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物的课题研究

时间:2023-12-04 18:20:48

导语:在生物的课题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的课题研究

第1篇

关键词:生物柴油;离子液体;[Bmim]BF4;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33-02

一、引言

生物柴油(Biodiesel),即脂肪酸甲酯,是一种含氧清洁燃料,由菜籽油、回收烹饪油、动物油等可再生油脂制取加工而成。作为优质的柴油代用品,属环境友好型绿色燃料,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保障石油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制造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产生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1]。生物柴油的制备实验是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紧密贴近科研前沿所设置的一项应用化学专业实验。

目前化学催化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均相强酸、强碱催化剂的后处理问题,易于造成污染环境。而非均相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存在催化活性较低的缺点[2]。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具有挥发性低,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液相,且不燃等优点,具有明显的“绿色”环保性质。离子液体的生物柴油合成方法,是采用有烷基咪唑、季铵(磷)盐等含氮、含磷化合物与金属或非金属的卤化物形成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用来合成生物柴油。该方法的特点就是离子液体既可以作催化剂又可作溶剂,加快反应,绿色环保的优点[3,4]。

对应着本科生实验项目所经常提及的研究型、开放型、综合型这三种教学类型,具体的如何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如何让学生在专业实验中尽快地运用科研思维来学习教学实验,应当是每一个实验教学工作者的重要的工作命题。

教学实验进行之前,首先安排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几名学生进行催化剂的制备。采用两步法合成得到[Bmim]BF4离子液体并运用红外光谱仪进行官能团分析确定最终目标产物。然后将其作为教学实验用催化剂用于合成制备生物柴油,并对制备的生物柴油进行了气相色谱仪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表征。

二、[Bmim]BF4离子液体的制备

本实验类型定位为研究型教学实验。为此将前沿科学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提出,让学生进行课前文献查阅并写出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课堂进行中,实验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最终按照正交试验法这种最优化方法科学实验方法,以分组进行实验、最终多个实验小组实验数据汇总。按照建立跨班级、跨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的数据库,分析实验规律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当学生知道自己正在讨论和实践的内容是学术前沿或者是热门研究项目的时候,并且是有分工、有合作的形式进行科研探索,自然而然就能够激发起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5]。

三、离子液体做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

1.实验过程。称取30g大豆油,放入250mL的三口烧瓶中,架上回流冷凝管,置于电热式磁力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升温至所需温度,按预先设定的反应参数,计算催化剂用量及甲醇用量,分别滴加到烧瓶中。开始计时,同时恒温搅拌,反应结束后,将产物温度降至室温。在分液漏斗中静置20min,等分层后,下层为甘油相,上层为反应得到的生物柴油。

将分出的甘油相减压蒸馏,分离的离子液体催化剂用正己烷洗涤,并在70℃下真空干燥3h。离子液体回收后可再次回收重复使用。

2.正交试验的设计。实验过程归纳引导学生认识“正交试验设计法”等最优化实验方法的应用。正交试验法可以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较优的较全面的实验规律。这是进行科研项目实验方案设计的常规要求,也是进行实验的必要素质要求。[6]

有了合理的实验方案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进行自主选定不同反应条件如:选定不同的催化剂用量;采用不同的反应操作条件,如改变时间、温度、压力等。这样可以在确定实验要求目标的前提下,制定正交实验的因素与水平表,制定正交试验的方案。

正交试验法可以有效整合各个因素和水平,比较可信地反映出实验的真实状况。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的研究结果,确定影响生物柴油制备的4个主要因素: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和反应的时间。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探索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变化,探索优化条件,得到更高的酯交换转化率。

由表2可知,极差大小顺序为RC>RD>RB>RA,即影响生物柴油产率的因素的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量>醇油比。离子液体[Bmim]BF4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化条件为:醇油比8.3:1,离子液体用量0.3%,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5h。所得生物柴油的产率为71.71%。

四、生物柴油的仪器表征

选取学生实验制备的典型生物柴油样品,按照要求处理并进行气相色谱测定。

1.实验过程。采用SP-3420A色谱仪,BF2000工作站,KB-Wax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氢火焰检测器(FID)。调节柱温210℃;汽化室温度280℃;检测器温度280℃;分流比10:1,进样体积1μL,载气为N2,辅助气为空气,柱头压为0.1MPa的参数条件进行色谱分析。用丙酮将生物柴油稀释10倍,静置后吸取溶液上层清液,注入色谱仪。

2.色谱仪分析结果(见图1)。对学生制备的生物柴油的成分和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图分析后。结果表明:参照各标准品谱图确定制得的生物柴油主要由4种脂肪酸甲酯组成: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和棕榈酸甲酯。其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较高(大于93%),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较低。从谱图上的保留时间推断这些百分含量低的组分大部分为碳链较长,分子量较大的脂肪酸甲酯,证明试验所得的产物主要为生物柴油。

五、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将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作为课题研究导向的专业教学实验课,能够全方位开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吸引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符合转变教育思想、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有其进一步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一平.生物柴油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3,22(1):8-12.

[2]赵光辉.生物柴油产业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J].化工中间体,2013,(02).

