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时间:2023-12-05 09:55:40

导语:在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探究

前言

“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是人的变革。”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迫切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思想、身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或者说,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好坏,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高低密切相关。

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以及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1、语文知识素养

如果对于一个士兵来说,枪是他的武器,那么,对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就是教师上讲台的必备武器。教师要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资之深,则左右逢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自然会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也增加了教师在学生眼中的魅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语文就会带着很强的愉悦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好。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

语文学科的特点给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语文教师要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文史不分家,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还要懂得经济、法律、民族习俗、风土人情、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关注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环境学、军事学等的发展。总之,语文教师要做到博览群书,了解社会,体味人生。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语文教师虽不会去传授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但语文教师恰恰不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们可能会遇到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在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将这样的文章给学生讲解分析呢?如果语文教师对课文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就势必会在教学中出现科学性、常识性的错误。

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课堂上我们才有可能天南地北,无不知晓,从而做到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课堂,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在教师的侃侃而谈、学生的饶有兴趣中快乐地进行。

二、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掌握了全新教育理念,就不仅在理念上,更会在行动中去践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新课改目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培育学生,塑造他们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培育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

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懂得心理学知识。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平时与人的交往毕竟有限。他们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父母,可学生很少愿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自己的父母交流。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理有时会向不太健康的方面发展。教师如果懂得心理学,就会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做出判断,并找出合适恰当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再次,语文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组能力。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远远不够,还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既知道教什么,又知道怎么教。教师如果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他的知识再多也没有用。“学者未必是良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爱心。教师的爱与尊重往往能在学生心里引起极大的共鸣。这种爱,是教师关注学生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才有可能做学生的好老师。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或过于简单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的耐心。我们对学生的错误需要耐心,我们对学生的成长需要耐心。有些学生很喜欢找语文教师谈心,因为觉得语文教师细腻,这时,你就绝不能辜负学生对你的期望,要耐心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他们才会更加信任你。

任何一件工作,如果没有你对它的热爱,想要做好它是比较困难的。对工作的热情,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人,会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从而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承担责任。“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从内心激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同人民的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

语文教师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自己的内在精神品质,那就是教师的德行:真和善、公正和责任感。“真”是教师对任何事情的诚信,“善”是教师对待学习、工作的良知,“公正”是教师处理事情时不带有自己的主观情绪。教师的德行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责任感。“真正的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责任感意味着教师可以并准备着对学生的需要采取行动。”

总而言之,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相应地,教学水平自然会提高,学生也将受益无穷,我们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素质

教师素养的高低便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

一、心理、人格方面的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引领者,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对学生都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是正面的,或许是反面的。当结果还是未知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心态,给予学生正面的力量和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逐渐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心态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自己遇到的人和事能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对社会、对人生充满热情希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品”,那么学生的“行”才会顺理成章。

二、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素养

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应具有沟通能力,交往的能力和充分的自我表达能力,从交往中获取信息以及构建知识和能力。拥有了这些能力,课堂才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才会有条不紊,传授的知识才会丰富多彩,紧扣时代的脉搏;拥有了这些能力,才会让学生不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受益匪浅。

三、自我反思的素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君子博学而参者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些名言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师无论是为人还是教学,都要有自我反思的素养。为人时自我反思,则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改进;教学中自我反思,才知道自己教学的缺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从“教书匠”转变为“创造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除了熟悉课程外,更是教学的引导者,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要成为教学以外的这些“者”,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拥有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要有更好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要能以文本为主,开放思维,创造性地传授知识,还要不断强化自己,毕竟“给学生一碗水,你至少要有一桶水”。

五、阅读的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广泛阅读的兴趣,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课堂气氛的需要,还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需要。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只会传授一点专业知识,一辈子都只会用同样的方法,那他将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又何来“亲其师而信其道呢”?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应有广泛阅读、学习的兴趣,只有博采众长,不断改进教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渊博的学识,新颖的教法,风趣的谈吐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愿意走进你的课堂,静得下心来认真学习,不仅有学习上的影响,更有人格魅力的影响。

六、终身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素养

“活动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阿尔文・托夫勒说:“面对以几何速度不断翻新的信息洪流,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应该具有的素养不仅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还要看他是否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学习最新的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爆炸,变化迅速的社会中,教师如果不能积极进行终身学习,满足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则势必要遭受被淘汰的命运。

