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2 16:35:00
导语:在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 引言
地理是一门跨文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环境等)、人文(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交通、商贸等)的方方面面知识,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它众多学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活动大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往往认为概念知识枯燥无味,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1]。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课堂教学活动停留在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即便是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辅助于地理教学,也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一种较为现代的传授手段而已,教学的思路并没有改变,仍是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过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因此,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和目的。
2 利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对于传统的地理教学,大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创新地理教学方式与方法。
目前,对于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如参与式教学[1]、探究式教学[2]、4+x教学模式[3]、创新思维教学[4]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由于其内容的多样性以及知识的广泛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是无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如采用探究式教学来讨论“工厂布局与风向”、“白色垃圾与土壤”等问题;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创新思维教学方式,通过提出:假如黄赤交角变零时,那么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昼夜长短、温度带的范围、气候等将有何变化等带有悬念的问题,引导着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然后主动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地理课的内容来说,许多内容空洞,不容易读懂,使得学生对地理课失去了兴趣。如何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是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有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因此对于地理课的教学来说,不要只拘泥于书本,地理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而如果老师能够与时俱进,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时事热点信息,勾起学习的学习兴趣,则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这需要教师平时能够有广泛的知识来源,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教学内容出入的时机。
4 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的普及,也为地理课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使地理课堂不在只是图片和语言,学生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直观的感受、体验地理课的内容。当前地理课堂使用比较多的如采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于一些自然现象能够直接进行感官刺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认知,如如在“地形的变化”一节中对火山喷发的讲解,单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很难把“火山喷发”这一现象解释清楚,而学生也较难理解,如果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下载火山喷发的相关视频,在讲到这方面内容是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的对火山喷发有一定的认识。另外,如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引进校园,它具有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功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它能扩展传统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地理空间性、综合性和理性知识的特征,给传统地理科学研究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和革命性的发展。有学者指出,gis是传统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过渡的重要标志[5]。
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当前我们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室内的课
教学,这是一种狭隘课堂教学,对于地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某些特定的场景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地理,加深学生的对地理的认知,如对地形地质的教学,可以选择某些国家地质公园等,借助于学校周围或当地的科普馆,如天文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等。
5 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
对于高中生来说,它们的学习热情与对老师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老师的风格和魅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于高中老师来说,要教好一门课,首先要做一个好老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基础。因此,作为一个地理老师,了解学生心理,是很有必要的,平时是学生的家长和朋友,在课堂上,幽默诙谐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活跃的课堂气氛都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6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本文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开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羽翔.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海峡科学,2010(2):90-91
[2]李晓云.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实施与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0(14),59
[3]张景东.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2(26):196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直观性教学 应用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教好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直观性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中非常有效的一种,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模糊的地理知识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直观性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感官完成听、说、读、写等活动,以此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而直观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感官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需求,而且是学生感官认知水平的需要。此外,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发展规律、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分布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空间性和模糊性,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地理知识表达的内容,有时需要靠学生的想象进行分析和理解,教师通过直观性教学,借助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中的抽象内容,并且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地理形象,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此外,在直观性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直观性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引导。采取合理的课前引导,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认真听讲,保证整堂课顺利进行。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恰当运用直观性教学,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例如,在城市工业化布局这一章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在温带季风气候地区的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人们悠闲自在地生活,当季风来临时,上风向的工业区给城市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这段视频,教师提问城市工业区应该怎样布置?如果由你规划城市布局,你将怎样做?通过课前导入的一系列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更认真地听讲,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课前导入―视频教学―提出问题―相互讨论―答疑解惑的直观性教学流程,不仅将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学生还在教师的引导及自身对知识的探索中,不断更新地理知识结构,在与同学的谈论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2.课中教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性教学分为多媒体直观教学、板书直观教学及语言直观教学三种。其一,多媒体直观教学,多媒体设备是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清晰、生动的地理画面和地理原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如在地球自转和公转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三维动画,动画内容为: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黄赤交角,二黄赤交角引起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进而引起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换,通过三维动画,将抽象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这一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其二,板书直观教学,板书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最直观、简明扼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一边讲课,一边板书画图,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其三,语言直观教学,对那些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地理知识,语言直观教学可以采用直观比较法及口诀记忆法,采用直观比较法,如对地理事物的位置进行高低比较,赤道是温度的分界点,随着纬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采用口诀记忆法,如在教学水资源分布规律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口诀。
3.课后延伸。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有课前引导和课堂教学,还应该重视课下教学的延伸。许多地理知识都是通过课下活动形成的,教师在课下活动前,应该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和安排,考虑一切可能发生的状况,并且将地理知识贯穿于课下活动,控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出现不可预料的状况时,教师能迅速反应,及时化解,保证整个活动顺利进行,如教师可以在周末开展野外参观、要求地理专家开办讲座、做地理游戏、表演地理话剧、参观天文馆等课外地理活动,通过展开这一系列的课下延伸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很大帮助。
三、结语
直观性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高中地理学科特点的需要,而且是学生感官认知特点的需要。教师从课前引导、课中教学、课下延伸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直观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直观、灵活的教学手段能显著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钟斌,宋邦民.高中地理直观教学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2(15);62.
