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11:00:05
导语:在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区别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环境艺术 艺术设计 空间分布 时空综合性 情感性
前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是人类周围的状况,是人周围存在的大大小小的物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则是环境的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内,充分利用艺术手段,把环境空间包装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气氛和艺术意境艺术作品。环境艺术的内容,大多是以空间的存在形式呈现出来的,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了建筑学、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甚至于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本文将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分布阐述看法。
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美国环境艺术学家理查德・多伯指出:“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范围更巨大,比规划的意义更综合广泛,比工程技术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用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艺术又被称为环境设计,是为了让人民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的行为。理查德・多伯的定义环境艺术发展至今最为权威的定义,定义准确的知名了环境艺术的特点,即具有广泛的范围和悠久的历史,同时,艺术设计还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具有科学特征、技术特征和工程特征。理查德・多伯指明,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环境艺术早已超越了任何一门传统艺术。环境艺术将多门类学科结合起来,将多门类造型艺术并存起来,是传统建筑、园林、雕塑等老学科与广告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新学科多层次地有机结合,一起达到创造具有艺术氛围和艺术意境的整体空间的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在于对人民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使其适应人的生存,有益于认得活动,使人在艺术氛围中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帮助自然环境实现生态化、社会环境实现艺术化、人工环境实现和谐化,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更应该重视环境艺术设计,让它帮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特征
环境技术设计必须重视整体意识,应该整体意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注重整体意识的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也必须发展个性风格,因为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之源。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的艺术设计不同,它不仅与艺术相关,还与工程技术有密切联系。环境艺术的设计制作要依靠建筑材料,装修构造技术等技术支撑,加以艺术的表现手法完成。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的艺术设计不同,它不仅与人工相关,还依赖于自然环境。环境艺术必须以以自然环境为前提,用艺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和人工改造,从而达到自然与数以的完美结合。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的艺术设计不同,它不仅是物景体现,更是人文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更应该考虑其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将民俗民风、乡土文化、历史传说、居民精神与物质环境有机结合、相互融合,达到完美统一。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意识
空间与实体是环境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目的在于打造人们所需要的空间环境。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必须重视空间意识。
1、 时空综合性
在艺术中,专业的分类基于空间和时间,分为时间艺术类型、静态的空间艺术类型和动态的艺术类型。空间和时间在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物理的科研发展,认为越来越重视时间与空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环境艺术设计由庞大复杂的真实物体组成,需要长期观赏和审美,这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运动观赏性,也就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艺术结构加入了时间因素,时间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新课题。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与生俱来的时空综合性,它不像绘画、雕塑等艺术类型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以造型艺术来表现空间,同时,吸收表演艺术来驾驭时间,最后,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层的时空综合性,让观赏者可以沿着一定的路线来感悟和审美。
2、 空间固定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建立于地面上,存在于一个不能移动的空间中,受制于周边多种因素,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固定性。绘画、雕塑等工艺美术作品,都可以随意搬运,在任何地方展出,人们可以在很多地方实现审美目标。唯有环境艺术设计是不能搬运的,它要求前来参观、观赏的人们必须来到作品所在地,才能达到审美目标。
固定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独有特征,是区别它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关键。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建筑、街道、公园、一草一木都根植于热定空间,依赖于周围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能随意搬运、不能切断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就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固定性。
3、 空间情感型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同时,也是人的情感性活动。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利用空间语言符号表达文化的形式,需要社会与自我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人的审美创造活动,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情感性。
空间依赖于人的感知而存在,人的感知总是会影响人民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所以,情感可以赋予空间生命力。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注重情感效应,利用移情效应和情思效应,让环境包含丰富的情感,具有改变人的情感、情绪的作用,创造独有情感的建筑空间。
情感是设计之本。最能打动人心的空间往往是情感空间,最能给人以启发的空间往往也是情感空间,只有情感空间才能创造富有生气的氛围。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指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内,充分利用艺术手段,把环境空间包装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气氛和艺术意境艺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不同,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在注重整体意识的基础上,发展个性风格。
环境艺术设计,以空间为基础,环境艺术的内容,大以空间形式存在。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应该注重空间意识,重视时空综合性、空间固定性和空间情感性,帮助环境艺术设计完成达到审美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瑞君,共生的环境艺术[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7(01)
[2]顾孟潮,走向环境艺术[J],南方建筑,2002年(03)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表现形式美学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学科,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人类环境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综合体。本文将从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表现形式展开,逐步解读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进而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环境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组成部分,代表了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部分,指的是设计对象在内的周围一切事物同设计主体之间的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基于这样的需求兴起的环境艺术设计,符合了人类对创造出更加适合居住的人性化环境的需求。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样也涵盖了与人类的各个活动紧密联系的环境。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环境重点指的是人为设计的人工环境,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方法,指的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独特的审美意识,发挥设计师的人文素养,对设计主体进行人性化的改造,以此来创造出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人工环境。这要求设计师除了要亲身参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还要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和理想意愿,将这些方面和设计相融合,遵循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创造出独特的环境设计。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秉持对现有环境人性化的改造理念,满足人们对于理想环境的审美需求,以此来设计出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的人工环境。因而,这种环境艺术设计力图实现功能美和形式美二者的有机统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就需要因地制宜,从实际的环境出发,进行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表现形式
