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0 10:00:29
导语: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本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比较繁杂[1-2],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如网络安全、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网络编程和网站开发等课程的学习效果[3-4]。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教学内容,需要安排较多的学习时间,才能将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安排两个学期来学习计算机网络中从底层到上层的知识较为合适,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网络的理论知识点,并有足够多的时间参与实验。当前主流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主要围绕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四层模型组合后的五层模型来讲述,比如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时的分配。
在教材提出的五层模型中,物理层涉及较多的通信网内容,知识点多且分散,但该部分并非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点,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在内容上有较多变化:旧版教材中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包含的一些网络技术已被逐步淘汰,教材仅以PP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作为代表协议进行介绍;网络层也仅限于与IP协议相关的内容;运输层内容变化不大;应用层的一些非主流协议(如FTP、TELNET)也逐步减少了篇幅,同时引入了应用进程跨网络通信内容的介绍。在介绍完整体模型后,教材还引入网络安全、无线网络、通信网络等其他内容。
1 课程群结构
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笔者发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拆成几门课,以小型课程群的方式进行教学,获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小型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互联网原理与应用、现代通信网概论。这4门课不仅涵盖了传统计算机网络的内容,还包含了一些主流的网络技术,同时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中,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在内容上完整地包含整个TCP/IP协议栈的内容,这部分是整个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为学生后续学习网络编程、网站开发、网络安全、网络系统集成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内容分布上,计算机网络强调底层通信协议,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强调对高层应用的理解和开发能力,现代通信网概论从横向角度对网络技术进行了?U展。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的配套实验课,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验中,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群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起到打基础、长内功的作用,其基石作用在专业培养中不可欠缺。
1.1 课程学时学分与内容分配
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小型课程群的过程中,在学分设置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占4学分、0.5学分和3学分;现代通信网概论属于专业方向课程,占2学分;每个学分分配18个学时。在课程安排上,第4学期开设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第5学期开设互联网原理与应用,第6学期开设现代通信网概论。
课程的具体内容分配如下:计算机网络讲述五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中的IP协议、运输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在前者的基础上,完成5个验证性实验;互联网原理与应用除了讲述五层模型中的IP路由、应用层协议,还强调基于SOCKET API的网络编程、基于RPC和RMI的互联网应用开发,配合3个课程实验;现代通信网概论作为知识点的衔接课程,介绍当前或曾经出现过的通信网技术,比如通信网中的传送网、信令网、传统电话网、IP电话网、移动通信网、ATM、接入网技术等内容。
1.2 教材选定情况
在教材选择上,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虽然对底层协议讲解较多,但应用层协议方面不够深入。Comer D E编写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对应用层协议介绍较多,但在章节安排上没有完全按自底向上的方式编排。Tanenbaum A S编写的经典巨著《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对每部分都有详细介绍,但全书知识点太多,接近800页,不太适合作为师范院校的教材。
当前的解决方案为:计算机网络继续使用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但互联网原理与应用使用Comer D E编写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对课本中不够详细的内容,应通过教学课件进行补充介绍。主讲教师在课堂上给出足够的解释,同时标注参考书籍和参考网页内容,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现代通信网概论使用杨武军副教授编写的《现代通信网概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使用学院自行编写的实验讲义。
1.3 教学新形式
从课程群的内容可以看出,整个课程群其实围绕着“如何将信息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这一问题逐步展开。重点内容体现在TCP/IP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协议及相关技术。难点在于学生学完所有内容后,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整地回答前面那个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问题和问题的答案有清晰的理解,在计算机网络的第一堂课中,任课教师抛出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每讲到一处知识点的时候,适时地将问题结合起来,提示学生当前知识点与问题的关系,该知识点解决了问题中哪个细节,从TCP/IP协议的底层一直到应用层,层层强化内容与问题的关系。在讲授现代通信网概论的时候,从横向角度扩展,向学生解释在不同环境下通信网络或计算机网络如何根据不同环境不断变化技术手段,进而解决这个最基本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笔者发现,采用这种小型课程群组课的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上机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较牢固地掌握这些课程的关键内容,并对网络工程的全局架构有一个整体认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 ?n程群实验教学内容
作为理论的实践部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网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设计初衷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并在动手过程中提出问题,鼓励实验者自行寻找答案并进行理论解释,从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门课程共包含5个实验,覆盖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分别是以太网抓包实验及网线制作、小型局域网设计与VLAN配置、静态路由配置、ARP抓包及ARP欺骗设计、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分析。
互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包含3个课程实验,与前者不同,实验是课程的一部分,不单独计学分。3个实验分别是SOCKET网络编程设计、应用层TELNET和FTP协议分析、应用层HTTP协议分析,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网络编程程序和3个协议的抓包分析实验。
实验配备专门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共有5个机架,每个机架安装2台二层交换机、1台三层交换机、4台路由器、4台电脑。在保证人手一机的前提下,每次能容纳20名学生完成一个批次的实验。
实验前,教师提供实验指导供学生预习,一些稍难的内容(比如机柜中网络环境的搭建、如何用PC机配置网络设备等)会在实验前进行简单讲解。实验过程中,主讲教师和2~3名研究生在现场辅助学生,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见问题包括抓包软件无法捕获数据包、ARP欺骗实验无法实现欺骗、添加路由后网络无法连通等。对于遇到问题无法继续实验的学生,指导者会先进行原理分析,启发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重点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从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的结果来看,两门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识记关键内容效果明显。这些实验对学生深入理解报文格式、协议原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动手“折腾”。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70-02
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现在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基本上是由理论课程和实验环节两部分构成。在教学方式上基本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适当使用一些板书。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课程涉及知识广泛、重点不明显;与网络发展的现状有较大的偏离;理论介绍和网络的实际使用出现脱节现象等。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由教师根据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进行取舍,而很多教师由于没有自己建网的实际经验,难以把握教学内容,难免会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
