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4 10:25:35
导语: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005
[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012- 02
0 引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发展,PPP项目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水利、能源、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的重要形式。PPP项目在实际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与传统的政府单独管理模式相比,PPP模式能够减少25%左右的成本。特别是在公共项目建设中,通过采用PPP项目能够有效降低投资成本,相比其他项目模式,PPP模式有着显著的优势。由此可见,PPP模式作为一种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耦合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PPP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入手,旨在充分发挥PPP模式的积极影响。
1 PPP项目简述
1.1 概念
PPP项目主要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解决政府部门在组织建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中融资效率低的缺陷。从应用情况分析,PPP项目就是一种公私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公私的共赢。在我国,PPP项目主要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建立的公司合作关系,通过合理分配与承担项目运行中的风险与收益,从而通过推进公共服务与项目建设。虽然PPP模式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但近些年我国PPP项目才正式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1.2 运行机制
PPP项目运行机制包含了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更是保障项目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PPP项目的运行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政策法律机制、定价机制、市场准入机制、PPP项目的运行机制、避险机制、管理机制、人才机制。
1.3 PPP项目模式付费方式分析
付费方式作为PPP项目模式的重要基础,主要关系到PP项目收益回报与风险分担,也就是整个PPP项目中最为核心的条款。根据PPP项目运作方式、所行业不同,PPP合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付费方式,从而优化PPP项目经济结构。常见的付费方式为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三种。由于投资方式不透,使得不同的付费方法对整个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都存在一定影响,同时,项目公司收入、成本,以及资产确认原则与方法也存在着不同。
(1)政府付费:主要指政府直接向项目公司付费并购买相应的服务与产品。在该种付费模式下,政府需要根据项目实施的时效性,以及所需产品与服务使用量、质量而进行公司付费。政府付费是作为公共项目与公共设施项目常见的付费方式。
(2)使用者付费:是指消费者向项目公司付费购买服务或产品。项目公司通过向最终用户处收取费用,从而实现项目多元化投资与取得合理收益。如地铁、桥梁、公路等公共交通项目,再加上供热、供水等设施都采用使用者付费模式。
(3)可行性缺口补助:是指使用者付费无法满足项目公司合理回报和成本回收情况下,由政府出面给予项目公司一定的经济补助,主要是用来弥补使用者付费之外的缺口经济。
2 PPP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
PPP项目是一种公私合作的关系,通过公共部门与个人企业合作,重新分配项目资金产权,从而实现公私双赢的目的。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来说,PPP项目中的资金流动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数据的物质表现,通过会计核算工作实现产权分配,从而对公私双方进行产权衡量,最终实现科学的管理模式。
2.1 PPP项目与会计核算
会计职能包括反映与管理两项职能,反映职能主要为通过开展会计工作从而给相应使用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反应PPP项目的运营情况和建设情况;管理职能表现为项目决策人员通过吸收与消化会计信息,从而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精准的依据,实现财务管理对经营单位的管理职能。从本质上分析,PPP项目产权价值流动具备非常明显的灵活性,也就是实时跟踪作用,从而分析整个项目运作中各方投资者的产权归属问题,从而为PPP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投资方、债权人、公共集体、政府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数据,并且能够根据会计信息内容分析PPP项目的运行优劣程度。由此可见,财务管理质量与会计核算精准度,会直接影响PPP项目运行中的决策正确与否,会计核算也是维护PPP项目实施者、利益者、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PPP项目,强化会计核算作用,从而实现公私部门的产权分配,产权更替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完善,可以说PPP项目与会计核算二者相辅相成。通过优化会计核算方法与制度能够有效反映产权价值流动,这也是会计核算的核心作用。此外,通过实物流动转变为价值流动,能够推动会计工作多元化发展,可见PPP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会计核算方法与理论的发展,从而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2.2 PPP项目会计核算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根据PPP项目运行机制,能够将整个PPP项目分为成立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移交阶段。而会计核算在不同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的特征,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都不尽相同。
2.2.1 PPP项目成立阶段
在PPP项目成立阶段,PPP项目中的会计核算与传统模式的存在着一定差异,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是将整个PPP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计算,没有进行产权主体划分。但在PPP项目财务管理模式中,必须要对各个投资商和政府进行产权主体划分,通过会计核算工作反应主体经济的初步运行情况,从而充分反应PPP项目中的各项会计核算目标,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2.2 PPP项目成立阶段
在PPP项目成立阶段,PPP项目需要有别于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其核算方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PPP项目包括单位主体的固有产权资产与特许经营产权资产,该种方法能够体现特许经营权资产与完整产权资产两种形式。通过开展PPP项目会计核算模式,能够有效明确区分产权资产,将特许经营权资产划分到的隐形资产中,隐形资产在PPP项目中属于用益物权。因此,PPP项目根据用益物权从而核算出特许经营权,并根据产权二次分配原则,满足资产、产权配比要求,从而实现特许经营权资产的资本化。
2.2.3 PPP项目运营阶段
在项目运营阶段中,需要重点考虑收益分配问题,也就就是经济效益比例分配问题,从本质上分析,其主要是特许经营权资产的相应支出与转移。在确定收入的过程中,不需要着重考虑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仅凭特许经营权资产分配收益重置,并对后续支出进行划分,通过资本化和费用法的形式分配即可。
2.2.4 项目移交阶段
在移交阶段中,PPP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资产进行分类,从而明确清算处理。通过在PPP项目各个实施阶段进行会计核算分析,能够使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采用会计核算基本方法与制度,提供PPP项目各个环节运行会计数据,从而反应产权价值流动的积极作用,实现实物流动转变到价值流动,进一步推动会计核算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3 结 语
