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4 10:25:36
导语:在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益。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使其教学品质、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激发其智能的环境加德纳认为:“智能基本上是一种生命的心理潜能。”而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同时,他提到:“在学前期和小学低年级,应该尽量向幼儿提供机会。他们往往就是在这一阶段和年纪,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能力最强的领域。”因此,幼儿教师应准备有丰富材料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启发运用幼儿的多种智能。
(二)在客观分析幼儿智能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同时,根据幼儿不同的智能组合特点和学习风格,实施“个体化”的教育。
(三)教师要注重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的教学应富有创造性。只有创造性的教师,才会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会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有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
其次,教师在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的组织中,要引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语言活动中故事情节的想像,科学活动中间题情景的设计,艺术活动中舞蹈动作的创编以及社会活动中的情景分析与讨论等。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幼儿教师专业化就是幼儿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习得幼儿教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内化幼教专业规范、形成幼教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的历程。化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庞丽娟教授根据国内外关于现代社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她指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包括:(1)对儿童发展的承诺;(2)全而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3)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4)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5)领导和组织能力;(6)不断的专业化学习。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困境
(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地位的模糊性
首先是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角色不够清晰,农村幼儿教师的资格人选体系还不够完善,大量不具备教师专业合格资质的人员充斥其间。例如,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就是从本村村民中选用的,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或培切!的村民来担任。其次是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的相对弱势,导致这一职位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人幼儿教师的行列。虽然教师的工资较以前有很大增长,但是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含金量的相对不足,加之区域发展差异,更加剧了教师实际收人远低于城镇公务员等其他行业的收人,若再遭遇政府工资拖欠,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就更加没有保障。
(二)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均不理想,使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首先,他们职前教育的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专业等结构不太合理。据调查,农村幼儿教师的第一学历以高中和中专为主,这就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幼教知识和技能。更缺乏专职的幼儿教师,如专职音体美教师和英语教师。其次,农村幼儿教师职后专业教育更存在机会少、层次低、培训时间短、经费自筹比例重等一系列不足。
三、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的原因分析
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属性和素质认识肤浅。尽管我国《教师法》将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国家官方的职业分类体系也把教师列人专业技术人员类,但实际上,社会并没有把教师与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同看待,教师工作更没有被看作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性工作。认为幼儿教师也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不高,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培训水平不高,教师职后培训的效果不好,现在的幼儿教育师范学校学生和在职培训的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课程评价不高,师范院校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只是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一般的课程,实习时间很短,不利于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
2.教师自身的原因
农村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主体性不强。幼儿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的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等很多方面。但整体上看,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对自己职业性质和意义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不能自觉实践并达到自律。他们往往不太注重自己专业素质与水平的提高,导致幼儿教师的视野、活动领域被窄化,因而教师对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考虑不足,活动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不足,教学中对幼儿个体差异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学习、发展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不足。另外,农村优秀幼儿教师要么被城镇学校挖走、要么自己主动到发达地区应聘、要么着力改行、要么发奋考研跳出农村等,已是目前农村学校公认的事实。农村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使得本来就力量不足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越发贫弱。
3.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原因
农村乡镇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进行深人的研究,未能更好地激发和引导老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规律、早期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幼儿教育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再加上科研项目与经费的缺欠,直接导致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薄弱,缺乏对幼儿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四、提高农村幼儿魂交师专业化的策略
(一)加强专业引领
目前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比较低,有关专业化的理论与方法不够成熟,即易导致幼儿教师专业地位的模糊化。因此,应从教师专业化基本理论建设人手,充分发挥理论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应继续大力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结构的研究。比如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基本教师专业结构的科学建构。另一方面,必须切实大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体系的建设,以有力地实施教师专业化教育。比如规范教师资格认证和教师培养的经费、法律、政策,从法规层面继续强化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作用。
(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不公平的城乡教育是导致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整体学历低.代课教师比重大等一系列教师职前专业化条件差的重要根源,而比较差的学校条件也与不公平的城乡教育体系有关,也不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成长起点。因此,随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提供公平的国民教育,这对农村幼少L教师专业化“先天不足”的局面将会有所改观。城乡二元身份的协调,必将使得农村孩子拥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将得到提高。城乡二元教育经费投人的统筹,必将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人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也将有’可能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提供更好的学校条件等,而这些必将给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提供更高的成长起点。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法策略
引言:高水平的幼儿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说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要素,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前教育的好坏,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提高幼儿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尤为关键的,既是高幼儿园品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幼儿园达成专业的有效保证,对提高幼儿的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本文就基于幼儿教师发展的概念,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以及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概括性的探讨和分析。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容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在国内外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二种指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而第三种的理解相对前两种来说是比较全面的,包含着以上两种理解,指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过程,是幼儿教师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幼儿教师的发展是教师个体结构的更新、发展和丰富,同时也是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理念指的是幼儿教师在价值观层面对幼儿的看法和态度,即儿童观。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意识幼儿在教育中应该享有的权利以及地位;二是儿童期的特点、意义和儿童成长以及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一系列内容。