[3]李胜清,刘俊超,刘汉兰,等.B酸离子液体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438-441.

[4]李怀平,汪全义,兰先秋,等.离子液体[Hmim]HSO4催化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J].中国油脂,2008,33(4):57-59.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成效;具体策略;研究

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教育观念上进行了深远而彻底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崭新而意义深远的课程理念。高中生物作为影响学生最终高考成绩的一门课程,它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面临的挑战是不可忽视的。把握新课改的崭新要求,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成效是当前的一项主要议题。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讲授式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和理解知识的主要渠道,老师的讲解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乏味枯燥的知识,并对之进行记忆。经科学验证,这种方法是有效且普遍适应的。教学作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的讲解能够使教学信息有效传递到学生的头脑当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使用非常广泛。

(二)探究发现式教学

探究发现式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逐渐推广开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的。新课改之下的课堂关注的中心不再只是成绩,而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为了提升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往往会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主动思考、积极建构新知识,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自主学习式教学

从根本上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是高中教育不能缺少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高中阶段会用拥有非常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自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支配自己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但是自主学习模式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自主学习过程是教师协助学生完成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过程。

二、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从注重学生的成绩到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人格等全方面的转变,这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和要求就是要从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的转变。但是当前,学生由于依赖于教师的灌输授课方式,而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往往不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习惯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制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瓶颈。由于一直采用传统、简陋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机械记忆、不去思考、缺乏创新,而且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没有灵活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课程资源比较匮乏

课程资源是指生物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有效的资源,例如所选用的习题、试卷,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实验的场地和各种实验仪器等等。由于教学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以及新课改理念执行的相对欠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着很大漏洞。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罗列课本知识,把课本知识搬到屏幕上,没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成效提升相对缓慢。

(四)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浓烈

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课堂教学氛围作为一种催化剂,它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良好的外在推动力量,能够为教师有效的讲解教学信息、学生高效地接收教学信息打通传递通道。但是当前的课堂氛围过于沉闷、缺乏生气,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成效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效果优化的一个最关键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自学中进步,在思考中提升。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巧调节》这一节时,可以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入手,教师通过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做调研,探究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什么部位会产生生长激素等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去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观察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科学开展探究式教学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等等,能够帮助学生认真总结、思考和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享受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全面。为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一节时,可以先把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模型等方式,主动建构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为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空间结构以及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等奠定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合理优化课程资源

合理优化课程教学资源要求把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安排知识的传授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当是简单浅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而当遇到那些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知识点时,便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讲授。要注意突出生物学科的实验性学科性质,转变教学思路,把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工具,运用到教学当中,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

(四)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学习

学习作为一种双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课堂教学氛围就是师生交往氛围的催化剂,直接关系到师生交往的质量,也进一步影响到教育往的效果。如果师生处于和谐、平等、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当中,教师更容易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并且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如果是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信息的传递会受阻,学生的接受能力会普遍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实验性突出的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是极其高的,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索。通过上述本文的分析,笔者主要论述了当前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期能够为高中生物课堂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忠敏.创新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04).

[2]成映宏.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2(09).

[3]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13(03).

第3篇

【关键词】实验探究 自主体验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5-01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但就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来说,大多数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落实,经常听老师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做实验不如讲试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搞纸上谈兵,以讲代做,或随意割舍,图简便走捷径的做法经常存在。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们更多地将实验放在大屏幕上。殊不知在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生物实验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生物实验也是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协作精神的产生和形成,如果缺少生物实验过程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以为科学的探究和切实的体验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课魅力的最好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探究和创造性是个性中最有活力的因素,而各种探究活动可促使学生左右脑同时开发,协调发展。案例一:在一次公开课时,正好上到 “光合作用”一节。在课的开始,我端上了事先切成小块的西瓜让学生品尝,沉闷的课堂一下异常活跃。学生品尝完后,我让学生谈所品尝西瓜的优点。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说瓜很甜,有的说瓜起沙,有的说颜色粉红,有的说瓜皮很薄……趁着学生的热情,我又叫了几名从天水等东部地区移民过来的学生谈谈他们老家吃西瓜的感受,都说没有我们瓜州的瓜好吃。趁势我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瓜州的瓜更甜?为什么我们这儿被叫做“瓜州”?学生听后兴趣大增,议论纷纷。于是我及时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许多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由于我们这儿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植物能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糖分;到了晚间温度比较低,时间也短,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糖分的消耗,使更多的糖分积累下来;再加上我们这儿干旱少雨,积累的糖分不易流失,所以我们的西瓜才又大又甜,家乡才有了“瓜州”的美誉。学生还举出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本地其他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如闻名中外的白兰瓜,李广杏,枸杞,棉花等。这样经过体验将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运用到了生产实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灵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创设自主体验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学生这种强烈的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2)提供自主体验的材料。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要做到这点,对于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3)提供自主体验的场所。在初中生物的教材中,有许多实践课是需要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去体验的。而大多数老师因为安全,或嫌麻烦等因素,往往通过多媒体或简单的讲解而草草了事。如“蚯蚓的生活习性”,“蚂蚁的觅食行为”,“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等教学内容。只有让学生在实地的去观察,去探究,去体验,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将抽象的知识内化于生活实践中,也才能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之处。

