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时间:2023-11-30 10:25:56

导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第1篇

关键词:江西;人文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危机等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危机之后,上世纪 80 年代人们经过反复探索和思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这是人类发展道路上一种新思路。最早在1987 年由挪威首相 Bruntlant 在其出版的著名的《我们的共同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已被广泛置于有关的学科领域和各相关的行业的范畴研究,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当然也必须涉及。由于经济的驱动,盲目的开发旅游所产生的结果是: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旅游粗放式经营管理,旅游设施的病态膨胀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发展必然是不可取的。一种新观念在宏观旅游管理领域中产生――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人类认识到自身的生存环境正在面临着巨大威胁的背景下,科学界提出的。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保护旅游资源及它所包含的旅游环境,尽量减小对环境的破坏:依据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通过科学的开发、利用、规划,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利用效率;依据社会效益为目的原则,从而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促进社会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区域人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开发旅游业的地区在加大旅游业投资,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人文旅游资源,不断提高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及水平,力求能够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体系;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既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又可以同时维持人文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实现旅游经济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力争留给后代一个良好的人文旅游资源环境。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在当前旅游事业发展的转型期当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江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现状

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但就目前来说,一些地理位置集中、条件优秀的人文旅游资源,没能够结合到一起,进行系统地规划,形旅游资源发展的综合效应,真正保护了景区的人文旅游资源。总结起来江西人文旅游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资源种类丰富。江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中国旅游强县1个、A级旅游景区99个(其中包括5A级2个、4A级40个)、全国文明旅游景区2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9个以及一大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特别是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全省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和“红色摇篮”、 “绿色家园” 、“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

2.资源破坏严重。旅游活动开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它能创造巨大的综合效益,当然也带来了负面的系列效应。人文旅游活动的开展,势必产生环境的污染,存在更大隐患的是这些环境的污染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实体景观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就在这个过程中,当地这些居民日常自发形成的、带有地方浓郁特色的传统文化风俗遭到强烈冲击,出现了利益至上的思想倾向,对于很多传统的民间技艺、习惯民俗不够重视,很多旅游资源需得到传承和保护。

3.保护力度不够。人文旅游资源被人为破坏,大多都是由于公众缺乏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对人文旅游资源可开发价值并不了解。对于江西省而言,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江西省人文旅游资源多数旅游景区地处不发达地带和乡间山区,当地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够高,使得对于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缺位;其次,人文景区当中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对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的认识不够完整,过度强调人文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四、江西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江西省多数人文旅游资源是通过建立各种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来开发管理的,但是景区的发展程度往往是不尽相同的,管理人员的配备本来就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多年来,江西省一直想通过庐山景区的示范作用,为全省人文旅游资源树立标杆,带动人文旅游产品相关产品的开发,但是真正实现旅游线路组合的景区是很少的,形成了井冈山景区和庐山景区支撑江西省旅游的局面,不利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体发展。因此笔者通过总结和归纳为江西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前期措施。由于人文旅游资源具有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这就决定了在开发利用江西人文旅游资源时,保护是第一位的,开发利用则是后续的工作。人们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缺失是多数人文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跟自然旅游资源一样人文旅游资源也存在脆弱性和难恢复性。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区所处的各级开发商、政府部门、从业人员和旅游管理人员有必要进行专题培训,让他们了解江西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价值、属性,充分认识到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开发中的基础地位,认清当前全国旅游发展趋势,在利用开发经营中自觉运用资源保护意识,对江西人文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同的人文旅游资源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人文民俗的保护方面,则需要从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江西省人文民俗内涵。

