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时间:2023-12-05 11:34:20

导语:在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第1篇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已成为现代企业审计的主要手段,对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强调人才强国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发展中的侧重点之一。在这样的形式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场所,国家对其支持力度日益提升,尤其在科研经费投放方面呈现逐年增加的势头。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使得各高校科研成果显著,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取得可喜成果的之余,科研经费方面的腐败现象也日益加剧。在利益的趋势下,很多科研经费被用于项目之外的花销之中,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因此,在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务必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切实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从根源上杜绝腐败,从而确保高校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良好的高校科研工作风气。

一、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现状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由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科研经费下拨与项目具体开展事宜不同步。在科研经费的拨发金额方面,科研项目的经费属于定额发放的形式,但是会有两种现象存在,一是科研经费多余项目所需资金,这样就导致项目实施者为了花钱而花钱,造成国家资产的浪费。二是,科研经费少于项目所需资金,无法支撑整个项目的推进,导致项目实施者为了结题结项而“偷工减料”,不能保证项目或课题的质量。三是,在科研经费发放时间方面,科研经费的发放往往迟于项目的开始时间,导致在项目开始时经费不够,给项目质量和进展造成阻碍,而项目即将结束时经费充足,给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2)科研经费日常监管不足,管理工作存在疏漏。高校科研经费的组成复杂,有纵项、横项及学院自己立项或配套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导致相关费用使用政策与标准也不完全相同,这样复杂的结构使得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分配,财务方面只负责对票据进行核查,而票据的真正来源、采购商品的真正用途很少做最后的确认,造成使用与监管脱节的现象,不利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3)项目结果鉴定环节缺少对项目资金使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在高校科研项目成果鉴定中,主要注重项目最终成果的评定方面,而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环节、项目成本核定方面未做出相关的规定。

二、风险导向下对科研经费审计提出的要求

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根据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和次序,进而规避审计风险,完成审计计划、审计报告等审计程序,这将更利于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与风险管理。(1)明确目标定位。科研经费审计目标并不限于查错防弊,更多的是要降低科研风险,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的合理配置、确保科研目标顺利实现、科研经费高效使用以及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2)采取有效手段。在科研工作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健全相配套的评估与监督体系,保障科研工作的安全有效。同时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保障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以风险导向为视角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策略

1.完善科研经费内控制度,加强日常监管

高校科研有关部门要分工明确、协同管理,及时发现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不断加强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围绕科研目标,细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制定明确的科研奖惩制度。审计工作人员要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的内部控制建设,强化科研经费预算、决算与重要费用的使用监督机制。形成用制度管项目、预算管执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与日常监管机制。

2.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实现全程审计,注重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结项管理

为解决目前高校经费使用混乱资金去向不明确的现状,可以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实现全程审计,尤其应注重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结项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并配合先进的审计技术推动审计工作的全程化,在全程化审计中加大结项审计工作力度,在结项时结合立项使用的经费预算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审计,加强对科研经费项目资金的使用环节的考核、成本效益的分析。

第2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科研经费; 内部控制; 审计监督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科技驱动战略向纵深发展,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广,项目也越来越泛。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主渠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纵向科研项目,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横向科研项目,以及其他带有科研性质(包括本单位)的资金投入,如高校引进人才资助、科研启动费、项目配套费、课题预研(扶持)费等。大规模的科研经费的注入,为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流是健康的和积极的。但是,这些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科研经费的使用严重游离既定的用途和范围,用于个人或集体活动、福利发放,视为单位或个人创收,自由支配;科研经费积压或长期闲置,科研项目重复申请,一项内容同时申请多个项目,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的项目反复申报,将原有项目改头换面再度申报等,导致科研资金严重损失浪费;科研经费使用违反财务制度规定,频发违法乱纪现象,如挪用、贪污、套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公款私存,假发票、假票据、巧立名目虚假报销等,将科研经费作为小金库,用于“三公”(出国、用车、公务招待)消费;有的高校和有的项目主持人(及相关团队成员,下同)将科研经费用于质押、作经营资本金、炒股和炒贵金属等,用于购买(含首付)和装修商品房、买车、修车和保养车辆,用于家属国外学习与旅游,个别高校甚至与有关单位签订假科研协议,借科研经费之名洗钱和转移资金,如此等等。这些现象绝非个别高校的个别现象,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实,有的高校特别严重。最近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十五个典型案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沛清私存公款、套取科研项目经费案就是典型一例。近年来各地方审计机关也对部分高校进行了财经法纪审计,审计发现的科研经费弊案、串案和窝案越来越多,有关责任人已受到纪律和法律的惩罚,但是这种现象仍有继续蔓延之势,故对科研经费实施有效管理控制和严格审计监督势在必行。

二、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个人原因与单位原因,认识原因与制度原因,管理原因与社会原因等。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以来,高校管理者和科研项目主持人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科研项目是主持人经过努力争取来的,科研活动是个人劳动贡献,是不可复制的智力创造,理应得到补偿,认为科研经费是补偿其贡献的主渠道,认为只要主持人完成了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的使用理应由主持人自主支配,即留有一定的自由使用空间是正常的和合理的,否则不利于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明显放松了对科研经费的控制和管理(而高校的其他经费,如业务费、办公费等没有放松,所以使用起来较科研经费要规范得多)。

第二,高校由于拼科研,鼓励教师多拿项目、快拿项目,也有意无意地给主持人一些“甜头”,所以有章不循,有规不守,认为科研项目申请标书虽规定了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但实际操作起来肯定存在差异,因此给主持人自由裁量权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等于给主持人乱用经费贴上了合理化的标签。这也是目前科研经费游离使用范围和标准的重要原因之一。申报时,主持人只考虑项目论证和如何拿下项目,而对经费使用考虑不周,也是导致后来使用混乱的原因。

第三,高校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失去应有的监督和控制,成为主持人的“自由王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高校只问主持人有无结项,有无发表相应的论文,只过问成果,而不问过程,更不过问经费,仿佛只要有成果就一俊遮百丑,能够容忍一切,这种思维和管理体制不能不说是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违法乱纪的温床。管理和监督的失控还表现在:一般科研项目的主持人,特别是重大或重要项目的主持人都是本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有的科研项目负责人本身就是学校领导,学校对这个群体的管理和监督往往难度较大,对其一些出格行为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或迁就的态度,这就毁内部控制与管理于无形,也起到很糟的“示范”和“引导”效应。

