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艺术与文化创意

时间:2023-11-23 10:15:26

导语:在艺术与文化创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艺术与文化创意

第1篇

随著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多元文化的交融共进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正因如此,才为表演艺术的跨界研究与实践带来了可能,对其而言,这不仅是素材上、样式上的丰富,更是视野与思维的拓宽,在方法论上具有深刻的意义。那么,对于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胸,平等相待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学者刘梦溪就文化交流的必然性说到:“就像一个人不能离群索居一样,一个国家也不可能逸世独存于当代世界。而文明的融合,首先需要文化沟通。文化沟通不仅是文明人的礼仪,而且是文明人的智慧和生存方式。”①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具备文明人的智慧与生存方式是内在要求,那么对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所应采取的模式更应该积极探求。我认为“双边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双边对话’为文化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促使人们从动态开放的视点考察不同文艺形态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共同的文化建构。”②对于表演艺术体系的建构和国际化要求,这一对话模式正能内化其美学涵养、跨学科智慧与多元文化特质。

二、越域新创、跨界整合的关键

当艺术工作者在既定的模式中研究、表演、教学、创作一段时间后,必然形成惯有的思维定势,加之不同领域"界"的划定,越愈使人们的视域变得狭窄而单一,导致创新乏力,固步自封。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培养跨界思维,这可以说是越域新创的关键所在。

“跨界思维”:跨界思维的实质—“融”的整合:知识层面的跨界、情感层面的跨界、智慧层面的跨界。“知识层面上的跨界是由各个学科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等要素构成的,是思维结构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层次。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等的相互激发、碰撞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跨界思维孕育的土壤。知识层越深厚、越丰富,其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就越可能提高。从情感层面上看,跨界是思维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属于调控层次。将各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既有渊博的学识,又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将会使创作者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而从智慧层面上分析,跨界又是把哲学和技术相结合,把科学和艺术相结合,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并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进行开拓和创新的更深层次。”③

三、艺术发展的可能趋向

对于这一命题的思考由来已久,随著自身舞蹈教学、研究、创作的不断深入而日益迫切,因为它带有一种命运似的特征,很想去“了知”、“领悟”,以此印证现在的“所作所为”是正确而又有意义的,所以我也就“日思夜想”了。概而论之:

1.艺术发展的超自然趋向。“即以科技媒介为手段,对自然化生存状态的介入,进行物理转换、生化变异、人工生命仿真、数字虚拟、虚设艺术、新媒体地景艺术研究和改造。”④

2.艺术发展的潜默化趋向。“即对人工化、技术化心理的反弹,倾向自然原动力、生命思考、时间观、物化、自然心境这些永恒话题的研究。”⑤

事物的发展或许总是伴随著正反两方面的相互对抗与交融而螺旋式前进,希冀艺术研究者与实践者将两种发展趋向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继续感化大众。

四、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

艺术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资源与其它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文化、科技、信息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因此,艺术创意产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的重要内容。在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落实尤为重要:“(1)培养人才,训练创意思维,提高审美素养;(2)积聚人才,形成创意产业的人才高地与产业高地;(3)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创意学理论研究、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相关教材建设;(4)利用高校资源,直接参与市场。”⑥以上种种都离不开艺术类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从技能型传授转变为智能型培育、从封闭式教学转变为跨界式探究、从重模仿继承转变为重传承创新、从产-学-研隔裂模式转变为产-学-研对接模式。

注释:

①②贾磊磊.跨文化双边对话——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分别为第73,376页

③魏广龙,庞琳.跨界与创新[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4.

④⑤张海涛.未来艺术档案(绪言)[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⑥项仲平,邵清风.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52-161.

第2篇

李公堤通过“桥堤文化”和“湖滨公园”把金鸡湖的水、绿与姑苏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将金鸡湖与现代多元风情、历史与现实、休闲旅游与商业有机地组合起来,已成为苏州地区具有相当人气、商气、运营最成功的区域之一。2009年12月,李公堤从苏州20多家市级特色商业街中脱颖而出,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特色商业街”,成为苏州市区第一个“国字号”特色商业街。2010年李公堤被评为“苏州十大最美夜景地”,同年12月李公堤作为金鸡湖4A景区的主要景点及功能区之一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2011年4月李公堤荣获“中国最具创新价值商业地产项目”。

