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经济与教育

时间:2023-11-15 11:19:15

导语:在数字经济与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经济与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京津冀;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

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来说,环渤海经济圈在全国地位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层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和加速对整个区域具有重大意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由于京津冀区域有两个直辖市,行政区划的限制使区域内经济不协调,这也导致教育在“一体化”方面较为封闭,为此迫切需要构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体系。

一、大数据背景及作用

当今社会,互联网从出现变得到人们广泛关注,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更是改变了商业,政府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他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巨大的变革能力这便是 “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e),或大量的数据,大量的数据信息是指手动所涉及的数据量太大,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捕获、管理的过程,成为一个人类可以读取数据。大数据出现以后影响巨大,他给很多行业打开了一道信息大门,其中爆炸的数据更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机会,减少了许多盲目的资金投放而且大数据的倡导者认为,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不是和因果有着很密切的关联,只要从大量的甚至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即可。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1]。

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库( 包括教学效果、图书资料、办学经费、仪器设备、专业和课程、教学水平、学校情况、学生基本情况等数据群组信息) 可以达到全面监控教育质量的目的,形成动态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见大数据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或数字化教育信息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从京津冀三地的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角度看大数据可以极大的减少各高校老师之间的交流,联系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2]。

二、京津冀高等教育可以形成教育一体化的现实依据

京津冀是一省嵌两市的地域, 以北京,天津为两个核心以河北为辅助,京津冀之间地域相互连接文化内容相互交融,这本身就为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京津冀三地各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在凭借自己资源优势,齐心协力相互帮扶,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自2005年以来,河北省首钢曹妃甸,批准进一步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资源同时,能源、生态、产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和建设没有限制,特别是从北京到石家庄,北京到秦皇岛、石家庄到天津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切物质基础为一体的高等教育[3]。因此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经济基础,加快了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京津冀区域有着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丰富教育资源。北京既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 又是全国高等教育得中心。据统计,目前有32个附属学院,北京市,私立大学的总数超过200所学院和大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学位,文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的重点实验室,科学和艺术、科学、工程、农业、医学国家总数的55%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共有44所在天津高校,其中,18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26日,否则独立学院10所;职业教育,天津现在有2个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单位,65年国家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8年河北师范大学,其中26个本科学校10所省重点大学14所私立院校。高等教育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4]。

三、高等教育资源的划分

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本文将教育资源分为硬件资源的共享和软件资源两大类,并根据特点将高等教育资源的划分体系细分为了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五项三级指标(表1),这一划分思路主要源于资源的主体性。从资源被动性角度来看,资源在使用方面存在使用效率和频率的差别,因此教学资源存在层次的差别,其共享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这种层次的差别。根据共享的层次划分,高等教育资源按照逻辑逐层可以分为开放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合作、教学资源共建三个逻辑层次。其中,开放教学资源在资源共享模式中处于最浅显层次,它主要是指W校中写生的课程、专业、实验室、实践培训基地、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合作主要是指教学中学校对资源的管理,学校对于学生的大力培养,使学生成为人才,和学校对于教学的深化改革;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模式是教学资源的共建,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比如:共建课程建设、优秀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共建教材建设,共同编写教材;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将高等教育和大数据信息联系起来,从共享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角度,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三类:教育管理资源、学习服务资源、教育通用资源。通用资源是按照标准规则来进行资源开发和建设;学习服务作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相关服务。其中,以教育管理为核心,围绕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学籍管理、学校办公管理、招生考试和其他服务展开;学习服务包括:平台使用物联网技术来丰富高等教育的课程,这些活动在网络资源共享的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学习型社会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建设系统的大背景是大数据的技术,而建设系统的主要任务则是搜集和开发利用优秀教育资源,建设系统主要任务是共享教育资源进行的第一步,数字化教育资源和非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相互应吸纳,相互补充,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为了搜集和利用发展而生,而非数字化的教育资源要对搜集而来的教育资源进行数字的加工和制作,让其符合当代媒体文件的标准,建设系统还有其他功能,便是将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和合成,使他们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推广,分类和评估。

分类方式 涵盖内容

按要素分类 硬件数码照相机、摄像机、视频展台、投影、计算机教学软件、音频、视频、课件、网络、期刊数据

按资源基本类型分类 设计型:教学软件、音像教材、投影资料、多媒体课件

利用型:电子百科和教育音像等

集成型:交互系y、校园网、虚拟教学仪器

按资源应用目的分类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多媒体素材等图书馆信息检索、科研、教学、后勤、财务系统管理、常用软件下载