本文重点探究了PPP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作为PPP项目中的核算内容,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对PPP项目的开展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优化会计核算方法与制度,能够体现PPP项目各个投资主体的价值流动方向,从而为PPP项目相关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为PPP项目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有力借鉴依据,保障PPP项目平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罗慧君.PPP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J].科技展望,2016(33):91-92.
1.持续经营假设的实用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公路经营企业是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的现代化公司企业。由于《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将其特许经营期限规定为不得超过25—30年的要求,因此,当公路经营企业只经营一条收费公路时,特许经营的假设前提在公路经营企业活动上即受到严重的挑战。
2.公路经营企业实行折中资本金制度与一般工商企业实收资本制度有着根本性差别。我国一般工商企业实行的实收资本金制度,即所设立的公司必须符合国家公司法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注册资本金。但是,公路经营企业却与其他工商企业不同,由于公路经营企业以公路投资为主营业务,公路投资又具有投资额巨大的特点,加之公路经营企业又实行基本建设与经营财务并轨的管理模式。因此,公路经营企业在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后,还必须依据国发(1996)35号文件的规定,按照折中计算的方式对资本金进行严格要求。
3.公路经营企业的流动资产构成具有显明的行业特点。其一,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收入基本上是现金收入,这就决定了该企业的流动资产中一般没有应收账款。其二,公路车辆通行费收入属于劳务收入,该企业持有存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生产实务产品或直接用于销售,而是为了满足公路养护的需要,使公路经营企业能够为公路用户提供符合要求和令人满意的道路运行条件。其三,公路经营企业除了没有应收账款外,其他应收款所占的比例也较少。
4.基础设施是公路经营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重点。强化对公路基础设施的管理是对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强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强调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因为国家规定,公路经营企业在该资产经营期届满无偿交还给国家时,应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因此,如何根据经营期限,合理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管理,确保公路经营企业能够在经营期内按期收回投资,也是公路经营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的一个重要问题。
5.公路经营企业的无形资产——公路收费经营权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管理方式上有重大差异。公路经营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依照国家公路法规,通过企业投资建造的或国家投资建造企业购买等方式,而使企业获得和拥有的公路收费经营权。从实质上来说,这是公路经营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那些购买公路收费经营权的企业却把它当成了固定资产来管理。这是因为这种无形资产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它是属于经营性质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在管理过程,我们绝不可把它作为一种一般性质的无形资产来管理,而采用符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科学地维护和管理。
6.公路经营企业清算资产的方法有别于一般工商企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因故终止经营活动时,必须进行资产清算,但是公路经营企业是因为收费经营期的届满而终止,并且还应将公路及附属设施无偿交还给国家。因此,各个公路经营企业应当重视对清算资产的有效管理,防止国家资产的流失和损坏。
7.建立良好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良好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分析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公路经营企业行业特点的显明性,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目前该体系的构成有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偿还能力状况指标、发展能力状况指标。这些体系指标并没有全部适用于公路经营企业特殊业务的需要,还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并结合经营活动的实际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使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更能真实地反映公路经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路
1.关于资本保全。就公路经营企业的经营现实而言,其总资产的70%以上属于“在经营期限届满后需无偿交还给国家”的公路及附属设施,而其他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寥寥无几,这意味着公路经营企业用来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不是资产,而是经营收费公路预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因此,公司投资者通过分配折旧或者价值摊销提前收回投资时,不会影响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如果公路经营企业只希望在有限的收费经营期限内经营特定的收费公路,而不打算通过投资建造新的收费公路或者投资收购公路收费权来扩大经营规模,则有可能导致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收入而产生的经营现金净流入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维护投资者权益的理想做法也许就是按期对现金净流入量(包括公路资产折旧或公路收费权价值摊销以及经营净利润)进行合理分配。而如果假设这一种做法是合理的,那么就意味着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可以不实行资本保全原则。这与《公司法》的规定显然又是矛盾的。但考虑到公路经营企业是我国深化公路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而且实行的是特许经营,因此,可以对不打算通过投资建造新的收费公路或投资收购公路收费权来扩大经营规模的公路经营企业不实行资本保全,这样既保护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以公司的未来经营现金流量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又保护了公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分配现金净流入量来保证投资者的资金不会闲置)。
