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

时间:2023-11-06 10:10:42

导语:在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

第1篇

关键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成本和费用;账户设置

民间非营利组织指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它具有三个特征: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和确认

1、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概述

收入,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所取得的、导致本期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流入,包括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等主要业务活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中提供服务收入,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根据章程等的规定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包括学费收入、医疗费收入、培训收入等。其他收入,是指上述主要业务活动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如固定资产处置净收入、无形资产处置净收入、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资产出租收入等。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的劳务捐赠,不予确认,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2、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确认

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确认收入时,应当区分交换交易所形成的收入和非交换交易所形成的收入。交换交易是指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所从事的交易,即当某一主体取得资产,获得服务或者解除债务时,需要向交易对方支付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现金,或者提供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货物、服务等的交易。如按照等价交换原则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均属于交换交易。非交换交易是指除交换交易之外的交易。如捐赠、政府补助等均属于非交换交易。在非交换交易中,某一主体取得资产、获得服务或者解除债务时,不必向交易对方支付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现金,或者提供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货物、服务等;或者某一主体在对外提供货物、服务等时,没有收到等值或者大致等值的现金、货物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对于因交换交易所形成的收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的原则予以确认;对于因非交换交易所形成的收入,应当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认:

(1)与交易相关的含有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资源能够流入组织并为组织所控制,或者相关的债务能够得到解除;(2)交易能够引起净资产的增加;(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劳务收入一般在交换交易中形成,应当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在业务实际发生时确认。一般有两种确认方法:劳务完成法,即在某项劳务实际完成时确认收入,它适用于在同一年度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完工百分比法,它适用于长期劳务收入项目,其中,长期劳务收入项目是指跨越会计年度的、需要按照完工进度分期确认收入的长期劳务项目。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成本和费用

1、成本与费用概述

费用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导致本期净资产减少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流出,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垫付的款项。成本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为提供服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按其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业务活动成本,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业务活动目标、开展活动或者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如果民间非营利组织从事的项目、提供的服务或者开展的业务比较单一,可以将相关费用全部归集在“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进行核算和列报;反之应当在“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分别项目、服务或者业务大类进行核算和列报。例如,民办学校可以将“业务活动成本”分为学生教育成本、科研成本等进行核算,并在业务活动表的“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分别列示;社会团体可以将“业务活动成本”分为项目服务费、会员服务费、商品销售成本等进行核算,并在业务活动表的“业务活动成本”项目下分别列示。

管理费用,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为组织和管理其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民间非营利组织董事会(理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经费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因预计负债所产生的损失、聘请中介机构费等。

筹资费用,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为筹集业务活动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它包括民间非营利组织为了获得捐赠资产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应当计入当期费用的借款费用、汇总损失(减汇兑收益)等。民间非营利组织为了获得捐赠资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举办募款活动费,准备、印刷和发放募款宣传资料费以及其他与募款或者争取捐赠资产有关的费用。

其他费用,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发生的、无法归属到上述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或者筹资费用中的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净损失、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等。

此外,应计入有关成本的费用按照经济用途的需要,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提供服务和生产商品(或项目)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人工工资、直接材料耗费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在成本计算中也称为制造费用,是指应由服务或者产品成本(或项目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某个服务或者产品成本(或项目成本)的有关费用,它应当按一定的程序或方法进行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或项目成本)。民间非营利组织一定期间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它一定期间的服务或生产成本(或项目成本)总额,对于当期发生的服务或者生产成本(或项目成本),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其类型业务特点等,选择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比如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进行成本计算,确定当期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2、费用的确认

费用的确认,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某些费用如果属于多项业务活动或者属于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共同发生的,而且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类活动,应当将这些费用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项活动中进行分摊。必须分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不得任意预提和摊销费用。

三、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核算时账户的设置

民间非营利组织发生的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按其发生额计入当期费用。在期末,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将本期发生的各项费用结转至净资产项下的非限定性净资产。作为非限定性净资产的减项。非营利组织应当设置“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等总账科目,并根据各自的类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第2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系统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基础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作为我国基础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对我国基础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何从实际应用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是现代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