Apple:说到底,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还是人,苏州是一座让人能够无限联想的城市。因为从古到今,关于苏州的美好故事都是与人相关,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这块土地产生了属于苏州的独特生活方式与艺术人文。为了让这座城市更加地美好,我们希望把这种正面的美学能量可以超越地域差异,时空限制传播出去,你所不知道的另一个苏州,也许就在这里。让我们来谈谈艺术吧。

我们从李公堤一期的餐饮集中区一直到二期,三期的休闲旅游,最后到四期的创意文化街区,明显感觉到除了建筑的外形的变化以外,其中分布的商家也是有了很大的区别,在四期这里,更多的是艺术与设计的空间。整个街区更有活力与国际范儿。跟苏州古城的文化街区似乎有着鲜明的对比。

薛文岗:苏州本身就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李公堤的由来也是有历史背景的,因此从第一期开始就把苏州的元素融入在里面,让大家在新城区也能体验到苏州的文化。但是从第三期开始我们就打算把更多的文创内容放进来,我们觉得一个好的商业项目应该是文、旅、商的有机融合。

Apple:在李公堤三期有美术馆,博物馆及很多的艺术家工作室,圆融艺术中在李公堤也有一个展厅,当初成立圆融艺术中心是为了将更多的文化艺术资源引入到商业里面吗?

薛文岗:我们是一个整体的商业开发与营运服务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不再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广的综合性的消费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能够尽到一些社会责任。搭建更多的文化艺术资源来提供给广大的市民。为了将文化与旅游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成立这个圆融艺术中心。一方面是为了给商业地产输送文化艺术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这个艺术中心现在有两个展厅,一个是圆融星座的办公楼大堂,一个就是在李公堤,但是除了这两个常设的展厅以外,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非常设的展览,大部分都在公共区域,像时代广场的天幕等。

Apple:我知道圆融艺术中心的两个展厅对于艺术展览的定位也是不同的,星座的展厅主要以传统艺术为主,李公堤的展厅主要以现当代艺术为主,在这个展厅里面为苏州本地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让广大的市民也了解到了苏州在地的艺术家们对于当代艺术的实践与表现,观察这座城市的文化与社会发展之g的关系,其中也做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展览,例如已经做了三次巡展的物派当代艺术展。朱亮你是其中的一个参展艺术家,你觉得圆融艺术中心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对于你们艺术家的创作来说是一种推动吗?

朱亮:我很高兴会有这样的平台出现,苏州的艺术生态一直是很传统的,展览基本上都是水墨,平面架上。年轻的70后80后的这批艺术家都是默默地在做自己的创作,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但是物派这个展览激发了艺术家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就像我们现在所在的展览场地,《图像的边界》。图像不单单是一张画,它可能有各方面的信息,如果我们把这个界线打破以后,所以一切的东西都可以融入到图像里面。这个展览从开幕第一天开始,业内也觉得非常的有趣,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展览,特别是在李公堤这个国际文化大融合的地方。更有意义。

薛文岗:我们圆融艺术中心当时在李公堤设立展厅的初衷就是想要在这里做一些新的实验,现在包括政府的职能部分来看过之后也是觉得一些当代的艺术也是需要培育的,一些好的艺术形式我们就是应该去接受与普及,我们需要做好的引导,让更多的市民接受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方式与形态。其实艺术中心主要是搭建一个平台,希望能够更多地引进文化的素材,能够和我们这些商业的平台做一个有机的融合,李公堤是苏州首条中国特色商业街,这里每两年有个双年展,叫金鸡湖双年展,主展区就在李公堤。这个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就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通过双年展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的艺术的财富。

第3篇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里面,艺术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学校要培养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由此可见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艺术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是艺术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以及艺术精神是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掘学生艺术潜能,让他们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大学生要综合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就一定要在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对艺术的美学进行鉴赏,对创新的科学观念进一步进行理解都离不开人类的智慧,但是,要将对艺术理解和对科学理论的认识的感受进一步升华,就需要人类的具体感情作为支撑。可以说,就创造性来说,科学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产生相应共鸣的。艺术要和科学产生相应的联系就离不开创造性,它在这里的作用就好像一种强力的粘合剂,粘结了艺术和科学,使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共通性。可见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就是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艺术精神的、拥有创造力的人才。高校在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国家提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还能够在文化创意软件的开发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一定的动力,是推动国家未来经济软实力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施。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者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外,还有类似艺先锋、庶吉这样的权威培训机构在不断促进此板块的发展。新式学堂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开始的地方,它起始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迫切地需要一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课堂上把手工和画图这两门课程作为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主要课程,这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先开始成型的重要条件。然而进入1820年以后,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侵略危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几乎举步不前,历史历经了多方面的变革,随后出现了一大批的具有先进意识的人才为我国艺术教育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在高等院校设立了很多艺术教育课程,并且在发展的前提下获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但是,随着世界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挑战开始迎接高校的艺术教育。虽然我国没有一个很早的创意产业的起步,但是发展速度就像我国的经济一样是相当快的。

