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3-11-06 11:03:27

导语:在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

第1篇

关键词 近郊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44-01

1 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来源

目前近郊农村的环境污染来源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种渠道,一是农业自身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另一种是外界对农村的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改善,一些污染性工业开始向农村转移,再加之农村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观念落后,环保意识淡薄。解决近郊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环保意识的增强。但是我国农村农民环保意识普遍淡薄,传统的小农意识重视私有,缺乏共享意识,重视现实,缺乏未来意识。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没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而忽略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缺少专门的农业环保管理机构。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目前在农村基层环保监管体系不健全、农村基层环保部门队伍薄弱,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环保部门还没有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素质低、监测仪器和业务经费短缺, 对农业环境还没有常规监测。

3)我国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综观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是以城市污染和工业防治污染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这些环境法虽然或多或少的有关于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但是这一法律法规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关于综合性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此外,在一些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如程序法方面的有关环境评价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农药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法等。

4)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环境保护资金大部分用于治理工业和大城市的环境污染。但是伴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一些城市环境污染开始向农村的转移,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这些都使得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事业举步维艰。

3 保护和改善近郊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相关领导环保意识。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本身起步比较晚,加上农村传统意识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意识较弱。此外乡镇和农村的一些领导片面追求政绩,而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因此,要想保护好农村的环境就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环境公德以及环境法律观念;

2)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保护体制,强化对农村环境的保护。 根据环境保护法,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环保体制,在农村环保执法过程中,应该以环保局为执法主体,独立于当地政府之外,当地政府可以参与辅助本地环保机构工作,但是不能直接进行行政干涉。这样各地各部门的环保工作都由统一的环保机构来行使职权,各级政府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内部的环保法制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政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

3)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要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体系,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生态安全及乡村企业环境管理的法律机制;

4)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投入。一方面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和企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农村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方式。

4 结论

总之,在我国,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与农村和谐,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雪艳,孟祥德.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J].前沿,2011,1.

[2]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

[3]殷广平.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河北环境保护,2008.

[4]杨永坚.我国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影响的研究综述[J].长安刊,2010(3).

第2篇

1、我国城市化污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世人为之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由于发展的需要,从环境获取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排放到环境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废弃物也迅猛增加,既造成环境污染,又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再生能力的下降。我国能源以燃煤为主,由于我国煤炭热能利用率不高,除尘脱硫率又很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大量燃煤就使我国大气质量严重下降,表现出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通过对城市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群众举报投诉的深入调研及分析,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难点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餐饮娱乐业排放的油烟、烟尘、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二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形成的矛盾,排污管网等不完善,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就近排入河流,水环境质量下降;三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区域功能变化导致区域化环境污染问题逾发严重;四是个别地区环境意识较差,在治污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始生产,成为新的污染源。

2、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造成城市环境破坏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性或产权难以界定。另一方面,环境资源多是公共物品或公共资源,如空气,人人都可享有它,人们在使用水、大气、土壤、森林等公共物品时随心所欲,将它们用作各种用途包括用于处理各种废弃物。

2.1 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

许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热、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甚至是一些应用常规技术就能很容易解决的环境问题,如烟尘、污水、垃圾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足需要。

2.2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步伐加快,重化工业的特征十分明显。近年来,建材、冶金、化工、石化和能源等基础工业增长较快,而它们恰恰是自然资源消费多、“三废”产生量大的部门。加之工业布局不合理、欠科学,许多重污染企业仍然设在人口日益密集的城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3 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由于没有周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混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有关的各种功能区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

2.4 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污染防治措施不得力

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这些项目不但没有被取缔,反而在计划外以各种方式出现,大有与日俱增的趋势,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3、几点有效防控污染的建议

3.1 严格执行“污染者负担”的原则

第一,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这是解决污染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对工业污染实行限期治理,对布局不合理的工厂坚决拆并,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实行淘汰制度。第三,征收排污费。除实行“超标收费”外,还可实行“排污收费”。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项政策的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环境保护设施的水平。通过园林绿化、整治城市水系及旧城改造等途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应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城市环境问题由多种因素构成,涉及许多部门,需要这些部门共同采取措施,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只有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3 加强城市化进程的综合管理政策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本着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前题,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的发展政策,引入环境管理体系,综合管理城市发展的理念,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相关部门加强协调与协作,建立有效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城市持续发展。

3.4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促进环境决策民主化

目前的环评审批是政府主导型,要真正发挥环保审批的作用,必须向公众参与型转变。发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到环保审批过程中,使公众成为影响环保决策的一支力量。环保部门在审批重大项目和环境敏感项目时,要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并完善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切实将公众意见落实到环保审批当中。

3.5 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办法,要打破目前这种“低附加值没有效益减少环保投入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模式,关键还是要推行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减排增效。不断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施产品活动全过程管理模式,重点培植行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争取达到零排放,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营造节能降耗、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努力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4、结语

居住环境可以说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应深刻地认清当前的形势,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在“边发展边治理边利用边保护”方针指导下,处理好经济、环境和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李尚华.浅析环境保护在增强经济发展中的对策[J].山东环境,2002,6.

