动能效得以发挥,对大倾角煤层下的采煤设备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在作业的采煤现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干预,有效的提高了采煤设备的安全运行,即使遇到恶劣的采煤环境,设备的运行也能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采煤过程中各类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采煤结构体系,降低体积量水平,巩固动态属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采煤设备运行全程控制。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作业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矿井提升机是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内装式提升机在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简化了机械结构。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电牵引采煤机的使用,电牵引采煤机与液压牵引相比具有良好的牵引性,在采煤机前进的时提供牵引力克服阻力移动,在采煤机下滑时进行发电制动。电牵引采煤机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所以电牵引采煤机可用在大倾角的煤层。电牵引和液压牵引不同,电牵引采煤机工作可靠,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使用寿命长,发生的故障少,降低了维修工作量。

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分析

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结合煤矿的实际作业情况,建立适合的应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作业现场的管理优质。1、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的问题分析煤矿机电的管理部门的管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虽然地方煤矿企业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是主要的职能是机电管理与生产。1)机电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只将工作精力放在生产上。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只看重生产忽视管理的重要性,将机电的管理人员大大的缩减,严重的造成机电管理人员缺乏,技术手段落后,对于机电系统的组织建设不及时导致机电管理网络经常发生中断的情况,逐渐的淡化机电职能管理作用。2)机电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低下,聘用技术基础差、文化较低的人员担任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对于煤矿机电管理对于没有进行系统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就上岗就业,导致机电管理主要是凭经验进行管理的。很多煤矿企业的机电职工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以至于理论知识缺乏的同时技术水平也不足,在实际的实践工作中经常出现违章作业。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故障频发,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3)设备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导致设备的安全隐患较多。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对于电控系统、制动系统缺乏保护措施。井筒装备出现了严重的锈蚀情况。有的矿井为了大力的提高生产,主副井2小时的停产检修时间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对于绞车的负荷能力超过实际设计的能力。还有一些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根本不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验。在井下的电气设备也不进行定期的试验,使用非阻燃的电缆、输送带,造成井下的电气设备失爆情况屡见不鲜。井下电气都没有使用过流保护、漏电保护等等,这些都是煤矿机电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2、煤矿机电管理主要的实施方法1)我们在设计机电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煤矿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管理制度与规范,还要根据工作现场机电设备的投入,制定科学的机电工作方案,实现故障及时监测、诊断、预警系统的使用。2)对于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我们首先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培,管理期间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还要总结各种机电设备常见故障排查表,对出现机电事故的设备进行追查与跟踪,定期评估煤矿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制定完善的改进措施。3)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综合管理控制制度,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真正价值。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企业信息化进步的重要支撑,是矿山实现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工作生产作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针对在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将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优化,进一步发挥实践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第三方;社会效益

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设工程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施工队伍的持续扩大也给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难度。第三方安全管理机构的引入,给建设单位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工程项目安全监控、管理服务,及时督促建设过程各责任主体整改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隐患,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第三方管理模式一定会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1.第三方管理模式的内涵

第三方管理模式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存在部分重点工程或者是大型工程的建设施工中,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或者是业主的安全监督工作能力还不足以应对实际的生产施工的需求;与此同时,政府或者是业主鉴于对工程质量的考虑,可以考虑聘请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由其负责更科学的安全监督工作。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一般都会透过合理、有效、科学的监督与反馈方式,严格把控生产中相关的技术与生产环节,可以从项目的初期到项目的最终完工阶段实行一体化、整体性的有效监控。第三方监督机制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施工的技术水平,提升安全施工的水准。

2.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好处

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工作内容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而设计与规划的,其监造的工作团队都是接受过细致的知识理论的教育,与此同时,监造人员都是具备了一定的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其自身细致的工作心态和认真负责的行为准则,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督工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另外一方面是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通常都会设定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和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要求,其自身的工作人员的构成是非常精干的,掌握的技能也是比较完善的,所掌握的都是第一手信息,信息的真实性更高、更符合实际情况、适用性更好;而且,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可以涵盖的范围也是更可观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掌握的信息完整性更好,同时也会更全面,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的信息源可信度更高,也更公正、客观。