按资源素材类型分类 多媒体信息资源、图像类、视频类、影像类、教学软件、教学方法模板、学生参考文献、工具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类练习性、实验性教学资源

五、大数据帮助高等教育做好教学评估,促进教育客观,全面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教育评估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首先,形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观点,强调发展的主体性教育评估对象为目的,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学习经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第二,扩大教育评估的范围,强调教育评价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还应该包括如课程、教师、学校对教育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第三,反思的片面追求成就,强调考试成绩不等于物理测量的直观意义,在教育评价不仅可以被简单的数字决定。在网络成为基本的日常学习平台的大数据的时代,“使用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内容分析等技术和学科的发展,使得“评价的增量评价”、“进步”的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技术和方法的保护[5]。大数据既能变革教育评价理念,扩大教育评价范围,还能为教育评价提供技术和方法。

六、优质资源之间的流动

面对京津冀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京津冀地区之间流动。在教师方面,为了使失衡的京津冀地区的师资均衡发展,可以利用北京和天津的人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走出去”的战略,“引进”,所谓的“介绍”,即政府应努力构建她霁创造有利条件,施工阶段,河北省在吸引人才和天津工作能力,所谓的“走出去”是北京和天津的著名院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普通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或者使用休息日或假日讲座在北京和天津著名的学院和大学,以改善河北高校教师的自身素质[6]。不仅师资力量要流动,而且各高校之间的优秀教育资源也应流动,例如像尔雅课这样的优秀公开课,可以各个高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各大高校支架互相联系起来,从而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七、结语

在京津冀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发展带来了爆炸性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我们利用大量的信息和技术才能准确地把握京津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利用大数据所带来的技术使教育资源得到平衡,在教育方面实现环境和机会的平等,促进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消除京津冀一体化中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为京津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诚.大数据数据理念和媒体转型发展[N].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6-1-17,(104).

[2]徐勇.大数据时代观下的教育质量监控(下)[J].师道,2014(5):33.

[3]庄世英.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4]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 21).

第2篇

关键词 编辑出版学 本科教育 专业定位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各门类图书编辑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外文、医疗、科技、建筑、美术等专业图书,文史哲等普通文科本科毕业生难以胜任,缺乏专业知识的编辑出版学尤其如此。图书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载体,信息传播体系中,知识的生产、加工与传播是难度最高的,让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来担任,显然不合适。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

(2)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纸质图书将逐渐成为高端、小众化读物,畅销书毕竟只是少数。包括纸质和数字在内的图书编辑需求量将会逐渐减少。

(3)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大量供应,图书编辑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上作为相对高端的岗位,更青睐研究生层面,编辑出版学本科毕业生做图书编辑的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4)目前就业情况已经证明了该目标设置的不合理,每年能够进入编辑行业的比例很低,而且大多在小报小刊和网站,无法胜任一般图书的编辑工作。该专业就业去向的设置一般是“书报刊出版单位和文化传播单位”,但实际情况与目标相去甚远。

2 着眼于大传播、大出版,将专业方向定位于“信息加工与传播”,突出文字编辑能力的培养

(1)正确认识传媒环境,理解编辑出版学在其中的位置,将核心能力定位于“信息加工与传播”。每个专业还是应当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不可取代的特质所在,否则该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编辑出版学的特长是“信息加工与传播”,特别是文字信息。在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中,该专业最擅长的应该是文字信息的传播,其能力就是文字信息的编辑、加工、复制、传播等。图像、声音都不是我们擅长的,以普通文科为基础来招生和教育的专业,既没有美术功底,更不能以发展计算机技术为目标,不能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在全新的传媒环境中,应当突出一种技能,兼顾其他技能,以文字信息传播为主,图像和声音为辅。

(2)本专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人文社科通识+编辑能力+传媒人才素养。如前所述,缺乏“专业知识”是该专业的软肋。笔者认为,软肋可以变为优势,那就是通识教育,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要有所涉猎;传播学、社会学、传媒管理、营销学等社科知识要有基础;具备编辑能力即信息加工与传播能力;具备传媒人才的基本素养。这样,作为传媒工作者,其优势就是某个专门学科所不具备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既有别于文史哲,也有别于一般社会科学,这也就是核心优势。