2.关于固定资产界定。在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构成中,最有争议的就是公路及构筑物是否应该在固定资产中列示,其次就是公路及构筑物与公路及附属设施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公路收费权的实质是无形资产而不是固定资产,将公路收费权依附的公路及构筑物作为固定资产从理论上来说不合适,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会计实务的一致性,大多数的公路经营企业将投资建路和投资者投入的已建成的收费公路作为公路及构筑物列入了固定资产。为了有效地界定固定资产,对公路及构筑物的归属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公路经营企业将以任何方式取得的公路收费权(包括投资建路、投资者投入、企业购买)全部作为无形资产管理。这样符合公路收费权的经济实质,现时投资建路、投资者投入的公路资产在备查簿中予以列示,实行实物、价值双重管理,当经营期届满,企业将公路无偿交还给国家时,再在备查簿中将该公路冲销。根据《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办法》第8条的规定,以公路收费权进行投资的,首先应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评估立项,经合格的国有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报国有资产管理机关确认后投入。这就意味着公路收费权必须经过相关部门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作为公路收费权的入账价值处理,这样做才符合无形资产的确定条件。另一种思路为,考虑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路经营企业资产管理的实务以及现行法律、法规上的制约,可以尝试公路经营企业将投资建设取得的公路资产以及国家入股投资的已建成收费公路,暂时作为公路经营企业的固定资产,而对公路经营企业投资购买的已建成的公路收费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这也是目前比较成熟可行的做法。
3.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目前我国大多数公路上市公司都采用了工作量法对公路资产计提折旧,这说明了这些企业都认可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优点。根据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实践来看,除了广东省等极少数地区的收费公路以外,绝大多数收费公路投入营运后的实际车流量要低于预计车流量,这意味着公路经营企业无法通过计提折旧额来收回投资额。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有两种:第一种思路是依旧按照实际车流量和公路经营年限来计提每期的折旧,然后是每间隔一定时期,如每一年年末,根据实际交通量与预计交通量的差额调整折旧。目前,深圳高速、福建高速等一些公路上市公司便采用这种方法来弥补工作量法的缺陷,但这种方法也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第二种思路是如果公路经营企业根据收费经营期限内的预计总车流量来计算单位车流量的折旧额,就可以根据预计的分年度流量与单位车流量折旧额的乘积来确定该年度应计提的折旧额,以保证公路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收回全部投资。
4.关于无形资产摊销。无论是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公路及构筑物,还是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公路经营权,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是一样的,都是公路经营企业所取得的特许公路收费权,是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因此,在进行资产的价值弥补时,两者的口径应当一致,即都应该作为公路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硬要将记入无形资产的公路收费权的价值分摊到管理费用,既会夸大管理费用的实际金额,又会导致公路经营成本数据失真,对公路经营企业的成本管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是:将无形资产中的公路收费权资产和公路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资产的摊销价值记入公路经营成本,而将除此之外的其他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的摊销价值记入管理费用。
三、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摘 要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概念来看,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财务管理主要是从价值的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核算主要是从资金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实现全面有效管理。但是从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开展来看,二者虽然有一定区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企事业单位中存在一定的交叉。为此,从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区别 联系
一、前言
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从二者的定义和实际工作的侧重点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定义来看,财务管理侧重于从价值角度进行管理,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从资金角度的核算与管理。所以,二者在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出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实际,二者在管理过程中又存在着交叉和联系,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为此,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三个方面。
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出了对价值的尊重,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中主要体现了对价值的管理。其内容虽然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但是其侧重点在于对价值的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归根到底是价值管理,与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应该从价值管理入手,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专门工作。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更多的体现出货币和资金的衡量,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对货币和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以此来满足会计工作需要。所以,对于会计核算而言,货币是主要的量度手段,会计核算工作在推进的同时,也是对货币进行量度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对会计核算的本质有所了解。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二者同属财务范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必然的联系,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开展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有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和实际应用出发,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魏迎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殷丽娜.Excel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家天地.2010.04.
[3]李恩柱.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0.
[4]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1.
