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30 11:22:50
导语:在护理学与护理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儿童护理;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和期望不断增长,21世纪,护理工作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儿科护理将向着高质量、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现代“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宗旨,贯彻以人为本”的职教理念,立足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儿科护理学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教育实施改革和优化。根据护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及就业的需要,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设置能力培养模块,与临床对接,成为我们改革探索的趋势。
《儿童护理》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干课程之一,跟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儿童护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的一门护理专业课程。研究对象是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1]。
教学改革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适应“必需、够用”和“整体护理”的职教理念。按照职教思想和现代护理理念构建教学内容,淡化学科与学术观念,降低理论难度,注重实验实训和学生技能培养。
一、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难度
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以“必须,够用”为度,我们按照这样的理念选择、重组、整合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遗漏和重复[2]。我院儿科护理教研组负责人组织所有儿科专业课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共同商定授课计划,将儿科护理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的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学情特点,将学生缺乏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增加临床实例和实验教学内容,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了理论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病理组织教学内容。在讲述较难理解的授课内容时,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导出第一病例+讨论病例(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提出第二病例+总结本节内容”的模式进行。一节课以一个病例开始,以另一个病例结束,激发学习兴趣,降低了理论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
为更好的达到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出不仅基础理论扎实,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优的专业型技能型高素质护理人才,应注重校内外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
1、注重理论教学服务于实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强化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更多内容选择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师讲解+示范教学+学生操作的形式,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理论结合实际,使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巩固。
2、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院和医院的合作共赢,使学生在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对急慢性及临终病儿进行护理;熟悉医院儿科的各项护理操技术;在实习结束时完成一份儿科护理大型病历[3]。
3、开发适合本校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教材
结合学院软硬件设备,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原开设的儿童护理实验和母婴护理实验项目进行筛选整合,再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编写适应本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实验实训指导,作为校内自编教材。
三、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实现角色扮演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早实现角色转变。在教学模式上,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提出护理问题为焦点,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例如,计算机、幻灯机、视频、光盘、模具、挂图等辅助教学,以提高临床教学的形象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健康知识的宣传者、健康教育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四、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儿童护理人员对儿童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为儿童护理事业奋斗终生的医德修养。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更是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和谐状态。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4]。
儿童护理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咿咿学语不能明确表达感情的儿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交会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还应交给学生谨慎、诚实、有爱的服务态度。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都与成人有很大差别,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方面发展也不均衡。因此,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儿童的年龄分期和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的健康与家长的日常看护和指导密不可分,我们在教学中还应教会学生对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技巧。使家长能够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吮手指,勤换内衣裤等等,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
五、小结
儿童从生命开始到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儿童护理工作者责任深远,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和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儿童护理》的教学改革和教学优化方法,即按照职教理念构建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难度;注重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护理技能;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实现角色扮演;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旨在适应现代“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宗旨,贯彻以人为本”职教理念,立足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儿童护理(卫生部护理教改课题研究成果)[M] ,崔焱,程志军.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
[2]李敏艳,马慧玲.高职高专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改革初探[J].青年科学,2012.10.
