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风景园林设计手法

时间:2023-12-05 11:34:20

导语:在风景园林设计手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发展

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一、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园林的本质可以说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那么,也可以说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狭小者不显拥促,狭长者不显冗长,扁阔者不显短浅。

3、植物造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充分利用自然形和几何形的植物进行构图,通过平面与立面的变化,造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使作品具有精致的舞台效果;

4、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它不脱离具体物象,也不脱离群众的审美情趣,把中国园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它带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较浓的装饰性,在寓意性方面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

5、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因此,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的风景园林作品。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细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现代园林设计师要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中国园林和人文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人文,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

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本土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的风景园林作品,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杨彦.传统风景园林与当代中国景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

第2篇

【关键词】构成艺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前言

在对现代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将构成艺术应用其中,能够使得风景园林的表现形式抽象化,从而使得观赏者通过风景园林的设计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设计者的情感变化。在现代的社会中,这种独具特色的设计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未来还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的关系

构成艺术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抽象程度很高的一种设计形式,这种设计形式不仅体现在现代风景园林形的抽象设计,同时还体现于构造方面的抽象设计。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最根本的设计原则是需要对园林空间进行完美的塑造,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最重要的是体现于对于空间构成的设计。而由于空间是一种形态,这样就使得了对于空间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进行。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了解和欣赏,往往是基于人们视觉感官方面的,而构成艺术能够将风景园林的形和空间塑造的更加完美,从而使人们有更美的视觉感官感受。由此可见,构成艺术是一种有效提高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美观的设计方式。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构成方法

2.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单元类构成方法

2.1.1骨骼法“骨骼”是形的基本单位,当这些基本单元以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组合,就能形成一种新的“形”,这种构成方法被称之为骨骼法。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骨骼法能够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还能使整个设计更加的统一。一般来说,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为了确保整个设计更加统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重复,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对重复构成的骨骼法进行不同的变化和处理,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构成类型,比如渐变构成、变异构成等。2.1.2聚集法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在没有骨骼的控制下,如果风景园林有足够的景观元素,一般会采用聚焦法这一构成艺术来进行设计。在运用聚焦法时,需要将空间视为一个实体,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将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元素进行集结,从而构成景观空间序列。

2.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分割类构成方法

分割类的构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是等形分割法,第二种是等量分割法、第三种是数理分割法,最后一种是渐变分割法。在采用分割构成方法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可以对平面进行划分和设计之外,还可以对实体和虚体进行相应的设计。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在使用分割构成方法的时候,在注重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时,还需要注重风景园林的功能设计。对于风景园林场地、布局等的分割设计,不仅需要确保分割设计的形态美,同时还需要确保这些分割设计的切实可行性。

2.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变形类构成方法

相比较于之前的两种构成艺术,变形类构成艺术更加的复杂,因为变形类构成艺术所产生形的内部所有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前两种构成艺术只是所产生子形的局部点发生了变化,因此变形类构成艺术显得更加的复杂。但是在对变形类构成艺术进行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变形类构成艺术并非应用的越复杂所起到的设计效果就越加高明,其变形程度和设计效果之间并不是等价的。因此,在应用变形类构成艺术的时候,需要对变形要点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变形构成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得风景园林形的设计更加完美。综上所述,对于构成艺术的应用,其主要的应用原理是通过对风景园林基本形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完美的新形。在对单元类构成艺术和分割类构成艺术进行应用的时候,往往适用于比较有秩序的风景园林设计;而对于变形类构成艺术的应用,则更加适用于通过变化来追求统一的风景园林设计。在风景园林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得构成艺术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根据实际的风景园林设计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构成艺术,从而确保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的优秀。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空间构成

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在注重风景园林形体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空间的安排与设计。由于风景园林的空间与立体是同一个整体,风景园林的空间往往需要通过立体的形式进行表达,因此对于空间构成的设计,需要建立界面三要素以及它对量、形、质等基本属性的满足。对于的空间形态,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内空间,还有一种是外空间。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的空间形态以外空间为主。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者需要根据风景园林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多种不同的空间类型,在确保风景园林功能的前提下,使得其更加具有现代的美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了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工作,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环境,同时还能为繁忙一天的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使人们的压力得以释放,更好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审美更加趋向整体性、理性的思维,审美情趣趋向多元化,而现代园林艺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不仅局限于某一种手法来实现效果的完善。应从视知觉角度出发,把握符合视知觉的特定形态和构成中的本质问题,在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因情制宜,有条件、选择性地运用各种构成方法,使设计最终达到“多样统一”的根本原则和最佳的艺术效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构成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际.平面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09-10.

