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3 10:00:20
导语:在移动通信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移动通信;IP节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 TN828.6 文献标识码:A
1 IP运作原理简介
常见的IP隧道有三类封装措施,IP 的 IP 封装 ,最小封装和通用路由封装 。
在移动 IP 中,隧道的入口为移动节点的家乡,隧道的出口为移动节点的外地。其封装的作用是经由前一种来实现的,通过处理的数据可以发送到后一种处,此收到之后,对其解封处理,接着把它发送给节点。当数据和隧道无连接之后,并未到达出口之前的时候,通常会有路由环发生,此时它将被迫重回入口,此时隧道会给它设置IP报头,并且不同的报头拥有属于自身的独特的TTL值,因而数据包会不断的扩张。通常为了降低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用以下的措施来进行: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就是隧道入口地址,这时候我们应该假定递归封装存在;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与隧道入口处路由表指示的隧道出口地址相同,此时也假设递归封装出现。
这时候,假如入口希望将移动节点家乡链路上的广播包送给移动节点,就需要通过多样式的处理,此时,里层的是通过入口到节点的家乡地址而外层是从入口到节点的转交地址。这主要是由于,假如不用多样式的处理,出口处获取地址并不能告知其如何操作,所以,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个例来应对。
解封的时候,通常是把新的报头除掉,将旧有的进行复原,所以并不是很复杂。移动 IP 中,移动节点的外地已经保存了移动节点的注册信息,它能够将解封装后得到的数据报路由给移动节点。此时,就做好了经由一节点到移动节点进行数据处理的整个程序。
2 节点在移动时期的具体体现
在正常的模式中,结合相关的要求,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应该有一个外地位于隧道的出口,将从隧道发送过来的数据包转发给已经移动到该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但是随着 IPv6 即将成为事实上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原来一直困扰的地址空间现象已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应对。笔者为了简要的概括问题,要求无需出口进行转发处理,此时节点会自动处在出口处。
第一,节点活动的具体体现
通常节点的活动体现来自五个不同的层面。
分别为以下内容。搜索.节点要想确保通信合理有效,首先要做的就是此项活动,经由此节点可以获取本身的方位问题。其二是注册.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外地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目的是为了确保其可以获取自身目前的方位。其三是注销。当节点再次返回原链路时,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直到收到家乡的应答消息。其四是信息接收: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接收数据包和固定节点的工作机制完全一样。 最后是信息输送。假如节点可以明确的知道自身是处于家乡的链路里,会等同于固定节点,使用 TCP/IP 协议,此时无需对信息进行附加的活动,可以直接的输送处理。如果不这样的话,移动节点会发现要发送的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当前链路的转交地址,所以,它首先把发送方位更改为家乡,接下来进行发送处理 。
第二, 搜索
通常节点通过此项内容可以进行三项活动,具体的是,区分的链路是何处。其二分析链路有没有及时的进行切换处理。最后,假如是位于外地,那么就会自动获取此处的转交地址数据。它包含两项基本消息内容。具体是首先,进行广播内容的活动,家乡利用这个消息向移动节点宣布它们的功能。当一个节点在一条链路上被配置成家乡服务器的时候,它就在这条链路上广播或组播广播消息,这使得连到这条链路上的移动节点可以判定该链路上是否有存在。 接下来是请求消息的活动,如果节点不具备足够的时间来等待后续的消息时,它能够进行此项活动。它的主要功效是确保全部的大力可以及时的法师宏此信息。在个别情况下,当节点非常迅速的进行链路转换,而消息的速度相对来讲就不算及时,此时上述活动就存在意义。
第三,注册、注销机制
当完成上述的活动之后即会进入注册活动。这时候,节点可以自行的明确所处的方位,比如是在外地的亦或是家乡的。如果节点察觉其接入口经由某个链路转到别的链路的时候,此时就会出现了我们这里所讲述的注册活动。除此之外,因为注册需要必要的时间,因此在个别情况下,我们发现节点并未改变,它通常是当目前的注册失效以后才进行 。
第四,传递数据包的选路
根据移动节点的当前位置进行数据包选路的技术,这是移动IP的最主要技术之一。我们必须考虑两种情况:移动节点连接在家乡链路上时和移动节点连接在外地链路上时。后一种情况还有两种情形:移动节点采用的是转交地址还是配置转交地址。由于IPv6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事实上的标准协议,并且IPv6不存在地址空间问题,因此,在IPv6下,移动IP将没有外地。
当注册工作完成之后,移动节点无论漫游到Internet的任何地方,都会通过注册机制通知它的家乡它目前所取得的IP地址,使得家乡能够转发那些试图与它通信的网络节点给它发送的数据包,这里,我们不关心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是如何取得配置转交地址的,我们假定移动节点已经通过某种办法得到了一个外地链路上的配置转交地址,然后将这个地址通知给它的家乡。
结语
移动 IP 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是移动 IP 的关键技术之一。当通信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数据报时,必须使用到隧道技术。本文介绍了移动 IP 中隧道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一种在 Linux 系统下实现它的方法。对于实现途径,主要是在 Linux 内核中加入程序模块,用以完成隧道技术的功能。随着当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新的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互联网及 TCP/IP 协议成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诞生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 IPv6,因此,随着移动用户和设备的飞速发展,基于 IPv6 的移动 IP 协议必然会迎来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徐华中,郑诚. 移动IP隧道技术实现的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8(04) .