【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22-02
一、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可适当增加“花色品种”并尝试改进,如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即每个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每堂地理课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成功”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尝试把地理课上成游戏课,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有条件的可实施开放式教学。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预报”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地图知识,可带学生去野外,指导他们实际运用;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二、优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必要的课外活动。
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粉笔、嘴显然不适合现代学生,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面体教学,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一些专家谈“热点”问题,如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教具制作等;经常组织地理知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培育持久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实现教学的优化选择。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所谓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在地理教学实施前,对教师备课有决定性影响的反馈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的教材体系,以及教学的时数等指令性信息,这类信息是教师备课的根本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掌握、吃透这类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底,方向明确。备课时才能明确中心,突出重点。掌握这类信息,主要依靠学习教材、教学大纲以及上级教学的指示。其次,包括来源于教学对象的信息。如教学对象的地理基础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这类信息是教师决定讲授内容的深浅、选择教学形式的重要依据。获取这一类信息,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调查学生的档案,判明学生的整体水平,通过摸底测试的形式,调查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判明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之间的差别;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地理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判明学生的接收能力;通过与班主任、班干部交谈等形式,广泛了解学生的特点、特长。只要把握住这类信息,就能使备课更具针对性而避免随意性,选择教学手段则更具准确性而避免盲目性。把握了上述信息后,必须进行整理,通过去粗取精,找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信息,才能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定好教学基调,把握住地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抓准难点,突出重点,解决疑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试讲,进一步调整教案,提高备课质量,达到教学内容、手段的选择优化。
四、重视师生的沟通理解,倡导积极的教学模式。
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理解,才能争取教学效果的优化。其反馈信息的沟通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学生。教师要想法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实质性的反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输送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更多的反馈信息表现为姿态、脸色、眼神等。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通过眼观四座,可获得整体的反馈信息。通过抽查学生的听课记录或与学生交谈获取信息。二是班主任。每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接触都较密切,了解甚多,能随时听到学生的反馈,可向他们了解获取信息。三是采用各种手段,主动获取信息。例如要检查学生对讲课内容是否理解,可采用提问法,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自己讲授是否清楚恰当;可采用组织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在听课议课活动中,可主动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获取信息;让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获取信息;通过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对地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应即时处理的则应根据学生反映作适当调整。通过不断调整,修正教学内容和手段,力争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地理教学完成后,应对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整理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从而为下次教学提供反馈。整理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检查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检查课前的预测、课中的调整是否合理。测验、考试是评估教学效果、评定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获取整个地理教学总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二是全面综合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我评估,通过对总的教学反馈分析,为下次教学找准努力的方向,提供反馈信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但是,根据笔者从事中学地理教学30余年的经验来看,很多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原因有以下三个:(1)目前中国的中学教学仍然重视升学率,而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因此认为地理是副科,会考及格就万事大吉。(2)客观条件限制:缺乏基本的教学工具,比如教学挂图、地球仪等。(3)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直接将地理课作为自习课。
如何摆脱这一处境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变被动为主动。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增强课堂趣味性,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趣味的方法初探
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具体建议如下:
(一)重视并精心设计“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趣味教学法的使用尤其重要。在讲授每堂新课前,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可以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者使用教学挂图或课件激发兴趣;或者用诗歌或神话等手段引人入胜,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什么,诱发求知欲望;了解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标。如:实物导入法、神话导入法、生活实际导入法、视听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特产导入法、旅行导入法等。
(二)利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授课过程当中,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教学准备,运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预先做好多媒体课件,在课上运用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设置法等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改变地理教学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陈旧模式。
(三)设置悬疑,巧妙结尾
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下节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也可以展示下节所学内容中精彩的“片断”或者有趣的“镜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励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按照上述方法,笔者设计了如下课程教学,以《中国的民族》一节为例。
一.教育职能的转变,丰富与延伸了地理教学目标与功能
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基础知 识和掌握基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教育职能也不仅体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等方 面,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 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 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具有21世纪对人力资源要 求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地理科学的发展, 带来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
中学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唯一传播可持续发展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课程,也是将自然科学知识 与人文科学知识综合、阐明人与环境关系的课程。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类未来 的生存环境负责。因此在地理课程与教材内容方面早已打破传统的“地理八股”体系,重视地理知识的基础性 、综合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及实用性等特点,从素质教育高度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突出特征、抓住要 点,通过案例说明观点。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 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与人们习惯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是迥然不同的。