第3篇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秦皇岛虽为华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秦皇岛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成为秦皇岛市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计划中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秦皇岛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缺乏等原因,仍使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污染着农村环境。

 

1.1农村生活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也日趋增多。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由食品类有机物组成的厨余垃圾;一类是玻璃瓶、塑料瓶、塑料袋、包装纸等包装类垃圾。经调查,大部分村庄都建有公共垃圾池,较以往随便丢弃垃圾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距离公共垃圾池较远的房屋前后、田埂、山坳、路边、沟渠等处却可见到随手乱扔的生活垃圾。特别是一些开通农家乐旅游的村庄,游客所扔的垃圾随处可见。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腐败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和严重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并滋生对人畜有害的蚊蝇等。目前,秦皇岛市每个农村日产生活垃圾约3吨,全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约为2800吨,生活垃圾污染严重[1]。

 

1.2农业生产污染

 

1.2.1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养殖业户的增多,养殖规模的扩大,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特别是饲料喂养的畜禽粪便中氮磷化合物的含量更高。这些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会发酵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甲烷等有害气体,既污染空气又对农村居民健康造成影响。随意堆放的粪便,若随雨水进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秦皇岛市农村普遍存在养殖业水体污染现象,全市约有十万人口受到养殖水体污染的影响。

 

1.2.2农药、化肥及地膜污染

 

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是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是过量的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虽然大,但是利用率却仅有三分之一左右,多数农药及化肥都在使用中流失或浪费了[2]。

 

过量的农药会使大气、土壤以及水体受到污染,果蔬中残存的农药也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农药的喷洒杀死了危害农作物的病虫害,同时也杀死了其他一些动、植物和昆虫,造成了农村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化肥的过量使用,严重的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使出产的植物营养失衡。化肥中的氮、磷等无机盐随水进入到水体,可以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浅层地下水硝酸盐超标,长期饮用会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地膜很难完全清理干净,不仅造成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残存在土壤里的地膜很难降解,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阻碍农作物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小部分地膜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3]。

 

1.2.3工业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都开始向农村转移,成为农村环境新的污染源。近年来,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各种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直接污染了农村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这些工业企业排放的“三废”已成为秦皇岛市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秦皇岛市卢龙的卢龙镇、抚宁的抚宁镇、昌黎的朱各庄镇等都是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乡镇。

 

2.秦皇岛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由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管不够、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的缺乏等原因,造成了上述环境问题的出现。综合各方面原因,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是农村生活的主体,农民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是农村环境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媒体、文艺宣传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农民环保知识的普及,让农民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农民自愿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2建立公共基础设施,防治生活污染

 

建设和完善公共环境保护设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生活污水可以按村落划分,集中收集,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处理。条件好的村落,可以鼓励建设生物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农村生活垃圾分布较为分散,应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引导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定点堆放,特别是电子废弃物、有毒有害物的回收与处置,并增加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渠道,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2.3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应改变规模小、分散的畜禽养殖模式,将广大农户散养的畜禽集中起来,科学规划、统一饲养,便于统一对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便于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4推广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是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农作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从减少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入手,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物进入生态环境。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调整化肥与有机肥的使用比例,合理施肥。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禁用高度、剧毒农药。提倡

 

使用可降解的地膜,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和回收地膜,减少白色污染。

 

2.5加强企业治污,减少工业污染

 

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进行整顿,特别是产值低、污染重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各工业企业要加大技术和环保设备的投入,对“三废”要实施严格监控,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结合农村实地条件,合理安排工业园的布局,鼓励和支持无污染或少污染企业的发展,尽可能形成生态工业园,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4]。

 

3结语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农村环境的改善关系村民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要从观念、经济等多方面入手,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改善农村生活面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4篇

[关键词] 环境污染 蓝藻事件 经济根源 对策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为满足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求,一方面向环境索取自然资源和能源,一方面又将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泄到环境中去。因此,环境既要向人类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物质资源和能源,又要接收、容纳并消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排泄物。伴随着地球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和人类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当人类向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所能提供的能力、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超越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时,环境质量就会下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损害。这时,我们就说发生了环境污染问题。

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了9.67%,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国家财力提升,但是总体上并没有摆脱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水污染的导火线“蓝藻事件”终于在2007年夏天全面爆发了。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再一次把目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呈现在人们面前。何为“蓝藻事件”?皆因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引起的。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物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中含有适量的N、P等矿质元素,这是藻类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这些矿物元素大量地进入水体,就会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以后,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明显减少。接着,生物遗体又会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些植物必需的矿物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会使池塘和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池塘和湖泊的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地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Hg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和贝类的体内,人们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鱼、虾和贝类,甲基汞就会引起以脑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孕妇体内的甲基汞,甚至能使患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变形。第二,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

在“腰包鼓了,楼房新了,但水黑了,病多了,心里害怕了”这条路上,承载了许多人不正常的攀富心态。在太湖不断的富营养化过程中,来自市民的生活污染占据着很大比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想到过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为太湖减轻一点负担。蓝藻事件告诉我们,保护环境有多么重要,我们尝到的好日子的时间还不长,然而,一个蓝藻事件爆发就可能悄悄拿走我们的好日子了,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否则,明天还会有红藻、黑藻、黄藻等等在等着我们。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提高,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尽管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水污染还十分突出,并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这已经成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一大痼疾,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造成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也众说纷纭,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和伦理的等,其中经济方面的原因应该是最基础和最主要的。一个显而易见且比较公认的结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直接原因在于污染者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但是,也不能简单地将全部经济原因归结为这一点,因为环境污染问题牵涉到的,除了污染者以外,还有受害者和政府。从抽象的理论上讲,受害者和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应当是环境污染的当然反对者和制约因素,那么,为什么这些因素在现实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使污染行为受到有效的制约呢?本文将运用博弈论这一数学工具,从经济学的层面对污染者、政府、受害者三方对待污染的态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环境污染问题是三方博弈的均衡结果