【关键词】 现代化 移动通信 技术创新
在通信中,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都可以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无障碍的通信,就是所谓的移动通信。最初的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发展到今天的第三代宽带系统,移动通信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和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一代通信技术LTE也在近两年通过测试发展开来。
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世纪70年代,移动电话在我国得到普遍应用,不过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发明的移动电话是用电话交换技术和蜂窝无线电技术得以实现的。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的问世,让人们体验到了不受地域限制能够实现无线通信的趣味性;之后引用数字无线技术的第二代通信系统,拓展了通信网络区域,提高了通信质量及对使用者的信息进行保密;当第三代移动系统实现了宽带业务全球化时,其发展成熟度远远赶超了第一、二代通信系统,实现了多媒体系统发展需求。自20世纪后,人们对移动电话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多媒体通信和宽带业务的发展突飞猛进,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智能化,使得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移动网络从实现简单的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演变到现在为用户提供更快捷的应用环境,其经历了单一到智能的转化,利用智能网,移动公司可以拓展其业务量,实现高效与快捷,增加收益。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其技术应用已扩展到各个领域,也加大了专业人士对其的研究力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效果,对未来通信技术的智能业务起到了推进作用。由于人们对简单的通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短信和影音、娱乐功能的追求,因此,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多媒体化发展。
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
(1)4G技术的发展应用。4G通信技术是由3.9G通信技术,也就是LTE所演进出来的主流技术,其数据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00兆比特。3GLTE技术主要能够在20兆赫兹的宽带下提供100兆比特的下载速度和50兆比特的上传速度,扩大小区的容量,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降低系统时间延迟性,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小区进行全面覆盖,非常高端。(2)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的应用。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即是WiMAX,其是一种新兴的能够实现高速连接互联网的接入技术,传输数据的距离最远能够达到50千米,具有高速传输、业务广等特点,在不久的未来,能够使宽带业务逐渐移动化,与3G移动通信技术有效结合。(3)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结构开放、硬件标准化的通信新技术,通过软件加载方式,将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由单一的终端进行无线漫游,促使移动终端能够运行于各种不同系统之中。(4)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多组独立的天线构成的天线阵列系统,其能够将天线阵列输出和收发系统输入的信号有效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综合性的信号,这就是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能够对波束的方向加以调控,克服了单个天线所不能让用户拥有最大主瓣的难题,扩大了信号的覆盖范围,降低了移动台发射功率,更加智能化。(5)IP技术系统的应用。全新的IP技术系统能够将核心网和无线接入实现IP化,能够改善旧有的核心网程序,降低资金的投入,使网络的兼容性更强。好的IP接入能够促使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大大削弱了对传输功能的成本投入,实现宽带的高使用率,将网络管理和正常运营实现统一。(6)OFDM技术的应用。OFDM技术是多载波技术其中的一个分支,也是现在最为广泛应用的移动通信技术,其主要把传输数据的信号转换为通过正交子信道合并形成低速度的数据流,然后将其控制在子信道上传输,可以有效的解决信号干扰问题。
关键词:空间信息;移动通信;集成应用
通信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被普遍的运用。移动通信作为一种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技术,已经成了人们日程生活中不能够缺少的部分。空间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集成运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在空间信息和一定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下,人们的许多需求都被逐步的满足。
一、移动通信和空间信息集成应用的意义
一个地理区域中的所有信息被称为空间信息,比如在一个地区中的房屋、道路,在这个区域处在上面的位置,区域内部有哪些服务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移动通信是用户取得这些信息的途径,使用移动通信把相关的信息传递给用户,这样就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要。所以,移动通信和空间信息集成应用是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多服务的一种呈现形式。比如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软件。用户如果有相关的移动通信设备,并且设备可以支持这个软件的运行,那就可以使用该软件进行查询自己想要的信息。基于这个软件的功能,可以查询附近的饭店、或者银行等。现在的4G技术也在逐步的深入,很多的安卓操作系统和IOS的操作系统也逐渐的介入其中。在目前的移动通信中,人们再也不是单纯的为了相互交流而进行通信了,已经转变了业务的查询和定制、搜索需要的信息,把工作和休闲的生活娱乐集于一体的移动通信。同时,在GPS和VR等空间信息技术的逐渐深入下,这两种技术的集成应用的高速发展中,未来社会会更加的便利,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的关键性技术
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去了很多的便利,这两者有效的融合能够为人们带去更多的体验。这项技术也拥有了很多宽广的发展空间,也拥有了很大的市场需求。不过这两项技术本身就是十分巨大的系统工程,想把两者进行合理有效的集成,就需要更多的技术使其融合,这样就产生了许多的基础性技术。
(一)无线接入技术
使用无线介质把用户的终端和网络接点相互联系。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达到网络信息之间的相互传递,进而满足用户相应的需要。其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践和地点进行互联网的接入,并且不会受到网线或者电缆的而现实。这种技术一般是分成了两方面。其分别是常见的窝蜂技术和局域网技术,这都是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的。这种技术中包括了CDMA以及GSM等技术。就拿GSM来讲,其可以在一个射频中同时完成八组通话,并且其通话的质量很高,信号也极其稳定,具备着很强的防干扰心梗,也而具有着极高的保密性。而就CDMA技术来看,其安全性能很高,可以用展频技术实现通话的目标,且上网的速度也很快。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
把网络上的信息传给用户,其中的途径是由移动设备给予支持,这就是互联网接入技术。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完成对信息的具体操作,在这其中有WAP、SMS以及i-MOde等等。Wap是网络使用wml对wap页进行处理,而SMS则能够进行进行多个网络系统的存取。i-MOde可以运用文本标记语言对相关的页面进行处理,使用PDC-P在PDC网上进行传输。使用互联网的接入,能够让用户在不同的区域以及时间中在互联网上获得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