2.后进措施。江西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涉及的部门是众多的,同时也和当地社区的发展利益密切相关,与这些部门和社区进行发展合作是取得更好保护效果的必须前提,明确分工,公平分配利益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处在人文旅游资源所在的各种景区内的居民和社区,必须要求他们参与人文旅游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如对于景区的基础设施维护、古迹维护、消防防火等工作,与此同时必须照顾社区的基础利益,通过多元化开展农家乐、药材种植、旅游商品、特色水果种植制作等途径进一步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使他们成为资源保护的主题,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补贴。保护人文旅游资源,单纯依靠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是非常有效的补充。其中社区、非政府组织、公私企业集团和地方政府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保护主体,它们参与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提升措施。从大的方面,要立足于全省旅游资源特点,结合江西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制定全省的旅游资源发展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和操作性,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规划的指导作用,为全省人文旅游资源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小的方面,各景区依据景区自身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况,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本景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发展规划,使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管理规定以及建设管理起到作用,决不能单单以盈利为目的,必须做到保护与开发两手抓。特别是在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一方面,江西省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保护法规,推动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另一方面,各个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也必须在国家、地方法规框架下,制定自身的管理规定,要尽可能做到程序性、完整性、可操作性。江西省要立足于自身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规律,不仅要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注重与地方社区的联动,同时必须加强执法人员管理。

五、结语

根据江西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发展中更加重视自然旅游资源的偏见,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把握各方面的协调,使得自然景观、经济景观和文化景观能协调发展,必须积极发展人文景观旅游。可持续利用强调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发保护管理的水平,争取获得旅游经济增加值的充分提高,尽最大可能对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文旅游资源整体系统的完整性与维持它的正常的发展能力,不要去影响当地居民后代的利益。笔者认为江西省未来旅游资源发展可重点规划旅游区、游览路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达的优势,挖掘各地资源特色,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桂华.旅游资源学,1999(12).

[2]李梦星.庐陵文化纵横谈,2002(09).

[3]杨振之.“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民族研究,2006.

[4]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2003(10).

第2篇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以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旅游行业的开发也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对其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本文针对我国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有效保护 可持续发展 因素 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有所追求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在不断的加大,其中旅游行业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市场逐年增长,我国旅游市场行业也在不断的扩大,迅速增长旅游业不但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也推动了就业率。目前,根据走访和调查可以看的见,我国旅游行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稳定的中国政治以及持续发展的经济加上政府部门为我们提供的良好政策将会不断的强化中国旅游业。旅游行业如此之热门,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的意识增强。但是在旅游行业中,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旅游资源可以说有着很悠久的历史,随着逐年增多的客流量导致很多旅游资源遭到破坏,这就要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认识。本文在此针对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来进行小议。

一、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根本性意义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以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旅游行业的开发也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对于旅游行业来讲如果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业的发展,人们也就没有去旅游的地方。旅游行业为了增添人们的娱乐生活,也为了拓展旅游业,他们会对一些地区进行旅游特色改造,开发成旅游产品。但是在开发完旅游产品以后这些旅游产品会随着多种因素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严重者甚至消弱了旅游资源的重复性使用,这样不仅仅对旅游资源的一种损害也减弱了旅游资源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从而对经济上或者是物质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不仅仅包括旅游资源的自我保护的需要,还涉及到周围环境保护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说明了人们自身的素质问题。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同时把保护问题看作是旅游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旅游资源成为开展旅游行业的根本也是旅游活动的几个要素之一,它是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甚至是特色等等。

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旅游发展总体水平,所以的不断的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不可取代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人均的旅游资源还是比较短缺,很多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迫害。所以要尽可能的保护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可利用性永久资源。

二、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主导因素

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将遭到了极大的迫害和损伤。根据分析和了解,我们看到了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根本性因素,并针对其因素提出了几个解决的管关键。主要有几个方面:

2.1 建设性的不合理性破坏

建设性破坏主要针对一些工程建筑、市镇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中的不合理规划,导致资源严重破坏。例如一些工程建筑对景区的破坏等等,在旅游区内的建设不当,也会对周围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了景区的完整性。城市建设中的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以及乱选址、乱搭建等等都对文物古迹以及环境破坏严重。[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个人价值观、环境态度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 2010(04)]同时,对于旅游周边地区的很多污染也给旅游资源蒙上了一层灰暗。