一、以人才需求为基础进行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工作

现代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正在向着具有系统理论知识结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方向发展。这一需求的改变使得中等职业院校培养方向必须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理论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改后的中职院校培养目标加大了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硬件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理论知识系统性及实践能力,紧跟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为中职院校实践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硬件教学——以实践教学与系统教学的结合为重点

(一)改进计算机硬件教学方式,促进计算机硬件教学实践能力与系统性的提高。

中等职业院校生源结构使得其生源基础较差,学习方式不科学、学习兴趣较低是普遍存在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促进计算机硬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系统的理论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理论教学的总结与归纳,提高学生计算机硬件理论知识系统性。

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实践能力的基础,是现代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的重点。现代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硬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教学的总结、归纳、回顾性复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系统性,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具体应用中可能遇到老旧型号计算机的情况。现代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除初步对主流硬件技术的介绍与讲解外,还应对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历史沿革、技术情况进行教学,以此为学生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初步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中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微型计算机使用、组装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能为学生的实际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以基础实验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

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理论教学的同时,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工作还应注重学生基础实验的教学工作,以此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习惯,如维修前断电操作、接触硬件前消除静电等。以此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奠定基础,为其工作中的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教师还应着重对学生硬件系统检验能力进行培养,减少和降低由于硬件匹配问题造成的硬件故障。

(四)以教学一体化模式促进培养学生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硬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为了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及其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中等职业院校应以教学一体化的模式,压缩单纯的理论课,将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中穿行,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方向,在进行计算机硬件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学生工作方向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开展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实践课程教学。同时,模拟学生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传统实践教学转变为以模仿工作情景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的结合。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计算机硬件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与实践能力。

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差别,计算机硬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计算机硬件的教学工作。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方式使不同基础、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多练,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进行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过程中,以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为重的教学活动开展还应注重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此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配置计算机,体验选购计算机硬件的过程,以及教师设置的常见问题等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思考与感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和愿望,逐步形成勇于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得新知的意识和习惯。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教学工作中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系统性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根据上述三点的论述可以看出,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是基于学生实际应用、工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其需要中职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知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工作需要科学的设计教学方式,以此促进教学工作系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梅州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为国.关于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活动开展的分析[J].职教资讯,2009,(12).

[2]韩丽华.中职院校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职教育信息,2008,(12).

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岗位

会计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结合会计工作的要求,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

1.会计岗位的划分

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后,会计岗位可分为如下两类。

1.1基本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是指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工作岗位。

1.2电算化岗位

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岗位。电算化岗位可分为以下几种。

(1)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

(2)系统操作员。负责输入会计数据,启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打印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账簿、报表),要求具备会计知识及上机操作知识。如果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负责上机操作,系统操作员可由除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

(3)凭证审核员。负责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审核,以保证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凭证审核员由具有会计师以上职称的财会人员担任较好。

(4)系统维护员。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要求具备计算机知识。采用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

(5)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负责存档数据软盘、程序软盘、输出的账表、凭证和各种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以及软盘、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2.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

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2.1系统管理员岗位责任

系统管理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达到合法、安全、可靠、可审性的要求。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修复正常运行。

(2)协调本系统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3)负责计算机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5)负责对本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考评,以及提出任免意见。

(6)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2.2系统操作员岗位责任

系统操作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有关子系统的数据输入、数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账簿、报表)工作。

(2)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数据输人操作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数据审核员复核。

(4)对审核过的凭证及时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交有关人员审核。

(5)每天数据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

(6)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7)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2.3凭证审核员岗位责任

凭证审核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凭证的审核工作,包括对各类代码合法性、摘要规范性和数据正确性的审核。

(2)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给各有关人员更正修改后,再进行审核。

(3)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输出的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2.4系统维护员岗位责任

系统维护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定期检查软件、硬件的运行情况。

(2)负责系统运行中软件、硬件故障的消除工作。

(3)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4)按规定程序实施软件完善性、适应性和正确性维护。

