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11:14:58
导语:在健康教育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238-01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专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20岁,属于“青春期”阶段,从入学至临近实习,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经历了许多变化,总体分析,可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阶段、转型阶段、成熟阶段,不同的阶段,心理和生理的表现各不相同。
(一)适应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往。
(二)转型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二、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形成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开设心理学及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行为的矫正、人格的重塑、心理的调整。
(二)配备专业机构和人员
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要在学校内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作为专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并对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同时还要聘请校外的心理教育专家作为指导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帮助中专技校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全人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开展心理咨询
在学校内根据学生的意愿,开展学生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将每次咨询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将其内容归纳、分类,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将档案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提供学生的相关信息并记入档案,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保密的前提下,可借阅本班学生的档案,使健康教育更好得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全体学生
全体中职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应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如果只是面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维护被忽视,新的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
(二)不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其后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有些学校将学生送进医疗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引起学生的恐慌和压抑;有些学校把心理适应能力差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层面的问题,采用说服教育等思想工作的方法,教育缺乏学科化的引导方式,仅局限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认为只要给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都能妥善处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能积极地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身体变化,做到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成为适应性良好、身体健康的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有意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孟昭蓝,普通心理学,北大出版社,1988年出版。
[3]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4]黄希庭,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5]罗吉斯,当代青年心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6]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一、种植爱心,培育他们宽容心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但是教师倾注在单亲学生身上的爱应比倾注在普通学生身上的爱多一点,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离异家庭的学生,让他们在家庭里受到的伤害可以在教师这儿得到抚慰。首先,教师应多观察离异家庭的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比如有一位学生,父母离异后,她跟外婆一起生活。有一天上课时,这位学生心神不定,东张西望,经过询问,原来她父亲给她寄了一百元钱,她想取来自己用,不让外婆知道,又觉得这样做不好。我了解后,耐心地告诉她,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亲情、孝道等问题。通过交谈,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关注这样一些小事,往往比关注“大事”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谓春雨润物细无声。
离异家庭的学生一般心胸较狭窄。比如班里的一位女生,其父母离异,她长期跟奶奶住在一起。有一次,她和同桌发生了矛盾,同桌骂她:“你妈要死。”就为这一句话,她就进行了让人想象不到的报复:她把同桌的三本书扔到厕所的粪池里。尽管这种行为让人觉得生气,但我并没有对她严厉地大声呵斥,而是和她以谈心的形式进行交流。我指出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属于心胸狭窄,并给她讲关于宽容谦让的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她明白:一个人活在这世上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也免不了和其他人发生冲突,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宽容待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听了我的话后,她不仅主动承认了错误,而且从此以后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二、动之以情,改善他们的情感世界
离异家庭子女多较自卑,对人对事都比较敏感,对任何人都有戒心,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别人也很难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运用情感的力量,采用耐心和宽容的态度,正面诱导,逐渐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在师生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同时,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特别关心他们,同情谅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说出心里话。在疏导方面,开展学生自我情感教育很重要,我们可以避实就虚,先避开其父母离婚的事实,从男女之间的感情谈起,让他们明白父母离婚并不是不爱他们了,而是因为父母的感情有了变化。感情的问题绝对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也许其父母结婚的时候是很相爱的,因为根据最新调查表明,爱情一般只能维系一年半到三年的时间,然后,爱情就变成了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对婚姻和爱情存在幻想或者一方过于关注干事业,或者双方的老人参与等都能导致婚姻的破裂。但是他们不应该对这段感情的破裂付出自己的成长代价,如果一味地陷在父母离异的阴影里,自暴自弃,不求上进,那么最后受伤的就只是自己,难道真想因其父母失败的婚姻而葬送自己的一生吗?类似的教育不仅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现在有帮助,对于他们今后的爱情和婚姻观也很有教育意义,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明白琼瑶式的爱情根本不存在,生活除了爱情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而且爱情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天长地久,它是短暂的,维系家庭的更多的是介于爱情和友谊之间的亲情
