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8 11:03:33
导语:在投资股票的基本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证券投资分析教学
证券投资分析与实践作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按照培养学生目标的不同分为专业必修课和校任选课,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非常强调理论和实战的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独立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投资如同战场,瞬息万变,能否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投资中灵活运用,这对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深入思考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把课讲好,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局面。笔者曾面向全校开过证券投资任选课,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选修热情高、知识能力有限
学生对于选修证券投资课程较高,由于开设该门课程老师不多,导致中签率较低,有选不上该课程的同学甚至直接打电话请求老师把他名字加上。面向全校公开选修,选课同学背景各不相同,理工科的学生占据大多数,少量文科生如管理、外语类学生也出现在上课名单。调查中发现学生选修理由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拿学分,有的是受家庭成员投资股票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希望通过该课程能掌握一些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学生热情很高,但对于股票交易的基本概念、交易规则比较模糊。由于本门课程主要介绍沪深股市A股的投资策略,教师在上课时对于中国股市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会进行详细讲述,但很多学生却知之甚少,有同学认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涨跌一定要依靠庄家的操作,个别同学甚至大胆地跑来告诉老师,他觉得只要掌握一只股票大部分的流通筹码,做好几家知名媒体的工作就可以配合操作,完全忽略了影响股票涨跌的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因素。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基础单薄,这给教师在完整梳理和讲授该门课程知识点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教材需要与时俱进、理论和实践脱节较大
证券投资的教材五花八门,很多教材几乎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甚至是原版照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应用这些理论显得水土不服,单纯用这些纯理论解释A股现象,学生就很很困惑,从技术指标分析很多股票明明已发出严重超买信号,为什么股价还能一直飙升。证券市场日新月异,很多交易制度和改革举措一年之内会发生很多变化,国内的教材还在停留在几年前的版本,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用来教学明显不合适。笔者在上课时参考了比较权威的《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统编教材-证券投资分析》,最新的版本也只是2012版,不能与时俱进与现实脱离太远,这期间新股发行的方案、定价和上市交易规则均已发生几次大的变化,2015年11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刚刚结束标志着2016年新股的申购方法又有新的变化。
3.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学生缺乏实操的锻炼
作为选修课,学生不可能使用学校的金融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实操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目前仍然只能停留在课堂讲授上,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学生不能亲身参与到市场的实际交易中,对于很多的东西就不能深刻体会。即便模拟交易,脱离了实盘,模拟买入或卖出的股票不会对实盘有任何影响也与实战相差甚远,而且所有这些模拟交易都简单地把投资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忽略了交易背后的人性弱点的放大。模拟交易中面对虚拟交易产生的盈利和亏损,学生都能坦然处之,但在真实的交易环境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是很难做到心境如水。
二、证券投资课程任选课的一点探讨
针对以目前证券投资课程教学的实际现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教材方面选用除了指定的教材外,教师应大量准备补充资料,保持讲义的新颖性,除了传统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应及时结合市场热点将其展开,避免讲授内容的空洞,如结合最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可以追朔到沪深股市最早通过认购抽签发行到市值配售二级市场打新一系列交易规则的演变,新股首日上市价格涨跌的幅度管控及中间存在的套利机会;通过分析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学生可以了解作为衍生工具之一的股指期货对指数的牵引作用,如何利用期指和现货交易的时间差通过观察期指的表现来预判大盘的走向;通过分析近期安邦保险和前海人寿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万科股票,向学生讲解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野蛮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由此波及到的二级市场股价表现;诸如此类热点事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授课内容应有所侧重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教育要加强。传统的讲授会按照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技术指标分析等脉络讲授,作为一门任选课,短短32学时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知识点应该一带而过或让学生自己去看书。以笔者的观点,分析A股市场应重点讲述国家宏观政策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之日起,无形之手与资本市场的干预博弈就从没有停止,从1994年的中国证监会救市政策到1996年的12道金牌击穿泡沫;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到2015年6月-8月A股从疯牛到疯熊三周的惊心动魄股灾演绎,监管层面撒出的十几道金牌救市;从2013年提出的自贸区建设到“一带一路”的大手笔,每一项政策的推出对于资本市场的走势影响都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学习证券投资的初学者,一定要对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在投资中做到有效规避风险。证券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风险教育应该放在第一课来进行教育,2014年笔者在第一课时曾以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南海骗局”等例子来警示投资者,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牛市景象迸发又何其相似,利用场外配资加杠杆的投资者大多血本无归。这些鲜活的风险教育例子应该在第一堂课就先告诉学生,让初学者明白资本市场双刃剑的杀伤威力。