第四,财务报销中缺乏有效的把关。财务是科研经费使用的总开关,由于财务部门怕得罪人,怕影响科研人员积极性,怕领导怪罪,对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票据听之任之,使科研费用报销中假发票盛行,科研人员可以轻易地虚列业务,骗取资金,使一批科研人员通过项目发了财,搞乱了科研经费管理秩序。有的高校财务人员曾经向领导提出过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问题,但领导不重视、不发话、不作为,财会人员也不愿意说多,怕“干涉学校主流业务”、“影响学校科研发展”,只要领导点了头、签了字,什么都给报,长此以往,积重难返。

第五,内部审计缺位。审计监督是规范科研经费合理使用和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有的高校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没有健全的审计机制,对发现的问题不闻不问,没有及时制止和问责,使上述问题愈演愈烈。有的学校尽管制度上规定重大业务(报销)要经领导签字或需要内部审计介入,如用科研经费购买仪器设备、聘请外部专家、大量发放劳务支出、与外单位联合设计攻关等等,这往往是违法乱纪的多发和频发部位,但是如果审计监督主动退出,就等于制度规定没有落实和检查环节,制度执行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与审计的若干对策

如何杜绝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频生乱象,还科研经费本来面目,真正发挥高校科研经费强化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的应有作用,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培育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职业道德。从事科学研究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崛起,而不是通过科研发财,赢得薪金外的第二份收入。高校教师应遵循基本师德规范,对所掌控的科研经费,对纳税人血汗钱负起应有责任,不仅要完成科研任务,而且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组织正面学习和宣传外,对科研经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也要进行通报批评警告,以营造健康良好的科研氛围。

二是明确科研经费的性质,它属于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是私营业主设置的横向课题,其经费进入了学校大账便成为公款,不得随意占用、挪用和化公为私,要像管理财政资金那样管好和用好科研经费,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各教师应有高度责任意识。在项目立项时,项目单位、学校应与主持人签订责任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范围、用途和责任,对违法乱纪的责任和后果也应在项目书中一并告知。同时,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应是相对刚性的,不留自由活动的空间;对经费使用的自由裁量权应压缩到最小限度;对科研过程中进行预算变更的,要严格把关,严禁将“死钱”变活钱,将公款变私款,将科研经费变为“接近生活”的经费。

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高校对科研经费应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控制不合理、不合法票据的流入,加强程序控制、手续控制、纪律控制和信息控制,将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连同项目完成情况一并列入考核和评价范围,将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乱象控制于萌芽状态。

四是加强财务监督,即建立健全柜台监督制度,对不合规的票据、不合规的业务、不合理的支出,坚决退回不予办理,对屡查屡犯者要通报批评,并适时采取控制报销、冻结经费、暂停使用等措施以示警告,对违法乱纪行为应通知纪律检查部门予以戒免,情节严重者应停止项目执行。

五是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高校内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规范性、合法性实施审计监督,特别是对经费多、跨期研究、多单位参研的项目要进行更加全面、及时和连续性的审查监督,为科研项目健康运行保驾护航,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反馈制度,将有关审计信息及时反馈给主持人本人、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校领导,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存在明显违法乱纪现象的人和事,要进行审计追究和问责,以构筑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健康有序运行的预防、教育、惩戒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审计署公布15起违法违纪案件处理情况[EB/OL].人民网财经栏目(.cn),2013-10-09.

[2] 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2009(1上).

第3篇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

目前我国对于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还没有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但是它具有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3E”特征,得到学界广泛认可。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和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咨询师David Norton于1992年共同提出。它打破了传统绩效评估中只重视财务指标的做法,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不同的方面对组织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AHP方法,又称之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统一原则。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全面考虑到高校科研管理与经费开支的特性,又要有重点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指标,纳入到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

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原则。在设计评价指标时,既要选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指标,也要选择那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如果没有理论性指标,该指标体系就缺少相关理论的支持;如果没有可操作性指标,该指标体系就缺少使用价值。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原则。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虽然定量性质的指标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绩效水平,但是在他不能全面反映整个高校绩效审计的全过程,还要结合着定性性质的指标来更加全面的考核评价。

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并结合绩效审计的“3E”特性,可以把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维度:内部控制、科研实力、科研水平和经费使用(如表1)。

(一)内部控制维度

内部控制维度按照指标类型分类应当属于定性指标,按照绩效审计“3E”标准属于效率性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高校有关科研项目管理及经费使用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高校科研项目主管部门、高校财务部门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的情况。因此可以从健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考虑。

1. 健全性。主要是指高校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科研经费的使用,能够按照国家或上级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并结合本单实际,制定的一系列用于规范科研项目立项、研究、成果认定、结题及经费使用的管理规定,并有独立设置的科研项目监督管理部门行使职责。

2. 有效性。主要是指科研项目负责人、高校科研项目主管部门、高校财务部门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的情况。

(1)科研项目负责人执行内控情况,主要用来衡量项目负责人能否按照内部控制相关规定,在项目立项阶段经过充分的论证、按需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按照任务约定书或合同约定执行研究任务,在项目结题阶段实事求是的上报研究成果和相关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2)高校科研项目主管部门执行内控情况,主要用来衡量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能否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如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能够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帮助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在实施阶段能够督促项目负责人保证研究进度、协调处理项目负责人遇到的困难,在结题阶段对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复合经费开支情况。

(3)高校财务部门执行财务监督情况,主要用来衡量高校财务部门能否严格相关内控规定,着重对科研经费编制与调整、经费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等进行财务监督。

(二)科研实力维度

科研实力维度按照指标类型分类应当属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指标,按照绩效审计“3E”标准属于效率性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高校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科研立项总数量和资助资金总额,由于本维度兼顾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特性,因此在衡量时还要着重考虑获得科研项目的层次。

1. 科研立项,主要是用来衡量高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厅级和横向合作等各个层次的科研项目成功立项数量。