三.教学手段的发展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 促使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 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 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 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 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以改革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优化教学
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且其课程内容也存在着较大的知识跨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突出地理课程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用性。而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实行,教学主体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也成了当前我国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一、灵活运用教学手法,利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名言充分揭示了在教学活动中,兴趣对教学成果的巨大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引导,通过强烈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乐学的状态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优化地理教学的目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地理课程中涉及的地理模型等更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同时,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我们知道,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范畴在于对地理环境及人类
活动关系的研究,也就是说,地理知识与我们当前的生活环境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合理地创设情境,在教学情境中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与学生间的沟通,进而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细节问题的详细解答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知识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自发地探寻知识而非被动地接受。同时,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拓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
“真理越辩越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灵活地运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进行思考,不但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激烈的辩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对学习成果的反馈情况。每当某一教学阶段结束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抽检、测验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本学习阶段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根据这一反馈的情况制订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法与整体教学目标,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从而制订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而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养成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学习习惯。进而达到优化地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四、适当地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一种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的必要元素,当前教学活动的开展已经在各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开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让学生充分地运用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而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提高。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通过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从而达到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开展,教师必须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彭玉美.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2]于红霞.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J].课外阅读,2011(08).
[3]曾菊新,李家清,李星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关键词】初中地理;兴趣激发;教学方法
一、构建新的教学形式
(一)缩短师生距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上”,同学在“下”,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没有生机和活力,更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容易造成“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局面,体现不出教学的价值所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要积极构建新的教学形式,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缩短老师和同学之间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理念,体现学的价值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创新模式下的地理教学则是学生想学什么,希望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这一转变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身为能充分激发学生热情的“兴趣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 改变成绩考核方式,考察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同学都以分数论成败,而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片面性,容易扭曲学生的求知欲和扼杀学生的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就变以成绩评定学生学习状况好坏为以综合评价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通过测验,要求学生对知识从浅到深地掌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其次,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某个地理现象或者城市、地貌进行课堂答辩 ,或者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或地理现象进行讲述和分析,考察学生对初中地理的掌握程度和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情况及能力评测。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死记硬背,是不能很好的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而,组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内容。
(一)走出教室探索地理
地理理论太多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组织同学们出去考察某一地貌或去某一城市、景点进行参观。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把看到的景象和书本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讲述,还要适当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各种途径拓宽知识面
教材中的地理信息量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和和各种各样的地理题材的书籍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知识体验。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主动吸取地理知识。 通过阅读地理书籍,也可以借助网络,从而使得课外知识与教材之间实现更好的链接,同时给同学们带来更丰富的知识体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去利用网络和书籍,让他们学会主动的去吸取更多的知识,开拓视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来实现更为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学。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地理老师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兴趣,还可以通过三维影视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从而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让课堂更加生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
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突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但是,当学生的新鲜劲过去,学生们对地理课程的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不一定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习兴趣也不一定能够保持或者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课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从而缓解学生大脑疲劳,收获轻松而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有兴趣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的鼓励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独立整理笔记,教师检查后,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指导,然后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笔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修改,最后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整理笔记。其次,教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网上搜集或者自己编一些实用、上口的歌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否则容易误导学生。
