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

时间:2023-11-14 10:25:36

导语:在通信设备行业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 不良库存 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 Pick to 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 JMI(Jointed Managing 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第2篇

一、高技术产业基本情况

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呈现投入增加,生产快速增长,技术开发不断加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不变价格,下同)38.61亿元,比上年同期28.60亿元增加10.01亿元,增长35.0%。从发展特点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高技术产业的两大支柱。20*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共完成总产值30.81亿元,占全市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9.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5.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3%;医药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5.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6%。

(二)产品销售收入攀升,行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6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3.77亿元增长32.9%。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5%、24%。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2.53亿元,比上年的0.55亿元增长3.6倍,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扭亏为赢,利润总额由上年的亏损0.39亿元转变为当年赢利1.35亿元。

(三)产品出口稳步增长。从统计结果看,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出货值1.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新产品出口0.17亿元,占出口产品比重达11.3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化学品出货值增长较大,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5.0%和56.6%。

(四)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大基础得到夯实。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3%。其中新增固定资产21298万元比上年的7628万元增长1.79倍,高技术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年全市高技术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价达到36.75亿元,微电子控制设备原价达到1.53亿元。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为全市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五)高技术产业企业技术开发进一步加强。20*年,全市84家高技术产业企业共计筹集科技经费2.24亿元,实际支出1.62亿元,全年开展科技活动项目115项,其中新产品项目111项,创造新产品产值7.69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7.08亿元。20*年申请的专利有46件,拥有发明专利为12件。

二、存在的问题

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总体规模偏小、分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较小。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8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27%。全市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38.6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12%,高技术产业在全部工业中所占比重较低。从经济类型看,三资高技术产业企业规模较小。从规模上看,大型高技术产业企业仅有1家,比重明显偏低。

(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我市高技术产业的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20*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企业44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7家,分别占全市高技术产业企业的52.4%、20.2%;年平均从业人员分别为9593人、3031人,分别占全市高技术产业企业的50.1%、15.8%;实现产值分别为15.06亿元、15.75亿元,分别占全省高技术企业的39.01%、40.79%。信息化学品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四大行业企业所占比重不高。核燃料加工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为空白行业。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真正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使高开区和经济开发区真正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集群模式是被国际经验证明了的一种高技术产业化成功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鲜明的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因此我市应充分利用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落实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切实提高两个开发区向周边的辐射力度,使之真正成为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形成高技术产业的“马太效应”。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国外有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大企业或大项目。自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面临这样的局面,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抓住国际制造业大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大企业纷纷向外转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机会,在政策上、管理和服务水平上上层次、上水平,吸引他们投资办厂,带动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3篇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第4篇

市场调查显示,未来5年内,苏州地区通信技术领域人才需求量很大,仅移动网络规划和优化工程师需求就达600多人,通信网络工程与服务需求达1500多人,光纤光缆企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在1200人以上,通信设备研发制造企业的人才需求在2000人以上,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在3000人以上。调查结果显示,从事通信工程、通信产品生产、测试、售后技术支持工作的高职毕业生比例最高。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望是: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包括工作态度、纪律性、忠诚度、责任心和职业发展能力;有较强的专业职业技能,一定的生产管理和研发能力。