【关键词】 外语 护理 转变
近年来,随着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逐步深入,针对护理学高职专业外语教学改革,培养和打造国际型护理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落后和不实用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具体的转变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目的和理念转变
针对原来高职学生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过英语AB级考试,并没有针对性的把护理专业学科的学生特点结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英语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实用性。国际化是高职护理教育迎接WTO挑战的关键。早在1992年WTO就强调指出:各个成员国都必须高度重视护理教育,并将护理人才基本教育定位于大专学历。护理服务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仅就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出现的护理人才短缺状况来看,呈现以下现状:美国注册护士总人数:260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10万;注册护士平均年龄:42岁;预计未来10年护士空缺人数:11万。加拿大注册护士总人数:22.7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7万;注册护士平均年龄:48岁;预计未来10年护士空缺人数:11.3万。英国注册护士总人数:35.6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6万;注册护士平均年龄:40岁;预计未来10年护士空缺人数:3.1万。澳洲注册护士总人数:21.2万;每千人口护士人数:12万;注册护士平均年龄:40岁;预计未来10年护士空缺人数:3.1万。
这样巨大的国际市场,无疑为我国高职护士人才走向国际提供了广阔的先机,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已经把引进护理人才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大陆。针对国际、国内护理现状,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针对高职高专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特点,使学生适应新时展的需求----全球国际化护士。高职高专英语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基础公共英语教育,应该更注重实用性,让学生与国际接轨。这样一来对学生进行雅思培训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
既然是雅思教学那么就和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的区别。雅思考试是实用性英语的考试, 考察的是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生在国外的生存能力。那么为了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国际需求就要让他们的外语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能过关。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课程设置上由原来的精读和听力更细分为口语,听力,写作和阅读等更有针对性和更切合雅思考试实际的课程。
1. 阅读
雅思的阅读量大,生词多,学术类考试有很多专业词汇。但这并不是说需要你狂背单词,而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弄清文章是搭配标题型还是寻找细节型,才可动眼寻觅。其次,要广泛阅读,训练阅读速度和捕捉信息量的能力。雅思的阅读多是考察综合的阅读能力,不是很短时间内的技巧训练可以解决的。阅读的训练可以从语法、词汇和阅读量三个方面入手。
2. 听力:利用材料反复精听
听力训练的最好方法是坚持不懈地听,与各种雅思听力材料亲密接触。不论是走路还是课间休息,抓住一切零碎时间(15分钟-30分钟)练耳,并把不懂的单词、句子、段落记下来,让学生每天晚上总结。只要反复听,就会越听越顺耳,不知不觉就大有提高。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断的进行监督。同时,听力训练也是为提高口语打基础。一方面,听得多了,语音方面自然会更纯正。另一方面,雅思听力材料的内容与在国外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听完后会增长不少知识,谈话也会言之有物。
3.口语:创设语境积累话题
雅思口语涉及的范围很广,话题包罗万象,而且可以向很多方面延伸。它要求你交谈的信息量大、逻辑性强,语速流畅,语音标准。因此,在准备口语考试时,需要广泛的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准备时,要让学生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社会关注的事件要多去了解。建议学生多看书、读报,与人交流辩论,以增长知识,培养思辩能力。
4. 写作:对照范文加强速度
雅思的综合能力最终体现在写作上。它要求你的语法功底、词汇应用、逻辑思维在250个单词中展现,是雅思考试中花费时间最长、精力最多的一个方面。刚开始的时候,要让学生先对英文写作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特别是基本的东西不要忽视,如大小写、标点符号、关联词、基本结构、开头结尾段的写法等。然后分析文章的用词、句子结构和逻辑顺序,将好的词汇、句子记下来,作为以后的参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出国深造打基础。
三 、教师观念转变
每周定时定点举行教研室会议,课题组教师成员共同探讨,相互启发,对外语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教师组织外语论坛给学生营造了英语学习气氛也有利于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氛围的形成。
1、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与英语第一课堂相辅相成
为了更好地配合英语第一课堂,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我校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积极选拔训练英语口语优秀的学生参加全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成立了英语沙龙。专门选派年轻有活力的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英语第二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
2、构建课外作业“一对一”辅导系统
1良好的职业精神
1.1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一词英文是这样书写的:professionalism。在2008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第4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中的解释是:职业特性、职业作风和职业化。美国Amefi.CarlCoUegeofSurgery继续教育教材中职业精神的定义是:①医务人员要勇于坚持承担专业责任,坚守道德原则,表现出尊重、同情和诚实的态度对待患者和社会的要求,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②表现出对待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推动科学的发展;③遵守与医疗相关的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④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适当的积极反应。除职业本身性质外职业精神还覆盖了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
1.2护士的职业精神基本内容
1.2.1勇于承担责任,坚持道德原则
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了护士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明确界定了护士应尽的责任,同样也赋予护士承担责任的义务。
1.2.2尊重、同情、诚实的工作态度
护士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要先尊重他人,同情患者。护士的职业精神要求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就必须具有一颗同情心和爱心、诚实心。护士的职业精神实际上是护士价值观、人生观最直接的折射,表现出对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1.2.3信守伦理原则,维护患者权益
遵循伦理道德原则是护士的职业精神中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日常的护理活动和与患者的交流中须恪守伦理道德。护士在工作中应当依照《护士管理法》等医疗法规、制度把握自己,尊重患者应有的知情权、隐私权等。
1.2.4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良性反应
作为一个优秀的护士要善于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通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患者、家属进行良性沟通,对功能障碍者、重症患者应作出职业化的反应和服务,体现良好的护理职业精神。
1.2.5团结协作,恪守道德、责任和伦理
护士的职业精神还包括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诸如护士之间协作、与医师配合、与医技合作,涉及到与医疗、护理活动有关的所有内容,此类的协作是护士专业技能、文化修养、情商的具体体现;同时所有护理工作,都应恪守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职业精神。
1.3护理职业精神的意义
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新时期提高工作效率的推手,是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以及职业活动的指南。职业精神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为知识、技能与能力只是技术层面的保证,只能保证他们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而不能保证他们较好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实施组织管理者预定的行为。而职业精神是决定工作者是否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干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的人才能在职场竞争中胜出,成为岗位群的骨干或中坚。