七、教师间交流与互助的素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得越来越快,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必定会让我们的知识有所欠缺,这时,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是弥补知识漏洞,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一项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研究时,如果参与校内同事的相互指导、集体备课、示范课等活动,大部分教师便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反之,极少数人会运用。同时,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又不知如何改进,如果能多交流,大家群策群力,便能很快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交流与互助的作用十分重要。

八、教师素养的获取途径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关系着教育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发展。在这样重大责任前面,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素养。

(一)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清醒认识到专业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改变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闯天下”的观念,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提升的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吸收其精华,M而有效的提升自己

新课改以来,每个假期都有各种培训,我曾参加过清华大学对边远山区班主任进行的培训活动,那一次培训,让我牢牢的记住一句话:“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爱出来的”。这一句话让我改变了以往“师道尊严”的观念,面对学生不再是一张冷面孔,而是可以和学生进行愉快的交流沟通,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也正是由于这种交流沟通,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更多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苦心,老师也了解了学生的苦衷,大家一起努力去做一件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第3篇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能脱离“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个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蕴涵的道德情操是儿童个体发展的直观镜像。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让儿童领悟一些伦理道德,使之从小养成尊长、爱幼、互助、合作的好品德,尤其要使儿童感受丰富的情感,要唤起儿童对生命及美好事物的亲切、爱护的情感和态度,使之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为做一名对祖国、对世界有贡献的现代人奠定基础。

2.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是儿童个体发展的精神内涵。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基本都与人相连,都与人生意境和志趣相连,是人文精神的写照。也就是说其人文精神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人物形象得以反映,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在陶冶儿童情操,提高儿童道德水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所蕴涵的审美情趣是儿童个体发展的个性指南。祖国的语言简约而优美,祖国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使儿童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科学知识中逐步吸取,日积月累,感受祖国语言之美,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篇篇课文所记述的内容中,学习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从各种知识中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从语言所反映的人物的精神之美、景物之美中,提高审美能力及学好语言的情趣。

4.所蕴涵的完美语言是儿童个体发展的素质外现。语言是个载体,它所负载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人文、以及情意内涵,而任何精髓的思想只有借助完美的语言才能达到精准有效的表达。儿童语言的发展对其成长起决定作用,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儿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5.所蕴涵的方法和习惯是儿童个体发展的终身需求。要求儿童自主学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儿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很多的学习方法,如识字方法,读书方法,作文方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为今后的读书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渗透的一些习惯,如正确的读书的习惯、用眼习惯,用手习惯,用口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熟读精思的习惯等,都将会终身受用,受益无穷。

为此“儿童个体发展”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旨和归宿。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完成“儿童个体发展”这一使命呢?

笔者认为在对小学语文“发展”目标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素养:

1.教师的人格素养。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儿童的心灵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能影响儿童一生。就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自己拥有了美好的精神世界,才能帮助儿童明理、解惑,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只有自己拥有了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职业理想和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教学热情,儿童才能从中感受到偶像的伟大;只有在喧嚣与浮躁中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儿童才会感受到教育的无比崇高。

2.科学文化基础素养。它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它强调一种精神,即科学精神、钻研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此素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性知识素养;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角度来看,“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儿童要求的多元化,教材内容的多元化,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等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从“文本的解读”的角度去开拓教学内容,在挖掘文本中的深刻内涵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还要有宽阔的学识、历史的积淀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艺术的审美能力。

3.学科性知识素养。它是直接指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航标。当前不少教师埋怨儿童不会读书,不会写作,其实恰恰说明了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这肯定会影响他对文本的解析和处理。儿童不会写作恰恰就是儿童读文学作品少了,当然这和教师的引导和推荐有关,我们应当引导儿童读那些有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当然如果实在没有,那么也可以把适合儿童的作品给学生读,条件是儿童文学作品确实无法找到,这就好比雨天,因为一时无法找到儿童雨衣,如果有成人雨衣也可以替代。

