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

时间:2023-11-26 15:34:19

导语:在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耳鼻喉科;急性喉梗阻;临床观察;护理对策

耳鼻喉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急性喉梗阻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及时解除引起急性喉梗阻的危急不安全因素,及时诊断和抢救患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共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3岁~80岁,平均52岁,其中呼吸道异物16例,鼻出血25例;急性会厌炎31例,喉癌,咽旁及颈部肿物行气管切开后并发脱管阻塞24例,经及时对症处理,均抢救成功。

2方法

急性喉梗阻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解痉药物等达到抗感染、消除水肿、缓解呼吸困难。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气管切开包、喉镜、呼吸机、吸引器等急救用品。护理人员根据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掌握喉阻塞分度,1~2度明确病因,密切观察病情,3度应及早行气管切开,4度应立即气管切开,分秒必争抢救患者,密切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

常见的引起呼吸道阻塞原因包括气管切开,急性会厌炎,呼吸道异物,鼻腔大出血等疾病,现做如下原因分析和防范。

2.1气管切开后套管脱出及内套管堵塞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吸入的气体吸收了呼吸道水分,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同时气管切开改变了正常的生理状态,不能产生有效效咳嗽,因失水量增加,分泌物粘稠而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如患者活动后护理不当引起气管套管系带过松,患者颈部过伸,颈部皮下气肿等可导致套管脱出形成气道堵塞。 护理措施: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应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旁备有配套的消毒内套管,以防紧急情况下置入不合适的内套管而影响机械通气,2次/d清洗消毒内套管,加强气管套管的护理,采用雾化吸入加强气道的湿化,给患者定时翻身、叩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粘稠度,如痰液较稠,可增加雾化次数,根据痰液性质配制湿化液。气管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2指为度,并且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气管切开术后应抬高床头30~45°避免颈部过屈或过伸,不过度扭转颈部。给患者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在清洗气管套管后,要检查套管内确无异物存留方可放回套管。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时.要首先判断套管是否在位,若套管固定在位,拔除内套管,给予吸痰;若为内套管阻塞,则症状缓解,如症状不缓解,则考虑外套管阻塞,需拔除外套管芯重新置管。

2.2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是发生在声门上区的急性水肿伴有急性化脓性蜂窝织性炎症,起病急.进展快,是耳鼻喉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接诊患者首先要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有无呼吸困难,入院时护士应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的配合支持,该病可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突然阻塞上呼吸道而危及生命,常在夜间发作,病情发展快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或行会厌脓肿切开,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本病有病情反复的可能,在未经喉镜检查证实炎症明显减轻之前,仍应严密观察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术前准备以防不测。对行会厌脓肿切开的患者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防止急性呼吸道梗阻发生。

2.3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取出异物,预防并发症。接诊后将患儿安排在抢救室。视患儿缺氧程度面罩给氧,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及药物。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如患儿出现面色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可将患儿抱起,叩击后背使异物改变位置,以暂缓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高流量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配合医生行环甲膜穿刺或紧急气管切开。让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按医嘱应用各种抢救药物。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对术中取碎片的异物,特别要警惕残余性异物的可能。

2.4鼻腔大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许多患者起病急,出血量大,止血困难,病情反复.短时问大量出血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患者常表现为恐慌,焦虑。护士接诊时要先安慰患者稳定情绪,使其信任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吐出血液,判断出血量。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抬高,头偏向一侧以利于血液流出,防止误吸同时有利于改善呼吸状况,鼻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冰敷患者头颈部,反射性地减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时,应补充血容量,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鼻出血患者,针对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加强预防也很重要。

3体会

急性喉梗阻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易出现Ⅲ~Ⅳ度呼吸困难[1],急性喉梗阻病情发展迅速,引起窒息缺氧,严重很快发展为呼吸心跳停止,缺氧时间长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害以及全身重要脏器缺氧,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2]。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常见危急不安全隐患一定要有预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备好急救物品,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能,正确的处理和救治是抢救急性喉梗阻患者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2篇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以1~3岁婴幼儿居多,占到90%以上。因小儿咳嗽反射及喉的保护作用不健全,在进食时哭笑、逗玩、惊吓等诱因,促使异物吸入气管及支气管内,可出现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2~2005年经小儿气管镜取出异物42例,无一例死亡,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8~12个月11例,1~2岁21例,2~3岁10例。异物存留时间最短1h,最长42天,一般1~3天。异物种类:大头针、花生米、葵花子、塑料球等。异物存留部位:右支气管28例,左支气管11例,气管3例。主要症状为:咳嗽34例,呼吸困难及发绀16例,发热11例。除12例为择期手术外,其余均为急诊手术。术后3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18例出现肺部感染情况,2例出现心衰症状。经治疗均恢复,无一例死亡。