环境艺术设计既通过环境来直接表达美感,也通过渗透的艺术方式来影响环境,最终产生出需要细细观赏才能体会到的美感。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就是为了实现和人类的审美情感达到共鸣的审美效果,而呈现出多样的美学表现形式。
(一)自然美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在现实环境的基础下进行创造性的人为设计,而保留现实环境所具备的真实自然美感元素,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表现基础。这种真实自然美感往往是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美感,这些自然元素包括阳光、绿色植物、流水等。自然美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根据,这种自然美充分同环境艺术设计相融合,呈现出具有绿色生态的美学效果。
(二)外在美
这种外在美指的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种种设计手段而呈现出的形式美。这样的外在美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形态美,是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必然表现。为了达到外在形态美,除了设计必须体现出环境艺术的外在美之外,设计者必须根据自我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正确判断和掌握对环境进行设计的审美方向,继而使用恰当的方法,创造出具有外在美的环境艺术。
(三)功能美
从某种程度而言,艺术创作活动究其根本都是为了追求某种功能美。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既然有了外在的形式美,也就会有相应的内在功能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功能美是美学表现的重要形式,指经过环境艺术设计改造的人工环境,具备了一定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这种功能美体现出人为化环境所具有的内在美感表现,这是环境艺术设计者对原有环境在功能上的突破性创造,实现了环境艺术设计从概念到实际运用的现实转变。
(四)文化美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的学科,既代表了一种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也代表了传统文化领域的广泛传播。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现有自然环境的调整改造,而且也是对现有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更新换代。例如,地区的传统民风或是区域的传统文化,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让各种时代的文化进行碰撞和交融。在这种文化交流的活动中,正是展现了环境艺术设计最本质的内容—文化美,这样的美学需要各种美感相互作用,才可以深入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美学形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既是技术,也是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被称为无所不包的艺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也要看到,环境艺术设计其实也包含着丰富的系统理论体系,尤其是有着美学特征的理论内容。解读并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对于增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以及在日后活动中进一步参与美学效果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化和人为化
环境艺术设计拥有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的方法和手段,其对原有环境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尽管如此,环境艺术设计仍然处处体现自然化的美学内容。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立足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充分考虑大自然规律,这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中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相对于自然化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也有着人为化的美学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活动中,设计者独立自主地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整改造,使之具有艺术美感。这种人为化的艺术美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结果,表现了设计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最终特征。
(二)整体化和多样化
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化和多样化表明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美学特征。环境艺术设计源于环境,又直接通过环境来表现。在这样的完整系统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艺术美学效果和组合形式。从整体上看,环境艺术设计具备了完整的美学系统,有着合理化的美学形式,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外在式的美感,也有着秩序化的内在美学效果。而从细节上看,环境艺术设计系统中的不同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特美感,比如颜色的美感、材料的美感或者形式的协调美感等。这些多样化的美学效果,兼具了个体之间的美学差异性和整体化的美学统一性,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内部细节上,都表现得更加具体生动。
(三)实用化和审美化
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化满足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追求,同时也满足了审美精神的享受过程,这种精神的愉悦享受反映出人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而这种美感并不直接对环境本身产生影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人们的主观世界。这正和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即与实用化有所区别。这一特征表现出环境艺术设计并不仅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作品,而是也具备了某种实用性的美学价值。实用化以现实发展为重点,是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的主要形式,也是将美学同现实连接起来的主要方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化和实用化的统一协调,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四、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而这种美学价值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一直伴随的真实再现效应。这样的再现现实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某种变化,而是直接将本身的美学价值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进程中,并对环境艺术设计美学方向产生指导性作用,规范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内容。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对人们产生的美学效果上,比如环境艺术设计最终形成的美学感受,往往是人们的审美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同人们的审美价值相呼应。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学实践活动与人们的审美意识相互统一的过程。此外,从社会影响上看,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传统文化面临着各种流行文化的冲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美学成为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保卫者。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与多种文化的价值理念发生碰撞融合,促进了各民族、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在维护传统文化的精髓基础上,去粗取精、取长补短,发扬并传播了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向着更好的方向进步发展。总而言之,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呈现出多元性,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解读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因为人们对美的感受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而且因为每个人美学认知能力的不同,也使得在解读美学特征方面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在环境艺术设计内部也有着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这为我们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带来很多障碍。但我们首先应该认清在研究分析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这一过程,就是在逐步了解美学形成的过程,而这必将为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带来突破和升华的效应。其次,我们要结合当下的形势来加深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在详细而系统地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之后,要立足于目前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并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工作。这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也能更加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曾文静.浅谈现代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华章,2009(22).
