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教育服务

时间:2023-11-09 16:34:02

导语:在数字教育服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教育服务

第1篇

【关键词】ICT;图书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教育;内涵

一、引言

近年来数字图书馆改变了图书馆的形貌,然而数字图书馆的议题,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大都还是注重在技术层面,而服务的面向,相对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不论图书馆的类型为何,其传统功能都在保存人类知识,教育社会大众,提供民众生活、工作和学习方面的信息,以及提供阅读休闲的功能(保存、教育、信息、休闲)。数字图书馆的议题,似乎不应该只停留在科技的层面,图书馆的功能应该借助新科技,加以发扬。和系统科技主导正好相反的另一个现实层面,就是读者服务的实施。目前的数字和虚拟环境,促使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实,实际上已超越传统图书馆中面对面咨询服务。

目前虽有少数图书馆积极培育虚拟参考服务人才,然而多停留在单一的科技使用,例如使用录影、即时通讯,或电子邮件(e-mail)等,也还只是少数图书馆的尝试。以上的现象,不论数字图书馆课程,可能偏重系统科技面,而忽略服务管理面;或图书馆服务课程,可能忽略科技发展,仍守在传统的服务型态。这些问题攸关未来图书信息人才的专业竞争力,值得转型中的图书信息学课程规划者审慎观察研究。

二、基于ICT的数字图书馆教育内涵

(一)课程科目

Chu对美国图书信息学课程科目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数字图书馆是所谓网络时代之后,产生的“新课程”,在原来的核心课程清单中并没有。也有学者分析了图书信息学中的数字图书馆课程进度表,希望从指定阅读书单中,了解数字图书馆课程是否有所谓的核心知识。研究同样发现,数字图书馆课程的指定阅读书单中,没有核心书单,但有核心作者和核心期刊。这个现象,其中有一种解释是,教学者每学期经常更新指定阅读书单,所以很难从中发现共同的书单。从课程进度表来分析数字图书馆的教学内容来看,课程进度表包含的模块单元有:模块一:概览、模块二:馆藏发展、模块三:数字物件、模块四:信息/知识组织、模块五:系统架构、模块六:空间、模块七:服务、模块八:典藏和保存、模块九:专案管理、模块十:教育和研究。这十个单元,如同传统图书信息学导论课,将所有导论的议题包含于其中,类似学门的知识领域介绍。

(二)书单主题

从阅读书单的主题加以分析来看,包括的议题有:馆藏数字化、数字出版、多媒体、媒体格式、系统结构、系统应用等;从阅读书单内容的数量来看,书单中数量最多是计划和管理,其次依次是系统架构(architecture)、馆藏发展、信息/知识组织、概览(150-200)、服务、保存、数字物件,空间和数字图书馆教育与研究最少。这一分析结果所显现的各主题的书单数量,在符合数字图馆发展历史中,偏重科技和系统架构。书单的结构未来是否会有所改变,乃要视图书信息专业对于数字服务议题的重视,是否与时俱进。

(三)课程教学

有关数字图书馆课程的教学方面,跨校、跨学科、远程教学也是一种趋势,例如维琴尼亚科技学院(Virginia Tech)电脑科学系Edward Fox教授,就和北卡罗莱纳图书信息学院Wildemuth教授共同开发一套数字图书馆课程模块,希望该课程,无论从图书信息领域(LIS)或电脑科学(CS)毕业,都能够培训数字图书馆馆员,具备平衡的能力。该课程经过两个阶段审查测试,第一阶段为专家审查,第二阶段为实际营运测试、修正模块,并收集相关课程补充资料。而该跨学科领域的数字学习课程设计,是根据Fox教授领导的Virginia Tech数字图书馆研究实验室所发展的5S理论开发的数字课程。5S 包括串流(streams)、结构(structures)、空间(spaces)、情境(scenarios),和社群(societies)。串流是指各种媒体的整合表达;结构是指课程内容有目录、索引、超文件等组织;空间是指2D或3D的虚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等;另外要注意学习者了解的情境,以及学习社群的角色安排等。

数字图书馆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容回避的,根据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显然这门课不应该是一门技术的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还在发展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和了解。换而言之,除了系统、馆藏、服务、典藏、组织等议题之外,服务和管理层面的知识也十分重要,应该要和实体的图书馆服务密切整合,例如版权协商、智财权管理、资料库、系统行政管理、人事和专案管理、可用和使用者服务、技术和结构后设资料等议题,也是数字图书馆教育课程之中需要涵盖的主题。由于数字图书馆同时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重视,有学者曾建议图书信息学领域(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有关数字图书馆课程内容方面,应进一步划出数字图书馆的范围和边界,研究了解图书信息学之外的数字图书馆其他的领域,例如电脑科学、医学信息学、数字人文学等的差异,以便进一步制订独特的课程内容。

(四)远程教学

至于远程图书馆服务会议方面,1982年开始,在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举办“第一届远程校园图书馆服务”(First Off-Campus Library Services Conference,1982),以后陆续举办,平均每两年举办一次,早期有时隔三年,有时隔一年。这个会议的主要发起和参与者,大都是大学中的远程教育和图书馆员,早期的会议内容大都是如何提供服务,如何评价远程学习者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近几年来,信息传播科技改变了教育和信息传递的方式,促进数字学习发展,图书馆也极力追求创新的信息服务,期盼能够提供与时俱进的数字信息服务,支援教育功能,因此近十年来该会议论文的议题及其分布状况,涉及远程离的图书信息服务项目,以及信息传播科技的需求和发展,便十分值得分析探究。

三、小结

目前对于图书馆各项借助ICT延伸的服务和管理面缺乏注重,事实上在虚拟参考服务方面,则需要ICT有关的技能,包括学习平台、信息分享平台、线上沟通等技能等。这些现象显示图书信息学课程设计,需要关注、加强科技和图书信息服务的融合。本研究建议在有关图书信息服务的相关课程方面,能够重视ICT的应用,加强ICT延伸服务教学;而数字图书馆课程,能够从ICT系统面的焦点转移,不仅注重科技和系统设计,且能够全面关注ICT延伸出来的图书信息服务面和管理面,以使未来图书信息学,包括数字图书馆课程,能落实ICT和信息服务之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第2篇

云服务数字化校园 适应朝阳教育发展新需要

朝阳区从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数字化校园,截至目前,已经建设完成41所,基本实现了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三个主要业务需求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覆盖,形成了包括教育教学、德育管理、行政办公管理、资源平台四大类业务模块。数字化校园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进学校与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达到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此外,数字化校园还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分析工具,使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直观、便捷地反映到管理者面前,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最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提升社会影响力。

随着朝阳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愈加强烈,广大基层学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愿望普遍增强。如何在短期内扩大数字化校园的覆盖面,满足区域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需求呢?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主任肖志良指出:“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将研究新技术、普及新应用、促进新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云服务模式在短期内,以低成本批量建设高水平数字化校园的优势恰好符合当前朝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领导班子果断决策,于2012年9月在区域内建成第一批23所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小学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并整合改造了部分传统模式的数字校园系统,下一步将逐步向全区中小学校推广。

