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心理运动技能

时间:2023-11-15 10:09:32

导语:在心理运动技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心理运动技能

第1篇

[关键词]拳击运动员;心理调节;专项技术;体能训练

我国拳击运动自1986年重新恢复以来,拳击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拳击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笔者作为一名专业队教练员,多次参加了全运会及全国拳击锦标赛和冠军赛,始终关注着中国拳击运动的发展。目前,我国拳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压力大,心理状态不稳定,关键场次表现失常;拳击专项技术不巩固,在比赛中经常被裁判员判罚;体能储备不充分,关键回合顶不住,反被对手击点超出。本文就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调适及专项技术和体能训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拳击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一、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调适

在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中,随着重大比赛的日益临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状态都会逐渐趋于稳定,到大赛前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此阶段运动员心理的变化却可能会导致竞技状态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比赛结果。实践证明,竞技水平越高,竞争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相对就会越大,所以,现代竞技体育越来越重视参赛运动员心理压力的系统调节和积极应对工作。

1.拳击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表现特征。心理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是个体面对已经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时,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反应。心理压力过大可导致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整体被激活,使肌体处于紧张和警觉状态,肌体释放的能量被抑制并积聚在体内,内脏器官也会出现过度反应。拳击运动员属于社会高应激人群,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在比赛中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情绪不稳、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敏感不适、害怕失败等表现特征。

拳击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高的社会期望、过于强化的金牌指标、新闻媒体的过分关注等,都会使运动员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一些有实力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也会出现患得患失,不能果断应对,进而影响正常发挥的情况。另外,运动员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自身对比赛结果的期望程度也常常会给运动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2.拳击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调节。(1)积极应对逆境,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渴望比赛成功是每个拳击运动员的梦想,然而要实现这种成功并非易事。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如对手强壮、打法凶悍,连续比赛疲劳、受伤病困扰,比赛过程中出现超过预期想象的情况等。运动员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比赛中遭遇逆境是正常的,顺利才是例外。在此认识基础上,积极掌握和运用一些心理调节技能和方法,如唤醒水平调节、注意力集中、表象演练、自我暗示、自我谈话、参赛行为程序和对策库应对等方法,就能做到在各种逆境情境下游刃有余地应对。另外,在面对逆境时不应采取回避问题的解决策略,要直接面对问题,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或寻求教练和心理专家的帮助。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及时调节心理压力,获得最佳比赛心理状态。(2)开发音乐功能,享受音乐心理调节。现代神经心理学研究证明,音乐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大脑皮层状态有直接影响。不同功能性的音乐会对心率、血压、皮肤电位、肌肉电位、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以及脑电波等产生不同的影响,音乐的节奏还可以明显地改变呼吸速度、心率等,从心理学来看,音乐能表达情感,并通过心理作用影响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的目的。因此,运动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同类型的功能性音乐,在享受音乐中实现对心理压力的积极性调节。(3)借助先进仪器设备,积极开发心理压力的调控潜能。由于人都有在一定条件下对自身肌体感觉的生理阈线,所以运动员有时对自己内在心理压力和紧张水平的变化可能难以觉察和控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借助先进仪器设备突破日常生理阈线的限制进行自我监测和调控,从而积极地开发自己对心理压力调控的潜能。目前国内外运动员应用较多的是生物反馈调节方法。

生物反馈调解方法是利用现代心理生理科学仪器,通过将人体不易觉察到的内在生理信息信号放大,实现可视和可控性心理调节训练,使运动员经过训练后,能够有意识地用“意念”调控自我心理。生物反馈调节可以捕捉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兴奋点和最佳表现能力,以及比赛应激反应等能力,矫正运动员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赛前焦虑等,起到缓解心理压力和疲劳,塑造运动员的良好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的作用。目前,适合运动员使用的生物反馈仪器有运动员自作的皮电、心率变异等简易型生物反馈仪器,也有由专业心理人员操作的更全面、精确的进行生物反馈心理调节训练的设备。

二、拳击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

“专项技术”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运动训练学专家给出的定义是“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肌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也就是说能够帮助运动员完成这个项目并达到高水平成绩的特定动作。良好的“专项技术”是有效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是运动员在大赛中稳定发挥水平的前提条件和保持高水平运动寿命的必备因素。

1.正确认识拳击项目的特点,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拳击运动员在学习和训练每一个技术动作之前,首先要了解拳击的技术概念和动作结构,建立正确的形象思维。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形成和掌握都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由运动器官来实现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技术概念,就会形成不正确的技术动作,特别是形成不正确的技术定型后,纠正起来相当困难。

2.抓好基本技术,冲击高新技术。拳击技术的学习与提高是无止境的,但所有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都是建立在基本技术之上的。良好、扎实的基本技术是拳击运动员达到高水平并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在专项技术训练中,首先应长期、系统、坚持不懈地抓好基本技术训练,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发展高新技术,即使是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也不例外,因为二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3.专项技术训练要与实战紧密结合。拳击技术的专项技术训练一定要切合实际,内容要朴实、简练,要讲求实效、经济和明确的目的性,特别要注重与实战紧密结合。任何训练效果最终都要通过比赛来体现,所有训练内容最终都是为在比赛中创造好的成绩而服务,否则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所以要把专项技术训练与比赛的需求结合起来,并帮助拳击运动员掌握临场运用的能力。

4.因人而异,建立符合个人特点的技术风格。拳击技术有其统一规范的动作要求,这些标准都是在多年的运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专项技术训练中应该遵循的,或者说是理想化的动作模式。由于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非平衡的发展过程,每个运动员在身体条件、素质、形态、机能、心智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与能力,因此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训练规律外,还要注意个人特点,把规范化技术与独特的甚至是超常的竞技能力相融合,才能实现挖掘运动员最大运动潜能的目的,发挥他们最大的运动才能。

5.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专项技术训练的时效性。在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运动训练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专项技术训练要充分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增强训练的时效性。例如,许多先进的图像软件具有反馈快速、及时的特点,非常符合现代化运动训练的节奏与需求,可以有效地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技术状况。

