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5:17:07
导语:在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目的 讨论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将70例孕产妇分成两组进行护理,对两组孕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并且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等,此外还要对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相关的调查,将其对新生儿护理和孕产妇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以便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结果 优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普通组?结论 妇产科中的临床护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过改善之后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对母婴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问题与对策
在妇产科中临床护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它对母婴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妇产科中应该更加重视临床护理工作[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各种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尤其是对于妇产科中的护理工作,其要求更高,这就要就妇产科中的护理人员更加具备各种专业知识,在护理工作中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保障[2]?文章主要探讨了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4月间的70例孕产妇,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70例孕产妇的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为27.34岁,孕周在34-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54周?将70例孕产妇分成优化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35例,分别进行护理观察,现报告如下?
1.2 方法
此次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针对孕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以及对其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且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等,主要目的就是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使护理效果有所提升?此外还要对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相关的调查,将其对新生儿护理和孕产妇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以便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2 结果
3 讨论
3.1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问题
3.1.1 人才流失问题
在妇产科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才能帮助母婴保持健康状态[3]?但是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的护理人员都是来自一些护理专科学校和一些卫校之中,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护理人才的流失?
3.1.2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状态
处在妊娠期的孕妇一般都会产生互通程度的抑郁和紧张等情绪,甚至有些初产妇还容易患产后抑郁症,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本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3.1.3 妇产科护士的工作风险
在护理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护理人员的疏忽或者是态度的问题而引发一些护理风险,有可能会对孕产妇带来伤害,甚至还会引起法律方面的纷争对医院的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1.4 忽视护理制度与规范
一般在医院中都会有一定的护理制度和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但是医院中还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忽视这些制度和规范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尽职尽责而引发一些意外事件?
3.1.5 新生儿护理问题
新生儿的出生环境以及母体的情况都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如果新生儿在刚出生后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就会容易出现一些脐部渗液?湿疹等问题,影响新生儿的健康[4]?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多与孕产妇进行交流,缓解其心理紧张?抑郁的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鼓励孕产妇与家人多沟通,消除内心的压力感,增强其信心?
3.2.2 增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强调其在医院中应遵守各项护理制度和规范,为孕产妇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过程?
3.2.3 重视新生儿护理
对新生儿脐带周围进行严格消毒,加强对新生儿的检查,规范新生儿的捆扎方式;知道新生儿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喂奶方式和捆扎方式;注意新生儿的卫生护理[5],防止新生儿因为环境问题出现各种不良症状?
3.2.4 进行人性规范化护理
优化对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规范护理措施,帮助提升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指数?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使孕产妇更加信任和理解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始终以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为中心,为其提供最佳的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中的护理措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妇产科中的临床护理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比较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及时对护理中的问题进行改善,提升对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对其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静.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58.
[2] 薛协颖.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170.
[3] 赵艳.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25-126.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临床护理
肺炎是指肺间质、肺泡和终末气道的炎症,有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之分,其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肺部固定湿音、气促、咳嗽,新生儿机体免疫功能低,出现肺炎后容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1 ],及时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康复。本研究中,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5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舒适模式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05例,按就诊顺序分组,舒适护理组55例:男30例,女25例,日龄0~23d不等,平均日龄12d,体重2.0~4.9kg不等;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日龄0~21d不等,平均日龄13d,体重2.0~4.6kg不等。全部患儿存在拒乳、呼吸频率改变、咳嗽、发热症状,符合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2](WHO推荐),105例患儿均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无心力衰竭疾病。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儿病情观察、吸氧、呼吸道清理等常规护理措施,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病房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给予患儿温水、流质饮食,保证患儿睡眠充足。
1.2.2 舒适护理组 应用舒适护理模式:①日常舒适护理:观察患儿皮肤症状,确定其是否存在黄疸、脓疮等,每日为新生儿洗澡,洗完后更换柔软、清洁衣物,控制室内相对湿度为55%~65%,室内温度22℃~24℃,将体温不升患儿放入暖箱,根据患儿日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每周进行暖箱的更换、消毒工作;控制喂奶量,喂奶后托起患儿,协助排气,并观察其病情变化。②呼吸道舒适护理:定时翻身,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行超声雾化吸入,4h1次,15~20min/次,有节律的扣击患儿胸部,清理呼吸道并给予吸氧,视患儿实际情况确定氧流量及氧气浓度;③对症舒适护理:为烦躁患儿应用镇静剂,减少耗氧量;给予腹胀患儿胃肠减压、腹部热敷治疗;给予发热患儿物理降温治疗,若高烧不退,遵医嘱为患儿应用药物治疗。
1.3 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肺炎患儿发热、咳嗽、音、气促消失时间,并进行临床对比。
1.4 数据处理 借助软件SPSS 14.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全部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χ-±s)表示。P
2 结果
两组肺炎患儿临床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统计:舒适护理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音消失、气促消失时间分别为(2.42±0.5)d、(4.93±1.31)d、(4.36±0.26)d、(2.74±0.86)d,以上观察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肺炎多由肺炎链球菌引起,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安全,给予及时的治疗及科学的护理手段,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舒适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方案,与传统模式相比,其具有独特的临床优越性,有研究指出[3],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理念的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护理质量。有学者[4]为45例肺炎患儿应用舒适模式护理,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的肺炎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舒适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提升舒适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应认真负责,坚守岗位,不断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平,提高自身处理病情突变的能力。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提升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儿康复速度,赢得患儿家属的满意,值得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韩红琳.25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35.