[2]翁南蓝.浅谈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4,04:214-215.

第3篇

构成艺术诞生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核心理念萌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绘画艺术从具象向抽象转化的探索之中,后经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的充实,最终在德国包豪斯学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艺术的造型元素是抽象而纯粹的几何形态,表现的主题已不是传统的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强调几何抽象造型的表现力,以抽象的形式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关注的是纯粹而“有意味的形式”。用纯粹的点、线、面、体构筑崭新的形式,强调点、线、面、体独立的形式价值。色彩的意义已不再依附于形体本身,而是具有了独立的表现力量与魅力。在材料的运用上则倡导与工业技术的结合与创新。构成艺术在现代设计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的诸多领域。从20世纪20年代的欧普艺术、活动艺术到80、90年代的高科技艺术,构成艺术的造型理念与艺术形式无不影响着每个时期的设计观念与设计风格,每个时期构成观念的演变与现代设计也总是密切地联系着①。风景园林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门类,受到构成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的。

二、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

19世纪中期欧美的城市公园运动拉开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序幕,受英国公园理论的启发,法、德、美等国先后加入和开展了现代公园的建设活动。在这个运动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新的风格,而是以兼收并蓄的折衷主义风格为主,设计的理念徘徊在对传统的依恋和对现代的渴望之中。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运动使文化艺术领域在思维方法和形式外貌上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和评判标准。也正是这场运动使西方风景园林逐渐克服了混杂的风格,而呈现出比较纯净的现代风格。现代主义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既没有产生如建筑等设计领域初期的狂热,也没有热烈之后坚定的背弃,而始终是一种温和的参照②。现代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就是德国的包豪斯学校,正是它孕育出构成艺术。而构成艺术系统理论的形成则是吸收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核心理念。作为产生于同一时期的两个现代艺术流派,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在理念和形式风格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思想上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在造型上注重形体的内在结构,在艺术表现上远离客观物象,在形式上追求抽象性,以抽象的点、线、面作为构成作品的基本语汇,作品风格呈现出理性而严谨的几何结构。

这些内容被包豪斯吸收后,又表现为鲜明的包豪斯风格:强调功能、注重结构、反对装饰、形式简约、注重技术美和机械美、在形式上强调几何造型,强调“少则多”。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真正意义上形成和确立的标志已成为共识,它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也是深远的。1936年,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在哈佛大学讲学时,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正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学习风景园林的三位青年设计师:爱克勃、凯利和罗斯。他们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论文,对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自然风景园林随意性地模拟自然和当时盛行的新古典主义矫揉造作的装饰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理论③,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语言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是非常鲜明的,很多成功的园林设计都是纯粹运用构成语言设计的具有强烈现代风格的作品。欧洲的传统风景园林在整体布局上也呈现出严谨的几何结构,并用中轴线统领,其中所蕴含的理性哲学思想在构成艺术中依然是清晰可辨的。而这种哲思以构成艺术的语言形式反映在风景园林中时,则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呈现出鲜明的现代风格:在整体构图上扬弃了轴线的对称式,而追求非对称的动态平衡。在局部设计中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更多强调抽象元素点、线、面独立的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空间组合结构上的丰富性,同时追求良好的服务和使用功能及空间的多用途性。

三、构成艺术原理与要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就是点、线、面、体、色彩、肌理等等。构成的原理就是把这些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构成艺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要把点、线、面、体等概念性的要素物化,置换成具体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如地形、植物、山石、水体等。这些要素除了基本的生态属性外,还承载着形式上的审美功能和象征、隐喻等功能。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有的园林从整体到局部都贯穿着构成艺术,有的园林在总体布局上虽是传统的,但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在局部园林的创造上也大量使用构成的语汇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改进。由建筑师伯纳德•屈米主持设计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深受构成艺术的影响,以纯粹的形式构思为基础的现代公园设计。公园整体结构是由点、线、面三个要素系统相互叠加而成,极具现代风格,完全突破了传统风景园林的模式,从而能够从众多的竞争方案中脱颖而出。构成艺术强调理性而严谨的几何结构,这种特征在构图上则以逻辑性的秩序骨格(重复、渐变、发射等)体现出来。例如,由彼德•沃克设计的剑桥中心屋顶花园,用重复的点状预制混凝土方砖和重复的线状低矮花坛图案以及半圆形的咖啡平台组合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结构和简洁的形态,充分体现了构成艺术的特征。由彼德•沃克设计的另一件作品——美国得州福特沃斯市的伯奈特公园的整体结构就是以重复骨格为基础的网状道路组成的“米”字形图案。