一、现阶段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企业如果想要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就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路,更好的适应新环境。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在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处理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因此导致很多问题和工作都不能有效的开展,看不到显著的成效。例如在一些固步自封的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操作还保留传统的操作方式,利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去处理相关的财务数据,使得最终得到的财务报告和指标没有特定的指向性,影响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能够实现预期的标准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和工作调整有着深刻的影?。但是在会计工作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工作效果。例如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没有良好的监督体制致使核算方式单一;会计核算的范围划分不明确,因而使得很多资产处理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而且有些企业由于其会计核算是手段单一,因此对其他部门能够提供的财务信息较少,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加之一些企业会计有关岗位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在经营过程中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影响企业内部工作顺利开展实施的关键保障。
(三)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对于管理起到很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机制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也忽视了其对企业未来长久发展的重要性,使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的监督效果一般。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跟不上也会影响到相应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增加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投资风险发生的几率。
二、规范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会计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上都应该有所突破,实现管理的革新,因而在革新过程中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这些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现代企业管理在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有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转变现阶段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例如企业可以开展一些专业的培训活动,聘请一些会计专业人才来拉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完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得会计核算体系的实际效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二)增强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效果
为了更好的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提高企业内部的资源利用率,就需要企业在实施和制定战略发展中增强自身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效果,为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提供确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例如企业在与另一家企业进行合作时就需要借鉴这些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势并且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经营的实际状况去及时调整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不合理的部署,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体系发挥出更实际有效的作用。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和加强,可以将企业工作的总体效率提高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提高企业总体的竞争实力。
(三)丰富会计核算的方式,有效降低整体核算成本
成本核算应该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会计的核算能够较为精准的体现出比较客观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方式的制约,导致会计核算的方式过于单一,为了转变这种现象,企业应该结合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优势,丰富会计核算方式,并且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算方式对企业内部大小经营活动开展成本的科学预算和预测,从而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在工作中综合性很强,丰富核算方式是为企业未来目标发展奠定基础,让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空间,为企业成本的控制和压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提升,令传统财务管理在环境上以及方法方面逐渐改变,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获得了普遍的运用。会计信息化是把财务管理乃至会计核算融入到现代会计信息化系统当中,透过信息体系处理财务会计工作。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以便加快企业财务管理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所需,令企业财务管理更加正规,令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时通过传统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信息系统当中进行信息化统一管理。透过会计信息化的运用,显著提升财务人员在工作方面的效率,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了全新的标杆。并且,因为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应用并不久,所以具有一些问题,会为企业造成一些风险。1.对传统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会计信息化为传统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了一些影响。传统会计工作均采取人工收集信息乃至将信息编制做好,会计信息化的状态下,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体系的采集与编排工作做好。企业财务人员还需要通过信息形式打造出无纸化办公,通过网络优势显著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会计信息可以将会计报表使用人员的所需得以满足,令使用者真正掌控企业当前的信息,充分了解信息报表。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企业管理的职能影响较大,随着信息化的大量运用,会计信息化显著影响到企业管理的职能,财务部门更加在众多方面影响到企业管理工作,持续提高财务部门在总体企业管理中的地位。2.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的影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会计信息化广泛推广下,显著节约了人力工作,被财务部门核算工作所支持,传统财务部门更加重视管理人员,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不仅加强人力管理,还需要掌控好会计信息化系统,显著加大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风险。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使用,企业所有凭证的检查乃至财务对比均透过计算机进行,从而对数据的完整性有了较高的标准,需要有效掌控录入数据的正确性。3.对会计人员的影响。