和责任心。
三、公正评价,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离异家庭学生喜欢离群独处,被孤独感所左右、掩盖,不能正确对待事物,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这又使其更加孤僻、怯懦,造成自尊心扭曲。因此,教师必须尊重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其学习和生活给予公正评价,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生活的勇气,引发他们积极的心理效应,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要创造教与学的最佳环境,协调他们与同伴的关系,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已长处的机会,为他们点燃进取的火花,激发他们的进取
心,使他们享受进步和成功的欢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活动矫正,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
部分离异家庭学生往往以敌对的心态,蛮横、冷酷的性格和同学进行交往,这直接影响人际交往,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帮助其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减轻、消除他们的不良的情绪体验和敌对心理,使他们意识并体验到自已在集体中的地位,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其集体意识。同时,通过活动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有意识地转移他们的注意,使其改变对周围环境的偏执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为其创造表现自已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走出因家庭所造成的恐惧和抵触,战胜孤僻、抑郁,愉快、舒畅地生活、学习和交友。
五、激发信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护理人员要博览群书。丰富医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知识面广,职业素养好,社交能力强的护士新形象。因为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卫生知识普及教育,要涉及到许多具体的疾病和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情况。所以需要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不断的实践体会到,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解答病人的问题。才能给予病人正确的健康指导,并周密安排教育时间,把教育方案分成阶段,以便有效地利用工作间隙实施健康教育。同时与病人及其家属一起讨论,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
1.1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必须详细掌握病人的各种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必须有计划、有具体内容,内容必须是根据病人的需求而选择。反复多次进行个别指导和家属指导。尊重病人隐私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由于病种不同,健康问题和个人需求不同。而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心理健康指导,营养与饮食,休息与活动原则,特殊用药,特殊检查,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的方法等。如饮食指导(食疗处方),正确健身(体疗处方),家庭护理,精神心理卫生咨询等,有病防病的健康知识辅导服务。病人人院后。应得到医院有关的制度,休息及有关医护人员姓名,病房管理制度、作息制度等。各种检验,器械检查的注意事项和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时送检的效果和放置时间过长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致使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等等。讲解所患疾病有关常用的检查治疗知识及特殊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与诊断效果。讲解与疾病有关的治疗和护理知识。住院期间病人对自己身体状况非常关心,如何引导病人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护士应以和蔼的态度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因为每一个病人的文化程度,年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心理状态及情绪,病情等都有所不同,所以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如对文化低和老年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以利于病人理解和记忆。住院病人经检查确诊后,大多需要用药物来医治,讲解药物的正确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其贮存等等。而对于服用特殊药物,如服用“地高辛的病人,就要重点讲解这一药物的作用特点、用量、用法、毒性反应表现等,以增加病人的医学知识,警惕中毒情况的发生。在使用某些新药时,护士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告诉病人在用药期问有何不适感觉应及时措施。向医护人员反映,以便采取及对住院病人讲解的心理卫生知识要适合每个病人的需求而进行,从实际出发满足每个病人的合理需求。同时要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随着医学向生物一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受到重视,因此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疾病的影响,也要注意到心理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如:一位感染性休克恢复期的病人,因家务事而致心情郁闷,情绪低落,失眠。虽病情不重可是自觉不好,当了解情况后首先倾听病人的诉说,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然后帮助病人分析实际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让病人多与家人沟通,并与家属联系,让其多关心体贴病人,逐渐病人情绪稳定,精神状态好转,不久就出院了。因此护士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
建立组织、加强管理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学生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教育部门应建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中小学应建立由分管校长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参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培训、夯实队伍是关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把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科研水平;同时,加强学校内部培训,要求各中小学以班主任为主,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增强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教师自我心理保健水平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另外,注重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要求各中小学至少有1~2名教师,参加国家级专业心理咨询师培训,每个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至少配备5~12名专兼职辅导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既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建设咨询室、突出实效是重点。