三、拳击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1.拳击运动员要正确认识速度性训练。在变幻莫测的拳击比赛中,反应敏捷、应变及时是拳击运动员发挥速度的先决条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拳击运动员取胜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速度是在比赛中取得时间和空间优势的重要因素,最能体现个人进攻的威胁性、防守的可靠性和防守反击的及时性,所以速度已日渐成为攻守战术能否奏效的决定性因素。

拳击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应尽可能模拟比赛实况,在满足比赛需要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发展位移速度或动作速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用最大强度重复完成练习,既要提高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又要专门提高反应速度。

2.拳击运动员速度训练与力量训练的结合。国外拳击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重点强调速度和力量,尤其是在力量训练中要突出“快速”的特点。力量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性问题,处理好力量和动作速度的关系。肌肉的力量和速度对于运动有重要的影响,拳击运动中的组合拳动作都是在高速中完成的,肌肉收缩速度快时,不但可以快速完成动作,而且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这与肌肉绝对力量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拳击运动员肌肉力量训练中,负荷的安排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在专项力量训练中,负荷量和强度的搭配以及重复次数和组数,在发展某一种力量训练时都有所不同。在力量训练开始阶段肌肉增长主要是神经中枢的调节,所产生的神经肌肉作用能更好地增强爆发力。运动负荷和动作速度变化大的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但需要进行较好的身体监测。

3.拳击技战术与体能的新概念。拳击比赛的专项特征对拳击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体能保障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就无从谈起。技战术水平相近的两名运动员,体能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比赛结果。拳击运动的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水平同步,只有在技战术达到一定水平时,运动员体能水平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仅仅坚持超负荷的体能训练,而忽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的结合是不会达到理想效果的。

拳击技战术与体能是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现代拳击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就在于发展“拳击比赛的体能”。拳击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技术、战术、心理、体能等方面训练的不可分割性,要在提高技战术训练质量的同时发展体能训练。另外,在强调体能训练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融进技术,把技战术训练放在高强度、高速度的实战对抗中,使拳击技术更具活力和实战性。

4.拳击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必须创新。近几年,通过各种比赛和交流学习,我国拳击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世界拳击强国体能训练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并将先进的体能训练技术逐步运用到拳击实践中。然而,学习先进体能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不能一味地效仿,要结合我国拳击运动员的特点进行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应协调配合,根据拳击运动员的不同特点、不同打法制定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法,调整好运动员的体能状态,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从高强度的训练和竞赛负荷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疲劳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因此,优秀运动员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周期的年度训练安排模式。拳击项目特点的不同、比赛系列安排的不同、运动员现实状态的不同、教练员执教风格的不同都对运动训练的安排有重要的影响,尊重运动训练的共同规律,充分考虑专项竞技和运动员个体的不同特点,设计并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将为我国的拳击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

【关键词】田径运动 心理训练 成绩

【中图分类号】G804.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49-02

前言

根据资料记载:对于优秀田径运动员比赛的胜负,训练比例是体能、战术占30%,心理占70%。心理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根据100米运动项目的特点,找到能影响到100米运动员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了解这些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提出科学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使100米运动员在面对比赛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体育业随之发展进步,100米运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身体上的较量了,田径的运动成绩受到体能素质, 技战术水平以及心理状态三个因素的影响。当一名运动员成绩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想再有一定提升就存在一定困难。想从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提高运动成绩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就要在运动员的心理,在心理训练上下功夫,让运动员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 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加上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精湛的技战术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优秀运动员训练比例是体能、战术占30%,心理占70%。田径除了接力项目外,都是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竞争性很强,田径比赛不像球类项目那样,可以中途暂停接受教练员的指导和提示,是一个从走上田径赛场之后再比赛结束之前都要完全靠自己进行判断和作出决定。

1.影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以及不良表现

1.1影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

在田径运动比赛中,第一个影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就是比赛规模的大小。比赛规模的大小,就决定着比赛选手的水平,越大规模的比赛,参赛选手的能力越强。这些选手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上都相差甚微。这样参加比赛的选手心理压力就越大。 情绪就容易激动。心理变化不平稳容易紧张发挥不出自己原有的水平就拿不到好的运动成绩。甚至好多在平时训练良好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由于心理的变化,不但准备好的技战术发挥不出来,就连运动动作都会发生变形,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员比赛的成绩。第二参加比赛运动员实力的对比,当运动员实力的对比,当运动员实力相差悬殊的时候,运动选手心理就有情绪的变化,情绪比较低落,对比赛的胜负结果, 心理就有一定的压力,在心理就觉得自己无法战胜对手。 当运动员实力彼此相差甚微的时候,运动员的情绪都比较高涨,都希望在此比赛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心理上就会提醒自己严谨,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胜利就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当遇到笔自己能力差的运动员时,选手心理就会比较放松。第三训练水平和参赛的经验也是影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一个田径运动员训练成绩比较好同时又有多次的参赛经验,那么运动员容易产生愉悦的情绪,促使比赛的良好发挥。反之,则产生不良的情绪,影响比赛时运动员的发挥。很多新运动员第一次参加比赛,都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总要的原因在初次参加比赛的紧张,导致运动员运动表现产生模糊,同时反应和注意力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四,参加比赛的动机。参赛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当运动员将两种动机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身体机能。在比赛中完美发挥。第五,外界环境的干扰,场地,裁判以及观众当地的天色等等都会对运动员心理上有一定的影响。

1.2运动员出现的不良心理表现

第一种就是盲目自信,处于盲目自信的运动员感觉自己对马上到来的比赛很有信心,容易对比赛做的准备不足,低估对手的实力,也容易高估自己的实际运动实力。缺乏对自己和对手全面的认识,盲目的乐观,当比赛过程中有一点小事故出现,就会内心表现出惊慌,就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第二种过分激动。处于过分激动状态的运动员会表现出情绪紧张,呼吸加快,四肢颤抖,会有肚子痛等等的表现。过分激动会使运动员心神不定,不能够注意力集中。运动员会出现思维迟钝,动作缓慢,直接影响运动员正常发挥。第三种,淡漠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情绪低落,兴奋程度不高,容易使运动员心理产生消沉的作用,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一般都是竞技水平不高,没有什么比赛经验,面对比赛觉得自己取胜无望。一般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比赛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2.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争强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同时,通过一定科学的有效的心理训练,来减少或者改善影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以及减少或者改善运动员在面临比赛时的不良心理反应。针对田径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从运动员心理能力上,来寻找成绩进步的突破点。让运动员无论是在比赛中还是训练中,都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够促使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

