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技术创新的优势

时间:2023-11-10 11:08:24

导语:在技术创新的优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技术创新的优势

第1篇

1.1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不够重视为了片面的得到石油工程更高的利益,石油企业的责任人对于技术的创新层面根本不予重视,反而只注重销售和生产。即使进行了技术的创新,对于创新这一块的管理也不完善,大多数责任人只是进行部分管理,严重影响技术创新的进程。也由于管理不完善,导致人员的大量流失,对石油工程造成了影响。

1.2缺乏对科技资源的整合,加大了人才的矛盾首先,石油工程由于仍然受到原先经济制度的制约,使其技术资源被重复使用和封闭使用,这样就降低了生产效率,阻碍了技术的创新与提高。其次,在技术的创新方面,人才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并且严重缺乏中层次的技术人才,在研究、创新过程中缺少创新性与综合性。

1.3石油企业在创新投入不足目前国内很多的石油工程中的设备都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创新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另外由于自主知识产权非常少,很多高校科研出来的成果都不能良好的转化。不能转化高科成果,又没有自己的研究平台,再加上与高科院之间基本没有经验交流,无疑给石油工程技术创新雪上加霜。

2.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措施

2.1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投入,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投入,还有资金投入以及政策的扶持。首先,要完善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从管理到保障,都要大力的配合和支持,使所投入的部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做好风险管理,丰富融资的形式,使风险降到最低,做好科技创新。

2.2完善技术创新体制完善技术创新的管理体制,确保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保持稳定。首先先调查并掌握企业内部各因素。例如内部组织结构,工程技术的水平和人员配置。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技术创新的侧重点,制定晚上的核心技术策划,一步一步进行技术创新。

2.3建立技术团队实现技术的创新,必须众多的技术人员不断投入人力、物力,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过关。在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团队的同时,还要结合市场的走势,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培训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受培训者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致力于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

2.4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高工作效率、是否能发挥强大能力的关键。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每一个岗位的人员分配做到最大合理化。通过对每个员工的学历、技能、经验以及个人特征的调查,对他们进行合理分配。只有将每个员工都分配到最适合的岗位,才能将他们的工作能力发挥到最大。尤其是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其人员的配置一定要做到合理化,并且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石油开发;地质勘探技术;创新

一、我国石油开发中地质勘探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测井技术仍然采取的是传统形式,首先用数控测井仪对油井进行油量的测量,之后根据仪器的数据显示进行开采,@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误差性,在数据的准确度方面有一定的缺陷。而使用传感器的方式测油量相比之前的方式有一定的进步性,可以将油井下的情况以图像的方式传输数据,这样会使测井的方式更加具有科学性。

在钻井技术方面,主要以地质勘探的方式为主,但是此技术的消耗成本比较大,也无法确保安全性,易被腐蚀,所以我国的钻井技术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二、石油开发中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

(一)钻井技术的创新

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石油开采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士首先对石油开发区域进行地质勘探,从而获得地底下的石油状况数据,但是往往进行地质勘探所使用的费用远大于石油成本预算。所以,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极高的石油开发地质勘探成本,为从根本上解决勘探高成本问题,我们需要提高石油开发中地质勘探的技术水平,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首先,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可行度相比之前有所提高,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就优点而言,它的抗腐蚀性比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地层地质构造的损害,而且钻井速度非常快,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钻井的时候不容易卡钻,遗漏现象发生的几率也明显降低很多,在石油开采枯竭的大背景下,欠平衡钻井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该技术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使用的时候需要用各种设备来支持配合,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相比之前的技术并没有提升多少。

更为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还有多分支井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超深井钻井技术、可视化钻井技术、三维钻井技术、特殊工艺钻井技术。在诸多的石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的是分支钻井技术,该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进入一个井眼后勘探到其周围的油藏面积,并且与此同时它可以进行多个层油藏开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锥进效应的产生,从而大大的降低了钻井成本。当遇到形状不规则的油田时,仍然可以进行有效的石油开采。该设备使用的时候所消费的费用少,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也小,无论是在建设还是开发石油气藏的时候都具有很强势的优点。因此,石油行业为提高石油质量的同时,提高石油的开发效率使用此项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我国的石油生产成本,由此可以说明,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石油行业应该积极鼓励创新技术引进的做法。

