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0 10:29:02
导语:在体育统计学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法国体育社会学;皮埃尔·布迪厄;体育社会学计划
论文摘要:以分析法国社会学象麦埃尔·布迪厄的论文《体育社会学计划》为切入点,探讨法国体育社荟学与法国结构主文盛荟学理论之间的传承、反思关系以及它对特定的社会状况的折射和它所提供的薪矫冤妹度。并结合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实际,对体育概念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进开反思。
1、法国体育社会学与皮埃尔·布迪厄
1.1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
在西方体育社会学理论中呈现出“研究体育与社会关系论”和“作为社会事实存在的体育”两种研究的取向,亦可以理解为“社会分层视角下的体育”和“体育内部的社会机制和背景”,但是无论何种研究取向,都将体育现象认定为研究对象。同时体育现象又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所以其中出现的各种定义及分析,都应当在社会情境中通过社会互动来决定,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将体育运动作为社会现象进行理解,所以,应用社会学的理论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体育现象,进而促进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大多数体育社会学学者承认体育社会学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和母学科—社会学一样,在实践与理论层面都引发了众多的争议。社会学理论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社会学理论也为人们观察社会提供了多维的视角。所以,体育社会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了上述特质。
1.2皮埃尔;布迪厄与《体育社会学计划》
皮埃尔·布迪厄,20世纪世界著名社会学家。英国卫报评价他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当代知名学者”,一位可与福柯、巴特、拉岗等比眉的思想家。同时他的几篇论文成为法国体育社会学的奠基之作。《体育社会学计划》选自布迪厄1987年出版的作品集《说过的话》(《Choses Dits》),源于198年11月,作为小组研究《身体生活与游戏》的前言,1983年7月;在“体育、社会阶层与亚文化”国际社会科学会议(I.C.S.S)上宣讲。该论文被看作法国体育社会学的开篇之作,通过引人布迪厄场域论,对体育、运动参与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导向性理解,为日后法国乃至世界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
2、《体育社会学计划》的3个维度评析
2. 1与法国社会学理论间的传承一反思关系
1)传承结构主义理论。从思想渊源出发,布迪厄受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早期的布迪厄将自己的所有著作建立在结构范式之上,这使得他把分析的对象封闭在本质上属于静态决定论的系统之内。在《体育社会学计划》(简称《计划》)中,清晰地体现了布迪厄的这种对思想渊源的传承与反思。从传承角度,布迪厄,认为,为了能构建一种体育社会学,首先应做到,不能将某项体育运动从体育运动参与形式的整体中割裂出来进行分析,应当将运动参与空间视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因素都能获得相应的价值。再者,从运动参与的方式选择和欣赏运动参与行为的角度看,都与物质世界和社会关联,形成决定个人偏好体系的各种因素。由此可以看到,布迪厄所希望构建的体育社会学理论是建立在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下,传承了涂尔干所开创的法国结构主义社会学的特质。
2)反思结构主义理论。由于结构主义存在的化约主义和继而形成的过度化约性,使布迪厄面临了结构主义者都面临的悖论,即主体的缺席。从布迪厄对运动参与的研究角度出发,他首先承认“它阵育运动)的一个特点是构建了运动参与领域的种种结构”,但是立刻,他认为:“体育运动的空间,并木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它被实践参与和消费的各种领域所接受。”在实践研究层面上,《计划》也提出了对结构主又社会学所带来的某种局限性的批判。如“宁可满足于仅仅了解那些未知现实的支末,而决不提出问题,这就好像学术理论大师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草图,然后从内部详细地打造理论细部”。但是,“运动参与的历史不再仅仅是一段模式化的历史,而是具备一种系统化的变迁”。由于这种研究倾向,会导致理论和现实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在具体的调查分析方式上,布迪厄在《计划》中也反思了统计学在调查中的作用。他认为统计学的方式“掩盖了运动参与的一种分散性”,忽视了“在相同的名称下,不同的参与方式的共同存在”和“参与者的社会多样性”。
2. 2折射特定的社会状况
布迪厄的学术黄金期及提出《计划》的时间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是后现代思潮风靡的时代。首先是对社会状况的一种质疑,如美国高校中,黑人运动员的生活状况,以及在现实社会中,体育社会学发展中所存在悖论:“一部分相当了解体育的人往往不知道如何描述体育,而一些具备描述能力的人却不了解体育并且还经常蔑视体育,或以错误或者偏差的形式来看待体育。”再者,《计划》也对某些新的运动参与方式加以关注,并以繁盛的体育发展现状来质疑相对固定的体育概念。如《计划》中对Christian Pociello研究的引用,以展现对橄榄球运动定义的历史变迁。从而得出结论:“体育这一概念下所形成的社会适应性会在社会客观性中被凸显出来,它实现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特性整体来实现,然而这一特性却不仅仅是由纯粹的技术性定义来确定。”
由此可见,《计划》所引领的法国体育社会学思想,不仅关注和折射了当代运动参与变迁的过程,同时也对原有的社会学解释进行了反思与剖析。
2. 3为人类理解社会提供新的视角
1)场域论在体育社会学中的应用。“场域”概念是由布迪厄提出,并逐渐引人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研究之中。它是一种关系模式,所指的是在这种关系模式中,具有支配和规约功能的权力集合。从布迪厄的分析看,“在一个场域中,各种因素和各种机制是以多种不同的力量的形式,在一个建构性的规则下和一定的游戏空间中,处于相互角力之中,但是,当在这个场域中支配方已经有办法消除抵抗和对支配权的质疑”。由此,布迪厄引人了场域概念与场域分析的方法,如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对发生在社会某一层次的体育现象进行把握,比如,从参与运动人员的社会地位调查来分析参与者的分布状况;通过对协会会员的数目、协会经济实力、协会领导者社会特性等等方面进行调查,来分析不同协会的差异。
2)身体社会学在体育社会学中的引人与应用。由于体育运动有较多的身体活动的成分,布迪厄在《计划》中也关注了身体的社会符号意义,以及建构身体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和发展方向。在《计划》的开篇中,布迪厄就提及了在体育运动中身体的特殊地位和研究身体的理论意义,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维度,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他们所欣赏的身体的描述和对个体间身体关系”。这两种研究的维度同时可以体现在现实社会层面和历史层面上,前者体现在比较不同运动中,参与者之间身体距离以及之中存在的社会干预问题:“比如他们会采用身体直接接触的形式,像身体对身体,比如角斗、橄榄球;或与之相反的,对所有身体接触都有排斥,如高尔夫球,或者用球来作为接触的中介,比如网球,或以器械作为接触的中介,如剑术”;而后者,在历史层面上,布迪厄引人的分析方式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运动中,对人们理解身体的方式进行分析,集中体现在语词的描述中。
3、结论
1)作为法国体育社会学的开篇之作,《计划》形成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传承又反思了法国社会学的研究理论与成果,又在新的视角下折射了当代运动参与现状的变迁,并为人们的理智提供新的思考维度。
在当前法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布迪厄的场域研究的传统,也拓展了身体社会学的研究。在身体社会学的探讨领域,将体育运动的身体符号意义拓展至广告等大众传媒中,与更多的社会学研究成果相互交汇,以获得更为全面具体的认识。
2)法国体育社会学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发。
(1)对概念定义的反思。目前国内体育界对体育概念的定义众说纷纭,提出了多种有益的研究维度,尤其在体育概念的各种属性上有较多的描述和争论,所沿用的主要方法是属加种差的方式。但是随着体育运动与其他身体运动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衍生出大量规则性、竞技性程度不同的运动参与形式,所以,从体育的归属来说,明确的概念形式一直受到挑战,从种差来说,新的运动形式的产生,以及运动形式之间边界的模糊,规则在不同场域下的变化,使种差也失去了较大的明确性。布迪厄开创的法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另辟蹊径。《计划》中所提出的从社会客观性和社会学整体性的角度来凸显体育概念,承认官方性定义对某些参与形式的排斥和吸纳,试图从社会文化史的维度,去解读体育概念形成的过程,发现其背后隐含的社会性、历史性因素。这对我国目前体育概念的诊释,是新的思考方式,即以描述过程来分析背景,继而凸显意义。
1.1研究对象
