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动物医学相关专业

时间:2023-11-26 15:34:18

导语:在动物医学相关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动物医学相关专业

第1篇

【关键词】提高;外科医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25-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对于教师的职责解释的如此的全面,精辟,让人叹为观止。鉴于教师的重要性,我院外科系本定期对外科医师教学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有效提高了我院外科医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1.外科医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法:

1.1系统培训外科医师的专业知识:外科专业知识是从事外科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必备的知识,也是日常教学工作需要经常应用的知识,因此我院外科系每个月定期集中讲授外科专业知识,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时间,由科主任亲自授课,对于重点知识反复讲解并进行随机现场考核,生动的讲解贯穿授课之中,使临床外科医师逐渐牢固掌握了外科专业知识,并且将其应用到临床及课堂教学中。

1. 2系统培训医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只有掌握了外科相关知识,才能从容应对临床上病情复杂的病例,不断提高外科临床医生综合处理外科疾病的能力,通过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课堂及临床教学。通过请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莅临我院授课,对相关专业由浅入深进行细致的讲解,并进行系统的剖析,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3系统培训医师的外科操作技术:外科操作技术的强弱,与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实习医师培训效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院外科系建立了外科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3]及腹腔镜模拟操作等操作技术的学习,通过强化学习及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我院外科临床医师外科技术的操作能力,提高了临床教学能力。

1.4培训外科医师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我院对于提高外科医师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非常重视,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及模拟医疗情境,由外科临床外科医师进行现场教学,再通过心理学及基础专业的教授进行指导,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外科临床医师的临床教学能力。

1.5系统培训外科医师的医疗及教学文件书写和课件制作能力 教学文件书写能力是外科医师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外科系通过定期将教案及教学笔记的标准书写方法进行教学,并定期对授课教案进行检查,提高了外科医师提高了课堂教学及日常带教水平。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4],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是日常教学常用手段,外科系通过培养外科临床医师的课件制作能力。使外科医师能制作内容丰富、中心突出、配合生动的动漫插图的课件,有效提高了医师的教学质量。

2结果

通过对我院外科医师教学能力系统的培训,使外科医师牢固掌握了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了精湛的外科操作技术,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在日常工作及教学活动中具备较强的医疗及教学文件书写和课件制作能力。

3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外科系定期针对外科医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培训,使外科临床医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进顺,黄文驿.骨外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学习(卫生职业教育), 2007,25(12):116~118.年6月第17卷第3期:632-633.

[2]郑俊鸿,段明科,林晓儿.本科医学毕业生外科学综合考试结果分析[J].医学教育,2004,12(4):61-62.

第2篇

2016年3月19日(周六)

Patagonia三里屯旗舰店

Patagonia秉承“制造优质产品,避免不必要的环境伤害,通过商业经营寻找解决环境危机的方法”的使命,制造全球户外人士及高端消费者钟爱的产品。

分享嘉宾

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一家以科学保护中国本土野生猫科动物为目标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以科学为基础,实施监测、研究和实地保护,评估中国猫科动物现状,提升社会对其保护意识。曾荣获2015年第十届户外金犀牛最佳公益环保精神奖。

精彩回顾

从斯里兰卡的边缘小岛到青藏高原的严寒地带,从刚果幽暗的雨林到中东干旱的沙漠,我们耳熟能详的豹子出现在所有能猎食的领域,当困于城中的我们与猫嬉戏时,“猫盟”却已深入荒林,与豹共舞,不知不觉已有10年之久。本次分享会针对数量急剧减少的豹,以及其在中国岌岌可危的生存现状,猫盟进行了详实的分享,针对读者关心的大到以生态保护为主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小到针对野生动物的科学调查和保护手段,尤其是矛盾日渐锐化的人豹冲突等方面,现场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互动。

当高海拔攀登遇上青年力量

《户外探险》犀牛面对面―高校青年专场回顾

2016年4月16日(周六) 北京・706青年空间

奖品赞助:由岩友发起的原创极限运动品牌,DYNO着重于细节上的改变使产品不仅适应于攀爬,同时也将勇于探索与挑战的精神融于日常之中。

分享嘉宾

包一飞:中国登山协会、巅峰、领攀、博雅户外运动学校、国际野外医学协会、LNT等的教练;北师大珠海分校运动相关专业的发起者,曾任职五年的大学讲师;超过100次商业高海拔登山的经验,目前已攀登超过23座雪山。

