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简述德育的内涵

时间:2023-11-18 10:24:37

导语:在简述德育的内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简述德育的内涵

第1篇

作者:刘林 刘诚香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体育部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除了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根本,人的心理状态是生理功能的内在表现,对生理的改造过程必然导致心理的发展。大众健美操融生理学、解剖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等多学科理论于一体,已真正融入现代人的日常休闲生活。进行大众健美操锻炼时,脑部血液和氧气供应充足,体内各种酶活性增强,血糖水平增高,有利于加速疲劳的消除,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精神焕发,不仅能全面提高群体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塑造健美形体,而且使人的心灵和性情得到陶冶和改善,情绪愉快而稳定,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和健康的发展,是使“身心合一”的完美体现的较佳途径之一。

通过大众健美操运动,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优秀公民;有助于适应当今社会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动社会步入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身心合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人本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辩证统一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体育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使运动价值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自身的根本需要;从社会的强制性功利需求转向个体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这种伦理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体育伦理价值的基石。这种主流文化价值正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所积极倡导的,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人体自身的和谐,包括躯体、心理、智力与道德之间的和谐。

大众健美操运动恰恰蕴藏了“人文和谐”的哲学内涵,她的内涵是精神的健美,使练习者懂得用欢乐的运动规律来超越法则的束缚,娱乐身心、缓解压力,在心理境界提升的过程中,能正确审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与促进生命和谐发展的积极意识与健康行为,并在健身健心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水平,增进了人际情感交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在指导人的发展过程中,有殊途同归之功效。

这种多元价值观逐步形成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倡导的和谐文化,指引人们的运动意识、运动动机及审美情趣熔铸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使人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反馈到生活、工作中去,能动地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大众健美操运动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运动,更是一种和谐文化,在其适应本土文化和个体需求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和谐体育文化特色,促进人文和谐发展。健美操运动中体现了从立足个体为中心的增强体质和美感体验价值观上升到以群体和社会为中心的社会需求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同时也是服务于个人的和谐心理和对身心健康的知性探求。健美操能在我国开展、流行并且盛行的众多原因中,其蕴含的体育哲学内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2篇

关键词:松花江;重金属;微波消解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聚类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污染指数法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5002905

历史上松花江曾受过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如20世纪50-70年代松花江汞污染十分严重,后经对源头的控制和江水的自然净化作用,重金属污染水平有所下降[1]。但是,城市化的加剧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重金属的污染源结构。张凤英、阎百兴等[2]研究发现,目前松花江部分江段沉积物中的Pb等重金属仍处于中等以上污染水平。因此,在沿岸人类活动(如采砂活动、工程建设)的影响下,沉积物中重金属可能会二次释放,鱼体内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蓄积。本文对Cu、Zn、Cd、Cr、Pb、As和Hg等7种元素在松花江水系的不同江段中鱼体内的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7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历史数据确定其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3个特征江段中的鱼类体内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为松花江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与选取

本文研究的样品均采自松花江流域31个采样点(图1、表1),样品分4个批次采集:2009年7月10日至2009年7月28日、2009年10月5日至2009年10月23日、2010年5月13日至2010年5月26日、2010年7月11日至2010年7月30日。样本来自不同种类、不同年龄段的鱼类。首先测量分析样本的生物学指标,然后取样本的背部肌肉进行测定分析。

1.2样品测试

样品测试使用的药品包括:浓度1 000 μg/mL的Cr、Cd、Cu、Zn、Pb等5种标准试剂;浓度为1 000 μg/mL的Hg和As标准试剂;电导率为18 MΩ/cm的去离子水;70%优级纯HNO3;30%优级纯H2O2。利用1 mol/L的硝酸将7种重金属的标准试剂配制成1 000 μg/L的储备液,用以配制系列标准试剂。

样品测试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WX4000微波快速消解系统、ELAN DR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样品测试步骤为:取分析样品背部肌肉1.5±0.5 g(干重)放入微波消解罐,加入HNO3(优级纯)6 mL和H2O2(优级纯)2 mL。微波消解完毕后放入冰箱中冷却。同时做空白对照实验[34]。最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针对7种重金属的系列标准试剂和经过预处理后的样品,依次测定其中的重金属含量。

1.3质量控制

试验所需化学试剂均为优级纯,整个分析过程使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试验所用的玻璃仪器及聚四氟乙烯消解罐,在使用前经2.5%HNO3浸泡6 h以上并用去离子水冲洗。每次测定之前先绘制标准曲线,在拟合度达到99.99%以上时进行测试。在样品分析测试过程中,随机抽取6%~10%的样品进行3次重复测试,以检验试验的重复性,结果显示相对偏差均小于6%。

采用国家鱼肉标准物质(GBW10029)对Cu、Zn、Cd、Cr、Pb和Hg的测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5种重金属的回收率范围均在96.0%~104.0%之间。

2结果与分析

2.1鱼类重金属污染的时间分布特征

利用本次测试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及历史数据[59],得出松花江鱼类重金属污染水平的历史演变过程,见图2。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间,松花江鱼类体中Cu、Zn和Cd的残留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其中Cd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Hg的残留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大幅下降,到1992年下降至最低水平;而Pb残留量的变化规律与其他重金属相反,呈大幅上升趋势。2006年-2010年间,Cu、Cd残留量没有明显的变化,Pb残留量有下降趋势,而Zn和Hg的残留量呈上升趋势,尤以Zn最明显。

