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

时间:2023-12-05 09:55:43

导语:在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

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5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10-2011年家庭访视中,对3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20名,女婴10名,生理性黄疸 23名,病理性黄疸7名。3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2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5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2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 影响 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 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 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 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 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第2篇

【关键词】抗生素;腹泻;新生儿;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3-3520-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抗生素种类多、应用广,由其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 并不鲜见。新生儿内科住院抗生素使用率高达100%[1],由于新生儿所特有的免疫和解剖生理特点, 更易导致AAD,可致病情加重,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一定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本院2004年12月~2006年12月450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AAD 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AAD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从护理环节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AAD患儿中男34例,女26例;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14例、新生儿败血症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新生儿黄疸8例、新生儿窒息4例、其他2例;采取侵袭性操作(鼻饲、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等)医疗措施32例。AAD的诊断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之后新出现腹泻,多次大便镜检示球菌和杆菌比例失调,大便涂片多次发现阳性球菌或真菌,包括假膜性肠炎、出血性结肠炎、真菌性肠炎。排除病毒性肠炎、菌痢、沙门氏肠炎、缺血性肠炎。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AAD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预后,分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日龄、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住院时间采取侵袭性医疗干预措施、喂养方式等与腹泻的关系。并针对AAD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采取PEMS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0例者中发生AAD 50例,发生率为11.1%。抗生素为常规剂量。AAD组(A组)应用抗生素种类及时间为(2.4±0.9)种、(8.7±5.4)天;无腹泻组(B组)分别为(1.3±0.6)种、(4.8±3.4)天,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8.41、4.98,均P<0.05);两者预防应用抗生素为20例、120例,无差异(χ2=0.52,P>0.05)。引起AAD与患儿胎龄小、出生体重轻、日龄短、住院时间长、进行侵袭性操作等因素相关(均P<0.05);喂养方式与AAD发生无关(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新生儿AAD的原因及特点:抗生素是治疗和控制各种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大量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抗生素导致肠道正常微生物受到破坏,菌群失调,致病微生物增生发生AAD[3]。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完善,抗微生物能力差,更容易发生AAD,其发病率一般在4.47%~23.70%[4],本文发生率11.1%。新生儿AAD特点:胎龄小、出生体重轻、日龄短,腹泻的发生率高,与本身生理特点、摄入不足甚至禁食, 使得肠道中的微生态平衡十分脆弱有关;联合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采取侵袭性操作措施ADD增加;全母乳喂养与其他方法喂养AAD发生率相近,可能是因为母乳与其代用品(鲜奶、奶粉等) 对新生儿肠道细菌生长有相似的影响,对肠道微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新生儿AAD的发生。因此为减少AAD的发生,关键是加强围生期保健,减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提高对AAD的认识;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AAD[5]。发生AAD后可进行下列护理。

3.2 新生儿AAD护理

3.2.1 基础护理:询问每日大便次数,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和气味判断及时评估,高度警惕是否出现AAD以及诱因和类型,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正确留取可疑大便标本。密切观察患儿停用抗生素或改用抗生素,口服肠道收敛药、微生物制剂等效果;准确记录出入量,按时执行医嘱,保证全天液量按时完成。保持病房通风,排除异味,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不适。

3.2.2 饮食调节与护理:及时指导注意饮食卫生,较重的腹泻患儿应短暂禁食;切忌过早进食,以防加重胃肠负担,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但较轻的患儿可适当减少喂养量

3.2.3 肛周皮肤的护理:腹泻常造成患儿肛周皮肤的损害,呈现潮红、湿疹、糜烂和溃疡。护理中应:(1)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干净被污染的床单、被套、衣裤、尿布等;(2)每次大便后用湿布抹洗肛周臀部皮肤,抹洗动作要轻柔,用醮洗,避免用力过大,抹洗的水用温水,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过冷,过热而刺激肛周皮肤,不使用刺激性大的肥皂;(3),保护皮肤。每次清洁肛周臀部皮肤完毕,用软膏轻轻涂上起,保护皮肤,避免破损感染;(4)臀部、肛周便后用红外线照射促进血液循环,创面干燥,缓解疼痛,利于皮肤再生和修复。

3.2.4 腹部护理:AAD患儿抵抗力差,因此要注意保暖及时调整患儿衣物,防止腹部受凉,冷刺激使肠蠕动加快而导致腹泻加重。并应注意对腹部的保暖,如盖被,用热水袋热敷,温热刺激可减少肠蠕动。避免腹部按摩、压迫等机械性刺激,减少肠蠕动[6]。

3.2.5 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ADD的知识,言明AAD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很难完全避免,通过治疗大多可治愈,不会留后遗症;列举成功治疗的病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沟通工作以取得理解以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张小莉,张香莲,张 青,等.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

[3] 陈建荣,郭锡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特征及预防控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9):927.