在会计信息化的状态下,企业内部所有会计财务工作均透过计算机信息体系进行,特别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乃至风险工作而言,更加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在这一环境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转变,财务管理的内容与方式也有所改变,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标准进行改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众多工作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所以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具有财务知识,还应当熟悉计算机,可以随意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在这一状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使用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知识,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标准。4.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内部审计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透过展现内部审计监督控制的作用,可以令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效率显著提升。在会计信息化发展当中,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都具有较大的转变,企业中的所有数据以及标准均已经透过信息系统完成,所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则添加了全新的内容。设计部门应当检查会计系统的所有硬件、软件以及系统设计,审核数据的传输、存储、共享及分析,以便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保障所有财务数据的正确性及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风险
1.系统设计不够严谨。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当中,为了有效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大多采取合作开发信息化系统。可是合作的双方在沟通方面则具有问题。计算机公司人员并不十分了解财务,无法对用户的所需进行透彻的了解。用户欠缺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不能正确传达计算机程序应当达到的效果。所以所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则具有一些不足,即便处在试运行时期或后期阶段通过补丁程序进行填补,依旧会为企业造成一些损失,何况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修补。2.数据错误的持续性与反复性。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而言,计算机是通过人们预先编排好的程序进行,数据仅通过原始数据的输入,如果原始数据不正确,则会令计算的结果出现错误,而且错误的数据会令不同处产生连锁错误,这有别于手工会计的分工,所以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输入原始数据和程序设计必须正确,才可以有效提升会计的工作效率。3.信息化数据太过集中。对于信息化系统而言,一切会计材料均在计算机当中,而且占有较小的空间。在网络技术与数据共享逐渐提升的状况下,会计信息数据较易被彻底复制。如果遗失了用户名及密码,一切会计数据则会被篡改或泄露,为企业造成不能补救的损失。4.信息存储介质不稳定。数据存储主要的介质为磁性介质。当介质被外界温度、湿度影响过大时,尤其受到强磁场所影响,均会令会计数据损坏。因为这些存储数据需要透过电脑设备进行阅读,因此数据是否损坏无法直接观察到。当前可以使用的方法则为多进行备份,保存在不同的地方,可是这也不能真正确保会计信息不会遗失或损坏。5.会计信息化较易具有舞弊性。会计信息化的操控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完成,会计信息化数据载体属于磁性介质,这为会计信息化舞弊提供了便利环境。系统人员透过更改系统程序以及非法操控进行舞弊。内部用户透过更改输入、输出的形式进行舞弊。因此需认真设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定与操控程序。所有人没有获得授权则不可触碰会计信息化软件,授权人员也需依照流程执行,需要不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轮岗,以免出现监守自盗的状况。除此之外,还应当防止火灾与水灾对硬件设施造成的影响,需要确保信息在传输当中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三、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当前社会的竞争愈发激烈,人才成为了最为关键的资源。企业在日常经营当中,需要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尤其对于会计信息化而言,企业在财务管理当中无法脱离人才,需要真正加强管理企业人才,否则很难在思想上获得解放,在如此激烈的经济发展当中进行竞争。2.创建财务目标。在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当中,最大化实现企业的的经济效益,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已经无法符合信息时代对财务管理的标准,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更新目标,打造符合时代所需的财务目标。在信息时代当中,无形资产十分关键,成为企业十分主要的资产,所以应当对创造无形资产的人才给予关注。因此企业在打造财务管理目标时,需要把其他利益主体及社会利益融入其中,并且还需追寻股东的最大化利益,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在目标方面能够更加合理化。3.逐步打开财务管理的各方面内容。在当前时期,财务管理的内容愈发丰富,需要在企业的发展当中,加强预防无形资产的风险与管理。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具有较大的比例,需强化管理无形资产,强化防范风险,在发展经营当中,合理化进行评估,以便对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4.培养专业化人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愈发迅猛,企业不仅需要具备计算机知识的人才,还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才,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及质量进行提升。当前企业在运行当中,财务管理工作依旧通过手工记账的形式进行,并未通过高端会计信息化进行处理,无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在当前形势下,愈发需要素质较高的人才,不但要具有电子商务知识,还应当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了解网络虚拟企业在财务方面的运行状况,为企业在管理上提供充足的人才。5.提高风险意识。当前的经济环境内,企业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经济信息变化较快。财务人员需要在工作当中,随时关注风险,从而设定相应的对策进行预防,保障企业在发展当中减少经营的风险,令企业发展的更加美好。6.创新信息化软件。大多数企业在运用会计软件的过程中,大多为核算类的软件,虽然也具备了核算及监督的作用,可却在主要功能方面并不充分。企业想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则需持续在软件方面进行信息化优化,不断研发管理类别的软件,令数据达到共享,减少软件的开发难度及成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信息化发展中,企业在财务会计信息化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从而促进企业市场的竞争力。对于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而言,需要在所有环节当中加强重视,只有确保了财务管理能力并提高质量,才可以对企业的总体发展十分有力。通过不同方面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令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穆黎.探析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2014.(14):140.