云服务模式的数字化校园最大特点就是节省资金、提升服务质量,“在资金相同的情况下,云服务模式能够建设更多的数字化校园。朝阳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在原有19所数字校园基础上建成100所数字校园。根据预测,利用云服务数字校园平台将提前两年完成朝阳区‘十二五’规划中‘建设100所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可节省资金3000万元。”肖志良这样告诉记者。同时,利用云服务数字校园可以大幅度减少应用系统对学校服务器等基础环境和管理人员的依赖,通过集中部署、集中管理与统一服务,大幅度提升服务的可靠性和质量。

云服务模式还有利于统一区域层面数字化校园的数据标准和基础平台,科学、准确地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区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云服务模式对全面快速推进朝阳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基础性的技术保障,肖志良认为,数字化校园云服务模式不仅回应了当前朝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也将朝阳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应用推向了新阶段。

云服务数字化校园 推动朝阳教育信息化应用三大变革

“云计算”是指整合单个服务器剩余计算能力组成计算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需要的计算服务,用户只需要一台能够上网的设备,比如笔记本或者手机,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服务。这意味着人们使用计算机的需求就像使用煤气、水电一样,实现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云服务数字化校园也让朝阳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这种贴心关怀。

“在引进云服务之前,当我接到应用系统故障无法提供服务,影响到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电话时,必须半夜三更地来到学校机房,查找原因,保障应用系统正常工作。自从云技术引进之后,实现了信息化应用的云服务,当学校服务器停止服务后,可以在‘云’中找到相应的应用服务,支持教师和学生使用,我终于能安心休息到天亮了。”陈经纶中学的一位网管教师如是说。

云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带动了基层学校的应用,也在信息化管理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实现变革。

第一,对于数字化校园的使用者——学校来说,云服务数字化校园实现了以设备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变革。基层学校不再需要设备的购买、维护、更新换代等烦琐工作,显著降低了运维以及人力成本,成功突破了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学校除了应用,还是应用”。其创新开放的网络教学、管理架构,能更轻松地对教学环境进行管理,从而进行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教学,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更强劲的推动作用。

第二,对教育信息化的主管机构——信息网络中心来说,实现了功能从过去“行政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朝阳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正在研究采取改革措施,来适应云服务模式下的信息化工作。面对云技术的不断应用,肖志良认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要实现以下三个改变:(1)充分利用云服务,转变过去一切都靠自己开发的小生产队模式;(2)将本地资源转化为云服务,将原来仅仅为本校、本区域服务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成为更多师生提供服务的“云”资源;(3)构建“云—地”中介服务,即一方面充分利用“云服务”的软件和资源,另一方面为本地学校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形成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圈,成为区域教育的“云计算教学资源中心”。

第三,对云服务数字化校园所提供的学习方式来说,实现了从单向学习向互动学习的转变。教育资源建设也将充分体现“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互动性”、“参与性”等特点,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真正成为师生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云服务数字化校园还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显著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任何位置和设备访问托管的桌面,上课不用固定在教室里进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校的桌面系统,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有效提高教学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有力推动区域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云服务数字化校园 助推朝阳教育均衡发展

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朝阳区“十二五”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云”之上能够建设大规模共享的教育资源库,构建新型图书馆,打造教学科研“云”环境,创建网络学习平台。教育资源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提供给用户,可以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资源的聚类、共享、升级、推送,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3篇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专业教学资源库;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5-016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 2010-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立项专业教学资源库56个,有力地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相关专业教学效益。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由生产领域向服务贸易领域转移,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人才需求剧增,汽车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推动汽车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资源库建设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客观要求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统计资料显示,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汽车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均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左右,而50%-60%的利润产生在服务贸易领域。同时,通用、福特两大品牌的汽车信贷公司数据显示,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利润占到这两大集团全部利润的36%。

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未来十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近年来,不仅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停车服务、报废回收、汽车金融、消费信贷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业态亦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据新华网2014年10月16日报道,汽车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的10%-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60%-70%的利润则是从服务中产生的。与此同时,根据公安部交管局2015年1月2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交通运输部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照国际通例,每新增30辆汽车需新增1个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以此推算,2015年到2020年,我国需新增后市场服务人员153.33万人。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亟须建设一个即学即用、动态更新的汽车服务贸易类专业教学资源库,不仅满足全国各职业院校在校生自主学习需要,也为更多“求教无门、求教无时”的从业人员和自主学习者提供机会,满足其学习、咨询、培训和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需要。

二、资源库建设是实现本专业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2015年1月27日公布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交通运输部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按照国际通例,每新增30辆汽车需新增1个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以此推算,2015年到2020年,我国需要新增后市场服务人员153.33万人。中职、高职和本科按4:4:2进行核算,需求高职层次的人员约61.33万。这一现状决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汽车服务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随着汽车后市场急速发展,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汽车产业发展对从业人员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有很大差异,且各院校专业建设基础不同、发展情况不一,专业教学资源从量到质均存在巨大差异。所以,需要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平台,推进本专业最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

三、资源库建设是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针的现实选择

《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5年度项目申请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5号)明确提出,“优先支持国家鼓励类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资源库”。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汽车服务领域人才需求剧增,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压力明显加大。但是,从已立项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构成看,对接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培训的只有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该专业教学资源库侧重为汽车后市场技术层面教学资源。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侧重汽车后市场的非技术层面,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重点培养具备汽车营销服务、汽车金融服务、汽车电子商务、汽车定损理赔等方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面向非技术层面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互补,从而全面满足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自主学习需要,为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等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建设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资源库建设指导方针,有效服务汽车产业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岗位成长的现实选择。

四、资源库建设是项目申报单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

建设在线共享型数字化资源库项目,实现优质资源互补,形成资源集群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示范院校示范带动作用,有效缓解汽车服务领域因教学资源不足或不优导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符、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同时,通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快速缩小高职院校之间的培养水平差距,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项目主持人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项目联合申报单位负责人(法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并建立前沿性、理论性、实务性、先进性的多元建设团队。聘请国内汽车知名专家组建专家团队,为项目建设“掌舵”,确保目标实现和质量。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得到了行业和知名企业的支持,派出管理高层、技术专家加盟项目建设指导小组,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把关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及资源质量。本项目由主持院校,联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组成项目建设团队。参与建设院校分布合理,所在地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参与院校办学和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建设院校项目组成员均为各院校本专业带头人,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工学结合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经验、深厚的本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二)管理保障

在《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教学资源标准与规范》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阶段性目标工作制度和分阶段量化验收考核制度、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以及定期交流机制。同时,搭建资源库建设网络协同平台,增强项目团队及成员协同性、互动性和共享化。建设过程中,成立由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组成的监督小组,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监测,促进项目进度和质量。同时,主动接受教育部和财政部项目运行监控中心的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按照《申报指南》要求,进行成果登记,产生的重要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建设单位,并保证资源内容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三)经费保障

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定期检查”的原则,确保资金的使用规范、合理。

(四)资源更新机制保障

建立由行业及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行业从业人员等四类人员组成的资源更新小组,不定期地对资源进行检查、指导、更新,以保证资源的生成性、高效性和时代性。资源库建设中,按照“资源为用”的理念,严格按照资源建设与更新标准,对子项目团队要求资源更新量不低于10%,并激励学习者参与资源建设,确保建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

五、结论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客观要求、实现本专业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针的现实选择、是项目申报单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峰.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与研究[J]. 电子商务,2015(1): 89-90.

