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纠纷的时效性

时间:2023-11-15 11:19:15

导语:在经济纠纷的时效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济纠纷的时效性

第1篇

【关键词】 MGM(1,2)模型 海洋产业 劳动生产率 就业弹性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劳动力就业带来契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将助推海洋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因此,将海洋产业与就业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为扩大就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目前,把就业理论和海洋经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海洋经济就业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张万鑫对海洋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与就业弹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研究海洋产业与就业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提出了发展策略。孙昭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制度政策等因素对各地区海洋产业吸收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各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就业吸纳水平的影响程度。周洪军对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沿海区域涉海就业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的特点,指出了存在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崔旺来、周达军、刘洁等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海洋产业是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周井娟以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弹性和单位岗位贡献两个角度出发,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做出分析。上述文献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涉海就业互动影响,但由于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不完善,导致统计计量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且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比较大的误差。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所需的样本量较少,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状况。鉴于上述文献中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拟采用MGM(1,N)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是灰色GM(1,1)模型的多元推广,旨在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对相互影响关系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几年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总量,并测算出未来几年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的走势,希望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一、海洋产业发展与就业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9518.4亿元上升至2011年45570亿元,年均以16.95%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8.81%提高到9.67%,产业贡献度不断增强,涉海就业人员从2107.6万人上升至3420万人,年均增长4.96%。然而,由于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以及技术条件等差异,因此相应的产业活动及其就业分布各具特色。2001年到2010年,海洋产业的增加值与从业人员变化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虽然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起步较晚,增加值不大,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但其增长率较高,发展前景巨大,并且海洋生物医药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也比其他产业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较大。

从2010年来看,主要海洋产业就业吸纳主要集中于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几个海洋产业,占海洋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66.38%;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总增加值的89.32%。从2001年到2010年的演变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主要海洋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在逐步扩大。

二、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分析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是地区比较优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一定时期内某产业实现的产值与该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的比值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值(万元)/劳动力人数(人)。劳动生产率越大,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出效应越高,劳动生产率越小,说明该产业的经济效益越低,在研究某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时,不能只看到其吸纳劳动力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应同时考虑到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一个指标,即在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产值变化率之比。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用来反映海洋产业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其实质是对海洋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变动幅度及海洋产业自身变动幅度的一个反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产值增长率;新增就业机会=1%*就业弹性*就业人数。就业弹性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强;系数越小,说明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弱。当就业弹性水平较低时,即使经济保持高增长,也不一定会对就业有较强的拉动。分析海洋产业的就业弹性,便于了解海洋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拉动的能力。涉海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与就业弹性有关,还与当期的涉海就业人数规模有关。

从图1可以看出,海洋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国民劳动生产率,并且其差距有增大的趋势,说明海洋就业增加1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国民就业增加一个单位所创造的产值,如果国民经济中剔除了涉海的部分,那么非涉海部分与涉海部分两者的差距还要大一些。该图也从一定层面说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就业会继续呈现出趋海性移动的态势。

虽然,海洋经济从业吸纳总量不如国民经济总量的吸纳总量,但从图2可以发现,海洋就业弹性明显高于整个国民就业弹性,说明海洋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国民经济吸纳能力强,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来支撑。

三、海洋产业吸纳就业人数预测与分析

多变量灰色模型自提出以来,应用到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从业人数两个指标所受影响因素较多,相关因素复杂且数据信息难以获取,自身数据也较少, 模型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通过上述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和涉海就业人数预测,以期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从表2中的海洋生产总值的拟合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为1.61%,涉海就业的MAPE为0.11%,误差很小,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很好地从动态的角度展示了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发展变化,该模型可以用来作预测,得到表3。

从预测结果看,到“十二五”末期,海洋生产总值规模将达到近10万亿元,涉海就业人数将达到3800万人,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系数的测算发现,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上升,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前述新增就业机会计算公式得到2007年至2015年我国新增就业机会如图3所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利用MGM(1,N)模型从系统的角度,动态分析并预测了我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末,劳动力需求将达到3800万人,劳动力的增长也为海洋经济的继续发展带来契机,2015年,预计生产总值将达到近10万亿元。为了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需要有力的对策来支撑。

第一,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影响就业水平的根本因素。上述分析中,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提高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海洋产业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第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上述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对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特别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这几个产业的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的就业机会高于其他海洋产业所带来的。

第三,加强海洋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培训制度与体系,促使海洋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劳动力在数量上和结构上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形成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就业力增加的良性互动。

(注:本文获得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大课题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评价及试验区建设研究项目(AOCZDA201102-1)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万鑫:我国海洋产业与就业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 孙昭君: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海洋产业就业状况及趋势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 周洪军:全国涉海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D].天津大学,2005.

[4] 崔旺来、周达军、刘洁、汪立、朱婧: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8).

[5] 周井娟: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

[6] 栾维新、宋薇:我国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

[7] 翟军、盛建明:MGM(1,n)灰色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

[8] 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谢乃明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0.

[9] 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 基金家族绩效;基金家族风险;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2-0034-06

一、引言

作为一种现资方式,基金具备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以及专业理财等功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基金对社会大众和经济组织的投资与风险管理,对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对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都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际中,基金通常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从属于某个基金家族。所谓基金家族(Fund Family)是指同属于一个基金管理公司,秉承同样的经营宗旨,坚持同样的经营理念,至少2只基金构成的集合。随着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基金家族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基金市场重要的竞争主体。截至2012年2月底,中国共有68个基金家族,总计1485只基金。基金家族内部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单只基金作为基金家族的一个成员,其业绩表现以及风险状况等必然会受其所在家族的影响,所以孤立地对单只基金进行研究必然会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中国基金业一改连续增长的态势,2008年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历史性倒退,直到全球经济开始逐步回暖,基金业才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受此番金融危机影响,在行业规模、竞争格局、基金投资以及基金投资者行为等诸多方面,基金产业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禀性与特征。本文基于基金家族视角,系统性、综合性地考察金融危机前、危机中以及危机后基金家族的绩效表现、风险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基金家族相关情况,选择投资于合适的基金家族,做到谨慎、理性地投资,另一方面有利于基金家族顺应基金市场发展的需要,制定恰当的投资策略,秉承“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二、文献综述

关于单只基金绩效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资金流入量、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特征、规模、基金市场特性以及基金管理特征等。如Chevalier和Zllisort,Massa和Patgiri,Khorana和Servaes,Pollet和Wilson,Ferreira和Keswani以及曾德明等分别进行了相应地探讨。

关于基金风险的研究主要涉及单只基金风险度量以及风险影响因子等,例如,文献[7-10]分别运用不同的样本展开了。

关于基于单只基金层面上绩效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学者们的看法存在很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两者负相关;其他一些学者认为两者显著正相关;还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两者关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13]。不难看出,这些研究都没有从基金家族的层面,考察绩效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目前,大部分文献都侧重研究单只基金,这与基金从属于某个基金家族的事实不符,故以单只基金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已不能很好地解释基金业诸多现状。本文拟从实证分析的层面,全面而系统地考察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家族风险的关系,旨在理清金融危机给基金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继而为投资者深刻认识不同经济形势下基金家族的实力和潜力并有针对性地投资于合适的基金家族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三、研究假设