[2]唐学敏.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的综合护理模式研究[J].吉林医学,2013,14(11):2838-2839.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临床治疗以蓝光照射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新生儿在接受治疗时,需要全身的躺在光疗箱内,导致新生儿缺乏安全感,表现为烦躁不安,哭吵不止,会对治疗产生较大影响[1]。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烦躁哭吵的临床效果。我院选取了106例患儿进行了临床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选取106例患儿进行研究。入选者均符合黄疸的诊断标准,且家长均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53例,男30例,女23例;日龄1~23天,平均(12.54±6.31)天。剩余53例自动归入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日龄1~24天,平均(11.76±6.37)天。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和日龄等基本资料数据,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对患儿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测,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其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②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儿呼吸顺畅。在药物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抢救。
观察组则采取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尽量满足患儿的安全需求,护理人员在箱内对其可进行抚触护理,减轻患儿的恐惧感。②尽量在治疗箱内完成喂奶和尿布更换等,避免将患儿抱进抱出,让患儿能快速适应治疗环境。③对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尽量轻声细语,对监护仪器的声音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营造出一种类似于母亲在宫内的舒适环境,让患儿产生安全感[3]。④控制疼痛:在采取疼痛性护理操作时,可以先通过抚触、哼歌等动作使新生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稳定其情绪。⑤在治疗中,要将光疗箱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在合理的范围内。⑥确保新生儿有充足的水分和其他营养供应。
1.3 观察指标:
经护理干预后,统计两组新生儿在治过程中的烦躁发生情况以及哭吵次数,并评价其治疗的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α=0.05为校验标准,当P
2.结果
2.1 烦躁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有32例发生烦躁,观察组则有15例,组间烦躁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28.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哭吵次数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哭吵次数为(3.82±2.36)次,少于对照组的(8.57±4.13)次,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 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有18例(33.96%)依从良好,22例(41.51%)一般,13例(24.53%)不依从,观察组有21例(39.62%)依从良好,28例(52.83%)一般,4例(7.55%)不依从,组间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的92.45%(4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4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期是指胎儿脱离母体后逐步适应周围环境的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新生儿经历着生理、解剖的巨大改变,身体各部位的皮肤娇嫩,且处于无知无能的被动状态,缺乏语言表达能力[4]。如果新生儿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或者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就只能通过哭声来表达[5]。导致新生儿烦躁哭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就是他们缺乏舒适感和安全感[6]。当新生儿哭吵时,就提示需要对其进行护理。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烦躁发生率为28.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38%,且其治疗依从性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烦躁哭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海群. 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中哭闹的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6(14):81-82.
[2]黄电芳. 新生儿哭闹临床观察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7(20):213-214.
[3]梁小琼. 俯卧位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哭闹的护理[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2):135-136.
[4]汪万华. 护理干预对接受蓝光照射患儿负性情绪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31(04):45-46.
