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10:13:27
导语:在八年级生物重点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初中生物;复习;有效性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而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包括: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检测等。初中的学生往往将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上课和作业环节,因为上课有老师盯着,不认真上课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作业不按时完成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复习环节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往往被许多学生忽视,很少有学生专门去研究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因此到了考试时往往出现知识点不清楚、做题时似是而非、相关知识前后联系不起来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也对学习生物的信心和兴趣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继而成绩更差,陷入恶性循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同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复习是指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复习是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笔者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新课标》和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复习的方法,希望能给他人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些借鉴。
一、熟记各个章节的标题
章节的标题,既是教材中安排知识的结构和顺序,也是对每节课所学内容的总概括,熟记每一节的标题,可以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从而为你的复习提供了一个框架,也提供了一个知识结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记住这些标题后你就可以知道,本章的每一节都是讲不同种类的动物,主要内容是各类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代表性的动物,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记住标题如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就可以知道本节主要讲的是这两类动物的代表性动物水螅和涡虫,他们生活的环境,形态和结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等。在做题和考试时,能迅速判断知识点属于哪章哪节,该节的什么位置,从而大大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二、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
当前生物学科命题范围很广,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小知识、小资料、知识链接、课后阅读资料等内容,常常是出题的知识点,而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时容易忽视的地方,而且这些部分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阅读教材,同时用笔标出其中的知识点,最好是摘抄到笔记本上,这样不仅可以完善知识点,而且可以加深印象。例如:以下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就是教材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
下面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共6分)
(1)菜粉蝶是菜青虫的_______。
(2)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吗?
①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
③找到菜青虫的卵后,将菜青虫的卵隔离孵化发育幼虫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是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______。
④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和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叶是_________,对照组叶是________。
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注重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进行复习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入实践与研究实验探究活动,整合、创造、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探究策略,对于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有关探究的题目大量出现在各级各类复习资料和试卷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实验转化情境,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的引导下,尝试运用已有的先备知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明确化,使新知识顺利地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去,有效地促进学习。
学生在复习时要注重回答“为什么探究”“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探究得怎么样”等问题,对实验探究做出整体安排,对教材中的探究可以进行拓展,重新提出不同的问题,制订出不同的计划,最好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去动手做实验,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思考和观察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生物学十分注重实验,根据实验观察所绘制的各种图形,能够帮助我们从直观上学习有关的知识,许多重点和难点知识都与图形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的命题趋势来看,各级各类考试中,都离不开图形,看图做答题目都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往往是后面的大题,分值较高,这些图大多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课本,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课本上的插图,最好是自己亲自画图,能促进我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以下各题均出自于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的插图:
(9分)家鸽适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________型,可以_________,利行。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_________,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_________,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分)请认真观察骨、关节和骨骼肌关系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中可知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1]是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
(2)图B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关节,它们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关节头、关节窝的表面均包围一层[ ]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里有滑液,减少了运动时的摩擦。
(3)图A表示________动作,做该动作时,骨骼肌接受了____________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引______绕__________活动,此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而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
当然,关于初中生物的复习方法还有很多,其中不乏更好的方法,笔者仅仅谈了一些自己的浅见,希望对生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David p.Ausube.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一、教学策略把握“四个关注”
(一)关注区域的地位
