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2 15:55:02
导语:在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科学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评价
科学管理开创了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科学管理理论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管理的管理哲学、激励原则、科学研究理念和组织理论都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原则与原理,但每一个理论都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并且有其一定的应用领域。高等教育管理必须遵循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它在管理目标、管理要素、管理活动和管理功能上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基于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分析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
一、科学管理的概述
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
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以以下几个假设为前提:
(1)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2)对工人,其基本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
(3)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益的,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办法。[1]
泰勒科学管理试验及其理论是建立在这三个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但这三个前提假设并不全面和科学,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补充和完善。
2.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及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两个基本原理,以及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任务,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管理哲学、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1)管理哲学。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它是以管理哲学为指导的,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而科学管理正是在管理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管理进行了归纳和变革。泰勒指出:“从实质上讲,‘科学管理’是人和公司或产业中工人方面的一种切实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职责、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方面的一种彻底的思想革命。他同样也是管理当局(工长、监工、企业主)方面的人的一种精神革命——是他们对待职责、对待同事、对待工人、对待所有日常问题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种彻底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3]
(2)作业管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首先,泰勒通过试验和研究,对工人的工时和动作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其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泰勒认为,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有工作对他合适,才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就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同时,运用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在制定了恰当的工作定额,并挑选了“第一流的工人”后,还应当实行标准化原理,即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组织管理。泰勒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计划部门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指令和命令;工人和工头从事执行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务(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企业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1]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
高等学校相对于其他组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的目标、要素、活动、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系统的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制定的,因此,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应该以高等教育的规律为指导,而不能采用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原则或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目标的管理活动,它不能、也无法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2.高等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包括管理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即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主导性成员——教师和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成员——学生。高等教育管理要符合他们的劳动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系统组成人员的特殊性,管理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管理现象——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管理中存在的一种普遍想象,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自我管理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人都是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人,因此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也表明,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让其发挥自己的自我组织管理的能力。
3.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要协调学术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矛盾。学术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本质功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一定要以学术目标为主导目标,与高校的学术目标一致。
鉴于高校师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管理师生的过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统的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教学民主、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管理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首先要求管理思想民主化,尊重教职工的智慧与才干,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学校成员的作用;第三,积极创造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简便易行的、有利于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运行模式。
4.高等教育管理功能的特殊性
与一般管理一样,高等教育管理具有两个基本的目标功能:管理的“维系”功能和管理的“结合”功能或“放大”功能。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其他社会系统有所不同,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主要是精神产品。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上述两个功能都有特殊的表现:首先高等学校的管理对“凝聚力工程”提出了更高也更难的要求。更高体现在高校的师生对于人际关系交往比较看重,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这就要求注重人本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其次,高等教育系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社会系统,通过各成员、各要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2]
三、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评价
1.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高效率的教育管理的配合,否则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高效率的教育管理实践又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科学管理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因此,科学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论支撑,为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最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科学理念。科学管理通过对时间、动作、工作的研究,第一次使管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第一次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科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理念亦是高等教育管理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管理顺利进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高等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大学是一个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以追求学术目标为重的组织,因此高等教育的各项活动都应该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各项决策都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活动也应运用科学方法,通过科学研究,进行科学决策,科学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激励。根据“经济人”假设的原理,科学管理为最大限度挖掘工人的潜能和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张对工人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在管理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包括经济激励和精神激励,其能够有效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教师激励是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积极性,更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因为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但根据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其作为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精神激励比经济激励更为重要,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教师激励应符合教师需要的特点,遵循教师激励的公平性原则、社会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及支持性原则等一些基本原则,可采取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考评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
(4)组织理论。科学管理主张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管理理论,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同样需要这些组织理论的指导,因此,科学管理中的组织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大学组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复杂性,大学组织的成员复杂、结构复杂,大学组织的权力结构也较为复杂,同时,大学的职能又具有多样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需要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各部门分工合作,如现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有其存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经济人假设”。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假设前提就是“经济人”。认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即如何实现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与后来的行为管理学派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比,科学管理中对人及人性的理解还是表现出了很强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过多侧重于从理性的、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人、管理人,忽略对人的非理性层面、人的自由发展的全面认识,使得泰勒本人尽管在其著作中和生活中对科学管理做过许多辩解,但总给人们一种冷酷无情、缺乏人性的印象。[4]人性是复杂的,同时也会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教师和学生,比起一般的普通工人他们更为关心的是精神层面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比较看重人际关系的交往。因此,科学管理的“经济人”假设不符合高校师生的特殊需要,高等教育管理也就不能照搬科学管理的一些相关原则和原理,而应根据高校师生的特殊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完成预期的管理任务。