2. 资金比率,主要是用来衡量各个层级科研经费在总体科研经费中所占比率。

(三)科研水平维度

科研水平维度按照指标类型分类应当属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指标,按照绩效审计“3E”标准属于效率性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定时期内,高校科研人员依托已立项的科研项目,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及人员建设情况,由于本维度也和科研实力维度一样具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特性,因此在衡量时也要考虑相关指标的层次。

1. 科研成果,主要用来衡量科研人员依托已立项课题发表的科研论文、学术专著,获得的科研成果奖励、发明专利等级别和数量。

2. 人员建设,主要用来衡量科研人员依托已立项课题举办的学术交流研讨会、组建的科研团队以及参加科研的博士生与硕士生的数量。

(四)经费使用维度

经费使用维度按照指标类型分类应当属于定量指标,按照绩效审计“3E”标准属于经济性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和经费开支情况。因此可以从预算阶段和开支阶段两个方面考虑。

1. 预算阶段,主要是衡量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是否准确、是否能够得到执行,课题经费是否按照编制预算如实到账。

(1)预算编制准确率=(预算金额-预算调整金额)/预算金额*100%。

(2)课题经费实现率=课题经费实际到账金额/预算金额*100%。

(3)预算执行准确率=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总金额/预算金额*100%。

2. 开支阶段,主要是衡量科研经费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

(1)固定资产开支率=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的总金额/实际经费开支金额*100%。其中,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2)经费开支合规率=合规开支经费总金额/实际经费开支金额*100%。其中,合规开支经费是指经审计核实,符合科研经费开支管理规定的支出。

(3)课题经费结余率=课题经费结余金额/实际到账金额*100%。

(4)五项费用使用率=五项费用开支总金额/实际经费开支金额*100%。其中,五项费用是指劳务费、差率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和燃料动力费。

三、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之后,下一步很重的工作就是确定各维度和各层级指标权重。为了确保各指标权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借鉴AHP分析和李克特量表基本原理,并结合工作实践和相关专家的建议来设定设指标的权重系数(如表2)。

(一)权重赋值原则

一级评级指标总值为100%,各维度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权重总值之和为100%,各二级评价指标对应的三级指标权重总值为100%。例如:一级指标各权重值A+B+C+D=100%;二级指标各权重值A1+A2=100%;三级指标各权重值A11+ A12=100%。

(二)对三级评价指标评分

该指标的评分将借鉴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方式,采用5分值,由相关专家结合审计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打分评价。其中:评分I=5分,表示该项指标完全符合绩效目标设定;评分5>I≥4分,表示该指标高水平地完成了绩效目标;4>I≥3分表示该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绩效,但还有改进的余地;3>I≥2分表示该指标完成情况一般,在绩效方面取得一定成果;2>I≥1分表示该指标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基本上达到绩效目标;1>I≥0分以下表示该指标存在很多问题,与绩效目标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没有开展任何工作。每项评分还应结合三级评价指标中每个具体指标的权重,折算成标准分。例如:标准分=A11*IA11。

(三)全面绩效评价得分

按照下列公式依次计算,可以得出全面绩效评价得分:三级指标单项标准分=该指标评价得分*该指标权重;二级指标得分=Σ该指标对应三级指标单项标准分;一级指标得分=Σ该指标对应二级指标得分*该指标权重;全面绩效评价得分=Σ一级指标得分*该指标权重。

第4篇

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提高科研水平,而且有助于高校学术风气的端正,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更事关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为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效益,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绩效评估已成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共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对于提高我国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评估对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科研经费的产出和效益,提升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不仅重视立项前的预算评估,还重视立项后的绩效评估。199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政策绩效与结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GPRA),从而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绩效评估的概念与制度,并指出对于科学研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是指通过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最终促进高校科研工作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既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也是高校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要求。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实际,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规范,但科研经费监管工作还处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

1.监管机制基本确立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体制主要分为高校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两个层次。外部监管主要是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组成的科研经费监管体系。内部监管主要是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以及财务、监察、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2.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理念存在偏差。高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驱使,如科研经费量与各种评定、晋升、奖励等挂钩,导致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和效用的管理。

二是规范使用意识不够。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他们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相关财经制度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不能严格把关,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合理、违纪甚至违法现象。

三是监管机制尚待健全。首先是外部层面的监管体系不完善,高校与财政部、审计署等主管部门和项目资助方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高校内部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存在一定脱节,财务、审计、监察共同参与的科研经费监督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协作机制,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各监管主体难以实现优势互补,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的综合效果不强。

四是责任追究力度不大。科研经费审计多属于事后管理,高校出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便利性的考虑,对科研经费管理整体比较宽松,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灵活性和随意性,对相关违纪问题处理较轻。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经费监管概况

澳大利亚科研经费投入量大且立法完备详尽,通过科研评估及审计等方式进行管理,资金产出效果很好,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以预防为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迄今已培养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极强的科研实力及科研管理水平。

1.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拨款及ARC拨款

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政府对于科研的投入非常巨大,2011年~2012年度政府科研投资高达94亿澳元,其中20%的资金投向高校;此外,公共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等各科研主体也从其他非政府机构获得部分资金。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是以资助竞争性项目为主的方式支持科学研究并向政府提供研究咨询的联邦机构,其作用是对联邦政府的研究资助和科学政策提出建议,并推动开展最高水平、有益于澳大利亚全社会的科学研究与研究培训,主要负责“国家竞争力资助计划”(National Competitive Grants Program,NCGP)的实施与管理,资助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在澳大利亚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科技项目管理及项目绩效评估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NCGP计划分为“发现”(Discovery)和“合作”(Linkage)两种资助类型。“发现”类资助项目旨在发展和保持澳大利亚在大多数学科领域内具有高水平的科学基础;而“合作”类资助项目则旨在通过加强澳大利亚国家创新系统内部及与国外创新系统的联系,鼓励和拓展各种合作方式,使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ARC在2011年~2012年度NCGP计划拨款81亿澳元,其中“发现”类资助项目拨款计划为50.2亿澳元,“合作”类资助项目拨款计划为30.8亿澳元。

2.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完备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都以《澳大利亚负责任研究的行为守则》(Australian Code for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为基本规范。该行为守则由ARC、国家健康和医疗研究理事会(National Healthy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NHMRC)和大学共同制定,对于如何处理违反守则及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如何管理研究数据和材料,如何和传播研究成果,包括适当的著作权归属,如何进行有效的同行审查,以及如何管理冲突等作了明确界定,对澳大利亚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普遍约束力。