二、省内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江苏省有12所高职院校开设有通信技术及相关专业,2013年计划招生数共1450人,平均每校招生121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划招生135名,稍高于平均数。我们重点调研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项目。该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总数为26人,含混编师资团队16人,其中21人具有企业背景,12人具有海外高校进修经历,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双师型”教师18人,占90%,还长期聘请校外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该专业设有国家级“网络与通讯工程实训基地”和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面向电信网络工程建设、通信服务外包、通信系统运营以及通信设备制造等企业,培养工程施工、工程监理、通信设备安装与维护、通信设备检测以及通信系统运营与维护等高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2008年起引入中兴通讯学院的课程资源,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对该专业学生技能证书的获得、专业教师的技术提升、知识保鲜以及社会培训影响力的扩大都有很大的支持。苏州职业大学通信技术专业以苏州职大-大唐移动联合成立的校企合作培养基地为依托,主要培养具有从事通信以及物联网方向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各种通信技术(模拟与数字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以具备较好的通信设备电子线路设计、通信设备制造、测试的能力。具有进行各类通信系统工程的规划、实施、维护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可去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事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可去电信运营商从事相关技术、服务类工作;可去各类通信系统工程公司从事通信设备和线路的规划、建设与维护等工作;还可从事物联网相关行业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以及系统维护等工作。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也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拥有“3G网络通信技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有“3G移动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省级精品课程1门。专业课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保障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提高。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共建、订单培养、专项技能培训等多种办学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对专业建设的带动和指导作用。该专业面向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施工企业、代维企业和客服企业,培养具有通信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光传输、交换技术、数据通信、接入网、通信系统工程施工、维护以及通信产品生产与测试工作的人才。3所院校的通信技术专业各具特色。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深度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订单培养等途径,更好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所需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学生岗位的适合度、满意度。苏州职业大学通信技术专业分为通信和物联网两个方向,培养的学生不仅可以从事各类通信系统工程公司从事通信设备和线路的规划、建设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与系统维护等工作。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重视学生技能培训,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两次获得高职组团体一等奖第一名,从而在信息类高职院校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三、我院通信技术专业目前的基本情况

我院通信技术专业2005年获批招生,2011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6名,兼职教师12人;本专业及专业群现有“数据通信实训室”、“无线传感器网络实训室”、“网络测试实训室”、“光传输技术实训室”、“移动通信技术实训室”和“师生创新实训室”等18个实训室。2010年成功申报获批“江苏省网络电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现有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安德鲁通讯器材有限公司、深圳讯方通信有限公司、江苏海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新海宜通信有限公司等多家紧密型合作企业。从2008年开始,积极探索相关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技能的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发了“工学结合、课证相融”的项目化课程,其中已获得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出版教材5本。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大学生电子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0多个。专业调研数据表明,近3年,我院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90%以上来自江苏省内,68%留在苏州工作,16%选择在江苏省内其他城市就业,5%在上海就业,其余6%的毕业生现在的工作地为其他省份。本专业的生源虽然来自省内外各地,但绝大部份毕业生选择在苏州就业。因此,应紧密结合苏州及周边地区通信行企现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创新人才培养,开展“校行企”合作

为适应行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新解读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必须对通信行业高速发展下的岗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依据职业教育规律,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等,加强市场需求与专业内涵建设和改革的紧密衔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行业欢迎的急需人才,提高人才在本区域、行业的竞争力。

(一)“校行企”合作运行机制

我院非常重视校企合作,不仅设有校企合作机构,还成立了学院理事会。在学院理事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本系与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讯苏州办事处、深圳讯方有限公司等企业联手,成立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校企合作中心。该中心下设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对接组织体系及对接内容如图1:图1校企对接组织体系系校企合作中心职责为:与行业、企业动态开展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专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共同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合作共建项目,落实项目调研、论证、申报、实施和自评等组织管理工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职责为: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论证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目标;组织新增专业的立项论证审查,修订和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负责专业建设重大项目的立项审查,检查专业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组织开展专业建设质量监控等评价工作。运行机制还包括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二)合作内涵

1.落实好“五个对接”

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深入调研周边地区通信产业发展,通信技术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与产业对接的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完善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与素质为要素,通过序化与整合形成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学习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使课程内容对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以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毕业,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试行“识岗、习岗、顶岗”三岗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岗位任务的真实操作,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探索中高职衔接、专本通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为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的桥梁。

2.推行订单式培养

构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创新发展的路子,实施“校行企”合作“订单培养”,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同步。依托行业协会搭桥,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针对企业特定岗位(群)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技能培训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中国电信、江苏海讯、亨通集团、南京嘉环等企业培养光传输设备维护、通信终端维修、设备安装调试人员。