3.考核方式的改进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采用何种科学评价手段既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又能有效评估他的投资能力方式,值得授课教师深思。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三方面评价标准:
(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必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一定要熟记,如股票除权除息的股价计算,沪深股票开盘和收盘价格的竞价规则、基金A与B的区别等等,这些知识的考核可以通过闭卷考试来测试,在考核中占到百分之五十的权重。
(2)“A股市场第二年投资策略的展望报告”作为期中大作业布置给学生,该作业评估学生对于实际投资综合能力的把握,可以考察学生能否具有较好地投资前瞻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报告在考核中占到百分之三十的权重。
(3)实盘或模拟盘交易结果,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本市场衡量的更多是人性的博弈,实盘和模拟交易在最终考核中应该占有较为重要的分量。一般的同学可以通过期初老师分配的模拟账号进行模拟操作,期末进行打分评估。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申请实盘测试,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交易的真实性。测试结果应该在考核体系中占到二十的权重。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改进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更应自觉提高自身实际投资能力,以便更好服务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德权,对中国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2]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3]孙晓宇,证券投资实训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
[4]刘骅,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优化方法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4).
认识“股市病”
读者朋友们,最近看过陶红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春草》吧?在这部剧中,春草本来和她的丈夫开了个杂货铺,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是春草的丈夫经不住炒股的诱惑,放下本来稳稳当当的生意不做,只想到炒股就能发大财。结果把本钱赔得精光,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股市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竞技场,“赚”和“赔”随时牵动着股民的每一根神经,瞬息万变的股市行情和惴惴不安的焦虑恐慌使大脑持续超负荷运转,消极的负性情绪反应不仅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机能失调,而且大大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官能症等身心疾患的发病率增加。于是,有专家把股票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一系列危害称为“股市病”。
“股市病”有哪些
炒股除了对股民的心理冲击,还会给股民身体带来种种恶劣影响。
失眠
股市大涨大跌时,绝大部分人在心理上是能够承受的。但是对一些平时就容易担惊受怕的人来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可能更容易出现反常,比如期望值过高,现实却未达到预期,有的甚至亏损,都会造成这些股民情绪波动,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进而可引起失眠、焦虑、情绪失常等问题。另外,交易所的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人的紧张情绪,比如周围人的议论声、大屏幕不停滚动的股价信息等,都会给股民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因此,股民在炒股时首先要有风险意识,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期望值不要过高;其次,最好将股票当作一种投资而非投机,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引发焦虑、失眠等问题。对于因炒股而引起的短暂焦虑、失眠,一般不需要药物干预。
眼睛伤害
在证券营业厅的红绿大屏幕上,股票行情的不停闪烁变换,对眼睛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反差很大的亮度和色度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出现视觉疲劳,视觉的过度疲劳就会引起房水运行受阻,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易诱发青光眼。而干眼症、白内障、角膜溃疡和视网膜剥脱等,也是长期使用电脑或长期面对屏幕的股民易患的眼病。短期会出现视觉疲劳,长此以往会加快视力退化。
因此,股民不要长时间盯着显示屏,最好每半小时远眺一次,并适当闭眼休息,有干眼症等眼疾的患者或眼干涩不适的股民,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或与泪液pH值相似的眼用喷雾,这些对视疲劳的缓解和视力保护是很有帮助的。如有眼睛肿痛、怕光、流泪等症状,应及早去医院诊治,不要自行随便用药。已确诊为角膜炎的患者应严格按医嘱点眼药水,避免在阳光或强光下视物,注意眼部休息。
颈椎病
长时间泡在交易大厅,仰头看屏幕,或者盯在电脑前不动,都很容易引起骨质增生、椎体变形等骨质病变,以及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等一些慢性疼痛病,还可造成颈、肩、背肌酸堆积。表现为肩膀酸痛、腰椎发麻,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走路,只要稍微一动,就容易疲劳。成年人一般从35岁后就开始有钙流失,中老年人的肌肉、韧带的弹性不如年轻人好,平视屏幕看股市行情对脊椎的影响最大。
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胃溃疡影响很大。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分忧虑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脑下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丧失,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溃疡的愈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溃疡的关键。因此有胃溃疡的人最好不要炒股。
理性炒股,避免心理疾病
只要是股民,便通常会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压力。亏了自不必说,倘若股票卖出赚了钱,但卖出后看到股票价格还往上蹿,心里仍然不是滋味。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脑海里总出现股票大盘的情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紊乱,可诱发一些心身疾病如甲亢等。此外,股票的涨跌,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悲观、沉默,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还有的人萎靡不振,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如果没有进行心理干预,很容易导致焦虑症或者抑郁症。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心理疾病呢?
