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时间:2023-11-15 10:09:34

导语:在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第1篇

一、利用英文歌曲课程资源

自我效能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当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积极进行那项活动。

歌曲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工具,很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利用英文歌曲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同时,如果给学生任务,让他们去搜索歌曲、整理资料、学唱歌曲,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就会感到信心十足,同时也很容易获得成功感。学生在欣赏美好的音乐的同时锻炼了听、说、读、写、唱等各种能力,在轻松的艺术氛围中获取了知识,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自我效能”。

二、利用课外阅读课程资源

教师应具备开发课内及课外阅读课程资源的能力,根据需要调整和编排教学顺序,补充或删减教材内容,突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新颖、活泼的英语学习资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丰富学生语言。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如《简爱》《三个火》《呼啸山庄》等,让学生对英美文学产生一些了解,对英美的历史与文化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有直接的作用,学生在进行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活动中还可以建立合作体制,成立英语互动、互助、互查、互促小组,让学生们互相交流阅读的体会,续写及改编所阅读的文章,提高学生的作文与会话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课程资源

青少年学生普遍喜欢外国电影,教师应结合这一情况,发挥聪明才智与动手能力,将教材与现实生活中的影像资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教“Music”一课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演唱与收集各种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收集上来的不同风格的歌曲,甚至播放一些影像资料,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如教《鲁宾孙漂流记》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改编自《鲁宾孙漂流记》的电影,学生通过电影可以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利用网络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网络辅助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鼓励学生上绿色网站,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潜能。通过上网浏览、搜集相关信息,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对课文了解,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利用网络资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

五、利用开放的课外语言环境资源

语言只有在相应的语境中才能得到应用,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全面开放的语言运用环境。一方面,教师应创设开放的教室空间和课堂语言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室布置成相关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应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将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使用中学英语,使学生的英语生活化,生活英语化。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愉快地进行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在交流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同学的肯定,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更能提高大家整体的自我效能感。

六、合理利用词典资源

词典是英语学习的必备的工具,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好词典,发挥它在英语学习中应有的价值。从实际使用来看,纸质词典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最大帮助的,教师应该鼓励与指导学生能熟练使用纸质词典,查阅一本好的纸质词典的过程就是学习英语词汇、英语表达的过程,而且越来越多的纸质词典在功能上趋向全面化,提供词汇使用频率、搭配、语法指南等实用信息。

第2篇

1.潜能无限的学生资源。

学生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本领。正如陶行知先生写过的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在教学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以外有生命吗》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进行预测,让他们猜测地球以外到底有没有生命,统计结果表明,超过90%的学生认为地球以外有生命。这与我预想的有一定差距,针对学生的预测,我没有做出任何判决和暗示,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说在一些科普书上见过有此一说,有的说人类发现UFO足以证明地球之外一定是有生命的……面对学生的种种猜测,我还是没有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想一想,生命的存在,需要哪些条件?学生纷纷发言:阳光、空气、水、食物、适宜的温度……说着说着,有的学生要改变主意,认为按照这样的条件,地球以外有生命的可能性太小,甚至没有可能了,因为很多星球上的温度不适宜生命生存。这时,一名学生将手举得高高的,几乎按捺不住了,他说:在地球上生命体对环境的要求的确比较苛刻,但是,并不一定所有生命体对温度的要求都和地球上的一样,说不定有些生物就能够在200°C甚至更高的温度中生存。他的发言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但是仔细品味却不无道理,于是他的发言把大家的思维推向了新的高度。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的异想天开往往能够开辟新的天地。

2.富有魅力的教师资源。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话在当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新课改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例如,科学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四季星座的不是很多,真正认得天空中星座的人就更少了,这就给开放的科学课堂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笔者平时善于观察,注意加强学习研究,能够清楚地认出四季星座。有了这些条件,在上这一课时,我信心满满,对书本只是进行了适当扩充,学生们就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科学课堂,发挥了教师的资源,让学生拓展视野,学生岂不喜欢?

