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9 17:30:40

导语:在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投资风险管理 建设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工期长,工程量大,并且影响因素比较多,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由于环境因素、自然灾害以及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工程建设项目造成隐患。这些隐患也很容易给投资方带来经济损失,影响投资效益,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降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风险,保障投资的收益。

一、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意义

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对于保障投资安全,避免造成投资资金的损失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投资风险管理的开展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意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投资决策的合理化

投资方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收集项目信息,调查市场环境等,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投资。但是在前期的评估中对于不可控因素的分析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以及质量,从而影响投资人的收益。投资风险管理对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估,为投资人的项目投资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投资人可以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是否投资以及如何进行投资,让投资的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

同时风险管理的开展改变了当前的只能以保险方式预防风险的单一格局,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风险的预防,例如可以在签订合同的过程当中,为防止施工单位违约而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履约担保,从而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在出现风险之后也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经笔者分析,目前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投资人的投资进行管理,而是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以往的保险赔付制度,只是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进行保险赔偿,但是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风险的存在都可能会对投资人的投资带来损失。而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是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来达到规避风险,或是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预防项目建设中的风险来降低投资的风险,因此,投资风险的管理也可以加强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三)提高投资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

在进行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时,需要协调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各方面进行良好的配合,以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行。在投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参与项目的各方面共同协作,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消除项目建设中的不利因素,营造一种和谐的项目建设环境,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不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发生风险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以便于将项目建设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传统投资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专业性十分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在投资中获利,其受到政策、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风险。以往的风险管理中采用投资风险评价体系来规避风险。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包含了金融风险、自然风险、法律风险等评价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是为了尽可能的让投资人获利,避免项目投资的损失,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真实反应风险状况

在传统的风险投资分析方法中,一般都会将造成风险的各项因素分割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各项因素可能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以此来预测和评估风险的大小和类型。但是这种方式的判断不具备整体性,在导致风险的各项因素中,许多因素相互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例如财务风险和施工风险有着一定的关联,将其分别进行分析和放在一起分析所带来的影响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分析方式忽略了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反映的结果不具备真实性。

(二)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不全面

在评价体系中,对风险进行分析只局限在可以量化的因素方面,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影响很大,使得财务指标发生了变化,但是却没有办法用数值来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对这些不可量化的因素缺乏有效的分析,无法确定其会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措施

在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有效的识别和评估风险,了解风险的性质和大小,明确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和处理,防止风险的发生或是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一)注重投资风险的识别

工程建设中的风险识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对风险进行识别时要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尽可能全方面地找出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应该是在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因素。为了有效的识别风险,需要搜集和处理大量的原始数据,为之后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所以风险识别是为以后各步提供信息基础,下一步分析成功与否,依赖于恰当的、有质量的风险识别。

(二)做好投资风险的分析评估

要想识别投资风险,单单从表面上是难以察觉的,想要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就需要进行风险的分析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风险识别对各项风险因素的了解,进一步进行分析,将之与建设项目各种情况相结合,参考以往的建设项目,进行数据的对比,来判断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评估影响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才能方便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或是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减少工程项目投资中可能出现的损失。

在进行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中,将投资风险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分为系统性指标和非系统性指标,系统指标就包含自然因素、法律因素等外界因素,非系统指标包含管理因素、财务因素、施工因素等,然后再将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拆分,例如金融因素包含了利率风险和金融膨胀风险,对每一项因素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之后,再考虑其联系性,例如财务风险造成的资金短缺对施工的影响等。

(三)研究投资风险应对办法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了解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以及风险的大小,之后根据工程项目的情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分析寻找对应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可以研究之前类似工程中采用的风险规避方法,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风险的防范措施,将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建立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监控机制

为保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设立对应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和运营管理机构,设置必要的部门和专业人员,对项目运营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等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使各项指标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一旦发生偏离现象,及时预警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营。

四、结束语

工程项目的投资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开展项目投资的风险管理,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风险的规避,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投资中的风险,避免资金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孙宁波,李炜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风险表现[J].经济视野,2013

第2篇

关键字: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1房地产项目投资的特征分析

1.1房地产投资活动的相关性

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区域性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它的投资会受到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很大影响。由于开发周期长,房地产虽然对当地的经济形势十分敏感,但是对波动做出的反应和进行的调整却相对滞后很多。所以研究预测国家关于房产投资的开发与经营的政策变化趋势,对减少房产项目开发风险至关重要。

1.2房地产项目投资对专业管理的依赖性

所谓的依赖性是指房地产项目投资离不开专业化的投资管理,这种管理活动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专业管理是指对投资者本身管理经验和能力的要求,因为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本身需要有获取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项目融资、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外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项目要服从政府部门的土地、城建、规划、市政、环保等部门的专业管理;②对外部咨询和中介等机构专业指导的依赖性。若投资者没有以上的分析能力或者不遵守国家有关部门的专业管理,就会出现盲目投资、项目的不到批准或者因违反有关部门规定而面临处罚。综上所述,面对房地产行业投资风险的问题,要提高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益,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决策研究意义重大。