由丹尼尔•凯利设计的美国达拉斯市的喷泉水景园就是建立在与环境相适宜的尺度与比例的风格之上的经典之作。水、种植坛、喷泉、步道等在网格组织的限制中显得井然有序,很好地解决了形式、功能与使用之间的矛盾。西班牙巴塞罗那北站公园的中心景点“树木螺旋线”用放射式骨格把乔木与地形融合得完美无缺。美国加州的圣•荷塞广场公园中部的一小块喷泉广场,也采用网格结构设计,22个喷头安装在网格交点上,喷泉早晚、昼夜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游人可游乐于其中,形式与功能的和谐充分体现出现代园林的风格特色。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注重平面与立体形态知觉的艺术。构成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空间方面可分为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在形态要素方面可分为色彩构成、肌理构成、光的构成、动的构成等。这些丰富的构成艺术形式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相互穿插和融合,为营造丰富多样的美的园林形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表现手法上,以现代建筑、雕塑的立体造型与现代平面绘画的样式为依托,使园林空间呈现出丰富的序列和美感。巴西园林设计家马尔克斯在地面处理和植物材料的配置上熟练运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手法,营造出充满个性的园林风格,为业界所推崇。日裔美籍园林设计师野口勇也是一位运用构成艺术进行园林设计的高手,在他的作品加州情景雕塑园中,他用蜿蜒而时断时续的溪流配以点状的石组与圆形的沙漠地和三角形的石坡,演绎出优雅的点、线、面的交响曲。在野口勇的另一件作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庭园中,平面的处理就是用平面构成中分割的手法将整个平面分割成各种面形的团状色块,犹如一幅装饰画,体现出丰富的节奏和韵律。不同大小的石块散落其间,使整个庭园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质。由海那•罗代尔事务所设计的瑞士联合银行行政大楼广场中的视觉主体是一个被称为“时间机器”的构成主义雕塑,“时间机器”在将水池中的彩色塑料空心球传递的过程中把动的构成演绎得淋漓尽致。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光的构成在园林夜景中的广泛应用往往会产生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以光作为材料去创造艺术效果和营造园林氛围,为探寻美的园林形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第4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原名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

1.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法论的知识点,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2011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问题,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学完理论课程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收效甚微;学生在设计实践课上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设计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结合,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科学设计的实践能力,是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原理课尝试过开卷考试、研究报告的结课方式。开卷考试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文字考核,这一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以学生实地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进行PPT汇报为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调研、分析与表达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但也存在小组内部工作量不均等问题。

4.课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课程教材为2010年校内印发的讲义,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及时更新本课程教材,并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5.授课方式“满堂灌”

景观设计原理一直以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二、课程创新理念及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线,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精细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单元知识点,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保持同步,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拓展平台,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图1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认知塔。将学生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统觉认知、思维认知与创意思维四个阶段,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侧重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概念认知侧重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目的是帮学生树立科学专业观、掌握基础设计方法与形式表达方法;统觉认知侧重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要点与思路,掌握调研方法;思维认知侧重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确定主题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多层次的创新模式与知识构架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现有景观(风景园林)方向的学科知识结构,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细化单元知识点。图2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架构图。将本课程拆分三个教学单元: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B、C(各16学时,共48学时),分别与主干实践课程环境设计A、B、C的教学环节保持同步,作为其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共分三个教学模块:风景园林学科导论、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与风景园林形式表达。风景园林学科导论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社会需求、专业实践、专业教育及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学习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侧重讲授基本流程、场地调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态分析、行为分析等设计方法,以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重点介绍,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针对初学者形式处理不好的问题加入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教学环节,通过几何母题法、有机曲线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号法、自由组合法与空间整合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形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A的专业实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通过文字简图的形式表达设计构思,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2、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由风景园林设计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风景园林成图表达方法三个教学模块组成。风景园林设计类型主要介绍庭院景观、社区景观、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与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其中重点介绍社区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方法,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报告;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环节分为国际案例、国内典型、扩初阶段、施工阶段、作业阶段与竞赛阶段6个类别,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案例设计思路与要求;风景园林成图表达以构思、过程与成果表达三部分构成,使学生掌握设计全过程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B的专业实践(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完成居住小区调研与分析报告,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由风景园林三元理论、风景园林学科专题及风景园林主题表达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三元论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行为学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学科专题由发展简史、文化遗产、棕地修复、生态设施与雨洪规划五部分构成,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动态,搭建自身理论体系;风景园林主题表达模块重点使学生掌握主题立意的分析与表达方法,由问题分析、理论分析、学科分析与文化分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C的专业实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的应用,从问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方面,规范过程草图,深化设计成果,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四、课程创新实施办法