2 围手术期的护理

由于小儿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咽反射弱,一旦异物呛入,无法通过咳嗽反射咳出异物,导致异物吸入气管。一旦吸入异物,较大的异物堵塞主气管,出现呼吸困难、面唇发绀,短时间引起窒息危及生命。较小的则易进入左右支气管引起呛咳,继而转为剧烈阵咳、喘鸣、呼吸困难,引起患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所以及时取出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护理中的关键。

2.1 术前准备 患儿入院后,应住在便于观察和抢救的房间,严密观察呼吸、咳嗽等情况,积极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备好气管套管、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发生气管异物时病情危急,呼吸困难,加之婴幼儿好动,自制力差,而引起烦躁、哭闹,家属情绪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要认真、仔细地向家属交代病情,稳定其情绪,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同时,通过亲切耐心的话语或用手轻轻地抚摸患儿头部,轻拍患儿,给予患儿安慰,操作时做到轻、稳、准、快,以取得患儿的信任。

2.2 术后护理 婴幼儿呼吸道黏膜松弛易损伤,由于异物的刺激及手术的直接损伤,喉、气管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炎症,分泌物、痰液将会增多。另外,由于患儿年幼体弱、咳嗽无力,痰液常常不易咳出,而痰液的阻塞又会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术后的护理重点是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护理。

2.2.1 环境 室内空气要清新,保持合适的湿度。术后平卧休息,少说话,小儿应避免哭闹,以防加重喉部水肿。

2.2.2 饮食 给予营养且易消化饮食,入量每天不足60~80ml/kg者,要静脉输液补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术后1~2天可进食流质饮食,逐步过渡为普通饮食。喂食要小心,不宜过快过急,以免食物呛入气管,诱发呼吸道感染,注意防止溢奶时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应多喂温开水。

2.2.3 吸氧 气管异物患儿多存在程度不等的缺氧情况,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有助于改善呼吸状况。一般用鼻导管吸氧,严格掌握氧流量、氧浓度,护理操作要熟练,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在吸氧过程中如喂乳、喂水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因喂养不当而引起呛咳。

2.2.4 超声雾化吸入 呼吸道充分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我院采用超声雾化吸入,雾化吸入不仅能稀释痰液,促进排痰,还具有减少渗出、减少炎症黏膜水肿和血管扩张、抗菌消炎的作用。一般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吸入15min后行翻身、拍背引流,以利于痰液的排出,并观察护理效果。湿化液常用0.45%的盐水20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效果较为满意。

2.2.5 吸痰 植物性异物可刺激呼吸道使其分泌物增加,合并呼吸道感染,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术后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音,听到痰鸣音应采取吸痰措施,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引器负压不宜过大,吸痰管插入深度以能刺激患儿咳嗽为宜,注意观察患儿心率、面色。气管切开的患儿,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后吸鼻咽及口腔内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要准、稳、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2.2.6 对症处理 高热时采用头部冰袋、酒精擦浴、温湿敷等措施。烦躁不安可用适量镇静剂,如复方冬眠灵肌肉注射。惊厥者可用适量安定肌内注射。

2.2.7 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并备好气管切开包、吸引器、氧气及急救药品等。

2.2.8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及周围循环的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和体温,另外对患儿的分泌物也应注意观察有无残留异物。

3 健康教育

3.1 预防措施 (1)3岁以下小儿尽量不吃花生米、瓜子、玉米豆等小颗粒食品,如吃时一定有大人精心看管。教育孩子安静进食。吃东西时不逗其嬉笑,避免哭啼进食。(2)在小儿的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纽扣、图钉等,防止发生意外。

3.2 发生意外时患儿家长应采取及时有效的紧张措施

3.2.1 倒立拍背法 对于婴幼儿,家长可立即倒提其两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3.2.2 催吐法 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第3篇

【关键词】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支气管镜检;手术配合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发生于声门裂以下的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急诊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儿童。患儿多出现咳嗽,口唇颜色发紫,严重者可造成呼吸困难,危及生命。2009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小儿呼吸道异物35例,其中5岁以下占90%,男的23例,女的12例。异物多为花生米、玉米、葵花子、黄豆、纽扣等物。在明确诊断后行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手术顺利,均治愈出院。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在积极做好各种抢救工作和物品准备的同时,要认真、耐心、仔细地向家属交待病情,安定情绪。语言和蔼亲切,以取得家属的配合。护理操作要轻柔熟练,尽量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和哭闹。

