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55:42
导语:在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相关专业的领域内执行模型库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系统,为行业的决策人员与信息操作者拿出相关的决策辅助功能。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就要求公共卫生检验安全必须提供相关事件发生的异常。这主要表现为空间上的聚集性、及其体现其在时间上的聚集性。
为决策者或决策分析人员描述对象的空间分布、空间位置等信息非常直观,公共卫生检验安全监督控制工作的内容就是提供一种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决策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广泛的关系数据库链接能力、交互定位和逻辑查询,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定位到电子地图上,为指挥人员提供各类调度的地图工具,并根据道路实时状况和资源分布情况最优地部署人力和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处理效率,通常简称为GIS。
在GSI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基于GSI的决策支持系统特征:①能对信息有效的检索、进行快速分析、综合并传输给决策者;对外界信息的采集方面,系统灵活性非常高。②决策过程不但可控,而且可以采用主动权在决策者一方进行人机交互对话。③系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的表达方式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系统对决策只起辅助作用,它不能代替决策者的判断。④系统便于应用推广与移植,而且各方面的功能均易于被扩展和修改完善。
在地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方面:建立和开发数据库及地学分析、空间分析等模型库是以GIS为载体,建立连接的方式是与具体问题的专业模型库和方法库,最后一个完整的决策支持系统就完成了。其中决策支持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核心。
公共卫生检验安全监督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它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预防控制和的多门学科专业交汇的综合学科,技术含量高、专业知识面广。它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配合流行病调查和防治工作,开展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追溯新发传染病的病原排查及病源。
根据相关内容,它开展的健康相关产品有:食品、食品用产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卫生、水及涉水产品和医疗用品、消毒产品、保健用品、日用品等的检验及评价。公共卫生检验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建立、验证、引用。公共卫生检验体系中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病原学实验室、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理化检验实验室、毒理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根据系统的业务内容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分析公共卫生检验安全监督与控制业务内容以及数据支持和信息服务的联系,将信息划分成基础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物资信息、各类业务编码、法律法规信息等基础信息、地理信息、业务信息、公众信息、社会经济信息。考虑到公共卫生检验安全监督控制业务的发展。公共卫生检验安全监督与控制系统划可以被划分成四个部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系统。综合数据库设计。
[关键词]民防工程维护;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总体设计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1]。根据目前国家对于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的开发利用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沟通。另外一方面,信息化能够节约社会资源,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1]。
民防工程的建设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的重要建筑的设施,在系统建设的内部的相关系统是保证工程功能正常运行以及使用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目前很多的工程内部的监控维护管理功能都不是很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高,在进行过程维护的过程中很多的维护数据需要到设备的现场进行抄写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相关数据,这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的效率也会比较的低下,各种维护数据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分析,为领导的辅助决策增加了很多的困难。多个设备间存在控制连锁问题时,一般采用一对一硬接线方式,不仅布线复杂,出现问题时不容易确定故障原因,且不易排除故障。
2、系统构建思想
(1)系统平台无关性
由于本系统是采用现在流行的B/S开发模式,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种架构的优势,做到与平台无关。系统采用流行的可以当今任何系统上进行运行的Java语言进行开发,其特点是只要编译一次,在不过修改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他的地方运行而不需要重新进行编译。民防工程维护管理系统采用的Web服务器是目前流行的开源服务器Apache旗下的开源Tomcat服务器。因此不管软件运行哪一种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或Linux操作系统)上,只需要安装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和运行的环境即可,系统不用做任何的更改。并且如果考虑到服务器的硬件成本问题,由于本系统的特殊的架构模式,只需要为系统配置一台服务器即可,其他的客户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和操作,节约安装硬件和其他软件带来的工作量和成本。
3、系统总体结构
3.1总体架构
本系统的总体功能是建立在满足多级用户在网络上对相关民防单位的信息进行访问和管理,为民防工程维护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管理软件,从而提高民防工程维护管理的利用率等,能很好的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民防工程维护管理功能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主要有八个子系统构成:民防工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子系统、民防工程维护管理子系统、民防工程维护专业知识培训考试系统、民防工程监控管理子系统、预警子系统、领导决策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民防工程维护对外辅助子系统。
3.2系统网络拓扑架构设计
在系统设计中,笔者使用的设计模式是多层架构,使用了两台服务器,一台专门负责数据库访问,另一台作为Web部署服务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服务器端的负载量,减缓了服务器端的压力。整个操作系统使用专门的服务器端。如图2所示,即为系统的架构图设想。
图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图
图2 系统网络拓扑图
4、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4.1民防工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是民防工程相关的管理制度、有关民防工程的设备维护、保养措施,有关民防工程的各种制度规范规定以及要求等进行管理,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该子系统了解民防工程相关的目前国家的相关法规以及行业的水平与业务水平,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民防工程管理库。
4.2民防工程维护专业知识培训考试系统
为了提高民防工程整体维护的效率,除了需要较好的维护设备设施以及现代化的管理等基础设施之外,还需要较好的管理制定以及高效的工作流程。因此建立民防工程维护专业知识培训考试系统,实现对工作人员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以及考核,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方便的学习、方便的积累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钟凯文.基于GIS的城市人防工程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9:71-73.DOI:doi:10.3969/j.issn.1672-5867.2006.01.023.