首先,不要沉浸在股评或投资的话题中,少看相关书籍,可以通过外出散心等方式放松心情;其次,正确对待当前的亏损;对于已经亏损的股民,家人、朋友都应该对他们表示关心、理解和安慰。
炒股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常言道,“治人先治心”,只要把心里的疙瘩解开,就能把自己从苦难的股海中救起。
1.分析被套的原因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要不然它的风险性及趣味性就荡然无存了,它的吸引力也就没有了。投资股票赔钱有很多种,一种是低级的操作错误,即本该“卖出”的,因为紧张实际操作时变成“买入”了;一种是对后市未能作出正确判断,在浅套或盈利时未能及时卖出;还有就是没时间看盘,当知道消息后已然太晚,股票已处于深套中。知道被套的原因,懂得自己是如何“进去”,然后想办法如何“出来”,这样就会心中有数,做到心安理得。自我反省当然很有必要,但千万不要因此而过于自责。
2.阿Q心理面对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个人是很渺小的。股票被套了,股民要有点阿Q心理,自己宽慰自己。比如,被套的又不是我一个人,连股神巴菲特都不能幸免,何况我们这些初涉股市的小股民!反正买股票的钱是三、五年内不用的钱,就当存银行。套起了,总有解套之日,有被套五年之久的,最终也解套了嘛!想想这些,就不会过分自责了。
3.宽容心理不要因短期亏损而失去信心,应该关心的是市场的长期走势。只要看好中国经济,看好所选的行业,看好所选的公司,就坚决持有。
4.心理求助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要转而向家人、朋友乃至社会福利机构求助。如果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可找心理医生帮忙。
炒股“炒出”精神症状怎么办
股民沉迷于股市,可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一般经过自我心理调节或医生的心理治疗,可以缓解;但有部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有的股民严重时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这时必须送到心理医院治疗。治疗药物有:
1.抗焦虑药,又称弱安定剂,是一组主要用以消除紧张和焦虑症状的药物。常用的有安定、去甲羟基安定、硝基安定、氟安定、甲丙氨酯、卡立普多、定泰乐、芬那露、谷维素等。其中谷维素主要是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内分泌平衡障碍,改善精神、神经失调症,不仅能改善焦虑状态,对焦虑形成的失眠也有较好的作用。
2.抗抑郁药,是一组用于治疗抑郁症状的精神活性药物,有时也用于治疗某些其他特定状况,如焦虑、惊恐,或强迫症状。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伴发的抑郁情绪。此类药物有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和氯丙咪嗪等,为治疗抑郁症所首选。此外,还有较新推出的新型抗抑郁药,如瑞美隆、万拉法新等。
3.抗精神病药,可用于治疗各类精神病。氯丙嗪是这类药物的代表,较为常用的还有奋乃静、氟哌啶醇和氯氮平等。
股市低迷,您的心态调好了吗
作为普通人,就无法规避人性的弱点:贪婪、恐惧、盲从、侥幸。股票市场上,因为种种情况出现判断失误和损失,都是正常的。谁都希望自己成功,谁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但真正能够实现梦想的人是少数。知识可通过学习补充,经验可靠实践积累,而心理素质的提高却只能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摔打磨练来完成。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自2007年11月以来,股指不断下探,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上证综指仍有45%的跌幅,股民的信心仍处于低点。
1.股市低迷,投资者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看一看国外的投资大师在股市低迷的时候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再忍一忍!因为“守得云开见明月”。
2.虽然市场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市场的投资价值。
3.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最重要。比如:2002年,有两位投资者都在35元左右的价位买入“贵州茅台”,一位投资者不愿承受短期的市场波动,选择卖出;而另一位长期坚持价值投资,后来获得超额的回报。所以,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忽略短期的市场波动,注重长线投资价值,这样的投资者在未来一定会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4.越是在复杂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更应该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理性地对待当前的市况。盲目杀跌并不可取,对于严重超跌、且有良好基本面支撑和成长潜力的品种,反而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投资布局。
投身股市,您适合吗
为了防止股市病的产生,有几种人最好不要玩股票:一是身体有严重疾病的人;二是心理上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承受大的挫折和打击的人;三是家庭经济紧张、生活本来就非常困难者;四是缺乏社会心理支持者,包括人际关系长期紧张、性格孤僻、婚姻破裂者等。因为人们在遇到危机时需要得到亲友的关怀、支持,即需要相应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这在遇到股价暴跌时显得特别重要。此外――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合炒股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很多严重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如果血压控制得不好,常常会突然发生急性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著名相声演员侯跃文和马季就因为心脏病急性发作,先后在北京猝死。在看世界杯足球赛比赛期间,因为情绪激动而猝死的例子,也有很多报道。和看足球赛比起来,炒股还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加容易使当事人情绪激动,一激动就容易使血压剧烈波动。因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合炒股。