赵万荣:现任知名户外社团北京大学山鹰社社长;2014年1月玄武(5383米)仅有的两位登顶队员之一;2014年7月各拉丹冬峰(6621米)登顶;2016年1月攀登雪宝顶西壁,终因为脚趾冻伤第二天放弃冲顶 。

第3篇

关键词 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70-02

Exploration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Cell Molecular Biology for Animal Science Major

ZHAO Jia-fu 1,2 DUAN Zhi-qiang 1,2 ZHANG Yi-yu 1,2 NI Meng-meng 1,2 RUAN Yong 1,2

(1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Genetics Breeding and Reproduction in the Plateau Mountainous Region,Ministry of Education,Guiyang Guizhou 550025;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Gui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As an essential course,cell molecular bi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experiments need to be improved,especially as an agricultural subject with extensive appli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experiment course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experiment oper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evaluation ways of animal science,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reform plan,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cell molecular biology.In conclusion,this article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research quality.

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major;cell molecular b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ability training

细胞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1],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林牧渔等学科领域。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和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畜牧科技人才。因此,重视畜牧兽医类本科生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加强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培养畜牧兽医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动物科学专业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毕业生应具备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2]。以贵州大学为例,该校动物科学专业一直以来没有分子生物学这门基础课程,然而为培养学生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又区别于生物学相关专业,因而学校增加了细胞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供学生选修。P者结合具体实践教学经验,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比例

在贵州大学2016版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关的专业课程只有动物分子遗传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2门课程。动物分子遗传学为专业个性选修课,占2学分,共36学时,其中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8学时;细胞分子生物学为学科大类选修课,占4学分,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时。从基本的课时设置上不难看出,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严重失调,许多重要的实验难以开设,培养学生分子生物学实践操作能力的效果大大折扣。因此,亟须调整本校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方案,增加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时所占比例。

1.2 编写适于动物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指导

目前,大部分高校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均采用现成的实验教学指导,实验内容大同小异,并未体现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理学类相关专业和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草业科学等农学类相关专业在教学对象上的区别,均以大肠杆菌这类模式生物为实验对象,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研究对象的区别。因此,需要编写适合动物科学专业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指导,将动物组织中RNA的提取、不同组织中mRNA的表达差异检测、细胞中总蛋白的提取与分离鉴定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实验编入教学指导。

1.3 改单个实验为综合性设计实验

根据贵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培养方案中实验课时的规定,同时为加强贵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该实验课程只能安排4 个单个实验项目共时,分别是目的基因的扩增与连接、细胞的培养与冻存、细胞蛋白的提取与鉴定、细胞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由于每节课只有2 h,所以对于许多实验项目学生只能参与其中的部分内容,有些实验的来龙去脉很多学生还没有搞清楚。为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尝试将单个实验全部设计为综合性实验,每个综合性实验融合了多个单个实验[3],如猪G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猪LPL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猪MSTN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研究、猪APOA1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的免疫荧光检测、HEK-293T细胞总蛋白的提取、纯化与鉴定等综合性实验,这些实验学生只要参与完成其中一个项目,就基本上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常用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现有实验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是教师课堂上讲授,学生到实验室验证,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准备好实验,学生只完成验证的那部分实验,这种方法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的操作能力;三是针对部分实验,存在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现象,如与细胞培养相关的实验,由于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相比,参加实验人数多,易造成细胞室污染,所以很多实验都由任课教师亲自完成,学生基本上采用观摩的形式参与其中。以上教学方法上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本专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2.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方案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最早由教育学者萨尔曼・汗创造性地提出,该模式提出了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4]。它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完全翻转,转变成学生课前预习、提前领会知识要点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强调自主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理念[5-6],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应用性和开拓性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也引进“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制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方案。一是教师设计好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提前供学生选择(至少10个综合性性实验项目名称);二是按项目分组(每组7~10人),选出组长,分工进行资料查询、方案设计和PPT制作;三是每组20 min进行PPT汇报,任课教师随堂对方案进行点评修改;四是参照实验方案开展研究,学生不必受实验课程时间的限制,在实验教师的参与下,根据各自时间安排完成整个实验项目;五是撰写实验项目报告,并写出个人体会和相关收获。

3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3.1 现有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弊端

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注重是否来上课、是否交了实验报告、实验结果是否合理等方面,忽略了学生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环节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更重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考察[7]。

3.2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方案

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考核什么、怎么考核直接影响到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和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本实验课本着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制定如下考核方案:按百分制,其中实验方案设计和PPT报告占40%,实验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占30%,实验技术提问和团队协作占20%,考勤和纪律占10%。这样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公正、公平地衡量学生的实验成绩,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打破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实验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不仅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文献检索、PPT制作、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达到了实验教学与科研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其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参考文献

[1] 聂俊,杨冬芝,杨晶.细胞分子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孙淑霞,闫峰,杨月春,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0):188-190.