3.科研评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高

ARC借鉴英国科研评估系统RAE,建立了澳大利亚自己的科研评估系统(The Excellence Research in Australia,ERA),该系统具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聘请经验丰富且国际公认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开展3类评估: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资助类型的评估与研究以及管理政策的评估与研究。学科评估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中,通过评估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及学科研究能力,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寻找投资机会。2009年以ERA对物理、化学、地球科学、人文学科、艺术创作等进行评估作为试点,2010年的评估涵盖了所有学科集群,2012年将进行新一轮ERA评估。评估结束后,ARC以会《年度评估报告》(ERA National Report),作为ARC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开展重点投资的依据。评估结果同时也向社会公开以便接受广泛监督。澳大利亚41所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对ERA评估都非常重视,以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参与其中。

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内部科研管理部门

2010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全部预算为9.75亿澳元,80%的经费用于科研及与科研相关的项目。ANU的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办公室(Research Office),下设科研资助办公室(Office of Sponsored Research)、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产业化办公室(Office of Commercialisation)以及科研评优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Excellence)4个办公室。

科研办公室(Research Office)负责对科研进程进行监管。该办公室主要协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各项科研活动,制定科研政策建议,起草各类科研报告和文件,与优质客户服务和大学外部组织建立和保持有效的沟通与联络,争取包括英联邦国家资助机构、民间非营利组织和行业的各类资助。

科研办公室下设的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依据《澳大利亚负责任的科研行为规范》,负责对科研诚信及学术不端行为等进行监管,促进“负责任研究”的开展。科研办公室下设的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办公室(Office of Commercialisation),致力于为ANU的各级研究人员(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服务,通过特许或是出售知识产权,以及基于知识产权成果成立公司,从而保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知识产权。

5.国家层面、ARC层面以及学校内部的审计

一是国家审计。澳大利亚国家审计办公室负责对联邦财政的审计。政府执行预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执行与预算保持一致,所以审计工作的重心转向对绩效的审计。审计办公室设有专门的绩效审计机构,其主要职能有:提出绩效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基准线服务(基本标准线);良好行为规范;其他。绩效审计重要的是搜集大量信息并进行处理,需要相关专家的极大参与和帮助。

二是ARC审计。ARC科研项目审计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ARC组织内部独立的审计师,或雇佣社会审计师,对ARC科研经费进行随机审计;二是各高校从ARC申请的科研经费要和学校的年度经费一起接受大学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经费使用人员保留相关票据,审计时提供备查。

三是ANU内部审计。ANU校董会下设5个委员会,其中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Audit and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ARMC)是根据1997年《联邦政府和公司法案》(the Commonwealth Authorities and Companies Act)要求而成立的一个法定机构。根据ANU《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ANU Audit &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Charter)的规定,ARMC直接隶属于校董会,这种独立性确保了监督的有效进行;ARMC每年召开5次会议,并负责对校长及其领导下的行政部门及各学院进行监督。ARMC下设的风险管理和审计办公室(Risk Management and Audit Office,RMAO),基于风险鉴别、排序、处置和管理,制定3年滚动审计计划,主要审查合规性及商业促进功能,审计计划中包含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审计办公室借助计算机辅助审查技术,重点关注3个关键区域:资金往来交付过程审计,如供应商、仪器设备采购、付款等;人事管理程序审计,如工资详单、科研辅助人员工资状况及人员离职状况等;管理需求审计,如关键资金账户确认等。

加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启示

澳大利亚现行科研资金监管理念和做法侧重于预防,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科研绩效评估及不同层面的审计等,将滥用科研资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管理体系建立于澳大利亚文化、社会及法制的大背景之下,能够发挥实际效用。

近年来,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我国逐年加大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庞大的科研经费要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对其的使用进行监管非常必要。当前科研资金监管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是:一方面,我国的大学数量远远超过澳大利亚,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因此监管复杂程度很高;另一方面,我国与澳大利亚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高校管理体制及科研管理体系,不可能完全照搬澳大利亚的做法。

借鉴澳大利亚科研经费监管做法,在我国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宏观监管、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和审计部门的项目中和项目后监管,形成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管,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合规、合法,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和保障学术自由。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是常态的工作,在科研学术人员入职之初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进行诚信教育、学术道德教育、行为守则教育等,通过法规和制度教育,强化科研项目管理和参与人员的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预防在前。

2.形成制度体系

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前提。高校通过制定完备的制度和详尽的流程,将各类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项目单独建账,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集中核算、专人审核,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防范风险。

3.进行绩效评估

科研项目和经费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尚在起步阶段,要尽快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估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管理,保证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估一般采取定量分析、会议研讨、问卷调查、信息收集以及国际比较等方法进行。

4.审计监察监督

第5篇

关键词:经费审计;科研经费;改进措施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专项经费支出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科研经费方面,更是来源广泛。这些变化对于促进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但是,在对高校经费的审计过程中发现,高校的经费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为例,探索如何有效地提升高校的经费审计工作质量。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多元化的科研经费来源,增加了管理与核算难度

目前,高下在申请科研经费时,主要渠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科研专项拨款,例如:国家级或者省级的科研经费,或者类似于863计划等;校企合作亦是当前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转换成为科研经费。而因为校企合作的内容差异,导致在科研经费的核算过程中,难度加大;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高校自筹的科研经费。

多元化的科研经费渠道,使得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统一的规定执行,同时,各个渠道亦是尚未建立完善的使用制度,进而导致经费的管理以及核算更加复杂,监督效果不明显。

2.缺乏准确的审计依据

目前,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审计工作执行的重要依据,其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以及额度进行明确。然而,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很多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到的经费申请上,而对经费的科学支出则是缺乏计划性。很多情况下,为了避免错过申报时间,申请人对预算的编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而是本着先申请到手再说的想法,进行科研项目申请。从而导致预算编制同实际需求大相径庭。而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将项目经费预算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重要依据。

3.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范围有待拓宽

在高校的科研经费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审计重点放到了纵向科研经费上,但是,却对横向或者高校自筹经费有所忽视。而纵向经费在整个科研经费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如此以来,审计监督范围过于狭窄,很多科研资金都并没有列入到审计范围之内,以至于科研经费管理混乱问题依然存在,并且,还变得更为严重。这不仅影响到审计效率的提升,更影响到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4.科研经费审计风险增加