2.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知识包括关于儿童的知识以及教育内容的知识,其中关于儿童的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而教育内容知识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有效学习的关键。
3.专业技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技能包括将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幼儿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发展自我专业成长的能力。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儿童的能力包括理解儿童、有效的与儿童互动、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儿童行为等。
4.职业道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职业道德包括热爱儿童、理解儿童以及致力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示范和引导和对孩子认真、负责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着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以及奉行教师的道德准则。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自我反思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反思是一种思考的动力,这种动力对教师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个体成长以及专业成长。同时反思也是一种心态、能力,有助于幼儿教师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更好的完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如,日志反思、交流反思以及实践反思均为有效的反思方式。
(二)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实施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自我导向和自我管理。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机构中幼儿教师的学习工作一般都是由院长计划和安排的,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的现象导致教师没有主动的学习机会和兴趣。所以在促进幼儿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进行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培训,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逐渐的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如,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能力比较强,在培训的过程中如果其想要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就可以选择这方面的培训,但是如果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足够就可以选择其他的知识进行辅修,进而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
(三)通过合理的制度激励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制度对于幼儿园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院内的成员的行为都起着一定的协调、规范、激励以及向导等全方面的作用。合理的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尊重人的特长,重视人的价值,发展和弘扬人的性格。幼儿园制度的每一次修订都是在幼儿园的发展以及教师共同需要的基础之上。合理的制度在幼儿园内不仅仅会人人都自觉遵守,而且对幼儿教师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而且这样的制度可以让教师更加有前进和进步的动力,让幼儿教师更好的发展和完善自己。如,各种奖项的设立,可以设置“特色教学奖”、“学历提高奖”和“专业技能奖”等,通过这些奖励的激励,让幼儿教师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
(四)通过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非常的必要的,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专家的引领和先进林论的指导下,幼儿教师就会突破多年教学观念和教学经验所累筑起来的藩篱,进而让幼儿教师实现更好发展的许愿望,让教师获得最大的帮助。在我国幼儿园中专家引领的形式有很多,其中包括交流讨论、参与式培训、案例研讨和教学现场指导和学习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如,教学现场指导就可以通过让专家听幼儿教师的课程,将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来实现,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结束语:总而言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力量一起协调共同完成。在进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幼儿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等全方面的发展内容进行提高。此外幼儿园与社会也应该密切的配合和联系,在政府的支持下要完成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雨洪.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年第01期
[2] 尤蓉蓉.建构主义视阈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年第30期
一、样本选择与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现状,本文选择安徽省三个不同区域进行问卷发放,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职幼儿园教师、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分别从幼儿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互联网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问卷内容的设计。
本次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300份。其中剔除答案存在明显错误和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86份,问卷有效率达95.3%,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信赖,也为本研究得出客观结果提供了数据基础。
二、安徽省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现状统计分析
(一)从学历层次看
从本次选择的样本的调查结果来看,安徽省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上学历,比例高达60.84%,本科学历层次人员达到了21.33%,幼儿教师中也出现了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说明安徽省在幼儿教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互联网+”元素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未来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幼儿教学模式改革打下了基础。但仍有15.73%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在高中层次,相对较低,对于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存在一定的阻碍,对于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幼儿教学模式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加强安徽省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紧迫性,说明了本文讨论的现实意义。
(二)从年龄结构看
我省幼儿教师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18到25周岁之间,说明幼儿教师相对比较年轻,教学经历和学习经历相对较短,从而带来了专业能力问题;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年轻教师们的可塑性相对强于年长的教师,对于互联网的接受能力相对也较强。从而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素质基础,保证了互联网带来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模式和幼儿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另外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是,年轻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虽强,但是经验和专业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也必然需要加强专业能力的建设。
(三)从教龄分布看
我们对全省286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教龄都在1~5年之间,5年以上教龄的幼儿教师相对较少,这说明了我省幼儿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幼儿教师教学经历相对较短,专业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加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习得幼儿教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内化幼教专业规范,形成幼教专业精神,表现专业自主性并实现专业责任。
(四)从所学专业看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幼儿教师队伍中还有将近15%的幼儿教师并非幼儿教育专业出身,从而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不够,专业上难以M足幼儿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说明了这部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幼儿教师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无法有效地满足“互联网+”带来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变化的需要,更无法很快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幼儿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对幼儿教学的影响,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从幼儿教师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安徽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专业态度总体良好,但敬业精神偏低;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但仍需加强学习,特别是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相对较弱,信息时代并没有引起幼儿教师更多的重视,也没有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带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五)从职称结构看