2.1放松训练

无论是什么运动想在心理训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在机体充分放松状态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放松训练主要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过程。可以通过使注意高度集中在自我暗示语或他人暗示语上,深沉的腹式呼吸,达到全身肌肉完全放松。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等等进行放松训练。 通过放松训练让运动员,稳定情绪状态,提高自我调节控制能力。降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降低心理紧张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从而使得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为进行其它的心理训练打下基础。

2.2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训练是让运动员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目标,在此不受外界因素所干扰的能力。注意力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注意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可以提高和改善的。 教练员可以有意识的安排运动员在有外界干扰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比如让运动员在喧闹的环境中,注意枪声训练。还可以通过注意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化训练内容。提高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在平时训练和学习中,要求无论运动员做什么事都要有专心致志的习惯,以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的能力。在比赛中,即使外界的环境嘈杂也能安静下来,全神贯注的进行比赛,以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2.3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在竞技运动中较常用的心理训练手段, 通过表象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机能和情绪控制能力,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在平时训练结束后,给运动员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和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照片,同时讲解正确的动作,并让运动员们在脑海中回想正确的技术动作。 在表象训练中从视觉表象为主,逐步过渡到动觉表象,以及听觉表象,尽最大力量调动人体的一切器官来共同协同作战。

2.4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也是心理训练中较为常用的训练,通常是回忆技术战术等等也叫回忆训练法。念动训练法,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机能时的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在训练或者比赛前,或者在运动员受伤又无法进行常规训练时。 可以让运动员对自己即将要做的技术动作等做系统的回忆练习。 念动训练借助于视频、照片等进行回忆.训练。在进行念动训练时,一定要求运动员集中注意力,以此来强化运动员对动作的正确概念,为了改进技术和提高动作技术的正确性,以此来提高运动成绩。

2.5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也叫仿真训练,是针对真实比赛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问题进行训练。在比赛有一些小突发的状况都会给运动员在心理上造成起伏变化。 通过对这些突况的反复训练实战练习,目的是为了运动员参加比赛能遇到事情不惊慌没在心理上没有情绪过多的波动,保持镇定, 在比赛中能够正常的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 第一种模拟对手的技术、战术特点、比赛风格,以便更深入了解对手特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 第二是模拟对手一开始领先,或者运动员先领先又落后的锻炼。 在此过程中培养运动员心理的稳定性,顽强拼搏的斗志,即使落后也不能放弃比赛,坚持到最后的自信心。 第三对观众的模拟。模拟赛场上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以及掌声表现出来,给运动员压力和情绪上的干扰,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干扰。

3.结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的发展100米比赛也不再是单纯的比赛。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运动员们不仅仅要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要得到相应的提高还要在心理训练上把运动员心理变化和心理调节的具体方法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心理训练来帮助运动员减少心理障碍,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以提高运动员成绩。

参考文献:

[1]梁海雄.田径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以及调节[J].湖南社会科学.2010,(2):187-189.

[2]邢晓虎,林静.影响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及其心理训练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5):93-96.

[3]李明,魏家俊.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状态及控制能力的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5):128-130.

第3篇

摘 要 现今,每个竞技体育项目已经认识到或已开展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的训练主要是针对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

>>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赛艇运动员专项能力的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影响的研究 激流运动员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训练效应的研究 摔跤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调查与分析 分析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关系 核心力量训练在非专业运动员短跑专项中的实验研究 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水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探析 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 核心力量训练在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及建议 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作用的影响和分析 投掷运动员常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高职院校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与方法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价值与应用要点 浅谈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训练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 对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运动员核心能力训练方法的调查分析 核心力量训练在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9] CROMWELL R,SCHULTZ AB,BECK R,et a1.Loads on the lumbar trunk during level walking[J].J Or top res,2005(7).

[10] 黄毅,林艳.福建省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2004(1).

[11] 徐刚.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参加雅典奥运会的竞技形势预赛前训练组织[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

第4篇

[关键词]心理因素;运动能力;具体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究其根源,我认为除了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别之外,其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因素是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学生心理因素包括: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志状态等等。这些心理因素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造成差异。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结合本校生员、场地、设备等实际状况,选择、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以此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我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根据这―优势,对学生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因素以便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

2.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找到新的出发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研究保驾护航。

3.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学生心理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注意状态。例如:水平二的“跳远”教学中,我做完示范动作后进行讲解:“跳远的动作和立定跳跃动作极为相似,区别在于助跑和起跳动作,……”这时,我就发现有位同学眼神充满期待和向往,但片刻之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沙坑去了。我就把她和其他两名同学叫出来给大家做示范动作,结果她出现了双脚起跳的现象。演示回来时,她低着头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怎么跳的没有别的同学远呢?”,我借机又给大家讲解了一遍动作要领。这次她瞪大了眼睛,听得特别认真。可见,积极的注意状态的巨大能量。

2.情绪状态。例如:在水平一“前滚翻”教学中,学生们认真练习向前爬行、左右滚动,他们的情绪很兴奋,一下子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我抓住时机问:“怎样才能向前滚动过去?”同学们踊跃地回答。我及时地总结、归纳技术要点,同时强调学生要控制好蹬伸和低头,才能够安全翻过去。这样就完成了本课教学重点――“前滚翻”动作要领的讲解。在练习中,我发现××同学却悄悄地往队伍后面退。我走到他身边问:“××,你听明白老师讲的动作要领了吗?”他说:“我听明白了。可是,老师我滚不过去。我害怕……”说着他眼中泛起泪花。同组同学都过来鼓励刘朋,可是没有成功。我急忙制止了他们,并集合全体学生。重新讲解了前滚翻动作要领,并再次强调了“保护人”的要求。“我作‘保护人’和你―起来再完成一次动作,可以吗?”我问。同学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们……。成功了!同学们都雀跃起来。通过这次成功的练习,同学们增强了自信心,不再害怕前滚翻了。

三、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合理安排体育教学

1.严格要求,“养成”教育。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强调的是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要求,反复强调,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今后能够在自发、自觉中进行,以保证体育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准备充分,稳定情绪。上课伊始,学生从安静状态进入到紧张状态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心理到生理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教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要有针对性。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利用“明确教学任务”,“适当的准备活动”等不同的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活动。