【关键词】孕期保健;新生儿;健康状况;探究分析
妊娠与分娩作为女性孕育新生儿的必经途径[1-2]。而在此期间,所采取的护理保健措施即属于孕期保健。由于产妇在孕期会出现各种心理、生理问题[3-4],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轻则会影响产妇身体健康,重则会影响分娩结局,并对新生儿的健康情况产生影响。而就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所采取的孕期保健措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组探究通过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社区卫生围产保健接受孕期指导的产妇200例,对其进行对照孕期保健,以此评价针对性孕期保健的应用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例在我院接受孕期保健的产妇,所有产妇均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识障碍等疾病,且符合我社区卫生孕期指导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头位产妇。统计产妇基础资料,年龄23-30岁,平均年龄(25.8±3.6)岁,初产妇125例,经产妇75例,参见孕期保健的孕周为5-36周,平均(28.6±2.3)周。事先告知所有产妇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产妇100例,比较两组产妇基础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孕期保健方法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孕期保健,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并结合其孕周对其进行孕期保健护理,如胎教护理、营养指导、护理等;而观察组产妇则采取针对性孕期保健,在进行基础孕期保健护理的前提下,分别进行以下保健护理措施,首先根据不同产妇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心理引导与健康宣教,其次根据产妇妊娠情况采取阶段性孕期保健,在产妇受孕后的3个月内,一般进行早期保健护理,指导产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持良好心情、正确应对妊娠反应等,而且该阶段需要对产妇进行饮食指导,多食用清淡的食物,并鼓励产妇与家属进行沟通,注意其心理变化,而在妊娠中期,予以其中期保健护理,该阶段要以营养护理为主,多补充钙质,另外要根据护理人员和医师的指导,定期进行化验检查,并根据化验结果对产妇身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而对于存在合并症的产妇,更需要合理增加检查与复诊次数,做好追踪记录,而在晚期保健护理中,要保证2周进行一次复诊,并且尽早做好分娩计划,对存在胎位不正的产妇,做好对症分娩计划,分娩时要严密监测胎心,并做好急救护理,最后在全程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及时了解产妇的需求,并实时改进孕期保健计划,以此确保该保健护理的实效性。
1.2.2观察评价方法对照孕期保健护理后,予以两组患者相同的分娩护理。首先记录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头围、体重等基础资料,其次统计新生儿出现原发疾病的发生率。最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取t和x2进行组间数据的检验,P
2结果
2.1采取对照孕期健康指导后,两组产妇均安全进行分娩。首先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基础资料,观察组的Apgar评分、头围、体重的记录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妊娠与分娩并不单单是一个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它已经不断发展为一门学科。而在妊娠分娩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孕期保健护理,则能够有效保证妊娠质量,并提高分娩结局。目前临床所采取的孕期保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所有阶段产妇的就诊需求。因此本组探究结合我院收治的产妇,通过对照探究的方法,对针对性孕期保健进行了临床评价,而结合探究结果证实,该种孕期保健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探究笔者认为,针对性孕期保健之所以可以有效保证新生儿健康状况,主要是由于产妇通过孕期保健,可以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分娩态度,并且通过保健护理中的膳食干预与定期检查,又可以有效保证产妇身体健康情况,进而对安全分娩提供基础,以此减少分娩过程中胎儿异常情况。同时笔者认为,在孕期保健护理中,有效的结合产妇检查化验资料,可以准确判断产妇是否存在贫血、高血压、肾病等病症,这样可以进行早期临床干预,从而提高新生儿健康质量。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健康情况也可以发现,观察组新生儿的基础资料与健康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结论
尽管产妇在妊娠与分娩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其分娩结局,但是采取针对性孕期保健护理,则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产妇的影响,从而提高妊娠结局与新生儿健康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涯.浅谈孕前保健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675-676.
[2]俞玮,黄凤霞.浅谈孕前保健的指导[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188-189.