3.注重“能力递进、素质贯通”,实现“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现代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既是高职人才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基本条件,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更是高职人才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从职业需求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按照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四层次递进。在企业的参与下,第一学年进行职业规划,重点培养岗位基本能力;第二学年进行职场体验,开展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第三学年学生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岗前培训、职业评估,到企业完成“顶岗”活动、步入职场,进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经过3年的培养,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同时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全过程,还可取得“素质拓展证书”。“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如图1所示:图2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①从起点看终点,成功从职业规划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职业发展理念,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②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注重对实用通信技能的培养,快速成长为专业人才。③职场体验,真正体验企业生活,接触真实职场,毕业工作时就可以更快地融入环境。④岗前培训,为学生初入职场铺平道路,学生通过选修,实现职业技能进一步的提高。⑤科学的职业评估报告,关注学生成长历程,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合理择业。⑥步入职场,零距离体会真实工作。借助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由大型通信设备生产厂家、运营商、通信工程企业以及通信代维企业等组成的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建立最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最大程度地促进毕业生顺利顶岗实习与就业。

4.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衡量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机制。我们实施了多方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估、用人单位需求与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培养质量的提升。

五、结语

第5篇

接入设备是用于接入网的通信设备,直接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数据通信、机构互联、互联网访问等通信和信息服务。随着目前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持续更新换代,宽带网络进一步普及、升级,接入设备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瑞斯康达(603803.SH)是国内领先的通信接入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通信网络接入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立足于通信运营商,主攻方向为企业综合接入设备,同时积极将业务拓展到工业通信等领域。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而且公司在相关领域优势显著,所以业务处于迅猛增长中。2014-2016年,瑞斯康达营业收入分别为147756万元、170235万元、19986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8561万元、23976万元、25335万元,均持续较快增长。

接入设备需求空间广阔

近年来,在亚洲、欧洲、美洲大部分地区,核心网的光纤化改造已基本完成,但由于接入网投入不够,带宽也相对较小,无法充分释放核心网的通信能力,接入网的提速成为宽带建设的重点,接入设备的市场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接入网是核心网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被形象地称为“到达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各类通信服务通过接入网到达用户。就建设规模而言,接入网较核心网要大几个数量级。

瑞斯康达是专注于这一领域的接入网解决方案专家,目前公司产品涵盖综合接入终端产品、集中式局端产品、工业网络产品、专用无线网络产品、软件产品和辅接入产品六大类,超过3000个型号品类,产品应用于通信运营商和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瑞斯康达是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常年位列“中国光传输与网络接入设备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2016年名列“中国通信产业榜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50强”的第14位,近年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经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并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项目。

基于在通信网络接入领域内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公司应邀参与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多家运营商及电力行业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并牵头制定了多项接入领域的专业标准。

企业综合接入领域技术领先

随着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传统大型骨干企业加速“互联网化”的进程,与互网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用户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网络接入需求日趋旺盛,这将成为企业接入设备的重要增长动力。各行各业的“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金融、医疗、政府等行业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电子政务、工业4.0和物联网等获得了较大发展,拉动了相关接入设备的市场需求。

通信接入设备是企业信息化的刚性需求,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能持续为制造商贡献丰厚的收入和盈利。瑞斯康达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运营商的企业综合接入,具有高附加值、高定制化的特点。公司的市场聚焦点在于“企业综合接入”。这一细分领域主要厂商均有长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积累,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第6篇

银行类上市公司第一季报延续了2007年年报的亮丽表现,业绩略超预期。但货币供应量反弹,贷款增速符合调控预期,存贷差也进一步扩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压力明显增大。

虽然今年银行的业绩会有所回落,但由于净息差的扩大、中间业务的发展、所得税下降等因素,仍然会推动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尽管房地产市场低迷对银行资产质量将带来一定影响,但银行股前期的超跌使得整体估值趋于合理,目前银行股2008年平均市盈率为14.5倍,估值安全边际得到进一步提升。