[4] 王宗升,宗自库,韩全乡,等.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8):6134.

[5] 孟战备.金双歧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77.

第3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笔者从2004~2005年家庭访视中,对20名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治疗及护理,均能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2-02

呕吐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因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喂养不当等原因引起,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其他年龄组小儿不尽相同。为了探讨新生儿呕吐的护理措施,本文对我院近期新生儿呕吐病例94例进行了护理与观察,现总结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59例、女性35例,男女之比1.68:1;胎龄29~41周,体重1.35kg~4.4kg,早产儿38例,其中体重

1.2 临床表现。94例均具有频繁呕吐,喷射状呕吐4例,非喷射状呕吐90例,含胆汁21例,伴呕血5例,腹胀19例,发热14例,吸入综合征8例,水电解质紊乱7例,发病于生后数天内的早期呕吐58例,中晚期呕吐36例。

1.3 病因与治疗。

1.3.1 病因。①内科性疾患(61例64.89%)。其中咽下综合症31例(32.98%),喂养不当8例(8.51%),胃食道返流8例(8.51%),胎粪性便秘5例(5.32%),感染性疾病5例(5.32%),幽门痉挛4例(4.26%)。②外科性疾患(33例35.1%)。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14例(14.98%),先天性巨结肠7例(7.45%),肥厚性幽门狭窄4例(4.26%),不全性肠梗阻3例(3.19%),胃扭转3例(3.19%),食管闭锁2例(2.13%),闭锁2例(2.13%)。

1.3.2 治疗方法。采用、饮食、洗胃、胃肠减压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胃肠动力药(吗叮宁、普瑞博思、红霉素)和抑酸剂(西咪替丁)。外科手术治疗5例。

1.4 转归。内科疾病组痊愈17例,转好9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0例。外科疾病组痊愈16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11例,死亡2例。

2 临床护理

2.1 病人的护理。

2.1.1 病情观察。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性质;上消化道疾患引起的呕吐物中均无胆汁,为乳汁及乳凝块,多伴有溢乳和吞咽困难。若呕吐物中含有咖啡色样液体,应当警惕有无消化道出血发生。含有大量胆汁,腹胀不明显或仅有胃型,则病变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呕吐物为棕褐色粪便样物质,病变大多在乙状结肠、直肠或[1]。观察小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哭声、精神状态、有无脱水、黄疸、发热、呼吸困难等。将观察所得详细记录。

2.1.2 洗胃与胃肠减压。由于在新生儿早期呕吐中咽下综合征约占1/6[1],以及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胃内血液贮存对胃粘膜刺激引起呕吐。所以针对相应病因给予1%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洗胃,清理胃肠后呕吐即可缓解。对于呕吐频繁伴严重腹胀,可持续进行胃肠减压。

2.1.3 及饮食治疗。采用上半身抬高15~30度向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呛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诊断未明确前,尤以考虑到有外科性疾病,或有中度以上脱水时,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排除以上情况,可给予饮食调整疗法,少量多次进食。足月儿按需喂养,早产儿采用定时、定量喂养,喂奶后保持固定。

2.1.4 药物治疗的观察。普瑞博思因早产儿服用后有延长间期和心律失常的危险,近年来关于在儿科应用有争议,所以应用此药前要详细询问有无心脏病史或猝死家族史,用药前、中、后进行心电图检查[2]。

2.1.5 呕吐症状的护理。护理新生儿呕吐应注意观察,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呕吐后要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及时将口角、面部、颈下、耳后等处的呕吐物清洗干净。呕吐物玷污的内衣和包被及时更换,以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暖。

2.2 健康教育。

2.2.1 一般指导。将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呕吐的原因,以及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告诉家长,使他们对新生儿呕吐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对于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进行喂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并教会母亲采用正确方法,姿势来喂养婴儿,减少呕吐的发生。

2.2.2 喂养指导。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孩子含住整个及大部分乳晕,喂哺后将小儿竖起,轻叩后背,防止溢乳,然后取右侧卧位,幽门痉挛者要立位哺乳后取半卧位。如发现哺乳方法不正确,应及时纠正。