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的申请者多数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辛辛苦苦”争取到的,理应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其进行支配。所以,科研经费中的一部分资金就成为了一些无关活动的“正常支出”。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无端流失。由于支出条目复杂,在审计鉴别过程中,需要非常专业的审计知识和经验才能够有效识别,判断其是否具有合法性,于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审计失误在所难免,审计风险不断增加。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改进措施

1.完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工作,将科研、财务以及纪检等部门的监管职能发挥出来。年初,科研部门将新立项以及续研项目通知财务管理部门,为其提供经费管理与核算的重要依据。而财务部门亦是应该严格做好审批报销把关工作,为经费的管理与核算提供方便。加强对票据的审核力度,杜绝暗箱操作行为发生。年底,当项目审批验收之后,科研管理部门通知财务部门及时做好结余经费的账务处理工作,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并且,积极推动教职工的监督,杜绝科研经费浪费。

2.充分发挥科研经费预算的作用

借鉴美国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经验,对科研经费管理实行“课题制”。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项目时,必须将所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列入到经费预算当中。申请成功后,将其纳入到事先与管理机构签订的合同当中,并将其作为经费审计的主要依据。

3.扩大审计范围

横向的科研经费的实现多数是委托单位的协议形式,在审核上并非都会通过专家之手,在科研协作真实性与可行性的监督上也就相对缺乏一些,所以对于这部分的科研经费必须着重进行合法性与可行性的检查;经费在预算上是否合理,在人员配备上是否真实,在科研手续上是否完整也是经费审计工作中的必须检查内容;经费的使用范围是否在开支的标准之中,对巧立名目、加班费、奖金、劳务费等滥发的现象着重审查;对专款是否做到专用,有没有出现对资金进行挪用、挤占和转移以及浪费等现象进行审查;对结余资金有没有按照规定和比例进行分配进行审查;对科研经费合同符合不符合实际,能否在项目完工后依据合同做出结算进行审查。

4.完善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增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的效果,必须加强审计后的整改追责工作。 高校对一些性质恶劣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严肃处罚,以震慑和教育潜在违规者。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会同财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 对科研经费违法行为进行周密的统计、调查、分析工作,制定针对性强的制度规章, 以便在处理违法违规问题时,真正有法可依、有规可查。

三、结论

良好的高校经费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保证高校的经费使用合理化、科学化。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透明化,进而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高校管理质量。目前,在高校经费的审计工作中,尽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一定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 洋 冯义秀:全过程全体系全内容科研经费审计制度初探[J].商业会计.2012(21).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在新时期如何就高校的科研经费进行强化管理,科学规范地将科学经费发挥出最大作用,对提高科研经费的实效性意义重大。这些因素往往会直接对高校的科研质量和科研工作者工作的水平和积极性产生影响,进而对高校科研事业发展产生进一步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使之更加规范化、常态化。但是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看来,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一些管理制度上的欠缺,管理工作也缺乏效率。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可以更好的对科研经费进行强化管理提供借鉴,促进高校顺利的开展各种科研活动。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首先是过度的行政化,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由其主管行政部门所掌管,科研经费的各种相关审核环节都是主管行政部门进行操作,各种科研项目几乎是在行政命令之下进行的。其次是科研经费的预算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科研工作者在财务知识的积累上明显短缺,导致课题研究经费的预算编制不标准,对科研经费的成本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最后是科研项目的管理没能和科研经费的管理相对应起来。实际的科研项目开展之后,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该项目,但一般不会对项目的科研经费进行同步管理。

另一个问题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上管理不够严格。在当前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呈现出福利化趋势,高校科研项目以及科研经费上的拨款是衡量其业绩高低的重要指标。但是一些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对待所有合法票据都给予报销,并不要求工作人员对这些票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核查。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够严格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一些科研项目的责任人缺少经费管理经验和知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并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且多数情况下一个科研队伍有可能在同一时期兼任不同科研项目,导致科研经费的交叉使用甚至挪用现象。当科研项目进行收尾工作,科研经费结余的管理也不够严格。

再有一类问题是科研项目中资产的管理漏洞。科研项目中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利用不足,使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以及通过科研项目构成的固定资产是科研固定资产的组成成分。虽然在科研项目的固定资产购买时已经进行了登记并记账,但是实际上在项目验收手续上和项目的日常管理中都不够严格。科研项目的无形资产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其中包括科研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相关版权等。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包括了专利申请费和出版费等。科研项目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也不高,高校中一个科研项目结束后,科研成果一般再无人问津,这就造成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低下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法治渗透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践可以从强化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着手,用事实案例进行指导。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的法治建设中,应当对各种违法违规操作进行责任确定。一般在科研经费的违规消费方式上有通过购买设备、购买个人保险、旅游消费等一些途径,还有送回扣和合作研究分赃等更加恶劣的行为。这些活动中涉及到的经费形式有贪污资金和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以及经费的吞占等。对这些违纪行为应该进行立案调查,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对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法纪道德教育,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纪律觉悟。其次是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内部控制,再次明确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和科研项目责任人在科研经费上的使用和管理中的分工。对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权限进行确认和限制,要求其站好自己的岗,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管理工作,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方法,而评价工作也需要全面真实的数据支撑。主管领导应当将自己的绩效意识进行强化,并转达给下级工作人员,加大考核所占的比重,对科研项目开展的前中后全过程进行绩效检查,并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好坏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

科研项目进行中所产生的科研费用可以划分为科研期间的费用和科研项目成本、业务费以及科研管理费用。各部分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项目要求或者项目相关合同中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人员的经费使用,在多数高校设置的比例中仍然是最高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应该多学习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法,鼓励科研教师通过研究来争取更多的报酬。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离不开审计监督活动,在过去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我们一直采取了粗放的内控制度,以课题负责人为经费审计责任人,缺乏了详细的内部审计施行办法。从完善高校财务审计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定期对校内的每一个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审查,这样做可以及时发现科研经费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解决。坚决防止预算虚假汇报,科研经费被套取的行为。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应该独立进行,对科研项目的每一笔支出进行记录,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科研项目开展中的相关试验报告和数据以及原稿等资料要有统一的整体和保存,以备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步核查。同时也要积极的开展事前审计,强化科研项目的预算审批工作,做好科研过程中的审计同步。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及其使用的合理性都对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科研项目人员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作用。高校学风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也会因为科研经费的管理质量而发生变化。因此,高校各相关部门应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解决,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科研; 经费管理; 应对措施