1.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调研与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量化每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与完成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去除重复的内容,深化重要知识点,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框架中,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工作量,优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构架。

2.规范课程讲义:目前建筑类、农林类、美院类与综合类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如侧重建筑设计基础与城市景观方向、种植设计与生态景观方向、公共艺术方向等。本校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以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为依托,侧重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探索独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认知塔(图1),梳理与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与讲义,将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概念图解地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增加知识点并更新设计案例。这种按照学生认知过程来叙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设计阶段之间的联系,更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原理知识。通过图解式的引导,来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学习的兴趣点,规范掌握设计表达方法。

3.增设课堂实践环节:由“满堂灌”向“实操型”转化,在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堂做练习,并进行评析,授课形式调整为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比如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授课环节中,让学生应用几何母题、有机曲线、城市肌理、文化符号、自由组合等形式表达手法当堂设计一处小型场地,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与应用能力。

4.建立教学共享平台:提前将课程讲义、大纲、与各部分知识点提供到校园网共享平台上,学生可以提前自学,部分知识点改为学生课下自修的形式,为课程的实际操作环节打基础,也为今后结合MOOC做铺垫。比如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的教学环节,内容繁多,可改为课下自修的形式,同时结合《苏园六纪》、《城市的远见》等专题片的自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拓展专业知识面。

第5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理论;风景园林设计

平面构成是设计领域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其他构成的基础,平面构成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风景园林工作看似只是在三维、四维的空间里进行的,但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许多设计元素只能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因此,要想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就必须重视平面构成,熟悉和了解平面构成,在简单的二维平面上做好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

一、平面构成理论

平面构成是基本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美学原理,进行组合,它的成果是理性与感性共同作用的产物。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来组成结构严谨、有很大的抽象性,富含创新性的设计作品。在狭义上,平面构成仅立足于二维平面,但随着社会和平面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形态构成学”等新的说法。

平面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主要有:一是对称与平衡;二是对比与调和;三是节奏与韵律;四是统一。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象是点、线、面,通过对点、线、面不同形态的结合,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形象。平面构成作为其他构成的基础,其形态组合的原则和方法对其他构成皆有指导意义。

平面构成理论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得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不仅仅是对平面构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对风景园林的设计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其今后的设计也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正确看待平面构成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充分学习和利用平面构成理论,将使风景园林设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风景园林设计与平面构成的形式探析

(一)园林设计平面构成中的元素关系

1.轴线关系

在我国的传统皇家园林中,充分利用轴线关系进行园林设计的实例中,故宫乾隆花园的设计便是以轴线统领全园,轴线两侧的建筑便不再严格要求,而是相对自由布置;谐趣园的设计思想也是利用了轴线关系,从而使园林中的诸多元素既不失威严又富于变化。

2.对称均衡

它有两侧对称和中心对称这两种基本的形式,它主要是以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将等同的形式和空间予以划分。北京故宫的建筑就是最好的实例。

3.等级分布

等级分布的运用是为了突出重要性或者特殊的意义,它主要是通过特别的尺寸、独特的形状、关键性的位置等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比如北京圆明园、杭州西湖的水景组合,主次关系非常明显,就是很好的运用了等级分布的方式。

4.基准统一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各种元素必须协调一致,各类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平面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相统一。

5.节奏与韵律

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让设计的效果呈现出节奏和韵律感,就必须合理的运用点、线、面、色等各种形态的。比如在一片草地上,一个简单的造型和微小的起伏都会带给人一种动感,更可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在于运动。

(二)园林设计元素与平面构成元素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风景园林设计给人的感觉总是三维空间或者四维空间中进行的,其实不然,园林设计元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平面构成元素相互转化。这时,我们要遵循一定规则。

1. 可以把相对复杂的园林设计要素抽象在二维平面上

根据一定的园林设计思路,运用归纳法,对园林景观进行整理,把具体的园林元素转化为一定的点、线、面、色,用点、线、面、色来代表一定的园林景观,也就是说把具体的东西转化为抽象的点、线、面、色以及他们的组合。