[2]许祥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7):122-123.

第4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异构系统

电子政务即为相关的国家政府或相关部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所开展的各项,其本质上是借助于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传统行政管理的过度集中问题,利用逐层分化管理的结构形式来适应当前社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然而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当中,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的现状,致使政府部门出现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工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在电子政务系统之中,开展相关的数据交换及共享服务平台设计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下文之中将展开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1数据交换存在的问题

1.1应用系统环境不同

政府中不同的职能部门,其内部的业务系统内容各不相同,因此相应的信息化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也就对协调不同业务模式的平台设计工作提出了挑战,即在不同职能部门的内部业务系统当中,设计出一项能够基于共同标准的信息采集模块。

1.2数据库环境不同

数据库环境的不同也是致使不同职能部门出现业务模式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除了这一方面的原因,还存在数据结构设计的不同、支持匹配数据类型的不同等,对于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对不同数据环境、不同数据结构、不同数据类型均能够予以信息访问,并可进行映射转换的公共服务模块。

1.3缺乏统一数据主题

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当中,数据组织是与内部系统相关联的一项自主性系统,和其他的职能部门在数据的交汇及关联方面缺少必要的标准划定。因为未能够形成一个统一性的信息呈现方式,由其中某一系统在对另一系统数据开展访问时,就必须要掌握其数据主题内容,而后再考量并选取出自身所需求的数据内容,因此这种模式的数据访问效率极其低下。

1.4数据传递机制不同

由单一性的技术层面而言,要想达到对于不同应用系统当中所有数据内容的交换机共享,首先就应当采用同一种数据通信方式来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确保不同系统中的数据交换能够保持一致性。在开展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可采用数据传输控制引擎以及出入队列管理来改善此类问题。

2数据交换网络结构

2.1点对点

在此结构系统中,进行交换的各系统构建自身系统和其他系统间的专项接口,在牵涉到具体的应用系统逐步增多时,接口的数量将明显表现出几何倍数的增加趋势;系统间的独立性较为不足,且耦合性较高。

2.2星状

当前大量的数据交换系统均采用这一结构模式。在此结构当中每一个系统仅与数据交换中心予以连接,同时借助于数据交换中心和其他系统实现数据的交换。这极大地降低了接口的数量,并保障了系统间的独立性,促使系统的协同效率被极大提升,有整体层面上促进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能。

2.3星状树

星状树的结构模式是基于星状结构基础之上的一类补充结构,在此结构之中每一项数据交换中心和实际的应用接口完全符合星状结构的特征,其交换中心借助于不同的等级连接为树。此种结构在结合星状结构特征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电子政务分级、分区的实际需求。

3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机制

3.1抽取应用工作

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取得数据主题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如下步骤:(1)在实际应用对某项公共数据主题存在需求时,便可对公共服务平台提出相应的请求。(2)如若工作服务平台当中已存在相应数据主题所请求的数据内容,同时访问者的访问路径及身份均合法、有效,则公共平台直接给予其结果反馈;反之,则做出无权访问或暂无数据等反馈提示。(3)对公共服务平台做出数据访问请求。(4)通过数据传递引擎将接收到的访问请求提交至目标业务系统中。(5)目标业务系统对收到的访问请求进行处理,若请求路径合法且访问者身份真实、有效,则给予其结果反馈。反之,则做出无权访问或暂无数据等反馈提示。(6)公共服务平台要对业务处理系统反馈结果予以处理,同时将之放入到缓存当中。(7)在应用请求再次对访问缓存数据内容时,直接给予数据反馈。1)在数据的缓存内容中大致涵括了两方面的信息内容,即为永久性主题内容与临时性主题内容。前一种内容涵括了对于支持决策或者是信息工作当中,所以事先设定出的大多数信息内容。此类信息内容经由公共数据平台的后台处理系统进行定时抽选获取。因而,针对应用请求的绝大部分数据主题内容,均可由数据缓存之中直接获取。同时临时主题是由一部分临时设计所获取到的数据信息,通常这一部分内容会应用于一些特定的情况分析。2)在公共服务平台之上,还会有一部分的后台守护,能够定时性地对永久性数据主题采取获取操作。3)在数据缓存区域以及业务系统的工作模块中,均具备访问控制程序,依据数据主题之中的访问控制列表,来对所有的访问请求予以相应的控制,确保其合法性。

3.2协同应用工作

协同应用的工作机制大体上与上述抽取应用机制是相似的。然而不同的协同应用在及时响应、应用交互层面对于平台的服务性需求更为明显,其具体的工作机制大致可概述为下列几项步骤:(1)在公共协同平台的引擎控制下,对于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审批内容的相关数据。(2)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当中会产生出审批应用实例,主要是实现对审批协同平台的协同,从而将审批事项的数据内容转向交由数据传递控制引擎。(3)数据传输的控制引擎将依据事物数据之中的目的地址,产生出目的不同的审批子系统数据内容,同时传输至相应的审批子系统审批模块之中。(4)工作于职能部门当中的审批通信模块将对审批事物数据予以解析,而后选取出涵括有指令信息及数据信息的内容,进而转变为针对系统内部审批模块的相应调动。(5)在内部审批完成后,将结果反馈至审批通信模块,并产生出相应的数据包,再经由业务系统一侧的数据传递机制发送至公共数据服务平台。

4结语

数据交换问题不单单仅限于电子政务系统层面,其系统的集成过程也是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就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借助于数据交换拓扑网络,从而使各项物理位置相对分散的异构系统能够连接为一个整体,此举不但能够直接解决掉电子政务系统当中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问题,并且也可广泛应用在其他领域之中。此种方案手段所建构起来的体系系统,不论是在新子系统或是旧业务系统之中均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及灵活性,能够为系统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以有利的扩展性。

参考文献

[1]王芳.我国电子政务元数据的构建及其基于Web服务的共享实现[J].情报学报,2015,(1).

[2]武青海,夏洪波.大数据时代下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1).

[3]邓媛媛,李浩川,白雅卿,等.电子政务多数据中心地理空间元数据共享服务[J].地理空间信息,2015,(1).

[4]于颖.河南省电子政务云建设研究———以河南省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政务云实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5,(7).