2.2 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不合理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改造过程中,规划的不合理性也会对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而破坏,严重的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整体效果,尤其是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不合理的拆迁、不当的开发、胡乱的规划使整个资源没有了旅游的价值。同时历史价值也荡然无存。

2.3 游客的破坏

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节假日出旅游的人们非常的多。旅游活动的开展也加速了自然旅游的损坏和衰败。由于很多游客的走入,给旅游风景区带来了承载负荷的同时,破坏也增加了。游客的很多不良行为以及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缺乏致使很多旅游资源无形的被破坏了。在某一节假日,我对一旅游风景区进行了调查,有一些游客们在树上或者是在某一建筑上会课上“某某到此一游”、乱采花、破坏有特色的树木等等。这些都对旅游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降低了旅游资源的重复性使用价值。促使了旅游资源的伤害性。

三、旅游管理不完善

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们前来的最佳动机,如果没有了特色的旅游资源就很难使游客们驻足。在某种层面上说,旅游资源是游客们的主人,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最根本性权力归国家所有,是大家的共同财产。在当地的部门中有着管理和使用的权力。但是在管理机制上还是不够完善,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还是不够严格。加上管理架构和人员调动的不稳定性,使旅游区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有的旅游资源成为了无人管理区,这就促使了旅游资源遭迫害的程度。

四、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根本和基础,只有有着完美的旅游资源才能使大家前来欣赏,对于旅游资源的迫害原因我们已经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要对旅游资源的综合保护就要从综合的角度去分析。要对旅游资源保护就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其实,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根本就是认为因素。如果我们大家在旅游的时候能提高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那么就会对其少伤害一点;如果我们在建设时候对建筑规划进行合理一点,那么对旅游资源少损坏一些;如果我们在管理上严格一点,那么对于旅游资源就会少伤害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提高自我素质,那么我们的旅游资源就会重复性利用的价值以及历史价值就会高一点。

综上所述,旅游行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也越来越占据市场,现在很多国外友人也前来我国旅游。不久的将来,我国旅游行业会成为整个世界之首。因此有效的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成为了根本性的问题。在此提醒大家,旅游资源是我们旅游的根本,也是我们国家的财富,关爱它,珍惜它。是我们每个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郑芳,陈田,侯迎,季小妹,李飞.旅游与环境资源关系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6)

第3篇

关键词:四川;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对策

旅游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诸要素中属于自然资源与历史基础要素,具有资源的“共性”,但又区别于其他资源,即对旅游者的特殊的吸引性。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

在我国不少地方,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但从总体上讲,我国旅游业还处于一种高速度低质量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发展后劲令人担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旅游资源被大量浪费,破坏,损毁,甚至失去。

四川已经具备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到四川旅游发展能否实现新跨越、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

一、四川的旅游资源

(一).四川旅游资源总体状况

我国现有世界遗产38处,其中四川省有5处,居全国前列。列入世界遗产后备清单的有国家自然遗产4处,文化遗产2处,自然与文化遗产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4处。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他们与剑门蜀道,贡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岭雪山一道,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川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7处。四川省精品旅游线路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自贡恐龙――宜宾蜀南竹海;大熊猫观赏,三国蜀汉文化寻踪,贡嘎山海螺沟冰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泸沽湖风景旅游路线。

四川地方文艺独具特色。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深入浅出,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具有强烈艺术效果。主要曲艺形式有四川扬琴、四川清音。谐剧寓庄于谐,诙谐幽默,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

四川的饮食文化更是一绝。川菜为中国菜系之一,用料广泛,味多色浓,以麻辣味为其特色。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种极多,赖汤园、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等均为传统小吃。

巴蜀大地源远流长,文化艺术绚丽多彩。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的成功举办,推动全省在繁荣创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绩。

(二).四川的灿烂文明

四川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201万至204万年前,在四川盆地东部边缘的巫山就有古猿人类生存,他们是迄今考古发现地球上最早的人类之一。