(二)测井方面的技术创新

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测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高水平的电子设备融入到石油勘探工作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测井技术的精确度。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数据解释等方面的工作在测井技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断的提升测井技术的创新性,从而实现测井技术由数据型到成像型的转变,成像型测井技术可以形象的将油量展示出来,从而使数据更加精准和形象。这样可以提升测量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这种技术可以同时多个仪器下井,从而扩大了井眼的覆盖范围,有利于工人采集多个样本,提高探测深度的精确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新型的测井技术,并且在测井的工作中这些创新型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核磁共振技术、快速平台技术、套管技术、随钻技术等等。在这些创新型技术中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应用最广泛,它在进行石油地质勘探的时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速度,这样不进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工作更加科学化。然而,快速平台测井技术的优点主要侧重测井时间的缩短,这样可以减少测井工作中事故的发生次数,同时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以及工作的安全性。其次,钻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工作进行的时候,由于它尺寸较小所以应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它使用消费的费用低且可靠度极高,同时它可以随意与其他技术相组合,优势互补共同运作,阵列化成像的发展方向加剧了测量数据的可靠度。

(三)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石油行业的地质勘探技术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比如:在地质勘探工作上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勘探质量。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能源开采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用创新元素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行业的创新研究可以结合国外的经验和先进技术,随后结合我国石油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科技引入,这样有利于提高石油地质勘探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增加油气的产量,不断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合上文而言,创新技术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供小于求的局面。我国应该制定鼓励石油行业在生产上技术创新的积极政策,同时,企业也应该树立创新意识,不断的优化自身石油勘探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需求规模;有效需求;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 -0172-04

一、相关文献综述

需求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Schmookler(1966)提出的需求拉动假说。此后,学者分别从国家宏观、产业中观和企业微观层次等角度研究了两者的关系。宏观层次上,P.A.Geroski 和 C.F.Walters(1995)通过分析英国1948—1983年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得出需求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Jakob Edler和Luke Georghiou(2007)通过研究欧洲几个国家的政府采购实例,认为通过政府采购创造的需求,同样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产业中观层次上,Mayers 和Marquis(1969)通过对五个不同工业部门的567项技术创新成果的研究,认为需求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因素;Scherer(1982)则验证了技术创新受市场需求驱动与制约的机制;Dal Hwan Lee (1991) 的研究表明,在化学、食品和生物工程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市场需求起了主要作用。微观层次的研究很多,Erik Brouwer 和Alfred Kleinknecht(1996)通过对荷兰8 000家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调查,印证了Schmookler的观点;Crepon、Duguet 和Mairessec(1998)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企业的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需求因素直接相关;Nicoletta Corrochera和 Lorenzo Ziruliaa(2010)分析了需求因素对服务通讯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起重要的推动作用;Jaehun Joo(2011)的研究认为,顾客对语义网的现有系统和新服务功能的需求是其技术创新的首要动力。

国内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假说的研究晚一些。范红忠(2007)认为,有效需求规模能降低研发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欧晓万(2007)的实证分析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市场需求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苏世伟、聂影(2007)分析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得出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的结论。周怀峰(2008)从国内需求角度出发,得出了国内市场对技术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康志勇等(2008)认为,在短期,有效需求通过提高技术创新的预期收入来促进一国自主创新;在长期,有效需求通过影响市场结构,从而提高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效率。孙晓华等人(2009,2010)实证检验得出需求规模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内生的关系,有效需求规模不足和需求结构低端化是抑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上述研究都认为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市场需求能拉动企业技术创新。如果该理论完全正确,那么,像中国这样具有大规模市场需求的国家,同时也应该是技术创新的大国。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具备了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但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却无法与庞大的需求规模相对称?显然该理论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这就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创新的空间。笔者猜测,如果该理论是正确的,很有可能实际上能够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起到拉动作用的市场规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与庞大市场需求规模相对称的问题。

二、一定的需求规模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重要条件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来考察市场需求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假定一个既定的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为X,用Zij表示在不同市场需求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下标i表示第i种创新产品,j表示第j个消费者,则有:

当zi=1时,说明当市场对某种创新产品i的需求规模达到了有效需求规模临界值a,企业就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当Zi=0时,说明在其他情况下,当市场对某种创新产品i的需求规模未达到有效规模值a,企业将满足于现状,不进行技术创新。

假定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时拥有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CD生产函数,令为市场对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在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时,技术因素是个外生变量A,m为影响企业生产的其他因素,将市场消费者需求设为无限个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消费者的规模可视为连续的无数个整数的集合,则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收益函数为:

令生产成本为,P为产品的价格。此时,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1)

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假定企业依赖自身的要素禀赋从事研发生产,在独享收益同时,也独自承担成本和由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令企业技术创新生产函数为,与未进行技术创新相比,企业因技术创新产生的边际创新成本为θ(θ≥0),与创新产量成正比,此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为θY'+C(Y),A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因素,m为其他因素,X为市场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将市场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视为连续的无数个整数的集合。此时,企业的需求诱致创新生产函数为:

(2)