(三)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Intrrnet技术的向前迈进,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经历;额单机上了GIS、局域网中的企业运用以及Intrrnet的社会化这三个阶段,目前也正在和互联网相结合,又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向前推动了一步。GIS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就自然而然的演变成为了LBS技术。移动Intrrnet和GIS的有效结合,为相关的用户提供了在信息交流、获取以及共享方面的便利,这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技术渠道,最终形成了把手机等便携式的终端作为主要的面向群体。在这样巨大的需求量中,很多的GIS厂商以及手机厂商都相继的推出了属于自己的无线产品。
(四)嵌入式模块技术
作为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其所涉及的行业范围非常的广泛。其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小型电脑以及手机等终端。这个技术虽然源自国外,但目前很多平台上的一些新开发的软件有可以提供相关的使用。在手机的发展中,随着我国的4G时代已经深入的发展,目前的功耗、功能、带宽以及价格等都是手机硬件行业中的热门词汇。从软件技术角度来看,手机的软件操作系统平台在这项技术下变得更加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手机的应用也更加丰富,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外,目前还包括了PDA、数码相机、游戏机等功能,其面对的是一群数量繁多的小型手持性终端。
三、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技术的应用前景
空间信息和移动信息集成的应用在为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时,也为相关的企业和政府机关提供了相应的信息服务需要。这就表示了其集成技术所具有的极大商机和潜在的市场。
(一)云终端技术
把主机的资源进行共享的技术是云终端技术,其操作十分容易,不需要主机就能够使用一台计算机对多个用户进行共享。而且每个用户都能够享受完整性的主机功能,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硬件方面的投入以及软件的授权费用。就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为例子,在以前学校每年为了进行优质的计算机教学都采购了很多的电脑,以此来让每一位学生会都能够在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而云终端技术的出现,学校主机的需要数量至少会减少在一半左右,而且终端机的用户在主机之间的局域互联网连接可以增加,其中所花费的相关成本就随着降低。
(二)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
在人们的生活中,GPS被普遍性的使用。比如在物流的派送中,就需要对货物的运输、存储以及送递等环节进行设计,在每个环节上都会牵涉到运输的路线、仓库的容量以及投递的线路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对相关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影响,包括降低不必要的消耗以及提高工作的效率等。全球定位系统的集成能够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定位的技术支持,这就让企业的配送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无论是面对个人,还是企业和政府等方面,其发挥的作用都不可小觑。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娱乐,在工作和学习上也带去了很多技术上的支持。这两项技术的有效融合所产生的效益正在不断的推动着新时代的发展。因此,对其系统投入更多进行维护和研发,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和更加全面的服务。
作者:李文欣 李肖静 韦丽旭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摘要:移动IP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是移动IP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深入学习移动IP的基础知识之后,给出了移动节点的一个具体的实现,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关键字:移动 通信 IP
一、移动通信中移动IP原理分析
移动IP中的隧道技术有三种封装方式:IP 的IP封装(IP in IP Encapsulation),最小封装(Minimal Encapsulation)和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在移动 IP 中,隧道的入口为移动节点的家乡,隧道的出口为移动节点的外地。家乡需要实现封装功能,封装后的数据包能到达外地,外地接到数据包后,进行解封装,然后将数据包路由给移动节点。数据包离开隧道入口后,在没有到达隧道出口前,可能出现路由环使它又回到了隧道入口处的情况,这样每次隧道都为它加封一个 IP 报头,而每个新的报头都有自己的生存时间域(TTL)值,这样就会出现数据包一直增大下去。为了防止这种递归封装,可采用如下机制: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就是隧道入口地址,此时假设递归封装出现;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与隧道入口处路由表指示的隧道出口地址相同,此时也假设递归封装出现。
同时,如果家乡要将移动节点家乡链路上的广播包送给移动节点,必须采用多重封装,这时,里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外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因为,如果不采用多重封装的话,外地解封装后收到的是广播地址,它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此,这种现象应该作为防递归封装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处理。
在解封装中,主要是将新 IP 报头去掉,使原来 IP 数据报恢复出来,因此相对较为简单。移动 IP 中,移动节点的外地已经保存了移动节点的注册信息,它能够将解封装后得到的数据报路由给移动节点。这样,就完成了从一个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一次数据的全过程。
二、移动IP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按照[RFC 2002]的标准,根据 IPv4 的移动 IP 方案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应该有一个外地位于隧道的出口,将从隧道发送过来的数据包转发给已经移动到该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但是随着 IPv6 即将成为事实上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地址空间问题已经彻底的解决,移动 IPv6 协议中取消了外地。
1、移动节点的工作方式
移动节点基本工作方式有 5 个方面:
搜索:搜索是移动节点能维持正常通信的前期工作,通过搜索移动节点首先确定自己的位置。
注册: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外地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通知它自己当前的 IP 地址,即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直到收到服务器的应答消息。
注销:移动节点重新回到家乡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直到收到家乡的应答消息。
接收数据包: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接收数据包和固定节点的工作机制完全一样。
发送数据包:如果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家乡链路上,它象固定节点一样,使用 TCP/IP 协议,不需要对数据包进行额外处理,直接发送;否则,移动节点会发现要发送的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当前链路的转交地址,因此,它先将发送包源地址修改为家乡地址,然后再发送。
2、搜索
移动节点利用搜索过程主要完成三个功能,即判定自身当前是连在家乡链路上还是外地链路上;检测自身是否已经切换了链路;如果已经处于外地链路,则取得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