【关键词】色彩;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色彩学是一门学科,涉及到建筑和美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建筑和环境的设计特点要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才能使得其搭配和谐。因此,作为设计人员,要能够准确把握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合理搭配,才能使色彩发挥其做大效果。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基本规律
“色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它不仅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会带给人们一定的视觉感染力,对人们的心理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装扮,此外它还可以很好地将色彩学体现出来。在特定的环境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色彩,达到近暖远冷,近冷远暖,近艳远灰,近实远虚的效果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要根据环境的设计特点和要求,来选择合理的色彩,使它们在环境空间位置上搭配和谐,而且还要使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符合空间透视、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以及合理运用补色这些基本规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主要是指色彩能够和环境的特点相互搭配、协调自然,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其中色彩基本规律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人为设计特征比较强。此外,它还可以反映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物性格等,即色彩规律有一定的人文内涵。
三、色彩构成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室内环境设计中最能够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色彩运用的优劣也决定了整个室内空间。我们应清楚地认识怎样在室内空间中运用好色彩,更好的提升室内环境设计的效果。
由于空间条件不同、业主要求不同、室内设计目的也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产生不同的设计风格,反映人们对功能和艺术的不同追求。
1、色彩具有进退感。明度低或纯度高的冷色有后退感,而明度高或纯度高的暖色有扩张感、前进感,利用色彩的这种视错觉效应,可以调整空间的缺憾。室内空间如果感觉过于开阔和松散,可以采用暖色调来处理墙面,使其获得紧凑亲切的效果。如果室内空间过于狭窄时,或想使空间更加开阔时,可采用冷色调来处理墙面,使其取得较为宽阔的效果。
2、色彩具有轻重感。明度低的色彩感觉重,明度高色彩感觉轻。利用这个原理,如室内空间过高时,天花板可采用略重的下沉性色彩,地板可以采用较轻的上浮性色彩,使高度感得到适当的调整。如室内空间较矮时,或希望有宽广感时,天花板则必须采用较轻的上浮性色彩,地板则必须采用较重的下沉性色彩,使其产生较高的空间感。
3、色彩的统一协调。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色彩构成在室外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在复杂的人类生存环境之中,建筑色彩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和特征。
1、城市建筑色彩的系统性原则。城市建筑色彩应给予整体性关注,由这一原则出发,需要确定各个具体系统的地位与作用。建筑的色彩要考虑自然景观的特质,如果离开这一地点,建筑风格色彩等就不适合,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与生存意义。
2、城市建筑色彩的客观性原则。建筑色彩不能脱离地区的环境和气候,一般来说,建筑色彩应该是当地环境和气候的一种反映。例如气候炎热地区,建筑色彩是高明度的中性色和冷色;寒冷地区常采用中等明度的暖色和中性色。
3、城市建筑色彩体现建筑功能。对于工业建筑,除了考虑美观之外,还要充分注意色彩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事故的作用。根据国际有关资料显示,工厂凡事注重色彩调节的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都有所提高。
五、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的方法
要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使色彩设计达到很好的效果,就要处理好颜色的协调与对比。
1、环境艺术设计中协调的搭配色彩
调和色谐调、对比色谐调有彩与无彩的谐调是色彩协调的三大分类。
第一,调和色谐调,通常是指色相、明度、彩度相近关系的色彩,也就是常说的单纯色、同类色和近似色。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同的植物,绿色度也会不同,这样它们就形成了同色系,还可以和非生物的山石形成同类色的组合。
第二,对比色谐调,通常是指冷暖对比,其对比非常强烈,容易形成强烈、跳跃的性格,可以很好地表现环境,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相互排斥是对比色的一大特性,一般情况下,在大面积的色块中,而且其色彩明度和纯度都比较高的情况下,对比色容易出现不协调,产生强烈的刺激。因此,在运用对比色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主次关系,而且要用在适当的地方,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三,有彩与无彩的协调。没有彩度和色相的变化,人们通常称它们为有彩色和无彩色,它们比较随和,可以和任何颜色搭配在一起。黑色给人凝重的感觉,其应用的范围比较小,将其与高浓度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能够稳定色块,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白色让人感觉非常明快,可以中和各种灰度的颜色,灰色能够和任何一种颜色搭配。
2、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的运用对比色
对于增添人们的色彩感觉,可以利用相邻区域的不同色彩之间的影响。其中同时对比和连接对比是色彩对比的两种分类。合理的运用对比色,不仅能够增强色彩的表现力,还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气氛。例如,冷暖色对比,使冷的变得更冷,暖的变得更暖。因此,要想达到很好的色彩效果,就需要掌握好色彩的对比规律,将前景与背景、固有色和条件色恰当地运用在一起。
3、环境艺术设计中要不断完善色彩搭配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后,就要进一步明确色彩的选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确定合适的色彩总平面,即利用分区、分组来进行;二是注意协调配色,可以利用基调色组与重点色组均衡点来完成;三是确定照明关系,主要是利用光源、光色、光性达到目的;四是确定正确的色彩效果,影响色彩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面积大小、对比色强弱、感情效果等来确定;五是确定色彩关系,主要通过内外区别,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进行确定;六是确定其他色彩关系,就是光泽、底色花纹、质感与色彩的关系。
4、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处理色彩的界面关系
不同的界面,所用的色彩不同,同一界面,使用的色彩和材料也可能不同。因此,要想很好地处理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界面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注意好墙面和顶棚的关系,这两个在房屋设计中的面积较大,对于基调具有主导作用,一般情况下,墙面要采用明快、淡雅的色调,顶棚以明度高的色彩为主,或者是采用简单的白色,这样就会使房间清晰、明亮;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墙面和地面的关系,一般墙面色彩明度较高,地面的明度则较低比较好,这样不仅符合上轻下重的色彩规律,增加室内的稳定感,还能够保持地面清洁。此外,同一界面,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或材料,在交接处,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其能够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又有一定的变化。
5、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注意色彩对光线的调节作用
白色的反射率最高,黑色的反射率最低。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注意不同的朝向所带来的不同的光照。例如,朝南的房间,采光效果好,房间比较亮,这就需要利用中性色和冷色来调节室内的光线;朝北的房间,光照相对弱些,则可以用一些高明度、暖色系的色彩来增强光线。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不是简单设计的叠加,它需要设计人员不断通过各方面的业务素质积累,提高水平,注重设计中的细小环节才能设计成更加合理、温馨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色彩;合理搭配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主要是指色彩能够和环境的特点相互搭配、协调自然,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其中色彩基本规律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人为设计特征比较强。它还可以反映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物性格等,即色彩规律有一定的人文内涵。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的注意事项
要将色彩设计服从于环境设计中,使两者搭配协调,实现很好的艺术美感。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环境艺术设计要先画好方案图、整体和局部的设计草图、参考相关的色彩图、确定好设计的基本色调;二是要根据建筑学的透视关系,确定大方案,将整体和局部都统一在预定的设计中,还要不断完善色彩设图,最好能够现场查看,并且及时调整。
1.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要考虑自然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像常见的材料、空间、美观和功能等,而且还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民族等特点进行设计。首先,要充分发挥室内色彩的美化作用,将色彩和形式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利用形态美学结构形式中的色彩对称实现形式美,常见的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这样的结合可以给人一种庄重、大方、平静的感觉,但要合理的搭配,否则会出现呆板、单调的后果。其次,要考虑基调的设定,它对色彩设计具有主导作用,也是最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一般情况下,墙面、地面、顶棚、大的窗帘等都是室内基调的组成部分。基调的形成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的。从明度上讲,分为明调子、暗调子和灰调子;从冷暖上讲,有冷调子、温调子和暖调子三种;从色相上讲,可分为黄调子、蓝调子和绿调子。不同的基调会形成不同的氛围,例如暖调子可形成欢乐、愉快的气氛,而冷调子可以产生宁静、幽雅的格调。再次,要考虑好其他的颜色,让其对整个色彩设计起到润色、烘托、陪衬的作用。一些面积小的颜色,将其合理地和大色块搭配在一起,能够使色彩搭配富有变化,达到“大协调,小变化”。
