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融资最快的方法

时间:2023-11-20 10:29:03

导语:在融资最快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融资最快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住宅融资,预测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和住宅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未来15年里中国房地产金融将会延续当前迅速发展的态势。

一、三大因素支撑中国房地产金融迅速发展

1、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形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们选取了东欧、中欧、西欧、北欧、南欧和北美的主要国家,观察1970年、1980年、1990年和1995年住宅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资金的比率。绝大多数国家固定资本形成中住宅比率都在20%—30%之间。

反观中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基本维持在15—19%之间,距离欧美主要国家20—30%的比率上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住宅投资达到欧美国家水平后,在较长时间内其在GDP中的份额仍会保持稳定。持续稳定的住宅投资需求形成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稳固基础,并将催生巨大的房地产金融增长空间。

2、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

伴随着各国住房产业发展和住房问题的解决,各国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20%以上,而且增长时期较长,一般都在20年以上。美国住宅信贷50年增长100倍,年均增长9.86%;日本房地产信贷25年内增长10倍,年均增长10.3%;澳大利亚住宅信贷2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6.4%;英国个人住房信贷25年内增长47倍,年均增长22.5%;香港住宅贷款10年内增长4.3倍,年均增长18%,新加坡房地产信贷15年内增长6.7倍,年均增长23.6%。

按照国际经验,即使在解决了居民基本住房问题之后,房地产金融仍会得到持续发展。如新加坡解决了基本住房问题后,房地产金融仍然继续发展,90年代房地产信贷数量甚至超过80年代。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信贷增长较快,但很不稳定。其中个人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达到36%,房地产企业开发信贷2004年同比增长维持在17%,增长最快的2003年达到49%;房地产(企业+个人)信贷的同比增长2004年为29%,增长最快的2000年达到61%。

3、房地产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结构丰富

金融深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传统信贷融资逐渐减弱,证券融资比率逐渐提高。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资产的比率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证券/信贷越高,金融的发达程度越高。目前证券信贷比为美国3.5:1,德国为1:1.4,日本1:1.2,韩国1:0.91。

近20年来,中国金融深化度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有价证券和银行信贷比值的持续上升。截至2002年,该比值达到1:2.75。与发达国家相比,证券融资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较长时间内证券发展还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但可能更接近于德国和日本的水平。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房地产信贷的证券化率越来越高,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1970年,GinnieMae首创MBS,揭开了资产证券化作为新的融资手段的序幕。1991年MBS市场规模超过公司债券市场。1999年,MBS市场(余额33342亿美元)为又超过了国债市场(余额为32810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场。2001年年底,MBS余额为41255亿占总债务余额的22%,而作为第二大市场的国债市场只有16%。2001年美国MBS发行量达到了16.683亿,是公司债的两倍。

近年来,欧洲的证券化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1986、1987两年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总量仅为17亿美元,到了1994年,当年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20亿美元;1996年达到300亿,1997年454亿,1998年466亿,2000年则为924亿,而在2001年MBS的发行量369亿欧元,比上年全年发行量增长了18%。

日本的证券化在96年以后得以迅速发展。98年(125亿美元)、99年(232亿美元)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00%,2000年达到了30%;2001年的发行量达到3.2万亿日圆。目前,商业银行和住房金融公库,都开始逐步利用证券化获得资金来源。如2000年3月末,日本的三菱银行的MBS余额有6800亿日圆;日本住房金融公库2000年有500亿日元来自于贷款证券化,2001年计划证券化规模为2000亿日元,占计划发行债券的36%。

澳大利亚房地产信贷证券化率从1984年不足1%增加到2004年的23%。住宅通过证券融通资金的金额也越来越大,从1984年的300万增加到2004年的1260亿澳元。

房地产证券化金融提供了更多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丰富了房地产金融的品种和结构。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流通,使房地产金融业务从存贷款拓宽到投资、信托、租赁、抵押。保险、贴现、承兑、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及各类中间业务等多项业务活动。

房地产资产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吸引了多元化的投融资者。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方便各投融资机构的进入。大量的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协会。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甚至联邦机构和个人都可据此持有抵押贷款,为住宅建设和消费融资。

很多住宅证券工具,已形成良好的投资工具,成为机构和个人金融资产的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在过去30年间,房地产信托(REITs)公司数量增长了5.35倍,市场价值增长了103.7倍。如下图所示,REITS和股票债券一起形成投资组合,能显著降低风险与提高收益。

中国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程度还非常低,以房地产开发资金为例,传统外源融资渠道基本以信贷资金为主,较少使用证券融资,债券融资比重很低。整体而言,除了地产股票外,债券、抵押债权、地产信托都处于探索和萌芽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

二、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各国房地产金融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房地产信贷资产和房地产证券资产,我们的发展空间预测也分为两个部分:房地产信贷资产空间和房地产证券资产空间,二者之和为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

1、房地产信贷发展空间预测

各国住宅贷款占GDP比值差别较大,但近年来显著提高,大多在3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达到50%。80年代美国的住宅债务存量/GDP为37%,德国为20%,而英国从80年代到90年代迅速增加,截止到2000年已从23%迅速上升到57%。德国未偿还抵押贷款占GDP比率1997年达到50.9%,丹麦达到65%,荷兰达到60%,瑞典达到57%。中国近年房地产信贷/GDP比率大约在13%。

尽管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模式还很难判定跟哪个国家更为接近,但在以信贷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系下,我们保守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30%的比率(增长空间1,为我们的推荐方案),乐观估计住宅债务存量保持在GDP50%的比率(增长空间2),而GDP按年均8%速度增长。

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为467693亿,房地产信贷空间保守估计将达到140307亿,是2004年实际房地产信贷余额23800亿元的5.9倍,年均增长可达到12.6%;乐观估计将达到233846亿,为2004年的9.8倍,年均增长可达16.5%。

2、房地产证券资产发展空间预测

我国2002年整个经济社会证券/信贷比比率为1:2.75,我们以该数字为参考,保守估计未来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更接近于日本和德国的主银行制度,我们选取德国和日本目前信贷/证券比率的平均数1:1.3,作为我们乐观估计房地产证券资产存量的参考值。

由于很难得到房地产证券资产的数据,我们按全社会信贷/证券比率估算2004年房地产证券存量资产的价值为8655亿元(2004年房地产总贷款23800/2.75,实际的数字可能更低),如果信贷/证券比率未来十五年一直保持不变,则2020年房地产证券资产51021亿,是2004年的6倍左右,年均增长12.5%。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将进一步丰富,证券融资比重上升,如果2020年信贷/证券比达到日本德国的平均水平,则房地产证券资产达到179881亿,将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22%。

3、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发展空间

综合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我国房地产金融存量资产到202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191329亿元,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将达到413728亿元,相当于GDP的88%。2004年我国住宅金融资产低于GDP的25%,未来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证券化金融工具将逐渐增多,在融资结构中比率迅速上升;新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将部分替代传统的信贷融资,但占据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信贷金融。

三、结论和启示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居民的住宅消费需求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导致稳定的高住宅投资,从而构成房地产金融增长的坚实基础,其中房地产信贷增长空间大,持续时间长;而伴随着房地产资产的增加和金融深化的加快,我国住宅证券金融的发展潜力广阔,产品日益丰富。

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前景为我们的金融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相应的金融政策予以制度保障,才能促使房地产金融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文中的某些估算,例如今后15年保守估计房地产信贷年增长应达到12.6%,乐观估计年均增长应达到16.5%;到2020年我国房地产金融资产保守估计相当于GDP的40%;乐观估计相当于GDP的88%,可以为我们在审视房地产金融风险和评估房地产金融政策时提供多维的视角。

第2篇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34-03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当前,以第三方支付、P2P融资、电商平台、网络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存贷款和理财等传统业务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和影响。笔者主要从第三方支付和新型融资渠道两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兴的网络支付结算方式和信用中介,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第三方支付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不断挑战着传统银行的地位。