总的来看,2010年的Cu、Hg、Cd的污染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轻,但Zn残留量明显上升,有毒元素Hg则小幅上升。Pb的残留量虽比2006年降低,但仍处于高水平状态,成为影响松花江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2.2鱼体内重金属残留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各采样点的鱼种类存在差异,为了减少不同种属鱼类体内重金属富集的差异性影响,对31个采样站位采集到的样品不分种类但分区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松花江流域不同江段鱼类体内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并以此为基准值,求得7种重金属含量的差异系数(用各江段鱼类体内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除以基准值),根据差异性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各江段的污染状况。

由表2可知,松花江流域鱼类体内7种重金属的基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Zn、Cu、Cr、As、Pb、Hg和Cd。比较各江段的重金属含量可以发现:Cu、Zn、As在第二松花江中的差异系数大于1,即含量高于基准值,在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中的差异系数小于1。Cd、Pb在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的含量较高,差异系数均大于1,在嫩江中的含量低于基准值,其中Pb在第二松花江中的含量是基准值的1.550 3倍,在松花江干流中的含量是基准值的1.811 1倍。Cr在3个江段的含量差异系数均大于1,差异系数最大值(第二松花江)为1.503 9。Hg在第二松花江和嫩江的差异系数都小于1,在松花江干流含量较高,差异系数为1.258 7。

松花江沿程鱼类体内的7种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见图3。由图3可知,除Hg元素以外,6种重金属(Cu、Zn、Cr、Cd、Pb、As)的含量高值区均为Z08(霍家渡口)、Z11(畜牧场)、Z12(西大嘴子)和Z13(泔水缸)等江段,低值均出现在Z06(庆岭镇松花湖)、Z14(饮马河)、Z15(新立城水库)、Z30(敦化市沙河村)和Z31(镜泊湖)等江段。

为了研究各个江段鱼类受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的差异,对各江段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10],结果见图4。可见,Z01、Z08、Z11、Z12、Z13江段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量特征均与其他江段表现出较大差异。这与上述分析基本吻合。

综合表2、图3和图4的结果,可以确定第二松花江中下游(Z08、Z11、Z12、Z13)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相对较高,而其上游和支流(Z06、Z14、Z15、Z30、Z31)污染程度较轻。因此,初步认为第二松花江沿岸的重金属排放对整个松花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贡献较大。

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握松花江流域鱼类体内重金属污染水平,本文采用了Pearson相关分析[11]对松花江鱼体内7种重金属的沿程分布含量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Cd含量与Pb、Zn的含量在P

Cu、Pb、Cr、Cd、Hg、As的评价标准按照农业部的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NK 50732006)计算[14]。由于此标准不含Zn,因此Zn的评价标准依照《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 131061991)进行计算[15]。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污染等级划分标准,一般认为,PI

松花江流域的第二松花江、嫩江和松花江干流等3个江段的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量污染评价结果见表4。从7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水平来看,Cu无超标样品,Cd和Hg虽有部分超标,但其残留量指数I均小于1,说明这两种重金属的单一污染程度均较低;而Pb、Cr、As和Zn的超标率都很高,Cr和Zn的残留量指数接近于1,Pb和As的残留量指数I则远大于1,说明第二松花江、嫩江及松花江主干流均受到了较严重的Pb和As的污染。从不同河段污染水平来看,第二松花江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超过1,处于重污染水平,嫩江和松花江干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分为0.920 4和0.945 4,处于污染水平。

3结论

本文系统分析了松花江流域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鱼类受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霍家渡口、畜牧场、西大嘴子和泔水缸等江段的鱼类体内Cu、Zn、Cr、Cd、Pb、As的残留量比其余江段高,而庆岭镇松花湖、饮马河、新立城水库、敦化市沙河村和镜泊湖等江段鱼类体内重金属残留量则比其他江段低,长白山区域除Cd和Zn含量为沿程的较高值外,Cu、Cr、Pb、As、Hg等5种重金属含量均为沿程的偏低值。

(2)松花江鱼类体内Cd、Pb、Zn、Cr、Cu与As等6种重金属的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2010年鱼类体内Cu、Hg、Cd的污染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好转,但Zn残留量明显上升,有毒元素Hg残留量有小幅度的上升,Pb的残留量虽较2006年较低,但其残留量仍在一个高水平程度上。

(4)松花江鱼类体内重金属Pb、Cr、As和Zn的超标率很高,其受Pb和As的污染较重,第二松花江受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比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严重。

参考文献:

[1]于常荣,于宏兵,王炜.松花江上游鱼类甲基汞污染研究[R].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1990.

[2]张凤英,阎百兴,路永正,等.松花江沉积物中Pb.As.Cr的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2):726730.

[3]Aurore Boscher,Sylvie Gobert,Cedric Guignard,et al.Chemical Contaminants in Fish Species from Rivers in the North of Luxembourg:Potential Impact on the Eurasian Otter[J].Chemosphere,2010,78:785792.

[4]Vlatka Filipovi Mariji,Biserka Raspor.Metal Exposure Assessment in Native Fish,Mullus Barbatus L.,from the Eastern Adriatic Sea[J].Toxicology Letters,2007,168:292301.