我们通过对安徽省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调查发现,有70.63%的现职幼儿教师并没有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幼教高级职称人员不到4%,幼教一级人员达15.03%。这说明我省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与我省幼儿教师从业年数相对较短、年龄相对较轻有关。安徽省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能力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需要加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六)从对“互联网+”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看
1.对“互联网+概念”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教师只是认为互联网是一个信息时代的代表,它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革新,而并没有把互联网理解为一种思维和模式的革新,从而难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专业能力提升和日常的教学,也难以更好地将互联网元素融合到教学模式中去。
2.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意愿。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幼儿教师愿意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模式的转变,这与我省幼儿教师年轻化有一定关联性。但是与此同时,一小部分教师使用互联网参与教学的意愿相对较低,对互联网具有一定的排斥性。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以下具体原因:第一,互联网虽然带来更多的知识更新,但是由于网络缺乏规范性,网络上很多知识还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和内容问题,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现有部分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还没有达到可以进行互联网教学的要求,强制的互联网教学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第三,幼儿发展应该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如果过早过多地接触到互联网,可能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第四,部分幼儿园教师本身对互联网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难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大对幼儿园的投资,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和设施。
3.互联网带来幼儿教学革新的认同感。
互联网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关键要看幼儿教师对互联网的认同和自身专业进步发展的认同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教师还是认同互联网对幼儿教学的影响,部分持保留意见,主要原因是对互联网了解相对较少,很少部分持不认同意见。提高教师专业认同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教师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只有教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乐于从事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
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听中的“教师专业化”是什么呢?教师的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门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就是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转化过程。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其专业化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幼儿教师通过专业教育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形成专业自我使自己逐步发展成专业人员,使幼儿教师职业逐步走向成熟、专业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专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快速发展变革的教育现状的现实需要。“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本质就是各阶段教学各有其特殊规律及独特性。一些人简单以为学前教育对象是一群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准学历比其他阶段低,这种偏颇之见忽视了幼儿教师知识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广博性特点。幼儿教师职业实践的对象虽是幼儿,可许多科学和经验都证明了幼儿期对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和易被忽视性。幼儿期的生命特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比其他任何阶段都更显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专业化正是幼儿教育特殊性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1、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培养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同时又拥有教育智慧的专业工作者便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的目标。理论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基础:实践知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也不可或缺。它能使教学活动充满智慧和艺术性。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发展需要在量的积累、质的深化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中得到拓展。幼儿教师要在不断更新补充和扩大自己知识范围的基础上创新知识:在掌握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精深的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教育科学实践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个体的专业发展。
2、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教师的设计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组织管理等能力都是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表现。较之其他教育阶段对幼儿教师而言其专业技能素质除以上能力之外尤为重要和明显不足的就是艺术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艺术教育做了明确指导,包括音乐的乐理、琴法、视唱练耳;美术的简笔画、素描、手工;舞蹈中民族民间舞、幼儿舞等还有手工、书法……这些技能都是幼儿教师教学活动所必须的且能促进幼儿教师复合型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从这点来讲笔者十分支持高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时,生源方面可多招收艺术类学生以提升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艺术教育能力,促进幼师群体专业化发展。
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职业资格认定或时间自然延伸,而是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奋斗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自我最终创造教育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便是政府、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和幼儿教师通力协作以师范教育、在职培训、园本教研和教师自我教育等途径来实现的。
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在职教师提供适应于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是在职培训的任务。在职培训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培训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不仅使教师在知识领域内获得补充,更重要的是使教师养成一种继续学习的习惯。教育部门或幼儿园应该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丰富幼儿教师教师的知识底蕴,提升其教学技能。通过活动、体验,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实现自我提高。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终身教育的发展。现代新课程改革以及学前教育的新发展对幼儿教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多数幼儿教师之前接受的职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的幼教实践已经脱节。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主动增进自己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在制度层面上有所突破,各级教育部门和幼儿园要通过多种形式建立有效的覆盖面广阔的终身学习体系,使幼儿教师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中实现其专业学习。
教师的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大都缺少团体的互动和相互依赖。团队合作在教育这一社会化活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吉齐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提倡教师的团队学习。在幼儿教师群体中每位成员都有各自的才智、特长和独到经验,如果能将这个群体中每个的力量加以优化整合便会产生更大的力量。团队学习能激发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协调能力,提升学习速度。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同行间的经验交流,相互虚心学习以此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绍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2]冯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与方法的行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8
[3]康建琴.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的初步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3.