三、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生成”的快乐

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很少,使学生体会不到实验所带来的成就感,感受不到探究和体验的真正快乐。为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我们的教学“预设”中要留给“生成”足够的空间。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案例二: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玻片标本一节课中,学生一上课就很兴奋,没有等我讲完按照教学预设布置的制作玻片标本的工作去观察,就马上开始使用桌上的显微镜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有拿整个课本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的,有拿自己的手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的,有三五成群扎堆在那里观察的……我当时想是马上用纪律来维持课堂秩序上好这节课,还是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这个观察的技能呢?经过一番思考,我选择了后者。很快,学生的反馈意见出来了:“老师,为什么课本放进去观察,啥都没有,黑糊糊的?”“嗯,观察我的手,结果也是一样,老师,为什么呀?”接下来,我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复习了上一节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经过复习和讨论,有些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我知道了,是光线的问题!”最后,即便我没有讲为什么植物标本要做成薄而透明的,但学生也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印象比原来教学预案设计得还要深。课堂是开放的,是生机盎然的,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观察、凝神的沉思、叽叽喳喳的讨论、激烈的争辩……其间折射出了他们的自信和成功感,也让师生共享了教育的幸福。学生在这样的主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在体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4篇

一、生物科学素养包含的要素

1.掌握生物科?W的基本素质技能

在高中的生物学习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再对真实的生物进行认知和掌握。当然,课本上的知识也包括现代生物的科学技能,比如:生物的种类等

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科学观念

在生物的学习和教学中,都要先确定正确的生物科学的理念,这样才能对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更好地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在高中才开始接触生物科学,所以高中的生物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要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学到无限的知识。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肯定会对其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要根据他们所好奇的东西进行激发引导,这样对于教学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从而为生物科学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3.认识到生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现在高中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只是来应付考试,但并非如此,如果在学习中能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关注点就会在生活中也有所应用。当代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应用到生物科学的知识,如果只是学理论知识,而不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所以要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认识,保证他们能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科学。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倡“翻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工作,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不需要老师,老师在这种教学中也起很大的作用。生物的教学任务虽然不如数学、语文等学科的任务大,但是生物科学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加强生物老师的能力,不能让那些生物教师觉得学校不重视生物,那么他们就会出现消极怠工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对生物也没有兴趣。所以,要想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老师方面的投资,聘请更加专业的生物老师进行教学工作。

2.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但是生物中的乐趣是很多的,这就需要老师对教学进行设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学生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就会很容易学到很多知识,在快乐的环境中得到的知识是最多的。学校也应该开展一些关于生物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大自然对生物进行探索,然后通过实际的观察,得到更多的认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寻找知识的来源,逐渐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

3.注重课堂生物素养的培养

课堂是学生最佳的学习时间,所以要把握好上课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后的作业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过量,因为学生还有别的学科,如果仅这一科就有很多作业的话,就会使学生出现烦躁的心理,同时影响上课的情绪。要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给学生传授无限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贯彻生物科学素养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三、注重生物实验教学

第5篇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六所体校参与武术课学习的学生分别在新学期开始前和学期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变化,以期找到提高学生武术课兴趣的办法。

关键词 体校学生 武术课 兴趣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体校开设公共体育课中的其中的一项。在体育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体育课中,大部分学生最初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六所体校(濮阳市体校、周口市体校、新乡市体校、安阳市体校、洛阳市体校和南阳市体校)的武术选项课学生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资源系统对武术课教学和学生武术课学习兴趣研究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 (二)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要求,参考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及科研方法方面的书籍,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编制调查问卷。 (三)数理分析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选项课开始前学生对武术及武术课兴趣的调查分析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人们所熟知,体校学生体育选项课学生大部分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取向进行选择的,但也不乏有其他因素诸如盲目随从、群体影响、校园主导文化、社会取向的影响。武术选项课开始前涉及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的问题,由于选项课的学生分散,发放难度较大,在实际发放中是在武术课开展的第一、二周进行的,这对于问卷效果影响不大。首先看学生入校前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分析,在调查问题关于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的问题中,一点都不了解的大学生占了被调查者的42.6%,在习练武术的情况中有74.3%的学生从没有练过武术,处在这两个最低程度类别的学生人数较多。体校学生在入校前接受的是义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时间紧、课业繁忙是一大特点,也是阻碍学生从事喜爱运动项目的主要原因,进入体校后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这时的选择多是自己喜欢和向往的体育项目。了解情况和习练情况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程度的关系则需要看下一问题的分析(见表1)。

表1涉及的问题是关于学生对武术兴趣的间接调查,前两项是对武术表示有兴趣的选项,后两项是没有兴趣的选项,从这一问题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有79%(48.2%+30.8%)的学生是基于对武术有兴趣才参加武术选项课的,反映出对是否习练过武术和了解武术的程度对参加武术选项课的兴趣影响不大,这也符合兴趣的概念“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数据中还发现除了体校武术选项课前学生对武术、武术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水平,但是武术选项课学生大部分是没有基础的,因此武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必须要精心考虑。 (二)选课前学生对武术和武术课兴趣调查

