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8 10:16:32
导语:在语言康复锻炼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通常来讲脑血栓病症属于临床常见性病症,该种病症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脑血管病症中的一种,人们一旦患有该种病症则会出现较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因而该种病症也因此成为了现今临床中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有效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存在脑血栓病症的77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际研究对象。该77例中有47例女性患者以及30例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在年龄方面则集中在44~72岁。在患病时间方面:其中病程9~45 d。其中3例患者存在大面积脑梗状况,33例患者存在中等面积脑梗状况,还有41例患者则存在小面积脑梗状况。在并发症方面:其中52例患者存在并发高血压病症,还有25例患者则存在并发糖尿病病症。上述77例患者均存在肢体以及语言方面的一定障碍,部分患者还存在偏瘫状况。根据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脑血栓病症患者给与及时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症良好恢复,因而本次研究对77例患者在其发病之后均给与了药物方面以及语言功能方面和肢体功能等方面的良好康复治疗。
1.2方法 对于该种脑血栓病症实施的治疗方式目前来讲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即对患者血管中血栓进行良好溶解,医护人员通过利用尿激酶对患者进行颈动脉实际给药。一般来讲越早实施溶栓治疗患者病症控制也就越有效,相应病症恢复也会更快。此外由于该种病症实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因而患者在患病的同时也会出现高血压或者是糖尿病等其他病症,因而医护人员就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症状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如具有糖尿病合并病症患者就需要在溶栓治疗同时进行降糖治疗。再比如具有高血压合并病症患者则需要进行溶栓与降压的双重治疗[1]。
1.3康复训练 对于患有脑血栓病症的患者在实际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康复锻炼,主要是集中在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两方面锻炼上。首先从肢体功能方面的锻炼来讲:①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上肢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手臂放下与抬起训练以及手指握拳与伸展训练,进而通过这些训练实际促进上肢的血液的良好循环。②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座位锻炼,即患者通过自身力量来维持坐姿35~50 min。③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即帮助患者保持手臂下垂两脚分开姿势,可以借助一定的拐杖保持站立稳定。④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即患者在借助外力的基础上进行屈膝动作以及前倾动作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进而促进患者能够慢慢独自训练,并最终独自走路[2]。其次从语言功能方面的锻炼来讲,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日常用语的良好沟通,从最基本的发音进行时时练习,提供患者讲话的机会,鼓励患者一定要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提醒患者家属和患者多多进行语言沟通,进而帮助患者逐渐将语言功能恢复起来[3]。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通过利用统计SPSS 17.0软件对77例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的实际治疗数据进行了严格有效的统计分析[4]。
2 结果
本研究中对77例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在经过良好的康复治疗之后其中70例患者康复治疗显效,显效占比90.1%。6例患者康复治疗有效,有效占比7.7%。还有1例患者康复治疗无效,无效占比为1.3%。实际治疗显效率是90.1%;此外77例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在经过良好的康复治疗之后其中74例患者对康复治疗实际效果较为满意,治疗实际满意度为96.1%。由此说明对于存在脑血栓病症患者给与尽早的综合康复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实际治疗效果。
3 探析
通常来讲脑血栓病症属于临床常见性病症,该种病症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脑血管病症中的一种[5]。现今对于脑血栓病症采取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集中在药物方面治疗以及语言功能方面和肢体功能方面的治疗。从以往的研究理论上来讲尽早实施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后续病症康复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6]。因为康复治疗能够对患者中枢神经给与有效刺激并促进其功能恢复,此外通过良好的肢体锻炼还能够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等状况,加之进行语言方面的锻炼还可以将患者语言功能给与良好恢复[7]。据相关研究显示基本上85%的该病症患者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实现基本生活的自理[8]。而康复治疗最好是集中在患者初次发病之后的3个月之内进行效果最佳。而实际实施康复治疗环节中还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症状况严格按照由易到难以及由慢过渡到快的原则具体展开[9]。整个的康复训练都需要配合相关药物治疗,例如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与血糖以及血脂和血压三方面的药物治疗,此外还可以配合一定的中医疗法,进而综合提高患者实际康复速度[10]。从本研究数据能够较为明显看出早期及时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总结来讲通过康复治疗能够最大化降低患者关节畸形以及肌肉萎缩产生率,同时还能较好的提高患者实际运动能力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的自理。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将患者后续并发症率以及病死率大大降低。因而可以将该种康复治疗实际的应用在后续脑血栓病症的实际治疗过程中,进而使更多的脑血栓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喜春.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老年脑血栓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6:139-140.