2.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要考虑综合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尤其是基调的设计非常重要,能够使色彩与环境协调统一,但是太统一,没有一点对比和变化就缺乏观赏性。此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还要考虑好稳定感和平衡感,要遵循上轻下重的规律,也就是说,棚顶的颜色要采用白色等较为浅一点的颜色,而地面可以采用深一点的颜色,从而达到构图的平衡。最后,环境艺术设计中还需要注意节奏感和韵律感,对于门窗、窗帘等小的布局的颜色,要运用得非常巧妙,还要利用沙发、灯光等增添色彩设计效果。
3.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要考虑材质因素
要注意色彩与材料的配合,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艺术美感,能够实现室内色彩的自然、清晰、统一中有变化。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材料的自身颜色,使色彩关系更具自然美,这也是人们现在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环境。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比较湿润,竹子生长得比较多,然而在南方居民房屋设计和园林设计中可以用竹子作为装饰,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南方的特色,还能够实现清晰、淡雅、淳朴自然的格调,使环境艺术设计极具个性。
4.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要考虑民族性和地域性因素
受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的影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种族对色彩的喜好也有所差别。例如,红色是汉族的喜庆颜色,他们认为红色非常吉祥;在藏族地区,他们大多以深沉、浓重的颜色为主。而对颜色的喜好也是不同的,例如,黄色和白色是非洲人的最爱,明快的颜色是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的最爱,这些都可以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出来。因此,要将民族性、地域性对色彩的影响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
5.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要考虑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对色彩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高明度的色彩主要用于潮湿、多雨的地区,而一些寒冷干燥的地区,则可以用一些低明度的色彩,从而达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协调。因此,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为季风气候,比较潮湿,其色调就相对偏冷一些,而在北方地区比较天气比较干燥,少雨,色调就相对偏暖一些。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的方法
要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使色彩设计达到很好的效果,就要处理好颜色的协调与对比。
1.环境艺术设计中协调的搭配色彩
调和色谐调、对比色谐调有彩与无彩的谐调是色彩协调的三大分类。第一,调和色谐调,通常是指色相、明度、彩度相近关系的色彩,也就是常说的单纯色、同类色和近似色。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同的植物,绿色度也会不同,这样它们就形成了同色系,还可以和非生物的山石形成同类色的组合。第二,对比色谐调,通常是指冷暖对比,其对比非常强烈,容易形成强烈、跳跃的性格,可以很好地表现环境,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相互排斥是对比色的一大特性,一般情况下,在大面积的色块中,而且其色彩明度和纯度都比较高的情况下,对比色容易出现不协调,产生强烈的刺激。因此,在运用对比色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主次关系,而且要用在适当的地方,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第三,有彩与无彩的协调。没有彩度和色相的变化,人们通常称它们为有彩色和无彩色,它们比较随和,可以和任何颜色搭配在一起。黑色给人凝重的感觉,其应用的范围比较小,将其与高浓度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能够稳定色块,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白色让人感觉非常明快,可以中和各种灰度的颜色,灰色能够和任何一种颜色搭配。
2.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的运用对比色
对于增添人们的色彩感觉,可以利用相邻区域的不同色彩之间的影响。其中同时对比和连接对比是色彩对比的两种分类。合理的运用对比色,不仅能够增强色彩的表现力,还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气氛。例如,冷暖色对比,使冷的变得更冷,暖的变得更暖。因此,要想达到很好的色彩效果,就需要掌握好色彩的对比规律,将前景与背景、固有色和条件色恰当地运用在一起。
3.环境艺术设计中要不断完善色彩搭配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后,就要进一步明确色彩的选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确定合适的色彩总平面,即利用分区、分组来进行;二是注意协调配色,可以利用基调色组与重点色组均衡点来完成;三是确定照明关系,主要是利用光源、光色、光性达到目的;四是确定正确的色彩效果,影响色彩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面积大小、对比色强弱、感情效果等来确定;五是确定色彩关系,主要通过内外区别,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进行确定;六是确定其他色彩关系,就是光泽、底色花纹、质感与色彩的关系。
4.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处理色彩的界面关系
不同的界面,所用的色彩不同,同一界面,使用的色彩和材料也可能不同。因此,要想很好地处理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的界面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注意好墙面和顶棚的关系,这两个在房屋设计中的面积较大,对于基调具有主导作用,一般情况下,墙面要采用明快、淡雅的色调,顶棚以明度高的色彩为主,或者是采用简单的白色,这样就会使房间清晰、明亮;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墙面和地面的关系,一般墙面色彩明度较高,地面的明度则较低比较好,这样不仅符合上轻下重的色彩规律,增加室内的稳定感,还能够保持地面清洁。此外,同一界面,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或材料,在交接处,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其能够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又有一定的变化。
5.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注意色彩对光线的调节作用
白色的反射率最高,黑色的反射率最低。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注意不同的朝向所带来的不同的光照。例如,朝南的房间,采光效果好,房间比较亮,这就需要利用中性色和冷色来调节室内的光线;朝北的房间,光照相对弱些,则可以用一些高明度、暖色系的色彩来增强光线。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设计,它是多种设计的综合运用。因此,设计师要想创造出好的设计,就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设计出更加合理、美观的生存空间,从而使人们在亲切、温馨的环境中生活。
参考文献: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 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 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 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 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3、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稳步、健康地发展 办好一个专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建设 规划,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使专业建设具有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动力。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高校教学 学生培养 专业课程改革 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56-02
环境艺术设计简单来说包括传统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等,而在教授这门学科时,又涉及到建筑学、环境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等文、工、理等多种学科,学科跨度大,专业理论广度深。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不断涌现的新材料和新的工业技术推动着环境艺术设计的进步。但这个行业中高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兼备的设计人才却十分欠缺,这就要求各个高校改善传统的环境艺术教学体制,调整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出更适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环境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教育,于1978年国家实施《普通学校社科科学本科目录》,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环境艺术设计快速发展,各大艺术和工科高校纷纷开设课程,发展到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形成文科和理科两大类有中国教育特色的环境艺术教学。艺术类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具有强大的思维能力,而理科学生则在逻辑思维和理论分析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但各自所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文科类学生以美术教育类为主,把重点放在视觉设计上,而理工类又缺乏艺术思维。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既要有理论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实践手段,又要有审美艺术价值,国内的教学方式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且不完善。