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55:41
导语:在对焦虑的心理学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在,英语水平一直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多高校和招聘单位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但是这一测试形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可是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差。因此学生遇到外国人也是无法听懂在说什么,无法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听力在当今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该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听力能力越重要,我们就应该更加研究是那些因素影响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在所有影响听力的因素当中,焦虑是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课堂是否存在着焦虑,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不同性别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和他们的听力能力之间的关系都是研究的重点。本项研究进行实证研究,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探究焦虑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程度。作者以西安科技大学114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听力测试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进一步说明了焦虑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焦虑是一种心理因素。心理学家对焦虑情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焦虑是指由于个体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过着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将焦虑反应描述为对包含危险,威胁和需要做出特别努力但对此有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40年代-70年代,学者一直在研究焦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也就是焦虑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但是,Eysenck(1979)认为焦虑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自20世纪70年代起语言学习的焦虑问题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Howitz等(1986)认为外语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现象,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们在研究影响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内部因素时,发现焦虑因素影响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Oxford(1999)认为语言焦虑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情感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指出第二语言课堂焦虑包括沟通忧虑(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测试焦虑(test anxiety),以及负面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如,Chastain(1975)得出了结论:焦虑在常规的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课堂上,而并非听力和口语课堂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Rardin指出了焦虑的积极作用是一直在语言的学习中发挥作用的。Omaggio Hadley认为一定量的焦虑对语言的学习是有用的。然而Krashen (1985)发现了焦虑会阻碍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处理输入的能力。虽然对焦虑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影响是不一致的。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在语言焦虑和语言学习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比如Gardner, Smythe, Clement and Gliksman(1976),同样,日本的Aida (1994)在研究中发现语言焦虑和语言学习成绩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Young (1986)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焦虑和学生的口语表现中也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除此之外,学者们还研究了男女生之间学习语言时的焦虑差异情况。而且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Spieiberger (1983)发现男生在较大压力的环境小男生比女生更加容易焦虑。但是这一结果与很多其他的结果是相反的。Aida(1994),Shi 和Liu(2006)Matsudy与Gobel(2004)等发现男女生没有语言焦虑的差异。至于焦虑和外语听力之间的关系,很多的语言学家也进行了研究。Kim(2000)和Hussin(2005)都发现了研究对象在外语听力课堂存在着焦虑情绪。Kim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焦虑因素和外语听力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也就是说韩国学生在听力课堂上表现的越焦虑,英语听力测试成绩越低;学生越放松,英语听力测试成绩越高。Cheng(2001)同样发现了在学生的听力能力和焦虑因素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此项研究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之处是研究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是否在英语课堂上存在着焦虑情绪和在英语听力课堂上的焦虑情况以及听力成绩和焦虑情绪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英语听力课堂上的焦虑的差异也是此项研究关注的一个问题。
很多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对焦虑进行了分类。Sieberger将焦虑分为气质型焦虑(trait anxiety) 和状态型焦虑(state anxiety).状态型焦虑指人在某一瞬间感受到的恐惧;例如,在考试前遇到的某种紧急状态一瞬间的恐惧。气质型的焦虑则指认得的一种个性特质, 即在任何情况下都易于产生焦虑的倾向。Apert和Habler(1960)按其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将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faciliating anxiety) 和退缩性焦虑(delitating anxiety),前者激发语言学者的努力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努力克服焦虑感,后者导致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以回避焦虑的根源。从各自的定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促进性焦虑有助于改善学习者学习和表现,在学习外语时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退缩性焦虑有害于语言的学习,在学习语言时起着消极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从西安科技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选取了115名学生,他们是在2010年进入西安科技大学学习的。由于该校实行了选课制度,所以这些实验对象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政治与经济学专业,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管理与贸易专业。年龄从20到21不等。其中52%是女同学,48%是男同学。在试验中,对他们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一次英语听力测试。在测试过程汇前,他们被告知这次测试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占20%,因此实验对象非常重视这次听力测试,而所得的成绩真实的反映了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测试的地点是该校的语言实验室。同时,在测试开始之前让实验室的管理员检查了所有的设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所给的材料。