1.4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1.4.1树立职业精神理念
一个国家要有民族精神,那是国魂;一支军队要有战斗精神,那是军魂;同样,一名医护工作者包括护士也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那是医魂。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包括对护理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的激励,以及对护理事业的热忱,而执着的职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1.4.2建立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培养职业精神,应当从护理教育源头抓起,在学校开设护理职业精神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教育课程应确立学生职业定向,完成自我设计与期望,有目的地进行职业精神培养,调动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热情,焕发出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通过她们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培育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可定期邀请护理学、精神心理学、人文学科的专家,为学生举办心理学、护士职业道德、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等系列讲座,增加理性认识;还可开展医患角色互换活动,充分唤醒护士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职业精神的认识[2]。
2专业能力的核心能力——学习能力
2.1专业能力的内涵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的日益增高,如何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提高专业能力,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专业能力也称从业能力,主要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3]。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要求人才具有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比掌握已有知识更加重要,它是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2.2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2.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感觉到自己需要,才会激起积极性。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4]。
2.2.2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护理学科知识与医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交叉性,护理专业学生要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就必须具备纵横结合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知识结构必须依靠学生的较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才能建立[5]。如果没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就无法根据护理工作需求随时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无法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心应放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增强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2.2.3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学生思维表达能力是其他能力的突破口,它要求学生勤于思索,善于分析,长于表达,这也是现代职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训练思维的多向性、聚焦性、发散性、迁移性、创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方法。教师应注意搭建培养表达能力的学习平台,教学中多提问,多组织讨论课,开展第二课堂,开展文体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各抒己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2.2.4学习能力研究
从我院2007级高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对照组,从2008级高职护理班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实验组,此6个班学生在入学时进行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是经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对照组是未经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取上述2组6个班学生的外科护理成绩作为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研究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取2组6个班学生的外科护理成绩作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两总体差异具有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上意义。2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533,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在四个分数段中进行分组比较,在大于等于90分、80-89分的两个分数段上实验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8.37,χ2=63.21,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在70~79分、≤69的两个分数段上实验组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0.85,χ2=87.00,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说明经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明显提高。
3通用能力
3.1通用能力的内涵
通用能力是指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为社会组织和个人发展带来额外附加利益的能力,是劳动者能够生存、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核心素质,是任何一个从事社会职业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部分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6]。各类组织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比起专业技能本身,更看重应聘者的通用能力。护理教育应该从单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转变到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并重培养的发展方向上。
3.2全面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
3.2.1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首先,担任院、班级的学生干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管理日常事务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班级干部可以采用轮换制。同时,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不同方式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3.2.2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限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时间又是一个变数,善用者则多,不善用者则少。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很好地利用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每个学生应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3.2.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要建立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增设有关课程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比如增设演讲与口才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增设社交礼仪训练课程,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训练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增设团队建设方面的训练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增设创业课程,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主题的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4培养通用能力的研究