武术课教学中的调查方法采用了实地调查法。对武术选项课的学生、武术课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反馈略低于选项课开始前的兴趣水平(79%),有一半的学生对武术选项课保有较高的兴趣,一半的学生则表现出兴趣水平低下的状态。 (三)学习结束后学生对武术及武术课兴趣的调查

1.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兴趣变化的分析

关于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水平,从数据统计显示出学生对武术本身的兴趣还是较为客观的,“非常喜欢”的程度相对选项课开始前的人数百分比有所下降,对武术比较感兴趣的“非常喜欢”+“喜欢”(26.1%+42.5%=68.6%)比之前的79%下降了11.4%。总体上看,体校学生在经过武术选项课之后对武术本身还是保有较高的兴趣水平的,但也有下降的趋势。

2.武术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分析

从数据统计中看出,武术选项课结束后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水平处在较低的状态,对武术课保持较高兴趣水平的学生仅占15.8%,比较感兴趣的(喜欢武术课)的占21.4%,兴趣一般(一般情况)的占30.6%,没有兴趣(不喜欢)的占32.2%,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不容乐观。 (四)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走向分析

学生在武术选项课之前对武术的期望值较高,武术选项课结束后对武术课的兴趣水平较低。学生对武术与武术课的兴趣水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见图1),与“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较为相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个体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并进而培养学习动机,是个体学习过程中起积极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武术选项课满足不了学生需求的原因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有67.4%的学生反映武术选项课时太少,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没有人选择“课时太多”,认为课时适中的占20.9%,11.7%的学生认为课时较多,能满足学习需要。总体来看,课时太少成为影响学生武术学习的一大障碍,对武术学习影响不利,间接的影响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六)场地设施方面的因素分析

场地设施是体校体育课正常开展的重要硬件设施。室外运动受天气条件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雨雪的影响,因此必要的室内场地能为体校武术课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从调查得知,武术选项课学生对武术课教学场地的要求是比较高的,28.3%的学生希望在正规的室内武术馆上课,39.7%的学生认为只要在室内场地就可以,19.3%的学生认为室外场地能避阳就可以,12.7%的学生对场地是没有要求的,认为在哪都可以。学生对场地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异也是造成学生武术课兴趣减少的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校学生武术选项课学生兴趣水平呈下降趋势。初期大部分学生对武术表现出兴趣。武术选项课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单一造成学生对武术课兴趣不高。场地设施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原因。 (二)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加速武术文化传播。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对场地的要求。学生自身应加强练习树立武术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周丽.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中开展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59-160.

第6篇

关键词:四川;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现状与问题;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高速化时代的到来,各国纷纷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0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科技服务业列为加快推进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这集中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集中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当今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的竞争,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增强科技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推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要加强对科技创新主体的培养和发展,也需要促进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良眭互动和循环发展,而促进科技创新主体之间良性互动、循环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

1 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

2002年12月2日,国家科技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科技中介机构工作会议,提出在5年内健全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并将2003年确立为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年”。此后,我国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始步人积极建设时期。

基于对系统论的理解,所谓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新资源和新技术的交流,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网络式的中介服务系统。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实质是多个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在一定空间内的集合,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为了整个体系的利益,加速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促进新资源、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循环发展。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是构成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细胞,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多个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集合。

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一个传播系统,其主要活跃于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以其特殊的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主体的研究开发活动,并促进新资源和新技术的转移、交流和扩散。它是沟通和连接其他科技创新主体之间新资源、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和最新科技交流的中间桥梁和纽带,是加速新资源、新技术、新生产方式转移和流动的催化剂和粘接剂,也是传播最新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其主要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咨询决策、技术资源的配置等专业化服务,推进科技创新的产业化。

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当前日益以科技为驱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有别于直接的科技发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繁荣四川省科技事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四川省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四川省共有各类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上万个(含各级农村技术推广协会)。2007~2008年,四川省成交技术合同分别达5729项和6 499项,交易总额分别达33.39亿元和51.35亿元(见表1)。2009年,四川省共实现技术合同交易总额56,30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国内技术成交额居全国第3位。

近几年,四川省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迅速发展和壮大,技术交易和技术转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为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发展四川技术市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整体上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一些问题仍然很突出:第一,政府宏观调控不力,不能有效地激励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实现其价值并发挥其最大效用,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种类的发展和服务项目的开发;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法律地位、运行机制等在法律法规中却没有明确的规定,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很难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第二,科技创新中介服务行业自身能力有待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质量和专业化程度不够,社会信誉度较低。第三,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体系内部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体系外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第四,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结构不合理,致使大量真正的技术成交量较少,距功能社会化的发展目标较远,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第五,缺乏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全省取得“技术经纪人”证书的人员占从业人数的比例甚少,低水平的简单的“牵线”中介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承接大型、跨学科、综合性项目的能力。第六,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多由政府主管,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第七,公共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四川省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存在脱节现象。四川省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信息交流网络还没有形成,公共科技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信息供应严重不足已成为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障碍。