第5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SOA;数据交换;中间件

1.引言

信息孤岛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有其客观和历史的原因。实现跨部门信息交换,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消除信息孤岛,使电子政务走向新阶段。

为了加强和完善江苏省某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本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涉及该市16个部委办。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各个部委办在数据交换及数据共享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因此,在不破坏现有系统的情况下,集成各种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能够用统一的方式实现各系统间不同结构和格式的数据共享,能够真正实现不同数据源的无缝连接,保证各业务系统的有效协同,同时又能保证各应用系统的相互独立性和低藕合性,从整体上提高系统运作效率和安全性,以实现国家、省、市、区(县)多级政务信息资源互访和信息共享。

2. SOA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和Web Services技术相关的规范、标准逐渐成熟,企业级应用系统的建设方法也在随之变化,基于SOA和Web Services技术来构建应用系统已经成为各大平台和系统提供商的追逐目标。电子政务作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系统建设方法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SOA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是一个面向应用服务的解决方案框架,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模型的方法 。

3.基于SOA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3.1平台体系结构

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和 B/S 与 C/S 结合的混合模式,完成设计开发。平台主要包含桥接业务资源层、前置数据资源层、交换接入及集成层、交换管理层以及外部安全认证层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形成多层体系结构的特点,其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1)桥接业务资源层:从逻辑上功能上实现各部门需要交换的数据从业务库中分离出来提供到交换前置机上,同时把交换回来的数据写入业务库中。链路上是物理隔离的。

(2)前置数据资源层:交换管理内部配置和状态管理数据所需要的数据库等数据载体,也包括交换管理接入的信息资源及其他数据接入。

(3)交换接入及集成层:完成数据的接入、转换、和通信,实现不同部门前置节点的接入,数据的接入,以及数据的处理。通过这一层的实现,提供平台的交换服务功能。交换管理的数据接入,采用数据适配器来实现。适配器部署在前置交换节点,通过适配器分布式的部署,实现对分步异构数据的访问和抽取,并支持Web Service的访问和服务提供。

图1 数据交换平台的系统结构图

(4)交换管理层:这一层的模块,利用已经存在的数据交换服务和接入能力,针对交换平台的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采用TongWeb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来实现平台的平台管理、安全管理等众多平台核心功能。

(5)外部安全认证层:外部安全认证体系与平台直接相关,但并不是平台本身的一部分,一般是外部独立的CA认证系统或其他认证系统。

3.2平台总体功能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发生在交换中心。通过在线服务的方式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同时封装具有公共基础特性的服务功能,以二次开发接口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便于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权限设置,实现数据资源在不同业务系统和权限范围内的共享交换。平台各子系统之间以松散耦合的方式进行组织。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分成以下五个子系统。

(1)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是政府工作人员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的主要途经,通过定制转换规则,使部门前置机、公用前置机、OA办公系统的信息库和各部委的信息库信息进行增量更新、整体更新、关联更新,敏感信息可进行审计记录。

(2)交换管理子系统

交换管理子系统提供TI交换平台的服务器、交换节点服务器、业务系统服务器的查询和设置功能;实现节点管理提供对交换节点的查询,设置的功能,并能上传交换节点和TLQ节点的配置文件和运行日志到资源中心;提供对TI节点上流程的查询、基本设置,流程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相应配置文件,日志文件的管理;提供TI节点上流程的组件链所组成的业务交换的链路管理功能。

(3)平台监控子系统

   平台监控功能提供平台服务器、交换节点、TLQ节点、交换流程的状态监控功能及相应日志、配置文件的查看。通过平台监控,可实现用户通过Web方式对各接入部门下的节点、流程状态进行监控,可对TLQ节点、流程进行启停操作,并可查看其相关日志,使用户可全局了解各接入部门节点、流程的运行情况并做到监管和控制。

(4)资源中心子系统

   资源中心提供了对各个交换节点及交换节点下的流程上传到中心的各种配置文件、日志进行管理的功能。资源中心是接入部门下各交换资源统一存放和管理的平台,通过资源中心,可实现各部门节点、流程的资源共享,并可通过Web页面,直接对远程机器的节点、流程配置文件进行管理,使节点、流程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更加直观,便捷。

(5)交换统计子系统

   通过链路日志的链路编码,名称,提供、接收部门,数据交换开始、结束时间等属性查询交换链路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情况,按发送成功、接收成功分类,以列表、图表形势展现出来,并可对查询结 果进行导出。

4.基于SOA的数据交换平台平设计

数据交换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采用在各部门配置前置交换节点,前置交换节点都安装节点服务器,并配有前置数据库。各部委之间要进行数据交换,只需要将交换的数据放置在前置数据库中,交换中心接受数据交换请求后,就从前置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进行交换。

4.1前置交换节点设计

前置交换节点参与数据、数据交换、数据订阅的整个过程,其主要功能是捕获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事件,在发生数据交换时通过消息与数据交换平台进行交互,控制交换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正确的传输,保证数据交换的流程正确完成。前置交换节点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前置交换节点的结构图          图3 数据交换中心结构图

(1)集成层

通过ESB总线技术,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形成松耦合连接。集成层提供Web Service服务接口。企业服务总线是一个基于标准的面向服务的总线,用于连接组织间的各种应用,集成各种Web 服务,消息,XML数据,并且可以进行数据转换。企业服务总线是SOA的一个基础和最佳实现。

Web Service接口面向服务层和各节点。封装了目录服务、数据转换、全局事务管理等服务的WSDL。当服务层的某一服务或某一节点需要调用数据层的服务时,它通过这个统一的Web Service接口找到所需要服务的WSDL并根据服务地址进行调用。

(2)服务层

前置节点的服务层主要是完成数据转换、消息服务、监控管理、安全加密等功能。数据转换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XML作为数据交换的媒介,交换的数据通过适配器连接应用系统的业务库。消息服务主要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交换信息问题,在数据交换平台中各种类型的数据文件,某个应用系统向其它应用系统发出的处理请求等都可以作为消息。监控管理是对数据交换平台的各个前置交换节点的数据交换提供集中配置、监控、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安全加密主要用于提高应用程序之间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的安全性。

(3)适配器层

适配器是应用系统接入业务集成平台的桥梁,是多种异构系统之间互连互通及互操作的重要组件。主要解决应用系统与集成系统之间的连接与信息交换等问题,实现数据的提取、存储等功能。

(4)数据层

数据层是指进行数据交换的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库包括部门业务信息库、部门前置业务信息库等,数据库中可以存储各种形式的数据,包括关系数据库、文本文件等。这些数据库采用分布式的部署方式。

4.2数据交换中心设计

数据交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交换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及共享服务。当系统接收到通过一定的办法和协议(如SOAP+HTTP)的XML数据到数据交换中心前置节点后,数据交换中心前置节点通过解析,获得数据的目标地址后对XML数据SOAP封装,并在SOAP中加入相关属性,通过一定的办法和协议把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目标数据库端。数据交换中心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

(1)目录服务

数据交换中心通过目录服务访问基础信息资源,提供数据共享功能。目录服务主要包括资源编目、目录报送、目录管理、目录和目录查询等。

(2)基础信息资源服务

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是指产生并存储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的交换与共享。通过信息交换、数据整合形成权威的、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体系,以此为基础展开信息比对、挖掘、辅助决策分析和应用开发等工作。

(3)数据交换服务

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消息型中间件,采用这种技术构建与平台无关的数据的交换共享机制,实现电子政府的信息交换平台,采用面向消息的通讯机制对政府同级、上下级的应用系统进行松耦合,跨平台的应用集成。

(4)认证授权服务

认证授权服务提供节点认证、节点访问控制、平台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对于重要信息要做身份认证,通过用户一次登录识别用户权限,系统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防止了执行超越权限操作的现象发生。

4.3二级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根据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一个按市、区分布的二级的交换中心,每一级都是一个数据交换平台。二级交换平台接入到市数据交换平台的模式包括前置交换节点和WebService服务两种,可以根据将来区级交换平台的建设现状选择合适的接入模式。