关键词:初产妇;新生儿;产伤
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阴损伤是最常见的产伤,应用良好的助产方式可降低产伤的发生率,或控制会阴侧切范围。通过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初产妇和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对确保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对2013年1月~10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800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1月~10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8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35±5.32)岁;孕周36~41w,平均孕周(40±6.1)w,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研究组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措施如下:
1.2.1护理人员培训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自然分娩的认识,以改进实施措施,从而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具体措施有:推广自由;加强分娩前二便管理;使用分娩球、护理导乐等助产用具;根据产妇个体差异进行背部按摩,以改变产妇骨盆形状,利于胎儿的生产。
1.2.2心理疏导 在产妇孕期阶段,护理人员对不同产妇的心理状态,应进行细致观察并分析其思想情绪,找到产妇不良情绪深层潜在因素,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多样的心理护理方式。如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应针对产妇的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抚。
1.2.3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 产妇在孕期间应注意营养并进行适当的锻炼,定期进行体重检测,确保孕期营养。对一些高危因素,例如年龄≥35岁,孕前体重≥70kg,身高≥169cm,或患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等孕妇应依据情况增加检查次数。同时向孕妇普及孕期的卫生知识,适当的进行活动锻炼,将胎儿的体重控制在3000~3500kg为宜[1]。产前对孕妇进行综合详细的检查,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预测难产的概率,并筛选高危产妇,在生产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1.2.4会阴按摩 在产妇分娩前至少进行4w的会阴按摩,掌握按摩技术的适应证,进行正确的按摩方法,可为减少产伤奠定好基础。在分娩过程,助产士需找准时机,在胎头拨露后,宫缩间歇时按摩会阴,在胎头着冠时停止按摩。使用徒手托肛法联合扩张阴道法保护会阴,降低会阴侧切率与裂伤率。
1.2.5助产方法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当胎头拨露会阴联合紧张时,助产士开始对产妇的会予以有效保护,在2、3次的宫缩后可顺利娩出胎儿时可进行会阴的侧切处理。在宫缩状态下引导产妇持续缓慢用力,慢慢娩出胎头,使其可进行自然复位与外旋转[2]。同时助产士对胎儿进行呼吸道的处理,并指导产妇屏气继续用力,将胎头轻轻下压。如果胎肩娩出困难,助产士可五指分开放在胎头的颈部,慢慢旋转胎头并牵引胎颈。旋转方向应保证胎儿的脸部在旋转后朝下,保持双肩内收,且双肩直径位于产妇骨盆的斜径,助产士在旋转胎头的同时对胎儿颈部进行轻轻的牵引,以便胎儿前肩顺利娩出。
1.2.6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用力 在控制会阴切开的分娩过程中发现,产妇宫口开全,稍作休息后,配合呼吸再用力,可以缩短用力时间及节省产妇体力,有利于提高其分娩时的依从性。
1.3效果观察 研究组初产妇和新生儿产伤与对照组初产妇和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满月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满月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初产妇和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情况 两组初产妇产伤和新生儿产伤比较,研究组初产妇和新生儿的产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满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 研究组满月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0.25%,对照组满月新生儿窒息10例,发生率2.5%,研究组满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初产妇及新生儿产伤不仅使产妇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产伤发生率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初产妇产伤和新生儿产伤比较,研究组初产妇和新生儿的产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能更有效的减低产妇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
虽经外阴切开后,产妇痛苦较小,愈合快,但是对外阴进行侧切会使会阴不完整,对产妇产后生活造成影响。助产士在分娩进程中进行助产,主要是为了实现产妇在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下,安全分娩胎儿,达到母婴健康与安全的目的。在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时,医护人员应注意对产妇和胎儿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如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宫缩的强度和频率;宫口是否全开;会阴弹性;产妇对分娩的合作程度;早产。评估胎儿双顶径、体重、胎心音及羊水情况。对于在产妇产前进行会阴按摩的运用及其效果,相关文献表明分娩前对会阴进行至少4w的按摩,可有效降低产道裂伤的发生率与会阴侧切的发生率,并且对会阴进行按摩后的效果在初产妇中更为明显[3]。在本研究实践过程中,助产士在第二产程中对产妇会阴予以扩张,能够有效的提高会阴的完整率,降低会阴裂伤率与侧切率,从而减轻产妇的疼痛。
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应尽可能的促使产妇以自由的方式进行正常分娩。产妇进行自由生产,对降低产妇和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是有效的。据相关研究表明,在第二产程中,产妇保持站位、蹲位等直立能使分娩更为舒畅,胎儿分娩更为顺利[4]。因胎头娩出会阴时会牵拉到肛提肌,导致会阴体产生长度的变化,并且其厚度从正常的5cm撑开到2~4cm变为超薄组织,所以当抬头的周径大于阴道口的弹性时会阴发生撕裂是较难避免的[5]。为防止会阴撕裂,对其弹性和伸展度进行正确的评估是重要的。对于产妇在宫口开全时是否立即用力,在临床上无统一的观点,但相关文献表明,对于会阴损伤率而言,宫口开全后立即用力与延缓用力无明显差别[6]。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产妇宫口开全后,稍作休息再用力效果会更好。
通过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初产妇和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满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初产妇和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对满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降低也起到一定的效果,同时产伤发生率的降低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促进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柳小美,曾令秀.113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3,11(05):63-64.