从武汉体育学院2013级本科公共体育课体育舞蹈选项班中随机选取了取学生80人,其中男女生各40人,分成实验组(男女生各22人)和对照组(男女生各18人)两大组。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整理和大量查阅心理学、心理训练和表象运动研究方面,以及体育舞蹈教学、教育学等的著作和文献资料。(2)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工具SPSS19.0处理各种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实验结果。(3)教学实验法。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两个组相互比较,实验期为32个学时。通过给予两个组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影像资料、测试条件,再对实验班使用表象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此同时对对照班采用一般的传统教学方法。
2实验设计与实施
2.1实验设计
根据“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成套动作的表象训练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掌握动作阶段。在初学阶段,学生通过视觉的感知来领悟新动作,此时大脑的神经还处于泛化阶段,还未形成内抑制过程。这时,教师如果能通过采取给学生观看视频或图像的方式进行示范教学,并讲解技术动作要点,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改进提高动作阶段。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在对技术的讲解上加大力度,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借助表象训练获得的正确动作、情绪,尽情去回忆整个学习过程,让头脑中表象动作等与现实趋于一致,通过想象逐步完善整体动作、配合及情绪的掌握。(3)协调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上,教师若能将表象训练和想象训练结合使用,让学生在脑海里回想舞蹈情绪而不是单纯地机械模仿舞蹈动作,通过闭目想象(动作、双人配合过程、舞蹈的情绪)配合做单人小幅度练习,使学生能迅速全面地掌握舞蹈的精髓。
2.2实验的实施
详细的训练步骤:一是,教师演练,学生认真观看并在脑中形成记忆。二是,学生示范,学生首先在脑子里搜索教师示范的动作并进行示范,教师在一旁指正,要求学生熟记动作要领,再逐渐理顺各个动作。三是,模仿动作,重复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闭目听音乐,同时利用想象感觉自己正随着音乐在做练习,这个阶段允许身体及四肢有小幅度动作。教学训练结束后,由其它班体育舞蹈任课教师根据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2.3实验前数据特点
为确保教学效果,排除相关的其他干扰因素。对所有试验者的身体素质内容、基本技术和一般表象能力进行了检测,并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记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
从表1可见,对照班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考试水平都明显输给实验班。这说明将表象法运用到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是极具成效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得出,学生们在经过长达2个月的教学实践后,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明显提高了。他们的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再现能力和记忆的持久度都优于对照班,且差别显著。而遗忘率的结果显示:表象训练法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牢固性方面也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3.2实验分析
(1)学生在表象训练中精神高度集中。这就使得学生的中枢神经要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思维活动会越来越活跃,使得求知欲增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动作,而且大脑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从而提出问题,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练习前大脑已经进行了多次想象中的训练,已经加深了对动作的认识,所以实际训练时学生没有出现不知所措、头脑模糊的现象。(2)表象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着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其中最值得强调的是在课程的导学阶段中增设了观察环节,学生可以全局了解体育舞蹈教材的特点以及课程计划和学习目标等,学生带着对课本的疑问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从而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开始积极主动学习。(3)表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表象训练法能让学生体会到多方面的教学指导而不是仅接受某一单向的教学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是能积极参与。我们知道,记忆的保持度与学生的自我参与的程度成正比关系。大脑的潜能在结合动手能力的提高得到最好的开发,动手能力的提高会使得前期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4实验研究结论
4.1表象训练利于运动技能和动作的掌握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环节中,运用表象训练法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得示范的体育舞蹈动作技能及时在学生的大脑中反复呈现,加之教师的再次指正提醒,对于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表象有积极的影响。
4.2表象训练助于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动作的记忆
学生经过表象训练,通过在脑海里不断回忆教师的体育舞蹈示范动作,包括这些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顺序、方向、路线等,这样借助机体的肌肉和神经相互结合来加深印象,从而更有效地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
4.3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促进舞蹈动作概念的形成
最初的舞蹈动作教学就是从直观性模仿开始的,但是学习的过程必将历经从模仿阶段进入到开发创新阶段。随着学习者的水平越来越高,对于体育舞蹈的动作认识加深,模仿的部分也逐渐减少。体育舞蹈的发展从机械的模仿变成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与概括,而这些特征性的概念不可能完全克隆,要以培养学生自觉形成非直观性和概括性为特征的概念。
4.4表象训练促进体育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和谐
关键词:体育游戏 首都体育学院 教学
在首都体育学院所设置的专业中,培养的大部分学生就业首选是中小学和高校的体育教师。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在首都体育学院专业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为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课教学的设置提出参考性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课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涉及到教师、学生。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需要,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互联网等查阅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本文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具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对首都体育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和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得到了6位教授,4位副教授的认可。
3)专家访谈法。就本课题的相关问题向业内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咨询,访谈预设提纲以提高访谈效果。
4)实地考察法。追踪观察首都体育学院不同专业的体育课,零距离接触不同专业体育课,掌握第一手资料。
5)数理统计法。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统计学原理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体育游戏是指在体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来的各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全民健身的需求,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