金融危机对基金业产生深远影响,使整个基金业进行了重新整合,基金家族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产生了相应的调整。另外,由传统金融理论如有效市场假定、期望效用等可知,基金家族风险和家族收益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样看来,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若市场状况比较乐观且家族要求的风险溢价得到了补偿,基金家族绩效得以提升;若市场氛围偏冷且家族要求的风险溢价无法得到补偿,则这种追求风险的投资行为非但不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反而带来较大的损失,最终使得家族绩效状况恶化;当市场有效性不足且基金家族套利行为受限时,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由上述分析可知,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之间的关系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鉴于此,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的。

基于股票惯性假说,股票惯性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基金家族绩效持续性的存在。另外,由基金经理才能假说可知,基金家族具备一定的择时择股能力,能够按照既有的投资风格,持续、稳定地操作,使得基金家族具有良好的业绩延续性,即家族未来绩效很大程度上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基金家族绩效呈现持续性。

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中投资策略”。采取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会使家族旗下各基金绩效两极分化较严重,且无法有效地分散系统性风险,这样一来,家族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无法实现家族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制约家族整体绩效的提升。鉴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3。

假设3:基金家族绩效受家族投资策略影响,且对采取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的家族而言,其绩效明显逊于策略多样化的家族。

四、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006年6月23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颁布,这时开放式基金也已初步形成了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及QDII基金的总体框架。因此,2006年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鉴于此,本文选取成立于2006年前的基金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要求它们拥有至少2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而且收益记录在2006~2011年间是连续的。最终,来自32家基金管理公司的103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满足上述要求,被选作研究样本。

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2007年8月~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三个样本区间,并分别定义为金融危机之前、金融期间和金融危机之后。

样本基金的收益率、收益率的标准差、Sharp指数以及资产净值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君安”数据库。使用的统计软件为Eviews 6.0。

从表3的参数估计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在金融危机期间,基金家族前一期的绩效(Preperfft)和基金家族风险(Riskft)都是基金家族关键影响因素,但是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Devft)的估计系数不显著,也就是说投资策略无法显著影响基金家族绩效。

对比分析金融危机前和危机中相关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基金家族风险(Riskft)的估计系数由危机前的-0.182变为了-0.4162,这说明金融危机使基金家族风险对绩效表现的负面效应放大。

3. 金融危机之后模型的回归结果。

在金融危机后,相关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4。

表4混合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

由表4中参数估计结果可以发现,基金家族风险(Riskft)的系数不显著,换言之,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风险关系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基金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不乐观的宏观环境,金融危机后基金业绩效状况仍不够理想,依旧处于低谷,因此在此阶段基金家族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风险而是家族的投资策略等其它因素。

如表4所示,基金家族前一期的绩效(Preperfft)和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Devft)的系数均显著。其中,基金家族前一期的绩效(Preperfft)的估计系数为正数,证实金融危机后家族绩效也呈现持续性。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Devft)的系数是正数,表明金融危机后家族若采取“打造明星基金”的策略,不均衡地分配内部资源,有意识地偏袒“明星基金”,则可改善家族整体绩效状况。

(三)实证结果分析

1. 在三个时间段内,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金融危机前和危机中两者呈显著负相关,而金融危机后两者关系不显著,这也就有力地验证了研究假设1。金融危机前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呈负相关,说明基金家族投资风险未得到补偿,可能的原因:在市场状况较好时,基金家族呈现偏好风险的投资倾向,这种不理性的投资行为非但不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反而带来较大的损失。金融危机期间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呈负相关,可以用行为金融的“风险-收益悖论”来解释,这说明整体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基金家族投资风险未得到溢价补偿。另外,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关系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金融危机期间各基金家族受创严重,危机过后急于弥补损失,基金家族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此时宏观环境并不乐观,市场秩序还未完全恢复,这样一来,市场有效性不足,基金家族的套利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无论是金融危机前、危机中还是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其前一期的绩效都是显著正相关的,这说明基金家族绩效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这与研究假设2一致。可能的原因是:整体上看,在一段时间内基金家族秉持一定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一方面股票惯性因子效应凸显,另一方面投资策略以及管理层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3.金融危机前以及危机中,基金家族绩效与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的关系均不显著,而危机后两者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危机前和危机期间,投资策略对基金家族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危机后,对采取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的家族而言,其绩效表现更优良。危机前和危机期间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投资策略的关系不显著,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之前,基金家族管理层人员流动频繁,没有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持续地执行;危机期间经济氛围偏冷加上基金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凸显,整个基金业陷入困境,基金家族难以通过调整投资策略改变其绩效状况。在金融危机后,单一的“打造明星基金”策略对基金家族绩效产生了正面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经过此番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基金家族管理层更专业、更稳定,能够有效、持续地实施投资策略,故投资策略能够显著影响家族绩效;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通过在家族内部不均衡地分配资源,采取“打造明星基金”的策略,能使家族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家族整体业绩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基金家族绩效与家族投资策略的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基金家族投资策略对家族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这明显有悖于研究假设3。

六、结论

本文采用来自32家基金管理公司103只基金的数据,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三个时间区间,分别建立了混合效应、固定变截距及混合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了金融危机前、危机中以及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基金家族风险的关系,实证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1.由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平均绩效状况持续恶化,陷入低谷,可能是由于危机中各基金家族受损严重,且危机后基金产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危机后家族面临的风险水平降低,可能的原因是,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各基金家族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且整个行业经历了重新整合。另外,危机期间的监管措施发生了效果;危机中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最大而危机前最小,说明金融危机加剧了基金绩效两极分化。

2.从三个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风险的关系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基金家族在危机中遭受重创并经历了重新整合的过程,因此在不同时期基金产业的特征变化显著。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金融危机的确给基金业带来深远影响,是基金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点。

3.金融危机后基金家族绩效与家族内各基金收益率的组间标准差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对采取“打造明星基金”策略的家族而言,其整体绩效表现优良。其原因可能是,明星基金的溢出效应显著影响家族旗下其它基金的资金流入量,继而提升了整个家族的整体绩效。

参考文献:

[1]Chevalier J, Ellison G. Risk taking by mutual fund as a response to incentiv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 105(6): 1167-1200.

[2]Massa M, Patgiri R. Incentives and mutual fund performance:higher performance or just higher risk taking? [R]. EFA 2007 Ljubljana Meetings Paper, 2007.

[3]Khorana A, Servaes H. Portfolio manager ownership and fund perfom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 85(1): 179-204.

[4]Pollet J, Wilson M. How does size affect mutual fund behavior?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8, 63(6): 2941- 2969.

[5]Ferreira M, Keswani A. The determinants of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 cross-country study[R]. SSRN Working Paper No. 31, 2011.

[6]曾德明, 查琦, 龚红. 基金特征管理特性与基金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管理学报, 2006, 3(3): 347-353.

[7]Fung W, Hsieh D. The risk in hedge fund strategi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long/short equity hedge funds [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11, 18(4): 547-569.

[8]郑春燕. 基于过度自信的基金市场风险模型[J]. 统计与决策, 2012, (4): 168-170.

[9]Bollen N.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hedge fund returns[J].Review of Derivatives Research, 2011, 14(2): 117-135.

[10]Patton A, Ramadorai T. On the high-frequency dynamics of hedge fund risk exposures[R]. SSRN Working Paper No. DP8479, 2011.

[11]Huang J, Sialm C, Zhang H. Risk shifting and mutual fund performance[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1, 24(8): 2576-2616.

[12]Billio M, Getmansky M, Pelizzon L et al. Econometric measures of systemic risk in the finance and insurance sectors[R]. NBER Working Paper No. 16223, 2010.

[13]Nickel M N, Rodriguez M C.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negative accoun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return:bowman's paradox [J]. Omega, 2002, 30(1): 1-18.