[2]卫芳芳.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4191-4194.
[3]马玉姗.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67.
[4]陈玉明.康复锻炼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4:36-37.
[5]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24:3786-3787.
[6]揭凤英,何平.康复锻炼联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36:53-54.
[7]张远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康复期7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5,05:837-838.
[8]白玉霞.脑血栓护理中应用优质服务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237-238.
[关键词] 头针疗法;现代康复疗法;小儿脑瘫;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38-02
小儿脑瘫即小儿脑性瘫痪,是从小儿开始受孕到出生后脑部未发育成熟前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出现的脑部发育缺陷或脑损伤症状,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以及存在运动障碍,一般会伴有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以及惊厥等[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头针和体针疗法、舌针疗法、综合疗法(如康复+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推拿等)以及特殊疗法(如针刀疗法、穴位注射加作业疗法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为探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该院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方式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治疗,以2006年1月―2009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小儿脑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70例小儿脑瘫患者,列为观察组;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脑瘫患儿中的50例列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在0.5~9岁之间,平均5.2岁;病程在0.5~2年,平均1.1年。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0.5~8岁之间,平均5.0岁;病程在0.5~2年,平均1.2年。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儿均依照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3]。②均采用智测法(Gresell)以及运动功能测评表(GMFM)进行测定。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头针方式治疗。
1.3.1 头针疗法 ①基本穴位选择:四神聪、百会、颞三针、针三针、额三针。②根据病症配合针灸穴位:语言障碍配合上廉泉以及哑门;运动障碍配合足三里、丘墟、脾俞、肾俞、悬钟以及阳陵泉。另外,肢体运动无力情况,上肢主要配合外关、曲池和合谷;下肢主要配合足三里、落地穴、下巨虚以及阳陵穴。③具体操作:进行局部消毒,将头皮针与头皮呈20°推入刺激区,入针感觉无涩滞后,将针留置1 h。配合使用的体针需在穴位部位采取浅刺快出的方式进行针灸。针灸1次/d,针6次后休息1 d,4周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共针灸6个疗程[4]。
1.3.2 现代康复疗法 ①运动疗法。鉴于患者一般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行走(爬行)、坐立、卧位、跪位、站立以及翻身等基本性练习。整个练习由脑瘫儿童康复师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进行,部分年幼的患儿可让家长协助进行锻炼。按照90 min/d,2次/d的方式进行。②康复护理。在康复计划各个步骤的执行中,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家庭护理干预、日常生活护理等各种相关的护理,以利于患儿持续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③语言疗法。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儿,分别设置语言锻炼方面的测试题,包括言语性以及非言语性的测试患儿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测试题,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④对于姿势异常的患者,除让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外,同时利用机械以及电子技术,为患儿设计或配备相应功能锻炼的辅锻炼器械,以利于帮助患儿实现更好的康复锻炼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依照CCDC(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对患儿的MDI(智力发育指数)在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与6个疗程后进行分值评定,分值愈高,表明智力发育情况愈佳。②对整体疗效情况进行评定。有效:智力出现提高,运动功能、协调功能、语言功能、自动反应及原始反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显效:智力提高明显,运动功能、协调功能、语言功能、自动反应及原始反射均改善显著,并接近或达到正常儿童水平。无效:以上各相关指标均变化不明显[6]。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MDI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MDI评分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和6个疗程后,两组的MDI评分分值均出现了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整体疗效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7%;有效24例,占34.3%;显效36例,占51.4%;无效10例,占14.3%。对照组总有效率64.0%;有效16例,占32.0%;显效16例,占32.0%;无效18例,占36.0%。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脑瘫主要是因大脑内部或者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受损而导致,单独采用药物等方式治疗较难恢复,临床采用针灸治疗方式比较常见,针灸的方法也较为多样,主要通过对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域产生一定刺激,使得大脑局部的血供情况得以改善,促使脑细胞逐步活跃,并最终使受损的脑细胞逐渐复苏,实现脑细胞基本的代谢功能[7]。
针灸疗法治疗中临床出现不少复合其他方式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的例子,整体疗效均比较明显,笔者尝试将头针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相结合对小儿脑瘫病症进行治疗,充分发挥两种疗法的相互协同作用,整体效果较之单纯采用头针疗法效果明显更佳。在治疗3个疗程和6个疗程后,MDI评分分值升高幅度明显更大;另外,治疗后总有效率85.7%,显效率51.4%,较之单纯采用头针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64.0%,显效率32.0%,疗效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可知,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方式治疗小儿脑瘫临床验证整体疗效显著,值得今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滢如,朱江.我国近10年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6-900.