1.与支付结算业务形成竞争。支付结算业务作为银行的最基本的中间业务,产生的大量手续费是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第三方支付业务随着规模的快速增长,大有替代商业银行在资金结算领域媒介角色的趋势。

相比银行,第三方支付收取较低服务费,甚至完全免费,因此对客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除了费用低这一优点,第三方支付服务简便快捷,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数据显示,第三方支付以62%的选择率成为广大消费者消费转账时的首选,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分别只有46.8%和26.1%。显然,第三方支付弱化了银行卡的支付功能、侵蚀了银行的利润。

2.冲击商业银行基金销售渠道。我国目前的基金销售渠道以银行为主导。过去,银行是唯一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基金、信托等产品的销售很依赖银行。在广大投资者心目中,商业银行就代表了最高的信用等级和很好的安全性,再加上银行有实体网点,这些都使得银行在金融产品销售领域有极高的话语权。

然而,第三方支付的加入有打破这种格局的趋势,基金公司直接与拥有客户资源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对银行在基金销售中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同时,互联网企业通过挖掘投资者的数据,可以帮助基金公司分析客户的风险偏好,为其主动推送产品,甚至为他们定制服务。而且,基金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还可能提升投资者的用户体验,就比如余额宝为天弘基金带来了大量的客户资源的同时,客户也实现了理财与支付功能的二合一,达到了很好的销售效果。虽然从现阶段来看,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大,但从趋势上看,互联网基金市场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银行若不采取措施,在未来将会遭受严峻的挑战。

3.分流商业银行存款资金。从第三方支付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其实很类似于银行的结算业务,在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的同时,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沉淀资金,这些沉淀下来的资金在一般情况下存放在银行单独开设的账户中。如果从存款业务的总量来看,貌似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相当比例的资金最后仍会回流到银行系统,似乎没有威胁到银行的存款业务,但由于存在漏出效应,第三方支付还是削弱了银行的存款来源。并且,随着第三方支付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强化第三方支付的投资理财功能(如众所周知的余额宝),与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形成了直接竞争,就以余额宝为例,支付宝于2013年推出账户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经过实名认证的支付宝用户,可以直接将账户余额转入余额宝,其本质相当于购买了一种货币基金,与银行活期存款相比,余额宝收益高,早期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以上。现在收益下降到七日年化收益率3.6%左右,但仍然远高于银行的0.35%活期存款收益。对于支付宝用户来说,余额宝的资金转入转出也比活期存款更方便,而且购买无门槛限制,这些优点都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余额宝类的理财产品管理小额资金。

(二)众筹、P2P平台等新融资渠道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实现盈利还是主要依赖存贷款利差,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脱媒”的趋势开始显现,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中介作用被弱化,这对商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打破了银行垄断融资渠道的格局。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众筹,网络借贷等多种融资渠道,打破了以前银行垄断融资渠道的格局。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或个人若想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进行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背景下,这种不可能逐渐变为可能。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可以把借款人的支付数据和历史记录作为参考和分析的指标和依据,另辟蹊径的提供了降低风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新思路,而且更具灵活性。

这点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中国银行在2004年就曾提出将中小企业业务作为银行的转型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国有银行很难有效评估小微企业的风险水平,从总额上看,小微企业仅仅获得了18.9%的银行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深深地困扰着中小企业,但互联网金融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迅速抢滩登陆。以阿里小贷为例,阿里小贷以互联网科技为依托,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迅速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我们可以对比阿里小贷和银行贷款的各项指标,首先,阿里小贷提供的平均贷款额为5.6万元,远低于银行150万的平均贷款额,贷款平均获批时长仅需5分钟,而银行贷款大概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获批。如此之快的审批速度并没有使得贷款违约率激增,0.58%的贷款违约率也优于银行的1.15%。同时,贷款交易成本接近于0,远远优于银行贷款,综上,低额度,审批快,资金成本低等优势很好地契合了小微企?I的需求,改变了过去银行垄断融资渠道的行业格局。

2.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非常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因此总是被人诟病为“躺在存贷款利差上过日子”。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商业银行固定化利率的特征,通过市场反映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双方议价成交,体现出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的决定权将转移给金融机构,最终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银行还想继续依赖存贷款之间的高额利差实现盈利的现行模式恐怕会难以为继,届时,互联网金融将凭借着高效、便捷、低成本等优势吸引客户,侵蚀商业银行原有或潜在的客户资源,从而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

前文提到,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没有很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依靠搜索引擎,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和商户的网络融资平台,很好地适应了中小企业融资“小”、“短”、“频”、“快”的需求特点。截至2014年,我国统计的小微企业法人数量为785万,占企业总数的95%,占企业资产总量的30%,而且,从趋势上看,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些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本来都是银行的潜在信贷客户,理论上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息收入,但如果银行将这片市场拱手相让,由此产生的利差收入也就被互联网企业吞噬。

二、“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诚然,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可以是发展的机遇。银行可在认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转变思想,扬长避短,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化挑战为机遇,继续发挥在金融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自身优势分析

笔者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商业银行的自身优势。

1.实力雄厚。从金融体系的地位来看,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因素,商业银行不仅关系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关乎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维护着金融秩序的稳定。首先,从资金规模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为23.1万亿,而到2014年,这一数字变为130.9万亿,10年时间,总资产增长近5倍。由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储蓄率,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银行市场。其次,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众多物理网点,业务广泛,信誉良好。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商业银行拥有非常雄厚的软硬件实力,足以应对危机和挑战。

2.运营优势。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运营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传统银行在几十年的运营中,积累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资源,以及成熟稳健的运营模式和有关部门的严密监管,其运行稳定可靠。反观互联网企业,资金链断裂卷钱跑路的事件层出不穷,甚至频频爆出金融诈骗案件。

3.技术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人才,信息技术方面与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有着巨大优势,而且长期的运行中积累了大量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能更好的得到保障。互联网金融主要基于网络的便捷性特点开展业务,但由于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漏洞,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编写病毒程序恶意攻击网络,造成个人信息的大量泄露,危害用户的资金安全。传统银行业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较之互联网更为完善,长时间的运营中积累的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也使得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更为稳健。

(二)商业银行对策分析

1.转变思想,在战略上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改变。商业银行需要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在认清自身在如支付业务、电商平台等领域上作为追赶者的角色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创新、转型与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学习互联网企业的理念与思维方式,重视数据挖掘与信息整合,努力提升客户体验,在组织结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上勇于创新,以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

2.发挥银行的独有优势,转变竞争思维为合作思维。

(1)充分利用并创新物理网点。恒丰银行零售金融总部CEO李徽徽在“2015年中国国际银行会议”提出,中国零售客户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包括客户的富有程度,客户资产的海外配置,客户的老龄化。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显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接近1.8亿。这一类特殊群体,在获取银行的金融服务时,非常依赖于物理网点;另外,银行的一些高净值客户对银行的金融服务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需要拥有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银行专业人员为其进行个性化服务。因此,商业银行物理网点不仅不可替代,而且愈发重要。

国内社区银行网点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自2013年以来,银行纷纷抢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众多国内银行,尤其中小商业银行,加大力度创新自身网点。此外,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布局直销银行,通过直销银行与社区银行的结合,发挥两者优势,积极探索、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充分发挥传统物理网点的多种功能,从而发挥自身优势,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2)取长补短,寻求合作。毫无疑问,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必须要谋求转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携手合作,借鉴其运营模式和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是最快的补短方法。在数据方面,商业银行可采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共享数据,或者购买他们获得的用户交易信息,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信息库,分析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结合银行自身的优势和专长,针对性的打造产品和服务,改善客户体验,提升竞争力。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解决方案就十分值得商业银行借鉴学习。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难以解决,最主要的原因是风险控制难。相对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运营时间短,经营者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公司结构相对简单,财务状况往往透明度不高,这使得银行用传统方法掌握这些企业的运营和资信情况显得费时费力。然而,得益于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这种情况有望得到很好的解决,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新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到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合理的控制了风险。以成熟的蚂蚁金服为例,拥有一整套数据挖掘,分析体系,以小微企业的支付数据为核心,抓取企业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从而得到严格地控制了信用风险。而且,这种方法还极大地缩短了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所需的时间,并且,节约了大量贷款审核所需的人工成本。