[14]Nanda V, Wang Z J, Zheng L. Family values and the star phenomenon:strategies of mutual fund families[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4, 17(3): 667-698.

[15]Guedj I, Papastaikoudi J. Can mutual fund families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funds?[R].EFMA 2004 Basel Meetings Paper, 2004.

[16]Gallaher S, Kaniel R, Starks L. Madison avenue meets wall street: mutual fund families, competition and advertising[R]. SSRN Working Paper, 2006.

[17]Evans R B.Mutual fund incub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0,65(4): 1581-1611.

[18]Kolokolova O. Strategic behavior within families of hedge fund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1, 35(7): 1645-1662.

[19]Taylor J.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policy response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what went wrong[R]. NBER Working Paper with No. 14631, 2009.

[20]Driessen J, Hemert O. Pricing of commercial real estate securities during the 2007~2009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2, 105(1): 37-61.

[21]David I, Frazoni F. Hedge fund stock trading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9[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2, 25(1): 1-54.

第3篇

关键词:新疆;火灾;现场勘查

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火灾的发生起数及其带来的损失也逐年攀升。其中,放火火灾约占火灾总量的3%[1]。由于火灾现场存在复杂性、多变性、隐蔽性和易混淆等诸多特点,导致火灾现场勘查、起火原因认定和事件性质划分困难,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涉访与涉诉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准确、高效和科学的对火灾现场进行勘查,形成以痕迹、物证为依据的火灾现场分析体系,对火灾责任及性质认定、打击纵火犯罪、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 新疆火灾现场及其勘查的主要特点

1.1 火灾现场数量激增而勘查机构配置滞后

据《新疆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可知,1990年新疆总计发生火灾事故241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02.82万元,平均每起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0773元。但到2012年,新疆共计发生火灾事故达5093起,为1999年的1.1倍,年均增长约20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178.54万元,比1999年提高了99.0%,年均增长约198.1万元。由此可见,近年来新疆的火灾现场及火灾带来的损失均有较高增长。

新疆的基础设置、消防队伍和消防监督机构的建设相对滞后。截至2008年底,新疆仍有56个县(市、区)没有消防队伍,36个没有消防监督机构,尤其在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南疆地区,县与县之间的距离达上百公里,出现火灾后很难调集消防力量及时抢救[2]。同时,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的第二章第五条规定“火灾事故调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主管,并由本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尚未设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在此情况下,新疆兵地公安机关成为了当地火灾现场勘查的主要力量,而新疆兵地公安机关在维稳形势日益严峻,必须将大量警力、财力投入维稳的背景下,火灾现场勘查队伍的人员配备、专业技能培训和特种勘查设备购置等都显得力不从心。

1.2 火灾现场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新疆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南北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和设置兵地二元行政机构等地域特征,造成新疆的火灾现场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新疆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两大行政主体的存在,使二者辖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构成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诸多差异,如自治区北疆的一些行政村人数通常较多,其距离相对较近,少数民族群众占总人口比例很高;而兵团南疆的农业生产连队人数通常较少,且距离相对较远,人口中汉族群众的比例较高等。这些差异的存在必然导致其火灾现场具有各自的地域特点。

新疆是我国的第一大棉花产区,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新疆的劳动力并不能满足其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每年均有大量外省劳动力流入新疆。同时,由于农忙季节气候干燥、人员增多以及农机的大量使用等原因,导致农忙季节特别是每年9月以后,成为新疆火灾的高发时节。因此,新疆的火灾现场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

1.3 勘查任务及作用的双重性

新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致火成灾因素也在不断增多,同时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任务也日趋繁重。而维稳是一个系统工程,新疆兵地公安机关又是该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另外,火灾类案件的社会关注度与影响力相对较高。因此,新疆的火灾现场勘查除具有甄别“灾”与“案”的任务与作用之外,还具有提高见警率、维护新疆社会稳定、警示和震慑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等效果。

2 新疆火灾现场勘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火灾现场保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火灾和人为因素致使火灾现场破坏严重,而火灾现场是提取痕迹物证,查明起火原因的主要场所。因此,能否及时、有效地保护好火灾现场是决定火灾现场勘查成败的首要因素。目前,在火灾现场保护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2.1.1 缺乏全过程的现场保护意识

火灾现场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部份,即起火过燃的动态现场和灭火后的静态现场,而其它犯罪的现场通常是犯罪过程结束后形成静态现场。这一本质差异使火灾现场的保护有别于其它犯罪现场的保护。火灾现场的保护应始于起火,至勘查完成后结束。而在起火后,现场人员通常只关注快速控制和扑灭火势,忽视了对现场燃烧状态、过程及火势等灭火过程中的现场情况记录,而这些都很可能是以后侦查破案的重要线索和证据之一。同时,在火灾发生后又没有立即布置现场保护工作,极可能造成现场人员在救火时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现场的痕迹物证。

2.1.2 现场二次破坏现象严重

若将火灾自身及救火过程中不避免的现场破坏定义为一次破坏的话,则可将之后的现场破坏定义为二次破坏。在二次破坏中,最早发生的一般是灭火后,消防人员为彻底清除残火随意翻动火灾现场。而一起有影响的火灾发生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及消防部门的各级行政领导往往要到现场查看;亡人火灾现场也需要有关人员进入现场,及时将尸体移出;其他调查询问人员也需要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等[3]。这些情况都能造成火灾现场在得到有效勘查之前,遭到严重的二次破坏。

2.2 勘查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新疆的快速发展,其火灾现场勘查队伍人员的业务水平已有很大提升,但与我国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2.2.1 勘查程序落实不严格

火灾现场勘查应遵循“4431”程序规定内容和步骤依次进行。“4413”程序,即四项勘查准备,包括观察燃烧状态、勘查前的询问、组成勘查组和准备勘查器材;四个勘查步骤,包括环境、初步、细项和专项;三种记录,包括勘查笔录、现场图和现场照片;一份火灾原因认定书[4]。但在实际工作中,部份勘查人员并未严格按照火灾现场勘查规定的程序、内容和步骤进行勘查,随意性较大。

2.2.2 勘查时效性较差

按照规定,对于具有放火嫌疑的火灾案件,公安消防机构才须将案件移交公安刑侦部门立案侦察。而新疆由于消防勘查组织、队伍的建设滞后,导致对基层勘查人员对火灾的认识不准确,出现未能及时移交的情况,直到引起纠纷后才发现存在放火嫌疑,影响了现场勘查的时效性。同时,由于新疆市(县)辖区较大,而火灾又具有突发性且一些火灾的发生地比较偏远,因此,赶到火灾现场的时间与勘查要求的时间存在延后现象,这也会对勘查的时效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2.3 现场勘查记录不规范

火灾现场勘查记录真实、客观和全面的记录火灾现场勘验过程,是分析、复原火灾现场的主要依据和火灾案件的重要证据。目前,一些火灾现场勘查人员制作的现场勘查记录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时有常用诸如“左右”、“约”、“大概”等模糊的描述性词语,更有甚者直接对火灾性质进行主观判断,并以此对起火原因作出结论。而勘查记录与提取的痕迹物证不对应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无法还原火灾现场原状。在现场勘查记录中出现错字、别字或病句,使用非专业用语、同一起火灾出具两份不同的现场勘查记录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火灾原因查清率,还增加了由于火灾原因或责任认定问题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也往往使火因重新认定工作陷于困境。

