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预防医学的理念

时间:2023-11-24 10:40:44

导语:在预防医学的理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预防医学的理念

第1篇

关键词:“双场合一”;课堂教学方法;泵盖与泵体的装配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203 -03

中等职业教育担当着培育数以万计的专业型高素质劳动者的使命,因而学校的教学工作应该作为重点中心工作摆在首位,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学校培育专门人才的主要实施的路径,按照何种指导思想、标准和要求培育人才,用何种方式方法育人,体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使用方法上。“双场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局部时空的转换,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的‘现场’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场所,使‘学场’与‘职场’做到有机融合”。“双场合一”教学形式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天性得以宣扬,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生产现场的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双场合一”教学的概述

“双场合一”教学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提炼典型工作场所的典型要素,以企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以企业生产控制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的评价,将中职学生的学习环境置于企业现场生产的情景之中,使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实现学场与职场的有效对接,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未来尽快适应工作场所,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双场合一”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来提炼“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双场合一”课堂教学

“双场合一”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它不仅仅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也为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奠定基础。

在“双场合一”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项目的引导者,要立足项目课程,挖掘项目课程的资源,做到创设项目情景,策划出符合学生所需的学习活动,尽可能将项目的专业理论转化为直观、形象、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同时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对项目所需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检查和准备,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不光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培育的最重要资源。课堂教学要将主动权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达到教学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实现空间的价值,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接受者和创造者,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取成功。

“双场合一”课堂教学主张“学场”与“职场”的相融性,通过真实的生产性教学,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完全融入学生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和活跃课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取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融入学习的环境中,改变“对我”的“我要学习”,学会学习,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和技能,谋求共同发展。

三、应用“双场合一”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对“双场合一”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由于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知识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而学生在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上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合《油泵项目课程》的开发,我们在教学流程上采取了“学一学――理一理――定一定――做一做――想一想――评一评”的教学设计思路,基于“双场合一”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在《泵盖与泵体的装配》项目中的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进行课前研究

经常一个班级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始,要准备好各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资料,而且在学习之前要课前预习。预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在课前,应该由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课前任务的学习。在设计指导性案例中,应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开放性和兴趣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经过如此的课前研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较好的了解,对课堂教学内容充满了期待,可以举行有用的交流与进一步探讨,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例如在《油泵项目课程》中,学习“泵盖与泵体的装配”一节,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钳工的装配知识有一定了解,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课前任务:通过识读油泵装配图,确定各装配零件的名称,熟悉并了解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并通过实物找出与装配图相同的零件做好标号,教师通过设计零件明细表,让学生对照装配图和实物在零件明细表内编号并填写零件名称。还可以要求学生将零件分类,总结零件的类型。这样的课前任务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学习空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能够了解零件间相互的装配关系、作用等。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法,明确探索方向

任务是行动的方向。为了防止盲目探索,教师不妨根据不同的需求,直接给定的学习任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控教学内容的方向,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任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地位。

在《泵盖与泵体的装配》项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任务驱动机制,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装配操作过程的掌握,学生可以体验团队的力量,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例如在泵盖与泵体装配时,螺栓的拧紧顺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圆周方向的均布的四个螺栓是采取依次逐一拧紧,还是采取对角的方式来拧紧,会直接影响到油泵装配后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对螺栓拧紧力的大小也要合理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拧紧力过大容易造成螺栓滑丝,拧紧力过小达不到设计要求,容易产生泄漏,造成油泵输出功率不足等现象。根据这一系列情况,教师可以预设问题,明确任务。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掌握一定的螺栓拧紧的操作技能和螺栓连接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质疑。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引导探究方向,进行任务驱动与问题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好地实现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三)问题导向法,拓宽学习领域

学生是课堂最主要的教学对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每个任务都能分解成若干个问题,教师需要解决的就是让学习任务明晰,探究目标明确,并适时给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通过学生间的多方面交流展示,培养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导向,帮助学生实现学习领域的拓宽。