3.充分挖掘大数据潜力,进军电子商务。如今,电子商务交易量与日俱增,生活中,消费者已经习惯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支付结算,而银行卡或者手机银行等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的消费者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不仅印象了银行的利润,更重要地是使得商业银行难以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前文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无法掌握信息数据,就如同被蒙上了眼睛,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商业银行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依托大数据。掌握信息流、把控数据的来源,组建并创新电子商务平台,是银行重新掌握信息流、把控数据的来源,重新掌握客?舳?态的重要布局

第3篇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过程;融资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过程

在物流金融领域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其中部分因素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彼此之间是互相作用的。要完成对物流金融风险的评价工作,就需要准确的选取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

(一)融资企业存在风险的研究

对于目前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更乐意和自己比较了解而且彼此之间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提供物流资金增值服务,物流企业之所以这样做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规避物流金融的风险。在对物流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工作中,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运营能力

选取企业的运营能力作为定性指标;对于持续运营三年以上的融资企业其信誉等级评为“优”;经营未满1年者评为“差”;处于忧和差之间的融资企业就被评为了“中”。融资企业提供了资产回报率,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企业的物流数据情况提供出存货周转率。

2.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指标,对于一些连续三年内持续盈利的企业评定为“优”,连续三年内少于两年盈利的企业被评定为“差”;而连续三年内两年盈利者评为“中”。一系列的相关数据如:销售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均由融资企业所提供。

3.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

以企业稳定存货为定性目标,在最近一年内,融资企业在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处于稳定和升高者评定为“优”,存货规模浮动较大者评为“差”,中间者记为“中”。由融资企业提供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

4.企业的信用记录

由于我国目前发展相对滞后的企业资信评级体系,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始终不能以较低的成本来直接的获得所有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通过以之前合作记录为依据,完成对该企业履约率的统计,并以此来作为衡量企业合同执行情况的主要指标。

(二)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现阶段稳定的银行政策的影响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了型物流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其中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的主要来源就是抵押物本身和融资企业,对此,我们提出了详细的一套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三)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验

虽然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是在对实践的不断归纳和总结以及对模型的借鉴优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为保证该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专业性,我们还需要对这一风险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风险的评估工作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也就是在物流金融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的过程,对物流金融风险评估工作的结果对的对后续风险处理方法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在本研究中利用了BP神经网络来完成对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步骤如下:

(一)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在设计过程中,网络层数和网络拟合度与每一层的节点数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为实现拟合度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网络层数的措施,但这也直接导致了网络的复杂化,进而也增加了训练的时间。所以引用了一个同时含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的体现就是对BP算法,又称之为梯度优化法。一般所涉及到的BP算法确定的原则就是:沿着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来进行对网络权值和阀值的修正。

(二)风险样本数据的获取

1.样本数据的采集

为了更好地说明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说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个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表中数据信息要详尽具体,同时细分了高风险样本和低风险样本以及中风险样本。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经过一定的整理后录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汇总表。

2.样本的处理

由于在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同时涵盖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在两类指标之间又缺少一个统一的度量标准,而且也不符合神经网络对于数据输入的需求,因此特加大了对网络收敛性的训练。另外对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一定的预处理过程,通常所应用到的处理方法就是模糊化和归一化等。

(三)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仿真

1.隐含层的节点数

据上述可知,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模型一般都是由具有三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组成,其中在输入层中有着15个节点,而输出层仅有1个节点,在隐含层的节点数值取值范围一般都在6到14之间。但据研究发现,当节点数为14个时,评估模型的误差是较小的,同时网络误差的收敛性也较好,因此可以将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中隐含层节点数的数量确定为14个。

2.网络训练函数

在系统中所应用的Traing D函数来完成对BP神经网络的训练可以实现网络能够很快的进行收敛,而且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也比较小。但相比较于Traing D函数,Traing DM函数对神经网络的训练得到的结果是:能够使网络收敛速度更快,所以从风险评估模型优化的角度考虑,一般我们选取的训练函数是Traing DM.

3.网络学习速率

网络学习速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了网络收敛性的稳定。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学习速率是0.01,在这一速率下,神经网络不仅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而且也能很快的实现收敛。适当的提高网络学习速率,将其数值从0.01升高到0.02时,出现了网络误差曲线的明显震荡;而当数值为0.05时,误差又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综上,为实现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的最优化,一般所采取的神经网络学习速率为0.01.

(四)风险评估模型的检验

风险模型的评估结果基本上能够和样本的实际相一致,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给予神经网络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有着良好的风险评估能力。

三.物流金融风险的处理

(一)管理型物流金融风险处理措施

1.风险回避

管理型物流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潜在的风险,造成很多不利后果,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影响,比如放弃执行或者改变原有计划选择其他风险小的方案,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对于有风险的物流金融业务,需要综合自身物流实力来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做到最小损失。

2.风险预防

风险防范意味着在实施过程中,要寻找潜在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因素和风险概率,避免严重损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应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员工风险意识,提高责任心,完善公司相关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务型物流金融风险处理措施

1.风险承担

所谓风险承担指的就是企业自身承担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又称之为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的实践中,第三方物流往往起着被动的风险承担的角色,在某项具体的业务开展之前,物流方可能也会意识到融资方抵押物所具备的风险,但是未能对存在的风险作出正确的预估,因而导致预防措施未能及时的采取进而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在业务往来中,任何的一种业务行为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为保证企业收益的增加,也就需要采取恰当的风险承担。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也是一种风险管理办法,这是主动将项目或相关的财务后果转移到其他单位或个人,从而有效地避免风险损失。风险转移作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常常采用的风险处理措施,物流方就是通过出让一部分的收益,然后成功的将物流金融业务转嫁给别人,从而有效的降低业务总体的风险。

四.结语

本文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建立了一个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模型;2.介进行了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的系统研究;3.建立了物流金融的风险指标体系,并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物流金融正处在一个高度发展壮大的时期,而且现阶段相关部门对其研究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流金融必将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态,进而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乔华峰.XX港X公司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3]熊小芬.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4]郭佳.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5]胡剑,李伟杰.物流金融: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2009,07:65-68.

[6]宋扬.物流金融运行中的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2010,09:37-38+139.

第4篇

在董文标看来,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既是社会需要,更是银行自身需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蕴含巨大商机。

国务院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财税和金融扶持、经营环境改善以及公共服务资助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小微企业支持发展计划。政策的引导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关注小微企业。

从银行内部因素来看,在资本压力和信贷额度受限的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利商业银行提高利差,提升资本的使用效率,改善业务结构。

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自身发展和转型的“蓝海”,主动调整组织架构和流程,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产品创新解难题

民生银行是国内银行中率先发力深耕小微企业的银行之一。在众多银行家中,董文标跑小商品市场最多。

在董文标看来,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三大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 认为经营成本高、风险大。“主要是没有方法,如果方法找到了,这两个问题都不存在。”董文标表示。

误区二 小微企业诚信不高,“在我所见过的大中、中小、小微企业中,我个人认为小微企业是最讲诚信的。”他说,民生银行小微企业千分之1.6的不良贷款率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误区三 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价格高。一般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至40%。对此,董文标认为,“小微企业贷款时间短,70%都是6个月贷款,甚至还有1个月贷款,银行从中的获利并不高,小微企业完全可以承受。”

少抵押物是困扰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最主要的难题,不过通过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这一难题可以迎刃而解。