3.特色鲜明的教室资源。

科学实验室与普通教室相比有着很大区别,科学实验室是科学教学的宝贵资源。在布置实验室时,安排一些科学家画像、科学家名言,让学生在科学家富有哲理的名言中感受科学学习的艰辛与乐趣。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既要让学生能看得明白,又要让学生按规范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实验室的座位也与教室有明显区别,一般要分成4人或6人一组,这样一个班级需要分成9-12组。为了方便教学管理,尤其是实验操作的规范,要将每组学生的位置固定好,如1组1号、2号、3号、4号等,这样很利于上课的安排,对于学生课堂的调控以及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核容易把握。现在的实验室一般后面都留有较大的空间,安置教学实验仪器橱柜等,合理利用好,可以给学生许多学习的机会,增长他们的见识。如一些标本的放置,要根据标本的种类、大小等进行合理分配,三年级的实验室里放的标本内容应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放置的位置要稍低一些,这样学生在观察时比较方便。

第3篇

一、预见错误,建构完美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错误随处可见。身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能预见错误的一项技能,不是说我们应该预见学生将会发生的所有错误,但我们要能预见一些常见的、典型的错误,这样可以为我们在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教好学生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片断1:在教学一年级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一例题:小朋友们排队做操,小明左面有6人,右面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

部分学生的算式如下:6+8=14(人)

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但是我们能避之吗?这样的答案学生肯定会出现。只要我们教者在课前多用一份心,认真钻研教材,就可以预见到这类错误的产生。如针对这样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如画图: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列式解答。

因此,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可能产生哪些困惑,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是教师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二、巧用错误,生成课堂精彩

片断2:在教学“0×4”的口算时,有位学生把4乘0的得数算成了4。这是受前面知识的影响,认为0加任何数还得这个数,是一种认知的负迁移。面对这一错误,我设计了“课堂辩论”环节:

生2:请问0乘4表示什么意思?

生1:表示4个0相加。

生2:你能把4个0相加的算式写出来吗?

生1:0+0+0+0=0的算式。

生2:你的相加的算式得0,那为什么你的4乘0却得4呢?

简单的几句话,让孩子们明确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从表面上来看,这个错误资源的利用,让孩子们明确了新知;更深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互动的过程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

此时,我又设计了“我要感谢”环节:

生3:我们要感谢生2同学,他帮助了××解决了错题。

生4:我们也要感谢生2同学,他也帮助了我们。

生5:我们应感谢生1同学,她虽然刚才的题目做错了,但是她让我们知道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果她没有错,我们还不知道呢?

错误资源的利用让课堂有了活力,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让三维的教学目标能更有效地落实。我们应以错为荣,学生的出错是对执教者和班级其他学生的光荣贡献,对于学生本人而言也是一段很荣幸的经历。

三、故意出错,促进理解体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其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片断3:教学六年级《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示练习:取一根铁丝先用去它的1/4,再接上1/4米,绳子长了还是短了,或者和原来一样长?读完题目,我就把语气加重:“先截去1/4,再接上1/4米,长度应该没变,你们说对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对。”见他们中了我的圈套,我不露痕迹地继续引导:“那我们就找根绳子来试试,或通过举例来算算,看看我们的想法是否准确。不到30秒的时间,学生大声喊了起来: “老师,您误导我们!”我说:“是的,我有误,我也引导了你们,但是,你们醒悟了,你们发现了真理!”

教师制造的错误,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体验,这样的故意出错,值!很值!

四、有效解读,生成有效资源

学生出错的原因,最忌讳的便是教师的解读太主观。在解读学生的错误时,大部分教师是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去诊断错题的症结所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成长的经历不一样,对问题的想法也会不同,教师这样的行为,有失偏颇!