三、结语

第4篇

我认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渠道应该通过教育来实现。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会得以继承,同时也得到弘扬和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因其科学性、规模性、普及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

一、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分析

如今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走进贵州走进民族区域,深闺中贵州少数民族的面纱慢慢被掀开,外界需要桥梁需要媒介了解贵州及其文化状况,只让大家看到原始状态的艺术固然重要,但其承载的东西单一,人们需要多元化的呈现方式。

1、市场缺少民族特色的原创艺术商品。在对贵阳市青岩古镇调研中发现,古镇共有580家商铺,其中旅游商品的286户,比例占到50%,在286家的旅游品商店中,有贵州地方文化原创旅游艺术品商店仅7家,原创设计比例不到3%,其余97%旅游商品均是全国各个旅游市场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买到的大众旅游商品。

在对贵阳市内几个专营贵州民族特色旅游品商店的调研时发现,如知名的黔粹行、黔艺宝、金芦笙等主营游品商店,其商店60%的旅游工艺品保持了完全原生态造型,与时尚现代接轨的民族特色艺术品还是较少。

在黔东南的西江、郎德等地调研时我们看到了较好的现象,旅游点有70%左右是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但产品大多保持着较为粗糙的原始工艺状态,欠缺较高品味的民族元素与时尚艺术结合的原创工艺品。

2、原创工艺品创意设计中的误区。从市场涌现出来的民族艺术商品中,发现许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下去,第一类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直接将生活品转换为旅游商品售卖,其保持原件状态,售价不一,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的问题,售卖价格高了往往购买人群较少,价格低了却与纯手工打造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不相称;第二类、政府或资金雄厚的企业投入资金,拉动民族村寨,制作大众化旅游品,目的是改变当地经济收入,往往商品缺乏设计,做工较为粗糙,一味模仿外来的东西,丢弃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

我们调研当中发现了一些典型的案例,如某县开发的民族旅游商品 “钟”, “钟”盘上是复杂的刺绣图案,这种制作不知该怎么评价?单从外表看就会发现问题,花哨的底纹,使人的眼睛无法看清钟上的指针和刻度数字,这种强加的艺术效果影响了钟的使用功能,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很不清晰,那会有多少人来购买这个“钟”呢? 另外我们还发现有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工艺品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比如蜡染是贵州地方民族特色工艺,蜡染图案却换成了西双版纳椰树、傣族少女等,失去了原本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

3、民族民间工艺的开发缺少专业设计人才。目前,政府提倡的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创新。在相应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出现了一批民族文化研发企业,如“贵州精彩”、“贵州晟世锦绣”、“贵州印象”等民族民间工艺品研发公司,还有许多工艺作坊,他们主要生产还是来源于民间工匠,这些企业表示他们缺少能够与民间工匠很好沟通的专业设计师,可见在开发中需要即懂得传统民间工艺又具备艺术设计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

二、艺术教育是担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

本土院校的艺术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本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载体,艺术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传承文化、开拓进取的艺术人才的历史重任。

1、打破艺术教学模式旧观念

艺术院校过去几十年的培养模式全部是向外看的专业教学方式,曾经的苏联模式、欧美模式和现今的日韩模式,充斥着艺术设计领域,外来的优秀理念和设计是非常好的,应该认真学习,但是长时间来我们却忽略了自己优秀民族文化元素的魅力,我们很少认真观察打量自己民族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元素,等我们回头思考,才发现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有着自己文化的东西才有自己的灵魂。

2、提倡融入民族元素的课程与教学

民族元素体现在人们生产劳动和生活实物中,其载体主要是民族服饰、民居、乐器、雕刻、图腾符号、生产生活用品等,以现实存在物的形式展示存储着民族文化,将生活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并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其实才是现代创新设计的灵魂。