1.2 物品及高频呼吸机的准备 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后,应迅速备齐手术所需物品。

1.2.1 根据异物的大小,部位和在气管内滞留时间长短,患儿的年龄准备好适当管径和长度的气管镜和其他手术器械,活检钳,冷光源。床边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切开包,急救药品。

1.2.2 高频呼吸机的准备 将高频呼吸机移置手术床边,接好进出气管,进气管氧气表相连,出气管与喷射管头相接。启动电源,调节好驱动压力和呼吸比值,一般呼吸频率在100~300次/min,呼吸比值1∶1~1∶4,试机完毕后待用。

1.3 患儿的准备 患儿术前禁食6 h、禁饮4 h,防止术中因呕吐物吸入气管等意外患儿术前30 min注射阿托品0.02 mg/kg,由亲近家属陪伴人手术室,尽量避免哭闹增加氧耗,尽量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2 术中护理

2.1 保持适宜室温 术前将手术间温度控制为24℃~25℃,湿度为40%~60%;手术时注意保暖,减少患儿身体不必要的暴露,避免出现低体温。

2.2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 由于术中患儿躁动,极易拔出针头或穿破血管。对不配合的患儿麻醉师先肌内注射氯胺酮,等患儿入睡后再行穿刺。选择易固定、少活动静脉进行穿刺,妥善固定和确保其通畅,做到既不妨碍手术操作又便于抢救。术中输液采用静脉套管针(22号、24号),必要时接入延长管和三通转换器,便于麻醉给药。术中严格控制输液量或使用输液泵,液体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

2.3 手术 患儿取仰卧位,松开衣服上端钮扣,暴露颈部及胸部至位置,肩下垫一小圆枕以伸展颈和头,头下垫头圈,固定头部,头颈适当用力使患者的头部后仰约45°,这样便于观察喉部。让口腔、咽、 喉和气管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粘贴好患儿双眼,避免角膜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妥善固定患儿四肢。小儿皮肤细嫩,固定肢体时要加棉垫保护,以免手术时间长擦伤皮肤和造成循环障碍。

2.4 麻醉配合 给予患儿充分的咽喉麻醉,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1%地卡因作鼻腔咽喉部间断喷雾3~4次。协助麻醉医生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深度以插支气管镜时患者无反应为宜,整个术中患儿均有自主呼吸。静脉麻醉时注意给氧孔保持氧气通畅,随时观察氧饱和度的变化准备抢救。巡回护士熟悉术中可出现的意外情况,掌握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技术。

2.5 术中的配合

2.5.1 巡回护士妥善连接好光源及吸引装置,确保术中运作正常,在患儿充分给氧后,协助医生插入支气管镜。取异物时,巡回护士应守护患儿身旁,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分泌物,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口唇颜色、心率及血氧变化,应用心电监护及小儿血氧仪,监测术中心率、血氧变化情况。做好应急抢救供氧准备。应用高频喷射装置供氧,负责固定患儿头部的护士在术中应随时配合手术医生调整患儿头位,检查左支气管时头偏向右侧30°~40°,检查右侧支气管时头偏向左侧15°~30°,始终使术者眼睛与支气管及术野保持一轴线,以方便观察及取出异物。护士还应熟练掌握活检钳的使用方法,配合医生准确钳取异物。

2.5.2 术中配合医生使用高频呼吸机。将高频呼吸机的出气管喷射头对准小儿支气管镜的侧孔直接气道供氧,防止术中因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气管镜的直接刺激等诱发心跳骤停。严密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变化,如发现:面色口唇青紫,紫绀、心率超过200次/min、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及时提醒医生退镜,面罩加压吸氧至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方可再进镜检查,否则。如果血氧饱和度继续下降,可因严重缺氧而诱发心跳骤停。

3 术后病情观察

异物取出后,应观察异物是否完整,并妥善放置好异物,吸尽患儿气管内血液、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患儿头偏一侧,以防误吸。继续给予吸氧,使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以上。患儿清醒后,病情稳定,再送回 病房。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丽,苏瑛.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手术配合.医药论坛杂志,2007,28(3):120-121.