2.5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岗位责任

(1)按会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行使职权。

(2)负责本系统各类数据软盘、系统软盘及各类账表、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

(3)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出借。

(4)按规定期限,向各类电算化岗位人员催交各种有关的软盘资料和账表、凭证等会计档案资料。

3.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知识结构基本要求

3.1系统分析人员

系统分析人员的工作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并通过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接口界面、业务处理过程、数据流程和数据结构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目标,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下一步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3.2系统设计人员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系统逻辑模型转化成可由计算机实施的具体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人员应确定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系统结构模块划分及功能、数据库设计等,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设计;系统开发技术附算机硬件、系统软件、软件工具等;程序设计及语言应用能力;财会业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预测、模型决算理论与技术。

3.3程序设计人员

编制程序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物理模型为依据,编制程序并进行调试。该阶段主要由程序设计人员来完成,因此对于程序设计人员,要求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技术及若干门程序语言、计算机使用、操作技能,应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应用;程序语言;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及其使用;财会业务知识;系统分析设计技术。

3.4系统使用与维护人员

在系统使用与维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工作以及硬件、应用软件的维护,这一阶段涉及的人员主要有:操作员主要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录入等工作,应具备材算机硬件基本知识,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计算机键盘操作技术。硬件维护人员负责计算机房、计算机硬件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3.5系统管理人员

系统管理人员参与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主要负责系统开发项目组织与运行过程管理等工作,以保证系统研制顺利进行以及系统正常运转,他们应具备以下多方面的知识:财会业务知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知识;项目管理及工程预算;管理科学;计算机基本知识;系统开发技术;数据库知识;系统工程知识。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硬件 软件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91-01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日益普及,计算机在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旦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软、硬件故障,该如何是好?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缺少基本的维修方法,只好找专业的维修人员。事实上,大部分计算机的故障只是很小的毛病,因此掌握计算机基本维护维修方法已成为使用计算机人员的必备技能。只要使用者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知识以及计算机使用常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计算机的小故障。

一 计算机的使用

计算机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要经常维护与保养,只有定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才能保证各种配件的正常运行。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如Xp,Vista等,电脑软件操作平台与每个软件的用处都不相同,所以需要自学或查阅相关教程资料。

二 计算机的维护

1.硬件的维护

第一,整机。计算机应该放置于整洁、通风的房间,避免灰尘和高温对计算机配件造成不良影响,计算机长期不用应切断电源。

第二,显示器。显示器不是触摸屏,不要用手去触摸屏幕,因为用手触摸显示屏会发生剧烈的静电放电现象,而静电放电会损害显示器。

第三,主板。不打开机箱我们一般不会接触到它,平时碰到最多的是随意插拔部件,这会造成接口损害,严重时会导致相关芯片或电路板被烧毁。

第四,CPU。加电、超频的后果就是CPU长时间处于高频率的工作环境下(实际上你根本用不到那么高的频率)和高温环境下,CPU会出现大量的电子偏移,直接影响CPU的寿命和使用的效率。

第五,对于内存,定期用橡皮、棉花等沾酒精清洗避免内存金手指、显卡氧化层故障。

第六,硬盘。避免震动,震动对硬盘是致命的,所以计算机运行时切忌搬动。

第七,驱动器。正在转动(驱动器的指示灯正亮)时,切不可取出磁盘或关机,以免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磁盘。

2.软件的维护

第一,当遇到故障时,先停下来进行观察,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如听到异常声音,以及电脑给出的错误提示,先进行简单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对于软件故障,应先判断故障是属于系统故障,还是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故障或者是不是被病毒侵入了。一般情况下,系统程序较稳定,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小。大部分故障是出于应用程序本身设计上的问题或操作的问题,如没有按规定打开、关闭应用程序,同时打开多个应用程序等。不要随意删除系统程序,打开一个应用程序时,最好把其他应用程序先关闭,这样不会引起系统冲突。出现故障时,一般可以重新启动电脑试一试。应用程序经常出错时,最好重新安装程序。