例如在“泵盖与泵体的装配”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装配图的熟悉,对装配知识课前的查阅,来制定并填写装配工艺过程卡,进行小组同学间的探讨,形成小组的合理的装配工艺过程。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小组的工艺过程卡编制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同时让学生观看油泵装配过程的动画视频,再次提炼装配工艺。学生通过装配工艺编制可以对装配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设定,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和企业师傅可以集中进行适当的操作点拨,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主探究,多次尝试,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探讨,同时进行小组间竞争,看看哪一组同学编制修订的装配工艺比较合理。最后将比较合理的工艺与全班学生分享,这样的探究,不仅避免了老师简单死板的重复操作,又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了装配工艺编制的方法,掌握更多操作技巧,无意中大大增加了课堂上的学习信息量,快速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分层教学法,共同体验成功

为了促使更多的学生在“学场”获取知识,在“职场”提高技能。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为了使大多数学生在以后的职场中能够继续学习,获得终身发展的机会,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经验,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上要把握好两个“性”:一是把握尺度的基础性,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双场合一”教学强调学场与职场的对接,以职业标准为最低要求。二是把握坡度的导向性,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知识结构层次要求是不一致的,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明确不同的要求,做到任务分工难易程度的不同,通俗的讲,难的任务交给学习好的学生,简单的任务交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导学案设计成引导性、结构性、开放性的三种导学单,由学生根据学习基础来合理选择。

例如在“泵盖与泵体的装配”项目教学中,学生在装配环节,通过任务驱动分层实施,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组是学生编制好装配工艺后,根据所编制的装配工艺直接进行装配,让学生通过积极自主探索,达到掌握装配的操作方法;有些组别通过对编制好的工艺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方式,小组协作,获取合理的工艺来进行装配;还有组别是在教师对装配工艺修正后,装配过程示范后来进行泵盖与泵体的装配,显得比较谨慎,但学习的主动性就欠佳了。所以在项目课程学习中应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进情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未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生产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学生经过相互合作交流学习和评价,师生互助学习和评价,展现个人的学习成果来体验成功的愉悦。

“双场合一”课堂教学做到“学场”与“职场”相融,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能充分将现代职教体系的课程改革要求与时代的信息步伐紧密联系。课堂将拓展到具体的企业工作中,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进入职场,继续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课外探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双场合一”教学理念的运用为整合专业课程打下了基础,将教师与学生带到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先”,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实现工作场所的和谐。要求我们的观念和素质不断更新、提高,从“双场合一”教学理念中感悟与体会其内涵,还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真正地实现“双场合一”教学。

参考文献:

[1]姜汉荣.双场合一:中职专业课课程改革的新思考[J].职教论坛,2015,(27).

[2]姜汉荣,朱良辰.基于“双场合一”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施探究――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6,(19).

第2篇

关键词: 创新 理念 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

新时期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各方面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尤其面临着新挑战。为了改变政治课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早忙到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还是出现学生学习政治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乐观的尴尬局面,下面谈谈我在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的几点认识: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是人”这一原则

学生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每位学生,要坚信每位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可以造就的,对教好每位学生应充满信心,使思想政治教学能体现出人格、人性、人的发展变化。

首先,教学要尊重学生。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互相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是有差异的,仅靠批评或处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开展教学工作,增强学生信心。

其次,教学要关心每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班级多,面对的学生多。除了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打动每位学生外,还必须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成为他们的朋友,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过程,用实际行动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教师的作为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关心每位同学,大家一起共同健康成长。

最后,教学要理解每位学生。一是要理解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表现的类型,特别是了解他们行动的意义和情绪变化的原因。二是不仅仅是为理解而理解,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去援助、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从“理解的教师”迈向“行动的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需要去理解学生,教师只有理解了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讲究“和谐”的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正在成长变化的青少年学生,一定要讲究和谐的教学理念。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教学平台,与学生在同一水平线上看待纷繁复杂的世界,并把握好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尺度,共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能“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和学生一起学习。因为从人与人交往的角度来看,只有你“蹲下来”才能和学生处在一种平等的地位,才会给学生一种信任感,而非居高临下的感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蹲下来”,学生就能看到你的眼神,从中他能体会你是否跟他处在平等的地位。你的举动、你的言语都会从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他能体会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亲昵的还是敷衍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是只有大人们才能体会,两、三岁的小孩也能体会,我们所教的中小学生同样能体会。如果我们教师没有从内心把学生摆在平等的地位,那我们的学生就会远离我们,甚至惧怕我们。在现在的儿童用品商业经营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商品经营者很会抓住少儿心理,把儿童玩具和儿童食品摆放在他们能看见的地方或进行开放式购物。如果你带孩子走进商场,问孩子要不要在你的视线内的物品,大多数的孩子是不理睬你的,因为他看不到你所指的那种商品。而在他的视线内,他看到的都是他喜欢的琳琅满目的儿童商品。如果你蹲下来,问他视线内的商品要不要,他跟你的感情会因此进一步加深。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他们一般不会接受,如果和学生共同探讨一种观点,就会取得好效果。

