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0:40:46
导语:在计算机的硬件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字】艺术设计软件 案例驱动 项目引导 教学模式
引言
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图形软件类课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础环节,它包括平面图形设计软件如Adobe Photoshop、AI、ID和三维制图软件3Dmax、Auto CAD两部分。从专业人才市场调研情况看,熟练掌握计算机图形软件是从事设计行业的学生的必备技能。他要求学生要求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日后综合设计课程中对自我设计的表达,以及未来参加工作时的工作能力。在各个软件的教学过程当中,笔者遇到了几种共通的问题:
1.在传统的计算机图形软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一般都会给学生布置单元知识的练习,并且给出练习的步骤顺序以及参数,学生只要按照步骤参数照葫芦画瓢即可完成训练,虽然制作结果完美,但却 “不知所以然”。等到真正需要利用软件表达自己的创意思想时,却做不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无法形成精彩作品。
2.学习无延伸和后续专业课脱节。在传统教学中,常常是为了学软件而学软件, 大多还停留在软件本身的功能和命名上,过于重视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没有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的开启,这使学生只会机械的使用软件而缺乏创造力。
3.软件的教学没有明确的专业指向性。艺术设计类专业包括环境艺术、视觉传达等研究,虽然学习的软件相同,但根据专业不同,没一个软件的侧重点也不同。但在我校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在不同专业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教材一致,课后练习相同的问题。这是学生不清楚自己需要掌握的重点是什么,甚至有些学生感觉某一软件和自己专业无关,学习兴趣不高。这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计算机图形软件教学实践,笔者从软件教学的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提出“案例驱动、项目引导”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案例驱动、项目引导”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实施步骤
“案例驱动、项目引导”教学模式,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案例驱动的基础教学阶段和项目引导的综合运用阶段,两个阶段根据学生软件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
(一)案例驱动的基础教学阶段
在基础知识阶段主要运用的是“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把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的提出以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建立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1.案例的选择
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他直接影响了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在每次课前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已有知识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首先案例要有练习的目的性,有利于讲解阶段性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专业方向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软件学习对于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
艺术设计产业属于社会阶层当中相对前沿时尚的行业,就业人员需要对潮流和时尚有这敏锐的触觉。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经典、时尚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但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见识到这个行业最新颖最时尚的设计创意、表现手法,从而开拓的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创作思路,激起学生创作欲望。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并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印象,通过模仿获得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达到“知其然”的目标,所以这一阶段开始时,案例设置可以采用有具体实施步骤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上手,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案例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介绍案例,把案例效果图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探索欲望。然后进行案例的演示,通过教学系统的屏幕广播功能,将每一步的制作展示在学生面前,边操作边讲解,把这一单元阶段性新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案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强调重点难点,细化演示工具综合运用的效果。这种边操作边讲解的做法在课堂演示时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有效的吸收和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讲授的节奏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时调整。
教师演示完后,学生进行单人单机练习,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教师在总结时,把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对于大家共同遇到的难点再次着重讲解,这样既学到了操作技能又理解掌握了理论知识。夯实里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综合运用打下基础。
(二)项目引导的综合运用阶段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亲自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项目是以真实的工作世界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主要内容来自于真实的工作情景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确定项目
项目的设计,首先要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课程技术的应用,做市场调查,让学生大致了解课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及领域。教师和学生共同按照市场调查结果的范围寻找实际项目,最终由教师确定具体项目。让学生参与寻找项目,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到个人专业发展及将来的就业领域,提高对软件课的重视,引起学习兴趣。在决定项目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项目难度太小,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经过努力也做不好,会产生畏难情绪,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
2.分组及制定计划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强弱搭配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三至五人。学生拿到项目后,先由教师把事先做好的类似项目的范例展示在大家面前,使学生对项目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学生围绕项目的结构知识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细化分析项目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结果的对比,从中整理出最合理方案。拟定项目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程序和步骤,在得到老师认可后方可实施。在工作计划中要包含一定时间的学习计划,因为在这一阶段的项目教学中,不再像以往,仅仅包含软件运用的知识,还会包含在前期课程当中的素描、色彩、平构、色构等知识,以及综合设计课程中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小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时间。
3.实施项目