5.平台实现

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是基于前期多个城市建设经验开发而成的。根据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分析及主机部署图,本项目硬件方面采用HP Proliant DL 580系列机架式服务器、HP MSA500 G2 ALL磁盘阵列柜及硬盘构建系统的存储平台;软件方面使用BEA 公司的WebLogic Server 8.1(Enterprise版)应用服务器、Oracle 10g数据库软件、RedHat linux操作系统。在平台实现中,采用TongIntegrator开放式企业应用集成中间件、TongLINK/Q消息中间件构建各单位及数据交换中心的前置交换节点和采用TongWeb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实现数据交换中心的平台管理、监控及安全服务等功能,实现平台的松藕合、可扩展、高性能及具有集群及失败恢复功能。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在江苏某市得以实际应用,实现了政府委办局的数据资源统一管理与共享交换,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为多层次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共享服务,为领导的服务决策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

6. 结束语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基于 SOA 的应用架构模型,采用前置交换节点+数据交换中心模式解决数据交换平台问题。通过本项目的 SOA 成功实践,建立了江苏省某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的标准规范体系,实现了市、区二级的信息资源整合的 SOA 松耦合架构,支撑了江苏省电子政务应用的资源整合与发展,并为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 SOA 应用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大赛;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改革

餐饮管理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本课程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实践教学方案环节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类。校内实训包括实战演练教学和情景教学;校外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构筑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大量采用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几年来,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的教学设计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的方法,对教学模式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培养方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法和管理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其教学设计主要特点包括:

1.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考核以“课业”为主要形式,成绩评定以“学生为中心”。

3.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

4.强调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观和教学内容设计。

5.双语教学、用英语完成部分课业的同时,为同学开辟选修日语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简介(教学条件)

1.确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

(1)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2)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实用餐饮服务操作技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实践练习。

2.课程目标及设计思想(教学目标)

为了突出酒店服务基本技能,在全国大赛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主要考察学生对酒店主要岗位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创新以及基层管理能力。针对大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及未来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做出教学设计并实施,进行课程考核的开发和强化。

3.形式和方法的教学设计

(1)形式教学设计:为了检验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准备和参加由中国旅游协会、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主办的2009年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和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契机,探索一条合理而标准的考核方式、方法。

(2)方法教学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和音像资料,校内实训室模拟真实场景为同学进行为期2个月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校内教学内容包括礼仪礼貌、仪容仪表训练,饭店英语提高,中西餐、客房、调酒等主要岗位技能的强化训练。校外教学包括在酒店真实工作环境集中训练等工作。最后在酒店进行了集中的赛前和考前考核展示,然后实施参赛、考证及总结。

4.教学内容及体系方案设计

内容设计:实践联系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与实训,培养既有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满足高星级饭店餐饮业务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训课,采用模块式教学。总课时目前为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训教学包括10个项目4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比例为1:1。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安排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模块 理论课内容 理论课

学时 实训课内容 实训课

学时

第一章 餐饮服务与

管理概论 4 实训项目1:现场教学 4

第二章 餐饮服务与管理 8 实训项目2:托盘

实训项目3:餐巾折花

实训项目4:摆台

实训项目5:酒水服务

实训项目6:菜肴服务

实训项目7:撤换餐用具

实训项目8:点菜服务

实训项目9:点菜服务

实训项目10:点菜服务 2

2

10

6

6

4

2

2

2

第三章 宴会管理 4

第四章 菜单酒单管理 6

第五章 餐饮原料管理 4

第六章 餐饮酒吧管理 6

第七章 餐饮业的营销 4

第八章 餐饮成本费用控制 4

合计 40 40

实践课的内容设计紧扣工作过程需要和工作任务要求,与五星级酒店联合推行“全程产学交叉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习环节的管理,真正体现产学研横向互动。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融合形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工学结合的大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设计(教学任务)

1.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将学习与工作结合的思想深入到本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提炼能力需求―明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在这些环节中“工学结合”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密切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著名酒店集团、品牌酒店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共建。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全真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建立由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形成以“进阶式”素质培养、“模块化”技能训练、“仿真式”能力实践和“全真式”岗位体验相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突出能力培养,建立“教、学、做、验(考核)”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吸收国际通用的酒店职业培训技术,根据“告诉你、做给你看、跟我学、检查”(Tell you, Show you, Follow me, Check you)四步骤的学习规律建立教学内容传授,实物和多媒体演示,系统训练和模拟操作,以及项目测试和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教、学、做、验”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4.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为主线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小组项目作业、多媒体教学、考核双达标制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酒店及餐饮企业一线经理、领班督导、服务人员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餐饮企业一线经理、领班督导、服务人员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

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过程)

1.成立餐饮大赛管理项目课程开发小组,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蔡洪胜、时永春;长富宫中心人力资源总监(原建国饭店餐饮部经理);中餐厅经理常青;北京调酒服务名师、北京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北京市旅游局人教处杨真组成。

2.课程考核设计与开发流程,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开发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的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开发步骤

酒店专业2/3的教师来自于企业管理前沿,有着丰富的、实实在在的企业管理经验,这些教师的思想、知识与能力素质本身就具备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思想、知识与能力很好地融入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建设中。大胆探索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建设与考试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细节重构,做到课程内容体现工作实际、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培养,以此来设计课程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教案、讲课方式、考核实训实习环节及流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通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服务技能大赛,较好地完成校内准备、企业调研、真实环境岗位体验、技能提升的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工作;由旅游局专家、酒店经理和我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考评组,以参加大赛的标准为依据,开创一种全新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调研考核模式;实际参赛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非常有益的一次尝试。

创新点:校企服务技能培训―参加大赛考核实训效果―综合素养提升。

四、教学流程(教学资料)

1.实训实习

本课程现有中、西餐服务实训室、酒吧,确保了我校学生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性教学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实施、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考试效果见表2。

表2课程实施、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效果

项目名称 组织形式 教师指导方法

餐饮服务基本技能 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 讲授、视频、演示

中餐、西餐、宴会服务 餐饮企业顶岗实习 顶岗、角色扮演

菜单设计 班级教学、项目教学 讲授、讨论、辅导

宴会策划 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讲授、启发、辅导

餐饮管理系统 班级教学 讲授、演示、实践体验

本课程现有长富宫中心、万豪酒店、君悦酒店等综合实习基地12个,为学生服务性与基层管理性顶岗实习提供了全真的实践环境,教学效果良好。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合作,北京市多家国内外知名酒店已成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已签订协议(见表3)。这些酒店为酒店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表3

号 实习基地名称 地点 建立时间 签订协议

时间

1 长富宫中心(五星级) 北京 2005年9月 2005年9月

2 京广中心(五星级) 北京 2005年11月 2005年11月

3 嘉里中心饭店(五星级) 北京 2006年9月 2006年9月

4 贵宾楼饭店(五星级) 北京 2006年9月 2006年9月

5 天坛饭店(四星级) 北京 2005年11月 2005年11月

6 亚洲大酒店(四星级) 北京 2006年9月 2006年9月

7 君悦酒店(五星级) 北京 2007年9月 2007年9月

8 万豪酒店(五星级) 北京 2007年9月 2007年9月

9 丽晶酒店(五星级) 北京 2007年9月 2007年9月

10 新闻大厦(五星级) 北京 2008年6月 2008年6月

11 万豪紫檀(五星级) 北京 2009年8月 2009年9月

12 柏悦酒店(五星级) 北京 2009年8月 2009年9月

2.短期培训

结合参赛和证书考试,酒店专业学生经过校内筹备,并在校外实习基地酒店进行短期集训,在短训中由酒店各部门经理、主管和我系专业教师指导,在酒店真实工作环境中集中训练,并在酒店中进行考核的模式,将被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3.考核内容与方法(项目评价)