[2]王凤山,周先华,朱万红,等.基于GIS的人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5):74-78.DOI:doi:10.3969/j.issn.1009-3443.2004.05.019.
[3]林枫,杨林德.现代战争条件下城市人防工程的功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4,24(2):229-231.DOI:10.3969/j.issn.1673-0836.2004.02.020.
[4]钟凯文,黄建明,梅其岳,等.基于WebGIS的广州市人防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研制[J].热带地理,2003,23(2):130-133.DOI:doi:10.3969/j.issn.1001-5221.2003.02.009.
[5]刘建忠,张晶,吴功和,等.城市人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学院学报,2001,18(3):232-234.DOI:doi:10.3969/j.issn.1673-6338.2001.03.025.
我国未来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城市化、人口健康、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国家安全等都需要地理科学做出积极贡献。地理科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有关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自1986年创建以来,长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内涵建设,已于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惟一的地理科学专业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一、专业办学条件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5人;博士后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共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专任教师主要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中科院的北京地理所、成都山地所、新疆地理所等,具有良好的人脉资源与学缘结构。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教授与副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近年来,专任教师先后主持或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国土资源厅以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2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58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5项,科研考核连续5年获全校理科第一名。同时,专任教师还主持或承担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9项,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奖励8项。建设有四川省级重点课程1门(人文地理学),省级精品课程4门(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旅游学、水文学),校级精品课程3门(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精品课程数量位居全校前列。
该专业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所需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较为充足。学校图书馆藏书230余万册,有地理类藏书近10万册,有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超星数字图书馆以及ebscohost、eco psp、ccc、isi proceeding等多种中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学院资料室的面积约200m2,有100余种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和近万册藏书,每年新增图书、杂志1 000余册。专业实验室面积约5 400m2,有基础实验室28个、开放实验室23个,仪器设备总价值600余万元,万元以上大型仪器28台;有arcgis、erdas、mapgis、geostar和cass等国内外专业软件实验平台。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丘陵地区国土资源统筹利用工程实验室为四川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心为四川省地理科学专业惟一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该专业的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基地不断完善。1996年,经四川省国土局同意、省教育厅批准,由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和川东北地区58个市、县国土资源局联合成立“四川师范学院国土管理学院董事会”。董事会不仅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与智力支持,同时为学生的实习和见习等提供条件,这也是四川省地理科学专业校地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此外,还有南充市污水处理厂、青居曲流国家地质公园、凌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嘉陵江中游阶地等近郊实习基地;乐山—峨眉山地区的部门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成都—西安—延安地区的区域地理野外实习基地;以南充市5所中学为核心,辐射四川盆地的广安、绵阳、广元、巴中、达州、德阳、乐山、眉山、内江、南充、遂宁和雅安等12个地市的70余所中学地理教育实习基地。
二、主要优势特色
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固有的优势和特色。作为四川省属重点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历来把师范专业特色建设作为提升办学实力的根基。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人文各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征。学科特征要求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必须重视“厚基础”、“强实践”。
1.负重自强、铸魂励教,矢志不渝为基础教育服务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必须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必须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自如地将专业知识应用到教学一线。课程与课堂教学是专业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于2008年修订、实施。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新方案将各部门自然地理学单独设课,并开设天文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灾害地理学、数字地球导论、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学、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土地法学、房地产估价、可持续发展导论等与中学地理教育和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紧密联系的选修课程。为了夯实学生的教育教学功底,新方案除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书法和地理学科教学论外,还增设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地理素描与三板艺术、地理活动与地理教学、中学地理微格教学、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等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还组织
转贴于