有特殊性格的人不适合炒股
炒股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经营项目,需要炒股者具备有关金融、证券、股票的基本知识,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一位成功的炒股者,需要能够及时而且理智地作出决断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平时他们做事就谨小慎微,遇事前思后想,当需要他们很快下定决心时,他们却长时间犹豫不决,总是拿不定主意。有这种性格的人不适合炒股。除此之外,有些人容易冲动,常常做事不计后果,“干了再说。”还有些人常常感情用事,在做重大决定之前常常缺乏理性的分析。以上这些性格比较特殊的人,都不适合炒股。
有过精神疾病的不适合炒股
精神疾病有好几十种。但是所有的精神疾病大体上可以分为轻性精神病和重性精神病两大类。属于轻性精神病的有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等。这类疾病的发病和既往生活事件(强烈的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这类病人现在精神已经正常,但还是要尽量避免再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所以这样的人不适合炒股。属于重性精神病的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等。这类精神病人的病情容易复发和波动,即使已经临床治愈,也不适合炒股。如果病情还只是好转,那么病情波动的可能性非常大,就更不应炒股。
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
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人群,心理较为脆弱,很容易在心情紧张、焦虑的情况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特别是有的老年人,本来就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胃病和颈椎病等疾病,加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长期休息不好,股市轻微的波动都会造成他们精神紧张、情绪失控,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
青少年也不宜炒股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金融教育, 金融素质
金融危机使人们更加认识到金融知识的重要性,引发了人们对金融教育的关注。但我国公民的金融知识比较匮乏,金融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淡薄。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对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形成一定的制约。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对公众金融教育,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显得尤为迫切。
一、我国金融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
1.我国居民金融知识存在欠缺
金融的深化发展离不开理性的金融活动参与者。而我国居民的金融素质不足,表现在许多层面:一是持卡人用卡知识有限,特别是在信用卡的使用方面知识不足;二是对银行可提供的金融产品认识不足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决策、抑制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如对房子、存单等抵、质押品认识不足,没能办理贷款业务,而受到资金面的困扰;部分居民资产配置不尽合理。居民金融知识的不足不仅不利于银行开发理财产品,拓展银行的生存盈利空间,也不利于居民提高财产性收入,放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2.目前普通高校金融教育的存在些主要问题
(1)金融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对于我国多数高校金融专业本科生的学生而言, 多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进大学后.所学习的课程并未摆脱以货币、银行为核心的旧的教材内容。并不能反映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以被称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为例,在笔者的教育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实际上,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的研究。按照国际的主流观点,货币银行学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国际金融则仅属于国际经济学范畴,显然很多高校并没有将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型学科来看待。因而也就造成对微观金融活动缺乏研究.缺乏微戏经济主体与金融市场的实证分析,培养的金融人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无法解决金融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2)金融英语教学严重滞后。金融人才国际化的基本条件是金融人才必须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整体滞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完全是被动学习,荚语应用能力极差,多数学生甚至直到毕业也无法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英语词汇。从金融学科本身分析,目前国内学界与英美学界相比在理论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诸如《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ics》在英美等国出版的金融学刊物代表了整个金融学科的发展最前沿,而从国内高校在这些国际顶尖期刊的情况分析,能者多数都其有海外学习经历,而在国内的一些学者虽然金融研究水平较高,但出于英语能力不足而无法在这些国际期刊上发表中国学者的声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考试为中心。事实上,金融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社会科学,也是与社会乃至每个人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科学。存款取款、住房按揭、投资股票、购买保险、刷卡消费这些金融活动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而诸如银行卡里的存款不翼而飞、参与“高息”集资血本元归、股市暴跌使资金顷刻化为乌有、恶性通货膨胀加剧贫富差距等现象又会直接威胁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期末考试乃至研究生专业考试的指挥棒依然起着极大的作用。