(1)在传统艺术设计学科中的课程融入。学校教学中要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将民族元素的运用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在设计基础学科中如图案课程,可将本地区少数民族图案学习作为重要课程内容加以重点讲解分析绘制;二是在设计领域的专业课程中结合民族元素的运用进行教学;三是在教学实践项目中,鼓励在民族特色纹样中利用提取、精炼、改造、创新等方式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其得到新的视觉认可。

(2)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技艺的学习。传统民间工艺是靠师徒方式进行学习与传承,而今职业院校应该对民族民间工艺技艺进行开发学习,首先是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专业教师队伍,让专业教师成为承上启下传承创新的引领者推动者,同时应将民间工艺大师请进课堂,直接对学生进行技艺教学,让学生直观了解学习传统工艺技法。

(3)有条件的院校,应将民族工艺作为专业课程或学科独立开设,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的、融合现代的,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多元文化底蕴。

提及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往往会联想到古老、土气,确实如此,那反过来想想我们的教学中对于这些老土的东西做了多少研究,它之所以在民间流传几百上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现在的艺术教学中过分重技法、轻创造,重式样、轻内涵,学生喜欢现代艺术,所以创意设计单一化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东西仅来源于书本,其知识是有限的,所以多元文化审美情趣培养非常重要。

教学中除传统美术鉴赏知识传授外,应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了解学习,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设计技能,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具备多元的文化素质和良好审美情趣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培养和积淀,带领学生到民族地区实践采风是学习和提高的很好方式,学会理解民间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创作出具有优秀文化内涵的作品。

三、艺术教育应承担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其文化保护方式长期延续着老旧的原封不动的继承模式,现在需要多角度多方面的拓展开发,以更好地继承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民间艺术,它需要后继有人。目前贵州仅有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系统地将民族民间艺术作为主要专业进行教学。其他院校也只是在相应学科中少量加入相关教学内容,这远远低于贵州后发赶超的发展速度,该领域需要更多懂得民族艺术的现代设计师。

第5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 策划 创意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很多城市的文化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引入数字化培训战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比皆是。对于文化活动而言,需要其完整呈现现代化、正能量、大众性和民族性。可以说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其文化活动除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更能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在此过程中具有现代化的城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有效的策划和创意,由此才能推动城市进一步稳定快速发展。

1、策划群众文化的意义

现如今,各种思想文化因全球化发展而发生碰撞,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道德思想观,特别是在生活逐渐数字化的背景下,无疑冲击中国传统民族信仰和思想道德文化。再加上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群众的三观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影响下出现扭曲,造成信仰缺失。构建和谐社会群众文化是以积极健康为基础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涵盖风尚、信仰、观念等多个方面,促使群众在浮躁和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全面净化心灵,规范社会道德及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文化对群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虽然没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会不断改善群众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提高群众精神境界。一旦成功构建群众认可的文化,那么就能传播正能量,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使民族精神印刻在群众心中,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善于借助歌舞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出现了大批形象鲜明且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由此说明群众文化的可塑性较强且一直跟随时展在变化,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立。

2、群众文化数字化活动策划措施

2.1合理准确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在进行策划时必须应用当前数字化现状精密组织安排,通过数字化主体传播优秀健康文化引领群众思想意识,强化文化导向的同时提高群众素质,更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文化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主体是活动工作的核心,所以在策划过程中应彰显个性,凸显数字化应用意识,重视活动主体的意愿,使文化活动能强烈冲击群众心理和视觉。同时坚决抵制迷信封建等不健康文化,积极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作用,提高群众自身文化素养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品味。在对群众文化进行准确定位过程中应认识到文化骨干是群众文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善于培养和提拔文化骨干。同时活动管理者的业务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需定期组织管理者参与培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2.2引入商业模式

建设社会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只要坚持以物质文明进步为依托,经济发展为前提,就能促使人们在关注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发展,真正树立经济社会相协调思维方式。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应适当结合商业运作方式,主动寻找数字化应用结合点,有利于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市场化运作。而活动策划者则要对群众文化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以演出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同时保障相应的制度,必要时可组织文化活动比赛,通过赞助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

2.3活动模式多元

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应多样化,深入挖掘城市资源并调动资源,发扬传统文化和遗产,从而适应新时代需求。群众文化能发挥宣泄情感和调剂精神的功能性作用,构建和谐文化的重点在于培养人的和谐文化精神,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应继承其优秀传统基因使其开展的更加红火,充分发挥其和谐功能。不少城市群众也依托数字化资源开展了各种自娱自乐活动,如太极、剑舞、腰鼓、秧歌、健身等有益健康,更能产生催人奋进的精神,也体现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群众文化活动创意措施