上海城大建材市场是一家拥有众多中小型建材企业的市场,市场内上下游客户实力较强,销售渠道良好,随着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市场正在做大做强。但是一到销售旺季,建材市场的老板们就犯了愁,由于需要提前订货,手里的钱又总是周转不开,想去银行贷款,却总因缺少抵押物,难以筹到低成本资金。

针对这些小企业的困境,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的营销人员通过对市场客户的调查了解,首选出5户在银行信用良好的建材经销商,运用“联贷联保”产品,增加他们的信用度,为每户提供了500万元的授信额度,采取联合担保和借款企业法定代表人连带责任保证的形式,同时由上海城大建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用最快的时间批复贷款项目,以满足这些企业对融资的快速需求。

“联贷联保”业务是华夏银行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推出的担保贷款新模式。该模式综合了多家小企业的可用资源,进行相互监督和横向约束,从而解决了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过程中抵(质)押物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难题,降低了业务风险。此外,在担保模式上该行推出了房地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授信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的担保难问题。

鉴于小微企业的生存特征,民生银行在多年实践中制订了规模化、批量化、专业化服务的路线。

董文标表示,“80万到100万的小微企业,一家一家的做,肯定成本高、风险大,但如果批量化的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为此,民生以全面服务商圈作为抓手,为批量化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江苏常熟世界服装中心、云南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等商圈中,民生银行将客户分为三类,不同的联保方式发放贷款。贷款效果相当良好。

中国银行业协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复杂问题,有多重因素阻碍小微企业融资。其中,规模小、无抵押物是首要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只依赖市场,需要地方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多方共同努力。其中,一些地方建立起了“信用互助协会+互助基金+风险补偿基金+保险”的“四位一体”融资担保模式,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效果明显。

“四位一体”的担保模式既有利于解决企业单个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金融机构贷款投不出、不敢投、投得少的问题,使小微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模式化”经营

仅仅依靠产品创新显然难以解决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融资困境,如何将创新产品应用到更多的小微企业身上,是商业银行思考的更深层次的命题。“模式化”经营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对小微企业进行批量化经营,不仅使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信贷成本,商业银行也减少了运营成本。

晚上9点多,西安市朱雀大街中段42号的一间办公楼里依然亮着灯。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友谊路支行行长郭朝晖的案头堆着厚厚的资料,看着这些资料,他很兴奋。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郭朝晖发现,位于陕西榆林府谷的兰炭产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如果能够扶持好这一产业,将会对整个府谷地区甚至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此之前,光大银行西安分行雁塔路支行的客户经理刘进军,也已经驻扎神木半年多了。他此行调研的目的,也是要对当地的兰炭产业做细致而深入的了解。

经过光大银行西安分行中小企业部的细致调研,光大银行西安分行经营班子认为兰炭产业是一个全新的可以介入的产业领域。在做出这样的判断之后,光大银行西安分行迅速协调风险、中小企业、贸金等相关部门和雁塔路支行、友谊路支行,在研究光大银行总行中小企业模式化营销的基础上,成立“兰炭”项目组,并最终形成了针对兰炭中小企业的“兰炭模式”。

在调研中光大银行发现,兰炭的产业链在当地已经开始形成:当地企业通过原煤烧制成兰炭,中间会产生煤气,煤气可以发电,可以深加工成金属镁,而金属镁是目前汽车、航空等高端行业的应用材料,因其价格较高,在下游应用较少。而兰炭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让金属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改变。同时煤气在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煤焦油,成为生产柴油的原料。所以,这个产业链一旦做起来,将能发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然而调研情况显示,几乎所有的兰炭产业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经营不确定性高的特点。有些企业在银行吃了多次闭门羹之后,只好借助民间借贷渠道融资,融资成本非常高。

针对兰炭企业的特点,光大银行西安分行为兰炭企业量身定做了“联保+部分资产抵质押+实际控制人个人连带责任保证”的创新模式。由于兰炭企业普遍缺少抵押物,这一模式解决了困扰他们融资过程中存在的抵押物不足的主要障碍。

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光大银行西安分行项目组深入到每一家贷款企业,与企业经营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之后,将市场调查和服务深入到小企业经营的细节。从水、电、煤气费用,到订单、库存,动态感知客户境况的变化并提供相应反馈。截至2011年9月末,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向神木、府谷兰炭行业中的18家企业贷款6.2亿元。

除“兰炭模式”之外,光大银行正在全行各层级、各条线大力推广贸易供应链、工程机械按揭、“全程通”、“金色链”这些已经成形、有效的模式,先期已经确定在10大行业重点推进模式化经营,包括汽车、批发零售、船舶、电力、钢铁、房地产、家电、能源、医药、商贸流通等。

自2010年起,光大银行开始倾力打造“阳光助业”品牌,其“个人助业贷款”和“经营物业贷款业务”开始向“模式化”的经营思路转型。“模式化经营就是要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现有的格局、现有的部门为中心,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整合资源、人员和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如果我们很好地建立了这种模式,具有复制的功能,那么在短期内将很难被同业替代。”光大银行行长郭友表示。

信贷资源倾斜

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使得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目前,不论是大中型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领域,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增速远快于其他领域的信贷增速,信贷资源正在向中小企业倾斜。

“总体来看,小微企业的授信是我们交行这几年信贷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一个重点,既是我们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善利差的一个重要手段。”交行副行长钱文挥表示。

截至2011年末,交行境内行(零贷部)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1500.13亿元),较年初增长73.82%,高于集团贷款平均增速近60个百分点。

而从其他几家国有银行的情况来看,小企业贷款均大幅高于集团贷款平均增速。工行年报显示,2011年工行中小企业有贷户增长37.4%,新增贷款占公司贷款增量的71.3%;建行年报显示,2011年建行小企业贷款增幅24.60%,远快于公司类贷款平均增幅的12.80%。农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5,752.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41.38亿元,增幅24.8%。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行更是将中小企业作为其“二次转型”的战略重点,按照2003年四部委联合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截至2011年12月31日,招行境内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达4,682.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8.64亿元,贷款增量占当年境内企业贷款总增量的80.94%。

此外,根据2011年四部委联合新颁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以及银监会监管统计口径,截至2011年末,招行小微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个人经营性贷款)3,250.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52%。

“招商银行现在对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已经占贷款总额的52%,而且还要继续倾斜。我们甚至准备逐渐把一些大企业退出,今年准备在支行层面上不做大中型企业客户,只做小企业、小微企业,我们的目的很明确,除了响应国家号召以外,还要追求资本的节约和回报。”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

商业银行之所以愿意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主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现在社会的呼吁和政府的号召。而从内部因素来看,在资本约束的情况下,特别是监管当局即将推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按照国际巴塞尔协议III的原则加强了资本管理,对每家银行来说节约资本都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每家银行都力求在较小的资本消耗下取得比较高的回报。因此做小企业、微小企业最合适,因为大企业的议价能力比较强,而小企业的利率可以适当的上浮。

从定价来看,在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小微企业贷款对商业银行具有更大吸引力。交行副行长钱文挥表示,从今年一季度小企业贷款的定价情况来看,交行一季度新发放的贷款利率是8.11%,上浮的占比97.85%,基准和下浮的占比在1%左右。而相比于小微企业,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利率上浮的幅度不大,有些甚至下浮。目前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普遍在30%~50%之间,有些上浮甚至高达70%。为提高利差,以较少的资本消耗取得相对较高的收益,银行有做小微企业信贷的动力。

从未来的经营形势看,商业银行在提升净利差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目前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已经到了一个高点,以交行为例,截至一季度末,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47%和2.60%,同比分别上升4个基点和9个基点。

交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于亚利表示,接下来净利差大幅提升的可能性已经不大,银行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努力使净利差保持稳定。交行的情况是整个银行业的一个缩影,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回升,银行业的净利差已经达到历史高点,下一步面临下滑的压力。为了使净利差保持稳定,商业银行更愿意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配置在高收益的信贷品种上,而小微企业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小微企业脱困“死结”