第4篇

“心脏骤停急救”

心脏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到来再送医院救治。要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一手托病人颈后向上托,另一手按住病人前额向后稍推,使下颌上翘,头部后仰,有利于通气。用拳头底部多肉部分,在胸骨中段上方,离胸壁20~30厘米处,突然、迅速地捶击一次。若无反应,当即做胸外心脏按压。让病人背垫一块硬板,同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观察病人的瞳孔,若瞳孔缩小(是最灵敏、最有意义的生命征象),颜面、口唇转红润,说明抢救有效。

针刺人中穴或手心的劳宫穴、足心涌泉穴,起到抢救作用。

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头敷冰袋降温。

急送医院救治。

夜鹰纠错:

心脏骤停的判断:对公众来说,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即为心脏骤停。即使是医生也是从反应、呼吸、脉搏来判断,而非去听心跳。所有拿听诊器去判断患者是否心脏骤停的医生都是不专业的医生。

心脏骤停最重要的抢救方式是心肺复苏加除颤。胸前区叩击在10年前就不再推荐使用。

至于针刺人中穴、劳宫穴、涌泉穴,全都不对。

心脏骤停发生,必须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即刻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尽量不要自己送医院。

溺水急救

溺水的症状因溺水程度而不同。重度的溺水者1分钟内就会出现低血糖症,面色青紫色,双眼充血,瞳孔散大,困睡不醒。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内即可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立即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迅速进行控水。方法是:把溺者放在斜坡地上,使其头向低处俯卧,压其背部,将水控出。如无斜坡,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患者腹部横置于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按压其背部,将口、鼻、肺部及胃内积水倒出。

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方法是:将溺水者仰卧位放置,抢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开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呼吸。人工呼吸频率每分钟16~20次。

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做心肺复苏抢救。方法是抬起溺水者的下巴,保证气道畅通,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另一只手上置于胸骨中段进行心脏按压,垂直方向下压,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成人保持至少100次/分的频率,下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

夜鹰纠错:

溺水者一律不能控水,控水无益且有害。对呼吸心脏骤停者耽搁心肺复苏实施。对昏迷者会造成返流甚至窒息风险。

“对呼吸停止者给予人工呼吸每分钟16~20次………直到恢复呼吸”也是错误的。对于溺水呼吸停止者(作为公众应视为心脏骤停),应该给予心肺复苏,从人工呼吸开始,可以首先给予人工呼吸5次,然后开始胸外按压,后续的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即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循环往复。

鱼骨刺喉急救

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后壁,诱发呕吐动作,以帮助排除咽部异物。

实行腹部挤压(如病人怀孕或过肥胖,则实施胸部压挤)。如患者无法站立,将其平放在坚固平面上,跨坐在病患腿上作腹部推挤五次,再检查有无将异物咳出。

若发现异物,可用长镊子或筷子夹住异物,轻轻地拨出即可。

夜鹰纠错:

第5篇

由于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气管异物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1]。近年果冻成为气管异物不时发生,危害性大,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2005年3月~2010年7月收治气道果冻异物患者5例,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儿,女,1岁3个月。在喂食果冻时误吸,出现呼吸困难15分钟急诊入科。来诊时患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吸气时有明显的“三凹征”。听诊两肺呼吸音弱,R 36次/分,P 180次/分。急行支气管镜检术,在主气管中段约隆脊上方有不规则果冻块,于11点有裂口。将异物钳自裂口处放入,向对侧轻压果冻块,扩大原有裂口,接通氧气,患儿呼吸困难立即缓解。口唇紫绀消失,呼吸幅度减弱,“三凹征”消失,R 25次/分,P 100次/分。取1具一次性输液器。均剪去首端过滤阀,并各用直的铁丝贯穿输液器管保证平直。将输液器管紧贴异物钳下方并行越过果冻块放入气道,越过果冻块2~3cm,抽出铁丝。输液器管后端留于支气管镜外用胶布固定,输液器管接氧气,建立临时呼吸通道。将异物钳轻轻打开并带动果冻块缓缓前拉直到镜口处停止。用最粗的吸引器管吸取(吸引器负压达到最大),当阻力增大到抽不动时,抽出吸引器管,更换新吸引器管(尽量多配几根,有助手随时清理掉吸引器管内的果冻碎块以保证随时更换)。取异物过程中注意呼吸情况,保证异物钳周围有一定空隙,防止临时气道关闭。在累积吸出碎块0.3~0.4cm时(共9次),已经能感觉到支气管口有气体呼出,取出异物钳,见左侧支气管开口处有果冻碎块,占据管腔横径约2/3,临时通气管位于右侧气管。向前推进气管镜接触到碎块后同法用吸引器抽吸,边抽吸边观察,3次后已经见不到异物,见左气管开口处肿胀,观察右支气管未见异常,结束手术。肺部听诊两肺均有呼吸音,并基本对称。术后给予地塞米松5mg肌注,胸部X线透视显示左、右肺野透亮度一致,未见纵隔摆动征象。留院观察,同时给予青霉素480万U肌注,3天后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对称,胸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患儿出院。