(3)就业去向不局限于出版行业,而是着眼于大传播,面向整个传媒业。随着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书、报、刊、广播、影视以及网站等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的合并也传达出这一信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定位也不再是狭隘的“为出版行业培养人才”,而应着眼于整个传媒行业,以及非传媒行业中的各类文化传播工作。无论何种媒体,编辑的原理是共通的,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也是共通的,在培养目标上应当围绕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来设置课程。学生应当掌握普遍的原理与基本的文字技能和编辑加工技能,再通过实践对不同媒体加以了解。应当强调从事某个工种的能力,而不是强调为哪个行业、哪种媒体服务的能力。

3丰富教学内容,重新设计课程体系

3.1调整以纸质图书出版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增设通识课程、能力培养课程

目前核心课程依然围绕图书出版而设置。所谓“出版无学”,出版学本身并不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问、没有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需要深入学习,更多的是实践理论和应用知识,所以一旦把其拆开,方方面面都开设一门课程,其结果便是内容重复、单调,花费时间而并没有学到丰富的知识。应该将该类课程取其精华进行压缩、合并,减少课时,同时增设通识课程,在已有的传播学、营销学、统计学等基础上,增设文学、历史、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课程目前是薄弱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除了现有的杂志编辑实践、图书营销、毕业设计,还应当增设写作训练、报纸编辑、网站编辑等实践模块,而且不应当只体现为一门课程,而是将其作为贯穿四年的能力培训项目。在能力培养中,以文字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使学生能够阅读、写作、表达、编辑、加工、宣传、营销,从而胜任信息传播的工作。

总而言之,应改变以“传授理论”为主的模式,不是讲授“技能型知识”,而是着重知识学习,加强能力培养,提供技能实训的机会。

3.2时间安排上,一二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大三开设专业方向

第3篇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型都很强的作品。鼓舞了无数青少年读者去迎接命运的挑战,用爱心去创造美好的世界。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爱的教育》这部书是意大利着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他出生于1846年10月31日,是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的作品有《军营生活》、《西班牙》、《巴黎游记》、《爱的教育》等等。他从小就酷爱学习和写作,在1886年创作了这部被誉为世界少年最优良的读物之一的《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原名叫《心》。这是他的作品中间算是销行最广的书。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来写的,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反映了社会个阶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感情的处置方法。100多年以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的原因是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说的是:小主人翁——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非常瘦弱、脸色苍白,还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讨钱。他什么也没给这个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摆摆手走开了,其实安利柯身上装着许多钱的,他只是不想把钱给那个女乞丐。安利柯妈妈她是这样说的:“你不该这样。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假装不知啊,尤其是为了吃奶的小孩儿而乞求的母亲,那怀中的小孩说不定正饿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难过呀!假如你母亲——我,不得已要对你说‘安利柯啊,今天不能再给你食物了’,你想,那时的我,心里会是怎样的难过的呢?”

回想起了他母亲说的话,我想起了以前,曾经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帮助的那些穷人,家里也说不定一样有正饿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帮助,如果当时我可以给他们一些钱,或者就一个硬币,他们一定会感激万分,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这一些又脏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们大家的同情。

我希望大家一起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一起创出一个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恒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不以动,爱就是充实了生命,正如盛满了酒杯。”在看《爱的教育》时,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地感动着我,使我不禁好几次流下了泪水。我并不在意这本书的文化价值有多高,只要这本书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看了流连忘返,这就是一本好书。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忍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当然,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疼爱,教会他宽容与理解。这本书还有一个每月故事的版块,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对家国情怀做了最好的诠释,读起来让人心头怦然一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变得更加繁荣!《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令我最感动的是《费鲁乔的血》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费鲁乔的孩子总和人家打架,和人家赌博,是个坏孩子。可他却有个爱他的祖母,祖母见费鲁乔又和人家打架了,便教育他要做个乖孩子,不要走歪道。费鲁乔心里知道错了,很悔恨自己当初的行为,准备和祖母道歉。可就在这时,两个强盗闯了进来,祖母认出了其中一个强盗,强盗察觉自己被认出来了,便拿着刀向祖母扑去,费鲁乔见状,马上扑在了祖母的身上,挡了那一刀,强盗走了。夜宁静得可怕,费鲁乔的灵魂已经去了天国……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费鲁乔对祖母那深深的爱,故事诠释的爱是那样的真诚。我想,天国的费鲁乔肯定已经化身为爱的天使,永远守护着他的祖母。。