3.精讲多练,掌握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练习方法多变。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形式体现“稳、准、狠”。

稳,即为调动好学生的情绪状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扫除恐惧所形成的障碍。动作练习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练习注意事项及安全保护措施。在动作练习中除安排好保护与帮助的同学外,还要营造好良好的练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及时鼓励,让其随着成功带来的喜悦,逐步消除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准,即为讲解是重难点要准确。表现在老师在学生动作练习前,首先要讲清楚动作的要领、重点、难点、易出现错误及注意事项,通过挂图、录像或采用其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在练习中,对于盲目练习经常出现问题的学生,首先要表扬其练习的主动性,避免挫伤其积极性。在鼓励中指出他的缺点,强调练习前要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个别学生要靠自己的理解而产生的新的练习方法,在总结时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智慧火花。

第5篇

关键词 MAX-Ⅱ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标准化操作;注意事项;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106-02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是指在特定的运动负荷下(自行车或跑台),收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并加以分析,对VO2max等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测定,并辅助心电导联监测心电变化,从而能够综合评估个体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时血流变化情况、心脏电生理反应及无限制运动的征兆或症状。通过测试所收集的气体和心率表及电极传导提供的数据,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水平和最大有氧工作能力,为探索训练负荷的变化规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使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更具科学性[1-4]。

美国AEI公司生产的MAX-Ⅱ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以其精确、耐用的分析器 、经典的气体采集方法、直观的操作面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体育科研、体育教学 、运动医学等领域。

1 仪器简介

1.1 仪器组成

仪器主要由气体分析系统、计算机系统、心率遥测系统、工作台车4部分组成。

1.2 仪器系统功能特点

气体采集方法:高速、低阻抗气体混合室法(要求4L以上的气体混合室) 它是国际公认的经典方法,特点是无论在小通还是大通气量时都可保证气体分析的准确性,特别适用于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的研究。

氧分析器测试范围:0%~100%; 二氧化碳分析器测试范围:0%~10%。

压差式流量传感器,流量范围:0L/S~15L/S它独特的地方是测试受试者的吸气量,这样就保证了气体组成是恒定的温度、水蒸气含量和黏度是不变的。

分析器校准:校准的方法分通过计算机的全自动校准和手动校准。这种双重校准方法并用,是此机器的独有特点。

1.3 仪器简易操作流程

1)打开机器预热大约1个小时左右。按下仪器前面板的Calibrate(Low)按钮,同时打开氮气瓶,调节气瓶流量阀,使流量表为10psi,调节LOW旋钮,使O2和CO2读数为0。按下仪器前面板的 High按钮,同时打开混合气瓶,调节气瓶流量阀,使流量表为10psi,调节HIGH旋钮,使O2和CO2读数为5.05和20.99,各气瓶数值可能会有差异,请以气瓶数值为准;

2)启动计算机桌面上的MOXUS程序,点击工具栏上的Calibrate按钮,进入定标界面。点击定标界面的AutoCal按钮,进行自动定标,定标结束后关闭气瓶;

3)点击定标界面的Calibration按钮,进入流量定标界面。将呼吸三通接到呼吸管路上,同时接上打气筒,看流量平衡灯绿灯是否亮,若不亮,调节灯下面的旋钮,使其亮,然后进行打气操作。只要将屏幕上五组数据打满,点击OK。反复进行两次后,自动退出流量定标界面,第二次平均误差值要求在1%以内。点击定标界面的Save保存,然后点击Exit;

4)点击工具栏上的Subject Data按钮,录入个人信息。点击工具栏上的Start Study按钮,进入测试界面。给受试者戴上呼吸面罩和头盔,让受试者进行热身,等到测试界面的各项值稳定后,点击Start Study进行数据采集。

2 注意事项与维护保养

2.1 注意事项

2.1.1 测试前注意点

1)受试者在测试前保持身体健康,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禁止测试以免交叉感染影响其余健康受试者;

2)确保受试者测试前保持正常饮食,避免低血糖等状况发生,询问受试者测试前身体疲劳指数,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3)对于初次受试者,说明实验目的,具备的强度,让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调动受试者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客观的实验数据;

4)仪器要进行充分的预热,如实验量比较大,在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上,可以提前一天打开机器预热,这样第二天校准完机器即可以开始测试,缩短了受试者等待测试的时间。

2.1.2 测试中注意点

1)仪器校准是实验中的基础也是关键步骤,所以校准时不要保存不标准的校准结果,若实验中VE值偏高则极有可能是此原因造成的,此时可重启电脑后重新进行校准,保存正确的校准值;2)气筒是校准中的重要工具,首先应查看气筒刻度是否在3L的位置,其次通过长期测试发现,最佳方法是目视前方,视线离开软件界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刻意调整打气节奏获得想要的校准值,伴随着自己的呼吸有节奏的打气,这样出来的校准值真实可靠;3)校准时应注意流量平衡灯是否在中间绿灯位置,流量平衡计的位置则应在100-125CC毫米汞柱之间;4)如预测试时没有出现任何数据,则首先应检查进、出气管是否插反。其次可以查看口嘴中的橡皮小圈是否装反,装反则应及时取下更正,否则受试者呼吸困难;5)通测试前一定要输入仪器即时测得的周围空气含量,温度,湿度,并输入到测试信息中,此步骤非常关键!对测试过程中计算受试者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有显著的影响;6)测试时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无关人员或其余受试者应和当前受试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干扰实验进程;7)RER(呼吸商)是判断受试者是否疲劳,达到最大摄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实验过程中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准确的重要指标。在预测试时若受试者RER迟迟不能达到安静值,但又不是特别高时,一般是进气管和混合舱里废气没有完全排空所致,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开始测试,30s~1min后RER下降,指标正常。但是若开始较长时间RER仍旧很高,或者出现持续下降、数值忽高忽低等情况则应停止实验,检查仪器情况,重新校准定标通过后再开始测试;8)VE(呼吸当量)是判断仪器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往往测试后VO2MAX等指标的虚高就是VE偏高引起的,正常情况下从安静状态到开始测试后应该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假如测试初始即出现很高的数值,则应停止测试,重新校准仪器通过后再开始测试;9)实验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受试者口嘴,鼻夹情况,确保没有漏气,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假如受试者较多,则一般在测试4个~5个受试者后重新进行定标,校准,确保仪器正常使用状态。