第二,每隔一段时间对计算机进行一次磁盘碎片整理,确保计算机系统能正常地使用,这样使得磁盘空间及时被释放,磁盘空间越大,系统操作性能越稳定,特别是C盘的空间更为重要。

第三,清理垃圾文件,Windows在运行中会囤积大量的垃圾文件,要及时清理,这样才不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第四,装杀毒软件,确保系统不被病毒入侵。

三 计算机的基本维修

其实对于计算机的基本维修可以概括成观察法,一般包括“看、听、闻、摸”四个步骤:(1)看,一般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看故障现象,根据现象来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二是看外观,包括是否变形、变色、有裂纹、有虚焊等。(2)听,主要是听报警声和异响声,根据声音来判断故障。(3)闻,主要是闻主机是否有烧焦的味道。(4)摸,主要是触摸元器件表面是否有烫手的感觉,在系统运行时可用手轻触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一般元器件表面温度为40~50℃,注意在触摸前要放掉身上的静电。

计算机维护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知识,需要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使计算机可以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为我们服务。以上是我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摸索出的一点有关计算机使用、维护与简单的维修方法,与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浅淡计算机实用检测维修方法及应用[J].今日科苑,2010(12)

[2]于红梅.浅谈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全面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3]谢建全.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维修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软硬件 计算机教学

目前各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对计算机某几种软件的使用专门开设了相应课程,但对计算机软硬件安装、维护方面的课程只是纸上谈兵的一笔带过,究其原因多是受教学条件的约束和硬件设备限制,只能演示,而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动手去操作。为了适应目前社会市场人才需求,我们不但得开设计算机安装、维护课,并且要让学生真实的了解到计算机组装以及维护的实用方法。现就在教学中该如何上好计算机组装维护课与大家分享与交流我的看法。

一、硬件组装与维护环节

计算机组装、维护是一门注重实用性的课程,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而非教师通过黑板能达到效果的,尤其是这门课程的硬件组装与维护章节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的避免多讲难懂深奥的硬件原理,对理论知识的强调可以适当减少。根据如上性质,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实物演示教学让学生易于理解

在硬件安装课程环节,老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硬件(CPU、主板、硬盘、声卡、显卡、网卡等)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对学生演示各种不同硬件的参数设定及硬件安装过程。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计算机安装过程,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启发教学让学生制造故障

通过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不正确的安装方法所造成的后果,不同的安装可能带来相同的或不同的故障现象,老师要在安装过程中给学生创造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可以选择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演示,并对其解答安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

有时候一次课程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被学生吸收,我们可以通过现代计算机的方便之处,把整个或某些演示讲解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课后反复观看和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又能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合理设置课堂讨论

老师可以预留讨论学时,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通过讨论的方式,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查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计算机软件安装与维护环节

由于大多数学校硬件设备条件有限,对一些新的系统软件无法进行安装,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尤其是某些操作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学中采取使用虚拟机软件来进行教学以及学生实验课程。

使用虚拟机进行教学的优势:

(1)虚拟机操作节约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时间和降低了环境的维护难度。

(2) 虚拟机操作不会影响到主机环境,避免了对硬件设备的损坏。

(3)虚拟机操作环境能极大的丰富教学环境、多媒体演示环境、实验操作的模拟环境。

计算机软硬件组装维护课程是一门实验动手性很强的课程。单一的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传输与引导是达不到效果的,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维修、软件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常用维护工具软件的使用等。这就需要课堂的理论、演示以及实验课合理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软件系统安装和常用维护工具软件使用的教学中,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教师在一台裸机上执行完整的操作过程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指导,这样才能给同学们提供真实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懂计算机安装步骤与技巧,然而这样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而言,每次实验指导时,教师的演示操作势必彻底的破坏了教师机的系统环境而使教学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同时也人为的增加了实验室机器的维护难度。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所采用的方式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与实验操作中引入虚拟机软件技术,它不仅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演示效果,极大地改善了教学计划的实施,还避免了实验时人为造成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损坏,使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教学效果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正常情况下,一台计算机只能同时运行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通过设备驱动来使用计算机的硬件。虚拟计算机技术就是用软件真实地模拟计算机硬件环境,虚拟计算机软件可以模拟所有常见的硬件设备并可以直接使用主机的键盘、鼠标、串口、并口、USB接口、网卡、光驱、软驱等设备完成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和通讯。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引入虚拟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教学演示、实验操作都完全可以直接在虚拟机的环境下完成。据统计,本课程所安排的实验中有70%以上的操作在虚拟计环境下完成,且效果良好,教学、实验学时数也达到70%以上。结合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实训,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由于虚拟环境下的实验,反复的硬盘初始化对实际的物理硬盘没有丝毫影响,大大的降低了真实环境下的硬件损伤,延长了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消耗。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过程中的很多因素是由教师把握的,如果使用的教学方法恰当,能让学生对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课学着轻松愉快,当然反之也能达到不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学习任务

知识点或技能点

1.  电子产品组装

(第一学期)

 

1.1万用表的组装

掌握指针万用表的工作原理;掌握指针万用表的安装,调试,使用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2LED灯牌的组装

掌握LED灯的基本知识;掌握LED灯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计算机的组装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调试,使用及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方法;掌握计算机电路的相关拓展知识。

2.       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

(第二学期)

 

2.1面包板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掌握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方法;掌握电子产品整机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AD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2万能板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掌握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方法;掌握电子产品整机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产品制作与调试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掌握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方法;掌握电子产品整机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的工作原理。

3.    电气布线

(第三学期)

 

3.1 音响、灯光设备综合布线

1.音频信号线的分类与制作 2.音频信号、DMX512信号线布线规则

3.2 LED屏供电系统综合布线

1.LED屏配电箱的制作 2.网线的制作 3.排线的制作 4.电源端子线的制作

3.3 照明及监控系统综合布线

1.视频信号线的分类与制作2.室内照明综合布线 3.监控、直播系统综合布线

4.       模块电路装配与调试

 (第三学期)

 

4.1.0TL功放

1.放大电路及其应用的学习 2.万用表的使用

4.2.电压比较器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学习2. 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4.3.正弦信号发生器

1.振荡电路的学习2.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4.4电子门铃

1.555电路的学习 2.示波器的使用

5.  电子设备安装

(第四学期)

 

5.1P10单色显示屏安装与调试

1.LED显示屏的分类2.LED单色屏的组装3.仰邦控制系统的调试4.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

5.2 P5全彩显示屏安装与调试

1.LED显示屏的技术参数2.LED全彩显示屏的组装3.诺瓦控制系统的调试

5.3音响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音响系统的组成 2.模拟调音台的使用 3.声音的后期处理

6.电子产品简单故障与维修(第四学期)

 

6.1 LED单元板维修

1.贴片类器件的拆装训练2.简单故障维修

6.2 电风扇、电饭锅故障维修

制热、制冷类电子产品维修

第7篇

 

关键词:硬件;软件;计算机;要求;目的

1引言

计算机机在商业和家用方面已经普及使用,有台式的、有手提便携带式的、有微型的、还有中型的和大型的等,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软硬件知识去保证机器正常使用。在各行各业的使用场所,有不同层次的维护和维修要求,这是行业的基本要求,要求的维护和维修技术等级肯定要比家用普及型高。对计算机维护和维修需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下面就以家用台式计算机为主体进行分析。

2家用计算机的使用要求

现在,通常的家用计算机主要是青少年用于配合学校学习而购置的,硬件以单CPU台式机为主,配以微软系统软件、OFFICE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为主。实际上,青少年把计算机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多是用于上网浏览和打游戏。所以,他们使用的硬件往往是比较近代的产品,配置也比较高新;对应用技术软件则要求不多,至多在添加外围设备扫描仪的同时加上图形(例如PHOTOSHOP)软件。

3家用计算机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3.1硬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越高档的计算机,它的硬件就越要求好的运行环境,好的环境就需要好的维护措施,才能防止运行环境变坏,才能保证计算机运行良好。所以,提出下列要求: 