2房地产项目投资阶段面临的风险

2.1地点选择风险

由于房产行业的不可移动性,所以投资地点的选择对房产投资影响巨大。从宏观角度看,在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偏向地区投资风险相对会减少。从微观角度来看,合适的地段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地段就要冒成本高和竞争激烈的风险,差的地段就有盈利低、甚至房产滞销的风险。所以说,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一个适合的地段,保证投资效益。

2.2区域发展风险

所谓的区域发展风险是指房地产周围环境的变化影响房地产商品为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这有两方面的因素:①房地产项目邻近地区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发生变化,这就是会给房产投资者带来风险。②房产项目所处的相类似的其他区域对房地产造成的影响。

2.3物业类型风险

物业是房产项目必不可少的因素,物业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公寓、别墅等的住宅类,商场、宾馆、酒店类的商业设施,仓库、厂房等的工业设施,电影院、体育馆等的文化娱乐设施,写字楼等。所以说,只有适合于市场需要的房产才能够顺利销售。

3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重要性及目标

3.1房地产投资风险重要性

房地产投资的风险不只是指投资损失这一种情况,完整意义上的风险既包括损失也包括盈利,也就是说投资活动的结果与所期望值的任何偏离都是风险。房地产投资中风险管理不仅要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增大获利的可能性,当然,最基本的就是保证损失的最小化。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项目投资管理体制有了很大的改进,推行了诸如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等一系列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投资风险约束体制尚未建立。在开放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产项目面临着种类繁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关系错综复杂,这就使得房产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致损的规模以及风险波及范围都会愈来愈大,而且目前的房产保险市场尚不完善,这些状况都迫切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约束机制。因此,研究分析决策理论对房产项目投资风险进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投资中的损失发生前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在损失发生后的复原工作也要令人满意。基于这个观点,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最小的成本投入,最大的限度的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以获得投资最安全的保障。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目标可以分为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两种。损失前目标指一个合理的风险管理系必须具备的目标,包括经济目标、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以及减少烦恼和忧虑的安全目标,这是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具备的基础性目标,不受企业损失情况的影响。损失后目标指在投资前企业领导能够预见的最严重的损失发生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在最低限度内可以接受的目标,它的内容主要有生产、持续经营、收益稳定以及发展的目标。

4防控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措施

4.1风险预测

由于房地产是一个高投资的行业,投资前对风险的预测非常重要。房地产项目一旦投资,就要面对一个相对狭窄的消费市场,具有很大的风险性。风险的预测指的是投资之前,投资者要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供求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然后选出能够获取较大收益的投资项目,投资前的预测对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

4.2风险规避

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投资风险较小项目或者放弃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的方式来尽可能减小风险的概率,但是获得高投资额利润的机会也减小了。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特定的投资规律就是预期收益值随着风险大小而增降。

4.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在风险发生之前,要通过控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发生的机会;②风险发生之后,通过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损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处理那些投资者不愿意回避和转移的风险。风险损失控制的目的在于要改变风险本身的特征。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在风险控制中,进行损失和危险分析时,既要考虑直接和间接成本,又要考虑隐藏成本。

4.险自留

风险自留指的是指房地产项目参与方自己做好相应准备,主动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在实践中,风险自留有主动与被动两种。主动风险自留指的是通过对风险的分析明确风险的预期损失和风险性质,在充分了解之后,投资者主动选择风险自留措施,做好相应的财务准备。与前者刚好相反,被动自留是指在风险带来的损失发生之后,参与者被迫承担损失的方法,这种方式往往以严重的财务后果为代价。

4.5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就是指房地产企业将自己的风险转移给别人的管理方式,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方式。保险转移是指向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费,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负责补偿损失。非保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给别人或者共同承担,这可以通过工程分包等方式转移风险。保险转移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而是把风险管理的责任以及从该风险管理中可能获得的利益转移给了他人。

4.6风险分散

由于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商业风险和获利能力都不一样,进行房地产类型组合投资是降低投资的商业风险又能保证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较理想对策。这样主要是利用不同类型房产功能的相互补充和不同类型房产资金的调剂作用来提高总体抗风险和获利能力。另外,分期付款、预租预售等都是可以分散风险的方式。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业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发展并不够成熟,对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和策略来减少风险,探索出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对于提高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巍.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价[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