从我院2007级高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对照组,从2008级高职护理班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实验组,此6个班学生在入学时进行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是经过通用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对照组是未经通用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取2组6个班学生的教师评学资料作为通用能力研究资料,2组学生评学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9,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实验组的8项评学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9,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这表明经过强化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通用能力。教师对2组学生评学分数分布与比较,实验组:±s=94.19±2.33;对照组:±s=80.66±4.66,t=20.79,P<0.05。
4职业心理素质
4.1职业心理素质内涵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心里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自身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已成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7]。
4.2塑造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
要使学生胜任护理工作,需要塑造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4.2.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配合医生处理病人。临床疾病复杂多变,需要对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准确并迅速处理。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途径有: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②应用训练观察的手法;③培养细致的观察力。
4.2.2良好的思维力
临床疾病的特点是复杂多变,学生毕业后都将独立工作,面对临床各类复杂的问题,因而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①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思维力;②发放思维钥匙,开启思维大门;③启发教育,提高思维力;④完善知识,发展思维;⑤促进批判性思维。
4.2.3坚强的意志力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异常艰苦,坚强的意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意志在个性品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她们如下意志品质:①坚韧性,使之具有坚持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能力;②自制力,培养她们控制自我,克服冲动情绪,及时适应外界环境的条件变化;③自我调整能力;④承受挫折能力。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三年护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护理专业三年专科的学习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在近两年我校教学改革中,从考试课调整为考查课,课时安排从80学时减少为48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圆满高效的完成教学大纲的课时安排,又能促进护理专业课的学习,是我们教研室的长期研究内容。
1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研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调整,对专业课教学和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的影响。
2方法
2.1调查分析 对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我校护理专业13级在校生、进入临床实习的12级学生和护理专业课教师。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1.94%.与此同时我们与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和附属医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问卷和座谈内容涉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与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应用的关联程度、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等。
2.2教学内容调整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想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
病理解剖学中总论的四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炎症、肿瘤)是医学学习的基础,是指导学习各个疾病的关键,对护理专业课的学习不可或缺;而各论中常见疾病的病理解剖内容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等可少讲或不讲,这部分内容可与护理后期专业课结合,通过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内科护理等课程进行学习,部分内容也可鼓励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自学。
病理生理学内容适当增加DIC、传染病与性病,并就临床中常见的水肿、脱水、低钾血症、休克等病理生理过程增加课时学习,强化病理生理基本病理过程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把病理解剖学内容和课时适当减少,相应增加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见表1。
2.3教学方案实施 实验对象:14级在校护理专业学生。
实验条件:①教学条件: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室互动示教系统,示教显微镜,挂图,大体标本,HE切片,办公电脑2台,打印机1台等。②人员构成:本组研究成员具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9名,职称层次比例适宜,并且每个人病理学教学时间均超过8年。学历构成:博士 1名;硕士研究生 3名;本科 7名,学历层次比例合理。
实验方案: 2014级护理专业6个班学生随机分3组,每组由两个班级构成,每个班级学生随机分布,人数都在100名。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按照往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另外一组作为改革组,采用调整后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每组由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任教,共计3个教师。
实验结果:第二学年结束,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用SPSS统计学分析,比较改革组和对照组之间讲授内容的课时调整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习的影响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调查分析 12级和13级护理专业中,分别有91.4%和93.7%的学生认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短,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在12级护理专业学生,92.6%的学生和少量护理专业课老师认为病理解剖学内容与护理专业课和临床应用联系不紧密,与职业资格考试关系不大;98.7%的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及行业专家都认为病理学教学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护理专业学习和技能操作的需要。
3.2实验结果 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回收率为96.33%,见表2。
计算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情况,以合格人数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考察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及护理技能学习是否有帮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讨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系统中,无论是护理专业,还是临床、检验、影像等专业学习中,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桥梁课。熟练掌握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对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治疗等技术的掌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外科护理中,如何预防血栓栓塞的出现,通过血栓形成这一章节,让学生认识到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应用到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个部位穿刺,以免造成血管内皮损伤;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性高的患者,如肿瘤患者、妇产科分娩后的妇女,也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在教学课时由80学时减少为48学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调查分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研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调整,对专业课教学和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专业知识感兴趣。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上,实验组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专业课学习及护理技能学习帮助上,实验组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更有帮助。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任教师与临床专家之间、专业课各门课程之间、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广泛交流,我们对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改革,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课时数结合起来,合理调整学时比重,优化教学内容,以保证病理学教学设计符合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需要。