[4]朱志娟.析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类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05,3.
[5]步社民.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中职时代应该淡出[J]教师教育研究,2011,3.
[关键词]幼儿教师;胜任力;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0-0045-04
当前国家已经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师资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的纲领性政策文件,确立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在政策层面,从总体上规定了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标准,但并没有对每一部分课程模块的学分比例作出详细规定。这既为培养幼儿教师提供了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确保了幼儿教师培养质量,又为各地结合自我的教育实践情况制定详细的标准方案提供了操作的余地。各幼儿教师教育培养机构需要在文件政策的引领和支持下,立足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岗位对幼儿教师的胜任力要求,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重新构建职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成为有胜任力的合格教师。
一、确立基于幼儿教师胜任力的课程设置理念
胜任力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1973年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及学校的成绩不能预测职业或生活成就,组织人员在选拔和甄选环节中采用的传统智力测验、性向测试等手段不能有效预测复杂工作者的绩效,为有效区分绩优者和绩效平平者之间的差异特征,应该用胜任力取代智力。胜任力是指承担某一特定的职位角色应具备的个体现实和潜在的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社会角色、特质和动机六个层面。[1]
在教育领域,20世纪70年代美国中学校长协会最早开展对教育管理者胜任力的研究,他们把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分为优秀、一般和不合格三种类型。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提出通过管理教师绩效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但英国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强调的是工作胜任力的基本标准,主张胜任不以优秀为起点,达到一般工作表现就算胜任。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委员会(NPQL)依据教师胜任力标准(1996)实施的全国教育质量项目中,也为教师开发设计了胜任力框架。[2]国内在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王强、宋淑青的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之构建,高丙成、秦旭芳等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特点与类型,肖智泓、黄珊等幼儿园主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等。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为我们明确幼儿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和标准。《专业标准》包括基本内容、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三部分。其中基本内容部分分别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基本维度、14个基本领域提出了62条基本要求。专业理念和师德维度主要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个领域提出20项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维度主要从教师需要具备的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3个领域提出了15项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维度分别从教师应该具备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及反思与发展能力等7个领域提出37项基本要求。可以说,这14个领域62条的基本要求凸显了我们所强调的教师职业胜任力,尤其是对基准性胜任力有了详细的标准和规定。各院校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主要应该依据胜任力特征进行,因为胜任力特征是衡量和判断教师申请者能否成为优秀教师的标准。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有力抓手,我们需要根据幼儿教师胜任力的岗位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块,即每一种胜任力特征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课程模块组合的基础之上。
二、明确办学目标是构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前提
在构建基于胜任力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不同的,不同目标引领下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有差异的。
《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累计需要幼儿教师220万,年均需求量在24万左右。这就要求各级各类相关院校承担起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主要有五种模式:初中端口招生的三年制中专、初中端口招生的5年制大专、初中端口招生的三二分段、高中端口招生的大专和高中端口招生的本科。我们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确立基本目标与梯度目标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3]
各级各类承担培养幼儿教师重任的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将培养合格的、具有胜任力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首要目标,再根据各级各类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其他方面的梯度目标,梯度目标可以根据生源质量、培养时间、学校类型、培养目标的去向等因素确定。具体来说,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应该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单一目标,考虑到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都是初中端口招生,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其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工作特质。中专层次的师资培养主要是缓解农村幼儿教育的用人困难,为农村幼教事业培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教人才。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基本目标,同时兼顾培养保育员、家政服务人员等幼儿教育工作者。[4]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幼儿教师,从其生源质量和课程设置来说,应该注重提升质量,在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掌握方面提高要求,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情、智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高等师范学校的本科层次培养所面对的生源质量较好,学习的时间较长,所以应该强调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课程游戏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针对当前高师院校的本科生艺体技能差、教学实践欠缺等实际问题,应该加强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联系,确定培养科研型、实践型的幼儿园教师。
在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培养幼儿教师应该确立的梯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各级各类承担培养幼儿教师任务的院校都应该将培养合格的、具有胜任力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首要和基本目标,在职前培养阶段围绕这个目标确立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三、构建以培养幼儿教师职业胜任力为基本目标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在普及发展学前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鉴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幼儿教师需求猛增和有合格资质教师欠缺的双重压力,我们所讨论的胜任力不以优秀为起点,而是达到合格工作表现即为胜任。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们认为幼儿教师的基本胜任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专业理论和知识素养,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该具备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及有关儿童保育与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二是作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技能,包括教学能力、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幼儿园班级管理能力及结合幼儿特点因材施教的能力;三是对幼儿教师更加综合的个人素质与能力要求,如教师的文化适应与变革力、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教育服务意识与能力及对幼儿教师个人品质的要求等。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以未来准教师的胜任力特征为核心依据,在增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强化职业胜任力的要求,帮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幼儿阶段的价值和特殊性,理解“保教结合”的内涵,学会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进行科学的教育和保育,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能够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
