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7 10:24:04
导语:在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体育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应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体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是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让一个人更加乐于亲近自然,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其他活动中去。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体育活动能够改善学生的情绪,为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创造氛围,也能够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敏感地观察到自身的身体问题,从而自发地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项目。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可以协调学生的群体关系,通过体育项目中的良性竞争和自我超越,锻炼学生的意志与品质,完善健康的人格,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优势。另外,在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教育理念的相继提出开始引导高校体育逐渐走上不同的道路。现阶段大学中的体育课程正在逐步摆脱原本僵化、机械的体能训练模式,而转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在今后的人生中保持持续的体育锻炼的知识与能力。因此,体育教育不仅致力于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同时也关注学生是否具有保持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与健康的心理。只有同时拥有健全的精神与强健的体魄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健康的人,这也将成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导向。
二、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方向
在高校的健康教学活动中,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在未来的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是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
(一)加速体育教育改革进程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
就是要引导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课程逐步由原本的技能训练转变为体能素质训练。在大学体育课堂上,要将单纯的、机械性的体能训练逐步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体育项目训练。这种变化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乐趣并逐步提升自我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在体育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理念的顺利实施。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体育教学课程
在体育课堂中,可以将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有机地融入进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设置要符合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在体育教学与师生的竞技互动中,也容易发现有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知识,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上,结合体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尽量用优势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逐步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三)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理塑造上的积极作用
一、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管理者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其它管理办法,以完成高等学校培训人才目标的过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就是教学管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品质,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整体建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打造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必须正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在事实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科学合理地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总体来说,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相对新时期的发展情况,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四个方面。在专业设置方面,屡屡出现教育部公布的“红牌专业”,师资和硬件模式与专业设置完全不匹配,计划经济色彩浓厚。课程体系方面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陈旧,甚至远落后于时展。体系中的实操部分太少,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在管理机制方面是比较机械的,学生的自主性受到抑制,缺少人性化的管理。在培养模式方面与市场脱节,很多的学生无法就业,或者所学专业与市场无法对口,缺乏市场导向,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压力逐渐增大。
二、新媒体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启示——“以人为本”
21世纪是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电视的空前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文化的表达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视听文化在教育事业上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信息接受方式和思维方式。英美等发达国家实行数字教材、电子书包与数字课堂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战略性的借鉴意义。我国也应像英国、德国那样重视对新媒体的教育,从学生开始,逐步培育公民的新媒体素养。重视教育对象,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善用新媒体,进行观念创新改革的根本是观念的创新,创新是一切改革的强大动力。从当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其新媒体使用频率都非常高,而管理者也必须要转变思维模式,培养创新理念,注重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注重高校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相关特点,集思广益,创新观念。构建开放、公平、透明的新媒体平台,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尊重人权,深刻理解和重视人的需要。充分激励广大师生,使教学管理过程和谐而有效。同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吸纳新媒体的优势元素,注重学生的媒介素养。“微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建设2012年时,新浪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走进全国高校,启动了校园微博大全评选活动,并推动各高校建立微博协会,加强校园微博建设。由此可见,高校教学教育管投影、音响等设备,打造真正的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氛围。配备电子书包、电子教材,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开展高等教育的相关工作。第三,学校网站和BBS论坛建设。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校园网络建设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更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移动图书馆、网络课程、信息公共平台等,对内我们传递信息,互通有无,对外校园网则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对外界尤其是将要报考的学子来讲,官网是他们接触的第一印象。校园网应当具备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安全性等特征。