(4)科研与教学相脱节。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的金融学科的科研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具体表现在很多金融专业教师在高级别的期刊发表文章。承担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出版了较多学术著作等。由于客观上受职称考核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多与教学相脱节。很多教师为了多出快出成果,其研究方向与教学内容几乎毫无关系,如此下去的结果是教学与科研相割裂。
(5)金融道德教育几乎为空白。金融学的基础不是“聪明和勤劳”。而是“诚实和正直”。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专业工作者更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良好的职业操守,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高校巾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很多大学生不仅职业道德无从说起,而且就是一些基本做人准则也很难遵守。例如。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在考试中却利用各种手段作弊以获得通过:还有少数学生靠造假获得贫困生待遇,这些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诚实和正直”。以这种心态从事未来的金融工作也是非常危险的。
二、金融教育的国际借鉴
近年来,针对备国居民掌握金融知识情况的一系列调查研究都印证了,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教育的投入都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金融理财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当比例的人对基本的金融产品和常识缺乏正确认知,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与其他人相比在金融知识方面更加欠缺,国际性组织在推动金融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经合组织在2003年启动了一项金融教育计划,呼吁各国政府提高对金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每年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金融教育领域的重点议题。在美国,众多机构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教育、指导和宣传。2003年,根据《公平信用交易法》,美国议会通过了金融知识与教育促进法,并据此成立了由近20家相关部门组成的金融知识与教育委员会。将金融教育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从1957年到1985年.美国累计有29个州立法要求中学必须设立针对金融教育的课程.其中有14个州对这些课程应该涉及的范围有明确规定。在英国,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承担了对消费者给予金融权益保护和金融教育指导的职责。其下设有专门进行金融教育的部门,牵头制定了国民金融素质规划,提出了在5年间将金融教育覆盖至1000万人的目标。同时,金融服务监管局专门启动了一项名为“钱博士”的计划,通过培育“钱顾问”,对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金融知识辅导。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全民金融教育的经验或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多元化、三个相结合与两个侧重点。主体多元化、手段多元化、受众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将金融教育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结合,与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相结合,与金融监营相结合。同时.侧重于对培训者的培训,侧重于对儿童、青年、妇女和老人群体的教育。发展中国家也在着手开始加大对金融教育的投入力度。印度央行在其网站上专门开设了针对儿童的金融启蒙教育,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各类基本金融知识。巴西证监会下属金融教育咨询委员会,启动了一项针对大学老师的一周金融知识培训计划,并设立基金,奖励对投资者进行即时、合理风险揭示的报纸杂志等媒体。
三、群策群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教育
由于金融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受教育的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金融知识点多面广、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国民金融知识更上一层楼。
1.针对宣传对象细分宣传的内容