2.3 缺乏专业勘查装备

火灾现场勘查工作通常要借助一些仪器或检测设备,如碳化深度测试仪、回弹仪和汽油快速测试管等,来进行现场勘验并对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科学分析,以准确认定起火原因,增强火灾勘查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而新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层公安机关勘查人员少、任务重、装备缺,不少基层单位火灾勘查装备不全,甚至没有火灾现场勘查箱。目前,火灾现场勘查人员只能依靠“眼瞧、手触、鼻嗅”等较为原始、陈旧的方法进行勘查,导致勘查效率低、质量差,勘查结果缺乏科学性,也容易导致火灾当事人对火灾现场勘查及认定结果产生质疑。

3 提高新疆火灾现场勘查质量的对策

针对当前新疆火灾现场勘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新疆火灾现场勘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新疆火灾现场的勘查质量。

3.1 树立火灾现场的全过程保护意识

在火灾发生后,现场指挥员应当树立火灾现场的全过程保护意识。在指挥灭火时,应当在不影响灭火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火灾现场原状,同时派专人记录如火色、火势、过燃状态等现场情况,并安排先行到达的派出所人员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合理划定保护警戒范围并严格禁止无关人员进出现场。在火灾扑灭后,应及时做好群众解释和疏散工作,并通知勘查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勘查,而勘查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完成现场环境的初步勘查并及时开辟出人员进出通道,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现场的二次破坏。之后,根据勘查需要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现场保护范围,经勘查后不需继续保护的部分应解除封闭。

3.2 加强勘查人员培训与建立案例考核制度

由于火灾现场勘查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多而广,勘查的程序和内容也较为繁杂,对勘查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要求要较高。因此,应建立火灾现场勘查人员的定期或专项业务培训制度,加强火灾现场勘查程序和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勘查中出现违反现场勘查程序规则的情况出现。建立火灾现场勘查的案例审查考核制度,对火灾现场勘查的程序和形成的勘查文书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勘查过程符合火灾现场勘查的“4413”程序和“先静观后对手,先拍照后提取、先表面后内层、先重点后一般”勘查原则的要求。

为增强勘查的时效性,应充分运用公安刑侦、技侦等部门的办案经验与技术力量优势,加强刑侦与消防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火灾现场合作勘查机制,提升对具有放火嫌疑案件判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结合当前新疆消防机构建立的滞后等实际情况,可对基层派出所的有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力争使其具备一定的火灾动态现场的勘查、固定能力,如对现场进行摄像、拍照等,以待专业勘查人员到达,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现场勘查的时效性。

3.3 提升火灾现场专业勘查装备水平

提高火灾现场专业勘查装备水平是提升火灾现场勘查工作科学性的重要物资保证。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配备必要的火灾现场勘查装备,改进火灾调查技术手段,提高火因认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已配备专业勘查装备的部门,要加强装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的培训,避免到达现场后因不会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不善,导致专业勘查装备不能使用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吴郁.浅析放火火灾的现场勘查[J].上海消防,2002(1):102.

[2]张小宏,王伟轩.论火灾调查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8):56~58.

[3]周应龙.火灾现场勘验常见问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2):21~23.

第4篇

关键词:民间借贷;特点;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062-02

一、海南省民间借贷的七大特点

近年来,海南省民间借贷呈逐步上升势头,由于民间借贷隐蔽性强,难以监测,据海口中心支行监测调查,2012年第四季度海南省民间借贷(其他样本规模)发生额1 386.9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8.1489%,并呈现以下七大特点:

1.隐蔽性强、借贷手续简捷。民间融资最大特点是借贷双方均不太情愿向外界透露借贷信息,不知道民间借贷从何处融资。因借贷双方多为亲朋、熟人、乡邻,彼此相互了解与信任,借贷行为发生时,只要贷款人立据后即可取得资金,时效性强,手续简便快捷。

2.区域性较强。从海南省来看,民间融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一是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民间借贷相对活跃。如农业产业化发展、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成分的活跃及区域信贷供给不足,形成了民间借贷的生存土壤;而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民间借贷相对平稳;二是城乡结合部,民间借贷突出。在城乡结合部因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为了谋生从事个体经营较多,在资金短缺时,主要通过民间融资的形式聚集资金,扩大经营。

3.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成为借贷主体。由于银行贷款手续麻烦且时间长,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企业在资金紧张时,往往从亲朋好友处直接进行借贷。这类民间借贷往往时间集中、额度不大,但发生频率很高。如东方市参与民间借贷人数众多,从公职人员、教师、普通市民都有参与。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从金融部门贷到款,其流动资金主要靠民间借贷完成。如琼中县域英意天然橡胶有限公司与海口市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发生一笔民间借款,金额200万元,年利率为7%。

4.以个人信用为主,并发生法律纠纷。无论是个体工商户还是私营业主在融资时均以个人信用为基础,资金借出者首先考虑的是借入者的个人信用和人品,其次才是所要融资的项目能否获利。近两年民间借贷一般都能按期偿还,但也有部分民间借贷不能按期归还的。如从琼中县法院立案庭了解到,2012年9月份琼中县因民间借贷引起的经济纠纷案件5宗,涉案金额27.15万元。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扰乱当地的金融秩序、滋生社会暴力事件等。如儋州市已发生多起因民间借贷纠纷而引起的伤害事件,甚至出现了人命案件。民间借贷问题已上升到影响社会稳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5.借贷额度不断增大,期限较长且灵活。民间借贷少则几千元,多则达200万元以上,绝大部分借贷额度在5万元左右。随着借入者经营形势的逐步好转,借贷额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当前民间借贷的期限多为一年或一年以上,以往三个月、六个月短期约定已不多见,在借入者到期时若出现临时资金周转困难,还可以商量行事,较易延期。

6.民间借贷出现中介化、职业化、组织化特征。如琼海民间借贷开始出现中介化、职业化、组织化的新特征,出现借款协议或借条被一些职业放贷人格式化的新动态,这些新动态改变了以往点对点借贷的特征,民间借贷资金通过中介聚集流转后,往往形成资金洪流流向同一个投资标的,容易导致风险的发生。

7.利率较高,风险较大。目前,县域民间借贷的短期限和高利率特性导致了资金成本风险。如民间借贷的利率大多均呈高位运行,有的民间借贷利率已远远超出了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借贷方的实际承受能力。

二、加强海南省利率政策管理和操作的建议

1.完善民间借贷的监测管理制度,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一是通过定期采集民间借贷活动的有关数据,组织深入实地的调查,及时掌握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借贷方式、利率水平、交易对象、借贷期限的最新发展,逐步建立起有效的调查体系和数据库,为有关部门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二是为防止民间借贷行为的非法运作,人民银行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和管理。对涉及众多自然人,借贷范围超出熟人社区的民间借贷,给予密切关注,根据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涉嫌非法集资的,人民银行将配合银监部门积极处理。

2.积极引导、支持民间借贷组织向正规金融转化。金融监管部门在对民间借贷活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一套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民间借贷组织,在审查合格的前提下,采取核发金融业务许可证的方式,以利于对民间借贷的规模、用途、利率进行监管。组建以主要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包括民间借贷资金参股、为中小客户服务,并给予相应的存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使之兼具民间资本的优势和正规金融的专业化特点,积极推动民间借贷向规范化、法律化的正式金融转化。

3.建议县域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在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符合贷款要求的中小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及时给予信贷支持;同时积极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缓解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急需资金周转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方伶俐,李文芳,王雅鹏.浅谈中国农村民间借贷[J].安徽农业科学,2005,(7).