1.理论基础问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主要以TCP/IP参考模型为理论基础,虽然TCP/IP协议获得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是目前Internet的理论基础,但该协议本身仅提供TCP/IP协议簇的相关应用,协议本身不是通用的。另外,该协议层次划分不合理,未能明确区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也不利于作为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但目前各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所选教材大同小异,都以理论为主,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无法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网络应用。授课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在授课过程中,未能融合主流技术,讲授内容仅仅局限于书本,甚至讲授内容还是多年前的知识。目前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原理,主要讨论OSI/RM 7层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核心是协议,包括协议的基本功能和内容,但协议间的联系、协议采用的方法、技术与应用等内容比较缺乏,学生的理解也就停留在各种协议的具体内容的记忆上。
3.教学模式不合理
学校教学内容主要针对OSI和TCP/IP的体系结构,特别是关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是不易理解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既不适合讲授网络知识,又缺乏实践操作,不利于学生网络层次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对实际网络环境分析能力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的课程,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结合,需要课堂和生活的结合,需要教学和市场的结合。目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简单的以灌输方式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更忽略了学生课外的学习过程,不仅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热情;更磨灭了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实践教学薄弱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特别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但是,教师往往更注重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认为计算机网络的实践主要是验证性实践,实践课依附于理论教学,从而导致实验内容不系统、形式松散,甚至没有实践课,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薄弱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对网络原理知识感到抽象和空洞,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不佳。[1]
上述情况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而对身边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缺乏认识,更谈不上与课程教学的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进行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改革方案
1.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调整优化计算机网络的授课内容,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核心,只有内容符合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良好应用并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IUC)以及济南大学的2011年秋季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对比分析,[2]如表所示: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内容近似,涵盖计算机五层体系结构、TCP/IP协议和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知识。济南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因为大部分是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这个专业学生在后续学年会陆续开设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课程,因此在内容设置上没有覆盖此内容。但是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后续没有对应课程,所以要调整课程内容,增加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内容。而网络程序设计的内容也是济南大学欠缺的部分,国内各高校中西安交大课程中涵盖此内容。对比国内高校,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网络程序设计。在此课程中,程序设计占最后课程评定分数的30%-35%,如下图所示。在美国同一所高校中,不同的老师讲授同一门课程时,评定分数的标准有差异,但是总体上分类相同,百分比略微有不同。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信息方向的学生而言,程序设计是未来工作的必备手段,因此应该增加网络程序设计的内容。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特点,经多年实践,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目的。第一,丰富教学素材,多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既简单直观,又能提高课堂效率。第二,针对协议应用,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协议在案例当中的应用过程,能够形象化协议的概念和理论。第三,实行仿真环境实践教学。可以依靠网络设备仿真软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并配合以具体案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结合国外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的先进经验,采用启发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国外高校教授在上课时,会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并不断问学生对所讲内容是否有疑问,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并给予解答。还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求学生看不同专题的文献,并在课上进行讨论。因此,我们也探讨启发式学习的课堂教学,希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教材为基础研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质疑、探讨问题和表达他们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社会对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更应加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除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外,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也是整个课程建设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开设何种试验,如何开发试验将是学校下一步进行重点改革的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37-02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而且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中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实践性非常强。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中职学校计算机的相关专业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以培养大批懂网络会管理的技术型人才。而由于中职学校的培养日标及学生的理论基础等的因素,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不可能照搬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及模式,所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二、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仍然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还基本以老师讲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条件跟不上技术的发展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与网络应用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调整、网络设备的配置等。
3、网络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应用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以OSI模型为基础,讲解各层结构和通信协议的原理,而实际的网络应用中却是以TCP/IP协议集为主,这样导致教学内容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优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材时务必仔细、科学,务必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来科学选择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应遵循“淡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应用”的原则。