区域地理囊括的知识内容很多,教学中一定要围绕一个重点知识来展开,做到“纲举目张”。这个“重点知识”往往就是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例如,八年级所涉及的地理区域的特征,基本上都在标题中体现了,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西双版纳是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黄土高原是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等等;对于一些在标题上没有体现的地区特征,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如,台湾是美丽富饶的宝岛或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以及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等等,这样可以以点带面展开。它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学习某一区域以前,部分学生可能已对其有所了解或曾到过这一区域旅游。这些学生对此区域具有一些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往往是区域的某些突出特征,是让学生感兴趣而又最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方面。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去展开教学。但教师不能停留在对这些区域特征感性认识的讲述上,而是一定要上升到“人—地”发展关系的理性认识上,这样才具有探索性,并且可以在探索区域“人—地”之间的关系时把区域各要素一一糅合进去分析,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自然要素。不至于总是按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相关内容这样的线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三)关注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地理问题。现在实行一个课标、多种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每一本教材提供的内容都仅仅作为教学的资源之一,提供的案例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载体,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案例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让学生看到个案问题或现象时,知道从地理价值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例如,①知道区域要素主要有哪些,例如,自然要素主要是位置、范围、气候、地形、河流、资源等,人文要素主要是经济与文化,经济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文化包括习俗、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服饰、建筑、宗教等;②知道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例如,位置主要有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农业包括耕作制度、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业区、农作物等;工业包括工业分布及工业部门;③知道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例如,位置、范围和地形如何影响气候,地形和气候又如何影响水文、河流,进而又影响景观(植物,动物,土壤);④知道综合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例如,自然要素是如何影响着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的,环境对人类又有哪些反馈作用,等等;⑤知道地理事物分布之间的关联性,例如,“气候──土壤──(农作物)生物的分布”“火山──地震──地热的分布”“人口──工业──城市”的分布都具有相关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地理事实,还要关注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及其成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而且有些时候学生也有他独特的思维,所以我赞成以问题为中心,抽丝剥茧,剖析问题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纵横辐射,构建问题的外部联系。问题的探究过程着重有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包括信息判断、现象对比、总结规律、原因分析、概括特征等多项思维能力;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在于如何讲授得好,还在于如何引导得好。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挑选或创设问题情境,依照探究步骤控制学生的探究过程,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展及时点拨和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料或事实清单,这一点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很重要。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点带面和综合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以点带面,就是围绕一个重点知识来展开整节内容的教学,这个“点”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区域的最典型特征。例如,在关于西北地区众多的地理知识中,干旱的地理特征与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同时它又引发了一系列的人文地理现象,因此,对西北地区的学习要紧紧扣住“干旱的环境及影响”这一重点知识展开:干旱的景观──植被(草原、荒漠、沙漠、绿洲),河流(数量少、季节性、内流河);干旱的成因──气候(由东往西的景观变化与降水多少的相关性),在此带出气候的成因──位置、范围和地形;干旱的影响──以牧业(牧场、畜种、产品)为主,农业为灌溉农业(作物类型、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为了要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在人教版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结构分析”部分给我们呈现了每一节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初三】
一、基本情况:
九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103人。从上期末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生人数少,差生面广。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九年级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及第十七章的新课教学。
2、八年级与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的基础知识的梳理,结合中考纲要及以前的中考题型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分析和突破。
3、实验动手操作训练,实验专题训练和科学方法渗透。
4、近三年来中考热点分析,加强重点知识的练习和讲解。
5、考前的实战模拟与解题方法、格式的指导及考前的心理辅导。
6、后进生针对性的帮的辅导。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章节):
重点:力学和电学知识,跨学科的问题及环保问题是近年来命题关注重点。
难点: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率》,力学中的《浮力》、《力与机械》、《机械效率》知识点。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内40分钟精讲多练,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精选各类作业,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避免题海战术和不必要的重复练习。
2、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相互竞争,互帮互助,力争大面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3、通过理化实验考试,加强实验专题讲练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培训,以实验促进复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解决学生怕做实验题的现象。
4、对后进生进行单独的个别辅导。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5章第一节——第15章第四节
第二周:第15章第五节——第16章第二节
第三周:第16章第三节——第16章第五节
第四周:第17章第一节——第17章第五节
第五周:复习《声现象》、《光现象》
第六周: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
第七周:复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
第八周:复习《欧姆定律》、《电功率》
第九周:复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第十周:复习《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
第十一周:复习《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
第十二周:复习《功和机械》、《热和能》、《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周:专题一:生活中的力学、力学综合
第十四周:专题二:生活中的电学、电学综合
第十五周:模拟考试
第十六周:迎考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初三】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1—3,3个班的物理教学,共140多位学生,总的特点来讲,物理学科的基础还是较好,很多同学善于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物理问题,总成绩在县区居于上等水平。虽然如此,但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存在优等生少、后进生面较大的特点,特别是个别班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少于发言,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年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的人平成绩达70分以上,优秀率达35%,及格率达80%以上,毕业率达100%;
5、在县统一举行的毕业考试中,争取居于前三名。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切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力争在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四、课程安排
二月到四月底:完成第一轮章节复习;
五月上、中旬:完成第二轮分块复习;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综合复习,迎接考试。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初三】
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为此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业务学习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为不被时代所淘汰,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之上,要利用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有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及的教育理念。尝试着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融合到备课和讲课上来。把学习使终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才会有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的发展,我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刻苦专研,成为新型教师,适应时展