(1)定期检查电源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灰尘多时要拆开清洁。目的是防止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需要。 

(2)定期清洁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与光头(如半年一次)。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

(3)定期检查CPU、显示卡等部件上的散热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 

(4)计算机要定期进行使用,避免长期放置不用。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需要使用时无法工作。

(5)开机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应先关主机,后关各外部设备,开机后不能立即关机,关机后也不能立即开机,中间应间隔15秒以上。目的是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的意外冲击而损害。

3.2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系统软件没有完成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立即关机。目的是防止不但容易损坏软件,也会容易导致硬件损坏。

(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马上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可利用GHOST软件备份到另一硬盘区域或另一个硬盘,还可以刻录到光盘上或U盘上)。目的是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作好预备工作。

(3)必须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后才能复制非本机的文件进入本机和上网浏览,防病毒软件发出提示时,不能确认的不要允许通过,防病毒软件必须要定期升级更新。目的是防止病毒软件损害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是硬件,病毒软件几乎每天都在更新,所以防病毒软件也要求能自动更新。

(4)随时或定期做好自编文档、自拍图片和录象等备份工作(方法参照第2条)。目的是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的损坏而导致自己的劳动果实丢失。

(5)不要随便删除系统盘上的软件。目的防止系统软件链被意外损害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全部安装使用,只挑选一种。目的是避免软件冲突,例如把2个以上防病毒软件安装在同一主机,就可能因为双重工作甚至相互争先而导致软件运行速度下降,严重的会引起停机不工作。

(7)执行软件工作,没有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同时执行同类型的多任务工作。目的是防止CPU工作量大,耗能也大,速度也会降低,软件容易出错。例如同时进行多任务复制或下载工作,一个任务只需要30分钟,两个30分钟的任务,不等于在30分钟同时完成,而可能会变成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三个以上的任务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除非主机性能等各方面因素都良好会有例外。

(8)关机时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要直接使用硬件按钮简单地进行关机。目的是避免系统软件出错或损坏,导致下次开机不能使用,或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启动软件自动进行扫描检查。

4家用计算机的维修要求

今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许多原先由硬件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对计算机来说,软件成份占了相当部分。很多软件故障,客观上也表现为硬件的故障。有些故障是可以明显而容易地区分到底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问题。有些则需要作一定的工作才可以判定到底是软件故障还是硬件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人员既要具备硬件知识,又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知识。因此,提出下列要求:

(1)熟悉计算机硬件各部分功能,熟悉硬件自带软件的使用,熟悉组装过程。

(2)熟悉计算机通用系统软件的快速安装与使用,熟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office等软件)。

(3)会使用测试卡、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硬件基本数据状态。

(4)会对比分析硬件的正常与否,用替代法判断硬件的好坏。

(5)会使用工具软件检测硬件的性能。

(6)会使用工具软件调整或修复可以进行修复的硬件,如BIOS数据,硬盘物理部分损坏等。

(7)会分析检测主机外围关联设备的正常与否,会检测常见外围设备的正常与否,如打印机。

(8)会分析主机故障的原因是属于硬件引起还是软件产生的。

(9)需要熟悉局域网有关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应用,会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的。

(10)对每次出现的故障和维修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总结,积累维修资料,多翻阅学习计算机软硬件书刊,以提高维修的效率。

5非家用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要求

(1)必须具有家用计算机维护和维修技能。

(2)要了解和熟悉本单位或行业的计算机硬件构造,知道部件的性能。

(3)要了解和熟悉本单位或行业的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要设置软件的备份工作。

(4)要熟悉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例如针式打印机的个别断针应急维修,可以使用软件暂时修复使用。

(5)对24小时运行的机器,要定期在机器闲时阶段进行停机或不停机检查和维护。

(6)对配有的UPS电源,进行定期的放电和功率测试,防止UPS电源失效而无法起到备用电源的功用。

(7)设置运行维护记录表格,定时记录有关状况,以保证维护工作执行和完成。

第8篇

了解职业学校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职业学校要想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过硬的能够直接适应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计算机网络专业需求的人才,就必须先了解我们当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现状和问题,然后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创新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人才。