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实用性”原则而有所增删,例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均以OSI七层体系结构为基础内容,实际上,OSI在网络应用中是很少见的,它只是描述了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方法和规则。其参考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因此,在规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更加具有实用性的TCP/IP体系结构上。
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因此,在制订教学大纲时应将比较前沿的网络技术引进到教学内容中,并删除一些已经过时的知识。例如将已经不太常用的集线器(HUB)、X.25等内容删除,增加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方面的内容,再引进一些更前沿的知识(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等),供学生参考。
2、尽可能多的采用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情景的差距,还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1)设计好任务完成的步骤。在对学生进行任务教学的时候,教师的身份是点评者。例如当所举的任务进行到需求分析这个步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成为一名分析人员,去思考要向客户询问什么。这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关键与中心环节。教师除了对方向性进行修正之外,不要随意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否则,任务教学将流于形式。
(2)正确处理任务中会产生的错误。任务之所以称之为任务,就是因为在其中包含了众多的问题、矛盾以至冲突,即便是最成功的任务,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但是这些错误也是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所以,将任务中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暴露出来将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
(3)角色扮演。在网络任务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工程商、客户、供应商等,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大家共同讨论、协作,从成本、收益、工程难度、进度等各个方面思考该如何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3、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重视仿真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不能仅仅为了验证理论内容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学以致用和扩展学生的视角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完善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案为前提,同时可以采用仿真实验。例如利用交换机模拟软件,通过仿Web界而来模拟一层/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包括基本的IP设置、VLAN设置、路由设置等,可以进行基本的局域网模拟实验。学生通过这些模拟操作,增强了他们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其次,规范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是以实验教材为参考的,实验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操作。所以,在编定实验内容时应对每一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背景、注意事项作出明确的说明。
4、做好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点:教学形象生动,把大量的图表提前准备好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展示更多的信息,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然而,很多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这样等于把多媒体课件变成了电子讲稿,失去了它本来应有的意义。
笔者认为,在授课过程中仍然要坚持以板书为主,多媒体教学则应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出现在课堂上,多媒体应更多地表现为图形和动画,才能使得讲课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包含很多有关某种技术工作过程的内容。根据笔者的亲身体会,如果在黑板上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但占用大量篇幅和时间,而且很难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些内容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再附以教师对每一个过程的描述。这样做不但可以降低讲解过程中相关文字描述的篇幅和难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继续教育
目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自于多个学科,同时该领域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新服务层出不穷,这些都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实用技术,增进良好的科研素质,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这对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结合,需要课堂和特殊实验环境的结合,需要教学与市场的密切联系。而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课程本身特点的要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以“教”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环节,枯燥的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学科本位”,课程以学科形式出现,过于强调理论的指导性,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理论基础扎实,适合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但工作适应性差,工程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工程师的需求。结果造成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网络人才,另一方面许多IT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内容基本依靠记忆,很难整体把握计算机网络的全局。虽然目前学生均在使用因特网和一些网络工具,例如网页浏览、BBS、FTP、QQ等软件,但是他们却无法规划一个简单的网络,不知道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多数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没有从事过具体的网络设计、网络规划等工作,缺乏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些都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2.理论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
为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跟踪计算机网络发展动态,将重于理论的国内外计算机网络优秀教材与重于实践的国内外网络公司的培训教材相结合,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科学、更合理。国内外网络公司,比如H3C、锐捷等国内大公司,都建有网络学院,它们不仅拥有强大的网络技术研发实力,而且拥有完善的网络技术培训认证体系,还依托其强大技术实力,在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国内高校网络与信息专业教育现状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与高校广泛合作。
计算机网络是发展最快的一个技术领域,该课程必须不断跟踪先进技术,不断修订教学教材,删减过时、过深的内容。比如,简化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的如X.25、帧中继技术等部分内容,增加当前主流的物联网、路由器技术、无线局域网,以及网络安全与大中型网络构建和管理等内容。
为了使学生在课程的开始就提起兴趣,理论课将一些因特网应用作为“概述”内容部分讲述,其余的课程内容仍然遵循传统方式以层次协议顺序讲授,以国内外优秀教材为基础,在相关的部分增添公司网络学院所使用的培训教材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内容,以及比较简化、形象的论述。
3.注重实验教学环节
“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鲜明特色。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学科是一门直接来源于实践需求、服务于实践需求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它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理论性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而课程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单列实验课,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材,以及实验教学参考书,单独设定学分,规定计划实验学时。按照大纲,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实际上就是实验教学实施流程的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其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不同。实验类型一般有: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其中演示、验证、操作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完成较低层次的目标;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高级实验,完成高层次的大目标以至总目标。探索性实验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
4.计算网络教师的继续教育