片断4:在执教《认识11~20的数》这一课时, 出示练习:与19相邻的数是?有学生回答:“与19相邻的数是1和9。”我认为肯定有学生不知道与19相邻的数就是19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全班讲解后,检查订正时发现该生还是以前错误的答案。我问他:“怎么是1和9呢?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说:“19的前面就是十位上的1,后面就是个位上的9。” 我听后,不得不对自己的判断提出质疑。原来他眼中的前面一个数就是19的十位,后面一个数是19的个位。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我拿出学生尺,让学生数一数、找一找,19前面的数是18,19后面的数是20,与19相邻的数是18和20。同时,我和该生又互出了类似的题目,在互问互答中,“相邻”的意思得到了理解。由此看来,解读学生的错误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耐心地弯下腰来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不失为一种有效解读学生错误的途径。

第4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和学习,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范围加以拓宽。同时,教师要能够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有效地筛选和整理教材中的内容,争取使自己设计和选择的教学活动和内容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开发和利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的有效资源,把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优雅和价值。这样,对于小学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才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有的科学教学资源,来更好地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笔者的以下做法是否合理。

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中进行深入的挖掘,而最充分的科学教学资源就是教育部推行的教材,而且课程改革之后,每套教材中都为教师配备了一张光碟,里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把资源整合得更加适宜科学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学习《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这节课程时,我将教材和光盘中给出的各种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通过我的设计制作出非常吸引眼球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将物体和材料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全面地看待物体和材料。同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任务,让学生收集身边可再利用和开发材料的资料,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不同的物品,然后在课堂中将自己的资料和做的成品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看谁完成的任务最佳,谁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牢固。再如《水》这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通过生活中存在的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对水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品质。在观察这些动画作品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不断进步,知道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同时又能够让学生接受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在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他们将知识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死板的教学资源更加形象灵动化

科学教育的理论性比较强,对于一些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教师无法将这些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发现和总结出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让死板的教学资源重新获得新生,更富有多彩和灵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如学习《植物生长》这节课时,种子的发芽过程、成长过程以及开花和结果的过程都是一种静态的变化过程,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的只是变化之后的一个状态,并不能看到其生长变化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理解起来就会缺乏生活依据,不能够彻底透彻地进行理解。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精神,我利用了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从网络中下载一些植物生长的录像和视频材料,然后再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计算机将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和重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清晰地观看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将种子发芽、花蕾开放的瞬间事件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慢动作播放,让学生亲眼观看这一美丽动人的时刻。

科学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学内容,虽然课本中描述得非常生动和形象,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描述的一些事物学生根本就没有亲眼见到过,想要让学生很好地想象具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科学课本中描述的内容通过课件的制作和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这样我们就把教材中死板的教学内容、静态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形象和生动,赋予了知识生命,让其更加具有灵性,使得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付出和努力,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设计和制作,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全面、顺利地接受科学知识,教师一定愿意并且及其乐于进行这样的付出。

三、不断学习网站的开发和利用,拓展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科学主题学习网站在科学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这种网站将科学教学中不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的教学内容分成小的教学专题,然后将其进行整理,以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用网站的表达方式提供给学生学习或是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资源提供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网站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充分地发挥网络的教学优势及作用,对于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对网站技术的学习和提高,以便利用这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对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努力开发教师课程资源

科学教学资源中对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十分重要和关键。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会受到科学教师素质的严重影响,教师也是科学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影响者。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具有课程设计的权利和义务,要给教师留有充足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对科学本身还是各个学科领域都要有一定的审视能力,而且要会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我们的科学教学课堂。教师的整体科学素质决定着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就显得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教师素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我们科学教学的进步和提高。

第5篇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看似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它。尽量做到在实际情景中融入数学知识,而不是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不用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引入由模仿现实际应用的练习,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时,许多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语言叙述不会组织,说得颠三倒四,不清不楚。为此,我用图画纸以学校为观测点绘制了一张平面图,引导学生说出卧龙山、朝斗岩、三元阁、水吉门等学生熟悉地点的位置与方向,再让学生估计自己家的位置与方向并在平面图中标出。学生学得主动、有趣,很快就掌握了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最后,每人发一张16开印刷纸,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地绘制出以学校为观测点的平面图:(1)长汀一中在学校的北偏西30度的距离800米的位置上;(2)长汀二中在学校的东偏南40度的距离1000米的位置上;(3)长汀三中在学校的东偏北45度的距离1200米的位置上;(4)长汀四中在学校的西偏南15度的距离700米的位置上;(5)火车站在学校的西偏南25度的距离1200米的位置上;(6)母亲园在学校的南偏东30度的距离600米的位置上;(7)黄老师的家在学校的南偏西30度的距离900米的位置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200米)。优秀作品在学习园地展出,效果非常好。