第3篇

关键词:保险投资 风险管理 投资组合管理 政府监管

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处于低水平的阶段,但还在稳步发展,国家对保险投资渠道的开放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更加多样。但是我国初步开放的资本市场和较为落后的风险管理理论使保险资金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该风险不仅包括日常投资风险,还包括从国际市场传导来的全球金融风险,以及由于保险资金自身负债性所特有的风险。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主要是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负债,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如出现偿付能力危机,将对保险公司甚至整个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综上所述,对我国保险投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目前国际上关于保险资金的管理理论主要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现代组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较早,始于1800年,该理论的主要观点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拥有充足的各类准备金以应对负债,结转盈余保证金,且对利润的来源进行分类、度量和确认。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为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个阶段的理论。现资组合理论发展相对较晚,由Markowitz(1952)最早提出,该理论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通过均值-方差最优解选择最符合投资者偏好的投资组合,虽然是静态均衡的状态下,但是将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相结合,对如何选择最优资产组合进行了讨论。

我国学者对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的分析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管理。我国寿险企业发展较早,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随着寿险的发展不断完善。关于现资组合理论的运用,王佩(2009)找出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的相关性。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保险资金运用及风险管理理论日趋完善,我国保险监管与时俱进,不断放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细化管理要求。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监管更加系统性、科学性;保险资金投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投资收益稳健增长。

总体而言,目前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理论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对保险资金的运用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并接合实际情况,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保险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关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

二、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浅析

从国外保险公司经营状况来看,传统的保险业务不能盈利或者盈利很小,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投资收益。但是,有投资就会有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管理是获取稳定投资收益的重要保障,下文简述保险资金的来源及运用情况。

(一)我国保险资金来源及特点。保险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负债及其他资金。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注册资本金与资本公积金、总准备金、各类准备金、其他资金。其中,各类准备金(保险公司的负债)是保险资金的重要来源,由于保费的收取和保险金给付的时间间隔,使其可用于投资。

基于保险资金的来源,其自身有如下特点:(1)具有负债性,由于各项准备金直接来源于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的负债;(2)具有期限性,寿险合同大多是十年以上的长期合同,因此寿险公司的资金比较稳定,但也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偿还较大数额;而非寿险合同一般都是一年以内的短期合同,对流动性要求较高;(3)追求收益性,因保险资金的负债性,保险投资需要一定的收益才能覆盖资金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保险资金运用主要的投资渠道为银行存款、股票、债权、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不动产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二)保险Y金投资风险。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是基本指标也是核心指标。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体现在保险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在现有的正常的保险行业物质技术条件和生产组织方式下,必然存在的客观的偿付能力相关风险。固有风险又分为两种:可量化为最低资本的风险如保险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和难以量化为最低资本的风险如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控制风险主要来自于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完善或无效,从而导致固有风险未被及时识别和控制带来的风险。

三、我国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陈文辉副主席指出,保监会近年来的工作中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持续推进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在放开前端的同时要管住后端。尤其近几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增速迅猛,其在经济社会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基于保险资金的负债性和保险公司对投资收益稳步提升的需求,股权投资、另类投资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增长较快,与传统的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形成了多元化资产配置格局。在快速发展中,也应看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错综复杂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尤其对保险资金的海外投资造成不确定性风险。

第一,自二零零八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总体保持低速增长。利率下行带来的风险对保险行业带来了现实挑战。我国保险公司面临对保险资金的运用中如何保持资产负债的优化配置的难题,尤其寿险公司资金的长期性使其被动承担高成本负债。

第二,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新增以及大量资产到期,使得保险资金急需寻求再投资资产。低利率带来的“资产荒”难以满足保险资金的历史高成本,倒逼保险机构提升风险偏好,由投资风险较低的银行存款等转向股权投资、另外投资等高风险资产。

第三,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我国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率不高,尤其是中长期投资中问题明显。部分保险公司没有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寿险资金应配资中长期投资,如期限较长的银行存款、房地产投资、长期国债等,而财产保险资金应适当配资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如同业拆借、股票、短期固定收益类产品等流动性强的品种。近年来,债券打破刚性兑付,违约多发,保险资金在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保险资金高比例配资信用类资产,使得投资风险敞口增加。

第四,保险公司自身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缺乏自律,尽管在监管的指导和压力下,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得到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保险公司在应对监管和市场的变化中,急于求成,激进经营,短债长投。常常由于保险公司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投资多样化需求,因而不能有效把控保险投资风险。

四、保险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在分析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状况、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后,本章主要从机构、监管两个角度对我国的保险投资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一)保险行业整体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行业自律。保险公司应健全公司治理和资金运用内部控制,不断改善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利用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识别、监控与管理。资金运用部门从公司战略的高度整体把控风险,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按照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法规,制定公司内部投资制度、明确投资范围、限制条款等,保持风险及投资收益的动态平衡。投资人员综合考虑资产负债配置结构,根据偿付能力风险的指引,结合投资组合理论,合理配置各项投资,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的优化和收益。

发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督促作用,提高保险行业自律水平,使保险资金运用服务主业,最大化的维护投保人的权益。首先,保险资金投资以安全为主,投资符合要求的银行存款类产品,适当选择短期理财类业务;其次,保险资金收益以稳定性为主,投资结构简单现金流稳定的固定收益类或类固定收益类产品,适当配置股权、股票、基金等非固定收益产品;最后,保险资金可选择股权投资提高收益,但不应偏离主业,坚持保险姓保的原则。