污染者、受害者、各级政府是参与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基本三方。博弈论对参与博弈的局中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每个局中人都是“理智的”。而在面对环境污染和治理这一问题中,污染者、受害者、(地方)政府的“理智”集中合在一起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一集体“不理智”的博弈均衡结果。以下分别对污染者、政府和污染受害者三个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进行分析,从而具体地揭示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难以解决的经济根源。

1.公共环境资源的无偿使用导致污染者没有治理污染的主动性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污染属于因负的经济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当市场中经济主体(企业)的生产行为带来环境污染时,事实上存在因污染而带来的社会成本。但是,在传统的观念和体制中,像空气、河流、海洋这样的公共环境没有明确的财产权,也就不存在环境市场和环境价格,这就造成了经济主体无偿使用公共环境资源,而不必主动承担或不用全部承担污染的社会成本的事实。同时,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一般的治污成本远远高出环境污染给污染者自身带来的损失。因而,如果没有外部的约束,污染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显然不会主动去治理环境污染的。事实上污染者本人并不是不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有的污染者本人就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但是考虑到如此高的治污成本,有限的经济利润,所以污染者也就任其继续污染下去。

2.地方政府的“囚徒困境”使其缺失治理污染的内在动力

从理论上讲,政府应该是环境污染的监管者,有责任代表众多的受害者出面解决由上述市场失灵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在实践中,环境保护的任务是由各地方政府来具体执行的,在我国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和当地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比如,一些高污染的企业,每年上缴的税款非常可观,并能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这些高污染企业往往是当地企业的“排头兵”,是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功臣与爱将,当地政府明知污染的严重性,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知道,在现有技术水平的条件限制下,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势必意味着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下降,因此,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理智”考虑,很容易成为当地企业的代言人,而不以众多环境污染受害者代表的面目出现。

更为复杂在于,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不是由一家或几个污染者造成的,而是当一个地区的污染源数量达到破坏了环境的自身调节极限后造成的。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上面对的是“囚徒困境”式的局面,使得地方政府的“理智”选择只能是不治理或有限治理。

3.索赔成本过高阻碍污染受害者将反对污染的意愿付诸行动

我们知道,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由一个特定的受害者群体共同承担,但受害者通常并不是有组织、便于集体行动的群体。每个污染受害者如果个体单独向污染者索赔,那么索赔成本一定要大于其受污染而遭受的损失。即使个体受害者联手来对抗污染者,比如采取诉讼的方式,大家集资联合推选几个代表将污染者诉诸人民法院,可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包庇,官司不一定胜诉,因而,受污者也就不会自发地向污染者进行索赔,这就进一步纵容了污染行为。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虽然造成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污染者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但出于同样考虑,本来应该处于污染者对立面的地方政府和受害者个体,实际上也不会全力反对或治理污染。这样,博弈的必然结果就是三方均无足够的经济动机来改变环境污染的现状,打破环境污染这一均衡结果。

另外,除了中国粗放式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以外,中国政府产业政策执行不力和产业结构布局失当也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二、综合运用多种对策改变环境污染严重性的局面

既然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原因比较复杂,打破不利的均衡局面,彻底解决污染问题也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公共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公共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目前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把原本不具有产权特征的公共资源赋予一些产权特征,使不具有市场特征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市场特征,把不可度量的环境成本可度量化,以使环境的外部性合理地内部化,也就是说使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转化为实际的企业生产成本。这样,因污染的负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就会得以解决,用市场机制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形成合理的激励,引导企业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同时,通过市场自我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把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减少到最低。而要做到这一点,具体的制度安排可以考虑征收环境税。

2.推行绿色国民经济(绿色GDP)核算体系

从上述第二种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污染的障碍在于地方政府在对自己经济利益追求的同时忽视了他人的利益。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取代传统GDP,可以通过考核指标的变化建立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违约惩处机制,直接而有效地改变地方政府的治污利益得失情况,促使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联合起来,共同解决环境污染的难题。

绿色GDP是扣除经济发展对自然和人的损害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净值,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之上的,能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能给出各个地区的具体环境退化成本和资源消耗成本,并以此制订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现在,通过近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在10个省市的试点,绿色GDP核算在我国进入了一个由理念倡导试点核算推进的重要关键时期。通过试点,检验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完善了核算框架和技术方法,并为全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人才、资料和经验。因此,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既非常必要,也切实可行。

3.建立健全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协调污染受害者行动

如果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种非政府的环境保护组织,由他们代表众多特定污染受害者群体利益,协调其行动,专门从事污染的索赔活动,将会把许多微不足道的个体力量汇聚成强大的环境保护力量,从而有效地限制环境污染,同时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得到保障。为此要成立相关环境保护小组,一些人专门负责实地考察,找出环境污染的真正根源。一些人则负责把找出的根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建议,并把这些措施建议反馈到相关企业部门,让他们尽快进行防治和改善,另外的一些人,则专门负责监督企业的工作执行,如有违纪的,马上对其进行罚款、警告等,再不改进者,则对其提起上诉,用法律手段强制让其执行工作,并给以其严重刑事处罚!