2、试验工具
根据实验的目的,所测得变量包括实验对象的外语学习焦虑值,外语听力焦虑值,和学生的英语听力测试成绩。测试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值和外语听力焦虑值的设备包括外语课堂焦虑值量表的问卷调查表,外语听力焦虑量表调查表,英语听力测试试卷。此外,这两个问卷调查表均是用英语表达的,所以将这两个问卷调查表翻译成汉语。问卷调查表的第一部分是测试对象的个人信息:姓名,班级,性别,专业和学生证号码。第二部分使33个36个问题。第一个调查表是Horwitz和Cope发明的外语课堂焦虑量问卷调查表。在这个问卷调查表中,总共有33个问题。和一个五分的程度,5 从最高的5(strongly disagree)到1分(strongly agree),最低分是33分,最高分是165分。经过八周的测试表明这个调查表的内部的信度.93.非常的强的信度。
收集学生的听力焦虑值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行测试,所以另外一个测试工具就是听力测试试卷。测试学生听力试卷选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编写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力教程。因为本份试卷是选在测试对象的教才,所以具有科学性,对测试对象来说句不是太难也不是太简单,适合测试对象。所以所测得听力成绩能真是反映学生的听力水平。这份试卷包括A,B,C,D四个部分:10个段对话。1个复合式听写,1个长对话,最后是一个文章的理解。这份试卷总分是30分。
收集到数据之后,此项研究采用了社会学普遍应用的社会学分析软件sspss.19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学生的听力的英语听力焦虑值的平均值,学生的听力成绩的平均值,英语听力成绩和学生英语听力焦虑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男女生之间的听力焦虑的平均值。
四、结果与分析
将所收集到数据输入统计软件,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首先学生的焦虑的平均值学生的焦虑的平均值是最大值是95.5,最小值63,平均值是95.5,标准差是10.26,平均值说明测试对象在英语课堂上存在较大的焦虑情绪。第二个表中学生的听力焦虑值得数据中,学生最大听力焦虑值是141,最小值是80,平均听力焦虑值是112.92,标准差是12.64.平均值也同样说明了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测试对象存在着焦虑情绪。
为了测试听力焦虑值和听力焦虑值之间的关系,分别对这两组数据进行了正态分析,将两组数据分别输入了SSPS.17分别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得出图表显示两个值都成正态分布。然后对两组值的相关值进行了输出,得出的结论如下:
从此表可以看出,这两个变量的相关值-.192* 在.05相关下相关的。而且之一负值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是负相关的,具体的说明;测试对象的听力焦虑值越高,学生的听力成绩越差,焦虑值越低,学生的听力成绩越高。说明学生在英语听力课堂上经历的焦虑情绪和学生的听力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本项研究的另一个问题男女生的在听力课堂的焦虑情绪。
从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男同学在听力课堂上的平均焦虑值是115.36,女同学的听力课堂的平均焦虑值是110.44。而且很容易看出男同学的平均焦虑值要高于女同学的听力的平均焦虑值。 这说明在听力课堂上,男同学更容易比女同学产生焦虑情绪。这一结论给英语听力教学一定的启示: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的时候,要针对男女不同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的教学方法,以缓解不同性别的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提高不同性别学生的听力水平。
五、结论
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值和外语听力焦虑值与学生听力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性别学生的外语听力焦虑值得出以下结论: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焦虑;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42-02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DENG Lihong
Department of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Yibin 64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nurse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6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4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anxiety except routine car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3%,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7.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nxiety score in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alleviate anxiet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Key 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Anxie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fluence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主要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预后差。患者也因此极易产生焦虑心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科通过对UC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50例,其诊断和分度均符合有关UC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8~60岁,病程4个月~12年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中常伴有脓血和黏液。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患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将50例UC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2.1.1 休息: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1.2.1.2 饮食护理:给患者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又富含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以利于吸收,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供给足够的热量,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
1.2.1.3 腹泻护理:在床旁放有便器,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轻柔,便后用肥皂与温水清洗及周围皮肤,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软膏涂擦以保护皮肤的完整。
1.2.1.4 灌肠的护理:指导患者适当抬高臀部,采用低压保留灌肠,从而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1.2.1.5 腹痛的护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间。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解痉剂,观察生命体征情况、肠鸣音,及时发现有无急性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护理干预[2-3]。