(二)加强监管力度和深化市场化改革。随着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开放,我国保险市场风起云涌,成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这对我国的保险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创新为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主要包括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改革、保U资金运用机制改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和行业平台建设等方面。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活跃了保险市场,也难免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金融创新与监管是矛盾的也是相辅相成的。监督保险公司加强学习以“偿二代”为标准的更加科学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提高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分为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1]Harry Markowitz.Portfolio selection[J]. Journal of Finance.1952,7(1).P77-91

[2]王佩.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P16-18

[3]王一佳,马泓,陈秉正等.寿险公司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2003.P98-111

第4篇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用

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企业风险的分析和把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市场经济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风险因素,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都采取稳中求进的策略制定相关的经营计划,要保证企业健康平稳运行,就必须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降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全面风险的重要性

(一)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受到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影响的一项工作。这个工作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需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的分析和把控,分析企业经营存在的风险因素,将风险意识灌输给每一位员工,通过企业上下共同的努力,将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确保企业经营安全。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作为经济市场的主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只有获得稳定的盈利才能实现正常运转,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加,企业要确保实现良好运转,就要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势,排除威胁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为企业资金的良好运提供条件,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特征

(一)全面性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特征就是全面性。这里的全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风险来源的全面性,企业在发展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来自多方面的,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人员变动风险,也包括外部的市场运行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针对所有的风险来源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管理。第二,涉及风险管理的人员具有全面性,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对风险进行全面把控,制定对抗风险的措施,这些措施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抵御风险的效果,因此,企业对风险进行管控的过程是自上而下全面实行的。第三,企业应对风险的方式具有全面性,由于风险的来源、种类各不相同,企业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也要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别管理方式,采取多样全面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

(二)不确定性

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时,主要是根据以往是风险管理经验,进行风险问题的总结,或是根据市场运行的规律对风险进行预测判断,这就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市场风险难以预料,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但这个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规律也是在逐渐发生变化的,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预测的风险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第二,企业经营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即便准确预测了风险,应对该风险的策略同样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无法提前预测风险带来的影响,只能根据风险类型制定大体的应对措施,无法具体到每一个细节,使得在风险管理的过程充满不确定因素。

(三)机遇与风险相统一

企业的发展策略需要根据自身的企业目标、企业实际进行规划,不同的企业目标遇到的企业风险是不同的,在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对风险的侧重点有一定把握,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多数企业的经营风险是与发展机遇并存的,企业有效利用风险,就能够实现二者的统一。企业需要具备全局的眼光,充分发掘风险与机遇之间的转化条件,争取在风险中抢占先机,促进企业发展。

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投资风险的认识程度不够

投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运作,因此,必须要重视企业的投资工作,准确把握投资风险。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受到市场动态的影响,盲目跟风,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科学合理的投资规划。另外,企业在进行投资风险评估时,对投资市场的调查不成分,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不准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投资的风险,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二)对收益风险的管理力度较低

与企业投资相伴的就是企业的收益,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收益。目前企业对收益风险的管控不够重视,对收益风险的管理力度较低,大部分企业将风险管理的方向集中到投资、运营中,认为只要准确预测了市场动向,把握好投资方向就万无一失,缺乏必要的收益风险分析。如果企业不能从收益方面反向论证企业投资风险,就会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系统性,不能全面的掌握市场信息,导致企业投资难以达到预期,缺乏对收益风险的管理,一旦投资出现问题,将不能及时进行止损。

(三)缺乏对网络风险的管理研究

现代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化、专业化管理,以保证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利有弊,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更快更全面的获取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企业在利用网络进行管理分析时,要更加重视网络风险管理工作,目前企业在运用网络平台时往往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加密处理,使得企业的管理系统很容易遭受攻击,一旦企业机密遭到泄露,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企业更好地应用全面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在面对经营风险时需要积极的面对,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保证企业有充足的准备应对风险。首先,企业要对自身的经济状况、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根据这些因素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对经营过程中风险较大的环节进行重点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有备无患。其次,企业要结合以往应对风险的经验,对发生过的风险事件进行记录,结合市场运行规律建立风险事件综合分析平台,对在经营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预测评估,完善风险应对措施,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二)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人才,只有拥有专业技术过硬的风险管理人才,企业才能制定更好的风险应对措施,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行。首先,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尽量从企业内部发掘具有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员工,着重进行培养,建立完善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风险教育,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让员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企业要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人,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的风险分析专家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保证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网络风险的管控

企业为提高经营效率,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升级时,要更加注重网络风险安全意识的提高。首先,企业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引进安全性能高的管理设备,建立高效的运作平台,以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重视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及时发现数据上的漏洞,保证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其次,企业要提高网络风险意识,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存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企业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加密处理,提高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结语: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方面的改革,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企业都应当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企业运行中的风险,为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经贸实践,2018(18):259.