3.1开启头脑风暴整合资源 力求创新突破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可以充分借助地区现有资源,例如某地区有很多的舞蹈干部和书画家,对此可以将二者结合,呈现出书画音乐会,台上曲调悠扬,台下从容下笔,而群众可以自由穿梭其中或驻足欣赏美妙的音乐,提高活动效果。同时群众文化活动还可在政府主导下寻求市场合作,联合企业、商家等技术和资金,目的在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3.2利用逆向思维加强创意,提高活动效果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应摆脱传统创意思维,尝试运用逆向思维策划活动,尽可能不要模仿已做过的文化活动形式。尤其在组织活动中应投入较大的宣传力度,适当的加入当前社会商业运作中的“炒作”方式吸引群众眼球,由此才能在群众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例如很多年前十分流行的交际舞,那时候很多群众都不理解甚至无法接受这种舞蹈,而杭州地区就有策划者组织交际舞大赛,通过评委和观众现场公平公开投票进行打分,此活动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反响,随即交际舞就在杭州地区普及。

4、结语

总之,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自然而然也使群众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策划者来说,需要在现代化、数字化意识之内,结合群众文化本质特色,将传统被动接受文化活动逐渐转变为现代的、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高度重视。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更要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局势,策划别具一格、创意的群众文化活动,由此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传统,推动城市文化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明.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创意分析[J].商业文化月刊, 2015(3):137-138.

[2]王泽俊.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分析[J].戏剧之家, 2014(10):366-366.

[3]程艺.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J].北方文学:下, 2014(10):226-226.

[4]于祥志.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探析[J].经济管理:全文版, 2016(05):00006-00006.

第6篇

关键词:民间文化;环境创设;幼儿教育;创意美术

美术是幼儿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在对幼儿全面培养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意美术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中,通过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视觉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幼儿园的伙伴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分享快乐的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带来的艺术魅力,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去思考和创造新的艺术美感。民间文化是广大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体现与传承,在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创设过程中融入民间文化,不仅能够让幼儿从小就尊重和理解民间传统,还能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精髓。本文就基于民间文化的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创设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利用班级活动的环境创设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将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饮食文化等民间文化作为环境创设的内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该随着民间文化的不断演变而变得丰富多彩。首先,应该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幼儿利用美术描绘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或场景,培养幼儿初步的认知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其次,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让幼儿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幼儿初步的判断能力和审美意识,最后开展主题活动,场景的布置应该充分地考虑和应用民间文化,幼儿能够通过活动场景的创设而被民间艺术所吸引,产生积极向往和探索的欲望。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民间戏曲创设不同场景的话剧,戏曲中的声音、服饰、故事等都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饰演不同的景物和角色,初步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同时还可以邀请不同班级的幼儿进行活动,增强幼儿的沟通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自己好奇的东西主动寻求答案,培养幼儿积极向未知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幼儿园内公共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应该灵活地应用海报、壁画、展台等媒介,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民间文化,进而吸引幼儿对民间文化的喜爱和关注。民间文化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节日、不同的饮食起居风俗等都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由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文化也是精彩纷呈,在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应该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不同时期的民间艺术文化,并且在展示的区域设置不同时节、不同节日的主题内容,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氛围,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民间文学是其中的一部分,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藏深厚的民族精神,在园内环境创设中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让幼儿体验民间文学的丰富与魅力。在园内的主要通道墙壁上可以粘贴多种形式的民间故事壁画,如: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经典的神话传说故事能够让幼儿初步了解我国故事关于人类的由来,体会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以及那种顽强不屈、积极探索、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可以粘贴国内外著名的童话故事壁画,如:神笔马良、白雪公主,让幼儿在了解我国民间童话故事的同时开阔视野。同时每一幅壁画都应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去阅读和理解,不断地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幼儿产生对民间文学的爱好。在听觉方面,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童谣、绕口令等,让幼儿在初入幼儿园时就能时刻感受到一种民间文化的艺术氛围,不断地提高幼儿对文学的兴趣,并产生创作热情。

三、幼儿园外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外环境的创作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利用民间文化进行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综合性和情景喜剧性,积极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橱窗宣传,让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他们初步的动手能力,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利用丰富的民间艺术进行大胆想象,在活动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在活动中播放不同主题的民间歌曲,让幼儿在活动中渗透民间音乐教育。利用橱窗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民间文化对幼儿成长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色彩和特点的民间文化,幼儿教师在进行创意美术环境创设时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和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了解、认识、融入民间文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张娜.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9).