(2)效率至上观。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诞生于经济管理领域,企业讲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调高人才的质量为根本目的管理活动,它不能、也无法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同时,教育又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不能只顾眼前的效益,而应放眼于未来。此外,高等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是高等教育内部结构复杂,而且还涉及到国家、社会等方面。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不能单纯地致力于眼前的工作效率,而应兼顾各方利益的均衡。
(3)标准化。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但教育活动不同于商品生产,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极富创造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也应遵循高等教育这一特点,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应有利于高校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不能进行标准化管理,否则高等教育管理将是失败的。
(4)缺乏民主性。科学管理基于“经济人”假设和标准化生产的原理,工人参与管理的程度较低,更无法参与决策,缺乏民主性和自我管理的权利。但鉴于高校师生的特殊性,在师生管理过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统的管理都显得更加重要,要求自我管理,也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管理应充分发挥高校师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高校师生是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在高校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应扩大师生参与决策的程度,尤其是学生参与决策,他们既是管理的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师生参与决策有助于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沈亚诚,黄晓松,谢彩丹
【摘要】 通过剖析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阐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最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
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形势,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将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世界各国接触,这也将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随着形势的变化也将出现新的情况。为适合时代的发展,成教管理人员必须认清和把握当前形势,深入分析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最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突破了原有意义上的成人教育范围。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一部分是高考落选的高中生或中专毕业生;而另一部分则是有工作的社会人员,他们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价值。这部分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三方面的矛盾更显突出。成人教育学生自身的条件,包括其社会地位、学习环境、经历,决定了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有着其特殊性。
(一)成人高校的学生是18岁以上的在岗、转岗、待业人员,是社会主体劳动力。他们面对着残酷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的空间,他们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我。成人学生不可能进行全日制学习,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形式,比如:函授、业余、脱产、自考等等。成人学生的理论基础一般欠扎实,普遍希望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针对性、技能性,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二)成人教育的学生,内心交织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卑感。高考意外的落榜,使得他们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倔强不屈的劲头。他们积极进取,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而由此产生的潜意识的心理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奋发前进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由于高考失败,许多学生在心理上失去平衡,他们太在意别人称他们为成人教育学生,因此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刻意给自己带上了一副枷锁。在社会和自身心理上的沉重的压力下,使不少人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因此而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三)有些成人教育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出路和谋求职业,选择成人教育这条出路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这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参加成人教育学习,其目的只是为了“混文凭”。少数成人教育学生自身错误的观念,给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上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吸收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承袭了一些不良的弊端,在管理上尚存在诸多不足,主体意识比较淡薄。集中表现在封闭性、同一性和低效性上。对成人学习者设定了严格的入学、教学、学习、考核等诸多方面限制,使部分成人被拒之校门之外,无法享受平等的学习权利。对成人学习者制定严密的管理,配套的规章,并强制一律遵守,这将忽略成人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条件、方式、习惯等情况,个性化发展不被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未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主体需求并有利于经济建设[1]。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与组织曾采用过多种模式,但总体上说,管理效益不尽如人意。在外部管理上,由于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办学不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是要适应政府计划经济[3]。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机构庞大,但管理人员少,加上成人学习时间的特殊性,使得管理上难以控制,很难做到管理细致而全面。而管理人员方面,对社会体验不深,对学生心理把握不够。由于成人学生是业余时间来上课,学生分散,住宿不在学校。故此,成人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可以说是有限的。学生与管理人员的沟通更加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素质,使管理人员拥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工作,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管理。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能够切实做到依法进行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
(一)从管理改革入手,充分配置资源,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管理。
制定各种相应措施,建立一套能够充分调动开展成人教育积极性、主动性的内部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人、财、物等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应当充分考虑成人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去传统的学时制,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尽量缓解学员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率[2]。
(二)从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成教学生管理不断发展。
学生能否成为人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兴盛。我们应根据成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今成教学生管理的现状,对成人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3]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学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不了时展的需求。同时,作为成人学生管理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和学生做好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里阴影,培养他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证实自己,去赢得社会的承认。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地不断完善。
(三)严格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构建和谐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体系
教学工作是成人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严格教学秩序管理,完善有关制度。其次,努力改善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课程结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动力和热情[3]。
管理好学生,则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3]。首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做到以人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其次,严格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成人教育学生彼此间差别较大,所以不可以一概而论,对个别特殊情况的学生成人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第三,严格要讲究方法。在严格执行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在管理当中,要做到奖罚并重,促使学生的管理趋向完善。
成人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是为了立即应用;成人拥有比较丰富的经历和工作经验,能够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成人教育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也就是学习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成人学生学习受着家庭、单位、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获得学习机会非常不易,付出的努力更大[4]。我们应该构建和谐的成人教育管理体系。首先,放宽学习年限,缓解成人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其次,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专业变动。再次,制定成绩的合理评定方法,对成绩的评定适当放松。比如分为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评定,在成绩方面给予成人学生较大的空间。同时也赋予成人学生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力进行学生管理,以促进成人学生管理的体系和谐发展。
(四)采用各种方式,开拓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新方法与途径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除了开班会,和学生进行谈心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成功案例展示的形式进行,成功案例可以激发成人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通讯手段变得多种多样。作为成人教育管理者,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多种通讯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做好对学生的管理。首先,可利用手机,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可以快速准确的做好学生管理。其次是信函,一般用于集体通知,但速度较慢,且信息容易丢失。再次就是网络。网络是最好的通讯方式,可以通过邮件、信息平台、QQ、网页等方式管理学生。比如成人管理工作者可以面向特定的班级建立一个主页,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管理。学生可以在主页上提出问题。(下转第441页)管理者也能及时答复。通知也可以在主页上面,学生浏览即可得知,这从根本上减少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更加到位。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资源,可以协助完善成人学生管理,从而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开拓新的管理方法与途径。
四、小 结
当今社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主要来源于教育。成人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成人学生也是人才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应该不断的创新,拓宽成人教育管理的道路,寻求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的新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学军. 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化趋势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58-60.