编写《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必读》供学生查阅拓展阅读书目、地理学人风采、专业期刊网站、报考研究生及地理教师职业发展等相关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除了落实新生入学教育、教学督导制、学生信息员制、期中教学检查和严格考试纪律等常规管理外,还组织大一、大二学生固定时间、固定教室上自习。大一学生参加手工绘图技能比赛,大二学生参加自然地理野外调研报告比赛,大三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所有学生选择性参加数字测图技能比赛、gis软件操作与二次开发技能比赛、遥感专题应用技能比赛、城市规划软件操作技能比赛、autocad软件操作技能比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设计比赛等,通过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竞争力。为了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教学一线,除了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中学挂职锻炼、评聘基础教育兼职教师外,还定期邀请基础教育一线名师如四川省教科所张白峡教研员、南充高中何从春高级教师、南部中学赵海特级教师、德阳二中饶萍教师(第五届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等给学生讲授示范课,还定期将学生带到南充市5所中学去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评阅试卷等,还选派优秀本科生去顶岗实习或参加中学地理教师置换培训项目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真刀真枪地磨炼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2.校地合作、科研强化,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学人,必须具备丰硕的实践经验、敏锐的学术思维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已建立起由基础到综合、由验证到设计、由设计到创新,“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探究实验”逐步推进,“实验—实训—实习”互为补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互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为一体、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专业教育与择业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必修课非独立设课实验实践均有严谨的教学大纲及配套讲义,非独立设课实验实践占总学时9.9%;一些技术性或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计算机地图制图、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特别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实验,占其实验实践学时85.0%;近郊乡土地理实习、乐山—峨眉山部门地理实习、成都—西安—延安区域地理实习、地理教研论文写作等,独立设课实验实践占总学时20.3%。
作为地处非中心城市的地方性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建校65年来历经两次分合、七易校名,学校建设发展深受无区位优势、队伍不稳和投入有限等问题的困扰与制约,但西华师大人一直秉承团结一致、毫不气馁、孜孜以求、积极作为的优良传统。地理科学专业教师承蒙社会厚爱及董事会成员单位支持,已在嘉陵江中游、川东北地区、川中丘陵区、四川盆周山区的土地利用与保护、城市与区域经济、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数字地貌与环境信息等领域主持或承担200余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科研项目。教师以身作则,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所学专业。利用教师项目较多优势,鼓励学生参与地图数字化与专题制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与维护、遥感图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区域综合调查、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等工作,通过科研工作磨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学术思维、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学生结合科研工作申请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和撰写毕业论文等成效显著,广泛涉猎土地利用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评价、区位优势分析、教育教学改革等领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影响 工程测绘
1 信息技术简介
要分析信息技术对工程测绘的影响,必须先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范畴是非常广的,它的应用也是“万金油”类型,不仅利用与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还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及管理方面,对国家、地区、企业、家庭、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仅就工程技术方面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很常见和必要,它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硬件设施(即物化技术,如各种测量设备,探测设备,分析设备等)和总结、分析、交流平台(如各类科学技术论坛,统计分析数据库等等),是工程技术知识的运用和分享的可靠媒介,是提高工程技术水平的最佳捷径。
2 工程测绘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现代化的工程测绘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传统的工程测绘技术如大地测量技术、高空摄影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图制图与制印技术、海洋测绘技术以及测绘仪器制造技术等,它们的一些内容实际上也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只是信息化程度较低,容易导致测绘效率低,误测漏测多,远远达不到现代化工程测绘要求的水平。而现代化的工程测绘,得益于我国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已逐步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现代化的工程测绘,要求我们深入地研究当地地理信息,它既包含了对当地几何物理性质的探讨,也包含了分析这些地理信息如何产生、提取、变换、检测、传递、存贮、识别和处理的过程和方法,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少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见,现代化的技术测绘,是需要大量结合相应信息技术的测绘,它主要包含通信技术和系统技术,如空间定位、航空和卫星遥感、地面一体化、地理信息库、数字化测绘技术等等,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化的工程测绘技术中的广泛应用。高端信息技术的融入,有利于我们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地理信息资源,使测绘手段现代化、产品形式数字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等,同时,这也导致当代的工程测绘技术向着信息化迈进。
3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分析其对工程测绘的重要影响
3.1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测图技术又称为计算机成图技术,主要方式是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计算机地图制图等。与传统的测图技术相比,数字化测图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巨大,它能够全面、精确、无损地体现外业测量地形图的高精度,像在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管网测量和房产测量等项目中,数字化测图技术既能够保证高精度,又能够提供简单明了的数字化信息,便于我们建立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首先,我们可以沿用传统测图方法中的大比例尺测图技术,结合数字化、信息化,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自动计算、自动识别、自动连接、自动调用图式符号等方法,实现自动、精确、规范、美观的数字地形图。同时,这些图形通过3Dflash等技术进行模拟呈现,能够非常形象而生动的反应出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地籍要素,做到不但专业人士能方便地进行研究和分析,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决策者,使用者都能够通过这些影像方便的作出决策,容易得到使用者的认可。
其次,在图形的编辑过程中,不会受到纸质图纸那样的图面局限性,而且对某一层图形的编辑也是可以单独进行的,这就保证了测图成果的方便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图形的编辑、修改、更新、升级、格式更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举个简单的例子,以Microstation为例,城市规划部门最终需要DGN文件格式数据文件两份,但不同城市规划部门所要求的DGN文件格式数据是不一样的,容易造成规划部门不能接收等麻烦。而数字化科技的飞速发展,让Microstation、AutoCAD等其他成图软件方便的连接,同时能够转化成多种格式,使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3.2 GPS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也是工程测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起初,它仅用于美国军方,如情报收集、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等。而现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广发的应用,它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提高,以及体积和重量的减小,使我们在测绘过程中的野外观测变得方便。GPS系统为我们进行全球定位测绘技术提供了硬件基础,对提高测绘效率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常规的测角、测距、测水准、测标高的地面定位技术,因它的出现而逐步被简化和替代,如利用定位系统一次性确定某一点的三维坐标,再来进行常规的测绘工作,大幅提高了工程测绘的速度、效率和精确性,同时,测绘范围也能够全球扩展和延伸。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地理形态和不利条件,且能够不定时、定点进行全天候连续作业。