[2]陈白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第7篇

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同时也是杂糅了各种学科、兼容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包罗了各行各业的一种综合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造型以及各种色彩等视觉形象反映来反映艺术所具有的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同时它也和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结合了起来,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功能。我国的艺术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跟我国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一、在艺术设计创新中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是艺术设计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各个民族的强大精神凝聚力最终行成了中行民族博大而精深的统一民族文化。文化作为一种力量,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如今,人类社会的科技以及文化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类艺术产品,还有形形不同的艺术流派也都展现了人们这种在新时代、新文化的熏陶下对各种创新的渴求。从古至今,不论哪一个时期的艺术家都没有甘心拘泥于那些旧的思想观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把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产品带给大家。但是民族传统文化也并不是需要丢弃的糟粕,它是经过几千年的洗涤,文化精华的沉淀而成的。民族的就是大众的,就是世界的。现代社会中要想在纷繁众多的各类艺术设计产品中脱颖而出,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艺术产品的创新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但是因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性,也是因为它是独特的民族身份识别方式;只有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艺术设计,才是具有生命力以及顽强而持久的竞争力的设计。将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渗入到现代的艺术设计中来,不仅可以为艺术带来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也可以给艺术理念带来新的活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才是艺术设计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二)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内涵

艺术设计的内涵主要包括精神语言方面。精神语言指的是在艺术设计中所凝结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艺术设计的精神语言决定着他的品质,是中国的艺术设计作品跟其它的艺术作品的本质区别所在,也是中国的艺术设计的创新点所在。一件艺术作品的精神语言是在艺术设计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渗透进入的而不是艺术设计自己与生俱来的。只有艺术设计的精神方面不断的发展丰富,才能最终不断提升一个艺术设计所具有的品质。一个艺术设计师,它的作品成果大部分是以视觉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的,由此导致很多人在艺术设计创新方面过分的重视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作品的精神表达。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熟悉本国了历史,文化,风俗各个方面,也只有这样的设计师的作品才能够真正的走向世界。

二、如何在艺术设计创新中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过时和落后的,它是不断改善的,体现出了一个民族自身不断演变的过程。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众多的民族,同样的传统民族文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复杂以及深厚。幅员辽阔的地域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催生了文化的兼容性。我国的厚重,繁杂,多样的传统民族文化成为了我国艺术设计者艺术思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当前,有不少的艺术工作人员反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阻碍了我国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方面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把双刃剑,有正面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腐以及和奢靡的生活习气也恰恰成为了滋养民族传统文化的温床。这不仅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也使得 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包罗万象,超过甚至任何一个国家,其涉及面十分的广泛而博大。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如果可以从中吸取相应的有利文化元素为己用,并将之与自己的设计融汇贯通,古为今用,一定能使自己的艺术产品在众多的作品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产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承担载体,针对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

1、直接采用

在代表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中精心的选取相适应的图案或者符号,借助其存在形式直接让其发挥原有的信息。但是这种直接使用的方式必须注意使用的产品的环境以及材质,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因为这种方法在艺术设计上来说实际上是最简单和实用的,刚刚接触艺术设计的人往往更愿意直接借鉴使用,难点就在于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挥其存在的内在意义,不只是形式组合上的简单累加,组合上的累加只能使作品看上去生硬,牵强附会,只有使外在及表达的情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这种艺术文化作品有其但存在的意义。

这种借鉴形式成功的作品有很多,大连金石滩的“万福鼎”就很好的代表了这类作品。这个鼎高为5.6米,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 ,宽为4.8米,代表了四面八方,其中,四面又分别由8888个小的福字组成,8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是一个吉祥数字,这与中国的福文化相结合,囊括了吉祥如意,迎祥纳福的所有含义,寓意深远。