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数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这对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大在校教师的再培训力度。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要求他们在毕业前必须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如果教师本身都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话,很难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所以,非常有必要让一线的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锻炼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如果有可能的话,实行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办学,将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5.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迅速扩大,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小规模公司,以及各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网络管理人员的需求都与日俱增,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及系统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随之走俏。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前景如此广阔,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做到充分调研,合理设置专业的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实现对口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敏琴.浅析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改革[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108-10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教学方法 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技术,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适应社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高素质的实践操作人才。《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既涉及到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知识,又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因此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宽,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紧密结合。因此很多老师感觉这门课不好教,学生也觉得不好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的实践,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跟不上实际,学生实践能力差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对于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体系结构的同时,侧重于网络的应用和实践,以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较快,一些新技术在教材中很难找到,很多新技术、新应用领域并不能及时地作为教材内容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另外由于教学实践设备的欠缺,很多实验项目无法进行,也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方式手段不合理
首先,教师教学“以教师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着眼于教师的“教”,强调的是教师讲授的系统性、条理性,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环节组合,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能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不能有效地进行矫正补救。因而使得教学过程不科学、不合理,教学中的缺陷日积月累。就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出现了诸如“一言堂”、“满堂灌”等弊病,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奴性”学习的情况十分突出。其次,教师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材中的知识一般以理论为基础,重理论轻实践,尤其象网络中涉及的设备、技术等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而我们采用的教材一般跟不上变化。更何况是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密切的课程,如果在教学中还采用以教材为中心,就会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优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该课程的讲授应遵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原则。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理论,所以要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并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理论和技术。
1 重点讲解OSI参考模型和CSMMCD协议
OSI参考模型把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从功能上划分为7个层次,网络用户在进行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7层协议。OSI参考模型十分重要,是学习和了解网络的基础。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OSI7层模型结构以及每层的作用,但因为这章理论性比较强,如果直接对学生讲解的话学生不容易理解,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将它类比为写信的过程,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来讲解,使得学生们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增强。此外,以太网访问控制协议CS-MMCD,在计算机网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协议因为比较复杂,不容易记忆,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总结了八字口诀:“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加深、加快了学生对这个协议的理解。
2 着重讲解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
交换机和路由器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设备。以往的教学模式是重理论轻实践,很多学生学了网络原理,但面对一个交换机和路由器还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我们教学中应该根据我们的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做交换机与路由器的一些基础实验,如VLAN的划分,RIP路由的配置等,以实验来带动理论的理解。
3 以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补充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理论结合实践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不断引入最新网络技术,如移动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蓝牙技术、ATM技术等,全面介绍最新网络理论和技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前沿。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 基础理论采用讲授法
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我们一般采用讲授法,以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构建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授过程中我们要求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具体方法:一是要求教师对讲授的问题及时向学生提问。对于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要及时作进一步的讲解;二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随时可以打断教师的讲解举手提问。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如何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笔者采取的方法是随机抽样调查法。具体做法是,在每次讲解一个重要问题后,随机调查几个学生,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否掌握。为了做好调查,在调查的时候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如实回答是否掌握,回答的语言极其简单,只回答“是”或“不是”。二是要告诉学生回答的结果只作为调查的数据,不计入成绩。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将该问题重讲一遍还是继续讲解其他内容。一般来说,一个问题的讲解要让90%以上的学生能真正掌握,对于个别学生没有理解的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 成熟技术采用导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它包括“给出问题一自学一答疑一学生回答一教师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它要求以技术点为单位,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然后通过自学给出口头或书面的回答,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和总结。