(1)酒店顶岗实习,以学生小结和酒店鉴定作为考核方式并计入平时成绩。

(2)技能操作测试,由教师进行记录并计入平时成绩。

(3)课业由教师按课业标准进行评判,并计入平时成绩。

(4)课证融合,参加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取证考核,计入期末成绩。

五、结论(项目总结)

通过参赛和考证,对如何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引导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实训效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对酒店专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考证有着良好的指导、借鉴和示范作用。也为其他专业开展技能大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高职职业教育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完成了一次真实的校内准备,在酒店内校企积极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筹备,并且完成了邀请旅游局业内资深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共同参赛,课程考核是由旅游局专家及酒店经理和我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考评组,以参加大赛的标准为依据,取得突破性的收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方案设计考核模式。

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考核方案设计,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得以运用。工作实践证明,通过找准餐饮、酒店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校企双方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迄今为止,本课程的校企合作已取得较好成果,和酒店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了合作共赢。对学校则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教学实践过程更趋于合理。

本课程教学考试设计的主要特色:

1.突出理论及能力培养

针对酒店业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职业性、过程化

教学全过程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内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四、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综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较好的实践条件下学习,使学院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学生就业率为100%。

3.课证融合

根据酒店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根据职业岗位标准确定技能要点,实现学生技能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课程中,实施“双证书”,适应了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需要。

4.真实参加大赛和考证的教学设计

通过真实参加大赛和考证的校内准备,在酒店内校企积极合作,工学有机结合的筹备,并且完成了邀请旅游局业内资深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共同参赛,课程考核是由旅游局专家及酒店经理和我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考评组,以参加大赛和考证的标准为依据,取得突破性的收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调研考核模式。

六、结束语

通过参赛更加坚定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自然衔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操作技能,兼有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学生,是当前应用型高职高专教育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强化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学生就业的渠道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推进“双证书”制度和以大赛与职业证书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的实施。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认真抓好实践与理论结合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与企业合作的优势,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的方针,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如何加强实训教学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评估体系,是我们进一步重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蔡洪胜.高职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的探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7

[2]姜文宏,王焕宇.餐厅服务技能综合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蔡洪胜.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实训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

[4]范智军.酒店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 practical training of bar catering service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etition and gain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ed certificate

Cai Hongsheng, Shi Yongchun

Beiji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hotel service skills and service programs, two practice methods are complemente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etition and gain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fied certificate. The design of this project are on the purpose of participating the competition of catering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n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way of how to develop different methods of vocational skills, content, form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in school, practical teaching in hotel, taking part in competition and gain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ed certificate.

第7篇

(一)移动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影响

自199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运行远程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调整,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改善教育体系,变革应试教育方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化,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手段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使我国逐渐成为学习型社会,还使我国的社区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之开设的“全民学习”,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同时,社区教育的斜跨式升级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优化改造。

(二)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教育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居民可在数字化社区的背景下学习知识,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利的特性。民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互沟通,还可共享资源,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三)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的更新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教育手段逐渐融入我国教育行业,如网络教学、FlippedClassroom等。我国的社区教育在历经十多年发展后,也开始优化升级。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发展,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以及FlippedClassroom相融合成为社区教育的必经之路。如今,数字化社区教育已经和网络信息相交融。2014年,我国颁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85亿,比2013年增加1500万人,尤其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一现象预示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手机网络将带动多个行业急速升级。这也说明,我国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可以建设在线式平台网络,实现与移动网络的有效融合。目前,我国地域发展不均,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发展地区的社区数字化教育停滞不前。一是因为科技网络的发展将社区学习者的时间分割,二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社区教学没有紧跟时展进行整改,阻碍社区未来发展的脚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如上海,推出学习平台,旨在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另外,我国东北地区将微课逐渐应用到大学教学,实现社区资源教学在线平台和移动式微课的资源共享。事实证明,我国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一定会依赖网络和移动式教学进行改革。

二、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数字化社区教育教学手段

数字化社区教育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社区内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与传统社区教育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居民进行数字化教育过程中,首先,可学习,即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集体教学,通过口传面授,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数字化技术,提高他们数字化资源使用能力。其次,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即由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者建立交流学习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共同的学习环境,在平台内进行网络学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个体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中比较常见,也是最能显示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这些教育方式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提高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更能调动更多社区居民加入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

(二)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

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极创新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开展具有特色的实地街道调查,对数字化服务社区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走访,收集相关资料、视频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制定相关数字化社区教育相关标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管理和规范教育资源,建设一定标准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第三,创新模式,联合本区域高校开发新模式,利用技术优势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本土化数字教育资源发展。

(三)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高效管理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价值。因此,要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服务平台,把社区居民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其能得到良好、舒适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教育资源的目的。首先,应依据社区特色形成全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涵盖文化、生活、历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学习、考核的目标,密切结合社区居民就业等信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教育资源。注重资源教学内容,以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挖掘具有一定适用性和多元性的资源。最后,提供远程学习服务。不断提高社区、镇教育体系的结合和互通,建立学习支持系统,通过远程中心进行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咨询政策等,促进社区教育服务长远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四)完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不匹配问题。数字化社区发展虽已逐渐进入全民终身学习阶段,但网站平均每日访客数量与网站注册人数的比对数据不是十分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员实际需求与学习资源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过程中,要需要充分分析客户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建立学习资源。第二,解决传统学习习惯以及数字化学习间的矛盾。与传统面授方式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方式更便于社区群众适用。因此,要普及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应遵守开放、服务向导、交互的基本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教育资源的存储、分类、更新及维护技术。第四,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时,需要保障具有一定建设经费,定期进行培训及评估检查,提高社区教育效率。

三、结语

第8篇

远程教育中的远程学生需要数字资源的动态及时获取、灵活的自主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可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充分利用3D技术实现虚拟学习环境。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整合了这些内容,具有远程教育的优势:

(1)信息资源优势。数字图书馆具有各个学科的信息资源,而且是经过加工处理过的、有序的信息资源,是经过图书馆馆员和专家的评价、选择和采集等一系列的规范的馆藏资源建设流程的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开放特点,数字图书馆通过统一存储将分散的孤立的存储空间加以组织和联合,统一管理和分配,形成了海量的、可无限扩展的虚拟的存储空间,并实现知识关联体系。数字图书馆首先为远程学生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

(2)个性化服务优势。数字图书馆有代表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工具有MyLibrary、Active、Learning,随着个性化系统发展的进一步完善,数字图书馆必将实现开放环境下的个性化动态定制服务。数字图书馆由Web2.0演变而来的Li-brary2.0,更新了数字图书馆的设计理念,数字图书馆通过多种Web2.0技术应用的尝试,将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传统的推送模式演变成双向交流模式。