4.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中国可以学习日本和韩国的产业结构安排,把同类的产业集中安排布置,有利于节能,也有利于控制污染。

最后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环境污染的根本治理还要依赖于治污技术的突破。因为对于污染者自己来讲,事实上其本身也会因污染受到经济上和声誉上的双重损失,只是限于现有技术水平,在治污成本过高和利益驱动下失去了治污的动机。如果治污技术能够突破性进展,使得治污成本大大下降,甚至变废为宝,从治理污染中获得收益,那么,污染者自身就会在经济利益的激励下主动去治污,而不必运用外部的力量迫其就范。这一点在有些地方已经得到了实现,一些新兴的环保产业正在不断壮大。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正处在发展还不成熟的阶段,污染企业的比例要明显大于发达国家,而且多数企业的治污技术还比较落后,研发能力还比较弱。据统计,太湖流域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从1979年的24.4公斤增加到目前的66.7公斤。而一些发达国家规定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22.5公斤。因此,现阶段要实现治污技术上的突破,主要依靠企业的科研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必须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环保研究和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然,光有理论还不行,相关管路监督部门还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措施辅助坚实的理论框架,使之不致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第一,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要做到真正的平衡与协调,国家在规划和调整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时,就应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第二,落实官员的环境责任制,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在相关的法规中做出明确的细则规定,从而使法律责任的追究成为可能。除此而外,还应看到:环境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是紧紧关联在一起的。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新特点,是污染由城市向农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所以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大部分地区,并不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是贫穷的西部和广大的农村,这些地区为发达地区输出资源、承担生态破坏的成本,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导致贫穷和污染交合的恶性循环。要让生态脆弱的地区更多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就必须有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平衡各方利益。再次,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强化公众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多年实践说明,没有民众参与的环保最终很难取得成功。目前,公众环保参与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法律与政治上,建立一套有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机制。特别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众没有能确实的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所以,我们管理监督部门应该要就此问题,设立相关有奖举报制度,如建立相关举报网站、邮箱、工作部门,让群众方便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共同保护和监督环保工作。最后,还要加强行政执法,强化了对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工业粉尘、主城区餐饮油烟控制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与重点企业工作联系会制度,共同协商和解决产生的环境问题,落实责任单位,反馈整改、完成情况。此外,还要不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从多方着手,全面防治和保护环境,打击了不法排污企业,使重点行业和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使环境污染防止工作真正做到四原则:(1)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的原则,(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仅分析了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及相应的对策。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必须根据现实情况系统运用以上对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措施。而只有国家才能担当这一艰巨的系统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中央政府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政策,逐步改变现行主要由地方政府管辖的环境保护机构来执行环境监管任务的方式,并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以不同方式参与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切实保证各种环境保护政策的真正落实。

相信:只要我们做好每一步环境污染防止的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真正地把环境保护与治理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起来,环境的防治和保护工作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金振蓉:光明日报,2007

第5篇

关键词:锦州农村;对策及建议;环境污染问题

1引言

近年来,锦州市各县区、各部门按照国家、辽宁省农村环保工作的有关精神,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示范区建设、土壤调查及农业污染源普查等工作,使得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污染问题依然严重,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2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2.1农村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全市农村每年生活垃圾排放量约60万t,生活污水约0.5亿t。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污水缺乏有效收集治理措施,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水量小,污水收集难度大且建设成本高,致使管网覆盖率低,少数村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低,处理效果差;农村生活垃圾不能得到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在沟渠、村头路边,随意乱倒堆积,成为新的污染源。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的组成日趋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增多,农民的垃圾还田积极性不高,土地消解比例下降。垃圾处理率低、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管理落后,导致大部分污水随意排放,垃圾排放多为填沟、填坑、沿河排放和露天堆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雨季被冲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的现象仍然存在,清运车将垃圾倾倒在农村,成为农村环境的“潜在污染源”。综上,由于对农村生活污染缺少行之有效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导致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2畜禽粪便污染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造成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近直接排入沟渠,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含有多种致病病菌和寄生虫卵,直接作为肥料,或一遇大雨,粪便污水随地表径流入水体,必然会导致疾病传播,威胁到人体健康。

2.3新能源利用率低

多数村屯对太阳能、秸秆生物能等新能源利用率低。大量秸秆在农田直接燃烧在浪费能源的同时,还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污染居高不下,“白色污染”有增无减。农民盲目追求农产品单产,超量或不科学使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降低的同时过量的农药化肥随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及地下水潜在污染威胁;此外过量或滥用农药,使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致使生态失去平衡;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可以使农作物早结果、早上市,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科学处理,长期使用,对土壤十分有害,造成了农用地膜污染严重。这些都使农村及农业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逐步上升。

3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锦州市目前各县政府所在地均拥有一座县级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但各乡镇和村民居住集中村屯的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根据锦州市农村现有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的现状,全面启动乡镇(中心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各乡镇都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目标,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村屯修建排水沟及出户排污水管道,修建氧化塘接收污水,种植水生植物,实现污水自然氧化并有效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农村人口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问题,实现可收集污水基本得到治理、配套管(渠)网初步形成、治理设施正常运转。