[2] 潘小霞.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1,17(5):137.
[3] 毛昭怡,杨小存,罗琼,乖.头针治疗小儿脑瘫1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3):187.
[4] 周辉,程,庄柏.按摩、功能训练、针灸结合Bobath球训练治疗小儿脑瘫72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69-70.
[5] 李红霞,李树伟,陈龙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32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3):68-69.
[6] 李银兰.头皮针治疗小儿脑瘫并发智力低下68例[J].中国康复,2011,26(1):45-46.
【关键词】 脑血管病;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恢复慢,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等,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因此很多患者在经过一时间的住院后,多因经济拮据、家人照顾不便而出院回家治疗。本文通过对36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的家庭随访和护理指导,有如下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5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55~82岁,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塞13例,均行CT扫描确诊。25例患者经住院治疗, 3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6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
1.2 家庭康复护理对象 家庭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脑血管疾患治疗后,许多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经济、家庭、医疗条件等限制不能长期在医院治疗。家庭康复护理就是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促进康复。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血管患者由于行动受限不能言语,生活不能自理或失去生活的自理能力,容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抑郁情绪,心理活动复杂,变化无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家人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沟通,在语言和行动上要热情主动,切勿表现出厌烦情绪。根据病情还可以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听广播等。使患者感到生活的充实和美好,保持健康的心理,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瘫痪肢体的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患者出院后,有关肢体功能锻炼的知识和要领,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给予指导。并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要想康复不能单靠打针吃药,只有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坚持长期一定强度、循序渐进的锻炼,才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2.3 语言的康复护理 发生语言障碍的患者多焦躁、痛苦、自悲,嘱家属要同情患者,勿取笑患者说错话,应耐心的从一字一句教起,让他们看口形、图片,由易到难,可望语言功能渐恢复。
2.4 饮食护理 脑血管病多由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所引起,与饮食有关,宜低盐、低脂饮食,有烟酒嗜好者,要劝其戒烟戒酒。
2.5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对于卧床患者,家属应协助患者采取一切积极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翻身并叩拍背部,同时保持口腔清洁,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舒适,按摩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勤擦澡、换内衣等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会清洁,指导家属观察尿液颜色、气味、量的变化,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尿急、尿痛等自觉症状,以便及早发现有无泌尿系感染;卧床患者,饮食应做到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以防便秘。大便干结者,可3 d服用一次芝麻油5~10 ml,睡前服。也可服用麻仁润肠丸。如有并发症,应到医院就诊。
2.6 控制血压 血压增高是再次中风的主要原因。定期测血压,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是关键。总之,患者在家里若能进行正确的方法锻炼和调理,对促进康复,防止再次中风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和损失。
3 结果
25例患者通过家庭护理,脑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有5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达到自理,12例回归社会角色, 卧床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家庭护理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护士自身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4 讨论
过去认为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应卧床静养。近年来主张在病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张在病后2~10 d内病情稳定后即进行康复护理。脑血管病1~3个月内恢复最快,90%神经功能障碍可在脑卒中后3个月恢复,原因是病灶早期出现脑水肿,病后10 d内神经休克期过后,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在此期给予强化训练,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康复护理训练能促进侧肢循环,对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药物治疗只能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中按摩和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以防止或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防止关节萎缩畸形。
脑血管意外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离不开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康复训练技术,能帮助患者康复锻炼,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取得家属配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减轻患者的致残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早日回归患者的社会角色,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参 考 文 献
[1] 吴容.健康教育在手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14.