设为创新产品的价格,则利润函数为:

(3)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不创新的利润差异为:

③式减②式有:

(4)

当时,企业有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

由(4)式可知,除了技术因素之外,市场需求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越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越高;对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越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预期利润越低,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也越低。只有当消费者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达到有效需求规模临界值(即Xi>a)且Δπ>0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比不创新获利更大,企业才有创新的激励。因此,对企业创新产品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是企业进行创新决策的重要条件。

三、影响创新产品有效市场需求规模的因素

只有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新产品的需求才能给厂商带来技术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从而促使企业加大对领先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对低质量产品的需求规模的扩大不但不能刺激厂商的技术创新热情,反而会诱发厂商大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因此,我们将对一国高质量的新产品的总需求界定为该国创新产品有效需求规模。这样,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就可用四个基本要素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用基尼系数表示的居民收入差距以及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净额。其中,GDP指标反映该国在一段时期内的市场需求总量和总体购买力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GDP越高,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会越大。人均收入反映了一国人均购买力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越高,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越大。基尼系数则反映了一国财富的集中程度或者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尼系数越高,说明该国的财富集中度也越高,能买得起高质、高科技的新老产品的居民的人数就越少,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越小。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净额等于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减进口,新技术产品的进口表明国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有多少转移到国外,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则表明国外对本国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有多少。转移到国外的需求(进口)就不是对本土企业创新起到拉动作用的有效需求,国外对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需求(出口)也构成了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

事实上,虽然中国总体市场需求规模大,进出口规模也很大,但能够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规模并不大,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总体偏小。

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依然很低。近10年来,虽然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总体上有轻微地下降(见表1)。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都在40%左右。尤其是当前中国近9亿多农民将接近一半的收入用于食品消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缺乏对耐用品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商品需求,从而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另外,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以及医改、教改、房改等改革预期的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里面用于预防未来不确定支出的因素增强,储蓄增加,从而减少消费,减少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

可见,虽然我国总体的需求规模和购买力很大,但由于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不高以及受未来预期不确定的影响,居民对工业品的需求,尤其对价格较高的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第二,收入分配不均限制了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突破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水平(见表2)。收入差距加大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层次的扩大。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随着收入差距加大,高收入阶层更加富裕,但因其边际消费倾向较小及这个阶层人数少,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也是有限。再者,即使这个阶层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但更多是转移到购买进口的高端产品,这样,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大部分就转移到对国外,也没有形成对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低收入阶层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无法提高消费水平,这一部分的人口越多,全社会的总体消费需求就越偏低,从而导致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了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影响消费者对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品的消费,从而导致了国内对创新技术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

第三,新技术产品出口净额低。一般认为,出口能为本土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机会,因为出口意味着更广泛的市场需求规模,而进口则侵蚀本土企业的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减少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机会。2005年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都在不断的增加,出口净额一直都很大。但总体的出口规模是不是都构成了拉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呢?这就

必须结合出口产品高低档次来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中国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其中工业制成品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出口产品的档次却不容乐观,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只占总出口的3%左右。总体而言,国外对来自中国的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很小,与中国总体的出口规模不对称。再者,这些对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里面,大部分是对外国在华企业的新技术产品的需求,真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需求又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进口的新技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本土企业的市场需求规模。表4可以看出,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约占进口总额的3%左右。表3和表4的数据对比发现,新技术产品出口净额不大,原因是两方面:一是本来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就不大,二是进口的新技术产品规模较大。这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在海外拥有的市场大多数为低端产品市场,除了无法给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带来压力和动力,还可能导致企业满足于国内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继续生产大量低端产品;另一方面,进口高端产品减少了本土企业的市场机会,进而使得国内对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转移到国外企业,导致这部分需求无法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虽然,我国总体的市场需求规模很大,但真正形成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规模并不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与庞大市场需求规模相对称的问题。因此,要发挥市场需求对企业技术创新拉动功能,并以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那就需要扩大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突破市场需求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限制。

第一,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这是扩大创新技术产品市场需求规模的最根本的办法。近期要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和理顺农产品价格体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也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改、教改、房改政策,使城乡居民有稳定的收入支出预期。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平衡收入差距,提高消费者的有效需求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发展与创新

简单来说,采油工程技术就是指油田开采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的总称。在当前我国石油巨大的需求量下,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需要石油企业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开发出新的采油工程技术,以提高石油开采率,减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1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