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学校心理咨询室是组织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机构,具有预防、调适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和服务等功能职责。为增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满足广大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应逐步、全面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条件,确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中小学校至少要有心理办公接待室、个体咨询室(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但功能要齐全),和心理团体活动室。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应带头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心理咨询中心,包括心理办公接待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沙盘游戏室、团体心理活动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宣泄室、心理阅览室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学校组成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为主、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机构,在班级设立心理健康活动小组,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结合实际、开展活动是手段。我们结合实际,在全市各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一”活动,即确定一个心理活动日、编发一批心理校报、设置一个心灵信箱、编演一场校园心理剧和增设一名心理委员,组织各学校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确定一个心理活动日,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把每年5月25日(谐音“我爱我”)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日,组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答、现场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心理知识手抄报展等一系列活动,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把每年5月份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月,举行素质拓展活动、校内心理访谈、心理志愿者服务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编发一批心理校报,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化解困惑,开展“一校一报”活动。围绕学生关注的学习、情感、交往、发展、适应等问题,编印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校报,每月一期。校报设置有“特别关注”“心灵阳光”“人生视野”“情感地带”等各类版块,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成为学生汲取心理健康教育营养的有效手段。举办全市优秀校报展评活动,以校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
设置一个心灵信箱,滋润学生心灵花园。为便于学生咨询心理问题,开展设置一个“心灵信箱”活动。学生可把自己的苦闷和纠结,用书信的形式写给心理健康老师。老师则通过信箱了解学生心理困惑,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所有来信做到两天内给予回复,必要时三天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并遵从绝对保密的原则,使学生信赖“心灵信箱”,切实得到及时帮助。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对176例急诊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调查分析。结果 对留观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留观天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对留观病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急诊 留观病人 健康教育 对策 护理
急诊留观病人具有病情复杂多样且流动性快的特点,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对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实施健康教育的176例留观病人,神志清楚,存在沟通能力,能独立完成或在家属的协助下完成问卷。其中内科病人69例,外科手术病人107例;年龄18~71岁,平均(38.62±15.54)岁;留观时间1~9天,平均(3.69±1.75)天。
1.2 实施方法 留观期间,由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在病人出院时发放并填写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和影响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因素调查表。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76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统一审核,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程度评价效果统计情况 见表1。
表1 176例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分析表(n)
2.2 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因素 认为规章制度不健全19人;护理人员重视不够37人;护理专业技能低31人;缺乏教育培训22人;健康教育内容乏味28;人员不足,工作压力39。
3 讨论
在本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现状的主要因素。
3.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急诊病人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个别护士认为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起不了多大作用,对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转贴于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本院低年资护士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对各专科知识、心理学、营养学、康复学等知识掌握不够。对一些问题不能深入浅出地宣教讲解。
3.3 健康宣教不到位,时机掌握不准确,极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3.4 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单一,缺乏对不同病人不同病情的针对性教育。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多采用口头教育并且,互动成分较少。
3.5 患者及家属接受知识受限,文化程度较高者具备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及中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我们运用平时的宣教方式,患者不够明白,健康教育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4 对策
4.1 加强学习,端正健康宣教态度 我们通过讲述具体事例加深印象,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端正态度。
4.2 确保健康教育有效性 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我们要先做好评估工作,了解他所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和行为,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并对其错误的观念及行为提出指导和纠正。
4.3 丰富内容,方法形式多样化。