[2]李林玲.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28):100-101,107.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1 规范财务管理的思路
当前,受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不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不到位、财务风险增大、财务监管缺失等问题。为了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企业必须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理清财务管理思路,具体措施如下:
1.1 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将财务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自身发展目标,结合市场价格趋势,规划企业总预算成本,制定总预算目标,并将总预算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有效约束各个部门的财务活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建立起“购、存、领、耗”的管理制度,强化全员的预算控制意识,及时纠正预算偏差,按照“限额支报、超支不补”的原则加强费用支出控制,保证预算执行刚性。同时,企业还要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的薪酬挂钩,调动起各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1.2 强化资金管理
为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实现资金增值,企业应强化资金管理,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有效预防或降低财务风险。首先,加强现金管理,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风险控制能力,选择适宜的资金管理模式,并对闲置资金进行短期投资,降低资金沉淀成本,提高资金增值收益。其次,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企业要将物资采购、存货管理、销售管理作为资金运营管理重点。如,采取采购资金付款进度控制、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确定最佳库存量等措施,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再次,加强融资管理,选择融资成本低的融资模式,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1.3 重视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构建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营带来的威胁。首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要综合考虑经营目标、财务状况、投资计划等因素,采用滚动预算法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编制,并严格执行预算,避免因资金使用混乱造成财务风险。其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设置有关财务指标,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及时分析财务指标的变化,对财务风险作出准确预测,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再次,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做好投资项目收益与风险的评估工作,严格执行投资决策程序,避免因盲目投资而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1.4 落实财务管理监督
企业应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将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杜绝财务舞弊、造假财务报表等问题。内部审计部门要监督检查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财务活动是否在合法的范围内开展,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领导层报告。此外,企业也可聘请专业的外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找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上的不足,提出财务内部控制的整改意见,从而帮助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杜绝财务管理漏洞。
2 健全会计核算体系的策略
2.1 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企业要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统一会计科目,明确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不得擅自变更科目。会计部门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借助财务软件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会计记账,生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并妥善保管好会计资料。会计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建立起协作关系,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应收账款核对等活动,根据资产盘盈盘亏情况及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2 完善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要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会计核算体系有序运行。具体制度如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会计部门必须按照会计核算制度处理会计业务;落实会计稽核制度,履行会计监督管理职能,及时纠正不合法、不合规的会计行为;建立会计分析制度,利用科学的会计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提高企业财务预测能力;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审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2.3 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在会计核算体系中,要规范会计成本核算,根据企业生产组织特点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使其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当核算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时,应将每种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选用品种核算法核算每种产品的成本,而后再运用系数法对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当企业生产主要产品及少量副产品时,应将主要产品作为核算对象,并将少量副产品归集到一类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若副产品生产数量较大,则可将每一种类作为单一的成本核算对象。
2.4 建设高素质会计队伍
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企业应当设立会计部门,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减少兼职会计人员的聘用,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会计人员要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和全面的会计知识,积极参与讲座、进修、继续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此外,会计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思想层面杜绝会计舞弊行为。
结 论
总而言之,企业要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加快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涂潇潇.浅谈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02-103.