经典是不畏惧时间的,虽然经历了一百年的光阴,但这本《爱的教育》依然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引导着每一个阅读它的人感受爱的芬芳!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的事物。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有同学之间的关爱,有家长对孩子的爱……

生活中的爱无处不在,它们是从一些小的事情体现的,但同时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育。所以近日,我就读了这一本《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由意大利作家根据他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小学四年级男孩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通过塑造一个个渺小,而不凡的人物形象,在我的心中荡起一阵阵的情感,整篇文章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身边的善与恶,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有许多的故事令我感动,但最让我感动的是——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他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

第4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资源;交通区位;运输经济;交通规则

通过重视交通运输资源对运输经济进行分析,需要对其内在的关系进行分析,一是对交通运输资源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二是对交通资源与交通区位的关系,三是对交通运输资源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四是对交通运输资源同其他的运输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四层关系的深入分析,能够很有效地进行体现交通运输资源重要性的运输经济分析。接下来,笔者将对这四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一一分析。

一、交通运输资源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交通运输资源是交通运输的前提条件。交通运输资源包括公路,铁路,航道以及机车,火车,船舶等不动产资源和动产资源;还包括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人力资源,和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等软资源。所以,交通运输资源是交通实现运输的手段和前提条件。交通运输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活动以及经济活动,具备以下四个要素:①交通运输的网络;①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③交通运输的运输对象(旅客,货物等);④交通运输的管理模式,管理体系。交通运输的功能性有赖于交通运输资源得以实现。

二、交通运输资源与交通区位的关系

何谓交通区位呢?在进行具体分析交通运输资源与交通区位这两者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交通区位。简单地说来,交通区位就是指因为交通不动产资源所具有的成本上的优势,从而使得交通行为和交通资源集中在一起的区位。包括有交通区位线和交通区位点两个部分:交通区位线比如线路或者通道等;交通区位点比如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等。交通资源我们在摘要中已经明确介绍,那么接下来笔者来说一下什么是交通行为。交通行为指的是对旅客还有货物的空间转移活动的总称,可以是运输公司提供的营利性,服务性的活动,也可以是自身进行的活动。

交通区位根据其存在的性质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分别为:①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而存在的交通区位。这是指受社会经济之发展,其他交通区位的影响,而需要设立的交通行为与交通资源集中的区位。这种交通区位的本质的性质是虽然有需求,但是还没有形成实际存在的交通区位;②自然或者自发而形成的交通行为,交通资源集中区域――交通区位。这是指没有政府投资建设,或者所需要建设的设施所需资金特别低而形成的交通区位。这种交通区位的本质特点是所需要投资的成本极低;③理想交通区位。这是通过人们的科学,全面地分析之后,而发现的最佳,理想的交通行为,交通资源的聚集区域。这种交通区位的本质特点是经过人们的全面,科学地分析,交通区位具备更高的正确性,合理科学性;④计划方案中设定的交通区位。这是根据交通运输之发展而设定的计划方案中存在的交通区位;⑤人工建设的交通区位。这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一种交通区位。这种交通区位的缺点是一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符合,与交通运输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符,则无法改善。

交通运输资源与交通区位存在以下五种关系:①互生关系。即有交通行为,交通资源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交通区位,二者不可分割;②如果仅仅有潜在可能的交通行为或者交通资源而没有事实上的交通行为或者交通资源,那么交通区位就不一定会存在,因为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具有优良转运能力的港口,如果没有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会形成交通区位;③交通区位的形成需要完整的交通行为与交通资源。交通运输资源如果仅具备交通运输行为或者交通资源,那么,交通区位也不会形成;④因为交通区位的建设成本普遍较高,所以,如果交通运输资源有限的话,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形成交通区位,因为投资与收益不成比例,会导致经济亏损;⑤交通运输资源需要交通区位,所以只要存在较为频繁的交通行为以及丰富的交通资源就会有交通区位的存在。