搜索由两条简单的消息构成。
第一条消息是广播消息,家乡利用这个消息向移动节点宣布它们的功能。当一个节点在一条链路上被配置成家乡服务器的时候,它就在这条链路上广播或组播广播消息,这使得连到这条链路上的移动节点可以判定该链路上是否有存在。如果有,可以从广播消息中取得服务器的IP地址,并且判定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条消息是请求消息,当移动节点没有耐心等待下一个周期发送的广播消息时,它可以发送请求消息。这个消息的唯一目的就是让链路上的所有立即发送一个广播消息。
3、注册、注销机制
移动IP的注册过程在搜索之后。此时,移动节点已经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是处于家乡链路还是处于外地链路。当移动节点发现它的网络接入点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它就要进行注册。另外,由于这些注册也有一定的生存时间,所以有些时候,移动节点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它也要在现有注册过期时进行重新注册。
移动IP的注册过程是:通知家乡它在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使一个要过期的注册重新生效;在回到家乡链路上时要进行注销操作。
4、传递数据包的选路
根据移动节点的当前位置进行数据包选路的技术,这是移动IP的最主要技术之一。我们必须考虑两种情况:移动节点连接在家乡链路上时和移动节点连接在外地链路上时。后一种情况还有两种情形:移动节点采用的是转交地址还是配置转交地址。由于IPv6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事实上的标准协议,并且IPv6不存在地址空间问题,因此,在IPv6下,移动IP将没有外地。
关键词:容灾系统 移动通信 计费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35-01
移动通讯计费系统不仅需要担负计费数据的采集,同时也要对国内、外漫游的功能进行计费,因此,对其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1 容灾方式及容灾技术
1.1 容灾方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系统的容灾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对数据级容灾的处理主要利用存储设备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主要方式有异步拷贝和同步拷贝(两种拷贝方式主要采用的都是远程拷贝)两种,备份数据的系统不具备自动检测错误,更换IP地址等功能,同时在恢复数据上需要的时间较长[1]。应用级容灾,对重要业务中的数据进行实时成像,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后,可以在备份机房使系统恢复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使系统中的数据恢复到同发生故障之前相同,但同数据级容灾系统相比应用级容灾系统在建设上需要的投资更大[2]。
1.2 容灾技术
就目前的科技而言,可选的容灾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1)应用软件层面,可选用的技术有应用程序中的log记录与远程数据进行同步或者中间件,也可在本地进行一次操作,再通过两次远程操作而完成数据提交。(2)数据库层面,通过数据库的复制功能,利用网络对数据进行备份。(3)操作系统层面,通过镜像的复制形式,以磁盘卷的管理软件作为基础。(4)存储层面,利用存储系统直接对底层的数据进行复制[3]。
2 容灾中心建设方案及在移动通讯计费系统中的作用
在建立容灾中心前,需要对系统进行规划和研究,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注重业务分类和系统的选择,下面对容灾中心的建立及其在移动通信计费系统的作用进行介绍。
2.1 探讨容灾中心的功能
在建立容灾中心后,为了确保系统中设备的利用率能够得到提高,系统在正常运行下应该能够实现以下几种功能:(1)计划外停机,其中主要包过数据故障、系统故障、灾难及因人为原因而引发的故障等。 (2)计划内停机,其中主要包括恢复数据备份、软件设计、系统测试、数据提取等。(3)最大程度提高与容灾中心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当容灾中心的相关数据都处于正常运行情况下,系统应当能够允许人工查询、统计、分析数据等基本操作的运用,以此来降低系统的工作压力[4]。
2.2 容灾技术的选择
2.2.1 应用软件层面
log记录与远程数据同步方式的主要优势是在接管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快速回复,对性能的影响基本为零,发生在远端的故障对本地系统的应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5]。劣势在于,在数据同步上需要采取额外的方式实现,在同步数据方式上的选取的方式如果不得当,将会造成数据丢失,并且需要大量的修改程序中的内容,同时不能对人工处理的数据进行干预。本地、远程两次提交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不会造成数据丢失,数据恢复速度快,不需要其它层面的支持,不会因为其它层面出现故障而对该操作产生影响;劣势在于需要对配置和程序进行修改,不能对人工干预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远端的故障可能对本地的系统造成影响。
2.2.2 镜像数据库恢复方式
镜像数据库恢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对硬件平台无要求。(2)需要数据库软件的支持。(3)不能进行同步复制。(4)需要改造现有数据库。(5)对系统中工作的主机会产生影响。
2.2.3 基于逻辑卷的数据复制
基于逻辑卷的数据复制以下特点:(1)限制主机的选型。(2)需要远程复制软件和卷管理软件的支持。(3)对储备设备的选型没有限制。(4)需要将远程复制软件和卷管理软件安装到主机主备系统中。(5)对应用主机具有一定影响。
2.3 容灾业务选择
在容灾业务的选择上需要依据工程的投资及工程的复杂程度对问题进行具体考虑,通常情况下选择的关键业务及接口。应用系统中主要包含:营业系统、采集系统、融合计费系统以及财务系统,在接口系统中主要包含:短信接口、计费采集接口、智能网接口、网管系统接口、DSMP平台接口、DCN平台、网管系统接口等[6]。
2.4 存储网络
该文所谈论的容灾中心为同城异址,并且采用的是数据底层复制,利用光纤将容灾备份中心的存储网络与主中心的存储网络进行连接,同时对传输快带的使用量进行了计算,对使用的光纤数量进行确定。此外要想提高光纤的利用率可以在光纤的两端添加DWDM设备。为了提高线路的安全性,主、备中心应当选取不同的传输路由。
2.5 容灾中心在移动计费系统中的作用
移动通信计费系统的主要功能为:采集、处理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计费数据;将省际漫游及国际漫游形成的数据发送至全国中心,对通讯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用户计费清单提供给市局账务中心,由此可见移动通信计费系统在重要性。因此移动通信计费系统在运行中应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能够连续不间断的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系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对容灾中心进行运用就可以避免系统在出现以下问题时系统发生瘫痪:(1)在硬件上网络设备故障及业务主机故障的出现。(2)在软件上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故障的出现。(3)在人为上人为破坏和误操作的出现。(4)在灾难性破坏上地质、水灾、火灾等灾难对设备的全面破坏。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主机系统构建上采取的是集群技术,采用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具有独立的处理器,这样当某一个节点发生事故时,其它节点便可以对其进行顶替,可以最大限度消除软件故障。当运行中心发生故障造成中心系统完全失效时该方法就无法确保系统的使用,而在此时启动容灾中心,可对数据备份进行恢复,从而承担其运行中心需要承担的所有功能,使计费功能够不间断的工作。容灾中心不仅能够在灾难发生时提供安全的服务,而且能够提高中心的灵活性,在系统维护、新业务开发测试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在移动通讯计费系统中,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可恢复性对整个系统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依据不同业务在需求上不同,选择最佳的容灾备份方案。通过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建立容灾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顾锦旗,胡苏太,朱平.实用网络存储技术[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0(11):21-22.
