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财务法规

时间:2023-11-11 09:18:50

导语:在企业财务法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财务法规

第1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企业财务规避风险

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先后30多次改写新高纪录。人民币升值已成事实,人民币升值对企业会产生哪些影响?企业财务又将如何适应本外币的汇率变化,以提高企业财务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能力。

一、人民币升值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对产品成本和利润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改变各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和费用等账面价值,通过权责发生制和外汇折算差异等影响企业经营业绩。首先,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降低,销售收入下降,减少了企业经营现金流入;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企业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下降,由此引发的汇率波动又会增加企业的产销成本,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人民币升值不仅对企业当期利润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摊销、预提等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处理方法影响到企业未来各期的利润实现。从2007年起,在金融性资产、投资性房产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新会计准则环境下,人民币升值还会通过影响上述资产的公允市价来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2.对财务费用的影响

汇兑损益是财务费用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在持有外币货币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动而产生的损益。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对于拥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如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的公司,用人民币计价的汇兑损益将会增加,从而增加财务费用,减少当期的净利润。

3.对销售费用的影响

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但是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产品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的价格就升高了,出口降低。结果,国内市场上供给越来越多,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激烈,为使公司的商品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增加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许多公司将会在营销方面投入更多,如扩大产品宣传、增设销售网点等,销售费用将大幅增加,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二、企业防范与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措施

1.在财务管理方面,调整企业资产和负债结构并强化现金管理

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影响。汇率的变化还会造成企业利润下降或者折算成本币后的债务增加。资产和负债管理是将这些账户进行重新安排或者转换成最有可能维持自身价值甚至增值的资产及币种,尽量减少企业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头寸。人民币升值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减少风险暴露,平衡现金流入与流出。对于因为外债而面临巨大汇率风险的企业还可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改变融资方式。尽量争取应收与应付账款的平衡、减少垫付资金总量.加快应收外汇账款的回收速度。2.在会计处理上,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和入账汇率

在选择适当的计价货币上,企业一般在出口时选择高利率货币和对交易过程有利的货币,进口则反之。目前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进出口公司、对外承包公司等都采取此种方式进行避险。但这种操作方式一方面会受到交易本身的限制,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另外一方面也受到实际执行人对汇率市场判断的影响。企业可以考虑向非美元计价的市场出口,比如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由于欧元和日元的相对升值,可以增加出口销售收入,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3.适量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

人民币升值,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坚持“尽早结汇,适量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的原则。由于人民币还有升值的趋势,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汇率的发展趋势,减少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冲击。如对于外币“应收账款”,要讲究收账政策和收账方法,改变信用政策,加速资金的回笼。而对于外币“应付账款”,在不影响公司信誉的情况下,尽量延迟进口材料或延迟付款,或改变货款结算方式。

4.适当增加外币债务

如果一些外资预计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必将选择最佳时机大量涌人中国,但因一时找不到好项目,就先存放在银行,到时资金供给将相对充裕,筹资成本会有所下降,公司可利用这一时机适当多举债,较好地利用财务杆杠为公司带来收益。所以,对于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公司来说,可适当增加美元债务,这是一种较好降低融资成本的财务决策。增加美元债务的方法很多,诸如增加美元贷款、借外币负债、将人民币借贷变成外汇借贷、尽可能偿还人民币贷款、将要到期的国外贷款推迟还款等。

5.加强涉外经济的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规避人民币升值的根本措施在于企业提高涉外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开发自主品牌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价值;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从价格竞争走向非价格竞争。尽量在海外建立和发展自身的营销网点,或通过合作、或利用当地的营销网络,把产品直接渗入当地的商业和营销体系,以当地的市场价格销售,既避免汇率风险,又增加利润。在可能的条件下,把贸易品转化为投资品,把出口短期内不能收回的资金转化为投资资本金,以直接投资、收购、参股、兼并、控股以及获得资源的开采、开发和分配或远期产品置换合同等多种方式,在贸易对方国完成债权、股权、股份的转移或对不动产的投资,从而避免和降低本币汇率升值的风险。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进口贸易,不断扩大进口规模,实现“以进补出”,减少升值带来的影响。