学生自行根据各自实际能力对工作进行分工,明确各自任务,按照已经确定好的工作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互补知识不足,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和动手能力。在此期间教师 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 帮助者的 角色 。如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对项目活动的策划,项目进程的组织和控制,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并且给学生的解决方案查漏补缺。
4.点评总结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一定要及时组织交流,展示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评价包括:
学生互评、自评:先由学生按照客户要求和工作任务进行自我反思及自我评价,再由组内成员从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项目工作的参与程度、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几个方面进行组内互评。学生互评不仅可以相互评判相互督促,还可以共享学习成果,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相互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点评的过程既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5.作品交付
将作品交由客户审核,学生整理客户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做进一步修改,直至客户满意,交付作品为止。
二、课程考核
随着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随之改变。在教学过程当中,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考试内容的考核方法,改为以作业形式进行考核,建立以综合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线,开放式全程化考核评价体系。课程的在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结课作业成绩两部分,分别占60%和40%。平时成绩又分为教师评价成绩、小组互评成绩和自我评价成绩三部分,分别占平时成绩的80%、10%和10%。教师评价成绩又分为课堂任务、课下作业及学习态度及考勤,分别占教师评价成绩的60%、30%和10%。
平时成绩分为教师评价成绩、小组互评成绩和自我评价成绩三部分,教师评价成绩比重最大,对学生从课堂任务、课下作业及学习态度及考勤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组内互评可从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项目工作的参与程度、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学生互评的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不仅可以相互评判相互督促,还可以共享学习成果,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相互提出改进意见。
在教师评价成绩的内容中,课堂作业所占比重是最大的,这是由课程的教学方式决定的。每个单元都贯穿了相应的案例、项目任务来进行讲解,学生必须完成任务,同时掌握各个知识点。课下作业会结合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进行布置,使学生深入理解课上内容,同时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态度及考勤主要是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结课作业由以下内容组成:
1.综合考核内容,综合所有学过的知识点,独自完成一大型案例。
2.自由发挥部分,教师提供选题,学生自由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的自创能力,和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在实施“案例驱动、项目引导”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基础教学阶段,模仿案例不是最终目标。模仿案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知识的含义和作用,更好更快的掌握操作技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但模仿不是最终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注意,当学生有了部分操作技能后,学习的重点应由对工具、命令的掌握,转变为对操作思路的掌握。这样学生在后期的综合运用阶段才能够灵活运用软件。
2.在综合运用阶段项目教学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要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尤其是后进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教师在分组时,要进行强弱搭配,让学习先进学生对后进生给予帮助。
3.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科研水平。尤其是在以项目为引导的综合运用阶段,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而且还要能够回答学生针对一些新理论、新工具、新信息提出的各种问题。
四、结束语
笔者在艺术设计专业,2011届和2012届学生的《photoshop》课程中实施了“案例驱动、项目引导”教学模式。为了做比较研究,每届学生分为两个班,一个班采用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在课程结束时对比两个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对实验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实施的具体体会及建议。经过实践证明,“案例驱动、项目引导”教学模式,在课程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是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化关键技术,是反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三个层次中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它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层次更高,而且比“多媒体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更贴近实际需要。为适应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为适应全社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必开的一门新的公共课程。
1《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的特点
从2008年开始,紧紧围绕把学校建设为西部地区高水平的大学的目标,为了实现学校提出的“三高一强”人才的培养,着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贵州财经学院学院同意增设《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为全校学生的文理基础限选课,从最初单一专业基础课逐步转变为目前多专业、多学科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课,突显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在财经类院校多个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体现了我院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的宗旨。经过建设发展,《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已具备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合理的评价方式、较强的交互性等,该课程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原理知识,更强调了实践和两种新技术的整合应用,讲授内容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知识,技术部分还包括四个软件的具体教学和应用: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影视制作的实践。
1.2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针对的是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以丰富的网络多媒体知识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课程为中心,重视概念的讲解、知识点举例、上机练习等常规手段的运用,强调的是局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可能比较容易掌握每一节课的基本知识或者是课程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课程的系统性概念等很难把握,而且因为该课程是基础课程,课时量有限,但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得贵州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计算机能力较差等原因在接受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以上原因,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用案例教学法推进教学,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和特点。