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的工作机制更独立也更公正,由于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一般是外聘的,有利于缩减工程承包单位或者是个人的非公开式操作,暗中谋取自己的私人利益。在生产环节中引进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设计与施工环节的一体化,有利于整体性的监控与信息的真实反馈,可以有效地缩减监督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发生不正当交易的可能性正常情况下,政府部门或者是业主在与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发生雇佣关系的时候,一般都会签署相关的责任与义务合同,倘若发生不正当交易,政府部门或者是业主可以透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是相关的合同条款对其实行相应的惩处。

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由于是外聘的,在监督过程中都会以真实情况做为评判标准,会更公正、公平地拟定问题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保护工程施建的利益相关者。而且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一般不会跟被监督的施工单位有不正当利益上的往来,所以其公布的监督数据和监督的结果更具有权威性,同时其数据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也会更高,更容易被政府部门或者是业主还有施工单位所认可。

3.第三方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一般所用的方法及其模式自身都存在不足之处。在生产领域关于第三方监督的引进工作尚未充分完善,一般都是仿造西方先进国家的一系列做法,而这些举措未必能够很好的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泊莱品与国情之间的契合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磨合的,只有在工作中重视用科学的方法完成相应数据的收集与评估工作,才能拟定更适合我国建筑业发展进程中与生产运作相适应的的机制。

另外一方面,由于我国关于安全生产第三方管理模式是新近才开始得到重视并慢慢引进的,并没有完善的标准与参照体系,还需要长期地借助工作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宜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相关标准。现有的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虽然在工作上是秉承非常细致认真的工作理念,但是还不能够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毕竟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所要负责的审核内容的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只能够尽力做到重点、大项优先审核,而一些琐碎的细枝末节可能就无法很好的监控与反馈。

与此同时,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其成员的自身经历及其接收的教育观念可能不一样,由此造成的监督者之间所设定的衡量安全工作的标准可能不一样,即便是一样的审核要求,每个人的理解也是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第三方工作人员水平的差异抑或者是操作方式的差异都有可能会产生偏差。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方法还不能规范化、标准化,那么数据之间的可对比性是尚待商榷的,更不要说针对影响结果的因素开展分析。

4.关于提升第三方管理公司工作水平的几大方面

要实现有效、公正的监督工作,就必须从 人员的培训与考核这机制的完善两个方面来促进第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的安全体系的建设。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的领导层必须充分重视安全监督机制的建设,首先是要有明确的审核标准及其相应的执行条例,其次是要通过相关的培训抑或是考核确保监督队伍的综合水平是符合工作的需求,缩减由于人为的因素而造成审核工作的不公平抑或是产生偏差的情况。

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要做好员工及时、有效的防治危险源的工作。可以定期集合项目的负责人、施工与设计方开展危险源排解的专门会议,拟定危险源的应对方案相并做好相应危险源的安全交底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施工时的安全注意要求,尤其是针对高风险的项目,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应该派遣专人全天候跟班指导,确实做好施工监督与管控工作。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完善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内部工作人员自身的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性,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大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做到公正、客观、细致的工作;与此同时,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针对内部员工的考核内容与标准的设定要严格遵循实用性、适用性、可行性的要求,要多方讨论以便监督工作更顺利的开展,更好地提升考核标准的规范化。

施工方面要重视监督施工单位安全资金的投入,确保按照项目的施工进度做好安全资金的规划与使用的计划,拟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安全资金的规划与使用使用更科学、有效。

5.结语

我们坚定引进第三方监督机制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改善与提升,是非常可取的监督反馈机制,若是能够做到适宜、合理、科学地运用,一定可以为管理者带来可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性的效益,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更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但是,若是过于注重形式,过分的注意表象而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势必会导致一系列的恶果,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甚至还会白白浪费资金。我们要在不断地摸索,探寻适宜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梁月清.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第6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加强路网建设,构建和谐交通”主题,以“一横一纵一环十联线”路网建设为载体,以“畅通大动脉,改善微循环,推进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全面优化路网结构,切实抓好全县农村公路的联网建设。以启动通村油路“整乡推进”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全县农村公路等级和通畅水平,加快推进“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服务功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二、工作任务

加大农村公路管养力度,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确保水上运输、公路运输和公路建设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交通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交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研究解决全县交通发展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二)做好项目争取工作。掌握国家在交通建设上的投资政策,结合全县路网规划,认真策划,编制项目,加强对接,力争更多项目挤进上级交通规划盘子,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项目争取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取到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整合以工代赈和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确保交通建设配套和养护管理资金到位。县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投入交通发展,预算额度在上年基础上要有所增长。村组公路采取国家补助、群众集资投劳的办法进行建设。全面加强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足额用于公路建设,推进“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