第2篇

【关键词】财务公司;规范;集团;动力

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核心,集中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专业化有利于提高运作效率。笔者认为,设立财务公司是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促进财务公司规范运作更是企业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的必要性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炼焦煤生产企业。公司的跨越发展将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如何进一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增强集团的发展动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务工作的首要任务。财务公司通过对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提高内部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辅之以一定的投资、融资等手段,达到优化集团资源配置、改进现金流的目的。

(一)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功能

资金集中管理就是在集团各成员单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集团内部有偿调剂使用,降低整个集团的财务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可以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起到对子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的监控作用。独立地帮助集团了解各单位占用资金多少、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好坏、交易对手风险大小和现金流的变化。

(二)创造集团争取整体利益的优越条件

集团提升竞争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集团不但要熟悉经营管理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还要熟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债务市场。继2007年成功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后,目前正积极开展发行中期票据及二期企业债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如何与评级公司、审计事务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协作的问题。成立财务公司后,可以从维护集团利益的角度来自主选择投资银行,选择评级公司和审计事务所,选择募集资金的各种社会中介,增强集团对外的谈判能力。

(三)延伸集团投资融资业务的职能

财务公司的效益包括对集团的贡献和效益以及财务公司直接的经济效益。集团公司近年来连续地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及大规模对外投资对此体会尤为深刻。财务公司通过拆借、担保等作为主业的延伸和派生来提高资产回报率,改善集团现金流,提高服务效益。

二、如何规范财务公司内部运作

搞好一个企业,一靠人才,二靠制度。重视内部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可为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

现有财务公司的前身大多是集团内部的结算中心,人员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单纯依靠财务公司的自身力量在短期内是难以创造的,所以必须考虑引进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有金融工作经历,特别是有国外资金运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来更好、更快地设计软件,设计资金的管理模型,更好、更快地达到降低风险,拓展业务新领域和管理国际化的预期目标。

(二)制定完备的内控制度

制度建设首先要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董事会要通过下属的委员会或小组对财务公司进行管理。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资源,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要有一个明确的长远奋斗目标和战略规划,通过严格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报告体制,以保证决策的灵敏性、准确性。一是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小组,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二是成立审计委员会。财务公司都是关联交易,其风险要通过审计得到有效控制。稽核工作一定要与风险管理配合,为控制好相关风险发挥作用。只有把人才和制度结合起来,公司的严格管理和科学发展才有很好的基础。

(三)完善财务公司法人治理

公司法人治理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治理结构,另一个是治理机制。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设置等。治理机制包括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司法人治理,促进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协调发展,促进财务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以达到提高财务公司运作效率、降低财务公司经营风险的目的。

应该全面考虑财务公司法人治理的三个价值目标,结合我国财务公司法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财务公司的法律定位,笔者就完善财务公司的法人治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引入战略合作者,适当实现财务公司股权多元化。

2.明确授权,严格问责,夯实财务公司法人治理基础。

3.强化信息披露和外部监事制度,切实发挥公司治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4.完善制度指引,强化财务公司外部治理。

5.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和激励制度,优化财务公司治理机制。

三、处理好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一)设立财务公司是集团健康发展的需要

设立财务公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利用水平与效率,进而提高集团对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提高集团的管理水平和品牌效应,在财务公司出现支付困难的紧急情况时,集团按照解决支付困难的实际需要,增加相应资本金。这是由财务公司与集团的关联性和对集团的重要性所决定的。财务公司对集团统收统支,必须按日结清,按月支付,否则,一旦问题积累和拖延,则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到集团的健康发展。

(二)财务公司目标和集团整体目标的区别

财务公司的目标和集团的整体目标既是完全一致的,又是独立的,必须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另一个重要的基点就是财务公司在风险自我防范方面要与集团达成默契,当发现集团资金缺乏,经营状况不佳时财务公司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要有独立的风险判断,不能盲目服从集团的要求。

(三)取得集团支持和监管的统一

集团应当对财务公司在集中集团内部的资源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支持。财务公司为集团的成员单位服务,如果没有集团的有力支持,就没有办法有效集中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资金。