2、间接引用

间接采用也即为扩展使用。这跟直接使用不一样的就是需要充分理解一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并传其神,不单单是形式上的借用,更多的是他含义的一种转化。要很好的将民族文化融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理需要艺术设计这有很好的艺术休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为前提,只有设计者自己充分的理解了文化蕴含的意义,才能通过不同的形式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让这种精神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认可和接受。例如中国的园林设计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里面有不少的创新元素存在。在现代的园林中,书法图画的精髓并不少见,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结构巧妙,章法精密,同样中国的园林在造园方面也师法自然,不刻意追求,造园艺术家吸取汉字结构特点,合理布局园内山水花草,达到了虽由人造,宛若天开的艺术境界,这就是优秀艺术设计师的追求,通过一个不经意的技巧,刻意透出一种深刻的寓意,不但让人们看到艺术的魅力,也看到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最优秀的艺术设计创意。

3、抽象继承

民族传统文化是博大而精深的,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特征,在艺术设计中,如果能够很好的借鉴和继承这种内在的文化,那么艺术作品便有了生命的活力。这种借鉴方式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最为常见。在建筑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物的设计也成了在竞争中能够取胜的重要砝码,其艺术创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柱式建筑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建筑设计的代表之作,现如今它作为一个精品正走向世界,当然少不了效法之作,但是如果设计师不去深刻的了解古希腊以及罗马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历史,对源自于古希腊的造型比例美缺乏必要的认识,这些精神就不能体现在作品中,艺术设计即为失败的。天地人合一作为中国现代建筑风水学的中心思想,即是指人要与自然相融合,人是要生活在建筑物里面的,只有建筑物的设计与自然和谐,大气精致,小处用心, 在创新之意上遵循和谐之道,充分尊重民族的文化精神,定能是一个人人喜闻乐见的作品。

转贴于

在现代纷繁的社会环境下,艺术设计种类也存在很多种,能够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的在艺术设计创新中如果不包含民族性,它就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只有具备了自己的本土个性化特色,才能有生命力。

三、艺术设计创新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推动其发展

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由55个少数民族组成,这些民族虽然有的人口较少,但是他们充满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尤其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对于艺术设计而言,都是具有很高的借鉴利用价值,如果能够融合到艺术设计中,对艺术设计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因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很多现在仍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如果设计师能够开发并自己加以利用,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就会有不错的成果。比如说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以及文化,各民族之间的服饰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艺术设计者可以在艺术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一点,从不一样的民族服饰中提取各种不同的符号元素,应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具有个性化的作品。但是,设计师在应用一些民族元素进行自己的艺术设计的时候,一定是要在全面了解该民族以及自己所用元素所具有的的深刻含义的基础上的,不能盲目使用。

民族传统文化在促进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丰富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世纪以来,西方设计在多方面影响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思潮,这直接导致了很多的艺术设计者在艺术创新方面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方面不够重视,导致了很多可以被利用的优秀文化元素遗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但是,现如今,随着艺术设计竞争力的不断加大,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师逐渐开始注意到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意义,并将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创新点应用到了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中,这样不但可以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丰富现存的艺术设计理念,让艺术往更高一层次的方向发展。

艺术设计要立足,最重要的既是创新,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全球各色文化浪潮的冲击下,我们只有立足民族的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才能不断的完善并丰富艺术设计的各项理论,让我们的艺术设计,通过不断的创新,最终创立我们自己的艺术文化。

第8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教育 创新

一、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各大艺术院校专业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近年来日益火热的艺术类招生考试,催生了一批新成立的艺术院校与艺术专业,尤以艺术设计专业居多。但这些刚成立的艺术院校或艺术专业,其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良莠不齐,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出现了艺术教育水平与社会需求衔接不上的情况,且在某些方面同我国国情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针对这种社会情势及艺术设计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我们应研究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甚至要打破生硬地搬用德国包豪斯教学体系和办学模式,以及前苏联和日本等国的办学理念习惯,即止步于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陈腔滥调。

近年来,在高校设计艺术教学中,包裹中国传统文化外衣的“新中式”设计受到青睐,但作品多流于表面、僵化,成为无意义的元素堆砌。由于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肤浅,更谈不上表达出传统艺术一向倡导的清新雅致、闲情野逸、意在笔先。究其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缺失意识需要得以纠正。

