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跨文化理解能力

时间:2023-11-09 10:43:25

导语:在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跨文化理解能力

第1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跨文化交际 宿州学院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07-01

1 导言

关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跨文化交际的隔阂、探讨学生的学习不足以及目前英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改

善英语教育坏境、提高英语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本研究团队对宿州学院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学习不足及差距,借此反映国内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现状,提出了针对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建议,从而提升英语教育层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水平。

2 调查设计

本研究的对象是宿州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多个学院的学生。宿州学院作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从办校以来,英语学科的教育与培养已具有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英语教育资源与专业教

学工具处于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因此对宿州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调查具有针对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2.1 调查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侧重四个方面:(1)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水平;(2)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状况;(3)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状况;(4)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建议。

2.2 调查对象

宿州学院有除外国语学院外共11个学院,其中艺术类专业因起点差异过大,因此本调查问卷在其他八个学院进行,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分类:分为文、理科,大一和大二年级和男女生,共计606份 。

2.3调查过程

调查人员于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对非英语专业共606名学生分批进行调查,历时两个月,本调查主要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现状分析,故每批问卷采取即发即收的方式。共发606份问卷,全部收回,问卷回收率与利用率均为100%。其中有效答题的为603份,占99.5%。

2.4 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英语国家的了解状况;第二、三部分调查学生对中英两种不同文化存在的差异的认识;第四、五部分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问卷共30题,普遍采取选择题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对选项进行自由勾选。

3 调查方法与分析

3.1调查人数分布

鉴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各个年级男女生、文理科人数各有不同,故调查中问卷的分发也因人数、年级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下大一文科男生24人,女生108人;理科男生270人,女生60人;大二文科男生20人女生48人;理科能男生50人,女生26人,共计606人接受本次问卷调查。

研究团队在分发问卷中进行选择性分发:大一共462份、大二共144份。文、理科的调查比例方面也各有侧重,这充分体现了调查问卷的科学合理性,有利于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3.2调查地点选取与意义

调查地点的选取也许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不同的调查地点对于调查结论存在重大的影响,受调查者在不同的地点具备不同的心理特征,对于被调查内容存在差异性的态度(秦晓晴:2009)。研究团队在调查问卷发放地点的选取上进行过小范围针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差异性调查,如下表所示:

本团队基于表1得出结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本项目相关的问卷调查,地点变量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教室中对英语兴趣较强的学生比例为65%;图书馆中为70%;篮球场上为50%;食堂中68%。为得到更为科学、真实的数据,本团队除了增加统计数量外在以上每个场地均设置了问卷调查点。

4 结论

英语自主学习及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性研究对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显著意义,既能发现目前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阻碍,也有助于理清其发展规律和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加强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交流与理解。

调查问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证研究形式,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学生也可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表对某一课题进行创新研究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建军.跨文化交际[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曾洁.外语自主学习策略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3]戴晓东.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跨文化交际理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李友良.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5]佐尔坦・德尔涅伊(Zoltan Dornyei),龙谷田口(Tatsuya

Taguchi).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概括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几点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及全文往往只求表层意思,而不能理解深层含义。究其原因,学生自身语言知识有限,而且缺乏西方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受中国文化教育的学生来说,了解西方国家风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词汇和句子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提高对全文的理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它成份的媒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加强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外语,提高社交能力。

(三)有利于文化交流学生通过所学的语言材料了解民族文化,一方面可以受到国外文化的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外文化差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有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豪和自信,才能在跨文化交往中,保持自我,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

(一)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意识培养能力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视野,认为外语教学就是讲授语言知识。近年来,随着交际法教学的普及和对英语教学中文化问题的讨论的增加,广大英语教师开始关注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但讨论、研究和教学的主要焦点仅仅集中在目的语的文化导入上。教师缺乏全面的中西文化观,无法在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1]。

(二)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以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用英语进行交际。虽然有些学生语言能力较强,但跨文化理解能力普遍较弱,如对交际方略、规则和礼貌等知识知之甚少。如果不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和行为不理解,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误解对方以致交际失败。