例如,在讲解RIP路由协议时,笔者采用“导学法”。首先由教师给出学习问题:如何实现路由节点的动态增删?并且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示:定时发出检测信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下课,课后通过自学和查资料,对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写出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3 新技术采用研究法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针对这个特点,我们采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法”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出研究性课题,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与综合有用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
4 总结采用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设计案例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内容进行认识、讨论、质疑,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网络系统有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在课程结束前,可以重点剖析一个大型的网络。比如以某商业网或校园网作为案例。笔者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就选择本校校园网作为案例。从建网的背景、拓扑结构、主要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选择、各主要站点的配置(操作系统、协议、管理软件等)到日常维护,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再结合日常的应用加以讲解,使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通俗化。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最后总结,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理论到实际有了一个全面、彻底的认识和理解。
5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网络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35-02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存在以教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机械地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教育缺乏创新模式。在网络技术的教学中依然大量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现阶段的网络技术教学中很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满意的状态。同时传统的考核手段使得学生通过大量记忆来实现知识的掌握,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较差。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差,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
(二)偏重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结构抽象
由于网络理论和网络实验的深入研究都需要消耗个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发展会有许多不利影响,因而很多教师只是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有较成熟的认识。并且常见理论课教师对实验部分不够重视,相当一些学校只是象征性地开展网络实验,实验室小,设备陈旧,软件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社会需求同样反映出当前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教学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学生网络操作与管理能力差等局限性。
(三)不考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实行专业一刀切的教育模式
不考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实行专业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水平不理想。在当前中职学校中,学生的构成较复杂,既有来自大城市的优异学生也有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不同,给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除涉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类基础课程外,还涉及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而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是其他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如中小型网站建设、Internet的连接与使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很难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网络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面对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理解困难,这势必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
此外,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造价昂贵使得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等也是导致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因素。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进的措施
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出符合当前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笔者结合近年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就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以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采用优良的网络实验教学设备
网络实验教学设备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基本保证。因为不同的网络实训教学内容对教学设备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实验,有的实验项目需要五台路由器才能完成,有的项目需要三台交换机才能完成。实训教学所需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总价可达到几十万元;网络安全实验,需要多台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网络布线实验,需要一个功能完善的布线实验墙。因此,学校应改变以往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加强对网络实验教学设备的重视和投入,这是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保障。
(二)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以粉笔、黑板为主导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已逐渐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利用幻灯片、投影、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对提高网络实训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使用设置网络课程服务器地址,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下载查看资料,上传保存数据,远程学习课程等。随着教学手段的日益多样化,我们应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讨论教学等方法。例如:网络配置OSPF 路由选择协议,利用架设校园网这类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OSPF协议内容,掌握如何创建和配置OSPF区域;通过交换机访问其他网段的计算机,通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主机的过程;域名与IP地址解析等过程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过程,利用传统方式教学方式讲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看便知。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实训内容布置学习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言,弥补个人学习的不足,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教学内容拓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对于某些网络设备的学习,只注重了工作原理,而忽视了应用的细节部分(或许是因为这些内容属于其他课程)。如网卡的学习,主要介绍了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纯理论不枯燥,学生反而会觉得理论能指导实践。课程在网络应用技术中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www服务、FTP等的理论内容,如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既枯燥又难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重新认识。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纯理论的教学也会变得绘声绘色、张弛有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四)加强实训教学管理
应确保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符合实训内容要求等。同时,要使学生有组织有秩序的按照实训教学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可以编写实训指导书指导学生实验。此外,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技术操作氛围,让学生在设施优良、环境真实的实验实训室中接受实践教育,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五)推广新成果,应用项目教学法