2.3 出院指导。告知家长及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长期性。治疗好转出院的患儿仍需每日坚持治疗,减少哭闹。早产儿少量多次进食,足月儿按需喂哺。营养不良患儿鼓励母乳喂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教会家长在患儿呕吐后如何正确处理,辨别有无发绀。每日监测体重,评估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3 小结

很多因素或疾病可引起新生儿呕吐,呕吐是消化功能紊乱的表现,有时也是疾病严重程度的表现。因呕吐物易呛入气道引起窒息和/或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较长时间的呕吐还可导致营养不良[2]。所以新生儿呕吐的防治不容忽视,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家长科学喂养,减少呕吐的发生并合理的护理,对于新生儿期的保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器官或者中枢系统换气或者通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 造成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严重缺氧症状, 引发低氧血症以及合并高碳酸血症, 最终造成代谢功能以及生理功能紊乱失衡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临床若未予以有效诊治和护理, 则会进一步发展为心脏搏动消失、呼吸骤停, 严重者即告死亡。基于此, 本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衰竭重症监护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44例, 女26例;年龄7 d~2个月, 平均年龄(14.8±5.2)d。本次入选患儿因呼吸衰竭被纳入重症监护病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35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症监护,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房环境护理。医护人员应重视营造并保持安静的病房环境, 以免患儿受到噪音干扰和影响, 过大的噪音往往会导致患儿情绪不安、哭闹不停, 机体耗氧量增加;应在固定时间内集中开展相关诊疗操作以及护理行为, 为患儿提供充分的休息时间。②喂养护理。提高患儿摄入营养水平, 为患儿提供充分的蛋白质与热量, 从而使患儿机体耐受力以及抵抗力得到强化。③感染预防护理。注意对病房内各类用物以及地面进行消毒, 避免医源性感染事件;注意患儿口腔以及眼部的护理与清洁, 对于长期卧床患儿应采取有效的皮肤护理, 保持其外阴、以及皮肤皱褶处的干燥度, 防止出现红臀以及皮肤过度受压[2]。④体征监测。应注意密切监测患儿各项体征, 包括心跳、体温、呼吸以及神智等, 每天应定时监测4~8次, 同时监测其动脉血气波动变化, 鉴于婴幼儿血气分析监测操作难度较大, 可以股动脉或者桡动脉作为进针点, 常规消毒并使穿刺点暴露, 注意穿刺点与针体之间保持15°夹角, 一旦回血即可将针头固定, 抽血后观察患儿皮肤变化[3]。⑤呼吸道护理。临床常采用呼吸机辅助或者鼻导管、面罩给氧方式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症状, 然而由于患儿生理特点影响, 其耐受呼吸机程度较差, 缺乏配合度, 易哭闹、躁动不安而导致管道脱落。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巡查, 确认管道是否牢固固定, 并将管道中积存的呼吸道分泌物予以及时清除, 确保患儿良好通气效果;可将氧气加温蒸馏水吸入, 有利于患儿呼吸道保持湿化状态, 降低痰液黏度, 快速排出淤积痰液。

1. 3 疗效评定标准[4] 本次研究呼吸功能恢复评定指标分为治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分级: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 呼吸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 呼吸功能有所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加重或未有明显改善, 呼吸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中, 14例治愈, 15例有效, 6例无效, 总有效率82.9%;观察组中, 21例治愈, 13例有效, 1例无效, 总有效率97.1%,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受其生理特点影响, 其呼吸调节机制相对较差, 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和健全, 而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群体, 不少患儿家长由于自身疏忽而导致治疗时机延误, 或临床治疗不当, 患儿在此情况下有较大几率伴发呼吸衰竭, 如不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针对性护理, 则会引起心脏搏动消失、呼吸骤停等症, 严重者可致死。

在新生儿死亡的各类因素中, 呼吸衰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在治疗呼吸衰竭时多以改善通气为主要抢救措施, 例如呼吸机辅助通气、吸氧护理等[5]。然而新生儿往往缺乏自主意识和配合度, 导致医护人员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此外, 少数患儿依赖于辅助呼吸治疗, 但人工呼吸机具有较大负面效应, 因此, 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 以熟练操作呼吸机, 并掌握新生儿护理流程, 同时还应具有轻柔的手法以及娴熟的护理技术, 能够以沉着冷静的姿态应对突发事件;此外, 还应充分了解患儿心理状态, 从而能够与患儿良好沟通, 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于接受重症监护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而言,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 提高治愈率, 临床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晓玲, 廖永生, 邓寿建, 等. NCPAP联和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及临床疗效.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9): 126-128, 133.