2. 利用平面几何图形的自由变化进行园林设计

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复杂的景观园林设计元素转化为简单的、抽象的二维平面元素,具体表现为点、线、面、色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按照景观园林设计美的原则进行空间组合,比如位置平移、元素的旋转、地标的扩大、元素的整合、某些元素进行扭曲、错位等。总之,就是按照各种不同元素的有机组合、排列,创造出我们头脑中想象的的东西。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完成最美的园林景观设计。

3. 景观园林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不能相互分离

在前面我们提到,景观园林的设计要把复杂的东西转化为较简单、抽象的二维平面元素,但是,我们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明白形式永远也代替不了实际中的内容。因此,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园林的内容必须是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具体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二维平面形式,不至于导致形势与内容脱节。这样,我们设计的园林成果才能符合实际,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

结语:

如何才能设计出我们想要的景观园林,达到我们的审美标准?我们何不把原有思路变通一下,从基本的二维平面构成中寻找答案。平面构成作为基本的构成,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思路和答案,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但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景观园林设计的形式与内容分离,只有统筹起来,才能把景观园林设计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规划

1概述

植物配置就是应用乔木、灌木等草本植物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自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不仅能够提高风景园林的绿化水平,而且能够提高风景园林的艺术观赏性。风景园林设计既要满足科学性也要满足艺术性,要满足园林绿化建设环境与植物生长环境的相适应,也要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在风景园林的设计绿化过程中,应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功能需要,结合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进行配置,以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的艺术观赏性。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原则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合理的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植物,以发挥出植物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2.1生态适应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应该基于“模拟自然”、“顺应自然”、“施法自然”的要求,建立在对各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习性极为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草本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如土壤、光照、水分、温度等)来选择植物的种类;基于草本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所需配置的景观类型(花坛、公园景观、道路景观、花镜、居住区景观、河畔景观等),以及其观赏价值、生态习性等来合理挑选植物的栽培地点,并且要对藤本、草本、乔木、地被、灌木、亚乔木等植物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通过合理地布局和构思,使之能够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群落中得以统一、协调,从而能够让这些具有不同观赏特点的植物形成一个季相效果明显、有序和谐、稳定积极、层次变化丰富的园林景观。

2.2季相美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要注意兼顾意境、形体、姿态和色彩等多个方面的美感,利用艺术化手段来将植物的美学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使之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对于园林艺术性造景的需要。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要在考虑植物本身质感、颜色、外形的基础之上重点考虑其季相变化效果,要确保所选择出来的植物能够伴随着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色;植物应该要基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来合理选择。例如: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较为适合种植到人行道两侧,突出美化环境的效果。另外,对于植物的季相变化要予以高度重视,从而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植物姿态、形状、叶色等变化予以较佳地欣赏;要基于不同植物的形态、观赏花期、特点等角度出发来相互协调搭配,让植物的观赏周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延长,使之在不同的季节显示出不同的美感和色彩感,进而能够让大自然世界的风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感受。

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3.1方案设计结合施工管理进行设计反馈调整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最终目的可以概括为改善环境质量,其在方法上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也已经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优秀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大工程,必须结合空间规划、特色规划、时序规划、群落规划、树种规划、色彩规划。

3.2多元化的技术应用

3.2.1“返回春天”技术。通常情况下植物开花到结果是1年1次,大多数植物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这是典型的自然法则。因此,在园林植物造景技术中应该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习性,在秋天时呈现春天的景色。例如,刚立秋时摘除植物叶子,适量施加氮肥,提前到11月,实现第2次开花。3.2.2衬托手法。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衬托手法。比如,可以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在白色院墙前种植2列高低不同的常绿松树,结合实际地形适当裁剪,形成白墙蓝天的园林景观,凸显出真实感。

3.3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配合过程主要是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适当调整。在植物种植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从而将会对设计方案的景观效果和设计理念造成影响,此时设计师则需要依据设计方案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在不影响设计效果的情况下,解决出现的问题。现场调整环节是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其对预期的景观效果能否实现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植物景观施工结束之后,对植物的养护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忽略了植物养护,那么再好的景观也无法长久保持,虽然植物养护并不在植物尽管规划设计范围内,但是提醒施工单位还是十分必要的。