[2] 张丹,廖正娟.浅议中国农村民间借贷金融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9).

[3] 万江红,张远芝.农村民间借贷行为与态度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9).

[4] 杜伟.农村民间借贷背景与约束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 李云超,王炎龙,金国清.民间借贷的功过是非[J].百姓生活,2007,(2).

[6] 熊德平.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

[7] 钟小玲,韦群,黄传军.农村民间借贷持续发展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8] 简佩茹.农村民间借贷的形成机制和外部性影响分析及监管[J].财政监督,2008,(6).

第5篇

关键词:健康体检质量控制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4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因而,健康体检工作越来越重要。几年来,随着医疗体检机构的快速增加,因体检问题而引发的各类医疗事件和经济纠纷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医院从业人员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使部分人群对健康体检失去了信任。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同时还关系着群众的健康问题,所以保证体检质量显得格外重要。加强体检质量控制,要从体检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着手,对医疗体检机构进行实时、动态、科学的管理。

1体检工作质量控制的主要特点

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身体检查,目的在于发现健康状态下的危险因素或隐患,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方式或者治疗手段来改善及促进健康。健康体检工作医院与门诊诊疗行为存在不同,其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同于医疗门诊的特点。

1.1时效性强。健康体检都有比较固定的检查内容和体检流程,体检的内容涵盖了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这些涉及到临床、护理、信息等诸多专业和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次体检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得出体检结论,大多数的过程不具有可重复性(例如肝功检查必须早上空腹)。因此,体检质量控制必须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内,实时动态的质量控制在此显得极其重要。

1.2影响体检质量的因素复杂。影响健康体检质量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相关的执业资质、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健康体检过程涉及到很多环节,例如:临床、辅助科室、综合结论等。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都直接影响体检结论精确度,也决定了体检质量的最终水平;二是体检设备的因素,各个体检机构所使用的医疗设备不尽相同,不同的检验试剂在检查结果上也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三是不同的体检项目的选择,健康体检与一般的临床诊断不同,对接受体检群体的难以采集,在体检项目设计上难以全面,不仅要考虑体检人的健康需求和经济能力,还要考虑依靠哪些检查才能够发现疾病避免漏检。四是体检流程的科学性,如何使最终的体检结论建立在对体检者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是体检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体检流程中要做到体检人员、体检医师、体检设备和各种检查结果进行有效链接。

1.3质控信息反馈量大。除了体检机构日常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外,体检单位和体检者提供的质量信息也是质控信息反馈的途径。大量的信息需要不断地进行分类、汇总、处理。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对有效、及时地解决体检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体检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健康体检质量控制的一般模式

目前,体检质量管理的一般模式是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偏差-教育,这是一套实时的质量控制模式,主要包括检前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三个方面,达到主动管理、全面管理的预期目标。

2.1检前控制。检前控制是在体检之前,通过制定体检计划和体检前各种准备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检前控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体检者的信息采集、整理,检查项目的筛选,体检时间的确定,体检设备的检修等方面。通过检前质量控制,对影响体检质量的各个方面提前进行纠正,避免对后期借过产生影响。

2.2现场控制。即在体检过程中的实时、动态的质量控制。要求质控人员对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采取现场督察,掌握体检流程的进行情况,对各项诊疗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和纠正。如:化验标本是否按正确的方式取得、是否及时送达,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科学,信息录入是否准确等。同时要加强与体检者的沟通,及时对体检满意度进行调查,对出现的偏差、错误信息要及时反馈预警。

2.3反馈控制。对体检后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对体检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及时纠正出现的体检质量问题,并仔细分析发生原因和问题根源,进行经验总结,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为不断提高体检质量奠定夯实的基础。

3提高体检质量的主要途径

3.1强化质量管理的意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保证质量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对体检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性。同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加强专业知识培养,保证体检质量。只有加强对每个员工的管理才能每个体检环节都不出现质量问题。

3.2建立完善的体检规章制度。完善的体检工作规章制度是保证体检工作有据可循的保证,目的是为了使每一项体检、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落实岗位职责,通过制度对体检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体检质量。

3.3建立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是目前比较有效的质控体系:第一级是控制从业人员的质量,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才能,从业的医师都要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从源头上搞好对质量的控制。经常对员工进行意识教育,不断强化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保证不出现错误。第二级是主检医师的质量控制,出现任何问题都要随时追踪,查出根源所在,对存在疑问的结论要及时与主检医师沟通,进行复查或采取其他措施。

3.4不断对体检流程进行优化。对不同的体检群体要制定适宜的体检流程,不仅要考虑效率问题,还要保证主检医师与体检医师的沟通与衔接,使综合分析的结果建立在每一项检查结论的基础上,保证可信度。同时对体检项目经常性做出调整,保证体检项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设计出科学的体检方案。

3.5建立后续追踪服务。对发现的体检者要确定正确的治疗方式或者建议,并与其保持联系,敦促其定期进行复查,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设施,解决体检者的健康问题。做好后续追踪服务工作,是健康体检正真的发挥到健康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事业不断发展,水利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对如何加强工程的造价合同管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1.1 工程造价就是工程从施工开始到施工结束,这整个过程当中所花费的建

设成本。

1.2 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利用各种合理并有效的管理方式,比如基于法律的管理方式、基于技术的管理方式和基于经济的管理方式等等,来解决建设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 工程造价合同管理以及存在风险

工程造价合同对业主方和施工企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进行了明确划分,在工程造价合同的权利范围之内,业主方、施工企业都必须要按照这个合同上所规定的内容来实施各自相应的权利和责任。然而,他们是否能够按约履行这些权利和责任,对工程造价控制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此,在对工程进行造价控制的过程当中,工程造价合同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3 施工成本控制中合同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般来看,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在对工程进行工程造价的时候,会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

3.1 工程的利益共同体没有进行确定

现阶段,大部分水利工程的利益共同体没有确定,这会给工程造价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中,水利工程的利益共同体包括:业主和施工企业等。在这些利益共同体当中,有的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找各种理由和另一个方产生经济纠纷,再加上一部分企业没有签订受到法律保护的合同,这就使得在产生纠纷的时候,企业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

3.2 工程造价资料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的时候,他们所使用到的资料都并不完善,这就形成了工程造价的风险,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其中,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的不完善资料有:工程定额表的不完善、施工设备资料的不完善、施工人员资料的不完善和工程造价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等等。

3.2 没有科学的进行造价控制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市场比较混乱,供求严重失衡,一些水利工程单位不参考客观条件,片面压低工程造价,在招投标过程中,水利工程单位无法客观提供标底,不能真实反映出工程造价;而在施工合同鉴定时,预防业主投资不合理的计划,标底进行人为调整引起造价控制脱离实际需求,这些都是施工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施工期间追加投资

一直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项目前期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项目造价重点是项目计划结算造价阶段的进行以及施工阶段,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先建设再进行算账,项目建设中必须再次投资。而有的项目造价的控制,在项目已经快结束时,造价已经超出项目投资计划,才发现造价控制失控问题,对水利工程单位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3.4 签证程序不够完善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理人员对预结算知识以及造价管理等掌握不足,从而导致盲目签证的现象,不认真核实就对合同签字盖章,甚至有些签证仅由施工单位填写。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施工部门,办理假签证,并设计相应名目,但出现真正问题时,监理人员却不会办理签证,只在项目结算时进行办理签证。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水利施工企业秩序被破坏。