1)目的性。《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自己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创新性的课程。我们根据学生和课程实际,设计出以“以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与促进下完成案例的学习,并能在案例学习基础上自己创新出新的作品。
3)交互性。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师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在交互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拓展原有的知识范围,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教学案例贯穿《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围绕每个教学知识点,我们贯穿多个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个不仅应用在四个软件的教学上,在前期介绍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知识的时候,也要始终坚持选择案例来讲解知识点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一直处于案例教学的环境中,案例主要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拓展案例和学生案例,这些案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选择的讲解: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的,是围绕着课程知识点选择的;教学拓展案例是根据知识点来进行拓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讲授;学生案例主要是给学生展示以前学生所做的优秀案例或是本届学生所完成的案例。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为了具体的任务进行学习,这样学习针对性比较强,学生更易于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易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延伸,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4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环节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或设计恰当案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情境引入和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案例拓展,案例展示和案例讲解。
4.1情境引入和案例选择
这个环节不仅是案例教学的开始阶段,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对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总会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创设和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案例不仅要能很好的体现教学内容,还要是学生喜爱的或者易于接受的,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图文声并茂的网络与多媒体作品,并且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Photoshop中的图层教学时,给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个人简历封面的设计,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想在找工作时向用人单位提交和别人一样的简历么?想不想制作个性化的简历封面呢?怎么才能把大家想要的元素加入到简历封面上呢?大家想想我们如果把几张写了字的纸重叠在一切的效果是什么情况?如果错开重叠呢……
又如:在学习如何运用Dreamweaver设计制作网站时,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到完整的网站设计技术,笔者设计了一个大学生比较喜爱的个人网站的设计和制作(本制作采用了QQ上流行的漂流瓶的页面,页面元素也是大学生喜爱的元素类型),并引导学生:大家看到这个网站觉得熟悉么?你们在哪个地方好像也看到过?我们能否细心点,也能把现在流行的元素加入到你想要设计的网页中呢?大家想不想也设计一个自己的网站?让更多的朋友人认识你呢?然后引入教学知识点:该例子包括了网站设计的所有基本步骤,下面一起来分析该网站的制作。
4.2案例分析
学生对案例产生了兴趣,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知识点和案例对应讲述,在上述个人网站的案例分析过程中:从站点的创建、建立站点结构、页面创建与编辑、用表格和层等对页面布局、页面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和热区的制作、CSS样式设计、用代码进行页面设计和测试站点及站点上传等,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让学生能够深刻的记住设计制作网站的步骤和方法,进而也比较容易进行下一步拓展案例的实践应用中。4.3案例拓展
在实验课上,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前提下,自己创新、实践独立完成作品。该阶段以学生的具体操作为主,学生首先自己动手实践教师上课所讲的案例,然后就利用网络查找素材,利用技术实践自己所设计的案例。教师要指定具体案例制作的范围(案例范围相同,学生可以互相比较、取长补短),但是不指定具体的内容(学生在设计中创新不会被局限),比如:利用Dreamweaver完成个人网站、寝室或班级网站的设计制作,利用Photoshop完成个人相册封面、简历封面、校园宣传海报的设计与制作等, 在完成班级网站或寝室网站的案例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选择1-2个同学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培养他们之间的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没有创意时给与引导,对学生技术性的难题给与指导,对学生作品的创新意识给与赞扬等等。学生在案例完成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大胆地尝试,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拓展案例的完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4.4案例展示
在这个阶段挑选出部分典型案例(能够反映教学知识点的一些典型案例或者是优秀案例)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借助这个阶段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还可以在展示过程中选择一些技术强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在今后的实验课中,让他们作为小组的组长来帮助其他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在展示案例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案例的优点,赞扬学生的创新点,要鼓励其他学生发现自己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4.5案例讲解
这个环节的案例讲解主要是讲解学生案例,对于学生案例中比较难的部分再重新进行阐述,相当于复习巩固的过程;在学生案例中,会出现在教学中并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阐述,相当于是知识的拓展;对于过难的知识点,教师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自学完成,可以在课后辅导。通过这些环节,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用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5小结
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表明,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很好的融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同时这对于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中如何能培养我校大学生“三高一强”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闻婧.案例教学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44-46.
[2] 朱秀丽,陈劲松.案例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煤炭技术,2010(4):228-230.