3.4苗木适当修剪

苗木修剪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植物种类与生长情况决定,修剪前养护人员需要细心观察,根据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修剪方法,避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比如修剪灌木时,需要按照灌木的生长形态进行修剪,每次修剪都需要按照初次修剪进行,保证灌木的正常生产,同时美化环境;修剪常绿乔木时,主要修剪干枯的树叶与密集部分,修剪过程中修剪流出部分,确保乔木处于平滑状态。修剪时避开预留的枝芽,避免对其产生损伤,修剪完成后在修建部位涂抹防腐剂,避免出现腐烂现象;修剪藤本植物时,首先,剪掉没有依附墙面的枝条,修剪其死枝,腾出更大的生存空间,保证藤本枝条可以铺满整个棚架。

3.5做好病虫害预防

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做好病虫害预防提示工作,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治理病虫害,在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的基础上提高植被成活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对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消灭;其次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结合人工与化学防治。比如,可以合理搭配植被,选择一些具有驱虫抗病害功效的植被,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促进园林整体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提高;最后分区化管理园林植物的养护与管理,依据植被的特点采取具体养护措施,及时修剪也可以提高植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6绘图软件的综合应用与配合

配套设置有高品质植物景观的居住环境具有调节小范围内的气候、提高景观美感等方面的优势。设计要求绘制出植物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平面图上要明确标出各种不同的植物种类的位置和种植范围。施工图的设计一般要满足植物种植和施工设备安装的需要,还要满足非标准设备的制作以及施工和预算的需要。设计文件中要有设计说明及图纸,植物种植施工的设计图纸要清晰明了。

4结束语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可持续性观赏方面的需求。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研究。尽量充分地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并尽早构建起完善的植物数据库,使得植物景观设计朝着对人类更有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玉.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1):120-125.

第7篇

关键词:中国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高质量的规划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针对中国当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风景园林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当代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十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风景园林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但是程式化、量产化、反生态的风景园林规划作品层出不穷。千城一面、文化的缺失、盲目的追求形式美、人文关怀的沦丧等等一系列问题,使的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出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1.1不尊重地域性,做不到“因地制宜”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宗旨之一就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设计作品。通过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出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这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的所在。现在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不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不尊重当地文化,用同质化的设计手法进行规划,创造出了“千城一面”的景观风貌,这也导致了场所精神的缺失,使人们失去了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过于注重美感,做不到“人性化”

很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对美感过分追求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园林建设完成后无法满足人们在使用方面的基本功能需求。功能大于形式,一切的设计都是以人的行为特征为出发点的,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出现了对观赏性过分追求的情况,从而丧失了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更好的体现人性化以及多样性,这也是现阶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1.3 生态规划设计理念的缺失,做不到“天人合一”

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是指导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理论。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也是对生态规划设计理念最朴素的尊重。现在的很多规划作品将这一切抛之脑后,将人工化的技术过多的强加到自然中去,破坏了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 违背了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强调的就是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不是对立与冲突,这也是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1.4规划设计者和编制者专业素养、水平的局限性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大专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导致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科教育水平差异化明显,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及素养不齐,随之而来的就是设计作品的综合品质整体偏低,这也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所产生的必然关系。1.5行政管理体制导致的非专业化干预 由于国情的原因,当今造成的局面就是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行政管理干预的痕迹比较明显,几乎所有的规划设计都是由非专业人士领导专业人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政府各部门有效的协调机制,缺乏能够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权威性高的、管理手段有力的规划组织协调机制,规划管理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同时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在行政管理中被忽视,随意改变设计作品的延续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了。2、解决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2.1注重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地域人文特征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同时,要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这是体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无论是什么风格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都要植根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挖掘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做到让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艺术形式。真正让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在某些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结合群众需求的多样性

风景园林的建设要满足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其不仅仅要满足居民的观赏需求,同时,也要为居民的健身以及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对园林的美感进行过分追求,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了解,体现风景园林功能的多样性。部分居民对健身需求进行追求,要为其提供健身场所,部分居民对休闲娱乐进行追求,要提供合理的场所作为娱乐使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真正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多样性,这也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标准。

2.2注重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知识的普及

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应该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艺术,它是通过科技力量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施工方式来保护、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在这里,应该从宏观进行风景园林规划的控制,再从微观上对此进行园林设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行业的道德建设,加强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知识教育。不能只追求风景园林工程的景观效果,忽视了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实用性以及整体环境的景观效应。

2.3提高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

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该加强对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操作平台来锻炼自己的技术水平,促使他们将学到的园林设计规划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从而变成具有专业技巧、综合素质的优秀风景园林设计人员,为推动城市的园林景观发展提供更多保证,为我国社会的风景园林设计行业输入更多的高效资源。