2.2 体育游戏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课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2.2.1 首都体育学院关于体育游戏的课程设置。首都体育学院的课程设置有体育游戏,并且具有自己的特性,在本科阶段,体育游戏是作为必修课,而研究生阶段,体育游戏是作为选修课。其上课地点也不相同,本科生是在运动场馆,研究生是在教室。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对体育游戏这门选修课的兴趣不大,只有10人选修,占20%。
2.2.2 教师对于在体育课中安排体育游戏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知道,认为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重要的有20位教师,占总人数的66.67%,认为一般有7人,占23.33%,认为不重要的有3人,占10%。在体育课上经常使用体育游戏的教师有5人,偶尔使用的有10人,从不使用的有15人,各占16.67%、33.33%、50%。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教师意识到了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所懈怠,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2.3 学生对于在体育课中安排体育游戏的调查与分析。在对学生的调查中知道,学生对于在体育课中安排体育游戏的认同度达到了惊人的100%,对于所安排的体育游戏项目,其要求是和所学的专业技术相契合,要有一定程度的活动量,游戏类型要有所创新。在回收的300份问卷中,200份问卷中认为教师所安排的体育游戏没有创新性,占66.67%,56份问卷中提到教师所安排的体育游戏和所学专项技术不相契合。由数据知道,学生对于在体育课上安排体育游戏还是很热衷的,但就目前而言,体育课上所安排的体育游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认为教师所安排的游戏没有创新性。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教师安排的体育游戏能够贴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
2.2.4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知道,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作用基本能够达成一致,都认为体育具有健身作用和教育作用。认为体育游戏能够增加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增强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的课堂把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
2.2.5 影响体育游戏在专业技术课教学中应用的因素调查与分析。经调查发现,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师在对体育游戏的作用上能够达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但是,在个人的教学中对体育游戏的应用众说纷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基本就没有安排体育游戏,他们认为体育游戏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太多,而我们的学生全部都是专业的,所以学生应该在课堂上主要学习体育技术,体育游戏可以在课下自己学习。综合起来说,影响体育游戏在专业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1、教师认为课堂上应该以技术为主;2、上课的时间太短;3、学生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学习专业技术。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首都体育学院全体师生对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达成一致,都认为体育游戏在专业技术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实行的力度远远达不到对这种重要性的认知。
2)首都体育学院的课程安排上以技术教学为主,适当加入体育游戏,学生掌握的体育游戏项目更多是在网上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编排具有一定的心得和基础。
3)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更加喜欢和专业技术紧密联系的体育游戏,对于一般的体育游戏兴趣不大。
3.2 建议
1)增加体育游戏课的课时,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体育游戏的编排。
2)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便派出更多的和学生专业技术紧密联系的体育游戏。
3)在课堂上利用一定的时间来对体育游戏的编排加以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会更加科学的体育游戏编排。
参考文献
[1]周登嵩.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孙立民,韩英.体育游戏的生理意义探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在西方,自凡勃伦(Veblen,1899)以来,休闲一直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加以研究。在中国,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门学问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倡要对休闲进行研究。现在,随着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休闲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已经在着手建立各自的休闲产业统计框架,它们的统计年鉴中已有专门的休闲消费统计分类,英国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每年出版《休闲统计年鉴》。我国也有学者已提出了要建立我国休闲产业统计学的设想。但是,要建立休闲产业统计学,并使所建立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在统计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对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的界定,否则有关休闲消费、供给、产值、就业、投资、贸易等所有统计指标的建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学界定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已成为目前休闲产业研究领域所遇到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休闲产业的不同理解
休闲产业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迄今为止学术界发表了对休闲产业许多不同的理解,如布朗和威尔(Brown&Veal,1988)认为,休闲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为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消费而向他们提供物品、服务和设施的组织和个人的集合。杰弗瑞·戈比(2000)曾把休闲业定义为与旅游、疗养、娱乐及游园等休闲行为有关的职业和团体组织。
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休闲产业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于光远先生(2004)曾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这一定义虽然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里的“休闲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闲需要还是包括了间接的休闲需要?定义的模糊使得休闲产业的外延变得很不明确。实际上,于光远先生也并没有给出休闲产业一个明确的外延。
马惠娣是国内较早研究休闲产业的学者,她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被划定一个范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_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但很明显,她指的其实只是休闲服务业,而对第一和第二产业中的那些休闲产业部门则没有提及。而且,她将休闲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还有一部分学者也认为休闲产业只存在于服务业中,他们甚至将教育产业、消费品零售业等一些不属于休闲产业的服务业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如李再永(1999)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为主,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宋成立(2001)则认为休闲产业是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行业和产业的统称,它包括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娱乐及旅游业、文化、体育、继续教育等产业。这类定义将一些因消费者的休闲消费而引发对非休闲服务的需求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明显存在外延过大的问题。
3 休闲产业界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有关休闲产业的概念中,存在的一个共同缺陷就是:没有对休闲产业的范围作出一个较为严格的、合理的界定。因此,休闲产业到底应该包括哪些行业或部门?这~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出现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有四:
一是人们对休闲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什么是休闲?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休闲的理解至今仍是莫衷一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休闲有不同的理解,而休闲产业概念又是建立在休闲概念基础上的,如果哪些活动属于休闲都不能明确,又如何对休闲产业进行明确界定?
二是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方式和统计方法,我们很难准确划定休闲产业的界限。正如美国学者所认为的,很难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有一个全面的统计,因为几乎所有的产业,包括国防,都有一些与休闲相关的工作。加拿大休闲学会在其的休闲白皮书中也指出,休闲活动渗透在包括军队在内的几乎所有部门之中,很难确定其产业边界。
三是大多数学者还没有将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业区分开来,而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因此在对休闲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时,只列出了那些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其中主要是旅游业、体育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没有将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提供有形产品如休闲食品、休闲用品和休闲器械的行业或部门包括其中,但又觉得这样处理不科学,因此在进行具体界定时模棱两可,陷入混乱。
四是对休闲服务业本身的范围也把握不准。有些学者虽然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将休闲产业限定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界定,但对于服务业中到底哪些行业或部门应该归入休闲产业,他们仍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典型的如休闲用品零售服务,是零售服务还是休闲服务?这些棘手的问题,都有可能使我们陷入模糊。
4 界定休闲产业的原则
4.1 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的原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之所以在休闲产业的范围界定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是缘于对“休闲”这一概念理解的多样化。目前学术界对休闲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定义,又有来自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定义,而且即使是来自同一学科领域的学者,他们所定义的休闲也大多是互不相同的。而我们知道,同一概念,如果内涵不同,那么外延也将不同。
那么,在界定休闲产业的范围时应该从哪一类“休闲”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首先应该遵循经济学的定义方法,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来对休闲产业进行定义。而在经济学那里,“休闲”被定义为“消费者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消费活动,隐藏在这一活动背后的是消费者对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消费需求。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休闲产业首先应该被定义为国民经济中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部门”。
4.2 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
既然休闲产业是指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哪些产品属于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定义的难题,那就是: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那些为大型游乐场所提供游乐设备的行业将被排除在休闲产业的范围之外,因为这些游乐设施并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它们只是游乐服务企业生产休闲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游乐服务企业生产的休闲游乐服务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但根据常识,这些生产游乐设施的企业显然应该归入休闲产业。因此,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休闲产业的范围将过窄。相反,如果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因消费者的休闲引致需求而引发的所有产业活动也都将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如那些为游乐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如钢铁行业、塑料行业、电力行业等,都将属于休闲产业,这样无疑会导致休闲产业的范围宽泛无边。
因此,我们既不能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也不能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而应该遵从“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即如果某产品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由消费者直接使用和消费”的,是“用于休闲的”,则这样的产品就是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生产这类产品的行业就属于休闲产业。比如游乐场向游人提供的游乐服务是游客的直接休闲需要,而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是游客的间接休闲需要,这些游乐设施虽然只是游乐场生产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但由于许多服务尤其是休闲类服务的生产具有生产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费者利用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设施进行自我服务,因此这类游乐设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产这类游乐设施的企业仍应被归入休闲产业,而其他那些为生产休闲物品(用品)和休闲服务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由于它们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所以,对休闲产业的界定应遵循“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则。
4.3 和市场相关的原则
一、影响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1.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课程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学生把学习兴趣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学生普遍会提出学习统计学究竟有什么用的疑问,很容易产生轻视、应付,甚至厌恶情绪,因为听不懂而放弃,造成逃学或注意力不集中,更不用说课后能复习和预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统计学的学习一般是在第3学期或第4学期,财经类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对数据也变得不敏感,习惯于记笔记,不习惯听和理解。用背诵记忆的方法让他们突然学习与数学理论关系密切,抽象性较强,需要较强理解能力的统计学,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不适应性。在《统计学》这门课程中,计算公式多而复杂,运算很不方便,练习费时费力。很多学生嫌麻烦而放弃练习,抄作业现象严重。
2.从教师方面看,一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多重视理论的阐述,忽视统计方法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计算,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似乎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场合。无形中加剧了统计就是数字,统计就是公式的统计刻板印象。二是统计学讲授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脱节。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在统计教学实践中,尽管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应用举例,但大部分例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演示统计方法的实施过程,而且大部分统计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同一例子反复地讲解于不同的专业,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难以让有关专业的同学深切地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三是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误区。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对于统计学来讲,板书教学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板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思考、领会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板书教学的缺点是信息量不能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教师无法做到大量信息的呈现,也不便于讲解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问题。