【关键词】天线;移动通信网络;应用安装
前言: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有线系统和无线系统相结合,形成移动网络并与基站相连接,营造出交换转化的覆盖网络环境。天线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在于信号的接收和传输,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网络接入输出架构。天线的运行效果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移动通信网络的整体运行,若天线设置出现问题,将导致移动网络系统故障。根据不同的移动通信运行条件,天线的类型选择和运行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根据相应的运行环境选择天线安装设置类别。
一、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常见天线选择
现就如下三种常见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天线应用做出相应的分析。1、机调天线。机调天线就是利用机械进行角度的调整移动线路的天线应用。在机调天线安装后,根据不同网络环境,依靠转换天线的不同位置实现天线角度的转换。在对天线角度调整的过程中,天线的水平方向图出现变形的几率较大,对方向性图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机调天线的调整角度中,最佳角度为向下转换1度到5度。当机调天线下调到15度之后,天线的水平方向图形变化较大,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影响较为严重。在检修中,如果调整机调天线角度位置需要闭合全部体系,禁忌在调整角度的同时进行检测。2、电调天线。电调天线就是指利用电子改变倾斜角度的移动线路。利用共线阵天线振子的相位改变来进行分量的变化,从而形成分量场的强度集合阵。通过天线方向场强度的变化来改善水平方向图的变化情况,在保障全部方向图在所覆盖的移动通信区域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所占用的空间面积,有效提高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采用电调天线能有效减少呼损,排除干扰源。电调天线也可以针对垂直方向图进行修正,达到精确到0.1度的精细化调整,对移动通信网络实施及时的控制管理。3、双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利用的就是极化分集。其主要原理在于分集接收不同极化角度下的电磁波。双极化天线在节省天线架设数量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对于周边的安装条件要求也相对较低,在接收信号时效果更为清晰准确。与此同时,双极化天线的优势在于其不仅具备了电调天线的特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防干扰能力,有效提升了移动网络通信质量。而在双极化天线的施工中,其缩小的隔离度距离也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便利,在节约基建的基础上,使得整体布置设计更加合理,选址更为简单。
二、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天线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天线作为移动信号和基站的传输站,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保证天线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正确安装应用调整是确保无线网络信号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高效的解决移动系统中出现的接通率、阻塞率导致的运行问题,从而强化移动无线信号质量和传输效果。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天线安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天线铁塔的应用问题。在建设天线铁塔过程中要降低其对于天线水平方向性图的负面作用。天线与铁塔之间的距离应该不低于λ。第二,多重天线在同一铁塔上的安装应用问题。在多天线的安装问题上要注意减少不同类型天线的相互作用。其主要方法在于加大各种类型的天线之间的架设距离,设置一定距离的隔离度。第三,传统形式的垂直极化天线应用问题。在天线安装应用中有隔离度和相应的分集要求。通常情况下的天线水平间隔距离为4.5米左右,垂直距离则保持在0.5米范围。标准要求下,满足两种天线间的隔离度要求的垂直距离在0.3米或者是水平距离在1.5米左右。第四,框架安装方式下的天线架设。在没有铁塔的安装情况下的天线架设上,可以利用框架安装来进行垂直隔离。如果架设条件相对较差,无法达到垂直隔离要求,则运用抱杆方式,同时根据水平隔离度要求来做出架设。通常水平距离为3米左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天线的应用是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壮大和互通提供着重要的支撑和帮助作用。本文从移动通信网络中常见的三种天线应用分析,探讨了不同天线架设条件下需要注意的应用安装问题,对天线的应用安装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天线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内容和形式也将愈加丰富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李威.天线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电信建设,2014,05:1-11.
[2]朱蕾.微带阵列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D].安徽工程大学,2012.