一、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低

由于社会认知的偏见,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不愿到职业学校上学,这就造成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不高。来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基本上是被普通高中淘汰下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上学就是为了过渡一下,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的也不明确,更多的是玩游戏和聊天。

2.职业学校毕业学生专业技能差,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不高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就业对口率很低。在对口就业的学生中,多数也是从事着计算机销售与组装的低端工作,而仅有少数能从事如,局域网建设、网站建设、网页制作与维护等稍高端一些的工作。这就反映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尚不能与市场完全对接,与就业市场需求有较大距离。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过硬,因而无法胜任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工作。

3.教学设施不完善,专业教师水平不高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需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一般学校仅有普通计算机操作机房,只能够进行软件操作。缺少计算机网络维修、安装的情景性实践训练机房。另外,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毕业于正规网络专业院校的并不多,大多是半路出家。而且职业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不重视,没有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致使众多的教师还停留在毕业时的水平,如何能教出专业水准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

4.教学目标设置不当,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

社会对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需求是能从事小型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的组装与维修以及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而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都较偏向软件,对局域网的组建以及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修则根本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水平。

许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开设的课程与计算机应用、动画等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差无几,学生毕业后掌握的知识也一样。只能用Office软件进行一些基本的文档处理工作,或用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制作网页,而对专业的网络建设知识和技术则根本不会,根本体现不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色。

二、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目标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跟甚至超前社会需求

职业学校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弱,对理论学习不会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效果差。但是比较直观实用的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学生则愿意做,比较感兴趣。计算机专业课程既有高深的理论课程,又有实用的操作课程。社会既需要理论研究和项目开发型人才,又需要实用操作型人才。这就为计算机网络的存在提供了可能,也确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术人才。职业定位为计算机维护员、网络维护员、网站维护员和产品销售员等,对专业理论要求不高,只需实践操作的岗位。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应该达到:

(1)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的能力;

(3)使学生具备各种软、硬件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网络管理及应用能力;

(5)使学生具备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6)使学生具备建立和维护小型网站的能力。

2.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实践专业技能为本位

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多数为中小企业,因此对学校教学内容的制订应该从这点出发。学生在中小型IT企业从事的工作一般为计算机的销售、组装与维护,小型局域网的构建与管理、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这些企业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其一是基本技能,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在未来工作领域都可能用到的技能;其二是与专业方向有关的,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技能。基本技能一般是指,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熟悉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型号、参数与价格,能够熟练地安装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能够快速判断与解决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故障。而核心技能则是具有鲜明本专业特点的专门化技能。

3.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

第9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算机工程;硬件课程教材设计;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029-03

1引言

2005年底,我国高校有77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点,44万多在校生。根据各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本专业又可分为五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各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均有所侧重,对于传统的工科院校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其方向介于计算机科学(CS)和计算机工程(CE)之间,且更偏向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方向是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的交叉学科,电类基础课程较多,大多数院校均开设电路与系统、电工电子学等相关课程。此外,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包括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门核心课程。

从根本上讲,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技术学科,工程技术的含义远大于科学的涵义,因而本专业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强调实践教学体系。许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例如比尔・盖茨)的成长历程也说明了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新世纪的计算机教育不仅要重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更要强调硬件开发、软件设计的能力培养。

2中外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实践教学对比

为探索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硬件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实施方法,本文分析了美国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践课程规划,将其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比较,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表2列出了这几所典型大学计算机专业硬件相关课程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的分配情况。

表1 几所典型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硬件相关课程

表2 几所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硬件相关课程实践学时分析

通过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是合理的,与国际领先大学的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相符。对于计算机工程专业普遍开设的三门硬件系列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均开设了相应的课内实验或课程设计,对理论课所传授内容的补充和深化,不但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培养学生从事计算机工程相关工作的能力。本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数字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以及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前者包括数字逻辑设计、计算机组织、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对程序设计的支持,后者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组织等理论。