三、交通运输资源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一项消耗大量经济成本的社会经济活动。交通运输资源的形成费额高昂,所以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交通规划才能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运输效率。交通规划需要将运输经济学中的先进理念整合进来,保证交通规划的合理,科学。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发现理想的交通区位并进行合理地投资进行建设,发挥交通运输资源的最大作用,降低运输资源在运输活动中的损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的使用效率。衡量交通规划是否合理有一下几项标准:①规划实施是否及时全面;②交通行为与交通资源是否能够与交通区位成功整合;③交通行为,交通资源与交通区位是否相适应;④规划的交通区位是否在实践中收益明显,是否能够促进运输经济的发展。

四、交通运输资源与其他运输经济之间的关系

过去运输经济的研究内容,缺少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分析,所以运输经济的结构并不完整。现代的运输经济研究加强了对交通运输资源的重视,所以与交通运输资源相关的其他运输经济学的内容也多了起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交通运输资源的分配制度以及公平性越来越关注。运输经济中的资源分配制度,以及公平制度,将在交通运输资源的前提下有所建立,健全完善。

由于部分自然交通资源的可耗竭性和非再生性,也由于人工交通设施能力增加的突变性和大量投资的沉淀性,以及很多交通资源存在的公益性和准公共性等特点,运输经济学必须关注系统外部资源转化为专属交通资源和已有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使用问题,避免交通规划、建设及交通运输活动中的资源浪费和滥用。任何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当一项资源用作某种用途以后,就减少了其在其他地方使用的机会,因此经济学特别关注资源被使用而产生的社会付出,即机会成本。无论是运输系统内部的资源,还有可能形成专属交通资源的外部资源,都是短缺的,要尽可能用较少的交通资源完成社会经济所需要的运输位移。交通资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考察,包括政府关心的交通资源、交通规划机构和人员关心的交通资源、运输企业关心的交通资源、使用者关心的交通资源和社会公众或学术界关心的交通资源等。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首先关心如何使本系统或地区获得更多外部资源,然后才是如何使本系统或地区内的运输资源效率更高,而中央政府更应该关心如何使交通系统专属资源和系统外部资源保持平衡,使更大的宏观系统平稳运行。交通规划和建设负责实现把外部资源变为专属交通资源过程中在时间、空间和物性三个维度上的耦合,过去规划机构主要关心各运输方式系统内专属资源的使用效率最高,目前也需要更多关心综合交通网的效率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当然规划委托主体的不同以及规划方法和规划程序的不同,也会使规划方案的指向出现差别。运输企业关心自身能够控制或利用的交通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有效结合,使核心资源的使用效率最高并形成市场上的竞争力。交通使用者更关心利用社会交通资源实现自己所需要的客货位移,当然自有运输也导致其对交通工具的拥有。对于社会公众来说,人们会更关注交通资源的分配制度和分配的公平性,以及运输业发展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正负影响。而学术界的兴趣则可能在于各种资源配置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包括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和规则保障条件下如何通过交换实现交通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的完整运输链条等。

对交通运输资源的方方面面进行认真深刻地研究,对于运输经济学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推动运输经济学学科的结构完整,扎实,内容详尽。同时,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对于交通运输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我国,运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节约投资的同时,加强交通运输的资源补充,新建,技术提升,改善运输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最终扩大我国的运输能力,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所以,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促进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陶然,向静.优化铁路运输资源配置.实施列车运行图编制集中化[J].中国铁路,2005(4).

第5篇

关键词:中职 电子技术基础 情境教学 小组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电类专业的重要课程,要学好这门专业课,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多数中职学生恰恰缺少这些必备的条件,因此,多年以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总而言之,是“吃力不讨好”。

反观目前就业市场对用人的需求,学生要成为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严酷的就业形势。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以提前进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采用了以情境教学和小组学习为核心的“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创造“工”的背景与环境,营造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氛围;而“学”的过程和场景,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平等互动、团队合作、探究分析的小组学习的体验过程。可以说,情境教学创造的是学习的工作场景,而小组学习正是在这种场景之下的工作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如此一来,教学任务就必须围绕某个工作任务展开,教师首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材,重新编写项目,把知识点全部涵盖在一个个实际工作任务中。