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断取得一些新的成果,项目教学的推广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很适合采用该方法,例如,在中小型网络建设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把各种服务器的架设,当做一个个项目。通过使用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面对各种服务器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学生通过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领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在未来步入社会时,满足企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当前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使我国尽快实现经济信息化、早日与发达国家接轨,必须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教育网络化等各方面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金融与商务电子化、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当今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熟悉网络协议以及网络的一些具体应用,掌握网络组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依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后,可将该门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个部分。
结合培养目标,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在课程理论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把握计算机网络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高职高专理论教育的“必需、够用”原则,将理论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网络应用四个部分。其中,网络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重点介绍以太网技术和交换与虚拟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重点介绍广域网技术,网络应用部分重点介绍TCP/IP协议体系和网络系统与服务等。在这四个部分的基础上适当介绍Internet接入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使整个理论体系更加完整,更加合理。
结合能力培养,按阶段组织实践教学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可将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为:熟悉网络架构,识别常用网络设备;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测试等技术,以太网和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的构建、安装、配置、测试技术、子网划分技术等;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为: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技术;第四阶段的教学目标为:掌握网络的应用技术,包括DNS的配置、FTP的配置、Web站点的配置、电子邮件系统的配置技术及网络安全维护技能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因此,在每个理论教学模块结束后,都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经过不断的、积极的探索,改变以往单一、单调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的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根据理论知识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概念较多,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对与网络基础理论的应用息息相关的新技术,例如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安全、多层交换技术、防火墙技术、路由器技术等几个热门方向,可在教师的综合指导下,以单个学生或分组提交论文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进行归纳总结式的自学,使其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及对专业新动向的敏感度都会有较大的提高。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题目难度要适中,太难或太容易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2)专题要贴近实际应用,符合计算机网络应用及其发展方向;(3)强调必须经过充分思考,防止个别学生照抄照搬现成的文章。为防止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交的论文打分,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借此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认真思考。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了避免计算机网络原理部分的枯燥乏味,应该将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原理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理解全面,记忆深刻。可以参照国家级精品课的标准,使用PPT、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实授课过程,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提供课件、授课录像以及试题库,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方便学生课外学习。
采取互动式、启发式等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将提问制度化,并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与期末成绩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提问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是教师自问自答;二是问学生,在关键点提出难易适中、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的问题;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活跃思维;四是在下课前给学生提出课后思考题,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余时间。另外,在习题课上留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并讨论题目。这种方式除了可以给学生提供发言的锻炼机会外,还可以使教师真正了解什么知识才是学生感兴趣的和迫切想要掌握的,以便及时调整讲课方式和知识重点。
将网络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高职高专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就应当强调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并被广泛承认的认证考试。具体到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应该在课堂教学之余,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对就业有帮助的认证考试,如微软认证、思科认证、网络设计师考试、锐捷认证等。在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的习题课上,教师提供相关认证考试的理论与实际题目,并予以讲解。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证考试的形式及题目的难易程度,帮助学生找到具体的方向,增强考试的信心。
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网络系统有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课程结束时,教师可重点讲解一个现成的网络,如校园网。从建网的背景、拓扑结构、主要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选择、各主要站点的配置(操作系统、协议、管理软件等)到日常维护,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再结合日常的应用加以讲解,使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侧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减少不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培养目标,突出实用部分,把模拟组建和管理局域网作为实验的重点。根据事先制定的实验实训大纲,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操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组建计算机网络打好基础。
改变传统考试方式,推进考试改革
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形式存在很多弊端,早已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对此我们采取了分阶段的考试方法。在每个理论模块学习结束后,针对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及时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从终结性教学测评方式向形成性教学测评方式转变,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小论文、阶段考核、评价专题发言以及实验实习报告等,增加平时成绩所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高职高专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如何使《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更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如何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技能,应该是我们今后不断探索的课题,也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总结,虚心学习成功经验,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高职院校;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如果进行得好不仅可以巩固有关课程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参加工作后能立即上手,学有所用。网络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而对一般对高职院校网络实验室讨论最多的是经费投入不够、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教学如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硬件条件只是一方面,开设实验、实验过程、综合实验、评价体系这几个方面同样不可或缺。