(二)尝试目标激励。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贴标签效应”,也叫暗示效应。如果暗示学生将来的目标,会产生理想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如果有一个班级被称为好班,结果学生更加注意为班增光;如果有一个班级平时被称为差班,结果学生更丧失信心,班级情况更差。教学中也是一样,教给学生的知识越容易,学生越能掌握。其实把难的知识教容易了,学生认识到学习不难,就会增强学习信心。对待学生也是一样,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少用责备性的语言,如果经常骂学生“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这位学生就真的成了你所说的“笨蛋”了。因为这样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上进心,伤害学生的自尊。所以,教师们必须力戒嘲笑羞辱、责怪抱怨、敷衍欺骗性的语言,多用目标激励性的言语。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艺术地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讲授、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使用的时间、内容、场合不一样,效果也就不一样。教师要艺术地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演、讲读等具体形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得最广泛。但在教学中要注意讲述的方式和技巧,若教师总是一讲到底,满堂灌,导致学生机械性地学习,势必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的独立性就越差,只有精讲,学生多看多做,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谈话法。

谈话法应该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谈话是一种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讨论法。

通过讨论能明辨是非,可以集思广义,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认识水平相近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更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促进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在现代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在突变,人们面临的形势日趋严重,问题日趋复杂,必须转向创造性学习和自觉推行终身教育,才能生存和发展。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事实表明,有作为的人,历来注重自主学习的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和创造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读书指导法上升到主要地位。教的关键在于“授人以渔”,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不应该是“鱼”,而应该是“捕鱼”的方法。“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受用一时,只有“授人以渔”,才能使人受用终身。

(五)演示、参观、练习法。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演示教学走进了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把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资料、图片,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演示在学生面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增强教学效果。参观有教育意义的场所或基地,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课堂。组织好学生的参观访问也是政治教师的主要职责。练习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四、要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方法,使之更合理、更人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单一地用分数来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未免太不科学,太不真实,太不客观了。因为学生的思想变化不能够用考试分数来衡量,考试分数高,思想觉悟高;考试分数低,思想觉悟低,这不合逻辑。另外学生考得好,教师教学能力强;学生考不好,教师教学能力低,也不一定合理。事实上在政治课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变化不一定反映到考试分数上,而主要反映到行为习惯上。所以要考虑以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作为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依据比较合理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主编.课程愿景.教育出版社,2004.

第3篇

理念付诸实施,需要人力、物力和体系的保障。这个保障,或来自政府的推动,或来自市场的驱动。体检产业得以繁荣,受益于市场驱动;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则因其常常“费力不讨好”,鲜能交由市场化解决,因此,需要政府的扶助推动。但如何推动,则需要政策制定得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

“健康管理”属于“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的范畴。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对健康管理实施的一个核心问题,即“谁来管理?”进行专门讨论。

我首先推荐大家读一读一位署名为“良苦乡医”的村医给广东省卫生厅廖新波先生的信。相信这封信,代表了许多基层医务人员――健康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们的心声。这位乡医,目睹和亲历了基层公共卫生的“实事虚做”,慷慨拷问:“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工作到底多少是专业性内容,多少是政治手段?

如能蒙廖先生允许,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公共卫生”,既是一种政治手段,也是一门科学的专业。

如前所述,公共卫生,无论是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如疫苗接种、隔离、检疫,还是慢性病的预防,如限制烟草使用、普及合理膳食、推广健身运动,常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国内国外,莫不如此。

公共卫生也是一门科学的专业。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寿命的延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共卫生科学的发展和普及。我国政府建立和颁布的公共卫生政策、法规和措施,也大都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