[2]何平平,欧阳新平,吴艳平,等.循证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43(02):236.
[3]陈世旺.新生儿产伤10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2(14):2228-2229.
[4]刘琼英.探讨减少新生儿产伤的助产技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4):225-226.
[5]马娟丽,施雪群.135例新生儿产伤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3(01):57-58
【关键词】新生儿;游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94-0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项婴儿保健运动,是指通过在特定的水质、水温下,让大量温和良好的水刺激皮肤外周血管的拍击,通过感觉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1〗。按有秩序、有部位、有技巧的让新生儿在专门的安全措施保护下,被动游泳和自动游泳。我院积极开展对新生儿游泳的保健护理,得到了新生儿家属的认可,延伸了产后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我院开展的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815例,其中足月顺产婴儿586例,足月剖宫产婴儿1229例,出生孕周在37-42周,体重达到2500-4550克,所有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均为出生后1-5天,游泳1次者826例,2次者485例,3次者389例,4次者115例,全部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且新生儿无并发症,无特殊治疗。
2 操作方法
2.1 将室温调至28°,收音机内播放优美的轻音乐,泳池套上一次性的专用透明膜,池中放入36?到38?温水及水质溶质。
2.2 控制好水温、室温,防止新生儿受凉或烫伤,新生儿脐部贴上专用护脐贴。
2.3 检查游泳圈有无破损漏气,双气囊是否各充气80%,根据新生儿脖颈大小,选择合适的游泳圈,从前向后将泳圈套入新生儿颈部,并将新生儿下颌放入泳圈的槽中,并扣好双重保险粘贴。
2.4 将新生儿缓慢放入水中,待新生儿完全适应后松开双手,让其在水中自由运动,并随时观察新生儿,确保安全。新生儿游泳每次10分钟,每天1次
2.5 泳毕,将新生儿抱出游泳池,取下游泳圈,浴巾包裹擦干身体,取下护脐贴,碘伏消毒脐部,并记录体重生长情况。
3 护理
3.1 游泳前护理:向家属讲解新生儿游泳的目的,以便密切配合,游泳前1小时应停止进食,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脐部应贴防水护脐贴,根据新生儿脖颈选择游泳圈大小,并检查游泳圈保险按扣是否扣牢,是否漏气,调节好泳室的室温和水温。
3.2 游泳中的护理:将新生儿缓慢放入水中,待新生儿完全适应后松开双手,让其在水中自由活动,严密观察新生儿 神情、面色及呼吸,对自主活动差的新生儿给予被动运动,帮助其伸展肢体,对其进行水中抚触,传递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
3.3 游泳后的护理:新生儿游泳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游泳后应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补充能量及水分,并让其充分休息。游泳完毕后及时清洗游泳圈及泳池,每天用紫外线消毒游泳室,并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4 效果
我院开展新生儿游泳以来,家属对新生儿游泳的效果满意率达到100%,无1例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交叉感染和溺水意外等并发症。所有参加游泳的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约有10%的新生儿第1次下水时有哭闹现象,随着游泳次数增多及护士的细心呵护慢慢缓解。30%的新生儿第1次下水时在水中睡觉,护士给予辅助运动后,随着游泳次数增多,新生儿逐渐开始自主运动,所有参加游泳的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均睡眠3~4小时左右,并且醒来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对于夜间哭闹白天睡觉的新生儿参加游泳后也能将睡眠时间改变。
5 体会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全新的新生儿保健活动,也是以水为载体的新生儿的自主活动和被动运动,可以反射性引起全身心反应,有利于新生儿体重的恢复及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新生儿游泳是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新生儿自主活动,是新生儿在母亲子宫内羊水中活动的延续〖2〗。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分阶段、有特点并经过科学指导和规范化的、有技巧的、有保护装置的保健活动,它变被动为主动运动,温柔地刺激新生儿的视、温、嗅、触觉,并间接地作用到身体各个系统,有利于新生儿早期智力发育〖3〗。
新生儿游泳是通过皮肤感觉器官传导中枢神经系统,让新生儿在水中自主地全身运动,可增加肌肉活动强度,调节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泄,增加肺活量,提高免疫功能。有专家认为新生儿游泳可以治脑损伤。通过观察发现新生儿游泳有加快胎粪排除,缩短粪便转黄时间,增加摄入奶量,促进母乳分泌,并且能延长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增加婴儿体重。