[5]刘永懋,王稔华,翟平阳.中国松花江甲基汞污染防治与标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吉林省环境质量报告(19962000)[R].长春:吉林省环境保护局,2001.

[7]苏伟,刘景双,李方,等.第二松花江干流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6):16111615.

[8]于沛芬.松花江水系鱼体中痕量重金属锌、铜、铅、镉的监测[J].水产学杂志,1994,7(2):9697.

[9]于中盛,刘玉青,王晓军,等.松花江水系水体环境背景值研究[A].区域环境研究文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06.

[10]J.A.Grande,J.Borrego,J.A.Morales,et al.A Description of How Metal Pollution Occurs in the TintoOdiel Rias(HuelvaSpai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ysis[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0,46(4):475480.

[11]Mariusz Rudy.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ge and the Level of Bio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issues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heep Meat from the Region in SE Poland[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9,47(6):11171122.

[12]杨婉玲,赖子尼,魏泰莉,等.北江清远段水产品铅含量调查[J].淡水渔业,2007,37(3):6769.

[13]马成玲,周建民,王火焰,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典型县级市常熟市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1):4853.

[14]NK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S].

[15]GB 131061991,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S].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德育;强化

大学生将来是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只有视野开阔、清醒独立、胸怀天下、品德高尚的人,才当得起改良社会、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重任。由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决定着他们自身的成长与成才,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且“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党在新时期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理念,所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素质教育中的的重要内涵。

1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

笔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触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并对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现实表现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追踪调查。通过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和进行了归纳整理,发现了一些问题,梳理如下。问题一,在校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各学校对专业知识之外的其它方面的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各级各类学生活动、竞赛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高,这些活动和竞赛对大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从上学那天起就一直强调的德育教育在这些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被冷落了。大学辅导员和班主任更多地忙于事务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状况难以深入了解,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就缺乏了针对性。所以,大学生所接受的缺少了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素质教育。问题二,大学德育教育存在难以深入的问题。大学一直都有哲学课、德育课,但这些课程的有效性这些年来备受质疑。大学教改中,德育教育的改革一直为人所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年看来总体还是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脉络把握不够准确,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定位不够清晰。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修哲学和政治课都是出于应付心理,对自己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并没有、也不愿去真正理解并掌握。我们一直在倡导思想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前两者应该是基本都做到了,但在最关键的“进头脑”一环还有很多工作去做。问题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放大。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道德水平产生了下滑趋势。社会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易偏激,对这些不良现象缺乏冷静的判断能力,导致部分学生不但不能在一定高度上去批判这些现象,反而引起了他们的羡慕和效仿,这在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中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问题四,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获取信息的娱乐化倾向比较严重。大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信息来源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所获取信息的吸收却比较单一。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大事缺乏了解的兴趣,对自己的国家和世界发生了什么和正在发生什么都持漠视态度。在笔者所做的学生上网行为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上网行为的发生多数出于娱乐目的,如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等,即便是浏览网页,其关注点多数是体育娱乐新闻,对影响更大的国内外政治经济事件缺乏了解的意愿。

2树立“人本德育”新理念,实时更新高校德育内容

在当代,高校德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应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树立“人本德育”新理念,实时更新德育内容。

2.1树立“人本德育”新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人本德育”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体现的是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观念。坚持人本德育,调动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对象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改正,以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经得起时间及社会复杂环境的考验,才能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①

2.2实时更新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现实针对性

高校德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在坚持指导下,根据新的形势要求,适时增加党的十以来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高校德育不应回避现实社会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靠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大学生所认可的德育知识应该是活生生的,而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枯燥无味的道德规范知识。

3开辟德育新渠道,强化高校德育内涵

在大学所施行的林林总总的素质教育方式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并对德育教育形式加以适度包装,使大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收获成长。为此,笔者就多年来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简单总结,简述如下:

3.1加强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加强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让辅导员实现从单纯的行政管理者到心灵引导者的身份转变。大学辅导员这一个群体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专业课专任教师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能否在大学里实现道德完善,能否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辅导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大学教育的成败,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辅导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心灵导师,除了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之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人格不断完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自身具有良好修养,才会在学生中以自身良好形象形成感召力;(2)提高演讲与说理水平,让学生听起来言之有物。只有能够说服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3)重视了解学生,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个人情况千差万别,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智力水平、家庭背景及情感境界,辅导员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3.2打造隐形的“育德场”

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环境,是学生育德育智的隐形课堂。它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重在育德,高校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隐形的“育德场”,对于强化高校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校园内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使大学生能够在这些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学生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精英群体,承担着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历史责任,他们中的一部分将会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经典文本的阅读与学习训练应该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3建设网络德育新阵地

网络的发展即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新渠道,也为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把握网络德育的主动权,成为高校德育的一大重要任务。网络德育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进行的德育,是新形态、新领域的一种德育形式。高校可以建设迎合学生特点的兼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使该网成为大学生获得健康信息的来源,可以在网上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多关心时事,让他们在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例的解读与讨论中提高自身的判断力,做到清醒、理性、不盲从、不偏激,同时,引导学生从更高角度出发去理解和研判国内外政治经济大势,让他们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明了自己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4开展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4篇