本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本研究未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充足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好适应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需要。考察对象,只考察14级护理一个年份的学生,结果可能受到人数、当年高考成绩等影响。观察时间短,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长期印证。在接下来的护理专业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适应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多考察几个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对专业课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对影像、检验、口腔技术等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使病理知识与护理专业课互相渗透,搭起互相联系的桥梁,将医学领域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融会贯通的综合性学科。
参考文献:
[1]刘青华,王晓晖,李灵敏,等.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175-02
所谓“愉快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师爱为基础,以学科为特点,充分寻找出教材中的愉快因素,结合学生心理发展,采用学生较喜欢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主动的去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旨在培养中专护生更轻松的学好护理学基础,锻炼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愉快教学 ”体现的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老师在教学中得到快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他的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就是追求一种乐教乐学的境界。
本文针对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加上护理学基础内容繁杂枯燥,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怎样将“愉快教学法”恰当地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1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要得到快乐,教师对学生应倾注全部的爱心。建立友好、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学”的前提。如果老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那么学生在得到支持、赞扬和鼓励后,就会激起对老师更加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如此良好的循环下去,老师就会得到所期望的效果,老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师生关系的和谐,能使老师和学生同时感受到教与学的无穷乐趣。同时,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以及充分的了解学生本次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得到更好的知识和教育。
2 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保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愉快教学法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1)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出现在学生面前,尽可能用学生兴趣较浓厚的话题或话语作开场白,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的老师,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能够从心里接受这位老师,逐渐的喜欢上这位老师,从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2)为了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能够精神饱满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仅有老师自身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不管任何场合,教师必须爱护、尊重学生,学生只有意识到自己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
2.1 通过有趣的导语达到愉快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导入课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对于一位老师来讲,每次上课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开端则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2.2 通过多媒体达到愉快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常常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它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情绪,同时多媒体还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等优点,能够将课本知识简单化,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着巨大的优势,如能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影视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但有效地开拓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解决了不同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的限制。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扮演” 达到愉快
笔者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采取了“角色扮演”学习法,让学生互相扮演“病人”和“护士”两种角色,可以是两名护生为一对互相做,也可以是多人为一组循环做。每一项操作前,“护士”和“病人”根据教材给出的实验项目和应有的医院场景,“护士”首先认真评估和“病人”相关的健康状况,然后按教材要求进行护理操作,最后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做青霉素皮试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示教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法回示,“护士”进行操作,“病人”不是一味地接受“护士”的操作,而是想出很多问题来问“护士”,如:“我以前注射过青霉素,为什么这次还要做皮试呢?”“我属于过敏体质,能做青霉素皮试吗?”等等。“护士”就要用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解答这些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同时更贴近于临床。最后还要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为了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活跃学习气氛,防止学习疲倦和知识遗忘现象,笔者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操作竞赛,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愉快教学”的目的。
3 简化教材内容,在快乐中完成记忆
朗朗上口的歌诀或顺口溜会使对难记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形象的谐音比喻+联想会使愉快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善于总结出便于学生记忆的课本内容,用较少的识记材料负荷较多的信息量。如笔者在讲到穿脱隔离衣时,同学们对穿脱隔离衣的步骤顺序会感到十分头疼,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成顺口溜,穿隔离衣为“右提衣领穿左手,再伸右臂齐上抖,系好领口扎袖口,折襟系腰半屈肘”;脱隔离衣为“松开腰带解袖口,套塞双袖消毒手,解开领口退双袖,对肩折领挂衣钩”。再例如笔者在讲到卫生洗手法的时候,学生对洗手的顺序、部位常常一头雾水,笔者给学生总结出七个字“内、外、夹、拱、大、立、腕”,同时将每一个字的含义加以解释,并在课堂上亲自演示,带着学生一起做,学生记忆难、理解难的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了,也就达到了“愉快教学”的效果。
总之,愉快教学是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心情愉快能够使身体各部分机能充分地活跃起来,让大脑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在中职护理学专业学科的教学中,适当地发掘和开展愉快教学法能够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技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愉快教学”,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无涯学海中“乐作舟”、“巧作舟”,而不是“苦作舟”。
参考文献:
[1] 朱永香,王倩,于玮,等.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护理研究,2011(21).