1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方向趋于多样化。在诸多培养方向中,大部分专业是基于软件理论与应用方向的偏软件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而在这些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又以软件教育为主。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应用范围广、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等特点。扎实的硬件知识基础是计算机类人才正确理解计算机,掌握软件开发机理的关键,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区别于短期培训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同时,目前我校的计算机硬件知识教育在知识体系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设计和应用工作。其中,具体问题如下:
1.1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
计算机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庞大的复杂系统,计算机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而在目前的教学中,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硬件课程之间也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系统、结构不健全。
1.2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校中开设的硬件实验课程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往往提供了实验的所有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基本上不对实验的实用性进行延伸思维,只按设定好的正确线路、程序、步骤、数据一一照做。这样的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理论学习,通过实验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达不到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要求。
1.3在认识方面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应的实践环节难以保证,课程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努力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硬件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培养具备软硬件开发能力的人才。同时,注重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
2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
2.1建设思路。
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全盘考虑各门计算机硬件课程,把他们捆绑起来,统一建设。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修订教学大纲,既要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讲授现象的发生,又要做到各门课程的无缝衔接。在教师方面,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搞好课堂教学。在实验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做好验证型实验的同时,加大兴趣导向的实验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建设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的课程建设方法,按照“整合─分科执行─融合”三个阶段实施。在课程整合阶段,对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这几门课程进行大纲及教案的修订工作,并重点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整合:a.《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整合。在《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中,侧重于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这样有利于把“计算机组成原理”中介绍的一般性的知识和具体的微机系统联系起来,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b.《汇编语言》和《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整合。整合中侧重于硬件编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种芯片的指令与功能共通性。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了解目前普遍使用的微机系统,并具备扎实的硬件编程基本功,有利于单片机和嵌入式相关课程的学习。在分科执行阶段,依照整合阶段所确定的大纲及教案,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教育,同时结合各课程实际情况,在课堂中引入课程认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地位,调动学生对硬件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融合阶段,在实验课程中添加例如万年历电子表设计、贪吃蛇游戏机设计等集趣味性、设计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更为实际、更加全面的科学研究的训练。此阶段实验的特点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学生需要融合所学硬件相关知识,独立完成硬、软件设计和调试。
3结论
本文阐述了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硬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方法,本方法将硬件相关课程通过整合-分科执行-融合的过程,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理论上掌握晦涩的硬件知识,同时将硬件知识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竞赛,提高动手能力。为评价本学习系统的有效性,课题组将此系统引入了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课程系统的建立,学生对硬件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霞,李云,张炜.改革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系列课程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1:144-147.
[2]惠丽,吴玲,于丽萍.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与改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45-46.
[3]刘新平,郑秋梅,孙士明,孙晓燕.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计算机教育,2008,12:117-119.
[4]惠丽,吴玲.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78-79.
Abstract: Learning the design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ng system, students can hold the method for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oriented system understratum. We discuss how to teach the content of operating system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which includes the drawbacks of teaching now and the possible resolutions.
关键词: 信息工程;操作系统;教学研究
Key word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operating system;teaching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223-02
1相关背景
操作系统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关键地位。学习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如何衔接的必经之路,为以后面向硬件和系统底层的软硬件开发提供重要基础。21 世纪初的电子系统是以计算技术为核心的片上复杂系统, 系统设计人员将成为集成电路的主要设计者,而电子系统的电路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如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1]。其包含四项核心任务: VHDL和线路图绘制、设计生成;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和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CPLD)的设计综合; 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数/模混合电路的模拟; 印刷电路板图(PCB)设计等。目前它已是电子电路教学中融合有关概念的重要部分,但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尤其是连接系统底层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则是以各类操作系统为平台开发其自己的系统、软件和产品,这些产品和软件依赖于相关的操作系统,也是操作系统应用的支撑和拓展。他们关心的是与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的接口和资源调用,应用程序与系统的交互,以及系统运行机制和效率。因此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这一类知识结构、了解关于设计以专用计算机为核心的复杂系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可以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为以后在操作系统环境下使用开发软件进行软硬件设计打下良好与扎实的基础。