4.教学素养。这里主要指的是开发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的习惯。首先,教学中应着重在思维能力培养、情感熏陶上,教师要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使儿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受不断提高,通过一步步的提高,儿童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其次,文本的一些内在的,抽象描写不仅是文本中非常可贵的部分,也是多媒体技术无法表现的,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让儿童会读书、爱读书、多读书、读透书、读懂书、懂读书,使儿童静下心来,挖掘民族语言的宝库,亲近这些文化遗产,并从中汲取营养。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83-02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而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素养,又称教师素质,是指教师根据专业和职业需要,在先天自然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学习养成的,作为教师角色必备的身体的、心理的品质。当今,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则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活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为根本目的。学生将以过去接受教师传递知识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完善个性的主动角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高低可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奠基工程,相应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外,还要有多方面的素质。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作些探讨。

欲求教好书,必先做读书人。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即语文文化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广泛涉猎经典童话名著。教师只有了一定宽度和深度的阅读,才能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训练场,更是传递思想,启迪智慧,充满人文情怀和生命活力的大课堂。 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结合文化理论知识,做些课堂内外的小游戏,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

1语言素质

语言素质,包括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口语,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其重要作用。暂且不论口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是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教师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很难想象,一位说话不清晰、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教师,能把教学搞好。特别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那是根本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是不合格的教师的。

书面语言,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书写上。教师的书写应当规范,语文教师更该如此,尤其是教低段的教师。学生的书写习惯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如果教师能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这对学生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另外,教师写评语、或写一些随笔及学术性文章的时候,用词应该确切。教师的语言修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质才会提高。

2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不仅要对古代诗词有较深的理解,也要对现当代的文学有个系统的认识,还要了解一定的外国文学作品。一个博学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没有学识的教师是没有威信的。

3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还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语文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有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4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在文化修养上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吹拉弹唱、能书能画的教师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书法,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学生的字体自然就好,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宿舍既是书房,又是画廊、展室,文学名著、文房“四宝”、名家书画、名言名句贴满墙壁,都会显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格,从而影响学生。

5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电脑是现代化的重要教学工具,作为教师要熟练操作,在系统安装、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运用方面要相当熟练,能用不同的输入法输入文字,速度快,效率高,能编辑各种的文档。能够上网查询资料,计算机网络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网络能够资源共享,可以参考运用别人先进的教学软件,能极快地运用外地先进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师用电脑备课既方便又实效,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5篇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调查;思考

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盐城市某县属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从1986年起步,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笔者通过档案资料查询、走访调查等方式,对该县近20年来(1993.9-2013.7)专业课教师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予以统计和分析,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决策提供参考,给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一、专业课教师的来源及其学历结构

专业课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各师范院校或非师范院校的师资班,还有少部分名为专业课教师,实际是从原来的文化课改教专业课。据调查显示:专业课教师在1997年前大部分教师为专科学历,1997年后本科学历人数有明显增加,到2005年学历合格率为73.31%,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参加工作的专业课教师均已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本科学历。学历未达标的主要为聘用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自2000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

二、专业课教师的人员变动态势

20年来,分配到职业学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共有89人,8人从专业课教师改行到其他行业、10人改变专业从事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学、3人调离本县。

三、专业课教师的职称构成情况

根据职称情况统计89名专业课教师中,高级职称为13人,占14.60%,中级职称36人,占40.45%,初级职称37人,占41.57%,还有2人未评定职称,占2.25%。另有1人为外聘教师,没有职称。从整体情况来看,该地区专业课教师的职称结构极不合理,中、高级职称偏低,尤其是中级职称仍然占有较低的比例是我县当前专业课教师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而且专业也很不均衡,整个倾向于财经、农业、电子专业,而机电、数控、计算机等专业所占比例较低。从专业课改行到其他文化课的教师平均比还在专业课教学岗位的早3~5年被评上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还在专业课教学岗位的没有一人评上,而改行到其他文化课的教师工龄在16年的已早有人评上高级职称。

四、思考与建议

1.从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变化来看,该县20年来专业教师走过的是一条难辛而痛苦之路,虽然一小部分专业课教师走上了改行、改专业之路,这是苏北一个普遍现象。残酷的现实与进取的需要,使他们改变专业,获得了发展、获得了新生。教育主管部门应看到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师现状的严峻现实,从制度上改变这种现象。

2.专业课教师的学历与职称现状来看,该县的专业课教师学历合格率基本达到。但职称档次都很低,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1)该县是江苏省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到了2013年在普通中学教育现代化都非常到位的情况,该县目前唯一的一所职业中专教育设施仍然十分简陋,教育部门对其相应的投入相对极少,严重制约了职业学校的发展。(2)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主要的是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也是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关心程度不够,很少到职业学校做发展调研。(3)在职称评定上,近年来职称名额逐年减少,严重影响了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对于专业技能问题,一方面我们的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机会、获证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获证率和等级档次,力争专业课教师人人持证上岗,甚至做到一人多证。

参考文献:

[1]徐英俊,冯艳娜.中职师资职业核心能力抽样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11(09).