二、艺术教育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实践

1.艺术教育与理论教学

理论是指导性的,应先于实践,但我国的设计理论教育远落后于设计实践,目前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地集中于从设计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这类研究成果表现出两方面:一是有很强的实践性,二是多偏向于设计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缺少纯粹的理论探讨,而关于设计的价值和意义,设计与人、与自然环境,以及设计的民族化与时代性的理论研究都相对较少。后者对于今天的艺术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本土设计如何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设计还有待研究与探索,但我们的立足点一定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艺术理论的研究应当秉持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在研究艺术理论的同时,应该不忘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以及“意境”的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不仅仅包含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更应当拓展中国古典诗歌曲赋、民间手工艺、哲学以及中国历史的理论课程。

2.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综合型的设计人才,更要培养创新型的设计人才,当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不仅要重视理论培养,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建立于对特有元素的了解之上,并在实践中加深印象,通过长期积累的艺术抽象创作,逐步形成个人的创新。我国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就是将中国水墨和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在巧妙表达出设计主题的同时,还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韵味,这种创新使他获得了国内和国外的双重认可。所以,应当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的巨大意义,从而获得创新行动上的自觉。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修养及其独有的地理风貌和时代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以致影响到人们今天的生活。所以,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就是当下人类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早在1997年,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先生就提出“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以及自我创建。在艺术设计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有了这种文化自觉就加强了教育转型的自我创新能力,催生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及设计风格。可以说,不了解本国文化、不会独立思考的设计师只会一味模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创新载体,但这种文化载体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文化全盘回归。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取其精华,顺应时代,与艺术设计实践性相结合,总结出一套针对本国文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出尊重本国文化、热爱本国文化,具有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设计师。只有这样,在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艺术设计才能掌握文化主动权。

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草原文化;创新发展

内蒙古的工艺美术作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草原民族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内蒙古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其蕴含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反映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独特的文化。内蒙古工艺美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与此同时,也具有实用性和文化价值,是将人类审美与实用融为一体的创新产品。

一、内蒙古工艺美术的品种及几大特色

近年来,内蒙古的工艺美术业不断发展,其衍生出来的美术品不仅仅是草原民族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种生产用品。生活用品主要有民族特色服饰、民族特色饰品、民族碗筷酒具、各种挂饰摆件、蒙古包以及皮艺等;而生产用品主要有运输、挤奶以及剪羊毛、烙马印等。结合对内蒙古美术的相关普查报告结果,可以将工艺美术品按照材质进行分类,包括草木、混合材质、皮革以及骨角等。其中,金属工艺品主要包括马鞍子、各种摆件、蒙古刀等美术工艺品。金属工艺品的特点就是工艺十分精湛,且外部图形也较为富力。蒙镶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做工精美,蕴含着浓郁的特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金银制品的制作中[1]。

二、内蒙古工艺美术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工艺美术业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艺美术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内蒙古工艺美术业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传统的工艺美术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此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即创新和传承。在传承方面,内蒙古的工艺美术是一种传统的技艺,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积累着精华,而这种精华该如何传承,怎样从草原文化的角度解析这种技艺;在传统工艺美术中,怎样将经典传承下去,更好地将草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怎样结合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的精湛工艺传承下去,这些成为了内蒙古工艺美术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从草原文化的视角,整体地进行观察和分析[2]。在创新方面,民族的生活生产需求是传统的内蒙古工艺美术品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动力。群体创造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工艺品的设计师也是产品的使用者,而产品的使用者也是设计师。工艺品就是产品,而产品的用途就是方便自己和大家使用。现代内蒙古工艺美术产品虽然样式繁多,但是设计师缺少对草原文化的理解,也缺少生活实践,其设计产品能否满足草原民族的需求,能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三、内蒙古工艺美术业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

内蒙古工艺美术业想要发展创新,首先需要对传统的继承,只有先传承才有之后的创新。首先,传承方面。对于内蒙古的工艺美术来讲,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草原文化传统的继承,其发展是随着草原文化发展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工艺美术产品不仅仅需要满足草原民族的生活生产需求,其内容需要体现出草原文化的理念,产品是草原民族精神寄托的表现。因此,在文化层次方面,工艺美术品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其次,创新方面。工业美术业的创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首先需要对草原文化蕴含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草原文化是工艺美术业的设计源泉,工业美术的发展需要对草原文化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草原民族的文化形式加以理解,以此为核心,将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不断创新,进行深一层的艺术创造;在形式创新方面,将创新逐步融入到产品的创作理念中,结合时代的特色,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创新;在技艺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引入新的材料和新的创造工艺,例如,在银碗的制作上,可以应用数控技术进行银碗的雕刻技艺,不仅能够保持特色,增加艺术效果,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