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7 10:24:04
导语:在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联合疫苗接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系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当其发展为肺气肿之后病变进入不可逆阶段,且呈进行性加重,因而对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其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治疗效果又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如何预防COPD的急性发作,减少患者的就诊机率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卫校附属医院COPD住院患者进行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及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追踪随访观察,分析疫苗接种对COPD患者防治的效果,用于指导临床对COPD的防治。现就作者的追踪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自愿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共84例,其中男65例,女19例,年龄58~79岁,平均(67±7)岁,并对其进行肺功能检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判定的诊断标准[1]。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联合疫苗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59~79岁,平均(66±5)岁;流感疫苗组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58~76岁,平均(65±6)岁;对照组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58~75岁,平均(67±6)岁。3组受试人员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解痉平喘,化痰止咳,抗菌消炎等对症治疗;流感疫苗组除作上述常规治疗外,并且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2周左右常规三角肌注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0.5 ml/次;联合疫苗组在流感疫苗组的基础上于观察期开始时肌肉注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菌0.5 ml/次。在观察期间,3组患者同时进行康复锻炼(如步行,骑车,呼吸锻炼等),吸烟患者劝其戒烟。
1.3 观察项目 对三组受试者每2周随访一次,连续追踪2年,询问患者随访期间的咳嗽,咳痰,气喘情况,作出临床评价,并登记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天数,住院次数和天数及再次发作的相距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间急性发作情况见表1。三组间的急性发作次数,发作天数,发作间隔时间进行对比,经t检验,P
3组急性发作情况比较
例数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天数(d)发作间距(d)
联合疫苗组2868206220±80
流感疫苗组2895415170±65
对照组282541872110±70
2.2 3组间住院情况及死亡情况见表2。随访期间如患者急性发作经门诊治疗无效,收入住院治疗。3组间的住院次数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经t检验P
作者单位:466000河南省周口卫校附属医院(韩性运);
周口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韩丽丽)
随访过程中,联合疫苗组死亡0例;流感疫苗组死亡1例,死亡率3.57%,为COPD急性发作致呼吸衰竭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死亡率14.28%,其中3例为急性发作致呼吸衰竭死亡,另1例同时合并有心力衰竭死亡。前两组与对照组死亡率比较,P
三组住院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
例数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d)死亡人数死亡率(%)
联合疫苗组28227±500
流感疫苗组283411±613.57
对照组288117±7414.28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关文献报道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8.2%[2],且具有逐年增加趋势。COPD常在秋冬季因感染流感病毒并发肺炎球菌感染而导致急性发作,而且近年来对耐药性肺炎球菌的蔓延使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应用疫苗接种预防COPD的急性发作尤为重要,不但能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天数、延长发作间隔时间,降低死亡率,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是在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制备而成,副反应更低,并保持相对较高的免疫原性。接种该疫苗后,能迅速在人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两周内产生效果,持续约1年左右,因此需每年注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含有高纯度23种最广泛流行及最具侵入性的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接种此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可持续5年之久,使患者产生被动免疫,防治链球菌感染,从而减少COPD的复发,并使感染易于控制,达到防治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COPD患者两种疫苗联合接种及流感疫苗单独接种与对照组比较,COPD的急性发作次数、天数、发作间距、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疫苗组防治作用更加明显。在联合疫苗组与流感疫苗组之间除死亡率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作者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及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联合接种比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单独接种,更能有效控制COPD的急性发作,延长发作间距,减少入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参 考 文 献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通过开展“三病”的筛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二)具体目标
1.以乡镇为单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率分别≥8%、1.5%,社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压率≥95%;患者规范管理率均≥60%;服药率≥60%;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95%、健康知识知晓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2‰,规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