第6篇

关键词 艺术素养 学前教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幼儿教师呈现学历偏低,专业艺术技能薄弱,艺术素养缺失等综合素质低下的状况。因此,加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艺术素养,在提高学生专业艺术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夯实学生的艺术素养,不断满足社会和各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于有效促进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良性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1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前教育的发展来源于社会的现实需要,幼儿教师群体,是一个艺术综合能力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艺术素养深厚的教学群体,所以,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人才竞争力的奠基环节。

1.2 学前教育事业的需求

就目前来看,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合格的幼儿教师,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只有立足于我国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切实提升幼儿教师艺术能力以及自身的人才培养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1.3 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长足发展的需要,这其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发展要求,也包括学生自身艺术涵养的内在渴望与需求。有了艺术的熏陶,专业学生将会在今后学前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内容

将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内容分为理论和技能两大类,这种纵向的分类系统不仅忽视了不同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往往还造成了实施过程中实施人员的不知所措,从而降低了目标对于当前教育工作的指导性。

我们一般所知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素养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音乐方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需要在音乐能力素养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从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创作技能三个方面;(2)舞蹈方面: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特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逐步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舞蹈教学工作;(3)美术方面:学前美术教育是幼儿教师艺术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教育特色,培养个性人才。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不足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素养受到新的挑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诸多弊端日渐显露,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存在的社会价值。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虽然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践能力上面却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门类、学时相对较多,而专业艺术课程学时则相对不足,课程设置科学性较低; (3)艺术基础技能不扎实:目标的不明确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规格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艺术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4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

4.1 夯实基础艺术知识

采用有效的方法,将艺术理论生动地呈现,使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提升其艺术理论素养。高度重视并采用恰当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艺术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创造适当的机会,让学生在创新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同时,学生接受能力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握好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训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艺术知识。

4.2 强化艺术基础能力训练

完善学前教育各类艺术课程的设置,合理增加专业艺术技能的训练课程,促进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设置不应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基础艺术技能课程的教学与实训,还应该配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儿歌创编大赛、绘画技能大比拼、幼儿教师职业艺术技能实战演练等有益于职业艺术素养提高的实践训练课程,在提高专业艺术技能的同时,提升专业艺术素养。

4.3 着力培养艺术基础学力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夯实基础艺术知识、强化基础艺术能力训练的同时,着力培养、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基础学力。基础学力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基本学习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学习新知识时所运用的方法与手段,还包括惯用思维方式以及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知识的良性循环要求专业学生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实践,优化知识储备,将理论动态地内化为自身能力的提升,从而为今后一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社会发展需要各行业专业的工作者,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全面且综合化的高素养人才。我们希冀的方向并不是让要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而是希求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专业艺术素养,在实际教育工作者,能够各挥己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实践中做到知识、能力以及艺术的有机整合,这才是艺术教育真正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1995(2).

[2]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J].艺术教育,2002(6).

[3] 奚传绩.艺术教育与美育[J].艺术教育,2003(4).

第7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案例让我们窥见了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及教育技巧的奥秘。“每一节课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唯有这样,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终身的修炼。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呢?