[3]王彤.智能天线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4]贾磊.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校正算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关键字:接入认证,密钥协商
1移动通信的发展分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出现了越来越丰富的业务种类。这些新兴的业务对移动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移动用户和网络运营商来说,安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身份认证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关键。同时,认证协议是确保服务正常进行的必要进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认证协议是保证通信双方的合法性和证实其它参与者的身份的。
2IS-95和3G接入认证机制的比较研究
2.1 匿名性
IS-95和3G在匿名性问题上是相同的,都是利用临时移动用户身份(TMSI)识别用户。临时移动用户身份(TMSI)仅在用户注册的位置区域或路由区域有局部意义。在该区域外,它应附加一个适当的位置区域标识或路由区域标识以避免TMSI的不确定性。在永久的和临时的用户身份之间的联系由用户在其中注册的拜访位置寄存器保存。
2.2 认证机制
IS-95系统和3G系统所采用的认证机制是不一致的。IS-95和3G系统的认证机制分别如下所述。
2.2.1 IS-95的认证机制
IS-95系统提供网络对移动台的单向认证。一个成功的认证需要移动台和基站处理一组完全相同的共享秘密数据。现有的规范中定义了两种主要的认证过程:全局质询/应答认证和惟一质询/应答认证。全局认证在移动台主呼、移动台被呼和移动台位置登记时执行,又称为共用RAND方式。惟一认证由基站在下列情况下发起:全局认证失败、切换、在语音信道上认证、移动台闪动请求、SSD更新。上述认证都采用共享秘密的质询/应答协议。
在全局认证中网络端需要执行3项校验:一是校验RANDC;二是校验AUTHR;三是校验COUNT。只有3项校验均通过,才允许移动台接入。
2.2.2 3G的认证机制
3G系统的认证机制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相互认证,通过用户和网络显示自己知道存储在用户的USIM和归属网络中的AuC中的秘密密钥K来认证。
认证和密钥协商的基本前提是:用户与其归属网络HE共享密钥K;用户信任其归属网络;用户的HE相信VLR/SGSN能够安全的处理认证信息;HE与VLR/SGSN之间的通信链路足够安全。
整个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由两个过程组成:认证向量产生过程和认证与密钥协商过程,3G的认证机制如图2.2所示。
认证向量的产生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2.3描述了在HE/AuC中产生认证向量的过程。
认证和密钥协商: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在用户和网络之间相互认证,并创建在VLR/SGSN和USIM之间的加密和完整性密钥。在这个认证过程中,USIM验证使用认证向量的新鲜性。
收到VLR发送的认证请求数据后,用户的响应如图2.4所示。
用户首先计算出SQN,然后USIM计算出XMAC=f1K(SQN || RAND || AMF)和在AUTN中包含的MAC比较。
然后,USIM验证收到的序列号SQN在正确的范围之内。如果USIM认为序列号不在正确的范围之内,它就发送包括合适的参数的同步失败消息给VLR/SGSN,并放弃这个过程。同步失败的消息里包含参数AUTS。
2.3 加密机制
在加密机制方面,IS-95系统和3G系统也不一样。IS-95和3G系统的机密机制分别如下所述。
2.3.1 IS-95的加密机制
语音加密机制:IS-95系统中语音加密是通过长码掩码PLCM进行PN扩频实现的,终端利用SSD-B和CAVE算法产生专用长码掩码、64bit的CMEA密钥、32bit的数据加密密钥。终端和网络利用专用长码掩码来改变PN码的特性,改变后的PN码用于语音置乱,进一步增强了IS-95空中接口的保密性。
信令信息加密:为了加强认证过程和保护用户的敏感信息,需要对信令信息的某些字段进行加密。终端和网络利用CMEA密钥和CMEA算法来加密/解密空中接口的信令信息。
用户数据保密:ORYX是基于LSFR的流密码,用于用户数据加密,由于出口限制,密钥长度被限制在32bit以内。ORYX被证明是不安全的[6]。
2.3.2 3G的加密机制
3G系统的加密机制采用了以分组KASUMI为基础的专用加密算法F8算法,该算法在ME和RNC之间的专用信道上应用。
在完成了用户鉴权认证之后,在移动台生成了加密密钥CK,用户就可以以密文的方式在无线链路上传输用户信息和信令信息。发送方采用了分组密码流对原始数据加密,采用F8算法,接受方接收到密文,经过相同过程,恢复出明文。
算法的输入参数是长度为128bit的加密密钥CK、32bit的帧号COUNT、5bit的链路身份指示BEARER、1bit的上下行链路指示DIRECTION和16bit的密钥流长度LENGTH,其中,当消息从移动台传到RNC时,DIRECTION的取值为0,反之为1。基于这些输入参数,算法产生输出密钥流块,用于加密输入明文产生输出密文块。
2.4 数据完整性机制
IS-95系统没有采用数据完整性机制,而3G采用了以分组KASUMI为基础的数据完整性算法F9算法。
在3G中,采用了消息认证来保护用户和网络间的信令消息没有被篡改。发送方将要传送的数据用完整性密钥IK经过F9算法产生的消息认证码MAC,附加在发出的消息后面。接受方接收到的消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到XMAC。接收方把收到的MAC和XMAC相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就说明收到的消息是完整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修改[9]。利用F9算法进行数据完整性保护方法。
2.5 其他安全认证机制
在终端和用户身份卡方面,IS-95系统没有采用用户身份卡,安全参数和算法存储在终端。而3G采用了USIM卡,并且终端和USIM卡分离,由USIM卡存储用户身份和主密钥。
3结论
本文针对移动通信中的身份认证协议开展了工作。分析了移动通信环境的独特性,讨论了移动通信中身份认证协议应该具有的安全性要求。详细分析了基于IS-95标准的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身份认证协议流程,重点对这两种认证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在信息威胁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信息安全技术;在简单介绍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认证协议的安全性要求和安全性分析方法以及密码学的基础上对认证协议做了概述;对IS-95系统和3G系统的安全接入认证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
本文仅对基于IS-95标准的CDMA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两种接入认证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对3G接入认证方案的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是否存在更好的认证协议来进一步提高3G接入认证的安全性,同时认证效率又不会有明显的增加,如果采用公钥体制,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移动用户端的计算量,同时安全性又不会降低,这些都是应该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义先,钮心忻.无线通信安全技术[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05-108,118-122.
[2]3GPP TS 33.102, 3G Security: Security Architecture.