[2] 赵凤春,冀秀芳.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2005,3(3)20.
[3] 胡喜霞.肢体麻木的中医治疗与护理康复.河北中医,2003,25(5):384385.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或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高。中风存活者中约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若病后处理不当可导致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中风康复的目标是恢复或重建功能、发挥残余功能、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适心理、学习使用移动工具和辅助器具,为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横林人民医院2000年~2001年收治的ICVD患者共102例,男78例,女24例,年龄46~74岁,平均60岁,患者发病后开始功能锻炼前与采用及未采用此套运动功能康复锻炼方法后半年的随访与评估,半年后随访结果为坚持此套运动功能康复锻炼方法为61例,而由于种种原因未坚持的有41例。
1.2 运动功能康复的步骤和方法:在卒中发病后3~7 d内开始者,平均康复时间为21~55 d,1个月后开始者,平均康复时间为6个月以上。因此,近年来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康复专家支持早期甚至超早期康复,以有效地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和废用性肌腱挛缩等废用综合征,有利于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一般以发病后3~4周内开始为宜。
1.2.1 床上锻炼:对于肌力0~1级,或部分2级患者,需先行床上康复锻炼。①患肢保持功能位;②其他辅助治疗,根据患肢肌力,行按摩、针灸、温浴中被动运动及各关节抵抗运动,亦可配合各种理疗。
1.2.2 起坐缩压:①通常应用摇床,将头部缓慢升高使患者从平卧转为不同角度的倾斜位直至坐位;②起坐锻炼一般于每天早晨及午餐前施行2次,并在该倾斜位进餐;③起病后7~10 d以上,起坐位达80°,持续30 min以上,无不适者可开始转为轮椅训练。
1.2.3 站立训练:①注意事项:肩胛带肌肉尚处于弛缓性瘫痪的患者,用绷带将患侧上肢托起,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②护理者双手扶患者双肩或腰部,并支持患肢膝部;③纠正患侧下肢不良姿式,如大腿内收、外旋、膝关节屈曲、足内翻、足趾屈曲、内收等;④心功能良好者,每天训练3~5次,每次3~50 min,但以疲乏及其他不适感为度。
1.2.4 步行锻炼:①先要扶杖步行;②站立平衡后可横侧移步,渐向步行锻炼过渡。待平地步行的基本动作已娴熟,步态正确后,开始练习上、下梯、跨沟等。以上步行练习,必须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骨折、软组织损伤。
2 讨论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因此,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之后,即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尽早有目的地对患者实行系统化康复护理。采取先急后缓,先主后次,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科主任协助诊查和处理。如患者患脑血管病后,往往出现肢体活动受限、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针对其健康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护理。
2.1 步行期康复训练:在正式站立和步行前首先做好床上运动,增强躯干肌力,训练平衡,练习起坐,在此基础上进行站立平衡练习,利用助手扶持或拄拐,平稳后开始步行练习。开步常呈外展姿势,成人字形,可用辅助器材帮其矫正脚的姿势,对开步极困难者可用绳绑于患肢上帮助上提,协助开步。并注意矫正患者步态。走路平稳后,再进行上下台阶练习,同时进行患侧上肢练习,大多数患者手部功能恢复较慢,鼓励患者活动上肢各关节,逐步进行持物练习,对各期情况进行评定的同时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
2.2 平衡训练:开始时坐在床上,双腿下垂于床边,再下地坐椅子,每次坚持10~15 min。然后练习站立平衡,最后步行训练,其步骤为:站立练习,分为助手辅助站立,扶杖站立,坐椅站立,站立时身体左右转动,左右侧弯和前后倾斜。
2.3 迈步练习:重度偏瘫患者助手协助步行,多采取在瘫痪下肢的脚上拴一根绳子,当患者想迈步时,助手往上提绳予以协助。这种方法患者容易接受,好似本人真的会走了,而由衷地高兴。中度偏瘫患者在床边或扶墙训练;轻度偏瘫患者可扶手训练。要牢记协助者不宜用力牵拉患侧上肢,因为患侧的上肢恢复一般较下肢困难,若将处于瘫痪状态的维持肩关节紧张性的肌肉拉伤,会给后来的恢复造成极大障碍[1]。
2.4 登楼梯训练:当偏瘫患者登楼梯时,栏杆应在健康的一侧,使患者能抓住它。患者不要望楼梯顶部,以免眩晕。当患者下楼时,栏杆应在患病一侧,患者可以靠着它,防止跌倒。因偏瘫患者跌倒时,几乎总是跌向偏瘫的一侧。
2.5 肌痉挛的康复:痉挛治疗主张把治疗和功能活动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用已掌握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为技巧性动作。在治疗时引用多种感觉刺激,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认为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掌握、运动控制十分重要。早期正确的肢体功能位可以减轻和对抗痉挛肌肉张力。以俯卧为主,定时翻身,尽量避免仰卧位。上肢以对抗屈肌为主的伸位,下肢以对抗伸肌为主的屈位。持续而缓慢地牵伸痉挛肌,并且给予按摩,使其放松,反复进行使肌痉挛暂时得到缓解。肘指膝痉挛是康复重点,应用各种感觉刺激诱发肌肉活动,调节各种反射对运动的影响。
【关键词】 脑梗死;康复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35-01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患者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同时要做好康复护理,这对于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愈后情况。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男80例,女20例。年龄41-80岁,平均62.3岁。其中脑血栓形成76例,脑栓塞14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经治疗急性期无死亡病例;恢复期治疗护理中并发肺炎6例,褥疮4例。随访1-3年,100例患者中,29例完全恢复肢体功能、60例部分生活自理、11例完全依赖他人护理。
2 护理方法与体会