1980年后,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发掘出了360万平米的古城,12平方公里的居住区和一批古董,以及一大批珍贵文物。其后又有成都平原新津宝礅,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城和成都金沙村遗址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相继问世。四川的悠久历史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保护。

(三).四川――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幅员辽阔的四川,既有高原山地,又有丘陵平原。江河湖泊,温泉瀑布,岩溶地形,丹霞地貌,异彩纷呈;川西横断山脉,雪峰卓立,林海苍茫,国宝珍稀,聚集其间;草原风光奇特壮美,风土人情绚丽多彩;川江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形成了美轮美奂的旷世奇观。

二、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掠夺性开发破坏了旅游资源

一些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景区大兴土木,修建高档商业房地产,挤占了湖泊水面、山坡林地,导致旅游资源数量、面积大量缩水。还有一些地方在旅游资源周边兴办工厂,给景区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致使旅游资源失去应有的价值。

(二).保护不力,破坏旅游资源

保护不力,造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毁损甚至消失。一些地方对辖区内的历史遗迹整理发掘不够,保护措施不力,很多历史旅游资源被毁。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只有很少的人在勉强维持,后继乏人,有的濒临失传。

(三).超负荷发展带来的资源破坏

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旅游资源受损。旅游业迅猛发展,各热点景区人满为患。频繁的交通带来的是汽车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大量增加,导致旅游区的空气、噪音和水质污染加剧;大量的游客超过景区承载能力,致使景区污染严重,旅游景观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旅游者的破坏

部分游客素质较低,环保意识较差,旅游资源人为破坏情况严重。有些游客在旅游景点随意触摸攀爬古木古迹,在上面乱刻乱画,损害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寿命。还有一些旅游者在景区内狩猎、采伐、露营和野炊,破坏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五).对原始文化的冲击

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实际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的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如、赌博等犯罪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源所在地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旅游地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审美倾向、社会关系等的改变,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等,给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六).过度的保护,妨碍了开发

因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在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应 “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适地、适量、适当地进行资源开发。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上述问题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发展下去对我省旅游业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省要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战略,保护好作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旅游资源。

(一).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兼容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一种辩证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体现;对旅游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开发是在更高层次实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所以,应将保护的观念贯穿在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对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论证分析,变掠夺式的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化开发。

2.实施精品开发。旅游产品要给人以美感并与周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相融合。要尽可能实行开发一步到位,避免分期开发和循环开发给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危害。

3.加强区域范围内旅游项目的统一规划,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以有效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使区域内旅游产品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

4.对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在技术、资金条件不成熟或尚未科学规划之前,应先进行保护,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开发,切忌盲目行动。

(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城市化进程却在加快,不少旅游资源已在城区内或邻近城市,随时都有被挤占、破坏的可能。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开发时造成景区面积、功能缩水现象。有了城建规划还要切实执行,切忌贪图眼前利益牺牲旅游资源。在城市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加强对历史古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

(三).处理好景区承载能力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

要准确测定和控制已有旅游产品的承载能力,在游客数量接近旅游产品的承载能力时,及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予以疏导。要重视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固有价值,降低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从而有效保护、提升旅游资源本身的承载能力。旅游景区周边合理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对旅游景区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

(四).加强旅游管理

我省旅游业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旅游法制建设缺失很大。目前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旅游法规,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旅游资源。二是加强旅游景区规章制度建设。现阶段游客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制定切实有效的游客管理规定,加强执法力度。三是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队伍。五是加强对旅游资源日常的维护。

四、结语

总之,在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我们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加速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商品开发,整顿旅游市场,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形成规范的旅游服务机制,努力把四川建成中国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雷喻义.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 刘兴涛.资源开发与市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第4篇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不合理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依靠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当地有关部门在开发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时,没有对开发进行总体规划,开发方式就是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没有结合贵州民族地区当地的具体情况,比如贵州民族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丰富多彩,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对开发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特殊优势。

(二)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待完善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现阶段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各地区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区域协同优势,各地方政府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没有协调统一,这就造成了旅游资源开发资金和人才的浪费。不利于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长远发展。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相关建议