三、对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教学内容,增加跨文化素材

大学英语教材不仅仅是传输英语知识,还是传播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所以大学英语教材首先要从社会需要和培养跨文化教育人才的目的出发,协调好社会、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教材要体现两种文化相异的材料,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课文内容应该能给学生以清晰的有关外国文化或双语文化异同的概念。教材内容能与本国文化对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寻找两种价值观解释的热情。根据跨文化教育的需要,教材中应当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及可以学习借鉴之处,要能帮助学生去寻找、获得和理解目的语国家的知识。

(二)提高教师素质,增强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跨文化教育是一种理念,不同文化各有其特点,可以互补,贵在善于吸收和扬弃。英语教师要积累深厚的跨文化知识,形成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理解的技巧,使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得到内化和深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英文和中文文化修养,正确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2]。

(三)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锻炼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培养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从而透视各种文化的异同点、独特性及其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文化理解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激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异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外语,并且应用自如。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在现如今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及科技一体化的信息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全球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内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正确利用英语处理在跨境商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与来自于不同国家、地域及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商务交流。因此,如何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所处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其突出特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和传统习俗不同,人们的商业价值观、消费心理和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人员不仅要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还会遇到诸多文化冲突,由此可知,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是否可以进行成功的跨境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传统的“英语+商务”模式开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意识极度缺乏,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涉外商务活动的进行。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国际贸易活动重要性的认知,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能力。当今,我国各大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不同国家、地域及民族等,其文化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客观的不同之处,对自身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反思,同时更广泛地知晓其他文化,进而更客观地把握住各自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商务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工作后,会参加各种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其他文化进行接触,接触中往往会因为受到文化差异的冲击而产生许多抵触情绪,从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尽快适应,提高效率,让跨境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三、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知识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商务英语教学需要尝试运用诸如创设情境法、认知法及交际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注重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辅手段,而且优化了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创设虚拟的国际商务活动情境或社区,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际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英文电影了解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

2.提高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素质和改变其教学观念。在国内大多数高校,教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出身,他们本身缺乏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非本土文化素养,比如到外贸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以及参加商务部组织的各种短期培训和进修。同时,商务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再局限于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及课堂的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大纲为基础,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既熟谙国际商务领域的知识又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涉外商务人才。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重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比如在欧亚经济论坛、广交会、世园会、世博会等国际会展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锻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跨文化意识,从而逐渐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外交流日趋发展的今天,高校应提倡学生积极参加海外带薪实习项目,让他们真正融入异国他乡的环境,亲身感受中西文化差异,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国际间商务交流的频繁,各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这些发展给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头脑,用睿智的眼光审视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20.

第4篇

[关键词]新高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文化渗透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此次英语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这一目标既紧扣当前外语教学理论的热点问题,也指出了高中英语教学重语言知识,轻文化知识的现状,同时也向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大的挑战。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涵盖多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要以语言知识的教学为中心,体现英语教学的特点,同时又要兼顾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理解力的培养,还要以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理解接受能力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笔者结合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营造文化感知的氛围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且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每节课前5分钟介绍一个谚语,通过对中外谚语的对比,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吸收,逐步提高英语语言素养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减少或消除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交际障碍,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些有益的书籍,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自主地发现有关文化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文化对比的敏感性。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日常学习习惯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缓慢的过程,其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循序渐进,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做到的,要坚持不懈,使这种积累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在现有的英语课程资源中挖掘文化渗透的因素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并行的理念,充分的挖掘教材中所含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行的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背景文化知识,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而且课文很具有时代气息。以高一必修3.4为例,共十个单元,可以简单地分为四类:

地理知识――Unit4 Astronomy(M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M3)

文学作品――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M3)

人物介绍――Unit2 Working the land(M4)

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M4)

社会生活对比――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M3)

Unit2 Healthy Eating(M3)

Unit3 A taste of humor(M4)

Unit4 Body language(M4)

Unit5 Theme parks(M4)