虽然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投入,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依然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小微企业融资依然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从数据上来看,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长几乎是所有信贷增长最快的品种,但是社会上普遍反映小微企业融资依然比较难。交行副行长钱文挥介绍,从增长上来看,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增长的非常快,但是绝对量的占比还不够高,交行目前的占比是6%,业内都是比较接近的数字。如果要把比重提高,必须要保证比现在高很多倍的发展速度,从现实情况看还有很多困难。

“如何引导银行更多地把信贷投向中小企业,从交行来看,我们更多地通过绩效考核加大力度,把小微企业、零售信贷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在资本占用上给予优惠,在定价和审批上给予放权,机构上设立专营机构。”钱文挥表示。

钱文挥指出,目前监管部门对信贷总量是限制的,小微企业发展速度可以快一点,但是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和基础设施也都需要一定的信贷配置,速度的平衡是一个过程。其次,从金融机构的层次上来说,现在无论是大型的国有控股银行还是全国性的银行都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但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在服务的渠道、资金的实力各个方面存在制约,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仅仅依靠银行显然无法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根据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调查,目前我国90%以上的小企业贷不到款。

对于小微融资难的原因,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认为并不是由于我国缺钱,目前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了110万亿,并不缺钱。但是小微企业依然贷不到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

其次是金融体制机制不够开放,存贷款利率事实上被管制,并没有放开。

第三,我国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第5篇

一、引言

2014年以来,我国P2P行业迅速发展,成为全世界P2P发展最快的国家,但与此同时,跑路的平台也急剧增加,类似e租宝等平台占到30%以上,针对该行业的整体态势,国家监管部门出台《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加强了对P2P等行业的监管,本文主要从信用风险得角度,以国内某一大型P 2P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客户逾期行为的影响因素。

国内对于P2P行业逾期行为的研究有很多,谈超等将影响逾期的因素划分为标的特征、信用特征、个人特征和往期借款4个维度,从中选取15个变量,通过建立logit回归方程,探究逾期行为与这些变量的关系:王重润以“红岭创投”的真实业务数据为基础,选取借款者违约行为的9个特征因素建立Logit模型进行分析,探究影响逾期的因素。

二、还款逾期特征变量的选择

1.数据说明

因变量是客户类型,其中l代表新增逾期客户;0代表非逾期客户。

本文选取我国某一较大规模的P2P公司,获取该公司2015年1月为M0,2016年1月为M1,2016年2月为M2,共931条新增逾期客户在2016年1月的数据,以及2015年12月,2016年1月,2016年2月为M0,共931条正常客户在2016年1月的931条数据,共1862条数据进行分析。其中M0:客户逾期0-30天:M1:客户逾期30-60天;M2:客户逾期60-90天;在实际业务中,习惯定义M2为新增逾期。

选取的自变量包括:合同版本、贷款品种、片区、性别、是否续贷、综合费率、判断贷款信息是否提交过、判断个人信息是否添加过、判断工作信息是否添加过、判断联系人信息是否添加、贷款用途、学历、婚姻状态等信息。

2.变量筛选

本文对可能影响客户分类的35个因素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对关键变量进行提取,同时,为了避免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采用五重交叉验证,具体过程如下:

(1)将样本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测试集占30%。

(2)将训练集样本随机均匀分成5份样本,取其中4份样本记为N1,另一份样本记为n。

(3)将N1采用随机森林的方法,提取特征集S1,并去掉特征分x小于0.01的特征变量。

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1.Logit回归方程

本文对筛选出的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Logit方程。具体过程如下:

3.模型检验

3.3.1模型泛化误差

运用建立的模型,对30%的测试集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新增逾期的因素包括:

(1)婚姻状况。一般而言离异,丧偶,再婚的客户逾期率要高一点。

(2)学历。学历越低,逾期率越高;一般而言学历在大专,高中,高中以下的逾期率相对来说要高。

(3)区域因素。华东地区整体信用状况和华北相比较差,导致华东地区逾期率较高,华北片区逾期率较低。

(4)贷款年限。一般而言期限越长的逾期率较高,风险越高。

(5)工作单位。从单位性质来看,机关单位、国企性质的单位逾期率较低。

2.建议

(1)避免期限较长的产品。平台在产品设计时,尽量避免贷款期限超过一年的产品,对于超过一年的产品,加强风控部门对客户的事中管理。

第6篇

“这个行业真正的转折点在2011年,在这之前供不应求,以前是货物没到港就卖掉,或者是到港之前全卖完了,不用考虑你再来库存。结果2011年货物供应远大于需求的时候,那就要考虑分销、物流、仓储这些服务。”刘佳勇说。频繁往返于中国、欧洲两端的刘佳勇,在2010年底就预判到了市场行情的转变。“大家疯狂扩产,很可怕,这些产能将来释放到哪里去?”刘 说。

供过于求的市场下,这些生产自中国的组件在欧洲比以往需要更多仓储、物流、分销这一端的服务。不到半年,新能源阳光谷已经吸引了赛维LDK、阿特斯、天威新能源和恒基光伏的入驻。

刘佳勇的职业轨迹恰与整个光伏行业发展轨迹重合。2003年末,刘佳勇在德国刚拿到认知心理学硕士学位,跟学校的两个同学在德国创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当时一个客户找到刘,需要一个10MW的光伏组件订单。2003年全球光伏市场从德国开启,组件采购价是4.2美金/瓦,10MW的订单报价超过四千万美元,那一年刘佳勇25岁。

刘佳勇回到国内,寻访当时国内所有的组件商。这单生意虽然最终没成,但让刘隐约嗅到了光伏市场的巨大爆发力,他开始有意识地跟国内组件商建立联系。2003年到2005年这三年,德国光伏市场快速扩容,同时培育起了中国光伏组件制造的凶猛发展。

2006年,在光伏组件分销领域做了三年的刘佳勇却把公司以30万欧元出售给了江苏一家国企苏美达。“他们看重我们在德国的销售渠道,当时行业处于第一次的疯狂状态,大家拼命进来。”刘佳勇回忆,当时做组件分销的利润从2004年0.2欧元/瓦已经下滑到0.1欧元/瓦,而且当时市场单一、集中在德国,于是刘佳勇全面退出,挖掘新的盈利途径。

刘佳勇在2006年与一个西班牙客户接触后,发现西班牙的光照条件和政府政策都利于光伏市场的发展,而且当时刘的兴趣已经放在一门更复杂的生意上,光伏电站开发。这一年,天威和英利股权纷争中的关键人物苏维利让出了自己的股权,来到西班牙,也瞄准了电站开发。

2006年到2008年,西班牙市场发展火爆。2008年西班牙装机容量达2660MW,比前一年增长300%,将近占据全球装机容量的一半。

苏维利、刘佳勇、还有西班牙当地的一人,三人一起于2006年在西班牙创办了天华阳光。天华创始资金100万欧元,刘佳勇带着15万欧元的现金入股,并担任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开始开发希腊、意大利等其他市场。这段经历让刘佳勇感受到光伏的全球市场正在形成。

一年后,因为管理理念上的差异,刘佳勇退出了天华。之后,他创立了福能。一年来的经历让刘佳勇意识到,电站开发的复杂度与陷阱远比想象得要多,而且市场波动开始。与此同时,整个欧洲的光伏市场都在迅速开启,刘佳勇决定回归到分销业务,以此为基础开拓新的商业模式。

现在,在光伏分销市场上,福能已经跻身欧洲前五,2011年的销售额有3亿欧元。刘佳勇总结出了自己一套分销模式的方法论。福能在欧洲有超过五千家客户,其中大部分是光伏安装公司。刘佳勇给市场团队介绍目标定位时非常精准―位于社区中的10至20人团队的安装公司。刘解释,超过20人的安装公司会有自己的仓库,会直接跟组件商接触。而10至20人的安装公司不会有仓储服务,而且要货灵活。这样福能能够提供仓储服务、发货及时灵活的优势就能显现出来。