一、拥有真挚的爱生情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都是至理名言。“爱”是教育的灵魂。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都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宽容他们,欣赏他们。所以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敢说、爱说,常常会激发出创意的火花。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就会有更多的创意出现,就会构建更多的灵动课堂。而这一切都要由教师的“爱生情怀”作前提。

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育主要的功能就是向下一代传承人类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一直记得王崧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在启、承、升、转、合中彰显文化的魅力,抒写着深沉的文化积淀和涓涓的文化渲染。这节课让学生体验到经典的魅力,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让听课老师感叹于王老师无与伦比的教学创意。王老师对文本解读和所达到的课堂境界怎一个精彩了得。试想,王老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这堂课怎能达到如此境界。

那么,如何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的人?答案是唯一的:广泛阅读。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读孩子们爱看的书,读自己的专业书,还要读点哲学、美学、天文学等方面的书……做一个“杂家”。以教促读,读便有了更大的动力,教也有了更深的底气。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高度,才有教学的广度。将书本给予我们的惊喜与力量呈现在课堂上,于是一节又一节的精彩的、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就会脱颖而出。

三、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外乎以下两点:1.解读教材的功夫;2.课堂教学的功夫。

(一)解读教材的功夫。新课程对教师把握教材和用好教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提倡细读文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学文本,方能走进作者的心灵,做文本的真正知音,才能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解读教材的能力呢?许多名师都提出首先要对文本“涵咏诵读”,反复诵读是走进文本的重要策略。在备课时,我总是把课文反反复复地读,读到话如己出为止,读着读着,文章的脉络就清晰了,文章的难点、重点就出来了。孙双金老师提出解读文本时要“品语言、理思路、入意境”。这些方法对提高我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帮助很大。“品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这个能力,用一双慧眼,发现文章字词句段、修辞标点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窦桂梅老师在上《秋天的怀念》时就紧紧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好好儿活”把它作为文眼,扣住“好好儿活”来安排教学,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课上得令人拍案叫绝。“理思路”,就是抓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的方法。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教师设计教案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入意境”,就是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中心。解读教材还要做到走进去,再走出来。所谓走进去,也就是要理解文本的原始本意,结合历史背景,走进文字背后,感悟价值;然后又要能够走出来,结合时代特点,联系现实生活,感悟文本的跨时代价值。

(二)课堂教学的功夫。这是教师完成教学基本工作的关键所在,这个功夫,教师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磨炼提高。

1.要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堂课效果如何,课堂气氛至关重要,而课堂气氛如何关键在教师。教师如果满面阳光,那么学生自会如沐春风;教师如果幽默一言,那么全班同学自会心里愉悦。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感到跟老师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态度,课堂上要和蔼、亲切,不发怒,重引导,重情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努力创造一个适于教,利于学的课堂气氛。

2.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语文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是自由的,是平等的。智慧的课堂应还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细胞”,真正导演好每一出戏。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魔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自觉、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表达和实践,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3.拥有灵动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这个时候,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当教学时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随机应变”想出对策,巧妙地加以引导;当课堂上出现错误,教师不能避而远之,而要认真矫正,并要能“因错生彩”;当课堂上出现了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教师要能把意外巧妙地嫁接到教学主干上来,“借题发挥”做好文章;当课堂上不断涌现出学生各种各样的反应时,教师要善于“以变制变”进行灵活调整。教师有了灵动的教学机智,课堂才会奏出精彩的乐章。

教师的教育机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中,经过磨炼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在教育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应在平常的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渐培养起较高的教育机制,让课堂变得更和谐、更生动。

参考文献:

1.主编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第8篇

一、音乐素养

素养,指由平素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品质和能力,与素质基本等同。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本文将音乐素养分为音乐价值观、音乐能力、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等四个大的方面,音乐素养是一个关于技能、能力、知识和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的素质,它不仅需要一般的音乐知识和能力,更多的是需要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其中音乐价值观、音乐能力、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等四个大的方面又有很多小分支,比如音乐知识主要包括基本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多个方面,本文就不一一述说了。随着我国不断推动包括音乐课程在内的各项教育改革,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课程的改革离不开音乐教师的个人音乐素养,更离不开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下面本文将简要分析一下当前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现状。

二、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现状

本人在长期的幼儿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幼儿园教师对于弹唱、绘画、跳舞、阅读等幼儿课程都有涉猎,比较全面,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通和博是必不可少的,但经过本人仔细观察发现,现在大多数幼儿音乐教学是进行歌唱教学,而对于欣赏活动、打击乐器和韵律活动大都是在公开课进行或者有上级前来调研才进行。其次对于幼儿教師最直观的印象是很多教师音乐素养不高,专业化水平不足,经常会出现唱歌时对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唱歌也常跑调。这引发本人的深深思考,现在的老师大都多才多艺,但是这种多才多艺是否真的有必要,博而不精还不如专精一门。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否起到对孩子的良好教育,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是否真能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三、调查方法