1.1发展历程

通过对我国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来看,可以将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开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也是我国开始朝着油田开采探索的起始。由于油田开采刚刚起步,故而,这一阶段还存在采油设备并不完善,采油工程技术水平较低,采油工艺不成熟等问题。即便如此,这一阶段我国采油工程技术仍取得了较大成就,完成了人工举升、火烧油层等试验,为我国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发展阶段。伴随着我国多个大型油田的开采,我国逐步研发出能与多种油气藏相适应的采油工程技术,推动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其中尤以分层开采工艺的发展最为重要,并成为了我国油田开采技术的重点。第三,系统化阶段。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这一阶段的油田开采实现了新技术、新工艺的改造与引进,大大推动了我国油田开采工会曾的系统化。同时,在新的管理体系和新的生产模式的不断应用与规划中,石油企业自身也形成了集技术、效益、环保、成本等多方面结合的完善的生产系统,奠定新时期我国油田开采的发展基础。

1.2具体应用

新时期我国油田开采不断引进并研发了多种新技术,不但有力地提升了采油效率,而且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环保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而近年来,采油工程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采油技术。在开采中利用某些损耗小、发酵能力强的微生物,通过在催化剂的作用提高其新陈代谢,进而提高油藏中残存石油的开采效率。第二,热超导技术的应用。热超导技术指的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将某些物质进行特殊处理,使其热阻趋于零。在油田开采中,应用热超导技术可增强原油的运动状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振动技术的应用。振动技术是油田开采中的常规方式之一,可分成水振动和人工振动两类。其中水振动是通过利用高频或低频的水力脉冲来替代传统的振动器,以实现降低原油粘性的目的,促进开采;人工振动是通过人工建立震源,并利用机械波的传送来增加开采产量。第四,新型材料技术的应用。在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石油开采也研发出了多种新型材料应用于石油开采中。新型材料的应用不但提升了石油开采设备的耐腐蚀性和韧性,更有效地提高了石油管道等其他配套设备的耐久度,使油田开采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2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创新

2.1厚油层采油技术的创新

该技术的主要是利用成本低、高效的深度调配剂,使成胶时间得到减少,并与单向采油技术相互整合的一种创新技术。通过这样的创新整合,不但可直接开采油田,而且还可获取到油田中的含水量、各层产液等相关资料,为采油决策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2.2新型材料技术的创新

新型材料主要指的是耐磨损、耐腐蚀的新型高分子材料。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将增强油田开采中设备的耐久度,从而减少了油田设备的不必要维修,且对加大油田勘探阶段的力度,油田采收率的提高有很大的裨益。当前,新型材料早已被用于石油开采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材料的研发不能停滞不前,而是应当进一步研发出成本低、效率高、效果明显的材料,进一步提高油田开采效率,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2.3水平井配套技术的创新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且地形复杂,因此各个油田的地质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为为了实现油田开采的高效率,有必要加强对不同地质类型的研究,并研发与之相配套的压裂技术。比如与水平井相配套的扶杨油层分段压裂技术,在、底水等油层中构建了新型的水平压裂模式。此外,还应当对水平井完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其能符合水平井的要求,最终实现油田开采的规模化。除了上述技术创新的发展,采油工程技术人员还需立足于石油开采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变化,对开采技术进行细化研究,进而使各部分技术都能得到调整与优化,使采油率、开采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3结语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开采本是一项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工程,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提高石油开采效率的重要途径,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要先了解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根据我国油田开采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油田开采的各环节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不断提高采油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石油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曹展铭 吉祥 单位:青海油田采油五厂 青海油田采油一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石油钻井技术;管理措施;创新实践

针对石油钻井技术措施的应用,保证石油钻探的顺利进行,经过生产现场的实践检验,取得最佳的应用效果。对钻井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创新,适应油田开发后期的生产需要,不断应用新的技术措施,提高石油钻探的效率。

1石油钻井技术管理概述

石油钻井技术措施的管理,达到油田石油钻探的需要,才能提高石油钻井的效率,降低石油钻探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不断提高石油钻探的经济效益。依据石油钻井高风险的特点,一旦发生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会给石油钻探带来严重的危害。应用平衡钻井技术措施,采取压井液的循环方式,避免发生井喷的事故。而钻井新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使井筒压力略低于储层的压力,必须实时进行压力的监控,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通过气体钻井技术措施的应用,大大降低对储层的污染,提高了石油钻探效率,但是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岗位员工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处理,应用高新技术措施,达到预期的钻探目标,才能保证安全平稳的钻探施工,完成石油钻井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石油钻井施工现场,应用计算机管理钻井施工过程,实现了钻井施工的自动控制和管理,减少井场的施工人员,保证安全施工。通过对井下钻探设备的革新改造,使其具有自动控制的功能,不断提高机械钻速,减少对岗位员工的伤害。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引入,使石油钻井工艺技术措施满足数字化油田的需要。