(3)网格技术优势。数字图书馆在网格技术的支撑下有望创造一种建立在万维网之上的知识共享环境。远程沉浸作为网格的一个典型应用已经开始在远程学习中渗入。它是建立在高速网络基础上的音频、视频会议以及超级计算机及海量数据存贮的有机融合。

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的框架体系及实施方法

数字图书馆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学习和信息获取基础平台,基于网格技术的情况下,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可分为三层,分别是:提供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等最基本的网络环境的网络层;构建协作学习环境和资源共享环境的服务层;基于远程教育学习状态的评估和在学习协作环境中的资源共享状况和结果评估的评估层。在这个框架体系中又集中了不同动态模型,还可以调整学习的个性化和协作学习策略,使远程教育获得差异化的服务。在实施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实现了学习资源在同一检索界面检索,按学科、主题或知识点分类浏览。这就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提供了整合资源,使他们可获得所需要的学习资源,达到学习目的。

数字图书馆对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的利用是通过整合学习对象来源实现的,这就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可知性。数字图书馆提供给每个远程学习的不仅是合适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同时还提供了更重要的开放式的互助的文化氛围,使信息资源得以普遍共享。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浏览服务嵌入了个性化用户入口,即远程教育中嵌入了MyLibary系统,实现了远程教育中的个性化学习,同时数字图书馆的远程教育中也嵌入了可视化程度,从而能够很好地明确表达个体学习者利用什么资源、怎样利用资源,学习了什么知识等。数字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实现网络培训,传授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资源利用技能。网络课堂使继续教育节省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是既经济、先进,又具有互动式的继续教育模式,通过网络课堂,教育工作实现了更快速、更有效的学习资源的充分共享。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网上远程教育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软硬件优化问题

数字图书馆为网络远程教育提高资源信息服务,需要硬件及软件的支持,目前,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在硬件上基本能达到要求,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加网络带宽,使网络进一步加速。而软件方面就欠缺很多,特别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软件还需加大力度优化完成,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开展的基础,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有很多,如信息集成技术、海量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推送技术、实时交互技术,统一检索平台技术等,突破这些关键技术,创建信息服务平台,是数字图书馆在网络远程教育中资源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整合,突出特色,吸引远程用户共享

数字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加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远程读者使用的便利性,力求整合界面简单、友好、易于操作。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突出特色,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科研重点,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数字信息资源馆藏,开展具有特色的网络远程信息服务,构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科学的文献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更为合理的高层次信息服务合作机制

数字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努力建立信息服务的合作机制,以往的图书馆合作只停留在联合编目、集团采购等方面,数字图书馆还应在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服务等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上合作,这样才能在远程信息服务上实现通用标准、通用数据操作准则,实现系统互联,优势共享。

4.建立严密的反馈机制

数字图书馆网站上设有反馈功能,远程用户可以进行意见反馈,数字图书馆将设立专门的数据库和管理者,对远程用户反馈的意见进行分析处理,解决问题,有效解除信息服务质量的障碍,促进远程信息服务模型高质量运行。

结语

第9篇

作者:上超望 刘清堂 杨宗凯 赵呈领

【论文关键词】SOA Web服务 数字教育资源 一站式 协同

【论文摘 要】充分利用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数字化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论述了系统的主要架构和关键技术实现。希望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引言

数字教育通过实现教育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使现实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1]。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是为解决分布式互联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和重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软件系统架构,它允许不同系统能够进行无缝通信和异构资源共享。

传统的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模式降低了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资源通用性能力,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要主题[2]。SOA(面向服务架构)为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最佳支持,为构建开放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立新型的面向数字教育的公共服务机制,国家支持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等多项重大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奥鹏”、“弘成”和“知金”三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3]。

在分布式教育资源服务的集成应用中,信息的交互、共享和数据的安全访问是关键内容[4]。设计一个全局的资源协同和访问框架来屏蔽资源平台差异,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共享,以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增值应用,构建开放和便捷的资源整合服务,成为SOA环境下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在对分布式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 Model of E-learn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Coordination Architecture),然后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方面讨论了MERSCA实现的关键技术。实践研究表明,MERSCA模型是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系统建构中一种可行和实用的方案。

二、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需求分析

数字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是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完善过程[5],涵盖资源建设、资源集成、知识处理、平台接入和运行、质量监控和资源评价等多个方面,所以在建设之初就应融入基于全局观点、具有可扩展性和新技术兼容等多个方面的考量。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及实现涉及资源协同的可扩展性、资源访问的便捷性、用户身份的管理以及认证、授权、加密等多项技术,框架的整体设计应满足以下目标:

(1)灵活性

数字教育服务架构通过通用性的服务接口调用来实现资源的跨域整合,个体原子服务独立于实现平台,具有松耦合、可扩展等特点,它们往往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厂商开发,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也有所不同,各自拥有独立的用户认证体系,也因此导致了目前各个系统的用户数据分散,不能统一管理,难以共享数据的现状[6]。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需要从整体上灵活地鉴别用户,为这些多类型的安全服务提供基于整体访问的跨域安全集成,提供统一访问入口,从而提高优质资源整合的敏捷性。

(2)信任迁移

面向服务的思想使得资源应用逐渐趋向于分布式和相互合作的形式,用户的身份和授权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信任域。当资源来源于多个安全域,为保证资源交互活动安全,每次访问都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和权限准入确认,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7]。因此需要一种信任迁移机制,能够提供一个整体的、运行时身份验证尽可能少的安全信息共享方案。资源访问主体只需要在某个安全域中进行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访问其被授权的当前安全域其他资源或被当前安全域信任的其他域中的资源,不必通过多次身份验证操作来获得授权。

(3)可伸缩

模型应当能够提供开放式体系结构,实现可扩展的安全访问机制,框架应当将信息系统所面对的教育企业或机构从整体应用的角度统一对待,保持通过增加资源使服务价值产生线性增长的能力。当有新的应用需要部署或增加时,不需要对应用程序本身进行大量修改,通过考量安全方案规划技术发展因素,使新的安全技术和规范可以很方便地融入[8]。

三、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

架构模型(MERSCA)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MERSCA采用层次结构建模方法,从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中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与基于序关系的动态协同两个核心技术构建资源的安全整合,把握用户对于教学设计逻辑和资源访问等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异构数字教育资源协同架构规划中兼顾目前和未来的发展。MERSCA模型从下至上分为资源管理层、通信层、资源组合层、资源协同层和应用层。

(1)资源管理层

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媒体素材、在线题库、网络课件、网上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多种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9]。

在MERSCA中,资源管理层从分布式的优质教育资源中提取类型资源共性,参照已定义好的统一接口标准,将资源属性对应于标准属性用XML格式字符串描述出来,形成统一的资源描述规范和服务接口。同时通过WSDL协议描述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实现标准的接口绑定和异构资源的服务封装,并进行注册和功能分类的集中管理,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资源管理层为通信层和资源服务组合层提供了资源的预处理功能,通过服务接口对外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通信层