基于以上的考虑和设计,建议构建如表1的课程设置模块:
在“儿童发展与学习”和“幼儿教育基础学习”领域,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保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根基,不用“学术型”要求学生,而是服务于教师胜任力的培养目标,直接指向幼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力、幼儿学习领域的掌握度、对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力等教师胜任力。强调“必需+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内功,储备专业发展的后劲力量。采用“集中培训学习+循环渗透”的培训模式,将理论学习渗透于整个教师教育的过程中。
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胜任力中比较隐性的特征,但涉及未来幼儿教师的价值定位,涉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规范,能够体现出胜任教师的人格特征。所以该部分课程设置建议通过“读书会+专题讲座+社会服务”的方式来进行,既凸显了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的规范性,又考虑到每个教师个体社会价值的独特性,而且通过社会服务的环节还能够让准幼儿教师体验对所属职业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专业发展主要涉及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和工作人格特质两方面。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基本能力(弹、唱、跳、演、讲、画、做等)够用,满足基本保教活动的正常需求,不硬性要求艺术技能的高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工作人格特质的良性引导,注重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试,让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之所以凸显教师工作人格特质的良性引导,是因为教师的工作人格特质可以显著地预测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而且,在工作人格特质上得分越高,其教师胜任力越高。专业发展能力与素质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竞技训练+循环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直接关系到准幼儿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和工作情景中的工作能力,该模块课程既需要关注理论的先进够用,又需要强化准教师的情景工作能力。通过“集中培训+案例研究+循环渗透+模拟训练+个别指导”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保证理论的先进、够用。在模拟训练和案例研究中检测准教师的理论应用水平和工作情景中的工作能力,在个别指导中发展教师的工作人格特质(条理性、计划性、自主性等)。
专业实践能力是幼儿教师职业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见习+保教实习+教育实习+工作坊+研讨会”的培训形式,从见习的“看课”到实习的“亲自操作”,再加上“工作坊”形式的现场演练与研讨,可以全面有效地提升教师在“专业实践反思与调控力”“幼儿课程开发与应用力”“丰富安全学习环境营造与监控力胜任”等方面的胜任力。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师范生巩固幼儿教育专业的概念胜任力(理解专业理论基础的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得到印证。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师范生形成自己的技术胜任力(履行专业所要求技巧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意向、人格特征及专业基础能力转变为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技术能力,成为具有胜任力的准教师。
在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学习领域,通过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家园共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政策法规等课程的学习,培育师范生胜任力中的教育服务意识与能力、团队协作与个人创造力、幼儿园文化适应与变革力等能力。
上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不同于原有的“老三门”“三学六法”,而是服务于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幼儿教师这一基本目标。幼儿教师的各项胜任力也并非逐一培养,而是循环渗透于整个教师教育的培养阶段,避免了“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的现象。
参考文献:
[1]Spencer L M[WBX]Spencer SM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WBZ][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3
[2]罗小兰 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缘起、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及在专业自我发展的心态和体验。首先,幼儿教师缺乏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我发展的意识是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很多幼儿教师缺失对职业的认同和深刻认识,未能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观念。其次,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还受自我发展的能力因素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教师要有目的、有自觉的去发展专业能力。再次,是心态因素。很多幼儿教师由于外在压力状况,感觉焦虑、乏倦,失去了激情。好的心态能有积极情绪,能主动困难,保持对工作的激情。最后,缺乏及时自我体验。有了想法和激情,不去主动体验,积极开展行动,自我发展难以得到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除了自我能动性外,还需外部条件作为支持,主要表现为国家、社会、幼儿园、家庭四个方面。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由于幼儿教师社会福利整体待遇偏低,而且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专业化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其次,社会整体对幼师职业的评价和看法也会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评价低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影响工作的实践投入。再次,是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措施。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它既强调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注重保育能力,工作要求细致、专心,在这种工作情况下,很难有所突破。
二.唤醒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唤醒自我发展的意识,走向自主。要唤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首先对自身的职业要有认同感和使命感,转变自我发展的态度。把幼儿的发展与学习作为一份使命和责任。其次,要不断转换观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等,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幼儿教师在自我发展的过程,因主客观因素影响,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教师有时因此产生焦虑感。良好积极的心态对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师需要不断体验探索,切实将自我发展落到实处。要想在专业发展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不可缺少的。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指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的一种回顾、检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相关能力所做出的思考。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要取得进步,离不开教师持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思与评价。反思自我发展的行为,找出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加以改正才能取得不断进步。只有通过及时、深刻、反复的自我反思,很多有益经验才会真正内化到幼儿教师的认知结构和专业实践中。对此,师傅、园长和资深教师要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敏感性和有效性。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使徒弟通过对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师傅的具体指导,逐渐体悟实践性知识并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培养模式。