为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对外塑造学校的形象品牌,展示校园风采。以人为本,做好新媒体与面授的两个课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是“教学”,多媒体技术给高校教学带来了电教化手段,而如今新媒体却带来了更新的思路,即建立课上课下两个课堂,除了面授以外,还可以以人为本,建立新媒体课堂,以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以MOOC为例,著名大学的教授,将精品课程置于网络之中完成资源共享,不论是哪个地方哪个学校的学生,只要登陆MOOC网站,就能随时观看教授们主讲的课程。我国高等学校也需要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挖掘和开发新媒体课堂,可以通过编制微课程、微视频、手机MOOC视频等,整合知识点,配合官微等公共平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新形势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有机会去了解别的高校,甚至国外其它高校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借鉴,合理运用,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抓住新媒体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切合点,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策略
建立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时下发展最快的新媒体形式。它以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及时性,远胜于线下活动。同时,微博微信以图文并茂,甚至带有音频和视频的方式,使得传播效果更加丰富和生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为各高校建立官方传播渠道,定期相关教学管理信息和公众活动信息,甚至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完成了官微、官博的建设工作。通过微博微信,制定明确的教学管理制度,并实时,随时监督,实现全面覆盖,信息畅通。同时,高校还应打造微信公共平台,因为它更加简约、直接,能够精准地推送信息,达到较强的传播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团队,让他们管理微博的原创部分,并做好信息过滤和舆论引导工作,这样官微和官博又呈现出一种青春活泼的语言风格,更加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通过新媒体,实现与教师、学生的日常互动目前很多的学生和教师也多习惯于使用多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管理者通过现代媒体平台,可以保持与教师、学生的无缝连接,传递信息和实现信息的反馈机制也更加容易。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一线信息,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拉近与师生间的距离。而对于老师之间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平台开展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高。实施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数据储存、查询、信息处理等功能,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做:
第一,建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无论是教务系统还是教师OA等,高等学校需要和企业一样,建立一个便于内部人员交流和沟通,便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查询和进行信息反馈的网络平台。在这个系统内,管理人员可以相关信息、公告,各部门列出各自的事务安排,对各班级、系、院的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而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可以管课、备课、提交教案、作业、答疑解惑、查询课表。学生登陆这个平台可以随时查询课表,提交作业,发表留言等。
第二,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必要的硬件设施投放也非常重要。学校应建立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电视、投影、音响等设备,打造真正的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氛围。配备电子书包、电子教材,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开展高等教育的相关工作。
第三,学校网站和BBS论坛建设。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校园网络建设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更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移动图书馆、网络课程、信息公共平台等,对内我们传递信息,互通有无,对外校园网则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对外界尤其是将要报考的学子来讲,官网是他们接触的第一印象。校园网应当具备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安全性等特征。为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对外塑造学校的形象品牌,展示校园风采。以人为本,做好新媒体与面授的两个课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是“教学”,多媒体技术给高校教学带来了电教化手段,而如今新媒体却带来了更新的思路,即建立课上课下两个课堂,除了面授以外,还可以以人为本,建立新媒体课堂,以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以MOOC为例,著名大学的教授,将精品课程置于网络之中完成资源共享,不论是哪个地方哪个学校的学生,只要登陆MOOC网站,就能随时观看教授们主讲的课程。我国高等学校也需要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挖掘和开发新媒体课堂,可以通过编制微课程、微视频、手机MOOC视频等,整合知识点,配合官微等公共平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新形势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有机会去了解别的高校,甚至国外其它高校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借鉴,合理运用,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抓住新媒体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切合点,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①雷树祥:《柔性管理:大学教学管理的新视角》,《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②赵忠旋:《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之路》,《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③余立:《大学管理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④邬志辉:《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这个学派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精神分析心理学
2.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科学方法的标准包括客观性、准确性和
A.可靠性
B.独特性
C.可检验性
D.系统性
3.学生正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这种心理活动称作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识注意
D.随意注意
4.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
A.对他人的觉知
B.对自身的觉知
C.对过去的觉知
D.对将来的觉知
5.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
A.刺激强度
B.神经冲动
C.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感受性
B.感觉阈限
C.适应现象
D.知觉规律
7.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其核心为
A.复述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8.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是
A.敏感性
B.灵活性
C.洞察性
D.再定义性
9.3~7岁儿童更多运用的思维种类是
A.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0.为了发现儿童的潜能,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通常采用的心理测验是
A.智力测验
B.性向测验
C.成就测验
D.水平测验
11.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2岁组的全部项目,他的比率智商是
A.100
B.110
C.120
D.140
12.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马斯洛称之为
A.匮乏动机
B.高级动机
C.成长动机
D.成就动机
13.关于情绪的功能,以下陈述不正确的是
A.情绪具有激励作用
B.情绪只影响心理健康,不影响生理健康
C.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