多年来,我国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许多优秀科研成果,为国家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度增长及资金来源渠道的日趋多元化,部分高校也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高校工作实践和对部分高校的调研情况,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确保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缺失

当前,我国还未出台有关科研经费使用及核算等方面统一的管理制度,各高校所依据的大部分是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如教育部于2011年12月的《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文件等。部分高校只是制订了简单的内部科研管理办法,而且大都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的,其内容主要是如何进行科研项目管理,以及如何鼓励科研人员多申报课题等,而负责科研经费核算的财务部门没有制定具体的科研经费核算制度,致使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核算缺乏政策依据,不能准确判断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造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出现差异,从而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些高校没有根据科研经费的性质来制定管理办法,用纵向课题的管理办法来约束横向课题经费,压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致使科研人员单独与企业或合作方联系,科研经费体外循环,摆脱学校的监管。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真实

科研经费预算是对科研经费收支所作的计划和决策,也是有关部门对经费支出监督、审计的依据。目前,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预算都是由项目(课题)负责人来编制,由于科研人员对财务制度和预算编制工作缺乏了解,加之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只能根据经验估计,使预算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造成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形同虚设,毫无意义。

(三)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

目前,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不合规。有些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控制不严,认为科研经费是课题负责人争取来的资金,应有课题负责人审批支出内容,财务部门只是负责办理经费的收取、核算、付款等工作,从而造成一些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费用在科研经费中列支,使科研经费大量流失,也助长了科研人员的学术不正之风。

(2)科研经费的支出结构不合理。由于部分科研人员对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不了解,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比较随意,不遵循科研经费预算的支出项目标准列支,使科研劳务费、招待费等间接费用所占的比例过大,而与科研活动息息相关的直接费用(如科研用材料费用、仪器设备费等)比例较低。

(3)科研报销支出内容虚假,恶意套取科研经费。有些科研人员钻制度漏洞套取剩余经费,中饱私囊,占为己有。例如,山东省审计厅对某高校2011年科研经费审计时发现,某个课题组分多次以差旅费科目列支到佳木斯的单程车票1 505张,费用高达28.36万元,占该项目拨入经费总额的49.75%。

(4)科研经费中劳务费列支范围和发放形式不合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科研经费预算中编制的劳务费项目是指支付给科研项目组成员中无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读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支出。而有些高校课题组负责人利用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的漏洞,将自己及其他在职人员的科研补助和加班费也在科研经费中列支,甚至借用学生名义套取劳务费。

(5)科研经费转拨管理控制不严,极易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有些高校对科研人员转移经费的审批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整,以课题合作的名义将经费转出,造成科研项目成本无法准确核算,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信息失真。

(四)科研资产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逐年增加,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的数量和种类较多,由于高校的科研、资产和财务等管理部门对科研资产管理缺乏政策依据和相关工作经验,难以判断科研资产的购置和使用是否合理,极易造成资产设备重复购置及使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版权等无形资产只进行登记,而不纳入高校财务的无形资产账进行管理,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的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另外,由于科研资产长时间停留在课题负责人手中,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五)科研经费使用缺乏监督和审计机制

当前,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将高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数量作为对高校学科评估的考核指标,使得高校想尽一切办法鼓励教师多争取科研项目,从而忽略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甚至有些高校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配合科研人员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比如,有些课题的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造成科研经费大量沉淀,为了使课题能顺利验收结题,学校帮助课题负责人将经费转出或隐藏,提供虚假经费支出明细账。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高校要及时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高校要依据国家相关财务法规和制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划分高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课题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形成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类别较多,不同的学科其经费支出结构和范围差异很大,如工科类,试验材料、测试等费用较大;社科类,差旅费、出版费用较多等。高校在制定科研管理办法时,要区分不同学科的科研项目制定合理的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以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2)实施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规范性、真实性和科研项目运行的合理性、有效性负责,高校的财务、科研和资产等职能部门按职责负担相应责任,分管科研的校领导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负总责。

(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高校领导层要提高绩效意识,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处罚。同时,将绩效考核情况通过校园网等载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以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强化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要坚持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课题负责人首先要依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总体经费预算方案,科研、财务和资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再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财务管理的要求,对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测算,确保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财务人员协助课题负责人逐项编制各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并结合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各项支出数据进行详细的测算。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对设备购置预算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学校现有同样或通用设备的利用率和共享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设备购置数量,以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和提高学校现有资源的使用率,从而可以优化支出预算结构,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增强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控制

(1)高校应加强对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和本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校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的财经法规意识,树立一种违规套取科研经费可耻,合法使用科研经费光荣的观念。例如,学校可邀请一些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专家来校作报告,或定期组织由科研、财务等职能部门和课题负责人参加的业务交流座谈会等。

(2)建议高校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核算科室,专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入账、支出票据的审核、决算报告的编制等工作,并与科研、资产等管理部门及时沟通或共享相关信息,确保财务人员全面掌握各类科研项目信息,准确合理的审核各项经费支出业务,以实现科研经费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合法合规。

(3)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监督和控制,并可有效杜绝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协调的局面,消除一切管理上的漏洞。比如,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资产管理系统要实现无缝对接,针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经费预算等信息与财务报账、资产登记等实际信息存在明显差异的业务,将进行重点核实或予以否决。

(4)强化科研经费列支劳务费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劳务费预算,规范支取劳务费的审批程序和发放形式,比如,财务部门可以建立无现金报账系统,财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付款凭证将劳务费直接打入学生或临时聘用人员的银行卡中,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借用他人名义套取劳务费的现象,同时,也减轻了财务人员管理大量现金的工作量。

(5)完善科研经费的转拨管理。高校要建立严格的科研经费转拨审批程序,凡是涉及划转科研经费的业务,首先必须与划入单位订立合同或协议后,再由学校科研和财务部门审批,然后由财务部门根据审批后的付款凭证和合作方有效票据将款项直接转入对方账户。