短缺下的资源定价

受益于通胀而延长景气周期的行业和受通胀传导影响而迅速逼近行业周期底部的行业也值得关注。

在高油价的冲击下,首先要回避的是以石油作为直接成本的原材料行业以及航空、汽车等动力使用行业,而在高通胀下取得正实际收益的主要有黄金和黄金股、石油和石油股。日本在遇到世界石油危机的时候,提出了“日光计划”,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设备,使得电气设备行业一跃成为股市的明星。我们现在同样碰到了能源问题,鼓励企业尽可能地采用节能设备,采用节能材料,这是完全有必要的。因此,新能源类公司以及生产新能源的材料、设备或者终端的公司值得我们关注。

通胀下的消费品定价

CPI居高不下,医药、食品作为消费刚性行业,具有弱周期、抗通胀特点,成为通胀背景下的良好选择。

医药行业目前处于高位景气中,上市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1.9%、37.2%,延续增长势头。在需求扩容、全球大量专利药到期引发的产业转移、行业技术进步、产业集中度提高等多重利好因素引领下,我国医药行业未来三年至少可以保持20%以上的增长。

2008年1~2月份,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行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商业零售行业仍处于上升周期。商业零售的规模和利润率仍不断提高,利润未被通胀侵蚀,而且利润的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行业的内生性增长显著,商业企业估值应存在溢价。在资金成本日益上升的阶段,拥有良好现金流的行业值得给予高估值。而且,商业零售企业具有较高的估值弹性,零售类企业的价值在逐渐凸显。

创新中的科技产业

电信重组后,国内电信运营业形成两小一大的格局,竞争或加剧,市场空间将提前释放。重组及后续的3G发牌对通信设备行业是极大的利好,但重组涉及的资产交割及人员的接收年底才会完成,网络投资不会马上铺开,真正的大规模投资增长将于2009年开始。

在需求的推动下,计算机行业规模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从而有能力抵御通胀造成的负面影响。

增速放缓下的基础产业

第7篇

1通信工程设计的创新需求

在通信工程项目的操作和建设过程中,通信设备厂家生产效率和供应速度正在大幅度改善和提升,不但能够实现对设施和材料的及时供应,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服务流程中,确保通信设备厂家在通信工程领域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通信设备厂家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但是回应速度和设计水平往往无法满足于工程项目的实际设计需求,因此通信工程设计部门在通信工程领域中同样具备着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发展,通信工程厂家的设计能力也在逐渐优化和提升,通信工程设计企业和部门必须要加强对通信工程设计手段的积极创新,在满足于市场用户的实际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地提升通信工程设计的专业性和先进性,以巩固设计部门的优势地位,确保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2通讯工程设计的创新手段

2.1创新服务产品的优化设计

2.1.1服务流程的创新

通信工程设计是以满足客户咨询诉求而开展的项目设计活动,通信工程设计并非单纯地为客户提供有形商品。因此,加强对服务流程的创新非常重要。在传统的通信工程设计中,客户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在全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趋势之下,必须要摒弃原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虚心听取客户关于设计及产品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客户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产品予以改进和优化,真正地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服务流程应包括客户信息交流、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意见征集和信息反馈等相关环节,以增强通信工程设计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实际沟通质量和效果。

2.1.2服务工具的创新设计

目前,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通信工程设计领域逐渐诞生了许多高效服务技术,这不但能够极大地满足于生产任务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确保工程施展进度以及控制水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先进服务服务工具的引入和应用,达到创新服务工具的目的、仿真规划程序软件作为我一种高效、专业的通信工程设计类软件,近年来在我国多数通信工程设计部门中应用和普及,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量,提高操作效率、通信工程设计企业也应该加强对这类技术的引进,同时加强对通信设计技术领域的关注度,加快企业服务工具的创新速度。

2.2通信工程设计中创新技术的应用

2.2.1双主机设计方案的优化

双主机设计方案的应用,对于技术死角问题起到显著的解决效果,从而降低通信技术的经济损失、双主机设计方案的应用是通过两个方向的光缆形成汇聚节点的连接,以形成格状网络形态,以解决汇聚节点的实效性问题在双主机设计方案的实施前,首先要加强对本地网的研究和分析,了解网络中的相关因素,同时在设计中以形成多个跨本地网的汇聚环,以避免设计结果与本地网络之间的冲突。