关键词: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滞后
以前,企业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成是借钱、付款、执行财务纪律,是财务部的事情,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举措之外,财务管理根本称不上管理,已丧失其本来意义。
现在,国有外贸企业进行改革,不管是整体改制,还是分离改制,都是向业务骨干倾斜,大部分的业务员成了公司的股东和主要领导,又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和以前不同的是,企业领导不仅独权,而且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领导层都是业务出身,对业务比较熟悉,因而,在日常决策和工作中,不自觉地偏向业务方面,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效益是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的财务管理出来的观念,财务管理没有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贸企业资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不良资产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企业管理不善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面对架子很大而实际质量不佳的空壳化资产,许多外贸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资产质量,但不良资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集中体现在:
1、应收款项欠亏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应收款项管理体制没有质的改变,应收款项清欠的呼声很大,得力措施却很少,边清边欠、前清后欠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外贸公司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制定了许多措施,如明晰资金管理权限、限制结算方式风险大的业务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堵塞了逾期收款产生,但也导致公司业务贸易机会的流失,形成应收款项管理与业务开拓难以调和的矛盾。
2、投资能力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外贸竞争压力越大,外贸企业就越急于寻找多种经营的路子,但由于在投资领域缺乏经验,方向难以把握,投资盲目,失误较多。二是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成百上千万的资金投入项目,造成资金大量积压和沉淀,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三)筹集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外贸企业因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本很少,外贸经营使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形成了越不能贷款,业务越无法进行,越不开展业务,越无法贷款的恶性循环。
1、融资方式单一,争取银行借款困难。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外贸行业目前在商品和价格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付款方式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国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利用商业信用周转的时空越来越狭小,因自身原因,又不能通过发行债权或股票进行融资,只能从银行融资,融资方式单一。
2、资金运用不当,缺乏融资成本观念。企业盲目上项目,挤占流动资金,在资金运营上往往流动比例下降,影响正常周转。
(四)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观念比较淡薄,资金报酬率低,业务利润仅仅够支付银行利息。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但对决策层的控制仍是个难点和盲点。管理层把控制看成是对下属员工的管理手段,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公司股东形同虚设,监事会制度更是流于形式,董事长和总经理缺乏有效的分工和相互制约,争权夺利,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会计核算只有反映,没有监督。对财务人员的挑选,以是否“听领导的话”为标准,财务人员对经理言听计从,不敢监督。整个业务流程只有业务员知道,别人插不进去,收购商品和结汇都是滚动的,一笔出口的采购应该与哪笔销售收入、出口费用相对应,只有业务员才清楚。
3、财务核算失真。有些外贸公司有业务,为了逃税等目的,常常做一些“真自营假”、“假自营真”的花账,有些外贸公司自身业务没有一笔,仅仅靠提供服务生存,为了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实际业务人拿到出口退税和业务利润,违反会计真实性原则,将做成自营。
(五)财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外贸企业多年动荡、改革,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跳槽选择了更稳定、待遇更好的单位,造成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另外,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业务信息的管理上,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阶段所应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方面以及筹资、投资和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不能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改善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积弊,也有新生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因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一套有效、科学的、完善的、灵活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财务部门就能搞好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体系。所以,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包治百病的通用方法。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手段和思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具体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要想建立有效的、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企业要形成财务管理是生产力的共识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上下要纠正财务管理只是算账、报账的观点,要树立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盈利分析、偿债能力、内部监督等实施管理的活动,有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替代作用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形成前进的动力。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做事才能有的放矢。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应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主体,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否则,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导致失败。
(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年会上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词汇,由此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根据198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管理会计公告1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较为权威的对管理会计的界定。