文章分析了基于“管育并重”的中职德育模式与传统德育模式的区别,基于此,提出了中职学校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技术的同时,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方面得到发展,并阐述了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德育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管育并重;中职学校;德育模式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过渡时期,中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下学习成长。因此,中职学校要在“管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下建立起德育模式,对学生开展关于管理、教育和德育的工作[1]。

一、基于“管育并重”的中职德育模式与传统德育模式的区别

“管育并重”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制度管理和教育。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德育模式是指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制度管理和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德育教育的模式。在过去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使用的是传统的德育模式,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尽管中职学校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和传统的德育模式都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但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与传统的德育模式相比,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的方式不同

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有益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是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的,没有将德育运用到与学生有关的实际生活当中,而是让学生觉得学习德育和走程序一样,学完之后即使已经理解了德育的内涵,也不会觉得和自己的生活有太大关系。这是中职学校传统德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则是对中职学校的所有人员进行德育理念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对教职工德育理念的培养。比如,可以在学校教职工会议上对教职工进行德育教育,并让在校教职工进行相互监督,使其以身作则,做好学生学习德育的榜样;在校园、班级文化宣传栏上张贴德育内容,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德育发展;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德育贯穿在整个课堂细节当中。通过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多关于德育方面的认知,相对于传统德育教育的开展来说,更容易让学生去接受。

(二)教学内容的不同

中职学校之所以开展德育教育,就是为了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修养的目的。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内容与实际生活应该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学习德育之后能够将当中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这也是德育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然而,在过去的传统德育教育中,课堂德育教育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在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解说时存在过于宽泛的问题,学生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而且课本的例子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太容易能够接受。因此,在过去,学生对德育教材的内容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能够通过德育考试,不得不进行死记硬背,这完全违背了德育教育的初衷。学校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则不同于过去的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它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还延伸到了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通过前文提到对两者开展方式的对比发现,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的德育教育内容还体现在了校园文化生活当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材来对德育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校园生活来进行学习。通过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在学习德育时也更容易接受教材里面的内容,学生在校外对德育内容进行实际运用也更是水到渠成。

(三)对学生的影响不同

根据前文对中职学校传统德育模式与新德育模式进行的比较,分析出两者在开展方式与教学内容上存在不同。因此,可以说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也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将德育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帮助学生实现德育发展。而传统的德育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开展德育教育,而是笼统地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教给学生,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阻碍了学生的德育发展,降低了学生对学习德育的兴趣[2]。因此,中职学校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是根据过去传统德育模式的不足而改进的新型教育模式。针对前文因为传统的德育模式没能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中职学校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做了很大的改进,尽可能让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二、基于“管育并重”的德育模式的建立

中职学校德育模式的建立与小学、中学德育模式的建立有较大的不同,尽管看起来这三种管理模式相似,学生年龄的差距也不是很大,但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却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小学的德育模式可以利用传统的德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来进行简单的德育教育。这是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但接受能力比较强,学校可以通过课堂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讲授德育中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对德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中职学校的学生则不同,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比中小学生要成熟,通过一些规范可以让学生养成律己的习惯,而且在主动实践能力上也比中小学生要强,更注重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所以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学校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在学校文化管理宣传栏上通过图片、文字的方式宣传德育教育;在学校各个角落贴上与德育相关的熟语或标语,如楼梯拐角、教室走廊以及宿舍入口处等,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德育,随时学习德育。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对德育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在德育上的发展。值得的注意的是,处在中职阶段的学生,心理的发展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引导。中职学校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且对其进行科学的教育,让学生做到规范自己德育方面的行为,提高自己学习德育的能力。这也是中职学校“管育并重”教学理念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德育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还应该创立起对学生德育教育有良好促进作用的人文德育环境,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周围有修养的人的带动,学生可以很快就进入到德育学习当中。中职学校要想创立一个良好的德育人文环境,就要求学校所有的教职工都要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德育的榜样。比如,学校可以先对教职工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然后让教职工在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将德育渗透到与学生相关的各个细节当中,如课堂教学活动、课间交流、课间活动等。而且在对学生进行生活管理时,也要将德育渗透到对学生的生活规范当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中职学校在管理教育方面的要求下,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在“管育并重”的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最终将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结语

与传统德育模式进行对比,中职学校在“管育并重”的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模式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职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渗透的德育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技术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作者:陈海清 单位:湛江市麻章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要: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个总目标开展工作。本文简述了在初中英语教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该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要注意实用性、艺术性、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关键词: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在整个初中的课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文的中心渗透一些良好的思想,但常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至于所达到的效果,他们则认为这不是英语教师分内的事。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个总目标开展工作。下面谈一谈我从事英语教学二十多年的一些认识:

一、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首先,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正所谓为人师表。因为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最终取得了较好结果。

其次,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英语文章的人物形象,以及国外的风俗习惯,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扩展学生的视野,加大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力求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精华,文章的美之所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能够感染学生的气氛来陶冶学生,让文章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让其领略国外的文化气息.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知识性的高度统一。