2.2.2网格状组网措施的应用

网格状组网措施的应用,能够显著增强网络抵抗外部侵入的能力,调节网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根据网格状组网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对过往设备灵活性和扩展性不足的缺陷分析,可利用网格状组网对二平面开展网格状组网搭建,以达到对网络扩容和调整的目的,并且维护动作非常方便和简介。此外,在不同中继段也可以对网格状组网实施应用,利用网格状组网进行独立扩容工作的开展,从而确保设备利用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2.2.3汇聚节点的应用

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往往将汇聚节点与基站结构配套提供虽然汇聚节点与基站结构的配套存在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却因此给网络的交融和改造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和不不便。首先从位置上来看,为节省建设资全,通常基站机构都建设在几十米高的建筑上方,以降低施工成本和馈线延伸长度。但传输汇聚节点所注重的是光缆进出的方便,确保组网活动通畅,这就造成了传输汇聚节点与基站结构在位置选择上的冲突,进而施工的细节难以有效把控,节点功能的地面性丧失,工程成本也因此受到影响、为此,应该将基站机构与汇聚节点进行分离,在通信工程设计中建设专门的机房实施管理,以保证组网活动的通畅性,并提升组网的改造空间,便于网络的升级和优化

2.2.4MAPLNF()在管线设计中的应用

MAPLNFO是由美国MAPLNFO公司所设计研发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应用在通信工程设计中,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使技术人员更便捷地了解网络管道的路由以及数据资料,进而提升设计效率和效果质量。目前,MAPLNFO大量应用于网络设计维护环节,在管网工程的规划和改造方面的应用则较为少见。在传统设计中往往依靠数字适量地图进行全程的跟踪指导,但是由于基站数量的繁多,以及网络的密集造成了实际定位工作存在较大风险。、币加强对MAPLNFO的应用,则能够在软件中直观地了解地图上官网、基站以及路由信息等,并且能够直接将工程中的光缆长度以及管道结构框架模式输入到对应的区域中,极大地增强了操作上的便捷度和人性化。为此,MAPLNFO应该在通信网络的设计过程中予以普及和引入,以提升管线设计的实际质量和效率、

2.2.5谷歌地球在管线设计中的应用

谷歌地球是一款由谷歌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谷歌地球原理是将卫星照片、航空照相以及GIS布置与三维的地球模型上,进而为用户直观的呈现特定区域的相关视觉信息。谷歌地球在管线设计中的应用,同样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通信网络现场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往往无法准确的进行方向上的定位,进而造成距离和数据上的误差,影响到具体的工程设计结果而为了提升勘测结果的准确度,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性勘测,才能够获取较为理想的结果、在谷歌地球的支持下,能够通过该软件对管线路由进行定位和标记,将相关的节点信息输入到入地图当中,这样不但有利于现场勘察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能够实现虚拟的现场调查工作,解决了人力勘测中的误差问题,使设计方案的精准度达到全新的水平和高度。