3.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力争在现有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基础上建设规模较大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在重要水源地、交通干线沿线、主要河流域沿岸和城市近郊等重点区域的村庄,充分依托现有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运处理,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乡)中转、区(县)处置”模式。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实行垃圾不出村,除沤肥、回收利用外,自行将不可利用垃圾填埋在合适的地方,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模式。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由县区政府统一负责,或乡镇政府直接负责,或乡镇委托公司市场化运营。积极推进农户或村庄实行源头分类,就地减量收集,分拣回收可利用垃圾。鼓励收集废家电、废电池、农药瓶、废灯管(泡)等有害垃圾,并定期交送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理。各镇建立专业环卫保洁管理队伍,负责镇区内(包括自然集镇区域)及交通干道两侧垃圾清运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各村建立保洁队伍,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户、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清运和公共区域保洁。全面推进农村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与运转的四级集中处理模式体系,以及“市、镇(街道)、村(居委会)、组”四级联动、分级负责、城乡一体的长效保洁机制。到2015年,所有行政村设置垃圾箱,聘用保洁员,配备垃圾转运车,保障垃圾的统一集中焚烧处理或填埋。各乡镇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设置垃圾中转站,中心村及其他大型农村居民点设置垃圾收运点。各村(居委会)负责选点建设垃圾池,组织落实保洁人员和设备,将属地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并负责对本村(居委会)保洁人员进行管理考核。各镇(街道)中转站压缩处理后的垃圾由区环卫办统一转运至县(区)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专业环卫保洁队伍,环卫保洁员按大村4人,小村2人配备。

3.3农村畜禽粪便治理

目前,各县区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种类涉及肉牛、奶牛、肉鸡、蛋鸡及猪等5类,且饲养量不断提高,为县域农畜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及保证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没有普及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散养户居多,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对畜禽粪便治理应按照规模化养殖场、分散式畜禽养殖小区及庭院养殖户分类治理原则。(1)对规模化养殖场,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种养结合、达标排放的要求,指导养殖业主进行综合配套治理。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污水排放;铺设污水管道、实施雨污分流、完善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建造与养殖量相匹配的防雨水冲刷(流失)的干粪堆仓和污水处理池,保持养殖场整洁卫生等措施,强化养殖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鼓励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机肥生产利用工程,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进行适度集中,对污染物集中收集和治理。(3)对分散的小规模庭院养殖,主要依靠加强宣传,推进人畜分居,实行畜禽圈养,鼓励建设沼气处理设施,配套“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等技术措施,引导粪污还田利用。针对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积极推广诸如发酵床养殖等新的生态养殖技术,做好粪污处理技术筛选及推广。到2015年末,全市10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已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但要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同时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4农村新能源

利用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利用、氢能、核能、风能等,结合目前锦州市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重点推广生物质能转化、太阳能综合利用和沼气发电等农村新能源。

3.4.1太阳能开发利用与推广

太阳能目前在农村正在普遍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用于取暖、洗澡、日常生活用热水、冬季养猪拌饲料等。至2015年农村30%住户采用太阳能供热。

3.4.2沼气技术综合利用

随着北方冬季沼气应用技术的成熟,以及农技部门的大力推广,沼气应用的优点在广大农村被普遍认识,被采用的越来越多。主要技术以“一池三改”、“四位一体”为主要内容,农户改厨、改厕、改圈,发展沼气生态农业,也包括乡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和县级服务站。

3.4.3秸秆综合利用建立

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结合农村环境整治,积极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发展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逐步实现产业化。合理安排利用秸秆发电项目。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积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编制业。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0%。

3.5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对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应采取多方位多渠道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3.5.1逐步建立农村土壤监测体系

开展粮食主产区、瓜果和蔬菜产地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影响区等重点地区土壤污染加密调查。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地区和“以奖促治”政策实施村镇开展土壤环境监测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土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土壤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专门人才。

3.5.2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

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重点,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与安全性划分,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按照《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等环保标准的要求,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推进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按照《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等环保标准要求,强化对农药、化肥及其废弃包装物,以及农膜使用的环境管理。

3.5.3启动农用地土壤修复试点

工作开展农村地区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建立农村地区污染场地清单,严格控制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以环境纠纷多发区等环境热点地区,以及以地下水为水源地的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为重点,查明全省土壤污染状况、污染程度和污染成因,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复合污染等),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作。组织筛选农用土壤、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修复技术,通过“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地区历史遗留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

3.5.4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力度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土壤环境的相关科学知识和法规政策。把土壤污染防治融入学校、工厂、农村、社区等的环境教育和干部培训当中,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4结语

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治理力度,至2015年末农村环境已得以初步改善,同时随着中央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20年末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治理率可实现100%,同时土地流转政策的实行,便于机械化种植和科学、合理施肥,也便于土地涵养,秸秆综合利用率可实现100%。

参考文献:

[1]刘青松.农村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3.

[2]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12).