然而,进一步分析比较各高校的实验与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发现,我们目前的实验内容设置和课程设计项目设计还比较陈旧,没有及时根据业界技术的发展进步进行调整,因而未能给理论课提供有力的支撑。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硬件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是迫切的,需要根据工业界的技术发展进行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平台更新和课程设计项目的重新设计,而设计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实践教材成为这一改革的首要任务。

3硬件课程实践教材的设计

实验课教材的设计应从科学技术人员基本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出发,统一安排实验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某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而要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课涉及到四种主要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必须要协调,其中任何一种能力都不可能单独地得到发展。教学实验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本专业必要的基本实验方法,掌握基本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技术,还要让他们学会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处理数据,要加强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但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做”,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更要创造性地思索“还能做什么”。

3.1开放式实验对教材的要求

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要求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的充分自由。一般的实验教材,重点在介绍一个个实验上,是教师想出的实验让学生去实现,并且对于实验线路、实验方法、实验仪器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有的讲义还把实验步骤写得非常细,这样学生根本不必动脑筋,只要依葫芦画瓢即可。这样的教材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开放式实验教学使用的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基本实验详细,作为引导学生入门的手段;选做实验、综合实验要粗线条,多留些空白,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要把教材内容的重点从介绍一个个实验转移到介绍实验理论、实验方法上来,实验选题只要介绍一些典型的例子,选题本身可以留给学生创新。

3.2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设计实验教程

目前,基于FPGA的教学实验平台及参考书很多,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使用的较少。因此,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应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放性的实验内容、开放性的实践环节设计,使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学习,切实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目前先进的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器件的实验平台,可以安排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实验与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系统观点,而且开发速度快,可靠性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好。硬件系列实验与实践课程应包括基于FPGA的硬件设计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循序渐进的实验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步骤、重点模块的代码及关键实践环节指导。借鉴国外大学(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开设的数字系统设计方面的课程内容,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的实际需求及所能提供的实验环境,精心编写实验大纲内容及设计实验用例。通过浮点运算电路设计、状态机设计、某个RISC模型机部分模块的设计等实验用例的训练,学生可以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传送路径、处理以及控制信息是如何完成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而且,通过流水线设计及Cache设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现代微处理器设计技术。

教程应当配合高等学校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用性,所设计的实验可操作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不仅着眼于基于FPGA的EDA设计方法,更着眼于介绍基于基本的数字逻辑组成的功能部件的基础上如何构造微处理器,即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的重点和特色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织,而不仅仅是介绍通用的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这是我们与微电子等专业相区别之处,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特长。

4在硬件课程实践中加强嵌入式系统设计

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飞速地发展,社会对掌握嵌入式技术的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使嵌入式软、硬件工程师成为未来几年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在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方面,随着半导体和微电子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先进的EDA工具平台,在硬件设计中加入包含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逻辑设计,并以FPGA的形式实现功能强大的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当前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的主流。实验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等。

目前,我校已经与国内外多家嵌入式系统领域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美国Xilinx公司成立了FPGA技术联合实验室。对嵌入式系统均有丰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的项目研发经验,并具有传统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的经验。另外,从2003年设立嵌入式系统研究方向以来,我校已经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采购了各种先进的嵌入式实验设备和微机,从硬件环境上已经初步完成了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改革的准备工作。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硬件实验的效果,实现“软硬件实验环境一体化、实验平台综合化、实验内容系统化”。构建软硬件一体化实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软硬件综合素质;综合的实验平台可以进行多课程内容交叉的综合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验内容的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化设计的思想。

5结论

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开放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各个学校的具体做法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对于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接近一致的。大家都认为过去实验教学过于死板,基本上采取“抱着走”的教学方法,大大压抑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实验教学不能完全依附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在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独立设课,开放实验室,发展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优势,倡导开放式实验教学法。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根据工业界的技术发展进行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平台更新和课程设计项目的重新设计。实践教程应当配合高等学校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结合紧密。为适应社会对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应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实践课程中增加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范印哲. 教材设计与编写[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巨瑛梅. 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文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乌美娜. 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姚爱红(1972-),女,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