[2] 蒋恩社,于东明.愉快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尝试[J].考试周刊,2012(7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36-02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护士的人文素养教育逐渐倍受关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构成了护士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整体护理理念广泛开展的今天,在高职护理教育中构建全面、系统的美育课程体系,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顺利地适应现代护理的工作岗位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1]。
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我国医学教育重专业文化技能,轻人文社科知识的倾向比较明显,导致护士在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学校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识。
1.1 促进护理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
医学模式反映了人们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认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的医学模式使医学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追求以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健康状态为中心[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新模式转变,现代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素质、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护士角色期待也随之不断提高。
1.2 提高护士内在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技术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心身全面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审美教育,掌握有关美学知识,具备良好的美学修养,可以用美学原则指导整体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3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护理实践中,护患双方从对方的行为、举止、语言、表情等活动中捕捉美的信息,积累美的印象,护理专业学生接收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在护理工作中用高尚的道德品质、美好的言行、娴熟的技能等取得病人的好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3]。
1.4 培育护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激发创新思维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净化护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健全护生的人格,从而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现代医学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全面辩证的思维方式,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护生在科研创新、理论创新、技能创新等领域能力提升。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与专业艺术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专业的审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护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提高审美能力,而不在于培养艺术家。因此护理审美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教学,使护生树立医学审美理想、重塑价值理性和健康人格[4]。
2.1 构建适合护理专业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正规的课堂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加强护士审美修养,提高护士审美素质的基本途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必须构建护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护生人文知识的学习[5]。
开设《美学基础》、《护理美学》等课程,对护生进行正规的美学理论教育,从基础知识入手,为提高护士审美素质奠定基础;通过开设《人际沟通》、《礼仪》等课程,让学生懂得和谐人际关系的美学功效;通过开设《医学美学》等课程,掌握人体美的完整含义。学校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以上课程有针对性纳入护生培养的必修课程。
为进一步提升护生的美的鉴赏能力,将美学理论走向具体的审美途径,可通过开设《文学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服饰艺术》、《书画鉴赏》等美育鉴赏选修课程,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选择1-2门。
2.2 指导护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审美修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丰富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各学校可结合各自实际,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依托学生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摄影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文学社等开展活动,使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在第二课堂及时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卡拉0K大赛、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遇到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5.12护士节、学校庆典时,可开展诸如学术论坛、综合文艺晚会、大合唱比赛等校园大型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既提高了素质,亦凝聚了人心;同时,校内各院系还可以结合各自实际,开展航模制作、剪纸、贴绒、雕刻、书法、相声、小品、演讲、辩论、小合唱、舞蹈等比赛活动,这些美的教育活动能给学生带来荣誉感、成就感,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6]。
总之,审美教育应渗透到一切教育形式和活动中去,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知识体系、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构建和完善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还要关注自身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让护生通过对美的感受、在情感上受到感染,情操得以陶冶,成为一个既有精湛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当代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马淑芬.杨林.“白衣天使”审美教育的必要性[J].护理与美学,2005,11:238.
[2J 雷鹤.徐巧玲等.临床护士美学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及体会[J].护理杂志,2011,1(28):76-77.