(四)加强科研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资产,都应列入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管理,高校领导层要充分重视科研资产的管理,将所有科研固定资产都应纳入学校进行统一管理,课题负责人要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登记、维护、处置和清点工作,并于课题结题后,及时办理资产的移交手续,提高资产利用率,防止资产流失。对于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建议高校成立管理无形资产的专门机构,如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内部设立无形资产管理科,专门负责管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并协助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同时,高校财务部门要将无形资产及时完整的纳入学校财务账进行核算,并定期与无形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盘查。

(五)完善科研经费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首先,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改革对高校学科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要仅以高校的科研经费或项目的数量来衡量高校的科研水平,比如,可以将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经费的绩效情况和科研道德建设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把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数量作为参考指标来评估,以避免各高校领导层只注重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数量,而忽略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放松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控制。其次,高校要建立各职能部门协同管理的监督机制。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以科研、财务、审计和纪检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科研经费监控领导小组,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最后,高校要健全科研经费的审计机制。要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研经费审计实施办法,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针对部分重点科研项目经费要从立项、实施及结题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通报和督促整改,切实发挥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约束作用。

总之,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着重要任务,高校要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高校的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丽.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2(27):103-104.

[2] 黄宏杰,丁新农,倪丁花,陆美娟.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会计之友,2011(27):86-88.

[3] 孙彩英,孟鸣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0(10):45-46.

第8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 监管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05

A study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upervi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Liang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p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use and supervision process, such as irrational expenditure or violation of discipline.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ing problems,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strengthe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supervision,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u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research.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supervision

高校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科研经费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高等学校经费支出2010年为597.3亿元,2011年为688.8亿元,2012年为780.6亿元,2013年则达到了856.7亿元。与此同时,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预算不严、截留挤占、违规提成、挪作他用、浪费严重、结题不结帐等。这不仅会降低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而且会阻碍我国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适合高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监管机制尤为必要。

1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涵义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可以分为经费管理和经费监督两个方面。科研经费管理是指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科研经费监督既包括经费管理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又包括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和管理工作的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是指通过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从而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2 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问题

(1)对科研经费监管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一些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经费数量、轻管理监督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领导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他们更多关注多争取项目和经费、多出成果,对科研经费管理采取相对宽松态度;二是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监管意识存在偏差。科研经费不同于国家教育事业拨款,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多认为科研经费属于“代管”而非“监管”,在报销审核时尺度较为宽松,仅注重票据合法性、签字手续是否齐全,在经费预算、审核等重要环节未能有效发挥监管作用;三是项目组成员的认识上出现误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大多认为科研经费是通过自己申报和竞争努力争取来的,理应由项目组成员自主支配,科研经费的使用不需要学校过多干预和监管,在经费支出上常常出现对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把关不严的情况。

(2)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尚不完善。一是国家层面还缺乏统一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已有的规定多为政策性指导意见;二是高校自身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不健全,已有的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使得科研经费监管无章可循,难于开展;三是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职责不明确。项目负责人、学院(系)以及执行学校科研经费监管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形成,难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监管效果不佳。

(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在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大的自,负责审核具体支出。项目负责人多为学术业务骨干,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他们缺乏对财经法规、财务知识和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了解,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不足,无法准确把握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4)对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惩罚力度不够。当前高校为了保护和鼓励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对于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行为往往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惩治和追责力度不够,一些违规行为甚至违纪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处理,犯规成本低,导致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有机可乘。

3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措施

通过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工作。

3.1 加强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视

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监管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关于科研经费监管的重大问题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院)长办公会集体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其次,学校科研经费监管相关部门应树立主动管理观念,提高对经费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到科研经费监管工作中,厘清科研经费监管职责权限,加强沟通、密切协作。第三,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对于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主要开展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一方面宣传财经法规和学校关于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开展警示教育列举和曝光反面典型;对于高校科研、财务、审计部门及院(系)领导和工作人员,主要是明确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熟悉监管工作业务知识和工作流程。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视,提高科研工作者和管理部门的自我约束和监管能力,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监管理念。

3.2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有效性。增加预算的科学性,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科学的基础。项目负责人应在财务、科研管理部门的协助下,按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办法,根据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遵循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项目预算一经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整。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支出科研经费,不得挪用、挤占课题经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按项目任务书,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开展科研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比较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高校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预算执行监控系统,使管理部门和项目组能随时随地查询或了解实际开支,有效地掌握预算执行情况。

3.3 健全科研经费监管制度

首先要坚持科研经费监管工作责任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项目所在学院(系)、项目负责人五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配合,健全“分级管理、各履其职、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监管责任制,不留监管盲区,形成工作合力。高校领导、科研经费监管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坚持“一岗双责”,既要自己履行好科研经费管理职责,又要督促下属部门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廉洁履职。

其次要完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确保科研经费监管各环节“有法可依”。制度建设是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核心。高校应根据国家和省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监管的各个环节都加以明确规定。在制度执行层面,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

第三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一方面,高校应制订违规违纪使用科研经费的惩处办法,明确处理程序和惩戒标准,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截留科研经费等行为坚决予以惩处。高校要保持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行为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护短、不手软。另一方面,要健全奖励制度。既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科研工作者典型,营造“遵规守纪受人尊敬”的良好氛围;又要对长期潜心研究、创造出显著科研成果、节约科研经费的学者在科研奖励、薪资待遇、职称晋升、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给予福利和奖励。

3.4 强化对科研经费支出的检查审核

在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高校应对科研经费支出严格审核。加强检查审核是防范和打击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的有效手段。在科研经费报销审核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项目所在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需层层审核,严格把关。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和财经制度要求支出科研经费,对项目组成员使用科研经费的必要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核;项目所在院(系)和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负责人审核的基础上,对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审核,发现问题须请项目负责人作出说明,对于不当或违规使用行为要及时提醒和教育,问题严重者要报请学校追究当事人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对经费票据的合法性、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进行审核,严格报销手续;审计部门对重大科研项目和专项经费使用管理进行经常性审计,对一般科研项目进行抽杳审计。未通过审查或抽查审计的项目不得通过项目验收。同时,对科研项目信息以及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行为及时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促进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课题来源: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W会徐州医学院分会2015年度重点研究项目;徐州医学院2015年度院级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15kjj02)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Z].2011.