3 四川省建设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对策

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是实现技术潜在总供给扩张的重要条件,健全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改进,从而为经济发展服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第一,建设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要站在总体战略的高度,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抓好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战略规划,在对四川省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根据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第二,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立法,明确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制定相应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行业服务规范和行为准则,建立公正严格的资质评审程序,加强依法对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监督,合理引导其在正

确的经营范围内有效运作。

3.2 提倡体系自我修炼,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度

提倡体系自我修炼主要指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是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能否立足市场并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坚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和诚信的经营,才能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支撑。第一,借鉴国外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接受多种专业教育和相关培训,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系统和人才培育机制,提高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二,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资质和信誉评估制度,加强对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业的监管,督促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信执业,强化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业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积极构建有效的体系内部信誉评价体系,提高行业的社会信誉度。

3.3 建立健全体系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需要一个全面有效的运行机制维持整个体系的高效运作,高效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基于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外部保障机制的完美结合。第一,积极开发体系内部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体系内部成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合理借鉴国外建设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先进经验,构建体系内部科技创新机制。第二,为了促进体系的良性发展,体系内部应该建立行业自治管理机制和自律机制,成立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业管理协会,加大对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业的监管,规范科技创新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行为,构建科学的体系内部管理机制。第三,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外部保障机制,政府应该重视自身职能的转变,把依靠中介机构完善管理和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科技创新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等软环境,建造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硬环境,承担宏观指导、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的作用。

3.4 促进规模化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

尽管四川省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功能比较齐全,内容较为丰富,但整体来说还不成规模,理论与现实差距还很大。第一,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投资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步形成政府、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金融保险机构、民间资金和外资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投资运作模式,促进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规模化发展。第二,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一般具有优化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供专业服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等功能”J。此外,还应该积极开拓更多的服务,如拓展信息搜集渠道,传播最新科技成果,服务对象大众化,创新服务方式等,完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第三,大多数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广而不精”,造成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繁杂冗乱。因此,政府和科技创新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积极联合,精简和合并重复的服务项目,取缔落后和无实际意义的服务项目,根据科技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需求方的要求适当增加新的服务内容。

3.5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建设结构合理的专业化队伍

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同样,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素质是决定其服务质量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中介服务行业处在物化经济末端、虚拟经济开端,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既要求掌握先进的技术,还需要有丰富的科技中介服务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一,组织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深化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品质教育、行业规范教育以及职业道德培训。第二,积极营造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宽松环境,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严格选拔从业人员;充分挖掘和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留学归国等人才群体的资源,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必要的保障,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激励,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第三,拓宽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与国外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学习和交流的渠道,组织学习国外科技中介机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化运作模式以及国外政府在扶持、引导、管理方面的成熟经验。把国外比较完善的制度和规范,通过本土化的改进、改良和创新,为我所用,加以实施,使四川省科技创新中介体系的服务水平逐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第四,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结构在年龄搭配上要求“老中青”相结合,在业务搭配上要求机构从业人员“术业有专攻”,在知识结构上要求机构从业人员之间专业知识能够互补。

3.6 以市场为导向,增强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市场化程度

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主要从事协调供求双方之间或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的活动,其经营方式和活动主要面向市场。第一,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交易主体应该用市场经济的思想来经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客观规律,根据需求方对科学技术商品的不同需求层次而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为交易主体提供政策、商品价值、投融资策略等咨询服务。第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是壮大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因此,四川省应加大对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投资兴办各类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保持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立”地位,促进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大力推行公司制,促使其投身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完全市场化运作。转变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经营方式,增强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市场化程度,促进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形成投资多元化的格局。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学困生转化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但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相应地被提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日常事务中来。笔者根据自己在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工作所取得的经验,结合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特点,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部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阐述。

一个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总体上说有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事实上,在形成学业不良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交互作用。大多数学生的学业不良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1]在这些因素中,由于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造成的成分也比较复杂。笔者现主要从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学生)形成的个人因素特点出发,谈谈初中物理学因生的内部成因:

(一)畏惧困难

根据笔者与所结对的初中物理学困生共同分析寻找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和时间时发现,许多初三的学困生是在刚入初二时对初中物理畏惧困难的情绪造成的。从初中物理新课标安排顺序来看,虽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一大飞跃性的大进步(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合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初中分科教学的很多弊端,减少学科界限),但是因为学科的特点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教材的编排上看,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所学习的是介绍性的有关物质结构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仅要求学生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结合自然界中的实物(或模型)进行学习,以学生的形象思维作载体进行学习;进入初中三年级后,学生首先学习的是具体较高抽象思维的物理学抽象概念的内容,如密度、功、能、压强等。一向习惯于利用形象思维方式的初中学生,突然要求其具有抽象思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学生对这一转变过程的畏难情绪。

由于学习内容的改变,必然造成学习方法、策略的改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得以转变。学习方法、策略一般容易转变的人是很容易适应不同学习环境和方法的人。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做不到这一点的学生,容易成为学困生。

(二)不喜欢动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喜欢具有一定思辩的问题,有些学生则喜欢动手做实验。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初中物理学困生都不喜欢做实验,但确实存在一部分学困生与不喜欢动手做实验有关。这些学生往往在上实验课时是旁观者,只看同组的其他同学动手做实验,而自己则对动手实验毫无兴趣。