2.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综合防治组织机构,对每位“三病”患者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个性化干预治疗方案,实现档案动态信息化。
3.对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实行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免费配送治疗。
4.建立完善“三病”综合防治长效运转机制。
二、实施步骤
(一)调研访谈,摸清基数(3月1日至3月31日)
1.组织调研组走镇下村,深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群众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2.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数量及分布。
3.召开“三病”防治专家技术论证会,确定治疗方案及年经费数额。
(二)完善组织,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县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治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2.卫生部门建立专家指导组(邀请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参与)、质量控制组、宣传报道组、检查督导组等小组。
3.组建14支诊疗团队。每支诊疗团队由市级心脑血管临床专家、内分泌临床专家各1名,县级相应临床医生各1-2名组成,疾控人员、责任医生、联络员全程参与。同时,组建1-2支精神病临床专家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
4.组织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综合防治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工作职责。
(三)广泛动员,全员参与(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开全县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建立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运转机制。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四)落实措施,精细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购配置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及血糖测量仪、试剂等物资。
2.建立县“三病”信息管理平台,分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扩大发现“三病”患者人群,对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诊疗团队进行复诊核查,开具个性化健康处方。
3.社区责任医生对现场复诊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对象根据新的分级管理规定,规范开展定期随访工作,并及时将每次随访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4.专家指导组开展巡回指导、随访质量控制、患者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指导等。
5.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6.通过讲座、健康俱乐部、走村入户宣传等健康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非药物干预。
三、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病”综合防治项目是惠及我县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几年的卫生重点工作,各单位务必提高认识,按照县政府《关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县公共卫生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项目正常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县发改局: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督促落实,确保乡镇卫生服务站建设适应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县公安局:重点掌握辖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把加强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落实日常监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会同民政局等部门做好流散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的处置工作。
县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将慢性病、精神病困难户纳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组织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使病人通过生产自救,改善生活质量。
县财政局:负责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财政投入机制,及时落实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卫生部门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县人劳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强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扩大队伍规模;研究解决提高城镇参保人员的慢性病、重点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或提供就业条件和场所。
县卫生局: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提高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开展项目培训、指导;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公示及奖惩等制度。
县残联: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提高康复质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县慈善总会: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实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性精神残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三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三病”患者的筛选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健全并规范公共卫生专干和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加强对村社区的督导,强化组织、宣传和指导,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确保实效