[3] 郑小坚,何俊,贡成良,等.多学科融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40-142.

[4] 吴玲.融合翻转课堂理念教学凸显创新高效[N].中国教育报,2015-04-29(007).

[5] 王丽君,李萌,阳小华.翻转课堂中学习绩效提升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80-84.

第4篇

Serbia and Montenegro

Origin of Anti-Tumor

Immunity Failure

in Mammals

2004, 253pp.

Hardcover $ 137.75

ISBN 0-306-48629-6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任何动物的机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社会”或者是一个“生态系统”,其成员就是细胞,它们通过分裂繁殖,聚集于不同的组织中,并相互合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细胞在各种形式的选择压力下“生、老、病、死”以保持稳态。调控机制的失败使细胞开始出现“不合群”的行为,往往是发生恶性改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细胞群内的突变、竞争和自然选择为特点。对于改变了的细胞,调节细胞社会性的基本机制是第一道防线,而免疫系统构成了第二道防线。在机体发育进化的过程中,适应性免疫的机制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伴随产生了某些“副产品”,如自体免疫和同种免疫,成了选择压力源。在哺乳动物中,同种免疫与生殖效率直接相关,故而是很强的选择压力源。同时,与适应性免疫相关的新形式的选择压力会产生新的调控机制,调节免疫杀伤系统。在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塑造”与“重塑”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副产品”,最终会导致抗肿瘤免疫的失败。肿瘤细胞经常表达能够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的抗原,但往往是无果而终,肿瘤继续发展。肿瘤逃离免疫应答的即时机制与胚胎胎盘组织避免母体免疫反应的机制很相似。事实表明,由于肿瘤细胞与滋养层细胞或其他的胎盘细胞的相似性,使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发生抗肿瘤免疫的过程中被“欺骗”,导致免疫失败。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说,哺乳动物抗肿瘤免疫失败是一种免疫生殖现象,是在自体免疫和同种免疫/生殖效应的进化压力下发展起来的。

全书共有5章,分别是:第1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包括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进化,MHC分子的性质、功能和进化及自体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副产物;第2章同种免疫,包括同种免疫及同种免疫和胎生;第3章哺乳动物抗肿瘤免疫的失败,包括抗肿瘤免疫的机制,肿瘤的免疫原性及哺乳动物抗肿瘤免疫失败的基本机制;第4章胚胎胎盘的免疫监视机制,包括“启动”与成功受孕、蜕膜与滋养层、前列腺素、妊娠中的性激素及免疫、免疫调节蛋白、凋亡和/或无反应性诱导导致抗滋养层免疫失败、哺乳动物胎生的进化方案;第5章脊椎动物中哺乳类与非哺乳类的肿瘤,包括比较肿瘤学、脊椎动物中非哺乳类的肿瘤、作为自体免疫的抗肿瘤免疫、妊娠是“成功”的肿瘤及假说的发展。

本书的目的是比较妊娠与荷瘤者在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上的相似处及其他的关键点,探讨抗肿瘤免疫失败的起因,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刘玉琴,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嵌入式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动物医学专业;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出能够较快上岗、具有基础工作技能的人才,企业则是人才的需求者和技术的拥有者。因此,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二者有契合点。“嵌入式”校企合作就是要学校和企业寻找到这种契合点,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各自的需要都嵌入对方,形成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的结合。这就使校企合作不再是学校一方唱独角戏,而是双方都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人才供给、技术消费过程中来。学校和企业各有其优势,他们不仅要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要以对方的优势为依托,在相互的嵌入和帮助下实现各自的需求。目前,辽宁省有动物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共有8所,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也进行了校企合作,但大多数都是浅层次、松散合作,即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没有切入点。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理论知识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缺乏目的性等缺点,也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尽管学生毕业后也能被企业招聘就业,但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被企业淘汰。因此,形成了学生就业难,企业却苦于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仅造成了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笔者以锦州医科大学高职学院动物医学专业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引入省内外多家企业用人单位,寻找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嵌入点”,围绕“嵌入点”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目前动物医学相关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着重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1]。现在已有多所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开展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方向红等[2]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阶段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并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认同和赞扬。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赵熠群等[3]通过岗前培训、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方法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人际沟通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马驿等[4]、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徐晓琴等[5]也有相关报道。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助推器;但是实际上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校企合作均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的松散合作,缺乏深度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是招聘或者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很少或根本不涉及到专业、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实习期满后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录用,很难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间在真正意义上“三赢”的办学效果。