2.4行政管理的科学合理

作为政府行政管理者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及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准确合理的设计立意,确定科学的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环境建设中,对其形式、性质、功能等精确定位。将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体现人文关怀性和独特创新性这些创新思维的设计理念真正体现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去,创造出真正满足群众需求的设计作品,推动风景园林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同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面对新形势,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致力于服务城市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设计人员应该积极研究相关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扩宽视野,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建设生态节约型的新型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家麒,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广东园林,2010

第8篇

关键词 园林设计 借景 意境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就是借用当地的地形或人文优势来与园林风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意境。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首先要考虑园林所处地理位置的自然环境,确保设计符合科学性,另外将当地的人文属性合理恰当地运用到其中,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统一协调,这是中国园林之美的最主要的两大标志。

1中国园林“借景”理法的基本理论

首先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意思是要根据地形总结出适合园林修建的方案,每个园林的选址条件都不一样,都有其优势和缺憾,如何发挥优势尽量避免缺点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并不是所有的设计都适合每个园林,中国古代的园林通常都是达官贵人的所设,他们的爱好和品味都不尽相同,园林相地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园林主人的身份还好选择合适的造园地点,这对今后的设计至关重要:“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在确定了园林的地理位置之后,根据地形和周围的景色来设计园林,最大程度地满足园林主人的需求。在这一阶段,古代园林最杰出的相地案例就是皇帝的避暑山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周围的山川地貌来建造园林,在风景功能和政治功能方面都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因此几乎每个朝代的避暑山庄现今都成为了热门的旅游胜地,由此可见相地的重要。

其次是“借景无由,触情俱是”。中国的园林设计讲究的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在设计时就要饱含情感的去设计,要达到“对内可抒怀,对外可感人”的效果。中国的园林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一套理论体系,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总结为:“借的明旨-借宜相地-借景立意-藉景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其中借景是核心,是达成情感与风景间的桥梁。情感是一种无形的表达,要通过园林的设计传达这种情感,必须要通过借景的方式来实现,这样是中国园林设计的核心观点和原则。

中国的园林借景方法与中国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山水画是对自然风景的浓缩和概括,那么中国园林设计就是将山水画中的意境通过园林景色的合理布局将山水画意境升华到园林风景中来。风景、山水画、园林设计是一个由实到虚再到实的过程。当然,园林设计的过程要考虑工程技术和实用性的问题,园林的景色相比较绘画来说应该具有流动的美感,让观赏者有在“景中游”的感受。

2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一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独具匠心”,因此古诗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这种审美情趣反映到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最佳境界是“虽由人作,仿若天成”。设计者要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的衔接,使得“借景”理法无匠人之感,达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境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这种理念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园林设计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能够传达设计者对于园林设计审美的理解,也是一座城市展示自身的文化的窗口。如果说古代的园林设计要契合园林主人的品味和爱好,那么现代的园林设计则代表的一个城市的韵味和积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设计理念在参考古代“借景”理法的同时,要注意传承与创新,添加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元素,通过园林设计将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休闲之余能够领略到园林的别样美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是要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优秀理念,纯粹的古代园林中所运用的借景理法通常只是对植被和人造景观的排列组合,但是随着我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程度日益加深,西方一些优秀的园林设计理念也应该被归入到“借景”理法中来,而不是固执地坚守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西方园林设计中的花园是作为建筑的附属来对待的,美学原则也以简单、对称为指导,追求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这对中国古代园林追求“错落有致,凌而不乱”的造园美学具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当前的园林设计在运用“借景”理法时也可以适当的借鉴西方园林的艺术,在保证符合中国人欣赏美感的前提下对于建筑和花园的设计也可以更加大气简洁一些,保证园林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可以借鉴现代科技中的灯光、幻影等效果为“借景”理法的运用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同时,中国的园林设计者也要将中国园林艺术努力传达到世界,促进中西方园林设计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最后,“借景”理法的运用并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过程,园林设计一般都是先确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用不同的展示手法将同一个主题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创造性思维来最大程度的发挥设计者的聪明才智,是园林设计者“一法多变”的技能体现。在尊重传统园林“借景”理法的原则上加入创造性思维,不断发扬中国园林设计的不竭的生命力。