2.1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介绍本病的预防知识和治疗特点,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康复训练过程中病人出现诸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等心理现象时,鼓励病人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与信心。通过护患之间的良好交往,护士对患者的疏导,激发患者的信心,使其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2.2 膳食指导 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指导他们食用富营养、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忌烟酒等。与此同时,要注意做好患者出院后的指导。饮食摄入注意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少吃蛋黄、奶油、动物内脏,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进行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情绪。
2.3 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康复的重点,康复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恢复行走,把残废减轻到最低限度。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所处的环境和爱好,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就应着手进行康复训练。病后一周左右,意识转清,生命体征稳定,便可进行功能锻炼。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在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步骤如下:①床上训练: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等变换,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伸髋练习、上肢活动、下肢活动,4-5次/d,10min/次。②坐起训练:应尽早进行,先从半坐位(约30°-45°)开始,3次/d,10min/次,以后逐渐加大角度,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③坐位到站立训练,要点是掌握重心的移动,要求患腿负重,身体质量平均分配。动作基本点是双足后移,躯干前倾,双膝前移、后髋、膝伸展而站起。坐下时,躯干前倾,膝后移,及髋膝屈曲而坐下。④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患腿负重,健腿向前后移动及进一步训练患腿的平衡;扶持前行或在平行杆内步行,然后扶持步行到徒手步行。⑤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肩关节和肩带活动;肘关节活动,如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尤其要多做与功能活动密切相关的背伸侧移的活动;⑥掌握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及对掌、对指、握拳、释拳等活动;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的训练。⑦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动手进餐,从而锻炼上肢的功能,并逐渐训练病人学会自己照料或部分自理。
2.4 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语言康复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使病人逐渐表达自己的要求,鼓励病人说活,避免病人懒言不语或简单比划,要反复训练病人逐渐提高到能对语,促进语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2.5 吞咽困难护理 吞咽困难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型病人给予鼻饲饮食。
2.6 注意训练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发生 首先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要为患者创造一个排便的环境,并教会患者如何用力。平时,还要教会患者按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2.7 皮肤护理 脑血管病所致偏瘫患者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在20h内即可发生褥疮。所以,在注意肢体锻炼的同时,对脑梗死致偏瘫的患者,每2小时应为其翻身一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气圈垫于腰骶部,使其悬空,减轻骶尾部受压。由于护理得当,本组100例患者无发生褥疮。
3 结 果
100例患者中,29例完全恢复肢体功能、60例部分生活自理、11例完全依赖他人护理。
摘 要 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度过危险期后,大部分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精神障碍等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使患者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在治疗阶段,患者对恢复寄予很大希望,认为身体功能的丧失是暂时的。急性期的治疗结束后,患者因出现残疾而感到忧郁、绝望、不安或沉闷不语、伤心流泪、悲观厌世。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康复期的护理,对稳定病情、降低病残率,对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后遗症 康复护理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180例中,男104例,女76例;脑出血65例,脑血栓55例,脑栓塞60例,瘫痪60例,失语36例,瘫痪并失语84例,住院30~85天,平均50天。
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脑疝:脑血管病患者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②脑心综合征: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③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④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脑出血病人常因频繁呕吐、发热、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⑤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⑥褥疮。此外,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康复护理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品质:在脑血管疾病恢复期,康复护理是最关键的环节。任务繁重而且不