一、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设计实验
计算机的网络实验设计要以网络专业学生的最终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来设计实验,每项能力均都应相关的实验与之应对,每个学生都应具备以下的实验动手能力:
(一)网络组建能力
如网络综合布线能力、局域网络组建能力等。设计该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对网络的规模、设备、应用等进行设计,完成网络的组建。这类实验主要有:双绞线缆制作实验、对等网的组建、局域网组建、交换机级连和配置实验、二层交换机的管理、三层交换机的管理、交换机软件版本升级实验、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实验。
(二)网络管理能力
如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网络认证、计费管理、性能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该类实验主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这类实验主要有: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配置、Web方式的管理实验、MAc地址的绑定实验、VLAN配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实验、配置安全的ACL实验、路由器单臂路由实验、配置动态路由Ospf实验、NAT网络地址转换的配置实验、网络的流量实验、带宽监控维护实验等。
(三)网络安全监控能力
网络安全监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攻击能力和防护能力,能够应付一定的网络攻击,并且能对安全设备进行配置。这类实验主要是:防火墙的配置实验、网络监听实验、操作系统安全实验、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实验等。
二、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把握
实验室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轻松,但是不注意,实验课可能会成为一堂自由活动课。因此,必须制订一套制度和方法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学生实验的监督和检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做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提高。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解决相关的职业中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中,加强学生故障排除的能力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学生组队讨论、自行进行解决,指导老师只提示,不给出具体原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排错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综合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作用非常关键
计算机网络实验类型有很多种,其中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完成较低层次的目标;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高级实验,完成高层次的总目标。
在前面所讲的网络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和操作性的实验,学生只是起到机械的验证工作,并没有加入自己创新的内容。所以,当前面所述的实验都完成后,就要进入综合实验阶段。
在综合实验中指导老师只给出大的方向性的要求,对具体的问题不作出规定。如组建校园局域网的综合实验,指导老师提出实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网络拓扑,自行设计VLAN划分,自行规划IP,然后要学生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建起来。不同的学生想法不一样,那么学生规划出来的网络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也很大。在学生组建校园网的这个综合实验中,学生不仅要完成物理的网络组建工作,还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IP地址规划、VLAN划分等工作也包含在内。另外,在综合实验中最容易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排除故障的能力,往往单个实验中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机率小一些,但到了综合实验后要考虑的问题多,出现问题的机率也增加了很多,并且往往出现了故障后将导致后续的实验无法进行,所以在综合实验中看到学生非常忙碌,群策群力的情景相当常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四、对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网络实验中,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网络实验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是进行单个实验和综合实验的评价。如前所述,对学生所进行的单项实验进行考核,以单项实验完成的程度与出现故障是否解决进行评价。这部分的考核成绩占整体成绩的35%。主要还是综合实验在整体中占大部分比重。通过综合测试的实施,除了让学生进行的常规配置,还应该在综合实验中设置一定数量、不同形式的故障。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知识,技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分析测试,最终故障排除。
五、结语
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对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并不是没有困难的;同时,一些网络实验需要大量的时间。例如,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是最简单的,一个网络操作系统与普通服务设置的完整安装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显然和正常的上课时间有冲突,学生在做网络实验时,实验还没完成,下课时间到了,而且在做很多的实验中,有大量时间是浪费在等待,学生可以能做和能学到的东西不多;最后,是一些网络环境下不能模拟。例如,如广域网互联实验在实验室中很难全部完成。
参考文献:
[1]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或称双语教育是指使用第二种语言传授学科教育。在我国是指除汉语外,使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目前主要是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传授学科内容,其目的不是替代学生的母语,而是使学生能够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达到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的目的,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1]。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为贯彻教育部精神,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项目建设与管理,笔者所在中国传媒大学也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其中于2008年支持了包括作者作为主讲教师的计算机网络等5门课程作为第一期资助建设的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下面仅从实证角度探讨本人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经验。
1计算机网络双语教材与教学资源
进行双语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双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已成为共识,英文原版影印教材在市场上的选择范围较广,学生也能够负担得起相关费用。
与国内教材相比较,国外教材已经经过多年的市场选择与淘汰,目前,一些著名大学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国外著名科学家撰写的教科书,这些教材的图示、实例、例题、习题较多,且侧重于对问题、方法和结论的归纳、理解、比较。国内不少教材大多改编自国外流行的原版教材,或者其内容或结构受国外原版教材的影响,即使是那些比较严谨的中译本教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语言上的偏差。因此,使用原版影印教材除了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双语教学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外,还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避免在知识的理解上由于语言问题而产生的偏差和混乱。
目前国内引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英文版教材主要有三本,如表1所示。
从内容上看,Comer的书最为浅显易懂,K&R的书最有特点,K&R以一种自上而下的顺序来讲解OSI七层模型,与Tanenbaum正好相反,其课后习题和实验教程相当好。而Tanenbaum的书最为传统和经典,对计算机网络这一领域的核心内容和前沿动态概括得最全面、系统。Tanenbaum的教材在全球使用广泛,国内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选择K&R和Tanenbaum的书作为双语教学教材的情况大致各占一半。
通过综合比较,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影印版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s为主要教材,以其中译本(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购买作为对照阅读)和K&R的书作为参考教材(学生可选择购买),其中部分实验指导参考了K&R的书。