D.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低水平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操作效果
14.一个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其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5.在认知类型中,根据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而划分的认知风格类型是
A.冲动型与沉思型
B.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C.主动型与被动型
D.系列型与同时型
16.支配型的人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人成为好搭档,这反映出人际吸引中
A.接近性原则
B.相似性原则
C.互补性原则
D.熟悉性原则
17.下列哪种需要不属于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
C.尊重需要
D.情感需要
18.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认为挫折与攻击的关系是
A.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
B.攻击不一定是挫折的结果
C.挫折会引起多种可能的反应
D.挫折与攻击无关
19.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公正阶段的年龄是
A.8~12岁
B.12~14岁
C.8~10岁
D.10~12岁
20.人的感知觉发展最早的是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触觉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认知
22.随意注意
23.群体凝聚力
24.自我意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简述社会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26.简述功能固着性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27.简述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8.简述成就动机的特征。
29.简述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30.简述中年危机的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
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
3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复习策略来提高记忆的效果。
1.1关于学籍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手段不够完善
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对各自管辖的高等学校出台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基本相似,没有太多根本的差别。与学籍管理相关的转学、休学,转专业、考试制度、免修免考制度等当初制定时就没有考虑长远,由于各自学校有自己的特殊性,加强学籍管理管理制度的制定、措施力度不够,同时也存在有制度、措施不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存在。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相关管理规定都是上世纪制定的,已经无法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还有不少的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都是按照过去一贯的手工录入操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共享和保密,相当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成人学生对成教发展的需要。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都包括如招生录取、新生缴费注册、教学计划制定、学生花名册的制表、面授通知书的制定、学生成绩登记表等各类有关学籍的管理,计算机管理只是停留简单的EXCEL表格的录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仍旧是手工填写表格,更谈不上采用网络管理都是单机管理,主要是受管理软件的开发者或者是设备经费投入不到位所造成的,因为开放适合各自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软件,不是所有开发都了解学籍管理,他们只是计算机高手,编程高手,但是对学籍管理还需要我们多与他们交流,在工作中不停改进和磨合。由于经费的不足,许多软件开发商就为了经济效益随便复制修改一下其他院校的学籍管理软件,这也是制约学籍管理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1.2对成人学籍管理认知度不够
随着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巨大,但是很大一部分成人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固有的思想上,依然把它当作是普通高等教育附属品,况且有相当一部分主管成人教育工作的上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把它仅仅作为是创收的渠道之一。在本位思考上不够重视和认知定位不准确,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成人教育是怎么回事,是为谁服务的,如何服务好,更不能认识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在继续教育管理中重要地位,所以对学籍的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科学化也没有当作紧要任务来做。目前很多高等下学校只重视主办院校的学籍管理,由于缺乏互联网技术投入,对函授教学点学籍管理疏于管理;认为只要在校生才需要学籍管理,毕业生就不需要学籍管理了,殊不知多少结业生由于成人的特殊流动性等原因,弹性学制加长学习时间,结业后的学籍管理工作量更大,难度更多;更有大多数管理人员把学籍管理简单的归结为是把学生成绩和学生的纸质档案管理规整好就行了,而对相关学籍资料的计算机录入、整理和上报档案馆工作则管理的疏松得多。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都没有将学生毕业后的学籍工作做好做细,管理者认为,这届学习时间到了,就草草将学生的档案和成绩交到档案馆就了事了。毕业后的学籍管理不仅仅是学籍资料的归档保存问题,同时还应包括对学生毕业(结业)后状态,延读原因、补考信息等一系列细致复杂的工作进行收集信息、整理和归档。
1.3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得不到学校重视
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不是一项单一的简单工作而是一个兼有多种学科和多种职能交织在一起系统工程,它有很强的技术性、研究性,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原则性和计划性是它的必备技能。我国每年要为成人高等教育出台许多相应的政策,其目的都是为提高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的质量,这样我们就必须紧紧围绕现实政策,能够拥有创新,将传统的不合时宜的学籍管理逐步过渡到科学、高效、先进的管理观念和理念引进学籍管理这个系统中来。现实中,一部分高等学校特别是一些专科高校都没有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放到工作重点,学籍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一会做办公室工作,一会兼着教务工作,总体学籍管理人员学历水平偏低,更谈不上专业结构合不合理,同时随着近几年大量扩招,管理人员的名额大有不足。尤其是随着高等学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和学分制的改革实施,组建和成立一批年轻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十分必要。我们要建立这只队伍,首先要有合理的科学的能力强的人才团队,加大高学历的学籍管理人才补充,调整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多引进信息化和计算机人员等各专业方面的特长人才,注重培养人员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敬业精神,让好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学籍管理工作中来。对管理人员的继续培训教育是学籍管理中重中之重的工作,过去我们继续教育学籍管理人员都是些边缘的、学历很低的人员,高校职工家属,子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很多。每年许多高校表面上也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其实根本没有重视没有做好,即使是培训也是出于一种形式,大家做到一起聊天,参观,甚至一些培训去的是主管领导,干事的一个都没有去培训,所以培训根本没有达到任何目的。
2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的思考