2石油钻井技术管理措施的创新实践

各种石油钻探新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达到提高石油钻探速度的目标。针对石油钻井现场的实际情况,优选合适的钻井技术措施,在进行钻井施工设计时,优化石油钻井技术,通过强化石油钻井技术的管理措施,不断应用新的钻探技术,达到高效钻探的目标。

2.1欠平衡钻井技术措施的应用

欠平衡钻井技术措施是一项新的工艺技术措施,应用欠平衡的钻井条件,保持井筒的欠平衡状态,避免钻井液对储层的污染,属于清洁的钻井技术措施。欠平衡钻井技术措施结合井控设备的应用,可保证安全钻探,提高石油钻井的经济效益。对钻井施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井口的监控和管理,如果发生井控溢流的状况,立即启动井控设备,进行关井处理,防止发生井喷事故。

2.2喷射钻井技术的应用

喷射钻井技术措施是建立在高速射流作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高压的液体喷射作用,破碎岩石达到石油钻探的目的。节约钻头的使用,降低了钻头及钻具的磨损,使石油钻探的成本大大降低,达到高效钻探的技术要求。喷射钻井作业施工应用水力破岩的效果,完成石油钻探任务。通过优化钻头的选型,优化钻井施工参数,增加泵压和排量,不断提高机械钻速,满足高效钻探的需要。

2.3水平井的钻井技术措施

为了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应用水平井的钻探施工,减少钻井的数量,能够将水平方向一定区域内的储层的油流开采出来。对于水平井钻井的施工设计非常重要,将水平井钻井分为几个不同井段的钻井施工,垂直井段的钻探和常规的井筒是相似的,而造斜井段、稳斜井段及水平井段的钻探,是水平井钻井的难点,需要合理优化钻具的组合,利用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措施,保证水平井的井眼轨迹符合设计要求,才能钻探出优质的水平井,满足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开采的技术要求。

2.4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措施的应用

为了合理控制井眼轨迹,通过对地质资料的精细研究,应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措施,合理设计钻具组合形式,优化钻井液体系,避免由于钻井液循环不利而引发钻井事故,同时避免对储层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应用绿色环保的钻井技术措施,钻探出优质的井眼轨迹。通过高效的固井施工,保证固井质量,应用射孔完井等方式,将井底和油层连通起来,为后续的油田开发提供保障措施。

2.5钻井井控技术措施的优选

为了保证石油钻探的安全,实施钻井过程的井控管理,建立健全井控管理措施,应用井控设备,保证石油钻探全过程的安全。应用井控管理措施,由专业的井控管理人员对钻井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的井控管理,保证安全钻探。

3结论

通过对石油钻井技术管理措施的创新实践研究,优化石油钻探工艺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石油钻井的效率,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不断创新研究石油钻井新工艺技术措施,提高石油钻井的质量。各种欠平衡钻井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实践,利用气体钻井的模式,减少对储层的伤害,最大限度地发挥钻井新工艺技术的优势,达到最佳的钻探效果。今后的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工艺技术措施,将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钻井施工现场,不断提高石油钻探的自动化程度,满足数字化油田开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恒元,李红燕,李军成,等.石油钻井技术管理在提速提效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6,(3).

第6篇

关键词:施工技术;技术管理;优化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当今的建筑工程施工,建筑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没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是难以实现产品的现实希望,而这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则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1.2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所决定。众所周知,建筑物品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环境、季节、气候和人的因素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工序搭接协调等,在这些生产施工过程中均需要我们以技术管理为先导,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引领我们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达到预期的工期要求、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1.3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四新”技术的应用和国家10项新技术的应用,承担的工程设计新颖、结构会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技术要求更高,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一再提高,技术装备更先进,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技术更新和创新意识要更强。前面说过,施工过程中始终与技术管理工作相联系。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建筑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

2.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前面说过,施工过程中始终与技术管理工作相联系。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建筑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3.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与作用

3.1技术管理工作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GB)和部(专业)标准。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又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技术要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

3.1.2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绘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

3.1.3技术档案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是:①施工图的管理,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业务的工作;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③施工方案或大纲;④施工图放样;⑤技术措施。

3.1.4技术信息和情报工作。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建筑业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提高市场竞争力。

3.1.5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落实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正确配置计量器具并合理使用、保管、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

3.2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保证按科学规律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2)通过技术管理,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3)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针对工程特点和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攻关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营效果;

(4)通过技术管理,积极研究与推广新技术,促进技术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4.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与作用

为了切实搞好技术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与体会,将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归纳、分析与总结,编成技术管理制度和规定,作为技术工作的准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如下管理制度(土建部分):

(1)熟悉图纸、审查和会审制度;

(2)施工图纸设计交底制度;