在巩固分销业务的基础上,刘佳勇也继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2009年光伏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时候,刘感到最大的问题出在终端项目融资上。“当时我们在考虑融资渠道和融资壁垒到底怎么解决,金融危机终端的安装商没有资金来进入安装,停着,中国有组件,但是因为终端不提供这个资金,他无法进行供货,也停着。”刘佳勇说。

刘佳勇开始尝试和下游开发商达成协议,福能提供组件,开发商以电站股权抵押组件成本,这样整个链条即使没有资金也可以流转起来。等到电站建成之后,获得银行贷款,福能再拿钱退出,不会长期持有电站。福能以这样的模式于2009年在德国卖掉了30MW的组件。

第7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成本;分析

伴随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我国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先后实行从紧、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小、微型企业因融资渠道不畅和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而倍受社会广泛关注。为此,笔者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与成本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试图揭示其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方法与样本数据描述

㈠调研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座谈和个别访谈方式进行。本课题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进行了简略梳理(见图1)。为较客观反映十堰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及成本的一般状况,样本企业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104份,有效问卷101份。

㈡样本数据描述

1.样本企业所有制实现形式

101家样本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10家,占9.9%;联营企业12家,占11.88%;股份有限公司19家,占18.81%;有限责任公司47家,占46.54%;其他各类企业13家,占12.87%。

2.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分行业来看,汽车零部件行业27家,占26.73%;涉农行业24家,占23.76%;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家,占6.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家,占4.95%;医药企业5家,占4.95%;房地产8家,占7.92%;商务及科技服务企业7家,占6.93%;其他行业18家,占17.82%。

3.样本企业规模分布

按照2011年7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101家样本企业中,小型企业57家,占56.44%;微型企业44家,占43.56%。

4.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

在“2011年9月末企业资产负债率情况”选项中,选“30%以下”的有14家,占13.86%;选“31-50%”的有34家,占33.66%;选“51-70%”的有44家,占43.56%;选“71-90%”的有9家,占8.92%。

5.样本企业资金状况及融资特性

在对“目前企业总体资金状况较去年同期相比”的回答中,有49家选择“紧张”,占48.52%;33家选择“持平”,占32.67%;19家选择“好转”,占18.81%。在对“企业最希望的融资方式”的回答中,有68家企业首选银行贷款,占67.3%。而企业的债务融资又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占全部负债的53.4%。

二、十堰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与成本现状

㈠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1.内源融资是基础,但基础较薄弱,后劲不足

问卷显示,“2010-2011年企业筹融资渠道”选项中,“留存盈利、折旧、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81家,占101户样本企业数的80.2%,其投资额4.41亿元,占到样本企业融资总量的14.12%。如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迁址以扩大经营规模,投入1亿元,其中0.4亿元来源于自有资金。据了解,十堰市2011年1-9月小微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利润出现下滑,同比下降6.69%,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3.6%,企业效益有所下滑。

2.银行贷款是首选,且增幅明显,总量超三成

据金融统计监测数据,截至2011年9月,十堰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票据)达到145.87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7.2%,较年初增长29.3%,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3.1个百分点。同时,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33.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5.5亿元。从监测数据来看,抵(质)押贷款占小微企业全部贷款的65%以上。

近年来,十堰市国有商业银行重新布点,创新金融产品,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进驻,信用社改制,乡镇实现基础金融全覆盖,拓宽了小企业融资渠道。如工行开展应收账款池融资、小企业网络循环贷款,农行先后推出汽车产业集群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担保模式、国内保理等融资产品,信用社开展联保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银行表外信贷等深受小微企业欢迎。

问卷显示,2011年1-9月在银行有贷款的小微企业共84家,占样本企业数的83.17%,贷款额占样本融资量的32.27%,超调研样本融资总额的三成。由于2011年小微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增长快,银行贷款满足率受利率定价水平和信贷规模控制影响,反倒呈下降趋势,但仍在74%以上,与货币政策调整正相关(见图2)。

3.民间借贷活跃,方式多样,小微企业参与度超七成

本次问卷将民间借贷分为企业间借贷、企业向个人借贷、民间票据融资、网络借贷、“准金融机构”融资、其他等六类。问卷统计显示,在调查的101家企业中,2011年通过民间融资获取资金的有78家,占77.23%,其中:企业间借贷(含票据贴现)40家占39.6%,企业向个人借贷65家占64.36%,网络借贷4家占3.96%。民间融资额达到13.96亿元,占调研样本融资额的44.69%。如某工贸有限公司,2011年1-9月除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差额承兑、占用客户资金外,还向其他企业借贷700万元,占其融资总额的21.72%。

4.“准金融”融资是补充,其增幅远大于银行贷款增幅

据金融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9月,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达到4.66亿元,较年初增长497.4%,比上年同期多增3.38亿元,比银行贷款增速高468.1个百分点。

从样本数据来看,2011年1-9月,小微企业在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贷款的分别为1.02亿元、0.64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幅都在300%以上,融资满足率分别为76.9%、81.4%。而同期样本企业的银行贷款增长20.86%。调查了解到,民间中介机构贷款有其优势:发放速度快,手续简便,最快的仅用3个小时,最慢的也只需3天,且贷款条件相对宽松,很多是保证贷款。

5.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但仍属起步阶段

问卷显示,2011年小微企业通过私人股权投入(PE)、风险投资(VC)等非公开权益融资渠道的有2家,占1.98%,比上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其投融资额为0.06亿元,占到0.1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如某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2月成立,2011年1-9月投融资0.05亿元,即为某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风险投资。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增长,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渠道也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快捷方式。问卷中,信托贷款占到样本企业融资量的1.92%。

从图3来看,银行融资渠道占比三成左右,民间借贷占比超过银行贷款占比。从问卷统计情况来看,微型企业越多,银行贷款渠道占比趋小。

㈡融资成本现状

1.综合融资成本表现出持续的较高水平。

调查以100万元融资额为例,得到样本企业2011年主要融资渠道的加权平均成本。其中:企业间借贷、典当行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企业向个人借贷和银行贷款的加权平均成本分别为30、26.24、19.68、18、8.94万元。问卷了解到,4年间,民间融资利率基本上在月息2.5%徘徊,2011年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高出5.6个百分点。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上浮30%左右,也比大中企业贷款利率高。问卷得知,2011年小微企业取得银行贷款最高利率为12.05%,最低为7.22%,加权平均利率较2010年同期提高3.11个百分点。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且总体仍呈小幅走高态势。

2.银行信贷规模受控,“排队”等贷加大企业成本。

2011年以来,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因银行受信贷规模控制,普遍需要排队,并看企业资质和项目好坏,耗时一般在3个月左右。许多急需流动资金的小微企业望而却步。何况很多小微型企业难以达到银行要求的信用评级。

3.融资中介费用太高,企业反映最强烈。

问卷中,有76家企业认为“融资中介费用过高对本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很大”,占75.2%。小微企业在办理银行贷款的过程中,面临直接或间接收费的单位和部门多,诸如财务咨询、保险、担保、资产评估、审计验资、抵押土地评估、抵押房地产评估、环评报告、信用评级、产品设备质检等10多项费用。如某粮油有限公司,2009-2011年间先后三次获得银行贷款,办贷中,抵押土地、房产分别按评估额的15%、3%支付评估费,同时支付了咨询费、担保费、保证金(还款后退还企业)、审计验资费和其它费用,收费项目占贷款额的2.16%。