集团要加强监管但要避免乱干预。财务公司与集团密切关联,但财务公司是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理念,必须遵循市场规则以及金融行业的客观规律。集团要依法通过董事会来管理财务公司,通过董事会的职能委员会实施有效的审慎的持续监管,但不能干预其经营活动和风险取向。

(四)实现关联主体的利益共盈

财务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利益各方协作,在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上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实现维护股东及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工、债权人)利益共盈,最终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发展。

四、协调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外部协作

(一)处理好与银行的合作

财务公司从筹建开始就离不开与银行的合作,很多情况下,银行与财务公司存在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财务公司不能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那就必须与商业银行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财务公司要寻求最大程度的主动权,避免银行坐地起价,甚至在与财务公司的合作中抢走自己的客户。

财务公司在与银行的结算合作中,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多伙伴制,即结算网络的建立以财务公司为中心,邀请多家银行与之平台连接,从而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各银行结算网络的特点选择结算银行。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存在绝对的垄断权,必须用心服务才能保持和提升业务占比。二是完善财务公司中介功能,使企业完全信赖财务公司,由财务公司代表企业与银行合作,以避免客户流失。三是双赢原则,银行也是盈利驱动机构,财务公司设计合作框架也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否则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也不可能提供更多资源。

(二)协调好银行利益

银行模式高度集中了成员单位的资金存量和流量,对当地银行的业务量及相关利益影响较大,降低了当地银行为成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这需要财务公司与主办银行明确沟通协调机制,以保证资金集中后对成员单位的服务质量,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

(三)合作中提高自身服务

与战略的确立相比,战略的施行才真正是一场难度更大且永远没有结束的战斗。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没有强大的专家队伍、发达的结算网络和先进的产品。但商业银行也有其弱点,就是它只能提供标准化服务,而财务公司由于客户限定在集团内部,客户数量非常有限。因此财务公司应该认真研究客户需求,尤其是商业银行一时难以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试图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来赢得客户的好感与信任。在监管政策范围内,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可称之为以市场化方式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由于没有垄断的地盘,财务公司要形成“客户就是上帝”和“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共识。

财务公司要把整个集团对国内、国外的银行服务统一管理起来。财务公司按照统一的需求进行招标,银行网络、科技支持、服务态度和清算经验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在与商业银行的谈判中要把握几点:集中谈判,统筹优选,留有余地,当前服务满足度优先,兼顾明天需求满足度。

(四)创新服务是出路

以市场化方式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与集团控股体制下通过行政命令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在资金集中的程度和速度方面显然不能与后者相比。这也是财务公司在外资银行不断涌入、攻势凶猛,中资银行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的形势下,避免边缘化的唯一途径。同时开发相对易操作的电子支付系统,推出具有财务公司特色的现金管理系统并不断升级完善,使其具有实时收付、付款人信息提供、预约付款、远程支付、财务数据自动上传、批量支付、票据管理、账户管理、资金辅助信息查询等一系列财务公司特有功能,这些功能商业银行还不能提供,但却为客户尤其是操作层面的财务人员所支持,容易赢得财务人员的好感。

五、构建安全结算模式,增强集团发展动力

企业集团是财务公司存在的前提,资金集中管理是财务公司存在的基础。设立财务公司就是依靠市场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管好自己的钱,用好自己的钱,达到提高整个集团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曾经有许多财务公司由于方向不明,定位不清,严重违反国际上建设良好财务公司的基本规律和理念,最后到了破产的边缘。因此新设财务公司从一开始就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目的,有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一) 积极探索与实践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新途径

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对资金集中管理、资金风险控制、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强化对资金存量、流量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实现对资金看得见、控得住、管得好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和手段有所突破和创新。在了解财务公司原有四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高度集中模式,收支两条线模式,一、二级账户联动模式)的基础上,借鉴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资金集中管理应该满足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在不改变企业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基础上实现对系统内资金存量、流量的高度集中管理;二是增强财务公司的资金调控与驾驭能力,有利于财务公司的资金计划和头寸调度;三是能充分利用多家银行的结算网络为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和结算服务;四是有效防范和控制资金集中结算后所产生的风险。