(3)工程技术变更洽商管理制度;

(4)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制度;

(5)技术交底制度;

(6)施工试验管理制度;

(7)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

(8)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与工程预检制度;

(9)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

(10)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11)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12)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5.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创新的措施

5.1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制度优化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

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包括交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资料部分和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均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测量、试验和工程变更管理。

5.2施工当中优化技术管理措施

为了顺利开展施工任务,在施工准备时期需要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全面而又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任务能够顺利实行及降低的工程成本。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分析并熟悉建设工程的特点、要求、进度、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制定适宜的施工计划、周全且迅速地为施工项目提供技术、人力、组织、物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及准备工作,保证施工可以持续、稳健地实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更重要的是做到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基本技术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施工编制组织、设计工作要有效落实,二是施工当中的技术管理作为重要内容,需要加大对其严格、规范管理,以满足质量、成本、安全、工期等规定要求。

5.3竣工文件管理

谈到竣工文件,其意指形成于建设项目过程中,切实反映施工过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具有留存意义以及使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图纸设计、录音录像等,这些施工项目当中的实情记录,可以作为建设项目开展监督审计、管理验收、养护修复等工作考察的依据。施工当中一大技术难题便是搜集资料的工作,施工问题常发生于组卷或移交之时,在组卷时进行盲目拼凑,待移交时发现同一工作的资料有很多版本,日期也随之不同,甚至规范要求和填写内容不协调,出现矛盾。合理有效的竣工文件管理需要满足两点,其一,工程竣工图中未注明的项目、变动的工程数量、都要对其熟悉、做到思维清晰,不可发生遗漏等重要技术问题;其二,认真核查实验资料,施工工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保证各种施工资料的日期清晰、具有可对应性,便于日后的归类整理、利于查阅或核实。想要做到这些,即需要在平时填写施工资料时,以端正的态度、严谨的行事,及时并准确地实行记录或录入工作,尤其专业实验人员要严格把关,确保工作质量。

第7篇

1 石油地质勘探相关技术分析

1.1 测井技术

在之前的很长岁月里,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在进行测井时施工人员所使用的数控测井仪器精度不足,对数据的应用也具有局限性,这给测井工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影响了测井施工的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阶段施工中所用设备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各类测井仪器可以通过图像的形式将地质信息直观的表现出来,对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传输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当井下情况复杂时,更可以通过不同性能的设备相互配合的方式获得详细准确的井下信息,为施工人员了解井下地质条件提供了良好条件,也让井眼的搜索更为准确。除此之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测井设备更因此获得了更好的性能,例如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等,也因此节省测量时间,为测井工作的开展提供更有利条件。

1.2 物探技术

在石油发展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由于具备的高效性得以广泛使用。它采用人工制造弹性波,并将弹性波发射到需要勘探区域,当弹性波返回地面时用具备高灵敏度的仪器记录下来,根据其传播路程和经历时间来分析被勘探区域的地质情况,从而得知该区域是否含有油气资源。完成地震勘探基本流程的主要技术有: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三维地震技术等,由于“数字技术革命”,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因而物探技术的准确性得到提高,性能也更加稳定,对勘探区域地质条件,岩石存在情况以及含油量的分析更加具有精确性。因而提高了勘探工程的质量,减少了繁琐的勘探工序,使勘探流程更加简单,投入资本更低,加快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进程,并逐步向油气层开发,油藏工程方向发展,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效。

1.3 钻井技术

钻井技术属于石油地质勘探极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其特点表现在成本投入大、技术难度大等,钻井技术的状况与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的成本有着紧密的联系。分析其发展历程,钻井关键技术一般是国外企业掌握,并主导应用的。结合钻井技术使用的场合,可以将其分为几种不用的类型,包括高温高压井钻井技术、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等,较为常见的欠平衡钻井技术,能够改善枯竭油层开发效果,减少地层伤害,提高钻井设备的运转速度。但是该技术也有安全性不足,防腐蚀性不理想等缺点。大位移钻井技术则是适应于海上油气田或者海油陆采开发的钻井技术,能够达到良好的开采效果。另外还有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其能够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并结合油藏的不同性质及开发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开发系统,实施开采活动,实现提高石油采收率和连续性的目标。

2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及其发展

为满足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改善能源短缺现象,对石油的开采要求有着更高的标准,需要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进一步提升,在勘探施工中保证环节严密性,减少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事故问题,提高勘探准确率,提升勘探设备质量,减少勘探环节,确保今后的勘探技术向集成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1 提升设备及仪器的性能

石油开采事业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各种条件均有较大的变化,石油地质勘探和钻井开采环境逐步恶化,需要设备有更加良好的性能,性能较为良好的钻井设备则可以在适应性方面发展,适应特殊的环境,达到深层或者超深层钻井的目标。