[2] 雷艳玲, 张春蕾.院际转运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z2):122.

[3] 管丽蓉, 吴洁滢, 陈丽洁, 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68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2):57-58.

[4] 王盛枝.空氧混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57-58.

第6篇

关键词:黄疸;早期喂养;游泳;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 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 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 ℃,水温控制在37~39 ℃,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 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h(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 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 (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3  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

   

第7篇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初产妇;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期为胎儿从出生到生后28天,这段时间是胎儿离开母体后逐步适应外界生活的关键过程。由于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所以对新生儿的护理很重要[1]。我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40名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80名,均为足月分娩,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围生期住院时间大于1周。排除伴有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有精神障碍及随访失访者。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25.5±2.3)岁;分娩孕周38~42周,平均(40.8±1.3)周;剖宫产32名(40.0%),自然分娩48名(60.0%);学历:初中及以下18名(22.5%),高中及中专25名(31.3%),大专20名(25.0%),本科及以上17名(21.3%)。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名。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向初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讲解哺乳、更换尿布、沐浴、臀部及脐部护理等基础护理的具体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产妇疑问。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①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每组8名成员(均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儿科和产科护士各半,组长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者担任,以“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②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设计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调查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52.5%,记录每位初产妇的具体认知缺陷。③对策拟定和目标设定:根据每位初产妇认知缺陷确定宣教重点,目标设定为将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至90%以上。④具体措施:根据标准的新生儿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和真人示范,重点解释产妇知识点薄弱处,条件允许的产妇令其试操作,纠正错误动作。⑤效果维持:产妇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保证产妇按规范操作并解答其疑惑。

1.3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后采用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调查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问卷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知晓。②产后28天上门随访调查初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托抱、尿布更换、臀部及脐部护理、沐浴、抚触与安慰、室内环境等项目。总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可,低于60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

护理前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初产妇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1).

3讨论

新生儿阶段的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较差,很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新生儿的护理尤其重要。很多初产妇不了解新生儿黄疸、肿大、母乳喂养等生理知识,对于新生儿的基本护理知识存在严重偏差或错误[1]。常规的新生儿护理只是向初产妇口头宣教新生儿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实施可行性较差,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率较低[2]。品管圈活动是由工作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采用头脑风暴、现状调查等措施确定共同主题和目标,调动圈员积极性,通过团队的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工作的各种问题[3]。我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儿护理宣教,弥补了传统宣教笼统、盲目的缺点,宣教能突出重点并更加细节化,使初产妇学习知识更全面,不易遗漏;另外,儿科和产科合作组成的品管圈能起到互补作用,确定明确的护理目标也调动了护士积极性,增强了各种护理操作的连贯性,使其学会在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在细节上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宣教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响应当下的医疗改革,着重于团队合作与细节强化,最大可能地提高宣教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护理能力的掌握。

参考文献

[1]蒋桃柳,施香颖.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J].天津护理,2013,31(2):170.

[2]燕爱美,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

第8篇

[关键词]妊娠; 糖尿病; 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76-01

The review of nursing methods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Abstract]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Especially residents eating habits changing,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pregnancy with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 serious threat to women and the health of the fetus. Due to the speci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nal diabetes, Do pregnancy with diabetes care to ensure that work,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w will pregnancy with diabetes patients were pregnant nursing methods are as follows.

[Keywords] Pregnancy;Diabetes;Nursing methods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妊娠前即患有糖尿病患者和妊娠后患病的糖尿病患者,在我国其发病率为1.0%~6.6%,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疾病之一[1]。糖尿病使妊娠、分娩变得复杂,给产妇和产婴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临床上对糖尿病产妇的妥善护理是一个重要手段[2]。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妊娠前已诊断有糖尿病,孕期病情加重;二是妊娠糖尿病(gffetational diabets di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发作或首次识别的严重程度易变的对糖类不耐受[3]。做好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4],对提高我过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婚检护理

婚检时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为即将结婚的新人提供必要的生殖健康咨询和辅导,对排除不宜结婚生育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通过婚检护理,帮助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平时不容易引起注意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生育风险。