三.建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1.理念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和理性信念。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幼儿教师的理念素养不仅要有教育观念,还应有对文化的理性信念。当前我国由于区域差别大,城乡经济发展状况悬殊,家庭情况和社会声望程度不一,家庭成员民族和知识结构的多元,幼儿的文化背景千差万别,所以,幼儿教师应有一种警觉和敏感的态度,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幼儿及其家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摒弃文化刻板和歧视等偏见心理,幼儿教师要树立公平的文化观。面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教师应坚信每个幼儿都有自身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对所有幼儿都应抱有相同、且较高的期待,保证不因民族、宗教、家庭经济、身体、性别或能力差异等而排斥和忽视幼儿,幼儿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儿童观。幼儿教师应淡化权威意识,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平等中的首席”,给予每个幼儿平等的师幼互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消解自身的话语权威,认真听取不同文化主体的声音,公平处理一日生活中的多元文化问题,对幼儿表现进行合理和民主的评价,建立民主的教育观。2.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在多元文化视域中,教育对象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多元,需教师有各种相关知识来了解和适应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鉴于此,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就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基础+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且需要多元的复合结构。幼儿教师应具有多元结构的知识素养,了解有关文化的基本知识。如,文化本身的特征、作用及发展过程的知识;与文化相关的学科知识;多元文化的内涵、核心要求和主要概念等。习得关于国家、族群、特定文化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一些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和地区本土的文化特色和行为方式等。掌握特殊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说,特殊幼儿价值观和行为等特征,以及影响特殊个体身心发展的家庭和种族文化背景等。3.情意素养。情意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是以人格互染和心灵感召的方式与教育对象发生知识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早期教育尤其要关注儿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育是一种提倡平等、尊重差异的“大爱”式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内在学习的需要和潜能,是独特的发展个体。所以,人文关怀的情意素养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教师必备素质,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幼儿教师应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关怀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家长和同事。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应对社会公共生活持积极心态,超越个人私利,深切关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并对幼儿成长抱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幼儿教师应凸显对处境不利幼儿的关怀,结合相关文化知识和教学手段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并施以情感上的特殊关怀。
四.加强管理中的情感激励
以“人”为本的情感激励理念使幼儿园的管理模式逐步向“柔性管理”转变。情感激励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关怀驱动。情感激励蕴藏着情感关怀的无形力量,可以凝聚和鼓舞幼儿教师的士气。快乐而真诚的情感互动,可以引发幼儿教师和领导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激发幼儿教师内部潜在的工作动机,将领导关怀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实现情感的关怀驱动。园长的关注和激发能促进幼儿教师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园长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行政和管理层面,更渗透在其和教师个人日常交往的点滴之中,很多时候,园长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副赞叹的表情都可能成为新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依据。情感激励的关键在于唤起和维持幼儿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情感激励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内在潜能的充分挖掘,则有助于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能给幼儿教师一种无形的力量,犹如每个家庭对家庭成员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一样,是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强烈归属感和吸引力,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吸引和满足。它可以使全体幼儿教师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重视幼儿园文化的整体设计、积淀和传承,用文化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品位,提高文化的育人功能,把幼儿园建设成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的情感家园,使幼儿教师切身感受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以自觉、自愿的快乐心态去实现自身专业的主动发展。当然,文化的构建要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和先导,幼儿教师的行为,使幼儿园成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教育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以教研文化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制度来引导、规范幼儿机构,以人文精神教化全体教师。
五.整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式
立足区域资源,培养幼儿教师的文化敏感性。职后培训要结合地区特色,将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已有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多元文化资源库,组织教师进行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织精通民族文化的民间资深人士,与教育专家共同开发教师教育和培训课程,或邀请他们作为培训者参与到“国培”“省培”等培训中,提升幼儿教师对多元文化资源的应用能力。立足幼儿园实际,滋养反思、合作的教师文化。在幼儿教师准入考核时,应有意吸纳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如外教、民族艺术老师和体能男教师等,丰富幼儿园教师结构;要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塑造开放和多元的班级文化;要鼓励教师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形成批判性反思与合作的教师文化,鼓励教师对文化不公现象进行批判,使其在行动中主动修正偏见,变革观念;要进行民主管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制度保障,保证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持续学习。立足教师实际,引导幼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并付诸行动。培养教师应面向所有在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其身心特点和经验差异,考虑影响其多元文化意识的相关因素,结合多元文化实际体验,调动教师积极情感。培训形式应以主动参与式案例研讨为主,鼓励幼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评课、讨论与反思,将行动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增强幼儿教师的施教能力。
作者:白爱娃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参考文献】
[1]杨其勇,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与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8)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师 专业化发展 影响因素 对策