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许多高校在专业方向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模糊与盲目的倾向,将环境艺术设计简单地等同为室内设计,这就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我国许多高校将素描和色彩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放在大一大二阶段学习,这对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式都是“填鸭式”的教学,生生、师生间都缺乏互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使得教学的训练内容和实践环节出现偏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专业面广,学习的课程门类众多,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许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没有太大关联,还有部分后续课程衔接不上,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混乱,学到的知识也难以应用于实际。第四,是教材的缺乏,市面上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画集不少,但适用于高校教学的教材和理论书籍不多,没有系统的教材,各大高校几乎都使用自己的讲义,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第五,是教学评估标准只重视结果,不重视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作品流于形式,作业成为消极负担,这不利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创造和自学能力。第六,是高校设置的实践课程较少,理论和实际产生巨大的鸿沟,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需要过长的时间锻炼才能独立进行设计和实践工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也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使环境艺术设计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得到完善。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不再局限于室内设计,逐渐扩展到室外景观、城市和大地环境设计方面。而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培养知识全面、能力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国内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对比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计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不多,每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相差无几,这与国外的课程设置有相当大的区别。美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许多都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内容和范围不会出现重叠,在课程教授上,也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调动学生见证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积极性。而在日本,环境艺术设计的也强调传统文化的理解,这要求学生运用性地研究发展因素,既重视传统文化,又能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因素完美融合。
三、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高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结合社会发展,明确办学层次
环境艺术设计的就业发展方向模糊一直都制约着该专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努力贴近职业岗位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区域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明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教学。高校应对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社会变化做出调整,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就自觉按照行业规范要求自己,成为设计企业需要的实干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改革,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要改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关键在于不要沿袭传统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专业学科的建设,增强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设立相应的环境、建筑和空间理论学习,同时,加强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关的教材建设,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工作顺利进行。随着时展的要求,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也有着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相联系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与建筑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心理学的交融,建立多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要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开设基础课,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体现跨科学交融的教学特点,建立起为学科服务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优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多媒体的应用使“设计创意”这种文字难以表述的教学目标,以生动直观的图画完整地表述出来。数字化能高效立体地传达信息,网络也为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方便和快捷,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中增加经典案例和专业实时近况,可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跨越式地增加教学信息量。同时,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面上传和下载作业,而网络聊天室则可以提供一个教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的良好平台,教师可随时随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设计能力,又丰富了师生间的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四)完善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和总结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现在许多高校教师在考核时只注重学生作品,使得学生的作品流于表面。高校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成绩综合评定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并不只把考核作品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而是将学生的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纳入考核标准,这能使考核从单纯的理论考核转变为全面综合素质的评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同时对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艺术和理工这两门学科有机结合,全面系统地建立起多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体系,同时,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设计的能力,并引入社会实践内容,为学生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它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方面面。高校应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改革,为建设祖国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信息时代;数字技术;运用;发展
虽然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其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设计类专业的一项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园林设计与建筑类环境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这在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为了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也在不断将新的技术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而数字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先进科技技术。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环境艺术设计的创造可能性进一步增强,设计手法更全面,设计形式种类更繁多,极大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
1、为什么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数字技术
从专业类别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类专业方向的学科,与数字技术这种信息类专业方向的学科原本并无太大交集,那么为何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一定的数字技术呢?答案主要有两点:即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设计方式是通过电子设备来完成,且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用到丰富的科技元素。
1.1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
目前的社会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行业都在不断的融合发展,包括经济、科技和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发展。而环境艺术设计正是在此环境下所形成的一种新兴事物,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数字技术相继被应用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其带动下,人们的思维模式与生活习惯都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工作方法也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逐渐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生产自动化。在这种大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专门为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环境质量而服务的一种行业,更是应该要积极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以满足时代变化下人类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