第5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 石油企业 财务管理 分析

一、当下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风险问题及特点

石油企业作为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企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设备和资金,其自身特点决定了该企业所面临的巨大风险:①生产经营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②相关设施建设投资大、复杂程度高;③需大量技术装备;④国际石油价格涨幅不定。尤其是遇到经济危机后该特点造成的风险将更加凸显。

在21世纪,大量新能源的诞生推广及应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使石油受到了冷落,被天然气和乙醇等环保燃料抢走了往日的荣光。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世界石油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长期处于疲软状态,再加上石油企业在银行融资渠道准备金率数值长年偏高,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不得不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高标准,这让石油企业管理层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压力骤增。根据目前的石油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多元的市场环境,本文总结出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财务管理在石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构建和支撑力度方面发挥的基础作用将大大降低。

(2)复杂多元的市场环境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在风险预警和处理方面显得滞后,大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和防范辨识难度。

(3)盲目地大规模扩建项目会加剧企业资产负债,影响石油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对净现金流和中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二、当下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产业是保障国家重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石油企业被划为国有企业,并得到了国家财力资金的大力扶持和发展。在我国石油企业公司和子分公司都有着很强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公司内部有许多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这就为石油公司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人力基础,使得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问题中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金融危机时表现出了企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充分反映出企业在宏观调控作用下不争的事实。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造成了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问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由于没有深度认识到未来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的重要性,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在风险管控中没有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2)由于没有深度了解财务管理风险中构成因素和没能把握重要时机,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在风险管控中对于风险防范和处理的反应速度滞后,时效性低缓。

(3)由于没有深度认识到中、长期在建项目组合的重要性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使得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在风险管控中没能做出正确应对,使企业的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指数等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

三、应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在结合现状分析当前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特征及其所面临风险问题后,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石油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对我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的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及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的水平。

(1)从“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其自身发展战略的长远角度来看,将公司战略规划进行有效分解和细分并将其融入到财务管理风险机制中,然后通过相关机制或制度予以有效地实施,可以提高战略规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依赖程度,进而保障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战略实施中的战略地位。

(2)根据“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科学的认识规划和学习管理,提高其对于各种因素变化的定量测评能力。

(3)借鉴利用国外优秀企业中的新风险防控技术(例如:防控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系统)提高其综合处理认识能力,形成一整套的风险预警和管控机制,并做好相应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案。

(4)根据“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应该针对中、长期在建项目的资金影响制订出具体的分段方案,并合理安排工程的进度实施,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程度。提前对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和财务风险管理战略进行项目优化组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建项目的风险程度,做到风险可控化。

(5)根据石油企业自身的资本密集型和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及相关设施建设投资大、复杂程度高的特点,对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关键指数,如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等进行合理的优化,使企业财务资金始终与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等指数保持成正比,并保持相关重要指数的平稳。

四、结束语

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在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面临着新的难题,这对于企业本身和财务管理方面都是又一次的重大考验。而作为资金需求量大和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石油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种滔滔大势下所暴露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化,这也对其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资金要始终维持合理的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等指数的正比并保持相关重要指数的平稳。最后,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将大大加强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对于风险的控制,即制定企业在未来战略和风险管理的方案,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深造学习,利用科学方法使其提高对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处理能力;优化中长期在建项目,使其能始终保持中短期偿债能力和净现金流量指数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景明秀.基于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5):221.

[2]李绍萍.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3]杨桂华.基于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5,(4):132-133.

[4]宋少洁.如何加强中国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2):25-26.

第6篇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的简要概述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企业金融投资指的是在金融市场上,企业的一切有关金融买卖的投资行为。而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指的是,在开展具体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对投资活动的未来收益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判断,投资可能会面临着损失,甚至是连本金都不能够收回,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就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金额投资的风险,贯穿于金融投资的全过程,在金融体制不够健全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或者是偶发因素的影响,阻碍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为此,就需要重视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的能力。

(二)金融投资风险的类型

从引发风险发生的环境上来说,可以将金融投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而外部风险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政策风险、资本市场结构的缺陷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是由企业内部的各项客观因素引起的,有投资制度风险、金融投资操作的人员风险、风险的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等。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金融投资的决策机制风险很多

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决策的时候,常常会忽视对投资风险的详细分析,单方面地追求某些投资项目带来的高收益,没有意识到高收益背后存在的高风险,就盲目地进行投资。开展金融投资决策,是需要严格地按照有关的内部程序来进行,当企业在面临重大的金融投资决策的时候,就需要由专门机构或者是中介机构,来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并且还需要组织投资审议,在经过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后,才决定该项决策是否需要投资。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投资决策制度,在需要投资的时候,缺乏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的金融产品与项目没有深入的了解,盲目地购入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不相匹配的金融投资产品,就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的风险