二、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才会进入学习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强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的学问,可出示:用上衣和裤子搭配,到底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用形象化的图示,有的用简明的连线,有的用文字说明,有的编号,还有的列算式。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差异,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不仅局限于此,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和反思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用多媒体演示两种思考过程,渗透有序思考的意识。这样,通过不同的学习体验的交互与碰撞,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成果,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景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不仅赋予了枯燥的数学以生命力,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资源。教材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为书本上的图加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和学生都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就能更快进入学习角色,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一位教师根据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并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过程。老师利用学生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挖掘教材潜在价值,丰富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素材和重要工具,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教材作为丰富而重要的课程资源,蕴涵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潜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

1.“活”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教材功能。

用“活”教材,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上。选择学习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唯”教材,既“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与加工,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注意挖掘材料的价值,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要合理呈现学习材料,注意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表、实物、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时机要恰当,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分步呈现。注意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可以是同一材料在一节课中多次使用,也可以是材料的分层使用,还可以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引申,使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发挥得更充分。

2.改编教材提供的材料,拓展学习资源。

教材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设计得十全十美,也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难免有些题材脱离学生实际,也有可能处理简单化、典型化和理想化。因此,教师要挣脱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中潜在价值,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适当增减:即以教材的学习材料为本,适当增加、删除,或增加与删除结合的形式,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2)改头换面: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较好的学习材料,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具体的名称、人物和情境不符合具体情况,从而需要做一定的“改头换面”,变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具体班级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6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及其类型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如此众多的课程资源,我们或按一定的根据把某些资源归属到一起,或按不同的特点,把某些资源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的分类。比如根据资源的来源,把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物性特征,把其分为人力资源(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和物力资源;根据资源的性质,把其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把其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等。[1]

二、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特性

化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由于教材(课程资源的一种)内容有其时间、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结合教学实际,使其具有如下特性:1.广阔性,即化学课程资源应包容比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材料更为广泛的客观外界资源;2.综合性,即课程资源要注意反映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等方面的联系;3.可探究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观察实验、动手动脑地解决问题;4.亲和性,即课程资源内容的选取和表达形式应能使学生感兴趣,有需要,能唤起思维的积极活动;5.开放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内容具有以化学为中心,向社会、生活、化学科研前沿的开放性,二是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三、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通过以上对学生资源内涵的分析,我们在具体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验或教师的经验来代替。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仪器的安装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自选低成本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2.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回收利用金属废弃物的价值和可能性,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等。

3.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化学计算、物质鉴别、物质合成等大都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敢想、敢说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在教学思想上,要将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旧有模式,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在对课堂的控制方式上,教师应从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记忆的“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非结构化”“开放式”“非权力型”。

2.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因为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2]

3.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学生兴趣类型、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调查分析,教师可以用多姿多彩的赏识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化学知识并取得良好学绩的信心;可以归纳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和问题方案等;可以科学地布置作业,综合运用课堂内、外的多种要素,使学生优质高效地完成课程目标。

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还可以清楚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能够在材料准备、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活动方案供能力与水平相当的学生选择适当的课题去完成。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的练习,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不同梯度的编排,指导学生选择使用,既可避免某些学生因练习过于简单而降低了对问题的敏感性,也可避免另外部分学生因过大的问题梯度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4.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学习中的差错及原因分析的反馈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难点所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常见错误收集、整理、设计成各种特定知识点和技能方面的考查表,进行适时的反馈性考查,以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5.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了解比较多,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则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寻找和推介,所以教师还应注意发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因“学而无用”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或因学习内容远离生活实际而导致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使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