2“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企业库的建立将每年来本院招聘的饲料、兽药、养殖场、宠物医院企业进行分类筛选,选择12家有意向的企业作为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对象,其中饲料企业4家、兽药企业4家、规模化养殖场2家、宠物医院2家。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及推广实践,丰富了企业库的资源。2.2校企合作培养班的成立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并调查,最终选择了一家较多学生有意向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学生通过自愿的方式进行报名,在充分考虑了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利益的前提下,学院与A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了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的行业发展规划、就业岗位、劳动保障、福利待遇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等均有详细的说明。笔者以锦州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12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意愿及企业需求,最终确定20人参加校企合作班。2.3校企合作班培养方案的设计根据学生学制、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在该阶段中,请企业专家利用双休日时间,到学校给学生进行3~5次专业思想教育课程,使学生对本行业有初步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理念。同时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发展规划、生产流程、管理制度、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等,使学生能熟悉动物生产及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明确就业的方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将来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的上半年):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本阶段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岗位的实践实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生产及疫病防控技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可以将实践中的问题带到学校以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阶段(第二学年的下半年和第三学年):专业技能实践。第一步(第二学年的下半年)在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同时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能通过实践教学把学过的独立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集成为动物生产及动物疫病防制技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第二步(第三学年的上半年),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轮岗实习,熟悉掌握整个生产流程、疫病防治技术,使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下一步顶岗实习打好基础。第三步(第三学年的下半年),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独立顶岗实习,在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生产的各个环节。顶岗实习结束后,即可根据学生和企业的意向签订就业协议,顺利完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3“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3.1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对相关企业和往届毕业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寻找企业与学校教学的“嵌入点”,根据行业需求,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使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在符合国家教育标准的同时,更能满足行业需求,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之间的顺利过渡,避免重复教育的浪费。3.2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1)企业的筛选及合作协议的签署。选择行业内有影响、有实力、生产规范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相互意愿达成后签署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学校、学生、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工资标准作说明。2)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及编写教材等。按照培养计划由学校承担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由企业提供相关行业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同时对学生生产实践学习和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共融,即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去,把企业的技术人员请进学校来;企业也可以把学校教师请进企业解决生产问题,把企业员工送到学校培训。3)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第一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由学校管理;第二阶段学生在企业期间主要由学校管理,企业进行辅助管理;第三阶段主要是企业管理,企业负责给学生提供食宿,学校协助管理。4)学生毕业考核和企业录用相结合。学生毕业前对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既要满足学校的培养标准,又要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对考核合格的学生根据合作协议录用,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就业。

4“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

参加校企合作班的20名学生,除2名学生升本外,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剩余18名学生一年内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通过对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班毕业学生各方面表现很好,详见表1.5小结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本校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虽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校企合作班目前还缺乏成熟的管理制度;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校内教学管理制度和校外教学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着差距,等等。这些问题也需要在该种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健.建构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J].江苏教育,2014(44):29.

[2]方向红,颜友荣,徐婷婷,等.校企共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5下):35-36.

[3]赵熠群,顾剑新,杜波.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8下):147-148.

[4]马驿,陈进军,张继东,等.“2+1”学期模式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4,33(6):77-80.

第6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医学院校;课程体系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展现出了无限潜力,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被世界各国确定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型产业。现代生物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三个应用领域,其中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由于和人类的生命安全关系密切,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最实用、最具发展势头的领域之一。

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各院校招生情况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新的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生物技术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有增无减,尤其是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将生物技术专业列入理学本科专业目录,主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之后,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中国前300名大学中,具有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占到了33.7%。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在这300所大学不同类别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技术专业在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和师范类高校中设置的频率较高,分别占相应各类高校总数的70.6%、70.8%、82.6%、97.3%。而我们通过前期统计,全国90所医学本科院校,开设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仅有28所,占31.1%,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医药行业生物技术人才的供给远远小于社会需求。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与普通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其特点体现在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与生物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也要反映相应的医药特色。但是,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在国内相关院校的开设主要集中在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和师范类高校,在医学院校开设的相对较少,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和内容偏向于工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的教学。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相对缺乏。面对大好形势,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关系到专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课题。目前,医药生物技术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缺陷,针对性的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尚属于探索阶段。如果照搬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会导致学生能力的同质化严重,不能很好的与医药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吻合,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从而造成就业困难。所以,迫切需要建设适合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另外,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夯实理论知识和培养科研思维必备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体系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国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课程分析