[2]郭海. 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初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4,(10):10-13
【关键词】学籍管理;规范化管理;学籍管理流程
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它不仅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窗口,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改进与完善,就是对学校管理能力的提升,各高校应采取各类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管理制度的建立,加强对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养,切实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1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特点
1.1 复杂性
1.1.1 由于成人学生大多数为在职人员,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不稳定,遇上工作调动、家庭个人原因等问题,经常会出现补考、降级、休学或转学等一系列学籍异动,给学籍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1.1.2 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成人学生有不少是进修生,属于“无籍”学生。他们有的在校期间可以考到学籍,有的则毕业后依旧没有学籍,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档案管理,依旧归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并且需要管理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1.1.3 函授生大多数在函授站点或者校外分院学习,管理这部分学生的函授站或分院的管理人员素质无法保证,人员流动性大,与校本部的学籍管理工作脱节,例如函授站点成绩报送不及时,学生信息核对不仔细,毕业证照片不及时采集等问题。
1.1.4 历史遗留问题多。自从在教育部网上注册学历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然而很多早期毕业的学生却无法正常浏览本人的学历信息。尽管后期各个学校组织了关于1991~2000年毕业生毕业信息的“十年回登”的工作,但由于一些学校合并,撤销,搬迁等历史原因,还有一些学校档案保管不妥善、管理人员流动或是当年条件技术差等自身原因,导致依旧有一部分学生的学历信息没有上网,或者上网信息错误,给学生和学校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专升本学历清查、复查和学历认证成为学籍管理的工作常态,时间跨度大,管理过程长,成为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重要标志。
1.2 稳定性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原则性强的并且十分繁杂的一项工作,它的工作内容从新生入学注册开始一直到毕业生学历注册结束,是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学籍管理工作需要学籍管理人员实际在岗操作,尤其是对学籍管理流程的熟悉运用,需要常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学结。管理人员必须增强学籍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保证学籍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培养一个成熟的学籍管理人员,一到两年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一个稳定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一支有责任、有能力、有恒心的学籍管理队伍是要逐步建立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3 易被忽略性
1.3.1 领导对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不够重视
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校内学生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大多数学生都在函授站或是校外分院学习,部分领导看到在校生人数少,就认为工作量减少,相应配备的管理人员也减少,甚至有些学籍管理人员是兼职工作,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化进程。
1.3.2 学校对成人学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没有统一要求
学籍管理工作量大,责任重大,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岗位培训,他们对学籍管理软件也不熟悉,很多情况下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和摸索来工作。管理人员结构普遍定位不准确,有些学校认为只要有责任心的人都可以进行学籍管理工作,这个想法是有误区的。学籍管理已经迈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有些流程可以做到无纸化工作,纯粹是数字与信息的交流,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守旧的操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所以要求有专门人才负责学籍管理工作。
1.3.3 学校很少为成人学籍管理提供现代化管理软件
普通高等院校几乎都有自己的教务学籍软件,但很少为成人学籍管理制定相配套的软件。目前,很多学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依旧采用手工操作,只有小部分工作使用office软件和一些简单编程的软件进行管理,致使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需要运用大量不同的软件,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错。有些学校虽然运用了教务学籍管理系统,但由于采用的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或是采集数据分析需求不足,导致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学生信息导入导出,成绩单打印等工作,对于数据统计,学籍信息校验,或是学籍异动等工作无法胜任,不能有效的服务学籍管理工作。
2 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方法
2.1 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
2.1.1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必须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现阶段,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制定,并没有自己的《成人教育法》。因而,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具体工作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学[2001]4号);《关于印发实施细则的通知》(教学司[2001]80号);《关于贯彻落实有关工作的通知》([2005]2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学[2007]3号);《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教学司[2010]8号)等文件。
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成人高等教育相关法律,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2.1.2 学校自己制定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除了依据以上所有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之外,还要遵循各省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各项学籍管理规定,唯有遵守各项守则和规定,学籍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项工作才能更加规范,有序。
此外,学校的管理制度还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增强学籍管理中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制度的制定要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使其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兼顾公平。
2.1.3 规范函授站点以及校外分院的学籍管理制度,推动学籍管理上行下效,使主办院校与校外函授站站点分院进行无缝对接,顺利开展工作,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发挥作用:
1)政策法规培训。对校外函授站点和分院的学籍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各种学籍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定期举办函授站长会议和学籍教务交流会议,分享和传达上级部门的精神要求。业务能力培训。通过培训的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学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明确各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知道在什么阶段应该配合主办院校的哪些工作,确保今后在工作中能够顺利的、准确的、积极地完成各项学籍管理任务。
2)加强对校外函授站点和分院的学籍管理力度。由于函授站距离主办院校较远,不可能做到实时监控事事把关,所以,要求站点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学籍管理制度进行学籍管理工作,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力,把制度落到实处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2.2 加强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2.2.1 设立专门的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合理的管理人员结构。学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挑选必须慎重。管理人员是学籍管理的具体执行人和负责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工作质量,因而,管理人员上岗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达标后才能进行具体工作。各个高校要重视对学籍管理人员的选拔,挑选责任心强、细心、有毅力和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的人员,允许其在学籍管理岗位上工作。
2.2.2 定期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
1)政策法规和业务能力培训。每年各省教育厅开学籍管理业务培训会议,旨在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传达文件精神。与会人员均是各个高校的学籍管理一线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培训会议,提升业务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不仅能够了解到新的政策变动,还能够借此交流研讨,与其他各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加强学习联系,共同研究和探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回到各高校,将会议精神传达给其他管理人员,以促进共同进步。
2)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岗位考核制度。学籍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也是与时俱进的,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的。建立科学有效规范的岗位考核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籍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学籍管理人员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考核,去芜存菁,把不合格的人员调离学籍管理岗位,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结构。
3)加强理论内涵建设。学籍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管理人员如果只注重相对具体的实际操作,就会陷入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泥沼里,加强学籍管理理论内涵建设,通过对学籍管理学术研究以及调研,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增强业务能力,就能更好地进行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仅体现在平时的工作能力上,也体现在理论水平和理论高度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各高校应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学籍管理人员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相结合,以研究成果促进管理进步,以实际管理验证践研究成果,用有价值的研究来推动现实管理工作,用具体管理工作来检验研究成果,促进研究和工作的有效结合。
3 规范学籍管理中各项流程管理
学籍管理中的流程管理,是学籍管理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学籍管理过程。根据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文件,制定学籍管理工作的流程,让学籍管理工作人员清楚明白的知晓什么时间要做什么怎么做。