4 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

4.1 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为防止在工程造价合同出现责任问题之后,出现双方互相推诿的现象,必须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合同审核以及复核都没能受到重视,也缺乏制度规范和专门负责管理人员,在建立制度的前提下,可发现管理中的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借鉴同行经验,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确保合同管理制度的实施,在制度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全力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4.2 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为督促责任双方认真履行合同的每一项措施,必须对合同期内的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在合同即将结束时,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整理,这在合同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与合同管理质量有关,决定是否能够实现合同档案的规范化、程序化。合同管理重要内容中还包括对合同履行情况与实施情况进行对比,获得更可靠的信息,做出准确与全面的评价,达到吸取教训、总结相关经验的目的,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4.3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现阶段大部分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人才比较混杂,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不够也会对合同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建筑单位需要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培养,以保证合同质量。对合同管理人员素质进行强化,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需要建筑单位严格筛选人才,招聘专门的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不能与其他兼职一起进行,并且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更好的为建筑单位提供合同管理人才。此外建筑单位要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有助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合同管理内容以及需求,使合同管理具有时效性。

4.4 重视合同文本形式与内容

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中,合同文本缺乏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对合同执行时非常不便,在合同管理中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合同文本错误对合同质量执行有很大的影响,对水利施工的开展以及水利市场的规范性是非常不利的,可能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将能够出现经济纠纷的问题。在拟定合同之前,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水利工程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保证合同的有效性、真实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合同中订立工期时间、双方权利及双方义务、责任分配、索赔要求等,将这些内容书写在合同上,与此同时,保证合同内容合法,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水利工程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快,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建筑企业纷纷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成本进行控制,以便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工程造价对工程的质量和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又决定着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的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对造价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解决,保证合同的科学完善,使责任双方能够更好的进行合作,共同对工程的质量和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万里.浅谈建筑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J].四川泥,2015,01:62.

[2] 曹秋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科技资讯.2015(09)

[3] 郭诗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价管理与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31)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措施;步骤;审核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如何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1)要熟悉预算定额分部分项工程内容

由于建筑工程定额具有时效性,一般每间隔一段年限,建筑工程定额都要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人工、材料、机械的变化;所以首先要熟悉每个定额项目包括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对一些综合定额项目,更应该注意定额综合的内容,如果对一些综合的内容都不熟悉,就会造成重复立项,重复套用定额子目的错误,促使工程造价提高。

(2) 熟悉精通工程量计算规则

工程预决算的质量取决于工程量的准确度,只有熟悉精通定额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才能准确无误的计算工程量。施工单位编制的决算,往往在隐蔽交叉部位多算工程量,例如在土建工程结构图中,梁与柱交接时,梁算至柱的侧面,主梁与次梁交接时,次梁算至主梁的侧面。但多数施工企业的预算员都是按照梁柱的结构尺寸统算,交接重复部分没有扣减,加大了工程量,提高了工程造价,若建设单位的预算审核人员,不熟悉计算规则,就难以去伪存真核实工程量。

(3) 对工程量的审核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设计图纸、定额及工程量计算规则,专业设备材料表,建构筑物和总图运输一览表,对已算出的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工程量是否有漏算、重算和错算,审查要抓住重点详细计算和核对,其它分项工程可作一般性审查,审查时要注意计算工程量的尺寸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4)对定额子目的审核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应该套用哪一个分部、子目,差异很大,特别是对一些模棱两可的项目,例如土石方类别更为明显。所以我们在审核决算中,要熟悉定额中同类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实事求是加以核定。

(5)对材料价格的核实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价格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材料价格上下浮动较大。当前不论何种承包方式,仍有一些材料或设备为建设单位采购供货,若委托施工单位代办,所发生的价差由建设单位负担,因此,对材料价格的核定不容忽视,应引起建设单位预算审核人员的高度重视。目前社会上对票据管理比较混乱,实价虚报经常发生,对此,审核人员必须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查,合理确定价格。

(6) 对工程签证的审核

工程经济签证方面,有些建设单位的甲方代表对工程经济技术定额不熟悉,属于预算定额范围内的工程内容,又另办了经济签证,甚至越权乱办签证,如夜间施工增加费,按费用定额规定,夜间连续施工必须超过零点才准许计算等,这些问题在审价中应给予关注。另外施工单位有时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采用有意漏项、减少造价,以迎合建设单位的心理,一旦工程到手,投入施工,就提出漏项,要求追加工程款。

(7)、对工程量清单招投标项目的结算审核

新的计价模式下,招投标双方对合同价的确定共同承担责任。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承担工程量变更或计算错误的责任,投标单位只对自己所报的成本、单价负责。工程量结算时,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按约定的办法调整。双方对工程情况的理解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合同价中,招标方以工程量清单表现,投标方体现在报价中。另外,工程一般项目造价已通过清单报价明确下来,施工企业为获取最大的利益,会利用工程变更和索赔手段追求额外的费用。因此,结算审核中要强化和重视对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的理解,明确双方的风险的分担范围。

预结算审核的基本步骤

工程预结算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工程量的校核到套用定额单价的合理性,从签证单、竣工图到现场勘察的准确性,工作十分繁琐、复杂,延续时间较长。由于工程结算涉及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如何减少或避免工程结算纠纷,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时间,确保双方利益得到保障是工程预结算人员的职责。预结算的审核。预结算审核的基本步骤包括:

(1)做好预结算的准备工作,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图纸是编审预结算分项数量的重要依据,必须全面熟悉了解,核对所有图纸,清点无误后依次识读,了解预期结算的内容包括土建、安装、设计变更及建筑工程鉴证等。

(2)选择合适的审查方法,按相应内容审查。由于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与繁简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企业情况不一,所编制建筑工程预结算繁简和质量也不同,因此需选择适当的审查方法进行审查。

(3)综合整理审查资料并与编制单位交换意见。根据建筑工程情况、施工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实事求是地处理。

3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状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正以有力而坚定的步伐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的大潮正迅速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新的体制、新的目标要求用新的经济理论去指导我们改革的方向;我国正处于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不仅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需要转变,而且也需要观念的创新与革命。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结算管理也面临着创新与革命。

在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建筑工程现行价格确定模式严重影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问题在于:第一,难以体现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技术管理素质和实力,有可能导致企业在报价方面存在着评分偏差。第二,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工程价格管理体制的建立。

我国建筑造价费用的构成及计算程序和方法对招标投标有着极大的约束力,我国现行的方法在取费方面,以直接费为取费基础,按照规定的费率取费。但是以单位工程直接费取,但间接费的方法,使各分部工程的费率都相同,实质上是按直接费的大小未分摊其他费用和利润,既不利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管理水平、协调能力的提高。

建筑工程造价应遵循经济规律,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各类工程造价能合理估算和确定,并且运用技术和经济的方法对各类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使工程的投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预结算管理的措施

(1) 建立健全预结算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将是预结算工作管理与控制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施工企业须建立健全预结算管理机构,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预算队伍,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自上而下、层次分明、各司其职的预结算管理机构。如总公司单独成立预算合同中心,由总经济师全面负责管理全公司的预结算及合同工作,各项目部则根据具体情况相应成立预算合同部,业务上受项目部和总公司预算合同中心的双重领导。项目部预算人员的配备,根据项目部每年完成的产值及工程任务情况均衡考虑配备。

(2) 完善预结算制度

要充分发挥预结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施工企业要抓好内部管理,规范完善预结算制度,制订预结算工作管理标准和制度。如预算员岗位责任制、预算工作管理办法、预结算工作标准和预结算项目负责制等,做到预结算有章可循,充分调动预算员的积极性。