学好初中物理,学会观察和实验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技能,这里的实验不但是教师在探究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的实验,而且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懂得发现问题、用实验解决问题。这就是科学实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独立学习能力差

我在教学就有遇到这样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这样的学生一般对自己不自信。初中物理的学困生一般就是这一类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作业,独立完成一个问题的思考、独立完成一个实验、独立回答一个完整的问题。这些对于一名学困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困生缺少的就是这些方面的能力,他们在学习上总想有所依靠,完成作业时必须与同学坐在一起;即使偶尔能解决一个问题,但总是不自信,寻找答案或与别人核对答案后才放心;有一个问题时不敢单独提出来,原因是怕教师和同学笑话他

(四)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一名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来说,由于长期的得不到在学习上的成功的体验,学困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1)缺乏思维的毅力。

思维的品质中表明思维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在思考一个初中物理的问题时,思维的持久性品质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困生面对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普遍存在缺乏思维毅力的倾向,遇到一些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去思考的问题时,学困生往往显得很不耐烦。这样,很多学困生在面对一些稍难的题目或作业时,不是选择怎样去面对困难迎面而上,而是选择了逃避,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作业检查而去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

(2)缺乏注意的稳定性。

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具有一定限度的注意的稳定性,但是不同的人注意稳定性的强度是不同的,注意的稳定性也并不是一个人的先天,它是一个人后天在学习生活中"锻炼"的结果与产物。由于学困生在对待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时显得明显的不足,学困生对待一些问题总是"心不在焉"。

(3)学习态度差。

由于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一些问题,并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学习不良反应:学生面对一些问题觉得无所谓、解题时马虎、书写潦草、作业完成后不检查等毛病。

(五)缺少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它是追求学习效率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景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技能,以及对整个学习活动及其有关因素进行监控的方法技能。[2]显然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普遍缺乏的是无认知的能力、即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比如说面对初中物理的整个学习过程,学困生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的监视、学习过程的调节等很缺乏。

另外,由于初二学生所学习的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是物质的基本性质等的介绍性内容,一般的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由于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作指导,学习过程中只重视对一些物理的概念、名称的"死记硬背",并把这种"死记硬背"带到以后的学习中来。针对初二学生来说,生物理学上的一个个概念与名称仅是文字上的抽象概念,没有实际上的现实意义。故此,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当然记忆的长久性就无从谈起了。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上述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部成因的分析,笔者采用了如下的转化策略:

(一)形象开路,抽象渐入:

从初中学生生理上的发展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已经逐渐地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了,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但是在转化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时,我们要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并作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而抽象思维可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得以培训与提高。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学生对"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理解时,学生对于这一规律的理解是非常表面化的、是对文字面上的一种感性认识,根本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若教师引导学生以形象化的思维理解这一规律,则这一规律显得简单:如可以做实验,不管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还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的这个角(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总是小于空气中的角。通过实验后,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有关这一实验概念的"表象",则学生在以后应用到这一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会想起这一表象。再比如,当学生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对于物体的上浮、下沉还是漂浮是液体与物体(实心)密度的大小比较有关",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一关系。所以,对于这问题,单纯从文字或公式的理解是很难的,学生不容易记忆。但当我们从形象的具体例子出发,从类比的方法出发,这一问题就可得以解决:如我们可以举例子进行类比,把木块浸没于水中,木块上浮,(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可类推)其他同理。从上述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以形象的思维去表达抽象的概念规律,是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培养抽象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二)勤奋作基,方法作径:

一类初中物理学困生是因为学生本身不努力、不勤奋造成的,而有些学困生很勤奋地学习,但是缺乏必要的方法而使自己成为了学困生。要想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勤奋与方法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对于勤奋,不管是从一些伟人的事迹中还是从学生身边的例子中都能说明问题,这里勿需多言。但是一般的学困生都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面简述之:

1.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磨练学习意志,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3]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预习、复习活动。

3.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元认知能力。

不管是对整个学习过程还是解决某一个简单问题的,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元认知能力。简而言之,元认知即是对认知的认知和监控。也就是说,人可以跳出一个系统来观察这个系统并且控制这一系统,通过元认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4]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若懂得怎样去反思、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打算或吸取教训,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效率和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同样,解决了一道初中物理的一个问题后,学生若懂得怎样去反思、回顾这个问题的解法、思路及自己解题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这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将不断提高。

4.加强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说来,解决初中物理的问题有如下的步骤与方法:

(1)全面理清问题,通过较快速地浏览整个问题的整体框架大致了解问题的状况,但一定要明确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性是什么。

(2)以问题为思维的中心,以问题中已知各数量关系为主线,理清已知问题中的各数量关系与问题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3)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类型,大致以什么方式回答。

(4)初中物理的问题一般很注重思维过程。面对一个问题,我们首先通过明确问题的目的性,通过逆向推理的方法进行解题。如下题的解题思路:

题目: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的下端,弹簧秤的读数是0.89牛;若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弹簧秤读数是0.79牛,求金属块的密度。

解题思路:

①解决什么问题:求金属块的密度ρ金;