6.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虽然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有其固定性,但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的方式有多种,如教学日记、录音带、录像带以及个人教学心得等。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的跟踪,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同事观摩与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会、化学教学专业网络活动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科普资料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座谈讨论、文艺演出、化学晚会、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也最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四)重视利用校外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通过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校外资源丰富多彩,有社会提供的科普教育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化学科研院所、各种社区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所在地区高校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等;有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间接社会资源,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农场、农业科技示范田等;有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如在教师指导下,测定工业废水的污染情况,设计防治对策;等等。另外,学生家长也是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家长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心理上的变化,以便在因人施教时作为参考。此外,学生家长的接触面广,社会知识丰富并各具特点,因而也就有其各自的教育优势,是一种很好的具有多向性的教育资源。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校外资源,教师应当做好调查,建立资源档案,与之建立稳定的联系,并积极开展利用这些资源的各种探究活动,如课内或课外作业、探究性的课题等。

(五)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课程资源,这种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这种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上情”才能够更好地“下达”,使教师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动态,同时“下情”也才能顺利“上传”,使领导者及时了解教学的实际,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研氛围中,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每位教师所拥有的各种资料才能够广泛地交流,优秀教师的教育资源才可以实现共享,才能够带动新一批教师尽快地成长;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和学习,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之间才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因此,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也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一种因素,也是需要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中,对于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电子云的意义、原电池的形成等内容。这些内容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但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编制成质量较高的化学CAI课件,将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化学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活泼性。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对于特殊或特定的实验,如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普通方法不易操作或难以实现的实验、需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难以实现或重现的实验、误操作结果的展示等也可以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制成课件进行实验教学。

(七)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内的信息资源建设更多的是关注给学生提供信息的渠道和信息本身,因此依托校园网的学校化学教育信息应以其内涵建设为中心:1.建立教师备课系统,提供教师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教师间的交互;2.建立学生的网上学习系统,提供网上探究的主题,引导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互;3.建设信息资源库,开发和筛选引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课件、各种学习资料,推介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

总之,化学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以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随着新课程观的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从教以来实践谈谈在这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开发和利用文字与音像资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种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充分开发和利用相关的文字和音像资源,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辅助教学,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政治生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框题内容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今日关注》“日本夺岛野心膨胀,中国坚定维护”的视频,并设置了这样三个探究题供学生讨论:①为夺,日本是否会不顾后果疯狂行动?②日本的海洋野心如何威胁中国的安全?③你如何评价中方在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学生对这段视频非常感兴趣,并针对3个探究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虽然学生的有些观点还略显稚嫩,甚至有的带有偏激,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后学生频频点头。这段视频的运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好地落实了在维目标。除了《今日关注》之外,《焦点访谈》《道德观察》及每年的《3.15晚会》《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等与思想政治相关的电视节目都是非常鲜活的课程资源。文字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名言警句、典型案例、诗词歌赋等如在教学中适时地加以开发和利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发和利用特色资源

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倍感亲切,从而提高探究的热情。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大蒜种植是我们的地方特色。农民的主要收入就靠大蒜,因而大蒜的价格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近几年大蒜的价格波动非常厉害,我们的媒体曾用“蒜你狠”来戏称大蒜价格,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对这一问题也存在着许多疑惑。所以,我在教学《经济生活》“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一框题时,我事先让学生通过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今年我市的大蒜价格情况,并多方面查阅相关的资料归纳大蒜价格变动的因素,并预测来年大蒜价格的走势。由于利用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因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经济生活》的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的知识。

三、开发和利用实物资源

实物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是教学中常用的资源。思想政治课教学可用的实物资源很多,有山水风光等自然资源,有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有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挂图等物品。在教学活动中如能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事物资源,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必修一《经济生活》信用工具和外汇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单纯地给学生介绍课本上的理论,学生听起来会感觉很枯燥。所以,我在课堂上一方面让有“磁卡”的学生都把卡拿出来,(大多数学生手里的卡都是食堂发的饭卡),另一方面向学生展示我课前搜集的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及超市的会员卡,让学生先直观地认识形形的信用卡。然后向学生发问,这些卡是不是信用卡?学生大多认为他们手中的饭卡和超市的VIP卡不是信用卡,而只有银行卡才是信用卡,这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指出信用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卡指的是一切电子支付卡,而狭义的信用卡仅指具有信用贷款功能的银行卡。这样,学生可以在释疑解惑中准确把握信用卡的相关知识。