这几部分内容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而且课本中本身在涉及到具有文化特性的内容时加以课后注释,直接提供了一定的文化信息。但注释的信息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够,内容也是点到即止,不能满足文化渗透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文化渗透的原则,结合教材,适当直接补充相关信息,让学生加以了解。首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时,可以围绕“when、what、who、why、how”几个方面加以介绍,如在讲解Unit3 A taste of humor(M4)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幽默?中西方的幽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等等。其次,在英语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以文化理解为前提。教师讲解时围绕课文的中心预设几个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第三,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很多,课文中并不能一一涵盖,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寻找一些图片、照片以及相关的英文原文,或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的形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以开拓教与学的多种管道,增强教与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机会

“新课标”中提出“课堂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倡导任务型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交际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了解异国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首先,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其次,在设计任务时,还必须考虑语言知识的目标,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点,并把这些任务活动结合起来,应选择那些对完成任务有用的,必须用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主要的语法、词汇,并综合地运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例如,在讲解Unit4 Body language(M4)这一单元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代表一个国家的人,课前由学生搜集有关本国家人身势语与礼仪,课堂上,以“国际交流”为主题,小组共同描述本国有关该身体部位的身势语,并由其他组来猜其代表的含义。

四、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高中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渗透,不仅仅是背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能力与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是一个层层递近的关系,后者都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文化知识的积累就必然会有对文化理解的能力,有进行文化对比的意识,能够得体地进行交际。而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但也仅仅是局限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为了教文化而教文化。内容只是对目的语文化的一些笼统、概括性的描述,而且较少的涉及文化在日常交际中的具体化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的直接作用,不能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文化渗透的三个层次,把文化知识的传授延伸到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力和交际能力上来,并围绕这三个层次,丰富文化渗透的的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关注汉英文化在各方面的差异,成为一个有效地文化学习者。

五、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向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大的挑战。但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定会实现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第5篇

【关键词】大专英语;阅读课程;英语教学;阅读教学

一、我国大专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大专英语课程教学开展的难题。我国大专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性质较低的一批学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授教式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的培养。大专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短时间内难以起到很好的成效,导致其学习积极性降低,兴致低落。而语言的学习,恰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予以运用于日常生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提高大专学生学习英语、阅读英语是当今大专英语课程教学开展的一大难题。

2.大专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①大专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输,不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学生大都被动的去接受语言知识。②传统的语法翻译影响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语法分析、单词讲解,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使学生感到乏味,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③教师忽略对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在大专、大学阶段,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过多的注重词汇、语法的讲解,文章结构主题一笔带过。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英语表达思维和交流能力,无法体现阅读教学的真正作用。④阅读教学中,阅读数量远远不够。阅读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小部分训练,忽视了阅读理解的本质含义。仅仅对课本内容的阅读,很难起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就如何提高大专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探讨浅析

1.大专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课标》中提到,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知识是说学生对中外文化知识的了解;文化理解指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为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对于大专学生来说,文化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其对英语学科有了一个重新的认知。将一门应试教育的学科,转变成自我日常生活中兴趣爱好的一部分,通过对自己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提高对英语阅读学习的能力。大专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可采取角色模拟、情景对话、即兴演讲等互动方式,着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2.大专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积极性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引导,例如歌曲、电影、游戏、表演等。通过学生本身积极主动的思考,自发的获取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思维来获取学习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充分开发其学习潜能,激发学生自我对知识的欲望,自主的锻炼阅读交际能力。

3.大专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提高其有效性的方法。第一,改变传统观念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其阅读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当避免全堂灌输,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给学生讲解单词结构、语法分析,向着引导学生自我阅读技巧训练的方向发展。

第二,采用语篇教学法,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对整篇文章的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进行分析,实现语句、篇章的层次解剖。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训练学生对整体阅读的能力,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三,提高大专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通过不断加强理解学习,提高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合理规划每一堂阅读教学课程内容安排。

三、结束语

传统的大专英语阅课程教学过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正确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发的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自我的产生对求知的渴望,才是当今大专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应当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自己专业教学的培养,加强对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注重对大专学生文化意识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娟.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

第6篇

论文关键词: 日本文化课 国际化目标 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要: 课程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这一目标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国际化目标下,日本文化课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基础素质培养,包括日本地理、历史等知识的教学;第二阶段为社会与文化教学,包括日本的社会现象和传统文化形式等;第三阶段为思想文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第四阶段的教学突出文化比较,以日本文化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对全球公益、人权、环境、伦理等问题的认知。