五、做好书本知识和社会热点的衔接
教师在平时要留意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并做好与课本知识的衔接,用恰当的方式讲述给学生,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可感性、具体性,还可以鼓励他们关心社会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六、结束语
地理教师要不断地从教学之中积累经验,促进教学的革新。当然,创新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就需要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教学质量,灵活调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总而言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的关键。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强化综合修养,同时还要和社会接轨,营造出创新地理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地理教学中真正的主体,切实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姜惠玲.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18)
[2]余舰.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J].科教文汇,2010,(03)
[3]吴艳、韩雨薇.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J].才智, 2012,(01)
[4]孙铁.浅谈创新地理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融合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下面简单地谈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足够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通过处理信息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研究。教师们也利用多种方式,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溶入他们的教学中,充分展现教师的表达能力和与学生相互交流的默契。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传播信息的集成性、作用方式的交互性、教学设计的创意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等鲜明特点,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手段,能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改变了以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因而,在新课改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育体制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从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成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具备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地理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地理新课标的实质,积极参与地理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地理施教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适应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媒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新课标的教育目标,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推进新课改,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形式,按教学要求,把地理学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展台、投影仪、电脑和屏幕显示出来,并按教学需要适当配音,实现教师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中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传统地理教学多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师手中仅有的教学材料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具,包括模型、幻灯片和挂图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彻底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成功导入新课
对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何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要如何创设适当的情景,以便导入新课的内容。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比如,我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为了成功导入新课,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飓风的录像,只见狂风席卷着乌云呼啸而来,巨浪排山倒海地冲向陆地,高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摧毁,地面的物体随着凄厉的呼啸声在空中飞舞……或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实况,看完这样的画面以后,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接下来,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天气?”“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在学生讨论之后,导入新课:“天气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有关天气的各种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我的这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一下子兴奋了,不知不觉的一节课就过去了。调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靠粉笔、黑板,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新课的导入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学生提不起学习新课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影响教学质量。倘若在新课导入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能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总之,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够把导入内容和新课成功地结合起来。要想设计恰当的导入方式,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学习,博闻强记,日积月累,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熟悉地掌握多媒体技术,才能设计出恰当而又有积极作用的导入方式,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即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 转贴于
3.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难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动手绘制“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示意图。在讲述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地面上影子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巩固理解、应用知识。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地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4.寓教于乐,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即“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还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传授之中。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发挥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7]。多媒体技术在环境教育中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促进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环保意识教育,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中国环境现状的危机感。激发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感,自觉地思考环境与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在讲授全球变暖现象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张漫画“地球出汗了”,然后,显示自1910年至2002年的地球平均气温的变化的表格。在讲述“酸雨的危害”时,画面上首先出现的是工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然后是降雨,接下来是枯萎的树木,被腐蚀的斑驳的狮身人面像以及河流里漂浮的鱼骨,把课本中有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知识信息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现象,把环境污染事例拍摄下来作为教学资源。这样,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实实在在地存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并为后面学习“可持续发展”一节做好铺垫,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5.轻松实现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备课方式,大都是教师各自为政,在办公室或在家中独立完成,集体备课的时间很少。由于地理教师所受的教育和能力不同,同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课的教学效果不相同,层次上有差别。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教学条件得到改善,许多高中已经配备了教师备课用的计算机机房,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一年级组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群策群力,编写教案,构建课件框架,列出课件所需的各种素材,由精通课件制作技能的教师负责课件的制作,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制作出来后,同一年级组的教师可以使用同一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给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然而,目前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1.可供选择的课件素材少