新生儿游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为社会认可。但必须掌握好禁忌症、适应症,做好新生儿游泳前、中、后的护理工作。新生儿游泳使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进一步加深,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人格的完善,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开展新生儿游泳是产后延伸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0~1岁这关键时期,妙用这黄金时间开展新生儿游泳,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柱香.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139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44-01
新生儿黄疸由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与胆红素代谢异常相关,在新生儿期临床症状中较常见,以巩膜、黏膜、皮肤黄疸为特征,可损伤神经系统。因病情迁延,严重病理性黄疸可诱导核黄疸,增加新生儿死亡风险,对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选择有效方案,在早期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环节[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研究对象,男49例,女31例,平均出生体重(3400±21)g。Apgar评分≥8分,出生时无Rh、ABO等溶血疾病,无感染、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窒息及产伤,产妇无异常产程和妊娠合并症。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应用新生儿科常规方案护理,包括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粪便、尿液量、色、性质等记录;喂奶量记录,经皮胆红素水平早期动态监测,光疗干预等,均重视母婴早接触,并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安排母婴同时。观察组:本组在上术方案应用的同时,重视早期综合护理的开展,具体如下:(1)排便干预:对新生儿排胎便量、色、时间是否正常进行观察,若较晚,可用刺激法、按摩促进排便;(2)照射阳光:在出生第2d,向家长适当强调照射阳光的优点,并督促和指导;(3)日常照护:就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及沐浴、抚触、游泳、喂养方法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提高日常护理质量;(4)喂养干预:就新生儿饮水、喂奶情况进行记录,若母乳量不足,可取配方奶添加,与母乳配合应用;(5)用药干预:加用微生态制剂、苯巴比妥等药物,微生态制剂含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平衡有促进作用,为正常菌群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促进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及结合胆红素还原。苯巴比妥可使胆红素结合点增强,加速胆汁分泌及排泄,药效在用药3d后即可发挥[2]。另外,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可取婴儿葡萄糖口服,以使胆红素排泄增加,黄疸指数降低。(6)光疗干预:新生儿出生48h内,若血清胆红素检查示为250μmol/L,可行光疗治疗,但为防视网膜受损,需遮挡双眼[3]。(7)健康指导:采用举办讲座、观看录像、发放健康处方等待方式,就各种护理常识进行演示和指导,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照护要点、母乳喂养技巧、产后康复指导等内容。(8)心理干预:理解家属心理,并给予关爱,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帮助产妇克服焦虑情绪,防范产后抑郁症[4-5]。
1.3 指标观察 记录并比较两组干预后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黄疸指数(经皮黄疸仪测定)。应用医院自制量表,对家长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8h内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诱导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此外,如宫内窘迫、酸中毒、胎儿缺氧、高碳酸血症等均对肝酶活性产生抑制,使肝脏功能降低,若胆红素未及时处理,也会引发新生儿黄疸。研究显示,因新生儿血脑屏障具较高通透性,血清中浓度相对偏高的未结合胆红素易于穿过,可诱导核黄疸,对脑细胞造成损害,进而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且具不可逆性,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治疗的同时,加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早期行排便干预、阳光照射、日常照护技巧指导、喂养及用药指导、家长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提示可促进新生儿病情好转,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新生儿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佳娥.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6(18):145.
[2] 黄美华,刘赛红,黄广文.新生儿黄疸642例病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3] 李萍.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6-27.