2.2 测试后的维护保养及注意问题

1)测试后应首先检查气瓶是否关闭,避免气瓶里气体无谓的浪费,气瓶若长期未用,可以滚动一下气瓶以免气体分层[3]。可以拔下2根通气管,进行清洗;

2)取下气体采样线,进行清洗,晾干。若一天受试者众多,可以采取上下午轮换使用的方法,保持干燥;

3)若长时间没有测试,可以将侧面通气管底部安上黑色防尘盖,但下次进行测试时务必取下,否则校准不能通过;

4)清洗消毒各个口嘴,鼻夹,面罩等之后,必须晾干并整齐摆放,便于下次测试的使用。

3 结与讨论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运动心肺功能仪按照测试原理主要分为Breath by Breath(每口气法),气体混合室两大类。前者主要以便携式仪器为主,测试优点为没有混合室,测量误差极小。因为是遥测,所以不受实验场地限制的影响,携带也较为方便。缺点为测试运动员极限最大摄氧量,大通气量时析,容易造成采样线内水汽过多,堵塞,引起实验结果差异,此类仪器更加适用于医院康复治疗,检测病患心肺功能等领域。后者气体混合室类的仪器,缺点同每口气法相比,测试精度不如每口气法,也存在一定的延迟问题。但是它的特点为无论在小通气量还是大通气量时都可以保证气体分析的准确性,同其他方法相比(如每口气法),特别适用于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的研究,而且同采用每口气法测试原理的仪器相比,分析器和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都更长,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减少更多的实验成本[5-7]。

参考文献

[1]Weisman IM, Zeballos RJ.Clinical exercise testing [J].Clin Chest Med, 2001, 22(4): 9-701.

[2]李琦.运动心肺试验在呼吸领域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0,6(5):49-52.

[3]穆魁津,林友华.肺功能测定原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70-186.

[4]Karlman Wasserman,James E.Hansen.Prnciples of Exercise Testing and Interpretation[M].Science Press,2008:176-177.

[5]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59-160.

第6篇

【关键词】 运动障碍;躯体康复;心理康复;脑出血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body and psychology on motor disorder and life ability after cerebral hemorrhage

SHI Li-jin, XING Hong-xia, LI Jie, et al.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o body and psychology on motor disorder and life ability after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70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received basic therapy. Except for basic therapy, early motor rehabilitation and education of life ability were used in the other group. The damnification of nerval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were estimated when patients entered the hospital and after 4 weeks. Datas were contrasted in group and between groups.ResultsThe two groups had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life ability and motor function (P

【Key words】 Motor disorder;Physical prophylaxis;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Cerebral hemorrhage

作者单位: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

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200/100万,新发脑血管意外病例15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约130万,存活者75%,5年内复发率高达41%。急性脑出血致死、致残率高,对于脑出血本身的治疗,如脱水降颅压等对抢救生命、预防并发症、阻止病情进展有良好的效果,但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较慢。本研究对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运动康复与生活能力的训练,与30例基础治疗组比较,探讨早期躯体与心理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所有病历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入选病例均为3 d以内首次发病的脑出血患者,肢体肌力在0~Ⅳ级之间,不伴有意识障碍、感觉性失语及痴呆等。其中脑叶出血14例,基底节区出血38例,小脑出血13例,脑室出血5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9~70岁,平均(54.4±11.4)岁;基础治疗加早期康复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7~72岁,平均(57.9±8.2)岁。两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及瘫痪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组给以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基础治疗加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周内进行。采用本院康复科方法,结合Bobath技术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躯体康复治疗:①关节功能训练,被动活动瘫痪各关节10 min/次左右,避免用力过大造成扭伤,患者出现疼痛时暂停活动。②卧位训练,选用备有气垫的功能床,摇高床头15°~30°,交替取仰卧、侧卧或半侧卧位,以健侧卧位为主,每2~3 h翻身一次,防止患侧上肢或肩关节牵拉压伤。每次交换后用软枕垫好患侧肢体,预防足下垂、关节挛缩和水肿。③坐位训练,采取逐次坐位法。训练前后观察患者血压和脉搏,一旦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等症状,立即恢复平卧位。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梳头、进食、语言训练、系扣、持物等。心理康复治疗:让患者主动说出内心体验,倾吐内心的痛苦与烦恼,讲解卒中相关知识,增强自我调整的意识,使其正确的认识疾病,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参与锻炼,并做好家属的工作以取得配合。对照组仅对陪护进行翻身扣背及基础护理指导。

1.3 康复功能评定 两组均于入院时和4周时进行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1]制定的评分方法测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MBI)[2]。

1.4 统计学处理 评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见表1,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评定见表2。

表1

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基础治疗组3018.816±1.08214.249±0.682*

基础治疗加早期康复组4019.671±1.3437.395±1.026

注:①基础治疗加早期康复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

表2

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ADL)评定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基础治疗组3012.755±1.69737.105±2.617*

基础治疗加早期康复组4012.483±1.45966.531±1.674

注:①基础治疗加早期康复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

3 讨论

前瞻性大样本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3,4]。现代康复理论打破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主要通过失神经过敏、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轴突侧枝出芽等机制来实现。但在通常情况下这些机制不起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这些机制才启动而发挥作用,其效率有赖于病损部位的运用率,运用越多,发挥的潜能越大,功能代偿越强。反复的康复治疗通过训练与学习、不断的强化和巩固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高功能重组的机会,促进脑细胞轴突的再生、树突的“发芽”以及突触阈值的改变来实现重塑[6]。国内外研究发现增加各种传入刺激、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和有效的感觉刺激都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运动想像技术则有利于改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7]。本研究基础治疗加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结合Bobath方法,采用我院康复科常用的手法进行治疗,并配合相应的心理康复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发生率较高,国外文献报道PSD发生率多在40%~50%左右[8]。其症状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精神运动迟缓等情绪性症状和食欲下降、失眠等躯体性表现。卒中后抑郁主因患者患病后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如消极、悲观等负性情绪,也与脑中部分神经递质失衡有关,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的不利因素之一,严重的患者甚至拒绝治疗[9]。在临床工作中医师常把抑郁症状理解为患者对自身躯体不适所作的正常反应予以忽略,抑郁状态的存在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巩固,依从性差,从而影响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自我功能恢复差。本研究在躯体康复的同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提高了康复的效果,使神经系统损伤得到了较快恢复。