2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1 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过强,联系性和实践性环境薄弱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操作系统是一门整体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的方方面面,且直接与计算机硬件打交道。如果学生对前期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不够清晰,认识仅仅停留在模糊的概念阶段,那么学习操作系统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从老师的角度而言,教授操作系统课程的老师应经常与计算机组成和数据结构等课程的老师沟通,确保这些课程之间的逻辑连贯性和知识紧凑性,甚至由同一个教师讲授这三门课程,以取得这些知识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效果。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甚至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完全有必要的[2]。
缺少自己动手解剖一个具体的操作系统实例的过程也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课程设计环节几乎没有,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少,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普通的高校里,不光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剖析一个具体的操作系统实例的过程。众所周知,Linux是源码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阅读并理解其内核源代码来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这样便于掌握操作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设计思想,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表面。还可以通过模拟实现操作系统功能,如选取操作系统中一些比较典型的功能或算法进行编程实现并输出信息。这种模式所涉及到的软硬件资源和数据结构都是自建的,并不对真实的系统资源进行访问和修改,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长期以来,操作系统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得不到同学们的重视。操作系统实验也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实验兴趣不大,而且实验教学内容学时偏少,学生只是接触了一些皮毛,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如何在学生有限课时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安排,可以参考相关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设计[3]。
2.2 教学方法目前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学生集中起来,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的工具就是一张嘴和微尘粉笔,形成了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比较少。即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采取把教学内容搬迁至幻灯片而已,电子教案的优越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在实现陈述性强的理论时可以采用电子教案,但对于互动性讲解的问题推导则宜保留板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能采取有效措施来不断提高电子教案的制作质量,及时更新。
针对学生反映操作系统课程概念多且抽象的问题,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大量引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讲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力量的源泉。比如在讲解操作系统的绪论部分时,一下子说给学生那么多的概念,如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虚拟存储器管理等等,自然是接收不了。比如以工厂的生产为例,操作系统是工厂的管理者,仓库管理则是相当于计算机的硬盘,而内存则相当于工作间,处理机则相当于具体操作的工人,那么这样一来,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一目了然。在讲解写者-读者进程同步算法问题时,可以用同学晚上去教室学习为例。问题中的写者就是教室管理员,读者就是若干个同学,互斥信号量是教室的灯。并规定教室中无人时灯要熄、管理员可以锁门,教室中有人灯要亮、管理员不能锁门等。一个抽象复杂问题原理通过简单的比方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
2.3 教学内容的规划众所周知,每一门课程,编者不同、出版社不同,其内容也不同。教材的选定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定,要使选定的教材在能够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的同时,符合相关专业特点的要求。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特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把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关内容增加进来。
可以以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为例,来讲解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和概念。智能手机小巧、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智能手机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这与它采用了功能强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不无关系。手机中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操作系统内核,即实时执行程序;另一部分是输入输出部分(I/O)。手机操作系统具有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它可以有效地管理复杂的系统资源;能够把硬件虚拟化,尤其面对日趋增多的嵌入式处理器,如果与常用的桌面操作系统相比,手机操作系统在占用存储空间、可靠性等方面却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入手来引入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通用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能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3结束语
学习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如何衔接的必经之路,为以后面向硬件和系统底层的软硬件开发提供重要基础。本文分别分析了操作系统课程本身的特点、目前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操作系统教学内容的规划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能解决方案。
总之操作系统的教学在紧跟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同时,还要跟得上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第三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技校生?技能?实际
计算机操作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操作能力,学校一般把计算机教学安排在每个专业的课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技能,除了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突出特色,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笔者的思考,与同行共勉,即:不要老套路制定教学目标;不要想当然省略细致的教案;不要轻视技能考核;不要忽略操作课中的人文教育。
一、不要用老套路制定教学目标
课堂管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技工学校而言,课堂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把课堂管理放在首位,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目标,管理目标更重要。所谓教学目标即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要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一定要针对技工学校的特点,真切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接受能力、操作难度、个性优势等,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难以接受,技术掌握不好,造成将来难以应聘好的工作。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闭门造车,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更要调研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要把理论科学化,把技能具体化,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优势,把因材施教从教学范畴的原则拓展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这样既有利于教也有助于学,教师因材而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