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决不能脱离课本,去空洞的说教如: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热爱学校 尊敬老师 团结同学等等思想;而到了初三年级时,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求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如:在教名人传记这一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在教科普知识这一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教文学名著时,可指出文中的主题思想,使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总体构想:把理想信念 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包括意志 性格 兴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 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有一次我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我就说:I m sure the classroom isbright. Do you think I shouldkeep the lights on or turn themoff?学生都表示应该关灯 我在黑板上写了 To save the energy 几个词,并补充说:We should try to save theenergy. I don t mind if you keepthe lights on when the room isdark. Sometimes we need electricityto make our room bright, but nottoday.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德育教育。

三、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艺术性

在英语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讲究艺术性;而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更需要讲究艺术性例如教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indeed 这篇短文时,我启发学生想像当时这位胖男人倒在地上的心理活动,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他当时一定想,他的朋友是一位虚伪的小人,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并非真正的朋友;有的说,他当时一定想到,真朋友见难就帮,假朋友见难就逃,像他这类朋友不交也罢;有的说,他当时一定想到,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护身者,是友爱和信赖的象征,我一定要交真正的朋友这一系列有趣的想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择友观。

四、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针对性

现在的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见识很广 从生理心理角度看,他们的身心正处在迅速的成长阶段,情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教师不再是唯命是从。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为此,我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使他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流露出真实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德育教育。有一段时间,电视台在播放一部武打片,一些学生因为晚上看电视,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作业未能及时完成,成绩也明显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 Lesson21 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Work munt come first. (工作第一)No pains no gains.(不劳而获)这两句话的涵义,并以报刊上刊登的关于优秀生因贪玩放松学习转为差生的事例,向他们说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些教师认为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能完成教学内容就很不错了,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不可否认,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如果经常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工作贯彻于教学之中,见缝插针,积少成多,那么学生所收效果将是难以估计的。

第6篇

经验,以中职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重点研究以"7S"管理理念指导计算机实训课,提升实训课的教学效

果、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7S"管理实训计算机中职

一、 "7S"管理现状简述

"7S"管理源自日本企业的"5S"管理,由七个"S"开头的词语组成:Safety(安全)、Seiri(整理)、

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su(清洁)、Shitsuke(素养)、Save(节约),是目前现代企业中非常

流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企业文化必然会影响到校园文化,这

也是中职学校深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劳动者,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学

校将企业的"7S"管理理念引入到校园,以期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中职学校在学习、实施"7S"管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校至开始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后就正式实施"7S"管理,建立学校管理的新标准

,大力向师生宣传"7S"管理的内涵,使得全校师生共同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三年来已在环境卫生、

寝室考核、教室环境、学生干部管理、德育教育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课的分析

1. 中职学生特点

虽然近年来大家对职业学校的传统观念有所转变,但是由于较长时间的影响,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

整体素质较差,多数学校的生源来自初中阶段的所谓差生、调皮学生,有的家长送来读书只是也抱着"帮

我看着别出事"、"混个文凭"的态度。中职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行为习惯较差、文化基础薄弱;

2自控能力差、缺乏学习兴趣,存在厌学情绪;

3处于青春叛逆期,易冲动、很敏感;

4缺乏感恩意识和责任心,是非观念不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引诱和误导;

5追求时尚,过分注重表外,存在攀比现象;

6思想活跃,敢于展示自我,敢于竞争,乐于接受新鲜事物,重视感情。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们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所谓的问题学生,重点在于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转变学

习观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愿意学习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给予有意识的鼓励,树立其自

信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学生尊重和关心,多与学生谈心

、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我校计算机实训课的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重点在于实训练习、能

适应岗位需求,计算机学科由于其自身特殊性更加重视实训,计算机实训课则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校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有演示法、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一般先

由教师演示、讲解教学内容,分析制作过程,然后再由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通过实训练习来理解

和掌握知识。中职学生喜欢计算机实训课,因为在实训室能直观的看到、亲身体验到练习的全过程,学

生接受知识比较容易,相对理论课程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传授,实训

课程充分考虑了培养和提升专业技能却忽略了德育教育。

设计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就业联系不够紧密,有的教学任务过于书本化,学生会质疑学的知识就业后能

否用上。

学生在课堂上主导位置不明显,主动学习意识不够。

三、 以"7S"管理理念提升计算机实训教学

1.实现专业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职业素养。

安全、节约: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计算机等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完全融入到了人们的

工作和生活中。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青少年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更是非常明显,学生对于网络中的

信息很容易接受,而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不良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观

念和思想,教育学生做到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操作计算机,注意用电安全

,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拒绝传播病毒、参与网络犯罪等。

清扫、清洁:很多时候机房管理员会向教师反映学生乱丢垃圾,机房卫生较差。将7S管理理念的清洁、

清扫与实训课堂联系要求学生"自扫门前雪",不管在校园任何地方都应该做到爱护卫生,把实训课的卫

生归纳到教学任务过程考核中。

素养: 每学期第一次进入实训室时组织学生学习实训机房管理制度,要求爱护机房设备,做到放学时自

觉关闭计算机,随手将椅子推到电脑桌下。所有细节都纳入考核,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展现

出中职学生的高素质。

整理、整顿:动画制作、网页设计、图形图像设计类学科在完成作品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素材、图标、元

件等,善于整理、归纳使得结构鲜明、工作界面简洁明了,提高操作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日常工作、

生活中最基础最常见的文件也需要良好的整理归纳习惯,有序分类存放文件,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存放、