二、促进自身的转变
1、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做到“放”“活”“趣”“新”“实”。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打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们乐学、勤学、会学。我要养成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在课堂常规训练上有自己的特色。
2、教案的编写是作为教师必做的一项工作。但如何使教案的编写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我将尝试着冲破传统备课的清规戒律,编写实用、新颖、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案。
三、加强备课
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还不要忘记对希望生的辅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希望生,最重要的是有成效,让每个希望生都能在学期末的时候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上要多动脑筋,多留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有创新能力培养的作业,让每个学生不再为作业而苦恼。
四、积极参加教研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守纪与工作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关键词】初中科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进行得如火如荼,得到了众多师生的一致肯定与赞扬。它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于具体课堂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但不可否认,我们的课堂合作活动也存在着多“讨论”,少“思维”;有“温度”,没“深度”的现象,表现上看一派繁荣,欣欣向荣,实质上却缺少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这些负面现象不但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对于课程改革活动下合作教学的一种曲解。
一、教师要有效组织,合理引导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科学课堂是坚决杜绝教师包办,生硬塞灌的做法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作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我们需要有效组织,合理引导,科学评价,积极促进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讲解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相关内容时,笔者在在小组成员的组成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考虑到了综合能力的高低,科学成绩的优劣,表达能力的差距,创新意识的强弱,性格方面的互补等因素,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达成奠定了基础。合作讨论中,有一个小组在讨论“光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折射”的问题时遭遇瓶颈,不知从哪个角度入手,这时我便启发他们看看光通过的介质有什么不同,他们恍然大悟,顺利完成了本次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中,有学生发现了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与入射角大小不一的问题。笔者首先肯定了这名学生细致的观察态度,然后紧抓这一课堂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关于光路的可逆性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笔者又把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小结,让学生对于反射定律当中的“三线位置”、“两角关系”、镜面反射、漫反射等重点知识有了一个明晰的知识脉络,升华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了我们的课堂效率。
二、小组建设组内异质,共同发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科学的教学目标要着眼于一切学生的发展,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科学素养基础之上有所提升和进步,这也是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之一。鉴于此,我们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注意到“同组异质”的问题,让成绩优秀学生在吃得饱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后进的组员,并抓住其他组员转瞬迸发的思维灵感进行深入探究,积极思考。另外,那些讷于表达的中等生会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活跃起来,迸发积极的探究热情,后进生也会从活动中获得自信,找见方向,造就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合作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某些优秀的学生滔滔不绝,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现象变成了他们的专利,而成绩不佳,抑或不善表达的学生只是做做笔记,重复一下他们的观点而已。显然,这种情况严重背离的我们合作学习的初衷 ,这与我们在建组过程中没有能够考虑到兴趣爱好、人文品行等诸方面的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在科学建组,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与思考。在讲授七年级“植物的一生”这个章节的知识内容时,一名平时课堂上好插科打诨,故意捣乱的“愣头青”突然就“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无厘头地问:“老师,种子要是没有皮能发芽吗?”全班学生都哄堂大笑,我却建议学生就刚才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试验验证。没成想,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发现了种子发芽需要完整的胚,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而且还拓展到土壤、光照等因素,至于“没有种皮,种子很难萌发”也不再是学生们的笑料。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探究活动后,那名“愣头青”竟然逐渐改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开始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学习,由于其思路较为开阔、敏捷,逐渐不再是各个小组的“眼中钉”,成了“香饽饽”。
三、把握讨论时机,提高合作质量
合作学习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在任何情境,任何时间内都进行合作学习,而应该在多数学生遇到相似的困难而个人无法解决时,抑或学生间存在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合作解决时,再就是进行试验操作,需要多人分工协作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叫好时机。我们要积极把握,相互合作、启迪,充分彰显合作学习模式的魅力。
譬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大气的压强”这一章节的知识时,组织学生运用多媒体观察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及其刻度单位来形象感知大气压的大小。由于要反复进行,多次读数,需要多个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所以笔者组织了合作教学。合作中,学生们认真观察实验,记录数据,获得了丰富的实验信息,兼以教师提供的1毫米汞柱=1.33百帕的换算单位,学生们终得出了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的具体数据,并归纳得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组织学生自主实验,合作探究,观察记录,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提供充裕时空,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日常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很多教师习惯于把合作学习理解为课堂展示,总是一布置作业就让学生展开讨论,不论学生的讨论是否成熟,都会在既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停止。更多地,教师把时间留给了学生们的课堂展示环节。殊不知,没有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他们在讨论环节便很难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没有深入有效的小组讨论,展示环节便“无米下炊”,任你教师生掐硬挤也无济于事。所以,笔者主张,在合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耐心,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精彩的课堂生成与课堂效果奠定基础。
笔者在讲授“变阻器的使用”时,就描述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理解有效阻值的概念阻值学生进行了合作讨论。我深深懂得,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明白,对于后面内容的学习意义重大,可起到巧力拨千钧的效果。于是,在课堂讨论环节,笔者并没有预设具体的时间,而视学生在讨论中的具体表情和理解程度来进行决定。课后我计算了一下时间,足足用了二十分钟。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一教学难点后,后面具体的滑动变阻器有效变阻的连接方法便一气呵成,大大提升了那节课的课堂效率和效果。
总之,新课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更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如何在具体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将合作学习的模式效果最大化,还有待于我们全体教师同仁的一致努力和继续研究。对于这一点,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