为病人所理解,常常是吃力不讨好。如引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校正某种行为,纠正某种依赖性心理,往往需要多次的说服诱导,这就需要护士同情病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并且要有极大忍耐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护士还要懂得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和病人的心理特征。因此,需要勤奋刻苦、好学上进的精神,去获取渊博的知识。在多年护理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只有具备了高尚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病人的康复护理任务。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所有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过后,患者不同程度的遗留下难以恢复的机能障碍及心理创伤,他们往往产生严重焦虑与抑郁心理,对康复失去信心,多不愿接受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要主动热情开导病人,鼓励患者充分发挥自我表现潜在力量,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以坚强的信念积极愉快的情绪接受康复治疗及锻炼,护理人员在语言上行动上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并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
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康复: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肢体多为弛缓性瘫,数日后肌张力增加,出现上肢以屈肌痉挛和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根据国内外资料证实,早期康复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康复治疗。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脑血管疾病的继发障碍,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代替的。
按摩肢体、被动运动,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养,保持肌肉弹性,可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早期以卧床被动运动为主,活动时要缓慢,逐渐而均匀地伸展弯缩肌肉,避免用力过猛而导致关节肌肉损伤。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主动运动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肌力增强,预防痉挛产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的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动了。这种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心理上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对医务人员的进一步合作是十分有益的。活动的方法应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急功近利。下肢功能恢复的病人即可下床活动,扩大患者的活动范围,增强病人体制,为病人全面康复创造条件。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下肢活动恢复早于上肢。
进行坐位锻炼。床上能坐起后,扶患者坐椅子上作下列锻炼,把手前举、侧举,坐1~2分钟。能坐稳时,练习缓慢向前、后、左、右弯腰,逐渐争取多坐些时间。坐稳后扶床或桌子站起,然后再坐下站起,反复练习。
站立后的练习:由护士或家属扶持以床边站立。健侧上肢扶床边或桌子,健肢站稳,锻炼患肢。练习不用手扶站稳,然后向左右移动身体重心,轮流用一条腿负重站立。着重练习正常步态。纠正患肢膝关节下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运动,完成屈膝伸踝,脚掌落地,如膝部有力量时可练习蹲下,反复练习。
步行锻炼: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是自理的关键,也是康复过程的一个跃进。随着病情的好转,当病人能站稳10~15分钟而无疲劳感时即开始步态锻炼,迈步时不可硬拉,如瘫痪肢体抬举不便,可用一根套绳套于患者脚中部,协助抬腿起步。在行走时还应防止跌到,注意患侧踝关节的位置以及患者能否耐受。以免发生意外加重病情而影响下一步锻炼。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护理;康复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092-02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残率高,康复时间长。做好脑血管病的护理关系到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使患者在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情况下,坚定信心,面对现实,战胜了心理障碍,促进了疾病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男82例,女38例。年龄48~81岁,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100例,肢体偏瘫不能行走110例、可扶助行走10例,失语3例、胃管鼻饲2例。
1.2护理