3.1 新生入学学籍注册
3.1.1 新生学籍注册,即各省级招办按照国家有关招生规定核准并公布的年度招生计划对高等学校拟录取的考生予以核准备案并办理录取手续,将各高等学校在本地的招生录取数据信息报教育部,教育部对所报录取数据信息汇总审核后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分发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供高等学校核对。新生数据核对工作是学籍工作的首要任务。数据库里的信息一旦有误,会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证的注册,即便学生顺利拿到毕业证,数据已经电子注册,会导致学生信息与毕业证信息不符,影响学生正常使用毕业证信息。所以要做到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想办法更正,坚决不把问题留到毕业生数据修改阶段。
3.1.2 新生学籍注册不是所有数据均进行注册,而是通过核对新生数据,在新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里,进行学籍清理工作。清退确定未注册人员的信息,以及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信息,保证每个注册的学生个人信息准确,学籍信息无误。
3.2 专升本学生学历清查与复查
新生电子注册非常关键的一环是对专升本学生的专科学籍是否为国民教育系列,或是否套读有了明确的界定。教育部规定专科起点本科的学生在参加成人高考时已经完成了该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对专科段学历进行注册的工作,并且要求上网。与此同时,参加成人高考后,学生取得专科起点本科学历必须在完成高中起点专科学历之后,之前或者同时进行,都无法使专升本信息上网。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籍学历管理平台逐步完善,能够实现管理人员自主清查和链接学生学籍学历信息,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学历清查”模块的作用是对部分学生专科学历的再认证,通过输入学生个人信息和毕业相关信息,链接学生专科学历信息,最终达到专升本学籍上网的目的。对于2000年以前专科毕业的的学生,可以采用学历认证来对学历进行核实与复查。
慎重进行专升本学生入学资格审核,顺利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对于那些专科学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学历清查和学历认证,劝退非国民教育系列文凭和假文凭的学生,做到学籍信息准确无误。
3.3 成人学籍异动及异动后续管理问题
3.3.1 学籍异动是成人学籍管理工作中的日常管理。新生入学后,无论是转专业、降级、休学、复学、保留学籍还是转学,都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遵守有关制度,同时在学籍学历管理平台上的进行相关处理,便于学生毕业时的信息审查和电子注册等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3.3.2 由于成人学生学籍的特殊性,导致成人学生学籍异动后的管理问题成为重中之重。首先对于现有异动数据的清理,这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需要结合各个班主任,函授站老师对管理学生学籍情况的反映,同时对比学籍学历平台数据的更改,还需要核查异动学生纸质档案等资料,最终才能完整学籍异动的数据清理工作。第二,记录更新学生学籍异动情况,为学生顺利毕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毕业生电子注册
建立电子注册责任制度,将毕业生电子注册各个环节落实到责任人,贯彻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发放和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保障学历注册的顺利进行。学历注册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毕业生图像采集,照片信息的核对;
第二,核对毕业生数据,不仅要求本人对信息进行核对,也要求各班主任各函授站的老师确认;
第三,核查毕业生成绩,反复核对后打印毕业生个人成绩总表;
第四,对于个人信息有误的学生,请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后,经由学校批准上报教育厅进行修改;
第五,将毕业生数据传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学历电子注册。
只有毕业注册各个环节的工作认真细致,层层把关,才能确保毕业生电子注册信息准确无误。
4 加强学籍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建设
数字信息化管理是学籍管理的必然趋势。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学籍学历管理平台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计算机和网路使学籍管理更为便捷,学籍信息的公开避免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学籍管理的数字化、规范化、透明化。而如何加强学籍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建设,成为学籍管理人员应紧迫研究的课题。
4.1 加强学籍管理数字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4.1.1 信息传递网络化
数字信息化学籍管理是一个公开的学籍管理,资源共享,学籍信息透明。例如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籍管理人员登陆该平台对学生学籍进行维护,学生通过实名注册,同样可以看到自己的学籍学历信息。
4.1.2 用户使用简便化
通过校内的学籍管理平台,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的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或者查看成绩,课程设置,不需要很高深的计算机知识。
4.1.3 搜索利用效率化
简便有效的检索功能和信息存储功能,使得学籍管理人员不需要不断翻阅学籍卡片或录取大表来查找管理信息,有利于学籍工作的有序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把管理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
4.2 数字信息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4.2.1 网络安全问题
数字信息化管理以上网为前提,建立一个以学籍管理为中心的网站。网站面对的人群,既有学籍管理人员,也有其他使用者,所以保护好自己的用户名、密码,就成为了学籍管理人员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证每人一个用户名密码,不要多人使用同一个账户,确保使用账户的唯一性,避免今后学籍管理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第二,定期给计算机更新及时打好补丁,并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预防账户被窃取;
第三,如果不进行学籍管理操作,及时退出学籍管理平台,防止他人用自己的账户进行操作。
4.2.2 计算机文件管理问题
计算机的文件具有可复制性,这和学籍管理凭证的唯一性有很大的冲突,在学籍管理中,既要保证计算机中学籍文件的安全备份,又必须确立电子学籍管理凭证的唯一性,这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力和网路知识,什么资料需要公开到外网,什么资料需要在内网上妥善保存,学籍管理人员应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计算机上文件信息的安全。(下转第213页)
(上接第219页)5 规范成绩管理和档案管理
5.1 成绩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每个学生每学期所有课程的成绩录入核查,不及格成绩的统计,毕业生成绩的核对以及成绩单的归档。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谨慎,成绩录入错误可能会导致学生补考已经合格的科目;不及格成绩统计不全和毕业生成绩核对不准确会使学生在毕业时仍有课程未能清考,导致无法顺利毕业。
对于校外函授站和分院,更要加强成绩的规范化管理。确立每个学期报送成绩单制度,把成绩的核对作为日常管理工作。如果在临近毕业,函授生的成绩出现问题,就很难解决,需要和函授站点反复核对多次沟通,往往会影响总的毕业名单的确定,给毕业生工作环节带来麻烦。
5.2 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的管理需要学籍管理人员的重视
学生学籍档案是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历史凭证和记录,它具有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学籍信息的特点,它起着凭证、依据、资讯和史料记载的作用,妥善的保管学生学籍档案是学籍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做好学生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保管、提供移交等工作,尤其是那些还未能考上学籍的进修生和没有及时把档案提走的毕业生,他们的档案在学校存放有的甚至达到十年之久,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妥善存放,不能丢失任何一份档案。
综上所述,成人学籍管理是一项既繁琐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有很强的时间性和计划性,需要学籍管理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它还有全局性和统战性,要求学籍管理人员有全方位的思考方式和跨部门合作的工作能力;它同时还是一项原则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需要管理人员在政策方面有所“创新”,只要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文件条例,按部就班的工作;它还拥有周期性的特点,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离校。周期性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学籍管理人员需要摆脱惯性思维方式,以开拓创新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籍工作。
成人学籍管理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岗位,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学籍管理人员应紧跟时代形式,抓紧机遇,利用现代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并建立健全学籍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化和规范化,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芳.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以N高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09.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一、前言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管理上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目标、管理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做到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创新工作模式,进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当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管理与教育大众化发展相脱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不断加大招生力度,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扩招后也逐渐显现出教学管理与教育大众化发展相脱节的弊端。很多学校盲目扩招,而教学管理的发展没有跟上人数剧增带来的变化。教学目标还停留在传统的精英教育思想上,在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上没有跟上市场的需求,使人才和产业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无法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的工作,造成人才浪费。
(2)教学管理体制僵化,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高校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评价制度等进行一致安排,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无法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当下专业实践课程较少,理论知识课较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相对落后
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优劣。由于高校学生剧增,很多学校不断扩建校区,将精力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去,而忽视了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思想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者对自身工作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提高。只有教学管理工作者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因此,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需要一支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不断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
三、创新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建立充满活力的教学管理体制