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在于财务公司结算职能的发挥,在于合理地划分财务公司和银行办理资金结算服务时的处理“界面”。财务公司要实现高度的资金存量、流量的集中管理,就要更多地承担银行的资金管理和支付职能,并充分利用、挖掘银行的资金结算网络,为成员单位提供类似银行的资金管理和结算服务,可以以虚拟银行的模式来实现。

虚拟银行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财务公司拥有清算号、交换号,直接办理结算业务并参与清算,现金业务仍由银行办理,财务公司直接参与清算与交换,减少了资金的流转环节。这将大幅提高财务公司的结算效率,资金备付水平因此会进一步降低,流动性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控制。若央行能让财务公司拥有清算号和交换号,这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资金管理模式。

(二)电子结算业务系统的安全架构

第3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新理念

        一、现代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一味地仅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为充分发挥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决策者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在:(1)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而不能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2)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3)企业税收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 

        (二)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透导企业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例如,税法规定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利益。但是,如果撇开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吸纳能力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片面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那就可能诱导企业作出错误甚至是致命的营销决策。

第4篇

(一)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原则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要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其财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大规模的生产企业往往有较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经营内容,而且活动的范围较大,决定了其财务活动具有资金量大、财务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小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较为单一,活动范围较小,相应的理财活动也比较简单。另外,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如股份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和联合经营等,不同的经营方式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不同的。因而,在设计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时,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吸收而不能简单模仿。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既要遵循国家统一规定,也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自主权,如自主筹资权、自主投资权、资金调度权、利润分配权等,企业在制定内部财务制度时应予以具体化。凡是可以由企业进行选择的财务政策,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总之,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重点应放在体现个性上。

(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财务管理中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在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处理企业财务关系上贯彻以责任为中心、权利为保证、利益为手段,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责任制。这一原则是处理企业内部上下左右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准则,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财务管理必须按照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与阶段,将有关指标分解落实到应对该项指标直接承担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建立横向责任部门与纵向责任单位相互交织的管理责任制。实行归口管理应注意的是,必须在各部门各单位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分解指标,赋予相应的财权,并按照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给予应有的物质利益。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要在管理责任制方面体现权、责、利的结合。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各方面责任履行人员的积极性。

(三)合规性的原则

合规性是指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财务制度中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确保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协调发展,并为企业不断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法规和相关经济法规。这些法规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又反映了宏观上管理市场经济的要求。置身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中的企业管属于受宏观管理调控、指导下的微观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应在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的指导下运行。因此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规定,也是企业制定内部财务制度的制约和导向因素。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时不能超越或突出国家统一规定,不能脱离国家财务法规另搞一套,必须确保国家财务法规的有效实施。在坚持合规性原则的同时,企业由于人、财、物、信息各因素,供、产、销各过程,筹资、投资、耗资、收回与分配各环节,交错在一起,因此在设计企业内中财务制度时,也可根据其目标、任务、理财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效益性原则

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规范财务行为,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应在满足财务管理要求的前提条件下使财务制度简单明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考虑设计成本、运行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达到制度科学化,效益最大化。

(五)稳定性原则

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改进。但是,如果变更过于频繁,就会造成混乱。因此,制度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其变与不变要由实践来检验:凡是经过一定时期实施后证明是正确的,就必须坚持保持其稳定性;凡经过实施后证明是不可行的,就必须修订甚至摒弃。

第5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其生命周期却在不断缩短,平均寿命只有2.9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根源

1.民营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认识的模糊性

很多民营企业家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了处于被动地位,致使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等财务工具无法发挥作用。造成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的原因在于没有针对性强,统一的法律依据,而且财经法规的企业的违规行为惩治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责任人追究力度也较低,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2.不重视科学的投资方向,资金量有限

民营企业大多经营规模小,资本构成低,不易筹集到资金,因此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发展。筹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低,银行方面不得不慎重考虑是否应当贷款。由于筹资渠道狭窄,造成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源自于自身积累,难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民营企业的财务控制薄弱上主要表现在,一是现金管理不善,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迟迟未能收回。因为缺乏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没有规范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缺乏有力的收款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兑现而造成托拖欠账款。