(四)加强项目实施和监管。严格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项目基建程序,认真落实项目实施“三合同制”,加强对交通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注重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肢解工程,擅自改变计划,改变资金用途。严禁以任何手段违规插手工程招标,严格落实工程开工审批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终身责任制、竣工验收决算制,确保公路建设规范有序、保质保量完成。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指导和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五)建立完善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强化全县农村公路公益性岗位管理,全面落实“定人、定时、定路段、定任务、定指标、定考核、定奖惩、包完成”的“七定一包”养护管理责任制,形成“有路必养、养必见效”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保障农村公路的畅通和安全。大力开展农村公路专项治理活动,加强路政管理,切实维护路产路权。

(六)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的规范管理。强化运输市场监管手段,逐步建立起统一规范、竞争有序、活而不乱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加强农村客运市场建设与管理,健全完善乡村客运班线开通会审制度,认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问题。继续抓好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整顿,切实加强汽车站(场)的源头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扎实有效地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活动,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7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发展趋势正向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因素,与用户的期待值有一定偏差,另外,软件设计中导致整个系统在操作使用上存在缺陷,降低了使用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机电一体化的机础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除本身自有的研发不断提高,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国外技术和管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奠定了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技术基础。各种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跨越式的发展,也给机电一体化进程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化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心理学、人工智能学、运筹学和动力这的新方法新思想,具有模拟人类智能的自主决策、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能力,从而达到较搞的控制水平。随着数控机床和机械人在智能化中的应用,高速、高性能的微处理器提供了人的部份智能功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中人工智能的研究和运用,大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位置很关键,他是机电技术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桥梁。在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里,计算机硬件只是一个运行平台,他为计算机软件提供优质高效的数据处理,在此集成系统里,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凝聚了设计者心血和智慧的系统软件,可以说,计算机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大脑,而计算机软件又是计算机的大脑。

二、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快速发展,机算机软件系统缺乏同步的快速反应能力,相对其他领域软件的应用和程序语言的发展,更是明显滞后。

(一)编程语言相对滞后

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开发中,目前主要使用的编程语言是C++、C语言和汇编语言,且多数采用VC、TC、BC作为开发平台,这些语言和平台虽然有其他语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开发成熟,操作易学易懂,但是相对各类功能更强大的开发平台,相对滞后。因为,诸如2.2JBuilder、N1玎和JAvA这些开发平台,他们的高安全性、高速高效、方便快捷的明显优势,将会成为今后机电一体化系和其他领域的主流开发工具。

(二)编程风格差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过程中,从事软件系统开发的工作人员,多数不专门从事机电一体化的开发人员,他们虽然有奇妙的开发构想和强大的技术实力,但他们在开发过程中无法形成较好的编程风格,在处理匀称合理的代码布局、遵守命名规则和清晰的注释方面,做得不算很好。

(三)软件系统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计算计软件系统主要存的问题,是软件系统缺少对整个工程理念、系统理念的软件开发大局观,他们根据软件的系统要求来开发,导致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未能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能提供更广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非专业用户,不能按用户的实际需求量身开发,从而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四)软件系统兼容性差

软件系统兼容性差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系统存在的又一问题,从而导致在软年系统开发过程中,重复性开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软件系统开发人员,应对整个国内机电行业和机电一体化的整体进程有较为准确的把握,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尽可能考虑到各个方面,开发出一个较强的软件使用平台,然后再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情况,在这个平台上,作出部份修改,这样的话,既提高了软件系统的兼容性,也避免了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

三、机电技术一系化系统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问题解决措施

第一,提高更高级的编程语言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率,这需要机电一体化领域和计算机领域更进一步的融合;第二,需要有专门人员来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模块的开发和封装。以组件的概念来开发软件系统,研究如何划分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如何提供模块的接口,如何尽可能提高软件模块的可重复利用率;第三,应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开发中建立工程的概念。从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到具体的设计,再到最后的封装测试,严格按照工程学方法来指导软件系统的开发,形成良好的开发工作流程。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的展望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网络制造和网络合作发展迅速。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现代控制理论越来越成熟,机电一体化系统需要更高效、更智能化、能提供更高安全性的语言来进行其中的软件系统开发。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解决出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两个领域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采用更高层的面向对象的语言如J烈,A等,它们在网络的领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要让它们更快的触入到机电一体系统软件的开发中,从而开发出更适合机电系统的编程语言,适应机电系统中的软件系统更高的要求和规范。