1.定期组织对各乡镇项目实施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控制,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工作质量。
最近几年年,我国积极调整疾病控制策略,将一直以临床问题看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以控制。全国各示范点均通过社区诊断确定了本社区最主要的慢性病问题及其危险因素,并据此进行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则,展开健康教育与危险因素干预,开展了大量健康促进活动。
为了启动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探索适合我市的社区慢性病防治模式,市疾控中心根据卫生部及省疾控中心的要求精神,计划在200*逐步开展以家庭为中心,以居民健康促进为目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慢性病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作。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我市于1993年对**市城区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一类地区水平。为此,我市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切实加强高血压调查工作,从而为我市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目的
掌握我市高血压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订综合防治措施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内容
内容:调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吸烟、饮酒、膳食、体育活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和健康意识等。
四、方法
调研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入户询问的方式,对调查对象均事先进行了宣传和组织,调查表格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统一发放。调查人员均事先集中培训,采用逐户面访、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电话调查等方式。
调查对象:血压测量采用经计量校正过的台式水银血压计,并且采用WHO的最新诊断标准:即以收缩压(SBP)≥18.6kPa及或舒张压(DBP)≥12kPa(或者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确诊为高血压。慢性病的诊断以患者曾就诊医院的诊断及患者自述为主
质量控制:开展正式调查前必须进行预调查,评估调查方案,在调查中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全人群健康教育:利用“世界无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使用健康教育课、宣传巡回展、健康教育专栏、分发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持续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五、调研工作进度和目标
200*年1月-200*年2月,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发动和卫生教育工作;
200*年3-200*年5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成15岁以上人群约2万人的高血压基线调查;
200*年6月-200*年8月,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建档、随访和健康行为指导;
200*年8月-200*年10月,完成调查项目评价工作,包括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六、调研工作要求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如下几项工作:
⑴全市高血压调查的技术指导;
⑵对各生理实测和生化实验数据进行核实;
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反馈等工作。
七、经费预算
市疾控中心自筹一部分资金,同时申请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经费估算总额为15万元。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为主的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为目前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将疾病预防的重点落实到社区,成为慢性病防治最好的平台。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东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常住居民,以高血压,糖尿病人为主,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40岁——86岁,高血压117例,糖尿病83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通过门诊、社区巡诊、入户随访等方式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水平进行评估。针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2.2 具体措施
2.2.1以横幅、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进行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医疗氛围。定期到社区,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慢性病人群,进行简单的健康体检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咨询。
2.2.2定期在医院和社区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课,讲完课,进行答疑,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进行知识测试,内容应通俗易懂。
2.2.3定期组织专题沙龙,邀请慢性病人群和社区居民参与,将营养饮食,疾病防治,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知识传播给群众。
2.2.4 定期进行随访,积极解答健康咨询问题,指导健康行为,巩固健康教育效果。
3 体会
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占据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范围内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约占12%(国外约占8%)。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管辖社区健康人群的慢性病预防工作。对慢性病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社区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的干预、体现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有效合作,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从而提高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7):669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管理;知信行