事实上,即使环境艺术设计不需要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也需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这是因为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还能够通过计算机与数字技术来减少人工作业量,丰富设计内容形式。尤其是在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模拟实现上,数字技术更是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例如在对建筑的供暖系统或照明系统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模拟实现系统的运行效果,从而更好的调整和改变系统设计方式,提高设计服务水平。
1.2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包含较多的科技元素
在信息时代的影响细下,人们对事物的接受和理解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事物的接受和认知,更是展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建筑自然也不例外,人们对于建筑技术、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材料的认识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虽然在新事物兴起初期,人们认为其很陌生,但是一旦被人们接受, 就会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环境艺术设计正是在此社会形态下得到快速发展的,即尽管在建筑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都一样,但只要建筑设计方式不同,其最终的表达形式也会有很大区别。而这些,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科技元素以及数字化的设计系统,因此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运用。
2、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和发展
2.1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作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很多新的手段和方法,和以前的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对我们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要能够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改变,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变,设计理念和方法和当今人们的观念不发生冲突,要始终有着设计人员具有的前瞻感,才能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中存在。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和科学的融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与技术与环境艺术完美结合密不可分。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新的方式和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也对数字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人员应该更加关心社会上新技术的出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2.2 数字技术加速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
数字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最方便和直接的表现方式,数字设计可以进行文字的处理和图形图像的处理,和以前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绘画方面和展现的效果有着很大的不同。就一些刚刚接触环境艺术设计这方面的人来说,应用数字技术更好,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大体上看,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加速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并用独特的艺术创造形式表现出来。现今科技的高度化成为社会的主题,数字技术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很深意义的影响。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设计工具的改变上,传统的环艺设计往往使用手工绘图,大都要使用一些绘图工具进行绘画,逐步表现出形状。更改设计修改起来比较困难,用数字技术处理不但代替传统手工绘图的所有过程,而且可以高仿真模仿传统的艺术效果也比传统方式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基于数字技术可以随意缩放,使设计更加精细,无需尺规等工具,比手工精确规范。
2.3 数字技术有效增加了环境艺术设计的速度
数字技术可以让图像声音和文字这些信息通过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方便在设计构想和方案形成的过程中进行修改,有着在现实当中运算光影、色彩、材质等常规方式没有办法超越的优点。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图形展现技术使技术与艺术二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充分的表现出数字技术的特长。同时,在结合传统的白描、渲染等技法的基础上,也可以应用数字技术,创造出更有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设计构思与方案的造型、光影、材质、色彩等方面有真实的表现效果,在动画、特技、数据大小等方面有着手工绘稿没有办法取代的优势,一个薄薄的数据硬盘就代替了厚厚的构思草图、原画底稿等内容。
3、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已然成为了现如今环境艺术设计的最方便又有效率的技术。数字技术也让环境艺术设计重新绽放生机,为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力量,相信其在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还将会发挥更大更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风水;现代环境艺术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 B01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今社会中,风水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是没有想到风水会在现代的环境艺术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价值,也使人们拥有良好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思想做出很大的贡献。
二、在风水理念影响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批判性的继承了传统风水理念的理念,本章将具体分析在风水理念影响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结合生态保护和风水理念的生态建筑学”、“结合时代精神与风水理念的现代环境设计”、“结合科技手段和风水理念的现代环境设计手法”三个方面。
1、结合生态保护和风水理念的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是融合传统风水理念的“新”风水学科,在选址、延续文脉、建筑单体设计等方面,生态建筑学都吸收了朴素的风水理念,风水学说可以说是一种前科学时代的设计理论,而生态建筑学则是时展、科技进步的背景中产生的。在生态建筑学中,生态场地设计的目的是协调场地上的各种要素,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调整和利用场地元素,为使用者提供得良好的使用空间。指导性和战略性是场地设计重要的评价指标。它指导设计师最大程度地降低设计对场地的破坏,估算建设成本和建筑资源的预期使用量。场地设计需要评估地形,以确定其合适的用途。理想的场地规划,在布置道路、安排建筑时,都应该从宏观环境中获得的场地数据和信息。而风水选址的目的是分析如何选定吉祥的宅地,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共处,并获取相关利益。其实质是在选址时根据景观、气象、地质、风向、水文、日照、气候等环境因素,确定资源的优劣,确定设计的原则,进而采取相应的布局和设计措施,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两者有共通之处,现代生态建筑学是与中国传统风水学说一脉相承的。建筑的生态性,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该更多的考虑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具体来说,历史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文脉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建筑学不仅强调自然生态,也强调文化生态。风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继承风水理论就是文化生态的具体表现。想要真正了解关于建筑的传统文化精神就必须了解中国风水思想,并发掘其根源,探究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除了选址和文脉等要素外,生态建筑的设计相关手法最终应该落实到建筑单体的设计上。生态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其本身的空间、平面、剖面的设计有着很大关联。风水在单体设计上比较讲究,在建筑形态、平面功能布局和院落组织上有其特有的东西,现代生态建筑学对它们有一定的吸收和再利用。结合时代精神与风水理念的现代环境设计人类社会自从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在时空概念上的“地域”迅速消融,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的影响下,地域性日益重要,成为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极其倡导结合地域特征进行适宜的设计:在体现时代感的同时,尊重地域文脉,使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相结合,保持地域文化的延续性。
近年来,中国建筑界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设计思想、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空白,由于这些空白不能被以西方科学体系为基础的理论所解释,从而产生了疑问,在寻找解答的过程中,他们重新重视起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风水理论就此进入了学者研究的视野中。他们通过对以前的风水理论进行研究,从而对许多以前未能解答的中国建筑理论问题找到了解答。正如日本建筑文化学者渡边欣雄在谈建筑风水文化时所说的那样:“从古以来风水就是中国有关建筑的环境选择,营造方面的专门学问,在传统建筑的设计、营造中, 风水判断是不可缺少的。它对于中国的建筑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近代以后,中国的学术研究日益模仿西方,而把与西方科技相矛盾的传统学问,看成是封建迷信,加