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保证教育思想理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的认知和选择,对师生关系、教学管理风格以及教师职业道德都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要更新教学理念,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学习目的等特点,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要将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转变为终身教育理念,提倡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实施教育创新,改进教学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本校学科优势,建立充满活力的教学管理体制,使高等教育向可持续发展进行转变。
(2)关注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组织管理
关注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组织管理主要从重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展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展合作,优化教学资源三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奖励理念和实践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才能使高等教育具有更强的务实性,符合学生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化需要。其次,学分制已经在多个高校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除了必修的专业课程还可以选修其他学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后,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其他高校或企业进行联合教学,取长补短,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教学目的。
(3)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者负责监督和实施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教学管理质量和教学创新的优劣。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者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招聘教学管理人员时要挑选那些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人才,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人才断档的特殊时代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实现教育强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化,为缓解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压力,同时对于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已逐渐从扩大规模转向质量提高方面发展,结合未来发展形势,成人高等教育将迎合时展需要,逐渐提供实用型人才。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也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确保成人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目前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生源数量下降,成人学校生存空间变小。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初衷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进入21年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尤其是普通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生源人数和综合质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另外,团体及个人举办的社会培训学校也迅速发展壮大,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规模全方位的覆盖,也截留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部分生源。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统计,自2005年开始我国各类成人高校的入学率呈下降趋势,教育部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比前几年的统计数据下降了不少,部分成人高校难以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
2.成人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现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课程和大纲大多延续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主要还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验课共同组成整体的教学体系,和校全日制高校课程设置几乎相似,由于成人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有适合成人特点的独立教材,但现在专业课程多数仍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在课程比例分配上有不合理性,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实践课程少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缺陷,这就一方面导致了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偏多、实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中的问题脱节等现象,在很多方面制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束缚,有的成人高校在教学方法方法上仍以传统的“说教法”的面授教学为主,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同时,由于工学矛盾,学校不得不调整和压缩面授时间安排,高度集中的面授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消化时间,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这种单科独进,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也束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施教质量和受教质量。
3.教学资源共享不足,教学管理难以规范。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产生初期是在原有的高校教育资源基础上,通过共享和利用富余资源等形式建立起的教育模式,在根本上就缺乏独立的性,因为依附于普通高等院校,所以在师资水平、教育投入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很多高校采取在生源较为集中的城市设立函授站,协助高校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同时方便当地学生领取学习资料,参加面授和考试。各函授站面授课程相同,但教学资源无法共享。高校需委派教师到不同的函授站重复讲授与在校生相同的课程,对于一些位置较为偏远的教学点,教师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也是学校一笔不少的开支,而且浪费严重。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和普通高校比,成人学生管理难度更大。首先,学生面授课到课率低,兴趣不大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的流失率,需要实行动态管理。其次,高校、学生和老师之间平时沟通少,交互式教学无法进行,校园资源无法共享,学校对成人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支持服务不到位,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管理效率较低。
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未来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继续教育是对过去早已获得一定学历和专业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历教育后的延伸和发展,有关教育文献指出: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对个人来说,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后,几年过后,在新的领域里探求新的知识和技术,也可能是在某个特殊领域里为更新和补充知识。目前,世界各国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的,但继续教育的阶段并不明确,继续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解释。在美国,继续教育指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泛的教育,使受教育者不断获得个人职业所需求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加深对相近职业技能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国家继续教育一词至今仍与“成人教育”混用,即指对已经离开学校者进行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我国教育部《关于大学后继续教育的规定》中指出:“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受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扩展、加深和提高,使其结构合理,个人素质、业务水平保持先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开展的大学后继续教育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有各类进修教育,国内访问者、高级研讨班、岗位培训、各类考试前补习等。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成人教育偏重于学历教育或者说仍延续着普通教育式的理论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较薄弱。本该以更新知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人教育却仍是受着学历教育的影响,成了普通院校的“压缩式”,教学内容、学时数有些减少外,没有明显的区别;另外,教材相同,无变化。所以“成人教育”没有成人特点,是目前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从社会角度来讲达不到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各种企业管理部门也越来越感到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迫切,相应地对继续教育提出了一个比较急切的要求,我国继续教育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认清形势,把握机会,积极推进继续教育,是我们成人院校当前的首要任务。
2.教育层次多元化发展。
高等教育要对社会开放,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是教育的宗旨所在。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是“科研、教学、服务”。实现这三大功能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社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新的教育理念也必将影响到这三大功能的实现。现代的大学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学堂,而且也是科研与教学共存,服务与引导并重集产、学、研一体的综合体。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要更开放、更灵活、更多样化,成人高等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进一步加强同各个企业和社会各部门的合作,为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据估计,在21世纪后,为社会承担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将会逐渐占到成人高等学校教学任务的50%以上,创建一流的继续教育也应看作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强化成人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功能,淡化以拿文凭为目的的学历教育功能,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对在职人员开展以更新知识技能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为不同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在职人员提供接受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机会。这样才成为成人高等教育中最有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不断扩大受教范围。