淄博市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地处山东省中部,是齐鲁文化中齐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学风浓厚,是山东省的学霸城市。幼儿教育对于淄博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由于全面调查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本人将主要在淄博市区展开调查分析,在教师专业化这个独特的视角下系统地、联系的研究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现状与培养策略,紧紧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音乐素养的要求展开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选择淄博市直机关幼儿园、淄博市青少年宫幼儿园、淄博齐鲁幼教集团幼儿园为调研单位,调查对象既涵盖市区重点公办幼儿园又有规模大、口碑好的民办幼儿园,通过对不同办学性质和办学特色幼儿园的调查访谈,重点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需求、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积极探索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培养的支持策略、实践框架、培养模式和方法。

1、研究对象。职前阶段的幼儿教师和在职阶段的幼儿教师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在职前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调查选用分层调查,主要包含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主要为市区内的公办园和民办园,尽可能的去丰富数据以反映整体情况,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在职前阶段的幼儿教师的调查选用分层调查共发出200份,有效样本172份,在职幼儿教师教师调查问卷共发出210份,有效样本193个,仅仅对幼儿教师学历和身份进行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调查结果如下表 2、研究内容。本文从概念分析和维度分析两个方面并参考他人的调查问卷,编制了一份适合在淄博市调查的问卷,主要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职培训等几个方面对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主要从选择幼儿音乐教师职业的原因、对现在工作的态度、影响现在工作态度的因素和你认为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共发出300份问卷调查,回收279份,具体数据就不一一例举了。通过上诉的职业道德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音乐教师对于这份工作比较热爱,只有17%的教师对于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大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教学工作量大和工资比较少,教学动力有些不足,很多老师对于老师应该具有的品质比较认同,教师应该树立职业理想,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改善老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幼儿园领导应该重视音乐教学工作,不要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这样能够有利促进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发展。

(2)专业知识。幼儿音乐教师能够正常从事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相关文化知识、教育理论和音乐理论等三个方面,本次调查主要从心理学、教育学、基础乐理知识、音乐作品赏析等几个方面来对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前个人的教学理论掌握不好,各种音乐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存在较大的欠缺,这说明幼儿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有必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或者个人的深入学习,这样才能上好音乐课,促进自身音乐素养专业化的发展。

(3)专业能力。一名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不仅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才能使知识转换为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水平。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音乐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能力、科研能力、与同事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个方面。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部分幼儿老师希望能够通过做课题来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的自身能力达不到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做,出现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许多教师还认为自身应该增强的能力有合唱与指挥方面、钢琴即兴伴奏方面、舞蹈编排方面以及和同事的沟通交流方面。老师们存在的这些不足对于提升本地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四、提高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的对策

结合查阅相关文献以及本次调查情况,本文提出了几条相应的对策来提高淄博市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专业化水平。首先应当树立良好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主要包括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分析自身专业化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认真反思评价结果,这是促进幼儿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幼儿园应当保持良好的专业化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合理的工作量安排和完善的音乐教学设备和音乐资料,这是幼儿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然后是构建学习共同体,主要包括基于学校的学习共同体,校园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基于培训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以及基于教师和专业人才构成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促进幼儿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行动研究,强化案例研究,建立发展性评价,注重教师一体化培养等诸多方面。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专业知识素养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随着新理念的贯彻,新教材的使用,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语文课堂教学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语文教学效率的地下,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下降,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不能不发人深思。心理学研究已表明,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但通过小学六年的教育学习后,到了初中字还读不准音、写不对,话说不通顺,读不懂文章,写不出作文,语文学习非常困难,这给后来的语文学习、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

课改的目标是科学的,合理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只有从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的主体中寻找。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语文教师的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广大的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呢?《当代教育》杂志做了一个调查,其现状可以说是令人惊心,小学教师队伍尤令人堪忧。从表面上看,学历层次基本达到要求,但实际能力上,由于受社会改革中的浮躁心理、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近些年的师范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而课程改革队伍中的主要力量,正是这一阶段的师范生。再加之环境条件、教师自身成长的特点、管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素质不高,语文教学的功底不扎实,何来的教学效率?所以出现了改革轰轰烈烈,教学效率仍就低下,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难以提高的怪现象。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