例2:患儿,男,3岁。吃果冻时发生误吸,一度呼吸急促来诊。来诊时呼吸平稳,不时咳嗽,听诊两肺呼吸音清并对称。追问病史,得知发生误吸时患儿立即出现窒息,面色紫红,患儿叔父(卫校毕业学生)急将患儿头下脚上抱起,猛压胸腹部,果冻自患儿口中吐出,呼吸立即缓解。此后不时咳嗽,因其家属担心有果冻残留来诊。胸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给予抗炎及抗过敏药物,以防止果冻汁液滞留气管引起炎症。

例3:患儿,男,11岁。于玩耍时将果冻误吸呼吸窘迫20分钟左右。来诊时患儿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口唇紫黑,小便失禁。急行直达喉镜检查,见喉腔内有果冻嵌塞,无空隙。用异物钳自前联合处放入并轻压果冻使形成缝隙,自口角处放入氧气管,施行心肺复苏术。同时用吸引器吸取果冻,经10次吸取暴露出声门裂。放入支气管镜,见到主气管内有残留果冻块,约占管腔横径的一半,给予抽吸取出。检查左、右支气管未见异物。该患儿经半小时心肺复苏抢救,心跳及呼吸均未恢复,终止抢救。

例4:患儿,男,5岁。因距离医院较远,来到时距误吸发生时间约1小时。患儿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已无心跳和呼吸,大、小便失禁。虽然经心肺复苏抢救,心跳及呼吸未出现。该患儿果冻异物位于声门下约2cm处,果冻与气管壁之间无缝隙。

例5:患儿,女,3岁。入科时心跳及呼吸已经停止,体温已经下降。询问得知距气管异物发生时间约2小时。经其父母要求抢救。实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及心肺复苏,抢救无效。该患儿果冻异物卡于声门,果冻与周围喉腔黏膜之间无缝隙。

讨 论

小儿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本组死亡率高达60%,值得认真总结教训。

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由于儿童咳嗽反射功能不健全,吃零食时爱嬉闹,易误吸造成气道异物。异物种类以瓜子、花生米为多[2]。瓜子形状不规则,患儿误吸整粒花生米的机会较少,瓜子及碎花生米致使小儿即时窒息死亡的发生率较低。果冻具有一定的弹性及易变形性,口感极好,小儿可不经过咀嚼或稍加咀嚼便可咽入腹中。一旦小儿发生误吸,果冻便随吸入气流进入呼吸道,易嵌顿于声门及气管隆脊以上主气管的任何部位,迅速导致患儿窒息死亡,收治的5例除1例侥幸现场抢救成功,只有1例在医院抢救成活。

一旦患儿入院要分秒必争,急行直达喉镜及支气管镜检查。见有果冻块,速将其轻轻压向一侧,恢复部分呼吸通道,给予吸氧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并尽可能自该处放入临时氧气管道,为吸取果冻异物争取时间,同时防止在抽取果冻过程中,果冻块向下滑动再次堵塞已经开放的临时气道。自一侧放入异物钳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压碎,并尽可能将果冻块靠近支气管镜口。多备几根较粗的吸引器管,以便及时更换。吸引器的负压要开到最大,以便吸取更大体积的果冻碎块,减少抽吸次数,缩短抢救时间。配备技术精湛的高年资医务人员,力争心肺复苏同步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

现场急救应作为首选的方法。5例中有4例经过证实异物位于主气道,1例现场抢救成功的患儿果冻异物所在位置不详,根据病史推测其部位应位于下咽、声门处。位于声门处的果冻可经过头下脚下猛压胸腹部,靠肺内冲出气流或可将其冲出。例2经过上述现场急救使患儿脱离了危险。这说明只要懂得急救常识,及时抢救,果冻异物患儿的死亡率是可以下降的。所以,普及急救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呼吸道异物也是一种可以完全预防的疾病。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此病危险性的认识,了解预防及急救知识,以减少呼吸道异物的发生,提高救治水平。尤其是果冻,医务人员应大力宣传,告诫人们不要向5岁以内儿童喂食;呼吁社会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关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规,督促厂方改善果冻性状、增加产品警示标志,以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选择2010年5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严重胸部外伤护理的48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20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在20岁到50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是31岁。4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是因为钝器击打而总成胸部外伤,有7例患者是因为在施工现场工作不慎从高处坠落而受伤,31例患者因为车祸而造成胸部外伤,还有5例患者是因为其他原因而造成外伤。