四、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新课程的实施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要增强课程的时代感。我们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地拓宽了。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开展活动。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上网搜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信息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图片资源及音频、视频等资源,也包括网上的一些优秀的教学素材,比如课件,习题、教案等都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很多,远不止我上面提到的这些。当然,这些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我们的教学领域,这需要我们的教师提高自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主动地去寻找,选择、整合和利用。同时也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苏金玉.探析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境教学[J].文理

第8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成资源;挖掘和利用

一直以来,通过对课堂的预设以取得教学的成功是我们教师的不懈追求.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案文本,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而应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除了有预约的精彩外,但那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能促成精彩的课堂利用,那么超越预设的精彩就会如约而至,我们的教学也会在动态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教学活动随时有可能产生学习上的意外,教师不能抱着原先的教学设计一成不变,要耐心倾听,沉着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之转化、生成教学资源,让课堂在看似不和谐的表象中生成精彩.

例如,在讲解“分式方程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某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刚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单独施工,则要超过3天.甲、乙两队同时施工2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刚好如期完成.求规定的工期.

在请几位学生初步分析了题目所传达的一些基本信后,陈芳芳干脆的回答:

“设规定工期是x天,则甲队单独完成需x天,乙队单独完成需(x+3)天,那么我们由此可表示甲的效率为,乙的效率为,那么根据甲,乙合作2天的工作量+剩下乙单独的工作量=1,可得: 2(1x+1x+3)+1x+3(x-2)=1”.

她在表述的时候,很多学生边听边点头,表示了赞同.这也和我的预期效果一样,可是我的预设中还有另外的答案,于是我试探的问了一句.

“有不同意见不?”

就在这时候,教室里突然冒出一句:

“教师,我觉得她的好复杂噢!”

班上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神顿时盯着一个人,我一瞧,又是那个陈洪,他看到我在看他了,索性站起来了,“我有更简单的方程!”陈洪是个爱插嘴,有个性的男孩,挺爱钻牛角尖的,在我的数学课上,孩子们都喜欢“各抒己见”,俗称“插嘴”,对于这种“节外生枝”我欣然接受.

“说说看呢!”我停下手中的粉笔,饶有兴趣的问道,

“等量关系可看成: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1,甲在整个过程中完成了2天,工作量为,乙的工作量,方程可列为2x+xx+3=1.”

这时,其他学生都安静的停了下来,认真观察这个方程,大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一会儿,有学生纷纷说这个方程比前一个方程更为简单,大家都向陈洪投去了赞许的目光,陈洪也欣欣然坐了下来,我看到学生的举动,我也适时的拿起粉笔将两位学生的方程一并写在了黑板上.

“瞧,咱们的两位学生都列出了正确的方程,角度不同,等列关系有所不同,列出的方程也有所不同”,我接着把女生所列的方程进行了化简,孩子们发现和陈洪所列的方程一样,“其实咱们陈洪列出了更为简单的方程,咱们给他们都来点掌声!”孩子们给他俩抱以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一阵欣慰,正如我备课内容一致,孩子们把我预设的内容及时表达了出来.

当我准备解此分式方程时,这时,宋明举手,站了起来:

“教师,我还有不同的答案,我可不可以用方程2x=3x+3来解?”

我感到意外,我还真不没想到这个答案,但还是调整原来的计划,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节外生枝”太难得了.

宋明提高了声音:“现在整个工程都有乙队参与完成,之所以乙队不再像完全单独完成时要超期3天,主要是甲队参与做了2天.因此可以认为甲队所做2天的工作量就是乙队单独做三天的工作量.”学生所提的问题新颖且富有价值,很有创意.于是,我调整原有的教学步骤,因势利导,引导大家讨论思考“大家觉得宋明的解决方案怎么样?”下面讨论一片……

一节精心准备的课,没想到遇到了这么许多的“节外生枝”,而恰恰这些“节外生枝”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有价值而又令人回味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也让我收获颇多.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中进行挖掘和利用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反思.