关键词 新生儿;梅毒;护理
[1]新生儿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2岁以内为早期梅毒,2岁以上为晚期梅毒。今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胎传梅毒病例有增加的趋势,病死率也有所提高,故应加强该类患儿的临床护理,病情观察,提高治愈率。我科2007至2008年收治的10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通过合理的运用抗生素,有效的消毒隔离,合理的喂养,正确的皮肤护理等,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都痊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例家长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为活产的足月新生儿,男7例,女3例,年龄4~25天,出生体重3.0~3.7kg,这10例患儿梅毒螺旋体初筛实验 (TRUST)和梅毒螺旋体确诊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片实验(RPR)呈阳性。有3例患儿四肢颜面部出现明显的红色皮疹,2例患儿皮肤有明显脱皮现象,其余患儿皮肤未出现明显的改变,4例患儿皮肤黄疸经皮测TCB6.5-8.7mg/dl。
1.2治疗方法及结果
本组1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青霉素治疗,无耐药性,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同时有效的消毒隔离,合理的喂养,正确的皮肤护理等,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都痊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例家长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
2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
2.1.1口腔护理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因长期的使用抗生素易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因此应做好口腔护理,每天予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如出现鹅口疮,予清洁口腔后,涂制霉菌素于鹅口疮处,每天3次。
2.1.2眼部护理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出现眼分泌物增多时,应先有生理盐水棉拭子拭去眼部分泌物后再予托百士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
2.1.3脐部护理
患儿应用75%酒精清涂脐根部,每天2次。
2.1.4臀部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特别娇嫩,每次更换尿裤时动作应轻柔,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檫干并涂以鞣酸软膏保护。
2.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也可经血液体液接触而传染。
2.2.1病室的隔离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应集中放置一区域,最好是置单间与其他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开放置,床头悬挂醒目的隔离标示,每日进行24小时净化机空气净化。地面、床单位用含氯消毒液拖抹。暖箱、蓝光箱、听诊器等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檫拭。严格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病房,家属探视时隔窗看病人。
2.2.2医务人员的隔离
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流动水下彻底洗净双手,按7步洗手法,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后及时用消毒液浸泡手消毒,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注意保护性隔离,在行静脉穿刺和抽血时,要注意避开患儿皮肤有皮疹的部位,动作轻柔,因皮疹的渗出物有梅毒螺旋体的存在,切勿碰破皮疹处的皮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2.2.3患儿的隔离
患儿隔离的单间,床头悬挂醒目的隔离标示,床旁放一桶消毒洗手液,患儿所有的衣被、褥套等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所有喂奶用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2.4皮肤护理
患儿最好置暖箱或开放式辐射台,尽量暴露患儿的皮肤,观察患儿皮疹的消退增长情况,及时清除患儿剥脱的皮屑,每天用1:8000高猛酸钾溶液沐浴,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皮损处予白多邦软膏涂防止感染。
2.3病情的观察
[2]大多数新生儿刚出生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于2~3周逐渐出现,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各方面表现,皮肤损害为先天性梅毒最具特征的表现,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黄疸者注意肝、脾,肝功能情况,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并做蓝光治疗,其中有2例患儿做了22和18小时的光疗;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防止神经梅毒的发生。
2.4喂养的指导
母亲妊娠期间经过正规足量的驱梅治疗,梅毒血清学检查RPR滴度下降到4倍以上的可以直接进行母乳喂养,未经过驱梅治疗的,RPR滴度高者,暂停喂养,予新生儿配方奶喂养。
2.5出院的指导
由于梅毒患儿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患儿出院时要做好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儿父母作血清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并定期带医院复诊,根据临床症状和复查结果进行重复治疗,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鼻塞式;cpap;新生儿;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72-02