二、提高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要注重统计思想而不是统计公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统计不仅是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意识和观念,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统计在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同时,也教会人们如何客观地看待周遭的事物或现象,能够有分寸地区别个别现象和大量现象,尽可能对事物的认识不产生极端或偏激的看法,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调整和平衡心理,保持良好和从容的心态。正因为如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具有了统计思维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
2.要提高统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新知识、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如果不能迅速地做到知识更新,就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来讲,如果理论落后于现实,就谈不上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教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体现在对于相关课程的了解和掌握。就统计专业教师来说,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要有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有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电子计算机的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尤其是统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企业统计、经济预测与决策等课程的联系性更加密切。相关知识涉猎的面越广,就越会加深对本门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讲授质量。
3.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一是压缩描述统计的讲授内容,在教学中宜突出重点,比如:变异指标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广泛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即可,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可略;有些简单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比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有的可以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描述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又为后续统计方法的介绍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而非总体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我们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的教学改革问题。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来看,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构成分析上来,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介绍;指数法讲清基本编制理论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介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SAS、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SAS和 SPS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需要专门安装,使用者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这两个软件不太适合于非统计专业的教学要求。Excel 软件则较适合作为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一方面,由于它是一个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作为 Office 的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很高,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另一方面,从非统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统计方法来看,其统计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4.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计教学要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相结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上下功夫。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近些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对增加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制成Powerpoint的电子版讲义,并分步演示公式的推导或解题过程,不仅收到了板书的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图表的精确性,而且生动、形象,同时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5.强化实践教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传统教学及学习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多,复杂难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难以掌握,往往只能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二是公式多,难懂易用错。由于统计学主要是讲述统计分析方法,所以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去讲授每种指标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各种指标孤立去理解,而不能正确把握各指标间的联系,结果在考试中出现乱用公式、计算答案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要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只注意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的老一套,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课中的实训环节,主要指的就是统计调查。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到处都充满商机,同时也充满竞争,决策的成功与否与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开展统计调查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每个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前,一般都要开展统计调查,搜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参考和保障。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统计分析,而不会开展统计调查,那一定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所以,在统计教学中增设实训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训环节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常采用集体实训和单人实训两种。集体实训以班或组为单位,由若干学生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单人实训以每个学生为单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结合运用。