有的学者主张康复进行的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10]。急性脑出血应避免患者激动、过劳,防止再出血的发生。一般认为,康复训练中的抗痉挛肢位、变换和肢体被动活动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可早期开始训练,但要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本研究针对脑出血患者,选择生命体征稳定后1周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没有发生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说明采用的方法安全度高。训练等还有利于肠蠕动促进排便、能有效防止坠积性肺炎,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积极的心理康复使患者获得情感支持、保持情绪的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利于临床治疗顺利、高效完成。

参 考 文 献

[1] 张辉,李芳,尹彩军,等.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58例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1):1824-1825.

[2] 孙立中,辛丽华,陈宝成,等. 脑梗死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对照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3):177-178.

[3] “九五”公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266-272.

[4] 胡永善,吴毅,朱玉连,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05-107.

[5] 李志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0):584.

[6] Robert A. Effectiveness of an intensive outpatient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 postacute stroke patients. Am J physic MedRehabil,1996, 75(2):114.

[7] 张苏明,褚倩,梅爱农,等.脑血管病防治研究的回顾、进展与展望.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3):140-144.

[8] Call A. Post stroke depression.Hosp Med,2001,62 (5):268.

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能力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只有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全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体育能力的含义及现代特征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能胜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要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体育运动能力是指有效地完成体育运动的心理特征,它通过运动能力可分为心理运动能力和身体熟练的运动能力两大类。体育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身体素质方面能力、心理素质方面能力、“五自”能力。“五自”,即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 ,从而与终身体育接轨。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身体运动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学生在体育课中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中的学习,形成体育强身健体的自我意识需要,开展体育锻炼和娱乐身心的一种能力。

现代体育教学具有向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成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等教育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学开拓了新的天地。

二、运用启发式,培养终身锻炼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所谓启发式教学,仅就中长跑来说,从中长跑对身体的作用、意义和技术、技能及意志品质,在学生练习之前,通过教师的讲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练习中悟出中长跑的各项技术要领。特别是弯道跑技术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的向心力,为什么道路在转弯时路面外高里低,飞机在转弯时,内侧机翼比外侧机翼相对水平位置要低,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是克服转弯时的向心力,弯道跑具有同样的原理。具体到学生练习会怎样做呢?我在弯道跑技术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游戏竞赛法。让学生先看小黑板上的弯道跑技术,包括摆臂、步伐、重心等,在田径场中,画半径为7米,相距5米的两个大圆,将人数分为均等两组,每组报数,依次绕圆做跑的接力比赛,负队由胜队提出处罚办法进行实施。这样可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学生亲自体验到弯道跑技术,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学期的中长跑练习,中长跑技术和成绩明显比以前有所提高。

三、运用逆向教学法,满足好奇心与成就感

逆向教学法,是指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采用由后向前的顺序,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逆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其好奇心,有着积极作用。

如篮球意识是练习者对篮球比赛和篮球运动的反映。这种意识很难精确地描述,它是通过练习者在比赛中的行动表现的。篮球意识是练习者技战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练习者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术的瞬时决断能力的表现。所以,本人在篮球单元教学中对学生着重强调了篮球意识的重要性。采用的逆向教学法是先通过观看 98年NBA总决赛芝加哥公牛队对尤他爵士队的比赛,进而进行篮球的“五对五”“四对四”分组循环比赛,然后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运球传球,既激发学生对篮球练习的浓厚兴趣,又满足了学生对篮球的好奇心。接之再引导到基本技战术上来,通过多种游戏比赛方式达到基本掌握练习基本技战术组合的目的。给练习者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然后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间互相评议。篮球运动是集体配合的项目,就需要参与者具备一种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意识的培养,用舆论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有效的培养了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运用模仿教学,提高技能训练质量

体育教学中模仿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技能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如田径中的急性跳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急性跳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较为抽象,因为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可能做动力定型,完成一次动作时间也仅十几秒钟,急性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可归纳为快、短、高、大。即助跑速度快、起跳时间短、腾空高度高、动作幅度大。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看世界著名跳远运动员的录像片段。对于起跳、腾空动作,录像中已做技术处理,慢动作多次重放及定型,蹲踞式跳远跳起后收起跳腿向摆动腿靠拢,空中成蹲踞体前倾,边观看边讲解。先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蹲踞式跳远的概念,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掌握跳远的速度相对传统教法要快,效果要好。

五、运用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第8篇

摘要保龄球有强大的融合性、易懂、易学性,但要打好保龄球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要求具备牢固的基本功,较好的球技,而且,其实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保龄球比赛中,即使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每局的成绩也会波动很大。同一选手在同一道上连续的两局也会相差40分,甚至60分都不足为奇。由此可见,心理技术在运动员的比赛中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保龄球心理

一、平时训练中的稳定心理培养

(一)教练员要取用适当的方法手段来激发、诱导和培养运动员,从心理上去引导运动员

1.肯定的言辞、适当的表扬,在队员学习技术的成长过程中,教练员的一句表扬、一句肯定、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给队员予以莫大的动力。当队员得到了肯定时,他会力求更多的肯定,心理上会更全心的投入,争取更好的成绩。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深有体会,在平时训练时,教练员夸哪个动作对了,有感觉了,那么就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更认真的钻研这个动作,从而有利于巩固技术动作。相反的如果在学习新动作时,教练员期望太高,一下子就希望队员动作像他一样规范、标准、熟练,在训练中总是说不对不对,这样不仅会让队员对动作感觉太难,更会使队员丧失信心。

2.适当的设定比赛情境,谁都理解“久经沙场”的含义。所以说经常举行各种小比赛,以各种形式、多种方式对运动员设立比赛的情境,从而增强队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这样在训练中不断的使运动员适应紧张的氛围。

(二)队员训练中也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心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平时的技术掌握,更有利于比赛中的心理调节