3.3 摄影与遥感测绘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虽是传统的工程测绘技术,但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信息技术融入的,主要体现在摄影方式、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遥感测绘技术正是基于摄影测绘技术发展而来,它主要是以远距离、几何形态、地理位置等为特征的传感测绘方式,为工程测绘提供分辨率高的测绘影响信息,提高工程测绘的准确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入,遥感测绘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全景式扫描技术和激光测高技术等。遥感测绘技术在立体测图、空中三角测量等方面使测绘分辨率和测绘功能得到改进和提高。
3.4 地理信息测绘技术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它的要素有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图形的总称。由这些信息可见,地理信息无疑是测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参考因素,而某地的地理信息如果全部通过测量来了解和参考,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容易出现漏测、误测,造成地理信息不全,进而在利用这些信息时出现相应的问题。因此,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要求地理信息向着标准化、多维化、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测绘系统集成平台日趋成熟,它实现了地理信息测绘的通信功能,使得地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更加方便。现今,地理信息测绘技术已经向三维地理信息测绘技术、网页地理信息测绘系统、对象及构建技术等发展。能够实现三维地理信息的测绘功能和模型绘制,或将地理信息测绘系统功能模板上设置多个控件,利用可视化技术的辅助和每个控件的不同功能,完成地理信息测绘。而地理信息在网络上的发表,使得地理信息测绘更加方便和简单。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应该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工程测绘技术的巨大影响。它不但使工程测绘的范围扩大、精度提高,还保证了工程测绘的效率和质量。而随着工程测绘技术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技术中一经不可或缺。但是,在我们利用和分享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充分审视其准确性和适用性,避免盲目利用其带来的不良影响,造成工程测绘的准确性降低。
参考文献:
关键词:SOA;GIS;CRM;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现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一个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胜地位,不仅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改善和创新,更重要的是能够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利用建立在SOA基础上的GIS系统的存储、查询等地理信息的管理功能以及CRM来实现对客户信息的挖掘,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对客户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管理,来支持管理者进行决策。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与客户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从而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这样才能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
二、SOA综述
(一)SOA的涵义及特点
SOA是面向服务架构的缩写,它利用服务之间的接口的联系可以实现对不同应用程序单元提供不同的服务的功能,迈入21世纪以后SOA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现今,SOA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热门的开发技术之一。SOA主要具备面向服务、标准集成、子系统能够良好地进行互操作、松耦合等几大优势。由于从服务的建立的角度来讲,SOA是面向对象进行开发的,所以它以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进行程序的编写以实现系统的不同功能,然后利用web进行封装。从外部架构的角度来看,系统和外部之间的互操作则是通过松耦合的方式实现的,对使用者而言他们无法了解到内部服务的情况,而是将其看成是一个黑盒子,他们利用接口以及契约来实现对服务的调用功能。由此可见,SOA是建立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二)SOA的发展趋势
现今,SOA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但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GIS领域的应用方面。例如,对于和服务发现以及服务匹配相关的问题,目前虽已实现了在语法上的匹配,但在语义上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实现SOA和其他技术的结合和应用将成为主流研究趋势。
三、GIS与CRM系统进行集成的意义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缩写,这种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地理、测绘等多门学科,主要功能是通过对各种地理信息的采集,支持用户进行决策。伴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GIS的应用应经遍布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将GIS和CRM进行系统集成的意义也就彰显出来:
(1)通过GIS可以实现CRM系统中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分析。CRM中拥有海量的也地理相关的数据,(客户的地理位置,各个地区的分销地点等等)通过GIS能够通过拓扑图或其他形式直观、便捷的帮助管理者掌握客户、分析地点、客服等的具体分布信息和地址状况,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物力成本。
(2)GIS能够实现良好的网络数据的分析以及处理来富足管理进行决策。GIS能够进行最短路径、范围覆盖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然后给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选址或者运送方案,避免了企业另派人员进行考察、制定方案而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3)由于GIS可以准确、合理地实现空间分析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它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地理编码,然后通过各种图表的形式将客户、分销点等的分布情况和产品的销售信息直观的显示出来,并提供了进一步决策的相关数据。
(4)此外,GIS还具备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功能,客户信息和销售情况的数据跟踪保存功能,并可以结合人口、现实情况等因素预测客户、销售地点发生转移后的数据信息。总之,将CRM和GIS进行系统集成有效扩展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能力,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传统的GIS在CRM的应用中的问题及基于SOA解决方法
(一)传统GIS在CRM的应用中的问题
现今,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GIS在CRM之中的应用大多是在物流行业中的配送方案的确定以及车辆的调度以及道路车辆的跟踪、定位等等,在企业的选址、不同地区的销售地点的数据分析及确定等方面的研究十分少见,即使在CRM中也应用了智能支持技术但是大多是对数据的筛选和分析,对于其他的大量数据不具备任何处理功能,所以将地理信息决策服务和支持添加到CRM中就显得十分关键。
(2)由于CRM是通过紧耦合的手段来实现对系统的集成的,所以导致各个子系统之间不能够良好的实现数据的传递,影响了互操作功能的实现。另外,由于在CRM当中应用GIS技术的开发初期是通过模块化方法实现的,而模块化开发方法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所以逐渐被组件式开发方法所代替。组件式开发手段相较于模块化方法在面向对象以及中间件技术上存在更多的优势,但是对平台和操作系统却存在较高的依赖程度,并且对于防火墙的要求也十分苛刻,所以仍然难以消除在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方面的不足。
1.1教材选择困难GIS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学习GIS课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在精简并保留核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与专业实际项目紧密联系的案例。实际上,非GIS专业的GIS课程教材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贾泽露认为陈健飞教授等译著的《地理信息系统导论》是非GIS专业GIS课程教学的一本比较理想的教材。罗琼等[11]认为由黄杏元等编著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龚健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以及汤国安等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等作为非GIS专业GIS课程的教材比较理想。结合本专业来看,目前市面的参考书籍都没有与水产养殖领域相关的实际案例,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难度。