1.2.2.1 健康宣教:指定专职健康教育护士患者讲解UC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的药物及其不良反应、保留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事项、保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常见诱因、预防措施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主动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防止由于消极情绪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1.2.2.2 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主动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和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对患者的不满情绪及时予以疏导,防止不良情绪的积聚而最终暴发,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1.2.2.3 适度关心:护理人员应该把握与患者沟通的尺度,不可过度关心,以免患者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适当引导患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1.2.2.4 家属教育: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护理人员应让患者家属知道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家属要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态度战胜疾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治疗2周后评定患者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或假息肉形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心理进行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见表1。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焦虑心理改善情况
见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本病原因不清,尚无具体的预防措施,所以本病极易复发,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治疗,导致治疗难度增大。UC最突出的症状是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作息时间。疾病对生理有影响,而且对精神心理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本病进行积极正确治疗的同时,合理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对本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采取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本组研究分析,笔者总结了UC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病程长,反复发作;②对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③对疾病的治愈要求急切;④担心给家庭的经济造成负担;⑤对本病的疼痛、恐惧情绪的延续;⑥怕失去生活能力,丧失自身价值。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焦虑心理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地对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有序地安排患者的生活,并可让患者做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让患者主动了解周围环境,以及对本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5-6],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患者坚持治疗,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用药期间出现疲乏、头痛、发热、手脚发麻、排尿不畅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由于用药疗程长,必须把药物的性能、每日服用剂量、用法、药物的副反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以利于出院后能正确用药。嘱患者遵医嘱坚持治疗,不能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出院后如出现腹泻、腹痛加剧、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了针对焦虑心理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UC患者的焦虑心理,应得到临床关注。
[参考文献]
[1] 汪鸿志.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断[J].中华消化杂志,2006,25(5):534.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112.
[3] 汪素玲.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心理及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21(11):53-54.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141.
[5] 高霞,程秀丽,高岚.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5):369.
目的 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病人的精神状况,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网瘾青少年患者心理的影响,并给予护理干预,使其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 将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青少年网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按精神科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网瘾青少年患者入院后发生焦虑情绪的程度。建议对病人应进行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 网络成瘾 焦虑情绪 护理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affec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the hospitalized teenager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Methods 120 teenager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hospitalized from Dec., 2007 to June, 2008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control group (n=60) and experiment group (n=60);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to both group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with cognition, mood and behavior was added to experiment group.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anxiety of the teenagers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anxiety nursing intervention
目前我国青少年已经超过1000万人[1],这个群体还在不停地“壮大”着。在我院住院的大量网瘾青少年深陷网络,欲罢不能;有的性格变异,打骂父母;多数网瘾少年休学辍学,沉沦虚拟世界,他们长时间受网络暴力内容“浸泡”,是非判断标准混乱,又不具备法律常识,甚至走向犯罪。
对网瘾患者进行系统心理疏导及多环节综合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但住院系统治疗,常引起处于青春逆反期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消极的心理反应对治疗方案的实施及预后均有不利的影响,为了减轻患者入院后焦虑情绪,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60例网瘾青少年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外,给予认知、情绪、行为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我们对120例网瘾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年龄为13~22岁,平均年龄18岁,文化程度初中30名,高中20名,大学10名,,实验组13~26岁,平均年龄20岁,文化程度初中28名,高中24名,大学8名,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程度、文化程度及入院时焦虑及抵触情绪等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精神科护理常规护理[3],主要包括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入院准备,向患者及陪人介绍治疗方案、护理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实验组则在进行常规护理同时,由主管护士对其加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护理干预,其干预方法如下。
1.2.1 建立干预基础