2 妊娠期护理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明显减低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确保母婴安全。所以妊娠期护理应围绕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进行。

2.1 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最关键措施,因此,一旦确诊,必须进行规范的的药物治疗。但是由于孕妇和胎儿的特殊生理状态的限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我们一般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同事加强护理和监护,确保母婴安全。

2.2 饮食指导和护理为了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必须确保孕妇的营养均衡,同事要严格控制热量摄入,以良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有护理人员进行全程监控,监控原则为:热量摄入适中,确保营养全面。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指导,给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妊娠合并糖尿病者易发生胃肠疾病,应少量多餐,宜选用刺激性较弱的食物;鼓励多吃苦瓜;多吃一些食物纤维,及时补充钙及铁、铬、锌、镁、维生素B和维生素C;注意补充微量元素镁,镁参与糖代谢 。

2.3 运动干预运动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5,6]。适量的运动不仅有助于血糖的控制,还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对兵力刺激的抵御能力。但是由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殊生理特点决定,运动方案的制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妊娠时间及时调整,避免因运动不当伤及胎儿,徐敏娟等[7,8]认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对提高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4 心理护理孕产妇由于受内分泌周期的影响,情绪波动普遍较大,再加上糖尿病病情的影响,患者多表现为敏感、多疑等心理特点。情绪波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一个严重挑战,因此,必须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曹素华[9]认为,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可确保患者心理情绪平稳,以利于病情控制,降低病例损伤程度。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需加强心理护理,鼓励其坚持饮食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必要的胰岛素治疗等,以防止低血糖反应、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完善的孕期护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母婴各种并发症、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0]。

3 产时护理

3.1 产前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孕28周后每周检查1次,每次除产前常规检查外,均需作尿糖、尿酮体、尿蛋白、血压及体重测定。一般孕34~36周住院,加强对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注意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晕、眼花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糖尿病胎儿多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宜导致死产,因此在终止妊娠前要给予地塞米松、沐舒坦、多力妈等治疗[11],以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降低胎儿死亡率。

3.2 分娩时机的选择因糖尿病胎儿肺成熟度比正常胎儿落后2周,过早分娩易发生新生儿呼吸困难综合症,足月分娩又易发生死胎,因此选择在37周左右分娩。一出现下列情况,要立即结束妊娠:(1)胎儿宫内窘迫症状;(2)患者合并妊高症或羊水过多;(3)缩宫素激惹试验阳性;(4)血糖、尿糖不稳定;(5)孕妇体重突然增加;(6)孕妇血糖下降胰岛素需求量减少[12-14]。

妊娠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妊高症、羊水过多等并发症。妊娠的早期筛查显得尤其重要。孕期、产后要加强监护与治疗,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结局。

4 妊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GDM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目前基于HAPO(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研究结果,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制定并推荐了新的GDM诊断标准,2010年ADA在糖尿病诊治规范中也提到该标准并计划将来和美国产科相关组织一起推行及采用该项标准.随着GDM诊断标准的降低,更多的孕妇将被诊断为GDM患者.合理控制孕期高血糖对母、儿的近远期影响十分重要.妊娠期高血糖对母、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孕期母亲血糖的控制水平,大多数GDM患者可以单纯通过饮食控制即可达到满意控制血糖的目的,其余患者需加用药物治疗[15-17]。

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增多,胎儿宫内病死率、围生期病死率明显增加.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可减少相关合并症的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18-20]。

参考文献

[1]刘国雁.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危害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21-122.

[2] 阮积栋, 周培恩. 糖尿病产妇及新生儿护理综述(综述)[J]. 国际护理学杂志, 1981.1.

[3] 阮江华, 李丽娜, 张红梅,等.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1.

[4] Gattullo BA, Olubummo CA. Sizing up gestational diabetes[J].Nursing,2009, 39(12):54-56.

[5]于琴. 运用护理程序指导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进行自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118-119.

[6] Stutzman SS, Brown CA, Hains SM, et al.The effects of exercise conditioning in normal and overweight pregnant women 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J].Biol Res Nurs,2010,12(2):137-48.

[7] 徐敏娟,王建中,邹向洪,等. 系统化管理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围产结局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3):400-401.

[8]郝近荣. 妊娠合并糖尿病55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1):121.

[9] 曹素华.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学,2010,5(9):208-209.

[10] 贾云.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护理[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07, 22)(12).

[11] 孙珂,粟霞,黄宝琴.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的足月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3):3027-3028.