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利用了Internet网和PC计算机呈现给大家多种类型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传统的文字材料、录音录像、基于计算机的电子文本、音频视频材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现交互式教学。开放、灵活和交互性强的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了各种学习平台,在网上构建虚拟的校园、以兴趣相投划分学习小组等学习环境,采用网上应答系统进行疑问解答;利用微信QQ、BBS等交互工具,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互动交流性活动,使学生在远程教课和自主学习的过程都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远程教育以其覆盖面广、传播手段多样灵活,可以为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学习的任何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且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只要拥有电脑和上网条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教学资源,在教师和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手段,正在全球范围迅速发展,已经走入千家万户,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成为事实。在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发展却非常有限。许多专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必须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实现较大突破,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广泛利用,使大众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受教范围
在21世纪,网络成为成人学习的主要媒介。社会已经为发展成人教育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为广大成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同时,借助便捷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展虚拟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社区,倡导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倡导成人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人教育代表着21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
4.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和多媒体资源,使学习者在随时随地可享受到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资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弥补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弱势,使教学活动摆脱时间和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成人高等教育利用自动化远程教学管理系统,实现高校、学习中心、学生的多用户动态管理。远程教育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学生网上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提交作业、考试和查询成绩等操作,高校和学习中心可以进行学籍、排课、考试和毕业证办理、实时公文收发和处理等交互式动态管理,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流程,节省管理成本,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5.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潜力,加速继续教育的转型
当前,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继续教育,把继续教育与研究生、本科学历教育并列为大学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从教学科研以及实验条件来讲拥有较好的办学优势,这些对更大规模地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良好的师资资源。高等院校中的成人教育应该说从教学规模和经费来源上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大学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各种层次的岗位培训和社会生活培训教育等,是一种普及与提高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成人教育,目前成人教育的发展充分证实了它的作用是普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但是现阶段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却有着令人担忧的一面,部分学历教育学生的招生生源、文化基础、学生素养起点过低,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大学成人学历教育在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中运行势必会对大学的品质和社会声望带来一定的负作用。所以成人教育的发展应逐步加以完善和提高质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创出特色的发展之路。开展成人继续教育首先应从决策层、管理层人员的理念转变做起,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理顺关系,改进教学手段及设备,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成人教育也应从普通大学的教育的模式中摆脱出来,走高层次的,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搭建平台,促进成人学历教育向继续教育的发展。
加拿大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其中不乏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现在实施的各种教学管理理论和策略体现了三个特点,即:规范性、有效性和战略性。
一 规范性
加拿大高等教学系统第一个特色就是规范性,各种规范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各个部分的分工明确,都表现出极强的规范性。其中现行特色的转学分制度更是规范性特点的有力代表。1962年麦当劳报告(MacDonald Report)提出要给学生提供就近上学的机会,创造更优良的教学环境和更自由的学习选择,提出了转学分制度(Transfer System)。经过多年实践,现在的加拿大许多省份的高等学府都加入了这个系统,互相承认彼此的学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优质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各大院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稳定已有在籍率,纷纷提高各自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竞争力。在这期间,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学生本身,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和更强的学习动力,当然也就提高了自身学习能力。
教师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的评估就需要规范合理,这样才能良性发展。UFV(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在此环节上做得系统规范,教师评估有两方面特色:一个是短期评估与长期评估相结合;另一个是评估方的多元性,即学生评估、督导评估和同行评估相结合。这种规范的评估体系,有利于教师的长远发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与我院教师评估相比,有许多相似点,我们的教师业务水平评估也是由三方,即学生评估、督导评估和同行评估相结合。对新教师而言,评估更加严格和全面,只是长期评估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评估的具体内容还需进行完善,使得教师评估体系更加完整规范。
二 有效性
由于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的规范性,必然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效果。例如UFV(菲沙河谷大学)教师档案的建立,帮助教师总结工作成绩之余,更是帮助教师不断反思、进步,明确目标,推进长远发展,其实际效果可见一斑。高校各部分职责分工明确,办事效率高,目标清晰,行之有效。机构教学结果评估(Institutional Learning Outcomes)更是以结果为评价手段,学生最终学会了什么必须是可衡量的,这种评估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性最明显体现在教学管理中的学生管理部分,从中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方面,加拿大高校更是有专门的服务部门,提供各方面的专业服务,服务领域包括First Year Student/Orientation Programming;Advising Services;Mentorship Programs等。在UFV(菲沙河谷大学),服务领域更加具体和广泛,包括Educational Advising; Disability Resource Center; Counselling; Financial Aid; Housing and Residence; Student Life; Co-Curricular Record;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 Team; Peer Support Centre等,专门有效的服务为学生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社会实习是加拿大学生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综合表现除了有课程学习外,很重要的衡量条件就是社会实习,各个高校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积极联系社会企业,为学生和企业搭建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机会(Co-op Jobs)。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校会为完成一定社会实践工作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学校之所以为学生提供这些实习机会,主要出发点还是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更好地帮助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企业雇主都认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虽然重要,但是相关的社会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重新规划,重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和就业单位建立意向关系。UFV秉承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提供的服务全面、专业,并不断改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秉承“给学生最需要的”的办学理念,我院在进行学生管理方面也非常注重有效性,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尽其职、相互协作。但对比UFV学生管理服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而言,我们的学生管理还有许多发展的空间,结合学生实际所需,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实习实训”一直是我院工作的重点,为了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实习实训”不仅必不可少,其过程管理也十分必要。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实训当中,还需要提供更多高质量“实习实训”项目,加强对学生的系统管理,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 战略性
最后还要介绍其战略性的特色,加拿大高校的战略入学管理(Strategic Enrollment Management)着实值得关注,其框架理念都经得起推敲和深入学习。SEM(Strategic Enrollment Management)的产生源于加拿大高校招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新的学习机构提供更加方便多元的学习途径和资源(online and global delivery),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者;许多新型学习机构新兴崛起,提供高质量、低费用的学习机会,和传统高校进行竞争,分享学生资源等。为了在新环境、新条件下突出打造品牌特色,吸引更多生源,许多加拿大高校都使用SEM理论,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和战略目标及实施步骤等。SEM理论大受欢迎,是因为其战略性发展策略行之有效,其特点是战略性与目的性相结合、措施与计划相结合、数据支撑和目标驱动相结合、以行动为导向、坚持校际间的合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一个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目标的设定,我院现在处于“转型期”(转变成应用技术型大学),提出了许多战略性目标,如: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建立“1+1+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注重学生的全人教育,突出外语特色,加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些战略目标的设定对学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学院各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教学管理也会围绕这些战略目标而开展。这些方面和SEM理论极为相像,我们在制定战略目标时,也会结合各系人才培养方案,战略性与目的性相结合、措施与计划相结合,但缺少一部分来自基层的数据支持。各系、专业应注重基本数据的积累,主动为学院管理层提供全面基本数据的支持,这样对学院战略目标的设定和措施的有效执行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合我院教学管理实践,有许多方面我们是存在共性的,只是我们习惯性将实践在先,总结在后,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完善我们不足的地方,没有及时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我们需要颠覆这种思路,做战略性的领导,将战略与战术紧密结合,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我们也要继续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明确战略目标,落实具体措施,为学院和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加优异的条件。