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日语人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语教育界已经认识到日本文化课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在“课程国际化”这一理论已得到了教育界普遍认同的情况下,日本文化课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2001年,教育部对原有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修订,与原版本相比,修订版特别提出把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和语言技能(指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交际除要求语言运用能力外,还要求社会文化理解能力,而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又是多方面的”。

基于《大纲》精神,越来越多的日语专业增加了课程设置中日本文化类课程的比例,单纯介绍日本风土人情的文化课已经无法满足课程国际化目标的要求。其实早在1989年,Harari就提出了关于课程国际化的13条标准,该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不同社会文化和国际事务,而且要有能力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Harari,1989)。国际化视野狭窄,国际化技能缺乏恰恰是众多本科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日本文化课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提高日语专业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课程国际化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课程。

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讲,它既包括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等社会现象,又包括宗教、哲学、民族性格、行为方式等抽象知识。因此,学生很难通过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的学习,完成对日本文化的深度理解。因此,我认为可以将这个知识体系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完成。

1.基础阶段。可以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课程,讲述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内容。通过编写适合大二学生日语能力的讲义,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对日本文化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在日本文化方面的基本素养。同时,为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中日两国的比较,特别是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2.提高阶段。在大二第二学期,可以设置稍难程度的文化课,开始向思想文化过渡。在这一阶段教学中,以分门别类的方式讲解日本的社会现象和传统文化形式,主要包括:传统戏剧、曲艺(歌舞伎、能、狂言、邦乐等)、礼仪与禁忌、日本的“道”文化(武士道、花道、茶道、书道、剑道、香道)等内容。对于上述内容的基本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形式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对于每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形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发展、现况,特别是在全球视野内该文化的特点影响等。日本的很多传统文化都由中国传入,所以引导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特点、中日文化异同作出比较、深入思考十分必要,这个过程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 转贴于

3.强化阶段。本阶段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思想文化的学习。进入大三,学生日语水平已达到中高级水平,同时有了历史、地理以及社会文化等知识作为基础,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参照南开大学韩立红教授的《日本文化概论》一书,从日本文化开放性和主体性的两个特征入手,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总体的、纵向的把握。并以这两个特征为主线,讲授日本人的集团性、勤劳性、重实用、无常观等特征,以及日本的社会结构、日本人的心理特点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初步涉猎日本哲学的知识,包括神道、佛教、儒学等。因为本学年的课程在内容上相对抽象,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适当补充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课程内容的消化能力。

4.扩展阶段。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对日本文化有了明确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国际化目标下的日本文化课应该是在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通过国际比较,拓宽学生对日本文化外延的认识。因此,本阶段应帮助学生构建多元文化知识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关照中英文实现对日本文化的再认识。同时,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学习,使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特点并掌握基本策略。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专家学者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作为教学资料,在教学内容中突出文化比较,重点培养学生对全球公益、人权、环境、伦理等问题的认知。

在基于国际化目标完善日本文化课内容的同时,教育者也必须认识到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历史性及运动性的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选择上,既要保持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既要尽可能地全面涵盖日本文化的知识,又要考虑到社会和学生的具体需求。诚如陈俊森在《大学日语教育的发展》一文中指出的:“未来的大学日语教学改革要走综合化的道路,转变传统的三段式(较强的、一定的、初步的)能力培养的观念,真正实行综合运用能力的均衡发展,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交际和文化并举;提倡自主学习,重视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的构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是新时期日语教师的重要职责。”课程国际化这一目标,不仅对文化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乃至学校人文环境的综合考量。当然,民族化与国际化是两个不能偏颇的话题,在课程设置凸显国际化目标的环境下,如何充分考虑教学民族化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姜丽娟.在全球化时代里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课题探讨[J].研习咨询,2009,(6).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冷丽敏.关于高等学校外语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探索——以《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对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2).

[5]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25.