[3]冯燕,周梅.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污染[J].山东环境,2002(13).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对策

1 我市农村环境现状

1.1 村容村貌

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得各种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然而由于各村的垃圾存放点设置不合理、清运不及时,进而导致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再有就是由于我市的好多农村处于石家庄市的周边,随着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市里好多拆迁后的建筑垃圾被转移到各村的周围,造成了村容村貌的“脏乱差”,严重破坏了我市农村的环境质量,危害着村民的身体健康,恶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1.2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

作物秸秆占农作物产量的50%以上,是非常丰富的能够被直接利用有机资源,据调查,我市每年都收获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然而这些可利用的作物秸秆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到处堆放、日晒雨淋、腐烂变质,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相当多的农作物秸秆被就地焚烧,这样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还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硫和飘尘的浓度,严重的破坏了大气环境质量。

1.3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很多农作物由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由自然状态发展到精耕细作,农药、化肥、农膜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土壤结构遭受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陷入恶性循环。[3]这些不仅导致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农药残留很多,还使农业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1.4 乡镇工业企业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环境执法力度的加大,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纷纷向农村转移,有些乡镇急于摘掉落后经济的帽子,对招商引资的项目往往不加选择的引进,导致一些耗能大、污染重的项目得以开工生产。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且治理效率较低,他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企业利润的增长。这种污染的转移,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5 矿产资源

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而这些采石场、砖厂等矿山资源型企业,普遍规模小、能耗低、生产设施简陋,采挖不规范,废渣乱堆乱滥放,尤其是废弃砂、石、土,既未设立专门的存放地堆放,也未建设拦坝,大多堆放在山坡荒地,风吹扬尘,雨淋冲刷造成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还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2 解决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2.1 强化宣传,提高我市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目前我市农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因此人为的、随意性的破坏环境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要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借助“六五”世界环境日,在农村的集市、人口密集的乡镇等地,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

2.3 严格控制重污染项目的建设,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治理力度。

各职能部门应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污染物新增量,投资项目再大,环保不过关,也绝对不能落户。在项目建设中各部门按照审批要求,督促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进行。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快企业升级改造和进一步的深化治理。乡镇企业的规划应该相对集中,由政府主导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或者是垃圾处理厂,实行排污收费制度,这样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减轻乡镇企业的压力。

2.4 开拓创新,依靠科技的力量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依靠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低毒高效农药,扩大农家肥、有机肥的施用面积,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使农村经济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达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有机统一。

2.5 全面推进村镇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保护机制。对乡镇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考核排队,最大限度的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畜禽养殖污染、饮用水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问题。

2.6 大力推进生态示范保护工作。

为了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建设,我市编制了《鹿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全市13个乡镇区全部完成了城镇环境保护规划,获鹿镇创建了国家级优美小城镇,铜冶镇完成了省级优美小城镇的创建工作,曲寨村创建了国家级生态村,全市80%以上村庄完成了文明村的建设工作。通过建立示范村寨,创建环境优美新农村等形式,发展一批生态致富、生态脱贫、减少污染的生态示范点,进一步推动乡村环境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玉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7(31).

[2]王艳锦,王博儒,张全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9(7).

[3]程波,张从.农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林涛,李倩,张佳,韦海民.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5).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生活压力,同时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问题。面对大量涌入的人口,城市必须进行规划建设,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有必定会产生垃圾,污染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环境保护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容小视的问题。下面简要叙述城市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城市建设环境污染问题

1、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动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城市边缘的河流中,造成城市水污染严重。近年来,我国境内江河湖污染严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1200多条河流中,有大约850条河流已经被污染,在统计的132条城市河段中,已经由133条河段受到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流已经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工人们生活引用。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及石化燃料的大量应用,必定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物、硫化物、氮化物等,增加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终进入空气,就是人们最讨厌的“雾霾”。我国雾霾城市逐年增加,人们已经很难经常看到蔚蓝的天空。据统计,我国大气污染以“烟煤型”污染为主,全国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平均浓度已经达到309微克/m?,二氧化硫含量偏高,部分城市已经污染非常严重。此外,空气中硫化物的增加导致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了酸雨,损毁建筑物,同时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3.固体物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城市固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企业、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据统计,我国每年工业产生的固体垃圾大于为6.6吨,每年生活产生固体垃圾为1吨左右,近年来仍然保持在7%-8%的增长速度。我国对固体垃圾的处理方法是露天堆积,集中燃烧,所以我国基本上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固体垃圾堆放不仅占据空间,影响美观,同时垃圾释放出来有害物质非常多,容易传染疾病,破坏土壤和水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4.噪音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交通运输、娱乐文化事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噪音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都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

二、加强城市环保的措施

1.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首先,建立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科研单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对策和举措,为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将城市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计划,在科学发展观的大前提下,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再次,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大科研的经费投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利一学研究。最后,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提高环境保护人员的各项能力。

2.建立换进的监督机制

通过对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促使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和贯彻环境保护的计划。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通过分级管理,实现分工合作。监督部门可以通过对环境的监察、环境监测、环境宣传、环境信息等工作进行监督,从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建设。

3.加大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多角度出发,第一,政府可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直接加强环境建设:第二,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鼓励政策,通过环境保护政策的推广,间接引导生态环境建设;第三,对一些项目,比如交通运输、油气开发等实行资金补偿制度。通过这种补偿制度约束和规范相关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

总结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这对城市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城市在建设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只有做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引导社会各界加强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同时,作为城市中的一员,环境保护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城市发展建设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 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模式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01)

[2] 高天鹏,常国华,李雪,张庆,陈宏彬,张鸣. 兰州市城市环境与建设生态城市的理性思考[J]. 河西学院学报. 2009(02)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构建

党的十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水平的迅猛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陈锡文较早就深刻指出,当前农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已经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加强农业环境治理对于推进全面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1.1农村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突出