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的独立是以美国著名财务学者CREEN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西方学中最耀眼的分支。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变迁对企业财务的演进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从我国财会来说,教育部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从四门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上看均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原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来阐述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的财务上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我们的观点是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也就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在分离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关子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①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②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④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的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参见葛家澍《会计确认、计量与收入确认》2002年《会计论坛》第1辑)
关于报告内容,的确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的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正如,在西方CPA(注册会计师)和CFA(财务分析师)是两种执业证书一样。
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前面我们重点分析了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强调其差异化,这是为了教学的便利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接收的逻辑递进关系的一种安排。但是在实践中可不能这样泾渭分明。在实践中我们最应该分析和讨论的是其整合问题。
公司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股东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财会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须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建立的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另外,财会价值管理和专业整合也充分体现在公司最高财会主管即财务总监职能的定和变化。我们十分欣赏美国托马斯。沃尔瑟等所著的《再造财务总裁》一书的基本观点。本书从CFO总裁办公室架构的实验中,出来再造财务总裁五个深入发展CFO角色的步骤:商业伙伴、战略组织、绩效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与体系。本书提出了财务总裁办公室“房式”图(见文后)。企业经营已经向财会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一体化整合式和完善专业管理功能。财会管理要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管理
一、财务与会计的异同
(一)概念不同:财务是管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资本增值的决策活动,在日常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根据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战略目标,根据公司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外部市场等综合指标,结合各部门的方案对将要运营的项目进行评估,计算、预测带来的收益。会计是对已经完成经济活动进行加工、整理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时间不同:财务管理侧重的是未来,对还未发生的事项进行分析、评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计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信息进行整理,具有真实性和唯一性。
(三)功能不同:财务的功能是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财务预测偏重的是资金,以及筹资成本和资金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目的是把公司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利益最大化,同时在资金运作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会计的功能是核算、监督、服务。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始终,是最基本功能,也被称作反应职能。在核算过程中监督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反馈出去,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管理。在一般概念上,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公司董事会制定公司年发展战略目标,无论企业是进行扩张还是紧缩,是搞公司并购及投资新项目,前期先行的就是财务管理的活动。以公司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各部门的设计方案,从一个项目前期开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利用价值形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第二,综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参与人员不仅有财务部,而且还有市场部、人力资源部,通俗的讲也就是人、财、物的一次优化组合,怎样使这个组合发挥最大价值就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企业活动中,只要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就会有资金运动,就在财务管理的范畴。第三,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有了目标企业活动才有方向,所有的经营都向着这个目标进行并把这个目标作为各项管理工作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是对这种目标确立和实施过程的基础,也是对这一目标实施程度考核和评价的标准。
三、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核算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依据。会计核算的要求是会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和准则,对原始的资料进行各项核算的过程,其中包括对资料的确认,整理,审核,计算。然后再把审核的凭证进行记账、结账、编制报表、报税等对内对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这一点与财务管理不同,财务管理是内部事物,财务管理过程与结果的信息不需要公开,而会计核算结果必须向国家相关机构进行信息公开,这也是企业的义务。
(二)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和分析。会计核算可以通过企业的各项数据对其经济状况进行预测以及分析,并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根据毛利率、利润表、总资产利润率等这些数据分析出该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外会计核算还可以根据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数据得出该企业对债务风险的承受能力。通过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累积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等分析出该企业是市场中是否有竞争力,是否能平稳发展。同时可以根据以上提到的各项数据看出市场潜在风险,给企业发展起到预警作用。
(三)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决策依据。会计在核算的过程中,对财务各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各财务指标的配比是否合理,财务指标和同行业标杆企业存在的差距等,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相关部门使该企业在经营中获得先机,有效规避各种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财务与会计相辅相成合力提高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与会计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资金运动管理还是核算过程,其基础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为核心向前推进,只是财务偏向于级别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像财务总监经理等。而核算会计可能是一个团队在进行,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正趋于国际化,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升级为管理型会计。
五、结论
企业的经营与资金紧密相连,资金活动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有资金活动就有财务会计活动,会计核算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并通过各项数据分析给企业提供科学的预测依据,促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艺.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财经问题究,2014(S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