(一)要改变传统发展策略,开展生态旅游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旅游资源或者说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旅游也很难实现持续发展。贵州相关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策略时,要重视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贵州民族地区的特殊优势,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保护。比如在贵州民族地区开发民族文化村落景点时,要注意对原有民族文化村落的建筑风格、建筑实体进行保护,可以考虑按照原有的比例和风格样式进行仿建。贵州旅游资源开发应以“生态旅游”为基础,并作为贵州旅游开发最佳模式选择。

(二)要加大政府规划力度,增强协同效应

在开发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时,当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作,贵州省政府可以出面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地方政府在省政府的规划下统一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要做到对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政府规划相一致。坚决制止地方政府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时,不按照相关规划,各自为政的做法。要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增强地方间旅游开发的协同效应。使开发效益最大化、开发过程科学化规范化。

(三)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塑造品牌形象

在进行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贵州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具有“天人合一”内蕴的“自然—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性,以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为主要特色。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把突出特色、发掘特色作为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支点,制定以“特”取胜的新战略,在“特”字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贵州旅游业的独特文化内涵,使之成为贵州旅游形象包装的主体。

第5篇

苏州高新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富集,分布面较广,自然资源以“一湖(太湖)、一山(阳山)”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则围绕“一河(京杭大运河)”而展开,其他自然与人文资源交错点缀其间,构成高新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结构,为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高新区资源状况看,集聚度高、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主要是特色自然旅游资源,“真山真水园中城”已成为描述高新区的经典话语,阳山、大石山等山地自然资源如同颗颗明珠镶嵌于苏州的城市之中,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太湖旅游资源尚未开发,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旅游后发优势明显;白马涧桃花水母被誉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这些都为高新区自然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资源基础。

高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其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为两类,即以刺绣、石雕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类文化旅游资源和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

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导向留下了许多特色的社会旅游资源,秉承高新区发展脉络,将这些特色社会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可以凸显高新区的区域特色,彰显高新区的区域个性文化,而随着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现代人求新求异的观念在旅游中得到相当体现,这些特色社会资源以独具特色的形象展示在旅游者面前,能够充分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因此可以成为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一极。

二、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指向

第一,树立开放的旅游资源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特征,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旅游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就高新区自身而言,其众多特色的产业优势资源使其旅游资源的界定早已超出国家标准,潜力性资源丰富,因此在高新区旅游开发中,应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立足高新区自身特点,采取“跳出资源看资源”的战略,树立开放的旅游资源观,挖掘具有开发潜力的特色资源,诸如上述的各类社会旅游资源,突出高新区“科技、生态、人文”的特点,从更高层面上重新看待旅游资源,放宽视野,兼收并蓄,促进高新区旅游资源的更好开发。

第二,旅游资源开发的选择性。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有主次之分,资源优势要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因此高新区旅游开发必须走“品牌之路、精品之路”,尤其要注重开发建设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核心项目,以此树立高新区旅游形象,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高新区旅游发展应根据市场需求,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认真筛选,推出有市场前景具有较高旅游价值的重点景区、重点项目,以项目为突破口,实施项目引擎战略,实施政策、资金的倾斜,集中优势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突出几个亮点,创建出精品品牌,来带动其他资源的开发,在重点开发建设的同时,在条件具备、市场有保障的前提下积极指导其他资源的开发建设。

第三,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资源开发的主流,其核心是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一致。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要注重生态环境、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建立一整套利益分配共享和旅游开发后果评估机制,用法律的手段保障旅游开发对高新区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尤其在旅游开发的初期阶段更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最终建立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高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主要在经济上引导产业结构向良性化调整;在环境上开发与保护并重,塑造优美的旅游环境、优美的城区环境、休闲环境及生活环境。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最终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三、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开发方向