“70年代淘米洗菜,90年代水质变坏,到了现在鱼虾绝代”是当前农村水体和水源污染的真实写照。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传统生产方式导致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二是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向农村地区大量转移,无序排放导致农村水体遭到严重破坏;三是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粪便、污物等废弃物直接或只经过简单处理排入水体加剧了水体污染;四是农民生活和生产习惯不良所致,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废弃物直接倾倒于河道或其它水体之中,用过的化肥袋和农药瓶随手扔入水体或在水体中洗刷。

1.2山林受到污染破坏,土地荒化严重

一些农村地区长期过度砍伐,对山林保护不善,滥采乱挖的状况屡禁不止。例如,违规将山林平整为耕地,山林承包者为养殖而对林木乱砍滥伐,违背科学的矿产开采以及工厂、房屋和道路建设等,这些行为对山林和山体破坏极为严重,农村山林面积日益减小,土地趋向荒化,对农村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由于城乡之间扭曲的环境定价机制,农村资源环境相对廉价,环境监管相对薄弱,促使一些不法分子将城市垃圾和污染物转移到农村地区一些山体中倾倒,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3耕地土壤酸化板结,地力持续下降

造成耕地土壤酸化板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塑料地膜所引起的。据有关研究显示,施用的化肥只有大约1/3能够被农作物吸收,而余下的则进入大气和滞留于土壤中。到目前为止,不科学、不合理的化肥施用方式已经陷于一种“化肥过量施用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加大化肥施用量地力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当前剧毒农药的施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禁止,而塑料薄膜的普遍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技术也是造成耕地污染的重要因素。

2农业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环境治理法制不健全

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已颁布的有关条例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此外,在《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渔业法》等法规中也有相关规定。尽管涉及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很多,但这些法律基本不涉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或者只是点到为止,法律条文不细化,针对性不强,缺乏法律强制力,再加上执法不力,致使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不佳。

2.2农业化学投入品利用率偏低

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的35%,相当于美国、印度的总和。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农药利用率为36.6%。目前美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50%左右。欧洲主要国家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65%左右。欧美发达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在50%~60%。由于我国不论是化肥利用率还是农药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因而,我国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也更为严重。

2.3农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农用地膜、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无害化处理等都需要大量资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高效缓释复合肥料的研制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虽然我国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环境整治,但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投入甚少,而且资金主要投入城市工业污染的治理,农业几乎无法从财政上得到环境治理资金的支持。而村镇两级普遍财政困难,缺乏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这样就造成了农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

2.4农业环境污染检测、监管不力

近年来,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环境进行检测和监管。但由于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政府把资金、人力重点投向了城市工业污染的治理,而在农业和农村的环境治理则明显投入不足。一些政府及部门在发展经济的压力下,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检测与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农业成为环境监测、监管的极为薄弱地带。

3农业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

3.1完善农业环境治理的政策体系

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细化法律条文,加强针对性,使其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使农业环境治理有法可依。加强对农业环境的检测,及时准确的掌握各地农业环境污染状况、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建立农村养殖业环境检测体系,加强对养殖企业的监管,严格养殖企业粪便无害化处理,避免养殖业发展对农业环境的危害。成立农业环境保护治理协调机构,协调区域内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对农业环境开展综合治理。

3.2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是有效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条件保障。应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域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等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环境治理投融资体系,逐步拓展风险投资、社会融资、以奖代补、股权投资、保险等多元化的投入方式,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参与生态保护建设。

3.3发展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体系

提升对畜禽粪便、农用地膜、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水平,研制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高效缓释复合肥料等,建立环境友好的化肥、农药使用技术规范,采用平衡施肥法等有效措施,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效率。改变耕作方式,利用间作、套作、轮作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深耕技术,秸杆还田,增施农家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的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化肥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危害。

3.4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农业循环经济实现了在农业内部层次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其所体现的和谐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节能减排、降低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如过去对农作物秸秆,不但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地头焚烧、随处堆垛等还造成了对农业农村环境的污染;如今可作为食用菌基料、生产沼气原料等,实现了“变废为宝”和减少污染的双赢。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应立足于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积极拓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最终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和对农业环境有害因子的最小甚至是零排放。

[参考文献]

[1]陈锡文.环境问题与中国农村发展[J].管理世界,2002(01):5-8.

[2]赵明,等.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2(10):1075-1077.

[3]杜江,罗珺.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1):90-93.

[4]刘北桦,等.美国农业环境治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4):54-58.

[5]金书秦.全面构建农业环境治理体系[N].农民日报,2016-01-09.

第9篇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群众呼声作为创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创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建第一标准,全面推进清洁、绿化、健康、文明行动,为建设最适宜居住的美丽之洲作出贡献。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了好几个方面: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的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待得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在调查中,我发现以前的随处可见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上依稀可见有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的是居民以图一时方便,从自己家窗口将废弃物扔出去,这不仅仅是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被弃的是较大的重物,不慎砸到了其他居民就造成了人身伤害了。与之相反,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装入一个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楼道下,等社区清洁工来处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好方法,但往深处思考,也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之处,夏天,由于天气很热,食物很容易腐蚀,这样就很容易招引来苍蝇这类飞虫,而且也会发出刺鼻的臭味,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清洁工人没有及时处理好垃圾,那么垃圾袋堆积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有的老人经过时,没有注意到,不小心滑了一脚,很有可能造成伤害。