2.1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现在执行的学籍管理规定还是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沿用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对其进行修订,由于不是为成教学生量身定做的,都是克隆普通高等教育的,在培养计划上存在很多缺陷,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高等学校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当合理的修订学籍管理制度,要始终带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各高等院校成教学院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和成人的毕业需求,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聘请相关的成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以学生意见为基础,结合企业现状,形成一套、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都需要重新修改和制定,使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日趋健全和完善。例如在学生刚进时,我们未来完善注册管理,由于成人学生的流动性和工学矛盾的特殊性,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注册和缴费期限作出适当的调整,改变过去开学务必几天内注册否则取消学籍的规定;在考务管理这个环节中,过去考试就是以闭卷形式,我们在对成人学生的特点进过分析后发现,成人学生注重的是实践,多考虑市场的因素,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考试形式可以可以采取大作业形式或者计算机进行网上答卷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而不应是停留在传统的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上。
2.2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创新科技型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和“适销对路型人才”为目标,就是要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为轴心来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一切都要围绕着轴心来来开展工作,因为学籍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个学校学籍管理质量的好坏,成人学生的认同感多少、管理有没有个性将直接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学籍管理终极目标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成人学生的要求,企业的要求融入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中来,学籍管理配合将这一措施更好的落实。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用制度去将学籍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部分做好。
2.3学籍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化
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对人才要求提出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首先在高等数学的教授中具有创新的讲授理念和创新的内容,才能培养大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增进创新的理念,增长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潜在的教育效果,不会一蹴而就。因此,从创新教育的内涵来理解,创新也是一种发现、发明,发现与现有事物不同的新事物,把自己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1]
2.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2.1理论教学中辅以应用知识和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材料,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取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指出数学与现实世界存在广泛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面向专业需求是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具体表现,不同的专业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主动配合专业技术教学,在内容上和教学衔接上满足专业技术教学的需要,渗透专业气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描绘静态或动态的图形和图象,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可以将难以用语言描述、难以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简洁,为学生呈现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经验背景。[2]
2.2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实行同步授课、目标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适其所、各获其益,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大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想象和思维能力、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也是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认知基础和情意水平方面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若对所有的学生都做同样的要求,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感到所学内容难以接受,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感到内容偏少、知识面窄的情况。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一定的弹性,注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需求,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搭建平台、拓展空间。
2.3重发展性的教学方法
①改革考试目的,既考核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将书本知识与真实任务相结合,以此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
②改变考试方法,做到形式多样,能力考试与综合考试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
③用全面发展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将考试和其它评价方法相结合,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4网站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网站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网站是一个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展示高等数学与各专业的联系以及各种教学素材(教案、习题等),还可以增加师生交流区,供学生和教师交流心得。教学网站还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通过超级链接向外延伸,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任何一种教学风格、教学技能、教学特点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充分展示,这种图文并茂、声像俱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自己的教学构想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3]
3.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3.1丰富教学形式,加大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本课程内容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一方面有利于高等数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由于高等数学各知识点之间关系紧密,只要能懂关键的一点,与之相关的知识也都懂了。教师可以先讲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之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比如对定积分、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与思索,既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3培养学生质疑的品质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探索