1.队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的自我交流、自我解剖。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只有不断的自我交流,不断的解剖自己,才能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这样才能从不足中进步,为训练指明方向。

2.集中精神是心理运动很重要的一方面。当在练习建立某种动作技术或用一种新的打球习惯来代替旧习惯时,大脑自然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时就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练习的动作中来。比如:你在考虑练习出手的流畅性时,就不要专注于球击中几号瓶,在练习球的旋转时同样也不必专注于走步怎样,球打中几个瓶。

3.训练过程中心里要设计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失去了方向,就无法前进。那么如何设定目标,设怎样的目标,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简单的说就是“明、实、适”。“明”就是要目标明确,一个大的目标,可能需要多少步才能达到,因此最好将它分成一些更小的目标,目标要有针对性。“实”就是要切合实际。比如你平均分在100分,设定为7、10瓶补中,10个要打9个,就有点高了,设定为7个,还差不多。“适”即适时修正,贯穿始终。要给目标定一个期限,可以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多个短期目标来实现。例如:使步法摆臂协调一致,球速、旋转吻合,出手流畅为目标,以实现比赛中打出200分以上。

4.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心理紧张时,骨骼肌也不由自主地紧张,如肌肉发抖僵硬,说话哆嗦,全身发软,出汗的感觉等,而心理放松时骨骼肌也自然放松。由此可见大脑与骨骼肌具有双向联系。

5.要建立动作表象即将整个打球动作以及球在球道上的运动路线等表象化,将这些表象像摄像一样,在脑子里。即使在没有打球的时候也可以“看到”自己击中1/3位,击出全倒。

二、比赛中的心理调整

(一)教练员对队员的心理的调节起很大的作用

教练员的表扬肯定或斥骂,甚至一点细微的动作或表情都会对队员产生很大的影响。

1.教练员的表扬:比如击掌、点头都会给队员以十足的精神支柱,无疑可以增强队员的信心。2.教练员的斥骂:比如因为紧张或其他外界干扰导致频频失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练员可以采用一些强烈的刺激(语言或者动作)一下子将他“唤醒”。

(二)队员在比赛中灵活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

在此我总结比赛中要做到这三点:精神集中、高度自信、精心调整。

1.精神集中,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要打的球上。有很强的排他能力,忘记和排除可能影响比赛的一切事情,以平常心参赛,不要受场地环境因素分散精力,如灯光的强弱、噪声大小,观众的倾向,球道条件等。紧张时要多做深呼吸。投球时可以采取:放松―集中―起步,必要时可让对方先投球,在边上擦球稳定一下情绪。不要注意别人,更不能模仿别人自认为好的动作。

2.高度自信,强烈的好胜意识是取胜的精神基础,现场对手环境等压力越大,越要正面鼓励自己。是否有自信,有一道选择题:A、希望对手失误,所以我们胜;B、希望对手不要连中,我们只要不失误就胜;C、希望对方是全中,我要用连中取胜。一个有自信的选手会选择C,要把自己的胜利建立在自己打好的基础上,如果希望靠对手失误,将胜利建立在侥幸的基础上,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

第9篇

风生水起的积极心理运动,在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Martin Seligman等一批著名专家的推动下,不仅激发了学者们对积极心理学的兴趣,也推动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心理学家们不再仅仅关注“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且开始考虑如何使人达到最佳状态,怎样培养和充分挖掘人的潜质。美国管理学会前任主席路桑斯教授敏锐地捕捉到心理学的这一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领域,进一步提出了“心理资本”这一概念,通过“关注积极方面”的各种研究和探索,凭借充分发挥人的优势来管理人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对新途径的渴望

为了有效吸引和管理人才,人们已经提出了大量的“最佳实践”,这包括工作设计、薪酬和福利、成长机会、工作与生活平衡等。毫无疑问,在当今超竞争的环境中,由于不同的组织争夺的是同一类优秀的人力资源,再加上一些信息会在不同组织甚至不同行业之间迅速流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要求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当组织处在一个有潜在发展空间的市场中,而人才却又在逐渐减少时,不可持续的短期增长对它而言,实际上预示着灾难即将到来。其实,与衰退相比,不可持续的增长对组织的发展可能更具破坏性。

但是,仅仅靠集中和积累那些传统资源,尽管它们曾经被认为对组织的成功而言非常重要,现在已被证明不再是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源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最好还是通过那些与特定环境相关的、可累积的、可更新的、很难被模仿的因素来获得。这种优势可以通过投资、经营、开发和管理心理资本来获得。可惜,今天绝大多数组织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人力资源的全部潜能。尽管有时组织会用一些最新的高绩效工作实践,如:360度反馈评价系统或者自我管理团队,但它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高绩效实践对组织核心价值观和实践的意义,以及与这两者之间的互动。结果,这些人力资源实践在太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不连贯的,很容易受到管理“时尚”、可获得的资源和组织政治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在技术培训上的大量投入,很容易被竞争对手以极低的成本,即通过信手拈来的、在线的、自定步骤的替代方案模仿,而且这些培训通常很容易过时。同样,在今天这个世界上,由于有其他的工作安排方式,独创性的薪酬福利并不一定能起决定性作用,而在它们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由于模仿盛行,它们很容易通过“标杆学习”而成为行业标准。通常,管理咨询师会用更快捷的、更有利可图的解决方案替代客户化的、组织特定的解决方案。结果,组织不仅对更一致的更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着强烈的需要,而且对拓展性的框架也同样渴求,也就是有选择性地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实践,去投资开发特殊的方法和途径。

对积极性的开辟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基础性学科,比如心理学,或者甚至是社会学,几十年来一直都是从负面导向的视角来研究问题,其结果是对人类的优势、繁荣与乐观功能并没有更好的理解。不幸的是,在“为人才而战的视角”影响下,这种消极性已经渗透到整个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它使个人和组织暴露在危险之中,即陷入“打不赢就跑”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将只用在一些最基本的、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生存机制上。此外,这种消极的途径也把焦点集中在将错误降低到最少,或尽可能减少组织与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再者,考虑到当前形势的关键性,更积极的有可能带来更高回报的替代途径被认为太危险、缺乏依据和太花费时间而被摈弃了。