[12]马荣芹. 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分析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10-11.

[13] 仲秋芹,伊巧灵.2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围产期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2010,23(6):47-48,51.

[14] Mary A Turley ,李向东.新生儿监护室护士的培训[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7, 1.

[15] 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药品评价,2010,7,(5).

[16] 郑容华.口服降糖药物在妊娠期糖尿病及哺乳期中的应用评价[J].广西医学,2009,31,(9).

[17]高彦彬. 口服降糖药的应用. 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学术会议,1999.

[18] 许恒忠,李金英,韩恩祥.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07, (1).

第9篇

1 一般资料

在12例患儿中,男7例,女5例,年龄1-28天,体重2-3Kg。其中9例为早产儿,3例出生后即出现症状,9例于出生后2-10天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患儿中有10例为左侧膈肌缺损,2例为右侧膈肌缺损。12例患儿均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10-14天出院。随访患儿生长发育正常。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先天性膈疝的相关知识,使家属了解适时的手术处理是该病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向患儿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术中及术后护理的有效措施等,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1.2 患儿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患儿相关检查,术前备皮备血,留置导尿管。为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需及时吸痰,面罩吸氧。如有必要,可采用抗生素以控制呼吸道的炎症[3]。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常规插胃管,以减少胃肠道压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对患儿进行静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提高其手术耐受力。

2.1.3 手术间准备 手术间室温保持在26-28℃,湿度基本恒定,保持在50%-60%。保证手术间照明充足,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2.1.4器械准备 准备好小儿开胸器械、电刀、吸引器等,及做好急救准备。器械的选择易小巧精细,与患儿身材相符。

2.2 术中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 患儿入室后,监测患者血压、体温。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其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2.2 麻醉方法 患儿一般采用全麻插管,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通畅,严密监测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体温。

2.2.3 摆放 新生儿皮肤娇嫩,护士动作应轻柔,重视皮肤护理,防止损伤。对患儿肘、踝等突出部位进行固定时,需增加棉垫进行保护。仔细检查电刀仪器,选用合适电流,小儿负极板张贴于身体肌肉丰富的地方,如臀部等,避免灼伤。

2.2.4 体温保护措施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不敏感,对高热和低温的耐受性差,应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全面考虑能够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温措施。必要时可对输液液体、血浆等进行加温,使用变温毯给患儿保暖,以保持患儿体温稳定。

2.2.5 液体及抗生素管理 由于新生儿体重轻、面积小等生理特点,及先天性膈疝所具有的呕吐、进食困难等病理特征,易患儿不同程度的脱水、贫血及营养不良等,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补液和补血。在补液、补血过程各种,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尿量、失血情况,配合血气分析,及时调整输液量,注意输液速度,放置输液过快,以保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的酸碱平衡。同时,为了控制出现肺部炎症等,可遵医嘱适当应用抗生素。

2.2.6 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于手术开始前15分钟洗手上台,整理器械。选择性能优越、易于操作、与患儿身材相符的手术器械。手术过程中,能够主动准确地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力求做到稳、准、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误传。在术前、关胸腔前及皮肤缝合前,应与巡回护士一起对手术器械及敷料等物品进行清点。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尿液及血气分析等生命体征,认真记录观察结果,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及时补液,充分供氧,及时纠正患儿的贫血症状。

2.3.2 术后转运途中保持各种管路通畅 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后需较长时间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因此需保证气管导管通畅,防止扭曲滑脱。同时,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将患儿护送回监护室,向病房护士交代手术情况、术中用药情况及各种引流管的连接。

2.3.3患儿术后采用侧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肺复张,可减轻胸腔压力及膈肌缝线处的张力[4]。术后72小时应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样及血气分析,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并逐步脱机。进行呼吸机参数调节时,应以高频、低吸气压为宜。

3 护理体会

在进行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修补术时,应充分考虑患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生理特征和先天性膈疝特殊的病理特征,除了进行有效的手术处理外,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进行正确的摆放,手术过程中,保证患儿体温的稳定[1,2],严格管理各种液体,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特征,保证各种管路的通常。总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专业技术对患儿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重视每一个临床细节,是先天性膈疝修补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Paul D. Robinson, Dominic A. Fitzgerald.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J]. 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 2007(8): 323-325.

[2] Torfs CP, Curry CJ, Bateson TF, Honoré LH.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J]. Teratology, 1992, 46 (6): 55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