(3)加强预结算的审核力度

加强预结算的审核力度,提高预结算编制的质量。在工程施工期间,严格审核所有的工程结算资料,查看结算是否齐全,包括工程竣工验收单、竣工图纸、设计变更单、工程签证等;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所套定额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套用是否准确,工程内容是否存在重复套用定额等现象。审核过程中,要与施工技术、财务、物资等部门密切配合,还应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做好设计变更、现场经济的补充预算工作,以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工程竣工结算打好基础。

(4)对预结算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为了保证预结算的准确性并达到有效的管理,要深入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从项目建议书开始至竣工投产实行全过程的监控,确保项目保修期质量,倡导厉行节约,预防或减少索赔发生,减少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浪费。

抓好施工图预算编制是全方位管理的重中之重。编制施工图预算前,首先必须了解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程序,掌握必要而详细的基础资料;其次,严格工程签证管理,施工图纸和工程签证是工程预、结算的主要依据;其三,做好设计变更后的预算增减工作;其四,新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在结算时要认真审阅工程图纸,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准确计算出工程造价;其五,实现管理现代化,利用微机编制工作预结算,提高工程预结算编制速度,缩短编制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5)充分利用合同,维护施工企业合法利益

签订各类工程经济合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以合同来确定责权,维护诚信的实现。合同条款必须详细具体,责任明确,词句准确,字迹工整。还应特别关注国家建设部门颁布的各项规定和相关法津条款,合同一经签订,立即到公证机关公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争议纠纷和经济损失。

在预结算管理中,合同是处理预结算工作中经济纠纷的有效途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签订固定单价结算的合同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是比较稳妥的方式,但如果对工程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对该工程的施工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也可以签订固定总价合同或固定价加设计变更调整价结算的合同,虽然风险大,但是其带来的利润可能要大于固定单价合同。预结算员要按照合同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合同价调整的有关原始资料,完善鉴订手续,及时向发包单位提出调整合同价的要求,如事后再提出调价要求、补充鉴订手续是结算管理的大忌。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配网;故障处理;配网支持系统;配网地理信息;数据支持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052-02

近年来,虽然各类配电网业务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但由于系统功能的局限性[1-2],始终缺乏一套能够帮助抢修人员在到达现场之前判定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处理方案的技术支持系统。由于此类系统的缺失,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因配网设备种类、型号繁多,产权所属复杂,在事故紧急处理时,抢修人员在前往现场之前无法快速判定所需携带的抢修物资,造成备品备件准备不充分或型号不符合,需返回驻地重新领取。

(2)配网设备部分类型的缺陷由于经济性原因较难实现远方监视[3],因此在依靠用户报修故障描述判断事故原因和位置时,常出现故障描述不清、描述错误等情况,运行人员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持手段加以甄别。

(3)低压设备产权所属复杂、分界点较难判定,故障设备与各电源点间联络情况不清晰,常造成产权所属单位事故责任纠纷、故障点判断不准确等问题,延误事故处理。

(4)当发生10kV大范围停电事故时,由于涉及停电用户及停电线路较多,运行人员短时间内较难把握事故的影响范围,无法及时响应用户的咨询需求,甚至可能产生遗漏送电的现象。

上述各问题不但影响了故障停电恢复的速度和供电可靠性指标,还容易引发因停电造成的各类投诉和经济纠纷,是配网抢修工作中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 支持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应用现状

为解决配网种类、型号繁多,短时间内无法确定抢修所需物资的问题,需要业务支持系统能够完整反映配电设备基础信息;为甄别故障设备实际位置、类型与用户描述的一致性,需要一套含配电箱(柜)、电缆、架空线走向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工程图纸;为了实现产权界定、各设备间联络关系的快速判定,需要能够反映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联络关系、产权所属的图集;为响应用户的咨询需求、保证不发生遗漏送电现象,需要高低压各供电设施的供电范围示意图;为了保证上述资料能够切实使用在对速度和准确性有很高要求配网抢修工作中,除了上述业务功能外,系统应具有便于携带,较高的时效性、便利的检索功能等基础功能特点。

目前推广应用的系统在业务功能、基础功能上都未能很好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能量管理系统(EMS)虽然能够清晰呈现10kV配电设施的运行状态和联络关系[4],但缺失其他功能,且无法实现图形内字段检索、不满足便携要求;生产管理系统(PMS)中配网抢修地理信息模块(GIS)虽能呈现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设备位置和线路走向[5],但由于其独特的建模方式导致其切换、载入缓慢无法满足快速性要求,且无法实现图纸批量导入即无法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其他各类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6],在功能设计上偏向对配网抢修工作过程的监督、管理、统计和评价,与解决抢修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所需技术支持功能存在较大差距。

在充分总结上述已推广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功能缺失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作业特点,配网抢修图形支持系统在业务功能、数据结构、系统功能特点三个方面在设计和使用效果上较旧系统有明显的改善。

2 图形支持系统构架及功能

2.1 业务功能

为解决配网运行及抢修业务存在的问题,填补业务支持功能领域应用系统空白,配网抢修图形支持系统在业务功能上采用数据、运行平台分立构建的思路,即各类图形台账数据采用转化和批量导入的方式形成,平台的构建完全独立于图形数据。为解决配网抢修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导入图形台账应能够充分反映以下信息:

2.1.1 查询配网设备产权分界点

针对配电网事故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产权复s、故障处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系统需清晰呈现产权分界点上各设备的地理位置、供电范围及其电源点分布。图形支持系统通过导入“设备产权归属列表及供电范围地理图集”清晰反映各专变、公变和配电室供电范围示及产权归属、电源点的位置,让使用者能够快速将各类停电事件委派给正确的设备维护责任单位处理。

2.1.2 查询高、低压线路走向

由于高、低压电缆线路多采用隐蔽布设的方式,在发生缺陷或故障时较难判断线路的电源点及联络情况,需查阅资料并根据线路走向和负荷特点进行识别和判断。图形支持系统通过导入“环网设备、箱变及配电室地理位置分布图及联络电缆走向地理图集”既反映了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柜、箱式设备地理位置等信息,又能通过图示信息给出现场线路走向,实现隐蔽布设线路的正确识别。

2.1.3 根据用户名称查询电源点位置

根据用户描述的故障现象及户名或地理位置,判断其电源点、发生的故障类型和应采取的措施是配网抢修人员必备的业务技能。图形支持系统通过导入“10kV正常运行方式单线图集”,直观反映10kV各环网单元、架空分支联络关系及所带用户名称和用户(变压器容量等)基本用电信息,在遇到10kV大面积停电事故时,能够快速确定全部停电用户名称。

2.1.4 查询其他类型的业务资料

如通过导入“10kV特殊运行方式图集”查询特殊方式下负荷转供方法,导入“月度检修计划”查询计划检修停电措施及事故处理预案,通过将不同的资料和记录转化和导入,实现系统业务功能的可扩展性,保证为配网全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2.2 图形数据结构

为保证响应速度,数据批量导入等功能,配网抢修图形支持系统在测试了多种标准类型的数据存储、转换、查询和传输性能之后,最终选用PDF/Archive(PDF/A)标准(ISO/DIS19005-1)。它不仅能够实现与标准CAD格式工程图纸的方便转化[7],而且图像中的文字经处理后可变为独立矢量即能实现了检索功能,采用拼接方式将独立的工程图纸拼接成图集,还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浏览、查询的快速性。