这位乡医的提问,也彰显了现代预防医学的傲慢及其承受的偏见。

第4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275-02

预防医学是由环境与职业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预防医学和医学统计学三大部分共同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组成,二者相辅相成,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补充。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的重点已经开始由以疾病为主转向以健康为主,工作的重心也逐渐向医疗、保健、预防、康复靠拢,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大批同时兼备疾病和健康理念,能融会贯通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学科知识的全科型医学人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传统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医学的新进程和新标准,因此,通过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来培养更多符合医学发展要求的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是当今时代下的必要之举。

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更新教学观念。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设计思路、分析数据及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实验教学到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学目的应该要更加明确,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与工作岗位相结合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最新的案例且应与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如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因此达到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目的。

3.更新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采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压抑了课堂的活跃氛围。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们提倡微课的应用,微课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视频加上音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微课的含义以及制作流程。所谓“微课”,就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比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精简教学的一种授课方式,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视频为微课的主要载体,主要记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中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录制视频阶段、添加素材阶段、编辑阶段、美化阶段、生产视频、保存文件七个流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适合于个性化、深度学习的学习者,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于移动学习时代的背景下知识的传播。简而言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作为一种典型的泛在式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以其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微课在新一代的教学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原则。(1)精简精巧。因为微课主要是针对几个知识点或者是对几个概念进行的教学,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到八分钟,最长不宜超过十分钟,那么微课的内容划分得精细、语言表述得简洁明了就成了基本的要求,即通过精简清晰概括的文字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内容,掌握知识点。除了精简之外,微课的设计还应做到精巧,毫无疑问,精巧的视频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具体生动。每一次的微课不仅要有导入,还需要和结论,除了需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做到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微课中的具体内容往往会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将一些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践,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微课的传达表述形式也需要做到灵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制作一些视频画面的设计,层层推进、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将教学的内容贯穿融合于具体生动的微课之中。

四、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不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更是必备环节。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的计划确定下来之后,那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了然。此时,教师便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来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而制作出相应的微课精美视频。

课前准备不仅是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还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和分析工作,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中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和理解学习,而教师同样也能从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种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领悟程度。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优化改进教学方案,更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的问题来做出详明的解答。

2.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落在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不懂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再在教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先前所收集的疑难问题。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所能运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情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整个教学的过程应遵循“导入、讲解、总结”的普遍原则。

3.课后思考及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并改进,还可以登录课后互动平台来进行反馈教学,进而完善微课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有机会再次观看微课,来温习所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对于课堂上未能理解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思考与推敲,完成课后拓展练习题,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及时掌握知识点。其次,课后习题应少而精,并且要与上、下知识点连贯,方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和反概括和思考,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做好微课的完善改进工作。

五、结束语

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实验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从出现到应用,就以其趣味性、简洁性等一些优点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将微课应用于高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案、丰富备课资料,而且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综合而言,把新型教学方式――微课深入到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微课建设能够深化学生们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知,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和各医疗机构供应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光武,余跃生,林先燕.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28(2).

[2]史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医药前沿,2015,5(11).

[3]林溪.高职教学改革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

[4]雷云龙,张莹,张春冬,朱慧芳,李轶,卜友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采用专题小组访谈、重要知情人访谈等定性研究技术进行调查。专题小组访谈对象为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200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2人,其中女7名,男5名。这些学生均来自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试验班的学生,在到社区见习之前,均接受过预防医学的理论学习。重要知情人访谈对象是来自预防医学教学基地的全科医生7人。

1·2调查内容:(1)临床医学本科生安排社区见习的必要性;(2)社区见习的学时安排的适宜性;(3)社区见习所取得的效果;(4)在经历社区见习后,认为社区见习应加强的内容;(5)社区见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

2结果

2·1社区见习的必要性及其效果:参与访谈的12名学生均认为安排社区见习很有必要,认识到了学习预防医学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在访谈中,有学生认为,社区见习使他们有了对临床预防服务的感性认识,并认识到要做一名负责任的好医生,必须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除了对疾病的治疗外,掌握预防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走进社区,对社区居民患病状况和社区疾病谱的了解,增强了他们对预防观、群体观以及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理解,表示将来无论是在专科医院里还是在社区诊所工作,掌握个体化病人周围人群的健康问题特点十分必要,而不仅仅是治疗眼前就诊的病人;通过社区见习不仅看到了社区医生为病人个体和人群提供预防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促进了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见习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其目前所学的内科学知识的兴趣,并激发了部分学生对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评价的研究兴趣。参加访谈的12名学生均表示愿意接受预防医学教育;在社区见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机会与诊所里的病人进行交流,体察到在社区特定环境中的医患关系模式,尝试与病人交流的技巧,并感到在社区诊所与病人交流时不像在医院的专科诊室里那样紧张。重要知情人访谈的结果发现:学生进行以全科医学教学基地为依托的预防医学见习,提高了基地全科医生临床预防意识,促进了基地教师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的全科医生表明,虽然带教的时间只是8学时,但带教准备时间超过了带教学时的3倍,在带教之前复习了社区里现有文献并查找新的文献,系统复习了教科书,找出符合临床医学本科学生适宜的带教内容。教师在社区带教,促进了自己教学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的提高。社区带教也检验了理论课教授的质量与存在的不足,丰富了教学经验。