以蔑视甚至抛弃。所以在今天风水理论就留下了一块很大的空白。”国家建设部也召开过相应的风水理论研讨班。这说明一向被视为封建迷信的风水理论开始得到了重视,当然在众多的风水书中也会有一些不足取的地方, 本文拟站在古为今用的角度对风水理论中体现的中国古想人居环境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对经常被人提起的天人合一的中国人居住环境观作一些具体的论证 。
风水理论从理论体系上主要从属于道家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提倡的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文化。《道德经》上就提到:“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沟通与和谐。在古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家就是充分运用“空无”的道家美学原则: 挖坑充水既有月,植树置亭则有风。以达到“有长林可风, 有空亭可月。”“奴役风月, 左右游人”的上乘审美境界。这与当前提倡的创造“生态环境”的环境设计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谋而合的。
关于风水理论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早在《诗经.小雅.斯干》上就可看到其相关的记载:“秩秩斯干, 幽幽南山。如竹苞矣, 如松茂矣……西南其户, 爰居爰处。”意即有潺潺的流水, 有葱郁的小山丘, 有茂密的松竹。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正户南向,侧户东西向盖房子,住起来实在是舒服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风水观对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选址择向,平面布局和空间构成也有较大影响。风水观认为民居选址应取山水聚会,藏风得水之地,山是地气的外在表现,气的往来取决于水的引导,气的始终取决于水的限制,气的聚散取决于风的缓疾。从嘉庆吉安尹勺注《阳宅指南》(嘉庆丁卯年本)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见风水理论对居住周边环境的要求:“宅外凶, 宜竹树墙篱,高屋吉,宜轩门,路暗煞是宅内,明煞是宅外。”意即在户外的周边环境中广为种植树,其中以竹,树为佳,我们知道,绿色植物不但能净化空气,消除污染,吸滞粉尘,降灭病菌,而且能调节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特别是当其他地区空气,土壤十分干燥时绿色空间的土壤仍能保持相当的湿润,树叶也能蒸发出水气,使空间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这对人的心理, 生理结构相当有益。继而达到“人丁兴旺”。计成在《园治》中阐述, 宅旁屋后只要有隙地, 就可“葺园”, 成为竹修林茂, 或柳暗花明的理想境地。因为绿色空间给人以宁静和快适, 从而得到真正的满足。《阳宅指南》中又云:“近宅有小水入唇, 远宅有大湖正照,福力绵长官高禄厚,莫大美局之元不败 ”。
其实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近宅有小水则方便洗涤,取水,而在远宅入有大湖,从风水理论的角度来说正好聚气,其实也就是大湖对附近小气候也起着调节作用。而周围的树木正好藏风, 即挡住直吹入室内的风。《八宅明镜》善成堂翻清乾隆五十五年刊本则对室内的环境提出:“凡阳宅须基方正,入眼好看方吉。如太高,太阔,太卑小或东扯西拉, 东盈西缩定损财丁。经云: 屋形端肃,气象豪雄,护从整齐,贵宅也。南北皆空,东西易向势如争竞左右雄昂。忤逆宅也。屋小而高,孤立无依,四边无护孤,寒宅也。东倒西倾栋,折梁科,风吹雨泼,病痛宅也。屋宇黑暗,太阔太深妖怪房也。屋宇不整,四壁破碎,椽头露齿,伶有房也。基地太高,屋前涂后陷,四水不聚,荡无收拾贫穷宅也。此外,对建筑群落的位置风水理论也有相
关的论述,即观察龙脉,也就是对周边山势的观察,以取得环境的小气候:“凡观地理之要先辨龙,大小殊途龙不同,凡辨龙先枝干,枝干分龙自辨,大干中龙南北分,其详已在撼龙经,大作京都,小作省,或为禁地莫求寻,其余小干亦大贵,为王为相为公卿,分出大枝亦大结,多有王侯此内存,小枝亦自登科甲,品积高回格上分,富贵贫贱在龙神,请君龙上觅原因,我今详言枝干体, 令人入眼自分眼。”意即需观察周边的山势的走向,先分出主要的山脉走向,再分出次要的山势走向,在以决定城址, 村落的位置。其实,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对理想的人居环境都作了最好最明白的阐述: 以王蒙的《秋山草堂图》为例, 茅屋依山傍水,屋后为主山龙脉来势,屋前是静静的河湾,大门开在南北向, 正是风水理论中所说的“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 后有丘陵谓之玄武, 为最贵地”。从实用说,住宅左边有小河既解决了饮用洗涤问题,也给住所凭添了一处自然景观。屋的背后是气象万千的丘陵,无需宅主将其搬入园内即成后花园中的借景,既可挡风,也可借景。宅基后高前低,在风水理论中说的为“后高前低,
居之大吉。”院门开在南方使得采光加强,使南方来的暖空气可以进入屋内。所以《秋山草堂图》中隐士所居处极为理想, 而这种理想的环境中,文人所从事的依旧是高雅的行――读书,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门的开向与草堂正屋略有偏向,进入大门后需斜穿过院落方到正屋,《阳宅十书・论宅外形》中说到:“门须要屈曲, 则不宜太直。”在这里也得到体现,其实际上为了保护主人生活的私密性,高士踞坐堂前读书,虽悠闲,却少不得红袖添香,阴阳相携,所以在后屋内可见一妇人在内活动,然子曰:“君子远疱厨”。所以在侧室中另有童子侍候。房屋四周群树环绕, 河边另有渔夫布网捕鱼。显然隐士生活与渔樵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也不能无渔樵,否则不能衬托出隐士的高雅。
三、传统风水学原则与室内设计原则的逻辑对应
风水学经历长期发展,形成了专看风水的职业――风水师。他们帮助人们寻找最
适合人类居住或下葬的风水宝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与土地“结缘”的中介人。随着室内装饰与建筑行业的分离,形成了专门进行室内设计的人一一室内设计师。他们在为能设计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的空间而努力着。这个过程中带有设计师主观的创造性,可以说是室内空间与使用者“共融”的缔造者。
这两种职业都是以人类生活能安全舒适、幸福和谐为目的,他们所依据的原则,
必然有着内在相似。风水学中第一条整体性原则与室内设计中室内、外环境协调的原则相互呼应。都是将“环境一一人”看作一个整体,寻找二者融合的方法。
风水学中依山傍水;水质土质的考察;坐北朝南这三条原则,其实质都是教导人们如何生存下去,选择优质水源、土壤肥沃、能抵御寒风且有阳光的地方生活,这些正是古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生存需求。现代人们的生存需求仍然是这些基本的物理环境,变化的是生活需求的多样性与严谨性。如古人直接从河流、湖泊中饮水,现代人为了健康需要,会将水层层过滤,最后烧开饮用。这种原始饮水与层层过滤饮水形式的变化是人类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但不管如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水。风水学中这三条原则与室内设计中满足使用者物质需求的原则不谋而合。观形察势和适中居中原则,在风水学中更多的则体现出美学、哲学思想。观形察势蕴含着屈曲生动的美感,而适中原则蕴含着和谐均衡的美学理念。关于此点,下文有详述。这里引用数学中的一个概念来看待这两条原则,可以理解为人类生存是观形察势、适中原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简单说,古人认为人类生存下来的条件,必然要遵守这两条原则,但如果只有这两条原则,人类不一定可以存活。由此可以看出,这两条原则主要作用并不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而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同样对于现代室内设计与审美需求原则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只要室内设计作品一经问世,必然带有审美功能。如此看来,风水学的上述两原则与室内设计中满足使用者审美功能原则再一次殊途同归。
四、我国传统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在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转化和发扬传统的建筑文化,将建筑在传统中的形式和功能上升为形象化和概念化,同时配合了将建筑功能和艺术形式并重的,具有主动性质的形式化语言。最终使现代的建筑在包含了传统建筑特征的条件下,又和纯粹的传统建筑有一定的区别,着重表现其创造性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的吸取传统建筑之中的优点,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使营造建筑环境的原料和建筑的装饰元素更加快捷的获得,充分的利用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将建筑的实用功能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资源的现象,实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的结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融入我国传统元素能够加强人们的印象,便于人们的接受和产生共鸣。在追求简洁、高效和快速的生活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之中,从传统元素之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元素进行设计,将时尚感和人们对以往的记忆相结合,回归幻想中的自然,使精神上得到安逸和释放。同时不断在继承以往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应该融入强烈的时代印记。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生存环境的和适应和生存空间的合理性,最终创造出一个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规律的,有较高品味的生存空间。在新的社会条件之中,创新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特点:环境艺术设计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同时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符合其所在地区的区域性特点,将环境艺术设计扎根于时代和地域之中。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人文关怀贯彻到始终,转移传统的审美中心,将对环境艺术的审美从环境艺术的审美客体向人这个审美主体相转化,在研究审美的过程之中,应该将注意力从美感上向美的方向转移,认识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应该将人作为主义,着重于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最终形成完善的环境艺术审美观。和其它艺术类别相比,环境艺术的特殊性主要是重视生理的舒适程度,因为人的生理需要,包括人体尺度需求和健康需求,在环境艺术的审美之中要不断与人的生理需要相适应。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艺术审美意识也不断提高,因此,在环境艺术之中人们除了在生理舒适性的需求之外,更注重于从环境艺术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更重视在环境艺术中存在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态度,最终从其中获得生理和心理上双重的享受。应该将意境的概念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在建筑之中展现诗情画意的效果和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将设计者的想象、联想、思想和情感等因素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最终实现环境艺术的情景交融。将意和境相结合,不仅反映了客观的生活,更反映了设计者的主观想象,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相互交融的意境。当然环境艺术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环境,它的意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不断的变化,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应该结合时间、气候条件和季节条件,展现出优美的景象。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之中,要重视情和景的高度统一,将规矩和点题相结合,充分利用时令、味觉和听觉的特点,使环境艺术设计获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五、结束语