1.加强旅游资源的集聚整合,注重区域内外的互补联动。虽然高新区旅游资源在大空间上呈现集聚化态势,但在小空间上则表现出点多、分散的格局,以人文资源为例,除镇湖刺绣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外,其他的人文旅游资源品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有限,因此,高新区应以整合意识统领旅游资源开发,如在运河开发上,以运河为主轴,串联沿河景点,集中打造运河文化带。同时重视与苏州其他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组合开发,以周边成熟景区为依托,突出差异,聚集人气,形成内部整合,外部联动的动态发展格局。

2.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快乐、轻松、休闲为开发基调。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在进行市场――产品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发高新区旅游产品,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致力于引导消费和创造新的旅游需求。高新区应以自然生态山水为基础,深入挖掘各类社会旅游资源,在产品开发和体系结构上,以现代城市休闲理念为指导,以快乐、轻松、休闲为开发基调,进一步突出休闲旅游特色,在旅游开发中实现文化轻松化,生态休闲化,打造苏州乃至长三角的休闲新天堂。

第6篇

[摘 要]本文认为“专题旅游”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吸引外国观光者多次来半,在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在如何使我国

>> 试论赣州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试论江门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 试论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试论水域旅游资源在旅游规划过程中的意义 试论现代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 试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试论汉中两汉三国品牌旅游资源的开发 试论肃北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庐山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试论社区对旅游资源规划的参与效果对研究 试论齐鲁文化对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 旅游资源个性化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试论新形势下的海南旅游资源开发的法律规制及保护 对长阳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江西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金丝峡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探索生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论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的品位提升及深度开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试论“专题旅游”对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意义 试论“专题旅游”对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意义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认为“专题旅游”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吸引外国观光者多次来半,在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在如何使我国旅游业永葆青春活力方面均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支持这一论点,作者在盘点我国“古墓”资源的基础上,就“古墓游”的魅力进行了一番分析,使“古墓游”在“专题旅游”方面成为一个不可低估的选题,从而提出本文的结论:“专题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崭新的思路”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关键词]专题旅游;古墓游;创新精神[中图分类号]P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5―0048―03

第7篇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经济长势良好,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也大幅提高。作为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国,只有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发现有的资源,才能不断推动旅游行业的全面进步。我国的民俗旅游资源不仅包括现存的民俗村落及自然美景还包括现代化的服务等内容。例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西双版纳泼水节等。我国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时常面临忽略民俗旅游资源本质,重视商业利益而胡乱开发的现象,管理和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以期达到减缓我国民俗旅游资源消亡的效果。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民俗是一个民族创造并得以传承的文化习俗,其包括:社会生活、民间节日、艺术表演等内容,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征。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种,而我国当前对民俗旅游资源的研究较少,其主要是指可吸引游客并用于旅游发展的民俗资源。合理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在满足游客度假享受的同时也能通过特别的文化内容拓宽游客的视野,给游客带来风土人情的特殊观感。民俗旅游资源属于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类型,其不仅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还有民族的节日、建筑、艺术等内容,极具丰富特性。民俗旅游资源与一般的旅游资源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性。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性特点主要表现为文化是旅游资源的动力,其体现在秀美的自然风光中,也由特色的礼仪、宗教表演所体现,是历史的延续与传承。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特点,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中将产生不同的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需要由相应的配套设施做辅助才能向游客表现出最佳的效果,在当地居民的支持下,使得游客积极的参与到民俗旅游活动中来体现其参与性的特点。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产生的民俗旅游资源也具有多样性,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二、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举措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选择是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举措之一。明确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保护的现实要求。开发和保护是相对矛盾的个体,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势必对其产生一定的破坏,为降低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坏程度,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开发过度导致的资源商业化现象发生。民俗旅游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措施,将文化环境与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有效的展开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得开发资源的各项内容朝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针对期间良好的开发措施,政府部门予以鼓励和支持。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手段依法惩戒,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破坏国家民俗旅游资源现象发生。