1.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国内水产养殖领域的GIS课程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教师较少。在现有的教师中,大多数是GIS专业的科班出身,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项目研究也比较少。
2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
2.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PPT进行演示讲解之外,视频文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与模仿,上机操作。例如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专题地图的编制等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通过网络各种GIS论坛辅助教学,针对各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展开分组讨论,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GI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的理论进行了解外,重点放在了GIS软件的使用以及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软件的使用,做到大多数学生了解GIS在其所学专业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学生所学专业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借助于GIS工具进行解决,需要用到GIS中的哪些分析工具等等。然后针对真正对GIS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GIS相关课题的实际研究中。这样就做到了知识普及和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2.3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一些实例进行教授。例如数据的采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我们也会模拟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例如渔场的选址、流行性疾病的分布、渔业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案例进行讲解,这些案例都是水产养殖领域实际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3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
3.1开课时间作为一门新开设不久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的选择必须要兼顾到GIS与水产养殖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既不能开设的时间过早,因为学生还没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体会不到GIS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不能开设过晚,由于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经过较长的生产实习过程后才能完成。如果开设太晚,势必会与生产实习的时间发生冲突,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作者认为较适宜的开课时间应该在三年级的下学期。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的掌握,同时又不会占用每年五月份开始的生产实习。
3.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上机操作。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除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空间数据的编辑、转换、分析等实验通过先演示后验证的方式进行讲授之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阅专业论坛、参与小型的研究项目等方式力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3.3考核方式实验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报告和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成绩比例分配上,实验报告占40%,综合考试占60%。实验报告的书写确保学生掌握GIS软件的使用;综合考试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测绘科学技术档案是指在测绘生产、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技术文件、技术标准、原始纪录、计算资料、成果、成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磁带、磁盘、图纸、图表等……。缘于人们的不熟悉与不了解,在许多人眼里,测绘一直被认为是个范围较窄且很专业的领域,但各种各样基于空间位置服务的社会应用都离不开测绘作保障。进入信息化社会后,据统计人们每天所接触到的信息中80%以上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尤其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测绘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测绘技术已由传统的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转向信息化测绘,测绘的范畴已经得到极大的扩展。同时,测绘档案亦由模拟纸质档案转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资料,特别是现阶段测绘成果档案的更新换代主要以遥感影像数据、航片为数据源,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的数据量将跳跃性增长,一个省级的数字测绘成果档案资料的数据量就达到几十TB,其信息服务面也迅速扩大,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现阶段的测绘档案利用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测绘档案首先为城市信息化提供城市电子政务与行业信息化建设、社区信息化、城市电子商务与智能交通、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等保障。其次,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一资源问题,即水源、能源、土地等问题,测绘档案在土地详查、资源勘探、农业水利建设、能源开发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在环境灾害监测、“三防”体系建设、抗灾与灾后重建等方面,测绘档案的保障作用愈加显现。第四,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测绘档案作为基础资源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决策平台建设、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建设等领域。
通过对最近几年测绘档案的提供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有以下特点与趋势值得我们思考:
1.模拟纸质测绘档案的提供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模拟纸质测绘档案由于现势性差、更新周期慢、产品单一,难以满足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应用将逐渐减少。
2.数字测绘档案的广泛使用是必然趋势。数字测绘档案具有现势性好,产品类型多样化,更新周期快,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方便实现喷绘纸质地图,适应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数字地球”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数字城市”框架建设全面铺开,政府决策部门使用数字测绘档案建设管理决策平台,都增加了对数字测绘档案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正在加大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数字测绘档案的共建共享工作,对社会公益性事业实行测绘成果无偿提供使用,促进测绘成果在政府科学决策、社会公共管理事业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可以预见,数字测绘档案在社会各领域利用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
3.信息化建设战略的实施是现阶段数字测绘档案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促进了测绘事业特别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政府公共管理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发展,数字测绘档案应用已延伸到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全新的领域,与以往狭窄的领域差异可谓巨大。如广东省完成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抗震系统建设、地质灾害及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辅助决策平台,其中,数字测绘档案成果是基础框架、底层,支撑了上层业务的运行。