[3] 刘运喜.论加强护士审美教育的意义[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0-41
[4] 邓一洁.张瑞琴 浅谈对护生进行护理美学教育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4-85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现代护理从医院走向社会,从治疗疾病走向预防疾病,从救护生命到注重生命质量,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以伦理道德的视角对待技术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
传统的护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已不能适应今天护理的现状,现代护理教育观念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思想,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质,另一方面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护理科研、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能力的创新和人文素质。而护理伦理教育就是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因素,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这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形成一贯的道德行为有着深远的意义。
《护理伦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护理学精神和护理道德规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行为)四个要素组成。
怎样才能培养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
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增强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教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1];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 ,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2]。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合理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
4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当前社会上反映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对护理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护生来说,激发和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特别重要。可请护理界的老前辈讲传统、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或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批评不道德的坏人坏事等方式,加深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激发护生的道德情感。 5案例教学法纳入伦理教学
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事例演绎护理精神的可贵。
以我校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50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教材采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伦理学》,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选择护理伦理学中适合的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教学课时为32学时。案例教学法:(1)课前选择案例设置问题。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选择典型案例,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及方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2)课堂讨论。每组5~10人先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争取做到一人发言。(3)讲评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予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质量,归纳学生的观点,指出在本次讨论运用的理论知识,指明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课程结束后,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8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护理伦理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6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讲课能力
实际教学显示现成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为讲好课要广泛的涉猎资料、通过网络、电视媒体、书刊杂志等获得最新知识,而且教师之间要经常在一起探讨、交流授课内容。教师要以协调员和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感情,这样把伦理课和思想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知、领悟到伦理道德的内涵。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要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的适应21世纪的适用型护理人才,只靠单方面,单一学科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学校要顺应现代护理教育要求,优化调整课程构成比,加大人文、心理学与社会学课程比重,对德育课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凸显德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并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的内容去渗透伦理道德的思想,使品德教育多样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专业 素质教育误区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7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今的社会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护理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应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立品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紧密结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如今怎样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适应的护理人才,才是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仅以我校对护士生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取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内涵、方法等有关方面起到些参考作用。
护士学生素质教育的三大误区:(1)素质教育过于简单化。仅注重护士学生的仪表、举止等训练。素质的概念从结构上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从内涵上来说,即:达到品格修养、功底或可发展的身心基础能使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由此可看出,素质教育是全面的。(2)素质教育片面化。实际上,只注重某方面素质的教育,很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由此,我们可看出,素质多种要素的结合,各要素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这其中素质的多种元素包括人的品质、知识、气质、体质、性格等多种要素。(3)素质教育的局限化。应构建多维护士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因为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素。由于护士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起点比较低,因此,学校对护士生职业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而不仅仅是完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护士学生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不能简单地把德育教育理解为多上政治课,因为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为首位。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中,要对思想教育进行渗透,这主要体现在: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班集体建设、各种讲座、文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社会实践、先进报告、形式报告、干部言传身教等,把寓德育于其中。
护士成才的动力根本是其心理素质,也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护士应具备以下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敏锐的观察力。
护理营养学、社会学、人际学等以及心理学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所必需要学的。
(2)和病人沟通思想的能力,国内外对护理人员要求的第一素质就是沟通能力。
①语言沟通:护士在与病人说话时内容具体、切实,并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病人的心里实际,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体现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②非语言沟通:病人在生病时,其心里及其脆弱,与病人肢体接触(握手),给与其鼓励的眼神,能让病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积极配合治疗。