(二)强化科学管理制度

对于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举措中强化科学管理制度的内容需要在把握民俗旅游资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走一条循环利用的道路。针对现有的民俗旅游资源,依靠特色的民俗风情发展旅游化方向,对民俗旅游资源中的节庆、宗教、商品等进行系统规划,策划出满足游客需要的民俗旅游项目,提高地区民俗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避免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内涵的现象出现。全面了解地区内的民俗旅游资源,打造出创新性的旅游项目,以此提高游客满意度。科学管理制度离不开部门的审批机制,在开发国家民俗旅游资源时,需要上报旅游及工商部门审批,开具相应报告方可采取行动。在科学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培养专业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人才,努力提高民俗旅游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在职培训和引进人才等措施为民俗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动力支持。

(三)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是有效开发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创建出民俗旅游资源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观光,以大幅提升民俗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民俗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开发独特的民俗历史活动、民俗宗教活拥扔卫窒钅浚以符合现代化的游客要求。我国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包括:景德镇瓷器、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等,通过良好的资源包装,为宣传民俗旅游资源提供展示平台,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参与其中,是合理开发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有效举措。部分少数民族中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政府及旅游部门乃至社会各界的宣传推广,通过各大媒体的推销,打响少数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以此促进地区民俗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多样化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来拓宽我国的旅游市场,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增收。

三、结语

第8篇

摘要:文章论述了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开发旅游资源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旅游资源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作为资源依附性很强的产业,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依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质量。如果旅游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优美,就能有力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赏景,促进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又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美好感受,从而激发人类尽自己所能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愿望。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环境系统。它由包括各种自然物质、能量和外部空间等生物生存条件组合成的自然环境和经过人类活动改造过的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例如花园城市新加坡,本土除了海滩和阳光,几乎再没有什么自然旅游资源了。但新加坡人建造了十分清洁安静的环境,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并建有动物园、植物园、圣淘沙岛等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得到惊人的发展,每年入境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几乎是本国人口(260万)的2倍,创汇近50亿新元,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使其发挥功能和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2.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例如建爬山缆车时不应破坏原山景色的秀丽和雄伟;高层的现代化建筑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建筑物旁边。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

3.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指的是它不产生工业“三废”,但旅游业同样会产生污染。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饭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餐厅酒楼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海滨旅游区的无度开发会导致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

4.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资源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这是“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

三、加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1.有效降低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负荷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旅游景点并不对游客的数量进行限制,每到旅游旺季,游客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而管理者对此又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致使游人严重超过景区的生态负荷,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承载力(即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理论应用的迫切性十分突出。比如每年的“五一”期间,到泰山旅游观景的人数剧增,整个盘山路上人满为患,大大超过泰山风景区的承载力。在我国的江南,有许多著名的古镇,那里小桥流水,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但如今,不少古镇狭窄的道路两旁布满了各种商家、店铺以及娱乐设施。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时,小小古镇实在是不堪负重。河水由于污染已不再清澈,古镇的生态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保护古镇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的门票价格拉开一定的差距,适当调整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景区内游客流量居高不下的状况,确实可以起到控制景区内的游客流量、降低景区的生态环境负荷的作用。

2.全面防治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污染

近年来,由于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有部分景区由于管理者,经营者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活污水和垃圾对景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比如在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餐厅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所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还有不少自然保护区由于进行了持有开发而是保护对象收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旅游资源严重退化,比如北京故宫很多地转已被踏破磨平,地面下陷,增加了保护,鞋服工作的难度。游客的大量涌入,产生巨大的污染源,破坏了资源的生态环境。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滇池和太湖,已成为全国污染较为严重的淡水湖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追求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而且,在很多时候更应该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只要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将近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将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结合起来,注重协调发展,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就可以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9篇

[关键字]: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

在我国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作者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只有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些地方甚至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因此,许多地方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掀起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但在以往的旅游开发中,有些地方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甚至有的只顾开发、不管保护,使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观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摘要:“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要树立对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大气污染,森林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日趋扩大;淡水资源危机,江河湖海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品污染有增无减;生物多样化日益减少等等。大自然允许我们失误的区间已所剩无几,回旋余地已十分有限,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积极、谨慎地做好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的方针。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