教学是不是一种职业?教师是不是专业工作者?这是两个广受争议的问题。在古代,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自然也没有把教书视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后来随着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才逐渐成为专门的科学的职业。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育工作作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此后,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教师成为专业工作者的观念也越来越为人所接受。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的一个部分,虽然正朝着专业化发展,但是在整个教师体系中仍然是最为薄弱的一环,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更多。因此,考察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而“专业”是个社会学概念,或称“专门职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1]由此,幼儿教师专业化必须涵盖如下内容。
首先,幼儿教师专业化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没有训练难以专业,甚至没有严格的训练也很难谈及专业的问题。而这种训练应该是由有资质、有实力的学校来提供的,同时国家也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其次,幼儿教师专业化强调幼儿教师的自主与主动性学习。这一方面要求幼儿教师在职前教育中习得真正的本领,另一方面要求幼儿教师在职后积极进取,接受继续教育或培训,因为学前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教师专业化绝不是静态的。
最后,要有可供操纵的严格的专业标准,这种标准既是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的目标,又是评价幼儿教师是否专业的准则。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指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包括:(1)对儿童发展的承诺;(2)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3)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4)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5)领导和组织能力;(6)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2]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1.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及幼儿教育事业改革的迫切要求。知识经济的特点使得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对人类自身素质的依赖。要发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资源,只有通过教育。而教育功能的实现又体现在教师的发展上。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必然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2.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从个体发展角度而言,发展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存在关键期。发展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适宜保育和教育,以后就很难弥补。幼儿园作为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微环境之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显得尤其必要。
3.幼儿园教师专业化也是幼儿教师自身职业价值提升的必要途径。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首先取决于它的专业化程度。幼儿教师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专业化发展是必然之路。
三、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学历水平偏低,专业理论缺乏,专业训练严重不足。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农村幼儿师资中仅有36.4%的幼儿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层次,2%的幼儿教师甚至只有初中以下学历。[3]这说明,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养,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幼儿教师不清楚幼儿的发展特点,不知道教育发展规律,无法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就很难发挥教师的作用。
2.农村幼儿园多为民办教育,功利性较强,不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另外,幼儿教师本身也不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甚至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看孩子”而已,有吃有喝,不受伤,再学点儿歌,学几个字、几个数就足够了。
四、影响农村幼儿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1.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数不是国家正式编制的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待遇较低。这就影响了这些教师的积极性,不愿意也舍不得花钱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另外,农村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认识不清,不了解一个真正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因此,幼儿家长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农村幼儿教师要求不是太高。
2.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培养培训模式的效果不佳。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存在与幼儿园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而职后培训模式更加滞后,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基地,更谈不上适合农村特点的师资培训模式和内容。
3.农村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清晰的办园理念,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无法引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的内部动力不足,对自己的职业性质和意义没有深刻而理性的认识,往往不太注重自己专业素质与水平的提高。而部分优秀的幼儿教师又往往到城市幼儿园发展,使得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更加缺乏。
五、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政府要明确职责,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另一方面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推行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考查制度。凡申请者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人员,无论是否是师范毕业生,都要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并接受具体而细致的考核。考核内容除了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能力外,还包括教育效果自我评估及与其他教师协作能力等方面。只有国家资格考试与考核合格者,才能具有任教资格,获得资格证书。
2.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适合农村特点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首先,学前教育培养机制要针对社会需要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考虑到当前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实际。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制,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以加强专业性。
3.幼儿园管理者应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最高目标,明确规定每个教师每年应参加学习提高的时间表,适当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为教师专业学习研究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4.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自身努力。农村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只有专业素质提升了,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其次,应当主动参加各种适合发展的培训班,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保教工作中。
总之,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作机制,集中多方面的力量,才能使这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开展起来。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将提升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为农村幼儿的发展提供正确、有效的帮助,也必将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素雯.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d].华东师范大学.