在企业开展金融投资活动的过程中,有专门的操作人员是专门负责企业的金融交易活动的,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金融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与其道德水平都显得极其重要,会直接与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相互联系在一起。一些企业在组织内部机构的时候,在金融投资操作人员岗位的调配上,常常忽视了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容易出现将财务人员调配到该岗位的情况,也缺少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锻炼,操作人员在负责投资决策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失误,就会降低企业的实际收益。与此同时,一些缺乏职业道德操守的操作人员,为了能够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可能会利用职务的便利,故意地泄露或者是故意操作失误,对企业的金融投资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决策的时候,风险投资机制不够完善是影响其收益的重要因素,风险贯穿于投资活动的全过程。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直接动摇企业的正常经营。在实际中,有很多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全面,没有严格地落实到日常的金融投资交易管理的各方面。很多企业缺乏对投资金融产品的有效监督与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对企业资产的管理。有关人员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识别能力低,并没有对金融投资风险保持着的警惕性与敏感性,无法及时地识别有关的风险。再加上一些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全面与具体,无法真正地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挥出风险控制机制的作用,风险控制机制流于形式,就会加大企业的投资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

(一)规范金融投资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

企业要提高金融投资风险规避的能力,就要以金融投资业务的需求为核心,健全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能够明确各个工作之间的内容与范围,确定相关机构与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坚持不相容职业相分离的原则,相互分离决策、执行、资金管理与财务部门等岗位,并且还需要加大制约与监督的力度,严格禁止同一个部门或者是个人来负责办理交易性金融投资业务的全过程,以及未经授权的人员参与到金融风险投资业务的过程中。此外,企业还需要健全金融投资人员队伍,加强对投资人员的业务培训,完善投资操作人员在金融、财务、投资、计算机以及法律等专业的知识结构,重视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进而减少内部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还可以借助于薪酬机制,加强绩效考评,将金融投资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投资利益整合在一起,来确保金融投资人员不会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二)健全规范的金融投资决策

提高金融投资风险的规避能力,就需要健全授权审批制度,也就是说,需要按照投资项目的重要性与投资金额的大小,由不同的机构来审批相关的项目。如果是重要的、投资金额大的项目,应当要召开董事会,来商讨有关的投资决策,并且还要争取到2/3以上的股东投票权,才能够进一步开展该项金融投资项目。另一方面,还需要健全投资追责制度,将企业的投资效益与有关的投资决策人员的利益相互结合起来,当该项金融投资决策发生亏损的时候,参与到其中的决策人员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来激发决策人员对项目的责任心。此外,企业的投资部门还需要定期向管理层与董事会提供金融投资工作的有关报告,详细地记录该段时间内金融投资的盈亏情况,进行投资结果分析,并且还需要提高风险辨别的能力,寻找潜在的风险,加以防范。

(三)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需要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健全科学的金融投资风险防范的应急机制。比如说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能够统一地管理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及时制定金融投资风险的预防措施。其次,还需要健全内部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各项活动开展的规范性。并且,还需要提高对自身经营状况的认识,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考虑自身可以承担金融风险的大小,切记盲目地开展金融投资决策,而是应该在科学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各项的投资决策。最后,还需要健全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完善的风险应急预案,考虑风险的损失,开展严格、规范的管理。

第7篇

投资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因为其本身存在风险性也会给企业的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在我国的当前环境中,风险投资起步比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投资的风险性要进行更好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要想减少这种风险的存在就要从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对风险类型做分析,最后找出金融投资风险的对应性措施。

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金融投资风险的分析

企业金融投资主要是在企业的金融市场当中恩能够从事金融投资的行为,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也是在金融投资的活动中一些不确定的收益,可能是收益,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是本金的损失或者不确定的变化。金融投资风险存在于企业投资的全过程当中,但是金融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一直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的金融投资也会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此可以看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金融风险投资,有几种类型,主要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含金融市场中的政策风险以及波动性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内部金融风险主要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操作风险,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等等,一般来讲,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都是指内部风险。以下对风险的具体类型进行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分先投资的类型

金融投资人在操作方面的风险。金融投资操作人员在金融活动过程中处于重要性的位置,因此操作人员的素养和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以及对整个企业的市场情况都决定了金融风险的发生程度。很多企业在安排相关人员做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操作人员的基本素养进行考察,也缺乏投资前的培训以及实际的锻炼,这样非常容易让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种种问题和失误,由此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被降低。

金融投资决策的机制风险。很多企业在金融投资的决策上存在漏洞,以此让企业的金融产品选择也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益,甚至有些企业对金融投资决策也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最后出现的问题是资本的有去无回。很多企业对这个问题会有所忽视,仅仅想到的和看到的都是高额的收益,并且盲目的跟随其他企业进行金融市场的投资,投资的决策需要按照已有的程序办事,如果企业对金融投资的期望过高,就需要深入到专业的机构或者投资咨询中心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通过投资审议,在不了解具体金融产品的情况下,盲目的投资,会导致风险的发生和财产的损失。