二、不要想当然省略细致的教案
不少人误认为,计算机教师不存在备课问题,只要告诉学生基本方法,让学生借助设备自己练习就行了,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更何况一个实训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备充分,还要把教材中阐述的技能掌握娴熟,从而结合语言讲授给学生,要把具体的操作步骤要用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遵循知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吃透教材是基础,了解学生是关键,当然硬件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备课内容,同时还要考虑教学中的意外事故,如灭火器的配置、修理工具的准备、工装的准备、学生的自我安全保障等,这些都是要备在教案里的,相对于纯理论的课程,操作课程更复杂,更需要有认真、具体、详细的教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不要轻视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不要流于形式。技能是技校生进入社会后赖以生存的基础,学生学得怎么样,最终的考官不是老师而是社会,然而一项技能往往不是一节课就能学会并且熟练掌握的,这样就需要将整个技能进行分解,合理安排每节课的实战训练,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要使学生在平时的实战中树立自信,掌握技能与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操作障碍,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提前让学生感受,这样会更好地应对实战。只有以实践的眼光、以社会需要的标准来考核学生,才能真正看出学生该项技能是否学好、学校教学是否过关,教师教得好不算真正的好,学生学的会才算真正的好。如考核表格制作时,仅考核学生表格的制作方法,画一些诸如课程表之类的简单表格是不行的,要用聘人单位常用的一些复杂表格来进行考核,这样才能看出学生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不要忽略操作课中的人文教育
操作课面对的大部分是无生命的机器,如何使学生对无生命的用品产生尊重与保护,教师的教育是很重要的。要教育学生用感恩的态度面对,把它当成自己的亲人,没有了设备就无法操作;要及时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体悟学生的感受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由于技校学生本来就受他人与社会的“歧视”,不能顺利考入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已经使学生内心有了阴影,因此,教师在解决课堂问题时,一定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教师要有一颗真心喜爱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有一个好的教学心态,要有耐心和恒心,尊重三尺讲台像尊重生命一样,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急,也不能躁,更不能烦,要有效与学生沟通,制定合理的操作规范与标准,如不能用力敲击键盘,不能把屏幕弄脏等等。
五、小结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管理现状
计算机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我院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非常重视计算机实验室设备(计算机实验室设备主要是计算机)的更新及增加,现有计算机机房(实验室)17个,设备的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但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的重行政轻技术的管理模式。计算机机房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计算机机房管理员的水平有待提高
计算机机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本身其工作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很多机房的管理者本身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技能,这就往往导致在机器使用效率和日常保养与维护方面不足。对于他们来说,技能方面应该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基础与网络通讯能力,如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对计算机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学生正常上课、参加实践活动。
(二)硬件维护能力较差
一般的机房管理人员经验较少,难以及时发现问题,或者是即便发现了问题但是不具备修护硬件的能力。硬件维护不及时,减少了设备的使用期限,提高了使用成本,损失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软件维护不规范
第一,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专业比较多,既要解决本专业的计算机实验问题也要解决其他专业的,我院计算机专业有11个班,其他各系20几个专业,共同使用17个机房,工作量负荷大。第二,众多的专业课实验所需的软件维护、升级问题较多。第三,软件自由选择性高,管理不规范。可以自由选择的软件数量众多且在质量上良莠不齐,软件的重复装卸,加重了实验室管理的强度,软件频繁的装卸同时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第四,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病毒的传播速度日益快速,病毒破坏性轻微的是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严重的是可以让计算机瘫痪、报废。与此同时,计算机实验室是一个局域网,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破坏的波及范围特别广,有效管理难度大。
(四)机房的环境差
由于学生较多,机房又相对少,机房没有空闲时间,这样卫生方面就不能保证。所以,要做好空气流通与交换的工作,要经常性地打开窗门,特别是夏天的时节,要注重合适的降温与防潮举措,在实验室空闲的时候,做好卫生,确保干净整洁,定期做好键盘和鼠标消毒工作。
二、加强管理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教学管理过程中信息化要求的水平越来越高,作为高校来说,重视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网络化的管理,可以提高其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周期,并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进行管理
既然计算机实验教学对于发展高校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要明确教学任务
现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实验室所承载的教学任务较重,必须要结合学校课程的设置来科学、细致地安排教学任务。要在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及时向师生呈现教学安排以及相关的动态信息,保证师生们结合教学计划和任务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学习计划。
(二)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教学资料
包含有:各计算机课的实验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电子教材、素材、作业、实验报告、教学动态信息等。模块中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电子教材、素材、作业布置、教学动态信息是由各实验课程的任课教师提供。作业、实验报告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有助于教师的实时批改及信息反馈,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的内容、组织、质量进行监督、评估、督促,从而促进计算机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要做好上机管理
包含有:班级信息管理、上机实时管理。班级信息管理子模块中的学生个人信息通过办理上机证,证件上提供学生的信息,通过刷卡上机,就能把学生本次上机的信息录入,如学生的考勤、所用机就能登记在册,从而完成学生考勤的实时管理、计算机实时运行情况的管理。
(四)要准确做好教学日志
包含有:教学信息登记,如此次实验课的应上课时、实上课时、缺上课时、缺上原因、补救方法、实验内容、机器运行情况、机房环境情况等。这些信息均由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填写。这个模块的实时信息,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实验课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进行了解,有效对教师工作态度进行约束,促进其认真、负责。
总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及实验教学工作,对于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非常重要,对于学校信息化教学非常关键,从细节着手优化每一个工作环节,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的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非常重要,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获得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2007.