2.2 把计算机仿真充分运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技术的广泛运用,其也逐步渗透到石油地质勘探方面,使得该事业能够运用模拟的方法对目标区域实施仿真,深入分析信息,并结合模型及输入数据,判断及分析目标勘探区域中油气分布状态。不仅提升了石油地质勘探的准确性,也简化了勘探的方式,还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另外,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刺激下,三维地震模拟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频率不断增加,为盆地撒气与油藏模拟等地下成像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与此同时,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工程的设计与生产的管理质量也实现了快速提高。而含油气系统,将油气的形成与转移、聚集等不同的环节组合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进行应用,使单独的研究与成藏条件被改变,已经成为含油气区预测与油气藏分布评估的重要形式。将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统五,可以对石油地质勘探工作进行仿真,助力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膨胀管及连续管技术的使用

复杂的地质情况,会为钻井施工的进行带来一定困难。当一般的钻机技术无法满足施工需要钻井深度时,可以使用膨胀管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建设更深的钻井管道。而连续管可以适用于那些一般技术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下,它对于钻井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减少建设中对于原有环境的破坏工作,通过在管内设置其他仪器检测井中数据信息,从而为钻井的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第8篇

关键词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优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6-0212-01

在不断的优化网络技术在电视广播传输中的作用中,使得数字广播节目、互动数字电视盒收发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与管理实现了技术上的提高。

1 网络的结构模式

时代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对广播电视的业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多功能的网络是满足人们需求的路径。网络的结构模式一般分为两种:HFC+CMTS的网络模式能够达到广播电视网、Internet数据网与入户端的光纤是同一同轴电缆,实现了Cable Modem建立在广播电视电缆的双向网络之上,在安装盒管理中更加的灵活,操作起来也更加的方便。但是HFC+CMTS的网络模式造成回传噪声影响网络稳定性,可是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增加大量的滤波器,这样的使得成本投入过高,很多地方也放弃了这一模式的应用;HFC+EPON的网络模式也能实现用户与广播电视的双向互动,其中采用了一种纯介质网络PON,这种介质网络能够将广播电视局端和用户端的有源设备消除掉,加强了传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接入网的最后的网络通信的基础,在双向的传输过程中建设了设备的维修费用,提高了传输的效率,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等,是受到各地认同的网络模式。在HFC+EPON模式中启发我们在优化广播电视网络中要注意光节点分布的周密度对传输效率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光纤价格不断下降,准备充足的纤锌也是为将来网络平滑升级工作降低成本。

2 信号的传输方式

在广播电视有线信号的传输有1 310nm和1 550nm两种方式,1 310nm具有组网简单的优点,1 550nm波长具有衰减小,适合长距离传输的优点,因此市到县、县到乡一般都选用1 550nm的组网方案,这一点很多同行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问题是在县城的网络优化中,往往各持己见,过去由于光缆价格较高,1 550nm的光设备(包括光发射机和光放大器)价格昂贵;而1 310nm组网又比较方便,因此,大多采用1 310nm方案,但是如今光缆和1 550nm光设备的价格已大幅度下降,加之1 550nm具有衰减小的特点,在有的县城也出现了采用1 550nm组网的做法,

到底采用怎么样的方案更加优良呢?笔者认为要因地制宜,就其投入而言,二者差不多,如果过去在县城是采用了1 310nm组网的,下一步的组网仍以1 310nm方案来进一步对网络优化更为便,如果已具备1 550nm光发射机,县城已按1 550nm组网的,下一步的组网仍以1 550nm方案对网络优化将更加节省投入,其理由有二:一是已采用了1 310nm组网的,网优中只需增加少量的光节点,但如果改为1 550nm组网,会造成资源浪费,增加资金投入;二是过去采用了1 550nm组网的,或者是已具备1 550nm光发射机的,或者是新建光网络的,采用1 550nm方案优化网络,将更加节省经费,这是因为你的县城采用1 310nm后,镇乡的传输仍需采用1 550nm,所以不管如何你都需要准备一台1 550 nm的光发射机。而一台20db的光放大器,价格相当于4台1 310nm的10mW光发射机,但所带的光节点数量确大大增加,因而投入将更加节约,只是有一点要提醒的是,虽然一台1 550nm的20dB光放大器可带近40个光节点,但我们在信号分配的时后,不宜采用16路以上的光分路器,对于一个县城来说,最好采用等分,先采用一分四,再连接一分八或一分十光分路器,这样一是便于链接;二是降低插入损耗;三是确保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网络的传输容量与光节点的分布