应该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比较完善和相对稳定的体系,但是也要考虑到目前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广泛,知识更新很快,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对双语教学的影响。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大多来源于Internet,Internet本身就是研究、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最好资源库。
在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课程网站(/computernetworks),除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课件以外,我们还补充了各种最新文献资源并将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有机地加入到课件和双语教学中去。网上很多资源都以英文为载体,它使学生能够更多更快地了解前沿知识,并体会充分利用网络上信息资源会缩短我们在信息技术上与英语发达国家的差距。
2在教师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推行双语教学的关键之一是师资。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门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2]。由此可见,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有相当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并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根据实际情况,笔者所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双语教学方式:全外语教学;部分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占总课时50%及以上),全外文板书;中文讲授为主(外语教学占总课时20%以上),板书标题或主要结论用外文书写。
笔者赞同一些学者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双语教学是在学校这个层次上才能谈的问题:即某些课程使用母语教学,某些科目使用英语讲授。而涉及到具体某门课程,还可以使用“单语教学”(只使用母语或只使用英语),鉴于教师或者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口头使用英语在量上才会产生差别。
在多数的情况下,课堂讲授中的外语使用量主要考虑的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使用双语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这时教师才能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大学要求留学生提供TOEFL、GRE等考试成绩的原因。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外语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明显低于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使用原版教材和英文板书(幻灯片),使用不同比例的汉语和英语混合讲授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过渡方法,但是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中英文混合授课会使学生不断切换两种语言间,很难培养外语思维习惯,教师在课堂上的思维逻辑也不够连贯。
国外的学习经历表明[3],留学生在美国大学学习初期也并不能完全听懂教授的讲课(一方面是学生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另一方面这些教授可能来自英语非母语的国家,口语并不标准),此时,学生只能坚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逐渐听懂教授所讲的课程内容。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没有必要迁就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一开始听不懂是正常现象,但必须鼓励学生听下去,否则学生永远过不了这一关。
从2007年美国访学回国开始,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坚持使用100%的英语课堂讲授,作业、实验指导和考试也是100%英语。一开始学生意见较大,但慢慢都会适应,很多同学逐渐尝试全部用英文写作业、提交实验报告和答卷。虽然有些同学勉强通过了这门课程,但是在毕业的时候,他们都称对这门课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感谢笔者当初给他们的压力。
3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组织
3.1创建环境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100%的英语环境,在课堂上坚持英语讲授、提问和问答,从不迁就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学习主体被忽视了。相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认知,关注他们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以及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保持交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同时不定期地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练习和测试,以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积极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大都是被动地听讲。很多学生表示常常有发言的冲动,但是由于缺乏训练,害怕说错而只好保持沉默。因此,双语教师应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同时需要学生讨论的部分应有一定的趣味性并和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尽力减轻学生的课堂紧张感,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双语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多加鼓励,保护其参与双语教学的热情,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2提升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一方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英文教材阅读,每次授课结束时向学生总结本次课并指明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让学生进行复习阅读并在下一节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另一方面我们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实验报告量比较大,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迫使学生课后阅读课本以及英文幻灯片讲稿。我们鼓励学生使用英语撰写作业和实验报告,同时进行细致的检查以避免抄袭现象,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我们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积极建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全部英语幻灯片讲稿、作业、实验指导书及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上网,以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我们给专业基础较好、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推荐有一定深度的技术文档和论文,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开拓学生视野。
3.3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能综合、全面地考察双语教学的效果,公平、公正地考核学生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情况,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该课程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分别占有不同的权重。其中,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提问等参与教学活动,所占权重为10%;作业量比较大占有15%的权重,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所占权重也为15 %。
期末考试采用全英文闭卷考试的方式,试题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差异,学生答题用中英文皆可,但鼓励用英文,所占权重为60%。这种多样化综合评价体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4结语
我们的双语教学基于对国外教学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尽量保持原版教材教学理念,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考核中增加平时考核的多样性和在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权重,鼓励学生克服专业和语言学习的双重困难,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强化了英语学习,提高了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达到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在多年双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以科学的态度,坚持探索与实践双语教学方法,继续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
[2] 姜宏德. 试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J]. 当代教育科学,2003(23):41.
[3] 孙兆豪,黄文艳.“计算机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探讨和改革[J]. 双语教学,2008(8):11-13.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n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System
LIN Wei-guo
(School of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