第7篇

 

关键词: 外教资源; 提升; 英语教师; 素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现在很多大学的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口语教学能力不强,语音、语调、语流欠缺,不同程度地使用汉语授课;跨文化理解不够,无法创设一种“逼真的”交际教学环境;有些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较低, 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英语教师普遍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而英语教师的进修培训机会却寥寥无几。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提升英语教师的素质。 

一、外教资源 

(一)外教资源的优势 

1.语言、文化优势。 

外教有着天生的语言优势,他们的语言表达地道、自然,口语流利,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与中国教师相比,外教能够避难就易,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难词,难句,而中国教师往往出现用生词解释生词的情况,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同时,外教长期生活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理解较为透彻,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外教就是一个丰富的文化载体,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文化中不同于中国文化的现象,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体现在语言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想学好英语,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在这一点上,外教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2.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外籍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游戏贯穿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我国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不同。外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根据观察,外教课普遍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兴奋,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在教学方法上外教完全使用英语教学,但他们会通过视觉(录像、图片、表情、手势等)刺激和听觉刺激(各种人物、动物、车辆、场景等的录音,外教的声音)来诠释教学内容,这样就避免了中文对学习英语的干扰,在局部区域(外教课堂)和局部时间(外教课时)形成了较好的语言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普遍口音纯正,听力提高,而且消除了学英语的畏惧心理,树立了学习信心。同时外教喜欢根据教学内容来布置教室桌椅的排列,这也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外教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因此,经常会看见外教带着很多道具去上课,有时为了更加直观展现其教学内容,甚至会将学生带到户外授课。外教不同于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了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二、利用外教资源,提升英语教师英语水平 

(一)通过办公室文化,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由于我国英语老师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80年以前的英语教师对英语词汇,语法及句式方面把握得很精准,然而在英语表达方面却有所欠缺,即便是80后的很多英语教师,他们的很多英语表达都是中国式的英语表达。基于此,我们应该加强与外教的沟通与交流,提高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只有提高了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我们才能让学生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要解决好英语表达方面的问题,一般人都主张多听、多模仿、多练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办公室文化加强与外教的沟通和联系,提高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首先,有接触,才有交流。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将外教的办公室设置在教学区。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这样就为英语老师跟外教沟通提供了场所。其次,学习应该有计划,分步骤有序的进行。老师可以自己计划好每个学期甚至每一次与外教交流的话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利用办公室与外教进行沟通交流。在计划性的学习了一系列的话题之后,还可以与外教谈论一些临时性的话题,提高英语应变能力。第三在静心下苦功,认真模仿、练习的同时,还应虚心地邀请外教帮忙监听、指导、以便及时加以改正。最后,通过E-MAIL与外教联系,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口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只要英语教师多从实践上下功夫,多积累、多练口语,老师的英语素质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8篇

论文摘要:21世纪,各国在经济、政治、卫生、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机会与挑战同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一、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21世纪,地球已成为人类群居的村落,不同肤终·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像“村民”一样朝夕与共、息息相关地同生存、同劳动。这种变化使得外语学习的目的,外语教学的目标、方法、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迈人了一个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时代。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因特网上快捷便利地交换信息。据报载,全世界互联网中85%以上的信息,是用英文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的建立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外语学习的目的,现在是作为交流的工具,为生存生活本身而学。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英语专业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跨文化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我们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80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87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浙江大学1993年的调查,社会上对本科毕业生听、说、写的要求分别为67.25%、 71.11%和61.480,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中国的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人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现在学习英语的人数庞大,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感兴趣,各个高校的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及精力都是相当多的,学生在各种英语等级或水平考试中也屡获佳绩。但是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有多大改善。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繁。传统英语学习是一种“应试性”的学习,使我们陷人了纯知识性的记忆和漫无边际的题海,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状,下苦功夫学习的只是能“应试”而不能应用的“英语”。

(一)调查武汉各高校,我们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有:

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问题2: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问题3:尽管许多高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跨变化交际”等。这类课程直接系统地传授了英语国家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地理、制度、教育、生活方式、交际习俗与礼仪等文化知识。但是许多同学都不重视他们的学习,加上这些课程的考卷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并没有深人,因此大多数学生只是蜻蜓点水或者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而已。