高校教育教学档案对于高校工作与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探寻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探索方式和手段,往往是高校教育教学档案管理高效化、科学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高校未来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从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入手,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一、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而言,主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价值,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无论制作和保存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金钱,而且保存难度较大,与当前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而信息化网络的出现是技术革新的主要体现,也是目前时展以及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二,档案价值,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档案管理而言,传统管理往往只能保存有价值的文字信息,因而档案本身的价值有限。而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则可以根据档案资料的应用,选择更多科学的保存方式,如以多媒体资源(包含文字、例图、声音、视频等等),而且信息化系统能够将档案存放在计算机或者网络中,从而保证档案调用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也能保证管理的灵活性,即管理人员可以对档案进行修改、删除以及添加等各种操作,同时还能够预览档案的具体内容。其三,服务价值,对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而言,构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价值还体现在服务方面,因为信息系统本身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和功能性,能够充分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的范围以及质量,而且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区分及存放,从而方便用户检索查询,这也间接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效果与服务价值。
二、加大数字及网络技术的普及
就目前而言,无论对何种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都仅仅是基于管理方法进行改变,而要改变管理的渠道,让其能够符合高校对教育档案的管理与运用需求,则需要首先构建完整的教育与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突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以及社会化,而且需要在系统构建过程中加大数字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即让数字与网络技术进行融合,保证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性,从而为未来改革与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当前时代背景下,云存储具有高效性、科学性的优势,而且相对于计算机储存而言,其能够实现数据的网络传输和共享,保证档案信息运用具有更广的覆盖面和运用面。
三、发挥管理系统的扩展运用
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而言,要实现系统完整的系统功能以及广泛运用,则需要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强化两种基础功能的实现:其一,具有优秀的泛用性,因为在一般档案管理方面,往往需要涉及多类不同种类的档案,虽然教育教学档案只是在某一范畴内,但是依然可以划分为多种档案类型,因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要体现出更多功能与拓展,则需要保证系统本身应当具有优秀的泛用性,即能够满足各类档案的特征以及管理要求,进而进行高效性、秩序性以及科学性的管理。其二,具备明显的拓展性,因为档案管理的方式都是多数用户的最终需求体现,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也不例外。而且多数用户的需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跟随时代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因而具有不定性,而对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而言,要适应各类用户的不同功能需求,则需要其在设计时加入相应的拓展,而且需要保证系统本身的易控性,进而能够进行不同功能的拓展,甚至可以实现一些人性化的、科学性的功能,让档案管理体现出更多高效性与针对性。
四、提升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档案本身属于一种数据,很多档案内容都是较为隐蔽的,而且具有更高的价值。而且虽然信息化管理档案不会出现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损坏、受潮、缺失等问题,但是信息网络的随机性也决定其不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因而对于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而言,则需要考虑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而要提升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同时构建科学制度规则,保证档案信息系统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二,强化档案信息管理操作的标准化,特别是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流程,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避免出现信息泄露、信息失实等问题。其三,重视备份,对于一些重要的档案,需要进行备份,同时进行定期备份更新,以避免信息管理系统问题导致档案数据出现错误、缺失。
五、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化,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档案管理而言,往往会涉及多个方面的档案信息,更需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分类存放功能,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晶,潘岩.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改善及安全强化[J].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3,12(12):54-56..
[2]王萍.ASP技术在学院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2015,04(04):136-138.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学 现代教育 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 教育途径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
目前,多数的高职院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式的课程,对教材的选用也没有针对性,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较多,实用性较差,极大地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让高职院校在意识上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要明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其次是要组织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以此来保证对学生进行因需施教,使心理教育课真正发挥其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中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的双重身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多需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防治。第一级预防网络是由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与其下设的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组成。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下设的指导中心,由有专业心理辅导知识的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对统筹规划好的工作进行具体的实施落实。第二级是在学校的各系建立心理辅导站,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级是在学生当中成立心理协会,在每个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然后由学生会设立的心理部进行统一管理。学校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起到桥梁作用,及时的发现并反映本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抓好入学的心理教育工作