1.创设宽松的环境,萌发“节外生枝”.如果想要学生轻松的表现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友善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到他们的意见和思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宽松的氛围要靠师生共同来创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体验数学,感受数学,领悟数学,欣赏数学,当学生享受着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时,这种积极的情感会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的思想家.

2.捕捉“节外生枝”,调整教学思路.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生成的课堂常常与“节外生枝”相伴,这就需要教师调整预设的内容,捕捉”节外生枝”变“节外生枝”为有效生成的生长点,激发学生“原生态”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扬学生个性,演绎精彩课堂.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因而产生的想法也不一样.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用同一种模式生产出“同一型号的产品”,而是培养出具有不同个性,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使得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要做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教学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鼓励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不错过每一个“意外”火花,正是这些“节外生枝”,给我的课堂增加诸多亮点.

第9篇

一.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内容简介

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德课程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它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小学品德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观点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小学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对于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小学品德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有形的品德课程资源、无形的品的课程资源,有形的品德课程资源具体包含学校开展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书籍、教学设施以及一些多媒体设备等;无形的品德课程资源指的则是学校的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特色。不管哪一种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其都是围绕现实教育展开的,所以小学课程资源应该在现实的生活中进行取材和案例讲解,才能提升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小学品德?n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一般小学品德课程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品德课程的内容比较重复,很多品德课程的教材内容出现重复,无法有效的进行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导致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其次就是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课程目标失准,很多地区的小学品的课程目标出现了失准的问题,甚至没有具体的课程目标,品的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和发掘;最后就是小学品的课程的教师资源专业素养比较低,很多教师无法有效的利用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三.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的策略

(一)对教学材料进行整合

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材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材料展开的,但是小学品德课程的材料则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局限于特定的教学书籍,可以根据一些习俗和道德案例进行讲解,丰富小学品德课程资源。作为教师要在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不断对小学品德课程资源进行拓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进行《我掉了一颗牙》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牙齿的动画先让学生了解牙齿的构造,然后在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于牙齿的看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在进行进行总结,教给学生正确的刷牙姿势,让学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生活中挖掘生动、鲜活的资源,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成效,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我们的课程资源整合要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精心选择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准;要从整体出发,删去重复交叉的内容,整合同主题同目标的活动,要能减负增效。

(二)对学校的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小学的品德课程资源涵盖了整个教学科目中,因此学校要注意对现有的学校教学课程中整合品德课程资源,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开展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促进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为学生详细的介绍学校的构成,介绍的过程中要穿插小学品德教学,介绍操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参观图书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在图书馆内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别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学校游览的过程中,发现小草花朵,让学生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在哪里都不能随意的践踏;在介绍荣誉墙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向上榜的名人学习,不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学生。校内资源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分为硬件建设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学校的图书馆、多媒体、校园环境,学校里的师生等。软件资源包括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校园文化;也包括学校的历史,办学特色;还包括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主题班队等活动。

(三)对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中,还应该在社会和家庭中对小学品德课程资源进行拓展,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在整合社会中的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名人进行探究,然后根据这些课程资源开展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然后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明白这些风俗习惯的由来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血水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资源是一个大课题,它包括公共场所和设施,如超市、纪念馆、博物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公园等等,也包括社区、街道、家庭等等都是的重要品德课程教学资源。如家庭教育资源。许多孩子在吃穿用等方面爱攀比,出手大方,常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有的孩子达不到目的还会哭闹,耍小性子等。

教师要从儿童生活中挖掘鲜活的教育资源,如学校生活资源、家庭生活资源、社会生活资源等,将这些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资源与教材相整合,不断的对小学品德课程资源进行扩展,充分的利用好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价值,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品德课程要改变重形式轻内容、重说教轻感悟的现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紧扣教学目标、借助家长、社会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有效的落实好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让每一个家长亲身实地的为学生演示一些生活的技能,让学生体验沉浸式的情境课堂,全方位的利用好社会和家庭教学资源。

(四)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他们的思想觉悟与行为品质。所以,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教学实施都要从细化教学目标入手,做到课程目标按照不同年龄学段水平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不同的学生得到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在新时期,我们已全面的步入互联网时代,小学品的课程资源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整合,也要对网络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