[2]梁斌,孔维宏,黄炎波,程智.网络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一、多媒体制作的软件选择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有一台586级计算机已不是问题,而现在大多数计算机都能运行Window98及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有了以上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便具备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择一款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目前,有许多软件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等,它们操作复杂性不同,难易不均。Powerpoint主要用做幻灯片的制作,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对于不太复杂、要求不高的课件,完全可以胜任,但演示制作的课件时,要有PowerPoint软件的支持(即计算机上必须安装有Powerpoint软件)。Authorware,Director,Flash三个软件都是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Authorware以流程图的形式编辑建立多媒体; Director是将演员(即需要展示的物件)在编排(Score)窗口中编排来制作多媒体; Flash主要应用于网页设计和多媒体创作,用它开发的软件体积较小。这三个多媒体制作软件均可生成脱离编辑环境的可执行程序(即exe文件),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
选择了一种多媒体开发工具后,还要尽量熟悉与多媒体制作有关的工作软件。一是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它可以对不合适的图像进行处理;按钮制作软件,如Buttonstudio,它对我们制作交互式按钮有很大的帮助;二是动画制作软件,如 3DMAX,需要三维动画的地方,可以用3DMAX制作;三是文字制作软件,如 Cool3D用它可以快速制作3D文字,并且效果很好;四是语音录制软件,如 Window98自带的录音大师,课件的解说可以用它录制;最后,少了音乐的课件似乎缺了灵气,当然还要搜寻一些音乐素材,运用到制作的课件中,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用音乐制作软件,自己创作音乐。至此我们已具备了多媒体制作条件,拥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创作环境。
二、财会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一)设计课程
有一个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少走弯路,节约制作时间。这里说的设计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形成的教案,这个任务应该由任课教师完成,而课件制作者需要了解授课内容,领会任课教师的教案设计意图,从而为用计算机完全表达讲授内容奠定基础。
如:《基础会计》的“填制会计凭证的意义”一节教案提纲是(下文均以此例解释):
1.“会计凭证”的概念
2.填制会计凭证的意义
3.会计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
课件制作者要在熟悉以上教学提纲的基础上,选择能够展示教学内容的最佳表达方式。如对上述教学内容,重点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讲述会计凭证的意义,分析会计凭证的种类。二是课件制作者要设计一个“故事板”,大体相当于电影剧本,用什么演员,怎样安排演员,怎样使用镜头,怎样安排内容次序,必须进行事先的详细规划。上例中,三部分内容是用文字表达,还是用图形、图像表达,每一部分什么时候出现,各场景间怎样过渡,怎样实现各部分间的跳转,课件制作者都要提前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设计课程的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教案,会使课件制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而一个素材应用得当,演示紧凑,色彩协调,操作简单的课件,会能更好诠释讲述的内容。因此,一个成功的课件应该是这两方面完美结合的结果。
(二)资料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教案设计,再好的课件计划,没有适合的演员来表现,也难见其效果,为此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准备。搜集资料的方法灵活多样,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共享的图片、音乐、音效资料;也可以自己运用图形、图像、音乐制作软件来制作需要的图片、音乐、音效;还可以利用相机、扫描仪通过拍摄、扫描得到需要的图片等资料。如上例,若将“填制会计凭证的意义”这节内容表达清楚,考虑到学习对象是初学者,因此要引用多张会计凭证如“发货票”、“增值税专用发票”、“领料单”、“限额领料单”。“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及“账簿”的图像。获得这些图像较为快捷的方法是扫描课本上的图片,然后用PhotoShop等对其进行加工,对于无法直接获得的图形、图像资料需要用图形制作软件绘制。将按集到的资料放置到专门的文件夹中,以利于将来制作课件时使用。因此,资料搜集并不拘泥于一种方法,重要的是达到获取所需资料目的。
(三)课件制作
下面就可以进入实质性的制作阶段,分散的资料在这里进行加工,形成我们的最终产品一一课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课件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里的工作。仍以上例,将课件制作简述如下:总体思路:
主要内容的安排如下图:
有了以上的思路与安排,就要着手将搜集到的资料(即演员)在多媒体制作软件中安排和编辑。假如使用Director制作课件,主要的工作就是将演员布置到Score窗口中。演员占哪条通道,占多少帧,采用哪种墨水,要根据情况而定;影片的播放速度选择多少,场景间是否用过渡效果,是否需要语音、音乐,是否需要场景间的跳转,是否需要Lingo语言编程,这些问题都可以在Score窗口中解决(具体制作不再详谈)。只要进行精心的编辑,耐心的修改,一个实用、漂亮、操作简单的课件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四)善后工作
课件制作完成,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我们还要进行一系列测试工作一一交互功能测试、过渡效果测试、图形图像效果测试、音效音乐测试、时间流程测试等,通过测试可以进一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当然有必要的话,还要为课件加上帮助信息,以方便于课件使用者操作。至此,课件才算真正完成,可以制作成独立运行的可执行程序,交给使用者。
三、财会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为了使用
制作是为了使用。操作方便、效果良好、画面新颖、声音优美是衡量一个教学课件质量的几个重要标准。对于自己开发自己使用的课件,操作固然不会出现很大问题。而要为他人开发课件,则一定要注意使用者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为兼顾不同程度的使用者,开发的课件要简单明了,场景的跳转要少,层次要钱,否则,会导致用户云里雾里、晕头转向。
(一)使用环境
演示课件常用的设备有:(l)多媒体语音室,即用计算机来演示,学习者面前有一台计算机观看;(2)投影仪,即用计算机来演示,学习者共同观看屏幕上的演示内容,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较好地再现课件效果;(3)电视机,即将计算机与电视机连接,计算机演示,学习者共同观看电视机屏幕,这时应注意电视机显示的课件效果与计算机演示的课件效果可能出现很大的差异(如色彩不一致,字体看不清等),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是在制作课件时,同时输出到电视上,对其效果进行修正。
(二)使用时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信息化建设;措施
Abstract: first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on college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alyzed the main content,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G8 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正确理解教学信息化的内涵,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教学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人、机、体制的系统工程,是在实施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教学、教学管理的每个过程,以形成新的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学信息化将信息作为教学系统的载体,可以促进教学现代化进程。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学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1]。