[2]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关键词 专业化 幼儿教师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34
The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Qi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Preschool teacher is the founder of basic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professional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basic education. Pre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 preschool teachers, child care, nursery and even a major event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early childhood. But fac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stage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the impact of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social reasons, reasons for kindergarten and preschool teachers own reason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the government, the kindergarten and preschool teachers collaborative effor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hildhood teachers; development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个人逐步发展成专业人员,幼儿教师职业逐步走向成熟专业的过程。
1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1.1 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定位存在偏差。当前幼儿园的职能已经从看护儿童发展成为专业的保育教育,但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仍然停留在表面,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看孩子,带领孩子做做游戏,唱唱歌跳跳舞”,认为“只要有一定的育儿知识或经验就能够胜任幼儿园老师”这些观点使得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2)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不高。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就业人员在入职前应该进行一定时期的规范的专业训练。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的幼儿,因此更应该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资格。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都不高,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相较于其他资格证书也较容易获得。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有一些转岗教师,这些教师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方面的教育,只是接受过短期的培训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培训就能入职。(3)幼儿教师专业自的缺乏。作为专业的人员,幼儿教师应该对其专业领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自,但是现实情况是幼儿教师的行为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领导、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的制约,不能自主决定自己领域内的事务,缺乏专业自。
1.2 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
(1)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完备。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中等师范学校或者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他们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往往是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师资质量的下降。一些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理论落后,仅仅停留在以“会不会画画、跳舞”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或者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使教师学不到专业系统的学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备。
(2)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在幼儿园,一个班级的标准配备是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教师每天要管理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注意孩子健康安全问题。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做环境创设、写教案、写反思、写观察记录等。以至于幼儿教师每天疲于应付繁多的工作,每天进行的都是经验性的重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教育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和提升。
1.3 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1)幼儿园的理念不统一。目前我国的办园力量层次不一,目的不同,呈现多元化趋势,私立园在我国遍地开花。私立园由于其市场经营的性质决定了其追求利益的本质,这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高入园率,把经费更多地花在环境创设和幼儿园的设施上,而没有给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缓慢。
(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幼儿园的管理息息相关。幼儿园改善一些冗杂的管理制度不仅能激励幼儿教师高效有质量地完成工作还能促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快速的提升。但是一些幼儿园由于经费的缺欠,只关注教师的工资和福利,缺少教师培训深造的政策导致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差,缺少发展的平台,专业发展受到阻碍。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
针对以上提到的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要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就要积极寻求政府社会、幼儿园、幼儿教师本身及幼教专家的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1 社会政府方面
(1)政府要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兴旺发达的希望,而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幼儿的质量。所以社会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仅仅从思想上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重视。首先,国家应该制定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国家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的投资力度,只有师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幼儿教师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才能做到专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2)提高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质量。幼儿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职前教育的影响,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保证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的质量。如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彰显学前专业课的特色,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具有导向性,能够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技能课的比例,防止出现重技能轻理论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在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不仅要为幼儿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而且要保证职后教育的质量。如加大“国培”的力度,保证“国培”的质量,使更多的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能够有进修培训的资格,了解到更多专业的学前教育的思想,更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切实保证幼儿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幼儿教师自身队伍的质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教师的质量。首先,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的考评、发放和管理制度。其次,要扩大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招生规模,使更多具有高学历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
2.2 幼儿园方面
(1)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园所环境,不仅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宽松积极的优越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氛围,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使幼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进而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产生认同感;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以促进幼儿教师集体的专业化发展。
(2)优化园所的管理,合理规划幼儿园资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除了有自身的工作压力外,还有园所的管理,通过优化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幼儿园可以优化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益;明确每个教师的职责,使教师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了解每个教师的长处和缺陷,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园内资源的优势互补。
(3)大力发展园本培训,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制。幼儿园要开展基于幼儿园,为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所面临问题的园本教研活动,教师通过园本教研能接触到更多的新理念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完善教师的培训体制,如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案例分析;实地检查和集中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2.3 幼儿教师方面
(1)幼儿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促使教师能够自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幼儿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只有在与更多同行的合作中才能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团队学习能够激发集体的洞察能力,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的速度,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奇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为此,团队学习应当是教师汲取智慧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3)教师要有研究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深度参加,这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不少学者提出,教师专业化标准之一就是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要做教学内容的研究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自己教学的反思实践者。如果想要成功扮演好这些角色,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必须要有研究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2] 郑丽琴.高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由幼儿园“虐童”事件引发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2(8).
[3] 林志淼,张磊.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因素和途径[J].成人教育,2013(6).
[4] 翟媛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出路[J].长沙师范学校学报,2010(5).
[5] 王晓云.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J].西安社会科学,2010(6).
[6] 迟佳鸣.浅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