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一般多由亲属担任,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不能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难以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管理手段参与管理;由于任人唯亲,阻挡了非家族优秀财务人才的进入,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同时由于人情观念限制,也会导致在财务控制中的考核、奖惩制度无法得到严格执行,因此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5.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督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财经法规,民营企业规范体系不健全,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经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由于目前社会审计尚未涉及民营企业,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因此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较大,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企业领导者要全面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新理念

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另一方面民营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民营企业必须正视自身的财务背景,大力规范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以降低经营风险,并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2.健全财务机构,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制度,完善财务处理流程

一方面要健全财务组织机构,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管资金调度、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安全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第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

3.提高财务管理者的素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首先,民营企业家要加强学习,在管理工作之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及必备的财务知识。其次,民营企业家要克服任人唯亲思想,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应安排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人员。第三,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后续教育制度,鼓励财务人员学习和创新,不断适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第四、企业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

4.要加强对民营企业财经法规建设,加大惩治力度

我国目前所有的财经法规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因此,政府应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适用民营企业特点的统一的法规。希望政府能加快进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给民营企业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通过立法明确民营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相关责任人的财务行为。

5.要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首先,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其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第三,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

6.要强化外部监督,规范财务基础工作

政府部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在建立健全了针对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更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促进民营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同时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

三、小结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现象,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较为松散。企业如果不重视财务管理,让财务状况继续恶化,最终会丧失现金支付能力,走上破产的道路,因此,民营企业应明确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民营企业只有加强做好并完善财务管理的工作,才有可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里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孙晨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决策探索,2007,(2):25-26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B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为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而进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制度,这项制度主要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整个企业运营中的“监督器”职能。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会计质量,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保证国家政策和法律有效贯彻执行的同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且充分考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加以控制。

一、实施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有着明确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还要定期披露财务报表,财务信息。通过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进行完善,能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核算准确,财务报表编制既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节约经营成本,还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在法律的保障下,实现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企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企业的科学化发展。内部控制以预防为主,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程序,保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提前发现错误操作和舞弊行为,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实施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和自身管理水平的需求

财务管理的活动贯穿于企业投资、融资和营运资本运转的各个环节,它的管理对象是企业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企业只有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为后续经营提供保障。同时,财务管理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有些企业没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更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些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中存在业务交叉,有些业务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有些业务却由多人共同负责,造成资源浪费和责任的相互推脱。有些企业没有配备充足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应的责任没有明确。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控制机构,但是在运营时并没有真正发挥内控机构应有的作用,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只是表面形式。

(二)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内控意识较差

内控制度是否设计的科学合理、是否执行的有效,都与企业整体的内控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部分企业在整体上缺少内控意识,对于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少,特别是很多企业领导根本没有对内部控制起到应有的重视,轻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意义。有些领导虽然认识到应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对制度的实施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切身实际的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结果使得建立的内控制度名存实亡,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及内控制度等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与国外健全的财务管理相比,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由于发展的时间较晚,人员配备和软件开发相对不足,导致财务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财务工作高效完成的重要保证。但是,很多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综合素质较低,对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的解读不到位,缺少学习精神;过多的依赖单位领导的指示,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导致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不强,会计记录的准确性不够,财务信息的严重失真不能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精细化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管理,增强财务管理的自身调节能力

财务活动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重要的制度,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制定时,首先应该考虑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哪些环节较为薄弱,存在经营漏洞最大,这些环节是企业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其次,企业应该根据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对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制定岗位说明书,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在财务工作中所处的业务流程环节和工作的重要性,保证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名人员的行为都得到规范,切实做好财务工作。

第7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结合

一、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

所谓财务会计,是经济活动发生前或进行中,企业对这个过程的一种监督和控制措施。企业财务会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是记录和理清企业投资者、债务所有人及上报政府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关系着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二)管理会计

所谓管理会计,是企业为了了解和掌握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这种活动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它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并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依据。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然性