节约计算机空间,更为使用带来便利;部分中职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担任办公室文员,在学校养成的良好

第7篇

关键词:中职;目标分步探索;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德育必修课程,是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新教材。它以发展中职生潜能为切入点,一方面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确立、构建和制定;另一方面探讨职业生涯管理的提升、实践、调整和评估,深入分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在深刻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条件的个人发展规划,增强自信,树立理想,并付诸行动,尤其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作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一、“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内涵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目前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传统德育课程的讲授办法,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部全新规划的德育课程体系,08年以前德育教师没有接触过;而且这门课程还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在教学技巧、教学控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均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与弊端。因此,建设适合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为主线,把每个教学主题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目标之中,以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这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目标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作用

1. 有利于重构教学体系。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与成才观念,反映在学习实践上,即每个学生都能设计出一份适合自己并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可以以这一学习目标为核心,按“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全面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形成“1个核心目标、5个分段目标、10个具体学习目标”的架构:

1个核心目标:一份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5个分段目标:树立职业理想、正确认识自己、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实施步骤与措施;10个具体学习目标:职业与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与职业理想、专业与职业、正确认识自我、分析环境与机遇、确立发展目标、构建目标阶梯、制订发展措施、就业与创业、规划的变化与管理。围绕着这些大小目标,课程里已经设置了“比一比” “查一查” “想一想”和“学以致用”等学习栏目,各种不同的目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这一系列的目标,也就完成了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同目标必须兼具层次性、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相应的目标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目标、分析目标、讨论目标并达到目标。

2. 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任务与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融为一体。教师在应用“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过程中,处于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将自己所要讲授的内容艺术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目标当中,使每个具体目标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并能通过完成目标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分步分析,积极探索,最后讨论总结,不仅能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也很好地实现了每个目标的德育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创设恰当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难易适中,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从而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3. 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我们不仅希望帮助学生掌握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还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决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反省和抗挫折等能力。在“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中,教师设计好目标后,要组织、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完成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并获得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经过探索理解,达成分步目标,也就完成了一项项的能力训练,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突出强调了学生的能力训练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思想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与信任程度。

三、“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应用

以笔者所任教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4个具体目标“正确认识自我”为例,简述“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的实践应用过程。

第一步:明确目标。首先,通过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了解自我的重要性;其次,将“正确认识自我”这个具体目标分解成5个较小的目标:你的兴趣爱好,你的气质性格,你的专业与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你的学习状况,你的行为习惯。这些具体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完成的最终任务。

第二步:探索目标。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借助一定的情景模式,如视频导入、故事导航、小组游戏和团体竞赛等形式,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目标的动机和兴趣,锻炼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认知水平及审美观念。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生合作或者师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例如在“你的专业与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的探讨过程中,可采用学生分组比赛的方式,哪一组学生可以完整地说出与自己专业对应的横向和纵向发展的职业群,说得越多,小组得分就越多。通过这种小组互动讨论抢答等游戏形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协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并且还能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个帮助是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提供的,或者是教师提出疑问和设问,或者是教师提出意见,甚至是在争论不同观点时,教师允许学生马上在教室多媒体平台上查阅资料,向外界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由教师一手“包办”,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三步:评价目标。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最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每个小组成员以图表的形式,把自己各方面的情况用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气质、爱好、习惯和缺点等方面;接下来,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小组互评完成后,教师请每组学生选出优秀代表上台进行深度的“剖析”: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何特长?社交面如何?做事踏实吗?耐心和毅力如何?创新如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自我领悟与完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中肯的自我认识” “最不中肯的自我认识”等等,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最后,教师对这堂课做出适当的总结。以上步骤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也真正地理解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人生的价值和职业规划的意义。

第四步:巩固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教师要积极地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指导》里的“思考与体验”来巩固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填一填” “选一选” “写一写”等栏目练习不仅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他们在攻克这些“小堡垒”的过程中能再次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在巩固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一生的奋斗过程其实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而要想战胜自我,首先必须尽量地了解自己,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挑战自我。

总而言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分步探索”教学法以目标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分层别类,由浅入深,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向中职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蒋乃平. 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8篇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缺少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不能完成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人才培养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信息时代,家校联系的方式在其渠道、方法和内容上都在悄然变化。家校共育是新时期的要求,也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如何借助于新媒体、新技术,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新举措,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概念简述

提到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甚至绝大多数人就把教育完全等同于学校教育。从教师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教师会认为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只会给学校带来负担;从家长的角度看,很多家长认为一旦孩子进了校门,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完全转移到了学校。再加上教师和家长之间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事实证明,科学的教育应该是一个立体式的完整体系,除应有学校教育之外,还应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其他教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一个共同的教育主体,行使共同的教育权利,承担共同的教育责任,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才是信息时代家校共育的内涵所在。

二、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初探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比如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学生在校动态,家长探讨育儿方法、分享育儿经验等,都可以依托网络来完成。家长们、老师们依托网络,或总结学生学习心得,或交流学生习惯养成,或分享学生成长趣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变得更快捷、更及时、更有效。因此,一些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化平台———学校网站、班级空间、家长课堂、家长群组等应运而生,使单一性家校沟通变成了多向性互动网络,让家校共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1.建立“学校网站”,展示校园风采