1980年上海市10万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1.01%,1998年上海市糖尿病抽样调查结果为4.16%,2006年上海市糖尿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8.6%(标化率6.2%)[1]。上海市糖尿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且糖尿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危险因素[2],因此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社区已开展了广泛的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为掌握本社区在管理糖尿患者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治疗依从性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009年10月,我们对本社区在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知信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本社区6个居委已明确诊断且在进行糖尿病慢性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158人,发放调查表158份,收回有效调查表151份,有效率为95.6%。
1.2 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糖尿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由接受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疾病的知晓程度、疾病相关态度行为3方面24项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将调查数据录入,应用SPSS 11.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例,%)
内容类别例数构成比
性别男5637.1
女9562.9
年龄35~59岁4831.8
60岁以上10368.2
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3422.5
初中及高中9764.0
大专及以上206.5
病程0~4年126.6
5~9年2717.9
10年以上11475.5
伴随其他慢性病者有14797.4
无42.6
家族史有6241.1
无8958.9
2.2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见表2),调查对象对于糖尿病的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对五驾马车和血糖控制标准、重要性更缺乏了解。
表2
调查对象的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例,%)
内容人数构成比
关注糖尿病防治知识11374.8
糖尿病的易患因素(2个以上)6744.4
五驾马车106.6
血糖的重要性5536.4
血糖控制的标准4630.5
饮食控制(控油、盐、糖)6140.4
糖尿病并发症(2个以上)8153.6
2.3 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见表3),调查对象对于药物和运动的治疗比较重视的,而定期体检和自我调整降糖药只占26.5%和29.8%。
表3
调查对象的相关健康行为情况(例,%)
内容人数构成比
运动情况(平均每天持续半小时以上)10972.2
喜食偏油、偏盐的食品8053.0
患病后乐观8254.3
定期体检4026.5
按时应用降糖药11878.1
能自行调整降糖药4529.8
能参加半数以上糖尿病培训8757.6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74.8%的调查对象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关注,53.6%的人对糖尿病并发症也有着一定的认识,72.2%的人能够坚持每天半小时以上的运动,说明糖尿病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在健教和督促患者治疗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且对身体健康的需求还有比较强烈愿望;相反只有36.4%的人群认为监测血糖很重要,30.5%知道血糖控制的标准,26.5%能够动态监测糖尿病相关指标,能自行根据血糖值来调整降糖药的用量者占29.8%,尤其是五驾马车的知晓率只占6.6%,可见,目前该调查人群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规范治疗的知晓率、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仍有较大的差距。
造成的原因可能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技术服务,要求社区医护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足够的科学的防治知识及服务,这方面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和医院关系[3]。目前基层单位缺乏一支真正能承担社区糖尿病防治任务的队伍,部分临床医生对糖尿病的综合防治认识不够,一味地强调药物治疗,忽略了糖尿病知识的宣教、运动疗法、饮食调整及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而参与糖尿病管理的公卫医生虽接受了多次糖尿病操作《指南》的培训,但接受系统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较少,并且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给与患者有效的指导,因此,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上,应该体现医生、公卫人员分工合作管理的“团队式”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医务人员系统、规范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技能培训,并将此列入业务考核。
糖尿病调查人群老年人偏多,文化程度较低,病程长,多数同时合并有其他慢性病,可能导致①生理、心理上的负担,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满不在乎、过分强化,妨碍遵医行为,影响糖尿病治疗;②经济负担,这里有97.4%的调查对象伴随其他慢性病,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也会影响其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③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导致对知识更新的接受能力差;④其他如行动不便,家庭因素等。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入人心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是必要的,同时针对有实际困难的患者提供上门抽血结合定时提醒,鼓励家庭支持,我社区2008年始试点慢性病关爱家园,进行糖尿病专家诊疗以及心理咨询专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且通过糖尿病的群组活动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相互沟通等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措施,提高社区糖尿病知识普及率和知晓率,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及可防、可治性,认识到糖尿病防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糖尿病控制率。