第8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项目控制 管理制度的改进

自我国加人wto后,我国建筑企业逐渐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以期尽快在过渡期(保护期)内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技术力量。虽然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但是不能否认我国的建筑企业许多方面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在建设模式、组织体系、综合实力以及在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和国内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深层次的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些情况我们都得去思考,去改进。

第一,在施工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上国内外存在的差异;

第二,在项目管理模式上国内外存在的差异;

第三,在项目管理中,国外承包商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从规划到设计,到投标,到施工,最后再到交工,国外承包商有着齐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他们是总承包商,因此可以进行设计、施工与物业管理的一体化,而且还可以帮助业主融资,甚至参与经营等。这些承包商可向业主在投标前提供规划,设计,预算以及价值工程的一些分析。但我国当前的项目管理各专业还划分的比较明确,前期规划、设计与施工完全分开。国内所谓的总承包一般都是专业性的公司,除了极少数国有大型公司外基本上都不具备设计能力。专业、承揽项目以及管理的结构比较单一,没有雄厚的资金,融资能力不够,没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各类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因此各专业施工公司的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协调,包括其他一些事务。其实是承包了而不管,实际上也管不了。于是给业主以及给工程施工都带来了不少的弊端,比如无法解决各专业施工公司的技术以及质量等问题的总包,而又在资金方面总包卡住分包公司等等。这些问题只能最后反馈给业主,然后再让业主自行进行协调。

因此我国目前的总承包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在项目管理结构上,国内外存在的差异:

1 施工项目管理结构的差异

国外比较成熟、完善的施工管理结构为:一个项目设项目经理一名,总管整个项目,包括运营以及管理。设财务经理,生产经理以及总工程师各一名在项目经理之下。与设计保持联系是总工程师的主要作用,并且在施工实施上的可行性要确保,设计出图纸后有充裕的时间也要确保,使采购材料和设备以及进行施工提高效率,并确保迅速解决所有反馈施工中碰到的问题。还应设有施工可行性工程师,现场设计代表和核查工程师在总工程师之下,来协助总工程师的工作做好。一般由颇具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担任施工可行性工程师。其主要工作是尽可能地缩小设计图纸与施工之间差距,确保设计图纸能尽可能的使施工易于进行。但是施工可行性工程师在我国国内施工企业中不多,于是通常由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来承担这部分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发现在图纸会审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有问题了之后,就会提出问题到设计部门。因此,一般是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后,然后去找业主,监理和设计部门解决,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进度延误和停滞,使其在施工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甚至造成投资费用的大幅度增加。

设计代表结构。在国外施工项目中,这些设计的相关代表必须具备现场施工方便的实际知识,能够随时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一般技术问题,并且现场画图,以确保设计中的一般问题的及时解决,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仍然需要交给设计部门来解决。

在我们国内,这类问题及工作仍然是由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承担和解决现场技术方面的问题。在我们国内的业主和设计部门之间,虽然有签署合同,但是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之后,业主不能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所以才导致有一些不能及时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出现,频繁出现耽误最佳处理问题的时机。

在核查工程师的问题上面,在我们国内核查工程师称之为质量检查员。质量检查员的作用是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而中国的质量检查员并没有做到这点。因为他们是被企业做雇佣,当工程计划和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的时候,一般会先考虑进度而降低质量标准。在我国的施工企业中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这种作业指导书的方式。

2 国外是由独立于各公司之外的安全机构来执行施工项目

安全监督工程师只对政府部门负责,在施工现场如果发现有的操作违反安全规程,安全监督工程师可以根据问题的轻重实施责罚,如果情节比较轻微可以责令其改进,如果特别严重就可以下达停工命令,施工企业就要无条件去服从。国内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员主要是施工企业自己委派。一般由企业来制约这样的安全监督员,完全从安全的角度来监督工作是不可能的,就算发现一些不安全方面,做出决定也必须依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处理问题不能完全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因此在发生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时候,企业考虑方位工进度以及经济效益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并不是安全监督员没有事先估计或察觉到,存在侥幸心理。