统计了全国21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所开设课程,其中包括4所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各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从总体来看,各学校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所统计所有学校均开设有以上三门课程;其次,开出率较高的课程有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等,下图为所统计各学校开出率前21位的课程。

(二)医学与非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对比

与非医学院校相比,医科学校生物技术专业中,各学校课程开设率较高的课程同样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统计的所有学校均开设有以上三门课程;除此之外,医学类学校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蛋白质工程等几门课程开出率高。下图为综合所统计各医科与非医科学校课程开出率前20位的对比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医学统计学等开出率两类学校均较高,但是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相关课程,非医学院校均开设较少或未开设。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医学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学科各课程间的交叉和渗透。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就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除了生物技术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程及专业技术课程之外,具有医学特色的相关课程也应该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可以使学生将医药基础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因此,通过对其他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本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合理选择授课科目,突出医学院校优势

目标是培养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实际需求,具备扎实医药生物技术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技能,能在医药、检验、食品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以及在科研、营销、第三方检验等领域从事研究助理、产品销售、检测试剂盒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一般生物技术专业必须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要补充如临床医学概论、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等与医药生物技术相关的医学类专业课,从而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开设专业综合实训

生物技术专业涉及到的五大工程技术之间彼此交叉渗透,互为基础。因此,生物技术实验课程的设置必须打破传统上每门课程单独设立实验的传统,将本专业主干课程实验根据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单独成课,设立一些综合性实验、实训,而非简单的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一般在第三到第四学年开展。另外,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置还要能反映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最终达到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案进行综合训练的目的。例如,我校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实训,该实训共安排8周时间,分两学期上完,每学期安排4周时间,中间不再穿插理论课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该综合实训涉及基因工程各个方面,以蛋白药物开发作为主线,包括蛋白药物的克隆、表达、检验、纯化、药物活性的检测等一系列医药生物技术操作环节。该实践环节与真正蛋白药物的研发生产相一致,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与社会、行业接轨。另外,根据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医药特色,开设病理检验、实验动物学、抗体制备、临床分子诊断、动物细胞培养等实验,这些实验除了培养学生基础生物技术技能之外,加入医学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及技能,更适应社会对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更适于快速发展的医药生物技术行业。

(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现许多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外通过对学生实习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企业最需要那些实践能力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毕业生,而我们的某些授课内容缺乏纵深性,对知识点的讲解并不系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同时注重了某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系统地建立知识体系。例如在“分子诊断学”授课中,增加遗传病的介绍,如常见遗传病的临床特征、分子诊断手段以及基因治疗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授课内容中加入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临床生物技术检测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方法等内容,以培养具有良好医学基础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生物技术尤其是医药生物技术方向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说改变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但是对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通过思考后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能够培养出与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弘艺,张旭光,邵露等.生物技术专业现状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2]刘瑞珍,张兰凤,邱启祥.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探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22(2)

第7篇

【摘要】 我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是融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交流和医学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本文结合该中心的开放情况,探讨其在提高大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大学生;素质教育

Abstract:The Education Center of Somatological Science at our college integrates the experimentation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ural exchange and medical popular science teaching into a teaching platform of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This paper, referr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centers opening to the students, probes into its role in enhancing the students medical humanity competence.

Key words: the Education Center of Somatological Science; college students;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我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自建成以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对大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已建设成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广东省解剖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一、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对大学生医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通过服务实验教学、提高我校大学生医学专业文化素质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自建成以来,就担负起我校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它不但是我校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课程的重要教学实习基地,而且也是医药相关专业《人体形态学》课程和《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习场所。建成至今,仅教学实习方面,该中心已经接待我校四个校区学生参观学习达到3 700余人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的建设注重多功能、多层次和全方位地为本科教学报务,使得人体科学相关课程教学有了完备的实验教学场地,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在我校2007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作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亮点工程之一,中心建设的定位得到了教育部本科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该平台,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尝试,其中涉及《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人体形态学》、《基础医学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几乎涵盖了广东药学院所有低年级学生,使得他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就能到人体科学教育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近期的实践,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讲授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有效提高了与医药相关的多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了多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辐射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实现大学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大学生中开展关于人体科学和卫生健康教育的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我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功能单一的教学实验基地,它在设计和布展别注重普及医学科普教育知识的理念。尤其是“中心”综合展厅的人类胚胎发育过程和胎儿畸形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病原生物学和病理解剖学等知识的介绍,以及人体解剖学展区关于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和形态结构的介绍等,充分的向各专业的大学生展示人体结构的奥秘和与人体结构相关的医学知识。它不仅局限于医学和医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参观学习,更适合面向广州大学城各高校众多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人体结构和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当代大学生医学素质的全面提高[1]。