4.测绘档案提供利用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的数量呈正相关分布。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测绘档案提供数量的快速增长,两者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呈现周期性变化。第一,重大项目建设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启动的建设项目数量有其周期性;第二,不同性质的重大建设项目测绘档案的需求差别很大;第三,测绘档案的利用也有其应用的周期性。这决定了测绘事业的发展要深度融合到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大力生产能满足社会急需的测绘档案。
测绘档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测绘档案的管理与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公共服务工程,即提供丰富、可靠、适用的测绘档案,包括提供模拟地形图产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以及其他标准或非标准的测绘档案。笔者认为测绘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
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项重要公益性事业,政府应给予重视与财政支持。现今的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已非传统的手工作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测绘技术的深度融合,高档计算机、大型服务器、磁带库、磁盘阵列、大型绘图仪,以及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等工具已经成为测绘档案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没有公共财政的支持难以适应现代测绘事业的发展,难以发挥对经济社会建设的保障支撑作用。
2.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
测绘档案馆保存着大量不同年代的测绘档案,这些地图档案是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真实记载,亦是测绘文化的历史沉淀。由于年代久远或被重复提供查阅利用,这些地图档案存在磨损或失真的危险。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地图档案资料转化为数据资源形式,实现档案资料基于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查阅和提供,避免频繁使用档案原件,这对科学长远地保存地图档案资料和方便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也顺应了数字档案馆所主张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新趋势。
3.档案服务管理信息化
(1)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元数据库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资源,档案目录数据库主要实现档案资源管理的问题,元数据库主要实现档案资源利用的问题,属于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基础,作为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基本手段,必将在今后的政务、商务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测绘档案是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信息资源,可根据空间特性,构建基于网络化的测绘档案目录和元数据系统,实现目录信息资源的空间可视化表达、检索方式的多样化,促使传统的条目式目录向图文一体化转变,单一滞后的交流方式向多样的网络化模式转变。
(2)完善测绘成果副本与目录汇交机制,覆盖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测绘档案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跨行
业、跨部门的数据交换机制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属于测绘事业共建共享与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
(3)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开发: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标准与流程,实现归档与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能快速、准确满足用户的需求。
4.实现测绘档案由档案管理机构向信息服务机构转变
测绘档案事业作为基础公益性事业,提供公共服务,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是测绘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的核心价值与主题。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转到信息管理上来,树立开放的服务理念,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捕捉社会需求信息,进行测绘档案的深层开发,如在测绘档案的基础上开发各种专题应用、编研测绘档案成果、开展人文教育以传承测绘文化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提供测绘档案信息服务,做信息的服务者,而不仅是保管者。
5.加强测绘档案专业学术研究
以往的测绘服务模式偏地图生产轻服务,测绘档案专业学术薄弱,缺少与档案行业和系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和联系,测绘和档案学会中未设置涵盖测绘科技档案技术的委员会。今后必须关注测绘档案专业学术研究,培养研究氛围,创造条件,让更加的人参加到这个体系中来。
6.人才兴档
马建辉
临沂市房地产测绘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房产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房产测绘的成果不仅有房产图,还有房产属性信息和空间数据信息。房产管理测绘技术运用就显得非常
重要。
关键字:测绘技术、应用、构建、设想
房产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就必须了解城市建设的历史、现状以及房屋的分布、结构、数量、用途等,
而房产测绘的成果不仅有房产图,还有房产属性信息和空间数据信息。据
国家相关规定,房产测绘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
家房产测量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对其完成的房产测绘成果质量负
责。房产测绘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测绘技术水平,接受房
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
一、测绘技术在房产管理中的应用
房产测绘不仅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交易管理、开发管理,为评估、
征税、收费、仲裁、鉴定等活动提供各种图、表、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
而且也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因此,房产测绘的
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获取的信息数据 在房产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房产测绘是房产行业管理的主要基础
房产测绘主要对象是房屋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利用状况及相关要
素,通过对房屋进行定位、定性、定界、定量,调查房屋的权属性质、测
定房屋的范围和权界、测算房屋的建筑而积,采集大量的有关房屋、土地、
权属状况及权属产别、建筑结构、建成年代等房产要素,利用状况等空间
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数据,纳入房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做到以图
管房、以图管证、以图管档,能有效防止房屋重登、漏登及产权虚报、瞒
报。
2、房产测绘是确认房屋权属的首要依据
办理房产证件,要对房屋产权归属和产权状况的证件进行审查。在审
查和确认产权之前,必须持房屋的图纸及相关资料,通过房产测绘单位,
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和相关规定进行实地测量,测绘出房产图,获取房
屋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数据,并准确的测算出房屋面积,方可全面确认
房屋的产权归属和权属界线。尤其是房产面积的测算,要求精确度高和
100%的正确率,不能有细微的差错,不然就会给产权人带来权益上的损害。
只有依据房产测绘提供的数据资料和房产图,才能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3、房产测绘是解决房产纠纷的有效途径
房产测绘成果是房产确权登记的数据来源,其成果经房产管理部门确
认后,具有法律效力,且房产的变更测量及时应对房屋产权的变化。因此,
当房屋产权人或房屋权属界限不清、建筑面积不准发生争议时;当房屋产权
人对其房产的合法占有、使用、收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就可以通过房
产测绘划清产权界线,测准产权面积,明确产权归属,有效保护产权人的