通信层使用基于XML的SOAP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教育资源交互信息进行描述。应用程序之间基于SOAP进行相互沟通时,不需要知道彼此是在哪一种操作平台上操作或是各自如何实现等细节信息。SOAP代表了一套资源如何呈现与延伸的共享规则,它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可以独自运作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面,并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通讯方式来传输,例如SMTP、MIME,或是HTTP等。

无论基于.net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还是应用java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通过SOAP协议,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沟通和资源共享,资源系统之间的平台架构和实现细节是彼此透明的。

(3)教育资源服务组合层

资源组合层基于BPEL4WS业务流,在Web服务组合引擎所提供的质量控制、消息路由、信息管理、事务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功能的支持下进行资源服务集成。通过可视化编排方式,资源组合层将不同的教育资源原子服务依据教学设计者设定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屏蔽底层信息基础设施的变迁,合理地安排这些服务的运行顺序,以形成大粒度的、具有内部流程逻辑的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潜力,形成“1+1>2”的服务资源集成增值效果。

BPEL4WS基于XML Schema、XPath及XSLT等规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语法对业务流程所绑定的Web服务交互特性及控制逻辑进行描述。通过对业务流程中教育服务资源的交互行为建模,BPEL4WS以可视化和有序的方式协调它们之间的交互活动达成教育资源服务的组合应用目标。

(4)教育资源协同层

异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协同应用过程涉及处于不同计算域下的多个资源提供者,当用户访问分布式的多域数字教育资源时,就会涉及安全边界跨越问题,需要登陆不同系统,接受多次安全身份验证,安全与访问效率都无法得到保证。

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是信息标准化促进组织(OASIS)为产生和交换使用者认证而制定的一项标准规范,它基于XML架构在不同的在线应用场景中决定请求者、请求内容以及是否有授权提出需求等,同时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交换授权和确认的机制,达到可转移的信任。安全协同层基于SAML实现用户在多个资源提供者之间身份和安全信息的迁移,通过数字加密和签名技术保证系统消息之间的保密性。用户只需在网络中主动地进行一次身份认证登陆,不需再次登陆就能够在达成信任关系的成员单位之间无缝地访问授权资源。资源安全协同层所采用的一站式访问形式减少了认证次数,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访问资源时的时间成本。

(5)应用层

应用层是系统功能和使用者交互的接口,提供安全管理入口、资源展示、资源新闻、知识宣传等功能。E-learning学习信息门户是应用层信息资源集成界面与终端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它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学习者通过信息门户模块进入学习环境,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来完成通过多个安全域中的分布式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系列课程学习。

四、MERSCA模型的关键技术实现

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MERSCA模型已在实践应用环境中得到成功实施。MERSCA通过分布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整合来凝聚分布于网络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并提供安全方便的资源访问模式。MERSCA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关键技术。

1.协同教育资源的一站式访问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技术通过使用SAML安全信牌确保可移植的信任迁移,在分布式的教育资源提供者之间共享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和授权信息,同时又保证资源提供者对资源的控制权。SAML安全信牌由身份认证权威生成,它的生命周期也由身份认证权威来管理。完整的一站式访问安全认证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由六个步骤组成:

(1)学习者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提交身份验证信息,请求确认身份的合法性;

(2)在确认学习者身份为合法后,身份认证权威为学习者创建含有SAML合法性判决标识文件的安全信牌,并将该信牌返回给学习者;

(3)学习者在教学设计业务流程逻辑的引导下,通过点击目标资源地址的URL来试图访问某个协同学习资源,同时将合法性标识文件作为URL的一部分发送给资源站点,然后被重新定向到资源提供者;

(4)学习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收到步骤(3)传递来的信息,从合法性标识文件中解析出身份认证权威的地址信息,然后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发送包含合法性标识文件的SAML请求;

(5)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收到SAML请求后,从请求中包含的合法性引用信息找到相关认证,然后将认证信息封装在SOAP包中,以SAML响应方式传送给资源提供者;

(6)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检查学习者安全信牌信息,如果检查成功则将学习者重新定向到数字学习资源所在的URL,并将所需资源发送到学习者浏览器,否则将拒绝用户访问。

在步骤(2)~(6)中,由于在重定位URL后附有与学习者认证相关的安全信息,可采用签名和加密的方式来保障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为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身份的真实性,步骤(4)和(5)中资源提供者和身份认证权威需要进行双向认证,它们在传输身份声明的过程中对学习者是透明的。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的实现让学习者在访问不同的服务资源时避免身份重复认证,节省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提高了系统资源的服务效率。

2.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技术将分布式环境下的教育资源服务看作独立的功能模块,通过BPEL4WS(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流程活动绑定这些资源模块,通过结构化业务流程活动来定义资源服务活动之间基于序的逻辑关系,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组成大粒度增值应用服务。BPEL4WS流程引擎为业务流程所绑定的资源提供了控制与管理支持。教育资源设计者可以方便地依据教学设计思想采取可视化的方式编排资源协同关系,更方便地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图3展示了一个基于BPEL4WS的简易资源协同实例,BPEL4WS业务该流程通过三个基本活动分别绑定了由不同提供者提供的“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C语言高阶知识服务”和“C语言基本知识巩固服务” 分布式资源,基于教学设计序逻辑组成“C语言知识集成服务”组合服务。当E-learning学习门户接收到学习者的服务请求时,组合服务资源主要协同过程描述如下:

(1)流程“Receive”协同服务接口接收开始信息启动业务流程,启动一个资源协同实例;

(2)“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通过基础知识服务接口为学习者提供C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资源,通过测试接口对学习者进行知识测试;

(3)“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将测试结果得分提交给BPEL4WS学习流程;

(4)BPEL4WS流程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逻辑判决;

(5)当学习者得分小于60时,学习流程引导学习者进入“知识巩固服务”,进行知识巩固;当学习者得分大于60时,学习流程将引导学习者进行高阶知识学习;

(6)学习者知识学习结束,学习流程通过“Reply”协同服务输出接口发送终止信息终止业务流程,结束学习过程。

五、结论与展望

屏蔽资源平台差异、构建便捷的一站式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服务是开放环境下数字教育服务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SOA环境的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模型MERSCA,MERSCA采用分层结构,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包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可重用;通过基于SAML的安全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了一站式访问;通过BPEL4WS绑定,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的增值协同。MERSCA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集成性以及与平台无关等特点,适用于数字教育资源跨部门协同应用中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模型的实现过程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些特点在笔者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证明。未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业务流程级别安全性的设计与实现方面,以便提供一个更完善的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电化教育,2007,(6):07-19.

[2] 冯琳,郝丹. 现代教育服务业与数字化学习港——第十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07,(9):05-17.

[3] 杨宗凯. 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和环境的构建[J]. 中国远程教育,2007,(10):57-58.

[4] 钟志贤,王觅,林安琪. 论远程学习者的资源管理[J]. 远程教育杂志,2008,(6):48-52.

[5] 罗勇为.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22-26.

[6] Shang Chao wang,Liu Qing tang,etc.Requirement Driven Learning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Based on BPEL [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10,(02): 263- 267.

[7] 杨宏宇,孙宇超,姜德全. 基于SAML和PMI的授权管理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2008,(6):1321-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