2·2社区见习的时机及学时安排的适宜性:参与调查的学生均认为安排8学时的社区见习学时较少,应增加学时,并适当缩减理论学时。有2位学生提出社区见习应占总学时的2/3,还有2位学生认为社区见习学时应为总学时的1/10,但更多的意见集中在占总学时的1/5~1/4。学生们提出愿意到社区里提供预防医学服务或设计实施科研课题。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均直接接触病人,他们希望通过预防医学的社区见习,培养自己的宏观和整体思维,掌握临床个体化以及社区人群整体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带教老师认为如果想掌握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和临床预防的技术,应在社区见习1·0~1·5个月。

大部分被访者认为社区见习最好安排在临床实习阶段,作为临床轮转的内容的一部分,可以利用整块的时间学习预防医学的实用技术。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应安排在基础阶段,每个学期都安排相应的见习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3社区见习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学生对社区见习内容的意向,本次研究中,先请参加专题小组访谈的12位成员各自独立地列出他们希望在见习中学习的内容,共11个。

然后,小组成员根据此内容与未来临床工作的关系和重要性等,每人从中选择5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按照重要性的大小顺序,分别给予5、4、3、2、1计分,5分表示最重要(见表1)。

2·4学生对社区带教师资整体带教水平表示满意,带教技能仍需提高。在本次社区见习中,我们安排了富有社区工作经验、中级以上职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长作为社区带教老师。结果发现:学生对教师整体的带教水平较为满意,但认为社区带教师资仍应提高带教技能,并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课题研究经历,认为社区带教师资的职称应为中级以上。

2·5社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预防医学课程本身改革来讲,我们改革的力度应加大,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设计预防医学研究课题。目前的社区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现场调查的机会较少,见习中用到的数据/资料多为二手资料等,除了受学校整体课程结构(学时)的影响外,也受到了教学基地具体的教学环境、规模、带教师资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但研究给了我们更多的改进启示:推进学校整体的改革,才能使预防医学教学的各环节改革顺利进行。

3讨论

3·1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医学见习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亦有助于其复习、掌握和应用筛检、预防接种、各种咨询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激发了学生对临床内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以临床预防为核心的预防医学社区见习,不仅可以巩固预防医学知识和观念,而且还可以成为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联系的桥梁。

第6篇

【关键词】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特点;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R82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主要是一种应用预防医学的理论与技术,是将一、二、三级的预防相互结合起来,对那些具有危险因素,或亚健康状态,或早期病人,或轻型病人等提供健康并促进诊疗的管理服务,从而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避免转变成相关疾病,进而使病人的相关症状得到减轻,病情得到控制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的一类诊疗服务。该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其服务的对象较广,从造成疾病前的相关健康危险因素到亚健康状态,都是服务的对象,该服务不仅落实到了社区卫生的服务中,也弥补了个体和群体之间诊疗服务的裂痕,该服务化被动预防为主动预防,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对预防和控制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特点

预防控制疾病是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主要目的,其主要从群体的防治出发,从个体的服务入手,在总结个体防治的基础上,制定出群体的防治方案,从而对群体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目的:将一、二、三级的预防措施相互结合起来,有效的指导高危因索的干预作用,疾病的及时发现、及时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落实好;③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对象:包括具有危险性因素的、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或是为了消除危险性因素,诊治早期或者潜在性的病人;④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综台防治的措施,将健康教育、咨询以及健康促进都贯穿于服务的整个过程之中,进而促使患者能自觉、主动而又积极地去改变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重要性