参考文献
[1]Block Transfer Handbook : Constructing and Negotiating
Block Transfer Agreements, bccat.bc.ca.
[2]Ministerial Statement on Credit Transfer in Canada, http:
//cmec.ca/publications/winnipegstatement.en.asp.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知识管理
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社会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成教生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与学习主体,与普通学生和一般社会成人相比较,有着自身的显明特征,只有全面认识成教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以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
一、成教生的学习特征
我们常说的成教生,主要包括函授教育的函授生、广播电视教育的电大生、成人夜大学教育的夜大生、全日制脱产教育的脱产生、网络教育的网大生以及参加全周自学考试的自考生等。通过我们观察和了解,成教生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习主动性较强。成教生参加学习,大多是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的结果。较之许多普通学生靠老师指引、父母设计来选择所学专业的被动性学习格局,成教生的人校学习更多的是自我觉醒下的自我设计。他们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也感受到知识、智慧给社会的贡献以及给个人带来的宴惠。他们中大多数成员,因为诸多原因失去了正常就读大学的机会,过早涉入社会,参加工作或独立谋生。社会对知识及学历文凭的重视及自己在丁作学习上的网难,促使自己重新拿起书本。还有一部分成教生,原来就有高等教育的学历,获得过某一专业专科或本科学历,但是因为工作岗位的调整及工作环境的变化,使原有的知识储备已不能满足新工作要求,促使他们重新走进校同,进行文化知识的“二次充电”。由于学习目的明确性,势必带来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的自觉精神和自学能力比起一般大学生要突出得多。他们带着人生发展的需要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来参加学习,求知的要求强烈,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从制定计划到查阅学习资源,从个体自学到参加集中面授辅导,从完成作业到认真复习、总结,都做得极为认真到位,与老师的交流也特别多。
2.自学能力较强。成人学生经过从小学到高中或专科十几年的教育过程,接受了多方面学科的知识,也使自己具备了多种能力,自学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能力。与全日制高中或专科学生相比,成人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强,尤其是理解能力明显优于高中学生。因此,多数学生愿意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静静地看书,静静地查阅资料。当然,当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地与老师、与同学交流。
3.知识基础较好。成教学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实践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之容易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不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已将原有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点是高中为生所不能比的。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他们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基础,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对于他们必须完成的学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学习时间较紧。社会发展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一切都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原则运作,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职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成教生来说,首先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才能考虑学习的需要。因而用于学习的时问是不多的。大多数学生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到1小时,他们能抽出时间参加面授辅导实属不易。这就要求课程辅导老师必须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成教生独具一帜的学习特征,对于成教生的教学就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高等院校对一般大学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用一般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成教生。面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作为成人教育的教师,又该面临怎样的抉择?教师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究和交流,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体验和实践,以实现知识的养成和创新。
二、成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O世纪90年代初,最初出现在管理学领域,其基本含义是对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这样一种管理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相关的知识资源进行开发、传递和利用,通过对知识的取得、整合、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不断产生、累积与升华,实现教学过程中知识养成和知识创新的目标。教学过程中知识管理不是管理的知识化,而是对教学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形态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知识应当包括四种类别,即事实知识,指人类对某些事物的基本知识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原理知识,指产生某些事物和发生事件的原因和规律性知识;技能知识,知道实现某项计划和制造某个产品的方法、技能和诀窍等;人力知识,知道是谁创造的知识。四种类型的知识中,前两类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属于显性知识。后两类知识通常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属于隐性知识。
1.通过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隐性知识,是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养成的前提。“启发”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宋代学者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只欲言而未能其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启发方式主要有:一是讲授启发。教师对所授知识以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描述,能给学生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从而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二是问题启发。设疑或提问并不等于启发,然而,有效的设疑则能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想,求得问题的解决。三是观察启发。这是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像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四是扩散启发。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人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1.通过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隐性知识,是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养成的前提。“启发”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宋代学者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只欲言而未能其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
辞。”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启发方式主要有:一是讲授启发。教师对所授知识以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描述,能给学生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从而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二是问题启发。设疑或提问并不等于启发,然而,有效的设疑则能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想,求得问题的解决。三是观察启发。这是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像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四是扩散启发。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人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总之,通过教师启迪,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点燃学生隐性知识的火花,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是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养成的前提条件。
2.通过探究和交流方式促成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养成途经。由于学生的隐性知识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促成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方式也必然呈现为多种形态。一是探究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设置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材料(实物的与文字的),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创造条件。同时,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努力促进,多方发现,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隐性知识,并要向全体学生展示。但隐性知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往往不能透过事物的外在表现抓住本质,也不能进行准确的抽象和概括,这时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帮助他们形成概念,完成内化。二是交流方式。教学过程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相互作用的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正是由于与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需要才产生了交流的需求并依附于交流的,而交流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学生与活动对象问的相互作用。学生也正是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促成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3.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养成。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针对重点启发,进行巧妙点拨、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使学生得到知识不是孤立的零碎的片断的科学知识,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通过反复地实践、行动、学习、培训、练习等而使其逐渐化为内隐的知识,加速隐性知识的内化,实现知识养成的目标。