3总结

第8篇

关键词:FDI;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外溢

中图分类号:F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1-0022-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2009年三资企业投资额达到1499.94亿元人民币。在2000年至200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投资额平均占比达到43.5%,三资企业总产值占比达67.5%。外资投资已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且对于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FDI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Globerman(1979)、Blomstrom&Persson(1983)、Kokko(1994,1996)、Aitken和Harrison(1999)等对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多个国家FDI的技术外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且主要是通过竞争、示范以及人员的流动等渠道发生作用。国内关于FDI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例如:江小涓等(2000)通过对北京市科技委认定的48户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取向、技术领先水平、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国外配套企业进入我国的愿望、出口方式、研发状况、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促进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政策”课题组在2001年了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总结报告,报告指出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但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因素。我国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步伐,就要从观念、体制、政策、政府工作效率、开放领域和引资方式等许多方面人手,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潘悦(2001)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中跨国投资的趋势和影响,指出在全球化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具备独立开发条件,而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则是一条现实可行的便捷路径。蒋殿春等(2005)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高技术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途径,认为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会通过示范效应和科技人员的流动等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在国内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受FDI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国内企业的科技活动会对外商投资企业产生“挤牙膏”效应,激发其更强的创新动力;国内企业在与外资的技术创新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李晓钟等(2008)利用1996年到2006年的数据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和各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在不同高新技术产业三资企业中,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是有差异的,但我国总体上是属于资本投资驱动型增长。钟鸣长、刘新梅(2009)基于广东和福建7市139家与外资企业保持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企业为样本获取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u检验)以及相关分析(Spearm an co rre la tion)方法,比较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技术外溢效应的不同。研究表明,各种渠道的技术外溢效应都存在,但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些方面比传统产业技术外溢程度要高;对于产业内横向外溢效应,外资企业的进入都引入了激烈的竞争效应,但巾于行业性质不同,使得本地企业模仿和学习外资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对于产业问纵向外溢效应,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后向联系与前向联系效应作用方式不尽相同,后向联系效应中本地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外资企业(顾客)要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FDI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外溢程度,并剖析不同的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外溢不同的原因,这可为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利用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模型构建和回归结果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主要是通过投资企业中人员技术在国内相关行业的流动、跨国企业保持原有国际竞争力的压力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动力以及跨国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相关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效应等渠道来实现。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技术外溢效应时,由于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难以定量分析,所以本文选用人员流动效应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

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Y=ALαKβ式中Y代表产值,L和K代表劳动力和资本投入,A为技术因子,借鉴夏京文(2009)模型设定经验,其中A与高新技术产业中研发投入R及流人的FDI的溢出效应有关,即A=BRμFDIΦ。因此,调整后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BIαKβRμFDIΦ (1)

其中α、β、μ分别表示劳动力、资本、研发投入的产出弹性,Φ代表FDI的溢出效应系数。若Φ为正且变量显著,则说明FDI溢出效应变化1个单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Φ个单位。若Φ为负数且统计意义显著,则说明FDI溢出效应变化1个单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减少Φ个单位。对(1)式取对数得:

LnY=αtLnL+βLnK+μLnR+ΦLnFDI+C (2)

(2)式中:Y为高新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劳动力投入L,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表示;资本投入K,用年末同定资产原价表示,研发投入R,用R&D经费内部支出表示;FDI的溢出效应用高新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与全行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之比表示;c为常数调整项。

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相关各期得到1995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由回归结果(I)可以看出,R2和调整后的R2均超过了0.999,方程通得过0.01显著水平的F值检验,这说明模型整体拟合较好。由于资本投入K通不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此对式(2)进行了修正得到回归结果(Ⅱ)。在不引入资本投入K的情况下方程拟

合较好,各变量系数均在0.01水平下显著。通过对高新技术整个行业定量分析,可以得出‘p值为0.6443。这说明FDl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明显,三资企业从业人数年平均数占全行业从业人数年平均数的比重增加1个单位时,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提高0.6443个单位。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国FDI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叶1技术外溢效应,下面利用上述的FDI溢出效应量化模型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FDI技术外溢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式(2),由于在上文的技术外溢效应中资本投入K通不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行业分析中不再引入变量K,分行业回归模型为:

LnYi=αiLnLi+μiLnRi+ΦiLnFDIi+ci (3)

根据上述的模型及变量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外资投资比重排名一、三、五位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三个行业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分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回归分析的结果可见,三个行业的回归方程均拟合较好,其中FDI的技术外溢系数最大的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外溢系数达到了0.8455,远远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外溢水平0.6443;排在第二位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溢系数为0.6606,略超过整体水平;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溢因子在0.1的水平下显著,外溢水平最低,仅为0.2405。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技术外溢水平的高低不同,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效率。