实训环节的步骤主要包括:拟选调查课题,编写调查方案,展开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讲评。由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学时有限,一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做的工作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注意调查过程的信息反馈,掌握调查进展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调查题目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切合实际,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调查的结果还要有一定意义,以便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城调队、企调队组织的一些调查或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等。
三、结束语
总之,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将会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邓志敏:《统计学教学改革刍议》,《台州学院学报》,2003.5。
[3]徐媛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高等院校的教学对象普遍是一些武术素质极差和缺少武术基本功训练的学生,在学习木兰扇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练习,从而使学生的体力消耗较大,学习掌握动作的周期性延长。由于学生毫无木兰扇功法基础,在完整练习时,步法、扇法的协调性和规范性较差,因此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掌握。在无辅助基础的情况下,初学阶段就直接进行木兰扇套路的练习,不利于学生正确的掌握动作技巧。
针对以上问题,我首先采用根据木兰扇而编制的扇操教学,待姿势正确,扇法规范后,再进行木兰扇套路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训练的方法辅助训练,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
一、实验过程
(一)实验对象为本校2000级的四十名女学生。其中实验组为二十人,对照组为二十人。并对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了测试。两组的身体素质条件基本相同。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往传授木兰扇的教法,实验组则采用了先扇操,后套路和心理训练(表象反馈)的教法。
在进行练习时,要求实验组学生每做一个动作之前,先默念一遍动作要领,回忆动作的正确表象,每做一次练习之后,便想一想自己所做的动作是否符合要求,并加强“背”、“忆”、“想”这三个环节的练习。另外,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初学者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加深印象,并示教正确动作要领。
二、实验结果
为了便于统计,根据木兰扇的完成质量,采用百分制评分法。具体标准是:
每个动作2分;刚劲有力9分;顺当连贯8分;协调规范10分;印象5分。
根据以上标准,分别在课中和课末对两个组进行了测验评分。木兰扇教法实验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数多681分。
尽管如此,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
三、分析与讨论
1・木兰扇是持器械的武术动作套路,是扇操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学习木兰扇套路在扇操的基础上进行,可减少教学上的困难,便于初学者掌握。
【关 键 词】体育舞蹈;项目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79-02
一、体育舞蹈特色教育方式
1. 营造体育舞蹈氛围。要明确学习动机、建立信任伙伴、调节师生关系、打造教学环境,最终达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共同刺激,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将学生学习技能的效率最大化。
2. 重拾体育舞蹈的沟通能力。应用思想上的认识、眼神上的交流、肢体上的默契、音乐上的理解来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内在动力。体会舞蹈中的感情施展体育舞蹈的魅力,使体育舞蹈更具有感染力。
3. 培养多变及个性的体育舞蹈潜质。拓展体育舞蹈教育培养技能积累下的创造能力、个体情感的顺畅表达、能力的自我开发是在为新的体育舞蹈创造打下基础,并塑造出技能与人文双提高的全面人才。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
1. 实验对象。延吉国际合作技术学校2010级男女生各50名,分为A、B两组,男生25名,女生25名。A组进行体育舞蹈项目教育,B组进行传统体育舞蹈教育。
2. 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
三、体育舞蹈项目教育设计实验方案
1. 体育舞蹈的认知课程。(1)观赏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舞蹈宏观概念的建立。树立正确的体育舞蹈表象认识,避免部分学生产生模糊的体育舞蹈印象,主观想象体育舞蹈形式及内容以至产生错误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屏障。
(2)教师体育舞蹈展示。教师展示体育舞蹈更具有亲和力和实践效应。教师的体育舞蹈展示会提升学生的自我开发意识,以教师为目标,最终达到相应的体育舞蹈技能水平。
(3)组织学生舞会。根据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进行舞会主题的设计。例如,年轻人们的聚会、丰收时节收获的场面、电影内容重现等。在舞会主题设计中,要体现出体育舞蹈的历史、民族文化。
2. 技能的系统学习。(1)动作技术。调整教学场地、改善周边环境刺激学生感觉的器官,设计主题舞蹈课进行客观环境的改善,避免视觉、听觉的疲劳和厌倦感。
(2)舞伴间配合。在进行舞伴间配合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舞蹈的包容、尊重、信任进行引导,真正融入到体育舞蹈的意境中去。
(3)舞的表现能力。教师通过冥想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将内心的感受通过舞蹈展现出来,感染其他人才。通过学习评价以及学生的体育舞蹈录像进行总结、改进。
(4)音乐理解能力。选择具有民族、地域、历史代表性的音乐作为培养体育舞蹈音乐修养的基础内容。在不断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进行音乐理解能力的塑造。
(5)创编及个性能力。使用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或体育绘图记录创编内容制成个人创编小锦囊,不仅能记录下来每个创编的内容,还保留了创编产生过程。
3. 体育舞蹈综合能力整合。此阶段为基础知识积累下的能力拔高阶段。在总结归纳后进行自我能力开发,塑造自己的体育舞蹈风格。经过体育舞蹈项目教育的三阶段学习后,将以表演、比赛、舞会或歌舞剧等形式进行体育舞蹈评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度。A、B组实验在体育舞蹈兴趣度的六项实验中,经统计验证均得到p
2. 体育舞蹈的认知度。A组学生认知度得分显著高于B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技术技能掌握程度。在体育舞蹈技术测验中,A、B组的PB的达标率均为90%(表3),因此A组的教育结果不阻碍肢体能力发展。
MM、PA、CP三项中,A组得分在统计意义上均显著高于B组(p
创编达标中A组高出B组16%,可知在体育舞蹈创编测验中A组教育方式对创编能力未造成不良影响。
4. 人际交往能力。在舞伴的满意程度、愿意接受帮助、增强人际交往、加深友谊中A组得分在统计意义上显著高于B组(表4)。以上四项体现A组教育方式在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优势是显著的。在经常帮助舞伴项目中A组高出B组14%,说明A组教育方式没有阻碍学生的人际交往。
五、实验结论
1. 体育舞蹈项目教育提高了体育舞蹈兴趣,增强了自信心,愿意持续进行体育舞蹈运动。
2. 学生接受体育舞蹈项目教育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并深刻理解了体育舞蹈的内涵。
3. 教育不仅没有降低技术技能的学习效率,并且在难度技术中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4. 体育舞蹈在拓展知识、增强交际方面具有凸出的成效。
六、建议
体育舞蹈项目教育是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完成原始教学目标,还具有增值收获,包括文化的传承、历史的探究、个人素质的提高、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其他体育项目教育提供新思路。体育舞蹈项目教育将成为未来体育舞蹈教学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长春: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张培刚.体操教育[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
[3]黄欣加,张敏杰,熊晓正. 从中西体育舞蹈历史演绎谈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J]. 体育与科学, 2006,27(1).