三、转变课堂结构,促进知识的养成与创新
传统的课堂结构,强调师生之间严格的等级制度,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易于造成课堂僵化,不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创新,这样的课堂结构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学中隐性知识管理需要构建一种新的课堂结构形式来与之适应。新的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具备“二开放”,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应做到“三放开”。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开放”和“放开”,课堂才具有生机和活力,而生机勃勃的课堂才有利于知识的养成和创新。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管理 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31
1 引言
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思维创新,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2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得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人高等教育的突出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大力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上新台阶。我们发现,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存在一些缺点, 尤其是成人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改革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3 当今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仍存在一些弊端
3.1 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系统, 基本上还是沿用前苏联的那种行政管理模式的教育管理。虽然学校构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系统, 但是学校的教学活动组织大多仍然是遵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示来实施。教学管理主要停留在稳定教学秩序、减少教学事故上,很少从教学规律上去考虑教学管理工作,因而很难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难以得到保障。
3.2 责权不明、机制低下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低下、责权不明。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例如,有的学校办公室还负责教学管理,二级院系都只能按照办公室的指令来组织教学,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办公室作为行政管理单位,对教学一线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很多指令与现实是脱节的。教学单位成为接受命令、执行命令的“机器”,弱化了本身的教学管理职能。
3.3 系统封闭,且不健全
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从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管理部门直接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人员的安排等都缺乏与教学单位的有效沟通,表现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这种教学管理系统显然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也影响到教学管理改革的有效开展。开放式教学管理系统,完善、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
4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思考
4.1 优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4.1.1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要对传统的一些专业进行改造,开设更能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学校也要不断开发新专业,以满足国家或地方的长期战略目标。因此,学校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时既要考虑当前的市场需求导向,对那些社会需求过剩的专业要果断减招甚至停招,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4.1.2 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修订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该成为工作常态。制定教学计划, 需要充分调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并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一方面要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另一方面也要多渠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最后还要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在综合各方的意见的基础上,最后整理出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样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4.2 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
4.2.1 完善信用体系管理
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完成规定学分。学分制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自己掌控学习进度,自己监控学习成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2.2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并要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教师要加强专业领域的研究,及时了解科研前沿动态,丰富书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也需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无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理论适度、实践过硬应该成为教学的目标。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2.3 促进考试制度改革
基于教育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课程的性质,测试相关的内容和方法及手段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建立独特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课程考试的质量。为完成对学生课程的考核,分别采取开卷考试,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论文、完成作品、实践操作、设计和调查报告等方式。减少理论测试,增加实践考试的比例,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做到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逐步建设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深化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值得从事教育管理人员去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凤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2]刘桂兰.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重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思考[J].继续教育,2009,(3):46-48.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管理制度;教学氛围;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的基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完善整体的教育结构起着重大的作用。职业教育的精髓在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的高低。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这与其实践教学力度不够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现实的实践教学当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
1.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力度不够
现在,很多高校都流行扩招,高职也不例外,扩招导致高职的教学规模越来越大,也导致高校对于相关的设施投入过多,而对于实践教学的设施投入不够,相关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不同专业因课程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不同,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不等,但实践教学建设的滞后却是共同的问题,这也导致学生不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当中,在理论方面,有着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学分制,平时的考核和期末的总结考核等,这些机制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
3.实践的内容和手段落后
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运用相关的设备,然而,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当中,教学的设施还较为落后,这也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所适从。某些高校的设备虽然比较先进,然而在数量上还比较欠缺,很多学生没有实习的机会。
二、实践教学管理对于高等职业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能够通过科学的时间和计划协调,让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实践教学管理、运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效果,是现代高校培养综合性实践人才的关键,是现代高校教学的重要工作,其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的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和设计教学,这些教学方式很好地配合了理论教学,做好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三、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1.完善管理体制
首先要确定实践教学所培养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情况去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体制。除此之外,还要联系社会的动态,把和学校相关专业的知识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从而保持课堂的活力和生命力。其次,要完善评价机制。不要简单地根据期末的一次实践考试去评价学生能力的高低,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践情况,学生的创造力去综合判断。
2.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教学当中,也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在的高职实践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把实践过程演示一遍,再让学生自己去制作,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学校要重视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对现有教师实行继续教育制度。
总而言之,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还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力度不够、实践的内容和手段落后和评价体制不够科学等问题。然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贾丽.教学型高校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5).
[2]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