②逆向思维:求金属块的密度,只要求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求金属块的质量,只要知道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已知在空气中金属块的重量);求金属块的体积,则只要求金属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则只要求金属块浸没于水中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的两次示数差表示)。

(5)克服思维定势。从总体上说,初中物理中哪一部分问题应用哪一知识去解答,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于一般的解题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减少学生思维的时间;但是思维定势也往往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解题的"死胡同",故在解决一些问题时,有时要充分地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有时则要克服。如上题中,求体积时并不能利用密度与质量的关系进行求解,则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利用浮力的知识。

(6)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解题。每一个题目的解题都有一定的方法,且思路不同,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一种习惯:当以自己的方法完成解题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另外的解题方法。

(7)解决一定问题之后,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三)化整为零,化零为整

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就是"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过程。当学困生面对初中物理内容时,要把整体上的知识体系各个击破,从细处学习知识内容。但是,毕竟初中物理是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这一学科中各知识点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通过理顺这一关系,学生对知识形成网络化。

(四)重视解疑,更重激疑

对于初中物理的学困生,学生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是进行学困生转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平时的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般的学困生很难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确实,对于初中物理的学困生,平时的他(她)们很少把时间投入到思考一些初中物理的学习问题上来,即使有些学生平时有思考学科上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其在思考的过程中,他(她)们所获得的失败的消极体验机会比积极体验机会多得多,所以这给他(她)们下一次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教师在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有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对某一个方面经过认真思考的。通过点拨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

(五)倾情投入,师生共感: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转化过程是一长期的过程。这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转化一名学困生,笔者认为教师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取得学困生的信任与支持。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是对学生心理上支持、理解、信任工作。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等的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业优秀生比较重视,而对学困生则忽视了。长期受到这一意识的影响,学困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学困生的心理相对教师来说是封闭的。这时要转化这名学困生,首先教师的一切行为必须取得学困生的信任与支持。

2.相信学困生具有可发展的潜力。

笔者认为,"真诚地相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这一点是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工作的基础。从人的发展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等角度分析,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超级秘书网

3.与学困生建立类似于"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

转化学困生时,教师不要以高姿态对待学困生,不要以为对学困生学业上的帮扶工作是对学困生的"施舍"。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来,使学困生感觉到教师与学困生的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教师可以从学困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同理,学困生也达到了被转化的目的。

4.教师是学困生学业上的指导者,又是精神上的支持者。

任何一个学困生,其总是回避着自己在学业上的后进,总是以自我封闭的形态出现在教师的面前。其实学困生在班集体中的心理压力是无形的,也是非常大的。教师在这里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给学困生以精神上的支持,使学困生走出"自卑、自闭"的心理。

总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艰巨而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来。笔者相信,一名好教师不但能使优秀生更加优秀,同样能使后进生不再后进了。

参与文献:

[1]刘晓明傅贵芳编著中学生学业不良的评价与干预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21页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策略

怎样提高每位学生对生物课的浓厚兴趣已经成为了摆在广大生物教育者面前的问题。只有学生对生物课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带动其思维的活跃性,使其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悦,从而充分学习了解高效的学习技能。新课程改革标准中针对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广大的生物课教育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对高中生物课堂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的策略。

1.高中生物课堂现状

1.1学生偏科严重

在高中十几门课程中,生物课每周的课时较少,一般只有两三节,课余时间学生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在语文、英语、数学这些学科上。笔者曾做过一次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在排课后作业时将生物作业排在了最后完成,完全忽视了对生物学科的学习。

1.2缺乏兴趣

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课程时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但当学习一段时间后,大量的新颖同时又陌生的名词需要学生认识和掌握, 学生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对这些知识学习,于是放弃这门课程,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其他课程中。

1.3课时安排不足

没有充分熟知课程标准要求,特别在教材的难度处理方面把握度不够;一味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经常将大量的高三复习知识点中的要求下放到高一;难以及时适应现代教学内容形式,只盲目的传授而不懂得灵活运用教材,总认为教材内容太繁琐,现在的课时无法顺利的做好这些教学内容的传授;教材和教辅相脱离,教育者常常为了提高学生应付高考的能力,教学中花大半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教辅中的习题。

2.提高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的策略

2.1通过巧妙的课堂形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比如,在讲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课时,教育者主要通过玩笑式导入课题:“班上有没有人是太监”这一问,整个班级学生立马哈哈大笑,尤其是一些男同学都开玩笑的相互指着谁谁是太监,学生的兴趣被全面激发,见此情形,教育者立马引导同学们说,我们身体里本身就有肽健,因为我们体内存在着蛋白质,然后逐渐的把话题转向了氨基酸。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了大大调动,呈现出了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对生物课产生好感,课堂效率显著。