“学校网站”是学校的“网上名片”,一般设置有“新闻中心”“特色之路”“教育科研”“德育天地”“党建园地”“教师风采”“学生天地”“家长学校”等多个栏目,集中展现了校园文化、教师风范、学生风范、教育理念等,由学校网络管理员和各处室负责人进行信息及各栏目内容的更新。学校通知、校园动态以及每周工作等都能够在校园网站上呈现,给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了最快捷、最直观的信息。家长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指尖,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园最新动态等。家长如果有任何教育方面的困惑或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都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栏目中的“家校互动”板块,留言,学校相关负责人会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答疑解惑。总之,一所学校的校园网站不仅是这所学校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而且是这所学校和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是连接学校和家长的一座无形的桥梁,深受广大家长欢迎。

2.创建“班级空间”,记录学生成长

“班级空间”是“班级名片”,是班主任以班级的名义,通过互联网建立的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平台,所有班级成员共享“班级空间”内的信息、资源。“班级空间”设置“成长日志”“家庭教育小贴士”“家长留言”等板块。班主任将学生在校动态、优秀学生作品等在“成长日志”板块上,帮助学生记录成长足迹,同时也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全面的了解。利用“家庭教育小贴士”板块,可以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家长们可通过该板块分享育儿经验,共享育儿智慧,相互学习,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得以推广,全面提升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倾听家长的声音,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家长留言”板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时空限制。家长们的真情留言,老师们的用心回复,在家长和教师之间筑建起家校共育新苗的坚固桥梁。家长在这种交流方式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家校共育也会更加高效、更有价值、更有活力。

3.开通“家长课堂”,共享育儿经验

学校搭建“微校园”平台,为家校沟通增砖添瓦,成为家校沟通的新阵地。通过设置“微官网”板块,及时学校通知和校园动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近期工作开展情况。“班级圈”板块,成为每个班级打造最及时、最亲密、最纯净的班级分享平台。在班级圈中,家长和教师可以自由分享孩子成长的乐趣,交流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家长课堂”是“微校园”平台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定期推送一些最实用、最具代表性的家庭教育案例供家长们参考学习,让家长们可以从中汲取“精华”,选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亲子教育上,从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学校教育助力。

4.建立“家长群组”,促进家校交流

如今,电脑和智能手机已走进千家万户,而微信和QQ等软件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班主任、老师通过建立微信“家长群组”或者QQ“家长群组”,突破以往家校交流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在群组内学生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可以把优秀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活动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在群组内进行展示,既鼓励了表现优异的学生,也让其他学生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学生优秀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也可以在群组中分享展示,大家互相观摩学习,共同成长进步。家长也可以在群组中学生在家动态,如读书记录、练字打卡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负责引导,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负责监督,家校共育,助力孩子成长。

第9篇

关键词: 品德课堂教学 养成教育 德育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品德课程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道德上的规范训练。以品德课堂为主阵地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可把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由“知”导“行”,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品德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并逐渐内化成道德素质。基于此,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教材教育内涵,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在品德课堂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认识品德课对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新型的德育课程。从课程性质看,它们都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提出:“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课程的这一定位决定了课程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着眼点。“学习做人”就是要引导儿童做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独立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社会人;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素养和全球意识的现代人。因此,充分认识以品德课堂为主阵地,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抓住各年级的训练重点,抓住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把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把教育内容做小、做细、做实,由“知”导“行”,引导学生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在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交流中逐步实现其社会性发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还要把握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学习做人”。品德课堂尤其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发掘品德教材中固有的养成教育因素

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主要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提高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纵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突出养成教育的地位”是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遵循《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认知和行为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实际,充分发掘教材内容固有的养成教育因素,有目的地进行了良好习惯的培养,进一步落实养成教育,提高教学实效。择其主要简述如下。

1.低年级:教材体现“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成长的需要,突出入学教育,重点培养:追求上进,热爱学习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的教育,以及以家庭活动为背景,进行爱父母长辈、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教育。教材按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习进度要求孩子学会健康、安全、愉快、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比如“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做个“不说谎,诚实的孩子”,等等。

2.中年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指导、情境辨析,精心创设活动情境,提炼儿童的生活素材,提供典型范例,等等,从小处着手促进养成教育。如《说声“谢谢”》(人教版《品德与这会》三年级下册),通过“谢谢”一个简单的礼貌用语,让学生学会感谢、学会尊重。《通信与生活》(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这个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懂得通信礼貌,遵守通信的法律法规,将看报、听广播、上网查资料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

3.高年级:凸显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像(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二)“社会文明大家谈”这一则教材列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等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在实际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让学生走进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分析,去思考,明白一个人的一言一行虽然很平常,却反映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道理,进而促成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借鉴,从而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综上所述,品德课程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生活场景切入,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作为教学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做事。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学会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联系当地的社会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所遇到的现象,吸收到课程内容中,不断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的质量。

三、探索品德课堂落实养成教育的方法

品德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超越文本、体验情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必经途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品德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