主管护士(干预者)熟悉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并了解患者的各种心理特点,良好的关系是开展护理干预的基础,因此,应争取在患者入院时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做自我介绍,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饮食制度、安全问题、主管医生及护士,了解患者担心什么问题,耐心与患者交谈,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取得患者信任。
1.2.2 认知干预
主管护士(干预者)以相关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介绍治疗环节和简单的治疗步骤,治疗的原理,意义,用药等。告知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及预防措施,向患者详细解释后的危害,提高患者对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加入院后出现不适应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1.2.3 情绪干预
每天选择非治疗时间,运用专科知识,以真诚的话语解释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网瘾是可以克服,自我控制的,注意患者个体化,帮助患者以正性情绪克服负性情绪,介绍治愈病例或请治愈病例现身说法,以增强其信心。说明如过度焦虑、抵触对社会、家庭及自身发展前景的影响。
1.2.4 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网瘾戒治过程中产生的应激,指导其缓解负性情绪的放松方法,视觉分散法:如集体观看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听力分散法:如给患者听优美的轻音乐,多用语言与患者沟通,给患者定期举办卡拉OK大赛;触觉分散法:如嘱患者拥抱自己的父母以体会亲情的可贵,用亲情化解患者焦虑情绪。
1.3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2]
护理人员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分别测定对照组、实验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共20项,每次进行1~4级评分,正性情绪均反序计分,最后累计总分,最低20分,最高80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调查统计学处理方法
入院前与出院前由干预者将焦虑自评量表发给患者,由患者自己填写,如患者不能理解可由干预者逐项向患者说明并让其选择填写,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将所测得数据在SPSS9.0版本统计软件包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采用U检验处理。
2 结 果
2.1 护理干预前两组状态-特质焦虑程度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焦虑程度均高于正常。(两组经U检验,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48±8,对照组:46±8,国内常模:37±13,P值<0.01。
2.2 护理干预后两组状态-特质焦虑程度比较
实验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经U检验,均P
2.3 保证疗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自实施护理干预以来,患者普遍具有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存在比例明显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病人自我维护健康意识,自觉配合治疗,尊医合理用药,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效益。
2.4 全面满足病人的需求
护理干预是整体护理提高的重要体现,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病人的需求,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病人对护理工作更放心。
2.5 减少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
由于开展护理干预,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优良,善于运用传播技巧与病人沟通交流,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怀、爱护,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使病人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各项检查和收费项目等放心,使我科护理纠纷和病人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去年以来病人对护理投诉和纠纷为零。
3 讨 论
3.1 网瘾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表现
网瘾青少年大多处于青春期,其个体生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而互联网内外纷繁复杂的刺激时刻影响个体,极易导致网瘾青少年出现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极度认知扭曲[4],故入院后使其心理失衡,产生各种焦虑。患者主要表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表现之二为运动性不安。即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脸、面肌或手指震颤,或患者自感战栗。还可有肌肉紧张、疼痛,经常感到疲乏。表现之三为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和胸闷或窒息感,头昏晕、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吞咽梗塞感,胃部不适,恶心,疼痛,腹泻,尿频等症状。表现之四为过分警觉。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难以入睡和易惊醒;以及易激惹等。
3.2 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
在不同的条件刺激下,网瘾青少年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5]。具体表现:第一 约束焦虑。即由约束活动(如必须参加心理辅导、军训等)引起的焦虑。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被约束后产生的“逆反心理”,居各问题之首。第二种生理焦虑。即因自身生理发展不适应而引起的焦虑。如对“月经”、“遗精”、“”及其它第二性征出现而产生恐惧、悔恨、羞耻感、罪恶感等。第三种心理发展焦虑。即由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却未获得他人应有的承认或尊重而产生的焦虑。第四种人际关系焦虑。即因无法适应各种人际关系而引起的焦虑。第五种生活焦虑。即由于不能适应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焦虑。如有的家在外地,不能适应本地居住环境、饮食条件、生活习惯等;有的缺乏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大部分患者对焦虑情绪的产生及自我调整存在各种认识误区,因此要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必须对其原来的错区加以认知纠正,以消除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
3.3 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
网瘾作为一种心理精神疾病,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引起处于青春逆反期的青少年群体产生心理应激,应激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越强,其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越强烈,对治疗疗效的影响越严重。然而,本干预通过认知、情绪、行为的护理干预,患者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应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则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因此干预者以同情、尊重、理解的态度,重视并加强健康教育及患者的心理行为治疗,使患者了解网瘾产生的原因,认识治疗过程及预后,配合医生治疗,护士护理,教会患者进行心理应激调节,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本文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明显缓解了患者入院后焦虑的程度,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提高了护理质量。建议对病人应进行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网络体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R].北京: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41~42,124~125,131~132.
[3]陈彦方.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