三、原因分析

(一)外资企业的技术投入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行业的技术投入对于整体行业的竞争力有直接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对技术的投入,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体现出外商直接投资中科技投入的力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中各行业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差异很大。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较低,1999年至2009年平均比重仅为1.3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平均比重为39.94%,该行业三资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低于我国内资企业。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较高,平均比重为66.01%,其中2006年比重最大达到79.04%。可见,三资企业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的主体。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所占比重较大,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该行业技术水平,使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而航空航天制造业中三资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比重较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FDI对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虽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R&D经费内部投入较多的行业,但由于其行业规模较大,虽然投资总额很大,所占比重却低于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而且该行业内资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占行业主体,因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FDI技术外溢效应较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相差较大。

(二)对外开放程度不同

东道国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引进外资的质量。东道国对行业开放程度较大地放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应为外资的投入给予很好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如实行优惠税率政策、降低基础设施使用费用等等,积极鼓励外资企业的发展。因为外资企业的技术转化速度较快,企业的生产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使得整个行业发展取得很大进步。相反,如果东道国对行业加大进入限制,则会提高外资企业的进入成本投入,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外资企业在高进入壁垒的情况下,会减少投资甚至放弃投资,致使外资企业中先进技术不能在东道国国内的转化,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自然降低。

本文用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占整个行业当年价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占整个行业的当年价总产值的比重有很大的差异。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关系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稳定,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战略地位性,外资的进入有很高的门槛限制,而且该行业发展要求资本投入量大、投资风险性高并且技术复杂。鉴于此,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1999年至2009年间平均仅为9.5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占整个行业的当年价总产值的比重要远远高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平均为73.16%,其中2005年达到78.45%。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对外开放程度较大的行业,三资企业当年价总产值占整个行业当年价总产值的平均比重为88.71%,2007年该行业三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49%。

我国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对外开放程度较大,对于外资进入的鼓励性政策较多。因此,该行业中FDI的技术外溢系数较大,说明该行业利用外资的效率较高。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较小,外资进入壁垒较高,因此,该行业中FDI的技术外溢对于行业的产值增长贡献很小。

(三)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前提下,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仍是一个影响FDI对行业技术外溢效应大小的重要因素。我国内资企业受制于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局限,对于外资企业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尚不能完全充分地消化吸收,并享用技术外溢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成果。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越是先进,对于内资企业来讲技术差距越人,那么吸收和转化技术成果就越是困难,外资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小。拥有技术垄断优势的外资企业的进入尽管为我国内资企业带来了学习的契机,但是往往由于外资企业的技术过于先进,而不利于内资企业的学习、吸收和改进。结果导敛技术差距越大,行业中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小。

本文用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之比表示技术差异,其中内资企业数据由全行业数据减去三资企业数据得出。由表5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中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并且随着我国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一趋势在近几年更加明显。但是总体来看,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相对较大,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对较小。正是由于这两个行业中我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小,国内企业对于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更容易吸收转化,并形成自身产

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因此,该行业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更为明显。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较大,内资企业很难转化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外资企业对于行业的技术外溢系数较小。

(四)技术成熟度差异

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东道国的产业产生影响,其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最终要成为我国内资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往往需要分两步走,即引进和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仅仅完成了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第一步,外资的先进技术能否成为东道国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注重消化吸收,这也体现了不同行业的技术成熟度差异。技术成熟度是影响企业对技术的学习、吸收能力,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从模仿到创新的能力。本文用技术引进经费与用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来表示各行业的整体的技术成熟度地差异。在引进经费总额达到一定程度时,技术引进经费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越低,就说明该行业的技术消化和吸收能力越好,技术成熟度较高,FDI对于该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高。

从表6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内资企业的技术成熟度差异有很大差异,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成熟度较高。该行业注重对于外资引进之后的消化与吸收,1996年至2009年年均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为9.43,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较好,尤其是国内企业在引进外资之后较为注重相关技术的消化吸收,形成自身的竞争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成熟度较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较低,年均为12.37,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较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较低;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成熟度较低,其中1996至2009年中,技术引进费用与技术消化吸收费用之比高达38.72,这说明该行业的技术引进费用占比偏高,在引进技术之后对于技术的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程投入相对较低。可见,FDI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在国内的转化吸收并相比其他两个行业较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较低。