(一)内部条件

有现代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二者之间较差的经济活动或环节也越来越多。依靠单纯的财务部门难以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和互补。在业务流逐渐融合的趋势下,现代企业有必要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考虑,以此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另外,企业决策投资与管理经营当中要借助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成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非财务内容,以备经济管理不时之需。

(二)外部条件

当前,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会计环境面临巨大的信息化考验,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如果仍然采用单独的会计职能作用,难以应对复杂的信息处理与调整要求,更耽误了企业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只有有效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才能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企业的经济活动,为科学决策提供全面的财务依据。管理会计能够体现自身的灵活性,借助新型的会计处理方式,要么是对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借鉴,从而对一系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使得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及时性大大地提升,但当前管理会计中对财务数据的最基本需求若没有了财务数据来源的支撑,那么企业的管理会计功能也无法全面实现,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规范的差异性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要实现融合发展,不仅需要考虑必要性,还要考虑二者条件成熟与否。首先,企业必须要考虑当前我国建立的会计标准及法律法规是否适用于两种会计职能。要知道,财务会计时依照我国会计法律法规而严格核算的,一切以此为前提;而管理会计多多少少渗透了企业内部发展要素,这种依靠企业内部发展背景而独立核算与管理的财务管理活动,往往不需要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因此,在具体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对二者的具体施行进行调整,二者会计法律规范性建设背景的差异也会导致两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急需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信息数据共享难题

企业财务会计最终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及记录以报表形式呈现给外部,具有我国会计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规范和格式要求。但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呈现形式较为灵活,没有严格的格式和规范要求,只需要满足企业内部人员使用条件即可。由此可见,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要实现融合发展,最终会遇到信息与数据共享领域的困境,二者在计量和整理方面的区别,将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与数据的共用极为困难,且影响会计质量的提升,导致融合发展举步维艰。

(三)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二者从业人员素质现状来看,尽管我国对会计从业人员设定了一系列从业门槛,资格证的考取等。首先,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尤其还需要考验从业人员的素质与道德问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硬性要求。其次,因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同,在两者的相互融合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既能从事财务会计又能从事管理会计的人才,必定需要同时具备财务分析、会计法律法规等业务能力,对人员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会计制度

由于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二者规范适用性区别导致融合的困境,需要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以更加科学性和统一性的融合平台促使二者法律法规规范性建设更加兼容。创新会计方式及财务管理途径,挖掘企业从业人员兼任的能力,为从业人员制定明确的责任与义务清单,有效控制与管理企业财务实际状况,在建立全面的经济活动信息来源基础上,实现二者融合发展。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伴随信息化背景的到来,企业有必要为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源,整合二者的信息呈现方式,研究和设计出统一的信息储存与转化平台,帮助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兼容并蓄。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技术局的共享功能,提升会计实务操作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引导会计工作高效开展。

(三)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是保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人员前提保障。企业要通过实施必要的融合职业培训活动、引进高素质会计人才等方式招纳和培养更多素质优秀的会计从业人才,注重会计从业人员法律知识、会计处理能力、计算机能力及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素养的培养,为企业打造综合素养与业务素养兼备的会计队伍。

五、结语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是会计行业提升效率的一个客观要求,作为从业者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完善会计工作为自己的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小玉.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第8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策略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保障。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为此,必须根据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2000年实施的《会计法》中,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薄弱和经济舞弊事件增多的现状,财政部也在近年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范,为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打下了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企业控制论的相关原理一系列的管控手段,有效地管理和约束企业的具体财务活动,科学规范地约束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内部控制是财务活动管理的技术、程序和方法的总称,可以帮助企业完成预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严格按照预定的财务管理目标开展经济管理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过程。具体说来,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计划。通过监督和调节企业的财务计划执行过程,确保企业财务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二是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通过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设立合理的财务预算,构建集分析、计划、调控和考核为一体的管理体系。