专家指出,糖尿病教育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开支,同时能改善代谢控制[4]。研究数据显示,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降低了1/3,而死亡率则降低了50%。国外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可使糖尿病并发症危险性下降21%[5]。严格规范的糖尿病治疗才是硬道理。
总之,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非传染性终身疾病,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以此为基线调查,进一步加强纵向研究,逐渐改变以往的“重治轻防”观念,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糖尿病防治专业队伍,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探索更行为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李锐,施亮,黎衍云.糖尿病社区防治及管理模式的设想与实施.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53-1255.
[2] 向红丁.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分型及防治原则. 继续医学教育,2005,19(1):28-29.
[3] 熊建菁,贾健,章昱,等. 上海市闸北区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调查. 社区卫生保健,2007,6(4):267-270.
“地方虽小,但是办的事情很重要”,这是我在体验的两天中最大的感受。在全科诊疗岗位体验,和卫生服务站内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跟随全科医师坐诊,开展全科诊疗活动,测血压、测血糖、记录健康档案,了解慢性病管理知识、体验“知己健康管理”,跟随中医医师体验中医药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并观摩针灸、拔罐、理疗治疗等过程,还同社区医护人员进社区入户体验出诊服务。
体验中我注意到社区就诊的患者一般以老年人居多,因此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就尤为重要。为了探索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综合防治模式,更好地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节省医疗费用,北京市卫生局与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在社区推行“慢病知己”健康管理。在我体验的陶然亭姚家井卫生服务站和广外白菜湾卫生服务站都已经开展了多期的“知己健康管理活动”。“知己健康管理”是一种对慢性病的管理模式,它利用慢性病知己能量检测仪对患者的能量摄入与消耗进行监测,每周由所在的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评估,从病患的食物摄取量和运动消耗量通过系统进行对比,合理地制定出慢性病防治中饮食运动方案,让社区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病情。
在与社区医务工作者一同整理健康档案时,广外白菜湾卫生服务站的李站长讲解了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慢性病管理的一个有效措施。社区医生通过档案对社区内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级分层的管理,对于高危人群可以更好地开展随访治疗,这样也有助于对社区居民开展实时健康管理和定期评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广外白菜湾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利用患者输液空闲的这段时间对患者进行医学健康知识的宣传,受到患者的热烈欢迎。
慢性病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做好慢性病管理不仅是医疗难题,也是一个社会难题,解决这个难题只有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全面、体贴的全程服务。这是在体验后我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关键词 超声监视 宫腔内残留物 清除术
资料与方法
本文38例均为我院2004~2006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9~36岁,其中门诊25例,住院13例。25例门诊病人中15例为药流后1个月,阴道少量出血。另有5例早孕人流后1个月,阴道出血不断。5例在外院B超检查发现宫腔残留物,但清宫未刮出东西,经我院B超检查,3例为纵隔子宫,2例为双角子宫,均在一侧宫腔内发现残留物。13例住院病人中8例为足月妊娠,其中6例经阴道顺产,2例为剖宫产后,均在产后2~3周内。另有5例为中期妊娠引产后25~33天,阴道出血不断。38例病人中29例有下腹坠痛,9例无腹痛。2例中期引产后大出血,其余均为阴道少量淋漓不断出血。
仪器与方法:所用仪器为ALOKA-210DX便携式超声诊断仪,探头为3.5MHz电子线阵探头。若病人来不及或不能充盈膀胱时,可在B超监视下,将温热生理盐水用导尿管经尿道注入膀胱,直至适宜B超检查为止。病人充盈膀胱不可过量,应比平时检查稍少为宜,这是因为:①膀胱充盈稍少时,此时虽不能覆盖宫底,但随着手术开始将宫颈向下牵拉,宫底即可被膀胱覆盖;②如果术前膀胱充盈正好或过量,术中可能因病人不能忍受膀胱过度充盈而暂时中止手术,可再次给病人插入导尿管在超声监视下适量排液直至符合手术要求;③膀胱充盈过量可给妇科医生的手术操作带来不便。
手术开始前先经B超测量子宫大小,残留物的多少、部位及回声情况,尤其要注意残留物有无植入子宫肌层。然后由术者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在超声监视下,在耻骨联合上做纵横扫查,指导清宫。清宫过程中,探头位置可灵活多切面扫查,或应术者要求变换探头位置,以引导术者将残留物清除彻底,术后再次测量子宫大小,对比子宫收缩情况。视情况需要可嘱病人1周或来月经后复查B超,了解清宫是否彻底。
结 果
本组38例宫腔内残留物中,子宫均不同程度增大,尤以子宫前后径增大较明显,使整个子宫形态饱满。子宫增大与残留物量呈正比,与残留时间呈反比。声像图改变依残留物内容及时间不同而大相径庭。残留物较小的不足1.0cm,较多者可充满宫腔。残留物位置居两宫角者5例,位于子宫下段4例,宫颈管内2例,宫底部6例,其余21例均位于宫腔中部。
38例均在超声监视下进行钳刮清宫术,均1次完成,清宫时间最长者为残留物在两宫角部,约20分钟,时间最短为残留物在子宫下段及宫颈管内,5~8分钟即可完成。清宫彻底的标准为宫腔内强回声消失,宫腔线呈较明亮的带状回声。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检查,证实胎盘组织及凝血块残留9例,胎盘组织及胎膜残留7例,蜕膜及胎盘组织残留6例,血凝块机化9例,退变蜕膜及退变绒毛残留7例。
讨 论
传统清宫手术前,术者都是先用探杆探测宫腔深度,并与术后宫腔深度作对比,以了解子宫大小的变化[1]。通过B超检查发现,在前倾和后倒的子宫中,探杆探测到“子宫底肌壁”,实际上是宫体肌壁的一部分,探测到的数据,并没有反映宫腔的真实深度。而B超不受子宫位置的影响,它反映出的子宫形态和大小变化,更能真实的反映子宫的实际大小和变化。
至于膀胱充盈度的掌握,只要能清晰显示子宫形态即可,不可充盈过多,否则术中病人不适感明显,也增加了医生的操作困难。
超声监视下宫腔内残留物清除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清晰显示子宫大小以及残留物的位置和范围。由于手术过程是在近似直视下操作,可监视手术全过程,因而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方法是产后,或引、流产后治疗胎物残留的有效手段[2]。
参考文献
1 何兴华,等.B型超声定位指示人工流产手术的初步探讨.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87,2(9):79.
2 苏维娟,王予江.应用超声监视行宫内胎物残留清除术12例报告.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10(3):67.