关键词:警察体育、智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警察体育学科是警察学与体育学科密切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它已成为我国警察这个特殊群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队列、体能、防卫擒拿格斗术、射击、查缉战术、泅渡、机动车驾驶、攀登障碍等。通过警体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克敌制胜的本领和具备健壮的体魄,同时培养他们勇敢、顽强、机智的品质。明确警察体育在公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公安院校的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警察体育的概念
我国人民公安队伍和司法行政系统从事监狱、劳教单位工作的人民警察队伍统称人民警察。警察体育就是指人民警察的体育教育。警察体育指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目的是增强警察体质,提高惩治违法犯罪实战技能和自卫能力,丰富警察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建设。警察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来增强人民警察的体质, 提高警察体育技能, 丰富人民警察文化生活,它既有体育学的属性, 又具有警察学的属性; 它既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分支, 又是人民警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警察体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民警察体质的发展规律; 人民警察应当掌握的警察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教学训练的方法、手段; 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其训练与培养; 与警察体育相关的其他学科( 如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警察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统计学等)。警察通过自身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提高心理活动的承受能力,还可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生活的质量及延长寿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弄清楚警察体育的研究对象, 对警察体育的发展, 增强人民警察的体质, 提高警察体育的技能, 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警察体育培养公安干警的智能
2.1有利于提高洞察力
在警察体育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获得感性认识, 经过大脑的重复、筛选、记忆,然后根据自己的印象进行练习, 来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的。这种传授知识的特殊方法, 迫使学生必须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观察必须要全面、广泛、细致, 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顺序。其次要精确、客观、敏捷, 能观察出技术的重点、难点及隐蔽的特性。尤其是在集体的对抗项目中,由于双方情况的随时变化, 而不能采用既定的战术套路。主观不能适应客观的需要, 不能顺利实施。为了争取主动, 要在瞬息改变对策, 改变速度的快慢, 就要有应变的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就是建立在广泛、细致、敏捷的观察基础之上的。由于警察体育包含项目广泛、多样, 战术错综复杂,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条件。
2.2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公安干警需要迅速、正确和持久的记忆力, 才能够对案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教师通过直观教学,在精练讲解、正确示范后,要求学生必须有迅速正确的记忆, 将动作要领、各动作之间的衔接顺序、动作的技术规格, 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这种迅速记忆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掌握动作的快慢程度。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之后, 教师及时地安排复习及课外辅导, 使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由泛化逐步过渡到自动化阶段, 从而达到记忆的持久性。
2.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体育运动项目复杂多样, 比赛紧张激烈、状况瞬息万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能促进大脑反应快速、思维敏捷。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在激烈运动竞争的情况下,必须对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随时进行观察、分析、判断, 才能使运动技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发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其他人员协调, 将运动技巧付诸行动。这种迅速的观察、分析、判断、决心, 就是一个快速积极的思维过程。由于这个思维过程是一气呵成、独立完成的, 因此, 这种独立的思维训练对公安干警应付各种突况, 准确地捕捉信息, 无疑是一种良好训练。
2.4有利于培养创造力、想象力
训练员在比赛过程中, 为了争取比赛胜利,要针对双方的基本情况和战术特点, 想象、模拟制约对方的手段和方法, 然后将这种想象付诸比赛实践。公安干警在案件侦破过程中, 由于犯罪分子的凶残狡猾, 作案手段的现代化, 使各类案件变得更复杂。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案件的具体环境及条件, 通过创造想象力来模拟出犯罪的整个犯罪过程。
3警察体育对保障和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公安干警掌握防卫擒拿格斗技术的基础体能训练是训练。公安干警在与犯罪嫌疑人紧张对峙中, 通常采用防卫擒拿格斗技术制服敌人。防卫擒拿格斗技术掌握的快慢及熟练程度主要取决于基础训练的程度。从运动技能的形成特点看, 基本技术掌握得越多、越熟练, 学习新的运动技术则越快, 而且在运用中就更富有创造性。从生理机能特点看, 由于基本技术的掌握,是通过在大脑皮层中建立条件反射, 发出反射信号,条件反射建立的越多, 大脑皮层机能的灵活性就越高。同时各项运动技术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何新技术的学习都是建立众多的、旧的基本技术在巩固上的。可见, 学生在体能课上掌握的多种运动基本技术,能够使他们在学习防卫擒拿格斗术、射击、查缉战术、泅渡、机动车驾驶、攀登障碍等基本技能时, 缩短学习时间,加深对技术要领的理解。
其次, 公安干警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实际工作的保证。坚持科学、系统、经常的锻炼, 身体素质就会上升和提高, 反之则会下降、消退。人体机能的改变, 素质水平的提高, 都是通过肌肉活动进行反复强化, 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 不断进行适应建立起来的。如果这种刺激逐渐减少, 就意味着素质水平的不断下降。运动技能在大脑皮层建立的条件反射,如不经常强化, 同样逐步消退, 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最终消失。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安工作, 在警校学习的警察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他们都具有指导意义。在紧张激烈的逮捕行动中,运用所学的警体知识、科学地安排好作战计划和部署,安排好时间及突况的方案,就能顺利完成执法任务。干警运用警体知识,继续保持和发展各种警体素质, 不断练习以掌握的各种警务技能,才能使自己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运动能力,精力充沛地担负起打击罪犯、保卫人民的光荣职责。
3结语