合法权益,防止侵权和投机行为的发生,保证国家、集体和个人房产免遭
损失。
4、房产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
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就必须了解城市建设的历史、现状以及
房屋的分布、结构、数量、用途等,而房产测绘的成果不仅有房产图,还
有房产属性信息和空间数据信息。测绘成果在数量和规格上都较其它测绘
成果产品丰富,经过分类、统计、整理之后,可以派生出很多难得的数据
资料,如房屋总量、房屋层次分布、人均建筑而积、住宅建设状况及各种
用途房屋的比例等,这些资料不仅能满足房产管理的需要,也同时给城市
的整体建设布局、旧城区拆迁改造、危旧房屋的改造等政府决策提供数据
和依据,并为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环保绿化等提供相关信息,具有广泛
的社会服务前景。
二、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的构建
当GIS 应用于房产管理之中,形成房产地理信息系统,必然要融合现
代测绘技术,同时结合CAD 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MIS 技术、多媒体技
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建立一个基于GIS 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快速有
效地建立房产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先进的房产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
要采用GIS 与MIS 关联的方法建立房产地理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现有房
产管理系统(MIS)的属性信息,结合房产测绘,建立房产地理信息数据库,
成为完成房产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采用统一的数据
标准和统一的测绘数据生产软件,是避免各测绘单位使用不同软件造成中
间数据标准差异的有效方法,还可解决测绘成图和数据转换的矛盾,进而
实现房产管理数据库的属性信息与房产测绘空间信息的有效链接,以GIS
与MIS 关联的方法建立房产地理信息数据库,达到图、证、档的结合,成
为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房产GIS 的空间数据是通过房产测绘采集的空间
信息,按照规定的房产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符号、线型等,以统一的专
用软件完成数据编辑和转换,形成各类房产图形及共享数据;而MIS 系统的
属性数据是通过房产管理各项业务获取的各种房产属性信息,并按照不同
的分类规则建立属性信息数据库。在多年的房产管理工作中,房产管理数
据库己经建立,并在不断补充更新。将房产管理数据库的属性信息数据与
房产测绘的空间信息数据关联起来,建立房产地理信息数据库,不但解决
了房产测绘中房产属性信息采集的困难,避免房产调查中的重复工作,有
效地缩短测绘时间和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房产地理信息数
据库的建立,使城市数宇房产测绘工作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将来房产图
变更测量与房产管理(MIS)相结合,达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及时更新房产
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房产动态管理。
三、房地产测绘未来发展的设想。
1、放开搞活房地产测绘市场。随社会发展,专业测绘不可避免地要与
国际市场接轨,放开搞活城市房地产测绘市场势在必行。房地产开发企业应
当通过建设、规划、土地、房产、测绘及其他建设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的
方式或协议方式委托一家或多家有资质的测绘单位,从办理规划“一书两
证”直至取得土地证、房产证实施全过程的测绘服务,生产出各行业管理部
门所需的测绘产品,同时接受测绘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检验,汇交测绘成果,
更___________新城市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进一步加强城市测绘技术工作.能否为各项建设活动及管理工作提
供可靠、实时的测绘保障,除了具备良好的管理体制外,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测
绘技术手段。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测绘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做的工作
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建设连续运行的差分GPS 系统,满足测绘生产单位
实时定位、监测及数据采集工作的需要。二是建设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
统为支撑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房产管理信息系统、
各专业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产学研
机构的通力合作。
总之,为加强和规范房地产测绘的管理工作,保障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使房地产管理更制度化、规范化,实施有序的管理,我们应并要求工作人
员严格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加强测绘专业技能培训,为测绘工作人员提供
经常性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测绘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注重加强思想
作风建设,鼓励测绘人员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服务企业和群众,切实做好房
地产测绘工作。
参考文献:
[1]沈旋.房地产管理中的房产测绘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
[2]潘宏鸣. 浅谈房产测绘的重要性及其作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
子版, 2013(2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方向
为适应我国城乡建设的需要,从2002年开始,一些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但在专业名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普遍承袭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缺乏新颖性,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地方性的特色。同时对“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理解也不一样,各校根据各自的条件,设置了相关课程,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差异甚大。“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方向的准确定位是解决高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国家环保总局部属的唯一一所中专学校――长沙环境保护学校,2006年学院通过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一直是学院重点建设的核心专业之一,从2002年以来,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一、设置专业方向的背景
该专业在2004年以前,一直沿用本科的名称,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在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把专业名称才改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征求意见稿)》中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核心课程为: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国土规划、环境科学基础、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专业核心能力为: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就业面向为: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城乡规划等工作。这种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问题,定位于城市规划、管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培养目标过大过空,导致各院校在开设“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时有些成了本科的压缩版,有些院校则无所适从。据调查,我国共有27所职业院校办有“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上,有很大的差异,没有相对规范的专业培养方案,与专业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针对“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普遍存在定位过大的情况,很有必要对“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方向细分设置。