在实施过程中,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规定,面向本校各个专业大学生以及大学城其他高校大学生免费开放,接受有组织的团体性参观包括各种主题活动如“世界艾滋病防治日”、“世界爱牙日”以及大学生党团组织活动等。目前已经接待广州地区大学生组织的团体活动达到1000多人次,得到了广大参观师生的赞许,它不但为广州地区大学生党团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而且也使大学生相对匮乏的卫生健康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教育。

二、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 通过人文科学展区进行人文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该中心的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展区主要通过生物链中各个进化时期的动物标本展示,揭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过程,使参观者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地位。

人体胚胎发生发育展区以人体在母体内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完整个体的发育过程为展示重点,通过系统的胚胎学标本和模型展示,使参观者了解人类生命活动的孕育与产生的全过程。同时该展区内还陈设了部分畸胎实物标本和模型,使参观者了解发育过程中畸形发生的原因。

古尸古文物展区展出了大量与爱国主义相关的人类文明遗迹和珍贵文物标本。该展区展出有第一次期间,南沙虎门 “大角山炮台保卫战”抗英阵亡将士遗骸,东莞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骸,东莞明代状元锺雪松(官品至刑部尚书)家族墓葬出土的古尸和陪葬品,以及广州、佛山、中山等其他地区出土的多具明清时期古尸、遗骸和大批生物类文物珍品等。这些文物标本和相应的背景材料,以特有的形式刻录着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印迹,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有重大的见证作用。部分文物标本如第一次期间的抗英阵亡将士遗骸和东莞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骸,则分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南沙大角山“纪念园”和东莞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蚝岗遗址公园”不可再生的历史见证。通过本展厅标本的展示,大学生在参观学习生命科学的同时,也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大学生在精神上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古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升华,起到了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效果[2]。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本展厅的古尸和生物类文物标本,是利用我们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文物塑化保存的文法” 和广东省科研成果“加快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对古尸和生物类文物保存的推广和应用”,由本教研室科研人员和省内文博部门共同研究的成果,是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二)以基地为平台,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积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大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发挥创新思维自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素质。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利用自身获得的在生物塑化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和成熟的技术,成为广东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技能培训的“第二课堂”。

在中心现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依托该中心资源,我们将那些对生命科学兴趣浓厚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人体科学相关技术的培训,如生物标本与生物类文物的塑化保存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人体标本的设计与制作、人体形态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等。利用第二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生物塑化标本,而且掌握了生物类文物的保护技术,一部分学生的作品在“挑战杯”中多次获奖,一部分作品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我中心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该技术使得他们在相关领域有了一技之长,为学生走向社会,面向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

(三) 利用“中心”作为互动平台,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促成了我校学生与国内外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向外界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风采,另一方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友人、知名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学术和科研的交流。如,我中心建成后不久就接待了日本大阪仔庆教育集团师生80多人的参观访问,并进行了交流、联欢等活动,不但增进了两国学生间的友谊,而且在医学学习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建设的展望

(一) 继续加强“中心”在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将坚定不移的坚持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方向,不断加强中心展览的内容的内涵建设,增加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作为中心的展览内容,并计划每年在大学城开展“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人体科学相关学科的前沿介绍”等相关大型展览和讲座。中心还计划在丰富布展的同时,增加和完善多媒体互动系统,使参观的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获得相关科学知识。同时,在普及生命科学知识中,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全面素质得到真正提高[3]。

(二) 将“中心”建设成为大学生的“通识”素质教育基地

本中心将更加广泛的面向广东药学院和广州大学城乃至全国大学生开放,不仅仅局限于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而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从而更加适应我国当前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首先,通过接受大学生团体组织的参观和交流活动,将健康知识通过各种主题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还计划设立专职大学生课外辅导员制度,调用相关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接待参观大学生,并对大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第三,不定期的邀请国内外知名人体科学和医学专家,组织相关专题讲座和座谈,使得大学生有机会与生命科学相关领域专家面对面交流。