1.2方法

1.2.1急救护理

1.2.1.1保证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防止呼吸道出现阻塞在接到患者的第一时间内,应该对患者进行较为简单的处理,处理掉患者身上的衣物,防止衣物给患者的胸腔带来一定的压力,立刻把患者咽喉部和口腔内的异物清除掉,如分泌物、泥土、呕吐物和血块等,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利用拉舌钳托起患者下颌或是把后坠的舌根牵出,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对于胸部外伤较为严重的患者,特别是严重气管断裂或肺挫伤的患者,禁止侧卧,防止因为伤侧出现积血流入到健侧支气管导致患者窒息。患者口腔内的一些异物,比如口腔血块和呕吐物等,都会导致呼吸道出现阻塞,造成呼吸道窒息、乏氧和受阻等,所以应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是快速的清除患者呼吸道里面的异物,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气管切开,使得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在给予患者吸氧治疗的过程中,应进行高流量吸氧,因为吸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肺泡内的氧浓度得以提高,促使肺部的气体能够更好的交换,维持器官和组织可以正常的进行血氧供应,尤其是脑组织的氧供应,更好的保持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另外,胸部的开放性外伤应该立刻用无菌纱布进行封闭,使开放性气胸转换为闭合性气胸。

1.2.1.2快速的建立起多条的静脉输液通道严重的胸部外伤着或者是合并伤者,大部分的伤情都较为复杂,所以应该帮助患者快速的建立起多条的静脉输液通道,在开通外周静脉的过程中,还应该准备好需要输血的血浆,并且要保留一定的血浆作为相关的血液标本。1-2条静脉输液通道作为止血等抢救药物滴注,同时还应该建立起较为常规的中心静脉压通道,特别是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神智混乱和意识不清等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以经过中心静脉压通道的监测而进行安全的扩容治疗和抵抗休克。同时使用正确的中心静脉压测量手段,利用打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必须注重患者在脱机状态下的测量结果,不能离开呼吸机的患者必须要用所测量得出的值除去在呼吸末的正压值,避免出现错误的数据,给治疗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

1.2.1.3迅速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患者的胸部外伤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存在微循环障碍和血容量的不足,快速和早期的给予患者补充血容量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起两条或者是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进而大量并且快速的为患者补充体液。输血、配血、保证患者能够及时的补充有效的循环血量,通过心电进行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准确和及时的调整补液的速度,纠正酸碱的失衡,为后续的治疗有效的赢得更多的时间。

1.2.1.4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急救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抢救和诊断的原则,除了对体温、瞳孔、意识、血压、血压、心律和呼吸等六联进行常规的监护外,还必须加强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SP02和血压等。胸部外伤严重的患者血气胸行胸腔是闭式引流的患者,应该维持引流管的通畅状态,并且还应该对引流液的形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引流管所引出的血性液体>110ml,则应注重胸腔内出血量的表现;如果引流液>200ml/h,则应该及时的向医师进行汇报,并且做好进行手术准备。

1.2.1.5急救护理措施在进行急救护理时,应该遵循护理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①卧位:患者应该斜坡卧位,时引流保持在通畅的状态,定时挤压大约15-30分钟。②密闭引流装置。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④密切的观察并且记录号在24h之内引流的量、性质和颜色。⑤在拔管之后观察病人的伤口有无渗液,病人有无体温上升和呼吸困难的现象。⑥咳嗽和深呼吸等肺功能的锻炼。

1.2.2基础护理在急救时,不但要注重急救的护理方法,还应该遵循基础的护理方法。患者在受到伤害后体质和精神都相对较差,机体的免疫力也会出现整体下降,所以应该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饮食。保持患者床铺和房间的整洁,使患者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治疗,尽量确保患者的叩背和翻身等,防止患者发生褥疮症状。同时还应注重患者的口腔护理,保证患者的皮肤无异味、清洁。使得患者在良好的精神情况下接受治疗。