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不健全。企业金融风险的控制机制不是十分健全,这样非常容易让企业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风险是伴随着整个投资活动始终的,风险一旦发生,企业所面临的灾难就是不可估量的,经济上也会备受打击。很多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不是十分完善和健全,因此在日常的金融投资过程中,就缺少有效的管理,也没有更加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忽视了企业的资产管理问题。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

完善金融投资人员的岗位职责。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每一个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做到职责清晰,各司其职是企业应该完善的一个工作方面,在金融投资方面也不例外。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可以从岗位的职责、权限入手分析,例如,将经理和副经理以及分析人员、操作人员等等的职业更加清晰化,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资金的管理都需要做好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也不能让同一个部门的人员办理所有的金融交易活动,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不能去办理金融投资业务。另外,作为企业的金融投资分析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判断能力。

企业金融投资决策制度的制定。授权审批制度就是按照企业金融投资的金额对不同的机构进行审批,若是遇到了一些投资上金额比较大的投资项目,那么就需要经过董事会议的讨论以后才能实施原有的投资计划。这项投资计划也需要根据讨论人员的集体建议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投资决策机制体系当中的投资追责制度,责任的追究能够让投资人员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也能够让其在投资当中更加细心,更加认真。企业投资所获得效益以及亏损和投资决策人之间的利益要联系在一起,一旦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人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害,并且在此过程中承担一定的责任。若是对投资决策,董事会存在不同的意见,存在明显的分歧,就需要将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建议记录下来,通过每一个人签字确认的形式,在投资结果明朗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绩效或者责任的追究。

除此之外,每一种金融投资项目在决策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汇报以及审批,企业在主管投资的部门和人员也需要按照规定的日期向企业董事会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做投资的报告。在报告中需要对本期的投资情况作详细的记录,主要有金融投资的类型,具体的盈亏情况以及投资最后所得的效果或者结果,还要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估测和罗列[1]。

金融风险投管理体系的完善。首先,企业的每一个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层中的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性意识,在企业的内部也需要建立起合乎金融管理以及对金融风险进行投资的应急体系。 其次,还需要构建起较为科学的规范的金融管理体系,有效的考虑到金融投资、金融产品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将风险合理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构建金融投资决策责任体系,强化对投资主体的管理力度,并且还需要对金融风险的应对体系进行完善,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损失进行规范化的管理[2]。

第8篇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制度

据瑞士Sigma统计,从1978—1994年16年间,世界上有 648家保险公司破产,尤其是1996—2001年,保险业高度发达的日本连续7家生命保险公司破产。在我国,标准普尔在《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6—2007》中对我国保险业风险的评价是:无论寿险还是非寿险的行业风险依然较高。这给我国保险业敲响了警钟:保险公司在经营风险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提出的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对于我国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保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险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企业经营战略有效实施等重要作用,因此,是否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是衡量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经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风险管理与保险计划;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对冲机制、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满足巨灾保险、金融风险管理等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真正意义下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并迅速风靡全球的银行保险,80年代人寿保险业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处于前锋地位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如安联保险等,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 Risk Management)、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s)等新型保险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保风险范畴,从而预示着未来保险业的革命性变化。

(二)保险资金面临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融合,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可投资品种逐步增加,从普通的债券投资发展到权益类投资、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境外市场,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业资金面对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寿险保单存续期一般都长达20至30年,相应的在资金运用中要考虑20-30年存续期的投资与之相匹配。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寿险资金,对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市场利率的微小波动会导致资产价值的较大变动。据统计,到2006年8月,债券已经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工具,投资规模已经达到8777亿元,其中,持有国债和金融债余额分别达到3 674亿元和 2 416亿元,债券资产占保险资产运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 28.4%上升到2006年的55.2%,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银行次级债、国债和金融债的余额分别占总余额的69.6%、45.5%、12.1%和11.6%。在央行上调利率、国债等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显然还在加大。投资效益低下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据测算,1999年以前的保单会导致我国寿险业利差损每年增加约20亿元,到2004年底寿险业利差损总额超过 720亿元,占到行业总资产的9%左右,即便各寿险公司将全部业务盈余都用于弥补利差损,也需要10年的化解时间。而权益类投资,包括金融衍生物投资风险巨大,给许多公司带来几亿、以至几十亿金额的损失,如德国哥达保险公司、克罗尼亚保险公司、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伦敦巴林银行等。因此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对资金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金融保险市场的日趋深化和扩大,各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从原来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变为内部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了保险企业的经营理念的深刻变化,使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从世界范围来看,风险管理正在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模式有英国的Cadbury、美国的COSO和加拿大的 COCO,特别是美国的COSO模式从理论到操作方法上阐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William J.Mc·Donoush所称,“内部控制将对投资者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稳固的内部控制是抵御不当行为的头道防护线,是最为有效地威慑舞弊的防范措施”。2005年,保监会制定《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2006年,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对于推动保险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我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近几年来,国内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和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严重的“竖井效应”。二是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大多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没有贯彻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许多关键控制点形成所谓的控制盲点,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多维、多视角、跨时点的风险监控体系。三是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许多违纪违法的现象。因此,只有从我国保险公司的实际出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技术,特别是应该使CO— SO框架成为保险公司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标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缩小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才能够增强保险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涵