公安干警要想在对敌斗争中能从容擒拿各种犯罪嫌疑人,必须加强警察体育的教育与训练,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使警察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才能有效地提高除暴惩恶的能力和自我防卫能力,圆满完成警察神圣的职责。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警察体育在公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放在应有的位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篮球;多媒体教学;战术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已造成广泛和深远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在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也开始普及。多媒体辅助篮球战术教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当前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和体育的结合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作为县级体校和中学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近十多年来,我们为备战每年一届的桂林市中学生篮球赛,都持续开展着中学的课余篮球训练。在训练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提高篮球战术教学的效果,如何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加快学生篮球战术的学习进度,已经是我们思考和摸索了很久的问题。
当前,多媒体对中学篮球战术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未做深入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内日益广泛和深入应用,有必要对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篮球战术教学中的应用作进一步研究。
篮球教学由于其专业特性一般都处在运动场上。而传统的篮球战术都采用现场小黑板或图纸教学,使得学生在战术路线分解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教学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说明线路先后和适时的启动时机。而很多攻击效果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同时攻击来达到战术效果,教师在分开示范的时候,学生由于各自攻击喜好和习惯的不同在柔和进攻整体效果的时候对技战术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很难达到教师预想的教学效果,在实践配合中带来很大的不便。
走访全县各校的篮球带队教师和其他县体校篮球队教练员,发现在教学训练中,多媒体主要运用于理论教学实践。在大量篮球场上的教学训练过程中传统思想的束缚,都采用现场小黑板或图纸教学来辅助教学。对于让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多媒体手段进入课堂极少涉及。
体育运动讲究感觉,教学中需要特定的运动练习线路和认知轨迹来便于学生感悟感觉,而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的再现运动表象。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有素质方面有辅助作用。所以,在篮球战术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可以调高学生激情和认知效率,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的今天,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于篮球战术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前景。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县业余体校女篮球队25人,永福中学男篮球队24,永福实验中学女篮球队28人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多途径检索体育多媒体课件研究文献、课件制作文献、体育教学课件文献。 走访专家,以便更好地为课件制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支撑。 运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实验法。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验法对照法,对县业余体校女篮以及永福中学高中男篮,永福县实验中学女篮的队员,分成两个基础相当的球队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笔记本、摄像机和手机等作为多媒体手段上课和训练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表现欲、教学效果上都要优于使用传统教学媒介的学生。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按计划制作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是制约多媒体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熟练的操控lfash的课件制作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运用知识和艺术设计功底,在制作素材、收集和编排须上花很大功夫,期间,我们得到了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使得本课题研究走了不少捷径。作为体育老师,在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往后要深造才行。
2、笔记本电脑便捷实用。
新一代的笔记本携带方便,为我们多媒体走入的篮球课堂和训练场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很好的解决了 笨重设备带入训练场地的麻烦。
教学软件运用于我们的笔记本电脑,使得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更快更简单明了。用电脑播放课件,可以平面视觉范围类演练各种繁复的战术路线,制作简单明了,播放形式多样。
同时笔记本的影音播放功能也很强大,可以利用简短的视屏片段和图样来对篮球繁复的技术变化作纠正和教学示范。
3、摄像机及时反馈。
不管是动作技术还是繁复的战术线路,尤其在搞对抗的环境下都会根据攻守的变化而变化,而摄像机可以随时记录这些瞬间变化。在训练时,教练随手拿着摄像机,边摄边指导也很方便,还可以利用见习同学在练习的特定视角区拍摄,在教学的过程中它就如同一面会记录的镜子记录下学生联系的技战术情况,给学生在学习训练时思维行动和现实行动表现提供了参考对比依据;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记录下整个比赛多名队员的各种表现为总结和改进提供详细的依据,尤其在笔记本电脑的配合下可以更多更好的利用图片和视屏的辅助教学优势。在练习中,学生出现问题难免,通过摄像机在电脑中的及时反馈,可很快纠正过来,有可行性,加快了教学的进程。摄像的同时也具有录音功能,录音功能可以随时记录下我们的灵光一闪的想法和总结,为科研和工作改进留下相应的依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设计一个篮球战术课件的制作上,既放正确动作,又放错误动作,加慢放、定格、重复放,让学生主观能动的边看边想,自我比较,以便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印象,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许多常见的错误动作发生。
三、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结论:1、多媒体动画辅助篮球战术教学效果较好。实验组要好于普通组,此手段在教学中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2、多媒体虽然比较好,只起到一种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所占比例小。只有各种有效的练习手段才能很好地将学生形成的篮球战术概念转化为实际的战术技能,
3、采用笔记本在篮球战术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态视图教学演示,可以大大降低战术路线讲解的教学时间,及提高教学进度。在繁复的战术组合教学中学生能很快的接受战术构成和战术节奏的变化。教学中学生在体验个人战术行动和整体战术位置关系时意识更明确。
4、而摄像机的记录效果更是突出,除了在辅助教学和训练上能力出众也能为运动生涯留下美好的记录。 它和练习手段的紧密结合很重要,给队员及时的反馈,对纠正错误非常有效。
建议:1、把课件的教学性放在首位。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体育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电子设备更新速度快,设备缺乏保值空间,有条件的情况下,添置些多功能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