2.1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重要性。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开展对疾病防治和控制机构带来极大的帮助,它不仅有利于把流行病学引入到相关临床医学界,而且还有利于大众群体观点的传播,进而促使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联合行动,一起寻找更有效的普查、诊断以及治疗的技术。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是医学界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是相关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疾病基本防治的需要。因此,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防与治、群体与个体以及自身实践与指导基层,都不应该被机械地分割开,而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共同的作用。

2.2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从过去的相关疾病、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等的防治和治疗经验来看,其病院的控制和消灭,主要都是以控制传染源以及预防性等作为主要措施之一,因此,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也需要有坚实的生物医学以及临床保健来做基础,而建立合理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其工作人员必须要懂得相关的基本操作过程,具备防治结合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实践技巧,而这些都是预防医学诊疗服务中所涉及到的。再者,对痰病的预防和控制,首先也是要防治结合的。可见,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涉及面较广。

3 如何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

3.1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国家相关部门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一文中提出,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的是预防、保健、相关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以及常见病或多发病等的治疗和康复。对于身肩负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的全科医生来说,任务是繁重的,再加之这两区域也是最薄弱、最重要、最需要大力研究合开发的领域,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其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措施的实施,此外,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也应该积极而主动地到社区进行“防治结合”的开发与研究,真正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3.2 因地制宜,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应该充分利用预防医学的相关理论、技术以及设备优势,探索并推广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尽量将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诊疗服务真正落实到社区的卫生服务中。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从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此外,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还应该做好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社区示范点工作,作为自身实践的基地,并进行不断的研究、总结经验,从而发展和完善防治结合的技术与方法。

3.3 开展有特色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在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时,要有所区别,不能等同于一般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疗服务,要尽量开展有特色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因此,在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时,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要和社区处理好以下方面:不争利、不负面竞争,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团结,配台默契,通力合作,尽量扩大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而做大做好社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综合防治。

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控制医药费用的高额增长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预防医学诊疗的开展,首先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防控,其次,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将基础防控和特色防控相结合,最后,应该积极的开展相关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起到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最终实现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治病救人,提高患者相关疾病防治的知识水平,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指导思想;教育因素;理论知识;适度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在高中物理新课改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社会的发展和各行业的需求,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克服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育方式。但许多教师还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而且现在高中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层次、身体心理发展因素已有很大变化。因此,在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将教材、教学方法与授课对象更好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仍然是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从事任何一样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特别是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育造人类灵魂,更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作指导。由于新课改工作刚刚开始,许多任课教师对新课改工作中的指导思想、科学教育方式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够透彻,还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认识科学合理的教学教育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中,要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利用科学的教学思想,明确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解与学习,从而确保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思维方式。

(二)教师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不明确

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主要为灌输式,渗透的方法和技巧过于机械、单一且不能持之以恒。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运用鼓励学生自我创新的探索性W习,还是传统的接受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开展科学方法教育渗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结合科学方法教育,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进行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知识相伴生,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只有通过一些相关的应用实例的讲解、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才能够使广大高中学生受到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熏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科学的教育方式,从中体会到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和快捷性,为自己以后在学习、成长中更好地利用科学方法教育方式提供支持。

(三)有些教师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教师不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且渗透方法和方式过于随意。目前,还有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教授现在的高中学生绰绰有余,不想再“充电”,进行知识的补充和结构的更新,导致许多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分析、理解教材,归纳总结出好的物理方法并教授给学生。同时,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只能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本上的物理概念、规律,而不能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法加以引导,有目的地在培养正确的科学方法教育上下工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强调教育的任务是“传道”,而“道”正是指方法。还有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引导过程中,没有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出其中的科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再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从而导致科学方法教育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施,往往有很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四)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要注意适度性。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地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不仅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不能突出本节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不能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

另外,高中物理的教学还是应以学生学习前人总结的显性知识为主,不能让科学方法的教学影响到学生对基本的、具体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否则,这种“喧宾夺主”的教学必将会遭到惨败的下场。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综合考虑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等因素,把握一定的“度”来进行课堂教学,使科学方法的渗透教学恰到好处。

总之,科学方法教育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规律,只有对这些方法不断了解、积累和熟练,才能尽快地获取知识,并通过一定的网络结构深刻体会和掌握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使科学思想扎根头脑之中,这也是物理教学和物理教师的希望所在。