(1)重视中小学生的金融教育。中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一生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金融教育应从根基抓起,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制相应的课程、音像资料,使金融知识成为常识,促使中小学生从小具有理财的思想,认识到金融对生活的影响。中小学生有一定的接受能力,通过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如漫画书、学校专题演出等形式,进行少年理财教育以及灌输对金钱的正确观念,生动形象地宣传储蓄、财务、证券等金融知识,对他们成年以后的理财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2)多方位对大学生进行金融教育。大学生群体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强,易于试用和接受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善于使用网上银行产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教育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如利用软件在电脑上播放教育,利用大学的讲堂开办讲座、开办金融方面的公共课程等形式。在内容方面可以以助学贷款、信用卡知识、信贷融资、证券市场等为重点,一方面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金融需求,一方面结合他们毕业工作后的金融需求,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对大学生的金融教育方面.国家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对金融机构而言,发展大学生群体具有潜在效益,不仅可以培养大批体验银行产品的零售群体,而且在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可能成为有关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
(3)结合中国国情广泛开展对农民的金融素质教育。对农民的金融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教会农民关于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包括教会农民在其现有的财力、资产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家庭理财,创造和积累家庭财富,帮助贫困的农民走出恶性循环的贫困陷阱。对农民群体的宣传,需要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富有针对性,融展示、服务、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于一体,针对具体类型的金融产品,制作电视短片、相声、小品等节目,有机地将金融产品与日常生活充分融合,提高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的效果。
(4)重视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教育。城市中低收人群体风险承担能力有限,资金量有限,可以着重进行基本金融常识的教育,如证券投资知识、网银业务、银行自助终端的使用、异地存取款和转账业务、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存单质押贷款等信贷融资业务,重点介绍一些保本理财产品。在中低收入群体教育中,充分利用附近金融机构网点的辐射作用,发挥社区、学校的作用,共同服务群众,介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免费赠阅有关金融知识宣传手册与宣传资料,重视现场宣传解疑释惑,培养大批合格投资理财人。
(5)高收入群体是金融企业零售业务的重点发展对象。在金融领域里存在帕累托法则,也称二八法则――即金融机构80%的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高收入群体是金融公司零售业务利润的重要来源,金融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是重视高收入群体的,许多金融企业还专门开发了一些产品,为高收人群体量体裁衣。高收人群体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适合接触高端的金融产品,是银行高端理财的对象。国外金融机构针对高端群体,往往配备了各种专业的理财顾问,如针对球星、影星客户,金融企业专门配备懂这方面业务的员工,在为该群体服务的时候,能够更加顺利地交谈。对高收人群体的金融教育,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如各种基金产品、跨国投资、外汇买卖、黄金交易、期货期权、资产的全球配置、保值、增值、避险等内容。
2.发挥有关各方的力量,提高国民金融素质
(1)提高国民金融素质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村镇、学校联手协作。各级政府、金融机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金融机构与学校、社区应加强合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花旗银行在金融教育方面的实践值得借鉴:花旗银行与中国许多重点大学和学院及非政府盈利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同时还通过捐赠等方式,与一些著名非政府机构和非盈利性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发挥特定群体中一部分先行者的带头作用。金融产品是为经济生活服务的,操作性强,一些知识点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才能领悟。金融机构可以重点发展部分客户体验有关金融产品,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反馈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金融机构产品的适用性;另一方面,通过这部分客户在亲朋好友和同事中起到宣传示范作用,金融机构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优质客户群体,弥补金融机构员工难以办到的“空白”地带,不仅能够提高特定群体的金融常识,还可以提高特定群体在金融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运用金融产品为经济生活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勇.次贷危机下金融扫盲时[N].经济参考报,2008-04-21
[2]钟玉梅.浅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消费导刊,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