高职生虽然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高职生在入学之初会产生一种自卑失落的心理。因此,做好入学心理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加强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拼搏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种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成长。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教育之中拥有特定的地位与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更要营造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好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张扬自我个性、释放内心的激情、满足自我精神需求提供一个平台,以此来减轻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紧张,营造一个轻松、积极地校园氛围,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高职院校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磨炼自我、完善自我、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强毅力、竞争意识、互助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高职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状态。
六、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绪、情感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消极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成分,所以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要关心和满足学生在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合理需要,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地理解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避免因个人不恰当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学生精力旺盛,如果不善于引导,过剩的精力就容易释放到有害的方面去。要加强高职学生意志的锻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具体行为习惯和一点一滴抓起,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某些高职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性格如抑郁、多疑、善嫉、孤傲、粗暴、胆怯等,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热情机智地引导他们,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不良心理也就会得到预防和克服。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积极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高职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为输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郑海涛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辽宁高职学报,2005(6)
张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5)
张艳 建立有效的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高职论丛,2007(9)
一、重构法学课程体系
要转变法律教育的传统模式,法学专业必须对其课程体系加以重新设置,因为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建立在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上。在重构课程体系中需要注意的是,法?W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应当相互融合,二者之间起到相互渗透和补充的作用,特别是法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应当充分凸显出来,以有效实现改革课程体系的目的。比如可以在法律文化教育课程,以及法学专业教育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并在其学分体系和教学计划中有效融入,确保课程体系的立体化和多元化,包括法学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以及公共基础课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等,以在深度培养法律人才的过程中,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重点培养项目,在其课程体系中,需要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效突出,包括第一、二课堂实践中,可以在学时计划中逐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通过实践量的递增,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以培养。比如第一课堂实践课,其主要指法学课程的实践,它的实践课程应当有效符合法学理论课的教学原则,以通过综合实训和专业实验两个阶段,集中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学理论。第二课堂实践主要指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绝大程度延伸和扩展了第一课堂实践,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加以培养,教学内容则应当以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为主,实现该专业学生的全面性发展,特别是在创新、科研和创业发展方面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法学专业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在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法学专业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一年走上社会的高校毕业生高达700多万,但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却相对不足,其中能够在对口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为50%左右,大学生创业比例仅为1%左右。而要提高法学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其也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比如模拟实践、创新创业讲座、大赛等活动的举办,其都能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创业知识,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法学教育相比于其他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是法学实践课程的基本目标,这也是一直以来法学专业实践活动效率较低的原因,因为大多数法科学生接受的都是理论性、系统性的教学内容,比较欠缺实践意识和能力,而在市场发展的创新背景下,法学专业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法学教育要改善这种教学瓶颈,必须在法学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将相关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以展开,并将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储备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将法学的知识知识进一步巩固,还能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加以锻炼,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
当前,高校应注重实验班项目教学团队的打造,明确法学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聘请校外实务部门的高级检察官、高级法官、公司高管等进行实地教学,以提高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效性。所以,法学教育要实现改革,创新思维的提高是基本前提,其首先需要将培养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并在专业实践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知识,比如在案例讨论、见习实习、法律诊所和模式法庭等课程中,教师都需要对其教学环节进行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新思维和能力。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要全程贯穿整个法学培养体系中,避免形式化和片面化的教育方式。通常情况下,法学专业学生最理想的就业目标有几个,第一是律师事务所;第二是法院;第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第四是检察院等,但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学生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意识,因为社会的就业岗位是远远不够每年大量的毕业生,这也让大学生创业成为当前社会最为热门的话题,更是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社会发展现状和自己的专业优势是法学专业需要认清的,并以自己的发展意向和兴趣爱好制定一个可行性较大的目标,以在创新创业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各方面学习能力加以培养,继而快速掌握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技术、信息和知识,以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