言而总之,就中国风水在现代环境艺术发展中的价值这方面而言,中国风水不仅为人们在精神方面做出了辅助的作用,并且在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历史舞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雨薇 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5):18-19
[2]汪乔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回归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11):86-87
关键词:手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在数字化的今天,电脑辅助设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不少的优越性和重要的地位,电脑绘图作品带给现代受众更加真实的空间表现,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电脑设计带给我们高科技视觉享受的同时,人们同样喜爱手工绘制的传统设计作品。在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手绘是不可能完全被电脑设计所替代的,并将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手绘的历史溯源
手绘主要是指现代设计中借助各种不同的绘画工具手工完成设计作品的一种设计表现方法与技巧。虽然是现代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技法,但在中国和国外的绘画历史中都不难发展其根源。中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建筑画这一重要的绘画内容,在很多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和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形神兼备的建筑画,最典型的代表堪称是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其中的建筑风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景画就是现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的原始鼻祖。在国外,手工绘制的建筑图也是西方古代建筑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与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景画有所不同,西方的手绘建筑图对比例、透视等几何学知识把握得更为精准和严谨。最为突出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身兼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们绘制的建筑设计图,将设计的严谨与艺术的唯美通过精湛的表现技法进行完美的结合,设计出许多传世佳作,其中以教堂建筑最具代表性。
二、现代手绘
现代手绘随着现代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兴起而发展壮大的,它与传统的隶属于绘画范畴的建筑风景画已经有着严格的概念区别,由于透视学原理、钢笔、水彩等工具在建筑透视图中的广泛运用以及19世纪写实绘画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手绘在现代设计中,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了长足而规范的发展。
现代手绘的范围很广,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就可细分成多种类型。从绘制目的和表现程度看,可分为手绘草图、快速表现效果图和精细效果图;从色彩表现看,可分为线稿和色稿;从表现工具看,可分为马克笔效果图、水彩效果图、透明水色效果图、水粉效果图、彩色铅笔效果图及综合表现效果图等;从绘制内容看,可分为手绘平面图、手绘立面图、手绘效果图、手绘鸟瞰图等。
现代手绘常用的绘图工具包括界尺、钢笔、多种型号的针管笔、排笔、水溶性和油性的马克笔、彩色铅笔、涂改液、水粉颜料、水彩颜料等。水粉颜料覆盖力较强,画面表现较为厚重,透明度差,但便于修改。水彩、马克笔、彩色铅笔等透明色画面表现透明感好,但技法较难把握,不便修改,不太适合初学者。现代手绘的主要绘图载体有复印纸、硫酸纸、彩色卡纸、素描纸等,根据不同的绘画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纸张,最主要的选择参数就是纸的吸水性。普通的复印纸色彩吸收过快,不利于颜色之间的过渡,色彩偏重,不宜进行深入刻画,适合起稿画草图。硫酸纸适合描正稿和上色,尤其是马克笔在硫酸纸上的效果相当不错,有合适的半透明度,并可进行多次色彩叠加,但色彩鲜艳度不够。吸水性比较强的素描纸,色彩容易吸收,但上色效果不容易把握。色卡有固定的底色,绘制时合理利用好底色可使画面和谐统一,利用不好也容易破坏整体效果。
透视原理是现代手绘,尤其是手绘效果图中需要严格掌握的一门知识,直接关系到效果图的最终视觉感受,现代手绘效果图常用的透视角度有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一点透视的画面特点是只有一个灭点,画面方正但比较呆板,适合表现进深较大的空间;两点透视的画面有两个灭点,画面较丰富,适合表现相邻的两个界面;成角透视是一种非科学的透视角度,它在一点透视的基础上为使画面生动而增加一个看似虚无的灭点使画面呈现微微倾斜的角度;两点透视和成角透视都是现在多数手绘工作者较为喜欢使用的透视角度。
三、手绘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地位
尽管有了强大的电脑软件辅助现代设计,但手绘作为一种传统的设计表现技法还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是电脑绘图永远都无法取代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手绘有着快速记录和表达瞬间灵感的优势。以简单线描方式或以马克笔、彩色铅笔进行简单着色的快速表现效果图能在短短十几分钟内记录下设计者脑海中闪现的灵感火花,大量的快速表现能帮助设计者在众多的设计创意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整理,从中寻找或整理出最佳设计思路,为设计的全面铺开进行方向性的指引。此外,简单的快速表现还能帮助设计者与受众进行快捷有效的沟通,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
第二,手绘能更好地彰显设计者的个性与创造力。电脑绘图具有比例尺度精准、物象模拟程度高、细节刻画具体的特点,但手绘效果图的生动性、概括性、独创性则是电脑效果图无法比拟的。灵动多变的线条、浓淡相宜的色彩打破了电脑绘图生硬的程式化语言,能够更直接地体现设计者的艺术情趣和设计张力,设计者不同的用笔用色习惯也能清晰地表现出设计者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第三,手绘具有更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尽管我们说手绘不同于传统绘画作品,但手绘是以传统绘画技巧为依托的一种表现技法,其中蕴含着绘画的艺术特质,并且具有绘画作品同样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因此优秀的手绘作品可以表达设计,也可以像美术作品一样供人欣赏和收藏,不少大师级的快速表现的手绘草图作品也常常受到欣赏者收藏和追捧。
第四,手绘作品有着更强的感染力和亲近感。手绘作品由于蕴含着设计者的思想感情,在表现上较电脑作品更具夸张性和随意性,其艺术魅力对高度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现代受众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清新随意的手绘作品较厚实生硬的电脑作品更容易拉近设计者与受众的情感距离,产生情感共鸣。
四、手绘课程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发展
由于手绘作品有着电脑绘图作品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手绘课程和技能训练一直都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绘课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视程度和内容设置是不尽相同的,下面仅以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其中环境艺术设计门类的教育发展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的高等教育领域全面系统地发展,到目前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叶,部分院校开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不甚普及,师生设计作品以传统手工绘制表现手法为主,专业培养模式注重创意思维和手工技法。在这一阶段,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体系尚不成熟,未形成独立的专业方向或专业系,多与其他相关艺术设计门类合并统称为装潢专业,主要学习诸如商业店面设计、门头设计等内容,设计作品基本为手绘,注重精细手绘效果图的学习和运用。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本世纪初,开设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院校大量增加,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发展迅猛,师生作品可借助传统表现手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两种方式完成。在这一阶段,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逐步完善,逐渐形成独立的专业方向或专业系,在专业艺术高校成立独立的专业学院,学习范围逐步扩大至包括室内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家具设计等全方面的设计体系,一些院校开始表现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度倚重和对手绘技能的淡化,在艺术专业院校和一些传统一流综合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还保留对手绘技能培养的较高重视,在手绘训练上快速表现和精细表现得到同等重视。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艺术设计毕业生增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计算机辅助设计普及引发审美疲劳和教育反思。在这一阶段,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已经发展成熟,课程设置合理化发展,手绘课程和手绘训练的比例再次提高,对学生手绘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快速表现的训练。
结束语
手绘课程与技能训练是现代环境设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必修课程,也是现代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面对目前设计专业遍地开花,就业形势严峻,从业人员专业起点低、动手能力差的情况,对环境艺术设计本科学生进行手绘技能的训练与强化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从业群体的审美品位、表现能力、设计意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马克辛,吴成槐.《环境艺术设计手册》.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
[2]幺冰儒.《室内外设计快速表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