4.4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与技巧 正确把握健康教育时机,结合护理操作实施宣教。学会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4.5 完善健康教育实施制度 急诊护士从病人留观入院、留观期间、出院指导等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实施目标。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随机抽查宣教效果,发现不足及时有效地整改,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制度。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量高、效益高的保健措施,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1]。通过分析急诊留观健康教育的特点,总结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性的健康宣教,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促使健康宣教工作在急诊留观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2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中,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性激素逐渐减少和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骼疼痛、伸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易于骨折为特征。有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骨质疏松引起最大的问题是骨折,骨折的治疗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加重了WTO经济负担。此外骨质疏松还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骨折导致病人长期疼痛与活动不便,容易出现残疾或并发症。沈汝枫等最近所做的一项针对北京地区2520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围绝经期妇女OP患病率为37.83%,55~59岁患病率75.31%,而60~65岁患病率为89.59%[2]。有资料显示男性患者OP患病率较女性要低,但OP性骨折所带来的生活能力丧失或死亡和女性相差不多。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OP临床表现以及检查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提高人们对OP的预防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OP防治意识、OP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等。
1.4统计方法
基线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2份,通过3个月教育后,发送270份问卷,全部收回。通过对比两次合格问卷,计算合格率。对研究获得问卷资料进行编号,并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及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如下表1所示。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认知改变情况如下表2所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OP预防意识水平具有差别统计学意义即P
3结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增加社会保健系统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我国骨折疏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有效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教育迫在眉睫[3]。本次研究调查了OP资源,包括OP资源的针对性、利用情况、可承担性。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术研究对象都有医疗保险,但很多中老年人不清楚去看病的医院是否有OP教育人员或BMD测量设备。这个结果说明虽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得到极大的普及,但在OP资源普及性和宣传力度上仍然存在不足。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老年人获取OP防治知识最主要的媒介是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今后对OP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开展下去。此外医生/护士也是提供OP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素养对提高OP 的预防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应注重医务人员的理论培训。
表1、两组教育干预后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
注:*p
表2两组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对OP认知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做的较好,在运动感知上存在着误区,认为自身承受不了较高的运动。因此在OP防治工作中,应该重点放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中老年人设计相应的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研究中老年人对OP预防意识低,而导致这个原因是中老年人对OP 知识了解不足以及对OP易感性认识。通过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OP预防意识、自我效能水平、健康信念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提高的较为明显。这说明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中老年人认知骨质疏松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涛.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估[J].广州医学,2009,40(3):6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97-0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生活习惯的逐渐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人们生活方式联系密切,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而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防止和减低并发症的发生及风险。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4 例男性,平均年龄为68岁;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5岁。
1.2 方法 了解研究对象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情况和以往生活方式,并从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等方面制定了教育计划,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告诉患者要终身接受健康教育,并根据病情合理调整具体方式。
2 社区健康教育方式
2.1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这些患者都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但是很少了解糖尿病知识,所以应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的语言向其讲解糖尿病的定义、症状、常见的并发症、危害及预防等的重要性,并告知其降糖药物的分类和服用的注意事项,使其可以对自身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达到更好的控制病情的目的,同时还应该让糖尿病患者阅读相关书籍及知识讲义,观看相关知识录像,提供宣传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资料,并演示胰岛素笔和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耐心细致的对待年长患者,使患者家属同时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并对其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