我院是以环境保护类专业为主体的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分工较细。“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定位一开始就比较具体,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随着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本专业生源充足,招生人数逐年快速增加,到2007年招生达340人,学生就读“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意愿十分强烈,每年新生有不少要求转入该专业,所以本专业实际就读的学生数远高于计划招生数,目前在校学生达760多人。由于学生数增长过快,同一专业模式培养下的毕业生数就会过多,就业压力增多,本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会增大。这是我们进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方向细分设置的另一原由。
二、专业培养方向的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也越来越重视,资源环境管理朝着精细化、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资源环境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以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由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导致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与专业定位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可以设置与经济相关、突出地方特色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应定位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资源环境管理人才。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侧重与突出,为不同的资源环境管理领域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资源环境管理行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打造独具特色的“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
把专业方向设置与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这两个方面作为专业建设的起点和基础,是切合实际的。通过调研分析资源环境管理专业领域的行业背景,以及资源环境管理人才的行业分布情况与需求岗位类型。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重点突出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特色,我院于2005年起进行了“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改革,对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了调查,针对岗位需求定位专业。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初步定出基于不同岗位需求的三个专业方向,制订了这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使高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更好地满足和适应社会需要。
(一)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它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在环境管理中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这表明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全国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达50000多人,而目前正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管理的工作人员不足15000人,人才需求量大。但国内各大专院校环境类专业均未涉及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专门人才的培养,我院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培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管理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的环境生态、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其项目的开发与管理、环境调查与规划、环境监察与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够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部门、开发规划部门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评估与咨询、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
(1)面向环保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部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2)面向各级政府及环保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管理、环境工程评估与咨询等工作。
(3)面向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管理、环境执法与监察等工作。
(4)面向各级环保、城建、农林、水利、牧业等生
态环境保护与开发规划、建设部门,从事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规划等工作。
(二)环境地理信息解析技术专业方向
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而环境信息大部分和空间位置信息有关。所以,地理信息系统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工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存储、管理和显示各种环境信息,还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模拟、分析和评价,为环境保护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GIS应用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灾害预测、城市规划建设等众多领域。开设环境地理信息解析技术专业方向,是适应环境保护行业对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资源、环保、土地房产、城市、水利水电、交通、人口、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环境信息的分析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制图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
(1)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管理,包括环境信息的采集、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
(2)企事业单位、环保产业的环境调查、环境管理与环境评价岗位:
(3)从事GIS数据采集、处理、建库和分析管理工作:
(4)从事GIS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管理工作:
(5)从事国土资源的调查、规划管理与绘图工作:
(6)环境信息数字表达的实现与管理;
(7)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工作。
(三)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方向
生态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视,国家每年要拿出数百亿元用来治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需要大批热爱环保事业、具有较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没有生态保护专业,因此可通过设置专业方向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1、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环境科学、生态学基本知识,具备资源环境遥感调查与处理(3S技术)、环境生态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技术等基本技能。面向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行业单位第一线的,从事资源环境管理、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开发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
(1)在各级环保、城建、农林、水利、牧业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部门从事资源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开发、资源环境管理等工作。
(2)面向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水土保持等部门,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3)各类环保公司、污染企业从事污染物的生物治理和生物修复工作。
(4)行业及产业部门(工业企业)的分析化验、环境监测等工作。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工作。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