二、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

财务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很多财务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发挥这一职能,在上级领导的权威下,无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只听从于领导的“唯官式”财务管理体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企业缺少外部的监管压力,导致内部操纵财务管理行为的发生,使外界的监督力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基础薄弱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在财务管理知识和会计制度信息更新频繁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可信度不高的情况,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薄弱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严格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并及时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有效应对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局面,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权威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法律法规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根本保障,能够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虽然目前我国颁布了《会计法》等财务工作的法律法规,其中明确了会计监督的权限与职责,并在执行、赔偿和处罚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可以有效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约束。但是,在具体执行方面,仍然需要贯彻“监督必全、执法必严”这两个方面,建立完善的执法程序,使财务工作的法律法规真正取得实效。

(二)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与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情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管理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做好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而不能仅仅依靠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应将内部控制措施溶于企业管理体系之中,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外界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财务人员选拔和管理,选择和培养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严格限定财务人员招聘过程中的录取条件,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选拔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加入到企业财务管理队伍中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信度,使企业能够有效掌握自身的财务状况,准确把握企业财经动向,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保障。鉴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不力的现状,因此,应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开展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审计工作,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取得实效;要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地位,使审计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涉,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扎实有效开展;要设立合理、完善的会计机构,并配置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化会计工作队伍,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总而言之,企业要完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除了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与会计人员的培训之外,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对企业的内部财务进行有效监督。

结语:

在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控制的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途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与可靠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原则 应用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为我国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有了新的原则和要求,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更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做好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整个开发过程,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中国社会的进步需要企业不断地发展,现在企业越来越需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这个重要任务,尤其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让企业发展和企业财务管理这一职位密不可分。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应该最大化发挥它的职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税收筹划的含义与特征

首先,税收筹划是一项财务行为,税收筹划界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内容。众所周知,我们对传统财务管理的理解是主要集中在对现金流收入的层面上。比如,一般在税后测量的基础上计算投资收益。在项目研究和开发阶段,结合税收减免的相关政策,有效减少税收支出,从而增量现金流,提高项目的收益。在如今的经济活动中,企业的所得税是企业应缴纳的税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税收筹划通过研究企业的税务活动,这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相关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考虑税收的影响,正确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

其次,税收筹划是一个具有预先规划的行为。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政府通过税收的来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针对不同的税收对象,确定税目税率,依据相关的税收法规,来进行经济引导。由于不同行业的投资情况、管理现状和会计活动是多方面的,纳税人的性质也是不同,所以选择的税收筹划也是不同的,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将税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三、财务管理中的筹划原则与应用

(一)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效益的最大化。当然,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阶段,税收优惠是对纳税人有利的,然而在实施这个计划方案过程中,纳税人将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经营成本,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是否实施该计划方案。因此财务管理中的筹划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当项目的收益大于其成本,说明这个方案有实施的可能性。反之,当计算收益小于成本,那么这个方案就有待完善。一个成功的税收筹划是优化多个税收计划,充分考虑其收益和成本,从而确定最优方案进行实施。

一个优秀的税收筹划,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降低企业税收必须着眼于整体的税收负担,不能只关注于局部的税收负担。因为所有的税收都是互动的,税务具有整体性,不可以点带面;其次,企业的税收筹划不单纯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的比较,在制定方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税收计划的税收负担以及可能增加的税收负担。最后,纳税评估方案要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结合财务管理原则综合充分考虑,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的经营目标。

(二)具有合法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开展的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必须根据各种税收计划进行方案的制定。其次,企业税收筹划不能违背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在法律的允许下进行税收筹划。最后,财务管理相关人员要时刻注意国家相关法律的修改,根据最新的法律要求进行税收筹划,不能墨守成规,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税收筹划符合新的法律法规。

(三)与财务管理目标相适应的原则。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使企业的税后利润最大化。首先,是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资本回收率。其次,充分利用免息贷款进行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后,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税收筹划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主要筹划目的。最后,正确认识,减轻税收负担并不一定会降低整体成本。一些时候,减免税收的过程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不可一味的以减少税收为目的,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运营现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适应,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四、结束语

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不直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尤其是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和收益情况,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项目的实施与否。企业应该聘用分析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让他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的实际发展趋势,充分掌握税收筹划相关原则,制定合理的方案,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税务管理人员也必须加强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为企业做好信息分析,推动企业走好又快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系统,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制定符合企业运营实际的税收筹划方案,使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百芳,刘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原则及其应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