1.加强行为训练,重视道德实践。在一定意义上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道德行为只有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训练,才能养成道德习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本着回归生活的理念,设计了很多符合儿童生活特点的主题,有利于教师进行行为训练。如《校园铃声》(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孩子们“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学习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形成规则意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让孩子们明理:“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本摆整齐,专心把课上”,“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先举手后发言”,“上课做到眼到、耳到、嘴到、心到。”并以此作为行为规范要求孩子们每一节课都做到、做好。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不断强化孩子们的听课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学习。西方教育界流行三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完全理解。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品德体验课强调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孩子们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如《家人的爱》(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这一专题中,就安排了一个生活体验的小活动:“护生鸡蛋”。根据教材安排,我们开展了“护蛋大行动”,让孩子们也过把“鸡妈妈”的瘾。活动中,为了使生鸡蛋能完好无损地“生活”一天,有的孩子给鸡蛋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纸,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有的孩子把鸡蛋放进了瓶里,可还是碎了;有的孩子鸡蛋打碎了,一整天都垂头丧气的……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还写下了“护蛋日记”详细地记录下他们护蛋的感受。“护个蛋真不容易,我担心它,上课常分了神,结果老师说的问题一个也没听进去。下了课,也得小心翼翼护着它,不敢出去玩。”“我该睡觉了,我想把鸡蛋放在哪里安全呢?最后,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上。忽然,一阵风把我的鸡蛋吹掉在地,我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惊醒了!一天下来鸡蛋虽然没破,却把我累坏了。”“唉!养个蛋都不容易,爸爸妈妈还要把我养大,可真辛苦啊!”

通过“护蛋活动”这样真切的体验,孩子们认识到父母把自己拉扯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也只有通过体验和感悟所得到的这种体会,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才会使孩子自觉付诸行动,关心孝敬父母。因此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们从体验中学习,彰显教育无痕,是落实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3.注重言传身教,增强榜样说服力。《苏氏家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能然者,生而善教也。”言传身教何尝不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人的很多习惯都是模仿来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并下意识地模仿老师的言谈举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力量绝非教科书、道德说教所能代替的,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道德信条,它是教师用生命对孩子的教育,它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是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注入孩子们的心田。像我们教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老师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仪态万千的绅士与淑女,遇到学生不妨先打声招呼,得到孩子的帮助真诚地说声“谢谢”;要求孩子“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教师平时也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搭肩来不勾背,安安全全走下楼”,教师在平时的上下楼梯中也要严格遵守“上下楼梯靠右走”的守则……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把言传身教当做是落实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因为“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4.课外延伸,促进知行统一。陶行知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如果教学成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口头上,那么教育就只会是一首流行歌曲、一颗小石子,只在短时间内稍微荡起一些涟漪。因此孩子们在课堂上受到教育后不能就此了事,还要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时机,为孩子提供践行道德的机会,使课程延伸到课外扩展到家庭与社会中,让课堂的教育作用辐射于整个生活。

比如,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教师除了让孩子在课堂上明白,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益健康也是文明的表现这个道理,还应设置相应的调查表,与家长配合了解孩子平时饮食和个人卫生的情况,并组合主题班会开展“小小营养师”“卫生小卫士”等主题活动,及时跟踪评价,促进孩子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如上所述,我们开展了“护蛋行动”后,孩子们明白了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那么怎么把这刚刚点燃的感激之情化做持之以恒的行动?我们的做法是利用每天晨会的十分钟,引导孩子反省自己,“今天我给人家添麻烦了吗?谁帮了我?我最感激谁?我跟人家说谢谢了吗?”让孩子说说为父母、为老师、为同学做了哪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熏陶教育,孩子就会懂得爱需要反馈与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因此养成教育必须立足于课堂,延伸到课外,只有延续课堂的热情,恰当地导之以行,才能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一颗颗善良的种子,成为孩子们生命中一股清亮的泉水,洗涤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四、品德课堂落实养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要浅显、通俗,忌深奥。对于儿童来说,养成教育不是用深奥的说教可以教育好的,也不是用抽象的规则可以教育好的,因为道理与规则总是像过眼云烟一样,被他们忘掉。所以道理要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容易记住。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将课文的重要情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编了一首儿歌:“眼睛是个宝,生活离不了,保护视力我牢记,健康安全生活好。”引导学生牢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爱护课桌椅》一课,就用“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弄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总结学习内容。儿歌通俗浅显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很容易让学生记住规范,自觉约束自己,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忌生硬。教育契机是经常大量出现的,但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时教学契机又是稍纵即逝的,所以要及时利用。比如培养儿童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如课间操时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接过班干部分发的作业本,最好道一声“谢谢”;下课了跟老师道别,要记得说声“再见”。此外,到商场购物、乘车买票、外出旅游等机会,都可以提醒和训练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好礼貌用语。如果错过这次时机,你再教育孩子要使用礼貌用语,就显得生硬,效果可能不好。

3.活动方式宜灵活多样,忌呆板。活动性是品德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方式宜灵活多样,如:游戏式活动,竞赛式活动,表演式活动,观察式活动,展示式活动,体验式活动,等等,多样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乐学好学,使学习成为生命的体验过程。

4.训练要持之以恒,忌半途而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行为训练要有耐性,忌半途而废。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小至一个坐姿,大至学习方式,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长抓不懈,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方能养成。一阵风一阵雨的教育方式,是不能使良好习惯在孩子身上生根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几堂课、几个活动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为此,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常抓不懈,力求在品德课和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磨炼,为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