中国经济的腾飞加速了各个行业的进步,广播电视发展也是与时俱进,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改进工作。网络技术的加入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日新月异的社会和不断更新的技术使广播电视在实施网络优化中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技术的更新问题,要注意刚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普及的技术是否在刚刚普及好就被市场淘汰的问题,所以,实施的优化措施只能考虑当前3年~5年的需求。

在广播电视的网络优化中,只是考虑增加成本的投入,扩大设备容量这种做法不仅脱离了广播电视的实际问题,而且很多资金投入是不必要的。要注意到,在未来的3年~5年中,广播电视的网络传输量不会超过500套的,还有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使得传输的赫兹减少,500套的电视节目的赫兹也不会超过700,所以不管接收到再大的数据传输任务也不会超过860MHz。根据市场的调查得知,860MHz和750MHz的设备价格是相差甚少,只是1 000MHz的网络设备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在广播电视网络优化中采用860MHz这样一个方案来对传输设备选型,至少在未来5年内是不会落后的,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9篇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 包容性增长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措施的应用逐步提高,结合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综合分析应用是保证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关键。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引入经济增长中。针对新兴的技术和各种公益形式进行分析与应用是创新工作的重点形式。人们在工作中对各种特别关注技术发明和技术进步层面上的创新。并且使得新兴的技术和发明能够合理有序的应用在商业运转之中被称之为是技术创新。尽管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济领域和经济增长方式中都能够合理的应用技术创新模式和方式。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通过牺牲环境资源和各种能源为基础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对社会环境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1. 中国技术创新困局的表现及反思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有目共睹.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改进提供了基础前提。在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列为世界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的前茅。然而,这种以量取胜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使得国家各个领域都取得共同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各种技术领域,我国与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制国家中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是技术领域中的各种困局影响形成的,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在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中,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最为密集,对经济增长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将以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水平为指标,进一步验证中国是否存在创新困局,是一种什么样的困局。

2. 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技术

创新的因素分析中国的创新困局,与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改变这种困局。需要明确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中不利于创新的因素。关于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很多,通过对比与归类.可以总结出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共识,正是这些特征制约了创新机制的发挥,从而造成了我国的创新困局。

2.1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

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往往和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融合在一起。高柏认为与注重保护国内市场,以自主品牌的高附加价值产品进行国际竞争的日本古典发展主义不同,中国的新发展主义积极地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

2.2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不包容技术创新的原因分析

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下,有许多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因素,它们通过影响技术创新的产生机制,制约了技术创新的开展。这些凶素本身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紧密相连,它们作用于技术创新发生机制的各个方面,它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创新。

2.2.1在经济发展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忽视。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是以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为特色的。在出El产品中。虽然涉及大量高科技产品,但这些产品的生产仅与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相结合。与本土研发的关系微乎其微。而以投资拉动为特色的经济增长。注重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追求投资效率;高科技投资项目以技术引进为主。

2.2.2金融体系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确立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从而使金融发展服从于政府经济增长的目标。在资本市场上,政府非常注重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这种政策措施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风险投资没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本应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没能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

3. 包容性增长及其理念“包容”创新的

内在机制

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是影响到技术创新产生的内在机制,从而在环境、外部知识输入和研发能力方面抑制了创新的产生,通过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贯彻包容性增长理念,解决技术创新的困境,需要对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深刻认识,在理解包容性增长包容创新的机制后,制订合理有效的实施机制,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3.1包容性增长及理念的扩展

包容性增长是在“益贫式增长”和权利贫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与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权利贫困理论以及关于社会排斥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包容性”反映了这种理念对公民权利的强调和对社会排斥问题的重视,强调贫困人口不应因其个人背景的差异而受到歧视,不应被排除在经济增长进程之外。

3.2包容性增长“包容”技术创新的原因

3.2.1强调生产性岗位的创造。将强化政府对技术创新作用的认识。

“包容性增长”的原始意义在于:有效的包容性增长战略需集中于能创造出生产性就业岗位的高增长,能确保机遇平等的社会包容性以及能减少风险,并能给最弱势群体带来缓冲的社会安全网,最终目的是把经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普通民众来受益。

3.2.2注重机会平等,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积累是技术创新得以开展和推进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我国阶层固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大量下层精英由于家庭背景原因难以获得合适的岗位,而一些重要的岗位却被一些不称职的上层庸才占据。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整体经济效益的下降。

3.2.3重视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研发努力程度。

目前,我国企业创新的主力仍在国有部门,但国有部门“共享式”的工资决定模式倾向于在压低高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的同时,抬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技术创新是生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合理,对于技术人员不能形成足够的激励,导致了技术人员的努力程度不足,进而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低下。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