2.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始终如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厌烦、讨厌,兴趣削弱。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比如,引用诗词来激发学生兴趣;指出两种类型的物质出入细胞膜方式,第一种是自由扩散,我们可引用“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诗句,从“飞流”一词中可以看出无需任何能量,“直下”代表的是由高浓度转向低浓度,这一过程不用任何载体;第二种是主动运输,可引用“逆水行舟用力撑”,其中“逆水”代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迈进,“行舟”代表的是需要相应的载体,“用力撑”代表的是需要一定的能量。再如,采用科幻法促进学生良好联想;为学生们讲解光反应式ADP+PiATP如果可以科学利用将具有重要意义。若我们可以生产像绿叶颜色的衣服穿在身上,利用特殊的导管将在绿叶光合作用下而产生的ATP运到身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就吃几顿饭就完全满足身体生长的需要,让绿色衣服生产我们所需的能量吧,人们不会再为粮食而担忧了。

2.3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抱着一颗好奇心学习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直接涉及到了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除了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外,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还起到了一种指导性作用。比如,讲授《生物圈到细胞》一课时,教育者导入2003 年SARS病毒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详细讲解了此病毒,然后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们比较重视的HBV乙肝病毒及HIV 艾滋病病毒。大量传输学生该方面的科学知识,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上述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教学中与实际事例相联系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课堂氛围的活跃具有极大的帮助。

2.4通过实验演练,激发学生兴趣

在生物课程中,实验是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不断强化实验的探究性与演示性,经常开展分组实验活动,牢牢抓住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利用探索性实验紧密关注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过程。尽管实验室条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教学过程中可将课堂演示实验具有的优势之处全面发挥。比如,开展《酶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活动时,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温度下试管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颜色,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实验环境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科学合理的引导,激发、调动学生兴趣,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学习效果显著。当然,要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育者强化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始终坚持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教学变得艺术化,把知识变得通俗化,切实做好趣味性教学。

参考文献

[1]于小丽.谈趣味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26期.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提问;素质教育;思维

一、提问的发散性

问题能够启动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来时,学生思维将会更加地集中在这一问题上。但是,现实情况是,还有很多学校的生物老师在提问这一方面基本上是毫无新意,甚至没有一个提问。有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根本就用不着思考就能马上回答出来,比如说“人是不是生物?”“教学楼后面的那棵大榕树是不是生物?”等等一些极其无聊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不但对课堂的教学没有好处,还容易因为问题的无聊使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影响学习听课的效率。因此,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老师应该开创一种开放性的提问,即问题的答案不再是简单的回答“是”或者“不是”,而是具有多种可能的答案和猜想,符合这样的提问,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很多,比如“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将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对于中国因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你有什么建议?”“你认为你将来的孩子是男是女取决于男方还是女方,你的理由是什么?”等等具有发散思维功能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刺激学生想出更具新意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通过提问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表明,机械性的提问只会让学生成为一名回答的机器,剥夺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新教育体制的根本在于发动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树立起思考也是一种技能的思想。因此,老师必须明白,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应避免一些“机械式的提问”,要充分地展现“开放式提问”无与伦比的优势。

二、鼓励性的提问

在旧的教育体制下学习过的同学,在这方面应该就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很多学生都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举手,出现这种现象很直接也是很根本的原因就是怕回答错误,被同学们笑话。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得不到锻炼机会的永远得不到,而回答问题的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优秀的学生,这样的提问就缺乏全面性,覆盖面太小。提问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不应立马提问难的问题,而是应该把问题分解,由易到难,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即使有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应该简单地说一声“坐下”,而是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让这样的学生在下一次的提问中有再次站起来的勇气和信心。对于某些比较特别的学生来说,老师也应该制定一些特别的政策和措施,逐渐培养全体同学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提问要具有序列性

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抓住一定的规律,按规律进行,而不能有大跨度、毫不相干、毫无联系的提问,显得杂乱无章。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老师在上课前应该有精心的准备,使问题具有递进式、有层次感、有节奏、前后能够相互联系,步步紧逼、逐渐深化。或者在课堂上确立某一个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思维的延续。例如,在学习“人类的进化”这一节中,如果直接提问“人类是怎样进化来的?”这样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太过广泛,不知道该从哪边开始下手,所以有的学生就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如果老师把问题分解,一步步地提问,效果就会显得不一样了。首先,应从古猿的生活方式、自古以来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等开始提问,最后由人与猿的对比,提出人猿形态差异的形成,最后概括得出结论。这样的提问方式和顺序能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入情境,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从而在根本上达到质的飞跃,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提问要具有提示性

对于某些实在是没有办法分解又太难的问题,老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给学生引导疏通。但是,不能因为提示而把内容过多地告诉学生,以免发生“泄密”的嫌疑,或者可以采用一种环环相扣的方式,以上一个同学的回答作为下一个同学回答的提示,一环紧扣一环,这样不仅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五、总结

总之,中国的新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摆在面前,真正的变革需要抛弃旧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模式,任何变革都是一次激发民族自身发展的动力,从而获得一种自我驾驭的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提问与回答的互动中,汲取教学质量的信息,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解答疑惑巩固知识,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全面地认识到课堂提问的好处,认识到这个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师纠正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1]刘蓉.生物教学课堂提问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0(1):115.

[2]许道梅.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340.

[3]李怀志,黄道明.课堂有效提问方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4]阳士杰.浅谈生物探究性教学新模式[J].新课程,2010(6):152.

[5]郑魁星.课堂提问艺术例谈[J].陕西教育,2005(6):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