[3]3GPP TS 33.120, 3G Security: The principle and the object.
[4]毛光灿.移动通信安全研究[D]. 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3.
作者简介:姓名 刘颖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年9月2日出生毕业日期2005年6月30日
毕业学校吉林大学(自考)本科毕业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鞍山分公司
关键词:移动通信;运营商业;CDMA技术;网络带宽
随着网络时代变得越来越成熟,我国在2008年进入了3g时代。人们对于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3g不仅仅是一般的3g,更是一个可以让更多人方便使用的网络。而这样的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还是笔记本。都可以使用这就有着更大的商机,拥有更好的3g无线网技术就可以使我们社会更进一步。同时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使我国拥有更为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一、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的目的及意义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的性能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数量的变化及用户分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无线网络优化是移动通信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运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保证网络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系统的实际表现、实际性能,对系统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整,使无线网络性能得到逐步改善,以达到在现有的系统配置下为用户提供最优的服务质量,即最佳的覆盖、满意的信号强度、最佳的通话音质和最低的掉话率等。通过不断地进行有效的网络优化,可以使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得以逐步改善,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现有配置为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服务,同时提高系统的设备利用率、提高系统容量,以接纳越来越多的用户。网络优化工作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贯穿于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的整个过程。
网络优化指的是通过参数采集、统计分析、信令跟踪、路测信息采集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整移动通信网络的软硬件配置及系统参数,使整个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况,使有限的网络资源能高效地被利用。无线网络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一系列的优化方式,如覆盖优化、话务量优化、设备优化、干扰分析等。这一方面是要对无线网络运行中存在的诸如覆盖不好、话音质量差、掉话、网络拥塞、切换成功率低及数据业务性能不佳等服务质量问题予以解决,使无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优化无线网络资源配置,对整个无线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地调配和运用,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网络发展的情况,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现有设备的能力,从而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
二、3G系统主要技术标准
2005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了3G系统IMT-2000无线接口的5种技术标准,WCDMA和CDMA2000两个宽带CDMA技术是其中最为主流的两种技术,主要采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技术,而我国提交的TD一SCDMA是其中最主要的CDMA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技术之一。我国目前已经将WCDMA系统、CDMA2000系统和TD一SCDMA系统确定为国内3G商用的三个标准,并且指出将大力扶持“国产标准”TD一SCDMA系统。
(一)WCDMA系统
WCDMA技术的代表厂商有瑞典的爱立信、芬兰的诺基亚、日本的NTT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是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提出的使用WCDMA技术作为空中接口技术的3G移动通信系统,因而通常也被称作WCDMA系统。WCDMA系统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双工方式。在频分双工FDD方式下,WCDMA系统的上下行链路各占用5MHz的频带,而在时分双工TDD方式下,其上下行链路时分复用同一个5MHz的频带。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标准的发展主要采用了WCDMA技术的频分双工FDD方式,故下文中所述的WCDMA系统若无特殊说明,皆指频分双工FDD方式的WCDMA系统。
(二) CDMA2000系统
CDMA2000技术的代表厂商有美国的高通、朗讯、摩托罗拉和北方电讯。这一技术标准基于IS一95窄带CDMA技术,因而受到了CDMA发展组织 CDG(CDMA Development Group)等IS一95窄带CDMA技术协会和标准化组织的支持。
CDMA2000系统的特点是反向(上行)链路信道连续导频、相干接收,前向(下行)链路发送分集,电磁干扰影响小。
(三) TD一SCDMA系统
TD一SCDMA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DMA)的缩写,由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CATT(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世鹤博士为首的团队具体制订,由中国标准化协会CAS(China 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和中国CWTS(现CCSA)代表中国向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PP组织提交的3G系统的三大主流技术之一。这是世界通信史上第一个得到国际组织接纳的中国独立提出的通信技术标准。
TD一SCDMA是一种集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和空分多址SDMA技术为一体的3G移动通信技术,采用了 1.6MHz载波带宽。其上下行链路可以不对称,故具有频谱利用率高、发射功率低等优点,非常适合于互联网浏览、视频点播等非对称高速率的移动数据业务和在线多媒体业务。
三、CDMA系统的优点
CDMA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英文缩写,是在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以宽带扩频技术为基础,其特点是抗干扰性强,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因而是3G系统标准中的最主要的空中接口技术。