鼻塞式cpap主要是通过鼻子至呼吸回路内的呼吸终端为存在自主呼吸新生儿提供正压,让新生儿的肺泡即使在异常状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扩张运动,防止肺泡的萎缩凹陷,能够改善人体通气功能,减少肺功能存在的分流现象,对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文对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采用鼻塞式cpap治疗呼吸衰竭66例新生儿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应用鼻塞式cpap来治疗呼吸衰竭的66例新生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1小时至28天,平均年龄为69小时。原发性疾病类型:13例新生儿湿肺,11例早产儿呼吸暂停,10例rdsⅰ至ⅱ期,18例中度、重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吸入综合征。
1.2应用方法: 利用美国国产的鼻塞式cpap与新生儿鼻腔和呼吸器进行有效的连接,保证鼻塞型号的适宜,初始气流量应为6至8l/min,患者病情改善后调整为3至5 l/min;初始吸入氧的浓度为100%,后可调整为40%至60%,同时吸入时间应小于4小时;初始压力应保持在4至6cmh2o范围内,动脉血压应保持在50至70mmhg范围内,并同时降低吸入氧的浓度。若吸入氧的浓度在40%时,须降低鼻塞式cpap压力,每次须下降1.5 cmh2o,每2至3小时调整一次。当鼻塞式cpap压力下降为2至3cmh2o时,可停止使用,改用一般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装置,最后停止使用氧气[2]。
1.3护理方法: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应用心电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每小时监测1次,并记录监测结果。由于鼻塞式cpap可导致患者胸腔内部负压的上升,经静脉回流的血量有所减少,并出现心搏出量下降现象,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血压、心率等进行严密观察。(2)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血氧饱和度进行有效的观察,可及时调整患者鼻塞式cpap压力及吸入氧浓度,使得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应维持在90%至95%范围内。(3)鼻塞式cpap压力监测。让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提高气道密封性,保证鼻塞式cpap压力,同时对鼻塞进行有效检查,防止使用时间过长,及时对口鼻腔中的分泌物进行清理。对鼻塞式cpap氧流量、压力、血氧饱和度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整。及时清理管道内部遗留的冷凝水[3]。(4)呼吸道监测护理。对口鼻腔内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让医务人员掌握准确吸痰方法,注意负压值不能太大,每2至4小时吸痰一次,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秒,防止呼吸道内黏膜受损,出现充血水肿症状。每两小时更换一次,同时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工作。(5)保温、保湿护理。在鼻塞式cpap中设置具有保温保湿作用的装置,使得气体温度保持在34至37℃,而相对湿度则保持在60%以上。但是注意温度和湿度不能太高,避免呼吸道内部黏膜受损。(6)保暖与营养护理。将患儿放置在具有舒适的保暖床或者暖箱里,并控制好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氧耗量。按时对患儿进行喂养,注意必须通过静脉喂养或者胃管喂养的方式,不能直接进行口喂养。对患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和控制[4]。(7)每两天更换一cpap管道,以避免管道受到感染。(8)并发症的预防。在鼻塞式cpap应用过程中,必须将其从患儿口进入胃中,使得患儿能够及时补充营养,同时防止吸入性肺炎、腹胀、窒息等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对胃肠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鼻导管安置必须松紧适宜,以防止鼻导管过紧导致的鼻唇肿胀症状。
1.4疗效标准: 病情完全缓解:采取鼻塞式cpap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呼吸时发出吭吭的声音等症状完
全消失;病情有所改善:采取鼻塞式cpap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呼吸时发出吭吭的声音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无效:采取鼻塞式cpap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2结果
本组实验的6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在采取鼻塞式cpap治疗和护理后,52例病情完全得到缓解,占78.8% ;10例病情有所改善,占15.1%;无效4例,占6.1% ,总有效率为 93.9%。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呼吸衰竭病发原因很多,而吸氧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由于cpap是一种有效的辅助通气器,具有添加功能剩余气量、跨肺压力及气道直径,降低气道阻力,使得患者自主呼吸规律等优点。而其中鼻塞式cpap则具有安装简便、维持容易、气道阻力较低、无损伤等优点,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优势。
但是,鼻塞式cpap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相关研究表明,有2%的患者存在气胸并发症,而它并不是鼻塞式cpap的禁忌症,鼻腔常常受到分泌物的堵塞,并引起腹胀症状,有些患者的鼻中隔会受到损伤等,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鼻塞式cpap治疗时,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对患者生命体质进行严密观察、保证血氧的饱和度,保证cpap的运行压力,呼吸道护理,气道保温保湿,保暖和营养供给,管道清洁及并发症的预防等,以提高鼻塞式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5]。本组实验的6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在使用鼻塞式cpap进行治疗后,52例病情完全得到缓解,占78.8% ;10例病情有所改善,占15.1%;无效4例,占6.1% ,总有效率为93.9%。证实,鼻塞式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总之,对存在呼吸衰竭新生儿采取鼻塞式cpap治疗方法,并做好适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晶,梁丹,任丽巍.新生儿呼吸衰竭中鼻塞式cpap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7(19):98-99.
[2]周秀娟,陈传兵,张玉红.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9,9(06):56-57.
[3]孙佰珍,赵忠华,焦杨.鼻塞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1,12(0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