第8篇

“治未病”的概念,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已论及,主要思想是“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内容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未果,趁此之时防范于未然。2000多年来治未病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发展,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治”实际上是“防”的意思。治未病是预防疾病的理念,治未病不治已病只是强调防重于治的意思,不治已病是不可能的,而且有些疾病是防不胜防的。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医学的使命与任务依然是治已病,不要因为强调治未病而放松对已病的治疗。

治未病理念在三级预防上的体现:一级是病因预防,预防性疫苗如乙肝疫苗,若病因不明确,病原体不清楚或病原体多变,如SARS、艾滋病、尚未有效的疫苗。除了预防性疫苗外,还有治疗性疫苗,如疱疹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二级预防,即临床前预防也叫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疾病的发病期是减缓疾病发展、加重的措施。如每年健康体检、遗传性疾病的防治等。具有“既病防变”的内容。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后期,为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症治疗与康复治疗,既病防变,还包括瘥后防复的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疾病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等,中医治未病要传承精华、去粗取精、与时俱进,应吸收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成就,如预防医学、环境医学,乃至社会人文科学的成熟来充实发展治未病学说。让治未病学说的内涵不断充实丰富,使传统的宏观的治未病理念与现代的微观的预防医学相互渗透,使中西方思维方式互补,融合发展。这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先进理念,中西医都应重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都要做治未病的继承者、创新者,愿治未病学说欣欣向荣。

第9篇

1建设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20世纪80-90年代,我院非预防医学专业讲授预防保健知识的科目主要是预防医学(包含卫生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三部分)和社区医学两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讲解方式,由预防专业的教师按照预防专业的分科体系组织教学,现有的教材及教学大纲大多未能真正结合非预防专业的特点、性质和服务对象,教学内容仍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的压缩。实习课是在实验室内模拟现场利用课题分析的形式完成的。这与人群大环境现场差距太大,导致学生学而无趣。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树立“预防、群体和环境”的观念,培养的学生仍然是重治轻防或只治不防。而且,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办学的“两为”的办学理念,大多数毕业生都要到基层社区服务,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建设预防医学实习基地是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培养防治合一的特色应用型医学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2联系实际,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

大多数部、省属重点院校,设有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专业,已建有完善的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其师资力量雄厚,物力、财力都有一定的保障。作为我院这样一个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只能从本院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灵活安排实习内容,保证实习效果。

实习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实习质量。2000年后,我们选择了牡丹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职业病防治所、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及我院的两所附属医院作为主要实习基地,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职业病防治所是牡丹江地区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核心,四所综合性二、三级甲等医院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试点先进单位,医院内部均设有预防保健机构,而且他们之间医疗实践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在这样的基地内轮流实习,加深了对“三级预防”意义的认识,有利于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树立预防观念,贯彻预防策略。

3因地制宜安排实习内容,依靠基地解决师资不足

我院制定了统一的实习计划和大纲,但各基地具体的实习内容不强求统一,根据各基地优势、工作任务与特点,与他们共同制定具体的实习计划和大纲,确定实习进度及内容。如市职业病防治所重点实习生产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预防保健措施;市疾病控制中心侧重疾病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监督监测等;附属医院和市级综合性医院则侧重于院内感染、妇幼保健和社区保健等。尽管内容各有侧重,但目标统一,要求明确。

我院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现有近20名专任教师,终年有教学任务,且常有几名教师在外学习,无法在每个基地都安排专职教师带教实习,考虑到基地教师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基地兼职教师完全可以承担带教任务。因此,每个基地指定1名责任心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全面负责每批实习生的实习安排、考核及思想工作,各部门、科室的兼职教师根据事先拟定的实习计划、大纲和内容进行带教,指导每批学生实习,并要求学生对在实习过程中将获得的数据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独立撰写出实习报告或实习论文,由基地的兼职教师批改及考核成绩,并结合实习情况对每位学生写出评语或鉴定。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学院及教研室负责实习的教师定期与基地沟通,每个月下基地了解学生的意见及存在的问题,与基地兼职班主任共同研究解决。在全面掌握每位学生在基地的实习情况后,参考带教教师的考核评语及成绩,确定每位学生的综合实习成绩。学校每年轮流在各基地召开一次由基地分管实习的领导、兼职班主任及学院专职教师参加的基地现场教学研讨会,交流带教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