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各级资源中心等。教学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应用,看使用者应用的程度以及所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
软件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平台建设,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案例、电子教案、网络课程、题库、电子文献的积累。
教学信息化软件资源的建设,不应该只是资源的堆积和拷贝,片面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的数量,不应该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翻版,而应该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特别是资源的重新整合和科学组织。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往往被忽视的一个领域,只有人次队伍建设扎实有力,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效果才能发挥出来。信息化教学需要系统维护、网络管理、资源建设各方面人才。信息化教学对教员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对现代教学理论、观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信息化,才能培养出部队需要的信息化军事人才。因此,进一步提高教员信息化教学水平,是教学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
三、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的典型问题
目前,教学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建设仍然缺口较大
(1)平台方面。目前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先进,但教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尚处于初步引进阶段,如大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大型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和网络资源开发系统。
(2)数据库方面。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初具规模、优质资源较多、种类丰富;但资源分散、在学科分布上不均衡,导致学员多元化数字化学习受到影响。目前,“网格计算”、“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越来越普及,但在教育信息化数据库领域还未开始应用,资源数据量大但是科学组织不够。
(3)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对教学信息化进行系统的理论认识。教员实行信息化教学处于自发状态,认为耗时耗力,投入与产出比不高。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尚未在顶层制定出完善配套的教学信息化政策[3]。
(二)教学信息化手段与质量尚存差距
(1)信息化教学手段尚未被充分接受。要使信息化教学得以发展,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员要尽快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新技术,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2)教学信息化软件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教学信息化软件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使得系统的交互性差、灵活性差,不能进行协同学习,相互交流,电子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3)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后期维护力度不够。信息化教学系统在开发期投人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系统,但是缺乏后期维护和更新。
四、措施与对策
(一)明确教学信息化的政策要求
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优秀标准是“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达到3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较好”,该指标表面上考察的是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时数比率、自制课件比率、多媒体授课效果,实际上是以多媒体授课为切入点对高校教学信息化进行大检查。只有全方位做好教学信息化的建网、建库、建队、建模和建制工作,才能在多媒体授课指标上达到优秀[4]。
(二)加大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术的培训
技术培训是推进教学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技术培训可以使教员应用信息化技术教学的自发行为转变为知识、观念的整体转变。要在教员和学员中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为信息化教学做好准备。在某种程度上,要让教员和学员形成计算机文化和思维习惯,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化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加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后期维护
教学系统内容和形式需要及时更新,避免教学系统成为“无源之水”。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也应坚持“注重交互”的观念,要有专门教员负责接受和解答学习者的意见反馈和问题,使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真正发挥最大教学效果。另外,要重视信息化教学系统建立以后的投入,这样才能使系统真正发挥作用,不至于造成空置和浪费。
(四)加强制度建设
做好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完善的网络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严格管理,这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条件。另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员应该为学生学习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通过网络教学,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及时地提供信息和讲解,确保信息化教学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葛 剑,方 英,李 炎.我院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气象水文装备,2010(21):49-50.
一、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49班-54班共有学生275人,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2、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4、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四、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年级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2、我校是从本学期才开始信息技术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能按时结束课程,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建议学校在以后的学期中,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教学课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