4.融资成本高低与融资渠道可得性成正比。

问卷得知,企业间借贷、典当行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企业向个人借贷、银行贷款的满足率分别为85.6%、81.4%、76.9%、75.1%、74.53%,融资成本高低恰与其融资渠道满足率成正比,即满足率高,成本高,反之满足率低,成本较低。问卷反映“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多”的占94.5%,而反映“民间融资便捷”的占97.03%。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内源融资主要看各类投资机会,内部集资、参股增资一般参照银行利率提高百分点,银行融资主要看企业信用等级、抵押物价值和中介不确定性收费,民间借贷则主要看企业人脉、景气度和市场引导。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㈠融资成本高企,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从101家企业的调研样本看,48.57%的企业因为租赁经营,土地、厂房不能作为抵押物,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抵押又不足值,难以从银行贷款。为满足生产资金急需,不少小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利率一路高走。2011年,企业综合成本上升14.5%,利润率从上年的5.7%下降到3.5%,平均减少2.2个百分点。一些企业反馈,订单下滑15%-20%,明显是从6、7月份开始的,而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生产旺季。

㈡缓解一时之需,民间融资风险值得关注

企业反映“银行无规模,贴不了现”的占样本企业数的38.4%。仅从样本数据来看,有34.74%的企业通过民间融资这个途径获取了资金。然而作为一种非主体的融资模式,有其内在缺陷。民间融资缺乏监管,其借款利率一般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期限较短,也只能缓解企业一时的资金紧张。当前区域经济形势相对走弱,小微企业盈利能力有所降低,偿还到期的高额利息压力加大,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倒闭在所难免。

㈢融资综合成本抬高,折射出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2011年以来,中央对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政策倾斜。银监会从6月份开始以“差异化考核”激励商业银行为小企业服务,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尽管如此,银行的政策倾斜也仅仅是照顾了少数的优质小企业客户,而且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担保和抵押并没有放松。房地产行业近年受国家调控限制,企业融资多以自筹、民间借贷为主,成本趋高,但需求不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投资品市场甚至是高利贷市场。

㈣ “准金融”受限,很难满足众多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特别是微型企业,本身规模小,对资金敏感度高,很多选择短频快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但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自身条件不足,不吸收公众存款,其在银行融资额度为资金净额的0.5倍,因而能够发放的贷款总量有限。再者,目前准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一套规范健全的风险控制系统,也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端口,想及时了解客户信用情况非常困难,这势必加大其经营风险。

四、对策建议

㈠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要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制度改革,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鼓励以发起设立而非公开募集方式设立股份公司。真正创造出小微企业对股权融资市场,特别是私募股权市场的需求,激发创业投资热情。二是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场外交易市场,健全各类产权交易的中介机构和组织,促进小微企业股权流通,推动小微企业股权私募市场发展。三是创造条件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和企业债,分类选择不同的融资工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从国外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通的资金中,债权融资比重一般要高于股权融资比重的数倍有时近10 倍。

㈡创新信贷产品,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

一是管理创新。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组织体系和考核机制,特别是扩大县级银行低风险信贷业务及优质客户信贷审批权限,推行“信贷工厂模式”。二是服务品种创新。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探索开展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特点的贷款保险制度。三是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推行小微企业综合授信额度,允许企业在有效期和授信额度内循环使用。

㈢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研究开办央行支小再贷款

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具有信息、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其资产规模决定了它是小微企业理性的融资伙伴,且银企融资关系的持续时间与银行规模负相关。与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如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金库主要对中小企业债务提供保险,并向信用保证协会融资。对于重点支持小微企业的银行机构,人民银行可研究开办中央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业务。

㈣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规范民间融资秩序

监管部门应完善监测体系,同时制定相关法律予以规范引导,有效发挥民间融资灵活的资金配置功能,并积极鼓励其对小微企业借贷。对于民间融资机构要进行区分,正规的要将其纳入体制内管理,给予较大的自主空间,不但不增加额外运作成本,还要在税率上给予适当的优惠。但对于不合规民间融资机构则要严厉查处。民间融资机构应通过行业内的资金互助形式进行资金融通,这样还可以促进区域内或行业内的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对小额贷款公司可以考虑放松设立指标审批,积极鼓励增资扩股,同时加强日常监管。

参考文献:

[1]张炳申.21 世纪亚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峰娟,安国俊.集群融资――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下融资困境的新思路[J].中国金融,2009,(21).

第8篇

论文关键词 票据融资 民间 中小企业 贴现 

近年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它们具有偿债能力弱、融资规模小等共性,同时财务规范较差、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难以抵御较大的风险。此外,各家银行越来越注重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贷款条件,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更是变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流通性、变现性好的特点,通过套现尚未到期的汇票获取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这种变相贷款融资渠道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票据市场。

一、民间票据融资简介

(一)民间票据融资的概念

票据融资,指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向银行提供该票据申请贴现,从而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民间融资发生在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超出了国家法定金融机构的界限,为了取得高额利息和资金使用权,通过支付约定利息,采用民间票据融资、民间借贷等形式暂时改变了资金使用权。民间金融,即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融资而言的。民间融资是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以资金筹借为主的融资活动。

(二)民间票据融资的特点

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民间票据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1.手续简便,方式灵活。由于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手中所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没有配套的购销合同,有的甚至缺少增值税发票,达不到金融机构办理贴现的要求。而民间收购票据的出资人只需要验证票据的真实性就能完成企业间的票据融资手续,这种条件宽松的方式,受到了资金缺乏的中小民营企业的欢迎。

2.利率高,弹性大。一般而言,民间票据融资的利率比国家法定的金融机构的利率要高,而在民间票据融资的圈子内,城镇利率又高于乡村。目前,民间票据市场的票据贴现大多执行8.5%左右的贴现率。很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只需要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或者利用企业自身信誉较好,就能将手里的汇票拿到银行集中贴现,从中获取相当大的利润。

二、民间票据融资的表现形式

民间票据贴现融资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4种,它们是根据贴现人买入承兑汇票时办理贴现业务的目的来划分的。

(一)为支付货款

贴现人先以低价买入银行承兑汇票,再以票面价格把承兑汇票用于支付货款,在这个过程中赚取差价,一进一出之间,贴现人不仅得到了货物,还实现了低成本运营。这种方式是比较常见的票据融资方式。

(二)为投资赚收益

资产雄厚的企业或者个人使用手中的空闲资金为持票人买入票据,获取贴现利息,在票据到期的时候从商业银行收回款项,从中获取差价,这种操作方式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

(三)为实现借贷

这种融资发生在票源企业与别的企业存在借贷关系的情况下。因为票源企业资金短缺,把手中的银票卖给企业获得大量资金,本企业到期之后再向银行收回款项;也可以把银票作为质押,双方协商一致,按一定的利率,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到期后票源企业还款取回银票。

(四)为倒手获利

这种融资指贴现人低价买入银行承兑汇票,短时间内以稍高的价格卖出,从中获取利息差。这已经成为了合伙融资的一种手段,即票据左右倒手。这种方式进行的速度越快,业务量越大,从中获取的利润就越高。票据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非常广泛,可以流向企业,也可以流向银行,与此同时无数次的倒买倒卖使利润迅速翻倍。

三、民间票据融资的存在问题

(一)资金流动方面

如今,民间票据融资十分活跃,虽然缓解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但是由于民间票据融资缺乏相关的规范,同时脱离了金融机构的引导,民间票据融资中的资金流动相对盲目。同时,由于没有行业限制,民间票据融资非常容易涉及一些国家限制或者禁止的企业和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金融秩序方面

票据融资民间化是一种企业自发的行为,且贴现的利率普遍高于银行同期贴现利率;同时贴现手续资料要求不齐全,有的甚至不要任何资料就贴现,扰乱了正常的票据业务市场。随着民间票据融资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会对金融机构的票据融资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金融行业的贴现利率的公开化和市场化是不利的。这种民间票据融资的出现破坏了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发展和竞争环境,打乱了金融秩序。