情境教学和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使教师从中受益匪浅,总结起来有“三得”。

(一)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4―6人为一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除了教材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推荐读物、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多方获取信息,这些都使学生得到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交流的学习空间。置身于比较开放的课堂氛围,在小组评价机制的激励下,大部分同学踊跃自我展示,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敢于发问,和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同学进行有效的辩驳,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当中逐渐获得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了信息搜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种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得到了发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如何完成某个章节的知识建构体系,比如新授知识点的引入,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讲与练的有机结合,等等。而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考虑的是这个项目或任务在实际生产中有什么背景,以什么样的工作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应达到怎样的技能目标,等等。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要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该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要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流程,以及企业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这样,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才能更贴近生产实际,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另外,在小组学习中,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并没有削弱,要做到眼到、嘴到、心到,才能及时调控课堂。因此,教师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解放”,反而比之前有了更繁重的工作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更高超的教学艺术。

(三)课程的总体评价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结合小组学习的评价方法的探索,基本的评价体系已经成型。在工学一体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都会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中被记录下来,经过分阶段的汇总,最后形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此激励先进,鼓励后进。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更客观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一改以往专业课的枯燥无趣,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起来。

毋庸置疑,情境教学模式和小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师生双方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但是,任何新事物的探索都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情境的合理创设受到限制。要想创设贴近实际的工作情境,教师就必须具备在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最新的行业现行标准,这样才能利用现有资源使学习情境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场景。但由于受场地、资源、教师实践经验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只能做到使学习情境成为工作环境的“仿真”,离实际的企业工作环境还相差甚远,从而使“工”的情境仅停留于形式。

(二)小组学习并不等同于讨论。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若是泛泛而谈,为讨论而讨论,就会失去讨论的意义,反而会使学生养成乱说话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各个环节的处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灵活把控,方法到位。

(三)学生的参与程度难以均衡。多数情况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好的同学由于成绩相对优秀,在合作学习中表现欲较强,发言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较多,而成绩稍差的同学唯恐说错后惹人嘲笑,往往很少参与,只是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见解,坐等别人的讨论结果。时间一长,小组学习就很容易变成“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两极分化将变得严重。

第6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光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专业,其学科特点是前瞻性强,技术先进,专业技术应用领域广。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来看,许多毕业生却因专业能力及经验不足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只有根据当前形势,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实现在工作岗位上的“零适应期”,成为能迅速切入具体岗位的“楔型人才”。

一 基于工作过程教育思想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教育思想的内涵是重视职业技能及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获得,形成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胜任岗位要求的教学体系。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依据这种思想重新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特色。

1 调整教学目标。以前,《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未完全跳出普高办学目标,突出表现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光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毕业生开始进入企业主要从事光电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生产一线的工作,但工作一至二年后大多数学生会转移到光电产品的现场技术员、采购、销售、服务和管理以及产品的开发工作等岗位。为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并在技能上达到一定的深度、高度,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核心竞争力,我们在《光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及时调整了教学目标。一是重新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职业标准的要求,对职业技能标准和各项要求进行分解、量化,及时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通过本专业毕业生岗位调查分析,企业对基层技术人才需求量最大,在工程管理、技术支持、工艺编制和质量管理等工作过程中,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本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思想,结合毕业生实际的就业岗位,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于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二是调整课程的教学重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教育,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岗位的工作内容调查,总结出职业能力包括:国内外市场光电产品的调查分析、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处理、光电器件的采购、工位器具设计、工艺编制、光电仪器的使用、产品调试、现场管理、产品开发以及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等。课程教学重心应从专业知识的讲授转向职业技能训练。应根据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要求,以职业技能训练作为出发点和重点安排课程教学计划;对理论教学要把握“适量、有用”这个度,重点讲授对技能培养起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

2 调整教材内容重点。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根据专业对技术人员能力要求的不同对教材内容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选取。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基层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一是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能准确进行分析和判断、迅速做出暂时对策、提出永久对策,通过对策的实施,纠正和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发生;二是在生产现场产品检测关键环节,能理解光电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正确地操作精密光电仪器;三是能与国内外的研发工程师进行有效的专业沟通,使产品的技术要求落实在生产过程中。所以教材理论部分的内容,应根据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活动的特点,重点解决光电器件“如何用”的问题。教材内容选取的重点,应符合学生对光电器件理解和掌握的认知规律,形成工作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授光电器件的特性参数和使用方法,分析实际的光电器件,培养学生“如何用得更好”的能力,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电器件的理论知识。