2结果

48例严重胸部外伤的患者经过急救护理之后,全部患者都转入到正常的治疗,其中有28例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痊愈出院,但是有一名患者的病情反复,治疗无效而死亡。

第7篇

【关键词】创伤性窒息;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52-02

创伤性窒息也可叫做外伤性紫绀、胸部挤压伤、挤压伤紫绀综合征,因上腹部或胸部受到重力挤压后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此类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1] 。创伤性窒息患者大多表现为头部、颈部、面部、上胸部呈紫绀或肿胀、皮下黏膜可呈现大面积出血及瘀斑、腹腔内压升高、腹腔静脉血倒流等,少数出现消化道出血、血尿、蛋白尿。创伤性窒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合理有效的救护,就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依据上述事实,本文将我院两年内收治的20例创伤性窒息患者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更多地了解此类疾病的急救方法和护理内容,更好地实现临床作用,为创伤性窒息患者的妥善治疗打下基础,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窒息患者共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例,其中男性占有13例,平均年龄45.5岁,女性有7例,平均年龄43.2岁。这些患者致病原因包括车祸、重物撞击、砸伤、高处跌落等,患者头部、颈部、面部、上胸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青紫与瘀斑,出血点为散开的针尖样。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CT、彩超、X 线等检查诊断,血压正常者5例,休克者5例,意识不清者6例。

1.2 一般方法

观察组:当患者入抢救室后,应及时开放其呼吸道,建立多条静脉通道,给予高氧流量吸入,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异物,当患者出现多发性肋骨骨折时,应对胸部其进行临时固定,当患者出现血气胸时,应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改善患者呼吸情况。当患者出现呼吸受阻或低氧血症时,应给予及时气管插管,必要时可利用呼吸机帮助患者通气。氧气吸入中,在湿化罐内加入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乙醇,可有效避免出现肺水肿,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帮助患者吸痰,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2]。一旦患者出现大量出血,机体血容量迅速减少,易于发生创伤性休克,因此,只有机体保持充足的血容量,血液循环、血动力流速才能得以维持。为随时观测到患者休克情况,在条件允许下可使用动脉压监测和建立中心静脉压,有助于实时监测扩容速度。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急救护理流程,依次进行监理静脉通道、采血、配血、上导尿管,根据医嘱对其用药处理,由责护给氧,必要时予以吸痰,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并进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对比,检验标准为α=0.05,P

2结果

本组选取的创伤性窒息患者共20例,通过给予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后,观察组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9例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及手术,抢救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8例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抢救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324,P

3 结论

当患者入院后,首要将其头部抬高二十度至三十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休克患者行去枕平卧位,清理患者口腔、鼻腔等呼吸道内的异物。并及时给予高氧流量治疗,氧流量以 5~8L/min为宜。本组20例创伤性窒息患者伴有合并休克5例(25%),若没有中心静脉压监测时,通过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及时给予药物和血液,对机体进行补偿,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当患者出现创伤性湿肺伴有休克时,对其进行大量液体补偿,易于加重肺水肿情况,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所以,在抢救创伤性湿肺伴有休克时,应将补液量控制在二十四小时低于两千毫升以下,输液速度最佳为每分钟四十五滴左右,根据病情需要采用利尿剂,切记使用晶体溶液。相关研究表明,五毫克地塞米松快速滴入一百毫升、二百五十毫升氯化钠注射液中,不仅可以有效防治颅脑外伤后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还可减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的损伤,改善其通透性,使非特异性炎症得以降低,有助于改善肺水肿,进一步预防患者发生休克症状。

参考文献

[1]孙梨萍,周守志.11例创伤性窒息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28):83-84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均符合卫生行业标准中关于创伤性休克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6~78岁,平均47.5岁。按照致伤原因可分为:交通事故伤31例,挤压伤24例,高空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11例,其他原因11例。

1.2护理方法

1.2.1病情评估

创伤性休克抢救的黄金时期为伤后的第一个小时,抢救成功率高达90%,随着就诊时间的推移,抢救成功率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超过8h之后,抢救成功率在25%左右。因此,准确及时的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对于抢救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接诊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以下方式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首先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仔细的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残留物;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伤口情况、大出血情况、脑部及脊柱的损伤情况以及有无四肢骨折的情况出现。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异物、分泌物等堵塞呼吸道可以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将患者的口腔内的异物、分泌物等清除干净,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喉头水肿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用舌钳将舌头夹出,防止阻塞呼吸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采取气管插管、吸氧,及时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对于吸氧的患者要加强护理,按照相关操作规定,及时更换鼻导管、湿化瓶中的蒸馏水,清洁患者的鼻腔,保持患者鼻腔的通畅。