成都重视社区慢性病防治研究
从四川省成都市卫生局了解到,“城乡社区常见多发慢性病防治”今年被列为成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12个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之一,“十一五”期间,该专项科研总投入将达3700万元。
据悉,该专项研究计划包括5个目标:
1.开发3~5个城乡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技术标准和规范。
2.开发7个城乡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形成成都市慢性病数据中心。
3.建立7个城乡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科技示范基地。
关键词医保退休人员健康体检慢性病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慢性病逐渐增加为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浙江省率先开展了两年1次的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健康体检并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等健康干预工作。由于平湖市各乡镇农村社区中非农村合作医疗人员逐渐增多(主要是乡镇企业退休人员及失地农民参加医疗保险人员)以往不能参加免费的定期农民健康体检根据这一情况11年平湖市社保局拨款出专项资金、市卫生局组织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次对各自辖区内这一人群中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黄姑辖区共计体检8人现将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黄姑辖区1个村1个居委会,医保退休人员共计体检8名男1人其中6~69岁91人7~79岁55人8~89岁65人9岁以上人。女性675人其中5~59岁1人6~69岁11人7~79岁51人8~89岁18人。
体检项目:询问病史身高体重测量血压血尿常规血液生化体格检查心电图肝胆B超。
相关标准:①高血压:根据WHO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及病史中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服药者。②糖尿病: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病史中已确诊糖尿病并用降糖药物者。③高血脂:根据“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④脂肪肝:以B超诊断为依据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肝回声增强、前段细密、呈云雾状深部回声弱、稀少甚至不能显示。肝内管道分布走向不明各级分支不易显示。⑤心电图异常:诊断标准《诊断学》中标准进行(统计中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及不齐)。
结果
检出疾病:8名体检人员中检出主要的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185例(6.)高血脂症195例(7.)心电图异常5例(1.)脂肪肝1例(1.8)糖尿病8例(9.6)。
主要慢性病合并疾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9例高血压合并脂肪肝88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8例高血压同时合并脂肪肝、糖尿病17例。
男女各年龄组主要疾病检出情况:见表1。
讨论
本次体检结果显示本社区医保退休年龄人员(5岁以上)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体检正常人数只有99名仅占1.5。检出疾病人数高达87.5高血压患病率占首位达6.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中6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8和李立明等报道的年农村地区6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接近(7.)脂肪肝、高血脂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呈高发态势而且主要慢性病相互并存提示慢性代谢性疾病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医保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各类慢性代谢性疾病呈高发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这一类不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而无法免费享受农民健康体检的人数逐渐增多因此对这一社区常住人群开展定期体检、一并纳入农民健康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非常及时与必要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对体检发现慢性病患者开展上门随访进行健康干预和用药指导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建立并随时将信息录入健康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以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效果全面提高辖区常住居民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1-8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5():169.
【关键词】 慢病 现状 管理 措施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慢性病在居民当中的发生呈现发病率高、年轻化等特点,大大影响了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社会的经济、医疗负担。社区是进行慢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主要场所。为了解我社区慢病的发病和诊治情况,制定社区慢病防治规划,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病管理中的核心力量,我社区2011年初对60岁以上居民进行了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将具体情况浅析如下:
1 当前社区慢病现状
1.1 对象及方法
我们采取对辖区60岁以上居民以免费健康体检方式发放体检单,共有2559人参与了此次体检,其中男性1231人,女性1328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肺听诊、血脂血糖检测、心电图、以及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家族史、生活习惯及相关医学常识的知晓情况。慢病调查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同时对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2 相关诊断标准
1.2.1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诊断标准,以三次不同日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对初诊血压高者进行三次非同日随访后确定。