(三) 将“中心”建设成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将继续依托现有的科研优势和科技创新平台,更加广泛的接纳大学生利用人体科学教育中心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并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相关技术指导大学生,通过施行大学生科技创新导师制度,更好的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逐步完善“中心”的 互动式教育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国际交流

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人体科学教育中心的网站建设,丰富网站的内涵,提高网站的服务的水平,完善网上的互动教学。同时加强国际间大学生的科研交流,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将更好的依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契机,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国际间大学生科学文化交流,丰富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大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

总之,人体科学教育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对外开放,不断完善中心的硬件建设,提高运行管理质量,充分发挥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福川,崔月英,尹梅.医学文化素质及其教育理念论纲[J].医学教育探索,2004(3):18-20.

第8篇

1明确动物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动物药学专业是药学和动物医学交叉的专业,以培养掌握动物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动物药品研制、生产、检验、应用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

2确定动物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基本思路

教学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其重要因素就是依赖于培养方案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先进,能否适应现代社会和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要根据动物药品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坚持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多元化要求的、具备设计研究能力、掌握制药工艺技术的、高素质并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及“大专业,小方向”的基本原则,以“学-产-研”结合为途径,努力办出专业特色;以动物药学技术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加大课程设置改革力度,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重实践,广适应”的动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出发,重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的建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向导,它体现着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动物药学专业要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业务范围,就应构建独立的课程体系。要协调课程体系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每门课程都应围绕培养目标肩负特殊的任务,各门课程相互配合携手为培养人才出力;要重视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纵横联系,注意课程的顺序、衔接、分工和配合,避免重复、断层或冗余,以保证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1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1)规范课程设置。动物药学新专业往往以传统优势专业为依托,有些学校由于师资和教学投入跟不上扩招的发展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名为“厚基础,宽口径”,实为若干个专业的简单叠加、不成体系。开设的课程涉及众多相关领域,众多课程的罗列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精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淡化了动物药学专业特点;有些学校硬性设置“平台”,搞“一刀切”,要求相关专业都设置同样的“平台”课,使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针对此类情况可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有侧重地开设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将动物医学和动物养殖相应课程设为选修课;多专业相同的基础课程要求针对动物药学专业设置教学学时,编写教学大纲;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使基础课和专业课更好地融合,增加基础课的实用性;基础课的设置要与基本技能训练密切结合,要直接为动物药学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2)优化课程内容。建设动物药学这类新办专业宜扬长避短,采用滚雪球法,以传统优势专业为核心向外辐射,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群,使各专业可以相互促进而进入动物药学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建设动物药学专业要从建设其核心内容做起,药剂学和兽药管理与法规等核心课程的开设应得到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深度适当、广度适中),对基础课进行重组;专业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培养目标重新确定教学内容;培养方案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确定其地位和作用、比例和课时数。

3.2坚持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结合专业特点,重视动物药学课程理论环节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加强药物制剂实践技能的教学,合理设置各实践环节,使动物药学专业教育更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完整和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动物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上应突出“新、专、全”。更新实践内容、体现专业特色、实践课教学贯穿始终不断线;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途径和机制,使兽药行业发展与动物药学专业建设互相促进。2)加快实验室建设,重视实验教学。新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条件是制造“合格产品”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科研创新的主要平台。要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掌握比较先进的本专业主流设备的操作方法,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夯实基础;也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条件进行科研,这样才能以科研、教研带动专业建设的发展。新办一个专业,建设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虽然使用、管理方便,但重复建设严重、投资效益差;因此,新办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有全局的观念,要处理好自建与共享的关系,明确“小而全”的模式不是新专业实验室发展的方向,资源共享才是动物药学新专业应走之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条件,依托符合条件的实验室开设,但在实验项目的选取和实验难度的要求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专业特点。专业课实验室是新办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点。专业课实验专业性强、仪器设备投资大、年学生实验人数少,因而专业课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严格把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不要过分地追求高档次。

第9篇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07年恢复参加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会员活动后,我国在畜牧兽医领域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一方面西方现代兽医学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向世界介绍我国兽医学的发展成就,提高我国在国际兽医领域的地位,为全球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精通英语的兽医专业人才。因此,培养既懂英语又懂兽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当前涉农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与兄弟院校间的交流调查,结合自己在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和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切磋,为高校教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最近笔者通过电子邮件和面谈等途径调查了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全国16所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的开课情况。兽医专业英语开课率为69%,其中作为选修课的比例高达73%;学时数在20~60学时不等,开课时间多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有的一学期上完,有的分成三学期上;授课方式有多媒体,也有板书形式;讲授教师多数为专业教师,也有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兽医专业英语目前有全国统编教材,不少院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理想。