1.2.3恢复有效循环

由于患者的创伤比较严重,可以造成大量的失血,严重的患者可以引起失血性休克。医护人员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并尽早建立静脉通道,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可以建立2~3条输液、输血静脉通路,以便各种药物和血液制品的及时输入。对于发生创伤性休克患者可以采用留置针,穿刺困难的患者,应果断进行静脉切开,置管补液。

1.2.4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接受急救之前,各方面的生理状态、身体特征等比较虚弱,难以尽快康复和适应,需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状态、用药史以及过敏史等情况。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给予患者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让患者对治疗保持良好的信心,让患者了解各种护理过程、方法等,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取得更加有效的抢救效果。

1.2.5生命体征护理

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包括呼吸、脉搏、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如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同时,对患者的血压、颜面以及四肢水肿等情况也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以免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2结果

通过对2010年12月-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其中,8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存活,6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达到93.3%。

3讨论

第9篇

1.1研究对象

组织两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的中学生2112人分班级开展培训,其中男性1023人占49.33%,女性1078人占50.67%;最小年龄11岁,最大年龄15岁,平均年龄(12.76±1.48)岁。培训前发放《银川市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测试卷》2112份,回收2112份,回收率100%;培训后发放《银川市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测试卷》2112份,回收2112份,回收率100%。

1.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技术(2010版),创伤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急救方法(烧烫伤、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狗咬伤、火灾现场逃生、气道异物阻塞)。

1.3培训方法

抽调高年资急救医护人员组建中学生参与式急救培训团队。培训导师具有“中国青少年急救参与式教学导师资格证书”“急救导师资格培训证”“基础/高级生命支持导师证书”。培训采用中学生参与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再现模拟伤害现场,使同学们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主动学会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现场自然分组法把学生分成4个临时生存小组,每位同学在导师的指导、示范下练习和体验急救操作技术,并开展小组之间的操作竞赛,巩固学习成效;通过重点突出、活泼生动的PPT演示课件,把复杂的急救理论讲解变成简单的视觉演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1.4定量评价

培训团队根据授课内容讨论制定了《银川市中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测试卷》(全部为单选题),统一用于培训前后效果的定量评价。培训前后测试使用同一试卷,测试时间相同,且当场收回。总分100分,<60分为不及格,≥60分<80分为及格,≥80分为优秀。

1.5质量控制

“急救场景设计、多媒体演示课件和现场演示道具”均由培训团队的导师共同制作完成,培训导师在正式培训前完成多次试讲,确保培训的内容统一、方式统一、技能操作手法统一、评价方法统一。所有数据采取双人录入法,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每次4课时的集中培训,只安排一个班的全部同学参加,每班40~50人。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所有需要统计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测试成绩比较

培训前不及格人数为1911名(90.48%),培训后不及格人数为22名(1.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培训前及格人数为201名(9.52%),培训后及格人数为1768名(83.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P<0.05);培训前优秀人数为0名(0.00%),培训后优秀人数为322名(15.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3,P<0.05)。

2.2急救培训的必要性

2045名学生(96.84%)认为有必要,16名学生(0.74%)认为没必要,51名学生(2.42%)认为无所谓。

2.3心脏骤停、创伤、呼吸道异物阻塞、中毒、溺水、电击、烧烫伤等急救试题的结果

心脏骤停、创伤、呼吸道异物阻塞、中毒溺水电击烧烫伤的急救知识培训前不及格人数分别为2112(100.00%)、1759(83.28%)、2090(98.96%)、1682(79.65%),培训后不及格人数分别为19(0.92%)、34(1.60%)、16(0.75%)、19(0.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851.82、4.82、17.10、607.73,P<0.05)。对培训前后及格人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5.85、1.505、668.53、3.46,P<0.05;);同样,对培训前后优秀人数进行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8.93、116.69、51.61、106.46,P<0.05)。

2.4培训前后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情况

培训前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术、创伤急救术及气道异物阻塞急救术考核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00.00%、94.29%和96.36%,培训后分别为2.47%、4.63%、1.24%和3.19%,对培训前后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2.32、2.64、175.75、66.92,P<0.05)。培训前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术、创伤急救术及气道异物阻塞急救术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0.00%、5.71%和3.64%,培训后分别为97.53%、95.37%、98.76%和96.81%,对培训前后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6.38、553.94、538.74、154.68,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