1.2.2 根据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1.2.3 使用酶联法进行血脂测定,凡甘油三酯高于1.7mmol/L或胆固醇高于5.8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低于0.9mmol/L视为高血脂。
1.2.4 心电图异常:左室肥厚、劳损、心肌缺血、传导阻滞、频发期前收缩等,排除其他原因心血管疾患
1.2.5 冠心病及脑卒中因社区缺乏条件,以既往在其他医院明确诊断过为依据。
1.2.6 目前仍在服用慢病药物治疗,或经明确诊断过慢病的,虽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仍归入慢病范畴
1.3 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慢病中,患病率排名依次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病患病人数共计1341人。其中高血压患病人数1018人,男性498人,女性520人,糖尿病患病人数292人,男性131人,女性161人。通过询问病史对老年人所患疾病的知晓率及服药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247人对自己患有慢病不知晓,占患病人数的18.42%,有229人不规律或间断服用慢病药物,占患病人数的17.08%。血压、血糖控制良好者851人,占患病人数的63.46%。1018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升高而无明确并发症者428例,占患者总数的42.04%,合并高脂血症者378例,占患者总数37.13%;合并心电图异常242例,占患者总数的23.77%;合并脑卒中者45例,占患者总数的4.42%;同时存在有糖尿病者185例,占患者总数的18.17%。患者中同时患有两种慢病者408人,占患者总数的30.43%,112例患3种及以上慢病,占患者总数的8.35%。 慢病中有明确家族史者230例,占患者总数的17.15%,有不良生活习惯者213例,占患者总数的15.88%。对其进一步整理发现,社区慢性病呈现一些特点:a、慢病患病率随年龄递增而上升b、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慢病c、慢病呈现三低现象: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
2 总结 社区慢病的管理措施的探讨
综合慢病的发病及现状,具体分析其发病因素有不良的饮食(高盐高脂)及生活习惯(抽烟,酗酒),缺乏持续性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心理压力、遗传因素等。其中生活方式的转变对改善慢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就为社区加强慢病有效管理提供了可能性。社区卫生服务具有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功能,在慢病管理上可以发挥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优势。现在我就社区慢病管理谈几点个人体会:
2.1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慢病患者的防治理念
近年来,随着居民对健康和疾病观念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日益增长的慢性病,满足城市居民的健康需求,促进居民树立良好的健康理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慢病患者、高危人群、健康人群有计划的开展专项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出宣传栏、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义诊、主题日宣传、专家讲堂、居民健康知识答题等多种形式对慢病进行宣教,使居民转变现有的不良观念和习惯,积极支持和配合慢病防治工作,从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进行有效干预,从而达到可以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及疾病的致残、致死率。
2.2统一服务模式,努力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转变原来的专科医生的概念,对社区医生进行统一的全科规范化培训。慢病是一个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原有的专业限制对社区医生管理及治疗慢病存在很大的缺陷。另外积极和大中型医疗机构结对,按照隶属、就近、方便、有效的原则进行双向转诊。定期选派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派专业人员到上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社区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逐渐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疾病防治模式。
2.3改变服务方式,变被动型服务为主动型服务
慢病重点是防,防治结合才能有效的控制慢病对居民带来的健康危害。将预防、治疗、康复科学有机的结合,形成慢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的健康导向型疾病预防模式。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加强主动服务,贴近居民健康需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亲情化服务为切入点, “让医生进家庭、让家庭有医生”。在每个社区居民的健康卡片上印制社区医生的电话,方便居民及时、方便获得社区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医生对患者常年定期巡诊、随诊、回访、跟踪服务,深入家庭为居民开展社区巡诊、家庭出诊、急诊转诊、专家会诊等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营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使患者体验到亲情化服务。
2.4转变服务重心,强化居民慢病管理
为增强服务实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开展健康入户调查,为居民群众进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运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疾病分类,梳理慢病种类和多发病序列,了解各户家庭及个人健康状况、体检情况、慢病治疗情况,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患者建立专项个人健康档案,建立辖区慢病管理台帐,有针对性地进行慢病干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每年组织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门诊对首诊35岁以上患者免费测量血压,从而及早的发现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减少慢病的发生率和不良转归。
参 考 文 献
[1]左惠娟,姚崇华.北京市社区慢性病健隶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2):1017—10178.
[2]程疑链.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服务及成效 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587—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