3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差异

国外施工企业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管理施工的技术逐渐得到运用,并且趋向成熟。企业的管理系统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建立,控制和管理整个施工过程,利用输入计算机进行设计和安装,以及检测和调试等,使业主在设计与施工,与监理,与供货等许多方面,通过同一信息平台来交流信息,使人、技术、材料、管理等因素有机集成,优化运行,达到信息、物资、价值、管理同步,最后达到工作目标的整体化。

4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国内外监理公司职能存在的差异

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监理是监理公司的工作范围。也就是从项目可行性论证到立项、投标、设计、成本控制,然后再到施工(质量和进度)、最后的交付,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要向业主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意见。监理公司的工作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包括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参谋和全权代表业主在施工项目的管理。对施工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是国内监理公司的主要工作,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监工”公司。因为本身不具备各类管理人才,再加上政府部门对其职能的定位的一些问题,对项目的合同、资金和施工等不可能全过程实行监理。

5 改进国内施工项目管理方式方面的一些思考

①思考国内施工企业的建制以及项目管理结构。在施工项目管理的结构方面,在国内施工项目管理中,虽然不是跟国外企业分工一样比较细化,事实上结构是基本相同的,在功能方面也比较齐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我国的项目施工管理中常采用的方式,其中项目部成员包括技术负责人和材料设备员,和成本核算员以及计划统计员“质量安全员”等等,他们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并向项目经理直接负责,跟国外基本差不多。但我们的施工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应该突破建制的界限,使设计与开发,施工与融资以及经营一体化,形成无缝组织结构,使自身的综合实力得到增强,使现有大而不强的局面得到改善。最后达到国际化的大公司的标准,并与之可以抗衡。②思考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一些问题。在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方面,根据国际惯例来设立独立的安全监督系统,再加上环境卫生监督系统,摆脱施工企业本身的牵制,防止施工企业在安全与工程进度等其他问题发生矛盾。③思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些问题。施工行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必须依据国内实情由政府组织,开发和构建。④思考监理公司对项目施工管理的一些问题。监理公司必须逐渐和国际惯例接轨。这样才能最为有效的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全程控制。

6 结束语

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建筑企业管理程序及制度方面的问题,新出台的建筑各行业资质管理条例也在朝这个方向要求着。要求各个建筑企业,尤其是大型建筑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设计公司,便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无论在管理制度还是技术控制上还仅仅停留在文件规定中。所以增加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还是需要各个企业自身去努力,完全凭借外力的干涉,效果是有限的。这样才能从实质上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行政,严格监管,秉公执法。

2、分类分级原则。根据《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市、街、社区(村)三级安监力量各有侧重、各负其责,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一是突出监督检重点、强化对化工以及涉危企业和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督检查;强化职业健康重点监管企业的监督检查;强化普通企业重点部位、易发生事故区域的监督检查;强化未开展安全标准化企业和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的监督检查。二是实施两级执法、三级检查。进一步强化协调配合市、街、社区(村)三级监督检查工作机制,街道安监所(中队)、社区(村)安保办按照职责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3、日常检查与其它检查相结合原则。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为主,适时安排抽查、暗查、联合检查等。

4、分组包片的原则。按照监管职能和检查计划,市安监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辖区26家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街道安监所(中队)负责辖区街属企业和有关社区、村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社区、村安保办负责其辖区内所有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依法通过有关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的情况;

(二)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经费,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六)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金属冶炼单位配备或者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情况;

(七)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和实习学生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其教育培训档案的情况;

(八)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九)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十)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十一)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十二)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十四)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五)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问题的情况;

(十六)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以及向从业人员通报的情况;

(十七)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十八)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金属冶炼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九)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二十)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三、监督检查要求

1、落实检查责任。街道安监所(中队)、有关社区、村安保办要细化检查方案,任务落实到人,坚持“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计划执行到位,监督检查到位,隐患整改到位。

2、规范检查行为。要严格按照《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监督检查,按照“菜单化”要求,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和分别采用市安监局统一制作的六种《安全检查表》和社区、村《安全生产检查表》,专项检查中使用统一制作的专项检查表。街道安监所(中队)在检查时必须填写现场检查记录,有整改事项的必须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整改到期的必须复查。计划内企业检查信息由专人按时按要求录入《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智能一体化平台》。各社区、村安保办的《安全生产检查表》分上半年、下半年两次上交街道安监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