(三)国家管理方面

由于民间票据融资没有统一的合法的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和制约,管理上和资金上都始终游离于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之外。长期发展下来,金融部门所监测到的市场资金流向和交易动态变得脱离实际,导致票据资金流向紊乱,使金融宏观调控变得十分困难。

四、民间票据融资的应对措施

(一)遵循民间票据融资的自发机制

纵观民间票据的融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发的经济事件,这种事件发生的驱动实际上是企业利益。存在即合理,民间票据融资作为民间票据市场中重要的参与力量,合法性虽然尚未被目前的法律法规明确,但在形成市场价格机制、完善市场操作模式方面,以及便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民间票据融资的存在和运作无疑弥补了国内正规金融机构在活跃票据市场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空白。

(二)探寻金融机构票据融资的缺失

如今,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着明显的身份界限。民间票据融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融机构在票据融资上存在缺失。我国近些年来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单靠政策性的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积极探寻当前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制度的缺失,弥补不足。在这实现之前,民间票据市场也许能成为改观这一现状的手段。

(三)加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货币供应量这么大、总的贷款的数量这么大,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低效率的占用资金的还是占得太多了,就把中小企业挤出去了,他们占的资金多了,中小企业得到资金的机会就少了,因此这个局面应该改进。中小企业和一些初创的微型企业,他们有的处于基层,而基层的金融服务就不太够,到基层一找附近就一、两家银行,如果信贷员觉得企业的项目不好、有风险,那么银行就不愿意贷给企业,企业再想找第二家就没有了,所以基层的金融服务还要进一步扩展,要形成竞争性的金融服务,这样就能够改善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四)加强民间票据融资立法规范票据融资行为

到现在为止,民间融资出现了没有规矩的无序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到现在为止,国家没有一部相关民间融资的法律。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的区别在哪里?我们鼓励是什么?坚决打击哪些行为?目前的一个区分标准是以银行利率的4倍来区分,但银行利率并不固定。没有一家银行是百分百的按照央行基准利率执行的。而且4倍利率也不能完全定性民间融资。毕竟有些新兴产业,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说有些重大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时候是有很大风险的。像投资于这样风险的资金,连风司利率都不止银行利率的4倍,让民间融资低于4倍是不合理的。由于民间融资较正规金融机构涉及的债权人多,如果不依法进行监管和规范,就容易引发债务纠纷,也容易产生民间非法集资泛滥的现象。这就要求人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民间融资行为的分析研究,推动民间融资立法工作,加快制定相关民间融资管理法规。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监督、管理民间融资行为,引导和促进民间融资有序发展,依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从法律角度应从如下角度着手:

一是限定民间票据的融资手段。民间融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出租或出借资金的行为,其完整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即融出方和融入方。为了保证融资的顺利实现,获得大量的资金,融入方必定会采取各种手段。通常使用的合法途径有明确如实告知时间、利率风险的合法行为等;同时使用诈骗融资的非法途径来促使融资步骤的顺利完成。应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为,对于融资过程中的合法手段,司法机关不需要干涉,而对于诈骗融资等非法融资的行为,刑法必须果断出手。

二是规范资金用途。民间融资机构出于经营需要,可以根据规定通过非公开途径向信用良好、条件合格的投资者定向融资。需要注意的是民间融资机构进行定向融资的企业应当具备经营状况稳定、在期限内能够支付融资本息的能力;定向融资的额度不能超出实收资本的额度;同时需要按规定制作风险提示书,预告融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信息披露的工作,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投资者是否合格的判定基础为是否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知识、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

定向融资资金应严格按照决议的用途来使用,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调整融资用途,应经该期定向融资资金三分之二以上合格投资者同意。将融资资金用于担保是绝对不允许的,同时进行股票、期货等其他证券投资和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其他行为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民间融资机构进行定向融资前向经营所在地的县(市、区)民间投融资机构监管部门申请,通过监管部门的核准之后方可进行 。

第9篇

关键词:地质勘查企业;走出去;财务核算;管理模式

一、地质勘查企业走出去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地质勘查企业当前正渐渐地将业务范围和工作范围扩展到国外,但是这种拓展大多是为我国大型矿业企业国外拥有的矿山提供的勘查服务。我国地质勘查企业在最初发展时只是将眼光聚焦在国内市场,当时自然没有做好国外市场扩展的计划和部署,近年来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走出去发展策略,地质勘查企业受到政策影响也渐渐地将发展的眼光扩展到国外市场上,为开始逐步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有色集团在世纪之初开始在国外开发建设有色金属矿山,中矿勘查受其委托提供了勘查服务,这是我国地质勘查企业走出去的开端和发源。在矿业企业不断向国外延伸和拓展的过程中,我国很多地质勘查企业的海外业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在多年来为海外项目提供服务积累的工作经验中,逐步地了解了地质勘查企业在各个地区应该执行的行业标准和报告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地质勘查企业开始参与到国外企业相关的投招标活动之中,并和国际勘查企业之间站在同一层面上进行激烈的竞争,良好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更加重要。

二、地质勘查企业走出去经济模式下的财务核算工作的难点分析

地质勘查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其国外项目合同的签订和实施都是由当地的子公司进行的,总公司负责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技术人员的工资薪金是跟随总公司的薪金制度的。与此同时,总公司还要负责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设备。当总公司提供人员和设备的时候,人员费用核算费用、设备采购问题、子公司总公司偿还问题,上述三个问题都与财务核算问题息息相关,地质勘查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样的财务核算问题。除了上述财务核算难题之外,总公司还要负责核算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地质勘查项目工期一般不是很长,因此设备报关出口是否及时显得非常重要,一般出口设备出现问题,那么项目施工的工期和财务核算都会受到影响。

三、地质勘查企业走出去经济模式下财务核算体系构建

第一,当业务开展隶属于地质勘查企业子公司的情况下。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员费用核算和物资设备核算等财务核算任务。子公司业务开展所需的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复杂,并且在不同海外地区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因此全部依赖总公司进行采购工作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最佳的采购方式是总公司将物质和设备通过一般贸易方式出售给子公司,这种采购方式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总公司物质和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审核工作,另一方面还缓解了资金汇回压力,各个财务项目的核算变得简单明晰。另外,在人员费用核算和其他垫付费用的核算上,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地质勘查企业都涉及到向国外派遣技术人员的问题,这些人员的工资发放不仅仅要遵循国内的工资制度,考虑五险一金的发放,还要涉及到差旅费等相关问题。地质勘查企业本身行业特点明显,派遣的技术人员首先在国外完成勘查工作,然后再回到国内整理资料、编制报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性使得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选择技术咨询服务模式变为现实和可能,这种模式可以妥善地解决派遣人员外出的差旅费问题,还能规范化管理总总司为子公司垫付的相关票据。

第二,当业务开展属于总公司项目部管理范畴的情况下。总公司在开展海外项目的时候直接向海外派遣项目部,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核算周期比较短,财务核算工作属于同一主体下进行的财务工作,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相对简单,财务票据收集、整理和入账工作也变得简单易行。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设备和物资的妥善保管能否实现。一般来说,企业为了将设备和物资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会选择对外承包的报关方式。

四、加强地质勘查企业国外项目的财务管理

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核算中处于中心地位,我国地质勘查企业在目前阶段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大多来自于内源融资,这种资金来源方式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导致在一些项目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国际市场上获得立足之地。因此,我国地质勘查企业必须将资金管理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扩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质量、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规避风险能力。分散的、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在防范风险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即便一个融资渠道出现了问题,企业发展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总而言之,地质勘查企业实施走出去展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其必须要顺应形势,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并对国际地质勘查标准和要求进行详尽的钻研。只有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之后,财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才能提前加以避免和防范。如果企业走出去战略和财务核算模式能够相互契合、互相促进的话,那么就能够不断扩大海外业务规模,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振华,卢怀平,李雷.地|勘查企业“走出去”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模式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3,05(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