[2]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Z].2011.

第9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4;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043-02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高校逐渐成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增加,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数目多,各类纵向、横向、专项及校内配套的科研经费大幅增长,财务预算科目愈来愈细化的情况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为给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好重要保障,科学、规范地管理好科研经费,合理、得当地使用好科研经费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几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改进措施。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脱节。目前,多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经费使用的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科研部门在项目立项后,对项目进展情况、经费是否到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项目是否按时结题等并不关心。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管理,但不熟悉科研工作规律,对科研经费筹集使用的全过程缺乏了解,对费用是否属于合理开支不能作出准确的职业判断,也不能通过项目进展程度来控制经费的使用节奏,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会计处理层面上。这样,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脱节。

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支出差异过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报课题时,为确保申报的课题被批准,主要目标在于提高课题申报材料的质量,经费概算作为一个附带内容,在主观上对其是否能按预算执行并未重视。其预算编制主要凭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不能全面、真实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存在着预算编制不准确、不科学,有时项目预算过大或者不足以支撑项目研究工作的完成。这样,由于科研项目预算随意,可操作性差等先天不足的问题,加之客观上外界条件发生的一些变化,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支出差异过大,导致监督与控制脱节,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与严肃性。

3.科研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科研经费开支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现在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额度已成为衡量各高校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部分高校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对科研人员争取的到账科研经费,仅提取少量的管理费用,其余部分由项目负责人支配。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的法制意识欠缺,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由科研人员争取,归科研申请人所有,自己负责的科研经费就可以随意开支,只要有了科研经费,就等于有了零花钱。无论买什么东西,都从科研经费中列支,怎么花、如何花、何时花完全由自己做主、自由支配,导致经费报销过程中出现不少违规现象;或以与事实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或将用于其家庭开支的物品以科研经费的名义报账。这种不真实不规范的支出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科研经费浪费严重,不利于全面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与科研成果。尤其在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的情况下,经费混用、挪用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科研经费的正常管理和使用,加大了科研按项目预算执行的难度。

4.科研经费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决算不严,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大部分高校出于对提高科研总量的考虑,对科研经费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审计,决算不严,极大地制约了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加之科研人员编制的经费概算不合理问题使得审计依据很难把握,结题不结账也造成科研经费长期闲置沉淀、效益缺乏等问题。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尚未形成,容易形成监管漏洞,造成违法、违纪等现象。

5.科研经费费用核算不合理,科研成本不真实,不全面。目前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只包含与科研项目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购置资产费、测试费、差旅费等直接费用,对如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水、电、仪器设备的占用及房屋的使用费等间接费用,由于核算难度大,未计入科研成本,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均由学校据实列支,不仅混淆了教学、科研的成本界限,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项目所需的成本,使得科研成本挤占本就捉襟见肘的高校教育事业费,而且助长了“科研经费属于个人”的不正确认识。结果科研经费的管理成了核算是否将经费用完,至于经费如何用,用到哪里,成本结构是否合理,无法给予信服地认定。

二、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难点的几点对策

1.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沟通,将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学校科研项目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保障。明确科研管理部门有责任对科研项目实施综合管理和有效控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工作;明确财务部门有义务指导项目负责人科学的、实事求是地做好项目预算,尽最大努力避免项目预算和实际开支差距过大;明确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重视加强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将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让科研经费使用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学校的科研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2.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强化科研经费的财务预算约束力度。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科研管理部门应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要求、预算的可执行度,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体系和约束机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科研人员应在坚持科研目标及遵守财经纪律的原则下,根据成本核算内容编制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经费预算,经费预算表与项目申报书的关键信息要严格一致,不能随意调整、修改和删除,上报的经费预算应在学校科研、财务管理部门备案。

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强化科研经费的财务预算约束力度,财务部门可在财务管理系统设置科研预算初始数和控制数,会计人员在凭证制单时进行预算控制,当科研经费项目超出财务预算系统设定控制数时,将不能通过凭证制单,这样通过事前控制,杜绝超预算的现象。

3.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和过程控制。重视开展科研经费的宣传培训工作,使科研人员熟悉国家、学校相关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从思想上改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错误认识,促使项目负责人加强自我约束能力,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观念,营造良好的科研经费监督氛围,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走上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开支科研经费,支出明细合理,不得挪用、挤占科研经费。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管,对票据的真实性严格审查;依照项目预算和财经法规检查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加强对招待费、劳务费、业务费、专家咨询费的支出控制管理;杜绝与科研不相干支出,保证项目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规范科研经费转拨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结题时因预决算严重不符而造成人为调账。

4.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纪检部门职能,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制度。审计部门应不定期对科研项目审计,实时监控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强化对科研经费预算开支的监督,重点检查项目负责人执行项目过程中是否存在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转移、擅自转拨经费等问题;是否依据项目实际需要用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相关资产是否完整在用等。

对已结题的科研项目,财务部门根据学校规定办理结账程序、时间及课题结余经费具体分配办法,及时清理结余经费,真实、准确地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避免盲目投入。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对项目是否完全结账、科研项目决算是否与经费概算相一致等给予审计,检查预算总额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造成过多闲置资金。

5.探索建立公共资源补偿机制,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针对以往学校直接提取管理费的做法造成科研成本严重低估的现象,逐步推行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制度,探索建立公共资源补偿机制。对科研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分类核算,在项目预算中按性质和用途分门别类地列示支出,直接成本如资产购置费、劳务费、差旅费、招待费等纳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中进行列支;科研人员工资、津贴及对从事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水电耗用费、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使用费等,应以合理的比例分摊计入科研项目间接成本进行列支。通过分摊使用学校公共资源消耗的费用,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教育事业经费。

6.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制度,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综合效益。科研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制度。根据已结题科研项目合同书约定的目标和指标,对比审查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比科研投入与产出关系,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实施科研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确保其经济性、适用性和效果性,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申请今后科研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学校在其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和今后科研经费配套和支持方面给予严格的限制。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学校在相关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倾斜。

综上所述,高校只有对科研项目进行准确的全额预算、严格的支出控制、详细的成本核算,才能做到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杨静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2.李佳媚.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