四、结论

――通过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结果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但是,不同的行业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大小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FDI技术外溢系数较大,航空航天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较小,而吸收外资最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FDI技术外溢系数相比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相差较大。本文认为,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投入、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的程度以及各行业的技术成熟度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是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大小不同的原因。

第9篇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目前数据通信业务中,IP网络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通信市场的竞争变得日益猛烈,数据通信将成为发展热点,成为中国通信行业未来重点高速发展的业务。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趋势意味着未来的通信网络是一个以IP为基本构架的、以数据业务为主导的宽带数据网络,它除了支持包括现在的IP业务在内的所有数据业务外,同样支持传统电话网络上的典型业务如话音、传真和视频业务等。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应有的份额,各通信运营商都在积极地加强自己的网络建设。并且网络在各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应用,各单位、各行业都迫切需要既懂技术开发,又能进行管理、维护的复合型通信网络技术人才。熟练掌握数据通信知识的通信人才缺口巨大。

《数据通信》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涉及的新技术、新系统需要不断地补充,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先进性和实时性等特点,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最先进的通信理论,了解通信前沿技术,扩展知识面[1],合理设计该课程的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为他们从事数据通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本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原理,熟悉常用的数据网络设备及其互联,对数据网络规划、网络维护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数据网络未来的发展,为学生将来从事通信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1)能够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正确描述和分析用户需求。(2)能够合理设计网络物理结构,选择适当的网络设备。(3)能够合理设计网络逻辑结构,完成子网划分、VLAN划分和IP路由设计等工作。(4)能够安装和配置各种常见的网络服务。(5)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规划网络服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常用的同步技术和复用技术、数据传输模式、基带传输的基础知识、协议及其作用、数据链路及传输控制的基本知识数据链路控制规范、数据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数据通信网络的概念和拓扑结构、路由选择、局域网技术理论基础等。

3.本课程实验目的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很多通信网络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2]。

实验教学如果单一的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起来的情况,虽然考试可以拿高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动手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所以系统的设计实验,并将实验内容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对于培养学生加深理解课程内容,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实验设计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面向通信行业发展,满足社会对通信人才要求的需要。

4.实验设计

我院非常注重实验室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设备先进的数据通信实验室,配备有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移动通信设备等先进设备。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完成组网,网络管理等多项实验。如何合理设计具体实验项目,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4.1实验目标

为了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大大增强学生对通信企业的适应能力,有必要将企业培训中的基础技能部分逐渐项学校转移[3]。开设专业的数据通信实验,使得学生尽可能不出校门就可以从掌握基础的数据通信技术。

4.2 实验环境

数据通信实验室,按照60人的规模进行建设。按照校企合作的精神,与电信公司合作建设实验室,由电信公司提供现网下线设备,模拟现网搭建实验环境。

实验室配备多台电脑,二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网线、Console线等设备。学生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环境的搭建。

4.3实验项目

根据数据通信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能力需求,将数据通信实验课程设置成若干个小项目,实验小项目又可以综合成一个大的项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实施,也可以独立完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数据通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基本的网络规划及网络设备操作、配置和管理技能,实验项目分别开设了“访问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网络基本命令应用”、“交换机VLAN的配置”、“静态路由配置”、“配置链路聚合”、“STP协议配置”、“交换机及路由器综合应用”等多个实验项目,其中“交换机及路由器综合应用”为综合性实验项目。

“访问以太网交换机”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交换机几种常用访问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交换机的基本命令行;“网络基本命令应用”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命令,训练及培养学生基本的网络故障检测与维护技能;“交换机VLAN的配置”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交换机及Vlan的基本配置与管理技能;“静态路由配置”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技能;“配置链路聚合”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交换机端口聚合的配置命令和方法;“STP协议配置”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STP协议实现的基本原理;“交换机及路由器综合应用”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综合应用能力。

4.4实验效果

通过以上合理设计的实验项目,经过2届学生的实践,不难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态度也逐渐好转,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性很强,学生在数据通信技术方面的技能比以前提高很多。结果显示,采用合理的实验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