问题4: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使人误认为他同时也具有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冲突发生的潜在危险性也最大。

英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凭常识、按习惯解决文化问题。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仅能够运用语法上正确的外语,并不能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这反映了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二)通过分析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小组认为主要原因有:

1.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理解。

2.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俗称Chinese-English。或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文化差异。我们往往用本族文化模式来理解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当两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产生差别时,就很容易用本族文化的模式来理解、思维和表达。因而常常产生误解。

3.缺乏真实的主语。在我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我们使用语言只限于课堂上,缺乏真的语言环境。尽管老师们告诉我们在寝室里等场所也要尽量用英语交流,但是强调不够许多同学都没有做到。由于受传统教学法一翻译法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成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盲目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他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没有给我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愉悦的学英语的氛围,经调查多数英语专业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淡而无味,从而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4.老师在讲解时对于英美文化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未深人进行阐释。比如老师在讲授词汇时没有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进行有目的地讲解。老师通常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从词典下载的词义解释,很少能将词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介绍给学生。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学习生词时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学的词汇成为一组僵化的符号,无法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加以运用。再比如在阅读学习中,老师们致力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关注的是语音语法词汇句型和翻译等语言学习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阅读篇章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即使谈到相关文化的某些内容,通常也不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能力为目的,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篇章本身。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苹、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在新大纲中提出: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等等。

其中对于英语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则提出了一套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培养方案:

1.文学课程: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的内容可包括:(1)文学导论;(2)英国文学概况;(3)美国文学概况;(4)文学批评。

2.语言学课程:语言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授课内容可包括:(1)语言与个性;(2)语言与心智;(3)口语与书面语;(4)语言构造;(5)语言的起源;(6)语言变迁;(7)语言习得;(8)语言与大脑;(9)世界诸语言与语言交际;(10)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3.社会文化课程:社会文化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授课内容可包括:(1)英语国家概况;(2)英国社会与文化;(3)美国社会与文化,等。

4.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情况,培养科学精神,并熟悉常用的科技词汇。相关知识课程可以包括:(1)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2)国际金融概念;(3)国际商业概论;(4)西方文明史;(5)中国文化概论;(6)外交学导论;(7)英语教育史;(8)世界科技发展史;(9)国际法人门;(10)英语新闻写作。

第9篇

(1)教学观念与方法落后很多高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认为英语教学仅仅是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法的掌握能力,认为文化背景等知识的教授主要由《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专门的文化知识课承担。在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词汇、句型的记忆以及语法的比较,英语教学完全变成了英语知识的教学,对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跳过,也很少涉及到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很死板,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理解,很少注意到文章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有些学生甚至觉得如果老师在课堂中没有教授词汇、语法知识,这堂课就没有学习到东西。(2)综合语言能力强,但缺乏跨文化理解能力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综合能力,但是在交际过程中总遇到障碍。综合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要想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具备这样的素质远远不够。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但是语用失误、文化误解常常会导致摩擦的发生,甚至交际失败。

二、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教师的素质

(1)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与反思,通过经常收看、收听英语节目、阅读英文刊物以及浏览英语教育网站,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结合实践做出一些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接受专业的培训,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等,为英语教学的改善创造条件。另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应做一定的改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热情、活泼的态度去授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举办英语话剧比赛、开办英语角,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巩固、检验以及拓展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这样生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在课堂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出现沮丧、焦虑等情绪,这就要求教师不时关照学生的情绪。说话时要对着学生的眼睛,这样他们就不会有局外人的感觉;教师恰当的微笑、身体的姿态等都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关爱和教导。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他们与老师在用一个课堂活动中,用默契的配合来实现教学目标。(2)树立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观教师应当中心审视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①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另一种语言文化体系,会用该体系去认知、感受并解释同一个物质世界;②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应当是一个有序的、系统的过程;③语言教育要与文化教学联系在一起,目的语文化应该贯穿在外语学习的每个阶段。

2.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培养

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沉浸在英语文化的氛围当中,鼓励他们多与外籍教师接触,多参加一些有关西方生活的活动,这样可以对外国文化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本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对西方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3.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