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教与学面对面的双边活动。首先编写项目教学的教材,然后以现场设计制作光电产品的职业行为活动为过程,项目教学内容和岗位目标要求高度一致,教学方案注重于有效,职业经验和能力在工作过程中直接获取和培养。以用促学,从做中学,边用边学。学生是项目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活动的平等参与者或指导顾问。学生可以自由按照自己的所学设计和制作光电产品,在项目教学的驱动下,光电产品分成三个模块进行,每个模块完成后,由拥有“双师”专业素质的教师和有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提出下一个模块的设计和制作要求,三个模块完成后,构成光电产品,最后进行光电产品的整机调试和测量。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自主性,更重要的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取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在工作过程中理解和运用了专业知识,达到了高职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二是改进实践环节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室建设,实行校内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建立模拟实验室,配备良好软、硬件设施,建立一套包括光学系统,电路CAD全过程的设计和验证模拟,为学生创造一个既能提升专业兴趣又有综合技能训练的仿真职场环境,培养他们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教师通过为光电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机会,可以将企业的新鲜案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讨论,在教学上及时紧跟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三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去认识企业,参观国内举办的光电新产品展览会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邀请大学教授或企业的资深工程师来校做讲座或授课,介绍国际国内和当地光电产业发展的状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基层技术人员在企业成长的经历等内容,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市场竞争的激烈,创业的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条件。

第7篇

一、激趣导入策略

精彩的导入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利用电子书包“立体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猫》第一课时,课伊始,我播放课前学生上传到电子书包的有趣的猫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呼唤猫的名字导入新课,熟悉的有趣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则欣赏由学生课前上传到电子书包的学生动情朗读1-4段安静创造奇迹的句子的录音,导入新课。来自身边小伙伴的配乐朗读,快速地让学生回顾第一课时的学习,同时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第二课时的学习中。

二、多元导学策略

基于电子书包多元工具的深度“对话”环境,充分凸显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回归整体,迁移升华”环节,我提出了如下研学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的意思?(学习提示:联系课文或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身残志坚的故事上传到电子书包“互动讨论中”。同时老师也上传大量图文并茂地故事,利用大量的补充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理解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反复的引读强化对中心句的理解与感悟。利用电子书包的录音功能及交互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能。课后,让学生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以及原因录下来,一方面很好的地落实了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同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展示的舞台。

三、深度导练策略

在研学拓展中,借助电子书包进行拓展性阅读及练笔迁移,让学生的练更充分、更深入,有效地实现读写结合。

例如,在《触摸春天》研学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开展如下学习活动:

1. (课内)学了课文,我深深地感动着,我想对安静(海伦・凯勒、同学、朋友、家人等)(选其一在电子书包上写一写)说:____。

2. (课外)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传》《贝多芬传》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及阅读后的感受,上传到电子书包。并在拓展阅读栏目中上传了以上三本电子书。解决了学生因找不到书不能开展课外阅读的难题。也为学生读后的情感表达提供交流的平台。

四、自主研学策略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将学习内容编写成“导学案”(即学生学习的路线图),上传到电子书包“学案中心”,供学生提前预习。并在电子书包“互动讨论”中反馈预习情况,为教师课堂有针对性地引导提供了可能。

如教学《猫》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如下:

1. 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上传到“互动讨论”(字数不超300字)。

2. 读准生字词,上传录音。写一写难写的字,并进行投票。

又如,在教学《触摸春天》(第二课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如下:

1. 收集残疾人奋斗的故事,并上传到电子书包共享。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4段中安静创造奇迹的句子(上传录音)。

第8篇

一、云技术环境在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中的概述

不同的领域对云平台和云计算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所有的定义都以云计算的支撑需要以云平台为前提。纵观当前的发展现状能够获悉,学术界普遍将云计算看成是基础构建、软件、平台服务这三方面内容。第一,软件服务。在这一阶段,用户能借用浏览器对所有的软件服务进行了解,服务提供商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服务的内容和时间进行确认,用户和提供商借助浏览器做中间的传输平台,这能并且传统软件安装中国的更新模式,也能让实验教学中心的人们享受到较大的便利,从而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第二,基础构架服务。社区信息化平台能对云系统内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也能根据教学中心的实际状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进。此项功能的推出能让教学中心的运行更显灵活,厂商在进行基本构建的时候会产生部分费用,但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是双方共赢的好机会。