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充足的课件资源和素材是难以做到的。由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素材不够全面,地理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合适的素材,这大大增加了地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平时应多注意素材收集,使用时才能灵活应用。
2.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取代板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运用,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的教学功能是现代化教学媒体无法取代的。黑板即时重现能力强,随写随看、随擦随写,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中时有灵感突来,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恰当运用好板书和多媒体的结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多媒体。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框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避免出现由于学校的鼓励而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基本原理。
4.课件的制作应适用,避免出现“画蛇添足”。
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片面追求课件的完整性,将教材中浅显易懂的内容大段大段原封不动地搬到投影屏幕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成幻灯片,甚至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打在幻灯片上,整堂课是在教师不断地敲击键盘中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课件是突破难点和重点的一种手段,不一定每个教学环节都得用多媒体。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适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然景观图进行突破。如在讲“沼泽地”时结合沼泽地的景观图,讲“太阳高度的变化”时用多媒体动画,能形象再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照样可以上好一堂课,幻灯片之间不一定都得联系在一起。另外,在幻灯片的空白区域很多教师习惯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很花哨的动画,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与教学内容相比,它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5.解决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与学生记笔记的关系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很少板书,就可能出现学生记了笔记忘了听课,听了课又忘记了做笔记。教师最好能事先把课件以讲义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专心听课而不用再想着记笔记的事情了;或者尽量调节好演示课件的速度,留下学生思考与记录的时间,绝不要一味赶时间。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图文并茂、动静相合,能把地理教学中抽象、复杂、难度较大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我们不能不切实际地夸大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让地理教学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摆正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要明确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并非教学的全部。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刘儒德.主编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策略.人民教育.2002.(2).余胜泉
一、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表现,也将是地理教学的主导发展方向
(一)解决地理教学的难点,突破时空障碍,创设立体化教学的情境。
计算机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影、音、文字信息,为学生创造一个三维立体与时间可以前后推拉的立体时空型的立体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就地理学科的特性而言,有许多内容是非常吸引人,但又难以通过苍白的语言、简单的挂图来完成的,平面教学手段的缺点显现无余。地理学科内容极为多样与复杂,“空间”常是其着力的重点所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地理教学的这些难点。
(二)生动形象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信息丰富。打破了以往课堂的沉闷,为课堂注入一种鲜活气息。这跟以前课堂上学生跟着老师转,眼睛盯着粉笔看的单调学习模式有太大的不同,优化了的教学环境,生动形象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容易提高学习效率。
(三)信息量大,课堂容量也变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搜集大量的信息材料,并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与编辑功能,转化为教材资源,将其系统展现出来,把不易理解的文字、图表转化成为容易接受的语言与图像信息,增大了信息量,课堂容量也变大且更加容易把握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堂课不可能带很多地图也没有多少时间更换教学挂图,另外,一般的地图的图幅比较小,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挂图,甚至有的同学找不到方向,这样利用挂图进行教学的效果显而易见。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他们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堂课下来学不了太多的知识。但是,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就不同了,通过大屏幕及相关的软件,在课前先把所要用的地图存入计算机中,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先看大屏幕,教师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所要展示的区域,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地图册上去对照查找,事半功倍。
(四)多样化的立体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巧,培养了能力。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既要传授必要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完善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又要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素材,提出地理问题。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立体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学会地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习技巧,又培养学习的能力。这无疑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学生技术和能力的培养。
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唱主角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做出好课件就是上好一堂课,认为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仔细听、喜欢听就是上好了一堂课,就是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把大量精力用来修饰课件,挖空心思在音乐选择和画面上下功夫。完全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完全被机器取代,成为计算机的操作手,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虽不再滔滔不绝地用语言进行灌输,但却用机器不断灌输。学生只顾观看,无暇思考与练习,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奴隶,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地理教师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摆正主体与媒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着眼于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师生交流
如果过在地理教学中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力量,只注重地理信息的单向流动,只关注教了多少东西,教的内容完整不完整,教的方法科学不科学,教的过程流畅不流畅,而忽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接受与否,当然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一堂地理课,图片、影音材料一大堆,学生上课不像上课,反而像在看电影。失败的多媒体教学课与失败的传授教学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师生交流的必要性。
(三)忽略课件实效性,课件过于注重美观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新的方法,丰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与他人的关系,等等。
现实中很多课是通过多媒体的声、光、色等多种信号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制作很漂亮,场面看着也热热闹闹,课堂的氛围也很好,可在课后的学习反馈中,发现学生都不记得学什么了,只是感觉很有意思云云。如果不顾教学实效的需要,无序、随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插入过多的漂亮图片、动听音乐,实际上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