2.3 系统功能

为确保配网基础资料的安全性,满足基础功能需求,配网抢修图形支持系统使用Foxit MobilePDF SDK开发[8],可运行于Android2.2、iOS 5以上系统的移动设备。不仅保留了浏览,导航,创建、搜索、注释、保护、文本提取等功能,还扩展了用户登录解锁、文件局域网传输、云平台共享等功能模块,实现系统加密保密、点对点传输和文件版本控制等多种主流功能。

3 效果评价

2016年配网抢修图形支持系统在银川地区投入使用,至今已完成对各类业务相关图形数据的绘制、图形更新流程的制定及专用平台的部署,系统在解决配网抢修工作重点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1)在2016-2017年间多起小范围的电力故障发生时,抢修人员通过查询设备基础资料结合基本经验实现了故障概况的远方判断,保证了携带充足的备件出发。较2015-2016年度相比,因材料准备不充分导致的故障延迟处理现象明显减少。

(2)用舯ㄐ扌畔⒌亩次处理工作质量明显改善,即已实现结合位置信息和设备部署情况能够准确核实用户报修信息的真实性,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大幅减少了抢修资源的浪费。

(3)在遇到设备故障处理责任不清时,通过使用系统查询产权分界点等信息,故障研判人员能够判定故障设备的产权所属,并能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产权和故障处理责任不清而造成的推诿和延迟处理现象。

(4)在几次较大范围停电事件中,运行人员通过使用系统查询“单线图”核对各间隔用户名称的方式,快速完成对不属于环网设备停电区域的报修记录筛选工作,保证了用户停电咨询的答复工作,未产生遗漏送电、遗漏非停电区域报修记录等现象。

4 结束语

(1)配网抢修图形支持系统针对原有系统功能上的不足,结合实际业务需要进行功能架构设计,使用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实现了预期功能。

(2)将传统台账资料更新和维护方式和图形系统的浏览查询功能相结合,通过批量转化和导入等方式,既减少了数据更新维护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又避免了传统系统数据录入方式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大幅增加了设备台账资料的使用率。

(3)采用专用的平台浏览配网图纸及台账类数据,使资料的使用和传播方式更加规范,消除了采用外部方式传播内部资料的泄密隐患,为配网高级应用的开发数据基础支持,也为其他类似的数据支持类业务问题提供了一套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明,王志远.配网抢修系统的研究[J].电工技术,2016,2:21-23.

[2]郑元兵,朱韵攸.配网抢修管控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8):54-57.

[3]孟庆海,朱金猛.基于可靠性及经济性的配电自动化差异性规划[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16):157-161.

[4]钱静,施毅斌.智能配电网模型信息集成技术研究[J].电网技术,2013,12(37):3535-3539.

[5]周驰,郭宝.生产管理系统与电网GIS平台集成应用分析[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1,9(2).

[6]胡扬波,王成现,袁杰.配网抢修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机电工程,2014,33(3):49-52.

第9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材料供应;流程;

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53-01

近年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处在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国际承包工程的物资配给工作也是一项计划性、系统性、综合性、地域性、时效性的复杂工作,涉及普通贸易、进出口贸易等业务范围,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人结合多年国外项目物资配给的工作经验,建议其工作大致可遵循“总体采购计划―市场深度调研―分类采购计划―采购实施和计划调整―跟踪调查及档案建立”的业务流程,列述如下:

1、总体采购计划:项目开工前,须依据合同、设计、规范、可研报告等文件编制物资总体采购计划,明确物资采购的种类、数量、标准、周期、存储要求等项目。总体采购计划是物资配给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因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的物资种类、数量等的变化,应及时对总体采购计划做出相应的更正和补充。

2、市场深度调研:市场调研分为项目开发阶段的初步市场调查和项目实施阶段的深度调研,在进行市场深度调研过程中,须遵循以下重点:(1)区域划分:本土市场、他国市场和母国市场三部分。(2)采购原则:以本土市场为主,其他市场为辅,并侧重母国市场。(3)调研重点:本土市场是物资配给的核心市场,须在调研深度、广度方面加以侧重,包括当地的政策法规、资源分部、港口条件、运输状况、物价指数、交通条件等,以及本国的政治稳定性、经济发展潜力、风俗习惯、、汇率风险、政府办事效率等大环境的调查;并进行实地考察,保证调研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尤其要进行材料分包商比对调查,选定具备供应能力、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对于本土市场无法配给的材料,须在母国或他国进行采购,属于国际贸易范畴,需要注意的是所在国进口规定、关税和港口等情况。

3、分类采购计划: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后,需制定分类采购计划,即明确每种工程材料的采购地点、采购方式和采购周期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宜:(1)合法性:不同国家对经济、贸易等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不能完全参照母国的常规做法。尤其要了解当地的司法流程和办事效率,多数不发达国家的司法流程比较慢,如果出现经济纠纷,即使通过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往往时间很长。如未进行充分的调研,将会对项目造成比较大的阻碍和损失。(2)合理性:对于本土采购的物资,要明确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采购合同要严格遵循当地政策。中国公司对外承揽项目大多在亚洲、非洲、南美等经济不发达国家,当地工程材料多数属于卖方市场,而且不规范。因此要结合业主和监理公司的意见,进行材料采购前的材料检验、报批工作。对于进口物资,除提前进行检测、报批等。值得注意的是,要严格考察材料供应商的经营合法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是否有开采许可证。(3)前瞻性:物资配给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项目进度和成本控制,在制定分类采购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政局稳定性、经济发展走向和材料市场的供应能力等因素,尤其要参考国际宏观经济指数来判断当地材料市场的价格指数和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这样,在科学、合理的预测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调整采购计划,尽可能的规避汇率、物价及本土供应能力的风险。

4、采购实施和计划调整:实施过程包括物资的采购、集货、运输、接收、进场和计划的调整。海外项目往往具有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尤其是工程材料缺乏的国家,因物资供应不及时而造成的工程延误案例比比皆是。(1)材料分包商考核:在进行初次交易后,需要在市场调研阶段的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更为广泛和系统的考察。对材料分包商的资信、供应能力、办事效率、供应可持续性等方面,要做全面的分析和比对,优中选优。(2)市场供应能分析:采购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跟踪,对于关键物资和大宗物资的供应渠道和供应能力要做全面分析。尤其是货源紧张、供应商单一的物资,要充分认识到供应风险,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项目风险,未雨绸缪。(3)采购计划的调整: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实时的、准确的、前瞻的调整工作,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5、跟踪调查及档案建立:在物资采购过程及接收完毕后,须及时建立、更新客户档案和市场信息。(1)材料分包商调查表:材料分包商调查表是客户档案的必须文件,主要体现并记录客户的基本情况和双方交易情况,须存档备查。(2)合格分包商名单:在进行完善的供应商调查后,须对资信较好、具备供应能力、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分类,列出合格分包商名单,作为物资采购的指导性文件。(3)材料价格信息:承包商需要对市场价格走势作全面的跟踪,一方面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物资价格变化比较大的物资,可以对业主进行索赔,而价格跟踪记录及相关资料势必不可少的。

6、在档案建立过程中,须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连续性:海外项目的人员流动比较大,在档案建立方面需要保证不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档案的遗失或中断。对于重要档案,需要海外公司集中管理,并建立电子档案。(2)客观性、保密性:档案的建立不应掺杂个人主观因素,对市场、客户的基本信息要做好准确、客观。同时,客户档案须专人管理,对外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