那如何解决呢?在我们调查中突发其想:在每个楼道底层的楼角处放一可关闭的有盖垃圾桶,居民将垃圾扔入桶中,并随手关好盖子,防止怪味散发,垃圾由清洁工人定时清理,保证不让垃圾过多而造成无处可放的现象出现。

除此之外,噪声污染也需要及时解决。暑期还未结束,很多孩子也未入校学习,而较多的上班族们已投入工作之中,据调查,很多人都会利用中午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爱玩的心理的孩子们会在饭后集中去健身处,也就无法避免大声喧哗,其实他们已造成了噪声污染,对于孩子们,要剥夺他们玩的权利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此问题的策略就是显得比较令主管部门头疼的。我个人认为建一些室内娱乐场所也可作为一个好方法,但它须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社区宣传教育孩子们要照顾其他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做到不大声喧哗,那么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不会造成影响了。

生活是个人的,而环境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相信很多矛盾都可化解。

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居民生活要靠你我他,今天的你做了一件对环境有利的事你并没有吃亏,其实你在给你的生命健康画上一条延长线,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环境问题才能完善解决。

社区环境卫生调查报告范文二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为止,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作为社区来讲要从小处着手,让居民树立起保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调研,共建社区无大的企业和工厂,不存在工业污染问题。主要是生活垃圾包括固体废弃物清理和堆放问题。

一、共建社区街道情况

一条街:建设街。四条路:广西路,一路、二路、三路和青松路。其余为巷道。

二、垃圾堆放情况

主要四个垃圾点分布在:(1)广西北二路(18组)(2)边疆乡西侧(9组)(3)筷子厂(6组)西侧2个垃圾点。

据统计共建社区公厕9个,分布于居民区。公厕附近有垃圾堆放现象。

三、整改建议

建议政府加大投入,环卫处加大整改力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努力与居民共同营造人与环境和谐的新局面。以下是从社区实际出发,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建议环卫处合理分配人员,做到分片专人管理。

(2)由于我社区狭窄巷道多处,环卫车进出困难,希望环卫处可以借助人力,利用好清洁车,使垃圾定点堆放到环卫车可以自由进出的地方。

(3)我社区9处公厕都没有设置垃圾箱,居民在上厕所之便随手堆放垃圾。

以上是我共建社区环境卫生的基本状况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从社区角度出发,有望环卫处加大整改力度,解决迫在眉睫的垃圾污染问题。

社区环境卫生调查报告范文三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好几个方面: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的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行动中呢?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为了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我于201x年对我所住的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 调查目的

通过社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了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2 调查范围

城市各街道小区,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3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4 调查情况

通过对各街道小区的调查,我发现以前的随处所见的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边角上依稀可见有少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的。道路两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洁工没有及时清理,而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还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气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炎热夏天会发出一阵阵的恶臭味严重影响社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也能招来许多苍蝇、蚊子,从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虫媒介传染病的散发和流行。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经过而没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从而会造成伤害。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建筑垃圾散落无人及时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单位引起的粉尘污染严重,造成社区空气中粉尘浓度增高,从而造成人们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但提高,汽车以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还有汽车的喇叭声在社区对还在休息的人们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特别是在中午休息期间会使一些人烦躁不安,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4.1 在对随机抽取的20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4.1.1 请问你平时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9人,占45%,回答不会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4.1.2 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

大多数回答不会,占55%,回答会的占5%,觉得于己无关占40%。

4.1.3 你将废弃的电池怎么处理?

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箱的占17%,无所谓的占5%

4.1.4 你实行垃圾分类了吗?

选择实行的占20%,不实行的占80%

4.1.5 你赞成用塑料袋吗?

赞成占37%,不赞成占20%,无所谓占43%

4.1.6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占75%,不知道的占25%

4.1.7 你有没有随地吐痰或扔烟头的习惯?

有的占20%,没有的占50%,有其中一项的占30%

4.1.8 你有没有随时乱扔垃圾的习惯?

有40%人说不太在意,25%说偶尔,25%说不乱扔垃圾。

4.1.9 你认为环境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人没有明确的概念,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些人认为环境就是简单的不乱扔垃圾,少数人认为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

5 结果分析

5.1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5.1.1 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与老百姓无关。

5.1.2 小区规划不力,管理不严格不科学,任意倒垃圾造成严重污染,处理不及时致使臭气熏天,有些部门对房地产建设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尘污染严重,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未能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

5..1.3 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质有差距,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措施不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环境工作的难度。

5.2 社区的环境问题,对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5.2.1 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随地乱扔垃圾滋生了大量细菌,冬季尚好,尤其是夏季大量的苍蝇,蚊虫等,传播疾病,污染空气,工厂排放废气混合着大量的木屑和有毒气体,使得很多的居民患有呼吸道疾病。

5.2.2 使土壤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袋及其难以降解的物质,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

5.2.3 垃圾填满,降低了垃圾填埋厂处理垃圾的能力,垃圾中有细菌,病毒等物深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的健康。

5.2.4 垃圾焚烧对环境造成的严重二次污染,焚烧时产生大量黑烟,有毒气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6解决措施及建议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6.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多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6.2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 强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垃圾焚烧。

6.3 环境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政策及措施。

6.4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加强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6.5 实行环保奖罚制度,奖励对环保有突出贡献的人,对工厂任意排放行为进行治理管制。

6.6 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及城市污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机构,

6.7 个人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为环保贡献自觉的力量。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