分析发现,兽医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定位不明确。这是导致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所在;(2)课程类型(必修还是选修)、上课安排(开课时间和学时分配等)和考核方式不合理,导向性不明确。例如有一个学校简单按照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从大三上学期开课,连续上3个学期,每学期只安排8次课16学时,看似很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然而每学期结课考核仅需上交1次作业即可。这样让老师和学生感觉有点儿虎头蛇尾,“马拉松式”的教学拖得老师教得疲惫,学生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如部分学校教师授课还是板书,其教学信息量和效率必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在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院校尤为突出;(4)授课教师口语水平有待提高。发音不标准在专业教师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兽医专业英语的兴趣;(5)教学内容单调陈旧。课堂上教师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积极通过论文等方式补充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6)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恶性循环。这也是一些院校原来开设这门课程,后来又取消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

大学公共英语、兽医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型教学系统,也是我国兽医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兽医专业英语是高校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对于毕业后出国或考研学生,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解和掌握兽医专业英语同样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2.1 教学目标须明确

兽医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不同于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有自身的语法和构词法特点。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明白兽医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1)、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能阅读兽医专业英文文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2)、在理解专业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翻译;(3)、能写作专业论文,是与世界学术交流的必要途径;(4)、在掌握一定专业词汇、专业英语构词和语法特点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自身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大学期间专业英语学习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学习兽医专业英语需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过高,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定位要合理

根据兽医专业英语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课程设置要导向明确,教学安排要规范合理,确保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兽医专业英语应该设置为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检疫专业的必修课,考核方式以考试加课堂作业为主,让学生和老师认识其重要性;其次,上课模式不能照搬大学公共英语,应该在动物生理学、动物免疫学和动物微生物学等重要专业基础课开过后的大三下学期开课,学时不宜太多,时间不宜拖得太长,以32~48学时,一个学期上完为宜;第三,授课教师应当由精通兽医专业的教师担任,由于专业英语突出特点是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只有既懂专业,英语又好的专业教师才能胜任;第四,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为主,辅助网络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第五,使用统编教材,补充最新相关专业论文等教学资料,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组织学生参加1~2次国外专家学术报告,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总之,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在兽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积极性,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专业英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3 改革与对策

针对目前全国涉农院校兽医专业英语教学的混乱状况,国家和地方教育职能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教学在兽医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提出明确的导向性政策。同时学校、教师和学生也要从思想上重视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反省自身问题,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参与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

3.1 学校――重视兽医专业英语教学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不仅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而且要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制定出符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简单照搬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

兽医专业英语是兽医高等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应该设置为必修课,课程以32~48学时为宜。由于专业英语是大学公共英语的延续和应用,以公共英语和兽医类专业基础课为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好兽医类专业课程的语言工具,因此专业英语应在上完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大三下学期开课为宜,最好集中在一个学期上完。课堂教学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考核要有导向性且不乏灵活性,采取考试加平时提问和布置作业等灵活实用的方式。学校应该认识到,对于专业教师,一节专业英语的备课难度和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课,因此,为了鼓励具有英文功底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在规定学时前提下,提高教学工作量系数,给予适当奖励,把重视兽医专业英语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后,为了提高专业教师口语水平,学校应优先资助或鼓励年轻的专业教师出国留学或参加口语强化培训班,逐步稳定专业英语师资队伍,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3.2 教师――加强自身口语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应由具有英文功底的专业教师担任,如果让公共英语老师来讲,其弊端之一是不懂专业,很难将英语和专业有机融合,弊端之二是很难脱离大一、大二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目前担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多是刚毕业的年轻博士,精通专业知识,发表过SCI论文,掌握科技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相关技能,但是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口语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发音问题。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能条件来强化自身口语表达能力。一位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科技英语阅读和写作等应用技能以及发音方面都应该非常优秀,这三方面对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个人魅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兴趣的重要因素。

作为教师,必须牢牢抓好课堂教学。除了加强自身口语水平外,必须尽职尽责,积极备课,努力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积极使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教材,在保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适当补充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新的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注重互动性,通过提问、讨论和布置作业等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考核方式应灵活,让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3.3 学生――充分认识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学好兽医专业英语知识,掌握进一步学好专业的一种语言工具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宗旨。但是作为学生,不要被动的去接受课堂教学内容,而是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认识到兽医专业英语对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复习课堂重点内容和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