3结语

新时代的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应该焕发出新的光彩,坚持在前人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创新,让中国的园林设计艺术在世界园林设计中成为最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孙继国,巩晨,马倩.借景理法哲学内涵的分析与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第9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主要问题;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dea of the strong impact, the traditional garden design already cannot satisfy people the diversity and personalized needs, wa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of garden design, and the produce of the problems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garden design; The main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在不断加大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环境建设也备受人们重视,而突出园林建设成了各地必然的选择。在过快的造城运动中,由于很多城市缺乏园林设计的经验与传统,有的只是一味地向国内兄弟城市学习、观摩 取经,有的是一味追求高品位,向西方园林形式靠拢,采用大量的西方元素。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在设计中总是延续着规划、建筑景观这样一种传统的设计流程。因此,笔者发现在这个设计流程中,规划景观设计总是被排在第三位,没有置于与规划和建筑同样的地位, 导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 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无法持续贯彻。

(2)规划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空洞,肤浅而花哨,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实反映。

(3)方案停留在平面阶段,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规划设计名品精品意识太强,对人性的关怀不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能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

(4)没有很好的立足于基地本体,基地生态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均等未能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实际结合,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2 风景园林设计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落后。风景园林设计并不是现代化的产物,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风景园林历史都漫长而久远历史。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远的影响,但昔日的辉煌并不能掩盖我们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以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为代表的美国景观园林设计,伴随着美国的城市发展和国家自然生态建设日益完善,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系统制度、完善的理论和教学培养体系。而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到建国初期才得到初步发展,但在60 年代风景园林学科受到打压,处于倒退状态,从80 年代开始,风景园林学科才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园林设计工作者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研究兴趣,认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诗情画意”、“意境”等都是过时的产物,是封建腐朽的东西,更愿意一切向欧美看齐,花大量时间去盲目模仿一些西方的“极简主义”和“后现代”的做法。

(2)缺乏科学合理的政府主导。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 个别领导者的长官意识强烈, 城市管理者通过相互观摩、取经、效仿,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实施过程中为求变、求新、求洋、求大,不严格执行城市景观规划,造成很多景观设计成了长官意志的产物。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时髦,打造面子工程的需要,另一方面有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才能凸显主政者的政绩,这样的严重后果使一些大型园林风景工程,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等工程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到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往往粗制滥造。

3 解决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3.1坚持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能进行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宏观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比如2008年广州园林绿化管理行政部门依法分解责任到各个相关部门,其中明确了各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分别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了如“因工程施工或其他原因需修剪园林绿化植物的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修剪,所需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各类工程管线、交通设施施工时,确需砍伐、移植、修剪城市树木的,应当由绿化专业人员统一进行”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分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确立传统与现代园林有机融合的理念

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与大厦林立的现代城市难以融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过分强调任一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转变思想,继往开来,在批判中吸收和借鉴,促进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园林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景园林新形式。如某公园园林项目南北景观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观景内容。

3.3 遵循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功能性原则。园路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就是使用便捷性,譬如步石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合理,使用起来就比较整脚。从某工程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这点,一般说来,成年人的步幅为50cm左右,其园林游步道的设计施工以此为依据设置石板更为合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设计中避免使用光面材料。

(2)艺术性原则。对于普通受众而言,美学感受往往就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谁,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同样也在某公园景点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辅设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 , 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阴之下,形成静中有动的一幅幅活的画面。

(3)文脉性原则。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某公园景观意在现代社会营造古代文化意境美的园林文化,塑造现代公园景观。运用现代的水泥、钢板、玻璃等材料来着力表现中国古代山水园的意境美,并运用竹、荷、水、桥、榭、 窗等植物及小品的构成,达到景中有景,意外有意的中国园林的特色,延续中国人心理文脉的继承感。

(4)经济性原则。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因此在风景园林中尽量使用本土植物降低造价及养护费用,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加以推广,达到经济与审美的平衡。

(5)可持续性原则。应引进多方参与制度,好的设计应该是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或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设计在实施和维护中,也难免费有忽视之处,或者需要扩建等更改,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而公众则能有效地对领导者和设计者这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决策模式。某城市公园设置了公园信箱,公众联络员等多种与公众建立密切联系的反馈体系,能够更好的使园林景观融入公众生活,并根据公众的需求而适时调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 结束语

总之,在中国景观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严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学科相互渗透已使得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此,作为新一代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与现代美学、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中国风景园林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祥明.设计给城市留下记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社会责任[J].中国园林,2008,(9). [2]刘成达.浅析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J].硅谷,2009,(2).

友情链接