2.2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点,是糖尿病得以控制的必要措施。糖尿病患者既要通过饮食治疗对其血糖进行控制,还要保障其日常工作生活中正常的营养需求,因此饮食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只要按时服药对饮食上并没有太多的估顾忌,特别是家属有这样的想法的较多,认为偶尔吃一顿好的不碍事。针对这些不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和患者一起制定食谱,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病人和家属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作用,使病人和家属自觉的配合饮食治疗,通过饮食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3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作为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改善和控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所以应该让患者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个人爱好,广泛的开展书法、画画、气功、太极、慢走、跳舞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总之应以适量,个体化和经常性为原则,要按照个体化从轻到重的原则,运动期间应该对血糖进行密切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运动方式。
2.4 调整作息时间 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所有患者中29例作息时间不规律的患者,大多数是不用上班的退休职工,睡觉没有时间限制,还可能因下棋等休闲项目导致坐的时间较长,并且还常熬夜,所以我们应该这对这些情况进行正确的诱导,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自己的生活和休息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2.5 心理疏导 因为糖尿病患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终身治疗的作用,导致出现一些不良心态:(1)焦虑和恐惧心理,对糖尿病的长期性和引起的并发症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过分关注病情,形成了较重的思想负担;(2)轻视和无所谓心理,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认?樗晔?大了,因此对治疗满不在乎,不重视病情;(3)消极悲观的情绪,治疗一段时间后,因为病情不稳定,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对治疗失去信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和病人加强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关心病人,使其对医务人员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逐渐消除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3 结果
通过近一年来对56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其生活方式改善的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知,经过健康教育之后,各项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P
4 讨论
【关键词】心理健康 九型人格 积极心理
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这一重要人生命题。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保持阳光心态,化解心理问题,使心灵健康,这是他们成长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可以运用九型人格理论解疑释惑,对号入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自我认知,努力改变,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
1 九型人格起源与发展应用
人格指的是我们的性格、气质和能力,也可以说是思想感觉和感官经验,也可称作为“现实我”。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显意识”;“本我”就是常说的“潜意识”。
九型人格的英文来自希腊词汇ennea(9)和 grammos(尖角),就是九个尖角的模式,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九型人格学起源说法不一,其中一个版本指其可追溯自西元前二千五百年或者更早。相传它发源于苏菲穆斯林教派,用以开启教众的灵性。另一说是四千多年前的安内亚格瑞灵智之学。西元1920年,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首先将九型人格学说传入西方,用它来阐释人类的九种特质。九种特质:1号完美型,2号给予型,3号实干型,4号浪漫型,5号观察型,6号怀疑型,7号享乐型,8号领导型,9号调停型。将这套学说发扬光大的是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伊察索将人类的九种欲望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拿来做为人类心理训练的教材。海伦・帕尔默将九型人格应用于括个人成长、办公室管理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窍门,近年来更扩展至夫妻相处、教育子女及亲子关系方面。 著有《九型人格》 、 《工作和恋爱中的九型人格》。九型人格是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金钥匙――它太好用了!在商业领域被应用于雇员培训、机构变革等。世界500强企业用它安排员工岗位。在企业事业单位用来改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
2 九型人格的识别与层级判定
对于大学生来讲,识别自己和他人属于哪种人格是必要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解决矛盾,共建和谐人际关系。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临床精神科教授戴维・丹尼尔斯开创九型人格“五步测试法”。九型人格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做不同人格的测试题计算得分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要在新生入学初,普遍开展九型人格测试,为人格教育做摸底调查和教育准备。识别的困难在于通过测试觉得自己具有多个人格特点,模棱两可,无所适从。这时要根据主导人格倾向来确定首要人格类型,即把一类性格确定为核心性格。其他人格类型排序作为自己的辅格、亚型性格来参照。此外,在理查德・里索的九型人格体系中,对每个型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健康状态下、一般状态下、不健康状态下的不同特质,这就形成了九型人格类型的发展层级,通常来说,1、2、3三个层次都属于健康层次,是自我完善和提升的方向,4、5、6三个层次属于一般状态,是大多数人固有性格模式的状态,7、8、9三个层次属于不健康状态,显示出一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要了解自己人格所处的层级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准确判定所管理的学生的人格特质属于何种类类型并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处于哪个层级。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摆脱不健康态,因人因地因时不同恰当施教,开启心灵密码,促进其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3 利用九型人格进行积极健康心理辅导
3.1 团体分组辅导法
九型人格分组一般分为:情感三元组、思维三元组、本能三元组。将3号实干型、4号浪漫型、2号给予型归入情感三元组。他们遇事的直接反应源于情绪、感觉和感情。将6号怀疑型、5号观察型、7号享乐型归入思维三元组。他们遇事的直接反应源于分析、了解和归纳。将9号调停型、1号完美型、8号领导型归入本能三元组。他们遇事的直接反应是用即时行动解决问题。在对学生开展积极心理辅导中,可以按不同型号分组归入到不同团体中开展活动。对情感组开导他们不要过于感情用事、不要为情所困。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情景剧角色扮演,体会恰当表达情感,如亲情、友情、恋情,区分喜欢和爱情、友情和爱情。要控制多变的情绪,摆脱忧郁,不要自恋自伤自怜,自我放纵。可以引导他们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疏导情绪,笑对人生。对开思维组开导他们,不要优柔寡断并过于谨慎,不要冷漠,不要妄想。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他们面临的困扰。对本能组建议他们不要冲动,克服暴力倾向,要深思熟虑。
3.2 分型个别辅导法
在心理辅导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人格的学生进行性有针对性的辅导,指出人格闪光点,同时注意沟通技巧,帮助他们认清自己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补足短板,快乐成长。