关键词:学籍管理;成人教育;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17301
1 当前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现状
1.1 关于学籍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手段不够完善
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对各自管辖的高等学校出台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基本相似,没有太多根本的差别。与学籍管理相关的转学、休学,转专业、考试制度、免修免考制度等当初制定时就没有考虑长远,由于各自学校有自己的特殊性,加强学籍管理管理制度的制定、措施力度不够,同时也存在有制度、措施不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存在。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相关管理规定都是上世纪制定的,已经无法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还有不少的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都是按照过去一贯的手工录入操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共享和保密,相当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成人学生对成教发展的需要。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都包括如招生录取、新生缴费注册、教学计划制定、学生花名册的制表、面授通知书的制定、学生成绩登记表等各类有关学籍的管理,计算机管理只是停留简单的EXCEL表格的录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仍旧是手工填写表格,更谈不上采用网络管理都是单机管理,主要是受管理软件的开发者或者是设备经费投入不到位所造成的,因为开放适合各自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软件,不是所有开发都了解学籍管理,他们只是计算机高手,编程高手,但是对学籍管理还需要我们多与他们交流,在工作中不停改进和磨合。由于经费的不足,许多软件开发商就为了经济效益随便复制修改一下其他院校的学籍管理软件,这也是制约学籍管理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1.2 对成人学籍管理认知度不够
随着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巨大,但是很大一部分成人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固有的思想上,依然把它当作是普通高等教育附属品,况且有相当一部分主管成人教育工作的上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把它仅仅作为是创收的渠道之一。在本位思考上不够重视和认知定位不准确,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成人教育是怎么回事,是为谁服务的,如何服务好,更不能认识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在继续教育管理中重要地位,所以对学籍的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科学化也没有当作紧要任务来做。目前很多高等下学校只重视主办院校的学籍管理,由于缺乏互联网技术投入,对函授教学点学籍管理疏于管理;认为只要在校生才需要学籍管理,毕业生就不需要学籍管理了,殊不知多少结业生由于成人的特殊流动性等原因,弹性学制加长学习时间,结业后的学籍管理工作量更大,难度更多;更有大多数管理人员把学籍管理简单的归结为是把学生成绩和学生的纸质档案管理规整好就行了,而对相关学籍资料的计算机录入、整理和上报档案馆工作则管理的疏松得多。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都没有将学生毕业后的学籍工作做好做细,管理者认为,这届学习时间到了,就草草将学生的档案和成绩交到档案馆就了事了。毕业后的学籍管理不仅仅是学籍资料的归档保存问题,同时还应包括对学生毕业(结业)后状态,延读原因、补考信息等一系列细致复杂的工作进行收集信息、整理和归档。
1.3 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得不到学校重视
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不是一项单一的简单工作而是一个兼有多种学科和多种职能交织在一起系统工程,它有很强的技术性、研究性,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原则性和计划性是它的必备技能。我国每年要为成人高等教育出台许多相应的政策,其目的都是为提高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的质量,这样我们就必须紧紧围绕现实政策,能够拥有创新,将传统的不合时宜的学籍管理逐步过渡到科学、高效、先进的管理观念和理念引进学籍管理这个系统中来。现实中,一部分高等学校特别是一些专科高校都没有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放到工作重点,学籍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一会做办公室工作,一会兼着教务工作,总体学籍管理人员学历水平偏低,更谈不上专业结构合不合理,同时随着近几年大量扩招,管理人员的名额大有不足。尤其是随着高等学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和学分制的改革实施,组建和成立一批年轻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十分必要。我们要建立这只队伍,首先要有合理的科学的能力强的人才团队,加大高学历的学籍管理人才补充,调整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多引进信息化和计算机人员等各专业方面的特长人才,注重培养人员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敬业精神,让好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学籍管理工作中来。对管理人员的继续培训教育是学籍管理中重中之重的工作,过去我们继续教育学籍管理人员都是些边缘的、学历很低的人员,高校职工家属,子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很多。每年许多高校表面上也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其实根本没有重视没有做好,即使是培训也是出于一种形式,大家做到一起聊天,参观,甚至一些培训去的是主管领导,干事的一个都没有去培训,所以培训根本没有达到任何目的。
2 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的思考
2.1 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现在执行的学籍管理规定还是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沿用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对其进行修订,由于不是为成教学生量身定做的,都是克隆普通高等教育的,在培养计划上存在很多缺陷,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高等学校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当合理的修订学籍管理制度,要始终带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各高等院校成教学院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和成人的毕业需求,按照自身实际情况,聘请相关的成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以学生意见为基础,结合企业现状,形成一套、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都需要重新修改和制定,使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日趋健全和完善。例如在学生刚进时,我们未来完善注册管理,由于成人学生的流动性和工学矛盾的特殊性,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注册和缴费期限作出适当的调整,改变过去开学务必几天内注册否则取消学籍的规定;在考务管理这个环节中,过去考试就是以闭卷形式,我们在对成人学生的特点进过分析后发现,成人学生注重的是实践,多考虑市场的因素,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考试形式可以可以采取大作业形式或者计算机进行网上答卷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而不应是停留在传统的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上。
2.2 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创新科技型人才”“应用复合型人才”和“适销对路型人才”为目标,就是要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为轴心来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一切都要围绕着轴心来来开展工作,因为学籍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个学校学籍管理质量的好坏,成人学生的认同感多少、管理有没有个性将直接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学籍管理终极目标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成人学生的要求,企业的要求融入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中来,学籍管理配合将这一措施更好的落实。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用制度去将学籍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部分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