心理学家承担着治疗精神疾病、帮助健康的人变得更幸福和更多产并发挥人的潜能的使命。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由于整个社会对恢复性的心理治疗有着巨大的需要,大量的资源被分配用在伤害控制和不足修正机制上,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放弃了心理学的另外两项使命。这样做的结果是,一直到世纪之交都很少有人去研究人的优势,甚至连心理问题的预防也是如此,除了对主动运用疾病导向范式所得到的一些研究发现以及零散的哲学推论外,对它的关注也远远不够。

人才战的视角以短期利益与危机管理模式为特征,导致了从负面的角度来看问题。这种仍在盛行的观念使我们无法通过一种新的积极途径来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而积极心理运动和它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也就是积极组织学,为心理资本这一核心构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对POB的探究

在这些心理学家的领导下,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凌驾于哲学思辨、花言巧语、传统智慧、权威或个人观点之上。我们提倡以心理资本的形式把积极性运用到工作场所中去,就此而言,这一科学基础既是一个重要的先例,也是一个先决条件。

除了积极心理学家外,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学家最近也认识到了这些有着科学基础和积极导向尚未开发的潜能,这就导致出了两种并行而又互补的运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积极组织学(POS)――主要由密歇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起,以及我们的积极组织行为学(POB)――起源于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盖洛普领导力研究所。POS更倾向于关注宏观的组织层面,而POB主要是从更微观的个体层面出发。它们具有区别性的特征:POS涉及的是一些对绩效有影响、有可能是可以开发的、也有可能是不能开发的构念,如:仁爱和善良等;而POB中所包括的构念必须符合“是状态类的个体特征”这一标准,因此,它们是可以开发并对绩效结果有影响的。

POB即积极组织行为学,起初被定义为:“为提升今天工作场所中的绩效,针对那些具有积极导向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可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所进行的研究及其运用。”我们提出的POB标准有着极其重要的用途,POB代表着一种范式的转移,并且这一转移有潜力改变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依据POB包含的标准,我们认为符合POB标准的心理能力主要有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项能力。

基于阿尔伯特・班杜拉丰富的研究结果,特别是他的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里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并采取必需的行动来成功完成某一项特定工作的信念(或信心)。”元分析的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有显著的相关。自我效能的开发方法主要有:驾驭/成功体验、替代学习/模仿、社会说服以及生理和心理上的唤醒等。

基于斯奈德广泛的理论构建和研究,“希望”可以被定义为:“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动机状态。”在今天的工作场所中,人们关注的重点是自我激励、自主和权变行动,希望及其组成部分,即动因(或动力)和路径(或毅力)与这些重点有着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在概念层面上,还是从实证研究的结果看,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在工作场所),希望都与绩效有关系。

尽管“希望”可以被认为是特质类的个体特征,但重要的是,它也可以被认为是可开发的状态类个体特征。开发“希望”的实践方法包括设订有挑战性的“延伸”目标、制订权变计划、在必要时为避免不切实际的希望而重新设定努力方向等。

按照Seligman的说法,“乐观”是一种归因模式,即用个体的永久的普遍的原因来解释积极的事件,而用外部的临时的与情境关联的原因来解释消极的事件。和“希望”一样,“乐观”有时候也被认为是特质类的个体特征,但“乐观”的解释模式是可以学习和开发的,并且它对工作绩效的潜在贡献也已经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韧性”定义为:“一种可开发的能力,它能使人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甚至是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过来。”临床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些因素会对韧性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或消极阻碍作用,具体包括:一个人所拥有的生理、认知、情感与社会资源;风险抵抗能力;面对风险时平衡运用这些资源的适应性过程;潜在的价值体系,等等。研究发现,工作中韧性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需的,它对绩效结果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我们所说的四项符合POB标准的能力以外,积极心理学和POB还对大量新兴的积极构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一些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我们所界定的POB标准,因此,在今后的POB理论建构与研究中,极有可能会把它们纳入进来。具体来说,我们分析了创造力、智慧这两项认知能力和幸福感、沉浸体验与幽默这三项情感能力,将对这些能力进行讨论和评估;感恩、宽恕、情商等社会能力以及精神性、真实性和勇气等更高层次的能力,在今后也有可能成为符合POB标准的心理能力。

对诸能力的集合

以POB及其包含标准作为基础,我们不仅逐项研究和评估了一些有可能被包括在POB之中的积极心理能力,而且花了大量精力来研究这些假设背后潜在的概念框架、开发测量工具以及如何将其运用于实践。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心理资本进行了界定,认为心理资本由符合POB标准四项能力组成,然而更重要的是,心理资本远远超出了这些能力范畴,是一个更高层的核心构念。心理资本是很多符合POB标准的能力的集合体,并且这些能力不仅以累加的方式,而且会以协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对整体的心理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和管理,将会对绩效和态度结果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远远大于构成它的单个积极心理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之和。换而言之,心理资本的整体作用可能大于各个部分的作用之和。

举一个例子说明心理资本各项能力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一个怀有希望的人,也就是拥有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动因”与“路径”的人,他去克服困难的动力更强,也就更有能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因此也就更有韧性。自信的人可以把希望、乐观和韧性迁移并运用到他们某一特定生活领域的具体任务中去。一个有韧性的人更善于利用现实而灵活的乐观所必需的适应机制。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和韧性可以通过把内化的知觉理解成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进而有助于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由此说明,心理资本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很多积极的结果。到目前为止,理论和研究结果都表明,单个的心理能力背后有一个核心构念――心理资本。

多元资源理论认为,资源会以协同的方式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整体的作用比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要大。换而言之,资源理论可以为我们的理论构建与初步研究提供支持,即心理资本中的单个能力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心理资本这一核心构念的组成成分之间也存在协同作用。

除了可以把心理资本理解为一种资源理论外,另一种理解心理资本这一核心构念的方式就是我们的理论构建。我们认为心理资本超越了现在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也就是“你知道什么”)和社会资本(也就是“你认识谁”)现论和研究基础上的,并且超越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具体来说,心理资本关注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心理资本可以包括知识、技能、专长以及经验,因为这些也属于“你是什么样的人”。对社会资本来说,也是如此。然而,真正能体现超越心理能力的是心理资本,尤其是其中的“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部分,这些能力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中基本上被忽视了,也就是说,心理资本还包括了从现实自我(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向可能自我的转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