例如和1号完美型交谈要重理性分析;尽量别和1号争辩,巧妙示弱,避免正面冲突;批评1号前,先批评自己;告诉1号别揪住细节不放,要抓大放小。1号要学习自嘲,用幽默的态度去嘲笑自己的遭遇。通过心理辅导要教会1号放松之道,松弛身心。学会压力管理保持乐观。6号怀疑型的心药是增强自信心、提升勇气 ,比如野外生存训练、探险活动、攀岩等。9号调停型的心药是学习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克服懒散、怠惰。要常爬山踏青,参加集体活动。
3.3 任务导向辅导法
九型人格各有千秋。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安排不同类型人格的学生围绕某一任务组成团队,在团队工作中大家能够很好体会各自优缺点,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比如策划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周,由3号建立愿景和目标、时间表、路线图,1号周密思考、查缺补漏,由7号出创意,4号制造艺术氛围和格调,5号搜集资料,6号评估活动安全,9号调和冲突和争辩,2号联络人脉,8号带领大家执行计划。
3.4 误区点拨法
在心理辅导中,要及时提醒学生避免走进人格误区。点中要害,拨乱反正,增进心理健康。例如1号完美型的误区是无止境地追求完美。2号给予型的误区是不承认需要他人的爱。3号实干型的误区是只考虑目标的达成。4号浪漫型的误区是不甘平庸,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沈妍,刘朝阁.基于九型人格理论完善高校大学生性格的策略探析.消费导刊,2014(11)278.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7-008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mode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 Methods All 385 pregnant women had been chos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19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191 cases, of which 24 cases exit off observation group, 27 cases exit off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17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164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stages of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health knowledge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number of prenatal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lete check-rat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Key words] Mode of delivery; Pregnancy outcomes; Health education; Prenatal care
剖宫产作为一种阴道分娩替代方式,降低了部分不宜阴道分娩产妇生产过程中产妇及胎儿的风险,提高了我国母婴安全[1]。但近年来由于对生育知识的缺乏、追求自身感受的舒适度和其他社会因素,产妇愈来愈多主动选择剖宫产,我国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已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并居高不下,成为影响母婴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2]。因此,孕产期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不仅有助于普及科学的生育知识,使产妇及家属能正确看待分娩方式的选择,并可以提高孕产期产妇保健意识,积极参加产检及疾病筛查,降低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而在数月的妊娠期如何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是实践理论的关键,本研究对2013年4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收治及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及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建档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宫内孕的初次产检的初产妇;年龄≥18岁适龄女性;计划在本院分娩。排除标准:多胎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内科疾病;严重妊娠合并症;精神疾病史或其他严重影响妊娠的疾病。退出标准:中途失访、未在本院分娩等脱落病例。符合标准3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4例和对照组191例,其中观察组24例脱落退出,对照组27例脱落退出,最终纳入研究观察组170例,对照组164例。两组孕产妇的年龄、户籍、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健康教育方法
观察组孕产期间定期进行健康教育:(1)孕早期即孕12周前,发放由产科专科医生及专家编制的孕产期保健知识手册和孕妇联系卡,每位孕妇至少参加1次课堂教育进行面对面孕早期健康教育讲解,包括①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认知,做好生理转变的应对;②产检及胎儿相关疾病的筛查的重要性;③孕产期心理健康教育,让孕妇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学会调节方法;④流产征兆及预防;⑤营养指导,个人卫生、运动、休息的注意事项及乳房护理。(2)孕中期13~27周,每位孕妇每月至少参加2次课堂教育,采用幻灯、视频、演示等方式进行健康宣讲,包括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重点强调阴道分娩优势,阐明剖宫产适应证;②临床症状;③心理教育;④并发症预防及生活指导;20周以后将孕妇配偶纳入健康宣教,配偶至少参加2次宣教了解孕产期孕妇心理、身体变化及护理措施。(3)孕晚期28周以后,①重点进行分娩过程模拟,包括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不同产程的症状及处置方式;②产后泌乳、哺乳、乳房护理;③婴儿护理及科学喂养。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孕妇及家属可通过电话、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与主治医生、护士进行咨询,护士提前提示孕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检查、健康教育及临床护理支持。两组在孕32周以后进行健康知识水平的评价,采用自拟评价表,共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越高。
1.3观察指标
收集孕妇人口学资料,观察孕妇产前健康知识水平、产检次数和完整产检率、分娩方式以及剖宫产原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过期妊娠、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量、泌乳时间、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前健康知识及产前检查分析
观察组健康知识评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产检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完成全部产检计划率(完整产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对女性生理和心理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及胎儿健康愈加重视,对孕产期保健知识有较高需求。以往研究结果显示,高学历、高收入女性在妊娠期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和对健康措施的投入都远高于其他女性,因此其接受孕产期健康教育和管理的认识和依从性均较高[3]。而目前网络时代充斥各类信息,孕妇极易受到不良诱导,而产生错误健康保健行为,医院提供科学规范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而良好的孕产期教育也有助于非高学历、高收入女性更重视自身及胎儿健康[4]。产检次数被认为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确诊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密切相关,产检次数与学历、职业和收入有相关性[5,6],因此,对不同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应给予规范化、个性化的管理,以提高整体孕妇的生育健康和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