二、云技术环境下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分析

(一)构建基础设施云

1.虚拟化构建平台

建设社区资源平台需要运营商提供光纤高速网络、服务器集群、数据库系统等多项应有软件。通过虚拟化软件将多个服务器集群集合在一起虚拟化多个虚拟机,动态的对各类资源进行分配,包括CPU、硬盘、内存等输出设备和网络接口等,结合用户的需求在虚拟机上进行软件部署,可以部署数据系统、操作系统。完成上述操作以后,结合用户的定制需要,可以对社区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合理的为社区内的人员分配资源,要求资源管理中做到平衡,尽量在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同时进行优化,这样能为上层的应用提供更为安全和可靠地服务。使用Web Service的服务,能让每个用户根据所需对SaaS软件进行个性化的配置,从而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让学习内容的伸缩性增强:安全用户提供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知识附加学习,通过对SaaS的应用进行扩展,让用户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等实现所需,使用户的各类终端系统如平板PAD、手机、电脑等都能无限制的在社区学习平台上实现在线访问学习。

2.网络升级改造

社区资源平台多是以云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且这些服务均是由互联网应用系统提供的,所以就要求网络的宽带速度较高,性能稳定,满足用户使用要求,达到最优化的用户体验。

(二)优质服务为抓手 搭建资源平台

社区的资源云平台建设主要是为社区内的局面提供便捷的服务。这能体现出用户至上的原则,在需求导向的基础上,能在平台上进行统一的基础认证,从而为社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工人提供便捷的服务,能为用户提供给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1.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第一,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先要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喜好,通过调研对相关的资源了解居民的需求,进而涉及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学习,特别是针对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方面,应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定制不同的资源内容,这样能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理念,也能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第二,为企业、工人提供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最新的的企业信息,也能通过招聘的方式,为就业人员提供就业的岗位,通过在线招聘或者在职招聘的方式,满足低成本和人才招聘方的需求。不同行业的职工根据现有行业背景状况,能提供不同的技术信息。

2.学习服务

第9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设计软件的应用为视觉艺术的表达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取代了曾经耗时耗力的纯手工制作,也促成了很多现实难于打造的精彩效果的实现。在视觉设计当中,例如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InDesign等平面设计软件为优秀的设计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在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软件的学习自然成为了重要的内容。

传统的手绘设计制作也总能打造出精彩的效果,手绘的功夫对于任何一个做视觉设计的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基础和修养,传统的表现形式并非被淘汰,而是转而以其他方式呈现。纯手工打造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不过表现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实用的平面设计对软件的依赖性是极大的,因而更传统的表达方式则会被自然转移。另外,即便是软件制作,也可以用手绘的方式进行,例如CG数码绘就很好地结合了手绘与软件的优点。现行教学中的设计更多就是专门用于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由此可见软件的强大和其在设计中的地位之重。

在现行的设计软件教学推进中,存在几种常见的方式,这点不论是在学校教学还是社会培训教学中都存在。

面授教学是目前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在社会的相关培训中也非常常见,此类方式十分有效,不过时间和精力成本相对较高。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要有效地推进教学一般适合小班教学,需要教师对每一个人有更高的关注度,尤其在难度较大的案例课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教材教学,听起来非常传统,似乎一旦上课就务必依赖书本。事实上在设计操作的课程中,教材是灵活多变的。知识点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然而设计追求和流行风尚瞬息万变,案例总是时常更新,被固定的纸质教材极有可能跟不上教学的需求。毕竟推进一个软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出更好的设计作品,而在软件的教学中也总是以作品案例的形式令学生掌握工具的使用。因此教材教学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一种是视频教学,无论是网络远程教学还是光碟录播,这种方式都能够很清晰地让学生看到操作的过程和细节,并且其重复和回放的特性可以有效保障学习效果。这种远程教学方式,方便了有引导的自学,不过如果没有针对个性化问题及时解决的辅导,这样的推进方式就容易卡壳。比如说视频录制的细节不够细致或者某一点操作比较匆忙,有可能因为这一点而导致学生操作的停滞。另外很多知识点相互都有牵连尤其在完整的专门案例中,由于对其他知识暂时的不了解,也有可能导致在某一点上走不通而影响后续操作。这一方面需要更人性化地提高视频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则需要解决及时互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