第9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与经济事项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着的风险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原有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手段已经不同程度地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通过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财务实践中的运用,可以较好地对风险进行预警,并采用相应的对策予以化解或规避。

关键词 全面风险管理财务控制实践

一、 引言: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

据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企业风险往往是指对企业经济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传统的企业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简称ERM)框架是由Treadway委员会所属的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于2004年9月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概念。根据《COSO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企业风险管理应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等8个要素构成。从上述各个方面进行风险的全方位控制,就是全面风险管理。现如今,我国的许多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控制方法上较简单,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因此造成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企业的任何项目,都是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大、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使得企业从立项到完成后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重视对风险的管理。

二、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全面风险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获利

现代企业的基本职能是生存与盈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想要生存就要参与竞争。竞争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作出科学决策。许多企业领导者因忽视了风险管理,错误地判断了风险,使项目失败,甚至导致企业倒闭。从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看。投资风险是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决定的,市场经济运行是快节奏的,变化是大的,加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进一步促使产品的市场寿命缩短,加剧了投资者的风险。

(二)企业面临风险的不可控、复杂性决定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企业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其次,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所以,应充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风险管理。

(三)企业运营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而言,往往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涉及面广、风险点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的特征。因此,企业仅仅从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往往会顾此失彼,或者难以区分轻重,导致消耗了人力物力,而风险管理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当从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待风险,从而实现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

三、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简析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局限于在口头上或者制度上,甚至没有可操作性,在项目决策方面,没有具体的风险控制参数或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只注重业务、效益,缺乏专业风险管理及监控体系。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传统风险管理模式下,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责任人是财会部门,或专门设定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内审部门,而不是企业经营行为的第一行为人,对于经营活动风险形成的根源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不能从源头上降低企业风险,不是考虑如何在事前控制,而是事后如何由责任人承担责任。然而,财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及内审部门并不是企业经营行为的第一行为人,其所参与的风险管理行为在性质上更多地是属于事后纠正型的。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行为人不履行风险管理责任,所以,企业出现重大意外风险事项的可能性增大。

(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绝大多数企业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可靠性差。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在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中,对于市场预侧与不确定性分析工作往往过于简化,对于项目扰风险的能力和程度估计得不够,这是现行可行性研究的一大缺陷。如果不考虑这些对评价中使用的基础数据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必定会使评价结果失真,经济分析就失去意义。此外,由于系统不完善,对于项目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不能做到充分预测,造成当风险到来时,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四、在财务管理中实践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性条件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联系纽带,又是众多管理工作中的一环, 因此经营策略的改变必然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因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往往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基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在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其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营层操纵报表与欺诈,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以及避免招致经济损失等。企业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风险管理能够使风险偏好与战略保持一致,将风险与增长及回报统筹考虑,促进应对风险的决策,减小经营风险与损失,捕捉机遇以及使资本的利用合理化。

(二)做好财务预警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财务与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但在现代企业中,传统的会计职能已经演变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投资、筹资、分配的整个过程。企业财务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资产状况与现金流量情况,通过财务分析揭示企业与行业水平、预期水平的差异,分析企业出现异常的原因。风险不是凭空发生的,其产生前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预兆,因此,通过财务分析,往往可以揭示一些风险产生的原因,提示风险发生的征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财务分析的一般结论,设计预警模模型,在企业运营中进行风险提示。

(三)通过财务管理的日常行为与专项分析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1.事前的监控。在公司的投资决策程序中,重视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财务部门预测将要进行的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和企业未来的平均资金成本率,从被投资公司资产、负债、权益等多方面做细致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投资价值的评价,决定是否进行投资,规避投资风险,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事中的监控。主要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并对项目风险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通过定期的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其中重要的财务信息以文字材料上报投资公司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同时,要建立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建立编制准确的、滚动式的现金流量预算,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决策者可以通过所掌握的各种财务信息,对各类指标进行识别、归类、评价和分析,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以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3.事后的监控。对历史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是财务传统的职能。对风险管理来说,就是在风险出现后,能够有合理的应急计划,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尽量降低负面影响。在这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应牵头各职能部门,针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风险的描述、完成计划的假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以及适当的反应等),提取风险准备金,在风险发生时作出紧急反应。如企业为售后提取的维保费用,就属于销售产品风险应对措施之一。

五、结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是大量存在的,企业只能正确面对并将其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企业应具有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路,在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与监督,防范、化解、分散风险,在企业的各部门、全方位、全流程做好全面风险管理,以保护自身利益,减少损失,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