(3)沉着冷静理智。护理人员每天都面临许多难题,在心情不好时,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妥善的解决这些难题。在对待病人时,应遵守职业道德,保持乐观的心态,让病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成为广大护理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深的体会。大量的学生管理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大致可根据学生实际特点,按年级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表现不同,教师要针对这些不同阶段的特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明确阶段目标、工作内容、确定具体实施方法。
教师切实地培养和教育别人,需要其致力于自己的教育和修养。护理教师通过自身的品德来影响教育学生将她们塑造成为名符其实的守护天使,是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其所拥有的能力。护理教师要想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并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就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平、高雅得体的举止以及对护理和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护理教师应尊重并理解她们。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我们应从多重维度来看待学生,用鼓励、赞赏和宽容评价学生。护理教师对学生的需要保持积极的关注,需要教师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护。
针对第一阶段的学生特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方式,培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创造力。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第二阶段是成才关键期,这个阶段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参与活动增加,人际关系融合,存在着适应感、随意感、自信感。这个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事业心基本确立,针对第二阶段的学生特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修养,集中体现在读、写、听、说四种语言能力,这些能力都要经过长期的、大量的语言运用的训练和实践方能提高。这个时期对护士生文化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化修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其在各方面也就显得较为突出,比如:在思维方面具有独创性,在个性方面具有独立性,在处事方面具有预见性,在人格方面具有多彩性,在工作方面具有计划性,在写作方面具有理论性。
针对第三阶段学生开展的素质教育工作:
(1)护理工作时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护理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使护理工作中减少医疗纠纷。在护理过程中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应注意护理行为的两重性。护士必须时刻不忘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富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准确、及时、完整地执行医嘱,完成各种医疗护理活动。
(2)就业择业意识教育:了解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培训,礼仪培训,准确的评价自己,提升自我保护,自我介绍、自我推荐的能力。
(3)职业生涯意识教育:对于学生教育阶段的划分,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所有教育工作中既要相对分开,又要互相融合。开展外职业、内职业生涯的培训,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设计,创业就业教育。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素质的竞争,想要培育出跨世纪的护理人才,注入新的活力,就要不断提高护士生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习生现状分析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下,大学教育已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近年来,各高职高专学校大幅增加招生人数,而学校软硬件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学校超负荷运转;其次,学生入学门槛降低,含金量下降,以致于实习学生素质整体下滑。在此背景下,再依据大量的调查和笔者作为医院实习科工作人员的体验,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习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护理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随着人类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护理工作者执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理实习生就更应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但是,通过观察,部分实习生面对病人却是懵懵懂懂,浑然不知,只有在带习老师的示范和指点下,才勉强可以依葫芦画瓢。如皮下注射时,不知道食指固定针栓和针头刺入的角度;帮助患者翻身时,动作不协调、不轻稳,翻身后,有导管的患者,也不检查其是否脱落、移位或扭曲等。
1.2护患沟通能力较差。在医患冲突越来越尖锐的社会大背景下,语言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了测量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语言的魅力与力量可以感染他人。作为护理工作者,艺术和魅力的语言同样可以感染她的病人,让其更好地关注健康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可亲的笑容与真诚友善的交往技巧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度,从而建立和谐关系,降低冲突。现今,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普遍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而忽略了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实习生面对病人时无所适从,不能正确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2对提高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2.1精选带习教师,明确职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说》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解释。医院带习教师同样应以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为己任,具备开展临床护理教学的素质与能力。笔者认为,在选择带习教师上,应避免随意性,而应注重以下几点:①带习教师自身具备独立自主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通过世情、国情、人情培养实习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并教会其懂得感恩、善待他人、完善自我和回报社会。②带习教师应具备崇高的医德修养和高超的护理技能及科研水平。只有这样,实习生才能从其言传身教中、护理技能操作中、科研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到扎实的护理技能及科研精神。③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为人在世,可贵在于发展,在于发挥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训练,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带习教师应充分把握实习生的心理,从其实际出发,尊重个性、挖掘潜能、因人而异,使其成为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
2.2强化实习学生职业意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哈佛文理学院院长罗索斯基说:“一个成功的律师或医生,如果没有经过全人教育的洗礼,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脑袋里塞满资料的机器”。同样,一个护理实习生不具备职业意识,不能及时提高适应能力,即使有丰富的护理知识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常言说疾病是“三分治疗,七分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给予疾病病人关心,更要给予其疾病以外的人文关怀。实习医院在培养实习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其人文素养教育,从而达到强化职业意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
2.3组织带习教师参与学校《实纲》、《实习教材》等的编写。《实纲》、《实习教材》必须坚持高职特色,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应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带习教师长期从事护理一线工作,对操作性强又接近护理实际的内容更能准确把握。这样,学校教师与带习教师共同参与编写的《实纲》和《实习教材》就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实习生不仅能再次复习、巩固理论知识,做到厚理论,还能准确把握护理操作目标,做到强技术。
2.4加强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如今的护理专业实习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乎都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大专学习期间,由于中学管理模式转变为大学管理模式,更多地强调自主学习。故此,自觉性差的实习学生思想上较松散,行为上较随意,不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旷班、脱岗现象时常发生,医院就此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实习生日常管理规范,如制定并严格执行上下班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奖惩制度等。总之,护理学生不仅需要理论阶段的刻苦学习,更需要实习阶段的强化锻炼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护理专门人才。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