CDMA无线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l)覆盖范围广。CDMA系统的小区覆盖范围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在网络无负载的情况下,其小区的覆盖半径是标准GSM系统的3倍,在每个小区20个信道的负载情况下,其小区的覆盖半径是标准GSM系统的2倍。而对于上行链路,CDMA系统比标准GSM系统高5dB增益,因此在相同的覆盖范围内CDMA系统需建设的基站较少。(2)系统容量大。CDMA系统采用了扩频技术来提高处理增益、增大系统容量;其频率复用因子为l,因此相同带宽下的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CDMA在相同频谱情况下的容量是标准GSM系统的5.5倍。CDMA系统还使用话音激活技术来提高系统容量,用软切换技术增加反向容量。(3)话音质量高。CDMA系统采用了自适应多速率AMR、8kbit/EVRC、8k/13k等语音编码技术,有很好的背景噪声抑制功能。CDMA系统的8kbit/s话音质量可相当于GSM系统的13kbit/s话音质量,而其13kbit/s的话音质量可接近于有线电话的话音质量。CDMA系统使用RAKE分集接收技术以克服衰落、提高话音质量,使用软切换技术更可以有效地减少掉话。(4)系统软容量。CDMA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其网络容量受到干扰的限制,通过降低接收机的接收门限来提高误帧率,可以增加网络容量,也可利用CDMA系统的小区呼吸效应,减小重负荷小区的导频发射功率,达到缩小小区半径,降低网络容量的目的。(5)功率控制精。CDMA系统采用精确的功率控制技术,使得所有用户终端发出的无线信号在到达基站时的功率基本相等,这样有效地降低了用户间的干扰。
除以上优点外,笔者通过多方收集资料,还分析具有如下几点优点:一是采用软切换。WCDMA系统和CDMA2000系统采用了软切换技术,而TD一SCDMA系统则采用了接力切换技术,这些切换技术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掉话率,提高系统容量,改善话音质量。二是发射功率低。CDMA系统以扩频技术为基础,用带宽换取较低的信噪比;使用精确的功率控制技术,降低了用户终端的平均发射功率,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辐射,并延长了用户终端的电池使用时间。CDMA终端的发射功率约0.2W,而GSM终端的发射功率约1一2W。三是用话音激活CDMA系统采用话音激活技术,避免了无话音时无线信道资源的浪费,这同样起到了提高系统容量的作用。四是保密性能好。因为采用码分多址技术,其复杂的编译码及调制解调技术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能。
参考文献:
[1] 嚷钢,高伟东,彭涛.TD一SCDMA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及无线资源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李飞鹏. 3G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J]. 信息通信. 2011(04)
[3] Xia Jun.The third-generation-mobile (3G) policy and deployment in China: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Telecommunication Journal . 2011
[4] 宋冉昕,谢维波. 基于Android平台的实时自适应音频传输技术及其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04)
【关键词】移动通信;通信网络;无线电;干扰;问题处理
一、前言
移动通信是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站,通过海上和航空移动通信和射频波,采用直接或视距传播,因此调频非常重要。可是无线电的干扰会扰乱移动通信的频率。所以要根据无线电干扰不同形式,采用一些方法尽量避免无线电对移动通信的干扰,或者使无线电干扰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人民的正常的通信。
二、干扰的各种形式
1、相邻信道信号的干扰。这是由于选择性低的发射器或接收器的干扰信道的频带宽度引起的。特别是由于老化收发信机的技术指标下降,在实践中,发生这样的干扰的概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我国无线电频率间隔相邻信道带宽有严格规定防止干扰的技术。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2、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信号的同时,由于非线性问题产生的互调频率的影响,如果工作频率在接收器中的频率被中断,就产生了互调干扰。要从根本上消除互调干扰是非常困难的,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减少其影响。提高设备抗互调的干扰;尽可能将天线之间的间隔拉大,以弥补之间的净化通道的问题,加强无线信道的强度,提高接收机的选择性,提高设备的线性能力,降低互调水平。
三、无线电干扰信号源的准确查找
1、观察信号特征。寻找无线电干扰源信号需要精确的采集,首先是寻找信号特征参数,通过测量或监测解调信号,确定信号源的内容和位置信息,参数需要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通过带宽进行调制,保证工作时间出现其他参数类型的无线电信号。信号的带外辐射强度随频率衰减,导致实际发射信号带宽和主信号的时间带宽不同步,没有提供明显的发射信号。互调信号明显较小,带宽大于正常范围使服务繁忙,有时也能提供一些服务,可以寻找无线电干扰源信号的信号参数,可以判断是否有干扰源,如频率的干扰,除了干扰,杂散和互调的移动装置没有固定的位置,很难确定干扰的位置。2、分析识别信号传播路径。高功率辐射通常是相对的选择,要增加空气中的一个突出的位置,确定搜索范围。避免区内的干扰,干扰后的信号可以近似,促进信号传导的过程。在复杂的环境中,应注意寻找干扰信号,进行信号直接传输和表达的识别,监测车辆的干扰,对地面进行搜索,如果信号突然变大或变小,车辆很可能位于主反射信号的直接路径或者路径的边缘。应在附近仔细的观察地形,找到信号传播路径。寻找附近的干扰时,要注意测量天线的信号强度。在设备的指导下,寻找最近的道路。如果信号源在室内,由于狭小的空间反射信号的效果往往很好,往往很难确定方向从而进行相应的方向的搜索,有时信号源直接与天线相连,有时源信号会突然地出现,干扰确定的位置。
四、分析无线电信号的方法
识别天线的信号传播时要使用高功率的辐射设备。通常是选择相对比较能增加空气中的突出的位置的设备,缩小搜索的范围。避免区内干扰,保证干扰后的信号可以近似的确定,寻找天线的加速过程。在复杂的环境中,应注意寻找干扰分析信号的设备,进行信号直接传输和表达的识别,监测车辆的干扰。加强近似搜索,如果信号突然变大或变小,要使车辆位于主反射信号的直接路径或路径的边缘处,应仔细观察地形,保证信号传播的路径。寻找附近的干扰,注意测量天线的信号强度要寻找直接的道路。
五、无线电干扰预防措施
1、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可以通过电台的无线电的频率进行宣传,使公众知道的国民经济的意义。避免是单位或个人非法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情况,否则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严重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2、公共安全管理。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公共安全管理,调查生产的部分非法电台,惩罚非法生产商或个人电台。同时向公众宣布,凡购买的无线电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包括非法生产、销售无线电的单位和个人,将会追究刑事责任。
结束语
总之,移动通信中无线电的干扰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无线电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的无线电通讯信号,由于其特殊性,无线电的传输会给移动通信的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妨碍信息的传递。随着计算机的通信平台的发展,需要对移动通信中无线电的干扰进行控制,实现智能设备的操作的自动处理,避免干扰。为改革提供有利的趋势,加强现代电信用户的无线传输技术,保证信息传递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建国.浅析无线电干扰与管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