1.2.1心理护理脑血管病患者多数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常担心康复无望,拖累家人,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弃等情绪,因此,我们采取心理疏导,生活上关心体贴患者,理解患者,允许其情感的发泄和表现,予以适度劝说和安慰,告知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对该疾病的不良影响,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使患者感到被重视、被尊重,增强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帮助患者建立舒适。饮食以低脂肪、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宜。吞咽障碍患者应选择软质、半流或糊状、胨状的黏稠食物,少食多餐,进食前注意休息,因为疲劳有可能增加误吸的危险,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以利于充分咀嚼,进食后,保持坐立位30~60 min,防止食物反流,根据患者需要给予协助进食,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如胃管鼻饲,并做好胃管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及时处理。保证充足的睡眠,脑卒中患者约95%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1]。睡眠障碍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速度,还可加重诱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再发,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病死率[2]。因此要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宣教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及睡眠行为干预的方法等,使患者采纳有利于睡眠的生活行为,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1.2.3安全护理
1.2.3.1 影响脑血管患者安全的因素①环境陌生。处在新环境,再加上疾病的发生,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②跌倒。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由于体质差、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头昏发作等原因,极易导致跌倒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3]。③坠床。因患者平衡能力减退,反应不敏捷等可能发生坠床。④用药安全。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药物排泄能力下降,对药物敏感性、耐受性差等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1.2.3.2 安全护理措施①患者入院后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患者信任,协助其适应医院环境,介绍有关医护人员及疾病情况,缓解陌生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4]。②预防跌倒的护理。宣传预防跌倒的重要性,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合理使用辅助工具,地面保持平整干燥,走廊、厕所安装扶手,以方便患者起坐、扶行,患者活动时有人搀扶或陪伴等。③坠床护理。安排专人陪护,加用床档,护士加强巡视。④用药护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熟悉掌握各种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用药,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4 康复训练
脑血管病患者的最终护理目标是降低致残程度,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恢复社会适应能力,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因而康复训练尤其重要。
1.2.4.1肢体功能训练偏瘫者如果病情允许,应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并逐步要求患者主动锻炼,制订锻炼计划,逐渐增加锻炼次数和强度,锻炼过程不能因家属的不忍心、患者的放弃而放弃,对于取得的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1.2.4.2日常生活训练鼓励指导患者加强日常生活锻炼,如进食、更衣、入厕等,绝对避免患者自己能进食却一定要人喂,能进行部分穿衣、穿鞋动作却全部要他人帮助等依赖现象。明确告诉患者有自理能力,而且能学会自我照顾,要尽快适应今后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避免因知识缺乏导致错误的自理行为。
1.2.4.3语言的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的语言障碍是可逆的,应根据病情尽早开始康复练习。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训练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配合和参与。因此语言康复训练中应重视患者情绪状态,避免产生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厌烦或失望情绪,使患者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循序渐进坚持训练[5]。
1.2.5 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对卒中病因和治疗认识的逐步加深,逐渐意识到卒中已经不再是缺乏良策的急性意外事件,而是一种高度可防可治的“脑病”,因此,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以及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就诊时机,并重视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的重要性,使患者逐步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6]。
2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患者康复良好,精神状态佳,其中能独立行走107例,在他人扶助下行走8例,坐轮椅5例,语言康复2例,无胃管鼻饲病例。因此,有效的护理对脑血管病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对患者系统化护理,帮助、指导、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能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创伤,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3讨论
总之,对脑血管疾病不同时期做好相应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周际.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4):173-174.
[2]游国雄.脑血管病与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221-223.
[3]张玉兰,马腾宵,王勇琴.老年脑血管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6,23(5):29-31.
[4]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17-118.
[5]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